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要求范文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要求精选(九篇)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要求

第1篇: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要求范文

2019年3月,我参加了职业院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培训。本次研修班邀请了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评审专家和多年从事教学一线岗位教师,他们对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有切身的体会,对职教师资培训与课程教学改革有较深入的研究。

培训会期间,各位专家主要从精品资源课程建设要求、建设框架、课程设计、课程知识点与技能点的划分、信息化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案例选择、课堂教学策略创新、如何上好第一堂课、做学教一体化教学、课程考评、教学团队等多方面阐释了精品课资源构建。此外,还特别强调在精品资源建设中教师应该必备的职业精神,分享了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中一些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突出强调新形势下教师教学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本次培训会,主要聚焦“如何建好在线开放课程、如何用好在线开放课程及如何保障课程学习效果”、“为什么建资源库、如何建设资源库以及如何应用资源库”、“在线开放课程的特点与内涵、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实践探索及在线开放课程申报工作环节”等诸多问题,并就各高校资源库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使用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有了清晰的认识。新形势下,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发生变革,给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质量,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促进本专业发展,在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与会教师感到受益匪浅,体会颇多。通过培训,大家普遍对在线开放课程的特点与内涵、教育教学理念、方法手段、课程设计、拍摄制作等有较直观且深入的了解,为进一步推进我院数字化校园学台及专业资源库建设提供积极帮助和重要支撑,必将助力我院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第2篇: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要求范文

[关键词]精品课程系统;需求设计;数据库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5-0088-02

1引言

国家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把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特色,是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于一身的主干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其中包括六个方面内容: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建设、机制建设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等。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鼓励使用优秀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解决好课程内容建设问题,而课程资源建成后的共享与应用是关键点和落脚点。教育部文件中明确指出:精品课程应上网形成中国高教精品课程网站,向全国高等学校免费开放、免费分享资源。所以迫切需要一个模板系统,基于这个模板系统之上可以快速开发精品课程系统。

经过大量调研后本系统提炼了精品课程所需要的互动交流模块可用性分析、学习评价模块实际使用情况分析、教学录像,并额外提供在线考试与论坛功能,从而提供了一个精品课程系统的模板。提炼了精品课程所需要的信息与管理、用户权限管理、视频上传与播放,并额外提供在线考试与论坛功能,从而提供了一个精品课程系统的模板。第三方开发者只需对uI进行简单的重设计即可快速构建出新的精品课程。

2应用需求分析

本系统C#精品课程主要功能为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鼓励使用优秀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可利用本系统随时掌握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学生可利用本系统的实践设计模块下载、上传教师的安排的实践设计,以及上课的课件资料,利用在线考试系统检验对课堂上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可通过布置考试和实验作业检验学生检验情况。

2.1需求分析内容

在对相关业务案例的分析和与组员的讨论之后,发现了相关功能性需求。

前台用户群(学生、普通用户):学生用户需要注册成普通用户然后加入班级后才能成为学生用户。普通用户可以进行自测、查看RSS、在线观看教学视屏、下载教学课件等基本操作,而学生用户不仅拥有普通用户的权限外还可以下载、上传完成的实验设计、参加老师安排的在线考试,到论坛中与老师交流等等。

后台用户(教师、超级管理员):教师可管理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上传教学课件、视屏。对在线考试题库进行管理、安排对自己所带各个班级安排考试、对考试结果评分、管理本班的实践设计。超级管理不仅拥有教师的权限外还拥有添加删除教师,对教师安排所带班级,对所用教材进行管理。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本系统可划分为8大功能模块

在线考试以及在线自测:普通用户和学生可以进行自我测试,而正规考试只有学生才可以参加。考试完毕后,客观题系统会自动评分而主观题可以由教师或管理员进行评分。自测是有学生自动选题知识点进行自测,自测后自动显示自测结果

2.2系统功能设计

在线考试功能模块的主要流功能有:试卷管理、考试安排、手工评卷、题目类型管理、添加试题。首先由教师录入一套试题,然后教师安排一次考试,指定题库中的某套试卷为某次考试的试卷并安排考试班级以及考试时间。该班学生在指定时间内参加安排好的考试,过去不能进入该考试。学生考完试后退出考试系统,系统自动计算客观题考试成绩,主观题部分交给后台教师进行手动阅卷,教师进入某场考试的某个班级中机型手动阅卷,阅卷完成后系统自动计算该学生的考试成绩。

学生在线自测是学生自己检验自己对知识点掌握的重要方法。在线自测功能和在线考试功能相似,只是有教师录入题目或由已经用过的试卷套题中随机筛选。然后前台学生进入自测后自己选择考试题目题型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自测。自测完后自动显示自测结果,但不会保留自测结果。

在线视频播放功能,是由教师在后台上传教学视频,有教师在后台上传视频资源,为能够方便实现快照,采用了通用Flash的播放器文件格式,播放其也采用Flash播放器。上传过程中自动截取视频中的前几面作为本视频的快照,显示在播放列表中

3系统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Database Design)是指根据用户的需求[5],在某一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上,设计数据库的结构和建立数据库的过程。规划和结构化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以及这些数据对象之间关系的过程。本系统DBMS的选择:SQL Server 2005

3.1概念结构设计

概念数据模型,主要在系统开发的数据库设计阶段使用,是按照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建模,利用实体关系图来实现.它描述系统中的各个实体以及相关实体之间的关系,是系统特性和静态描述.数据字典也将是系统进一步开发的基础.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最常用的是实体联系(EntityRelationship)模型。

第3篇: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要求范文

一、SPOC和MOOC特征及其影响

自新世纪以来,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的兴起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而我国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在线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爱课程、清华学堂在线和网易视频公开课等“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即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相对公共基础课程而言,一直处于落后和迟滞阶段。目前关于环境科学和工程方面的国家精品课程和网易视频公开课的课程数量均很少。一般认为SPOC由福克斯教授最早使用,其面对的学生规模小,一般为几十人至几百人,且对学生设置限制性准入条件,达到要求的申请者才能被纳入SPOC课程(如众多的校内网络教学平台和各类精品课程等),不是任何学生均可浏览和进行在线学习。随着我国众多学校内部的网络教学平台、国家精品课程、爱课程、清华学堂在线、网易视频公开课等开放课件(OCW,OpenCourseWare)或开放教育资源(OER,OpenEducationalRe-sources)的不断发展,MOOC应运而生,国内外MOOC联盟及平台已形成,正在推动MOOC快速崛起。而MOOC是互联网上一种新的开放教育资源,是全球高校精品实体课程和面向社会的开放式大规模的网络课程,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包括教学视频、课程公告、课程大纲、评价方式、延伸阅读、课后作业、讨论区、结业考核等模块,实体课程所具备的要素在MOOC中均能完整呈现。具有大规模、免费开放、高端、在线开放、社会性和自组织等特点,最终课程考试合格能够获得认证证书。斯坦福校长JoneHennessy将MOOC比作教育史上的一场数字海啸。在全球范围内有数百万人注册参与了各类MOOC教育系统。目前有22个国家和地区94所大学(组织)加入了Coursera()。我国高校也积极响应MOOC浪潮。教育部高度重视MOOC,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与复旦大学加盟了Coursera,我国一些重点大学正在利用MOOC方式进行教学方法改革。MOOC给全球范围的教育带来了冲击和挑战。MOOC能帮助各国大规模学生自由获得世界范围的优质课程资源和接受在线教育;在教学与学习方式上,MOOC促进了全新的教学模式———“翻转式课堂”(FlippedClassModel)与“小型私有在线课程”(SPOC)的发展。MOOC将带来全球范围的多元化大学教育竞争格局的变化“,大学中有MOOC,MOOC中有大学”交相辉映,对全球范围的大学教育带来广泛和深远的辐射与影响。同时MOOC给高等教育带来巨大机遇,引起全球优质教育资源重组,促进全球范围开放课程资源的整合和精品共享课建设等。

二、国内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MOOC课程必要性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课是目前国际上MOOC平台上占专业课程比例极少的课程系列,MOOC对于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影响很大。因此,我国具有环境科学和工程专业的高校均应重视和发展环境科学与工程MOOC课程建设,尤其是国内一些著名的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更应走在MOOC建设的前沿。其必要性主要体现为: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水平提升,学生需求更多的学习资源与机会选择、学习方法改进与主动学习能力提升,不同层次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水平差距的缩小,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优质教育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促进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的国际化等。

三、我国高校环境学科与工程专业MOOC建设的对策

(一)我国高校MOOC建设的基本对策

1.对于普通高校,应正确认识MOOC和应对MOOC面临的挑战:国内普通高校的硬件环境是否达到并满足要求;软件环境是否形成;正确处理MOOC与校内课程的关系、MOOC课程设计应做到学校统一设计、统一计划和统一部署;课程建设以精品课程和大学视频公开课为基础,根据各自学校的实际,有计划、分步实施MOOC,创建自己的MOOC品牌课程。

2.借助MOOC进行混合实践教学:通过线上学习与课堂教学结合,实现混合教学,充分利用MOOC资源进行翻转课堂实践教学,深化教学方法改革。

3.借鉴MOOC全面提升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要求每位教师通过学习1~2门国内外MOOC课程体验MOOC教学的理念、新方法与过程,提高教师适应MOOC环境的教学能力;同时了解最新研究领域、方法和技术,拓宽专业视野,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4.国内外联盟:积极建立我国MOOC课程联盟,促进部分高水平大学加入国际MOOC联盟、共享国际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

(二)我国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MOOC建设的重点对策

1.建立我国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MOOC的特色与优势:面向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知识体系,利用国内外MOOC课程优势资源打造一整套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MOOC课程及教学体系。

2.MOOC的线上和线下混合实践教学模式: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理学和工学学科。应积极探讨环境科学与工程MOOC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实践教学模式,把知识和能力的教育落到实处。

3.利用MOOC联盟或教指委的权威性,推行环境科学与工程MOOC课程评价、认证与推荐工作,保证质量规范和提高MOOC课程质量。

4.推动建立与发展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MOOC各类课程社群,利于师生通过MOOC的互动和交流。

第4篇: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要求范文

【关健词】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现状研究

一、精品课网站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国家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对精品课程建设中应加强的各项工作做了明确规定,也对精品课程网络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内容。其中明确提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应实现网络化管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对外开放,精品课程只有实现网络化建设及管理,才能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达到开放、共享、提高的目的。

精品课程网站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在学校教学工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增强学生和学校的互动性,加强学生和老师的沟通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探讨,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教与学交流、共享资源的平台。

二、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精品课程网络主要内容应包括:

(1)教学资源、多媒体素材(包括文字、图片、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电子教学材料资源(包括教学大纲、教案、多媒体课件题库等)。

(2)教学支撑系统,包括学习系统、教学与管理系统以及在线讨论、作业、考试、评卷、辅导答疑交流模块等等。

目前,随着精品课程建设的不断深入,现阶段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高校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亟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具体表现为:

1.多数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一般采取独立开发模式,资源的共享性差,开发者不得不进行大量的重复劳动。很多课程老师在网站的开发中存在技术上的困难,因为他们一般不懂技术,即便他们有精品课程建设的热情,也无能为力,有的不得不花钱去聘请技术人员来开发网站和课件。这些开发系统,虽然功能强大,但要集中布置、集中管理,灵活性和个性化不足,且购买价格较高,一般不提供源代码,给系统升级和二次开发造成困难。因此,开发通用性强、可重用性高、易于定制和管理的精品课程网站开发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2.在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过程中,大多数课程仅仅按照申报条件要求,直接将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部分教学录像等内容传到网上,较好的也只是把演示文稿(PowerPoint)在网上,网站的大部分内容往往只是数字化的文本,难以称为优质教学资源。

3.大部分精品课程网站都是授课教师将课程相关素材交给技术人员制作、上传网页,网页一经上传教师本人很难修改、调整、管理资源内容。这种离线式的建设方式不但增加了建设成本,而且造成了精品课程网站内容与教学素材资源脱节的现象,精品课程网站难以反映最新的教学状况。

4.多数精品课程网站都是以静态网页为主,注重教学内容的呈现,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交互性重视不够。只能浏览观看,不利于交互性网络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这使得教师很难依靠精品课网站来进行随时更新教学内容、在线答疑辅导、即时交流、在线考核等师生交互活动,师生参与程度很低。

5.BBS讨论区、在线论坛等反馈性模块建设还不够。网络课程需要体现网络学习的特点:共享、互动、注重创设情景等。有些网站沒有在线答疑、BBS论坛等提供给学生及用户评价的反馈性模块,并且在有这些模块网站中往往只是流于行式,有的论坛只有本校师生才能进入,可以进入的论坛也往往沒有实质性的讨论内容,普遍存在人气不足的缺陷,有的论坛只是列出了几道题目的问题和答案,大多数课程网站只有几条留言,基至一片空白,而且仅有的几条留言也往往与课程内容无关。

6.授课录像普遍存在收看不畅通以及时间太短的问题。授课录像是将本门课程的专家或教授实时授课的情况进行录像,对于需要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来说具有很高的参加价值,可是精品课程网站的授课录像普遍存在收看不畅通以及时间太短的问题,有许多网站的授课录像根本打不开,或者要下载许多插件才能打开,打得开的授课录像往往也只有一个多小时的授课内容,用户无法系统地收看整门精品课程的授课录像,而且授课录像占了大量网络空间,至使其实际应用不佳。原本通过授课录像来看教学效果,一定意义上可以适应专家评估要求,但是由于网络速度不够,无法顺畅浏览,以及不够全面系统的原因,授课录像对学生学习意义不大。

三、建议与对策

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构建应坚持系统性、全面性、标准化、实用性、可持续性等原则。为了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网上共享,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地位,各高校应关注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实现精品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传播,促进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促进学生的实时式、主动式、协作式和研究型学习,进而实现学生成为知识主动建构者的目标。

1.加强精品课程网络技术的应用

第5篇: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要求范文

(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 101400)

摘要:以高职院校汽车技术应用类国家精品课程为研究样本,通过在线访问精品课程网站获得基础数据,研究了当前高职院校汽车技术应用类国家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与使用状况,并对高职院校汽车技术应用类精品课程建设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 :高职院校;汽车技术应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2-0031-03

作者简介:杨金霞(1979—),女,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汽车电控技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一、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背景

(一)国际开放课程的背景

开放式课程(Open Course Ware,OCW)是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于教育科技会议上提出的知识分享计划,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会议论坛(UNESCO´s Forum)中亦提出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的概念,主要是将高品质的教材与资源组织成数位教材,无偿地开放网络资源供大众分享与学习。开放式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免费且开放的高品质课程形式的数位内容,所提供的素材以开放授权的方式让全世界的使用者使用、改编与再使用。

开放式课程的优势在于“开放”的内涵,将闭锁于大学校园内的课程开放给社会大众,并容许在非商业行为和注明出处情况下对内容进行获取与修改,且同意以相同规范继续转载,以符合使用者的需求。这不但形成学习方式的全面革新,也引发了新的教学思维,让学习更有弹性,更适合终身学习与自我学习。

2001年4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宣布计划在今后十年内把MIT所有的课程内容放到网上,世界各地掀起了建设开放课程资源的浪潮。MIT开放式课程自2002年正式以来由50门拓展到2 050门,每月浏览人次超过100万。全球已有超过250所大学及相关组织加入到共享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中来,他们建立了“全球开放式课程联盟”(Open Course Ware Consortium),将超过1.3万门课程的资料在网上,为全世界的学生与自学者开启了一扇自主学习的大门,提供了丰富多元的知识来源。

(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背景

“十五”期间,为了在高等教育规模大增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保证人才培养充分满足学生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并于2003年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高等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计划利用5年时间(2003—2007),建设1 500 门部级精品课程,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国家精品课程的所有教学资源向全国高校师生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在2003年至2010年期间,共有3 910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课程。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带动下,省级、校级精品课程数量达2万多门。

2011年,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育部自2012年起开展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工作。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资源共享课(将原国家精品课程择优升级改造为精品资源共享课)与精品视频公开课。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设5 000门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1 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目前,已有2 911门课程入选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有近1 000门课程通过统一平台爱课程网(http://icourses.cn)进行共享应用;有365门课程在爱课程网、中国网络电视台及网易等三个网站的“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中免费向社会开放。

二、高职院校汽车技术应用类精品课程建设概况

自2003年实施精品课程建设以来,我国各高校陆续开展了国家、省市、学校三个层次的一系列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笔者在教育部网站上查找了十余年来有关高职汽车技术应用类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情况。

(一)第一轮精品课程建设期间(2003—2010年)

2003年至2010年的第一轮精品课程建设期间,共有3 910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课程。其中,包括高职高专精品课程1 043门,汽车技术应用类课程44门,课程数量汇总如表1所示。

(二)第二轮精品课程建设期间(2012年起)

2012年起第二轮精品课程建设期间的2911门课程中,包括高职课程776门,汽车类专业课程37门。

三、国家精品课程网站在线访问学习情况分析

目前,国内精品课程的相关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与国外开发课程比较找出建设精品课程可借鉴的地方;其二,利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精品课程的评价反馈体系、知识产权、实施过程和共享推广等方面进行研究。

笔者从上述44门高职汽车技术应用类课程中随机抽取了26门,对这些课程所在的网站进行了访问,现将访问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在线访问方式

笔者从教育部网站上获得了国家精品课程的数据,然后查找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http://jingpi-

nke.com)。在2003—2010年间批准的44门国家精品课程中,只有16门课程能查到;“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jpkcnet.com)链接失败;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网(zlgc.edu.cn)及爱课程网(http://icourses.cn)上能查到11门国家精品课程共享课程。

每个院校的网站都可以无障碍浏览,不需要登录用户名和密码。有3所学院的网站在浏览时链接失败。

(二)课程资源的质量

1.课程内容

第一,26门课程中有21门课程体现了工学结合;大部分课程在建设完成后内容不再更新。

第二,教学视频内容简单,有的只是以说课的形式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方法、进度进行介绍;有的教学视频打不开。

第三,课件内容有的只是照搬课本,有的只是一些精美图片的堆砌,过于简单和书面化。

第四,部分课程内容陈旧。如汽车电器中的灯光系统、仪表系统等没有体现新技术。

2.在线交流

第一,在线测试题与所学内容不符,有的网站还需要登陆。在线论坛访问少、互动少;在线答疑问题少、回复少。但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罗灯明的“汽车构造”课程,在线交流较多,提出了885个问题,待解答问题26个,回复率97%。

第二,只有两家学院的6门课程统计了在线浏览量。

四、对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探讨

通过对高职汽车国家精品课程部分网站的浏览和研究,发现当前的高职汽车技术应用类精品课程为同行业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体现了精品课程“开放共享”的理念。但在建设模式、课程建设质量、评价反馈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笔者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经验对此进行一些探讨。

(一)建立统一的平台

目前,在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师不仅仅是将自己在教学中积累的材料贡献出来,与学习者共享,还要承担额外的工作,如设计开发网页等,在开发精品课程的过程中承担多种角色,占用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可能影响到某些教师正常的教学和科研。而且,课程平台的混乱,造成了学习者要先学习、适应每个平台,然后再进行内容的学习,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不便于课程推广。

建立统一的平台,由专职人员对教学团队提供的教学资料进行处理,定期对课程内容进行维护更新,可让教师将更多的时间放在组织教学、课程内容建设上,而不是费心在某一个课件按钮的制作上,也便于学习者的查找和学习。

(二)扩大精品课程的受益对象范围

开放课程是在知识共享的理念支撑下面向全社会开放的课程,不应仅仅定位在教学资源共享上,还应为普通教师、不具备较好学习资源院校的学生及社会工作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机遇,让更多的人受益,真正体现开放共享、远程学习。

(三)提高课程的内涵建设

课程资源的质量是课程能否得以推广应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课程上的知识是否全面、客观、准确,教学内容是否能够及时更新,是关系开放课程资源质量的关键问题。

1.丰富教学资源

通过分析研究发现,部分精品课程只是“材料报得好,网站做得好,评价讲得好”,不能真正“教得好”,自学者很难通过该课程学习增加个人知识。因此,课程内容不仅应包括能够涵盖课程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还应有能够体现教学团队教学经验水平的典型案例的具体分析、综合应用,并体现教师教学经验水平的全程授课录像,而不是短时间的表演视频。应在保证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鼓励教师将授课经验拿出来共享,真正实现知识与教育的开放。

2.定期更新课程内容

汽车技术发展飞快,尤其是汽车电器电控技术。国家精品课程内容应引领行业技术,向学生、教师展示新技术的应用。精品课程不能为了“评优”而建,而应适时更新。

(四)评价反馈

开放课程的目的,是利用网络传播教育资源,供学习者在不同空间、时间进行学习,课程评价应该有学习者参与。目前,课程评价只有校外专家、校内督导组以及部分学生参与,且数据无从考证。入选精品课程后,没有使用者参与评价,这很难称得上是优秀的开放课程。因此,应先展示课程,供学习者使用,将学习者的评价作为该课程是否为精品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王娟.教育技术学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9).

[2]秦炜炜.国家精品课程发展十年现状调查[J].中国远程教育,2013(8).

第6篇: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要求范文

【关键词】精品课程;关注要点;英语写作;自动评改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4―0072―04

一 研究背景

2010年7月,国务院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旨在实现“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发展目标。2011年4月,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

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离不开科学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的信息技术,以及优质的教学资源。为了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普及共享,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满足学习型社会的需求,教育部决定开展新一轮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教育部连续了三个重要文件,并于2012年秋季,正式启动了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推荐工作。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体系的构建,既是“质量工程”精品课建设项目的延续与提升,又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行动与方向。这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值得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同时,这又是一项充满了困难与挑战的工程,需要我们在前行中不断探索,持续发展。

基于这样一种认识,结合国家精品课程“英语写作”(1~4级水平)的建设与实践,我们采用了问题化与解构式的视角,把原本望而生畏的宏大工程,解读为8大类40个“关注要点”(points ofconcern),愿与各位同行一起研讨,探索解决的方法,做好新一轮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工作。

二 关注要点

1 “老三教”到“新三样”的转换

“教师、教材、教法”的整体式方法论,构成了传统教学的经典“三要素”,是支撑现代教学论的重要基石。新世纪以来,随着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介质的改变,“教师角色、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已经成为教学改革中的“新三样”要素。

精品课程建设中,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实现从“老三教”到“新三样”的成功转型?这个问题不解决,难免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2 回归“三贴近”的教学传统

传统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强调“三贴近”的原则。这一原则的具体表述是:贴近教学、贴近教师、贴近学生。

在数字化精品课程建设中,如何回归这些优良传统,实现“技术精巧”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结合,已经成为了一个全新的教育学研究课题,值得关注。一个简单质朴的解读方法是,要做到“三贴近”,必须先做到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师困难,关注学生需求。

3 关注教师发展的“六项全能”

传统的教师培养,注重品德与学识的修养,强调“教书育人”的二元评价标准。目前国内高校的教师发展,由于形势的发展与行政化管理的原因,在评价上要求“六项全能”。

(1)懂学生:了解90后新生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懂得其学习、认知、交际心理。

(2)搞教学:立足教学一线,站稳三尺讲台,提高专业素质与教学水平。

(3)做科研:加强理论学习,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4)发文章:目前的职称评定体系,对于论文不但有数量要求,而且有等级要求。国内的要看是否是权威刊物、核心刊物、CSSCI源刊,国外的要看是否是SSCI、A&HCI秘系刊。

(5)组团队:建立分工明确、组织有序、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也是目前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6)拿项目:以往的科学研究,多为研究者个人的学术兴趣所驱动;现在的评价体系中,注重项目驱动下的团队式协作,目的在于解决量大面广的共性问题。科研项目的数量与等级(校级、省部级、部级),也是教师水平的一个重要评定因素。

除了这些参数之外,还有对于获奖内容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之下,一线教师,特别是长期承担公共课教学的教师,心理与工作压力非常之大。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些新问题,才能有进一步发展的活力。这是因为,一线教师是精品课程的直接使用者和推广者,关注他们的需求,了解他们的心理,促进他们的职业发展,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积极的社会效应。

4 顺应学习主体的“六大变化”

现在的大学校园,基本上是90后学生的天下。新的一代大学生,是伴随着网游动漫、电脑手机成长起来的。其关注焦点与学习风格,体现出六个方面的认知特点,需要正确解读。

(1)直接化:对结果的直接诉求,超过了对理论、方法、过程的体验;(2)碎片化:喜欢零敲碎打式的学习方法,缺少整体式的信息管理;(3)微博化:对于知识内容,先求概要信息,若有兴趣,才会进一步跟进,深入了解;(4)趣味化:喜欢生动有趣的讲解,不喜欢形式单一的讲授;(5)实用化:注重实用性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对于理论研究缺少动力与兴趣;(6)临近化:对于周边即时事件的关注,胜过对于远端未来问题的思考。

高校学生,既是精品课程的终端用户,又是人才培养的直接对象。考虑到他们的认知特点,才能铸就真正的精品课程,实现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目标。

S落实“十化”技术路线

精品课程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在技术路线上,要解决好“十化”的问题:

(1)网络化:实现教学资源的网络化,解决量大面广的教学问题。

(2)数字化:信息内容,做到可共享、可开放、可兼容、可查询、可编辑、可扩展。

(3)平台化:采用多元化、控件化、集成化的技术路线,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

(4)资源化:通过教学资源的优化与管理,完成教学素材到优质资源的跨越式发展。

(5)标准化:运行环境上,要顺应主流模式的发展,满足大众化的需求。

(6)规范化:文本内容、文件格式,要符合基本的网络协议规范,避免出现传不上、查不到、打不开、下不了、看不见的问题。

(7)共享化:基本教学资源,要做到免费共享。

(8)版权化:尊重知识产权,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9)智能化:通过现代信息技术,降低教与学的成本,避免低水平重复。

(10)人文化:内容经典,案例真实,方便学习,操作简便,弹性选择。

这10个方面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精品课程建设在很多方面会受到制约。一个简单直白的道理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精品课程建设,其首要目的是“解放生产力,降低教与学的成本”,而不是让教师和学生“套上技术的枷锁,失去教育的真谛”。

6 注重资源优化的“二元”过程

精品课程建设,重在优质资源建设。优质资源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行动结果,而是一个艰苦的提炼过程。从一般教学素材到优质教学资源的转化,是一个“去粗存精,披沙拣金”的提升过程。这个过程,除了需要有政策性、技术性的引导与保障之外,还需要研发团队有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精神,才能顺利完成。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新一轮的国家精品课程申报中,特别强调了优质资源建设的可持续性。

7 实现“三段式”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强国的目标与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于精品课程建设提出了制度化、常态化、可持续的要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新一轮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中,新增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性条目,区分了“基本资源”与“拓展资源”,明确规定了“课程基本资源须全部上网免费共享,符合出版物标准的拓展资源按照出版协议有条件共享”。

针对这一新要求,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有必要采取分阶段建设的思路:

(1)基本精品化阶段:提供教学支持,满足一线教师的基本需求。

(2)较高精品化阶段:加强服务意识,满足不同地区与学校的需求。

(3)更高精品化阶段:结合物联网发展,满足全社会对于优质教学资源的个性化需求。

8 解决写作教学的“四自动”问题

上述7大类36个“关注要点”,谈的是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一般问题。第8类有4个“关注要点”,针对英语写作教学而言。概括起来讲,就是如何通过“智能化”的技术路线,实现英语作文评分、纠错、评语、分析的自动化数字化写作,不论国际前沿的研究,还是一线教师的关注,都集中体现在作文评改“四自动”的问题之上。换言之,也就是自动评分、自动纠错、自动评语、自动分析这四个方面是否准确有效,切实解决反馈信息的充分性与评改效率的经济性之间的矛盾。针对这些问题,清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团队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合作,经过10年的探索,结合精品课程建设,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与技术(Xi,2010),开发出来了两个平台。

(1)写作系统:如图1、图2所示,实现了评分和评语的半自动化,至少节省写作教师50%以上的工作量。

(2)TRP平台:如图3所示,实现了评分、纠错、评语、分析四个方面的自动化,可节约写作教师90%的时间。

三 前景展望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是未来几年里高校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新一轮的精品课程建设,既继承了“质量工程”精品课程建设的优点,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为实现“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今天,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革命,完全颠覆了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角色。利用互联网提供的海量信息与资源,不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学习者完全可以自主完成知识的学习。在教师专业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智能手机,瞬间即可获得相关知识点的完整信息。学生采用“平板电脑+无线上网”的模式,只需交纳少量的费用,即可获得各类图文并茂、文字与声音共现的电子图书资源,以及相应的教学辅导与学习工具。网络与信息技术革命性的变化,催生了一大批新型电子产品的问世。新一代的大学生,对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无线上网这些新生事物,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新技术与新产品的普及,彻底地改变了人类的时空概念,极大地拓展了知识、信息、数据获取的途径,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活动,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进行。

面对来自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深刻挑战,大学英语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给予学生的有效信息显得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不抓课程建设,大学英语的课堂难免不出现“缺少互动,了无生气”的现象,师生双方也免不了出现相互应付的局面。清华大学“英语写作(1~4级水平)”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表明,广义的优质“课程建设”内容,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而言,是可以通过“五个一定”的标准来界定的:

(1)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2)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3)了解一定的应用技巧;(4)完成一定的实践练习;(5)达到一定的测评指标。

第7篇: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要求范文

关键词:精品资源;共建共享;协同创新;服务对象

一、对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的认识

我们教学团队通过学习《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和《关于开展2012年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推荐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提高了对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的认识。

(1)目标和建设规划: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精品开放课建设旨在促进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实现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将在原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基础上,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支持建设5000门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2)课程范围:精品资源共享课以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重点。经过国家、省、校三级建设,形成普通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网络教育多层次、多类型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课程教学资源。

(3)基本要求:课程资源系统完整,由网络有限开放到网络传播、充分开放。课程内容能够涵盖课程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内容,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等特征,严格遵守国家安全、保密和法律规定,适合网上公开使用。应结合实际教学需要,以服务课程教与学为重点,以课程资源的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资源丰富、充分开放共享为基本目标,注重课程资源的适用性和易用性。

(4)建设方式:2012、2013年重点是原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采取遴选准入方式选拔课程;同时,从2013年起,适应新需求,结合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教学改革成果,采取招标建设和遴选准入两种方式建设一批新的课程。

(5)共建共享:通过协议实现精品资源共享,基本资源免费共享、拓展资源有偿共享,通过爱课程网站可以便捷获得所需资源,更好地为学生、教师和社会学习者服务。

二、建设实验类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体会

实验类课程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着以下几个主要的困难与问题:

(1)精品资源与实验教学环境密切相关,各校的实验项目的不同、内容的差异、仪器和装置的差异……如何共享?

(2)各校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教学要求不同,不同专业的学时也不同……如何使各校的学生、教师和社会自主学习人士能各有所获?

(3)现有的国家资源共享课程申报系统,是针对理论课程设计的,与实验教学的结构和特点有差异怎么办?

面对上述困难和难题,我们教学团队成员认真学习教育部有关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文件,认识到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不怨、不等、不靠”,转变观念主动转型求发展的思路。

因此,我们梳理了原有国家精品课程的资源,将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模板中的章对应某级物理实验课程,将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模板中的节对应具体的物理实验项目,克服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的差异。为减小各校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教学要求不同,不同专业的学时也不同的矛盾,我们选择了以本科生受益面最广的基础物理实验系列课程为基础,构建资源共享课程的结构,完成了基本资源上传,标注了重要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上传了部分拓展项目,为低年级本科生、一线教师和自主学习的人提供一些有参考价值的教学资源。为解决各校的实验项目的不同、内容和仪器设备的差异等问题,我们将在后续的课程建设中成立区域协同创新小组通过共建共享完善基本资源、丰富拓展资源和加强交流合作,使各高校的师生都可以各取所需。

在申报过程中,我们就原国家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等问题,对学生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学生们反映原精品课程网站课程体系架构清晰,连接方便,有的表面上看在线学习授课录像参考资料练习题一应俱全,但是很多东西只有一个链连接,里面没有内容。学生们认为是原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或者说没有形成合理的运作模式。对学生们的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对国家精品资源还是有需求的,调查结果见表1。

在教师中的调研结果表明,大多数教师是很重视和愿意参加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

通过调研和研讨,我们坚定了教学资源建设必须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方针,提出“以启迪物理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强化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内容和模式”的建设思路。我们认为:

(1)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是前提。精品资源共享课不仅坚持了以学生为本,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的基本要求,还强调了高校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提升高校的教育理念。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目标。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思路要紧密围绕这一目标进行设计、整改、转型和升级。

(3)引领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是动力。我们对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内涵的理解是: 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注重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基本要求与拓展创新的有机结合。广泛开展教育方法的研究,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4)建设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是关键。对于实验类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不仅仅是教材和网站,更重要的是教学团队和实验平台的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是精品资源建设的可靠保证。教学团队建设要确保教师队伍和技术队伍的合理配置,教研能力的整体提高和技术队伍稳定;实践平台建设要注重安全、环保、功能齐全,确保教学计划和目标能顺利进行,并为大学生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和课外科技活动提供软硬件环境和氛围。

(5)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是核心。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启发、提问、互动、讨论、项目、专题和协同式等各种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虚拟仿真等各种教育技术的灵活运用,突破教学时空的限制(例如:学时、实验室、实践场地和条件…),实现课内外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6)推动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是责任。高校三大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高校有责任和义务为服务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作出贡献,为科学技术的普及提供精品资源和服务,促使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在这次升级过程中我们构建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结构,上传了能反映课程结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等基本的核心资源,标注了重要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上传了部分反映课程特点的教学案例、仿真实验系统、自主学习和交流平台、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的相关软件等拓展资源。因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时间短,任务重,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我们将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高校师生和社会的需求,以及他们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成立区域协同创新小组共建共享,不断丰富、改进和完善精品教学资源的建设,更好地为师生和社会大众服务。

三、国家精品课程升级后的思考

(1)与时俱进丰富教学资源。结合学科发展,不断将科技前沿的最新成果融入实验教学,进一步调整课程结构和更新课程内容。进一步丰富精品教学资源内涵,构建能够涵盖课程相关领域和实验项目的背景介绍、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应用案例、学生作品、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科学讲座、素材库等核心内容的各类资源。

(2)共建共享协同创新发挥实效。进一步了解高校师生和社会公众的需求,做好调研和需求分析,突破使用者厌烦的瓶颈,激发师生和社会受众的使用欲望,提高资源吸引力、利用率和共享性,为师生和公众做好服务。加强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兄弟院校合作交流,我们最深刻的的体会是:共建才能共享,共享才能共赢。根据我们在资源共享课建设中的体会,提出几点建议。

① 以学生为中心,广泛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渴望,建网站和资源库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教学网站和教学论坛的研讨,使教学资源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活泼,与学生的需求结合的更密切。

② 以教育目标为导向,广泛了解教师的教学需求,让更多的一线教师参加拓展资源和资源库建设,加强校际合作,使之成为教学研讨和交流的公共平台。依托区域协同创新小组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构建远程协同实验室,空中实验室,请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做实验专题和案例分析讲座,让实验环境和条件比较匮乏的老少边穷地区的师生也能受益。

③ 以服务社会为己任,了解并满足社会对终身学习的需求,例如:面对社会各界、学前儿童、中小学开放(开展科普讲座与实践、举办科普夏令营等),或为企业培育相关人才。

④ 借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做法,建议教育部或教育厅设立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开放基金,在假期对外校师生开放,或外校师生通过申

第8篇: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要求范文

关键词:Web;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08-1957-02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Network Security Teaching Platform Based on Web

LIU Mei-mei

(Department of Network Center, Zhangjiagang Branch of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angjiagang 2156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importance of Excellent Course Construction,this thesis presents a design proposal of a Web-based teaching platform, which contains the whole architecture, the system database desig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key modules. The whole system is supported by 3.5 and SQL Server2005.

Key words: Web; teaching platform;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资源上网是实现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的主要方法。本文结合我校精品课程的实际情况,以《网络信息安全》课程为例,经过实际的需求分析,开发了一个基于Web的《网络信息安全》教学平台。本系统采用Web架构实现,系统开发采用3.5和SQL Server2005完成,系统满足学生在课余时间自由观看课件和视频等教学资源,自主参与在线测试和在线讨论及在线实验,同时师生通过教学平台自由沟通,方便快捷的解决教学问题。

1 课程性质与建设目标

《网络信息安全》课程是一门具有普及性意义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同时又是一门新兴发展很快的学科课程。其概念比较艰涩,内容非常丰富,理论和实验十分复杂,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适应教学要求。根据《网络信息安全》课程的教学大纲需求,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我校学生的调研为基础,设计出适合大学生网络学习的教学平台。

2 总体架构设计

平台采用是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模式,客户端运行环境为Windows 2000/XP+IE5及以上版本,服务器端采用Windows Server2005+IIS6.0,后台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2005。

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本《网络信息安全》教学平台应具有以下功能:

信息与管理:教师可和删除教学信息,学生可浏览的信息。

在线答疑:小型论坛系统,由学生问题,师生共同参与讨论。

在线聊天室:所有注册会员即时聊天的工具。

资源共享:学生和教师可上传文件至服务器,用户可自由下载,上传文件大小可由教师设置。

幻灯片在线播放:教师上传ppt教学文件,可由学生在线打开观看。

在线考试系统:教师可在线出试卷,学生在线限时考试。题型分别为判断题、选择题与问答题。判断题及选择题可由系统自动判分,问答题需教师手动批改,学生可查阅历史答题卷,考试完毕后系统给出成绩统计分析,并可离线生成excel成绩单。

成员与权限系统:成员全部采用实名制,成员由匿名浏览者(visitor),学生(student),教师(teacher)和管理员(admin)组成。

3 数据库总体设计

精品课程网站开发平台的设计和实现均与数据库是分不开的,对于此类应用系统,第一步就是数据库的设计。

3.1 数据表格设计

本系统采用性价比较好的SQL Server2005作为后台数据库,设计的数据表格有用户基本信息表、课程信息表、试卷库表、课程通知表、选择题答题库、问答题答题库、判断题答题库、选择题题库、问答题题库、判断题题库、回复表、共享资源记录表、在线资源记录表、提问表等20几个数据表。下面简要介绍其中几个数据表的设计。

1)试卷库表:试卷编号、试卷标题、选择题ID、问答题ID、多选题判分类型、判断题ID、选择题分值、问答题分值、判断题分值、考试持续时间、考试截止时间、试卷过期时间。

2)用户基本信息表:用户ID、学号、权限、密码、密保邮箱、是否审核、密保问题、密码答案、上传文件大小限制、注册时间、真实姓名、记录最后访问答疑讨论模块时间、记录最后访问课程通知时间、记录最后访问新回复时间。

3)共享资源记录表:文件大小、上传时间、上传人用户名、文件格式、文件名、标签、文件存放路径、被下载次数。

3.2存储过程实现

在频繁访问数据库的系统中,使用存储过程有很多优点,本系统使用了35个存储过程,下面以其中一个为例简单介绍。usp_CreateUser:注册用户

ALTER PROCEDURE [dbo].[usp_CreateUser]

@username nvarchar(50),

@password nvarchar(Max),

@email nvarchar(50),

@question nvarchar(50),

@studentid nvarchar(50),

@key nvarchar(Max),

@RealName nvarchar(50),

@Role nvarchar(50)

AS INSERT INTO [User] (UserName, StudentId, [Role],PassWord, Email, Question, [Key],RealName)VALUES@username,@studentid,@Role,@password,@email,@question,@key,@RealName)

RETURN

利用存储过程可以加快运行速度,减少代码实现时间,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4 关键模块实现

4.1 Web.config的配置

Web.config文件中配置所连接的数据库相关信息,代码如下所示:

4.2幻灯片在线播放模块实现

该功能允许教师上传教学ppt文件,供学生随时浏览。ppt文件存储在服务器上,被用户请求访问时需用com组件技术将ppt文件转换为网页可以识别的格式并存于服务器,当第二个用户访问同一个文件时,直接将转换后的文件输出到浏览器,提高了效率。文件下载采用Response流,可以屏蔽流行的下载工具,防止服务器的带宽被过度占用。同时,存放文件的文件夹对外界不可见,也不具有访问权限,实现了防止盗链的功能。

4.3 在线考试模块实现

在线考试模块分为“模拟训练”和“考试”两个模块。题目类型为选择题、判断题以及简答题。判断题和选择题系统可以自动判分,简答题需等待教师批阅。考试有时间限制,时间截止时系统会自动提交试卷。

4.4 在线答疑讨论

答疑讨论模块提供一个师生交流问题的平台,整个模块分为两个部分,一为流行的论坛形式,另一为在线多人聊天室。论坛部分主要采用Gridview和自定义控件,实现了发帖提问、问题回复、最新回复提醒以及帖子管理等功能。聊天室前台采用Ajax,后台采用webservice的页面无刷新技术,聊天内容保存在Application[“ChatRoom”]中,只保存最新200条记录,每隔0.5秒更新聊天信息以提供更好的功能和用户体验。

5 结束语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实践与探索,网络信息安全课程将建设成为拥有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和较为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能够为本学科的人才培养的需要,并会在同行业内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我们将扩大宣传,加大创新改革力度,努力建设成省级精品和国家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 王沛,康廷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教师教育研究,2004(5).

[2] 汪旭辉.我国高等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战略性思考[J].理论界,2008(2).

[3] 童乃诚.谈高校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误区[J].科技资讯,2007(25):123.

[4] 朱印宏,苏震巍 3.5+SQL Server网站模块化开发全程实录(配光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第9篇: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要求范文

关键词:工作过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虚拟技术;虚拟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9-0160-05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意义

信息技术资源共享课程以其开放学习、资源共享、知识公益的理念特色和基于互联网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逐渐成为国内外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趋势。在高职院校中推动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建立统一开放资源共享平台,充分运用多媒体和多种虚拟技术重构立体化教学资源,扩大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范围和深度,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均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研究意义。

(一)有利于整合多方优质资源,发挥资源最大利用效益

在高职院校中加大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构建优质教学资源开放与共享机制,有利于整合多方优质资源,促进资源合理分配,发挥资源最大利用效益。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分散性、孤立性和不规范性将直接影响到资源的使用效益。通过构建统一的信息技术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开放与共享机制,可以将不同高职院校、行业企业之间的优质资源进行合理化组织、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通过云搜索和云共享技术扩大优质资源共享范围和深度,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有效聚集与广泛共享,促进资源合理分配,提高高职院校资源的组织性、共享性和利用率。

(二)有利于促进校企合作

通过与企业构建优质教学资源,共建资源共享课程,有利于加强校企双向互动,促进校企合作,体现高职教育与企业需求的一致性。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由于缺乏沟通时间和渠道,行业高速技术革新难以及时准确地反映到职业教学之中,很难实现职业教学与企业工作任务的匹配。通过与行业企业共建优质教学资源,将企业真实、典型的工作任务融合于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之中,可以消除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的隔阂与距离,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衔接。

(三)有利于消除学校之间观念孤岛、信息孤岛、资源孤岛和市场孤岛效应

在高职院校中加大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有利于消除学校之间观念孤岛、信息孤岛、资源孤岛和市场孤岛效应,缩小地区教学资源贫富差距,提升整体办学实力。目前,各高职院校经过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等,都各自积淀了部分优质教学资源,但由于闭关自守和标准不一,在信息化网络中反而成为资源信息孤岛。通过推动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建立资源共享统一平台,整合共享学校间优质教学资源,可以缩小地区间教学资源贫富差距,消除信息孤岛效应,提升高职院校整体办学实力。

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现状和问题

我国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大体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部级精品课程建设。2003年启动部级精品课程建设,形成了部级、省(市)级、校级三级精品课程体系。为提高精品课程教学资源使用率,监督精品课程运行情况,2008年建立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涵盖文化、科学、历史、艺术等各个领域。第二阶段:部级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计划支持建设350门左右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将分两批开展教育部批准建设的原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评审遴选工作。2012―2014年,通过立项建设方式,重点建设200门适应教改发展需要和反映教改成果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4―2015年,通过遴选准入方式,选拔100门能够反映区域特点并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新课程。

尽管我国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如何整合、共享、管理和监督这些课程,如何发挥其示范性和辐射作用,企业如何参与共建优质教学资源,课程如何利用多媒体和虚拟化技术,如何实现教学资源云共享等缺乏清晰思路和实践经验。二是目前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可共享的教学资源形式简单,课程开放共享范围和深度不够,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严重。三是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缺少行业企业参与,学校独自开发的教学资源与企业实际脱节,没有基于真实的工作过程,导致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企业发展和需求,难以有效发挥资源共享课程示范性和辐射作用。

鉴于此,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应立足企业,面向师生,服务社会,以基于企业真实、典型的工作任务融合于课程建设之中,并结合多媒体和多种虚拟技术构建立体化教学资源,并由点带面,从个性到共性中探索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通用平台、理论架构和技术路线,形成可操作方案,促进社会优质教学资源均衡发展与合理分配。

基于工作过程的设计思路

现以“网络攻防与安全”课程为例介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思路。本课程经过多年改革和实践,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尝试,完成了学科系统化教学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首先,由IT行业为引领,配合锐捷网络大学和企业制定的“网络安全工程师职业标准”,并与专家座谈,进行职业分析,准确把握企业对网络安全技术人员的要求。

然后,对具体岗位进行分析,确定“岗位职业标准”,并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把网络安全管理岗位细分为网络风险评估、网络安全管理、数据备份恢复、入侵检测与定位、网站安全配置、系统漏洞分析。

在确定工作岗位后,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确定网络攻防课程的学习领域。

按照基于真实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由行业专家和相关企业共同指定课程标准和课程设计。在具体课程开发中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导向组织教学,结合企业实习、顶岗锻炼方式,走工学结合、工学交替之路。

本课程全面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以网络入侵为手段,以安全防范为目的,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再现公安机关侦察网络犯罪和网络管理人员排除安全隐患,优化监控网络的实际工作过程。

建设平台与课程资源开发

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平台由实训平台、虚拟课本、原理仿真、虚拟实验室、在线考试和虚拟社区六大模块组成。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平台

实训平台模块基于和SQL Server,界面设计采用DIV+CSS+Flash。学生在实训平台可以在线浏览工作任务,下载工作软件,模拟工作环境,浏览全课程录像,进行在线远程实训、提交实验报告等。实训平台资源与锐捷网络公司共同开发,基于企业真实的工作过程,采用攻防角色转换式教学,设计“先攻再防,攻中有防,攻防结合”的工作情境,让学生在攻击中寻求解决方案,由攻击中掌握防范策略,从攻击中汲取管理经验,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每个完整工作任务都以课程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由任务感知、技能目标、技术理论、技术实践、技能拓展、任务评价六个环节组成,培养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平台如图2所示。

(二)虚拟课本与原理仿真

虚拟课本和原理仿真模块采用Flas实现。Flash是Macromedia公司推出的交互式矢量图和Web动画的标准,广泛应用于网页动画设计。虚拟课本将现实中的课本制作成Flas,利用鼠标和数据库模拟翻页效果和电子书签,可以实现在线浏览,快速定位,网上传阅等功能;原理仿真将晦涩理论以生动形象的Flas展现,仿真网络运行机制,阐述工作原理,再现网络安全维护过程。虚拟课本与原理仿真动画效果如图3所示。

(三)虚拟实验室

实验模块 虚拟实验室模块包含“系统安装与维护实验室”、“思科PIX防火墙安全实验室”、“思科虚拟专网安全实验室”、“DOS入侵命令虚拟平台”等七大虚拟仿真实验。虚拟设备采用与现场设备一致的配置内容,基于企业真实、典型的工作任务让学生迅速掌握现场工程要求。

开发平台和架构 虚拟实验室平台采用B/S三层架构。B/S是一种基于 Web 的三层体系架构,是一种“瘦客户端胖服务器”模式。它由浏览器、Web 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组成。服务端虚拟件提供编写好的Java类文件用于仿真网络设备配置算法,如生成树算法、路由选择、防火墙过滤规则等。算法组件经JavaBean封装,后存放在服务端设备组件数据库。服务端设备组件库存储JavaBean组件注册的XML文件,用于存储虚拟实验的XML文件。客户端通过Web浏览器嵌入Java Applet和Flash模拟人机互动配置过程,调用JavaBean组件生成实验配置结果和报告提交给客户端浏览器。虚拟实验室三层体系架构如图4所示。

虚拟场景绘制 系统前台采用VRML结合3D Max绘制虚拟实验场景。VRML是一种三维造型和渲染图形描述语言,具有分布性、通用性、交互性和易扩展性等优点。它用文本信息描述三维场景,文本信息通过Web传输由浏览器解释生成三维场景。VRML使用纯文本描述场景,生成的数据量很小,适合网络传输,但是在描述复杂三维物体时,VRML执行效率和可靠性低,因此在绘制复杂场景(如桌椅、网络设备等)和其他实验器材时采用3DMAX建模,生成*.wrl文件,再用文本对 VRML场景进行描述,结合Flash在浏览器中输出虚拟场景。用户可以通过键盘在封闭场景内以第一人称视觉进行虚拟实验,如开启服务器、设备接线、敲击桌面键盘等。虚拟场景效果如图5所示。

虚拟设备的人机交互过程 Flash作为交互式矢量图和 Web 动画的标准,其脚本语言开发出的动画效果具有很强的交互性,特别适合模拟网络设备配置过程中的人机互动过程。用户通过浏览器配置界面对虚拟设备进行配置,输入的配置命令经JavaBean组件返回计算结果,并经Flash制作成图形元件。图形元件既可以是静态图像,也可以是可重复使用的动画片段(重复使用的片段如用于模拟网络设备的启动过程)。在Flash中,用户输入命令和执行按钮元件本质上是一样的,通过对影片剪辑添加动作脚本实现人机交互操作,从而仿真网络设备人机交互的配置过程,如图6所示。

虚拟实验室优点 虚拟实验室相对传统实验室而言,具有以下优点:(1)虚拟实验室能模拟真实设备工作过程,能极大地解决实验室设备匮乏、建造维护成本过高等问题。(2)虚拟实验室不受时间、地点、实验设备限制,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仿真实验平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动手能力。(3)用户只要通过浏览器接入即可进行在线实验,如定制网络拓扑、模拟网络入侵、配置实验设备、查阅帮助信息、保存实验数据等,图形化实验结果使得虚拟实验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实时性和灵活性。

(四)在线考试模块

在线考试子模块针对每个教学情境建立测试系统,能有效及时地检验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题库涵盖网络安全、网络攻防、网络架构,并将行业考证纳入最新题库。

(五)社区论坛模块

社区论坛为学生提供在线提问、发表见解、交流互动的社区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也让教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接触学生。用户注册账号后可以在相关版面帖子,进行回复,并与其他学生或教师进行私下交流。

我们通过建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络攻防与安全”,由点带面,从个性到共性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信息技术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平台、理论架构和技术路线,形成可操作方案,扩大课程受众范围和深度,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促进社会优质教学资源均衡发展与合理分配,为高职院校建设资源共享课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许晓安.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对网络教育发展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07(8).

[2]李银芳.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7(1).

[3]张会杰,龙世立,王仁卿.我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J].中国远程教育,2008(11).

[4]任为民.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标准要求与开发策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4).

[5]赵凤梅,胡勇.网络教学中认知思维发展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0).

[6]吴美娇,项国雄.国家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现状分析与优化[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2).

[7]谢幼如,姜淑杰,张艳虹.教育技术支持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分析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08(1).

[8]黄德群.广东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状况分析与评价[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4).

[9]刘川川,宁玉文,高岭,马力,高东怀.国家精品课程网站运行和资源更新保障机制探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9(12).

[10]杨琳,杜中全.国家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教学共享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

[11]仇晓春.三维虚拟学习环境的特点及教学潜能[J].中国远程教育,2012(8).

[12]张宇光.马里兰学院大学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案例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2(8).

[13]刘凤艳.《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14]郝耀军,王建国,赵青杉.网络智能教学系统中双层学生模型的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11(12).

[15]曾海军,范新民.关于网络教育公共服务模式及支撑平台的架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7(7).

[16]周彩霞,张宇,贾换锋.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功能栏目调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9(2).

[17]李林曙,赵坚,陈卫宏.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原则和方法[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2).

[18]马凤霞,张展.精品课程网络管理与开发平台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7(20).

[19]王欣,陈锡宝.我国精品课程评审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7(20).

[20]许坦,石长征.精品课程发展现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07(5).

[21]许晓安.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对网络教育发展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