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园的盈利模式范文

幼儿园的盈利模式精选(九篇)

幼儿园的盈利模式

第1篇:幼儿园的盈利模式范文

身侧中央某新闻机构,背靠国家某部委,与政府高官、社会名流交往甚密的他,经常帮助地方政府跑项目,帮助亲戚朋友工作调动。孩子刚出生他就带着礼物到某高级领导家串门,希望领导给北京市北海幼儿园打个招呼,并表示“幼儿园的赞助费一分不会少”。

2008年春节后,该幼儿园通知卫主编过去“沟通一下孩子的情况”。卫主编异常高兴,应召前往。接待他的人说某领导已打了招呼。但是,类似卫主编的状况该幼儿园已排了400多人,都是各种关系户。因此,该幼儿园请卫主编填了一份详细资料,并告诉他耐心在家里等待,“孩子何时入园,我们通知您”。

截至2008年5月1日,卫主编给该幼儿园打了足有20次电话,得到的答复都是“再等等”。卫主编终于等得不耐烦,将女儿送进了收费不菲的望京北师大幼儿园,每月缴费3000多元。

高收费之谜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的信息显示,2007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989元。卫主编的孩子每月3000多元的学前教育投入让中低收入人群“望园兴叹”。其实,每月3000元的学前教育费用只是中等水平,4000~5000元的收费则有一定份额 ,每月上万的“豪华幼儿园”、“天价幼儿园”在北京也屡见不鲜。据本刊记者调查,很多工薪阶层对孩子在学前教育方面的年投入基本是一个工薪阶层的全部收入,这让很多家庭不堪重负。

上学贵的问题在学前教育阶段同样上演了。

经本刊记者调查,学前教育高收费有体制原因,也有政策原因。从体制角度来说,老体制被打破,新体制尚未建立,整个学前教育状态可用混乱无序来概括。从政策原因讲,企业幼儿园都关了,公办园很多转制了,民办幼儿园大量无序出现,更有“黑户园”充斥其中(无注册的幼儿园)。但是,留存的少量公办园一方面享受公共资源输血,一方面却只为少数幼儿服务,对其他幼儿则大收赞助费。政府对民办园则是一不投入,二不监管,任其自然滋生,致使民办园将利润最大化作为办园宗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条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第五十一条则规定,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的必需的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北京市学前教育管理条例》第四条还规定,发展学前教育事业是政府、社会、家庭、学前教育机构的共同责任。

但实际状况是,北京民办幼儿园收费是按市场定价,上述的有关规定根本没有发挥作用。原因一是关于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的定位没有给出具体的制度安排,二是在于“合理回报”没有给出明晰的界定,三是在于政府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管责任。

公办幼儿园1999年改制(体改园)后,由于教育部门的投入不足或停止投入,也通过允许公办园以收赞助费的形式弥补政府投入不足。

社会力量办园,如高校幼儿园、军队幼儿园,同样通过收赞助费弥补上级单位拨款不足。但赞助费收多少,成本如何核算,都是一笔糊涂账。

因此,在教育专家看来,学前教育高收费,有关政府部门的不作为是症结所在。

不过,北京某些著名公办幼儿园打着体改园的名义按成本收费,实际上政府已经承担了其房产及部分公办教师的工资,按理说收费应当更低一些。但由于这些幼儿园以前多是为中央部门领导的孩子服务,是优质幼儿园。因此,在众多家长竞争的结果下,其赞助费基本不低于10万元。

刘焱教授认为,北京学前教育发展的矛盾之一,是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稀缺和老百姓迫切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她举例说,那些既有关系又有支付能力的家长,每年都会提前几天排队争夺少得可怜的公办著名幼儿园的社会名额,低价优质的幼儿园成为普通市民不可实现的梦想。

而民办幼儿园不仅没有政府津贴,相反还要向政府缴费。比如小区幼儿园,北京市规定开发商建完以后必须交给教委,幼儿园由教育部门来办。教育部门对小区幼儿园实行招标,承包者要向教委缴纳 “国有资产占有费”,最低5万元,最高100万元。

此外,大多数民办幼儿园不仅需要上交“国有资产占有费”,还要支付高额房租费,以及注册费、老师工资等开支。羊毛出在羊身上,民办幼儿园的高成本必然导致变着法子的高收费。

针对民办幼儿园高收费,北京学前教育处的有关人员解释,民办幼儿园经过教育部门教育资格的审批,有收费许可证,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自己定价,依法纳税就行。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北京市学前教育管理条例》也都规定,“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国家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学前教育,也允许取得合理回报。”

据本刊记者调查,北京民办幼儿园有两种注册模式:一种在教育部门。教育部门给民办园诸如物业租赁费的减免、税收优惠等政策。这种民办园具有公益性;另一种在工商部门注册,需交33%的营业税。这种民办园完全市场化。一位民办园的投资者以调侃的口吻说:“公办园都实现不了公益性,要我们承担公益性,开什么玩笑?”完全市场化的民办园更是将盈利当做了最高追求。

某经济观察家意味深长地说:“教育部门规定民办幼儿园‘取得合理回报’。那么,到底盈利多少是合理回报就说不清楚了。这样一盆浆糊的法律法规有甚意义?”

教育质量堪忧

不仅是上幼儿园贵的问题,更令家长堪忧的还有学前教育质量问题。作为学前教育研究权威专家,冯晓霞对此深感忧虑。她把学前教育质量难以保证概括为四点:

一、真正的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取决于教师对孩子的态度,取决于师生比。而现在的学前教育为了节省成本,普遍存在孩子与老师比例失调问题。现在很多幼儿园一个班的3个老师基本要面对50个孩子,这根本不可能有好的教育质量。

二、伪科学、反科学现象盛行。比如,现在有一些幼儿园吹嘘说能培养神童、培养艺术家。从心理学的角度讲,神童不是培养出的,真正称得上神童的幼儿大概只有千分之三。另外,有些幼儿园号称双语教学,但是一星期只上两节英语课,并不是真正的双语教学。再者,超前把小学内容放到幼儿园阶段进行学习,这其实并不利于孩子成长,是伪科学。

三、“黑户园”挤垮正规幼儿园。“黑户园”就是一个看孩子的地方,其教学质量到底如何,没人给出评估。

四、教师素质下降。过去我国幼儿园教师的学历平均比小学老师高,但自2002年起迅速下降。现在差距还不断拉大。北京的著名幼儿园、品牌幼儿园,老师的质量还能保障,但是数量庞大的民办园、黑户园,教师素质令人堪忧。北京民办幼儿园老师每月也就是1500元左右的工资,老师流失率非常高。

某教育研究机构张研究员认为,“在民办幼儿园成为主体的今天,幼儿教师的素质得不到保障,这是我国学前教育潜在的大隐患”。

幼儿教师素质另一个堪忧的地方在于,家长给幼儿园老师送礼,孩子才会得到“正常对待”。据本刊记者调查,无论家长身居何职,无论家长多权威多强势,每逢法定节假日,老师生日、结婚等特殊时刻,很多家长都要给幼儿园的老师送礼,否则孩子就在幼儿园得不到应有的呵护,甚至会受到孤立。礼物到了,孩子一定喜笑颜开地回家,并告诉爸爸妈妈“受到老师表扬了”。一个朋友告诉记者,某局局长一天下午接到孩子老师的电话,说明天结婚,需要四部奥迪车,该局长受宠若惊般地迅速照办。因为,“以后孩子就会天天高兴地去幼儿园了”。

张研究员对此给予了严厉批评,他担心,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孩子一旦弄明白给老师送礼物,就能得到老师的喜欢,这是对孩子最大的“社会感染”,是对孩子人格培养最大的危害!

“黑户园”数量庞大

北京某小区去年业主刚刚入住,今年初便有两家幼儿园开张了,一家是经过注册的全国知名的品牌幼儿园,一家是没有经过任何注册的黑户幼儿园。经过注册的幼儿园园长是新加坡人,采用的是“新加坡幼儿教育模式”,因此收费自然不菲,一岁半幼儿进入该园全托,每月家长需交费2000元左右。另一家黑户园名称是“某某艺术幼儿园”,说幼儿可以学习舞蹈、唱歌等特长,并且每月只收1000元左右。结果,两家幼儿园的招生规模不相上下。

一些家长高高兴兴地将孩子送到了社区价格相对低廉的幼儿园,他们也许并不知道,这些幼儿园是“黑户园”,在教育部门和工商部门都没有注册登记,是教育领域的“三无单位”。一旦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问题,解决起来就十分麻烦,家长与孩子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更有甚者,全国每年都有民办幼儿园招完学生就逃之夭夭的报道,很多家长欲哭无泪。

北京《学前教育》杂志社社长苏静告诉本刊记者,北京市2008年上半年进行了一次民办幼儿园状况调查,作为调查参与者之一,她并不掌握最后的结果。但是有一点她很震惊,没有任何注册的民办幼儿园(黑户园)数量庞大,大多分布在城乡结合部,甚至在市区内租一套房子就开办起幼儿园了。而这些幼儿园“根本没法调查”。

北京市教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至2007年间,北京市民办幼儿园350所,入园儿童总数3.5万,分别占北京学前教育机构与入园儿童总数的25.7%与17.9%。2008年5月15日下午,上述的张研究员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数字太保守了。加上黑户园,北京市民办幼儿园的总数至少占55%左右,孩子入园数最少占45%”。可以说,黑户园的数量与正规幼儿园不相上下。

黑户园缘何大量存在呢?

张研究员认为,由于开办幼儿园的高利润、政府将幼儿园当作牟利工具、民办幼儿园有法无规无监管,大量“黑户园”自然大量滋生,他们既不用向教育部门交“国有资产占用费”,也不用担心盈利被 “雁过拔毛”。

北京为何不打击黑户园?张研究员说,关键是政府不想对学前教育投入。取缔黑户园,公办园跟不上,高价园民众又望园兴叹,难免出乱子。政府教育部门索性得过且过,对黑户园睁只眼闭只眼。

谈到黑户园的危害,张研究员认为,黑户园搅乱了学前教育领域的秩序,严重影响了正规幼儿园的发展。冯晓霞对本刊记者表示,全国很多地区的学前教育有一个怪现象,就是黑户幼儿园挤垮正规幼儿园。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学前教育的发展愈来愈扭曲,教学质量愈来愈低下,一些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前教育机构生存空间愈来愈窄。

学前教育四大模式

为何学前教育呈现如此乱象?这要追溯北京市学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据北京市教委的一位官员介绍,从建国开始,我国学前教育一直是两条腿走路,就是国家办园和社会力量办园相结合。那时的社会力量,实际上指的是企事业单位和集体办园。

1995年我国开始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1999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学前教育机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发生了变化。很多企业园被推向了社会,机关园被逐渐断奶。与此同时,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2001年,北京市教委出台《幼儿园办园体制改革办法》,实行部分学前教育体制改革,内容是:逐步实行按成本收费、明码标价,家长可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幼儿园。

于是,体改后,高收费、天价幼儿园、农民工子女学前教育困难等问题却突显出来。“这是由北京的特殊地位决定的。北京不仅经济发达,而且又是首都,国家部委机关、社会团体云集。另外,北京又是一个移民比较多的城市。因此,全国存在的这些问题在北京都存在,并且十分典型。”刘焱教授认为,深度剖析北京学前教育,就是对全国学前教育最好的诠释与解读。

刘焱认为,北京市学前教育之所以出现以上问题,是由于学前教育改革造成的不公平所致。

据刘焱介绍,北京市学前教育机构体改后基本可以概括为四大模式。

第一种模式,公办幼儿园实行按成本收费。改革时全北京批了8家。比如位于北京海淀区颐和园旁边的北京六一幼儿园。这个幼儿园过去只收中央领导的孩子。电影《马背上的摇篮》讲述的就是这个幼儿园的历史故事。体改后,教育部门不再给六一幼儿园拨款,按成本核算收费。同时,六一幼儿园有很多合作单位,据说都是国家有关部委。

自收自支按运行成本收费的六一幼儿园,是北京示范幼儿园,软硬件都很好,每个孩子每月只收费1200元,不算贵,属于教育部门办园。

六一幼儿园有一部分名额开放给社会,这部分名额收取赞助费。

第二种模式,公办幼儿园实行教育助学,即收赞助费。这以北海幼儿园为典型。作为北京著名的幼儿园,北海幼儿园表面月收费按照北京市政府规定,收费不高,但是孩子进来家长需自愿缴纳一定数额的赞助费,且不公布。不过,希望挤进这家幼儿园的家长们其实在竞相提高赞助费的额度。北海幼儿园实行收支两条线分开。它收的赞助费要上交到区教委,区教委按一定比例回拨给北海幼儿园。

第三种模式,企事业单位办园。包括军队幼儿园、大学办园、研究机构办园等,属于社会力量办园。这以北师大幼儿园为典型。该幼儿园的情况是,自己职工的二代子女进幼儿园,一个月大概只需要500块钱,包括吃饭的费用,相当便宜。作为北师大学前教育系的研究基地,该幼儿园在北京绝对是著名幼儿园。

北师大幼儿园有一部分名额开放给社会,这部分名额收取赞助费,来弥补学校拨款的不足。北师大对幼儿园的投入包括房子以及一部分正式教工的工资。但是,幼儿园的合同职工工资,则由幼儿园解决、属于社会力量办园。

北师大幼儿园对收来的赞助费,专项管理,专款专用,这使得北师大幼儿园能够不断通过盈利资金去办一个个的幼儿园,就像细胞分裂,形成了良性循环发展状态。北师大幼儿园在小区里也实行两种收费方式。小区居民的孩子赞助费低一点,小区以外的会高一点。所以,北师大幼儿园跟纯粹的民办幼儿园还不一样。

像北师大幼儿园这种运行模式,在北京相当多。比如空军部队蓝天幼儿园,比师大幼儿园收费还要低,因为它面向军队,为军人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但是蓝天幼儿园现在也是一个变两个,两个变三个。部队以外的孩子需要交赞助费。

第2篇:幼儿园的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丰富;沟通

一、设计多媒体活动案例,转移幼儿的注意力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他们的有意注意时间很短,要在短时间内吸引幼儿的注意,往往只能利用他们的最爱。而小班幼儿思维特点主要是直观形象性思维,对于生动形象的动画他们倍加喜爱,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活动案例,让幼儿在生动活泼的画面中转移入园焦虑,同时又无形中给他们以很好教育。如,我根据幼儿喜欢的动画片形象设计了《羊羊幼儿园》《羊羊幼儿园里真快乐》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喜羊羊、美羊羊、沸羊羊等上幼儿园的表现,使幼儿潜移默化地模仿羊羊上学时高高兴兴、礼貌和老师打招呼,不要爸爸妈妈抱,同自己的爸爸妈妈说再见的情景,知道幼儿园里有各种各样的玩具,认识到与同伴在一起游戏真快乐,从而使幼儿产生喜欢上幼儿园的内驱力。

二、选择形象的标记,引导幼儿关注他人

现在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祖辈、父辈们为了凸显自己孩子的与众不同或是寄予期望,在为孩子起名时五花八门,有的幼儿甚至有小名大名,而且在家多用小名。当幼儿入园后,如果教师以大名称呼,幼儿大都根本不知道在叫自己,更不要说认识自己的同伴了。因此我在幼儿入园初期,事先制作了一些他们生活中熟悉的形象标记,通过谈话活动“我喜欢”让他们来选择自己的标记,并在一日生活的各环节进行渗透,如,谁是“小蛋糕”?这是“小金鱼”的衣服吧!“大河马”你能帮下“小蚂蚁”吗?等形象的语言,让幼儿先以标记的方式记住自己和他人,让幼儿在轻松的角色世界里关注他人,感受人与人交往的快乐及幼儿园生活的有趣。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体验幼儿园生活的快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由此可见游戏是幼儿期的主要活动,特别是小班幼儿,丰富的游戏更能使他们置身于虚拟的情境中,体验着幼儿园生活所独有的――多同伴的交往所带来的乐趣。因此我首先选择一些经典的体育游戏,如,《开火车》《猜猜我是谁》《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幼儿园活动的丰富多彩,激发幼儿上学的欲望。

四、加强家园沟通,促进幼儿入园适应

在接待新生入园过程中,我发现新学期幼儿的入园不适应除了有幼儿自身的原因,更多的是来自于家长们。新生的家长虽说成人,但本来成天与自己相处的孩子就要离开自己,心中也有些许的失落和矛盾:幼儿园生活好吗?教师好吗?孩子会吃吗?孩子要上厕所了怎么办?等等,这无一不困扰着家长,并在言行中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来,幼儿是很敏感的,他会从大人的态度中感觉到幼儿园不是个有趣、安全的地方。同时他们为了让幼儿好好上幼儿园,入园之初又千般关照:在幼儿园不能哭、要听话,不然老师就要打了。殊不知适得其反,年幼无知的幼儿本来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就有所不适,加之家长对教师形象的描述,使得幼儿更加惧怕。从而产生害怕幼儿园的心理,拒绝进入幼儿园。因此我在幼儿入园前便组织小班家长会,通过PPT将我园小班幼儿生活的情景和活动情景向家长们介绍,让家长了解我们的爱心和我们的活动,将心中的疑惑释怀,让幼儿在与他们在交流中体验教师像妈妈一样,会把他们当成宝贝,感受到幼儿园是一个绚烂多彩、充满快乐的地方。同时,我也利用电话、QQ平台等形式将幼儿在园里的表现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分享自己宝宝在园里的精彩片段。

总之,幼儿是鲜活的个体,在新生入园时,我们只有以生为本,不断探索新生入园适应的策略,丰盈教育教学的过程,我们的孩子才会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幼儿园这第一社会的新征程。

参考文献:

第3篇:幼儿园的盈利模式范文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郑州航空港的建设需要国际化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小开始,因此幼儿园的国际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幼儿园国际化是顺应我国教育国际化大方向的必然趋势。在最宏观的层面考虑,如今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对国际化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教育也要顺应潮流,而学前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因此幼儿园国际化的趋势也在日益增加。其次,港区内幼儿园国际化是适应郑州航空港的发展需求。郑州航空港自批复以来,不断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那么这必然带来了教育的国际化,而学前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因此港区内也在加大幼儿园的国际化。

2港区幼儿园及全省幼儿园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要想促进港区以及全省的幼儿园国际化的发展,首先应该明确的是现阶段港区内及全省的幼儿园存在哪些不利于国际化发展的问题,然后加以修正完善,从而使得幼儿园国际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通过对伯利恒幼儿园、博利恒国际幼儿园、建业小哈弗幼儿园这三所幼儿园的实地调研,我们发现,在港区内幼儿园国际化还是存在许多问题,下面我们具体的分析一下:

2.1教学的形式与数量很多但缺乏质量

这个问题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幼儿园教育的现实情况与所设定的目标差距很大,以我们所调查的这三所幼儿园来说,幼儿园的硬件设施以及师资力量不足以支撑幼儿园国际化的发展;其次是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并不明确,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也是学校发展的精神支持,包括:科学的理念、清晰的目标、具体的规划等,但是我们调查的幼儿园中几乎没有一家具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也没有科学的办学理念;最后是幼儿园没有健全的发展机制,一个学校的发展机制是其发展的规范与道路,在我们多调查的幼儿园中,没有可靠的发展机制来支撑幼儿园的国际化发展,他们有的只是空洞的目标以及没有系统的教育模式。

2.2教学过程盲目引进,没有创新

经过调查发现,我们现在的幼儿园缺乏原创性,只是单纯引进国外的教育模式,复制外国的教育方式,并没有针对中国学生的特点积极主动地研究一套适合中国幼儿的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

2.3师资力量不够,老师的培训制度不完善

要想实现幼儿园的国际化,拥有具有国际化能力素质的老师是非常重要的。众所周知,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与老师资质的高低具有直接的关系,若幼儿园中缺乏具有国际化素质的老师,那么幼儿园的国际化必然会以失败而告终,但是我们幼儿园中的现实情况是,英语专业与幼教专业的老师占总体比例不足50%,也没有多少外聘的老师,这说明了我们幼儿园的国际化发展急需一批具有国际化能力的老师。

3港区幼儿园及全省幼儿园国际化发展途径

基于以上对幼儿园国际化的必然性以及现实情况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途径与方法来促进幼儿园的国际化发展,而这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1)加大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完善法制政策。

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完善关于幼儿园教育的法制政策可以说是幼儿园国际化的宏观保障。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依托于统筹规划,从而能够稳健有序的推动幼儿园的国际化发展,切忌盲目下达目标、指令等。比如:政府可以单独建立一个具有影响力与权威性的幼儿教育领导机构,从而能够对幼儿园的教育进行一个具有全局眼光的宏观的教育规划和设计,并且能够做到统筹评估,避免各个幼儿园教育评价标准陷入混乱,提高幼儿园整体的办学水平。

(2)政府应该加大对幼儿园经费投入。

现在我国的幼儿园体制主要是自负盈亏、自主管理,而这种管理模式如今已经暴露出很多的问题,比如:各幼儿园学费标准不统一、学科教育内容差距较大等消极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一方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更不利于幼儿园的国际化发展,因此要想实现幼儿园的国际化,必须加大政府的调控力度,加大政府对幼儿园的经费投入。世界各国的幼儿园基本都是利用政府补贴、慈善机构、个人投资等方式对幼儿园进行经费的支持,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国政府也应该加大对幼儿园教育的投入,设立专项资金、教育资助等教育帮扶制度,利用尽可能多的方式来支持幼儿园的国际化发展。

(3)要强化幼儿园长的领导能力。

第4篇:幼儿园的盈利模式范文

2011年初,我们受省教育厅基教处的委托,对我省幼儿园办园成本进行了初步的分类测算,为编制《安徽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提供决策参考。随后我们意识到,对办园成本的精确测算是学前教育政策制定的前提,也能为各类幼儿园的良性发展提供参照。据此,我们申报了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以课题的形式继续开展深入的研究。目前我们完成了对全省幼儿园办园成本的抽样调查,本文专门分析城市幼儿园的办园成本。

我们的调研一般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协助,选定有代表性的各级各类幼儿园(政府教育部门办、机关企事业单位办、民办,城区及乡镇)不少于10所,包括填写调查表和现场座谈会两个环节。在现场座谈会前一周,向幼儿园发放调查表(含详细的填表说明及现场座谈提纲)。在座谈会现场,收取调研表,就数据进行必要的问询,并对办园成本问题展开讨论。本文的调查样本为省会合肥市某区,以期反映省内较发达城市办园成本的概况。

二、政策背景

自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简称“国十条”)颁布以来,安徽省及各市县都相继制定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背景有较大的变化。幼儿园经费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办园支出,因此首先对有关幼儿园经费的政策做一简单梳理。

(一)收费政策

根据安徽省和合肥市的文件,公办幼儿园(含机关企事业办园)保教费上限标准为:省一类幼儿园每生每学期2000元;市一类幼儿园每生每学期1800元。普通公办幼儿园每生每学期最低收费标准100元,最高收费标准1400元。民办幼儿园(持有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的保教费标准,由幼儿园根据办园成本合理制定后报所属物价部门审核备案并公示。[1]

(二)奖补政策

根据合肥市的相关规定,“市和县(区)财政均设立学前教育专项资金,并随财力增加逐年加大额度”[2],2010-2012年市级专项资金分别为500万、2000万、5000万。市级奖补资金明确建设类、补贴类、资助类三类范围,对按公办园管理和收费的国有企事业办园每生每学年市、区财政分别给予1000元、400元的生均补贴。[3]

对于民办园,全面启动了普惠性民办园认定和管理工作。2011年市级奖补资金给予普惠园创园补贴(每园20-30万)和生均补贴(每生每学年市级1000元、区级400元)。

正式启动了学前教育资助工作,每学期资助特殊困难家庭儿童一次,资助标准为市财政按照每生每学年给予2000元资助,同时区财政配套800元。[4]

(三)政策要点

从经费来源来看,所有公办园(含机关企事业办园)收费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教育部门主办的公办园经费不足部分完全由政府财政投入;机关企事业主办的公办园目前可享受政府生均奖补资金(市区两级每生每年1400元)以及由本单位投入弥补不足部分。民办园自定收费标准报物价部门审核备案并公示,但申请为普惠性民办园收费则实行政府指导价,同时可享受政府生均奖补资金。

三、成本分析

通过对调研数据的整理,我们选取了7所有代表性幼儿园的2011年数据进行分析,它们分别代表了政府办园、机关企事业办园及民办园。

(一)关于收支平衡

从数据来看,收不抵支的幼儿园有3所,其他3所幼儿园略有盈余,其中1所民办幼儿园盈余巨大。需要说明的是,这是将当年大型设备添置及维修的费用经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修正数据,从幼儿园提供的收支表来看,民办2当年也是收不抵支。并且,可以明显的看出,民办2的教师年均工资是很低的。

从现有的数据分析,可用“惨淡经营”甚至“入不敷出”来形容办园者的艰辛与坚守。这一方面反映了目前幼儿园发展中确实存在的困难,以现有的机制和收费标准难以满足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但另一方面,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入不敷出”的幼儿园是不可能维持下去的。所以,公办性质的幼儿园,其差额部分必然是由政府或其单位弥补的。民办园的差额可能是由于新办园前期的投入过大,实现“顺差”需要一定的周期,也可能由于当年有较大的设备添置或维修,或者生源因某种原因骤减等。

(二)关于收费与拨款

从办园经费来源来看,包括财政拨款和收费两部分,前者只有政府教育部门主办的幼儿园(镇办6、公办7)才能享受。财政拨款主要是用于编制内教师的工资福利。从收费来看,公办园完全实行政府定价,收费基本未超过收费上限(每生每年4000元),其中国企5、镇办6收费较低。民办园根据成本确定收费标准,2所幼儿园均超过公办园收费上限,民办2达到每生每年8700元。

(三)关于人员支出

在办园成本支出中,一般包括人员支出、公用支出、设备添置及维修支出以及租赁支出等。从表2可以看出,除了设备添置及维修外,多数幼儿园人员经费支出(教职员工工资福利等)占最大比例,一般在7成以上。从教师年均工资来看,多数达到或接近年均3万元,但民办2低于2万元(月待遇1500元),镇办6甚至月工资待遇不足1千元。一般而言,人员经费支出涵盖了工资福利社保等所有费用,月待遇不足1500元是非常低的工资水准。

(四)关于生均成本

本调查中最重要的数据是生均成本(参见表1),因为这是讨论经费分担机制的前提。从调查结果来看,不同类型幼儿园的生均成本有显著差距,基本都在年生均成本4000元以上,多数在6000元以上。

鉴于一直以来幼儿园办园经费投入机制不顺,办园经费远没有达到充裕的程度。在经费投入有限的前提下,多数幼儿园的公用经费支出、设备添置及维修都一再压缩,特别是教师的工资待遇远未达到理想的境地,与专业的教师身份极不相称。因此,我们特别提出了“普惠模型”的概念。所谓“普惠模型”是指基于本园实际情况,保证幼儿园良性但不奢华运作所构建的一个模拟收支情况,这个模型特别应考虑保证教师待遇不低、收费不高、政府合理补贴。我们通过统计,编制了一个基于10个班规模的公办幼儿园办园模式,区分城市、县城、乡镇三种不同层次的“普惠模型”。在收费标准,人员配备及经费、设备经费、公用经费支出等方面严格参照现有国家和本省文件,同时在总支出的基础上预留了10%的发展资金。根据表3,三种不同层次的幼儿园年生均成本分别为8000、6500、5200元。民办园可同等参照这个模型。

四、经费分担构想

(一)生均成本比较

根据国内学者刘焱等人的描述,浙江省安吉县2009年省一级、二级、三级幼儿园生均成本分别为5970元、5130元、3500元。其中生均财政性投入分别占75.5%、58.4%和43.1%。[5]王彬对广州市幼儿园2001年的调查,省一级、市一类一级、市一类二级年生均成本分别为7214、5181、5241元。[6]由于地域及年代的不同,两者不好横向比较,但可供参照。我们的调查结果与浙江省安吉县较为接近,合肥作为中部省会城市,可与发达省份平均水平相比较。但我们构建的“普惠模型”的标准则明显高于安吉县的标准,这是因为我们希望改变幼儿园经费捉襟见肘的现状,但“普惠模型”决不是奢华运作的标准,只是一个满足基本的良性运作的标准。

(二)分担主体

简单地说,现阶段学前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国家不能负担完全成本,需由家长分担,即入园需交纳保教费用。公办园成本负担的主体基本上就是政府(单位)和家长,政府(单位)多出一点,家长就少出一点,反之亦然,就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民办园如果没有政府的资助,那就是完全由家长负担,这是毫无疑问的。除非存在非盈利性质或慈善性质的幼儿园,但目前这种性质的幼儿园基本不存在。所以经费分担实质上只存在于公办园,民办园无所谓经费分担的问题,除非政府对民办园有政策或资金上的补贴。

(三)分担比例

1.现有分担比例。

根据表4,除镇办6,公办7外,家长对成本的分担比例都在7成以上。如果举办者不能对成本进行补贴,这个比例应该都超过100%。之所以并不是全部由家长分担,一方面可能是某些企业园实际承担了少量成本,另一方面可能是民办园在办园初期投入巨大,暂时还不能收回成本,但从长远来看,全部成本肯定还是由家长承担的。

根据普惠模型的测算,三种层次幼儿园家长分担的比例都在一半以内,这种比例是否合适,正是下文要讨论的。

2.分担依据。

就政府与家长的分担比例而言,基本的原则是以政府分担为主,因为学前教育具有公益和普惠的性质。

根据国际比较和我国实际情况,一般认为家庭分担学前教育成本的比例不超过生均成本的35%。[7]我们按35%上限推算调研所涉公办园及普惠模型,家庭每年所应承担的学前教育费用和年均收费见表5。根据这个测算,家庭每年承担每生的保教费用不超过3000元。还有一种依据就是家庭校内教育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上限一般在10%左右[8],2011年,合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458.91元,按三口之家计算,因此学前教育支出不应超过6738元。而根据表5的测算,远未达到这个数额。

当然,这个分担仅仅是就公办园而言的,民办园或没有财政投入的单位办园则不存在分担的问题,应由家长全额负担成本。根据普惠模型的测算,每年家庭的负担至少要在5000元以上,这接近或超过了6738元的家庭可承受上限。

(四)合理分担构想

1.成本分担比例与本地居民收入。

根据“普惠模型”的成本测算,按公办园35%的家庭分担比例上限,这个支出在合肥市家庭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但民办园或无财政投入的单位办园完全由家庭承担成本,则接近或超出了家庭可承受的范围。

从合肥市城区现有的公办园收费标准来看(每年2800-4000元),高于35%的家庭分担比例,所以政府应负担更多的办园成本,家庭年分担学前教育费用不应超过3000元。

2.以政府分担为主的思路。

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思路就是扩大公办园和在公办园就读幼儿的比例,比例越大,家长合理分担的比例就越大。但不管怎样,现阶段在民办园就读的幼儿比例仍然不低,这部分家长的负担相对沉重。所以,近期的目标可暂不考虑家庭分担成本35%的比例上限(参考3000元),仅将家长分担的学前教育费用控制在家庭支出的合理范围内(参考6738元),确定民办园的收费上限。民办园办园成本缺额部分可由政府进行适当补贴,即合肥市针对普惠性民办园的奖补政策。

政府应该尽力提供普惠性的学前教育服务,我们设想在“三年行动计划”期间,应达到6成以上;在中长期规划期限内,应达到8成以上。如果达到了这个目标,可以说基本实现了政府“保基本”的目标,学前教育也就具备了普惠性。政府提供的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还需考虑合理布局,即根据就近入园的原则,保证普惠性幼儿园能辐射到城市,“应保尽保”。最终的目标是使家庭分担成本控制在35%以内。

3.区别对待的家庭分担机制。

我们的分析还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家长的经济承受能力是有差异的。对一些家长而言,即便很低的收费也可能不堪重负;对另一些家长而言,即便是最高的收费也能承担得起。所以政府如何充分利用好现有的经费,使最需要的人受益,这是解决经费分担问题要优先考虑的。

政府财政投入的主要经费应用于保基本,即那些中等收入水平的家庭应得到普惠性的学前教育服务,少数困难家庭应得到政府更多的资助或免费的补偿教育。但与此同时,对于一些高收入家庭的特殊的学前教育需求,也应通过市场的方式,允许一定数量的高收费幼儿园的存在。

这样就至少可区分两种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即普惠性幼儿园及非普惠性幼儿园,前者包括公办园及经政府认定并提供资助的民办园,还包括未接受政府资助但本身收费低廉的民办园,但这些民办园应是合法规范的;后者即是指自行确定收费标准,市场化运作的高端民办园。我们觉得未来还会出现一种由慈善组织或公益基金举办的非营利性幼儿园,这种幼儿园提供免费或接近免费的学前教育服务,主要接受困难家庭或处境不利家庭的幼儿。政府应在政策上允许,全社会也应该营造这样的氛围,鼓励慈善资金进入学前教育领域,这样会使普惠性幼儿园的比例进一步的扩大。

综上所述,我们的调查基本上代表了省内较发达城市幼儿园的现状。从调查结果来看,不同类型幼儿园的生均成本有差距,年生均成本基本都在4000元以上,多数在6000元以上。我们还构建了一个良性但不奢华运作的“普惠模型”,生均成本分别在5000-8000元之间。政府应分担大部分成本,家庭分担的比例可参考国际通行的分担比例并结合本地家庭收入水平。我们认为还应该对不同收入家庭分担学前教育成本区别对待,政府应提供“保基本”的学前教育,高收入家庭可自主选择高收费的学前教育,还应鼓励社会开办完全公益性质的非营利性幼儿园。

参考文献:

[1]合肥市物价局.关于规范合肥市区幼儿园收费管理的通知(合价费〔2009〕29号).2009.2.4

[2]合肥市人民政府.合肥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合政〔2011〕77号).2011.7.8

[3]合肥市财政局,教育局.合肥市促进学前教育发展市级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合财教〔2012〕835号),2012(8)

[4]方东玲.做好国家学前教育改革试点 建立完善教师交流长效机制——在2012年度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2.2.7

[5]刘焱.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路径选择——以浙江省安吉县为参照标准.教育学报.2010(5)

[6]王彬.广州市幼儿教育成本与收费标准的实证研究.华南师范大学.2004

第5篇:幼儿园的盈利模式范文

一、调查情况:

1、调查目的:通过**幼儿园为个例,调查其师资、教学、生源、经费等情况,从而反应当前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2、调查时间:XX年**月**日—**月**日

3、调查地点:*********

4、调查对象:**幼儿园

二、调查方式:

1、观察法: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2、访谈法:又称晤谈法,是指是通过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

3、调查法: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

三、调查结果:

红太阳幼儿园是该村一名在外务工的返乡人员所建立的,他是个青年人,在与他交谈之后我得知,他在外打拼了一些年头,然后也积累了一定的资本。之后就回村创办了这个幼儿园。但是这个幼儿园并不大,他在自家的庭院里圈起了一块地,然后购买了一些教学和娱乐的设备,教师主要就是他们夫妻两个人,生源主要就是周边住户家的孩子。

后来通过与他进一步的交流发现,他之所以办起了这个幼儿园是因为他发现有些人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致富了,所以他也就这样做了,他对幼儿的教育其实没有任何经验,家长之所以把孩子放到他哪里,也并没有多么高的要求,其实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孩子或是孙子孙女找个托管的地方,能够有人照顾他们,同事也让他们有伙伴可以玩乐。

另外,小博士幼儿园的情况就有所不同了,这所幼儿园同样是在创办者家里,她是一位女士,因为她丈夫是医生,夫妻两也没用种什么田地,有相当多的空闲时间,并且其人缘也比较好,所以在建立这所幼儿园后就有许多家长把孩子送了过去。她这个幼儿园没有什么供孩子们玩乐的设备,孩子们主要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简单的字词计算,还有就是唱歌画画等,她虽然也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但是由于建园时间比较长,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在通过对这两个幼儿园的调查,我发现这两所幼儿园存在如下突出问题。

1、未经审批注册擅自开办私人幼儿园,办园目的不明确,动机不纯。有些办园者带着单纯盈利的目的,还有一些虽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可是也只是为了打发时间,并没有任何教育意义,这种形式下建立的幼儿园不仅对学生没有多大的学习和引导作用,更有可能会对幼儿以后的成长形成长远的不利影响,从而误人子弟。

2、师资缺乏。有些教师没有任何幼儿教育经验,有些有一定经

验的教师,也没用受过专业的培训,教学理念和方式落后,有的是聘请代课教师,代课教师的水平有限,导致教学质量不好。

3、学前教育设施缺失,严重影响了学前教育的良好发展。学前班学生无专门的活动场所,缺少最起码的玩具和学具,学前教育达不真正意义上教育目标。

4、对于地区性学前教育,缺乏当地政府的监管和政策保障。这样就导致了未经许可擅自办园等状况的出现,以及学前教育发展的不规范等问题。另外就是由于缺乏政府的政策保障和管理出现办园规模小,办园条件简陋的现象依然存在。有些民办幼儿园办园行为不规范,抢挖生员,乱打广告等状况依然严重。 5、由于一些办园者知识的不足以及意识的缺乏,导致许多学前班出现管理不规范,卫生保健工作、教育工作不规范等问题。

四、对策及建议:

1、加大政府投入。

要安排一定数量的学前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幼儿教师培训、教育科研、评估和表彰。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留守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全面普及农村幼儿教育,满足农村幼儿教育之所需,力争每一个乡镇建设好一所中心幼儿园。

2、加强幼儿园准入管理,上级部门严把办园审批关。

依据各级幼儿园登记注册办法和规定,对辖区内的幼儿园实行登记注册。登记注册后的幼儿园,名称变更、园址搬迁、停办合并等事项,由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同意。未经登记注册,擅自举办幼儿园,依法予以取缔。

3、严把教师准入关。

建立完善了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所有园长和教师都通过选聘产生。

4、加强幼儿教育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发展幼儿教育事业,提高保育教学质量,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是重点。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培养与造就一支稳定合格的幼儿教师队伍。第一,办好职教中心幼师班,为今后大规模举办幼儿园全面、系统地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打下基础。第二,开展短期培训。县的做法是:由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规定所有的幼儿教师都必须参加,费用由三方面负担,教师自己出一点,所在园拿一点,教育部门贴一点。第三,建立健全幼教辅导网,建立县教育部门、镇幼儿领导处、片区辅导员(或中心园园长)组成的业务辅导网,对幼儿(学前)教师进行全面指导。以乡镇中心园为龙头,开展教育、教学研讨,组织观摩、评估活动,进行经验交流,以此带动村办、个体小园共同提高。

5、规范办园秩序,强化学前教育管理。

第6篇:幼儿园的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商业模式 幼教 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046-01

1 商业模式内涵

商业模式早在20世纪50年代便逐步产生,在90年代则实现了扩充应用发展。基于商业模式可体现组织实践功能,并对其具体活动实施概括,进行了企业生产产品、服务客户的相关定义,并映射出其组织方式、盈利创收具体信息,作出了对其形成市场与业务流程的具体描述。基于战略目标组织商业模式可引导企业作出正确决策。商业模式包括具体发展定位、业务体系、盈利形式、资源能力水平、管控机制、单位现金流总体结构及其核心价值等要素。在我国商业领域,针对商业模式的逐步创新成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其与技术创新并重,主体代表企业创设价值阶段中形成各类基础逻辑的更新转变,不仅涵盖多类商业模式组成的变更,同时也涵盖各个要素之间具体关系、动力机制的变更。

2 幼教行业实践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

我国逐步迎来了全新的早教发展时期,其成为新一代服务普遍刚性需求,并被各类营销商家逐步重视。另一方面早教市场的快速发展对幼教业提出了全新考验。目前,幼教行业整体师资队伍素质水平应进一步提升,幼教行业体现出教师入门管理较低,缺乏系统性要求,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等弊端问题。同时无序发展的早教市场进一步对幼儿的发展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年轻父母目前多存在不令孩子落后在起步阶段的思维,进而令早教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较多特色班、兴趣班大肆发展,在没有获取审核批准的状况下便私自经营,而其实践教学理念、具体教学方式及场所均欠缺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与细节性,令初入学堂幼儿受到了不良影响。再者,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令较多长辈围绕着一个子女转,他们的过分溺爱、照顾影响了幼儿的自主发展,令其无法形成勇敢进取、自主拼搏、自食其力,并对今后的健康成长形成了负面影响。当前幼儿教师多以女性为主,男性教师比例少之又少,幼儿在面对庞大的女性教师群体下,难免形成性格缺失。

3 基于商业模式促进幼教行业创新发展

基于现代化商业模式,我们应明晰其核心内涵优势,做好科学定位、促进运行管控机制有效优化,激发其核心价值,进而扬长避短,促进幼教行业的全面快速发展。

3.1 双管齐下良好定位

幼教行业不仅是一项产业,同时也是一面社会旗帜,其需要幼教机构联合政府双管齐下建设努力,基于现代商业模式,扩充产业发展。政府单位应基于自身行政手段构筑幼教行业的坚实进人壁垒,强化其管控机制。相关单位应由实际状况出发,创设全面、完善的行业管理规范、实践规划,扩充自主管理途径,实施严格的审批管理制度,应由源头做好全面管控。幼教办公环境、师资配备、法人管理、办学规模、实践章程等均应受到规范层级审核管理,才能保证幼教单位获取经营资格,杜绝黑户破坏幼教市场秩序。教育、安全管控、卫生等管理监督机构应全面开展对幼教行业的核查检验,通过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由专业视角发觉隐患问题,并责令其全面整改,对不符合要求的幼教单位应做关闭处理。幼教单位则应强化自我约束监督,并创建互相管控机制。幼儿园之中,真正发挥主导影响的并非园舍以及设施等各项客观物质条件,而是应将幼儿真正培养为有用之才。因此,幼儿机构应全面明晰发展思路、实践教育理念,领导、基层教师则应深入探索,履行岗位责任,优质完成任务工作,做好监督管控、自我反省检查,对于各项存在问题持续完善改进。另外幼教行业的科学发展,各个单位应基于商业市场影响做好互相监督,积极对各类违规违法行为进行全面曝光、杜绝不正之风,提升行业发展透明性,引入商业竞争机制,进而实现良好的行业发展与提升。

3.2 履行内外兼修管理机制

为净化行业环境,基于商业模式我们应进行考核牵引,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优化教师管理水平,令其发挥关键资源影响效能。教师应为人师表,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强化自身素养修为。幼教行业还应重视引导及规范管控机制,令教师科学履行实践职责。引进教师阶段中,则应注重专业对口,吸引具有一定专业特长的高素质教师。日常培养中,应全面为教师开创再培训、再教育的广泛交流平台。为加深直观认识,应位于教师队伍之中打造标杆形象,利用真人真事、优秀事迹感染教师。例如,号召幼教教师全面学习最美教师张丽莉的感人事迹,令其深受感染,进而通过自省、自查,巩固教学实践水平。外部考核管理层面,应以家长监督、满意为首,关注日常表现,秉承公平科学的原则,令各类评价结果同教师的薪金奖励、职位晋升有效挂钩,对于不符合幼教岗位要求的员工应予以解聘。基于商业模式,我们应将适度发展作为标准,引导幼儿全面激发自主能力。应对其实施适度的关爱。并应令家长配合教师,对幼儿充分信任,为其开创自主锻炼、积极探索的广泛机遇,令其在学习发展进程中积极发现问题、主动探究及解决问题,进而体味获取成功的喜悦感与满足感。通过该过程幼儿获取的经验知识最为宝贵,可通过有效内化变为自身一笔可贵的财富。教学阶段中,不应将幼儿的所有事情均大包大揽、过分溺爱,这样只会令幼儿的好奇心被不良磨灭。另外,我们应全面打造优质男教师队伍,令其成为幼教行业独特风景线,成为商业竞争中的一项资源焦点,发挥男教师优势,令其同幼儿形成良好的默契性,并打造优质感情纽带,扩充幼教行业的全面平衡发展。

3.3 发挥社会导向内含价值

幼儿阶段对整个人生的成长尤为重要,为此,幼儿机构应秉承教育育人科学理念,有效联系自身价值同社会责任,不应仅仅基于商业目标过度发展,形成如同早教行业的混乱局面,应通过强化自我教学,开创丰富经验的广泛、开放交流平台,令各个区域、丰富等级、不同营建规模幼儿园全面汇集,共同探讨园区建设、膳食设计、课程规划、安全教育管理等工作经验,并对彼此形成良好的启迪,进而结合自身反思,有效查缺补漏,真正符合社会及家长的全面需求。由精神、文化、内涵、理论等层面打造幼教行业的良好商业形象,令其在担负社会责任的基础上,汲取商业模式优势,实现良好持续的全面发展。

4 结语

总之,幼教行业承担着培养、熏陶、感化教育的重要职能,为此我们只有基于商业模式内涵,促进幼教单位优化定位、强化机制建设、凸显社会导向价值,才能令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质教育目标,获取长足进步与提升。

参考文献

第7篇:幼儿园的盈利模式范文

一、我国实行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政策的背景

对民办学校实行分类管理是国外的通行做法,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政策体系。我国则是近十多年来才开始关注并思考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我国民办教育经过30多年的长足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原先基于捐资假定而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已经背离了当前以投资办学为主要特征的民办教育的现实基础,导致宏观管理与微观运行产生激烈冲突。如2002年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虽然明确民办教育属于公益性事业,但是又规定,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的必需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的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2]2004年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进一步规定:出资人根据民办学校章程的规定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可以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时,从民办学校的办学结余中按一定比例取得回报。[3]国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的目的是解决民办学校的合理回报问题,吸引更多社会资金进入教育领域,然而由于我国民办学校的法人地位属性不明晰,法律规定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在实际落实中遇到诸多困难,甚至使民办教育的公益性受到侵害。我国教育界对于民办学校是否实行分类管理、如何确定分类管理的标准,以及如何设计不同法人属性民办学校的差别化扶持政策等问题一直存在较大分歧与争议。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积极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教育分类管理。”[4]至此,关于民办学校是否实行分类管理的争论在政策层面有了定论。同年10月,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确定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作为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的试点地区和学校,先行开展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实践,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办法。2015年1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一揽子修正案草案,明确提出对民办学校实行分类管理,允许举办营利性民办学校,从顶层设计的层面为民办教育的科学、规范、持续发展扫清法律制度障碍。实行分类管理是我国民办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是解决我国民办教育错综复杂问题的必然举措和有效路径。在前期相关理论探讨和试点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教育部将“研究制定民办学校分类管理配套政策”列为2015年工作要点,这意味着我国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政策制定工作已接近尾声。

二、福建民办幼儿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福建民办幼儿教育得到长足发展,有效缓解了“入园难”问题,全省适龄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位居全国前列,为满足社会的多元化教育需求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民办幼儿园数量规模发展迅速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颁布后,福建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积极鼓励、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民办幼儿教育数量规模取得快速发展。至2014年,民办幼儿园数占全省民办学校总数的94.50%,占全省园数的70.57%,约为公办幼儿园数的2.4倍;民办在园幼儿数占全省民办学校在校生数的57.70%,占全省在园幼儿数的54.37%;民办幼儿园专任教师数占全省民办学校专任教师数的58.85%,占全省幼儿园专任教师数的64.54%。

(二)大力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福建目前仍未对民办幼儿园实行分类管理,对民办幼儿教育的政策导向主要是扶持民办幼儿园向普惠性方向发展,保障民众的入园需求。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优质普惠的教育服务,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给予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同等的地位。自2010年起,福建进一步加大对民办幼儿教育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省级财政对入园幼儿人均月收费在150元(不含伙食费)以下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按上学年末在园幼儿园数予以100元/年•人补贴,用于民办园购置设施设备、教玩具、安防维护设施等。[6]同时,对民办幼儿园实行一系列的税费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快民办幼儿教育发展。这种对所有民办幼儿园一视同仁的做法有失公平,容易导致一些“搭便车”现象产生。

三、福建民办幼儿园分类管理路径

民办幼儿园分类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改革工程,涉及利益调整、制度重建等多个方面。福建民办幼儿园数量多、规模大,推行分类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理顺关系,积极稳妥地推进民办幼儿园分类管理工作。

(一)明确分类标准与依据,引导民办幼儿园

分流、转型发展教育行政部门要以“办学是否追求合理回报,办学结余是否进行分配”为分类标准,对现有的和即将举办的民办幼儿园实行严格的法人登记注册制度与归口管理。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由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在民政部门注册为民办事业单位法人;营利性民办幼儿园由教育行政部门与工商管理部门共同审批,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为民办企业法人。在分类管理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不能以办学者的申报为分类标准,而要以其行为(办学利润和剩余资产的最终归属)为标准;二是不能以是否有盈利为分类标准,例如公办幼儿园也可能有盈利,但不能将之确定为营利性机构;三是不能以收取学费的高低为分类标准,学费的高低受成本、区域、供求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应简单地以学费的多少作为划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的标准。无论是营利性还是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都是幼儿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非营利性幼儿园主要满足民众普惠性教育需求,营利性幼儿园以满足多样化、选择性教育需求为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充分尊重办学者意愿,允许民办幼儿园自主选择办学类型与方式的前提下,引导民办幼儿园分流、转型发展。既要大力倡导和积极鼓励举办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也要为营利性民办幼儿园创造发展的环境与空间,从而实现分类管理的平稳过渡。此外,民办幼儿园的分类归属并不是永久不变的,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审计和税务部门每年对民办幼儿园的财务和财产审计结果,对民办幼儿园的分类归属进行适时变更和调整。

(二)坚持公益性导向,促进民办幼儿园良性

竞争、共同发展教育既是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也是公益事业。无论是营利性还是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都要回归教育的公益属性。公益性体现在改善教育服务质量、维护师生权益等诸多方面。营利性与公益性并不是一对矛盾的概念,营利性不等于非公益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实行分类管理时要坚持公益性导向,尤其是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与优惠政策要把公益性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加以考量。民办幼儿园分类管理要遵循公平原则,不能对营利性民办幼儿园存在制度排斥和政策歧视,不仅要大力扶持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提倡捐资办学,而且要落实营利性幼儿园的办学自,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激发社会力量投资办学的活力,使两者在良性竞争中实现共同发展,促进民办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在国外,民办学校仍以非营利性为主,营利性学校只占少数。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适当控制二者的数量、规模比例,保障民办幼儿教育发展的正常秩序。

(三)完善配套制度,推动民办幼儿园规范、有序发展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幼儿园实行分类管理,必须加快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相关配套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建立完善民办幼儿园分类审批制度。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当地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根据学龄人口变化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大民办幼儿园布局结构调整力度,在分类管理的背景下,依法严格审批民办幼儿园。对不符合当地教育发展需求的,要向申请者讲明教育发展形势和要求,防止盲目建设和资源浪费。对符合当地教育发展需求的,要在实施分类管理的政策指导下,参照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的设置标准,加强对举办者法定条件、经费保障、规划用地、学校章程、决策机构等进行审查,并组织专家委员会评议,充分听取专家委员会提出的咨询意见。不符合办学条件或未经专家委员会评审的不得予以审批设立。

第二,健全完善民办幼儿园财务监管制度,加强对民办幼儿园收入、支出等情况的监管。民办幼儿园要坚持优质优价、公开透明的收费原则,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参照公办幼儿园执行,营利性民办幼儿园须报价格主管部门备案并公示后执行,所收取的费用应主要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和改善办学条件。同时,要推进民办幼儿园资产和财务信息公开,接受政府、社会和学校教职工的监督,强化董事会对幼儿园年度财务预算、决算的审议。

第三,完善民办幼儿园财务会计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与民政、税务等相关部门共同协商制定适合民办幼儿园的财务会计制度,明晰民办幼儿园的办学成本构成、产权归属,明确规定提留教育发展基金的比例(用于学校再发展)、办学风险基金比例、福利奖励基金比例以及用于合理回报的比例。民办幼儿园要委托会计师事务所依法进行审计,并公布审计结果。

第8篇:幼儿园的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民办幼儿园 优势 可持续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民办幼儿园成为了新的受益者,其生存条件和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近年来,国家针对民办幼儿园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鼓励民办幼儿园不断发展和扩大自身规模,为民办幼儿园的不断壮大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宽松的发展环境。值得注意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民办幼儿园如雨后春笋相继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并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和经济需求也对民办幼儿园的办学质量和发展道路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民办幼儿园的办学质量参差不齐,同行竞争越发激烈,使得民办幼儿园的发展环境受到了巨大的威胁。如何实现民办幼儿园的不断进步,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而不断促进整个民办学前教育事业的稳定和发展?成为当前很多民办幼儿园从业者需要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中,作者从民办幼儿园的性质、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方面入手,提出了民办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策略。

1、民办幼儿园的自身定位和优势

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对民办教育的性质有明确的定位。民办幼儿园的最突出性质即为“私人化”,民办幼儿园的私人化定位使得其在内部组织结构等方面与公立幼儿园有着很大差异。正是由于民办幼儿园的私人化定位,使得民办幼儿园的管理者能够集管理权和所有权于一身,从而设置效率更高、职责更为分明的管理机构,提高了幼儿园的运作效率。

民办幼儿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模式选择自主化、多样化。根据不同家长的需求、不同社会阶层的需求,民办幼儿园有权利选择怎样办教育,以什么样的模式办教育。幼儿园管理者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不同社会阶层的需求,遵循市场规律,及时调整和改善办园模式。因此,民办幼儿园的办学模式更加自主化、多样化。

第二,师资队伍建设更加灵活。民办幼儿园的人员聘用没有了公立幼儿园的分配制度作为束缚,可以根据幼儿园的各个岗位的不同需求,广纳社会人才,采用竞争上岗的模式,激发教师潜力,不断完善和充实幼儿园师资队伍。

第三,运作效率更高,资源合理利用。由于民办幼儿园自负盈亏,因此,在资金使用和幼儿园运作效率方面能够深层次挖掘现有资源的价值,避免浪费,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2、民办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生存环境

什么样的幼儿园能够承受住社会和市场的双重考验呢?评价一个幼儿园优劣好坏的标准不胜枚举,但是,一个能够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幼儿园无疑更受到社会和市场的环境。所谓民办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本质就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思想。民办幼儿园作为学前儿童教育机构,其以儿童为本的思想应当体现在立场、态度、行动等多个方面。现代教育强调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底蕴为基础,抓好核心――学生的培养和发展,才是一条能够长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1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为民办幼儿园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学前教育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在社会逐渐呈现多样化的今天,国家提倡幼儿园办园多样化、自主化。为了能够给民办幼儿园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为良好的生存环境,政府应当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

首先,出台扶持政策,做好坚强后盾。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将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纳入民生建设规划当中,采取鼓励政策,帮助民办幼儿园做好管理工作。出台相关规范、规定,对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和实际情况做好详细备案,定期进行考核验收,严格按照标准考核幼儿园的师资力量、安全设施等软硬件条件,帮助民办幼儿园加快升级。

同时,做好引导工作,培养合格人才。除了出台相应政策之外,国政府还应当帮助幼儿园积极制定符合自身特色的办学方针,引导幼儿园教师正确看待自身工作性质,以认认真真培养人才、踏踏实实贯彻教育方针,赢得社会认可和社会尊重。

2.2教师队伍建设秉承“以人为本”

幼儿园的师资队伍质量是幼儿园发展的关键。要实现民办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优秀且稳定的教师队伍。

一方面,幼儿园领导领导应当具有亲和力和洞察力。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应当了解每位教师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在充分了解个人特点的基础上,积极挖掘教师潜力,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在自己合适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幼儿园领导应当对教师进行“定向培养”,结合每位教师自身长处和幼儿园办学需求,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培训,不断帮助教师拓展上升空间,共同实现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完善鼓舞机制,做好服务工作。完善教师自身发展,推动教师发挥所长,幼儿园才能越办越好。人才是发展的关键因素。幼儿园管理应当以人为本,坚持服务教师、关爱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3精细化管理,坚持“以学生为本”

学生在园区内生活的各个环节都应当引起办园者的重视,小到幼儿使用的教材、家长对幼儿园办学的各种建议,达到幼儿园的课程安排,都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重要的一砖一瓦,是提高幼儿园办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因此,园区领导应当从小处入手,积极调整办园模式,优化学生在园内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真正服务幼儿、服务家长。

3、总结

科学发展、科学管理,走可持续办园之道,是新形势下,幼儿园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幼儿教育日益重要、幼儿园办学条件参差不齐的今天,幼儿园管理者必须有开阔的视野和详细的规划,既要脚踏实地做好园区工作,同时也应放眼未来、抓住机遇。只有不断在实践中摸索、在教学中总结,才能为民办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一条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庞丽娟.加快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普及[J].学前教育研究.2009(5)

第9篇:幼儿园的盈利模式范文

家长学校在我国的很多地方都已经存在,它已经成为指导家长实施良好家庭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在家长学校的学习使祖辈家长更新教育观念,发现教育方法的不足,掌握正确教育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胜任教育任务,提高家庭教养质量。这类隔代家长学校可以由幼儿园,也可以由妇联、教育部分等政府机关,还可以由社区居委会、农村村委会单独举办或者多方联合举办。

1.增加隔代家长学校的数量

为了让更多的祖辈家长享受到家庭教育指导,需要兴建的隔代家长学校数目不小,而隔代家长学校的兴办需要一定的投入和管理。因此,为了解决投入和管理的问题,可广开门路,多方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家长学校,在这些学校中只需将举办形式和培训内容改得更符合祖辈家长即可,相对比较容易实行。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政府部分给与一定的政策优惠和宏观指导,让有志于公益事业的投资者进入家长学校行业,分担办学成本。还可以等通过让居委会、村委会等提供办学场地等条件,引导有能力的家长、教育者举办免费的隔代家长学校。

2.提高隔代家长学校的教学质量

在隔代教育中,祖辈们大多数不懂教育规律,教养是凭感觉、凭经验,隔代家长学校的教学内容上也需要斟酌,要针对不同的隔代教育情况给予适合的指导。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培养重点,因此培训的内容可以按照年龄阶段来划分,指导祖辈们按照年龄阶段发展规律去教育孩子。隔代家长学校也可以在进行教学前做些简单的调查,了解来学习的祖辈们最想了解什么、目前的教育困境在哪里,以此来安排教学内容,这样更能提高祖辈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二、强化幼儿园对隔代教育的作用

随着学前教育的普及,许多幼儿都会在一定的年龄走入幼儿园。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幼儿园在隔代教育中的作用对于提高隔代教育质量显得十分重要。幼儿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其教育性质决定了其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更为主要的是这种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能够解决隔代家庭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在隔代教育中幼儿园可以发挥的作用也是巨大的,做得好可以适当弥补隔代家庭教育的不足。

1.发挥幼儿园教育的作用在隔代教育的幼儿入园后教师要给予这部分幼儿更多关注,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充分利用祖辈家长在接送幼儿、主动向教师关心幼儿情况等时候传递给他们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方法。从幼儿入园开始就要建立成长档案,详细记录幼儿的变化,以便让祖辈家长从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孩子的成长进程,教师也才能有针对地对每个孩子的教育问题给出合理的指导意见,以此来促进孩子更健康快乐地成长。2.建立良好的家园合作幼儿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影响,建立与家庭的育儿合作,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在开展家园合作过程中,要重视对隔代教育的关注,重视与祖辈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幼儿园与祖辈家长的家园合作模式。由于祖辈家长的文化层次不同,书面联系或电子邮件、QQ等现代化的家园沟通方式并不是十分适合他们,幼儿园在与祖辈家长进行育儿合作最好的方式是面对面交流。到幼儿家庭中进行家访,和老人进行直接的沟通与育儿指导;召开家长会,请老人们走进幼儿园;组织专门的隔代教育家长委员会,提供祖辈家长们相互交流的平台,对家长教育工作的进行指导。这些都可以作为幼儿园与隔代教育家庭开展家园合作的有效途径。

三、引导父辈家长回归家庭教育

虽然在压力巨大的现代社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隔代教育已经成为了中国家庭教育的重要形式,但是教育孩子首要的责任人是亲生父母,父母必须要对孩子承担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1.观念上重视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中父辈家长的参与是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学前期是人的性格形成、行为习惯养成和亲子依恋关系建立的关键期,也就是说如果在这个时期父母的角色缺失将对孩子的一生造成无法估量的影响。因此,父辈家长必须在观念上重视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认识到即使工作再忙,对于子女的教育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的重要性。只有有了这样的认识才能让父辈真正回归到家庭教育之中,承担起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

2.家庭教育中的优势互补

一般而言,祖辈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养育经验丰富,而初为人父(母)的年轻一代则信息广,育儿理论知识多。祖辈喜好按经验行事,年轻人则较信奉书本知识,依葫芦画瓢;祖辈注重对孩子生活的照料,年轻父母则急于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在家庭教育中需要将父辈与祖辈的优势相结合,每一个问题发生时父辈和祖辈要及时沟通,父辈要看到祖辈在照顾幼儿方面的丰富经验和接受他们的合理意见。当出现矛盾时,父辈们首先要尊重祖辈的劳动价值,肯定他们为幼儿的付出,然后再去针对某一教育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较为艺术的处理两辈人在教育方面的矛盾。最好能形成一定的教育分工,为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有效提高隔代教养的质量。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