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量子力学发展史范文

量子力学发展史精选(九篇)

量子力学发展史

第1篇:量子力学发展史范文

 

2012年,锦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在锦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委党史研究室的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平台,努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深入扎实开展党史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圆满完成了市委和省委党史研究室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绩。

一、团结协作,班子建设促和谐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因素”,这是我党建党多年的经验概括,是党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党的事业中的作用和地位的明确定位。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要想奋发有为、争先创优、克难攻坚、不辱使命,领导班子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能力突出、经验丰富、清正廉洁、团结和谐的班子,才能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才能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2012年初,为了满足工作需要,市委为我室配备了一名副主任。这样我们就有了健全的领导班子。在工作中,班子成员之间互相尊重,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不论什么事,先在班子成员之间沟通,首先达到班子内部的意见统一,商量解决问题方法,再安排具体工作计划。其次与各中层干部交流,研究工作细节,全面开展工作。班子的团结与和谐,有效地带动了全体人员的团结,激发了工作热情,保证了各项工作的优质高效地完成。班子成员时时处处注重加强政德修养,以思想建设为根本、能力建设为重点、制度建设为保证、作风建设为基础,始终做到忠诚、务实、公正、清廉,工作能力和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二、凝心聚力,队伍建设显稳定

长期以来,市委党史研究室始终把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高队伍建设水平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如何把优秀人才选配到适当的职位,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始终是我们思考的课题。对各工作岗位人员的安排,室领导采取交流谈心的方法,结合竞聘上岗的流程,详细了解参与竞聘上岗人员的实际情况,并根据掌握的情况,结合实际,按照长其所长、避其所短的原则进行了工作岗位调整,收到很好的效果。

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实践,我室全体人员都能够紧紧团结在班子周围,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所担负的工作任务。在工作中,相互之间密切合作,相互补台,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及时与领导沟通。在生活中,互相关心,团结互助。

三、坚持学习,政治业务双丰收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室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及业务能力,我们始终坚持每周四下午学习制度不动摇。2012年初,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按照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交替进行的原则,不断提高全室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从未间断。政治理论学习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要内容,同时学习时事政治、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在业务学习中,经全体讨论确定了有关党史研究方式方法的学习,例如学习党史大事记、党史人物传记的资料征集和编写的具体方法,并利用多个学时进行详细的研究。真正做到了学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四、攻坚克难,党史研究结硕果

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0 号文件和全省党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职创新,扎实工作,全市党史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1、不断推出党史精品力作。《中国共产党锦州执政纪实》(2011年)一书顺利出版,该书从2006年开始编辑,现已是第6卷。该书为100万字。《中共锦州地方史》第二卷编写工作进展顺利。

二卷所设立的80个专题的撰写任务已基本完成,文字量近40余万字。目前,我们着重从文字、结构、史实等方面进行修改补充,力求做到史实清楚、内容翔实,为下一步二卷的正式出版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1年10月,在锦州市委书记的亲自关注下,辽宁日报与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了“基层辽宁·锦州力量百大元素”评选活动。为了进一步深化此次评选活动给锦州带来的影响力,让锦州人光荣的记忆更加厚重,经市委领导同意,我们以市委的名义与辽宁日报社合作,编辑了以锦州力量百大元素为主要内容、以反映锦州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的宣传画册《锦州力量  努力向上》一书。该书已于2012年4月出版发行,全书约10万字,并配有大量图片。

2、党史资料征编和整理工作取得新成效。2012年,我们加大了对各个时期党史资料的征集力度,对现存的一些珍贵的历史史料进行集中整理,并围绕《中国共产党锦州市历史》(第二卷)的编写,陆续征集了许多档案资料和文献资料。

同时,利用省里分配给我室的党史人物编写任务契机,对曾在我市战斗或工作过的老同志的资料进行了征集、整理。为了尽可能的补齐补全相关资料,我们克服了人员少、经费严重不足、资料难查等重重困难,利用有限的资源,用最少的成本圆满地完成了任务。现已完成4个人物传的撰写工作,并报送省党史人物编撰委员会,这也是我室多年来完成人物撰写任务最多的一年。

3、多措并举,不断扩大党史宣传教育的影响力。党史工作的宗旨除了资政还需要育人,因此,党史教育和宣传工作始终是党史工作的重点之一。2012年,我们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各种载体,不断扩大党史宣传教育的影响力。6月份,我室与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社科联、市关工委共同主办了“锦州是抗日义勇军和国歌发祥地研究成果展”。此项工作从2011年开始,历经一年多的时间,收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其中有许多的珍贵的私人藏品。同时,应市纪检委要求,为他们提供“关外第一个党支部”、“锦州新兴工业”、“张鸣岐”、“刘凯平”的有关资料,并配有大量图片。这些资料将在省纪检委组织的纪检文化展示中展出,成为代表锦州精神的一部分。

4、在革命遗址普查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与国家旅游局共同编撰出版《中国红色旅游指南》,我市的辽沈战役纪念馆和黑山阻击战纪念馆被收入此书中。在省委党史研究室和省旅游局共同编撰出版《中国红色旅游指南——辽宁篇》中,也要求我市提供有代表性的红色旅游景点。但我市可供旅游的景点并不太多,我们正在组织力量对全市可供旅游的景点进行调查,并尽可能多地上报,争取最大限度的刊载量。

5、成功召开全市党史工作会议。市委常委、秘书长和主管副秘书长以及各县(市)、区党史办主任或主管党史工作的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宋丽敏主任传达了省党史工作会议的精神和省委领导的讲话,并对我市落实中发(2010)10号文件情况、近几年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市委常委、秘书长在会上对我室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我室的工作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和具体要求。

五、县区工作,不断推出党史精品

第2篇:量子力学发展史范文

[关键词]物理学史物理学美价值

中学物理教育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教育,还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物理学的发展史集中体现了人类探索和认识客观世界的现象、特性、规律和本质的历程。物理学史告诉人们,每一个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都是汇集着许多人艰辛的努力,常常需要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努力,才能迈出有意义的几步。物理学美不仅体现在物理知识的形式上、内容上、结构上、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上,而且体现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体现在物理学家们的非凡的想象力,探索精神和高尚的思想品德上;通过物理学史展示物理学家求真、求美的过程,让学生感受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感受他们尊重自然、尊重客观意志的“真”,体会他们推动发展的动机的“善”,不屈不饶的科学精神,高尚的人格,坚强的毅力等,达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引导学生自己去追求和创造物理美,并将美的认识转化为追求美的自觉行动。

一、通过物理学史,感受经典实验的美妙,体会科学方法美

科学方法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正确思维和行动方式。物理学史证明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必然伴随着新的科学方法的诞生。在物理学史上有很多精美的物理实验,不但在实验设计上极具创造性,而且实验装置设计上非常具有新颖性和实验技术上具有艺术性,经过艰辛的过程,通过长时间的努力,克服无数困难,才做出物理学上的重大发现或技术上的伟大发明。在教学中充分展示这些精湛优美的实验可以使学生发现和体验物理实验的精彩和美妙。例如:引力常数的测量,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百年后,卡文笛许设计出扭秤实验,通过三次巧妙放大,将力的测量变换为力矩的测量;又将力矩的测量转变为石英丝转动角度的测量;再将转动角度的测量转变为光点移动距离的测量。这一精妙设计终于获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测出了这一微小的引力常量。著名的伽利略“斜面圆球滚动实验”,就给人一种简洁的美,它的美体现在对实物形态实验的超越,使实验条件、实验过程在思维中以理想化的方式表现出来,通过猜想、设计、推理,由有限个实验归纳出一般的结论,没有考证所有可能的情况。讲述这段物理学史,使学生了解到伽利略开创了把物理实验与科学思维相结合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伽里略在物理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世誉为“近代科学之父”,这不仅与他在科学上的伟大成就有关、而且与他在科学方法上的革命性转变分不开。正是由于他在科学方法上的创新、引导自然科学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二、通过物理学史,感受科学家的精神美、人格美、毅力美

在物理教材中涉及到许多中外著名物理学家。他们生平大量动人的事迹,尤其是不怕挫折的拼搏精神、爱国奉献的敬业精神和相互协作的精神都是—部绝好的美育教才,能激起学生心灵的震动。教学过程中,若能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家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苦为乐,顽强拼搏的不屈精神;只图贡献,不求索取的奉献精神;坚持真理,并为捍卫真理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等。这无疑是最理想、最成功的情感教育。

物理学史表明,物理学大厦并不都是成功者创造的,它是成功者与失败者共同创造的。焦耳为准确测得各种情况下热功当量值,历经40年,进行了400多次实验。法拉第“磁生电”经过十年的研究;居里夫人为了从沥青铀矿中提炼出纯净的镭,经过近一千三百五十个日日夜夜的奋战,从8吨铀沥青矿渣中提炼出0.12克纯氯化镭,开普勒在困境中还是坚持对行星运动的研究,从大量的观测数据中,花了近十年的时间,计算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等等;爱迪生为了寻找一种合适的灯丝,试用了一千六百多种材料。所以爱迪生说:“失败也有我需要的……”。还有许许多多的物理学家,他们坚持不懈地探索的科学精神和献身科学、捍卫真理的感人事迹,光辉的言行和高尚的品格,为人处世和爱国主义的热情,无不显示了物理学家的精神美。因此在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的实例,通过讲述这些物理学史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锐意进取、百折不挠、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激励学生以科学家在创造伟大业绩所表现的人格力量为楷模,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确立为科学真理而献身的崇高品质。

三、通过物理学史,激发学生科学审美情趣和提高对科学美的审美能力

自然界本身是一个简单、和谐、统一的整体,作为描述和揭示自然现象和规律的物理科学也应是简单、和谐和统一的。“多样统一”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整个物理学史,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物理学大师们为建立统一的物理理论的奋斗史,也是物理学家追求美的历史。牛顿为追求天体运动和地面物体运动的完美统一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焦耳为追求热与功的完美统一测出了热功当量;法拉第为追求电和磁的完美统一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爱因斯坦为追求时间与空间的完美统一发现了相对论、为追求质量与能量的完美统一发现了质能方程等等。作为支撑经典物理大厦的牛顿运动定律,在宏观低速领域,实实在在地展现其简洁和完美;而作为现代物理大厦支柱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又从更广阔领域描绘了一幅极其简洁的物质组构和运动的生动图像。科学的美,还体现在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上,海王星与冥王星的发现、人造卫星的升空、原子弹的制造等等,这些无不叫人惊叹科学的伟大。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家追求科学完美的典型事例能促进学生对科学美的认识转化为对科学美的追求。

四、利用物理学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物理学史是一部科学文明的发展史,在物理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介绍我国古代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卓越贡献和我国现代物理学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成就,这既能使学生了解祖国灿烂辉煌的文化,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又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激发学生爱祖国爱民族的热情;介绍物理学的前沿知识,了解当前我国现代物理学相关技术与世界科技发展存在的差距,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开阔眼界,领略了知识的巨大力量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还能使学生感受物理学美和人类智慧美。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时代责任感与使命感,有勇气肩负祖国赋予的使命,树立为提高我国科技水平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信念。

例如,我们讲述“声波”时,就要讲讲北京天坛绝妙建筑;在学习“原子和原子核”时,就应提到在现代物理前沿领域所作的巨大成就的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等科学家;在讲“超导”时,应介绍我国在超导材料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我们在讲述“天体运动”时,不能不介绍“神五”、“神六”、“神七”“嫦娥一号”的发射,介绍我国航天技术的现状和发展,介绍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岁的航天人。学生会为自己的祖国感到自豪,为这样一群年轻人而感到自豪。这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民族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感,还能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报国之心。

五、通过物理学史,渗透概念形成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挖掘美育因素

第3篇:量子力学发展史范文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人;形象建构;文化产业资源;开发;董仲舒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诞生了无数历史文化名人,如何宣传其文化内涵及精神气节,构建丰富立体的历史文化名人形象,从而带动当地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各地政府与民众积极探索的方向。2016年国务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17号)文件,提倡依托文化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开发文化创意产品,以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衡水市历史文化名人资源丰富,但却是“资源大市,产业小市”,与此相关的文化产业更是一盘散沙,无法形成规模。如何利用国家的政策导向,依托衡水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是本市在发展方面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以衡水市历史文化名人董仲舒为例,梳理衡水市目前对董仲舒文化资源的利用情况,讨论现有发展条件与不足,分析历史文化名人形象的建构与产业化发展,以达到推动本市经济发展、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目的。

一、衡水地区历史文化名人董仲舒形象概况与构成

“历史文化名人是一个地区社会实践活动中涌现出的代表性人物,也是彰显地域性人文特色、民俗文化的有效载体。”[1]历史文化名人资源主要包括历史文化名人事迹、思想和著述等,还包括以实物形式存在的历史文化名人故里、故居、碑刻石刻以及墓园等。衡水地区属于燕赵文化和齐鲁文化的交界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历史文化名人更是灿若星辰,董仲舒作为衡水地区历史文化名人的典型代表在社会各个领域影响深远,文化内涵丰富。以存在方式的类别划分,可将与董仲舒形象相关的文化内涵分为物质层面、思想层面和行为层面三个方面。

1、物质层面

衡水地区的董仲舒文化资源在物质层面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与董仲舒相关的历史遗迹、纪念性建筑等,一类是董仲舒的个人作品。与董仲舒相关的历史遗迹主要包括衡水景县大董故庄村董子祠、故城县董学村董子祠和枣强县旧县村董子祠三处,所存建筑均为近代重修;当代人文景观包括董仲舒艺术碑廊、景县文史馆暨“董子纪念馆”大殿、广川董子文化园、衡水市区董仲舒铜像等。

2、行为层面

行为层面主要包括学习、研究董仲舒的学术思想、兴建祠堂等纪念活动,衡水市作为董仲舒故里,近年来董学研究发展迅速。2009年在衡水市举办董仲舒诞辰2200年纪念活动,2013年由衡水学院承办的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正式成立,此外,董仲舒思想国际高端学术论坛,枣强董子文化研究会、衡水学院学报董仲舒与儒学研究专栏、衡水学院董子讲坛等学术交流活动不断展开,促进了董学研究不断发展。衡水学院学报作为衡水地区的学术期刊,在董仲舒研究方面一直走在董学研究的前沿,栏目不断革新完善,文章质量不断提升,名家稿件数量大幅增加,对董学研究起到了直接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衡水地区对历史文化名人董仲舒形象的保护与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历史文化名人形象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与历史文化名人相关的现存历史遗迹的保护,例如名人故居、祠堂墓地等的开发与保护,另一方面是对历史文化名人精神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包括对历史文化名人著述、思想的研究,围绕历史文化名人开展的纪念活动等。[2]但是在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以衡水市为例,作为“资源大市”,却是“产业小市”,与董仲舒相关的形象建构十分单薄,导致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虽然取得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1、品牌意识淡薄,产业化发展程度不高

品牌是一个产业发展的重要要素,随着“名人效应”的不断发酵,各地都逐渐认识到文化资源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之间的关系,但衡水地区对于董仲舒历史文化名人的品牌化利用还不成熟,虽然董子研究会、董子讲坛、广川董子园等活动与旅游项目已经在行业内取得较高的知名度,但在产业化方面尚未形成品牌化运作,特别是在品牌塑造方面缺乏长远规划,对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微博、微信等宣传形式重视不够,对传统媒体的宣传公关也十分有限。面对当今社会信息扩散更趋向于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方式的趋势,利用主流搜索引擎搜索衡水董仲舒等关键词,所得信息陈旧,内容单薄,缺乏互动性,难以形成代表地方形象的文化品牌。

2、旅游项目基础设施落后,客源市场无法形成

对历史文化名人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旅游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在旅游项目的发展过程中,旅游区基础设施的好坏是影响游客客流的重要因素之一,让游客来得了、吃得饱、住得好、玩得进去、买得尽兴,是一个优秀的景点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目前衡水地区针对董仲舒文化资源的旅游项目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对周边其他景点并无过人之处,甚至处于劣势。首先,宣传力度不够大,互联网搜索衡水地区旅游信息,无法搜索到董子文化园、董仲舒故里的简介、图片、路线等信息。其次,目前已经建成的广川董子园位于衡水市景县广川镇,并且没有火车线路相通,也没有旅游班车或专线班车提供,只能自行驾车前往,交通不便,住宿、餐饮等景区周边的配套设施也不完善。最后,各旅游景点的游览项目单一,以简单的陈列展览为主,各陈列展览主题不明确,难以做到与时事热点相呼应的定期更新,游览形式以参观为主,游客参与度不高,无法与景点形成有效互动。以上因素综合作用导致衡水地区董仲舒文化资源相关的旅游项目与周边其他地区相比缺乏竞争力。

三、衡水地区历史文化名人董仲舒的形象建构与文化资源开发的思路和途径

如何充分利用衡水地区董仲舒历史文化名人形象资源,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文化市场,是衡水市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化部等部门的《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中提出要依托各类文物、文化资源促进各类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这是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的重要途径。所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开发文化产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升地区软实力,充分发掘和利用董仲舒文化资源的优势和特色是促进衡水市经济文化发展的有力途径。[3]

1、充分发掘董仲舒思想的内涵与外延,形成研究群体与平台

政府应当充当主导角色,充分重视董仲舒思想的研究,联合本地高校、文物保护单位和文化研究单位的力量对董仲舒相关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搜集和整理,挖掘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联合枣强、景县、德州等地,摈弃门户之见,抛弃地域之争,组织学术论坛,形成董仲舒文化研究的学术群体,建设相关的学术交流平台,延伸董仲舒思想的内涵与外延,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形式扩大董仲舒思想的影响范围。在发展过程中,部门间、地区间要注重协同合作,政府部门要发挥好组织者的角色,把握发展方向,结合本地区发展实际突出本地特色,科学论证、确保质量。

2、促进文化创意产品的跨界融合,打造衡水文化品牌

在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过程中要遵循跨界融合的思路,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与旅游纪念品设计、城市特色的改造、新农村建设、公共设施的规划等相融合,扩大文化创意产品的应用范围,在细微处体现文化特色,促进董子文化园、衡水湖、习三内画博物馆等旅游、文保单位的深度合作,打造具有衡水特色的文化名片与品牌,实现形式多样、参与面广、影响范围大的文化氛围,丰富城乡环境的文化内涵,优化城市人文内涵,打造历史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文化气息浓厚的城市环境。

3、提升相关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水平,扩展文化创意产业营销体系

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是现阶段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国务院《关于推动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也提出,依托各种文化资源,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推陈出新、以文化人的重要途径。《意见》中指出,在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过程中,要重视社会效益的作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引入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创意和科技的力量,实现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以衡水地区董仲舒文化资源为例,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调动文化单位的积极性,依托现有文物、文化资源,大力开展主题活动、陈列展览等形式,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引入市场机制,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依托文化创意企业打造衡水地区的文化名片,加强与地方高校的合作,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的商业价值和文化元素,将高校的科研力量转化为生产力,开发更多艺术性和实用性相统一,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的文化创意产品。完善现有董子文化园、董仲舒历史遗迹的相关设施条件,鼓励各种电子商务平台、社交电商进入到餐饮、住宿、交通设施的改造中,打造互联网、数字化形式的互动体验模式,改变以往文化单位单一的展览形式,以更丰富多彩的互动交流吸引更多的游客资源,形成“互联网+智慧旅游”模式,以优化的公共服务模式和创新管理方式,助力品牌建设,助推衡水文化旅游在京津冀区域,乃至全国的影响力传播,实现双方互利共赢。

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董子讲坛、相关文创产品等形式,将董仲舒这一历史文化名人形象进一步丰富化、立体化,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名人资源的潜在价值,实现历史文化名人形象的建构与地区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可以实现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扩大董仲舒文化的影响范围,并极大的推动衡水地区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红玉.文化名家领军工程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2] 谢应光,曾虹佳.历史文化名人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路径研究―以四川郫县扬雄文化资源为中心的考察[J].中华文化论坛,2015.7.

[3] 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2016.5.

【作者简介】

第4篇:量子力学发展史范文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物理学史在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作用,分别从《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维度、 “过程与方法”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三方面展开。 

    一、 “知识与技能”维度

    1.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规律。

    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在学习新知识时可以利用适当相关的、概括性的,并且比较清晰和稳定的引导性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就是所谓的“先行组织者”,它有助于促进学习和保持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新知识提供一种“脚手架”,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在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很多时候,物理学史可以提供比较性的组织者或说明性的组织者。在讲述电磁感应规律时,我以安培、法拉第、楞次和麦克斯韦等物理学家在揭示电磁关系工作中的艰辛努力和所得的成果为主线,使学生在对电磁发展总体认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左、右手定则、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等关键点的把握。

    2.有助于学生充分认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作用。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本的科学,物理理论来源于实验,并且还必须经过实验的检验。纵观物理学史,每一个理论的产生与发展都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而物理学发展所经历的每一次理论上的大综合和大统一,都伴随着实验技术与实验思想的进步,可以说没有实验就没有物理学。

    3.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物理知识的体系。

    物理学是整体向前推动发展的,但物理的各个分支是交错发展的,将物理学的整个发展历史,发展网络进行系统的介绍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物理知识的体系。比如对力发展史的介绍,我们可以从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提出落体运动,发展到阿基米德的杠杆理论、重心测量,到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牛顿的经典力学……直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整个力学从基础到前沿,完整的框架可以展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更容易记忆。当然,各个板块的发展史错综复杂,互相交织,只有在系统了解后才能牢固地把握,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也是适当的补充。

    二、 “过程与方法 ”维度

    1.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探究本质。

    物理学发现的历史也就是物理学探究的历史,在探究过程中洋溢着科学精神,渗透着科学思想和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可选择物理学史上着名的实验或发现事例,经简化、设计,形成富有启发性的材料,让学生“追踪”当年科学家的发现思路。在课堂上应尽量给学生机会自主地探究,让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比如在“变压器”教学中就可以给学生一些实验器材,让学生自主寻找变压器的变压规律和变流规律。这样可使学生从中学到物理学的一些探究方法,丰富自己的思路。所以这样的探索过程也是具有创造意义的。

    2.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物理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们的传授与学习,只有紧密地与物理学史结合起来,才不流于形式,而是成为有声有色的活例。在物理教学中适当结合物理学史,展现物理学发展中有代表性的科学家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可以使学生了解前人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去研究和探索发现新的规律和理论的,从中去领悟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比如,通过介绍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可以使学生了解正是伽利略开创了把物理实验与科学思维相结合的物理学研究方法。就像爱因斯坦评论中所说的:“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3.有助于培养学生质疑和创新能力。

    物理学史上大量的事例表明,不囿于传统理论和传统观念,不迷信权威和书本,敢于质疑是科学前进的动力。比如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首先是汤姆生提出了枣糕模型,在此基础上汤姆生的学生卢瑟福依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的学生玻尔把量子理论运用到原子系统上,建立了玻尔原子模型,这样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由错误到正确并不断加以完善,三代物理学家对原子结构的研究都是在承袭前人的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质疑,从而创新,使得原子物理学飞速发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这些物理学家质疑、批判、创新的物理学史,对于培养学生的质疑、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

    1.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产生学好物理的驱动力。

    心理学家赫尔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系统首先要有驱动力,驱动力是处于需要时产生的一种动力状态。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才能在学习中去开拓、去探索,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物理学史记载了人类揭开世界奥秘和令人兴奋的探索历程,有很多真实的故事、趣闻和材料。如果老师能抓住学生的心理,将物理学史引入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印象深刻,而且会引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在讲解大气压强时可介绍格里克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在讲单摆时可介绍伽利略通过观察教堂的吊灯的摆动进而发现单摆的等时性;介绍浮力定律时可讲述曹冲称象和阿基米德称皇冠的故事,等等。

    2.有助于培养学生坚持真理、不屈不挠的科学精神。

    物理学史上大量事例表明,科学的探究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都是经过曲折和磨练。这需要科学家顽强的意志甚至是献身科学的牺牲精神。布鲁诺为扞卫科学真理走上火刑场;伽利略被终身监禁而矢志不移;开普勒贫病交加,历受迫害,死在讨债的路上;富兰克林为了研究雷电而冒险进行“费城实验”。教师要号召学生学习这种为探求真理而坚持不懈的精神。因为这种精神对于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树立学生对真理的非功利性追求,具有重大意义。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物理学史的教学,使学生受到科学和人文相结合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熏陶。比如在讲人造卫星时教师就可讲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冲破种种阻力毅然回到祖国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在教学中将这些物理学史与物理知识相融合,其中蕴涵的科学家充满人文主义的态度和爱国主义精神必将激起学生心灵的震动。

    总之,物理学史是一块蕴藏着巨大精神财富的宝地,值得我们去开垦,去从中吸取营养。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教师对物理学史的教育任用要有正确、深刻的认识,要加强对物理学史的了解,研究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更好地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第5篇:量子力学发展史范文

摘要:文章围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黔西南生动实践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贵州精神谱系,革命先辈先烈事迹来开展研究,旨在介绍外国语学院针对党史学习情况开展的各类工作,特别是支部在创先争优中的各种实践,结合黔西南州的“牢记殷切嘱托、忠诚干净担当、喜迎建党百年”专题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主要从夯实组织基础、强化领导班子;优化队伍结构、加强理论培训;创新工作机制、灵活开展活动;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干部素质;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来诠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黔西南生动实践。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黔西南;外国语学院;实践

0 绪论

根据黔西南州州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州党史学习教育的工作安排>的通知》(州学组发【2021】1号)要求,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牢记殷切嘱托、忠诚干净担当、喜迎建党百年”专题教育。自全州开展党史学习争先创优以来,外国语学院主动作为,学院党支部努力在支部创先进、党员争优秀上开展活动,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活动和党支部晋升活动有机结合,实现党员受教育、学生受启发、学院谋发展的目标。先后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牢记殷切嘱托、忠诚干净担当、喜迎建党百年”专题活动,如到红军村开展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的党史教育活动,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举行“四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举办《教育重要论述讲义》、“四史”教育专题讲座,开展“同心•彩虹行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师培训。通过这一些列活动来有效提升基层组织为人民服务的能力,着力彰显党的职责担当和先锋模范作用[1]。

1、夯实组织基础、强化领导班子

近几年来,在省、州、市、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下,学院坚持组织机构建设、提升教育服务质量水平为主线,狠抓学院思政工作、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夯实基础组织,进一步发挥党组织的模范先锋带头作用,把党组织建设中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开创学院各项党务工作的新局面。学校领导班子带头加强政治学习,在全院周二例会上,印发资料、共同学习,形成了学院良好的党史理论学习氛围,在抓教学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开展党史理论特色教育活动,凸显“牢记殷切嘱托、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素养[4]。要求大家要从筚路蓝缕奋斗牺牲中感受信念意志,从奠基建立国家中感悟奋斗豪情,从顺应潮流改革中感悟开拓创新,践行初心使命,明大德、立大志,坚定理想信念,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3],深入学习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学习党史的重大意义。为进一步开展好全校党史学习教育和“牢记殷切嘱托、忠诚干净担当,喜迎建党百年”专题教育。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认真履行党史学习教育主体责任,对标对表中央和省委的要求部署,迅速制定学习教育方案,在学习教育中强化领导、压实责任,专题学习、专题宣讲、基层调研、“办实事解难题”、警示教育等方面的工作细化深化、落到实处,全校上下掀起了学习党史的新热潮。刘文新同志在州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调研座谈会上从政治、历史、人民、发展、治党的高度,准确把握在建党100周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

2、优化队伍结构、加强理论培训

我院在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为中心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发挥党员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认真组织师生开展活动,让全体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力争做到党史学习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扎实推进党史理论学习,充分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帜活动作用,让其在各自岗位上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抓好学院党史理论学习工作,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集体学习为主、自主学习为辅的方式,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定期开展相互交流,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按时、按质、按量召开支部活动和组织生活会。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坚持党政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学院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党员评选办法。要求学生要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敢于担当,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肩负起历史的重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3、创新工作机制、灵活开展活动

学院支部结合学校工作实践,深入开展各项党员活动,浸润心灵。从老师到学生、从校内到校外、从总体到局部、从组织到个人全方位开展党员先锋模范带头活动,开展党史党建工作,让党史春风吹遍校园每个角落、让党的力量摧毁腐朽顽石、让党的理想信念熏陶每位师生。面对党旗、面对师生、用党的精神引领学院发展、用党的行动打动师生、用理想信念激发学生内在潜能。通过多种形式使每个党员激发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力争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方面有新的突破,有效着力提升创先争优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为深入学习党的奋斗历史,了解党的光辉历程,切实增强学院师生爱国、敬业、奉献精神,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4月13日,外国语学院党总支部组织教职工、学生党支部的党员及全院教师到威舍红军村开展了“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参观了红军长征文化长廊、革命历史文物展厅、红军电台指挥部旧址、红军洞遗址,瞻仰了红军长征纪念碑,认真地了解红军长征在我州兴义境内的历史。从黔西南的光荣革命传统中汲取营养,传承红色基因,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长征精神,勇于担当、不怕艰苦、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4]。4月2日,外国语学院组织师生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党史学习教育,表达对革命先烈无比的敬意和无限的哀思。号召同学们要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发愤图强、立志成才,做有理想、有行动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活动中,师生党员、共青团员重温了入党誓词和入团誓词,参观红色印迹—兴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更感觉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号召大家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认真学习,扎实工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1]。举行“四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专题党课。通过支部集中学习交流、用好红色资源、讲好“四史”党课、举办系列活动、抓好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进行,帮助党员在思想上弄清楚、理解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党课讲述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要求大家要通过“四史”学习,从中汲取信仰之力、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党性之力、不忘初心;汲取发展之力,勇担使命[2]。

4、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干部素质

加强全院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提升建设工程,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并在此基础上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严格执行教师职业道德“一票否决制”,把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积极引领党员干部树立崇高职业理想和道德情操,树立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良好形象,做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何安坤院长以“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为题带领全院师生学习了《讲义》的第九讲“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带领大家重温了对教育的部分重要论述,帮助大家了解党和国家对教育采取的重要举措和取得的成就,并从好老师的标准以及如何成为“四有”好老师展开,引经据典,通过很多好老师的感人范例,带领大家深刻理解“四有”好老师对于教育的重要意义,并要求我院师生结合自身实际,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理性的爱国品格和明辩是非的能力,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磨炼坚强意志,锻炼强健体魄,培养师范生应有的道德情操和仁爱之心,早日成为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为黔西南的基础教育贡献应有的力量。党总支部专职副书记余松林带领全院师生学习了“四史”相关知识,他从“什么是四史”、“为什么要学习四史”、“怎么样学习四史”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通过历史真实资料、真实图片向全院师生展示了新中国漫长而又艰难的发展历史,并展示了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全院师生听后非常激动,觉得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确实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努力工作,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5、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

我院党组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充分尊重每位教职员工,完善教代会制度、院务公开、推行依法治院、民主治院、阳光治院。在学校第二届第五次教代会召开前,认真广泛听取广大教工对学院党建工作的建议和意见,不断修订学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关爱每位学生,搭建党员结对子送温暖工程,严格按照党员干部正衣冠、照镜子的要求来廉洁自律,全面落实学习教育、征求意见、查找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落实整改措施、建章立制各种,让党建工作落到实处,有效提升服务质量[6]。为深刻领会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把《教育重要论述讲义》融入学生的思想政治课,学院于4月20日下午在市内校区大礼堂举办了《教育重要论述讲义》、“四史”教育专题讲座。院党总支部书记尹建宇,院长何安坤,党总支部专职副书记余松林进行主讲,全院教师、学生600余人聆听了讲座。党总支部书记尹建宇带领全院师生学习了《讲义》的第一讲“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他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一,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第二,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第三,全面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并与大家一起学习了4月19日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

6、总结

通过这一系列的讲座和学习有助于全院师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理想信念,达到了预期成效。老师在师德师风中践行自己的行为,学生通过党史学习吸取党的力量和责任担当精神,全院党风学风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每位教职员工都能够严格按照党员干部正衣冠、照镜子的要求来廉洁自律,全面落实学习教育、征求意见、查找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落实整改措施、建章立制各种,让党建工作落到实处,有效提升服务质量[5]。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黔西南生动实践,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贵州精神谱系,革命先辈先烈事迹在黔西南大地深耕和传承的结果,是“牢记殷切嘱托、忠诚干净担当、喜迎建党百年”专题活动的成果体现。

参考文献

[1].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J].本刊编辑部.中国民政. 2021(04)

[2].民政部党组传达学习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J].中国民政. 2021(04)

[3].民政部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 部署民政部直属机关党史学习教育工作[J].中国民政. 2021(04)

[4].黔南州委老干部局传达学习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精神[J].曹红利.晚晴. 2021(03)

第6篇:量子力学发展史范文

史家小学的“和谐教育”,着眼全体学生的成长,关注基础教育的基础,优化并协调各种教育因素,使之在辩证统一中不断创造教育的整体效应,持续推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体讲,史家人将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集纳聚焦为文化传承、习惯养成、交流表达、视野开拓、创新创造五个方面,基于“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知识、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为框架的和谐育人体系,推进“为了培养和谐的人,凸显五大和谐支柱,强化五大基本意识,提升五大核心能力,搭设五大特色课程,推进五大金牌项目,打造五大资源基地,最终成就和谐的人”的史家“种子计划”,推动每个孩子秉赋的发挥、个性的舒展、生命的绽放,促进每个孩子全面和谐的发展与健康快乐的成长。

史家小学始建于1939年,经过70余年的发展,跻身北京市乃至全国名校行列。学校现有84个教学班,3600多名学生,270多名教职工;拥有过9名特级教师,现有50多名市区骨干教师。目前,学校形成一校多址的办学格局,即史家小学高年级部、低年级部、育芳分部(东城区小学课程资源中心史家小学基地)。“和谐教育”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史家小学形成了“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知识、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为框架的和谐育人体系。

“和谐教育”的价值谱系

“和谐教育”理念,由史家小学前任校长卓立在全面总结学校以往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至今已20年。史家小学的“和谐教育”有其特定的历史渊源、现实依据和具体内涵。

1.和谐教育的历史渊源

“和谐教育”“和谐发展”的思想是早就存在的。“和谐教育”在国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和谐发展”一词最早出现在希腊语中,指健美体格和高尚道德的结合。柏拉图主张通过音乐教育和体育促进人的心灵和身体的和谐发展,形成高尚完美的品格。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有植物、动物、理性三种灵魂,相应的有体育、德育、智育三方面教育,其目的就是使体、德、智得到和谐发展。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人性论出发反对中世纪教会对儿童本性的压抑,认为应该通过教育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17世纪,夸美纽斯主张各学科教育以培养人的和谐为目的。18、19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发展了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卢梭要求培养身心协调发展的自然人,裴斯泰洛齐要求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此外,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提出了全面发展教育的观点,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了在自然适应性原则和文化适应性原则支配下的全人教育的理想,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提出了智育、德育和体育并重及教育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主张,等等。马克思主义的和谐教育思想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体力与脑力的协调发展、才能与品质的多方面发展,以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20世纪,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教育过程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和谐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孔子强调把知、仁、勇三者统一起来,通过“六艺”教学使学习者成为“成人”“君子”乃至“圣人”。西汉董仲舒继承孔子仁智统一的思想,对仁智协调发展作出了明确论述。明代王守仁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的知、情、意、行得到协调统一发展的和谐教育思想。近现代王国维以传统和谐教育思想为基础,吸收了近现代心理学知识,提出了把教育之事分为智育、德育、美育的观点。此外,蔡元培的“五育并举”和陶行知的“手脑双全”等主张,都含有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新中国成立以来,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我国十分注重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并十分注重教育事业本身的和谐发展。目前,包括史家小学在内,我国有不少学校在实践和发展着“和谐教育”的办学特色。

2.“和谐教育”的现实依据

和谐育人理念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核心思想在教育事业中的鲜明体现。党的十报告把教育放到“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的首要位置,讲到“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必须切实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并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追求。十报告还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我们必须明确“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怎样立德,怎样树人”。在史家小学“和谐教育”中,我们通过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立德来树人。在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建构学生内心世界的同时,我们还着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为民德”,尊重自然和他人、自尊自强的“为人德”,诚信负责的“立身德”,努力把每个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有用之才。从这个意义上讲,史家小学“和谐教育”实际上是推进素质教育并依托其辐射效应,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人成才的一种办学模式。教好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办好一所学校,惠泽一方人民。这就是史家小学“和谐教育”的社会价值和民生意义所在。对我们来说,最贴近、最直接、最重要的民生就是学生。关注学生,就是要重视为学者的生存、生活,乃至生命状态。由此,我们的教育,其目的是“长其善,救其失”,其内容是“给品德以力量”,其途径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摸孩子的心灵”,其方法是“70%的等待加30%的唤醒”,其效果是“儿童从整个的身体和整个的心灵来到学校,而以更圆满发展的心灵甚至更健全的身体离开学校”。 “我们给后代留下什么样的世界,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后代。”今天我们给予孩子的,正是明天他们给予世界的……温暖现在,拥抱未来,史家小学始终致力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3.“和谐教育”的具体内涵

史家小学以“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明天”为办学指导思想,强调基础教育的基础性,把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集纳聚焦为文化传承、习惯养成、交流表达、视野开拓、创新创造五个方面,并着眼于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知识、人与自身、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优化并协调各种教育因素,使之在辩证统一中不断创造教育的整体效应,持续推动每个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快乐成长。“人与社会的和谐”的含义是: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肩负着培养适合时展要求的人的重任。因此,教育必须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既使人的成长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又使人的个体特质及其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为了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我们注重对学生责任意识和认识社会能力的培养。“人与人的和谐”的含义是:人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人与人的和谐发展是使人成为人的关键。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在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中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为了促进人与人的和谐,我们注重对学生规则意识和交往能力的培养。“人与知识的和谐”的含义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着客观存在的认知规律。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生存,学会和别人共同生活。总理给学校的题词——“学思知行”便深刻揭示了这一认知规律。为了促进人与知识的和谐,我们注重对学生创造意识和学思知行能力的培养。“人与自身的和谐”的含义是:教育的世界是生命的世界,促进生命的成长和完善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崇,我们不断寻求教育的本真,实现着人与自身生命的和谐。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实现人的生命的知情意行的统一是我们的不懈追求。为了促进人与自身的和谐,我们注重对学生生命意识和自主自律能力的培养。“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含义是:自然是人类文明的根基。人对自然不能只是单纯的利益索取,还应存在着道德的关怀与尊重。尊重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保持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是“和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注重对学生尊重意识以及体验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培养。

“和谐教育”的实践体系

多年来,史家小学不断推进“和谐教育”。基于五大和谐关系,“和谐教育”实践体系有机生发,不断拓展,添层加面,面面生辉,并以此建构了学校发展的整体框架。如下图所示:

史家小学以“和谐教育”为办学理念,以培养“和谐的人”为育人目标,以“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知识、人与自身、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五大和谐支柱,强化学生五大基本意识,即“责任、规则、创造、生命、尊重”意识,培养学生五大核心能力,即“认识社会、交往、学思知行、自主自律、体验和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打造“和谐教育”的有效载体,以“大课程”观搭建和谐课程体系,即“书本课程、行动课程、数字化课程、个性化课程、特色活动课程”五大课程,继续推进五大金牌项目,即“和谐育人公益项目、超新星项目、阳光E家、深度联盟项目、国际化和谐发展项目”,建设五大资源基地,即“校本课程基地”“史家书院”“史家科技馆”“人格教育基地”“史家传媒”,使全体学生在丰富的实践体验中实现全面和谐发展,成就一个“和谐的人”。史家“和谐教育”体系尤如一粒鲜活饱满的种子,深深植根于每一个孩子的幼小心灵中,伴其一生,惠其一生。同时,史家“和谐教育”体系还致力于为每一位具有拔尖创新潜质的学生提供适切的个性化教育,使每一位拔尖创新人才都能够找到适于其张扬独特个性、绽放生命光彩的一面。全体史家人畅想,通过不断完善史家“和谐教育”体系,让史家人秉承中华五千年文化,携手世界五大洲文明,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健康快乐成长。

史家小学五大金牌项目是:①“和谐育人公益项目”,学校倡导学生的成才与成人同步,依托中国第一个由民政部认定的小学生公益社团“史家阳光公益社”,开展系列阳光公益活动,积极探索公益文化建设,重点培养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奉献、学会感恩的公益精神。②“和谐教育超新星项目”,是学校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超新星”是一种未爆发能量的天体,一旦爆发它的能量将超过太阳。我们视每一个孩子为“超新星”,我们的教育就是帮助他们储藏能量,促进爆发。学校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开展学生成长系列指导,为全体学生发展奠定基础,为拔尖人才开通特色通道。③“阳光E家和谐发展项目”,指学校通过大信息概念搭设平台,统筹各种教育资源,面向未来和谐发展。未来的史家依托现代化、智能化的“阳光管理”,整合多元化、信息化的“阳光资源”,开展国际化、特色化的“阳光课堂”,打造追求卓越、不断成长的“阳光教师”,形成有效沟通、密切合作的“阳光家长”,培养乐于学习、多才多艺的“阳光少年”,最终呈现出闪耀着七彩阳光的“阳光校园”。④“国际化和谐教育发展项目”,指学校积极促进与国际著名学校、著名企业、著名城市的深度交往,进行国际课程的本土化研发和校本课程的国际化研发,让史家人有能力分享、理解世界的优质教育资源,让史家人拿得出成果与世界分享。⑤“深度联盟建设项目”,指学校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成立东城区小学课程资源中心,构建“区域共享的优质课程体系”。积极探索“理念联通、机制联运、课程联建、科教联合、活动联办、师生联动、品牌联创、效应联升”的实施途径,不断激发优质资源校的新生能源,激活薄弱校的再生系统,为形成东城教育群峰连绵的大教育景观,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

第7篇:量子力学发展史范文

关键词: 物理教学 物理学史教育 思维方法

中学物理教材中的概念、规律和理论,既是人类认识的结晶,具有知识的价值,同时又无不铭刻着人类思维的印记,具有思想文化价值。如果我们在进行物理知识教学的同时能把浓缩于其中的“知识的逻辑和理性组织进程(科学史)”(皮亚杰语)重现,让学生沿着前人思维活动的足迹,从中体验和学习科学思维方法,那无疑是交给学生一把打开思维宝库的钥匙。

物理学史教育,并不是把科学史作为一种知识附加在科学教学内容上,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应该突出两个最主要的方面:(一)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和物理知识产生的过程;(二)物理学所展示的物质世界的美。

爱因斯坦曾经说:“学校始终应当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创造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在物理学的历史舞台上,有不少善于思考的思维巨人,他们在曲折崎岖的科学征途上所具有的独特的思维方法,是十分值得后来者借鉴与学习的。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将介绍物理学家研究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实验方法和理论思维方法)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起来,以教材中的物理学知识和知识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所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为基础,有机地渗透有关历史、社会和哲学等方面的内容,依据学习目标和学生发展水平,使科学学习的过程变为科学探究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物理课程中的概念、规律、公式、定理等知识性的东西,而且可以从中体验和学习科学思维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知识的发展也受到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影响,知道科学知识并不仅仅是靠积累得来的,它是物理学发展不断渐变和不断革命的结果,从而使学生建立起“开放的”知识观和较为完整的物理学知识体系。

理论的形成过程始终具有一种特殊魅力。如,在讲解玻尔的原子理论时,我们就必须介绍玻尔是怎样在已有的光谱实验的事实和规律,以及已知的原子核式模型和能量子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氢原子的模型的。1911年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模型。当时还很年轻的玻尔来到了卢瑟福实验室,准备跟随卢瑟福从事实验研究。卢瑟福发现了玻尔具有非凡的理论才能,便建议玻尔去从事理论研究。1912年秋,玻尔带着从理论上探索卢瑟福的原子模型、阐释原子光谱辐射机理的问题回到了哥本哈根。玻尔从原子的稳定性和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出发,一开始就放弃在原子领域运用经典的电磁理论,而以光的量子学说作为探索的门径。电子如太阳系的行星从一个很大的轨道无能运动到较小的轨道。玻尔正是从这些推理想象中提出了关于氢原子模型的两条假设。他按照电子绕核转动的模型所得出的结论,并与光谱公式比较,为了说明电子在确定轨道运转时能量稳定和在跃迁时辐射的能量差同光谱规律相符,提出的另一假说,即电子在定态轨道上运动时应满足的量子化条件,根据这个条件算出电子定态能量和里德伯常数与实验测值完全一致,光谱发生的机理第一次得到说明。这样讲述物理理论是怎样建立的,不仅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玻尔的理论,而且学生会从玻尔敢于第一次把量子论应用于原子领域的科学胆略和他那严谨的治学态度、严密的思维方法中受到教益,发展自己的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美育是教育方针的要求。物理学方法论告诉我们:通过物理知识本身的美来实施美育是必要的途径之一。我们可以让学生从物理学发展史料中学习巧妙的实验构想和设计、简洁的物理公式和精致的物理思想方法,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教育。物质世界的真与美从来是统一的,物理学家往往借助美学原则认识真理,整个物理学发展史体现出物理学家追求简单性、对称性及和谐性三方面而揭示物理学美的特质。物理学家对宇宙呈现的简单性具有强烈的信念,他们采用“宁可寻求简单”的逻辑与方法来研究物质世界。从天体到基本粒子,物质运动纷繁复杂,但物理学家巧妙地从复杂的真实世界中把研究对象一一分割,抽象出最简单的物理模型,诸如质点、理想弹簧振子、理想单摆、理想气体、点电荷、电力线、光线、薄透镜等。以这些优美的理想模型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变复杂为简单,既简洁又合理,给人们带来研究物质世界美的享受。在采用数学工具方面,以简洁而严谨的函数关系或明快而准确的数学图线来描述错综复杂的物理现象,在整个物理学研究中更比比皆是。物理学家还追求宇宙结构的对称性和物质运动的对称性。物理公式、定律表达方式,对称性的反映更是不胜枚举的。例如,电磁学中静电力的平方反比定律公式就是追求跟万有引力平方反比定律的对称而获得的。再如,麦克斯韦出于对称美学原理根据电磁的对称性,在没有任何实验支持的情况下,在安培定律中平添了位移电流矢量项,经后人两次简化,即从一个概念、一个命题或一个理论中反映出来的对称性。此外,物理学家始终认为物理规律的“统一”、“对应”是宇宙和谐美的反映,整个物理学发展史,可以说就是物理学家们为建立统一的物理理论的奋斗史。

第8篇:量子力学发展史范文

美术史课程是高师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目标是通过对中外美术史上的美术现象、流派、美术家、美术作品及其风格流变的系统了解和学习,掌握中外美术历史发展概况和基本规律,并且通过对代表性美术作品的鉴赏,提高学生的艺术理论修养和审美素质。从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来讲,美术史课程不仅仅是学习系统的美术史知识,更在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在培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美术理论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合格美术教师的过程中,美术史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但目前高师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美术史课程教学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与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存在许多具体问题,例如美术史教师的教学观念僵化保守,仍然运行着不太合理的课程结构和陈旧的教学方式,美术教学资源匮乏等等。然而笔者从事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美术史课程教学多年,感触最深的还是:与美术史课程教学内容配套的图像资源的贫乏,并且认为这是高师美术史课程教学中所有教师都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图像资源的贫乏使美术史课程的教学效率大打折扣,也是美术史课程枯燥、乏味而令学生厌学的最终根源之一。试述其理由如下:其一、美术史虽然是以文字形态存在的美术知识系统,具体美术作品的存在也并非意味着美术史的存在,但其产生的根源却是视觉图像——美术作品,一部美术史其实就是一部图像史,并且由同一部图像史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美术史,有多少艺术史家,就有多少种艺术史,现当代西方艺术史学中众多活跃的不同形态的艺术史就是很好的说明。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讲,图像史比它的相应的文字形态的美术史更具有说服力和发言权。既然是美术史,它就不同于文学史或其它史学形态,所以教学也就不可能与其它史学学科教学同样对待,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不能脱离与之并行的美术作品的图像系统,否则就背离了美术专业理论的教学规律。离开视觉图像,给学生灌输美术史作者文字形态的理论知识,无视学生的视觉体验,是美术史课程教学的最大悲哀,也是目前高师院校美术史课程教学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其二、从教学和艺术欣赏的角度来讲,美术史教学也不是被动地接受固定不变的美术史知识的活动,更在于通过美术史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让学生成为自我发展的美术教育人才。所以,学生有权利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感知,对当前现行的美术史理论进行深入思考甚至提出质疑,也完全有可能发展和补充完善美术史,这是通过美术史课程的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关键。我国的艺术史学科发展滞后,除研究起步较晚以外,与我们的教学观念和体系的缺陷也有极大的关系。学生的创造力在一定程度上是被我们枯燥、乏味的教学和文字理论的教条所扼杀。作为视觉艺术理论的教学就应该符合、顺应视觉艺术的内在规律,应将关于思想史和文化史的由文字生成说法和由图像生成说法结合起来、交叉发展,图像与相应的文字理论相结合,才是美术史教学的最佳方式。 也许有人会问:我们的美术史不是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书写的吗?离开视觉图像也是科学正确的;高师的美术史教材中不是有大量的图片吗?怎么能说脱离图像系统?笔者的用意并不是否定我们现在美术史的价值,而是从美术学科教学规律的角度提出这个问题,科学、高深的美术理论更需要直观的视觉图像的配合,才能使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理解更深刻、透彻,况且脱离视觉图像进行视觉艺术理论的教学行为本身就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现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师美术史教材,为适应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和美术学科特点,是配有大量图片,但图片的规格、质量远远不能满足高师美术史课程教学的需要。 从格式塔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不同的视觉图像和观看者之间会形成不同的“心物场”,美术原作和方寸大小且模糊不清的印刷品,对学生心灵的震撼力,是无法相提并论的。笔者提出这个问题,并不是无理取闹地要求给所有学生提供美术史课程内容中涉及的全部美术原作,这不现实,也不可能。笔者的用意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目前的技术力量,构建高师美术史课程教学内容所涉及美术作品复制品的配套图像系统,使复制品最大限度地肖似于原作,在规格和尺寸上与原作保持一致,在材质、色彩上将失真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基本准确反映原作的风貌,为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美术史课程教学提供高质量的配套“图像版教材”。 很显然凭借教师个人和院系的努力不可能完成这个系统的构建,所以在目前国家、政府十分重视教师教育的大好局面下,教育主管部门,特别是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司,应本着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教师教育质量,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美术教育人才的目标,与全国各师范院校以及相关部门共同协作,加强对美术史学科课程配套图像系统的构建,而且应该将图像系统的构建写进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美术史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来规范各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美术史课程教学。为此,笔者提出个人对构建图像系统的几点想法和建议,与有关教育管理部门和美术同行们商榷。 一、制作高质量的与美术史课程教材配套的美术原作复制品。 这是目前解决高师美术史课程教学图像资料匮乏问题的惟一有效途径,也是美术史课程教学的最基本要求和教学质量的最基本保证。 早在19世纪,美国美术教育中就充分利用印刷术和彩色复制品的策略,推动了美术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而凭借当今的技术条件,我们完全可以做得更好。目前全国各地的出版社、图书市场虽然也有部分与美术史教学内容相关的美术作品印刷品,但都是零星、点滴的,而且图像质量良莠不齐,学校和院系没有经济实力也不可能购买大量的美术原作,但也无法购买到优质、系统的成套复制品。所以应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与国家正规出版社、美术专业院校、著名大型博物馆等机构共同协作,有必要时可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复制与现行美术史课程教学内容配套的美术原作复制品图像系统,以高质量、高清晰、低误差的模型、图像系统服务于美术教师教育。同时按美术史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的编排,使这些复制品具有美术史学科的系统性,成为图像版的美术史教材,各高师院校可与美术史文字教材一起征订配套的“图像版教材”,使美术史课程的教学顺应美术学科的教学规律。#p#分页标题#e# 二、发挥网络和数码技术等高科技的强大功能,建立高师美术史课程教学图像系统的网络共享资源这是解决高师美术史教学图像资料匮乏问题的另一可行途径,目前采用制作电子课件的形式解决美术理论课程教学的困境,是许多教师普遍采用的方式,使高师美术史课程教学现状有一定的改善,但网络上下载的图片像素低,质量有限,放大后失真,容易引起误读,使鉴赏失去意义,教师个人拍摄的图片受各种条件限制又缺乏典型性、代表性;传统的幻灯片、录像带图像效果差,而且幻灯片允许欣赏的时间极其有限。所以电子版美术史图像系统的构建,还得依靠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的行政干预和进一步的规范,以保证电子版图像的高质量,为高师美术史课程教学提供高清晰、高质量的电子版图像系统,建立高师美术史课程教学图像系统的网络共享资源。据笔者了解:2005年10月,故宫博物院建成了国内外惟一的电子画廊,利用高像数码拍摄书画,高清视频展示书画,以零等待、零距离、零模糊、零误差的图像质量服务于专家、学者们的鉴定与研究。这些高科技设备的应用,对欣赏、研究古代绘画无疑是一次革命性的进步。由此可见,凭借当前的技术,加上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博物馆、美术馆等其它机构的支持,高师美术史课程教学中也完全可能利用这种高科技设备进行教学。如果使高师美术史教学中的电子图像达到零等待、零距离、零模糊、零误差的水平,那么美术史课程教学的效果将会是另外一种情景。 三、充分发挥现有博物馆、美术馆的美术教育功能,促进高师院校博物馆、美术馆建设进程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都十分重视博物馆教学功能的开发和利用,美国博物馆学会对博物馆的定义中指出:“博物馆系有组织,非营利的永久机构,主要是为教育或美学的目的”。目前我国部分有博物馆的大学教学对博物馆的利用还十分有限,一些现有美术专业博物馆的高校一般主要精力都放在经营性的展示活动或研究性收藏上,与教学的联系少之甚少,而绝大多数高师院校由于受经济条件限制则极少有博物馆,美术原作的收藏也是凤毛麟角,而且学生很少有观赏的机会。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校外博物馆、美术馆的美术教育功能,也极少被开发和利用,虽然全国各地方博物馆、美术馆的收藏和陈列不是为着美术教育的目的,没有美术史学科的观念,缺乏系统性,但教学中可以根据美术史课程、教材特定章节内容的需要进行合理有效的选择利用,能亲眼看着几千年以前的人类美术真迹,在博物馆内进行现场观摩教学,其效果是以其它图像为主的教室教学无法比拟的。例如我们甘肃虽然地处西部贫困地区,但省内的美术教育资源却十分丰富,除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县炳灵寺石窟等遍布省内的佛教石窟雕塑、壁画以外,各地方博物馆还有大量的青铜器、彩陶等工艺美术品收藏,在史前美术、先秦美术、佛教美术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而就笔者所了解,这些美术教育资源由于种种原因,却很少被有效运用于甘肃高师院校的《中国美术史》教学。因此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是否可以将国家、地方政府投资或主管的博物馆、美术馆履行教育功能的内容写进教育法规文件,使博物馆、美术馆不仅为国家美术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便利条件,而且在藏品的种类、陈列的方法、时期的划分、门类的编制等方面具有美术史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以保证美术教育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 随着我国经济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师院校也应加快博物馆、美术馆建设的进程,并且本着为美术教育服务的目的,使博物馆、美术馆的美术收藏具有美术史的理念,将博物馆、美术馆视为教室的延伸。为了教学的需要,学校博物馆、美术馆在起步阶段可以仿效19世纪美国大学博物馆的方法,可以收藏教学所需要的高质量的美术作品复制品,以满足美术史教学的最基本需要。博物馆和图书馆在大学教育中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一个是文字理论形态的知识系统,一个是视觉图像形态的知识系统,是同一种民族文化的两种不同存在形态,英国美术批评家罗斯金指出:“各个伟大的民族都以三种手稿书写他们的传记,第一本手稿是他们的行为,第二本是他们的言论,第三本是他们的艺术。要理解其中一本就得读完其余二本,但这三本手稿中唯一值得信赖的是第三本”,这个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图像系统对于我们今天研究人类历史、美术文化的重要意义,以及高质量的配套图像系统对高师美术史课程教学的本体作用。

第9篇:量子力学发展史范文

2021年上半年,在市分行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行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市分行党建工作总体要求,以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契机,持续开展创建“红星党总支”活动,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强化政治担当,践行初心使命,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的主体责任,抓班子带队伍,抓重点求突破,全面加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有效促进了支行各项工作胜利推进。现将2021年上半年党建工作报告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

坚持把班子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来抓,定期召开支行总支委会,研究部署党建工作,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一是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进一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一方面认真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初心本源,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全力服务当地实体经济。通过优质的金融服务,有力助推了地方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认真履行定点扶贫责任,持续落实驻村帮扶措施,有效推动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驻村帮扶工作得到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的高度评价,帮扶工作成效显著。我行在全县脱贫攻坚考核中为优秀。三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组织开展年度专题民主生活会。共查摆出 个问题,现已全部整改到位。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严格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和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夯实组织生活基础。

二、创新理论武装,开展建党百年庆祝活动。

坚持把学习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中全会精神、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扎实开展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为更好地开展好百年党庆纪念活动,支行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支行党总支建党100周年系列特色活动方案》,为各项庆祝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抓党员党史学习教育中,引导全行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转思想、提素质、抓落实,促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支行成立了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了《支行支行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支行支行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计划(第一阶段)》和《党史学习教育第一阶段学习计划表》,为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推出“主题式”菜单,列出学习内容、每周学习时间、学习形式,学习要点,为全体党员干部指明学习方向。通过每周专题学习、每周夜读、知识测试等集中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复兴壹号、中银大学等线上学习平台,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研讨。本着以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目标,重点学习了《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论中国共产党党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等重要内容。

2、积极开展系列专题庆祝活动。一是织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通过闭卷形式,组织开展了党史知识测试;通过党史学习教育线上平台,参加了全国党史知识竞赛和金融企业党史赛;二是讲好高质量党课。支行党总书记以“知史爱党,当好‘三个表率’”为主题讲授了专题党课;三是充分发挥地方红色资源优势,组织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到地方将军馆、地方县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和地方县方石岭战斗遗址,开展“传承红色文化,争做忠实传人”主题党日活动。通过体验式教学,全体党员干部重走了第三次反“围剿”胜利之路;通过现场教学,聆听了县党史专家讲解第三次反“围剿”收官之战——方石岭战斗经过;通过专题教学,聘请地方县党校老师讲授了一堂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及其历史经验与启示》为主题的专题党课;四是积极推选支行员工作品参加省分行书画摄影比赛,支行选送的书法作品获得省行书法作品比赛优秀奖;五是积极开展党建共建合作单位活动,支行党总支新增 个党建共建合作单位,有效打造了具有行业特色党建共建品牌,有效促进我行高质量发展;七是组织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观看了《建党伟业》红色影片,重温红色岁月,感悟革命精神;八是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做好定点扶贫后续帮扶、乡村振兴驻村工作。2021年4月底,支行党总支响应地方县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的号召,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党员和帮扶干部对定点帮扶村茶园村134户脱贫户和2户边缘易致贫户,开展了“大走访、大研调、大落实”活动,入户宣传党的政策,广泛听取意见,了解群众需求,摸排存在的问题。本次活动一共摸排收集群众诉求109条,对群众诉求及时进行了研判,对50多条能解决的及时进行了解决。对不合理的诉求,认真做好沟通解释工作。对本地无法解决的,及时汇总上报县里研判解决,为广大群众解决了实际民生问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九是开展“我为党旗添光彩,业务营销我争先”劳动竞赛活动。全体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积极投身支行业务发展。

三、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加强班子自身建设。

1、加强思想建设,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我行党总支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融合、落实到经营管理之中,增强了支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党总支紧贴支行业务发展这个中心开展工作,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切实围绕中心抓党建工作。一是加强理论武装,努力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支行党总支以百年党庆为契机,狠抓了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通过理论学习,帮助全行干部职工树立起了正确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培养了干部职工敬业爱岗的主人翁精神。二是认真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保持员工思想稳定。支行班子成员坚持深入网点一线,及时了解掌握员工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家庭等情况,做到了有的放矢地疏导思想、化解矛盾,切实为支行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2、强化组织建设,提高班子的战斗力。一是按照上级行的要求,强化内部管理,大力发展各项业务,为支行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组织保障。二是重视党员发展工作,严把党员“入口”关,确保了发展质量。今年上半年,我行有1名同志转为正式党员,1名同志转为中共预备党员, 名同志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三是总支班子能正确引导全体党员严于律己,工作生活有对照,平时言行有标准,使其时时处处起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和示范作用。半年来,支行党员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与时俱进的时代感深深扎根和展现在了全行员工中,营造出了一种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党组织的战斗力进一步得到增强。

3、狠抓作风建设,提高班子的的执行力。半年来,我行坚持 “支行领导挂点工作制度”,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服务思想和宗旨意识。为及时掌握决策执行情况,防止在经营管理等重大问题决策中出现大的失误和偏差,支行领导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和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决策。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凡遇重大问题和重大决策提交支委会讨论决定。在决策的执行过程中,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做到以身作则,努力提高工作成效,强化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工作中讲究方法,讲求实效,注重实干。

4、抓好廉政建设,提高全员防范力。

支行党总支把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和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紧密结合,紧紧围绕上级行提出的强化管理,狠抓案件防范的要求,按照从严治行的方针,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强化员工思想意识,从提高要害岗位和一线员工的责任和风险管理水平出发,围绕支行的中心工作,坚持教育在先,制度管人的工作方针,做到督查和监督相结合,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一是认真抓好员工的政治理论学习和防范案件事故通报及法律教育,使全体员工形成自觉遵章守法和拒腐防变的自觉性。二是建立了严格的防范体系,把防范工作落实到每位员工心中。对一些违规的人和事,无论是党员或一般员工,都实行了责任追究和经济处罚,做到在制度面前实行人人平等。

四、正视查摆不足,强化党建促进支行发展

1、存在的不足。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支行党建工作与新时期党建工作要求相比,与体现党组织、党员队伍先进性的内在要求相比,与支行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主要表现为:一是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不够。在工作中重业务,轻党建思想存在。二是支行党组织建设从思路上、方法上、手段上与新形势、新环境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工作中习惯于按经验办事,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创新不够。三是少数党员的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有的党员意识、政治意识和纪律观念不强等等。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也影响着支行各项任务目标的顺利完成。

(二)下半年工作重点

1、思想建设方面:把全面提高干部素质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常抓不懈,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增强干部职工学习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要着眼于三个提高:着眼于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切实抓好理论学习。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金钱关、地位关;着眼于提高干部领导能力,切实注重实践锻炼。在提高干部领导水平,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狠下功夫;着眼于党员干部的健康成长,切实加强教育培训。抓好干部自学等,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2、组织建设方面:加强对党员的管理考核,围绕转变工作作风、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开展活动。围绕爱行敬业,促进和提升经营效益开展活动。注意培养青年员工发展党员,以改善党员队伍中的结构,不断提高基层支行党组织建设水平。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