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七年级下册生物课堂笔记范文

七年级下册生物课堂笔记精选(九篇)

七年级下册生物课堂笔记

第1篇:七年级下册生物课堂笔记范文

一、复习导入法

课堂教学的每节课都不是孤立的,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旧知识的拓展与深化。因此,在讲授新课之前,复习一下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尤为重要,既能弥补掌握旧知识过程中的缺漏,又能使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为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作好充分的准备。

二、运用实物和挂图导入法

直观的实物和图画对新课的导入有很大的功效。在课堂教学中,出示实物和挂图,变抽象为具体,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清楚地揭示语言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直接用外语感知事物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运用实物和挂图既直观形象又便于学生接受与记忆。

三、问题导入法

用富有启发性、连贯性的设问导入新课,既能刺激学生的中枢神经,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学习主题,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四、简笔画导入法

在课堂教学中,实物和挂图有着特有的信息沟通作用,尤其是简笔画,它既能创设情景,又直观方便、省时幽默。寥寥几笔便能勾画出形形色色的人物、动物、花草树木等,表达丰富的语言信息。如在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3画人物简笔画,就可以做如下问答:Who’sthis?Thisismysister.Howoldisshe?Sheistwelve.又如在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6中,画上太阳、云、雨就可以进行有关天气的教学。

五、情景导入法

英语归根结底是一门语言,是用于日常交际的,需要语言环境。

直观真实的场景和画面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就会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教师在情景导入中抓住时机,及时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展现在学生面前,本节课变自然过渡到新课上去。如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2,往讲台上放一个小书架,让一位学生扮演图书管理员,另一个扮演借书人进行对话练习:

六、故事导入法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兴趣对人的未来活动有准备性作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着他们爱听故事,而故事情节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讲授新课之前,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性及趣味性是故事,讲给学生听,以达到巧妙引入的目的。例如:在讲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9前,讲了一个只读了三个月书,后来成为伟大发明家的故事,听完故事学生便知道是ThomasEdison.然后我问:爱迪生是怎样成为科学家的?带着这个问题,学生为了弄个水落石出,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故事中去。

七、多媒体导入法

运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既有声又有像,形象、直观、生动、有趣、新颖,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运用录音机进行教学,让学生先听录音,再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目的明确,带着问题去听,这对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有很好的效果。

投影仪、多媒体的运用既省时,又直观形象,还有动态效果,像电视上“现场直播”一样。

另外,用电视录像播放与课文相关的镜头、片段,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身临其境的目的。如在教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的Thesport时,播放一些运动会的场面,最好是本校的,熟悉的镜头,使学生觉得倍感亲切,好像自己又回到了当时的场面。

八、游戏导入法

第2篇:七年级下册生物课堂笔记范文

一、课前预习,多想问题是学好政治的基础

预习好课本内容能为听课打好基础。预习要带着问题去看书,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教材内容,把教材中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段落画出来,想一想本课涉及了哪些方面的问题,会出现一些什么问题……这些都是课前应该多想的内容。例如初二法律在谈到“依法制裁侵犯公私财产的违法犯罪”时,就会涉及七年级下册第七课“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征”,八年级下册第七课“国家依法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等内容,还涉及九年级第八课“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八年级下册第一课“依法行使公民权利”等内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师在课前引导学生多想问题,有助于学生上课时更有效地听懂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调动他们学习政治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专心听课,做好笔记,积极思考,多问问题是学好政治的关键

即专心看(书、黑板、屏幕)、听(老师讲解和同学们发言)、记(记好笔记)、积极参与(积极动脑,和老师形成零距离互动),还要考虑预习时所确定的听课重点。看、听、记、参与等形式都必须动脑,这是衡量专心与否的重要标志。如果这些做不好,就不可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

学生听课要紧跟教师的讲课思路,把握教师如何分析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要主动思考,寻找答案。还可利用课本的练习、“相关链接”等栏目促进思考,帮助深化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长期坚持下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整体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锻炼和发展。

做好课堂笔记是课堂听讲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记记忆法是强化记忆的最佳方法之一。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是一份永恒的笔录,可以克服大脑记忆方面的限制,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学习和复习资料。同时记笔记能充分调动耳、眼、手、心等器官协同工作,提高学习效率。因此为了学好政治课,必须记笔记。

有的学生不知道怎么思考问题,这点实际上也不难。大家都知道,政治出题不外乎三类大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思考问题时,多从这三大方面来考虑即可。

上课是学习过程的中心环节,开放性考试也带来了开放性的教学,课堂上留给学生的时间更多了,这就更需要多问。学生可以问自己,问同学,问老师,其中最重要的应是问自己——自问自答,实在不懂才去问老师或同学,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问”还要联系时政热点,多角度多层次地问。

三、做好练习和作业是学好政治的必备条件

练习和作业是提高思维能力,复习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解题速度的途径。有的学生上课时明明听懂了,但遇到题目却不会做,考试成绩也不理想。这就需要学生加强平时练习和作业的训练,注意掌握各种不同题型(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和论述题)的解题方法,通过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达到训练和巩固检验自己,从而提高成绩的目的。

对于教师不要求交的练习,学生如果有时间还是要做的,自己先思考一下,简单写答案要点,然后再对照参考答案,一定要分析自己所写的跟参考答案有什么不同,从中学习答题技巧。如果时间实在有限,也可以在看题后先自己思考一下应该用哪些知识点来回答(即打腹稿),然后直接去对照参考答案。当然这种方法肯定没有前面的方法好,不过这也是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比较好的办法了。

四、课后及时复习是学好政治的保障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但考前的“临时抱佛脚”作用不大,特别是对于初中课程,由于内容比较丰富,更需要重视平时的复习。学生复习时需要做到精读教材,回忆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和要点,多看参考书以补充知识。复习并不是只复习一次即可,而是要循环复习,这样才有利于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第3篇:七年级下册生物课堂笔记范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效果

1、历史故事引入初中历史教学的必要性

我们经常引用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0无疑是有理论基础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意志倾向胜,指对某种事物所抱有的积极态度和特殊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布鲁纳曾指出人的心理生活中存在两种本质不同的思维模式,即例证思维和叙事性思维,前者是哲学、逻辑学、数学等科学的思维方式,而后者则是关于人类条件、历史和社会生活的思维方式,是依赖于情境的经验?。在七八年级学生眼中,数学比历史难学得多,因为他们的思维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叙事性思维,而故事恰恰顺应了这种思维,这也是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根源。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如能在学习中感到趣味性,就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而愉快的情绪会使人产生更有效率、更富有创造性的想法和问题的解决方式。对七八年级的初中生来说,学习需要和兴趣越强,学习内容就会越吸引他们,同样学习内容越是符合他们的需要和兴趣,就越是吸引他们深入学习和探索。

因此,将历史故事引入课堂,非常必要和有用,也适合初中七八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它使得教学的内容和过程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启发性,引起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扩展知识面、提高课堂效率

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靠他的专业技能,另外85%要靠他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这里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可以用情商来表示,情商反映了一个人控制自己的情绪、承受外界压力、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如今有许多高校毕业的学生就业后,智商虽然较高,情商却很低,他们的工作能力、心理素质较差,尤其是家境较好的独生子女,他们可以说是/温室里的花朵0,在现实社会容易受挫折加重心理负担。初中学生一般处于12一16岁之间的青少年期。这一时期是人生中较特殊的时期,可以说是/一半是儿童,一半是青年0,是幼稚与成熟并存的时期。初中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萌芽的时期,同时又是两极分化严重的阶段行为特征,心理特征不成熟,这一时期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和价值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2、图示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 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率

现行初中历史教科书插图、图表、漫画、地图较多,它们生动地再现了历史的具体形象和时代风貌,是历史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运用图示教学法的第一手素材。在课堂上,简单的图片、图表经过巧妙地运用,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率。如教科书涉及的人物事件和诸侯国非常多,尤其要让学生准确记清楚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地理位置,以利于后面秦灭六国等内容的学习。对于刚上初中开始接触历史学科的学生来说,如此大的信息量,很容易出现畏难情绪

(二) 有助于化难为易,解决难点,突出重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历史知识的过去性、具体性、综合性的特点,为图示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课堂中正确、恰当地使用历史图示,能化难为易,解决难点,突出重点,有效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讲述七年级上册《秦王扫六合》中的秦灭六国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引导学生回忆战国七雄的位置,再出示图示,让学生观察出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然后设置问题“通过秦灭六国的顺序,能够说明秦使用了怎样的战略方针?”学生通过观察明确:秦灭六国的战略方针是“远交近攻”。图示把秦灭亡六国的先后顺序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化静为动,既帮学生记忆了“七雄”的位置,又掌握了六国灭亡的顺序,化难为易,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 有助于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学习能力

课程的现代化越来越要求教学要重视学科结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详细的资料是靠表达它的简化方式保存在记忆里的……除非把一件事物放在构造得很好的模型里面,否则很快就会忘记”。在这里,“构造得很好的模型”就是指我们通常说的学科的基本结构。布鲁纳还提出,任何一个学科有基本结构,不管教什么学科,都要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这里的“基本结构”就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基本规则。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这就是知识网络或知识体系。学生只有掌握了历史知识体系,才能最终做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四) 有助于教师理清上课思路,提高教学能力

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新课改后,初中历史教科书的难度降低,对教学要求却更高了,这对广大教师是一种挑战。教师要做到“授之以鱼”,乃至“授之以渔”,首先自身必须具备很强的理解掌控和驾驭教科书的能力。

结语:

文史结合法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必经之路,历史教学不能只依靠自身的知识进行全部教学,必须进行学科整合,最好的整合学科就是文学,虽然在笔者的历史教学中还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是在笔者的尝试中,发现学生真的很喜欢这种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朱汉国,王斯德.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第4篇:七年级下册生物课堂笔记范文

关键词:初中美术 创新教学

一、开放教材隐性内容,挖掘 新课程资源

要想提高中学的美术教学质量,仅依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存在一定的差距,与学校的实际办学条件也有差距,传统的美术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只限于教会学生“画画”, 要突破这种单一呆板的教学模式,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们对美术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深入挖掘教材资源,让教科书隐性内容得以开放。

二、开放教学环境,注重学生亲身体验

美术课不能只局限于班级,学习环境的开放,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一个好方法。我认为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环境资源进行教学能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存环境的情感。于是我将课堂搬到了室外,尝试开放式美术课堂教学,满足学生需求,放开学生视野,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如上《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一课时,正是金秋时节,校园里整齐排列的白杨树、榆树树叶已经变黄,并偶有飘然落下,此时此景是何等美丽,为什么我们不能把它记忆下来呢,于是带着学生置身于这片熟悉的环境中,一边呼吸着校园的秋色气息,一边有意识地进行着写生练习,记忆着他们眼中的美丽校园。教师有目的的选择室外教学,注重学生亲身体验,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生活中观察美,发现美,欣赏美,使创造美变的更为直接。

另外,充分挖掘当地人文历史、地理风物、自然景观等资源,让美术课堂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内容,也是不错的选择。

三、开放美术媒材,走美术创新之路

伴随着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生活废品,如:各种空酒瓶、饮料瓶,废弃的彩色包装纸、宣传单,用空的药瓶,没油的记号笔、水彩笔及各种笔芯,没用的包装盒,报废的光盘、磁卡、硬盘等等,这些废旧物品都是可再加工利用的,都是美术课上的好材料。有的学校就用酒瓶子作为原材料,制作出各种各样精美绝伦的瓶子造型。我在课堂中尝试过让学生用一次性餐盘设计制作挂件、摆件,学生们收集了一些生日蛋糕配备的纸餐盘,制作出很多新颖的摆件。又如:七年级上册有一课《大家动手做条龙》,在这节课之前,我就让学生收集一些旧纸杯,他们收集了不少冷饮纸杯,通过讲解一些简单的穿插技巧,再利用旧铁丝和一些废旧线绳将龙身(旧纸杯或冷饮杯)连起来,完成龙的制作。有的小组没收集到纸杯,他们用胡萝卜和牙签组合也制作出龙的造型,还有的小组的龙是用高粱杆制作的,无论材料怎样不同每个小组都能合理分工,最终都能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出了各具特色的中国龙。凸显了我们现在所倡导的低碳生活。

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运用 常见媒材完成教材中的一些课程。在教学七年级《生肖的联想》一课时正是秋季,我安排学生准备萝卜、土豆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雕刻练习,利用葡萄、蘑菇、山上野果做立体造型练习。七年级上册《面具设计制作》一课,学生们倾尽所能找来 家庭里一切可用之物来制作面具,有用来装粮食的麻袋、塑料绳,家禽鸡鸭鹅毛,铁丝,旧毛衣拆下的毛线,各种粮食的种子,还有特意从山上采集来的一些树叶、树枝、野花等,并用他们的巧手把大树叶、麻袋片做成面具,把塑料绳、家禽毛、毛线等做成毛发,用各种粮食的种子进行装饰点缀,制成比较原始的面具,我也不失时机的为他们放一曲原始音乐,让他们带上面具尽情表现自己成功的喜悦,让他们真正意义上的感受到美术所带来的乐趣。

在讲到七年级下册《单色版画》一课时,这个课目是一个典型的版画技法训练课,学生以前未接触过。因此,这个课目必须通过变化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兴趣浓厚地发现单色版画的基本知识点,通过课堂活动的渗透让学生了解版画、掌握制作版画技法。吹塑纸版画取材方便、简单易学。我觉得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具体制作过程简单易学:取一张吹塑纸,要求平整,无断裂,无折皱,然后用笔头粗的铅笔或圆珠笔(不下水也行)在上面即兴刻画,把吹塑纸的软面划出槽沟来,要做到执笔稍垂直一些,行笔略慢一点,不要划破吹塑纸。如果需要粗的线条,可以在上面反复刻画加深,直到满意为止。以此做好底版,用毛笔代替滚筒均匀地涂上水粉,然后,再将白纸覆盖在上面,用铁夹把底版和白纸固定,用手掌轻轻地、均匀地在白纸上按压。最后揭开白纸,一幅单色纸版画就完成了。实现媒材的开放,给学生自由发挥和个性发展的空间,是美术课教学的新突破。

第5篇:七年级下册生物课堂笔记范文

一、语文教材课后练习使用的问题分析

(一)课后练习使用的盲目性

一些语文教师,特别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语文教师,他们比较喜欢逐一讲解或请学生回答课后练习。他们认为,既然编者在教材后面设置练习,那就有一定的目的。同时,万一考试考到练习上的题目或相似题目,讲过和没讲过的考试结果不一样,而且即使学生考不出教师也能够感到心安理得,因为他已经讲过了。所谓“不讲不放心,讲过就放心”,这明显没有针对性而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他们对课后练习没有选择,不分侧重点,只是一味平铺直叙式地讲解或请学生回答。这明显脱离教学实际。他们弱化学习方式的指导,用结果代替学习的过程,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常常浪费大量的教学时间,教学实效很低。

(二)课后练习使用的随意性

有的语文教师在新课结束后,常常根据课堂上剩余的时间多少来决定课后练习的使用。剩余时间多就多讲,剩余时间少就少讲,当然,没有剩余时间就不讲。他们在上课前没有认真准备,教学随意性大。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之差也就可想而知。

(三)课后练习使用的片面性

有些语文教师在使用课后练习时,只选择一些客观题目,一律放过大量的实践活动类题目。由于客观题目答案单一、明确,他们认为易于讲解也便于学生回答。而实践活动类题目的答案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他们认为一时半刻难以讲清或学生难以回答,白白浪费课堂教学时间。这就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他们对新课标认识不到位,对新教材后的练习的实质理解不透,甚至懒于钻研。这种片面性的课后练习使用会大大影响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高。

(四)课后练习使用的缺失性

一些语文教师基本不使用语文教材课后练习。他们认为如果使用课后练习,就会出现一系列诸如课堂教学结构不完整、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等问题。同时,学生人手一本类似教学参考书的辅导资料,如《语文教材全解》《语文教材详解》《语文教材全易通》等。这些语文辅导资料不仅有教材分析,还有教材课后练习答案。教师讲解课后练习时,学生基本不听。他们要么自己在看辅导资料答案,要么认为自己看过答案在东张西望。请学生回答课后练习时,他们常常照读辅导资料答案。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使用在这些教师的教学操作中是缺失的。他们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而采用一刀切的方式,结果白白浪费了课后练习这个宝贵的课程资源。

二、语文教材课后练习有效使用的策略

课后练习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落实基础、提升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效使用课后练习,将使语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判断课后练习使用有效性的最好依据就是语文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效的课后练习使用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以灵活使用课后练习为原则,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新知,力求为实现语文三维目标服务,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基础练习,学生课前预习时使用

基础练习主要指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后经过查字典词典或查阅其他资料等可以完成的练习。它包括现代文中的字词注音抄写、文言文中的字词解释和语句翻译等。《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学会汉语拼音;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学会使用常用的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类基础练习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们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与提高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只有在这些基础之上,学生才能从事阅读理解,才能形成认知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其他诸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才能培养与提高世界观、人生观及道德情操。

例如现代作家刘绍棠的《本命年的回想》(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后练习第4题,两人一组轮流朗读课文,结合查字典,互相检查下列字的读音是否准确。再共同辨析加点的字容易与哪些字在形体上混淆。《古代寓言二则》(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后练习第2题,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第三题,辨别“其”和“之”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三峡》(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后练习第2题,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学生通过查字典词典、查阅相关资料都可以很好地完成这些练习。因此,教师应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完成。

(二)内容练习,教师课堂教学时使用

语文教材课后练习中文章内容类题目大多是课文教学的重点,它们大多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重点内容。教师可在课堂教学时使用这类题目。如果教师能够化用,即把这类题目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适当改编,再运用在课堂教学中,那将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副主编赖瑞云教授在一次讲座中曾经提到关于课文《回忆鲁迅先生》的一个教例。课后练习第1题,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章却大量地、细致地记叙他生活、工作中的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认为这篇文章有值得改正的吗?第2题,朗读鲁迅深夜工作至天亮、海婴连喊“明朝会”两小节,谈谈你的感受,说说哪些地方最动人。教者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1)课文写了鲁迅先生几件事?表现了鲁迅什么品质?(2)说说文中最使你感动的事件和细节。赖瑞云教授对教者的化用作了高度评价。显然教者很好地理解、掌握了练习,又深入浅出巧妙地改造、化用了练习,效果很好。学生们“七嘴八舌”,气氛热烈,效果极佳。

另外,语言训练一类题目在语文教材课后练习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很好地使用它。《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原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编辑、组长张传宗在《构建以语言教学为核心的语文教学体系》一文中也指出,课文练习应着重练语言,但必须把练习的具体要求和语言表达的可学之处讲清楚,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语言训练这类题目同样适宜于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三)写法练习,学生课堂学习中使用

语文教材课后练习中文章写法类题目大多是课文教学的难点。教师应在课堂上适当引导点拨学生,让学生思考、讨论、完成这类题目。

《宇宙里有些什么》(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后练习第2题,课文由近及远地对宇宙进行了介绍。你能按照由远到近、由大到小的顺序对课文内容进行简要说明吗?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笔者就大胆抛出了这个题目。这个问题一抛出,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有读书的,有讨论的。在理出课文说明顺序之后,他们较好地完成了这个题目。再如这篇课文课后练习第3题,读读下列画线的语句,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人们不熟悉的宇宙空间说明得通俗易懂的。笔者先给学生补充介绍说明方法方面的知识,然后再请学生思考。他们很快举手回答这个问题。如第2小题,画线语句把宇宙比成大海,把恒星比作大海里的水滴,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宇宙之大。

如果教师善于把课后练习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认真学习,那么必定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大有裨益。

(四)活动练习,学生新课结束后使用

第6篇:七年级下册生物课堂笔记范文

英语新教材Go for it!有一道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景——Just for fun!其内容新颖,图文并茂,“洋”味十足,短小精悍,且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与幽默感为一体。虽然Just for fun!只占新教材极小的空间和比例,但基本上都结合了各单元相应的语法或重点句型,而且大多数都蕴含深意,让人笑过之后不由深思。可遗憾的是:在我们山区中学,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大多数英语教师并没有很好地加以利用。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Just for fun !的应用。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卡通造型的人物、不同种类的动物及外星人,色彩鲜艳且时尚,加上一定的故事性,学生觉得很新奇,尤其是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可Just for fun!毕竟是少量的图片配上简单的对话或句子,其蕴含的乐趣、幽默需要英语教师引导学生去体会、挖掘,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感受到英语独特的幽默和魅力,产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比如,七年级上册Unit 4的Just for fun!笔者先引导学生仔细看图,然后借助道具(backpack),让两名学生很有感情地表演了一番,学生们都开心地笑了起来,有些学生甚至联想到了汉语中“骑着马还找马”的笑话。而Unit 2的Just for fun!可引导学生比较两人的体型,并猜测谁看起来更像是一直在学习的人,帮助学生理解那个男孩为什么一副惊讶的表情。

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

Just for fun!都与各单元的内容密切联系,充分利用Just for fun!不仅可以让学生轻松一笑,心情愉快,而且能及时复习重点句型和词汇,配上图画,更加深了学生对词汇和句型的理解,对于巩固和持久记忆非常有利。如七年级上册Unit 3的Just for fun! 笔者先让学生表演对话,帮助学生复习本单元辨认人物时用到的重点句型Is that ...?以及相应的答语。然后,提醒学生注意看那个小女孩,有些学生说她含着奶嘴,有些说她流着鼻涕,学生对单词sister的两层含义在欢声笑语中留下深深的印象。

三、优化学生的个性

Just for fun!的内容大多数时尚、新颖,且贴近日常生活,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笔者挖掘出其中所表现的亲情、友情、爱心、上进心、意志力、励志感、责任感和幽默感等,拨动学生的心灵,引发他们情感上的共鸣,达到优化学生个性的目的。比如,七年级下册Unit 9的Just for fun!笔者让学生仔细看图,然后讨论图片,接着在小组里讲这个故事。之后引导学生分析那个男孩看上去很疲倦的原因,部分学生觉得深有同感,再让他们谈谈正确的做法,继而续写故事,帮助学生养成理智上网,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同时培养他们的理智感。又如,九年级Unit 15的Just for fun!通过简单的两张图片,唤起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再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教材中还有很多的例子,只要注意挖掘和利用,就能帮助学生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优化他们的个性。 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写作能力

有时笔者还把Just for fun!中的小故事背景作为写作的铺垫,让学生观察、思考、想象。由于学生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想象的内容自然也不同,思维非常活跃。如学了八年级上册Unit 7后,笔者让学生以Just for fun!的故事为背景,结合本单元的知识,为主人公制作一份健康的三明治。有些学生关注到主人公因吃甜食太多,满嘴龋齿,有些则关注他的肥胖,所以为他制作出了不同的三明治,写出了不同的短文。有时,还可让学生续写故事,因为有铺垫,多数学生都觉得有话可写,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五、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也随之得到提高。笔者经常在课堂上利用Just for fun!或其它的小幽默故事来活跃课堂气氛,尤其是在学生疲倦、学习紧张的时候,往往能使学生心情放松,精神振作,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英语学习的趣味性。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7篇:七年级下册生物课堂笔记范文

一.借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一)导入新课

初中生的原有知识水平、社会阅历等十分有限,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不太强,对比较深奥和心灵感悟的知识的理解则更加困难。直观教学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往往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借用多媒体导入,引人入胜。

如:学习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宇宙里有些什么》时,导入部分笔者是这样处理的:神州十号成功发射,表明了我国航天事业有了新的突破。航天员主讲的太空课堂吸引了全国的中小学生,所有的人都为之惊叹和喝彩。那么,茫茫宇宙里有些什么呢?想不想知道?然后,播放介绍银河系的记录片。学生被记录片深深吸引,探究宇宙奥秘的兴趣激发出来。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

(二)创设情境

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所描写的环境与当今学生的生活环境有天壤之别,容易造成教学点与学生兴趣点的脱节。借助多媒体,将两者和谐地衔接起来。

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社戏》描绘了江南水乡令人神往的月夜美景:起伏的连山,朦胧的月色,含香的水气,婉转悠扬的笛声,还有一大帮顽皮无私友好的农村儿童一起煮豆的经历,读来令人回味无穷。但学习这一课时,如今的那些衣食无忧、娱乐生活十分丰富的孩子怎能体会到“偷罗汉豆、煮罗汉豆”的乐趣,怎能理解看社戏是多么的令人盼望。

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表现江浙一带的风土人情的图片和有关鲁迅童年生活的影片。学生了解了时代背景,兴趣油然而生,自觉把思维的触角伸向那迷人的水乡和亦真亦幻的月夜,和那些孩子一道去品味豆子的清香了。

二.巧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教学

(一)突破教学难点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常常会遇到理解上的困惑。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图片动化处理方面具有高超的功能,利用这一功能,把抽象变具体,把静态变动态,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如:学习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的《核舟记》时,学生对微雕技术不太熟悉。核舟上雕刻着五个人,还有茶炉,船桨,佛珠,手卷等物品。人和物雕刻十分精巧,细致,人物表情栩栩如生。况且这些都建立在这“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的核舟上的。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看看核舟的体积,观赏核舟雕刻的艺术,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实现自主学习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学生随时可轻松地调出自己所需的信息,不受时间、地点、场合的限制,为自主学习提供了先决条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如果你不选择学习,没有人会将知识灌输给你,如果你不主动、不积极学习,很可能什么新知识都学不到。常此以往,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交流方式。学生交流不再局限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发展到学生与任何在网上交流的陌生人之间。

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唤起学生的兴趣,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开展,产生创新的火花。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唤起学生情感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有许多是情感丰富的作品,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经历,无法体验作家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播放音乐是一种渲染情感的重要手段。把音乐语言与文字语言结合起来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如:学习《紫藤萝瀑布》时,笔者一边范读课文,一边播放班德瑞的轻音乐,让那潺潺流水和清脆悦耳的鸟鸣来松弛学生的身心,给他们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感受紫藤萝瀑布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展示画面是另一种渲染情感的手段。如通过展示茫茫草地、皑皑白雪、湍急大渡河、摇摇晃晃的泸定铁索等画面,学生知道了红军长征的艰难,再读《七律・长征》,就能体会到“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背后蕴含的真实情感。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我们有时也会通过播放视频来帮助学生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情感因素。

四.教育现代化设备要合理使用

第8篇:七年级下册生物课堂笔记范文

【关键词】语文朗读 生活感悟 能力培养

朗读,一种训练活动,一种阅读活动,一种文学活动,也是一种情感活动。朗读,是让同学们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的充满情致的语文实践活动。所谓“读书千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教学千法读为本”。杜甫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从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体中各单元所教的体会,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一、体味文本,入情入景的朗读

在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要求中指出:“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还要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在山的那边》这篇文章节奏性本来就强,再体现诗歌的韵律,停顿就更加的明显,读来琅琅上口。“在山的那边,是海吗”每读一句的停顿都是无穷的回味。譬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这种惊心动魄让我们读来会语气加重,身临其境。“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这舒展的口吻也是体味文本的最根本语意,还会带给读者深层次的遐想。

从生理分析,朗读是通过视觉、大脑、发声器官把书面语言转化成清晰、响亮、富有情感的口头语言,再通过听觉作用于大脑的一种阅读方法。“在山的那边,是海吗”能让你产生无穷结果与猜想。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其语法修养和普通话的水平,而且能把难于理解的文字变成容易理解的声音信息,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句及文章的思想内容,收到陶冶学生的情感,使之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的功效。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偶尔也会有口头语:“这是真的吗?”不敢确信,有时也有否定的语气存在。

二、增强趣味,多种形式的朗读

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要求指出:“品味诗文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要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并将它们摘抄下来”。在《理想》一文中:“理想是石;理想是火;理想是灯;理想是路;理想是罗盘;理想是船舶;理想是闹钟;理想是肥皂;理想是……”我们可以分角色朗读,可以让全班所有的同学各读一句,各自有不同的理想。你读,他读,我读,齐读,配乐读等,朗读能激发出人不同的理解层次,从不同的形式去剖析与解悟。

诵读教学就是在课堂上以兴趣的积累、习惯的培养、情商的开发为前提,调动学生读书的欲望,充分的朗读。以读为前提加强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提高包括速读、略读、精读、朗读、默读、整体感知、理解分析、赏析评价等等在内的阅读能力。《第一次真好》中“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语文课堂上,琅琅的书声最美。

既然要有感情的朗读,就要在蕴含情感的关键语句上着力,情感的体验才不会如风掠浮萍,才能刻骨铭心,才会让读达到课堂达到“情到深处自然呜”的境界。

三、多方结合,生情感悟的朗读

在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要求中指出:“要继续练习朗读和默读。比较长的文章,可以先默读,再朗读。默读便于快速了解它的主要内容。朗读,要读准语气,并注意体会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要调动创新思维,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注重熟读与美读,让文中故事甚而细节都能活化在心里,一些优美的语句张口就来。

在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27课:“天上的街市”: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美好的、恬静的、自在的、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的感情基调,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让人联想,培养了想象能力与情感思维。例: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没有琅琅读书声的课堂是沉闷的课堂,没有教好学生朗读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语文课。朗读的心理学意义,是由词语作为刺激物所建立起来的一种条件反射(或叫第二信号系统)。朗读与默读相比较,默读时,中枢神经只受到文字的刺激,因而只作出一次反射。而朗读时大脑则受到文字与声音两种刺激,反射的次数显然增加。另一方面,朗读时所应用的感觉器官有视觉与听觉,而默读只有视觉参与。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就相同内容而言,反射次数越多,给学生的印象就越深,其理解记忆效果就越好。

四、技巧指导,读通读熟的朗读

在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要求中指出:“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在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要求中指出:“熟读课文,要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考,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还要练习朗读,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在第五单元散文诗两首中,《荷叶——母亲》中“母爱”是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在你的怀里。”只有母亲才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在《金色花》中,“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这些语句中都蕴含着人们的思想感情,都能传情达意,这种俏皮话都显现在纸上,我们朗读琅琅上口。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跟妈妈捉迷藏吗?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吗?“你这坏孩子”这样的口吻已然穿透纸张跃上读者的心里。利用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形象与意境、情感与意义。语言质朴,富有生活气息。

在23课《散步》中,小路不好走,母亲对“我”说:“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到了一处难走的地方,“我”蹲下身子,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他们怕摔伤了自己所背的亲人,因此走得很慢,很稳,很仔细。这种尊老爱幼的美德在学生朗读时就会有细腻有感受与体验。“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了”,“一些老人挺不住了”,“但春天总算来了”,母亲也总算“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散步》的语言平易朴实,然而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如同橄榄一般,越嚼越觉得有滋味。情趣盎然,意在言外,这里有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又体现了作者挚爱生活,品尝人生甜美的无穷韵味,越读越有味。

五、层层推进,通顺流畅的朗读

在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中指出:“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还要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

在第四单元《化石吟》中,作者的思绪飞向那远古洪荒,海枯石烂,沧海桑田,物换星移,无论多么久远,无论变化多大,都阻挡不了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生命的形式也由低级向高级演化。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不局限在语文,应该放开让学生去想,去说,去朗读。在《风筝》一课中,写早春二月故乡风稳季节的那一段文字,绘声绘色,创造了鲜明的意境。在作者的笔下,似乎一切都活动起来了,我们好像从字里行间嗅到了大自然散发出地温暖的醉人的春意。

总之,朗读是一门的艺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理解课文思想的重要实践渠道,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水平,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课堂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张顺.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J].西北职教,2009,8.

[2]贺光利,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山西教育(教师教学),2009,9.

[3]冯丽春.重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7.

第9篇:七年级下册生物课堂笔记范文

【关键词】调查了解;英语作业;提高;实效性

引言 英语作业是英语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学生学习状况设计的促成学生听说读写英语的活动,是了解教学目标落实情况及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巩固,掌握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笔者认为,英语作业的实效性首先在于教师的设计,其次是学生自身的投入。本文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完成英语作业的情况和村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提高初中英语作业的实效性。

一、学生完成英语作业的调查情况

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1.对象:忠县某中学初中部三个年级各30名学生(共90名学生)

(随机发放调查问卷)

2.法: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另外还抽取了一些学生进行访谈。

调查研究的具体过程

1.查问卷

(1)对不同类型作业的态度

①你最讨厌的英语作业中的( ) A记单词 B 语法 C 阅读 D作文 E 知识竞赛 F 活动游戏 G 专题研究 H 课外阅读

②你最喜欢的英语作业中的( ) A记单词 B 语法 C 阅读 D作文 E 知识竞赛 F 活动游戏 G 专题研究 H 课外阅读

③你认为英语应更多布置哪类作业( ) A 抄写识记类 B 练笔作文类 C 思考阅读类 D实践活动类 E 游戏竞赛类

调查结果是: 第①题90名学生的选择依次(从多到少)是:语法、作文、知识竞赛、阅读…… 第②题依次是:活动游戏、知识竞赛、课外阅读、专题研究…… 第③题依次是:游戏竞赛类、实践活动类、思考阅读类、练笔作文类、抄写识记类

(2)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

① 你能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英语作业吗?( ) A 能 B基本能 C 基本不能

② 你有拖拉英语作业的情况吗?( ) A 没有 B 有过 C 经常有

③ 你在完成作业时遇到自己不会的内容会怎么做?( ) A 放弃 B 请教

④ 你在完成作业时遇到新的未知的内容你会( ) A 坚持自己做 B 寻求合作

⑤ 你在完成作业后或完成的过程中有无成功的体验( ) A 经常有 B 很少有 C 基本无

⑥ 你做作业的过程感到快乐吗?( ) A 快乐 B 不快乐

统计结果如下:

①②③④⑤⑥

ABCABCABABABCAB

1058223630242862672392556882

2.向学生了解目前英语教师布置作业的 常见形式与内容,结合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探讨改进的措施。

二、存在的问题

1.问卷中发现的问题从学生对问题(1)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对待不同类型作业的情感认同态度清楚表明了传统作业形式的有待改革,新的作业形式或需认真探索,以提高英语作业的实效性。从问卷((2)中印证了“态度决定结果”的道理。从统计表中反映出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存在诸多问题,区县中学学生基础相对簿弱,学习目的不明确等等是造成他们完成英语作业困难的原因之一,但从④⑤⑥问题中我们不难发现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当前英语作业自身的弊端,作业若仅仅变成一种机械无味的劳动,那它就不会有理想的效果,同时更不用说通过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③④问中明显反映出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缺少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作业也没有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⑤⑥表明成功体验的缺乏更使得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这与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相去甚远。

2.教师布置、批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1)指导思想落后英语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英语作业的外延也等同于生活的外延。所以作业形式不拘泥于课内,也不完全是对课堂的检测,更多的应该是再思考,再延伸,再创造。因而应允许学生的个性发挥,认可学生的自主精神,主张学生的创新意识,切实提高作业的实效性。

(2) 作业模式老化指导思想的落后势必导致作业模式的老化,重复的题海战术;不是抄写就是语法分析,不是语法分析就是写作训练……这些单一文字形式的作业很大程度上还是延续了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前的老路。

(3)作业方式的单一不但存在形式上的单一,内容上刻板的毛病,而且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也较为单一,从作业内容上看,多要求书面文字形式;从时间上看,多为限时完成;从作业承担者角度看,多要求独立个人完成。

(4)作业的反馈效果不明显。作业批改下发,很少反馈订正,找个别同学面批的机会很少,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直接影响了作业效果。

(5)不了解作业的完成与学生掌握的程度是否相符。作业批改下发,部分同学书写工整美观,常常得到较高分数,可考试时,他们的成绩却不理想。而一些作业态度看似不认真,有些偷工减料的同学,却能考得比上述情况的同学好。

三、初中英语作业布置有效性策略探究

要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提高英语作业的实效性着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批阅及时并有效反馈。鉴于此,英语教师在英语作业方面要做如下工作:

3.1作业的布置要有层次,不能随便布置。应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量上要有弹性、不搞一刀切,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譬如,以每个单元中的听力为例:对于优秀生,在听懂的基础上能复述主要内容;对中等生,要求他们听取信息,能回答提出的问题;对学困生,要求能跟读录音,并回答简单的对、错问题。又如,以对话形式出现的课文,口头作业可分为三类:学困生要求分角色朗读;中等生根据对话做换词对话表演;优秀生不看书本做情景角色表演。再如: 八年级下册unit3sectionA的第二课时, 在新课内容讲完后,笔者设计并布置了三个层次的课堂练习:对学困生,看投影上根据文章改编的短文,做重点词语填空练习;对中等生,让他们看挂图,每张图旁提示一部分重点词,复述课文;对优秀学生,整体复述课文,没有重点词提示并且在复述完课文后对文中人物作出评价。分层作业针对个别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在不同基础上都有各自的提高和发展。

3.2作业布置要突出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在作业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教学的需要,还要考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的心理特征,努力提高作业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引起学生更大的注意力,焕发他们内心强烈的学习需求, 使其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轻松愉快地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如学了含有 if 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的复合句,该句型的时态用法较为重要,为了巩固该句型的用法,使学生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笔者设计了一项“if 接龙”的课堂作业,要求前后意思连贯,逻辑性强。学生们纷纷动脑动笔,并造出了一连串有趣的故事情节。学生思维开阔,讲述生动有趣,课堂传来一阵阵的笑声。又如:在学了七年级上册unit4介绍my bedroom后,笔者让学生在第二课时的课外作业中,设计自己理想的房间,并用图画画出来,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并用英语把理想中的房间描写出来。由于是让学生设计理想中的房间,学生操作起来很容易,图画也创作得很有新意,大家很有成就感。这些作业设计模式能够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发地从“要我学”进入“我要学”的境界。

3.3作业布置要有延伸性 。生活是学生进行语言交流、获取知识的源泉。通过课外延伸性作业,把学生引向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方面,使学生英语知识在生活中丰富与提高。心理学规律证明,学习外语如果能够最大限度的接近实际生活情景,那么,应用语言能力的形成会更快、更容易。因此,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畅所欲言。譬如,听说的延伸。语感是从不断朗读中潜移默化得到的,优美的语音语调也少不了反复的听录音,但单调机械的重复听读,容易使学生厌倦。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笔者在教七年级时,定期要求学生把所读的单词和课文录下来,在课堂上,互相鉴赏,互相交流。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在家里自己朗读英语的习惯,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的朗读水平在相互比较中得到了提高。如学了 Qu Yuan and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笔者让学生课后通过各种途径阅读关于中国其它传统节日的介绍,当然国外也可以,然后选个自己最喜欢的节日,主要从time, country, special food, celebration activities等方面进行汇报交流。学了九年级unit13 Rainy days make me sad,布置学生收看相关影视片和学唱英语歌曲等。又如读写的延伸,我们的周围随处可见英文广告词,英文商标,英语的广播、影视节目,英语刊物等。(1)查一查,记一记。布置学生去收集、摘抄。例如:麦当劳McDonald's, 匹萨 Pizza ,劲爆鸡米花Popcorn Chicken,辣鸡翅Hot Wings ,老北京鸡肉卷Dragon Twister 等等。(2)读一读,写一写。阅读英语报刊,阅读文章,摘录好句、好段落并在作文中运用。这样的课外作业使学生倍感兴趣,让他们觉得英语生活离他们并不遥远,随时随地都可以学、可以用。

3.4作业布置要多样性和综合性。 通常教师布置作业分口头和笔头两部分。笔头作业以抄写,做练习为主。根据新课标倡导的“任务型教学”原则,可将英语作业分为:实践类作业,制作类作业,课题类作业,收集类作业等。例如:

(1)实践类作业:通常有采访、观察记录、调查等。如在上完了七年级上册unit4 I want to be an actor后,笔者就设计了下列作业,了解班中同学父母的职业和他们的工作性质,制定一份采访记录表,要求用英语记录同学父母姓名,职业及这个职业的特点,他们喜欢程度,至少采访5位同学,并在组内交流。这些采访作业贴近生活,调动了学生们的兴趣,提高了人际交往的能力。又如在学完了七年级下册unit 11 What do you think of game shows后,笔者又设计了do a survey,调查超市里常见的食品和价格,当然这安排周末作业,并用英语填写商品名称和价格,周一课上汇报交流。这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学到了更多的商品名称,同时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2)制作类作业:通常有做海报,画小报,现场做pizza等。如上了九年级Unit3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后,笔者让学生为自己设计理想中的夏装和冬装,然后在班中评出最佳设计师,优秀作品在宣传栏展出。学完了七年级下册Unit12 Don’t eat in class后,让学生为校园的各个地方设计英语警告标语。在上八年级上册Unit 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时,让学生们拿着原材料现场动手做,边做边讲步骤,印象更深刻。

(3)课题类作业:学了九年级Unit 15 We are trying to save the manatees后,笔者设计了一个研究课题:如何做一个绿色消费者?主要以小组形式去调查研究。一周后以文章配插图的形式出成果,最后评出了一、二、三等奖予以表扬。在完成这项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团结合作。

(4)表演类作业:学了八年级下册Unit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section B后,笔者设计了一堂表演课,四组PK,决出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表演组合奖,并颁发奖品。

通过各种形式的作业,学生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涨,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5)英语作业评价应多样化。教师批改作业要有针对性。作业批改要精,抓住主要问题进行批阅。字词作业可调动学生互批互改,随时订正。教师独立批阅与学生互改相结合,抽查与全查相结合,面批与整体批阅相结合,课堂反馈与课下巩固相结合,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笔者采用不同的作业评价标准,从多角度给予鼓励性评价,使学生获得作业成功的快乐。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认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因此,笔者认为作业评价既要关注作业的结果,更要关注作业的过程。更多地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的形成,使学生自觉主动获得英语知识,从而发展听说读写的技能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四、反思

4.1实践的成效

几年的摸索与探究,笔者最大的感觉就是:在布置作业上的观念更新,布置的形式多样,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标本兼顾”是笔者布置作业所遵循的原则:既要以多变的形式调动学生,又要顾及到教学的根本所在――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发展语言综合能力,并学会自主学习。所以尽管作业的形式在改变,但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仍稳打稳扎,学生的英语朗读水平、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在多种形式的作业练习中均得到提高。

4.2尚需完善之处

一方面教师将新的理念融会于每一个教学细节,但是另一方面传统的应试教育仍占据一定领域。很多家长仍注重书面作业轻口头作业;重作业数量轻作业质量;重难题轻基础题……这样就导致了一部分探究类、课题类家庭作业的布置得不到有些家长的充分配合与支持。这就需要学生向家长宣传,老师利用家长会、校讯通和家访等平台向家长宣传先进的教学理念,宣传学生探究型学习实践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