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范文

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精选(九篇)

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1篇: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范文

1.1 正数与负数

①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

②负数: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与正数具有相反意义。

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的中性数。

注意:搞清相反意义的量: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长减少等

1.2 有理数

1.有理数(1)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integer),

(2)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fraction)。

(3)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rational number). 以用m/n(其中m,n是整数,n≠0)表示有理数。

2.数轴

(1)定义 :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number axis)。

(2)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原点: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4)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

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是表示有理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opposite number)。(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

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 value),记作|a|。从几何意义上讲,数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①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②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①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②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1.5 有理数的乘方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power)。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base 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nt)。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第2篇: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范文

1、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2、 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3、 北京人还保持人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4、 北京人往往几十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这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5、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6、 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7、 山顶洞人能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和别的原始人交换生活用品,山顶洞人已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他们死后还要埋葬。 8、 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一个氏族有几十个人,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9、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10、 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已经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河姆渡原始居民还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11、 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动物,还用骨制箭头、渔叉、渔钩等打猎捕鱼。 12、 半坡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他们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陶器上还出现一些刻画符号,有些学者认为这就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13、 距今四五千年的大汶口原始居民,陶器有了黑陶,白陶。 14、 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成为日后的华夏族。 15、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 16、 原始社会时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历叫做“禅让”。 17、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第一个王朝。 18、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19、 约公元前1600前,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20、 公元前1046年,周商双方在牧野大战,商军倒戈,周军攻入商都,商纣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 21、 为了巩固统治(目的),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开发了边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作用)。 22、 公元771年,西周灭亡。 23、 在原始社会未期,我国已经出现青铜器,到了夏朝,青铜器的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24、 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25、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26、 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农牧业已相当发达,后代称为“五谷“(稻、黍、粟、麦、豆)的农作物,商周时已经齐备。 27、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们夏、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28、 春秋五霸的两种说法: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文公、楚庄王。 29、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 30、 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相互争战而得名。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31、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32、 晋文公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城濮大战中,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33、 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公晋国,稍后齐国大夫四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并建立田氏齐国,这样就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 34、 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35、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36、 商鞅变法的背景:(1)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为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2)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37、 商鞅变法的内容:(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8、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39、 我国的封建社会在战国时期形成了。 40、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41、 夏朝时就有历法,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据说来源于夏朝。 42、 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43、 孔子的教育:1、创办私学;2、有教无类;3、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4、因材施教。 44、 后来,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45、 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子;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46、 秦能统一六国的原因:1、秦王善用人;2、商鞅变法的作用;3、秦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优越。 47、 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48、 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式,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 49、 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文化上:统一文字;思想上:焚书坑儒;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统治。 50、 为了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的统一,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 51、 秦始皇兴建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52、 秦是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53、 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1、徭役繁重;2、赋税苛重;刑法严酷;秦二世更加残暴。 54、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 55、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56、 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 57、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58、 刘邦入咸阳后,废秦苛政,约法三章,赢得民心。 59、 文景之治背景:汉初社会十分贫困;汉高祖刘邦和后继都吸取秦亡教训。 60、 文景之治内容:重视农业;提倡节俭、以身作则;以德化民。 61、 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削弱诸侯力量;采用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 62、 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63、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 64、 公元25年,参加过农民起义的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65、 史称汉光武帝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 66、 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修河,而且在以后八百多年里,黄河没有改道。 67、 东汉的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水排的利用,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钢材的制作方法,是中国发明的。 68、 汉武帝时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人称东西二京。 69、 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 70、 公元前1世纪中期,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汉元帝将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此后,边境安定了较长的一段时间,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71、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x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72、 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的海上丝绸之路。 73、 班超用智慧和谋略,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被东汉政府任命为西域都护。 74、 班超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派使臣访问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家的首次直接交往。 75、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76、 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 77、 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涉及到现在初等数学中的算数,代数和几何的大部分内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78、 科学家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79、 华陀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编了医学体操“五禽戏”;张仲景写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80、 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佛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81、 道教的创始人之一叫张陵,道教尊称老子为教主,统治者利用道教统治人民,允许各地建立道观,道教对我国文化也有深远影响。 82、 《史记》(司马迁)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83、 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统一了北方。 84、 208年,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基本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85、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第二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 86、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前往夷洲(台湾)。 87、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了皇位,建立了晋进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了分裂的局面。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88、 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89、 383年,苻坚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420年,大将刘裕结束东晋的统治,此后,南方先后经历了四个王朝(宋齐梁陈),史称(南朝) 90、 4世纪后期,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91、 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最突出的是在数学领域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这项成果世界近一千年。 92、 北朝的贾思勰(xie)是我国历的农学家,他写的《齐民要术》一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占有重要地位。 93、 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专著。 94、 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代表作有《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95、 东晋的顾恺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出色的画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他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96、 范缜撰写《神灭论》,揭露了统治阶级用佛教欺骗人民的事实,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思想,是我国古代思想的宝贵遗产。 97、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的石窟,是的两大石窟。

第3篇: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范文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元谋人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2、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3、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比较远古人类生活年代体质特征使用工具使用火情况生活情况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保留猿的一些体质特征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保存火种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和现代人基本相同懂得磨光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氏族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1、河姆渡与半坡的比较原始人类距今时间发现地点粮食作物生产工具房屋制作陶器河姆渡居民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种植水稻 使用耒耜干栏式房屋 半坡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半坡村种植粟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半地穴式房屋彩陶2、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于山东大汶口,制作出黑陶、白陶,出现了私有财产,贫富分化。第3课 华夏之祖1、华夏族的形成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2.黄帝——“人文初祖” 3、禅让制(1)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是尧、舜、禹(2)禅让制是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1、夏、商、周的更替朝代建立时间灭亡时间都城开国君主亡国之君夏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阳城禹桀商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盘庚迁都到殷汤纣周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镐京周武王周幽王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洛周平王 2、启继承父位,表明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3、武王伐纣:牧野之战4、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① 夏桀、商纣残暴统治。 ② 汤、武王得到民心。③ 汤、武王任用贤人。 ④ 联合其他小国。5、分封制(1)分封的目的:巩固统治(2)分封制的内容: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命令;交纳贡品;镇守疆土;战时随天子作战。(3)分封的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6、西周时期社会等级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 第五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2、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目前世界上现存最重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3.我国西南地区成都平原盛行独特的青铜文化,是三星堆文化. 如: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4、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1. 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东周分为春秋、战国2、(1)春秋争霸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①三位霸主:齐桓公(第一霸)、晋文公、楚庄王②齐桓公、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是通过改革。③称霸方式不同: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晋文公──城濮之战④争霸战争的影响: 消极影响: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积极影响:A.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B.促进了民族融合C.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2)战国七雄(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①七雄:齐、秦、韩、赵、魏、燕、楚②方位: 燕(最北) 赵 齐(最东) (最西)秦 魏 韩 楚(最南) ③三场战役:桂陵之战 魏(庞涓)── 齐(孙膑) 围魏救赵马陵之战 魏(庞涓)── 齐(孙膑) 减灶计长平之战 秦 ── 赵 3、战争的性质: 春秋──争霸战争;战国──兼并战争 历史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不断走向统一 第七课 大变革的时代1.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2.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次革命3.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筑水利工程──都江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4、商鞅变法() (1)时间:公元前356年(2)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3)背景:①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②地主阶级的兴起(4)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5)内容():

内容单项作用()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奖励耕战 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经济发展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直接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军队战斗力增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中央集权(6)意义(影响):①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②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封建社会形成。(7)判断商鞅变法成功与否的标准: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8)变法成功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或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趋势)②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③商鞅个人敢于与旧势力坚决斗争 第八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1.文字的演变时间商商周西周晚期战国文字甲骨文金文大篆竹书、帛书写字工具龟甲、兽骨青铜器 竹简、丝帛 2.天文、历法、医学、文学、音乐天文古书记载的最早日食发生在夏朝商朝甲骨文有许多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经现代科学家验证,都很可靠。历法①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据说来源于夏朝②商朝时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③战国时期,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医学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沿用文学屈原和他的代表作《离骚》,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音乐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最的是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 第九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1、诸子百家()学派时期代表人物著作思想主张儒家春秋孔子《论语》①政治主张:核心是“仁”。“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②教育主张:创办私学;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知新。③文化成就:弟子整理《论语》;编成《春秋》④孔子的地位:他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传统文化中占重要地位战国孟子 “春秋无义战”;“仁政”;保护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道家春秋老子《道德经》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战国庄子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墨家战国墨子 “兼爱”:希望人们互助互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法家韩非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最适合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兵家春秋孙武《孙子兵法》“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2、诸子百家中提到“治国”主张的有:孔子、孟子、庄子、韩非 提到“战争”主张的有:墨子、孟子、孙武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第十课 “秦王扫六合”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2、秦国完成统一的原因(条件):1、商鞅变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秦王重用人才;3、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3、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施影响()政治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行政、军事、监察),地方推行郡县制)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经济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思想文化统一文字(小篆、隶书)焚书坑儒(留下医药、占卜、种植方面书籍)摧残了文化,制约了人们的思想。军事边防防御匈奴、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统一岭南、修筑灵渠(沟通长江、珠江)秦朝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南达南海),成为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4、秦朝在我国历的作用:①秦灭六国,完成统一,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②秦朝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③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对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④修筑了万里长城、灵渠等重要工程5、评价秦始皇(了解): (1)积极方面: ①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②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见(上表)( “焚书坑儒”除外)(2)消极方面:①滥用民力,繁重徭役、赋税 ②制定了严刑峻法 ③焚书坑儒(3)总之,秦始皇是一个有大功也有大过的皇帝。 第十一课 “伐无道,诛暴秦”1.秦的暴政表现:①徭役繁重 ②赋税沉重 ③刑法残酷 ④秦二世残暴统治。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秦末农民起义 (1)陈胜吴广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 地点:大泽乡爆发的原因:①遇雨误期(直接原因) ②秦的暴政(根本原因)意义:①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②是历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③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2)项羽、刘邦起义项羽: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刘邦:公元前207年,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易错:最后*秦朝的是刘邦领导的起义军) 专题归纳:(1)易错字元谋人 耒耜 粟 黄帝 人文初祖 尧舜禹 禅让 世袭制 司母戊鼎 齐桓公 桂陵之战 都江堰 商鞅 统治 制度 大篆 《离骚》 因材施教 嬴政 御史大夫 度量衡 焚书坑儒(2)器具变革 石器——陶器——青铜器——铁器(3)文字演变 甲骨文——金文——大篆——竹帛书——小篆——隶书(4)战争 涿鹿之战 牧野之战 城濮之战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巨鹿之战 (5)用人 汤(伊尹) 周文王(姜尚) 齐桓公(管仲) 秦孝公(商鞅)(6)成语 (了解) ①春秋战国时期: 负荆请罪、完璧归赵、纸上谈兵、一鸣惊人、围魏救赵、立木为信、鸡鸣狗盗、 图穷匕见、兔死狗烹、远交近攻、朝秦暮楚、唇亡齿寒、百步穿杨、尔虞我诈、 东施效颦、毛遂自荐等 ②秦末: 指鹿为马、破釜沉舟、约法三章、四面楚歌、霸王别姬、背水一战、运筹帷幄、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胯下之辱、一诺千金等

第4篇: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范文

生物八下教学计划【一】

一、教材分析

1、指导思想:

以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南,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 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突破口,使生物教学更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2、教学内容的设置:

全期教材共分6个章节,即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及生物的进化、传染病和免疫,用药和急救、了解自己、增进健康。与上一个学期相比,增加了观察与思考,科学、社会、技术栏目,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

二、教学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从而更有意识地保护生物,促进社会发展。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4、积极应对中会考复习,进一步提高会考考合格率。

三、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共有180人,分五个班,八年级(1、2、3、4、)是本人所教,他们通过一年半对生物学的学习,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生物学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有兴趣浓厚,有一定的学习生物学的基础。本学期还应对他们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及其灵活运用,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所以在新的一学期要做好会考复习总动员,让大家潜心投入到会考复习中来,争取在汇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四、具体措施

1、精心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针对具体学情因材施教;

2、进一步学习洋思经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3、分层次设置课堂反馈练习,使优生得到发展,差生得到提高;

4、适当设计生物科技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5、定期举行单元考试,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到查遗补漏;

6、引领学生开展复习方法交流等活动,让优生带动差生共同进步。

五、教学安排及目录(2节/周)

教 学 内 容

参考课时 实授课时

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5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2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

第四节 鸟的生殖和发育 1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7

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2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

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1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2

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 7

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2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2

第八单元 健康的生活 11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第二章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2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2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2

第三章 了解自己增进健康1

第二节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2

八下综合考查 1

总复习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复习与考查 4

《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复习与考查 4

《生物学》八年级上册复习与考查 4

《生物学》八年级下册复习与考查 4

专题复习 4

模拟复习 2

生物八下教学计划【二】

一、教材分析

1、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 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突破口,使生物教学更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2、教学内容的设置:

全期教材共分6个章节,即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及生物的进化、传染病和免疫,用药和急救、了解自己、增进健康。与上一个学期相比,增加了观察与思考,科学、社会、技术栏目,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

3、科学探究活动的安排: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设计并安排好科学探究活动,是教材贯彻落实这一课程理念的关键之所在。在总结前三册经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继续加大科学探究的力度。

从数量和类型上看,八年级下册共有探究活动28 个,有关探究活动的栏目类型包括: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探究、模拟探究、调查、设计、技能训练、课外实践等。

本册书共有“探究”(包括模拟探究)4个。与前三册相比,这些探究活动的设计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性,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要求也较高。例如,关于扦插材料的选择和处理,探究的问题由学生提出;用什么植物进行扦插也由学生自己决定;制订探究计划时需要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扦插的植物成活所需要的水分、土壤、温度等条件,还需要设计对照或对比实验,设置重复组等;实施探究计划过程中还需要综合运用七年级所学知识,对扦插技条进行适当的照料,并坚持认真观察;对观察到的现象需要自己设计表格进行记录,并得出合理的结论。考虑到学生在自主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等方面已经得到训练,教材在讨论探究思路这一环节不再像八年级上册那样提供模拟讨论的情景。

在科学探究技能的训练方面,除了训练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观察、实验、收集和分析资料等一般过程技能外,尤为侧重训练应用和评价的技能,包括证据和逻辑的运用、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对证据和假说进行评价、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和预测等。

二、教学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从而更有意识地保护生物,促进社会发展。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4、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学生情况分析

在我所执教的八(1)、八(2)和八(3)三个班级中,都有部分学生相对来说基础稍弱,对他们应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及其灵活运用,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在新的一学期要做好汇考复习总动员,让大家潜心投入到汇考复习中来,争取在汇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四、具体措施

1、精心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针对具体学情因材施教;

2、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做到课堂质量高效率;

3、分层次设置课堂反馈练习,使优生得到发展,差生得到提高;

4、适当设计生物科技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5、定期举行月考,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到查遗补漏;

6、引领学生开展复习方法交流等活动,让优生带动差生共同进步。

五、教学安排及目录

教学内容、参考课时

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5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2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

第四节 鸟的生殖和发育 1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7

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2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

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 1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2

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 7

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2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2

第八单元 健康的生活 11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2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2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2

第三章 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第一节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1

第二节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2

八下综合考查 1

考前冲刺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复习与考查

《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复习与考查

《生物学》八年级上册复习与考查

《生物学》八年级下册复习与考查

专题复习

第5篇: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范文

鲁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目录

第一单元

阅读

1、社戏(鲁迅)

2、安塞腰鼓(刘成章)

3、竹影(丰子恺)

4、观舞记(冰心)

5、看戏(叶君健)

6、口技(林嗣环)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

第二单元

阅读

7、邓稼先(杨振宁)

8、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

9、纪念白求恩(毛泽东)

10、音乐巨人贝多芬(何为)

11、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

12、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也追“星”

第三单元

阅读

13、最出色的球员(迈克尔"乔丹)

14、我打败了男子汉(张山)

15、我的梦想(史铁生)

16、门外观球(铁凝)

17、下棋(梁实秋)

18、大铁椎传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感受体育

第四单元

阅读

19、敬畏自然

20、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吴刚)

22、旅鼠之谜(位梦华)

21、大雁归来(利奥波德)

23、死海不死

24、枯叶蝴蝶(徐迟)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

第五单元

阅读

25、桃花源记(陶渊明)

26、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27、核舟记(魏学洢)

28、卖油翁(欧阳修)

29、推敲(胡仔)

30、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

课外古诗词背诵

长歌行(《汉乐府》)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黄鹤楼(崔颢) 送友人(李白) 秋词(刘禹锡)

鲁山山行(梅尧臣) 浣溪沙(苏轼)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

附录:

欣赏王羲之书法

汉语词类表(虚词)

七年级语文复习资料

1、掌握写景的技巧:

①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春》紧紧抓住“新”、“美”、“力”来描写景物.

②写景要有合理的顺序.《春》中的“春花图”,从“树上”、“花下”“遍地”几个词语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写景的顺序是从上到下,条理清晰.

③写景要五官齐放.《春》中的“春风图”从嗅觉、触觉、听觉的几个角度来描写春风.④写景要讲究虚实、动静结合.“春花图”中由“春花”联想到“秋实”;“春草图”中由静态的春草写到草地上孩子们的嬉戏,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⑤写景要讲究修辞.

⑥写景要讲究生动、形象.

2、品味优美的语言.

《春》的语言非常精美,准确生动,朴实鲜活,意味隽永.

品味诗文优美的语言,可以具体到词语的揣摩,要从字面义、内涵义、情感义三个方面进行.

看了“鲁教版初一上语文目录”的人还看了:

1.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本目录

2.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目录

3.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目录

第6篇: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范文

新一轮课程改革,我们使用的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插图多了,文字少了,注重活动设计,涉及的知识面更宽了。如何充分利用教材,给教师们提供了更多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下面就是本人使用新教材的几点体会。

一、分析挖掘,使教材内涵更有深度和广度。

教材的内容、形式、理念都发生了改变,这给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提供了一个超大空间,教师可以依据新课程的理念、教育主题和能力培养重点,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挖崛教材的隐性内容,使教材变为学材,使教师教有新意,学生学有创意。

例如:九年级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中“共绘小康蓝图”一目的内容,课标要求是: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状况,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教材涉及的内容是:新旧对比,感受祖国变化,材料分析,了解发展不平衡状况,展望未来,感受小康社会的美好。为了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发展目标,激发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除了利用教材的探究活动的材料之外,我又联系当前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两个时政热点,让学生了解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联系实际找一找当前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不和谐因素存在,个人打算怎样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为什么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当地镇府提建议。通过深挖这些隐性材料,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明理,在明理中践行。

二、变换、改编,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加灵活。

思想品德是生活的需要,它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新教材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真实生活的典型化,但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面向全国,其内容与本校学生实际不可能完全相符。只有更进一步贴近学生生活,才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取舍,根据教学目标,补充一些更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师还要善于采取不同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拉进教材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形成“我”的教材,为我所用。

1、变静为动,创造性地使用课本中材料。一般来说,课本中的故事以图片或漫画形式出现,比较容易吸引学生,而以文字出现的故事材料往往不太注意,如果把这些材料通过情景创设出来,并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表现出来,既受学生欢迎又能引起学生对表演中提出来的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例如:七年级教材第28页、46页的故事,教师将它们创设出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并表现出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针对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解构、综合,变抽象为直观,“土洋结合”凸现本土化特点,让教材唯我所用。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多元文化地球村》和第七课《友好交往礼为先》,我把这两课内容放在一起,就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这一问题,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解构、调整,并对当地实际对教材进行了一些补充:我们土家族有许多礼仪习俗为学生所熟知,课外收集,课内交流,分辨哪些符合时代要求,哪些是糟粕。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不仅明白了我们对待传统文化态度,而且把除去陋习,弘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又如七年级教材《学会拒绝》一课中主要讲了游戏机、黄、赌、毒与等不良诱惑及其表现、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危害。因为本地处在偏远的农村,是的“净土”,网巴不多,管理规范,但当地成风,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有少数青少年学生也沾染上恶习。针对这一实际,我让学生走出课堂,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收集了大量资料,了解一些有关的法律知识,召开了“远离,快乐成长”主题班会,通过活动,使学生真正明白了的危害,自觉地远离的诱惑。

只有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践行,在践行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即在做中学,学中做,才能克服“纸上得来终觉浅的毛病”。

第7篇: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范文

【关键词】初中 英语教材 整合 策略

2012年起牛津英语教材在进行一次较大的调整后成为9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材。调整后的教材虽然在难度上比牛津英语教材有所降低,但全册仍有8个单元,每个单元8个板块,按教学计划要求,1个单元需要7-8课时,加上一些必要的复习课和习题讲评课等,按每周5个课时规定,1个单元大概需花2周左右时间,这就产生了课时紧而任务重的矛盾。《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因此,英语老师在开展实际教学时要用整体观审视教材,在纷繁复杂的语言内容中抓住主线,科学高效地整合教材,避免出现时紧时松现象,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

一、初中英语教材整合的原则

教材整合不能盲目根据个人喜好随意进行,要充分考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实际教学的需要。N格兰特曾经在‘Making the Most of Your Textbook’一书中列出了教材重组与整合的4个原则:1.体现交际性原则;2.体现相关性和目的性原则;3.满足学习者需求原则;4.体现语言材料真实性原则 。程晓堂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材整合的5点要求:1.使教学活动更具有可操作性;2.使教学活动的挑战性更加适合学生水平;3.使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4.使教学活动的步骤繁简适当;5.使教学活动的形式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二、初中英语教材整合内容

根据教材整合原则,对教材进行整合包括内容的增删、调整和对内容先后顺序调整两大方面。

1.教材内容的增删调整。

(1)教材内容的增。教材内容的增可以指从其它教学参考资料中挑选部分内容进行补充,使教材内容体系更完整、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义务教育教科书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为例(Unit8 Natural Disasters),阅读文章是关于台湾大地震的,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补充一些有关近年发生地震的内容,如日本地震、雅安地震和最近发生的甘肃定西地震等,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再如Unit4 Do it yourself中study skills板块内容是否定前缀un-,in-和im-,在教学中可以补充否定前缀dis-,和ir-等,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

(2)教材内容的删。这种调整主要将教材前后内容极其接近的内容删除,包括在前一册教材中已出现过的内容。如Unit 5的Grammar板块A部分,内容是情态动词may表示可能的用法,有关情态动词在七年级下册Unit 7中已出现过表示许可用法的内容,在七年级下册Unit 3 Comic strip板块出现过Maybe we can order a pizza的内容,句型中有了maybe表示“也许”的用法,教学时已经辨析了maybe 和may be的用法,在七年级下册2次出现may的用法,所以八年级上册就可以作为复习,简略即可。再如,Unit 3 Grammar板块B部分主要讲授的内容是反身代词,而这一知识点在七年级下册Unit 5 Amazing things 中的Reading板块中已经有所涉及,学生也接触过了类似enjoy oneself等一系列不同形式的有关反身代词的用法搭配,所以在这里只要作总结、归纳、复习即可。

2.教材内容先后顺序的调整。教材内容先后顺序的调整主要包括同一单元、不同单元以及不同年级内容之间的调整。

(1)同一单元内容的调整 如Unit 1 Integrated skills的听力部分的主题是Future plans,叙述的是自己将来的计划,而Speak up的主题是What’s he like? 叙述的是介绍自己的朋友,这两部分内容相去较远,很难融合在1节课中教学,而本单元Welcome to the unit板块的主题是Qualities of a good friend,与Speak up主题较为接近,也较容易结合,将它们整合在一起教学效果相对较好。再如,Unit 1 Study skills内容是词汇的归类,如花1个课时讲授,显然内容较少、课堂容量过少,而本单元Task板块My best friend A部分表格里首先列出Words about people,可以将study skills 部分的内容与之整合,让学生通过brainstorming 来列出词汇,并自然而然归类。

(2)不同单元内容之间的调整 如八年级上册的语法重点之一是比较级和最高级,这些内容横跨了3个单元,Unit 1是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Unit 2 是数量的比较级、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Unit 3 是as…as…的用法。如果分三3个单元讲教授,很难形成完整的体系,将它们整合在一起讲授,不一定要化1个课时,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几个课时连续讲授。首先从Unit 3 as…as…的同级比较再到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同时穿插与之相似的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最后到数量的比较,能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再如,有关动词不定式的语法也分2个单元讲授,Unit 5 的2个语法知识点may 和动词不定式作宾语,是2个相对独立的语法项目,反而和Unit 6的动词不定式作目的状语和动词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相关。之前提到的may的用法可以作简略处理,这样就可以将Unit 6的语法内容提前归类讲授。

(3)不同年级内容间的调整 这类调整主要出现在对教材内容的浅层拓展上。如在Unit 6 Study skills板块的内容是后缀-er,-or和-ist,这个知识点与七年级下册Unit 2 Integrated skills 板块的内容 Different jobs 相关,在七年级下册教学时可以适当拓展,这样再次遇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就可以简略处理。

总之,初中英语教材通过整合后更加符合学生语言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规律,使学生更易理解与接受。帮助学生找出教材内在规律,更容易形成语言知识体系,同时也增加了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实效。教材整合的过程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对教师教学智慧的挑战。教师只有深入理解教材,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才能有效整合教材,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修订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5).

第8篇: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范文

四(2)班  刘银昌

 

新的学期开始,教学上也迎来了新的挑战。本学期是小学中年级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为了强化教学,为高年级阶段打好基础,现针对本班情况,作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8人,其中男生36人,女生22人。在上学期期末的教学质量检测中,班级成绩一般,平均分68.86分,良好率15.52%。及格率75.86%。差生虽然不多,但优秀者也较缺乏。大部分学生基础一般,学习较吃力,兴趣不足,难以取得优秀成绩。

本学期把阅读和写作作为重点,要求学生们多读书、多看书、多下笔,努力培养语感,积累素材,以训练促思维,促进语文水平的提高,并与其他科任老师协作,共同提高学生的各科成绩,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材简析

本册共有课文30篇,其中精读课文15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38篇。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本册要求认识188个字,会写172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

本册教材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其主要特点有:

1、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2、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

3、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4、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三、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在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全面达到中年级的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筒单问题。

   

四、教学措施

1、课堂教学要围绕目标设计训练过程,逐步提高要求。

2、以课标理念指导教学,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工具性特点。

3、面向全体学生,追求有质量的提问,加强训练,以训练促思维,促语文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行为,提供必要而充分的指导,促进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充分保证学生的自主、自学时间。

4、强化作文训练,尽心辅导。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对优生、后进生提出符合他们学情的要求。

五、教学进度表

1至2周: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语文园地一;古诗词三首

3至4周:万年牢;将心比心;语文园地二;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5至6周: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语文园地三;夜莺的歌声

7至8周:小英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语文园地四

9周:复习、期中考试

10至11周: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 生命;花的勇气;语文园地五

12至13周:乡下人家;牧场之国;古诗词三首;麦哨;语文园地六

14至15周: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全神贯注;鱼游到了纸上;父亲的菜园;语文园地七

16至17周:寓言两则;文成公主进藏;普罗米修斯;渔夫的故事;语文园地八

18至20周:期末复习;考试

第9篇: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范文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字母代号涂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暑假期间,晓明随同学一起参加以“寻找人类足迹”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以下是他们的活动中的情景,据此回答13—15题:

13、经过讨论他们决定先到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的遗址所在地,他们到了

A.云南元谋 B.北京周口店 C.西安半坡 D.浙江河姆渡

14、一周后,晓明和同学们来到了长江流域某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遗址参观,这一古代居民是

A 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 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15、某电视剧里有描绘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四个镜头,晓明同学认出了其中的哪个镜头是错误的

A.用火把肉烤熟吃 B.使用陶制器皿

C.穿着麻布缝的衣服 D.使用铁制农具开垦荒地

16、被华夏儿女尊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A黄帝 B炎帝 C大禹 D秦始皇

17、禹传子,“公天下”变成“家天下”。这说明

A.分封制代替禅让制 B.分封制代替世袭制

C.禅让制仍在继续 D.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18、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右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汉

19、晓明看电视剧《封神榜》时看到这样一个镜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他由此回忆起哪一个历史事件?

A 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B 商汤灭夏 C 牧野之战 D 国人暴动

20、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自然灾害严重,使社会经济遭到破坏 B.王朝后期国王昏庸残暴

C.爆发平民大起义 D.少数民族入侵

21、“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2、“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材料中的这位历史人物应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宋襄公 D.楚庄王

23、齐桓公即位后,任用谁为相在齐国进行改革

A.重耳 B.姜子牙 C.管仲 D.商鞅

24下列成语与吴越争霸有关的是

A老马识途 B退避三舍 C卧薪尝胆 D 尊王攘夷

25、在历史课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内容涉及:立木为信、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和奖励耕战等。据此判断同学们所谈论的是( )

A.商鞅变法 B.大禹治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6、商鞅变法实行后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

A.多生产粮食布帛 B.去经商发财而得到政府的奖赏

C.去当兵在战场上杀敌立功 D.大力开垦荒地而得到政府的奖赏

27、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推出了于丹的《〈论语〉心得》广受好评,《论语》记录了哪位思想家的言论

A.庄子 B.老子 C.韩非子 D.孔子

28、近几年来各地发生的“地沟油事件”经新闻媒体报道后,震惊了全国,惊动了党中央和国务院,中央领导作出批示要求依法严肃查处。你认为应该采用下列哪一家思想处理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29、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得益于水利工程

A.治理黄河  B.兴修灵渠  C.大禹治水  D.都江堰

30、最能代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的是

A.编钟 B.铜钟 C.古筝 D.笛子

3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子的这句话所反映的教育思想是

A.注意因材施教 B.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C.不问贵贱,广收门徒 D.对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复习

32、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的什么思想

A. “仁 ” B. “因材施教”

C. “兼爱”、“非攻” D. “无为而治”

33、下列主张中,最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A.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B.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C.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34、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是

A 秦国 B 楚国 C 齐国 D 赵国

35、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青铜器 ②陶器 ③石器 ④铁器

A.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③②①④ D.②①④③

36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当时通行于全国各地的货币是

3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首诗中赞颂的历史人物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二、 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两题第38题10分,第39题15分)

38、读下列材料以及“西周等级示意图”,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西周某制度示意图

(1) 材料反应的是我国西周时期的哪一政治制度?(3分)

(2) 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3分)

(3) 这一制度的实行,在西周初年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9、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反应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时期的哪一历史事件?(4分)

(2)该事件得到了哪位国君的支持?(4分)

(3)该事件有何作用?(4分)

(4)依据材料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这一时期的该国一位农民,你认为要免除徭役的最好的办法是什么?(3分)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266年,司 马 炎 建立西晋,定都洛阳。316年被内迁的匈奴人灭亡,历时50年。

西晋时期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主要有 匈 奴、鲜 卑、羯 、氐 、羌 等,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促进了我国民族融合。

317年司马睿建立 东 晋 ,都城在 建 康 ;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东晋结束,南朝开始。

4世纪后期,氐族人 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苻坚统一了黄河流域。

383 年东晋军队以少胜多打败前秦苻坚,赢得了 淝水之战 的胜利。

北魏政权是 鲜 族 建立的,439年北魏再次统一黄河流域。

南朝包括先后经历的 宋、齐、梁、陈 四个王朝;北朝则包括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共五个王朝。

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使我国的书法升华为一种高级艺术形式。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顾 恺 之 是东晋时著名的画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南朝的思想家 范 缜 撰写的《神灭论》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思想,揭露了统治阶级利用佛教欺骗人民的事实。

山西大同的 云冈石窟 和河南洛阳的 龙门石窟 是北朝开凿的最著名的两大石窟。

看了“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卷”的人还看了:

1.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2.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附答案

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