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婴幼儿的保健知识范文

婴幼儿的保健知识精选(九篇)

婴幼儿的保健知识

第1篇:婴幼儿的保健知识范文

用知晓率描述产褥期妇女掌握婴幼儿喂养及疾病预防知识的现状;比较不同户口所在地产褥期妇女掌握婴幼儿喂养及疾病预防知识的现状及其相关知识获取途径及利用率,用R×C表检验。采用Epidata3.02进行数据录入,导入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分析,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419例产褥期妇女年龄18~44岁,平均(26.74±4.38)岁,中位年龄26岁。户口所在地:城市205例(48.93%)、乡镇85例(20.29%)、农村129例(30.79%)。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8例(4.30%)、初中128例(30.55%)、高中及中专130例(31.03%)、大专及以上143例(34.13%)。职业:医务工作者10例(2.39%)、教师40例(9.55%)、公务员14例(3.34%)、个体75例(17.90%)、公司职员或工人53例(12.65%)、服务人员10例(2.39%)、临时工25例(5.97%)、无业157例(37.47%)、其他35例(8.35%)。

2.2产褥期妇女掌握婴幼儿喂养与疾病预防知识现状419例产褥期妇女对婴幼儿喂养及疾病预防知识总知晓率为37.06%,其中仅有4.06%知道果汁、蔬菜汁等的添加时间,11.69%了解预防佝偻病的措施,42.48%了解预防缺铁性贫血的措施,13.13%知道开始断奶的时间,能正确回答首选辅食者仅占18.62%。

2.3产褥期妇女获取婴幼儿喂养与疾病预防知识的途径及利用率城乡产褥期妇女获取婴幼儿喂养与疾病预防知识的途径及利用率不同,均为城市大于乡镇和农村,农村大于乡镇;除“保健培训”和“其他”2个项目外,城乡产褥期妇女获取婴幼儿喂养与疾病预防知识的途径及利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褥期妇女获取婴幼儿喂养与疾病预防知识的途径均以“医务人员”告知为主要途径,“保健培训”利用率最低;但城市产褥期妇女获取婴幼儿喂养与疾病预防知识的途径及利用率以“报刊、书籍”次之,乡镇以“健康知识宣传册及资料”次之,农村则以“亲朋好友告知”、“报刊、书籍”、“健康知识宣传册及资料”次之,见表2。

3讨论

目前,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婴幼儿食品丰富多样,小儿营养不良患病率明显减少。但父母在婴幼儿喂养过程中表现出的不懂科学、不会喂养等因素,仍是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与健康成长不可忽视的大问题[4]。因此,医务人员应做好产前宣教,包括孕期营养与保健、母乳喂养知识与技能等[5],增加早期教育方面的内容,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儿童保健的预见性指导作用,将早期教育纳入儿童保健常规工作之中,向父母灌输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的理念,让每位儿童拥有一个良好的人生开端[6]。

3.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4个月内婴幼儿最好的喂养方式的知晓率达70%以上,关于婴幼儿过敏应对的知晓率达90%以上,这说明母乳喂养的宣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且反映出人们越来越强的保健意识。但产褥期妇女关于婴幼儿喂养和疾病预防知识仍相对缺乏,且对大部分知识的知晓率均低于50%,尤其以乡镇妇女表现突出。如辅食的添加时间,首选辅食,果汁、蔬菜汁等添加时间,开始断奶时间等知晓率均出现城市大于乡镇和农村的趋势,而过早或过晚添加辅食或断奶都会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且与婴幼儿的营养不良有关[7]。因此,保健人员需重点加强乡镇、农村产妇的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宣传和普及婴幼儿保健知识[8],使家长掌握正确的辅食添加及断奶时间,从而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使其健康成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是婴幼儿常见疾病,家长对这两种疾病的患病原因及预防知识知晓率都较低,也基本呈城市大于乡镇和农村的趋势。有研究表明,儿童骨营养水平与维生素D摄入量及日晒时间密切相关,特别是4~6月龄婴儿需添加富含铁的泥状食物如含强化铁的米粉以补充铁营养[9-10]。因此,相关部门应普及相关疾病的患病原因及预防知识,倡导家长携带婴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接受阳光以补充维生素D,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和钙剂,从而预防佝偻病。其次,应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婴幼儿辅食,控制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和营养不良的发生。

第2篇:婴幼儿的保健知识范文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社区2011年2月~2012年2月登记的新生儿进行试验,其中男婴76例,女婴74例,婴儿均无先天畸形、先天性疾病等状况,母体没有用药史、妊娠并发症等。婴幼儿年龄10~30(19.3±1.5)d,婴儿体重2500~3800(3150±240)g,胎龄36~43(39.5±2.5)w。102例顺产,48例剖宫产;母乳喂养113例,人工喂养37例。新生婴儿随机抽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婴幼儿在年龄、体重、性别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临床比对研究(P>0.05)。

1.2方法

对照组只在每天进行常规保健,观察组在进行早期保健时提供社区健康服务,操作方法如下:为观察组提供热线电话,医护人员为观察组提供上门的专业服务,对家长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为家长发放专业读物,指导家长对新生儿进行专业的保健护理,与家长一起对婴幼儿的智力干预,依据婴儿的身体条件和发育规律对婴幼儿进行侧卧、抬头爬、站等运动训练,指导家长对婴幼儿的智力发育进行正确的保健方法,通过鲜艳的物体和舒缓的音乐对婴幼儿的视、听进行超前训练。家长要与婴幼儿进行语言的交流,在婴幼儿满43w后对家长进行专业的喂养、心理引导和营养等健康知识的指导[2]。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智力比较

观察组在6个月时的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12个月时的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亦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组与对照组体格发育对比

从表中可以明显看出,观察组在满周岁后体重、头围和身高的发育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婴幼儿是家庭的希望,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家庭和国家共同的愿望。新生儿的智力在3岁之前发育最为迅速,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婴幼儿的中枢神经随着年纪的增长不断的变化,这一时期婴幼儿的脑部比较脆弱,极易遭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出现疾病,对儿童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儿童的智力受到影响,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和发展,婴幼儿保健已经引起国家和医疗机构的重视[3]。现代社会由于家长对婴幼儿保健专业知识的缺乏,越来越多的儿童在发展中出现了各种问题,体质下降,免疫力降低,儿童自闭症和孤独症的病例增多,国家下一代培养刻不容缓。社区健康服务站通过加强对婴幼儿保健的指导和参与,指导家长在婴幼儿保健时根据婴幼儿的身体发育规律和身体状况进行,婴幼儿的体格和智力明显提高。

第3篇:婴幼儿的保健知识范文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9-0074-01

【关键词】早期教育 儿童保健

早期教育是据儿童大脑发育特点,以北京协和医院著名儿科专家鲍秀兰教授编著的《挖掘儿童潜能始于0岁》为教材,实施美国哈佛大学的多元智能的理论和个性化教育方案,通过新生儿行为测定,使新生儿的父母初识孩子的能力,促使他们和新生儿交往,有利儿童智力早期开发,并通过测查发现存在生物高危因素(如窒息、早产、颅内出血等)和新生儿轻微的脑损伤,为早期干预改善预后,防治智力伤残和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临床依据。

1 科学地认知胎儿和新生儿的能力

(1)正常胎儿已具备运动、感觉、听觉、触觉等能力,因此进行科学的胎教有助于刺激胎儿能力的发展。

(2)新生儿的六种状态,安静觉醒状态、活动觉醒状态、哭的状态、瞌睡状态、安静睡眠状态、活动睡眠状态。

(3)新生儿特有的原始反射,这些反射能够反映出机体是否健全,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如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自动踏步。

(4)新生儿还有主动运动,能在帮助下竖起头、身体站立。

(5)新生儿能显示几乎和成人一样的面部表情和模仿能力。

2 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

婴幼儿动作的发展是神经系统发育的一个重要标志,人的动作发展和心理、智能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尤其在婴幼儿期,由于语言能力有限,心理发展的水平更多的是通过其动作表现反映出来,也就是说心理的发展离不开动作和活动,只有动作发育成熟了,才能为其他方面的发展打下基础。

(1)动作的发展相对落后于感觉的发展,婴幼儿动作的发展是从整体到分化,从不随意到随意,从不准确到准确。动作发展的顺序是从上到下、从中心到外周、从大肌肉到小肌肉。婴幼儿最早协调的动作是头部的动作,如吸吮反射、眼及头追随物体的转动,以后是手的抓握,躯干的动作,如翻身、坐和爬行,最后是腿和脚的动作,即站立和行走。从中心到外周的发展表现为,婴幼儿先出现肩、腰部分的动作,以后才出现肘、腕、膝、踝等部分的动作。

(2)婴幼儿感知觉发育规律,感知觉的发育是从婴幼儿降生就开始的,绝大部分的基本感知觉能力在婴幼儿期即已完成。在婴幼儿早期的认识活动中,感知觉占主导地位,是婴幼儿探索世界、认识自我过程的第一步,以后各种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记忆、思维、想像等心理活动都是直接的或间接的在感知觉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所以促进感知觉的发育是早期教育、促进智能发育的重要内容。

(3)婴幼儿语言发育规律,语言的发展在婴幼儿认知社会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分为语言感知阶段、发音阶段、语言―动作联系阶段、学说话阶段。语言能力是智力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也是智能发展的基础,所以要给婴幼儿创造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促使婴幼儿语言得到很好的发展。(4)婴幼儿注意、记忆、思维的发育。

(5)婴幼儿情绪、情感和个性的发育

3 开展早期教育

(1)制订早教门诊;(2)针对每一个婴幼儿实施早教课程,定期检查婴幼儿完成情况;(3)对婴幼儿发育较落后,要认真分析原因,强化训练,促进运动张力发展;(4)通过早期教育能给更多家长提供了解和掌握科学育儿的知识,积极参与婴幼儿心理生长发育过程中。

4 开展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1)婴幼儿的家长正确掌握科学育儿观念,婴幼儿身体健康不仅是体格健康,还包括心理上健康。

(2)使广大家长同志认识到,婴幼儿智能的发育与家庭环境氛围有大关系,只有科学的给婴幼儿提供充分合理的营养、良好的健康状况,才能促进婴幼儿智能健康发展。

(3)对我们儿童保健工作者又提新要求,要求我们不仅作好儿童体格检查工作,而且从0岁开始作好婴幼儿心理健康工作。为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做好早期教育工作。

(4)对存在生物高危因素(如窒息、早产、颅内出血等)和新生儿轻微的脑损伤,开展早期教育,早期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智能低下,并且能够促进婴幼儿动作和智能的发育。

第4篇:婴幼儿的保健知识范文

[关键词] 秀山县;婴幼儿贫血;发生率;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17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9(a)-0113-03

缺铁性贫血(IDA)指由于体内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造成末梢血中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1]。婴幼儿贫血多为缺铁性贫血,6~24个月龄是儿童贫血的高发年龄段,喂养方式、生长发育快对铁的需要量多,疾病、社会和环境等因素均可影响儿童贫血的发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儿童生长发育状况显著改善,但儿童贫血问题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中西部地区[2]。重庆市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居民对于儿童营养重视不够,缺铁性贫血发生较多。本研究旨在对重庆市秀山县婴幼儿贫血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国妇联、原卫生部、全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共同开展了“消除婴幼儿贫血行动”项目,重庆市为项目省市之一,秀山县、武隆县和巫溪县为项目县,项目县的基线调查选在了秀山县。本次研究的资料来源于该项目秀山县2011年11月的基线调查数据。

1.2 抽样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秀山县辖区内选取地形地貌相似,3岁以下婴幼儿数大于300的2个样本乡。在样本乡辖区内,将村中6~24个月龄婴幼儿数大于30的行政村按照经济水平分为好、中、差3个等级,各等级的行政村数基本相等,每个等级中随机抽取1~2个行政村,共计8个行政村作为样本村。样本村中6~24个月龄婴幼儿及其看护人全部为调查对象。对调查的婴幼儿进行采血查血红蛋白(Hb)和铁蛋白,对家长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贫血发生的影响因素。

1.3 贫血诊断标准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推荐的标准:6~59个月龄儿童贫血诊断标准为Hb < 110 g/L[3]。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EPI DATA 3.1将数据录入电脑,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对于贫血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一般特征

秀山县共调查6~24个月龄婴幼儿347例,其中,男190例,女157例;贫血发生68例,发生率为19.60%;其中,男32例(16.84%),女36例(22.93%),女孩贫血发生率略高于男孩,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21,P = 0.160)。6个月~

2.2 婴幼儿贫血影响因素分析

应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婴幼儿贫血的影响因素,采用全局择优法,自变量回答肯定赋值为1,否定赋值为0;因变量贫血赋值为1,不贫血赋值为0。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包括:添加蔬菜水果、添加豆类、添加奶类、添加强化营养素食品和开始吃辅食的月龄(P < 0.05);其中,添加蔬菜水果、奶类是贫血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11、0.18(P < 0.05);添加豆类是贫血的危险因素,OR值为3.42(P < 0.05);没有添加强化营养食品的婴幼儿贫血发生率是添加加强化营养食品的2.24倍;吃辅食的月龄每晚1个月,婴幼儿发生贫血的概率增加1.18倍。见表2、3。

2.3 监护人知识调查情况

被调查的监护人中,仅15.6%了解过婴幼儿贫血这种疾病,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婴幼儿会发生贫血;让儿童做过Hb检测的仅有14.4%,其中22.0%的儿童检测有贫血;家长们对婴幼儿贫血的知识了解很少。见表4。

3 讨论

儿童贫血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中国政府重点防治的儿童“四大疾病”之首。WHO估计全世界有40%以上的人(>20亿人)患缺铁性贫血,在发达国家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17%,发展中国家为42%[4]。6~24个月龄婴幼儿是目前发展中国家患缺铁性贫血风险最高的人群。婴儿出生至6个月龄铁的需求主要靠出生时体内储存的铁,婴儿6个月后需要及时补充含铁量丰富或铁吸收率高的食物。4~6个月后婴儿的铁需要量逐渐增加,至1周岁婴儿铁需要量在人一生中是相对最多的,由于体内没有储存铁,所需铁量必须依靠膳食补充,但是一般的膳食补充难以满足其生理需要[5]。

本研究调查秀山县农村地区贫血的发生率为19.60%,男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6个月~

对于贫血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添加蔬菜水果和奶类是贫血的保护因素;添加豆类是贫血的危险因素,OR值为3.42;没有添加强化营养食品的婴幼儿贫血发生率是添加强化营养食品的2.24倍;吃辅食的月龄晚1个月,婴幼儿发生贫血的概率增加1.18倍。表明在秀山农村地区,为了降低婴幼儿贫血发生率,需要推动婴幼儿添加辅食,多补充蔬菜水果、谷类、奶类,而且在4个月后及早补充辅食。本次调查发生添加豆类是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可能是因为豆类尽管含铁量高,但为非血红素铁不易吸收,且大豆蛋白对铁的吸收有抑制作用的原因。有研究表明,孕妇贫血患病率高的人群中,婴儿后期缺铁与贫血的患病率也同样较高[6]。但是本次研究中母亲孕期是否贫血与婴幼儿贫血无关。很可能因为母亲贫血诊断后会更加注意婴幼儿贫血的预防。

本次调查的监护人中,仅15.6%了解过婴幼儿贫血,同时家长们对婴幼儿贫血的知识了解很少。可见,家长的知识欠缺也是婴幼儿贫血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研究显示:儿童贫血与母亲低下的育儿知识、母亲缺乏健康营养的文化知识以及缺乏对婴幼儿的喂养训练等显著相关[7]。贫血知识缺乏的母亲,其婴儿贫血率较高。因此,应加强医务人员在婴幼儿科学喂养方面的指导作用,加大预防缺铁性贫血的社区营养教育的力度。故而在秀山县及重庆的其他区县推动预防婴幼儿贫血的健康教育必须大规模地开展,让家长们更多地了解婴幼儿贫血,了解预防婴幼儿贫血的知识和方法。

我国西部地区婴幼儿贫血患病情况严重,应定期对该地区婴幼儿进行贫血筛查。6~24个月龄婴幼儿生长发育较快,日常添加的辅食很难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在家庭辅食喂养的基础上,应用营养素强化补充食品可提高婴幼儿喂养的质量,保证婴幼儿的营养和健康需要。健康教育中应鼓励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从妊娠第3个月开始,按元素铁60 mg/d口服补铁,必要时可延续至产后;同时补充小剂量叶酸(400 g/d)及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8]。多补充动物肝脏、血、瘦肉、鱼这些含铁丰富又容易吸收的辅食[9]。蛋黄、豆类、坚果、深绿色蔬菜尽管含铁量高,但为非血红素铁不易吸收,与维生素C含量高的蔬菜、水果同吃,可以促进食物中铁的吸收[10]。应根据其他发展中国家干预儿童贫血成功的案例[11],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婴幼儿缺铁性贫血。需政府重视,全社会参与,加强对婴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提高家长的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意识,在贫困农村地区推广补铁的辅食营养补充品[12]。

[参考文献]

[1] 高宁,盛晓阳,刘申.上海市区6~24月婴幼儿贫血发生的长期纵向观察及相关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5):441-443.

[2] 刘畅,孙静,赫欣.婴幼儿贫血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06):946-947.

[3] Adu AS,Lartey A,Brown KH,et al. Home fortification of complementary foods with micronutrient supplements is well accepted and has positive efects on infant iron status in Ghana [J]. Am J Clin Nutr,2008,87(4):929-938.

[4] Biian K,Khodarnorad Z,Ali G. Iron-deficiency anemia among children in Southwest Iranl [J]. Food and Nutrifion Bu Uefin,2007,28(4):406-411.

[5] 杨振宇,赖建强,汪之顼.辅食添加对婴幼儿贫血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9(11):986-988.

[6] 侯雪勤,黎海芪.妊娠中期母亲铁营养对婴儿早期铁营养状况影响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9,47(4):291-295.

[7] 李云,顾伟娟,赵黎.闵行区婴幼儿贫血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12(10):1447.

[8] 徐轶群,王惠珊,宫丽敏.辅食营养补充品对农村婴幼儿贫血的干预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1,22(2):128-130.

[9] 陈云辉,余晟,邢绍鑫,等.铁之缘片治疗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1,1(7):96-96.

[10] 古冬玲,翁文娃.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筛查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0):187-188.

[11] Rocha DD,Capanema FD,Pereira Netto M,et al.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anemia in children attending daycare centers in Belo Horizonte-MG [J]. Rev Bras Epidemiol,2012,15(3):675-684.

第5篇:婴幼儿的保健知识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干预;婴幼儿;营养缺乏病;健康促进模式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61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016-01

婴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大脑、身体发育最迅速、最旺盛的时期,处于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而在这个时期维持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就是营养,它也是婴幼儿身体健康的反应指标。因此,婴幼儿营养的改善情况与国家人口寿命的延长及素质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2009年10月有深圳市健康教育研究所、卫生局及其有关医院在深圳市开展了社区健康教育模式的活动。为了使这项活动可以顺利的进行,同时寻找适当的方法使社区婴幼儿营养缺乏病的发生率降低,寻找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活动主办单位对所研究的社区婴幼儿营养缺乏病进行了一系列促进健康的干预措施,改善了社区婴幼儿的营养状况,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有关人员于2009年10月随机调查了1587名家长,800名3岁以下的儿童。包括对照社区697名家长,350名儿童;管理社区890名家长,450名儿童;对研究对象实施为期2年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有关人员于2011年10月对这些研究对象进行再次调查。在实施健康教育干预之前对照社区与管理社区家长与儿童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上以及职业方面无显著差异。

1.2方法对对照社区不采取任何特殊干预,对管理社区采取一系列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在实施健康干预前后对两个社区的家庭成员的营养知识情况及婴幼儿营养缺乏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两次问卷调查采用统一表格,有关人员收集资料和汇总,并运用相关的统计学进行全面分析。

对管理社区采取为期2年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而对照社区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具体的措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首先筛查出营养缺乏病的婴幼儿,由医生为其建立健康档案,输入电脑进行系统管理;与营养缺乏病患儿的家庭建立固定的关系,定期进行家访并对患儿进行复查,将复查的结果如家庭的喂养情况、患儿的身高、体重、相关检查结果记录在健康档案[2]。②婴幼儿营养缺乏病管理小组的建立:成员由社区儿童保健医生和技术小组组成,为营养缺乏病患儿制定具体的计划并实施。③为婴幼儿家长成立培训学校:设立婴幼儿家长培训学校,组织家长观看营养缺乏病的相关宣传片,开展营养知识讲座,教授家长婴幼儿喂养、营养以及营养缺乏病的防治知识,家长之间进行经验的交流;展开知识有奖竞答活动,强化家长的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④编制并免费发给家长有关营养缺乏病防治知识的小册子,制作宣传卡片,写明婴幼儿营养缺乏病的原因、表现、治疗及预防知识,使家长科学育儿水平得到提高。

1.3数据的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干预前两个社区家庭成员的营养知识情况及喂养行为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干预后管理社区家庭成员的营养知识知晓率情况和喂养行为表现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与对照社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的措施,管理社区家庭成员的营养知识知晓率情况和喂养行为表现有了显著的提高,与其相对应的对照社区家庭成员的营养知识知晓率情况和喂养行为表现则变化较小;同时干预后管理社区婴幼儿营养性贫血、营养不良及佝偻病发生率下降十分明显,而对照社区则无明显变化。说明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并且可以使婴幼儿营养缺乏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对于婴幼儿营养状况的改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3]。

参考文献

[1]张丹霞,梁巍,郑南,蓝妍丽.社区健康促进模式对婴幼儿营养缺乏病的干预效果[J].广东医学,2007,(5).

第6篇:婴幼儿的保健知识范文

【关键词】早期健康教育、营养治疗、体格发育、智力发育

人在一生当中,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就是婴幼儿时期,在此阶段婴幼儿的可塑性极强,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同时也是促进良好行为习惯、智力发育的重要时期[1]。有文献表示,在婴幼儿时期对婴幼儿尽早提供丰富、系统的养育环境以及信息刺激,能够帮助婴幼儿今后的生长发育,起到积极的作用[2]。我院对200名婴幼儿中的100名采用营养指导及早期健康教育,观察婴幼儿智力发育和体格之间的关系,现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进行系统化管理的200名婴幼儿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婴幼儿男56例,女44例,年龄3-28d,平均年龄(20.3±1.3)d;对照组婴幼儿男50例,女50例,年龄5-30d,平均年龄(23.3±2.1)d;本次研究中排除核黄疸、早产、惊厥等可能对智力发育或体格发育造成影响的婴幼儿。两组婴幼儿无论是在年龄、性别以及一般资料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观察组婴幼儿全部通过我科自拟的0-6岁早期婴幼儿智能评估表进行评估,将评估结果以及相应的保健指导打印给家长,根据婴幼儿在体格或发育各个功能区中存在的缺点或优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医护人员对家长讲解潜能开发知识和保健指导,并对婴幼儿配上合适的玩具,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让婴幼儿得到有效训练。定期在我院举办育儿讲座,与婴幼儿家长交流、沟通。专题讲座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对婴幼儿进行早期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现代育儿理念和育儿中常见误区及科学合理的喂养方式等。根据我院婴幼儿情况编制了健康教育处方分发给家长。对于1-12个月的婴幼儿,我院均以400U/d剂量为婴幼儿补充维生素A、D,平日根据婴幼儿晒太阳的情况,适当补充维生素A、D。对照组婴幼儿均接受常规饮食。

1.3诊断标准

佝偻病、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以及维生素D缺乏婴幼儿诊断标准均根据我国颁布的《小儿四病防治方案》中相关标准。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婴幼儿12个月后患上营养性疾病患病率有显著差异(P

3.讨论

为了能够拓宽儿童保健服务面,满足当今人们对儿童保健的高要求,在基层开展儿童系统化管理,合理科学的对婴幼儿进行早期健康教育,添加必要的营养素,除了能够提升家长的保健意识,降低婴幼儿营养性疾病的发病率之外,同时还能够促进婴幼儿神经行为发育,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对婴幼儿进行早期健康教育能够加强儿童和家长之间接触的机会,促进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和母子情感之间的交流,能够让婴幼儿能够适应从完全依赖到独立的过度。婴幼儿今后长大后能够更快的融入到新的同伴中,不会害怕接触新鲜事物,这对婴幼儿将来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3]。从体格上进行比较,两组婴幼儿无显著差异。崔文霞,黄淑珍, 赵立梅等人[4]研究发现早期对婴幼儿进行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婴幼儿体格进行发育,但本次研究表明两组婴幼儿体格方面无显著差异,这可能与儿童不能充分接受科学喂养和科学锻炼等因素有关。婴幼儿体格的发育同样与年龄、性别、遗传以及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直接关系。――这段话麻烦老师看看有问题没有

为能进一步降低营养性疾病的发病率,应当大力推广早期健康教育与营养指导,能够帮助婴幼儿健康成长,对婴幼儿发育也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敬明,葛学英,王真波,等. 基层早期教育及营养指导与婴幼儿体格和智力发育关系的研究[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02:134-135+138.

[2]李锋. 早期教育对婴幼儿体格智能发育的作用[J]. 中外医学研究,2013,02:224-225.

第7篇:婴幼儿的保健知识范文

方法:随机挑选于2009—2012年在我院儿保门诊健康体检儿童150名,并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75名,母亲均用纯母乳喂养婴幼儿;对照组75名,其婴幼儿则以配方奶喂养。对比两组婴幼儿的体格发育情况,包括体重、身长、头围情况。

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对比可知,纯母喂养的婴幼儿在体重、身长、头围方面的发育均较配方奶的婴幼儿好,且此种差异显著,P

结论:在婴幼儿的体格发育阶段使用纯母乳喂养,可增强婴幼儿的抵抗力,促进其体格发育,在体重、身长以及头围等方面均明显优于配方奶喂养的婴幼儿,应该得到父母的重视,值得推荐。

关键词:婴幼儿纯母乳体格发育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071-01

纯母乳喂养不仅能够给予婴幼儿必需的营养物质,也为婴幼儿提供了基本的免疫物质,其中包括抗体等,能够促进婴幼儿的体格发育以及增强其抵抗力,防止婴幼儿发生代谢性骨病,纯母乳为纯天然健康安全营养品,没有添加任何化学合成的物质,并且由于母乳喂养使得母子关系更加亲近,建立难以分开的心理依靠,促进婴幼儿的身心成长,而且在智力发育方面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帮助婴幼儿智力的成熟。此次研究为探讨纯母乳喂养对婴幼儿的体格发育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于2009—2012年的在我院儿保门诊健康体检儿童150名,并且所有的婴幼儿均无先天性心脏病、疝等先天性疾病,而且所有婴幼儿的身体均健康,根据母亲的喂养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实验组75名,以纯母乳喂养婴幼儿,其中男45名,女30名;对照组75名,以配方奶喂养,其中男44名,女31名。健康体检儿童在出生后各项检查均无异常,其母亲也无明显病变,将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信息进行对比可发现其差异无明显意义,对比明确。

1.2方法。根据婴幼儿健康标准确定符合本次研究要求的婴幼儿入选,入选的健康体检儿童没有先天性心脏病、肺发育不全、先天性肾缺如等先天性疾病,也没有其他后天性疾病,跟踪随访入选的婴幼儿6个月,了解其喂养方式以及健康体检儿童的体格发育情况,包括体重、身长和头围情况,根据喂养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比分析两组的健康体检儿童的体格发育情况。对照组新生儿用配方奶喂养,在喂配方奶时为避免外部环境影响采用人工奶嘴,按照婴幼儿的实际情况安排每天的用量;实验组婴幼儿则喂食纯母乳,跟踪随访6个月并采集数据,得到两组婴幼儿的体重、身长以及头围的情况并统计。

1.3观察指标。采用同样的方法,同样的标准得到每组婴幼儿的体重、身长以及头围,分析每组婴幼儿的体格发育情况。经过对比后得到纯母乳喂养对婴幼儿的影响。

1.4统计学方法。将所得数据用SPSS14.0统计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的方式分析组间的身长、体重、头围等数据,差异在统计学方面具有意义的标准为P

2结果

通过对以上试验数据的总结分析,实验组婴幼儿与对照组在体重、身长以及头围等方面进行对比,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差异显著,P

3讨论

纯母乳拥有婴幼儿在早期发育过程中的所有的必需营养物质,可以促进婴幼儿的体格发育,纯母乳拥有均衡而全面的营养物质,能够满足婴幼儿对营养的需求,不仅对刚出生的婴幼儿具有显著地作用,而且能够帮助婴幼儿在以后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素质,尤其在早产儿身上尤为重要,怀胎最后三个月对于胎儿非常重要,为胎儿摄取母亲营养并迅速生长提供条件,婴幼儿的发育发展均离不开纯母乳,在婴幼儿发育过程中,纯母乳有利于骨骼发育,防止婴幼儿骨骼出现代谢性骨病等病变,并且纯母乳中含有部分抗体,在婴幼儿的发育早期能够增强婴幼儿的抵抗力[3],是婴幼儿抵抗力的首次体现,纯母乳也可以为婴幼儿提供天然免疫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大部分婴幼儿的疾病的发生,纯母乳为纯天然物质无毒性添加剂,是一种天然优质食品[4]。婴幼儿对母乳的吸允能够促进母子关系,纯母乳在体格以及智力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在婴幼儿的性格方面也同纯母乳喂养有关系,通过纯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大多数为平易型性格,能够更好的与别人接触,纯母乳喂养能够帮助建立良好的家庭,是养育婴幼儿的最佳的方式,每位母亲都应该重视母乳喂养,通过纯母乳喂养使婴幼儿的发育更加健康[5],让子女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智力。由于现在社会压力越来越高,父母都忙于工作,不能完全做到母乳喂养[6],影响了婴幼儿的体格发育,体现在婴幼儿的体重、身长、头围等不同方面,在当今社会,应该加强纯母乳喂养对婴幼儿发育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对孕妇的教育,帮助孕妇能够很快接受纯母乳喂养婴幼儿,能够采用正确的喂养方式。选择150名婴幼儿,并研究喂养方式对婴幼儿的体格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体格发育方面采用纯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体现在营养方面,在增强婴幼儿抵抗力等方面更加拥有绝对的优势,而且纯母乳没有安全问题,父母更加放心。现在大部分产妇都采用剖腹产,由于产后切口不便使得纯母乳喂养率下降,所以建议医生能够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手术,提高纯母乳喂养率,为了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应得到全国人民的帮助,具体措施如下:①为了产妇有时间喂养婴幼儿,相对加长产假,减轻产妇的压力;②给予产妇充足的营养,保证产妇的营养供应;③增强产妇的信心,对产妇介绍泌乳的相关知识,合理的喂养婴幼儿;④如果为剖腹产妇,要给予合理的治疗,减轻产妇痛苦,促进泌乳。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研究所得数据的分析可知,纯母乳喂养在婴幼儿的体格发育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纯母乳喂养的健康体检儿童较采用配方奶喂养的健康体检儿童发育快,在体重方面纯母乳喂养的健康体检儿童相对于配方奶喂养的健康体检儿童较重,经过测量可知在身长以及头围方面也明显优于配方奶喂养的婴幼儿,以上比较均能体现两组婴幼儿生长发育差异显著,P

综上所述,纯母乳喂养可以促进婴幼儿的体格发育以及智力的增长,值得向广大人民推荐。

参考文献

[1]黄从付,王强,胡淑华,等.母乳及配方奶对出院后早产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1,9(5):684-685

[2]朱雪娜,梁爱民.北京市大兴区农村2-3岁儿童气质、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行为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11):795—799

[3]于秀珍,单丽霞.孕妇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的前后对比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4):316

[4]马洪美,于杰,衣瑞华等.人工喂养与母乳喂养婴儿的免疫功能检测及意义[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1,23(3):173

第8篇:婴幼儿的保健知识范文

【关键词】 婴儿;发育训练指导;模式

【中图分类号】R1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2-001-03

婴幼儿智能发育包括社会适应性、认知、运动发育、语言发育等,这些发育的情况与促进大脑发育紧密相关。针对婴儿发育关键时期,儿保医生联合家长,共同促进婴儿身心健康发展。为了探讨适合我科婴儿发育训练指导模式,将其发展理论和技术与儿保工作相结合,探讨一种新型儿保服务模式,将其逐步纳入儿童保健工作中,以适应社会和儿保事业发展的需要[1],促进婴儿身心全面发展,为此我们做了以下研究。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随机抽取2010年3月和2010年5月出生的健康足月儿共407名作为检测对象,将2010年3月出生的196人为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系统体检及宣教,未进行任何干预;将2010年5月出生的211人为实验组,对其家长进行口头宣教,发放纸质宣传资料,定期举办家长大课堂,互相交流经验.一年后对照组有192人完成跟踪调查,实验组208人完成跟踪调查,继而对监测的婴儿进行DDST筛查,家长进行“小儿发育训练指导”问卷调查,按照评判标准,进行结果判定。

1.2 方法。根据研究内容编写小儿智能发育训练指导教材,对参加常规体检的所有保健医生专题学习班培训,严格按照指导语进行培训,并进行一致性考核;对实验组家长进行小儿发育训练理论及技能技巧培训指导;对实验组小儿进行常规体检时,根据个体化原则,并注重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给予恰当有针对性的训练指导及评估; 讲解婴儿的护理、营养与辅食添加;利用家长大课堂活动, 讲解婴幼儿发育的重要性,加强互动交流,鼓励指导家长有意识多参与包括婴儿语言的发育、精细动作和大运动训练的游戏,督促强化训练内容,结合门诊做好智能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反馈信息,使训练有的放矢。

1.3 基本情况调查。课题实施前后,对调查对象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婴儿的基本情况、家庭经济情况、抚养人的文化水平、对婴儿发育情况的认识和关注度等。

1.4 评判标准。爬行动作形成10个月,手膝爬行3米。

语言形成12个月,能有意识叫妈妈或爸爸。

精细动作9个月,能拇他指捏起葡萄干大小的小豆。

1.5 统计学方法。采取横向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小儿对爬行动作形成的比较 实验组充分提供小儿训练的空间,避免过度保护,有目的地对小儿进行训练爬行指导,爬行动作形成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见表1。

2.2 实验组和对照组语言发育的比较。 实验组有目的地对小儿进行口腔功能训练,从添加辅食的质地到种类,到经常和小儿进行语言交流,创造语言环境,其语言形成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见表2。

2.3 实验组和对照组精细动作的比较。实验组有目的地对小儿进行精细动作训练指导,其精细动作形成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见表3。

讨论

3.1 开展小儿发育训练指导的成效显著。 婴幼儿发育训练指导是根据正常小儿神经精神发育程序,“超前一步”进行发育训练,针对婴儿发育的敏感时期,给予指导,训练,能较早激发他的反应,使其顺利度过,并为下阶段的发展做好铺垫,目的是促进小儿发育,开发智力潜能。遗传为儿童发展提供生物学前提,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2]。0-3岁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在这个敏感时期给予有效地恰当的刺激,所产生的效果就是: 通过医生家长联合的指导训练,实验组小儿在大运动形成、语言形成和精细运动能力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婴儿发育训练指导模式使得儿保工作不再单纯的关注婴幼儿的体格发育,更加使其工作内容具体而广泛,更有意义,值得在儿保工作中长期推广。

3.2 健康教育对小儿的训练指导模式推广的重要意义。众所周知,健康教育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3]。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家长是重要的是角色,因此,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家长的认识,得到他们的认可,成为小儿发育训练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一年的跟踪调查显示,首先各位家长从思想上认识到婴幼儿发育的重要性,积极参与配合,儿保医生利用本职工作之便,结合家长大课堂,发放宣传资料,普及训练的相关知识,既增加亲子交流的机会,也促进了婴儿发育。

3.3 政府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动作发展过程主要受人体器官生理成熟和所处环境两大类因素影响,而前者也受后者(环境教育)的相关影响[4]。政府适当提供财力物力保证,医生加强指导教育方面的宣传,提高抚养人的文化程度,及育儿知识,倡导更多父母参与育儿工作,对于促进婴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对于提高全民的人口素质、早日实现《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2001-2010年)》的相关目标产生积极作用。

总之,婴幼儿发育是在固定时间内,遵循固定发展顺序,是需要自由空间的。推广婴幼儿发育训练指导,大力推广科学育儿观,在儿童保健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张秀玲,武英华,等.婴幼儿早期教育社区服务模式研究[J].中国小儿保健杂志,2003,4(11):119~120

[2] 石淑华,儿童保健学[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6~107

第9篇:婴幼儿的保健知识范文

【关键词】 婴幼儿;社会认知;筛查量表;孤独症;诊断价值;横断面研究

中图分类号:R749.94,B84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10)001-0043-04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0.01.010

Diagnostic value of screening autism children by Chinese edition infant and

early children social development screening test

ZHONG Xin-Qi1,JING Jin2

1The Pediatrics of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College,Guangzhou 510000,China.

2The Women and Children 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 School,Sun Yet-sen University,

7Guangzhou 51000,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JING Jin,E-mail:jingjin@mail.sysu.省略

【Abstract】 Objective:To screen autism children by Chinese edition infant and early children social development screening test and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value.Methods:From October 2006 to May 2007,843 normal children from 3 children health care clinics(N=564) and 9 kindergartens(N=331) were selected and assessed with the Chinese Edition Infant and Early Children Social Development Screening Test.The95% reference range was made.From February to June 2007,in the third affiliation hospital of Sun yet-san university,170 children who were diagnosed as autism and 391 normal children were selected to draw ROC curve to evaluate the checklist's screening ability.Results:(1) The total scores of the scale were increased with the age of subjects(F=643.83,P

【Key words】 infant and early children;social cognitive;screening test;autism;diagnositic value;cross-sectional study

社会认知是指个人对他人或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的感知与判断的过程,主要包括4个方面:情绪理解、亲子依恋、共同注意和心理理论。社会认知涉及个人对来自他人、自己以及周围环境的社会信息进行加工的复杂过程,在婴幼儿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社会认知发育异常的儿童在早期的大运动发育很难发现明显落后,但录像资料显示,早期已经出现社会认知异常的端倪,例如目光交流少、情绪反应不积极等。对发育残障儿童尤其是社会认知发育异常儿童的及早发现和干预可以减轻发育残障的程度,改善预后。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就呼吁要早期识别儿童发育迟滞并提供干预服务。由于家长对儿童发育知识了解有限,儿童保健门诊往往缺乏对婴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的筛查工具,导致这部分儿童不能被及时诊断,从而错过早期治疗和训练时机,加重病情发展。迄今,国内外早期全面筛查儿童社会认知发展能力的量表少见。本文用婴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筛查量表(中文版)[2]对孤独症幼儿进行筛查试用,评价其诊断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样本1:2006年10月至2007年5月,在广州市和佛山市选择与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有过科研合作的3家医院儿童保健科和6所幼儿园为基地,选取这段时间来儿童保健门诊保健(N=564)或正在幼儿园上学的正常儿童(N=331)共895人,其中有效被试843人,年龄0.5~3.5岁,平均(1.9±1.0)岁;男童443人,女童400人,男女性别比为1.1∶1。儿童保健医生或者幼儿园校医对将要入选婴幼儿进行初步检查,排除精神神经疾病(如精神发育迟滞、脑瘫等)和重大生理疾病(如先天性畸形等)。

样本2:选取2007年2~6月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孤独症幼儿182人,其中有效被试170人,年龄2.0~3.5岁,平均(2.9±0.5)岁;男童154人,女童16人,男女性别比为9.6∶1,参考DSM-Ⅳ诊断标准诊断,尚未采取行为矫治和训练。同时,选取这段时间到该医院进行儿童保健的正常儿童421人,其中有效被试391人,年龄2.0~3.5岁,平均(2.8±0.4)岁;男童221人,女童70人,男女性别比为1.3∶1。

1.2工具

婴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筛查量表(中文版)[2]。共49个条目,包括5部分:发育情况(用于初步了解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史),运动发育(用于评价运动发育情况),认人和适应行为(是量表的核心部分,涉及情绪理解、亲子依恋、共同注意和心理理论等婴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的主要方面),语言发育(用于评价语言发育情况)。除发育情况外,其他4部分的条目均按“通过”、“不确定”、“不通过”分别计2~0分。该量表信效度良好,全量表和4个子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均大于0.7,各条目与全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31~0.86[2]。

培训儿童保健医生和在读研究生为调查员,在儿童保健门诊或者幼儿园对适龄婴幼儿的养育者(主要是父母)进行一对一的询问,同时观察儿童现场表现,填写量表内容。

1.3统计方法

用EPIdata3.0程序录入问卷,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将样本1分为9个年龄段(表1),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婴幼儿全量表分数差异,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婴幼儿全量表分数差异,用全量表分数的第5百分位数计算95%参考值范围,用于筛查社会认知发展异常的幼儿。用样本2幼儿的全量表分数绘制2.0~岁,2.5~岁和3.0~3.5岁3个年龄段的ROC曲线,根据曲线下面积全面评价量表筛查孤独症幼儿的诊断价值,进一步确定诊断孤独症幼儿的最佳分界点。

2 结 果

2.1正常婴幼儿性别、年龄与全量表分数的关系

两样本中正常男童(N=443)全量表分数为(48.65±18.66),正常女童(N=400)全量表分数为(49.94±17.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P=0.440)。

将样本1正常婴幼儿分为9个年龄段,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的全量表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3.83,P

2.2 正常婴幼儿全量表分数分布情况及95%参考值范围

鉴于正常婴幼儿全量表分数与性别无关,与年龄有关。根据婴幼儿社会认知发展规律及相关发育评估量表的修订报告[3],将0.5~2.0岁婴幼儿按3个月一个年龄段分为6个年龄段,2.0~3.5岁幼儿按半岁一个年龄段分为3个年龄段进行分组。对9个年龄段婴幼儿的全量表分数分别绘制正态Q-Q图,并用单样本 Kolmogorov-Smirnov 检验其分布类型,结果显示全量表分数均呈非正态分布,故用中位数(Md)和四分位数间距(X25~X75)描述数据的集中和离散趋势,用第5百分位数来计算全量表分数的95%参考值范围(表1)。

2.3婴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筛查量表(中文版)对孤独症幼儿的诊断价值

用全量表分数作为诊断孤独症幼儿的连续性变量,对样本2中391名正常幼儿和170名确诊为孤独症的幼儿进行筛查,评价量表的诊断价值。正常幼儿与孤独症幼儿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P=0.420),所有幼儿年龄在2.0~3.5岁之间。按每0.5岁一个年龄组分为3组,分别绘制3个年龄段的ROC曲线。

2.0岁~2.5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9(P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发现,正常婴幼儿全量表分数与儿童性别无关,说明婴幼儿社会认知发展与性别无关,符合婴幼儿社会认知发展规律。国内研究也证实,婴幼儿期男女之间在智力、精神运动发育的差异无显著性[4]。但全量表分数与年龄显著相关,这些都符合婴幼儿社会认知发展规律[5]。因此,本研究不区分性别,制订广佛地区不同年龄段婴幼儿全量表得分的95%参考值范围,方便临床使用,并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参照。

9个年龄段婴幼儿全量表分数中位数随年龄增大而增高, 2岁以下年龄组中虽然3个月为一个年龄组,相邻两个年龄组的全量表分数中位数差异相对较大;2岁以上年龄组虽然半岁为一个年龄组,但相邻年龄组的全量表分数中位数差异相对较小。这与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相符:儿童期的生长发育高峰是从胎儿4个月到出生后1年,之后生长发育速度逐渐减慢。同时也与儿童生长发育评估和相关量表修订报告一致[3,6]。

ROC曲线下面积可反映筛查试验的诊断价值大小,一般认为面积在0.50~0.70为诊断价值低,0.70~0.90之间表示诊断价值中等,0.90以上表示诊断价值较高[7]。本研究3个年龄组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在0.90以上,且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用全量表分数对孤独症幼儿进行筛查的诊断价值较高。3个年龄段全量表分数界值分别为52.5分、54.5分和63.5分时,量表的诊断能力最高,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一致率均在0.90以上,并且这3个界值与正常幼儿的95%参考值范围所确定的界值(分别为52分、54分和64分)接近,提示可以用全量表分数的95%参考值范围来筛查孤独症幼儿,并可以考虑进一步推广到其他社会认知发展异常幼儿。

本研究结果表明,婴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筛查量表(中文版)筛查孤独症幼儿的效果较好,用本文正常婴幼儿数据制订的95%参考值范围比较准确,可以用以筛查孤独症幼儿。但本研究样本来源有一定的局限性,将来有待于扩大样本量,在更大范围内试用,进一步建立地区常模乃至全国性的常模,以确定更加合理的诊断界值,进一步评价该量表运用于其他类型社会认知发展异常婴幼儿和>3.5岁社会认知发展异常婴幼儿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臧原,邵景进.婴儿社会认知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12):1132-1133.

[2]钟鑫琪,静进.中文版《婴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筛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评价[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8,2(4):247-252.

[3]卞晓燕,唐亮,董小燕,等.认知应物测验/临床语言、听力进程量表上海市的常模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10):782-786.

[4]孟绍兰.婴儿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67.

[5]邹小兵,静进.发育行为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8-51.

[6]孙晓勉,任永惠,苏祖佑.Bayley 婴幼儿发育量表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1996,11(1):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