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婴幼儿保健知识范文

婴幼儿保健知识精选(九篇)

婴幼儿保健知识

第1篇:婴幼儿保健知识范文

[关键词] 儿童保健;家长;健康教育;关键

[中图分类号] R1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8(a)-236-02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消除危害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1]。随着国家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儿童是21世纪国家建设的主要力量,他们的健康水平,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我院始终把0~3岁婴幼儿的保健工作放在首位,遵循“以保健为主、临床为辅”的方针,大力开展对婴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使他们了解婴幼儿保健的重要性,从被动接受婴幼儿健康体检,到主动带婴幼儿到医院做健康体检。现将我院的具体教育措施报道如下:

1 健康教育步骤

1.1 新生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1.1.1 向新生儿家长讲解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必要性、重要性。主要包括:眼部检查、口腔检查、听力筛查、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和苯丙酮尿症的检查。若新生儿有先天性疾病,可早发现、早治疗。

1.1.2 新生儿家长在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时,向家长发放婴幼儿营养指导书、儿童保健手册(卡),嘱其满月时到本院儿童保健科为婴幼儿体检及预防接种,使家长对儿童保健有初步的认识。

1.2 满月婴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1.2.1医生查看婴儿有无黄疸,对黄疸未退婴儿,要进行黄疸指数检测,若指数偏高,应延缓预防接种,积极治疗黄疸。告诉家长黄疸可影响婴儿大脑和智力发育,嘱其母亲暂停母乳喂养,给婴儿口服妈咪爱,3次/d,1支/次,5 d为一疗程。待黄疸消退后,再到医院预防接种。

1.2.2 对婴儿进行常规生长、体重、头围、前囟、心肺等检查,并为婴儿建立健康档案,将体检结果打印出来,并附本次体检的评价标准、儿童保健指导,主要包括:动作方面、语言方面、对周围环境方面、平衡膳食指南。这样家长可一目了然地知道婴儿的健康情况,并可根据其上各个方面的知道内容,在家训练婴儿,进行早期教育。

1.2.3 为了预防儿童佝偻病发生,常规指导家长给婴儿口服小儿五味赖氨酸糖浆,2次/d,2.5 ml/次;维生素AD滴剂,每晚3滴。嘱家长经常带婴儿进行户外活动,进行空气浴、日光浴和被动体操,以增强体质。

1.3 3~11个月婴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1.3.1 此期保健重点:合理喂养、加强日常护理和早期教养、预防疾病和意外、按计划免疫程序完成基础免疫、定期进行健康和体格检查,以促进生长发育[3]。

1.3.2 对满3个月的婴儿常规进行智力检测,向家长介绍智力检测是对婴儿智力发展指数以及运动发展指数的检测,达标分数是90分以上,若在90分以下则再做进一步检查。到儿童保健科早教训练基地做Vojta测定,标准是7项合格,若有3项不合格,则怀疑此婴儿有中枢性协调障碍,建议家长对婴儿进行早期干预治疗,越早越好。

1.3.3 常规对婴儿进行骨密度检查。向家长宣传它是一种无痛、在婴儿左腿胫骨处进行的骨B超检查,主要检测骨中钙的情况。如Z值在-1.0以上,则表明此婴儿缺钙,建议家长为婴儿补钙,以预防儿童佝偻病的发生。

1.3.4 3~6个月内的婴儿提倡母乳喂养,到第4个月开始添加辅食,为断奶作准备。嘱家长合理添加辅食,正确选择和制作食物,如先添加米糊,再添加蛋黄、水果、蔬菜。遵循从少量到多量,从稀到稠,从一种食物到多种食物的原则,循序渐进,使婴幼儿渐渐适应。

1.3.5 督促家长在婴儿1岁以前,每个月或每隔3个月对婴儿进行生长发育检查,查看生长曲线是否正常,若体重、生长未达标,应及时向家长指出,了解是喂养不当,还是血中微量元素缺乏、血铅偏高等,这些都可影响小儿食欲,导致小儿生长发育迟缓。

1.4 1~3岁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1.4.1 此期的保健重点是保证均衡的营养、合理安排小儿生活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和意外、进行生长发育系统监测、完成计划免疫[4]。

1.4.2 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医院应经常开展大型婴幼儿营养咨询活动、儿童营养专家讲课,帮助家长了解儿童进食特点,现场示范指导家长掌握食物的搭配、合理的喂养方法和技巧,教育家长自己要注意不挑食、不偏食,为儿童树立好榜样。

1.4.3 幼儿期是小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及时教会小儿说话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因而家长要多和小儿说话,认真回答小儿提出的问题。对于不喜欢说话的小儿,建议家长带其到我院早教基地,由专业早教老师来训练小儿说话,效果理想。

1.4.4 教育家长定期带幼儿进行口腔检查。可用软毛牙刷刷牙,尽量少吃糖果,以预防龋齿。

2 健康教育方式

2.1语言教育

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与婴幼儿家长面对面交流、沟通。医护人员对于婴幼儿家长提出的儿童保健方面的知识,要一一耐心地进行解答,使家长了解婴幼儿保健的重要性,并习惯性、经常性地进行儿童保健。另外,我院坚持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同步进行,婴幼儿到医院接受预防接种时,应先接受医生的健康检查,发现生长发育不良时,及时向家长提出,做到有病早发现、早治疗。

2.2书面教育

向家长发放儿童保健手册(卡),其上有儿童保健的项目介绍,可提醒家长带婴幼儿进行儿童保健。在显眼的地方放置健康教育处方笺,向家长宣传通俗易懂的儿童保健知识,如“新生儿疾病筛查须知”,“重视孩子就餐环境、培养良好进食习惯”,“积极行动预防儿童铅中毒”等,这样家长在婴幼儿日常生活中可依照书面说明去做。

2.3 形象化教育

儿童保健科门诊走廊、室内墙上悬挂图文并茂的宣传牌,内容有母乳喂养的优点、预防接种须知、实行早期教育挖掘儿童潜能等,以增加婴幼儿家长的保健知识。

2.4 电化教育

利用电视、VCD在儿童保健科门诊每天按时播放婴幼儿喂养方法、婴儿操和儿童早教节目内容。

2.5 电话教育

在儿童保健科门诊专门设立健康宝贝热线电话,通过电话回答求询者提出的健康知识、卫生保健、心理等问题,由于此方式不受空间、地域的限制[5],在传播儿童保健知识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6 社会性教育

医院经常开展大型婴幼儿营养咨询活动,利用家长带婴幼儿参加活动的机会,宣传儿童保健知识,为婴幼儿进行体检,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7 健康教育大课堂

儿童保健科专家定期为婴幼儿家长讲解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儿童喂养方面的知识,并现场示范,教家长怎样进行食物的搭配,受到婴幼儿家长的欢迎。

3 结果

3.1 家长高度重视

通过对婴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大大提高了家长对婴幼儿保健的重视。据统计,来医院进行儿童保健的婴幼儿,从2002年的60%,上升到2008年的95%。

3.2 拓宽了儿童保健内容

几乎所有在本院出生的婴幼儿,都能在家长的带领下按时到医院做儿童保健。医院的保健项目,由原来的生长发育监测,发展到现在的智力检测、骨密度检查、Vojtai测定、营养指导、婴幼儿早教等。

3.3 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检测起到了早发现、早治疗的作用

如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诊断治疗,儿童营养不良、小儿佝偻病等的预防治疗,减少了儿童患病率,降低了死亡率,促进了儿童健康成长,确保了21世纪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战略目标的实现。

4 讨论

4.1 坚持对婴幼儿家长开展健康教育是保证婴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

只有家长的保健意识提高了,才能带婴幼儿到医院儿童保健科接受儿童保健服务,医院的儿童保健项目才能得以实施。

4.2搞好婴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关键是健康教育方法要多样化

医护人员可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宣传儿童保健知识,传授儿童保健技术,特别是医护人员与婴幼儿家长面对面的健康教育,可达到预期的目的。

4.3 我院始终坚持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同步进行

这样可使家长在节约重复来医院时间的同时,接受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学习保健知识,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进行全面检查,使婴幼儿的一些疾病得到了早发现、早治疗。建议可以在综合性医院推广我院的方法,以确保每位婴幼儿都能接受儿童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

[2]胡伟民.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计划[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0.

[3]崔焱.儿科护理学(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4,36

第2篇:婴幼儿保健知识范文

【摘要】探讨基层婴幼儿保健门诊中早期健康教育的服务模式及效果评价。方法 以儿童保健医生为指导者,“医教结合”对100例试验组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和营养指导,定期监测其生长发育过程,提前干预;与常规体检对照组婴幼儿100例进行对比。结果 试验组婴幼儿的体格发育、智能发育均优于对照组,而营养性疾病的发病率则低于对照组,均P

【关键词】早期健康教育;应用;基层婴幼儿;保健

婴幼儿早期全面发展逐渐受到重视,但早期教育的服务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别。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基层儿保门诊开展多元化、灵活丰富的婴幼儿早期健康教育服务,研究早期健康教育对基层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关系。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研究对象为2010年11月-2011年11月参加儿童保健系统化管理的健康婴幼儿(孕37~41周,出生体质量2 500~3 300 g,出生前后未合并高危因素)200例。其中以第1次体检自愿接受早期健康教育服务、并坚持按照要求进行训练的婴幼儿为试验组,以常规体检婴幼儿为对照组。试验组100例,男童56例、女童44例,试验开始平均年龄(39±1.2)d。对照组100例,男童47例、女童53例,试验开始平均年龄(37±1.0)d。

1.2 方法:1) 对照组按照传统的4:2:1体检模式接受常规的体格检查。试验组接受早期健康教育服务,0~6个月每月1次,6个月~1岁每2个月1次,1~2岁每3个月1次进行保健。

2) 早期健康教育服务内容及实施方法:①早期教育。依据鲍秀兰教授《0-3岁教育大纲》按各年龄段所在运动、认知、语言和社会、感觉综合5个方面的神经心理发育特点,制定出系统的训练方案,由儿保医生通俗易懂地讲解项目,示范动作并根据训练情况及时发现发育相对延迟的婴幼儿和落后能区,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②健康教育。定期开办家长学校课程,内容包括母乳喂养、婴儿护理、婴儿营养与辅食添加、疾病预防、早期教育及心理保健等。

2 结果

1) 2组婴儿体格发育情况比较:试验组小儿1周岁时的体质量、身长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

2) 2组儿童智能发育情况比较:试验组儿童在各能区发育商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见表2。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体或群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为目标,以促进健康为目的所进行的系列活动及其过程。早期健康教育是将儿童早期教育、营养指导、保健、心理行为等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综合起来对婴幼儿家长进行全面的育儿指导以促进婴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

3.1 体格发育的影响:婴儿的早期抚触,被动体操及各阶段运动训练能促进血液循环及呼吸功能,增加食欲和机体抵抗力,改善睡眠,调节生长激素,促进体格发育。本研究试验组男女婴幼儿体质量及身长发育优于对照组,提示早期综合训练配合营养指导、合理膳食对婴幼儿体质量及身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3.2 智能发育的影响:在婴儿期,由于言语交往能力有限,心理发展可有效地通过各种运动、动作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家庭环境中父母和婴幼儿亲密程度,母婴之间的情感交流对婴儿心理发展极为有利。

3.3 营养性疾病的影响: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是儿童常见营养性疾病,通过建立婴幼儿健康档案及对婴幼儿生长发育过程的监测,适时进行血常规及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测定,发放营养处方,尽早干预。

3.4 早期健康教育的服务效果评价:近年来各级妇幼保健机构都在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儿童早期发展的综合指导,在基层借助儿童保健医师已具备保健专业知识及家长沟通技巧,“医教结合”,将早期健康教育纳入基层儿童保健常规工作中,婴幼儿家长正确育儿知晓率得到有效提高,早期教育更易推广。改变了过去只重视儿童体格发育不重视心理、智力、行为发展的状况,在提高儿童身心全面发展水平的同时,改善医患关系,增加彼此信任度,增加了儿童保健门诊量,提高了儿童保健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晓霞,王念蓉.早期教育对婴儿智能发育的影响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1):58-59.

[2] 林传家,李寄平,张秀玲.Gesell量表―――0-3岁智力发育诊断量表[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987:2-10.

第3篇:婴幼儿保健知识范文

【关键词】幼儿保健教师医学专业知识基本能力

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该现状一直牵动着的心,为贯彻落实发动全社会要共同呵护好孩子眼睛的重要指示精神,2018年8月30日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强调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人事部会同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完善中小学和高校校医、保健教师和健康教育教师职称评审政策。《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出台,强调了中小学幼儿园保健教师的社会作用,提高了保健教师的社会地位,增强了保健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那么,怎样才能当好一名幼儿园的保健教师呢?0~6岁是孩子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为了不辜负国家呵护好孩子眼睛的期望、能有效发动家庭、社会、学生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幼儿园保健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基本专业知识及能力。

一、医学专业知识及与之相应的保健保育要点

保健教师必须熟知幼儿的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合理安排组织幼儿的各种活动,区别健康与疾病,做到疾病的早期发现。定期体格测量,对儿童生长发育进行检测和评价,早期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干预,对肥胖儿、体弱儿、视力异常的儿童进行专案管理,指导家长做好科学育儿及疾病预防。如婴幼儿运动系统生长发育特点:骨骼生长迅速,骨骼总数比成人多,骨骼弹性大、柔软易弯曲,头部骨骼尚未发育好,脊柱生理弯曲逐渐形成、腕骨出现并钙化,足弓尚未形成,肌肉力量小,运动逐渐协调。婴幼儿运动系统的保健保育要点:注意培养婴幼儿的各种正确坐姿,包括坐、立、行等。合理组织婴幼儿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促进婴幼儿骨骼和肌肉的发育。让婴幼儿经常晒太阳,促进身体对钙、磷和维生素D的吸收。婴幼儿的衣服和鞋子应宽松适度,以利于婴幼儿动作发展和骨骼发育。加强安全防护意识,预防婴幼儿骨折脱臼等意外事故的发生。再如婴幼儿眼的生长发育特点:婴幼儿5岁前有生理性远视,婴幼儿晶状体调节能力强,对环境因素较敏感,眼球发育不成熟,眼肌易疲劳巩膜柔弱眼球易拉长。外界不良的环境因素易致伤害,造成近视或弱视。婴幼儿眼的保健保育要点为:科学采光和照明。在读书、写字时光线应来自身体的左上方,幼儿用眼时间不能过长。注意维生素A及其他营养素的补充;指导幼儿保持眼部清洁,不用手揉眼,实行一人一巾。加强安全教育,预防眼外伤,不玩有危险的物品,如沙子、大头针等。熟知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熟知消毒知识、意外伤害的简易处理,如扭伤、器官异物、出血等,掌握胸外心脏按压急救方法的操作,具备与医学专业相对应的卫生医疗资格证。

二、营养学知识及其保健保育要点

婴幼儿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儿童的咀嚼能力、胃容量、消化能力等各组织系统尚不完善,与其对营养素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矛盾,儿童期的饮食习惯和营养状况会影响其一生的素质与健康,儿童不具备选择和调配食物的能力,保健教师在为儿童制定带量食谱时,先要熟知各种营养素的功能,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微量元素的来源,膳食纤维的选择等,多选择当季食材,少选择或不选择反季节食材,食材品种要多样化,平衡膳食,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保健保育要点:选用的食物原料应新鲜、优质,易于烧煮。洗涤和切配符合卫生要求和儿童年龄特点。科学烹调减少营养素损失。烹调食物注意色、香、味、形吸引儿童的兴趣,符合儿童口味。制定科学合理带量食谱,需要具备与之相应的营养师资格证。

三、教育、教学组织能力

保健教师需要制定符合全园且可执行的卫生保健计划,并能按照计划落实到位。保健教师在对幼儿、教职员工、家长等不同年龄段、不同的知识层次、不同的社会角色的群体进行宣教、培训科学育儿、生理心理健康、疾病防控、食物营养等卫生保健方面的知识时,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宣教方法才能有效地把知识传授给他人。如对幼儿进行“全国爱牙日”口腔保健授课时,需要准备口腔医生、牙齿、蛀虫、牙膏、牙刷等教具,以游戏活动为主,激起孩子参与该课程活动的兴趣,增强了孩子爱护牙齿的意识,自觉养成早晚要刷牙的良好习惯。健康宣教、培训及卫生保健工作的总结、分析和提炼需要保健教师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需要保健教师具备教师资格证。

第4篇:婴幼儿保健知识范文

【关键词】 婴幼儿保健;婴幼儿早期教育;心理行为发育;影响;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15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925-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使人口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对于下一代的培育就不能放松,甚至应该从婴幼儿抓起。婴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对于婴幼儿的成长的关注是我们每一位儿童保健工作者的责任,对于婴幼儿的成长和发育,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提供良好的条件,能够使婴幼儿得到良好的照顾和早期潜能开发,对于婴幼儿来说,在发育关键时期受到的影响会对人生的发展奠定下基础,婴幼儿时期也是成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1]。但是婴幼儿时期因为没有足够的判断能力也会被一些不利的因素影响,使得自身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婴幼儿早期教育的作用就在于能够将婴幼儿接收的不利影响清除,得到及时的干预与纠正。婴幼儿早期教育对于婴幼儿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帮助作用,本文将婴幼儿早期教育对于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儿童保健科的进行保健的婴幼儿300例,将这些婴幼儿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50例,两组婴幼儿的健康状况、双亲的文化程度、成长环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即P>0.05。

1.2 研究方法 对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婴幼儿都进行常规的儿童保健,实验组在进行常规保健的基础上进行婴幼儿早期教育知识的宣教,同时参加一年早教课程训练。在1年后对两组婴幼儿分别进行智力发育指数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的测量,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并且得出结论。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TATA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中位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轶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或率表示,两组间比较χ2检验或精确概率法,以P

2 结果

2.1 两组婴幼儿智力发育指数比较 见表1。

3 讨论

婴幼儿期是儿童生长发育最关键的时期,对于婴幼儿的心智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个阶段家长必须重视对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在人的一生当中,婴幼儿时期的智力发育速度是最快的,在婴幼儿时期如果能够对婴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婴幼儿的智力发育,会得到更好的效果。婴幼儿时期的教导也能够为婴幼儿的良好习惯和性格奠定基础。通常来说,早期教育开始的时间从一出生,在不同的阶段对于婴幼儿进行教育的着重点不一样。周岁之后的婴幼儿要进行动作连贯性训练和感官功能的感知动作思维的训练和个性上的培养[3]、语言上的培养、玩伴方面的培养等,父母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这对于孩子智力、身体素质、精神、人格的多方面发展都有好处,对于孩子今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如此,对于父母与养育者也有着一定的影响。进行早期教育对孩子的整个人生的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大脑的发育与外界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在我院儿童保健科进行的早期教育是参考婴幼儿的身体状况,针对性的制订了一些潜能开发的课件,进行多种形式的刺激,对于婴幼儿的潜能进行最大程度上的挖掘。婴幼儿的大脑发育受到的不仅仅是遗传因素的影响,也有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两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着婴幼儿的智力发展。有数据表明,周岁以内的婴幼儿进行早期发育指导,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婴幼儿的智能发育,并且这种影响是不可逆的。与此同时,对于婴幼儿进行一些亲子互动型的益智游戏,对于婴幼儿的发育情况家长能够进行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有很多研究表明,早期教育对于心理行为发育的意义非同一般,使得幼儿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还能够促进婴幼儿的智力发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我国的未来发展需要人才,这就需要教育的力量,而我国的新希望就是这些婴幼儿,对于人才的培养要从婴幼儿抓起,那么对于婴幼儿保健婴幼儿早期教育对于心理行为发育的积极影响就不容忽视,对于我国婴幼儿的智力发育和人格形成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于婴幼儿保健婴幼儿早期教育对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对于我国婴幼儿的自身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智超.儿童保健婴幼儿早期教育对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509-509.

第5篇:婴幼儿保健知识范文

2019年是十三五规划第四年,为提高辖区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水平,强化对基层开展妇幼保健工作特制订妇幼保健业务培训、基层指导计划:

一、管理方面

保健部全面负责全市妇幼保健技术指导、培训、考核和妇幼卫生信息等工作。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实行包保到镇、责任到人的工作方法,制定工作方案,每月召开一次保健科室负责人会议,及时传达上级工作精神,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并加以落实,进一步规范妇幼保健管理工作。

二、培训方面

(一)组织全市妇幼专题培训6期。

1、加强妇幼保健人员专业知识培训。

举办妇幼保健专业知识培训班,培训对象为各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保工作人员和综合医疗保健机构的妇幼保健人员,培训内容包括:国家2017版孕产妇和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妇幼保健适宜技术推广、妇幼保健基础知识、眼保健、两癌筛查、母婴保健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我市妇幼保健人员的业务水平。

2、进一步做好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加强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工作。

定期组织市围产保健技术指导组专家进行讲课和指导,培训对象为全市妇产科和儿科工作人员。培训内容包括:产科高危妊娠处理、新生儿重症救治等知识,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妇产科和儿科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规范产科和儿科管理,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

3、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管理,提高信息管理质量。

培训对象为各医疗保健机构妇幼卫生信息管理人员,培训内容包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季报表、妇幼保健常规报表讲解,强调妇幼卫生信息质量控制工作要求,山东省妇幼卫生信息网络操作的注意事项等。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妇幼卫生信息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水平,减少错报、漏报情况的发生,提高全市妇幼卫生信息工作质量。           

(二)继续坚持以会代训制度,扩大培训效果。

每季度召开一次妇幼例会,利用基层妇幼保健人员例会之际,进行有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妇幼卫生信息工作培训。制定培训课程表,有保健部工作人员承担培训组织任务,责任到人,认真备课,保证培训质量和效果。

(三)加强对村级妇幼保健人员的培训。

各医疗保健机构按照《2017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及其他妇幼保健项目工作的要求,重点做好孕期保健、产后访视、儿童保健及新生儿访视等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妇幼保健适宜技术,并将考试考核结果反馈至各单位。

(四)积极参加上级培训。

组织人员按时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妇幼保健知识培训班,及时将培训内容及会议精神带回并逐级传达,不断提高我市妇幼保健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技术指导方面

保健部负责统一制定深入基层指导工作制度及检查指导工作内容,每月组织本组人员深入相关镇街进行技术指导,及时将指导材料上交保健部备案。同时保健部和项目办将随机抽取各技术指导组资料进行复核。

四、督导检查方面

(一)母婴保健法及妇幼保健项目等

1、《母婴保健法》贯彻落实情况,依法取得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和业务技术人员合格证书,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巩固爱婴医院成果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母乳喂养。

第6篇:婴幼儿保健知识范文

关键词: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管理系统;生长发育;健康;影响

婴幼儿时期是指出生至3岁的儿童,这一时期儿童的健康发育对未来的成长尤为重要,因此0~3岁时的婴幼儿阶段的健康管理非常重要[1]。对此特建立儿童早期发展指导管理系统,选取一部分婴幼儿进行研究观察,与传统的系统保健进行对比,现将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于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健康儿童门诊的360例正常婴幼儿,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发展组各180例,并排除产前和产时高危因素[2]。发展组中男性102例,女性78例,年龄0月龄~3岁,平均年龄(1.8±0.2)岁,常规组中男性105例,女性75例,年龄0月龄~3岁,平均年龄(1.5±0.5)岁。两组儿童在上述一般资料中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常规组儿童采用传统的系统保健,即分别在3个月龄、6个月龄、9个月龄、12个月龄、18个月龄、24个月龄、30个月龄、36个月龄定时进行体检,测量身高、体重、头围,由专业医师将检查结果记录在健康档案上,同时向儿童家长普及宣教常规的养育知识,该儿童不接受早期发展指导的项目。

发展组儿童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早期发展指导系统保健,主要方法为以下几点:①增加体检次数及监测生长曲线:一岁内每月进行体检,并增加15月龄的体检。将婴幼儿与家长的基本情况记录并建立健康档案,儿童体检过后,将检查结果准确无误录入健康档案中,并做生长曲线图,将每次体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曲线变化原因,以制定合理的膳食指导以及教育内容。②加强新生儿期的随访:新生儿出生24 h后,由专业医护人员指导家长相关的喂养知识与健康教育。③制定相关教育计划:以儿童的身体发育为基准制定合理的健康处方以及智力发展跟踪表,教会家长对孩子的视觉、听觉以及触觉等感知觉的训练。④亲子活动:新生儿出生3个月后可由父母带领参加亲子俱乐部,进行适当的亲子活动,可间隔2 w参加1次。⑤检控评估:在每次体检时依照"评估-指导-发展-评估"的方式,进行体格发育以及神经精神发育等指标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指导方法,将制定方法告知家长,按照内容对儿童进行锻炼,之后再次评估,循环往复。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婴幼儿实施方法后身高与体重的比较,同时采用丹佛发育筛查法,对两组婴幼儿在个人-社会、精细运动-适应性、大动作、语言四个能区进行比较。其中P表示为通过,F为未通过,R提示儿童不肯表演,NO为儿童无机会表演。

异常有两种情况:①2个或更多能区有两项或更多迟缓;②1个区有2个或更多项目迟缓,加上1个或多个区有1个迟缓,并且该能区通过年龄线的项目均失败者。

可疑有两种情况:①1个区有2项或更多迟缓;②1个或更多区有1个迟缓,并且该能区通过年龄线的项目均失败者。

正常:无上述情况者[3]。

1.4y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婴幼儿身高、体重对比 对比两组婴幼儿6个月、1岁、2岁、3岁时的身高体重发现,发展组各项数据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2.2精神神经发育对比 对比两组婴幼儿6、12、24、36月龄的各个能区的发育情况,发展组儿童各时间段、各个能区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

3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小康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儿童的早期教育越来越意识到其严重性,更多的家长开始关注这类方面知识。婴幼儿0~3岁期间是大脑开发的最佳时期,而以往的传统保健模式,并不会过多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智力方面[4]。

本文经过研究后发现,两组婴幼儿的身高体重对比,发展组在儿童6个月、1岁、2岁、3岁时的身高体重均高于常规组(P

综上所述,对婴幼儿尽早实施发展指导管理系统有效增强儿童生理生长与精神神经发育情况,家长容易接受,建议普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蒋玉艳,陈兴乐.微量营养素与儿童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J].江苏预防医学,2014,25(3):49-51.

第7篇:婴幼儿保健知识范文

【关键词】婴幼儿;性发展;性健康教育;幼儿园教师

随着我国政府对儿童权利和福祉的重视,婴幼儿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当前有关婴幼儿性发展和性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在幼儿园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中也很少涉及这方面内容。婴幼儿的性健康教育对其一生的成长十分重要,幼儿园教师在帮助婴幼儿性健康成长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在介绍婴幼儿性生理、认知、社会性、情感等方面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实施婴幼儿性健康教育的多种方法,希望对幼儿园教师的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一、婴幼儿性发展特点

婴儿从出生起就被成人根据性别区别对待,比如给婴儿起一个与性别相一致的名字,为婴儿选择与他们性别相符的衣服样式、衣服颜色和玩具,等等。婴儿也由此开始了与其性别相应的学习。婴幼儿性发展与其他方面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成人与婴幼儿之间的交流对婴幼儿的性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婴幼儿的性发展包括生理、认知、社会性、情感等方面。

1.生理发展

婴幼儿在生理发展方面包括如下几点:(1)会探索自己的身体器官,包括生殖器官;(2)会对来自成人的健康抚摸作出积极的反应;(3)开始学习上厕所。

教师或父母给婴幼儿换衣服或洗澡时经常发现有些婴幼儿在触摸自己的生殖器。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婴幼儿对世界充满了与生俱来的好奇,对自己的身体同样也非常好奇,他们探索这个世界,是从探索自己的身体开始的。他们在游戏中通过观察、探究来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周围的世界。婴幼儿对自己的性器官感兴趣就像对自己身体的其他器官感兴趣一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如果教师或父母用成人的观点去看待婴幼儿的行为,对婴幼儿的性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身体接触对婴幼儿大脑的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著名触摸研究学院(Touch Research Institute)的负责人Tiffany Field教授通过研究证明,对婴儿身体进行按摩不仅有利于婴儿的整体健康(包括体重增加、活动量增加等),同时也会增加婴儿在各个生长发育方面的测试值。Field已经验证按摩对各种处于危险状态的婴儿(如早产儿或母亲在怀孕期患抑郁症的婴儿)的功效。此外,按摩还对儿童哮喘和孤独症等有疗效。教师应该积极创造机会,学习能让婴幼儿感到舒服的方式来接触他们的身体。婴幼儿会对来自成人的健康抚摸作出积极反应的。

2.认知发展

婴幼儿在认知方面的发展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1)先对自己的身体产生好奇,然后对别人的身体产生好奇;(2)会观察男孩和女孩在上厕所时表现出来的差异;(3)懂得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先分辨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再分辨别人是男孩还是女孩;(4)如果得到成人的正确指导,可以叫出男孩和女孩生殖器官的名称;(5)使用恰当或不恰当的词语与他人交流;(6)开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大小便前后洗手,大小便后冲厕,并逐渐理解大小便是人体的一种正常排泄现象。

婴幼儿通过视觉(看)、听觉(听)、嗅觉(闻)、味觉(尝)和触觉(摸)来认识周围世界,包括自己的身体,并主导自己的行为。当婴幼儿接近2岁时,他们开始使用语言或肢体语言去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世界。他们经常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对自己身体的好奇心。比如,向同伴展示性器官;触摸身上一些被遮掩的部位;甚至玩一些相关的游戏,等等。所有这些行为都是婴幼儿好奇心的正常表现。

教师要特别了解,孩子的上述行为与成人的行为完全不是一回事,我们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释两者的差异。(1)孩子完全是出于好奇,而且是带有游戏性质的,而成人拥有性知识并且有能力对自己的行为负责;(2)孩子的态度是自发的、公开的,就像对待其他事情一样,而成人的一般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且是隐蔽的;(3)孩子模仿父母或其他成人。把夫妻角色带入“过家家”游戏中,但绝没有色情成分,而成人懂得和婚姻之间存在关联。

到了3岁的时候,大多数孩子已经能告诉周围的人“我是一个男孩”或“我是一个女孩”。㈣但是,他们中很少有人明白这种性别划分的依据。他们此时的性别角色一般是由父母帮助确定的。由于有了男孩和女孩的意识,他们会发现男孩和女孩在上厕所时表现出来的差异,并对这种差异感到好奇。值得注意的是,在与孩子的交往中,教师对孩子的身体以及好奇心保持正确、积极的态度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到促进作用,而忽视或指责孩子的好奇心则会妨碍孩子的健康成长。

同样,在这个阶段,孩子已能正确地说出自己很多身体器官的名称,如眼睛、耳朵、鼻子、嘴、牙齿、头发、手、脚、手指、脚趾、膝盖等。但很多孩子叫不出自己生殖器官的正确名称,其重要原因是教师和父母不告诉孩子,而是用各种代名词来暗指生殖器,如小、小雀雀、撒尿的地方、下身等。其实,这一时期是孩子对自己的身体形成正面或负面认识的关键时期。成人在帮助孩子换尿布、排便、洗澡时,应该和蔼可亲地向他们解释正在做什么,在与孩子交谈时自然地让孩子了解生殖器官的正确名称(就像学习其他器官的名称一样),从而使孩子对自己的身体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认识,为培养孩子自尊、自信的人格品质打下良好的基础。一个孩子早期对自己身体形成的认识.包括对性器官的认识会对他成年后的生活经历产生深远影响。如果他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得到肯定,那么他就会变得独立和自信。相反,如果他对自己身体的认识不断遭到否定、惩罚或忽视,那么他就有可能因此看不起自己,并对控制自己身体(包括性方面)的能力产生怀疑。

3.社会性发展

婴幼儿在社会性方面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通过凝视、笑、语言表达、移动身体等方式与周围的人互动;(2)在与关怀他们的成人的接触过程中建立信任感;(3)逐渐学会解决问题以及在需要的时候寻求帮助;(4)在与人的交往中学会尊重他人;(5)开始学习进入他们所在的文化背景下的性别角色;(6)建立并发展同伴之间的友谊。

Erikson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深刻地指出,如果婴幼儿的第一看护者对婴幼儿的抚育是积极的、负责任的,使他们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那么这种信任感将是婴幼儿日后形成与他人(包括成人、兄弟姐妹、同学和同事)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Erikson阐述了人的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过程。他认为,在人生命的第一年中,信任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只有解决这个问题,人格的健康发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才有可能。成人通过满足婴幼儿的各种需求使婴幼儿建立信任感。当各种需求得到满足时,婴幼儿就开始发展自我价值观念。美国著名行为科学家Stantley Greenspan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指出,信任对于婴幼儿各阶段的性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Erikson进一步指出,婴幼儿社会性和情感发展的第二阶段包括婴幼儿自信的培养或自我管理意识的建立。为了能使婴幼儿顺利地完成第二阶段的发展,教师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事情,并且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此外,在这一成长阶段里,教师应该合理限制婴幼儿的某些行为,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到了3岁,幼儿的自我意识就能不断提高,能更好地尊重他人并且有责任心。

4.情感发展

婴幼儿的情感发展主要表现在:(1)在接受爱时,也学会给予爱;(2)观察到人的情感表达形式的不同,并开始学习表达情感的方式;(3)开始学习信任别人,关心别人;(4)随着能力的提高,开始建立自信和自尊;(5)开始形成对待自己身体的态度;(6)开始通过周围环境和文化背景来建立自己的男性或女性形象。

从降生那刻起,婴儿就开始体验爱、触摸以及各种关系。婴幼儿会对来自成人的健康抚摸作出积极的反应,由此形成的经验、对事物的印象和观察等会影响他们成人后对性的态度。StantleyGreenspan教授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在婴儿发育早期阶段,那种被抚慰的感觉可能是他们感受到的第一种。这种成人与婴儿之间的感情纽带开辟了“愉悦的快乐境界”。在婴儿长到大约3至10个月的时候,他们开始能区分快乐的源泉,不仅是周围的人,来自身体上的感觉对他们而言都很重要。

当孩子长到1岁或刚进入2岁时,许多孩子开始与父母以及其他一些亲近的成人进行爱的传递和交流。这个阶段的孩子仍然对自己的身体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对男孩和女孩之间的性别差异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随着孩子的认识能力和情感的发展,大约在2岁左右,他们就能本能地认识到快乐来自与他人的亲密关系、温馨的环境以及安全的感觉。但是,如果教师、父母或其他重要的成人态度冷漠、具有攻击性或侵犯性,就有可能导致孩子日后不正常的。

当婴幼儿情绪低落或烦躁时,他们通常会寻找一些缓解的方式。有的可能会吮自己的手指,或卷自己的头发;有的则可能会抱动物玩偶,或蹭地毯;有的可能会玩弄自己的性器官。如果教师发现孩子玩弄生殖器。应该提醒孩子,同时设法分析造成孩子产生压力的原因,引导他们发展良好的友谊、健康的自我意识,多创造机会让他们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使他们得到精心的抚育。

为了促进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教师应该接受和肯定每一个孩子,尊重他们之间的差异,并恰当地表达自己的爱。教师要与孩子的家庭保持密切联系,向家长宣传家庭在孩子性健康成长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师和父母的支持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

二、婴幼儿性健康教育

作为婴幼儿成长的“重要他人”,幼儿园教师有责任对婴幼儿进行性健康教育。

1.深入理解婴幼儿的需要

教师要为孩子提供充满爱的环境,跟孩子有更多的接触,包括肌肤接触,使孩子充分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爱。教师要充分理解婴幼儿对自己身体的好奇心就像对周围其他事物的好奇心一样,要耐心引导孩子正确对待自己身体所有的器官,要让孩子懂得排泄是每个人都有的正常生命现象。也许有教师认为,年幼的孩子不需要了解性,其实不然。如果孩子对性的好奇被忽视或被告知不能使用某些词语表达这类语意,或不能问有关性的问题,孩子就会对性悄然产生神秘感。越是神秘的事情,就越会激发孩子的探究欲。

2.努力培养婴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师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例如便前、便后要洗手,女孩在小便后要用手纸从前往后擦干净,排完大便后要用手纸从前往后擦屁股,等等。如果孩子不小心把大小便弄在身上或衣服上,教师在协助孩子清理时不要面带怒容,不要用批评或责备的口吻教训孩子,不要说可能让孩子感到羞愧或沮丧的话。教师可以这样对孩子说:“没关系,老师帮你清理干净,只要换一下衣服,你就可以继续玩了。”

3.积极帮助婴幼儿了解自己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性健康教育活动,为孩子提供一些相关的玩具、书籍。如果孩子对自己的身体很好奇并且想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教师可以趁机有计划地组织一些有关身体或生殖方面的活动。比如开展“认识我自己”这一主题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家庭相册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教师则通过图片或幻灯片向孩子介绍身体各器官的名称和主要功能,引导孩子认识营养、锻炼、清洁和休息对身体的重要性。

4.认真解答婴幼儿的问题

孩子在研究自己身体的过程中,可能会问一些有关性方面的问题,教师应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并给予细心的答复,以加深他们对自己身体的了解。如果教师对孩子表现出来的好奇心采取忽视甚至责备的态度,那么孩子就可能认为他们的兴趣是错误的或是不好的。教师在回答孩子有关性的问题时应该力求正确,不要反应过火,否则不仅对孩子的发展不利,而且对教师与孩子之间关系的发展不利。

5.及时规范婴幼儿的某些行为

当孩子出现不恰当行为的萌芽时,例如,触摸同伴的生殖器或侵犯性地接触同伴的身体,教师应该给予及时、恰当的引导,把孩子引向别的活动或其他学习环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避免某些不恰当的做法,例如,暗示身体的某些器官是不好的或恶心的;仅凭一种行为或一个词语就断定某个孩子是坏孩子;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兴趣和行为,等等。由于不同孩子的行为存在很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与孩子的家庭保持密切联系,经常向家长提供各种信息,以利于家庭性健康教育的开展。

第8篇:婴幼儿保健知识范文

【关键词】 早期教育;婴幼儿;智能影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5月~11月在我院正常出生的足月新生儿306例,随机分为早期教育组和对照组,早期教育组153例,其中男81例,女72例;对照组153例,其中男79例,女74例;两组儿童母亲年龄22~36岁,妊娠期无重大疾病,孕龄37~42周,出生体重2 500~4 000 g,单胎无窒息史,母孕期无并发症,新生儿期无重大疾病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两组儿童在性别、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居住环境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测试方法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中国儿童发展中心根据贝利智力量表改编的标准化婴幼儿智力发育量表(简称CDCC量表);观察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并进行评估分析[1]。

早教组从孕期开始由儿保医师对孕妇进行早教宣传,提高孕妇对早期教育的认识,生后到家访视时教会家长婴儿操、洗澡、抚触、新生儿行为测定,并根据营养状况评价结果、体格发育评价、神经精神发育评估结果、年龄等特点进行综合性早期潜能开发指导。让家长了解新生儿的行为能力,并开始接受早期教育指导,嘱家长第1年每两个月到儿保科跟踪检查一次,第2~3年每三个月一次,同时儿保医师做好相关体检记录。

对照组未进行智力检查及干预,18个月第一次体检时做发育商测试,发育商>130为高(优秀);发育商129~115为中上(良好);发育商114~85为中等(正常);发育商84~70为中下(偏低);发育商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u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本次测试的两组儿童中,早期教育组优秀、中上的百分率高于对照组,中、中下、下的百分率低于对照组。早期教育组发育商DQ为106±6.4(80~140),对照组发育商DQ为104±7.7(52.3~135);经X检验,P

3 讨论

早期教育是指从出生到学龄前这个阶段对儿童进行合乎科学规律的教育、训练和保育,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0~3岁是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的奠基时期,此时期婴幼儿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是极为关键与重要的,通过早期教育促进儿童心理智能发育,时间愈早愈好。儿保医师强调婴幼儿早期教育以人的健康为护理中心,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工作,开展社区医疗服务有利于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婴幼儿及其家庭成员既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又可保健,还可进行早期教育,这样使工作开展成为可行和现实[2]。再者,通过定期进行发育商测试鼓励家长进行早期教育,可以早期开发婴幼儿潜能促进婴幼儿的智力发育。

在早教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尊重婴幼儿的人格,尊重其生存和发展的权利;②重视婴幼儿的感受和需求,经常训练其动作技能,带其接触社会和自然环境,多方面地接触人和事物,使其空间知觉得到发展,认识范围得以扩大,为思维活动的形成准备条件[3];③鼓励进行独立思考,培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0~3岁是婴儿生理和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婴儿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与疑问,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婴儿才能逐渐拥有新的能力,这样才能满足婴幼儿的求知欲望;④鼓励其与同伴进行交往,培养与人沟通的能力,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交往能力发展水平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标志;⑤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其在编故事、玩游戏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⑥培养其早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并注意培养婴儿探索外部世界的能力,鼓励其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生理心理的成熟度来参与力所能及的事情。儿保医师应定期对家长进行营养和保健指导,对婴儿在不同领域的认识和在不同环境中的自发行为给予肯定,和家长一道培养孩子探索世界的兴趣,充分发挥家长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⑦给婴儿创造丰富多彩的环境,早期教育在教育体制,实施模式,具体方法以及效果的评价方面不断改进,并将其进一步的发展壮大。

综上所述,对于0~3岁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开展是有非常有必要、有积极意义的。早期教育的最终目地是帮助婴儿发展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把激发人的兴趣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重点,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促进婴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鲍秀兰.0~3岁儿童最佳的人生开端.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95.

第9篇:婴幼儿保健知识范文

【摘要】 目的研究家长的健康促进教育依从性对婴幼儿情感满足状况。方法 对同一个医院一个月内出生的婴幼儿(0~3岁),选择300例,其中城市户口153例,农村户口147例,进行健康促进教育。结果在健康促进教育中,依从性好的家长,婴幼儿在性格、适应集体、情绪情感表达、自理能力、早期认知等方面表现较好,依从性不好的家长,婴幼儿的各方面能力相对薄弱。结论婴幼儿身心健康与家长接受健康促进教育成正相关。

【关键词】 婴幼儿;情感需求;健康促进;教育;家长;关系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ffective demands of infants andparents' compliance with health promoting education/

Zhao Jiying Liu ShulanTian Gui fangZhangdiLi Yu ling

【Abstract】Purpose:The paper aims at studying how parents' health promoting education compliance meets the infants' affective demands. Method: Among the infants (aging from 0 to 3) that were born in our hospital, 300 subjects are sampled out, 153 of whom are urban residents, 147 are rural ones, to receive health promoting education. Result: With the health promoting education, it is found that for the parents of strong compliance, their infants excels in developing characters, adapting to the collective, expressing emotions and affections, taking care of themselves and learning at an early stage, while for the parents of weak compliance, their infants are weak in abilities of all kinds. Conclusion: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fants'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and parents' compliance with health promoting education.

【Key words】infants, affective demands, health promoting, education, parents, relationship

0~3岁婴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十分值得关注,亲情化服务在0~3岁婴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1]。长期以来,家长和幼儿园普遍重视的,是对孩子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对孩子品德、情感方面的付出相对要少的多[2]。脑科学家发现,情感与智力发育的大脑皮质有密切联系,两者的联系在孩子1岁左右的时候迅速形成,以后不断的情绪体验会定性这种联系通道,进而养成稳定的习惯,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必须有良好的情感教育奠定基础[3]。孩子在成长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例如任性、攻击性强、孤僻、霸道等,都与情绪情感发育不良有很大关系[4],因此,我们在2007年1月,对一个月内出生的0~3岁的婴幼儿抽取300例,对他们的家长进行了促进婴幼儿情感培养的教育,旨在促使婴幼儿的家长要像重视孩子的智力发育一样,重视孩子的情感教育。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2007年3月在市妇幼保健院(一个月内)出生的婴幼儿,根据自愿的原则,选择30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婴138例(46.0%),男婴162例(54.0%),城镇户口153例(51.0%),农村户口147例(49.0%),母亲的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学历96例(32.0%),初中及以下学历204例(68.0%)。

1.2内容与方法

1.2.10~1岁婴幼儿的情感教育

1.2.1.1和婴儿的目光交流和语言的交流。在20~30厘米之间距离和婴幼儿对视交流,如给婴幼儿洗澡的时候、喂奶的时候、穿衣服的时候,都可以和孩子对视说话,让婴幼儿感觉出父母的爱意,感受到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

1.2.1.2 和婴儿进行接触、抚摸。平时给婴幼儿喂奶时、逗他玩耍时,都可以和婴幼儿进行亲密接触,也可以经常给婴幼儿按摩、进行抚触,父母温暖的笑、亲切的拥抱等正向的表情,能轻易地感染孩子,让他觉得父母了解了他的需求,并且给予了他想要的回馈。

1.2.21~2岁的情感教育

1.2.2.1注意观察,了解幼儿的意愿。想要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当然要先了解孩子的想法,窥探孩子的内心世界到底需要什么,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给孩子他需要的。

1.2.2.2尊重幼儿的选择。了解了孩子的意愿之后,还要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知道自己是被重视的,他的情感需求同样得到父母的重视,帮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

1.2.2.3观察幼儿的情绪变化。 孩子的情感需求会通过情绪的变化反应出来,所以父母要留心观察孩子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如不高兴了、开心了,根据孩子不同的变化给予不同的回应,能更正确地给孩子正确的情绪引导。

1.2.2.4和幼儿一起学习。情感既然是一种需要教育完成的项目,那么家长就该和孩子一起学习,学习在生活中控制自己的情绪,引导孩子的情感发展朝向正向的方向发展。

1.2.3 2~3岁幼儿的情感教育。

1.2.3.1 性格表现教育:活泼、大方、外向,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1.2.3.2 适应集体教育:愿意上幼儿园,情绪愉快参加幼儿园的各类活动,在集体中表现大方、不怕陌生,能遵守幼儿园集体生活的规则,并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1.2.3.3 交往合作能力:在集体活动中愿意与同伴一起玩,愿意与同伴共同使用材料与玩具,有礼貌能招呼、应答。

1.2.3.4 情绪情感:喜欢老师、阿姨,亲近同伴,初步理解别人的想法与情感,会表达自己的愿望,有同情心、愿意帮助同伴、会帮忙做事。

1.2.3.5自理能力:在成人的帮助和指导下会进餐、盥洗、自理,能按需如厕、喝水,自理能力逐渐发展。

1.2.3.6早期认知能力:感知与运动发展和认知与语言发展。

1.3 统计学处理以SPSS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 对婴幼儿各年龄阶段情感教育父母认知情况的调查(表1)

表1 婴幼儿各年龄阶段情感教育父母认知情况例数调查比较(%)

项目0~1岁1~2岁 2~3岁

城市 农村城市农村城市 农村

有用 147(96.08)142(96.60) 148(96.73)141(95.92) 150(98.04)144 (97.96)

用处不大6(3.92) 5(3.40)5(3.27) 6(4.08)3(1.96) 3(2.04)

没用0(0.00) 0(0.00)0(0.00)0(0.00) 0(0.00)0(0.00)

合计 153147153147 153147

χ2检验0.060.300.00

p 值P>0.50 P>0.50 P>0.50

2.2 各阶段婴幼儿教养者(教育依从性)调查检验(见表2)

表2 各阶段婴幼儿教养者例数调查调查比较(%)

教养者0~1岁 1~2岁 2~3岁

城市 农村城市农村城市 农村

父母128(83.66) 132(89.80) 23(15.03) 94(63.95) 3(1.96) 40(27.21)

祖辈25(16.34)15(10.2083(54.25) 53(36.05) 34(22.22)107(72.79)

保姆0(0.00) 0(0.00) 47(30.72) 0(0.00) 29(18.96) 0(0.00)

幼儿园0(0.00) 0(0.00) 0 (0.00)0(0.00) 87(56.86) 0(0.00)

合计153 147153 147 153 147

χ2检验2.4677.13 124.59

p 值

2.3 婴幼儿3岁时发展水平测量(见表3)

表3婴幼儿3岁时发展水平测量表(%)

父母教养43人 祖辈教养141人 保姆教养29人 幼儿园87人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好 中差好 中 差

性格表现33(76.74)6(13.95)4(9.30)42(29.79) 38(26.95)61(43.26)10(34.48)13(44.83) 6(20.69)80(91.95)4(4.60)3 (3.45)

适应集体20(46.51)13(30.23 )10(23.26) 35(24.82)43(30.50)63(44.68)8(27.59)9(31.03) 12(41.38)85(97.70)2(2.30)0(0.00)

情绪情感38(88.37) 3(6.98) 2(4.65)34(24.11)43(30.50)64(45.39) 6(20.69)12(41.38)11(37.93) 77(88.51) 6(6.90) 4(4.60)

交往合作能力23(53.49)12(4.65)8(18.60) 28(2.45) 32(22.70)81(57.45) 9(31.03) 9(31.03) 11(37.93) 81(93.10) 5(5.75) 1(1.15)

自理能力18(41.86)17(39.53) 8(18.60) 21(14.89)36(25.53)84(59.57)15(51.72) 8(27.59)6(20.69) 82(94.25) 3(3.45) 2(2.30)

早期认知能力21(48.84)15(34.88)7(16.28) 18(12.77)41(29.08)82(58.16)14(48.28)8(27.59)7(24.14) 79(90.80) 4(4.60)4(4.60)

3讨论

0~3岁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生发展时期,特别严重是1~3岁婴幼儿,他们学会了行走,活动范围日渐扩大,社会交往需要日益增多[5],因此情感教育不容忽视。20世纪末期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亲子教育。它强调父母、孩子在平等的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双方互动,涵盖了父母教育和子女教育两方面,它是通过对父母的培训和提升而达到对亲子关系的调适,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近年来,我国0~3岁亲子园也应运而生,并逐渐在各大城市掀起热潮。从亲子活动过渡到半日班,为婴幼儿上全日制的日托班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减轻婴幼儿的焦虑情绪,减少因生活习惯不同带来的身体不适问题,帮助婴幼儿逐渐适应集体生活[2],从表1 调查结果看,农村及城市的家长几乎也都认为孩子早期的情感教育是必要的,而且是有作用的,随着孩子的长大、家长文化水平的不同及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城乡开始出现了不同的结果,城市的家长对婴幼儿情感教育的依从性较高,而农村则明显低于城市,表2统计显示,教养者随着婴幼儿年龄的成长出现了明显的差异,0~1岁时,城市、农村差别不大,婴幼儿大多由母亲喂养教育;1~2岁期间,婴幼儿处于断奶期,城市母亲也开始正常上班,婴幼儿的教养人开始转向祖辈或保姆,而农村女性要么在家干农活带孩子,要么出去打工把孩子完全交于父母教养,婴幼儿的教养城乡出现了明显的差别;2~3岁时,这种差别在逐渐拉大,城市的婴幼儿开始送幼儿园接受集体教育,而农村的婴幼儿除少数由母亲看管外,多数由祖辈进行看护,进幼儿园的数量则为零。

表3 可见,3岁时幼儿的发展水平由于教养人员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别,先由父母教养然后再送幼儿园的孩子各项情感表现较好,单纯由母亲教养的孩子次之,表现最不理想的是祖辈教养的孩子。情感需求健康促进教育是要求家长和教养人员掌握0~3岁婴幼儿不同发展水平的内容,并自如地运用至日常教养中,促进每一位0~3岁婴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由于遗传、营养、教育等因素的影响,0~3岁婴幼儿的发展有个体差异性,表现为发展的速度不同、特点不同,而且就其本身而言,发展也存在着不平衡性。因此,要求保教人员和家长在观察孩子的行为时,一方面应注意分辨其是正常行为还是异常行为。对异常行为,应及时就诊、及早矫治。另一方面,应注意分辨其是偶发行为(发展中正常的新行为)还是稳定行为。对发展中正常的新行为,应及时提供刺激,促使其向稳定行为发展。

3岁前的婴幼儿特别依恋父母,常想和父母亲近,说说玩玩。 有些父母因工作繁忙,其情感上的需求注重不够;有的家长把玩具作为父母关爱的替代品,和孩子接触较少,有的家长更是把电视当作"保姆",其实,2岁后的婴幼儿入园教育是最理想的选择,但是部分家长不放心3岁前的婴幼儿入园,怕孩子受屈就直接交于祖父母或者保姆带,而农村多是为了节省入园的费用而不送幼儿园。由于情感教育的缺失,造成亲子感情淡漠化,适应集体的能力下降,交往合作能力欠佳,自理能力不良,早期认知能力下降及性格不建全等表现[6],表3结果就说明了该问题。因此,爸爸妈妈下班回家后,应该花一点时间听听婴幼儿的述说、提问,并为婴幼儿念儿歌,讲故事,唱唱歌或和他游戏,所花的时间并不多,爸爸妈妈自己也可轻松一下,调剂在外工作一天的紧张情绪,又能给婴幼儿带来快乐和安慰。婴幼儿的情绪情感得到了满足,反而会很高兴地独自去玩或帮助父母做一些小事情。

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可爱,从孩子出生开始,就会迫不及待地教给孩子各种技能和知识,非常注重对孩子智能的培养。实际上,聪明婴幼儿的重要养成秘诀是:学会和婴幼儿交流,满足婴幼儿的情感需求。

参考文献

[1] 韩幼萍.实施亲情化服务,促进婴幼儿情绪情感发展[J]幼儿教育杂志,2007:30(4)132。

[2]袁爱玲.经脑科学透视的儿童早期教育之误识与误行[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25(4)287 .

[3]Bowlby J. A secure base: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attachment theory. London: Routledge, 1988.

[4] L. Sloman. Review A new comprehensive evolutionary model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008,106(3): 219-228.

[5]L. Sloman. Review A new comprehensive evolutionary model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008,106(3): 21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