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资源保护的工程措施范文

水资源保护的工程措施精选(九篇)

水资源保护的工程措施

第1篇:水资源保护的工程措施范文

关键词:水土保持;措施;水资源;水环境;影响

近年来我国工业生产速度不断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与此同时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整体状况也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甚至出现严重的水污染问题,而水资源是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资源,水资源不合理利用以及水污染问题的出现势必会严重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此种情况下,应当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的科学性,进一步改善生态水环境,推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1 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

水土流失的危害巨大,不仅导致河流淤塞,降低水利工程效率,而且会降低水环境质量,降低土壤蓄水能力,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发生旱灾。若水土流失加剧,会导致土质结构发生变化,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导致部分地区在暴雨等天气条件下出现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灾害,严重影响社会群体的正常生产生活,甚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为降低水土流失发生几率,当前我国所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有农业技术措施、林草技术促使以及工程技术,这三种水土保持措施中均具有保持土壤肥力,减少地表径流等作用,但实际应用中应当结合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实际情况加以合理选用,以切实提高水土保持效果,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1.1 农业技术措施

水土保持的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基于农耕技术来改变地形或增加植被覆盖面积,以改善土壤含水量,减少地表径流,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可以强化水分深入实践,从而增强土壤蓄水能力,提高土壤肥力,实现水土保持。

1.2 林草技术措施

林草技术措施是水土保持中的重要内容,是基于植树造林以及种植植被的基础上所实现的。通过研究可知,在水土保持过程中,林草技术措施能够有效增加土壤植被覆盖面积,从而改善土壤的保水增肥能力,保持土壤内水分和养分,从而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在水土保持措施中,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土地生产力,改善土壤抓附能力,保持土壤含水量,促进土壤稳定性的不断提升,促进水土保持目标的顺利实现。

1.3 工程技术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具有一定综合性,主要通过一定范围内地形的改变来拦截水土,以增强土壤蓄水能力,并通过对水、温度和阳光等自然资源的优化利用,建立优良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与此同时,工程技术措施能够通过治坡工程、治沟工程以及小型水利工程等的建设,来对水资源加以优化利用,从而达到水土保持的目标,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2 水土保持对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影响

2.1 推进农林牧副渔业的全面发展

水资源是社会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农林牧副渔业的发展也需要水资源的支持方能够得到顺利开展。随着近年来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甚至出现水污染问题,导致水资源及水环境都受到严重威胁。为更好的维护社会生态的平衡发展,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充足的水资源,应当基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对水土保持措施加以优化利用,走出当前水资源与水环境所面临的困境,从而推进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通过研究可知,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能够为农林牧副渔业提供可靠的水资源,改善水环境整体状况,减少土壤内部养分流失,为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和水环境。

2.2 减少河流水库泥沙淤积

就生态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河流中一旦出现泥沙堆积的情况,会导致河流径流量不断下降,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断流问题,给河流周边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而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利用,能够有效环节河流水库泥沙淤积问题,使得土壤内部养分得以有效控制,满足河流周边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需求。基于环境保护理念下,水土保持措施具有多样性。比如在河流周边土壤上种植种类适宜的植被,随着植被覆盖面积的不断增大,即便是在复杂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下,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河流水库泥沙淤积,从而保持河流径流的稳定性,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通过水土保持措施,能够在减少河流水库泥沙淤积的基础上,增强水库的蓄水量,随着这一现象的不断循环,能够更有效的抵御洪水灾害或旱灾,保证河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维护居民的安定生活创造有利条件。

2.3 提高农田抗旱能力

水土保持对水资源和水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以上两个方面,该项措施在农业种植过程中能够有效改善农田抗旱能力,为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农业经济效益的稳定增长提供可靠保证。农业种植过程中,农作物的生长需要以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为支持。但就当前土壤条件来看,受到自然环境以及工业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生B环境呈现出复杂且特殊的发展态势,土壤内部水分流失加剧,土壤养分无法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此种情况下势必会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造成一定制约。尤其是当前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土壤蓄水能力也明显下降,使得农田保水抗旱能力不足,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而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土流失问题,为农业生产与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具体来讲,为提高农田保水抗旱能力,应当结合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开展综合分析,选取适宜的水土保持措施,改善土壤蓄水能力,减少土壤内部水分与养分流失,从而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一般情况下农业种植过程中所选用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有林草种植和农业技术措施两种类型,这两种措施在增加土壤含水率以及提高农田抗旱能力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应用,能够提高土壤含水率,促进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与此同时,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也能够形成良好的水土保持措施,提高土壤含水率。此种情况下二者之间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这对于农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资源是社会生态发展中的重要资源,与社会群体的生产生活之间息息相关,当前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生态保护问题逐渐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并且在水资源利用以及水环境管理方面也积极采取可行的水土保持措施,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从而满足社会生产生活的水资源需求,推进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水资源保护的工程措施范文

关键词 矿区水土保持准入条件方案建议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基础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市场对水泥产品的需求大幅上升,并带动水泥原料市场的发展,且在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石料的需求也会相应加大。长兴县某矿区水泥用灰岩矿开采的矿产品主要以水泥用灰岩供给湖州某水泥厂作原料的同时,其余不能作水泥原料的白云质灰岩夹石等进行加工破碎成各种规格石子,综合利用供应外部市场。本矿山的建设对当地的水泥市场和开发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同时,笔者从矿区的生态脆弱程度、水土保持功能重要性、环境破坏后的生态恢复可能性等方面,重点对矿区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准入条件进行研究,旨在为建筑石料的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提供依据。

一、矿区工程建设特点

1.工程类型与建设规模

按开采方式,建筑石料资源开发主要是露天开采,与之配套的建筑石料加工工程。工程组成、占地与排弃特点是,露天矿区主要围绕剥离、采建筑石料、运输、建筑石料加工、岩土排弃等建设生产活动,形成采掘场、外排土场、地面生产系统、工业场地、给排水及供热、地面防排水、地面运输系统、供电及通讯、行政生活区等工程设施区。地面生产系统的建设内容包括工业场地与地面加工及输送系统、供排水工程、运输系统、生活基地、排矸场、供配电和供热系统。

2.矿区工程建设与生产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特点

露天矿区,因矿建工程和采石过程形成的采掘坑地面挖损区和由剥离物堆垫形成的巨大松散堆积体,彻底改变了原地面自然景观,遇大风、暴雨和重力作用,极易造成土壤侵蚀,甚至诱发次生地质灾害;地面土建工程,如场地平整、管沟开挖、各建筑物、道路及输石栈桥、专用线等工程建设,大面积扰动地表、破坏植被,土石方挖填与调运,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并降低原地表水土保持功能。采掘场、排土场面积很大,边坡较陡,有可能发生坍塌或形成泥石流。疏干水大量外排,严重减少了当地的水资源,加速地面下沉、土地干旱化和荒漠化,区域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采矿区因在地上与地下开拓,由于地下开采会产生地表沉陷、裂缝,从而引发滑坡、坍塌等地质灾害,造成矿区及周边区域水土资源的破坏;地下水疏干,造成矿区及附近地表河流、潜层地下水和地表植被变化,引起水资源短缺、土地沙化。在生产运行期间,岩土和矸石堆放,形成巨大松散堆积体,占压和破坏土地,淋溶液也会对下游地表植被产生破坏,如不采取拦挡、防护和截排水措施,遇外部诱发营力,有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项目水土保持准入条件

项目的基本准入条件。依据建筑石料行业发展规划、国家政策与产业布局,以及国家和行业对于建筑石料工程发展的限制性规定,从保持水土角度,提出矿区工程项目的水土保持基本准入条件如下。

一是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矿产资源法和水资源消耗小的项目。二是符合国家发展规划,开发的技术条件成熟,预期经济效益较好的大、中型矿区工程项目。三是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矿区建设规模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最低规模的项目。四是合理掌握开采建筑石料的剥采比例。排除重大安全隐患的项目。

项目的限批条件为严格控制全国各大流域的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山地灾害易发区的开发建设项目,坚持以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维护生态安全的原则,提出矿区工程项目的限批条件如下。一是限制对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的矿产资源开发,在自然保护区和其他生态脆弱的地区,严格控制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二是限制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开采矿产资源。三是严格控制在生态功能保护区内开采矿产资源。根据水土资源容量,对于同一建筑石料资源区,建设密度过大或者同期建设过多的项目。须修正完善后再报批水土保持方案的条件。通过对主体工程选址选线、施工方法与工艺、施工时序、施工道路与施工营地、工程占地、排水、控制水土流失和保证安全等方面的分析,归纳出需修正主体工程设计再报批水土保持方案的项目。要求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基本规定与特殊规定,同时满足水土保持方案修正准入条件要求的方案。

4. 本方案设计深度、设计水平年及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方案设计深度为可行性研究深度,设计水平年取工程完工后第一年,即2019年。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建设类项目一级标准。至设计水平年,工程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值:扰动土地整治率达到95%以上,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92%以上,土壤流失控制比达到1.67,拦渣率达到98%以上,林草植被恢复率99%以上,林草覆盖率达到27%以上。

二、长兴县某矿区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

长兴县某矿山开采区占地类型为林地、工矿仓储用地,以工矿仓储用地为主。要求主体工程在矿山开采过程中,进一步对矿区进行详细勘察,优化开拓系统及矿区平面布置,尽量减少对开采区周边林地的占用。矿山开采各项条件较便利,矿山开拓运输方式选择采用公路开拓—汽车运输方式,并剥离表土集中堆置用于开采平台绿化覆土,有利于水土保持。

场地分区合理,工艺路线流畅,人流物流通畅,在附属设施布置上充分利用已有设施,减少占地面积,节约用地,利于水土保持。矿区地表雨水进行有序处理,合理排放,符合水土保持要求。矿山开采过程中的水土保持临时防护措施不完善,需在方案中进一步补充设计或明确说明。

综上所述,长兴县某矿区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基本合理,从水土保持角度看,主体工程总体可行。但就整个矿区而言,主体工程只注重了本体防护,而对水土流失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面考虑的较少,不能形成有效的防护体系。因此,本方案在分析评价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基础上,需进一步补充增加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并将其一并纳入方案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中,使方案水土保持措施形成一个完整、严密、科学的防护体系。

三、长兴县某矿区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及主要工程量

本方案根据主体工程布局、施工扰动特点、建设时序、地貌特征、自然属性、水土流失影响等进行防治分区划分。本方案水土流失防治分区为4个区:Ⅰ区—矿山开采防治区;Ⅱ区—加工防治区;Ⅲ区—运输道路防治区;Ⅳ区—临时堆场防治区。各分区具体水土保持工程量汇总如下:

1.施工期

Ⅰ区—矿山开采防治区:防治责任范围面积15.50hm2。工程措施:剥离表土2.27万m3;临时措施:道路排水沟1168m,简易排水沟100m,沉沙池4座。

Ⅱ区—加工防治区:防治责任范围面积1.61hm2。工程措施:永久排水沟558m,沉沙池2座、挡土坎60m;植物措施:撒播草籽0.13hm2;临时措施:填土草包480m3,临时排水沟490m。

Ⅲ区—运输道路防治区:防治责任范围面积0.14hm2。工程措施:道路排水沟189m,沉沙池2座,洗车沉淀池1座。

Ⅳ区—临时堆场防治区:防治责任范围面积0.98hm2。工程措施:截水沟140m;临时措施:填土草包264m3,临时排水沟270m,沉沙池1座,撒播草籽0.98hm2。

2.生产运行期

Ⅰ区—矿山开采防治区:防治责任范围面积15.50hm2。工程措施:场地平整11.65hm2,绿化覆土5.82万m3,平台排水沟3433m,纵向排水沟160m,消力池9座,平台挡土坎3433m,宕底挡土墙1072m,宕底排水沟1175m,沉沙池2座;植物措施:种植灌木27022株,撒播草籽11.65hm2,边坡复绿8489株,抚育管理11.65hm2·a。

Ⅱ区—加工防治区:防治责任范围面积1.61hm2。工程措施:场地平整1.42hm2,绿化覆土0.71hm2;植物措施:种植灌木3556株,撒播草籽1.42hm2,抚育管理1.42hm2·a。

Ⅳ区—临时堆场防治区:防治责任范围面积0.98hm2。工程措施:场地平整0.98hm2,绿化覆土0.49hm2;植物措施:种植灌木1792株,撒播草籽0.98hm2,抚育管理0.98hm2·a。

四、长兴县某矿区水土保持监测

本工程为建设类生产项目,监测时段从施工期开始至设计水平年结束,即从2013年3月至2018年2月,共60个月。水土保持监测范围为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监测频次:一般对于正在使用的临时堆土场,以及正在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建设情况至少每10天监测一次;扰动地貌面积、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挡拦效果等施工期每1个月监测一次;矿山开采进度、水土流失影响因子、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生长情况等至少每季度监测一次。遇暴雨、大风等情况应及时加测。水土流失灾害事件发生后1周内完成监测。

根据工程特征及现场踏勘调查,方案拟设2个固定监测点,分别是加工区、运输公路区排水沟出口沉沙池各1处。

五、结论及建议

矿区内无部级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及试验区,无崩塌滑坡危险区,从水土保持角度出发,对主体工程的建设无制约因素。

主体工程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主体工程安全问题,挡土墙、平台排水沟等防护措施,既能够保证主体工程的安全运营,同时也具有水土保持的功能。在对主体工程各项具有水土保持功能措施进行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本方案针对各个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确定工程、植物及临时防护等方面的新增水土保持措施,结合主体工程已有防护的措施,实施后可达到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目标要求,不会形成大的水土流失危害,对周边区域造成影响不大。

本方案各项防治措施实施后,可有效控制本矿区开采过程中新增的水土流失,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因此,从水土保持角度考虑,在采取相应水土保持措施的前提下,矿山开采是基本可行的。

工程主体设计纳入水土保持方案的内容应进一步细化设计,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开展水土保持监理工作。在工程监理文件中落实水土保持工程监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由监理单位控制水土保持工程的进度,质量和投资。在施工前,委托相应的资质机构开展工程建设期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在水土保持监测文件中落实水土保持监测的具体要求,由监测单位开展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及防治效果的监测。

总之,长兴县某矿区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基本合理,从水土保持角度看,主体工程基本可行。主体工程设计中的平台挡土坎、平台排水沟、矿区平台边坡复绿等措施能达到水土保持要求。但就整个矿区而言,主体工程只注重了本体防护,而对水土流失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面考虑的较少,不能形成有效的防护体系。因此,本方案在分析评价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基础上,需进一步补充增加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并将其一并纳入方案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中,使方案水土保持措施形成一个完整、严密、科学的防护体系。

参考文献

1.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科学考察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考察报告.北京: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2007

2.姜德文.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损益分析研究.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第3篇:水资源保护的工程措施范文

【关键词】水污染;水资源保护;保护措施

我国地幅辽阔,各类物质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唯有淡水资源稀少,再加上工业发展对淡水资源的影响和破坏,使得原本储存量就有限的淡水资源变得更加稀缺。当前,面对情势愈加严峻的水污染问题,人们对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意识更加强烈,各国均采取了不同的政策与措施来对水资源进行保护,并开拓了多渠道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方式,以期最大限度的提高现有水资源的利用率。下面针对水资源的保护问题加以探讨,提出几种实际可行的水污染遏制与水资源保护措施。

一、水资源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水是人类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项物质资源,对人类生活,乃至生存的影响十分重大。在我国所颁布的《水法》制度中,既解释了水资源的具体定义,也阐述了水资源的重要性。

水作为地球组成因素的其中之一,它不仅是人类生命的源泉,还是地球上一切生物和植物的生命源泉。分析地球上现有的、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发现其在时空上的分布存在不均匀性,并且容易在天气裹挟下发生洪、涝水害等,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对于这一点,在保护水资源时一定要慎重考虑,除了要遏制人类行为对水资源的破坏与污染之外,还要防止因自然天气而造成的洪、涝水害,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二、国内水资源现状

就我国现阶段的水资源分布状况来看,尽管我国陆地水资源的总储存量很是丰富,但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巨大,人均占水量也便相对较少。再加上水资源的分布存在不均匀性,从而导致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难度大,类似于“南水北调”等措施在实际应用时面临着巨大的运输难题,所以总的来说,我国当前可利用的水资源还是有所紧缺,并且分布不均,利用难度大。

需要提及的是,当前,水资源短缺已经是我国水资源保护工作所面临的一个关键性难题,而在这样的前提背景下,水环境恶化更加加大了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难度,使我国水资源保护工作进行得步步维艰。举一些常见的水环境恶化问题,比如城市污水量的排放、化学药剂的污染、人类生活行为对水体的破坏等等,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污染情况,加重了水环境的恶化。

三、水资源的保护措施分析

对于水资源保护来说,遏制水污染仅仅只是保护工作中的一部分,但是在水资源保护中所占据的地位却是最高的。针对上述内容中所提到的关于国内当前的水资源现状,现结合生活实际,对水污染的遏制措施以及水资源的保护方法进行分析。

1、缓解国内当前严峻水污染形势的有效措施

1.1节约用水

水资源保护这项工作需要长期坚持,并不可一蹴而就。笔者认为,对于水资源的保护,节约应该是保护工作中的重点。对国内现有的水资源进行节约,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节约用水,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积少成多,从源头上控制水资源的需求,这是一项实际可行的、必须必要的节水保护措施,对水资源的保护起着重要作用。节约用水的具体实施方法可以有:首先,提高人们对水资源保护的重视度,提高人们对节约用水的认识,让其树立强烈的节约用水理念;其次,大量的、积极的发展节水工农业技术,推广节水工具,并利用先进的节水技术理念来指导工农业技术的发展;最后,提倡一水多用,充分发挥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价值。

1.2遏制水污染

水资源保护工作中,除了节约用水之外,另一个重点便是水污染的遏制。对于我国来说,国内现阶段的水污染严重程度已经极深,甚至于已经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生命健康产生的影响和威胁。针对这一情况,在开展水资源保护工作时,就必须将水污染遏制与水环境整治问题放到第一位置,尽快采取措施对我国水污染问题进行处理与解决,具体可行的解决措施有: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量、控制污染物的产生量,推行工农业清洁生产,提倡绿色、无污染的生产加工方式。理论上来说,只要已经产生的水污染问题得到了解决,已经恶化了的水环境得到了改善,并且能够保证在以后生活中,水污染行为能得到有效的控制,那么水资源问题一般不会变得更加严峻。

1.3多渠道开发现有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多方向、多渠道的开发现有水资源和非传统水资源,如雨水、海水、可再生的污废水等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水资源严峻局势。据调查统计,我国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可重复利用的污废水大约占据了工业用水的60%,如果将这部分经过处理之后,仍然可再次利用的污废水反复应用到工业生产中,所节省下来的工业用水量将不容小觑。因此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我们大可采用多渠道、多方向的开发方式,实行“一水两用”或“一水多用”的用水模式,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紧张局势。

2、水资源保护的相关问题

2.1水资源保护的基本原则

我国水资源保护的基本原则主要有:水资源国家所有原则;全面规划、综合利用、多效益兼顾原则;节约用水原则;居民生活用水优先原则。

2.2水资源保护的主要管理制度

我国《水法》规定了一些列的管理水资源的制度,主要有:水资源规划制度;水中长期供求规划制度;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水功能区划制度;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取水许可制度;征收水资源费制度;用水收费制度。

2.3禁止一些严重破坏、浪费、污染水资源的行为

为了保护水资源,《水法》规定了一些禁止和限制的行为,包括:①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13;②禁止在江河、湖泊、水库、运河、渠道内弃置、堆放阻碍行洪的物体和种植阻碍行洪的林木及高秆作物;③禁止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的活动;④禁止围湖造地;⑤禁止围垦河道。

四、结束语

本文针对水资源在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重要性,就水资源保护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了几种可行的水资源保护措施,希望对同行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熊洋,李文体.对子牙河水系水资源保护的思考[J].海河水利,2007(01)

[2]陈荷生.太湖流域的水资源保护[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3(03)

[3]王立义.引滦水污染防治工作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J].海河水利,2009(04)

第4篇:水资源保护的工程措施范文

1.1推行绿色施工技术的背景

目前,我国推行绿色施工的主要依据是《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2010以及建设部2007年9月的《绿色施工导则》。根据《绿色施工导则》的定义,“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环境保护、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简称“四节一环保”)。实施绿色施工的原则:①要进行总体方案优化,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②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绿色施工的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

1.2工程概况

苏州某商业广场136.6m综合楼,总建筑面积88000m2,中央空调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商场空调系统冷源:商场夏季集中冷源为设于地下一层的2台离心式冷水机组,总冷负荷为3960kW,供回水温度为7/12℃,冷却塔1台设置于裙房屋顶;商场冬季热源为设于裙房屋顶的2台常压热水锅炉,总热负荷为1620kW,供回水温度为60/50℃。2)办公楼空调系统冷源:办公夏季集中冷源为设于地下一层的3台离心式冷水机组,总冷负荷为3956kW,供回水温度为7/12℃,冷却塔1台设置于裙房屋顶;办公冬季热源为设于裙房屋顶的2台常压热水锅炉,总热负荷为2320kW,供回水温度为60/50℃。3)空调水系统:商场空调水系统管路采用同程式,立管采用异程式。办公楼空调水系统管路全部采用同程式,由于办公楼空调水系统超过标准设备承压能力1.0MPa,故在避难层空调机房设置水-水热交换机组。4)空调风系统:一层办公大厅和商场空调风系统采用吊顶式空调器,室外新风直接接入吊顶式空调器回风侧;办公空调风系统采用风机盘管加全热交换器的空调方式。5)通风系统:地下一层二层水泵房采用机械排风系统进行平时通风,自然补风;地下车库采用诱导风机,平时进行气流诱导;公共卫生间、屋顶电梯机房采用机械排风系统;不含防排烟系统。

2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包括资源保护、职业健康环境、扬尘控制、废气排放控制、固体废弃物排放控制及有毒有害物品的处理、光污染控制、噪音控制和生活废弃物的控制等。

2.1资源保护

资源保护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水资源的保护;二是土地资源的保护。水资源保护主要是保护场地四周原有的地下水形态,在施工中,尽量减少抽取地下水。土地资源保护主要是指防止施工中使用的危险品、化学品存放处污染地面,以及污物排放的过程中污染土地。一般情况是加强工人的环保意识,对其进行有毒、害物品如何处理的教育,对废弃油罐、废弃机油等采取专门处理。

2.2人员健康

安装工程施工现场是一个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尤其是在施工高峰期,人员健康也是工程顺利进行的保障,一般是采取以下措施。1)施工作业区和生活办公区分开设置,生活区设在上风口,并远离有毒、有害物质。2)从事有毒、有害、有刺激性气味和强光、强噪音施工的人员,应佩戴护目镜、面罩等防护器具。电焊人员应佩戴护目镜。3)在深井、密闭环境、防水和室内装修施工时,要有自然通风或临时通风设施。4)现场危险设备地段、有毒物品存放地设置醒目安全标志,施工采取有效防毒、防污、防尘、防潮、通风等措施;现场配电箱、塔吊等危险设备及油罐、材料堆放等处设安全标志;在安全作业方面定期进行教育。5)厕所、卫生设施、排水沟及阴暗潮湿地带,定期喷洒药水消毒;食堂各类器具清洁,个人卫生、操作行为规范。

2.3扬尘控制

扬尘是施工现场主要的环境影响指标,不仅对场地内造成危害,还会对场地外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时将引起投诉,损害企业形象。现场采取洒水清扫措施,但应尽量不使用自来水,不能因为控制扬尘而造成水资源浪费;易飞扬和细颗粒建筑材料封闭存放,余料要及时回收。可以采用管道或垂直运输机械进行高空垃圾清运,高层建筑对建筑垃圾的处理采用垂直运输和塔吊的方法。

2.4空气污染控制

1)尽量采用预留孔、洞、槽的工艺方法,若要开凿应采取封闭围挡和必要的洒水控制扬尘措施。2)砂轮切割机等机具应有防尘措施,作业区内目测扬尘控制高度应小于0.5m。3)施工现场出口设置洗车槽,对离场车辆轮胎进行冲洗,运送建筑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的车辆应采取封闭措施。4)建筑物内垃圾清理搭设封闭性临时专用通道由上而下、由内至外进行输送。5)保护施工现场的植被,施工场地硬化,专人洒水及清扫,防止灰尘飞扬。6)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进行施工,减少运输队环境造成的影响。运输、装卸、储存能够散发有毒、有害气体或者粉尘物质的,必须采取密闭防护措施。7)现场目视无扬尘,控制废气、烟雾及粉尘排放,控制使用油漆、涂料、胶水、溶剂等有害气体排放,对排放有害气体的机动车、柴油发电机等定期进行检修。8)气体污染。各种化工溶剂、胶水、涂料、油漆等要设专用通风良好的仓库摆放,使用时采用通风措施。

2.5固体废弃物处置

固体废弃物应分类收集,集中堆放;对废电池设置专门的回收装置;废墨盒等有毒、有害的废弃物单独回收。每隔5~6层设置可移动的环保厕所,以方便高层作业人员使用。

2.6污水排放控制

施工临时设施统一设置排水系统,施工现场设置沉淀池,工程污水先排放至排放点附近的污水点,将污水收集过滤沉淀达标后进行集中排放,确保雨水管网与污水管网分开使用,排水沟同城市管网相连接。办公区、生活区厕所设置化粪池、食堂设置隔油池等进行三级沉淀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存放油品和化学品的库房进行防渗漏处理,在存储和使用中,防止油料跑、冒、滴、漏污染水体。

2.7光污染控制

工地设置大型照明灯具时,可对照明设备照射角度控制,在照明灯外加上灯罩,设置固定式弧光防护罩,透光方向尽量垂直集中在施工区域范围内,以防止强光外泄。电焊作业时采取遮挡防护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夜间实施对焊和电焊作业,应有遮光措施或设置遮光棚。

2.8噪音控制

现场除设置隔音设施外,还应设噪声监测点,实施动态监测,发现超标情况,立即查找原因,及时采取隔音或吸音措施。经常维护和保养机械设备和工具;尽量选用低噪声、低振动或备有消声设备的施工机械设备;减少机器空转时间,强噪声机械要设置密闭的机械棚;空压机、通风机等噪声比较大的机械均设置消音装置。控制切割机、冲击钻、电钻、打磨机及安装风管的噪声排放。工地周围学校、居民学习休息时段,尽量避免进行高噪声施工作业。必须夜间作业的,应提前通知建设单位、当地居委和环境保护部门,并发出安民告示,同时投入足够人力、物力,加强现场管理,夜间施工时禁止喧哗,尽快完成施工。

3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节约材料(包括周转材料)一直是施工企业降低成本的主要手段之一,每个工程项目都根据各自的不同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节约材料。

3.1材料的选择

施工应选用获得环保认证,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符合国家相关要求的材料;办公设施、生活区设施,可采用活动板房,周转使用。现场工作平台采用可拆卸再利用的钢平台,废弃钢材做脚手架等防护措施重复利用。现场的一些楼梯保护板采用回收的木板重复利用。

3.2材料节约

①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②现场材料堆放有序,储存环境适宜、整齐、美观,措施得当、建立健全保管制度、责任落实。③选用合适的材料运输工具、装卸方法,防止损坏和遗洒。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④对钢材、管材、电线电缆等都有精确预算,优化下料方案,减少废料产生。⑤优化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管线路径等方案。⑥就地取材,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

3.3资源重复利用和再生利用

①优先选用耐用、维护与拆卸方便的周转材料和机具。②采用工业化的成品,减少现场作业废料与建筑垃圾,充分利用废弃物。③临时设施充分利用旧料和现场拆卸回收材料,使用装配方便、周转、可利用的材料。④建立垃圾管理制度,对垃圾流向进行有效控制,防止无序倾倒和二次污染;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回收和资源化利用。

4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措施

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有限的,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的利用就尤为重要。施工现场一般要求生产、生活用水分开计量,生活用水设施均为节水型器具,并制定每人每月定额用量,以确保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4.1节约用水

现场安装水表,办公室、生活区均采用节水器具,如节水龙头、脚踏淋浴开关、节水型阀门,公共厕所采用自助冲洗装置。管道水压试验用水的循环使用。

4.2水资源再利用

1)雨水充沛,建立雨水收集装置。可用作进出车辆的清洗,道路洒水、降尘,混凝土养护等。2)冲洗现场机具、设备、车辆用水,应设立循环用水装置。3)在非传统水源和现场循环再利用水的使用过程中,进行水质检测,确保避免对人体健康、工程质量以及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5节能与能源利用措施

施工现场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电能和汽油、柴油等。加强生产、生活、办公及主要耗能机械的节能指标管理,选择节能型设备,并对主要耗能设备进行耗能计量核算。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合理利用太阳能或其他可再生能源。如将太阳能热水用于办公区和生活区用水。主要耗能设备包括焊机、电梯、水泵、切割机等,应对其节能指标进行控制。

5.1暖通空调安装工程

绿色施工的节能技术措施1)空调机组、锅炉附属设备、管道、管件及阀门的节能性能及技术参数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保温系统外表应无损伤、密封应良好,各项验收记录、技术文件应齐全、完整。管道的搬运和在安装阶段,不得损坏和降低空保温节能技术参数。2)系统节能工程所使用的设备、管道、阀门、仪表、绝热材料等产品进场,应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对其类型、材质、规格及外观等进行验收。3)水系统的安装,经节能监测符合设计要求的技术参数。4)风管的制作:风管与部件、风管与土建及风管间的连接应严密、牢固,风管的严密性及风管系统的严密性检验和漏风量,应符合规范标准规定。5)需要绝热的风管与金属支架的接触处应有防热桥的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6)凝结水管:保温层接缝处不允许外露保温保冷层,管与其吊架之间须垫入与保温层同等厚度的经过防腐处理的配套垫块,以防止产生冷桥。7)节能绝热材料的粘贴应牢固、铺设应平整;保温材料应按规定的密度压缩其体积,疏密应均匀。防潮层与绝热层应结合紧密,封闭良好,不得有虚粘、气泡、皱褶、裂缝等缺陷。防潮层的立管应由管道的低端向高端敷设,环向搭接缝应朝向低端;纵向搭接缝应位于管道的侧面,并顺水。8)节能专项方案:应对节能工程的工艺标准、节能工程验收内容,达到的质量标准,应有明确规定,交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5.2暖通空调安装工程施工检测的节能技术措施

1)通风与空调系统安装完毕,应进行通风机和空调机组等设备的单机试运转和调试,并应进行系统的风量平衡调试。单机试运转和调试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系统的总风量与设计风量的允许偏差不应大于10%,风口的风量与设计风量的允许偏差不应大于15%。2)空调节能工程智能化监测:按设计要求监控室内温度,监控空调保证室内设计温度的能量消耗,在室内温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智能化监测装置自动控制节约能源。3)空调与通风系统功能检测: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应对空调系统进行温湿度及新风量自动控制、预定时间表自动启停、节能优化控制等控制功能进行检测。应着重检测系统测控点(温度、相对湿度、压差和压力等)与被控设备(风机、风阀、加湿器及电动阀门等)的控制稳定性、响应时间和控制效果、节能控制情况,并检测设备连锁控制和故障报答的正确性。4)锅炉及附属设备系统功能检测: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应对系统负荷调节和节能优化控制。检测时应通过工作站对系统设备控制和运行参数、状态、故障等的监视、记录与报警情况进行检查,并检查设备运行的联动情况。核实锅炉及附属设备系统功能系统能耗计量与统计资料。

5.3临时设施施工

临时设施结合日照和风向等自然条件,合理采用自然采光、通风和外窗遮阳设施。使用热工性能达标的复合墙体(注意防火问题)和屋面板,顶棚宜采用吊顶。

6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措施

平面布置合理、紧凑,尽量减少施工用地。充分利用和保护原有建筑物、构筑物等;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适合于施工平面布置动态调整的多层轻钢活动板房、钢骨架多层水泥活动板房等可重复使用的装配式结构。根据施工规模及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临时加工厂、现场作业棚及材料堆场、办公生活设施等的占地指标,应根据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生活区与生产区分开布置,临时设施布置应注意远近结合,努力减少和避免大量临时建筑拆迁和场地搬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原有土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废弃地和死角。施工现场道路按照永久道路和临时道路相结合的原则布置。施工现场内形成环形通路,减少道路占用土地。

7结语

第5篇:水资源保护的工程措施范文

关键词:水土保持;环境;作用;重要性

Abstract: new period,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ctually refers to the natural factors and human activities of soil and water loss caused to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of soil and water resources to developing economic, ecological and social benefits, development in a mountainous, hilly regions and the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the land, management the rivers, reduce water, such as drought and sandstorm disaster, maintaining ecological balance system, and has an important meaning, and makes the environment resources get valid keep, and improve and reasonably use the and so on, on the one hand,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land productivity, on the other hand will also water and soil resources advantage of full play, get better economic benefits and social benefits. The article tries, the study and analysis of the functio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the environment,

Keyword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nvironment; Action; importance

中图分类号:B845.6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土保持又称为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防治水土流失,其深层含义实则指的是对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主要有植物措施(如水保造林、水保种草、水保耕作等)和工程措施(如坡面工程、沟道工程、挡墙工程等)。通过各种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经营管理措施,防止水分和土壤流失的综合性科学技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才能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

一、水土流失现象

(一)成因

现今,水土流失现象日益严重,其成因不乏有历史因素在内,还包括一系列的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等等。

首先,自然因素其主要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壤侵蚀及水的流失。

其次,人为因素则是指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特别是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经营,使土壤的覆盖物遭受破坏,的土壤受水力冲蚀,流失量大于母质层育化成土壤的量,土壤流失由表土流失、水土流失而至母质流失,终使岩石暴露,造成了水土流失现象的出现。

(二)危害

1、水土流失容易造成地面的完整性缺失。

水土流失中的沟蚀是造成地面完整性缺失的关键因素,例如,在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地区的很多地方,沟头以每年平均前进三米的速度将地面进行破坏性的切割,破坏其完整性,很多地方将近一半的地面都已经呈现沟壑状。因此,造成地面完整性缺失是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关键因素。

2、水土流失会造成土壤肥力衰退,耕地逐渐减少,土地退化现象加剧,进而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生活。

3、水土流失还会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造成严重的影响。

水土流失造成大量泥沙下泄,淤积山塘、水库,降低了这些水利设施的蓄水功能,影响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此外,水土流失还会致使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甚至影响交通运输。由此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直接加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贫困。

二、水土保持工程的相关措施及特点

(一)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

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包括三个方面: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蓄水保土耕作措施。

1、工程措施

指防治水土流失危害,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修筑的各项工程设施,包括治坡工程(各类梯田、台地、水平沟、鱼鳞坑等)、治沟工程(如淤地坝、拦沙坝、谷坊、沟头防护等)和小型水利工程(如水池、水窖、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等)。

2、生物措施

指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采取造林种草及管护的办法,增加植被覆盖率,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一种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造林、种草和封山育林、育草。

3、蓄水保土耕作措施

以改变坡面微小地形,增加植被覆盖或增强土壤有机质抗蚀力等方法,保土蓄水,改良土壤,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措施。如等高耕作、等高带状间作、沟垄耕作少耕、免耕等。 开展水土保持,就是要以小流域为单元,根据自然规律,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合理安排工程、生物、蓄水保土三大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地控制水土流失,从而达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水土保持是一项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战略性措施,也是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必要途径;水土保持工作不仅是人类对自然界水土流失原因和规律认识的概括和总结,也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能力的体现。

(二)水土保持的特点

水土保持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水土保持工作主要有4个特点:

1、科学性,涉及多学科,如土壤、地质、林业、农业、水利、法律等。

2、地域性,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和当地经济水平、土地利用、社会状况及水土流失现状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手段。

3、综合性,涉及财政、计划、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交通、建设、经贸、司法、公安等诸多部门,需要通过大量的协调工作,争取各部门的支持,才能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4、群众性,必须依靠广大群众,动员千家万户治理千沟万壑。

第6篇:水资源保护的工程措施范文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在自然的改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方面,人类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辉煌的成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了,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保护环境已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实行“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我国的水力资源及其丰富,为了更好的合理开发利用水力资源,必然需要建设大量的水利水电工程,但在建设水利水电工程的过程中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水利水电工程与环境保护的问题,因此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和影响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1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

水利水电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也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协作部门多,受自然资源、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条件的影响很大,所以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应贯彻国家有关基本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水利行业及相关行业的法规,并应符合有关技术标准。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也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及其他资源市场条件的影响,所以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总要求,在经批准(审查)的江河流域(区域)综合利用规划或专业规划的基础上提出开发目标和任务,对工程项目的建设条件进行调查和必要的勘测工作,并在对资金筹措进行分析后,择优选定建设项目和项目的建设规模、地点和建设时间,论证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初步分析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现代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主要任务是防水害、兴水利,并以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为前提条件,努力为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特点: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经常是在河流上进行,受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施工导流、围堰填筑和基坑排水是施工进度的控制因素。

2)水利水电工程多处于交通不便的偏远山谷地区,远离后方基地,建筑材料的采购运输,机械设备的进出场,成本费用高,价格波动大。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工程量大,技术工种多,施工强度高,环境干扰严重,需要反复比较论证和优选施工方案,才能保证施工质量。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与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与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从上表可以清楚地看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对环境的种种不利影响,针对这些本文提出以下保护环境的措施:

a.粉尘污染控制措施:

1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粉尘污染,在选用或购置施工设备时,都选配或安装有效的除尘装置,且除尘装置与生产设备同时运行。2工程开工前,制定除尘实施细则3配备洒水车,定时对施工道路洒水抑尘,在汽车扬尘易发路段减速行驶。4出渣采取湿法作业,降低作业点的粉尘。5水泥、粉煤灰运输采用密闭状态良好的容器封闭运输,混凝土拌和站采用除尘设施和设备。6在取得许可前,不得任意安装和使用任何对空气可能产生污染的锅炉、炉具等,以及产生烟尘或其它空气污染物的燃料,也不得在工地焚烧残物或其它废料。

b.交通废气污染控制措施:

施工期间,各施工作业点空气污染物排放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在施工场界及敏感受体附近的 NOx、SO2、铅化物的浓度能达到国家的控制标准,尾气排放尽量达到欧Ⅱ以上排放标准,对排污量大的车辆及燃油机械设备需配置尾气净化装置,执行《在用汽车报废标准》,推行强制更新报废制度;

c. 噪声污染控制措施:

1使用车辆尽量选用低噪声车辆。2加强道路的养护和车辆的维护保养,降低噪声源。3采用符合环保要求的低噪声设备和工艺,降低源强。开挖钻机、混凝土拌和系统等高噪声机械安装降噪设备,从根本上降低源强。4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机械,达到减少运行噪声的目的;振动大的机械设备使用减振机座降低噪声。5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减少高噪声机械设备的使用时间,禁止产生任何断续的高强噪音的操作。6注意施工人员的合理作息,增强身体对环境污染的抵抗力。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操作培训,减少突发事故和突发噪声的发生。对高噪声区作业人员可采取配带耳塞或耳罩、耳棉等可靠的个人降噪防护措施;

d.固体废弃物料控制措施:

在工程生活区范围内设置必要的生活垃圾收集点,及时清扫生活垃圾,并将其定期统一运至指定地点;

e.水污染控制措施:

水污染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废水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1生活污水经排水沟集中后排入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可用于道路除尘降温、浇灌花草树木等。2为保护生态环境,在水利水电工程主体施工区、砂石加工系统、混凝土生产系统和各制浆站、混凝土预制构件厂等附近均设废水处理池,分别汇集各部位的施工废水。施工废水通过污水泵抽排至废水处理池进行处理,达标后通过水泵抽排至道路养护车用于道路除尘降温。

f.做好施工场地、施工使用道路及所使用的渣场的水土保持工,工程结束后需按规定进行场地清理。

5结论和建议

根据以上对水利水电工程的介绍和水利水电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我们认识到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有些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我们是可以控制的,但需要我们认真落实好国家相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各地环保部门的规章制度,制定相关的环境保护措施,协调好水电水利工程施工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小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件

[1] 齐锐昌.浅谈水利水电工程的关键技术[J].中国水运,2011年09期.

[2] 杨国江.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环境影响及对策探讨[J].建筑与工程,2009:25.

第7篇:水资源保护的工程措施范文

关键词:绿色施工;策划;科学管理;技术措施

前言

绿色施工并不仅仅是指在工程施工中实施封闭施工,在四周栽花草,实施定时洒水,没有尘土飞扬,没有噪声扰民等这些内容,它还包括了其它很多的内容。就如同绿色设计一样,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如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的利用等。建筑施工生产周期虽然相对较短,但其对自然形态的影响却往往是突发性的,对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也是非常集中和量大的。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建筑行业年消耗的水泥和钢材分别占世界消耗总量的55%和25%,建筑施工噪声则占综合城市噪声源的8%以上,施工粉尘也占到了城区粉尘排放总量的22%。因此,做好施工阶段的绿色施工可持续发展控制和管理也就成了实现绿色建筑发展的关键。

1.前期的绿色施工管理策划

1.1组织管理

建立项目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目标。项目经理为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并指定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

1.2方案规划

编制绿色施工专项方案。该方案也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独立成章,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批。方案内容应尽量齐全,要求、措施要切实可行。

1.3施工现场总体规划

施工现场总体规划必须满足施工生产和环保需求,考虑对周围相关方响及消防安全的需要,并满足地方主管部门的规定,兼顾成本方面的要求。项目部应按使用功能将施工现场划分为施工区、办公区、生活区。

1.4实施规划管理

绿色施工应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应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绿色施工作相应的宣传,通过宣传营造绿色施工的氛围。定期对员工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培训,增强员工绿色施工意识。

1.5注重当地气候与施工过程间的有效结合

项目部在选择施工方法、施工机械,安排施工顺序,布置施工场地时应结合气候特征。这可以减少因为气候原因而带来施工措施的增加,资源和能源用量的增加,有效的降低施工成本;可以减少因为额外措施对施工现场及环境的干扰;可以有利于施工现场环境质量品质的改善和工程质量的提高。要能做到施工结合气候,首先要了解现场所在地区的气象资料及特征,主要包括:降雨、降雪、气温、风力的资料。

1.6注重图纸会审时的绿色施工要求与沟通

施工图纸会审时,应注意设计使用材料、产品的合理性,避免出现国家禁止使用的淘汰产品。对可能涉及绿色施工的工艺要求、细部做法调整改进及使用的预制构件可行性进行沟通交流,避免今后的意见不一致造成施工停顿。

2.“四节一环保”的应用

2.1节地与土地资源利用

2.1.1施工总平面布置

施工总平面布置应做到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为施工服务,按施工的基础、主体和装饰各阶段实行固定与动态相结合进行施工平面布置。施工现场围墙可采用连续封闭的轻钢结构预制装配式活动围挡,减少建筑垃圾,保护土地。施工现场道路按照永久道路和临时道路相结合的原则布置。施工现场内形成环形通路,减少道路占用土地。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应采用经济、美观、占地面积小、对周边地貌环境影响较小,且适合于施工平面布置动态调整的多层轻钢活动板房等标准化装配式结构。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应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大于90%。生活区与生产区应分开布置,并设置标准的分隔设施。施工现场泵送点、搅拌站、仓库、加工厂、作业棚、材料堆场等布置应尽量靠近已有交通线路或即将修建的正式或临时交通线路,缩短运输距离和二次搬运。临时设施布置应注意远近结合(本期工程与下期工程),努力减少和避免大量临时建筑拆迁和场地搬迁。

2.1.2临时用地保护

应对深基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红线外临时占地应尽量不占。工程完工后,及时对红线外占地恢复原地形、地貌,使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利用和保护施工用地范围内原有绿色植被。对于施工周期较长的现场,可按建筑永久绿化的要求,安排场地新建绿化。

2.2.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措施

作为用水大户的建筑施工场地,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就尤为重要。施工现场一般要求生产、生活用水分开计量,生活用水设施均为节水型器具,并制定每人每月定额用量,以确保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2.2.1 节约用水

2.2.1.1施工现场供水管网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管径合理、管路简捷,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

2.2.1.2宜优先考虑采用地下水作为混凝土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冲洗用水和部分生活用水。

2.2.1.3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必须设立循环用水装置。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提高节水器具配置比率。

2.2.1.4施工现场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使用收集的雨水或中水系统。现场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应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严禁无措施浇水养护混凝土。

2.2.1.5施工中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如地下室的防渗施工中采用在混凝土中加入防渗剂;混凝土养护用水可采用中水,且采取覆盖措施,竖向构件喷涂养护液。

2.2.1.6大型工程的不同单项工程、不同标段、不同分包生活区,凡具备条件的应分别计量用水量。在签订不同标段分包或劳务合同时,将节水定额指标纳入合同条款,进行计量考核。

2.2.2 水资源再利用

2.2.2.1合理使用基坑降水。在基坑降水工程中,某工程现场设置了降水收集井,用于道路洒水、混凝土养护等。

2.2.2.2同时在非传统水源和现场循环再利用水的使用过程中,应制定有效的水质检测与卫生保障措施,确保避免对人体健康、工程质量以及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2.3.节能与能源利用要点

2.3.1节能措施

制订合理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安排施工工艺时,应优先考虑耗用电能的或其它能耗较少的施工工艺。避免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

2.3.2机械设备与机具

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大功率施工机械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机电安装可采用节电型机械设备,如逆变式电焊机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电动工具等,以利节电。机械设备宜使用节能型油料添加剂,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回收利用,节约油量。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

2.3.3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

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的体形、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使其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合理配置采暖、空调、风扇数量,规定使用时间,实行分段分时使用,节约用电。

2.3.4施工用电及照明

临时用电优先选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临电线路合理设计、布置,临电设备宜采用自动控制装置。采用声控、光控等节能照明灯具。

2.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2.4.1节材措施

2.4.1.1图纸会审时,应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达到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

2.4.1.2.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

2.4.1.3.现场材料堆放有序。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

2.4.1.4.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2.4.1.5.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脚手架等的周转次数。

2.4.1.6.优化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管线路径等方案。

2.4.2结构材料

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准确计算采购数量、供应频率、施工速度等,在施工过程中动态控制。结构工程使用散装水泥。推广使用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减少资源消耗。优化钢筋配料和钢构件下料方案。钢筋及钢结构制作前应对下料单及样品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批量下料。

2.4.3围护材料

门窗、屋面、外墙等围护结构选用耐候性及耐久性良好的材料,施工确保密封性、防水性和保温隔热性。加强保温隔热系统与围护结构的节点处理,尽量降低热桥效应。

2.4.4装饰装修材料

贴面类材料在施工前,应进行总体排版策划,减少非整块材的数量。防水卷材、壁纸、油漆及各类涂料基层必须符合要求,避免起皮、脱落。各类油漆及粘结剂应随用随开启,不用时及时封闭。幕墙及各类预留预埋应与结构施工同步。

2.4.5周转材料

应选用耐用、维护与拆卸方便的周转材料和机具。优先选用制作、安装、拆除一体化的专业队伍进行模板工程施工。模板应以节约自然资源为原则,推广使用定型钢模、钢框竹模、竹胶板。施工前应对模板工程的方案进行优化。多层、高层建筑使用可重复利用的模板体系,模板支撑宜采用工具式支撑。优化高层建筑的外脚手架方案,采用整体提升、分段悬挑等方案。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转式活动房。现场围挡采用装配式可重复使用围挡封闭。

2.5.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现场出口应设置洗车槽。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损场外道路。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m。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覆盖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应封闭存放;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及建筑垃圾搬运应有降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机械剔凿作业时可用局部遮挡、掩盖、水淋等防护措施;高层或多层建筑清理垃圾应搭设封闭性临时专用道或采用容器吊运。对现场易飞扬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档、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

2.5.1噪音与振动控制

使用低噪音、低振动的机具,采取隔音与隔振措施,避免或减少施工噪音和振动。现场噪音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的规定。

2.5.2光污染控制

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夜间室外照明灯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

2.5.3水污染控制

在施工现场应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如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污水排放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废水水质检测,提供相应的污水检测报告。保护地下水环境。采用隔水性能好的边坡支护技术。

2.5.4土壤保护

因施工造成容易发生地表径流土壤流失的情况,应采取设置地表排水系统、稳定斜坡、植被覆盖等措施,减少土壤流失。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不发生堵塞、渗漏、溢出等现象。及时清掏各类池内沉淀物,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如电池、墨盒、油漆、涂料等应回收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不能作为建筑垃圾外运,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2.5.5建筑垃圾控制

制定建筑垃圾减量化计划,如住宅建筑,每万平方米的建筑垃圾不宜超过400吨。对于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可采用地基填埋、铺路等方式提高再利用率,力争再利用率大于50%。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

2.5.6地下设施保护

施工前应调查清楚地下各种设施和管线,做好保护计划,保证施工场地周边的各类管道、管线、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运行。

3.其它有关绿色施工的几点建议

3.1应根据设计文件及合同要求,合理优化二次结构中的构柱、飘窗、竖板等构造的施工进度,工业化过梁、窗压顶的预制、使用。

3.2建筑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故节约工时(节工)也是亟需考虑的绿色施工;

3.3钢筋采用机械连接;砼余料养护后粉碎作为骨料拌制混凝土;施工临时用电布置设计、电缆的选择;雨水、河水、地下水的利用;节约人力成本竖向构件砼面浇水粘贴包裹薄膜的办法。

3.4牢记精品意识,保证过程控制,一次成型(优),避免返工浪费,也是一种典型的绿色施工。

3.5 发展绿色施工的四新技术:大力发展现场监测、监控技术、低噪音的施工技术、现场环境参数检测技术、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新型模板及脚手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如运用3dmax和BIM技术对复杂部位、构件的施工进行演示、分析、交底,避免费料返工;绿色施工的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建筑模型的工程量自动统计、绿色施工组织设计数据库建立与应用系统、数字化工地、基于电子商务的建筑工程材料、设备与物流管理系统等。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精密规划、设计、精心建造和优化集成,实现与提高绿色施工的各项指标。

4.结语

绿色施工是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专业和社会各个方面。绿色施工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完善,需要建筑工程参建各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参与与努力。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可采取的绿色施工措施很多,需要人人参与,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各地区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发展状况,结合项目特点,稳步扎实地开展,既可以满足国家节能降耗的要求,也可以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效益的企业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使绿色施工真正落实到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去,得到持续改进和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2]《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223号)

[3]《绿色施工评价标准》(ZJQ08-SGJB005-2010)

第8篇:水资源保护的工程措施范文

论文关键词:综合规划 水资源 生态环境 西北诸河

论文摘要:通过区域环境现状分析,以及对规划主要内容和目标评述,认为西北诸河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实施将给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和水环境等方面带来长期的、深远的有利影响,局部、暂时的不利影响是可以控制的,并针对这些不利影响提出了减免措施,即:优化水资源工程建设设计方案,合理选址选线,使大部分不可逆影响得以弱化或减免;加强对规划实施可能影响的重要城市河段水环境和生态环境敏感区的监测,切实掌握其变化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1区域环境现状

西北地区森林资源贫乏,植被稀少,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加之区域风力强盛和暴雨集中,造成局部水土流失严重,部分区域产生沙化、荒漠化(主要位于内蒙古阿拉善中部及河西走廊绿洲边缘地带),沙漠不断侵蚀大片农田、草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增长以及人类活动的加剧,部分城市河段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河道生态用水被大量挤占,引发或加重了区域环境生态恶化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经济发达的部分城市河段,如河西内陆河和天山北麓诸河,水体接纳了大量工业和生活废污水,纳污量不同程度超出河流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水环境质量下降。

(2)部分区域如艾比湖流域、塔里木河干流等,盲目开垦土地、乱砍乱伐树木,致使黄土沟壑区水土流失和天然植被大面积退化,野生动植物资源受到破坏,区域荒漠化加剧,加之灌溉方式的不合理,人工绿洲土地盐渍化、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威胁了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3)水资源配置、调控能力不够,上下游用水矛盾突出。一些河流(如石羊河、疏勒河、塔里木河干流等源流区)上中游用水过度,致使下游河道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湿地大面积减少,天然绿洲衰亡,尾闾湖泊消失。

(4)部分区域如石羊河流域和天山北麓中段诸河,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漏斗甚至地面沉降,引发环境地质问题,加剧了植被退化和土地沙化的程度。

2规划的主要内容及环境目标

西北诸河水资源综合规划是在对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全面节约和有效保护的布局与措施的实施方案。主要包括:①改造城市供水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厂,开展与灌区配套的节水改造、高效输配水工程等节水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科学的节水模式;②进行骨干调蓄工程和跨流域调水工程的调蓄和补水、水源地工程等建设,采取水量统一调度和跨流域调水等措施,保障城乡饮水安全,合理配置水资源;⑧制定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开发利用布局和综合治理实施方案;④根据河流的水资源条件和生态保护的要求,确定维护河流健康和改善人居环境的生态需水量;⑤制定以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方案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措施。

规划的环境目标为:到2030年,初步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解决城乡饮用水安全问题,全面实现包括黑河、石羊河和天山北麓诸河等城市河段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使河西走廊和塔里木河等地区超采地下水状况得到改善。通过实施调水水源工程等措施使尾间湖泊水量得到保障,湿地和稀有的物种得以保存或恢复,区域植被退化和荒漠化的状况得到遏制,生态环境状况实现根本好转,以促进西北诸河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

3主要影响分析

3.1有利影响

3.1.1社会环境

(1)规划实施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西北属工业欠发达地区,主要以农业为主。为满足“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水定产”,将水资源从低效益用途配置到高效益领域,通过合理调整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逐步压缩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降低农业用水消耗,提高单位水资源的经济产出,使区域供水消耗量控制在可利用量的范围之内;同时加强节水工程建设,并同步实施蓄引提工程和跨流域调水工程,增加再生水回用比例,引导区域合理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可在不同程度上缓解区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2)规划实施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西北诸河通过跨流域调水、中水回用、节水管理、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水资源优化配置等调控手段,区域供水量将由2000年的586.2亿m增加到2030年(规划水平年)的649.5亿m,能够基本满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合理需求。预计2030年西北诸河流域国内生产总值可达到2.2万亿元,人均GDP将达到6万元。

(3)规划实施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及社会稳定。规划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着力解决与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水利问题,把保障城乡供水安全放在重要位置,拟通过新增供水工程和强化管理等措施,加强水源工程、水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管理,优先保证人民生活用水安全,为加快西北地区城市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水资源保障,为人民安居乐业及社会稳定提供良好的基础。

3.1.2生态环境

规划方案的实施,可保证维持河流健康生命的基本水量,满足生态环境用水,减轻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扰动,加快生态脆弱地带的自然修复,使天然植被得到保护,有效改善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河西、塔里木河等现状经济社会耗水量超过可利用量的地区,将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节水灌溉和跨流域水资源调配工程等措施来控制水资源耗损总量,改善生态环境用水状况。其中,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实施后可向石羊河流域补充水量4亿m’,对逐步恢复石羊河沿岸地下水位,保证进入下游的水量,维持民勤绿洲,改善人民生存环境,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具有关键作用,是实现流域“南护水源、北拒风沙、抢救民勤、稳定绿洲”生态治理目标的有力保障。

通过规划,黑河流域也将实施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的调整,采取退耕还林还草措施,加强引输水工程改造、提高地表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推广田间节水灌溉工程,确保进入下游天然生态系统的水量稳定增加,控制2030年正义峡下泄水量不少于9.5亿m,入居延海水量不少于5000万m,可保证黑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基本稳定并有所改善。塔里木河流域通过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的改变、节水型社会建设以及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配,控制入台特玛湖水量为3.5亿m。此外,规划通过引额调水可向艾比湖补水3.5亿m,对维持湖面面积、逐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3.1.3水环境

规划的实施可保障水质尚好的水域不受新的污染,局部污染严重河段水质得到改善。虽然规划水平年工业和生活需水量在不断增长,但是由于工业废污水达标排放、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因此主要污染物入河量与现状年相比将有不同程度的减少,2020、2030水平年COD入河量比现状年分别减少7.38万、7.o3万t,氨氮入河量比现状年分别减少0.28万、0.21万t。规划实施有利于改善水环境状况,有利于城镇供、用水安全。同时,随着西北诸河引额、引伊和引黄等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实施,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水资源和水生态系统将逐步实现良性循环。

3.2不利影响

(1)引额供水、伊犁河北疆调水和引黄济石等调水工程,可能对额尔齐斯河、伊犁河等区域的生态环境(包括占地、水环境、库区生态等)产生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改变河流下游的水文情势,对河流水质、物种多样性和下游湿地、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移民安置不当还可能带来一些社会问题。

(2)建设蓄水、提水工程(包括伊犁河恰甫其海等43座病险水库的加固和500座水库提水工程),可减少当地地表径流。但在部分山区加固水库,会引起或加重区域水土流失。

(3)建设农业灌溉和节水工程,将减少沿程和田间的渗漏,给输水渠沿线的植物生长和地下水的补给带来不利影响。同时灌溉水量的增加,会引起区域水量平衡状况发生变化,对局地气候和水循环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4)各类工程施工期会对水环境、大气、生态环境等带来不利影响,施工人员聚集还可能对人群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4减免措施

(1)水资源工程建设可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合理选址选线,使大部分不可逆影响得以弱化或减免。在工程施工期间从细节人手,采取工程、生物和耕作措施相结合的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切实加强水环境与生态的保护,坚持预防为主,加强综合管理,以恢复和保护水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切实做好工程征地补偿、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工作,确保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维护移民合法权益。

(2)加强对规划实施可能影响的重要城市河段水环境和生态环境敏感区的监测,切实掌握其变化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依法加强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审批、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和环境影响评价等工程建设前期工作,强化对水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督管理,认真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加强规划实施的环境风险评价工作,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环境风险问题,制定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风险应急管理措施。

第9篇:水资源保护的工程措施范文

关键词: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体损失; 土地保育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应考虑的问题,究竟是一些什么问题呢?由于人们对水土保持概念理解的偏差,在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时仅着眼于防治土体损失的机械固定,仅仅限制在使用工程措施,从字面上理解植物措施,没有意识到防治水体损失方面的保持利用,忽略对风力侵蚀的防治,不考虑植物侵蚀和化学侵蚀等。

要讨论这些内容的不合理问题,首先得搞清水土保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1水土保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由水土保持的概念看来,要弄清水土保持的内容,还必须弄清水土流失的定义。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是两个相对的概念,根据一些学术专著,它的意义也是比较明确的:是指土壤侵蚀(包括水、风、重力、人为活动等营力)造成陆地表面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

然而什么又是土壤侵蚀呢?土壤侵蚀是国际通用的土壤学学术用语,国际上有代表性的学术专著和机构对此定义大致相同,即水、风、重力等作用下土壤的流失。国内定义是指土壤在内外力(如水力、风力、重力、人为活动等)的作用下,被分散、剥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当然,随着人们对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的认识的不断深入,土壤侵蚀、水土保持的概念和内涵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正如土壤侵蚀从最初的由于水力或风力作用引起的土地表面物质的移动,逐步发展到土壤在内外因力(如水力、风力、重力、人为活动等)的作用下,被分散、剥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水土保持概念也由初期的土壤保持发展为今天的水土保持并举,从单一强调土壤侵蚀引起土地生产力退化到同时强调土壤侵蚀环境与全球生态环境的联系,如水土流失与水环境的联系,水土保持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联系等,即水土保持的对象已经不再是停留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的水土资源,而是任何在内外力(如水力、风力、重力、人为活动等)的作用下被分散、剥离、搬运和沉积的水土资源,水土保持的内容已不只是防治水土流失,而是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建立良好生态环境。

由此看来,水土保持涉及的内容除了防治水土资源的流失外,还赋予了利用水土资源,绿化美化环境等。其中,防治水土流失涉及防治土地荒漠化、防旱保水等内容,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涉及了植物侵蚀、化学侵蚀,慎重考虑工程措施等内容,绿化美化环境则涉及了植树造林,慎重使用复垦措施等内容。总之,水土保持已不是最初的水土流失防治,即采取措施简单地把水土资源固定在某一个区域。

2问题根源的解析

前面已经说了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我想最根本的是把水土保持单纯地理解为水土保护,而没有意识到水土保护的根本目的。现结合前面给出的概念来解析这些问题。

2.1仅把“保持”理解为“保护”

保持含义不仅限于保护,而是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由于一部分人把水土保持单纯地理解为水土保护、土壤保护,甚至与土壤侵蚀控制等同起来,没有意识到土壤的改良以及土壤合理利用于农、林业生产,即没有考虑到对土地生产力的提高,因此,在方案设计的时候,仅着眼于防治土体的损失,进行机械地“固定”处理,夸大甚至是盲目使用工程措施,从字面上理解植物措施。

2.1.1没有着眼于提高土地生产力。有人认为,用工程措施可以把土壤很好地圈定在某一空间范围,这样处理后基本不会发生土壤侵蚀的现象。有的就是忽视植物措施对土壤的改良功能及其对荒漠化的防治功效,在方案编制中忽视植物措施,至少不对石料场、石渣场采用植物措施,加速了该区域土地石漠化、荒漠化的进程。也有人在方案编制中不是先考虑提高土地生产力方面的土地熟化,而是随意采用复垦措施,使土地越垦越穷。相对次要一点的是,在方案中没有提及风力的扬尘等对土地的沙化。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提高土地生产力呢? 因为他们只知道土地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不知道中国仅有10.20%的土地面积适于农业,37.10%适于畜牧,且风与水冲刷严重。因此必须考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从提高土地生产力、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来看,把弃渣场设置在农田的方案也是不可取的。就算弃渣在水土保持措施处理后,能够使土地生产力提高到以前农田状况下的水平(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的),但弃渣场本身占压了肥沃的土壤,让其退化,变得难以利用。据科学测算,自然风化1cm表土层需要400年时间,而风化成30cm耕作层,则至少需要1.20万年。但破坏这1.2万年才风化成的耕作层,却只需一朝一夕就完成了。这是一种资源在时间上的巨大浪费。因此,强烈反对占用农田不经处理就用作弃渣处理场地处理弃渣的方案。

2.1.2 对绿化、美化环境认识浅薄。由于没有意识到绿化、美化环境,一部分人没有考虑植物措施,或乱用植物措施,或没有把植物措施设计到相应深度等。总的说来,是对绿化、美化环境的认识没有深入。 没有考虑植物措施的人完全没有考虑水土保持的绿化、美化这一部分内容。在方案设计中,不在乎植物措施,认为在工程措施的防护下,已经能够达到防治目标,采用植物措施纯属多余。

乱用植物措施是不知道植物间的互生与对土壤肥力的竞争,只知道植物对土壤的改良,不知道一些植物在人为作用下恶化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肥力(即植物侵蚀)。要么是简单的进行混交造林,没有考虑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之间的关系,对各树种不进行优化配置;要么乱用植物种造林,使得外来物种入侵并恶化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肥力,造成植物侵蚀。

没有把植物措施设计到相应深度的人是对植物的绿化、美化作用的认识深度不够而总认为种下去就成。他们要么是随意设计,没有考虑立地条件;要么是简单设计,没有考虑混交造林;在简单的进行混交造林设计中,没有考虑造林密度对生长量的影响;当然,他们植物措施中更不会考虑到微生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作用(其实,植物措施常常是和生物措施相互通用的)。

2.2仅从定义上理解,没有注意到事物的发展

早期,人们只提出了土壤保持这一概念。而今,还有很大一部分停留在这一概念上,认为只是对于水力、风力等各类因素引起的土壤侵蚀的治理。于是,他们没有注重水体的保护和利用,没有意识到化学侵蚀带来的危害。也就是说,没有水忧患与水战略的意识。当然,这些还与水体保护的具体定义有关,因为在这一方面大家还持不同的意见:如有人把入渗作为一种水体保护措施,但有人认为,入渗到地层深处的水体已经变得难以利用。

因此,在方案编制中少了很多内容,让编制方案的根本目的落空。没有了 “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这一内容,好多东西也就空荡起来,更别说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了。个人认为,水资源的保持要从水资源的利用、便于利用出发,做好库存,同时进行防污染处理。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