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物流信息特征范文

物流信息特征精选(九篇)

物流信息特征

第1篇:物流信息特征范文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物流管理现代物流

大力发展以第三方物流为特征的现代物流服务既是推动我国经济质量升级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我国传统运输物流企业转型的必然要求。自第三方物流伴随现代物流理念传入我国以来,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特征。在国内已注册第三方物流企业中,90%是小型私营企业,市场占领速度以及整合速度受限,尚处于初期阶段。

一、第三方物流概述

1.第三方物流的定义

第三方物流(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简称3PL或TPL),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

2.第三方物流的特征

第三方物流的特征主要是关系的契约化和服务的个性化。首先,第三方物流是通过契约形式来规范物流经营者与物流消费者之间关系的。物流经营者根据契约规定的要求,提供多功能直至全方位一体化物流服务,并以契约来管理所有提供的物流服务活动及其过程[6]。”其次,“第三方物流具有服务个性化的特征,第三方物流需要根据不同物流消费者在企业形象、业务流程、产品特征、顾客需求特征、竞争需要等方面的不同要求,提供针对性强的个性化物流服务和增值服务。”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物流企业规模不大,服务水平不高,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中国日趋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进入中国的先进制造业和分销业产生高端的物流需求,第三方物流需求主要集中在外资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总体规模偏小、发展潜力巨大

总体上讲,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物流和公众物流服务仍然是社会物流的主要形式,严格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短时期难以明显改观。同时,第三方物流在中国已经有了大约十年的探讨过程和发展过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下,中国正在成为第三方物流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

2.行业集中度较低

我国物流行业尚未实现充分的整合,在竞争模式上主要体现在成本与价格竞争,而对第三方物流所带来的供应链增值效应关注不够,低水平的过度竞争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瓶颈问题。

3.信息化标准化水平低

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技术落后,Internet、条形码、EDI等信息技术未能广泛应用,物流企业和客户不能充分共享信息资源,没有结成相互依赖的伙伴关系。

三、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对策

1.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激发企业活力

我国现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建立股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理顺产权关系,实现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保证企业按市场规则运作,激发企业活力,向现代物流业转化。

2.提供个性化的物流服务

物流商不仅承接的是物流业务,更重要的是提供给顾客一种崭新的资源。这种资源是为顾客所特定的,是顾客无法从其自身内部获得的,而只能借助于专业社会生产力资源提供者才可汲取的。在新的经济条件下,物流的个性化服务正是顺应了这样的趋势,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其作用将得到更大的发挥。

3.加快物流信息化进程

我们应该加快各种物流设施、装备和技术信息化建设,形成一整套既适合我国物流发展需要,又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物流信息化体系。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物流市场从国内扩展到国际,能否有四通八达的网络是越来越重要。企业要双管齐下抓网络建设。

4.建立一个快速反应系统

快速反应系统是将买方与供应商连结在一起,以达到再生产与销售间商品与信息的快速与效率化的移动,快速反应消费者的需求。其目的就在于拿掉在整个供应链运作过程没有为用户增值的成本,并将这些效率化的成果回馈消费者。

5.企业要以诚信为本,树立品牌形象

未来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将是品牌的竞争,品牌战略的优劣将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出奇制胜的法宝。而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所以,第三方物流企业要以诚信为本,逐渐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 李宏建.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与对策的研究[J]. 建材发展导向, 2006,(02)

[2] 来小乔. 如何解决第三方物流的困境[J].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06,(05)

[3] 陈防. 论我国第三方物流及发展策略[J]. 中国市场, 2007,(17)

第2篇:物流信息特征范文

一、网络经济运行环境的涵义

网络经济是指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平台的、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应用为特征的、信息与知识起重大作用的经济活动。由于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形态有较大的差异,因此网络经济有其独特的运行环境:

1.信息网络环境。网络经济运行的信息网络环境包括基于信息技术构建的互联网络及数据库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其中互联网络为网络经济运行中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信息的传输提供了一条广域性、高速度、交互性的信息高速公路,数据库则为网络经济运行提供了丰富的共享性信息资源。根据梅特卡夫“网络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的规则,信息网络的增值在于网络应用的扩张。

2.产业环境。网络经济的主导产业是以信息技术为技术支撑的信息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产业(泛指包括软件、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通信产品、计算机与网络产品、数字视听产品、电子专用仪器设备和应用电子产品等在内的以产品制造为特征的新兴行业。)、公用信息平台运营业以及基于公用信息平台的信息服务业等三大部分。信息产业本身具有的高倍增性、高渗透性和高带动性,为信息网络环境的建设和应用及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和结构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产品支持。

3.投融资环境。信息技术发展的显著特征是技术高速创新并快速产品化和产业化,因此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资本的需求差异较大,需要不同的投融资渠道来实现。技术研发阶段研究难度大,投入高,难以产生效益,一般应由政府设立的专门基金提供或由政府基金提供担保;成果转化阶段需要进行产品的反复试制-调试,成功和失败的可能性都极大,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阶段,符合风险投资的特征,其资本来源最适合风险资本;产业化阶段投资风险较小,收益按照产品生产周期波动,资金来源应以金融机构的贷款、上市公司的资本市场融资及企业利润等为主。

4.信用环境。网络经济运行的信用环境应包括完善的国家信用制度(信用法律、信用条例、信用文化、信用执行机构)和信用运行机制(信用运行、信用经营、信用立法、信用执法和信用教育等子体系构成彼此交织的运行机制)。由于网络经济的全球化属性,经济行为经常发生在全球化市场上,一方面交易双方处于完全的“陌生人”状态,交易的实现必须以信用作为中介;另一方面,交易范围扩展导致交易成本上升,而成本的降低必须依靠现代信用关系的实现;其三网络化运营手段的运用,形成交易过程的虚拟化特征,虚拟环境下的信息流、资金流更易被改动和否认,由此大大增加了信用失范的可能性,需要良好的信用环境为保障。

5.物流环境。物流是指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为提高原料、制成品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流动与储存效率,而对其进行的计划、执行与控制的过程。其中包括物流作业系统和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中的信息系统运行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得以实现,作业系统则由各物流节点配合专业化的配送系统实现。

6.制度环境。网络经济属于高度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全球性经济形态,因此,网络经济运行的制度环境应包括适应网络经济运行的全球性制度建设、各个国家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及协调各国间因制度差异而形成的经济运行机制及经济行为差异甚至冲突的相关制度。

二、中国网络经济运行环境发展中的问题

1.中国信息网络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一是总量发展较快但普及率较低,应用质量不高,据CNNIC第14次统计数字,中国上网用户数仅占总人口的6.7%,且上网目的主要是通信和查阅资料,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应用较少;二是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呈现出东西部“数字鸿沟”,网络资源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三是城乡发展极不平衡,网络用户中农民仅占0.3%;四是数据库建设滞后,集中于政府各部门80%以上的信息资源和大量集中于企业中的信息资源开放度和开发程度很低,全文性、专业性数据库较少。

2.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多突出的劣势。一是中国信息技术创新水平远远落后于国外IT发达国家,如中国移动通讯专利前10名企业专利总和还不如朗讯一家企业的专利多,且尤其缺乏核心技术的拥有和创新;二是因核心技术缺乏导致核心技术产品如集成电路等长期依赖进口,致使中国信息产业始终处于国际产业链下游,也使中国信息产业发展受制于人,为信息安全留下了隐患;三是中国信息产业内部主导产业更替进程滞后,仍停留在电子信息制造技术带动传统产业升级、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阶段。(3)由于体制上和观念上的原因,中国投融资结构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政府投资总量偏少且投资结构不合理;风险投资政府参与过多,风险资本"退出"机制尚欠完善;国内主板市场上市门槛太高,中小型高科技企业难以通过市场融资等。(4)中国目前仍属于非征信国家,经济运行缺失完善的信用制度和信用机制保障,还没有较完善的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有信誉且公正的征信中介服务和信用管理行业较少,在市场交易中很难取得资本市场、商品市场上企业和消费者个人的真实资信背景报告,对守信者鼓励、失信者惩罚的力度太小,由此造成交易信用度不高,信用结算程度较低,形成经济运行的高成本、低效率。(5)由于中国市场经济尚不完善,物流管理体制较混乱,总体上物流社会化程度较低,信息化程度不高,运输能力不足,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引发的信息流和资金流高度电子化、网络化的今天,物流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瓶颈”之一。

三、中国网络经济运行环境发展对策

1.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中国网络经济运行的制度环境。在近年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和完善适应中国网络经济发展并与国际制度接轨的制度环境,包括普遍适用的法律法规体系、行业性法规条例和信息技术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创新制度等,同时建立和完善相应运行机制,使其动态适应信息技术高速创新和快速产品、产业化发展特征;同时,政府部门应尽快从具体经济行为中抽离,进行各类制度环境的建设和实现宏观经济调控功能。

2.在现有信息网络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网络经济运行的信息网络环境。第一,继续调整电信业内部结构,降低网络运行费用,促进网络应用的扩张,以实现骨干网络的宽带效应,降低其闲置成本和因产品快速创新而产生的高沉没成本。第二,根据市场的需求拉动和供给推动,逐步进行政务和商务流程信息化,以此推动政府、企业、居民对信息网络的有效应用。第三,利用各种方式对国民进行信息技术和相关知识及应用的培训,改变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提高应用水平。第四,政府利用政策手段进行地区间信息网络建设及应用的宏观调控,减少地区间的差距。第五,开放并整合集中于政府各部门及企业中的信息资源,尽快建设全文性、专业性数据库。

3.参与全球竞争,建设网络经济运行的产业环境。政府应加强对信息产业的宏观调控和行业指导,协助企业和研发单位完成行业标准的制定、评价体系的建立和技术专利的获得,有选择地协助企业推进产业集成,构筑产业集成化平台,创设一个适应信息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同时加快信息产业内部主导产业向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的转变,用自主研发的软件产品和增值服务完成本国的技术标准锁定效应和本国产品的消费锁定效应,增强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中的竞争力;并尽快形成一批具有技术标准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带动整个行业有序发展,同时提倡在各行业信息化建设中应用国家信息技术产品,以促进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保障信息网络的安全。

4.完善市场投融资制度和运行机制,形成结构合理的投融资体系。第一,尽快建立和完善中国风险投资制度和风险投资市场,形成风险投资资本的形成、发展、投资、退出机制,同时培养一批真正具备风险投资家资质的风险资本运营专家,以期真正实现中国的风险投资对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的指导和扶持作用。第二,政府资本从具体的经济行为中撤出,集中用于技术研发、公共产品的生产及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并可考虑适度为企业提供一定的投融资担保。第三,降低投资市场上市公司的政府操作力度和上市的门槛,发挥市场规律的功能和作用。第四,加速中国金融产品的创新,为新技术产品产业化提供结构合理的发展资本。

5.尽快建立中国的信用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创设网络经济运行的信用环境。参照世界征信国家的信用制度和建设经验,尽快建立中国信用法律、条例体系,倡导信用文化,同时加强信用执行机构的执法力度,形成其对信用行为的法律约束和道德约束;建立和逐步完善信用管理行业,培育具有独立性、中立性和公正性的征信中介服务机构,并建立起相应的行业标准和操作规程;逐步有条件的开放政府、企业及个人的非数据,建立起各类征信数据库,对各信用主体进行信用评价,在此基础上生产出各类信用产品,保证在市场交易中交易各方都能快速取得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上绝大多数信用主体的真实资信背景资料;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尽快建立起中国的信用结算网络,扩大信用结算比例,降低信用成本,同时为中国发展电子商务打好基础。

第3篇:物流信息特征范文

【关键词】故障排除;特征信息;信息融合

【 abstract 】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engineering machinery failure situation is varied, including a single cause of failure situation, but more is common function caused by many factors. In fault performance is often form of coexistence characteristics. So in the troubleshooting process performance of the fusion fault characteristic information may cause the failure of the order of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factors have each analysis, is it possible to quickly and accurately remove the faults.

【 key words 】 troubleshooting; The characteristic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fusion

中图分类号:S47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故障诊断中我们将症状本身的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原因所附带的特有信息叫做特征信息。尽管不同的原因可能产生相同的特征信息,但依然可以采取多种特征信息融合的方法进行分析并有效的排除故障。例如,液压系统出现爬行,其可能原因有油内混入空气,液压泵磨损,溢流阀调不起压力及负载导轨阻力不均等。这一故障的不同原因所带来的异常现象及判断如下:①有爬行现象,且油箱内油面气泡增多,可以为故障原因是油内混入空气;②有爬行现象,且溢流阀溢流量增大,压力又调不高,可认为是溢流阀故障引起爬行;③有爬行现象,且有液压缸导轨上可观察到异常摩擦痕迹,可认为是导轨阻力不均引起爬行。此例中若单从系统爬行这一单一的特征信息出发很难准确判断故障发生的真正原因,但如果结合油液性质、溢流阀流量和系统压力等特征信息便可准确判断系统故障的真正原因,进而快速排除故障。

工程机械故障排除中的多种特征信息主要包括系统压力、流量、振动、噪声、元部件运动参数和油液性质等信息。在全面收集故障特征信息的前提下,为了有效节约时间及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必须按照一定的主次顺序分析各种故障特征信息。例如,从目前统计的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及其主要元件的故障现象中可看出,液压系统主要故障是机器零部件由于磨损引起泄漏,进而失效。其中磨损的主要原因是液压系统当中杂质所致,即污染磨损。由此可见,针对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故障应先从油液性质所包含的特征信息着手再结合其他信息进行故障排除。下面浅谈几种工程机械故障排除过程中较为重要的特征信息及相关故障诊断方法。

一、整机的主要运行参数

工程机械整机的主要运行参数包括发动机转速,液压系统压力、流量,主要元件的运动速度、振动和噪声等。利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对各种参数信号进行在线实时检测(包含滤波、放大等信号调理及A/D转换等过程),包括对单一元件(通常是系统中的重要元件)参数和整个系统特征参数的检测[1]。它是整个故障检诊断和排除中的重要环节,要求实时、准确地获得各参数的真实信号,因此在传感器设计、选择、安装上要做大量的工作。传感器的技术水平很大程度地决定了故障诊断系统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二、主要元件的工作状态

工程机械主要由发动机、底盘、工作装置、液压系统及电子控制系统组成。因此发动机等主要工作元件的工作状态参数可以直接反映整机的运行状态及部分故障特征。将发动机功率、扭矩与发动机曲轴转速之间的函数关系以曲线表示即为发动机特性曲线。在实际工况下,可以通过对发动机的实时转速、有效功率、扭矩等特征信息进行检测并与发动机厂家所提供的外特性曲线和部分负荷特性曲线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是否存在故障的可能性或故障发生的原因。同样对于液压系统中液压阀的流量―压力特性曲线等特性曲线也包含了液压系统的多种特征信息,通过与实时压力、流量进行对比亦可得出信息故障的某些信息。

三、油液的理化性质与污染度

现代工程机械大多是由液压系统驱动的,而工程机械的作业环境一般会存在高污染、理化性质不稳定及强酸强碱环境等情况,因此必然导致液压系统的故障高发性。而作为液压系统的工作介质,液压油的特征信息显得格外重要。以下即为目前比较关注的油液的两种特征信息。

1、油液的理化性质

整机的运行状态改变及系统振动情况变化将直接导致系统发热量的改变,而系统液压油的温度变化将直接反应状态改变的剧烈程度;液压元件各相对运动部分的材料不同,液压油中金属、非金属元素的含量及其变化反映了液压系统中磨损及密封状态;液压油的粘度、酸碱值等理化指标的改变也是系统状态发生变化的征兆之一[2]。因此可根据经验或专家知识,建立基于液压油温度变化及其理化性质变化与液压系统及其元件状态参数间的关系库,运用专家推理机制,预测和判定系统的故障。这里的关键特征信息是是油液的理化性质,通过对油液的化学成分及性能的准确测定,并对油液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来确定故障发生的主要可能原因。目前多采用光谱分析法进行油液的性质分析,如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入射光谱法。这种分析方法,需要对油液的有关参数及金属含量进行细致的分析,监测周期长,不适合液压系统故障的在线检测,但在重要液压系统的准确可靠故障诊断方面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2、油液污染度

根据国内外统计资料,液压系统的故障大约有70%是由于油液污染引起的[3],且固体颗粒物是液压和系统中最普遍、危害作用最大的污染物。通过检测油液中的油液颗粒含量,不仅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延长系统的寿命,而且还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率,提高生产效率。油液污染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油液内含有的某一尺寸及以上的固体颗粒污染物的数量等级。目前基于油液分析故障诊断技术方面的一个主要方法是:根据经验或专家知识,建立基于油液颗粒污染度与液压系统及其元件状态参数间的关系库,运用专家推理机制,预测和判定系统的故障,此项技术的关键在于油液颗粒污染度的准确检测。另外,针对油液污染度,国际上制定了专门的油液颗粒污染度标准。油液颗粒污染度检测方法的发展经历了实验室取样分析检测――便携式检测仪检测――在线检测仪检测的过程。

综上所述,目前工程机械的故障发生时所表现的特征信息丰富多样,但如何快速准确的找到故障的真正原因并排除故障,除了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外还需建立一定的特征信息库,在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各种特征信息,并结合先进的数学方法与测试工具,从典型特征信息出发融合故障发生时的多种特征信息,找出故障的真正原因并予以排除。

参考文献 :

[1] 胡方伟.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0(7):73

第4篇:物流信息特征范文

【关键词】线上供应链金融 风险 信用监管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供应链中,形成了合作生产经营的模式。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原有时间和空间上的界限,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生存的压力,企业与企业的竞争逐步演变为企业所在的供应链之间竞争。然而,供应链上经常存在资金流容易断裂的风险,进而影响到整条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性,供应链金融正是解决了这个种难题。同时随着金融产业不断的电子化,供应链金融线上化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我国的征信系统对于供应链金融的的信用监管显然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空白,信用监管体系的建设问题已经成为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创新的瓶颈之一。

二、线上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一)供应链金融的概念

供应链金融的概念直到20世纪末才逐渐被企业家和学者们发现其现实意义,并成为一项令人瞩目的金融创新。Dan Seanlan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与资金流进行了区分,提出需要在全面彻底掌握供应链过程和特征的前提下,通过集成物流与资金流,借助电子支付手段来实现供应链金融管理;胡越飞,黄少卿在金融概念的基础上认为供应链金融是指人们为了适应供应链生产组织体系的资金需要而开展的资金与相关服务定价与市场交易活动。陈哲认为供应链金融是物流和金融相结合的产物。供应链金融应该是商业银行在全面彻底掌握供应链上信息和特征的前提下,通过物流和金融的结合,借助电子支付的手段,为供应链上企业提供融资和其他结算、理财服务,来解决供应链上企业对于资金的管理缺陷的一种全新的金融业务。

(二)线上供应链金融的兴起

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供应链上信息共享的企业平稳的度过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危机,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供应链协同管理的重要性。然而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忽略了资金流这个关键因素。深圳发展银行是全国最早开展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根据深发展的理念,通过银行服务平台与供应链协同电子商务平台、物流仓储管理平台无缝衔接,提供在线融资、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实现供应链服务和管理的整体电子化。也就是说线上供应链金融是把物化的资金流转化为在线的数据,无缝地接入电子商务平台,将供应链企业之间交易所引发的商流、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展现在多方共用的网络平台之上,接入平台的参与主体可以实时授权共享到这些信息,从而实现了对供应链管理的电子化和信息化,商业银行可以据此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金融融资服务。

(三)线上供应链金融的特点

(1)融资线上化。线上供应链金融使得融资、赎货和还款等行为全部通过网银,线上实现。通过商业银行提供的在线服务平台可以实现自主在线融资申请、在线还款、在线结算、在线转保证金、在线质押申请等等。

(2)信息服务实时共享。线上供应链金融实现供应链融资整个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授权共享、实时操控。融资、还款等活动都可以在线实现,交易过程中的信息全程共享。

(3)业务规范线上化。线上供应链融资最大的优点是能减少实际的融资活动中的人为因素以及运营活动的不规范。目前,对于企业客户身份的认证和识别是采用数字签名技术,该技术也大大地促进了业务规范线上化。

三、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体系问题

(一)信用风险的来源

线上供应链的信用风险不但来源于供应链本身,也有来源线上平台及整个融资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供应链自身的风险的扩散。供应链自身对风险的具有很强的扩散性,银行会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对融资企业本身的信用评价而对某笔交易授信,并尽量促成整个交易的实现。随着融资工具不断的向上下游延伸,风险也是会成倍的扩散。

(2)道德风险的难以控制。中小企业有可能从事那些与贷款项目不符合的投资,这些活动有可能损害商业银行的利益,降低了商业银行的融资意愿,损害了商业银行对核心企业的信任关系。

(3)局部协同有序。深发展的“线上供应链金融”的确达到了多方协同管理的机制,但是对于整个供应链金融产业,这种协同只是封闭的、局部有效的,风险管理还处于封闭协同的模式下,信息没有实现全面共享。

(二)信用监管难点

根据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特点,针对其信用监管的难点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

(1)信用体系的构成复杂:不但包括了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供应链企业财务信息,还有物流企业动产抵押的信息;同时为满足线上供应链金融的融资需求,工商、海关、财政、税务、公安、银行等政府主管部门的信用信息要作为企业信用考察的重要历史依据,复杂的信用信息构成给监管带了难度。

(2)信用记录信息化压力:线上供应链金融最大的特点之一在于身份确认、贸易往来和支付结算都实现了实时电子化协同,由此产生的各种信息都变成了具有实体经济背景的数据,但是这些庞大的在线数据的管理、查询的难度的为信用记录的信息化管理带了压力。

(3)信用监管法律建设滞后:尽管国家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给予了很多政策上倾斜,然而法律层面上中小企业信用法律体系中核心性的法律还没有制定,关于中小企业担保配套的法律规范只有《担保法》和《中小企业促进法》。

(三)征信系统在信用监管缺陷

央行征信数据库已经形成了以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类型最为复杂、受益面最广的信用数据库,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再次凸显了信用评级及其监管的重要性。然而,面对线上供应链金融对信用的新的需求,现行的征信体系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征信系统设置了较高的门槛,阻碍了民间潜在市场的进入。目前的征信体系建设的主体依然是中国人民银行和各家商业银行,然而符合国际惯例的完整的信用信息主要来源于工商、海关、财政、税务、公安、银行等政府主管部门,人民银行以及商业银行是否具备协调这些信息并实现资源共享,在《征信条例》中并没有规定。

(2)征信记录依然脱离实体经济背景,单纯的考虑资金流。除了基本的业务信息的外,对于融资信息的记录只包括银行信用信息,而对于应收款质押登记和融资租赁登记业务,征信中心并不对登记内容做实质性审查,登记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准确性都由登记当事人负责。

(3)缺乏对整个供应链金融产业的信用管理体系。当前的征信体系的建设主体为各商业银行,然而商业银行对供应链金融过程中的中间产品的估值不具有优势,同时各家商业银行之间并没有实现信息共享,依然存在诸多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对于供应链金融中涉及的企业的真实背景的考察也存在盲区。

四、结论及建议

针对我国信用体系在处理供应链金融的业务上的不足,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完善我国征信服务体系。

首先,坚持中国人民银行和各大商业银行的主导地位,建立供应链金融中介信用的评级机构,建立基于供应链产业的新型中小企业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完善供应链产业的社会征信业务体系。

其次、适当降低征信准入标准,接受符合标准的民间信用机构,从而加强同第三方物流及其他信用机构的合作,通过这些信用机构完成对应收账款、仓单等动产的信息管理,对当前的征信系统在动产信息真实性上的空白做出有效的补充。

最后,加快技术创新,发挥“线上”优势,把信用监管渗透到供应链企业中。供应链产业中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商业银行、物流企业及其它相关企业之间的信用担保是缺乏协同监管的。通过无线射频技术的使用、ERP系统的嵌入,建立起了银企协作的信息管理平台,供应链上的各种信息实现了实时监控。

总的来说,如果我们可以审慎的研究当前征信系统对线上供应链金融在信用监管上存在的不足,抓住我国经济转型的机遇,大胆的提出新的解决方案来弥补信用监管上的空白,一定可以建设起符合线上供应链金融特点的信用监管体系。

参考文献:

[1]Dan Scanlan. Ironing Out the Kinds in the Financial Supply Chain[J].Asian Trade Finance,2004,(8).

[2]胡越飞,黄少卿.供应链金融:背景、创新与概念界定[J].财经问题研究,2009,(8).

[3]陈哲.对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化探讨[J].供应链管理,2008,(4).

第5篇:物流信息特征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特征;创新

一、引言

在现代科学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推动发展下,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步入了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使得企业拥有了更持久的发展能力。电子商务的发展非常的依赖于物流行业,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又对物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二者之间有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在市场竞争中电子商务将物质资源的优势进行了一定的削弱,因此商品与物流的融合将成为物流发展的新方向。此外,电子商务为物流业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技术和平台,将会重组物流的整体结构,物流服务效率能够提高的重要原因也是电子商务将物流的供应链减少。在此基础上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特征,使物流管理能够进行创新改革,这是保证物流管理与时俱进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发展特征

(1)信息化发展。电子商务是依托于网络信息和通讯技术而产生的,所以其发展核心也正是信息化。因此现代物流要满足电子商务的发展也需要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这也是现在物流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电商背景下物流发展的基础就是数据信息,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的储存数字化等等都是物流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内容。

(2)自动化发展。物流的自动化发展目的是为了扩大物流的作业能力,采用自动化分拣、识别、配送等等,能夠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误差的同时扩大利润。

(3)网络化发展。物流的网络发展借助着网络资源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这两项重要的外部条件。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活动的特征之一就是将物流的信息化延伸到网络化,网络化也就是信息化的必然结果。物流网络化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物流信息的及时存储和的形式,庞大的物流信息网络,形成了物流各部门之间的纽带,实现了物流全过程的网络化服务,促进了整个物流系统的发展。

(4)智能化发展。作为电子商务下物流发展的新趋势,基于信息化和自动化物流管理也将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现代物流的智能化水平将不断提升。

(5)多功能系统化发展。集约化电子商务要求物流能够根据客户要求完成相关配送服务,因此物流在不断地追求系统全面化的高效服务,在多功能服务的方向不断完善发展。

(6)服务人性化发展。物流服务的人性化就是能够根据用户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提供相应的便携化服务,这样一来物流不但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柔滑性还附加了增值服务。

(7)协作化发展。为了提高竞争力,物流公司将与其他公司合作,电子商务的发展加快了物流公司与生产公司之间的关系。

三、现代物流管理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一)物流企业规模小,基础设施简陋

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规模相对较小,没有满足专业化服务及社会需求的能力。而且大多数物流企业的管理模式依然以传统的模式为主,对于电商的信息化业务操作不成熟,还没有充分利用到电子商务的优势。

除此之外,在这些中小企业中物流设备的投资不足,基础设施都相对老化,整体自动化、机械化的水平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效率,同时增加了物流运输的成本,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还浪费资源。

(二)物流管理体制不健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

虽然我们国家物流企业的起步晚,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发展的很快。而这也带来了物流管理上的一个大问题,就是物流管理的体制建设没有跟上物流发展的脚步,使得物流管理体制不健全、制度不成熟,企业经营管理混乱,业务能力水平低下,在物流管理的体制上也缺乏一个统一的管理标准。

同时,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网络体系也并不健全,影响了物流管理中信息传递的效率。

(三)传统管理理念束缚,缺少专业相关人才

大多数物流企业受传统的管理理念影响,大多数企业还是更加看重生产,而不重视电子商务下现代物流管理,使电子商务与物流没有更好的结合。对物流管理的认识不足也会导致企业管理不规范,影响物流服务质量,缺乏创新精神。

虽然物流行业已经是国家建设的主动力了,但是物流相关工作人员却依然稀缺,而且电子商务对物流管理的人才素质要求比较高。这也是导致物流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职业,从业人员对电子商务行业掌握不足。

四、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管理革新办法

(一)完善制度管理,政府加强扶持力度和监管

为了能够保证物流企业的快速、稳步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对于物流管理相关制度法规的完善。在支持和促进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融合中,政府应在有关政策法规方面提供支持和协助,为物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在政府的指导下建立协调统一的管理机构,制定相关统一的发展规划,积极健全物流配送设施,加强软件硬件建设促进其发展。

(二)创新管理理念,促进企业结构转型

物流企业要提高管理理念,创新认识,制定出符合发展规划的管理模式,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此外,我们必须重视供应链的管理思想,通过信息技术加强对产业链的监管,集中和整合资源优势,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物流成本。

在企业多以中小型分散为主的问题上,实现结构转型,现代物流要形成一体化规模。可以在电子商务的应用管理下,通过结合信息管理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实现新型物流智能化的管理模式创新。

(三)着重培养物流管理相关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管理水平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对相关人才的需求量也是逐渐增多,培养出物流相关的人才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发展是非常有利的。目前许多高校也针对市场的需求制定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管理人才。其次,对于已经从业的相关人员要加强培训,学习现代物流管理相关知识以此来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与业务水平。

第6篇:物流信息特征范文

医学图像配准是医学图像处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该研究对疾病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大形变配准作为医学图像非刚性配准的一个重要方向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各种配准方法以其丰富的理论支撑为医学技术的发展提供动力,不断出现的研究成果使得该领域成为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视觉成像技术和医学工程的发展,医学影像学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CT、MRI、fMRI、SPET、PET、DSA等图像。在临床上我们常见的癌症检测可视化就与图像配准息息相关。癌症最有效治疗阶段是在早期检测时,病人的生存概率依赖于检测期间的肿瘤大小。肿瘤越大,其在重要器官间转移的概率越大。早期发现肿瘤是治愈的关键。采用许多不同的成像方法对癌症进行检测和发现可疑损伤是必要的。这直接导致了检测和诊断癌症的方法替代了成像方式的调查,如超声、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规范T)等。每种成像技术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互补的病理信息。获得器官图像的同时,在不同的时期或者不同的显像模式下,通常通过配准来帮助分析和可视化器官图像。图像配准应用很广泛,包括更好的双边或时间透视X光照片或通过预处理来增强MRI图像病变的可视化、斑点追踪和图像组合(即多视点图像的总和)在超声波中的检查、PET图像以及通过不同方式的融合获得的配准图像比对。同时,医学图像配准是医学图像处理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和基本的研究课题,它是医学图像融合、医学图像重建、图像与标准图谱的匹配等研究的基础。建立模型是推进配准算法强有力的理论思路。根据生物体的物理特性,其所对应图像反映出不同的物理动态,依据这些模型揭示出图像的本质特性。综上,医学图像配准技术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也是医学图像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医学图像配准的分类、具体变形模型的发展、配准方法的应用这3个主要方面,对医学图像配准算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讨论,并对各种模型算法的特点及典型应用进行比较和说明。

1基于处理流程的配准方法分类

1.1空间维度的分类待配准图像可以按照空间维数分为2D/2D、2D/3D以及3D/3D配准。2D/2D配准通常是指两个断层层面间的配准;2D/3D配准通常是指空间图像或投影图像间的配准;3D/3D配准是指两幅三维空间图像间的配准。2D/2D图像配准不具有回溯性,而2D/3D、3D/3D配准则可以突破这个局限[65]。但当2D扩展到3D时,参数个数和图像数据量也会增大,配准也会变复杂。

1.2配准特征的分类按照配准的特征,可以将配准分为基于外部特征的配准、基于内部特征的配准和基于非图像的配准。

1.2.1基于外部特征的配准外部特征顾名思义指的是加在病人身上的各种清晰可见、易检测到的人造标记,这种方法不需要复杂耗时的优化算法,因此配准过程简单易于实现,并且配准速度快。该方法的缺点是由于图像的成像阶段需要使用各种标记物,因此其无法实现回溯式图像配准。该方法具体可分为侵入式(如立体框架、植入式螺丝标记等)和无创的(如牙套、皮肤标记法等)。两种方式相比,非侵入式虽然对病人比较友好,但精度较低并且适用范围较小。基于外部特征的配准方法没有使用医学图像本身的特征信息,所以这种方法仅限于同一患者不同影像模式之间的配准,而不适用于患者之间和患者图像与图谱之间的配准。

1.2.2基于内部特征的配准内部特征指的是医学图像中能反映患者的生理结构或病灶的形状、大小以及能反映图像像素灰度的内在信息。基于内部特征的方法具有回溯性。内部特征来自于病人的图像信息,具体可分为基于标记点、基于分割和基于灰度信息的图像配准。点特征可以是解剖形态上明显可见的标记点,也可以是具有局部曲率极值的几何标记点。基于标记点的图像配准理论上可以用于任何图像,但常用在刚体和仿射变换中。如果特征点数目足够多,也可以用来实现复杂的弹性变换。基于分割的图像配准通常是从图像中分割出具有一定语义结构的线段和曲面,其可以是基于刚体模型的,也可以是基于形变模型的。这种方法最大的缺点就是配准精度受分割效果的限制,除了分割部分,算法可以做到全自动化。基于灰度信息的配准方法是把图像内部的灰度信息值作为配准依据,灰度信息的利用方式有两种:1)根据图像的灰度信息统计量,将图像灰度简约成典型的矢量集,然后对这些矢量进行配准(如矩和主轴法);2)在配准过程中直接使用整幅图像的灰度信息(如灰度方差最小化法、互信息法、互相关法)。当然,灰度信息配准方法对图像数据的缺失较为敏感。

1.2.3基于非图像的配准对多峰图像进行非图像配准看起来似乎是不可能的,但这种方法是通过校准两个扫描器的成像坐标系统来实现的。一般使两个电子扫描器位于相同的物理位置,并且在获得两幅图像的过程中患者保持不动。这在临床中是可以实现的,如超声波通过光学定位系统很容易进行校准,之后再与CT/MR进行校准。坐标系的校准技术也常用于将安装在机械手上的外科工具位置定位到配准图像上。

1.3成像模式分类按照图像的成像模式不同,可将成像模式分为单模态图像配准和多模态图像配准。单模态图像配准是指浮动的两幅图像是用同一种成像设备获得的,它主要应用于不同的MRI加权图像间的配准、电镜图像序列的配准、FMRI图像序列的配准等。多模态图像配准是指浮动的两幅图像来源于不同的成像设备,如CT和MRI图像的配准。

1.4研究对象和配准部位分类研究对象按图像来源可以分为3类:1)同一患者的图像配准;2)不同患者的图像配准;3)患者和图谱间的配准。

1.5交互性配准过程按交互性可分为人工配准、半自动化配准和全自动化配准。人工配准完全由人工凭借经验进行,信息输入计算机后实现的只是显示工作,不需要复杂的配准算法;半自动化配准需要人工给出一定的初始条件,如人工勾画出轮廓、控制优化参数等;全自动化配准不需要人工干预,由计算机自动完成。

1.6相似性测度医学图像配准的相似性测度与特征空间、搜索空间紧密相关。相似性测度可以基于特定同类特征间的距离,也可以基于待配准图像间灰度值的差别。因此,图像配准方法又可以分为基于像素相似性的配准和基于特征相似性的配准两大类。

1.6.1灰度差异的配准测度灰度差异的配准测度主要包括最小化灰度均方差(SSD)和最小化灰度差值的绝对值(SAD)两种测度。SSD和SAD是两种简单、直接、容易实现的度量图像差异程度的相似性测度方法,可以取得快速配准的效果,但是仅仅适用于单模态且灰度差异相对较小的医学图像。

1.6.2互信息的配准测度互信息是信息论的一个基本概念,用于描述通信系统的接收端在噪音的干扰下所获取的关于发送端的信息的多少。互信息可用于图像配准的理论依据是:如果两幅图像已经配准,则它们的互信息达到极大值。相互交流信息,可以使用参数化和基于特征的配准来解决对应问题。配准多式联运图像是艰巨的任务,但往往需要解决,特别是在医疗成像方面。

2基于图像特征的配准方法分类

2.1基于特征的配准方法特征可以是特征的标记点、分割区域的质心、轮廓、表面、容积等,或是以上几种的组合。

2.1.1基于点的方法两幅图像对应的点集确定后,对这些标志点进行配准,图像也就配准了。BrianC.Porter等利用MR图像中的脉管作为标记点对两幅图像进行空间三维配准。Rangarajan等对待配准的两幅图像提取出形状特征点的集合,然后利用互信息法来达到配准。而后周永新等对该法引入人机交互,避免了局部极值,缩短了优化过程。由于很多图像配准技术只适用于图像间小角度的旋转(约0°~5°),周鹏等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角度旋转的图像配准,该方法适用于刚性变换。

2.1.2基于面的方法基于面的配准方法中最典型的就是头帽算法。即从一幅图像中提取一个表面模型称为“头”,从另一幅图像中提取的轮廓点集称为“帽”。用刚性变换或选择性的仿射变换将“帽”的点集变换到“头”上,然后采用优化算法使“帽”的各点到“头”表面的均方根距离最小。多分辨率金字塔技术可克服局部极值问题,PoWeII探索算法被用来寻求所需的几何变换,用距离变换拟合两幅图像的边缘点,斜面匹配技术可有效地计算距离变换。

2.2基于矩的方法矩的方法[34]也出现在分类配准方法中,使用分段或二值化图像数据作为输入。在许多应用中,矩的方法是为了强制性地预分割以产生可接受的结果。

2.3基于灰度的方法

2.3.1最大互信息配准法互信息量是两个随机变量统计相关性的一种测度,该测度近年来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图像的配准。用2个变量的联合概率分布与完全独立的概率分布的广义距离作为变量之间的相似性测度,即互信息(MI)。当含有相同内容的两幅图像通过几何变换在空间对齐时,它们包含的灰度值互信息量最大,因此互信息量最大化可以作为图像配准准则。最大互信息的配准过程实质上是搜索最佳的几何变换参数,使两幅图像的互信息达到最大。

2.3.2相关法对于同一物体由于获取条件的差异或物体自身空间位置的改变而产生的单模图像配准问题,常常使用互相关法。互相关值的大小反映配准的效果。互相关法是找出各图像之间相关性最大的空间变换参数来实现图像的配准,该方法通过优化两幅图像间的相似性测度来估计空间变换参数。相关函数、相关系数、差值的平方和等都可以作为相似性测度。赵富强等用基于图像特征(“脊”或“谷”)的相关性算法对三维CT-MR图像进行了配准。罗纲等则以传统的Umeyama点集相关度量为基础,结合Procrustes正规化配准方法,提出了一个新的图像特征点集配准的加权相关算法。ShunichiKaneko等提出了一种选择性相关系数法,以用于光照条件不好或曲线不完全闭合的图像配准。秦斌杰等对基于体素配准中广泛采用的相似性测度(SM)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在配准条件极不理想的条件下,基于互信息、归一化互信息、相关比的SM是最为适用的。但基于互信息对多模医学图像进行配准时,在得到几何变换的优化过程中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而基于相关性进行多模医学图像配准时,考虑了在表现人体组织结构时体素灰度值范围的近似量化,易得到全局最优值。此外还有许多其他配准方法,如最大相似性法、基于FFT的方法、能用于大尺度变形的流体动力学法、局部频率法和由粗到精进行迭代的金字塔法等。

3基于变形模型的配准方法分类

3.1基于物理的模型弹性配准技术依赖于需配准目标的物理模型,配准过程即是把源图像到目标图像的变形看作一个与弹性材料如橡胶的拉伸相似的物理过程,这个物理过程由两个力支配:弹性体的变形产生的内力和施加在弹性体上的外力。如果内力和外力达到平衡,弹性体的形变将停止。外力是施加在弹性体上的力,驱动配准过程;外力通常选择相似性量度标准的梯度,如基于强度、强度差分或强度特征如边缘和曲率的一个局部相关量度,此外还可选择相应解剖结构曲线和曲面间的距离作为外力。SteliosKrinidis等在序列切片的重建中用到了基于物理模型的非刚性配准。该物理模型包含4个用环形结构采样的有效块,在该有效块上环绕2D目标切片有一个圆。每一个模型结点有一个块m与它的两个邻接点相联通,邻接点具有硬度为k的相同弹性,常数k和m描述了模型的物理特性。模型结点是力平衡的目标轮廓点,不表示内部的目标区域;为目标轮廓建模后,用特殊仿射矩阵确定连续切片的轮廓点的对应性,并且自动消除无意义的点的对应性;最后,完成非刚性配准的过程。

3.1.1弹性体模型弹性模型由Broit首次提出,该模型将源图像到目标图像的形变过程建模为一个弹性形变的物理过程。这个物理过程由内力和外力两种力来控制,当作用于弹性体上的外力和内力达到平衡时,形变过程结束。J.Rexilius等提出了基于弹性变形模型的非刚性配准算法。他们用非线性扩散滤波器平滑图像后计算图像梯度,选取高于梯度平均值两个偏差的像素点作为特征点,用局部归一化互相关(NormalizedCross-Correlation,NCC)作为相似性测度计算特征点的稀疏变形估计量,该估计量作为外力引入建立的弹性模型。弹性体的形变可以由Navier线性方程来描述。由于弹性变换模型一般适用于组织形变较小的情况,不适用于大形变,近年来有关学者结合黎曼弹性能量和微分流形的理论对线性弹性模型进行改进,使其适用于非线性弹性形变的配准。

3.1.2曲率配准曲率模型基于形变由平衡微分方程描述,其优点是不需要对放射线性变换做补偿计算。目前该方面的研究集中在方程求解方面。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不存在明确对应关系的点云配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点云几何特征的配准算法。首先以点云的曲率为联系特征,搜索配准点云的匹配对集合;然后利用邻域特征对各匹配对进行相似性度量,提取有效配准对,并引入刚体变换中向量几何性质剔除其错配对,生成点云初变换;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配准精度,且配准时间较短。

3.2弹性体样条样条是一类分段(片)光滑并且在各段交接处也有一定光滑性的函数。样条形成的曲线在连接点处也具有连续的坡度与曲率,所以在图像配准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样条配准的技术均是假设在源图像和目标图像上已经存在一组对应点,这些对应点通常称作控制点。基于样条的方法使用插值逼近获得从目标图像到源图像对应点的位移量,在控制点之间,样条提供了一个平滑的变位移域。

3.3流体模型粘流体模型由Christensen等人提出。由于应力引起的变形能量与变形强度呈比例增长,基于弹性变换的配准存在着局部变换不能够模型化的局限性。在流体配准中,这些约束随着时间放宽,使得包括拐角的局部变形都能够模型化。因此在多主体配准工作(包括图谱配准)中,由于存在大的变形和大的可形变度,流体配准很有吸引力。同时,由于流体配准有很多的自由度,图像重合失调的范围也随之增加。该模型允许更大程度的形变,特别适合不同个体之间(Inter-sub-ject)包括图谱之间的配准。Christensen建议用连续性超松弛(SuccessiveOver—Re-laxation,SOR)方法解偏微分方程,但是,这个算法运行相当慢,需要很长时间,BroNielsen等人提出了一个较快的实现方法,通过从线性弹性算子的本征函数派生卷积过滤器来求解。但是,通过卷积求解偏微分等式时认为粘滞度是一常量,虽然有些情况下并不满足此条件。例如,Lester提出了一种模型,允许流体的粘滞度在空间上发生变化,因此对于图像的不同部分考虑不同的形变度,这样偏微分等式必须通过传统的数值算法来获得,如SOR。YongmeiWang等把统计形状信息融合到流体配准中,统计形状信息表现为偏微分方程的一项,通过SOR求解。

3.4Demons力模型配准Demons力模型源于热物理学的例子扩散研究。目前最著名的非刚体算法是基于光流场模型的Demons算法。不同于光流场配准方法,Demons算法没有直接使用光流场方程,而是借用光流场概念由Demons力推动像素点的位移。该算法将图像配准问题看作物理学中的扩散问题,把固定图像中对象的边界看作半透膜(SemiPermeableMem-branes),而将浮动图像视为可形变的网格(DeformableGrid)。形变网格在位于薄膜中的受动器(Effectors)的作用下进行扩散。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光流场概念的最初引入是为了恢复目标和观测者在一个瞬时图像序列的两个连续帧之间的运动。Demons算法判断出浮动图像上各个像素点的运动方法,通过对各个像素点的移动来实现非刚体配准。De-mons算法也是一种基于梯度的算法,所有基于光流场模型梯度的方法不仅效率高、易于实现,而且能够得到比较精确的瞬时位置速度。基本假设是一个特定点的亮度保持为常数。Hellier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光流场的算法,该算法用一个包含相似性测度和平滑项的代价函数作为健壮性估计量。变形域首先被分割成立方体,立方体再分割成基于分割模板和变形性质信息的子立方体,在每个立方体内,用仿射变换为变形域建模。整个过程不依赖任何解剖信息,如光流场算法的一个常见问题是重新排列脑间沟和脑回。深层脑结构的拓扑和形状目标之间是相似的,但在皮质层有很大变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Hellier等人增大他们的代价函数,即使之包含两个图像体上由均匀脑回间沟得到的稀疏约束项。用活动带从图像中提取脑回间沟,健壮性估计量依赖于允许的配准,回间沟并没有把目标间的分割误差和拓扑差分考虑在精确的匹配内。在Thirion正则化方法的框架下,Hartmann提出了一种包括回间沟约束的相关方法。但是,当图像的运动速度较快时,微分方法误差很大,甚至是错误的。正是由于这样的优点和缺点使得Demons算法成为研究的热点,进而成为著名的方法,之后有一系列的重要改进算法出现,如Addi-tiveDemons算法、SymmetricDemons算法、Diffeomor-phicDemons及其系列相关算法等。

3.5扩散模型的微分同胚的配准扩散模型基于形变由扩散方程决定。在文献中,Thirion首次提出扩散模型与Demons算法。基于该模型与微分流形以及其它模型结合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微分同胚流模型基于形变速度场数学表示。该模型的优势在于解决大形变问题(LargeDeformationDffeomorphicMetricMapping,LDDMM)。但对于形状变化较大时该类方法存在适应性不佳的问题,同时计算量较大。微分同胚非刚性配准与小形变模型的主要差别在于它所得到的映射是个微分同胚微分同胚这样的映射具有光滑可逆的性质且逆映射也是光滑的,所以表达这种映射的形变场中每一整数网格点的雅克比行列式值都大于零。微分同胚非刚性配准的最大优点是保持图像的拓扑结构在配准前后不发生改变:图像中原来分离的解剖结构配准后仍保持分离;原来连续的结构仍保持连续;平滑的解剖特征如某些曲线或曲面仍保持平滑。它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微分同胚的任意次复合仍为微分同胚。另外,它对大小形变均适用。

4结束语

第7篇:物流信息特征范文

关键词:会展物流 供应链 网络 体系

随着会展经济的蓬勃发展,物流效率逐渐成为会展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成功的会展活动中,场外物流配送应该对场内的洽谈结果做出即时反应。组织管理者能否与参展企业进行良好合作,使之消耗最低的运营成本完成商品物资的时空转移,从而发挥出最佳的运营效率,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会展的实际效果,且由于众多著名的会展活动具有明显的“岁时”性(即呈现出每年或几年一届的周期性)特征,这种影响还将是深远而长久的。因此,构建现代化的会展物流体系显得尤有必要。

会展物流的界定

直观地讲,会展物流是指展销产品从参展商经由会展中转流向购买者的物理运动过程,它是展销活动供、需双方以外的第三方组织者所提供的一种具有后勤保障功能的服务,由会展组织者在综合会展现场多个供需对应体的信息要求后,统一指挥、统一安排、统一协调的会展物资流通体系。由此可见,会展物流的主体是会展组织者,客体是参展商和购买者。毋庸置疑,会展物流全新概念的提出,将大幅度提高会展物资的配送流通效率,使会展活动的专业化服务体系更趋完备。

会展物流的特征

与一般企业商品流通的“单一输出模式”不同,会展物流是发生在短期内、同时与多个参展企业发生关联的物质流通活动,有其独特的特征。

过程控制的复杂性

会展期间的物流组织与管理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明确了会展主题、功能与层次等方面的定位后,需立即依据项目策划书中对会展场馆内部的布局和风格设计,购置或租借用于室内外装潢的材料和用于搭台摆台的设备物品,同时,还要尽快与参展企业取得联系,核定其参展产品的申报单,然后协助进行这些产品的运输,并安排好仓储。上面的这些工作在实际操作时显得非常繁杂而琐碎,每一环的衔接都要按照既定的程序来开展。

物流体系优化的双重性

物流体系优化被称为第三利润源泉。为实现会展物流的合理化,需在物流体系的规划与运行过程中不断做出科学决策,随时根据需要对其进行优化调整。但在实际运作中,常常会出现物流体系优化用户最优(局部最优)和系统最优的矛盾,前者在物流过程的每一阶段从自身利益出发去寻找最小阻抗的路径,经过不断的自组织调整达到局部均衡状态。当太多的局部均衡存在时,物流体系就会远离系统最优,使整体效益受到不良影响。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对用户最优和系统最优进行整合,找到两者的最佳平衡点,使之转化为全局最优。

组织管理的专业性

会展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各项组织管理工作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才能突出个性、保证质量,尤其在会展物流方面,对专业化的要求更高。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拥有具备物资管理专业技能的人才、通畅的物流渠道、有效的物资配送手段和功能齐全的物资转运与仓储中心作为支撑。因此,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是会展活动物流体系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

物流信息的实时性

信息化是我国会展产业与国际接轨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也是会展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会展物流的组织与管理过程中,物流信息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会展组织管理者应会同各参展企业的有关人员必须不断对各种物流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物流过程中的具体行动措施。在构建现代化的会展物流体系时,要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形成完备的信息网络,所以信息化要求较高也是会展活动物流体系的又一特征。

会展物流供应链的创新模式

与一般物流系统不同的是,会展物流系统仅关联到展销产品的供销和运输,而不涉及到原料采购和生产环节;由于会展客我关系呈现出的“多对一”状态和展销产品实体的差异,它可能同步运行有多条供应链。因此,传统物流系统的供应链在会展物流系统中被缩短且多线化了,供应链管理理论对会展物流系统管理的适用范围和方式也有相应的变化。

转贴于

在传统的企业物流系统的供应链中(如图1所示),物流配送中心一般是大中型生产企业或商业连锁企业自有的内部机构,是企业内部物流系统专业化的产物,它按照企业产品或商品的综合特性进行设计,只对企业自身负责,服务口径非常狭小。建设这样的自有配送中心,需要额外成立专职机构并为购买运装设施设备投入大量资金,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

相对而言,会展物流系统的供应链中(如图2所示),会展仓储配送中心则具有区域公共性的特质,它与不同参展商及会展场馆之间的信息是多向流通的,在会展活动开始后,它与会展现场之间信息共享,便于快速反应和精确的提货配送。

现代化会展物流网络的理想模型

会展活动物流的本质是会展相关物资产品的空间流动与管理,物流运作体系与参展企业及会展组织者的经济利益也是直接挂钩的,高效现代的会展物流体系应结合参展物资产品的特点和会展经济运作的特性,努力提高专业化因素在物流过程中的强度,从而在会展物流供应链创新模式的基础上建构起完整发达的网络化物流体系(如图3所示)。

图3显示,会展活动物流网络的核心在于由会展现场(会展场馆)和会展仓储配送中心所组成的“物资—信息”综合体,从宽泛的层面讲,它是会展活动物流起点(参展企业群)和物流终点(购买者群体)进行物资传送和信息互动的交换器,物资流分别从参展商向购买者呈现出单向脉状传递形态,信息流则以会展现场为集散中心,呈双向发射状传递形态。

参考文献

1.马勇,周霄.WTO与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新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纪宝成.商品流通论——体制与运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第8篇:物流信息特征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 网络环境 网络道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网民数量快速增长。据2008年1月17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12月,网民数已增至2.1亿人。中国网民数增长迅速,比2007年6月增加4800万人,2007年一年则增加了7300万人,年增长率达到53.3%。在过去一年中平均每天增加网民20万人。”网络的最大优势在于信息的交流互动,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新知识、接受新思想、传播新信息的重要渠道和新型的信息交流平台,电脑和网络的普及对整个社会群体获取、交流信息的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一、网络的特征与网络环境建设的必要性 

 

网络蕴含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无穷智慧和思想精华,网络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现实性和虚拟性、自由性和平等性、高效性和方便快捷性等特征。 

1.开放性和共享性。开放性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最根本特征。从其技术层面来说,在网络诞生初期的分布式网络体系中,网络系统中的“每台计算机都只是网络的一个节点,它们之间都是平等的”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TCP/IP协议“使得不同类型、不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都能通过网络交流信息和共享资源”②,从而实现了不同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伯纳斯·李发明的超文本标识语言又为网络系统的开放性提供了软件保障,“将网上的信息以全新的方式联系起来,使得任何一个文件在任何操作系统、任何浏览器上都具有可读性”③。人们之间的交流与交往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物理条件的限制,在广度和深度上具有现实社会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网络的开放性特征还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共享网络系统中的一切信息资源。 

2.现实性和虚拟性。网络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是现实的,网络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信息交流工具,工具本身便是一种现实存在物,网络行为的行为主体是实实在在的人,网络世界永远不可能脱离现实中的人而独立存在。然而,网络世界毕竟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系统有着很大区别,在网络环境中,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从过去以物质和能量为基础的活动平台转移到以网络为基础的数字化平台。网络是对现实社会实践的模拟,是与现实社会并列的虚拟环境,其最本质的特征是虚拟性。

3.平等性和自由性。在网络世界中,人们可以充分体会在现实生活中所无法享受到的平等和自由,网民不管在社会现实中的真实身份如何、社会地位怎样,在网络中人们都可以符号的形式出现,没有现实社会中的权威或特权,大家都是平等的参与者,而不必顾及他人的个人实际因素,不必顾虑世俗偏见或与他人的利益冲突。人们在网络世界中可以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与其他人进行自由的交流,敞开心扉发 

表评论,针砭时弊;针对社会中的某些现象或事件打破情面,提出质疑,探究事实真相;或者借助网络来宣泄情感,缓解压力。 

4.高效性和方便快捷性。从信息传递的及时和网络系统对信息资源高容量的可能性来说,网络都是极有效率的数字化平台。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可以在瞬间获得适合搜索目标的大量相关信息资料,大大节省了信息收集的时间,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扩展,使信息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传遍全球,增加了人们获取最新信息资料的机会。人们可以不受地域、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只要利用身边的一个网络终端,便可以轻松地了解世界各地的新闻事件,获取自身所需要的丰富详尽的信息资料。 

所谓网络环境,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个多媒体计算机物理上互联,依据某种协议互相通信,实现软、硬件及其网络文化共享的系统。网络环境不仅仅是指包括计算机网络设施、信息资源、交流平台等物理性成分,而且包括网络用户以及网络用户的心理状态、网络用户的信息互动关系、网络学习氛围等其他非物理性的因素。 

网络环境的建设是社会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并且与网络的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网络的特征中可以看出,网络世界具有丰富的信息和“齐备的功能”④,“能满足人们的种种好奇心以及各种各样的需要和欲望”⑤。但是,网络在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一些不便之处:网络病毒、黑客的破坏危害着网络环境的正常秩序;垃圾邮件、垃圾信息导致网上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对正确的信息产生干扰;侵权、盗号、泄密,论坛上出现的恶意的或诋毁性的人身攻击言论;等等。“网民曾列举中国网络的‘十大不文明行为’:传播谣言、散布虚假信息,制作、传播网络病毒,传播垃圾邮件,聊天室谩骂,网络欺诈,网络色情聊天,传播他人隐私,盗用他人网络账号,强制广告,下载、炒作低俗内容”⑥。这些不文明行为影响的不仅是网络环境的建设,而且干扰了现实社会中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危害传统道德,甚至对人们产生思想侵蚀,尤其对青少年的成长和人格的养成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可是,从网络本身的特征来看,即使网络技术再发展,关于网络发展的法律再健全,也不可能完全杜绝网络弊端的出现,就像是现实社会中有关道德的社会问题,并不能够完全依赖于法律法规来解决,为了尽可能地避免网络世界中出现的不良现象,网络道德的建设尤为重要。 

 

二、网络道德的建设是网络环境建设的必然要求 

 

“所谓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⑦网络道德是在信息社会的时代背景下、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要求而产生的,是对人们的网络行为或网络行为动机的是非善恶的判断标准,“是人们对网络持有的意识态度、网上行为规范、评价选择等构成的价值体系,是一种用来正确处理、调节网络社会关系和秩序的准则”⑧。 

第9篇:物流信息特征范文

文/杨军 覃朝春

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市场从产品导向发展为客户导向,客户决定着企业的命运,企业在市场上竞争的实质就是争夺顾客。分析客户价值、进行客户价值细分是企业成功实施客户保持战略的首要任务。由于市场周期缩短、营销模式变化、营销成本的上涨和产品多样化等因素影响,与过去相比,挖掘并留住有价值的客户至关重要,为这类型客户提供高水平服务是物流企业生存的基础。随着我国医药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药品降价的迫切需要和物流服务的高要求,医药物流企业面临成本上升的多重压力,医药物流企业应该把有限的资源主要用于关键客户,因此,客户细分对医药物流企业是必需的。

本文采用决策树C4.5算法对医药物流企业客户进行了细分,识别出有价值客户的具体特征,帮助物流企业在市场活动更好地为这类客户服务。让企业能够根据不同的类型深化客户经营,准确把握目标客户的消费特征以及需求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设计、销售和服务。

现阶段我国医药物流企业特征

我国医药物流能力较弱,医药物流的发展受到体制、政策、技术等诸多方面的制约。医药市场行政分割,相关部门在医药物流发展政策不配合,导致医药物流企业组织形式分散,阻碍了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大型医药物流集团形成,不利于物流企业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而跨国医药物流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后,发挥其资本优势和成熟运营模式,国内医药物流企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因此,国内医药物流企业应该对现有客户进行细分,发挥其有限物流能力,服务于更有价值的客户。

由于医药物品的特殊性,医药物流设施设备和信息化技术投入不足,物流信息系统很不完善,企业间信息不能共享,不能有效发挥医药物流设施能力。另一方面,对现有医药物流信息数据利用不足,不能挖掘出更有价值的信息,支持医药物流企业做出决策并提升其竞争能力。

医疗消费在全球居民消费支出中往往占有很大比例,政府和居民都希望能最小化医疗支出,但医疗研发和生产投入不断增加。不断增长的成本压力驱使医药企业不得不提高其经营能力,并希望通过有效的药品组合和对医药物流系统进行优化来降低医药成本。这迫使医药物流企业主动考虑选择服务客户,参与医药企业生产和运作管理中。

决策树C4.5算法

决策树是被研究最多的数据挖掘方法之一,目前有很多种算法,常见算法有ID3,C4.5,CART,SLIQ等。其中,C4.5算法是J.R.Quinlan与1993年提出的一种对ID3的改进算法,利用信息增益率来寻找树节点上具有最大信息量的属性,它弥补了ID3在应用中只能处理离散型的描述性属性的不足,加进了对连续型属性和属性值空缺情况的处理。C4.5算法的主要处理过程如下:

归纳决策树。依次计算每个属性的信息增益Gain(A)以及信息增益率GainRatio(A),选取信息增益率最大的,但同时获取的信息增益又不低于所有属性平均值的属性作为测试属性,以该属性作为结点,属性的每一个分布引出一个分枝,据此划分样本。如果节点中所有样本都在同一个类,则该节0点成为树叶,并赋以类别标记。如此类推,直到子集中的数据记录在主属性上取值都相同,或没有属性可再供划分使用,递归地形成初始决策树。

C4.5算法在物流客户细分中实例运用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A医药物流公司,它为全国各地药品企业提高物流服务,但是缺乏对现有客户的忠诚度和价值的判断,营业收入及客户规模难以扩大。根据企业与客户交易情况,采集了2010-2011年度数据。具体客户属性名称及特征如表1。

数据预处理。通过表格的方式对数据进行了收集,对空缺数据和不正确数据进行处理。因为“客户ID”、“企业人数”这两个属性字段有很多不同的取值而又不能进行属性概化操作,并且与最终价值客户挖掘分析无关,在数据处理时忽略这两个字段。

生成决策树模型。由于“年业务收入”对企业非常重要,具有最大信息增益率,所以该属性作为测试属性不断对样本集进行划分。

知识获取与分析。对通过决策树模型得到的数据分析如下:物流收入作为根节点,物流费用特征将所有客户分为两类,物流费用小于等于427万的客户和物流费用大于427万的客户。物流费用小于等于427万的客户进一步以物流费用来细分。说明在本层次分类中,物流费用特征非常明显,对客户细分起决定性作用。对于物流费用大于427万这类型客户进一步以付款方式进行细分。“先款后货”的支付方式与“先货后款”“分期付款”的支付方式,对这类客户的价值起主要作用。从决策树模型中可以看出各类客户所占有的比例。物流费用小于等于427万的客户占了86.667%,而物流费用大于427万的客户只占13.333%。至树状图第三层,物流费用大于167万的客户占56.667%,这类客户在整个客户群中占有很大比例。对物流费用大于167万的客户再不断进行细分后,得出企业类型为民企和私企的公司占有很大比例,对于该类客户,物流企业应重视,提升其服务水平。尽管物流费用大于427万的客户比例不大,同时物流费用很大会降低物流业务收入给企业带来的收益,但是先款后货的方式可以大大降低企业运营风险,实现企业的稳定盈利,因此应该对物流费用大于427万且先款后货的公司给予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