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木雕刻的方法范文

木雕刻的方法精选(九篇)

木雕刻的方法

第1篇:木雕刻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东阳木雕;文化内涵;探析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11/12-368-2

东阳木雕,因地而名,源于浙江省东阳市。自唐宋至今有1300多年,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工艺美术之一。东阳木雕装饰结合实用,寓教育于木作,聚艺术于刀锋,作品鬼设神施,巧夺天工,响誉海内外,不愧为国之瑰宝。东阳木雕不仅仅用于东阳古民居和现代建筑的木雕装饰,还有用于木雕家具、陈设欣赏、宗教用品等几大类中的上千个品种,从而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工艺美术品种。东阳木雕融会了历代东阳木雕艺人的智慧和技能,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高超的技艺、绚丽的图案,精美的雕饰,是中华民间艺术中一朵绚丽的艺苑奇葩。它包含着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对东阳木雕的文化内涵作一探析。

一、东阳木雕历史的文化内涵

东阳木雕溯源于唐代,经宋元至明,渐臻纯熟。到清代嘉庆、道光年间,艺攀高峰。清末民初,渐趋商品化。解放后至今,沃土滋甘露,得到全面崭新的发展。历经千年锤炼的东阳木雕,有化木头为神奇的厚实根基。其多层次浮雕、散点透视构图、保留平面的装饰,具有鲜明的特色。其设计之巧、雕刻之精、艺饰之美,在木雕行业中绽放异彩、独树一帜、久负盛名。东阳木雕,就历史积淀而言,以它在建筑中的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庙宇最为著名;以及家具的花床、花橱、花轿、屏案、巾架等家具饰品。自唐代开始,东阳木雕逐步应用于雕板印书,到南宋时期,金华(婺州)成为全国四大雕版印书中心之一,操刀者大多为东阳木雕高手。东阳木雕在现存的古民居中形式多样,内容之广、雕刻之美,在中国明清木雕雕刻史上堪称一奇,它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保存和传承木雕技艺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东阳木雕到明代已初具规模,早期的东阳木雕,雕风拙朴粗犷,在雕刻技法上形成了主要以浅浮雕、深浮雕、镂空雕为主的平面浮雕的风格。明代东阳木雕造型粗犷奔放、构图简洁明快、风格粗放大气、格调神形兼备。可以说,唐宋时期东阳木雕已经初具雏形,到明代东阳木雕已经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到明末木雕艺术逐渐向精雕细刻过渡,更加追求精致细腻。清代的东阳木雕在雕刻技法上开始向精雕细刻的方向发展,追求精致、细腻、典雅的艺术风格。清末民初,国势衰微,木雕萧条,木雕艺人们流向城市谋生,开始了商品化、工业化生产,在对木雕装饰美感的追求上更强、工艺更精、穷极华丽,在雕刻技法上更加讲究精工细作,形成了精雕细刻的艺术特色。新中国成立后,东阳木雕千年古树逢甘露,重放异彩,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走向世界,迈向市场。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欣逢盛世,东阳木雕迎来了再度的辉煌。在艺术风格上,形成了装饰风格更浓厚、实用与装饰结合更和谐、题材内容更丰富、格调清秀淡雅、图像写实传神、层次分明、雕刻细腻、构图饱满、做工精细、实用性与欣赏性完美结合、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二、东阳木雕题材内容的文化内涵

东阳木雕题材内容表现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和广泛,主要题材内容有:历史事件、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古典文学、吉祥动物、寄情花木、风流人物、抽象图案、山水人物、鱼虫走兽、宗教佛像等等。作品的象征、寓意是用动物、花卉表示吉祥幸福、延年益寿、夫妻恩爱等,如以蝙蝠、鹿兽、寿桃、喜鹊为谐音的“福”“禄”“寿”“喜”,以石榴、麒麟寓意多子多福。以神话故事和民众所称道、所供奉、所敬重的具有人格力量的历史人物来表示借古喻今、尊敬喜爱等;人物故事有《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水浒传》中的人物、《红楼梦》中的人物、《西厢记》的人物、《西游记》的人物、包公、岳飞、杨家将、郑成功、李白、竹林七贤、四大美女、花木兰、穆桂英等等;现代人物有刘胡兰、雷锋、等英雄人物,还有领袖人物等。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题材的作品也在不断地出现,如:表现新农村改革开放新面貌的,新农村经济建设和新农村文化建设景象的,新农村农业丰收果实的,歌颂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歌颂社会主义祖国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等题材内容的木雕作品。各种题材内容的作品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人物作品姿态各异,山水作品意境深远,花鸟作品造型精致,使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三、东阳木雕雕刻用材的文化内涵

东阳木雕的载体是木头,它是依附在木头上的工艺美术品,即在木头上的雕塑作品,是以木头为材料创作的工艺品。东阳木雕是以散点透视的平面浮雕,其雕刻材料应用广泛,因精雕细刻,一般很少漆色,突出表现原木的原汁原味,又称为“白木雕”。运用雕刻材料创作是木雕的基础,东阳木雕的选用材料主要是分为:题材内容雕刻的用材和边框制作的用材。其题材内容雕刻的用材要求木纹细腻,能耐久、无油脂、不易变形、不易开裂,如樟木、椴木、白杨木、白桦木、白木、白桃木、银杏木、楠木、榉木等色彩较淡的木材,适合东阳木雕的精雕细刻,而且色彩较淡,使木雕作品雕刻后更加细腻生动、艺术韵味感人;对于边框用材来说,要求木质坚韧、硬性好、质材重、不易损坏,起到加固和衬托作用,如黑檀木、酸枝木、红木、花梨木、铁梨木等。选用材料要利用木材的天然色彩和质感,使作品的结构内容与外框造型完美融合。

近年来,为了提升木雕作品的经济价值,东阳木雕在选用雕刻材料上,不管是边框还是题材内容的部分,全部都选用高档材料进行雕刻制作,例如选用小叶紫檀木、大叶紫檀木、大红酸枝木、花梨木、金丝楠木、红豆杉等高档木材进行雕刻制作,这些名贵材料的运用,提高了东阳木雕作品的经济价值。

四、东阳木雕雕刻技法的文化内涵

东阳木雕以其构图饱满、层次丰富、既大气又细腻、图像写实传神、做工精雕细刻、格调清秀淡雅、实用与欣赏完美结合的艺术风格,别具特色,这种艺术风格以其独特的平面浮雕技艺为基础。其雕刻技法有:薄浮雕、浅浮雕、深浮雕、透空雕、透空双面雕、镂空雕、锯空雕、半圆雕、圆雕、圆柱浮雕、阴雕、深镂空雕、镂圆雕、镂空贴片雕等十多种。

东阳木雕雕刻技法上,根据雕刻物件的需要和可能,运用上述雕刻技法的一种、两种、或多种来完成木雕作品的雕刻创作,以达到一定的木雕艺术效果。整件作品只有一种雕刻技法的有:阴雕作品、薄浮雕作品等;两种以上的有:深浮雕作品、锯空雕与镂空雕结合的作品、透空雕作品、镂空雕结合浅浮雕作品、高浮雕作品、多层叠雕作品、镂圆雕作品等。东阳木雕集中表现为层次的丰富性,运用各种雕刻技法的多样化,作品雕工精致、洗练、玲珑剔透而不伤整体和牢固,达到了精雕细刻,突出了木雕作品的三维立体效果,层次感、立体感既丰富又强烈,使人感到趣味盎然,美不胜收。

五、东阳木雕艺术表现的文化内涵

东阳木雕以其丰富的题材内容和精湛的雕刻技艺,逐渐形成了平面浮雕艺术别具特色的效果。东阳木雕艺术表现的文化内涵有:运用雕刻技法、运用雕刻材料、运用色彩和运用粘贴技术等形式。

(一)运用雕刻技法的表现法

东阳木雕以平面浮雕为主,多层次浮雕、散点透视构图、保留平面的装饰,形成了极为鲜明的雕琢艺术特色。东阳木雕的传统艺术蕴含着东阳木雕艺人博大的智慧和精深的木雕技艺,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文化结晶。运用雕刻技法表现,就是在整件木雕作品中,运用东阳木雕上述雕刻技法的一种、两种或多种组合,对木雕作品的雕刻创作,以达到一定的艺术表现效果。其表现法有:阴雕表现法、薄浮雕表现法、深浮雕表现法、锯空雕与镂空雕结合表现法、透空雕表现法、镂空雕结合浅浮雕表现法、高浮雕表现法、多层叠雕表现法、镂圆雕表现法、多种雕刻技法结合表现法等。

(二)运用雕刻材料的表现法

运用雕刻材料表现法,就是在整件木雕作品中,运用各种材料通过雕刻和组合,来达到表现艺术效果的木雕作品。如运用色彩较淡的木材樟木、椴木、白杨木、白桦木、白木、楠木、榉木等和运用色彩较深的木材红木、黑檀木、酸枝木、花梨木、铁梨木、荫沉木等雕刻后,组合成木雕艺术作品。例如彩木镶嵌表现法、彩木雕刻组合表现法等,具体表现为木质材料色彩的丰富,雕刻技法运用多种多样,从而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三)运用色彩处理的表现法

东阳木雕因采用颜色较淡材料雕刻,又不上颜色,被称为“白木雕”。有些木雕作品为了艺术表现的需要,运用色彩处理来增强艺术效果。运用色彩处理表现法,就是运用各种色彩在雕刻的木雕上面着色处理,使其更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的艺术效果,通过对白木雕进行着色处理,来达到艺术神韵。此表现形式有:浅绛山色表现法、淡彩表现法和贴金表现法等。

(四)运用粘贴技术的表现法

运用粘贴技术表现法,就是将木雕作品单独雕刻后,进行粘贴或者镶嵌到底板上组合而成的一种表现方法,从而达到木雕作品的装饰效果。此表现法有:贴片技术表现法、竹丝镶嵌贴片表现法和锯空雕粘贴表现法等。

六、结语

东阳木雕根植于东阳地域文化的沃土中,在明清时期就有很大的发展和深远的影响力。东阳木雕不仅是东阳古民居中的一种装饰物件,而且在木雕家具、宗教用品、陈设欣赏等方面都有雕刻艺术的优秀作品,其风格朴素简洁、淡雅清丽、工整细腻,体现了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设计理念,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精品。东阳木雕蕴涵着东阳人的耕读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东阳人民,形成了东阳特有的民风纯朴、文化浓郁的特点和内涵。它既有深厚的民间艺术色彩,又有丰富的文化韵味,给人们带来了美的艺术熏陶和审美的启迪。如今,精美的东阳木雕已经成为东阳文化产业的一张金名片,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引领东阳木雕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并将载入世界文化史册。

参考文献:

[1]华德韩.东阳木雕[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

[2]金柏松.东阳木雕教程[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

[3]郭贤彬.论东阳木雕艺术特色[J].课程教育研究,2014,(09).

第2篇:木雕刻的方法范文

花雕先生收藏的黄杨木雕小鞋子数量多得可以组成一个“鞋子军团”。在他的收藏品中,有单只的木雕小鞋子,也有成双的木雕小鞋子,其中最大的木雕鞋子便是那雕花小鞋,长度大概有8~9厘米,因为年代久远,这只雕花单鞋的表面已经显得有些斑驳,而他所收藏的最小的鞋子大约只有1厘米,上面刻有栩栩如生的蟋蟀。关于这些黄杨木雕小鞋子的用途,主要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这类木雕小鞋子是古代结婚的时候女方的陪嫁品,有辟邪的寓意;第二种说法是黄杨木雕小鞋子是古代女子赠与男子的礼物,以鞋辟邪,戒勿邪行。花雕先生收藏的这些黄杨小鞋子大多是清朝时代的木雕作品。

民间有句俗语:“千年难长黄杨木。”而《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黄杨性难长,岁仅长一寸,遇闰则反退。”正是由于本身生长迟缓的特性,黄杨木往往要生长四五十年后才能用于雕刻。它的直径通常在3~5寸左右,最适宜雕刻小型工艺品。在行家看来,黄杨木色彩黄亮,经过精雕细刻磨光之后,能同象牙雕工艺品相媲美。因此这些木雕小鞋子从材质上看就极其珍贵,具有较高的收藏性。另一方面,从文物的角度来看,因为花雕先生的这些木雕小鞋子是清朝时代的工艺品,反映了当时历史条件下木雕工艺品的制作水平,所以其历史收藏价值也比较高。

收藏木雕工艺品除了看它的材质用料和历史价值,还应该留意它的工艺水准。这些黄杨木雕鞋子小巧玲珑,做工精细,运用了浮雕、圆雕、镂空雕刻等多种手法在仅仅数厘的木材上雕花刻物。譬如鞋面上的麒麟便是运用了圆雕的手法,从各个角度可以看到它各不相同的侧面,因而极富立体感,这麒麟也就更加生动、逼真、传神。而这个刻有笑脸人像的小鞋子主要体现的是木雕工艺中镂空雕刻的工艺,至于这只花饰木鞋反映的则是浮雕工艺。

第3篇:木雕刻的方法范文

[论文摘要]剑川木雕应用于建筑、家具、工艺品等诸多领域,其传承与发展对保护文化、改善生活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剑川木雕现状的考察与研究,阐述分不清川木雕的历史、应用范围、创作题材、创作过程等。剑川木雕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浓郁的民族风格,其题材广泛,造型优美,形象生动逼真,构图严谨统一,工艺精美细腻。

我们知道,木雕是形体雕刻的艺术,木头的体积就是木雕雕刻的语言。因此,木雕作品的内涵和情趣是意念的产物,就是作品技巧形式上的处理,并且通过不同的创作表现形式来形成自己独特有的艺术魅力。对于剑川木雕的创作来讲,要做到疏与密、轻与重、动与静的交替变化,同时还要保证形体上的完美,并能体现作者所达的精神内涵。剑川木雕工匠们在雕刻时应做到繁而不乱、简而不空、密而不乱、疏而有致,并使其穿插变化,才能独具魅力。对于剑川木雕而言,其创作表现形式是指木雕作品是如何被创造出来及如何来表示的。剑川木雕的创作表现形式主要是从其应用范围、创作题材、艺术语言、创作过程、造型等几方面来表达的。

一、剑川木雕的历史简况

剑川木雕起源于大唐天宝、贞元之际,即公元8世纪。当时强大的南诏政权,从四川、贵州掳来(或招聘)工匠大规模地建筑宫殿、城楼。土著白族工匠受到先进汉文化的影响。遂使白族木工成为地区性的首要职业,剑川还成了“木雕之乡”,“剑川木匠到处有”。据清朝张泓《滇南新语》中说:“剑川硗瘠,食众生寡,民俱世业木工;滇之七十余州,县及邻滇之黔、川等省,善规矩斧凿者,随地皆剑民也。”为了谋生,促使“长于技艺”。在长期的精雕细刻中,雕出了高超的木雕技艺术,涌现出了一批手艺超群的木匠,一代传一代,直到如今。剑川白族人民吸收了汉族和各族人民文化生产技术,逐步发展形成了它独特精湛的技艺。剑川木雕,有着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浓郁的民族风格,题材广泛,造型优美,形象生动逼真;而且构图严谨统一,工艺精美细腻,山水花鸟人物尽入画图,有呼之欲出的真实美感,因而深受各族人民喜爱。

二、剑川木雕的创作特征

剑川木雕是白族人民在吸收了汉族和各族人民文化生产技术,逐步发展形成了它独特的精湛的技艺。在剑川木雕中,有实用美观、玲珑剔透的雕花门窗;有古典雅致的精美家具,还有造型别致的精美工艺品,让众人真正体会到剑川木雕的特点。

(一)剑川木雕的应用范围

我们知道剑川木雕是因其产地、选材或工艺特色而得名,其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和传统特色,随着时间不断地向前推移,现如今的剑川木雕技艺日趋精湛,造型也日臻完美,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剑川木雕产品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房屋建筑(见图1),主要有白族民居中常使用的格子门,拱斗翘角的各式楼、台、亭、阁、榭等。格子门多为浮雕,图案有花、鸟、虫、鱼、龙、风、狮、象、渔、耕、樵、读,如“喜鹊登海”、“鸳鸯戏水”、“狮子滚绣球”等。二是家具(见图2),主要有桌、椅、茶几、屏风、衣柜、写字台等。而用青皮木为原料制作的云木大理石家具,堪称家具中之上乘,这类家具专供出口和观列,包括坐椅、茶几、花几、横桌等20多个品种。

现在的剑川木雕还用于创作工艺品上(见图3,图4),属于艺术木雕的范畴。剑川工艺品所形成的艺术木雕现如今已发展为纯观赏性和实用性二类。观赏性木雕是陈列、摆设于橱、窗、台、几、案、架之上,供人观赏的小型的、单独的工艺艺术品。它是利用立体圆雕工艺技术雕制,表现的题材、内容广泛,有花卉、飞禽、走兽、人物等。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白族人民的现实生活,有着深刻的思想意义,而且作品的造型风格和线条,刀法纯朴圆润、结构虚实相生,有诗情画意的特色。实用性工艺品艺术木雕是指利用木雕工艺装饰的、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艺术品,如屏风、佛龛以及建筑部件、家具雕饰等。对于建筑部件以及家具这些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艺术性的物品配以木雕装饰,不但烘托了主体,而且丰富了整体,并增加了艺术欣赏价值。

(二)剑川木雕创作题材和艺术语言

剑川木雕的主题多以人物、动物、花卉这三大类作为图案来进行创作。孔雀开屏、双风朝阳木雕中的各种动物展翅欲飞,呼之欲出;牡丹、荷花、山茶花等图案制成的装饰品,高贵典雅,别具一格。剑川木雕真可谓把木头给雕活了。

其人物多为神话传说、神仙圣人,有财神送宝、八仙庆寿、寿星献桃、福禄寿喜、二十四孝、牧牛图等等,这些神仙、罗汉、圣人们在寿星献桃、福禄寿喜和罗汉图中无不显得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动物题材的既有孔雀开屏、喜鹊登梅、白鹤盘松、鲤鱼、跳龙门,也有双凤朝阳、麒麟送子、飞龙揽云、百鸟朝凤等等。而花卉题材的图案,有的写实,如云岭群芳图,就是打乱花序节令把云南八大名花和谐地雕刻在一起;使之形神兼备,雕得“繁花四时香”;也有的图案是含蓄抽象的,如木雕工匠们常常把奇花异草跟动物联系在一起,使其图案别具风格。这些图案的主题表现的内容即是剑川白族民间生活的真实反映,也表达了白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我们能从剑川木雕的题材中发现其艺术语言,它的艺术语言有两个特点:一种是用意象式表现,这是形成他们作品独特语言风格的根本原因。将基于直觉感悟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意象用图象的方式即兴地表现出来,如强烈的主观意味、浓厚的感情色彩、奇异的想象力、无拘束的表现手法、简洁而粗拙的雕刻技法等等,因而与一切既成艺术有着本质的区别。二是原创性语言,剑川木雕作品充满了神秘、朴拙的形象和图案,具有浓厚的神秘感,并对许多既成艺术语言进行了借用。

(三)剑川木雕的造型形式

剑川木雕与其他的木雕一样,木雕的形式大致可分为二种:一种是“独立式”,一种是“依附式”。前者是指可以用来自由放置,并且从任何方向、任何角度都能看见的所谓三维空间艺术的圆雕而言,通常是被作为室内的陈设品或案头摆件,这些作品多是家具木雕和工艺美术品。后者是指用于装饰建筑物室内墙面或门窗等固定空问的浮雕而言。这类浮雕通常采用高、低、镂、透、通等多种手法来表现。雕像略微突出的称作低浮雕;雕像在底面上十分突出的称作高浮雕;浮雕的周围被镂空使雕像如剪纸般显出清晰的影像效果被称为镂空雕;雕像的构图层次多,一层一层雕进去,除了最后的背景,前面部分与底面没有关系的又被称为透通雕。透通雕特点主要融合各种雕法在一个画面上,是表现多层次的立体型的全面镂空雕刻,作品有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主要用于传统的白族民居建筑木雕装饰上,就是把人物山水、翎毛花卉、走兽虫鱼和各种图案集中在一个画面上,层次丰富,立体感强,在狭小的面积上,表现出广阔的空间。也有一些浮雕本身就是独立的艺术品,可根据环境需要自由配置,亦属装饰性的壁挂或屏风等。

(四)剑川木雕的创作过程

剑川白族木雕的创作过程分为设计与雕刻两个阶段,白族木雕艺人根据木料的形状、疤结、纹路,一般用画稿或泥稿的方式,依形设计,雕刻时根据设计稿来按步下刀。有的白族木雕老艺人经验丰富,直接下刀,这并不是说他们行事鲁莽,而是在他们心中早已有了成形的腹稿。

雕刻分为放样、打坯、细雕、修光、磨光、打蜡上光等几道工序:放样就是在雕刻前把已经构思成熟的设计稿样画在木雕上,浮雕时要把稿子用复写纸复写在木材上,复写时一定要注意把稿子、复写纸与木材固定好,以防止描绘出的图形有偏差;而工艺品类的圆雕只需用铅笔画下各个形体的大致部位即可雕刻。

打坯是木雕创作十分关键的工序。艺人根据设计稿,先锯掉木料多余部分,再用斧头将作品的大体造型劈出块面,谓之“头过坯”也就是打粗坯,然后将木坯置于玛上,逐步凿出形体结构,谓之“三过坯”即戳坯。雕实坯就是所称的“三过坯”,则是将作品进一步凿实。打坯要求比例准确、虚实得体,要掌握相纹运刀,打虚留实,先整体后局部,先前面再后面等要领。

细雕是更深一步进行刻画,将刀痕和刀脚依照木纹的顺茬予以清除。

修光是雕刻过程的最后一道精加工,行话道“坯光五五对四五”,可见修光的重要性。打坯过程中出现的不足或缺陷,可由修光来补救,谓之“打坯不足修光补”。修光时,首先用修光刀将木坯不实部分修除,接着精细刻划形体的各个部位,如人物的面部五官、衣裙、饰品等,表现出质感与神韵。修光要领是“灵、纯、飘、薄、松、软、柔、顺”。

磨光工序,一般首先是用玻璃片顺木纹遍刮作品,再用粗砂纸打磨,最后用细砂纸顺木茬擦,不能横磨,以此来增强成品的光洁度。

打蜡上光是白族木雕独特之处,因为白族人民崇尚白色,所以在这道工序上就分为素色打蜡上光和染色打蜡上光。素色打蜡上光适用于质地细腻、色泽明快、纹理优美的木雕成品,而染色打蜡上光是为了仿某种木材效果而用的方法,可用色刷涂染,也可将雕刻作品直接浸入染液中染色。上蜡时用火加热木雕成品表面,使蜡溶化侵入表层然后再擦拭。

(五)剑川禾雕的创作方法

剑川木雕的创作方法大体上有两种:第一种就是面对一块比较普通,没有什么特殊形状的圆木、方木或是有规格的板材时(即经过人为的去绺去脏,将木料加工成有规则的料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木雕工匠可以比较自由地去选择雕刻的内容与主题,然后再用大量的切削雕凿去实现最终的艺术效果。第二种方法是随形就像,既“顺其自然”地依据材料本身特有的天然形状或纹理方向,凭感觉和想象赋予这块材料以特定的形象,巧加雕凿后便使其形象释放出来。

在剑川木雕艺术中,建筑木雕和家具木雕虽然是根据其所需要来实施的某种装饰,但却是雕刻艺术中的精华部分。这两种木雕一般是由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老木雕工匠艺人来雕制,再由工艺娴熟的木雕工匠大量雕刻复制的。因此在题材上表现形式上就有一定的规范和程式。而对于工艺品木雕而言通常是它的构思比较精巧,内涵也是相当的深刻,有独创性,能反映创作者的审美观、艺术方法和艺术技巧。工艺品木雕一般都是由创作者一手设计制作完成的,所以他能始终贯穿并把握创作的意念与追求。工艺品木雕的创作方法除了与其它木雕材料一样是用形体来表现客观世界的人和物,或写实、或夸张、或抽象,还要结合利用木材的特性,从原始材料的形态属性中挖掘美的要素,以充分体现木雕艺术的趣味和材质美。工艺品木雕的题材内容及表现形式一方面取决于作者的艺术素养及兴趣爱好,另一方面也是取决于木材的天然造型和自然纹理。

当然木雕作品的成功与否常常取决于雕刻人的一念之差,真正体现了剑川木雕工艺的特点,那就是“千刀万凿雕出来,一处不顺付东流。”而且这所有的一切叉常常与作者在创作木雕工艺时所具有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技巧分不开的。

(六)剑川木雕的艺术意韵

剑川木雕在民间流传,有悠久的历史和强烈的民族传统色彩,讲究精雕细镂、巧夺天工、玲珑剔透。剑川白族的能工巧匠们在创作木雕的时候不以材料或表现内容以及所需构件等不同而放弃追求刀法的细腻与层次的丰富,在淡薄的心境中追求精巧和典雅,他们能够在各种各样的木材上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效果。他们把雕刻技法与中国绘画技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讲究刀法和层次的同时还注重构图的章法,白族木雕工匠们在虚与实之间总能够达到最完美的组合。剑川白族木雕不论是表现世俗生活还是儒家文化或别的什么内容都能给欣赏者一种亲切感,欣赏那树的枝叶、人物的一笑一颦、曲曲折折的流水、重重叠叠的山峦都能使观赏者产生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观赏者无论从那个角度用什么样的思维眼光去欣赏,它都能给你一种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三、剑川木雕的基本特性

剑川木雕之所以能够历经漫长的历史演进,这与白族稳固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及它自身存在过程中所具有的互为矛盾,又互为统一的不同特性。

(一)依附性与独立性的统一

剑川木雕是附合白族民间习俗的必不可少的一种艺术活动。它的存在,就必定依附于民间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这使得白族木雕作品受到其存在目的作用制约的依附性特征,表现在具体作品的构图处理上,也就是作品的装饰性特征。诸多的限制,也形成了艺术上的独特语言,显示着自身存在过程中的独立性——即美的特眭。剑川白族木雕不论它用于建筑方面还是家具上,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必然贯注自己的审美感情,只要人们以美的标准肯定了它,它也就有了存在中的审美价值。

(二)变异性与稳定性的统一

毕竟不是每个剑川木雕工匠都能获得艺术上的成熟,但是人们都有权力按照自己的理想和审美爱好来进行设计,以及对其他人所设计的原稿有一定的改动。如此,作品的最初形态必然会发生不可避免的变化。这种传承中的变异现象,也不断地调节着剑川白族木雕与其流传的时代、民族、地区、习俗之间的差异。

第4篇:木雕刻的方法范文

由于受材料来源和加工工艺的局限,红木雕刻工艺至宋代才得以逐步发展。到明代,竹、木、牙、角雕刻工艺空前发展,各类雕刻技法相互融会贯通,作用于红木雕刻工艺,于是红木雕刻工艺不仅取得了迅速的发展,而且在技艺方面也越来越精致。

红木雕刻工艺主要体现在摆件、文具和家具等方面,作为案头把玩的摆件和文具,较家具而言就显得小多了,于是人们也把这类红木雕刻工艺品称之为“红木小件”。红木摆件常见的案头观赏品主要有仿古类——仿造青铜器各种造型,如尊、盘、炉、盒等;人物类——常见的有佛像、观音,弥勒佛、关公、寿星、和合二仙等;动物类——如牛、鱼、鸡、龟、象、虎等;红木雕刻的文具则与日用相结合,如笔筒、花插、笔架、镇纸、烟具等。

继承传统与创新精神是当前文化艺术界热门的话题,老一辈的艺术家比较重视传统,常哀叹年轻人的“离经叛道”,年轻人常埋怨束缚太多,力求标新立异。中年人处在夹缝之中,易取中庸之道,反对极端。看来各抒己见,都有一定道理。其实传统与创新不是对立冲突,而是相辅相成的,应是在传统合理的继承下的更新,而创新又是传统的演进。

在中国的文化长河中,我们既可看到“常”的因素,也可看到“变”的因素。“常”是传统,“变”是创新,“常”与“变”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融的。“常”中有“变”,“变”中有“常”。例如常规的红木小件雕刻是比较粗放,简洁的,而我想红木结构硬朗,木纹也细致,是否能把红木雕刻做得写实一点、精致一点、耐看一点,所以我在传统的工艺上进行创新,通过几十年的创作实践和摸索形成了如今与众不同的木雕艺术风格,每一件作品都做得精致巧妙,行刀运凿简练洒脱、清晰流畅,疏密有致、栩栩如生,得到社会各界收藏爱好者的收藏与赞许。其中最为被人称道就是我所雕制的富有田园韵味的作品,突显了远离市井喧嚣,多了份田园山水之间的闲情与逸趣。

我在设计红木雕刻图稿时,首先考虑到我国的民族性、艺术性、实用性,作品既要表达主题内容,又要使整个画面完整,还要注意疏密和宾主关系。作为一个工艺美术工作者来说,刀先要有广博的知识和修养,政治、文学、艺术中的各个门类都要接触,要读点历史书籍,古典文学作品,观看古代人物画,欣赏古代历史戏剧、观摩电影等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做到古为今用。平时对需要雕刻的对象,如果是树、实物、动物、花鸟鱼虫要经常观看研究,只有这样,设计的画稿和制作的作品,才有血有肉,才有较深的艺术感染力。

红木的刻刀一般比较厚实(中碳钢),因为红木比较硬,道口太薄容易爆裂,为了红木雕刻能达到写实效果,在刀法技巧的处理上,我大胆改革了常规红木雕刻刀具,运用自制的白钢特种新刀具,还应用手枪钻,软轴机在机头的配件上不断有所改革,把钻头做成许多形状,使用方便,就在这种长时间的探索、研究中,写实红木雕刻不知不觉从手工操作进入到半手工操作时代。

在创作中为了获得新的灵感和新的表现方法,我认为必须坚持一边思考,一边学习。如在构思《丰收》题材时,吸收象牙镂空雕的技法,以蟹为主角,蟹从水而出笼展现了丰收的景象,生动地刻画了蟹爬行于粒粒丰硕的稻穗之上秋天正是一年蟹肥之时,也是稻子收获的季节,作品以螃蟹入网和稻穗寓意着人们在秋天获得的丰收。在创作《白菜蝈蝈》《螳螂笔筒》《茶壶蟋蟀》等作品时,碰到最大的难题就是昆虫的小脚容易刻断,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出一套红木细刻的八字准则,即“三平,三稳,三准,三忌”。三平是心平、气平、脉搏平;三稳是灯光稳、手稳、刀稳;三准是眼准、手准、刀准;三忌是忌烦,忌急,忌躁。我还应用象牙雕刻中的切、磋、凿、创、雕、刻、钻、镂、拼、镶、磨、抛等技巧,以刀,运用自如,既能顺应红木的纹理丝缕,又以细腻的雕刻技巧穷尽万物细微的特征,形神逼肖。既有传统工艺的浓郁文化底蕴,又渗透着现代手法的时尚与洒脱。

第5篇:木雕刻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木雕;刀法;雕刻;木材

木雕艺术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的精神体现。而莆田木雕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名家辈出,是中国木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题材丰富,表现广泛,刀法细腻,线条流畅,造型简练,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意韵和朴实无华的文儒品味。 造型千姿百态,构思巧妙,内涵深刻,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莆田木雕艺术家通过运用不同的创作方法,创造出了许多精美的木雕艺术品,它们具有造型凝练,刀法熟练流畅,线条清晰明快的工艺特点和鲜明独特的艺术魅力,带给人们自身以美感享受和精神鼓舞。 木雕画面充满和谐之美,风趣韵味,更有俗尽雅来的感觉。这些作品把建筑中的木雕提升到文人的主流艺术中。 优秀的建筑木雕中的艺术成就已经超越了概念上所谓的民间艺术范畴,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木雕被称为国之瑰宝,莆田钟灵硫秀,文化朴茂,莆田木雕的艺术体系,雕功的演变,文饰中不同古老而文明的寓意,以及其宽广的运用范围,都值得我们传承。

对于讲究艺术性的木雕来说,就是要求经过木雕艺人们的精心构思设计,巧妙表达出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和意念追求,具有独创性和艺术审美特征的作品。莆田木雕在艺术木雕的创作上,讲求用形体来表现客观世界的人和物,有的造型生动夸张、雕工精细,有的通过结合利用木材的天然造型和纹理特点,表现出优雅流畅的线条,突出木材的肌理,淋漓尽致地展现木雕艺术材料内在的表现力和自然美。艺术木雕在创作题材的选取上,除了要根据艺人们自身的文化艺术底蕴和价值观念外,还要特别考究因材施艺,综合考量木材的纹理、色泽等微妙的变化中量形取材切削雕凿。而在表现形式上,莆田木雕艺术具有工序繁多,刀法多样,既有运用大刀阔斧来表现粗犷有力的手法,也有通过细腻写实的精雕细刻来表现流畅的线条,还有以随形造像的方式简洁概括,因势度形,巧用木材的自然美,创造出于自然同呼吸的木雕艺术精品。对于一件艺术木雕精品来说,不仅包含了创作者追求的精神思想和表达的文化内涵,而且还可以装饰美化环境的作用,让人赏心悦目陶冶情操,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

在莆田木雕艺术创作中,通过长期不断地艺术实践,技法多变,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雕刻技法,风格精致细腻,层次分明,能够恰到好处地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也就是木雕的创作方法。木雕的创作过程就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方法,使作品达到形体上的完美,并能体现作者所达的精神内涵。木雕的创作方法多种多样,但概括起来主要有:

1.追求自然

所谓的因材施艺,跟中国绘画中的应物象形异曲同工,就是绘画者所描绘塑造的形象,至少能够再现对象,把自己要表达的客观对象形似。同样的,木雕艺术家在雕凿制作作品时,构图充分利用不同材料的面积空间,自然形状,肌理特点,运用各种雕刻技法,把木材的特点自然客观展现出来,同时寄托了创作者情感的艺术形象。这种创作方法也称为“巧雕”,根据木材天然的形状和纹理方向,创作者结合生活中的经验不断地推敲,赋予这块材料以特有的形象,再巧妙雕凿后便使其形象展现出来。在创作构思过程中,从历史文化中提炼适合的灵感,从生活中挖掘美的变现形式比着手雕琢的时间多。“巧雕”是一种适形的造型,其中因材施艺,追求自然的乐趣无穷,但要求满足某种限制和制约的条件,这种受约束的因素,有时候反而会决定形成其化朽木为神奇的艺术特点。

2.构图精巧 线型简练

在木雕艺术创作中,雕刻师运用各类形状不一的锋利刀具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实现以刀的艺术效果,从而展现出各种富有表现力的线条,同时注重线条自身的形式,讲究骨法用笔来呈现物象的生命力,具有笔断意连的韵味,还可以通过线来展现作品内在的情绪,而且能够直观的表_作者的主观情感。对于这种工艺技法的特点,就是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木材的体积,算是彻底摆脱了材料的最初形态属性,节约大料,减少切削木材的时间,采用人工或者工具粘合的方法,让大小不同的木料设计成需要的形状后再加以雕刻。另外,还有一些雕刻师会别出心裁地利用不同色泽的木料组合起来或者原木不动的进行雕刻,将不同场景巧妙布置一起,再稍加变形和组合,不仅可以展现出精妙清晰的装饰性纹理,同时也能增加作品的整体比例,虚实主次分明,线条分割简练,让作品产生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装饰性和实用性达到了完美的结合。一般来说,事物都可以看做是线的复杂组合,线条不但可以表现物体的形态轮廓和内部结构,还可以突出变现木材的肌理美,还能用数笔之间对形体和明暗进行高度概括。对于一些外形特征明显的材料来说,不仅可以直接激发创作者的想象和灵感,而且间接影响作品的艺术效果,例如有些木料的“残片碎块”或者不规则形状,往往可以让创作者联想起某种独特形象的存在。

3.形神兼备 意境深远

第6篇:木雕刻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木雕价值;原材料;雕工;艺术价值

木雕作品的年代越是久远,它的色泽就越是沉着,越能彰显它的古朴,雕刻技法的丰富和精湛也决定了木雕艺品的价值。我们普遍的认为木雕艺品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三点:首先是雕刻工艺的价值,其次是原材料的价值,最后则是木雕艺品的艺术价值。

1 雕刻工艺价值

木雕工艺在民间流传已久,具有强烈的民族传统和地域性的色彩。但无论是哪一个派别,或者说哪一个区域的木雕工艺,都要讲求精雕细琢,巧夺天工。因为雕刻技法十分丰富,故在表现不同的对象时,在雕刻的技法上也会有所不同:在雕琢单独的、小型的艺术品,如陈设品或观赏品时多采用圆雕或者版圆雕的工艺技巧进行雕琢;创作一些融入思想意义或是对现实生活写照进行刻画的作品,在雕刻时则要注意虚实结合,创造出诗情画意的意境之美;而制作一些专为衬托其他工艺品而服务的木雕装饰,采用浮雕和高浮雕,以简洁的造型为主要方式,用来丰富主题,增强作品的艺术价值。

每一件木雕作品,或者说木雕的每一个细节都闪耀着木雕艺人智慧的光圈,他们丰富了木头原本苍白的世界,也让艺术的枝桠从原本逝去的木质中散发出艺术的味道。他们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与经久不衰的创业、刻苦的劳动精神也是异常难得的,这也是木雕工艺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

2 原材料的价值

中国的木雕发展历史已经十分久远,种类繁多,所以应用的木材也是五花八门的,就拿莆田的木雕来说,多是红木材质。红木类的树种分为“五属八类”,包括花梨木类,紫檀木类,红酸枝类等,总共囊括了30多种木材。

黄花梨木纹路多变,如行云流水,既是静和柔,又有变在其中,动静结合于同一抹黄金色泽中,它身上的高贵与典雅相结合,清晰的纹理和淡雅的芳香,都是深受大众喜爱的重点;小叶紫檀产自印度,成长速度缓慢,百年也难成好的木材,紫檀的根部还容易空心腐烂,所以有十檀九空的说法。紫檀木若雕刻成作品后,时常把玩就容易形成包浆,具有光泽,其中香气也会随着时间的久远而渐渐消失;红酸枝也是珍贵的树种之一,多产于东南亚国家,有细密的结构,纹理呈交错状。

原材料赋予的价值是人工无法代替的,它所散发出的芬芳与木材上独特的纹理都是大自然给予的奇迹。这些原木材不易变形、纹理清晰、有淡雅的清香以及稀缺珍贵等特性都为木雕的整体价值提升了不少,因为上述的优点,这些木材被广泛运用于大型的家具与小型的装饰性雕刻中,小件市场如手串、雕刻装饰品还有点缀性的精致装饰品也具有很大的收藏价值。而上好的木材不仅有观赏性的价值,同时还具有药用的功效,就如沉香,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录它的药理功效。

3 木雕的艺术价值

树木给人类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好处,而木雕艺人能回馈给木头的只有根据它的本质特点因材施艺化为艺术,创造出新的艺术价值,给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精美的木雕艺术品。

我们常说的木雕艺术品是指那些构思精妙绝伦、富有内涵、能深刻地反映出社会常态、创作者审美观和雕刻技巧的作品。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铸就木雕工艺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影响力,一件真正具有品质和艺术内涵的木雕作品出现时,它的艺术价值已经被真实的价值取代,顾客也会忽略了他的价格,而更注重它的本质与价值。木雕中精美的图案,精巧的结构多样的表现形式使得木雕的装饰和应用十分广泛,不同的表现手法、丰富的雕刻技法所创作出来的各式各样的木雕作品中深刻地反映出了中国的文化,同时也体现出了木雕的艺术价值。

作品的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木雕创作者的情趣与艺术素养,以及木材的天然形态和自然纹理。就比如说作者的作品《观瀑图》,因为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千山万水,也喜爱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所以在笔者看见这个纹理细密而垂直的原材料时,就联想到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场景,瀑布的水仿佛源自天际处,水潭边上的树木或挺拔、或弯曲,组成一幅娴雅悠然的画面。也是因为木雕丰富的表现手法,才能深入体现作品的文化的内涵,它精细的雕刻或简洁,或粗狂有力,都凸显了作品的自然美与创作者的心灵手巧,这类的作品多是收藏家的心爱之物,无论是用于装饰物件上,还是陶冶情操、美化环境上都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木雕蕴含着许许多多的中国民俗与文化,其中包括儒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明代就有一叫做高濂的文人在描绘他的书斋布局的文章有写到关于供佛的形状大小,其中材质已经无法考究,但是古代文人对佛像的喜爱已经可见一斑了。中国的佛教在整个文化的价值来说是一枝别具一格的奇葩,自传入中国后,它的兴衰起伏跌宕,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佛教文化在今愈发显得美丽而独具内涵。木雕文化中的佛教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材质的限制,让木雕佛像难以保留,所以历经沧桑的寺庙建筑和斑驳的古老佛像都是古人留下的瑰宝,也是经久不衰的经典。而不同地域的文化也是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价值,莆田木雕的古朴精致,东阳的雍容华贵,每一项工艺都十分精巧,图案也异常优美,不同的表现方法却同时在诠释中华的文化与木雕的艺术价值。

木雕艺术相对于木雕技法与原材料来说更是整个木雕创作的点睛之笔,唯有添加了艺术价值才算为木雕注入了灵魂,所刻画的人物的一颦一笑仿佛都活了过来,真正地将木雕价值完整的诠释出来,这一点也是木雕收藏价值最重要的一笔,所以,无论是从市场价值还是从创作者的角度去考虑,这原材料价值与工艺价值以及艺术价值三者都是缺一不可的。

第7篇:木雕刻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木雕;艺术;创作

在木雕造型中,仕女形象是常见的题材。叶润周、冯文土、高公博、林学善、佘国平、叶萌春等部级工艺美术大师都创作过仕女的形象,受到大家的称道。

我国的木雕艺术家们就是从仕女画中得到启发,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利用手中的雕刀,创作了木雕仕女的形象,历代的木雕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的仕女作品,最有特色当数圆雕作品,圆雕,即立体雕刻,木雕仕女多采用黄杨木雕刻。黄杨木生长缓慢,树杆较细,20厘米以上的木料很难找到,因此黄杨木具有木质光洁、纹理细腻的特点,很适宜表现仕女的形象。黄杨木质呈乳黄色,其雕刻作品可与象牙雕刻品媲美。

最早的黄杨木木雕仕女形象出自哪位艺术家现在已无从考证,黄杨木雕,卧女,便是一件国宝级的清代杰作。仕女作卧榻倚书凝思状,仪态端庄稳重,头盘方髻,双目微翕,若有所思。仕女上身穿直领对襟长衣,内衬对领汗衣,下着宽口大裤,从穿着的便装服饰与气质来看,当是唐代才女的形象。人物雕镂比例匀称,刀笔洗练,线条流畅,柔软的丝绸有隐现体态的艺术效果。衬以黑漆描金卧榻及织锦垫褥底座,有红花绿叶之助。这件杰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

叶润周大师认为雕刻仕女形象要突出窈窕隽秀的体态,纤细矫嫩的手指,鼻窄口小颧骨低的瓜子脸庞,静者亭亭玉立,动者随风轻盈,坐者滋润娇秀。

西施、貂蝉、杨玉环、王昭君,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四大美女,也是木雕艺术家雕刀下的常见艺术形象,这里我们特选取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佘国平的黄杨木圆雕,四美,。

佘国平继承了传统的雕刻技法,又结合现代人体的结构比例,恰如其分地塑造了这四位中国绝色美女的形象。四位美女没有环境的衬托,佘国平却通过手中的雕刀刻画出她们各自的特征和意境。西施之美,美在天然。杨玉环之美,美在丰润。昭君之美,美在坚毅。

本人对从木雕材质的选择、作品的立意、形象的塑造、表现的手法入手,十分强调材佳工细艺美;木雕艺术创作,题材较广,大凡仕女、仙佛、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等,均有涉及,但更多的是对仕女形象的塑造。

在创造每一件作品之前,都要进行充分的准备。特别是创作木雕仕女作品,从多方位进行构思,再进行调整形态或塑泥稿。在打坯时,人物之间的位置、物像前后的透视关系,以及物象本身的比例,人物衣纹处理等需精心安排,方能设计到位。

而脸部则细致刻画,使女性所具有的美,都集中头部:秀丽脸庞,端庄神韵,纤细手指,反弹的舞姿,无不表现女性的古典美。创作手法上采用圆润流畅、富有变化的刀法。

既有概括、简练、粗犷、有力的大块面手法,又有精雕细刻,如衣纹处理上采用与传统截然不同的手法,以简练概括处理,使人物造型显得更加明确流畅,清新传神; 头部则严格按照比例,从发髻到眉眼口鼻都十分注重精雕细刻,意在准确,达到惟妙惟肖。

在创作形式方面,也作一些有益的探索。福州传统木雕多作圆雕,以作把玩陈设之用。本人的木雕创作形式,初期也多圆雕,这也许受当时工厂统一生产要求的影响,多按规格创作,后摆脱程式化进行自我创作之后,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对材料不作过多的废弃,而取其自然之形,作根雕仕女形象塑造的尝试,所以创作风格也有新的变化。

继承传统,走向创新。木雕艺术家们以新的理念,让雕刀别具风韵。他们认为女性的身体是最具美感的,她们有着柔和的线条,弹性的肌肉,滋润的皮肤,灵动的姿态,妩媚的表情,特别是披着轻纱的半裸女人体,如飞天、乐女等,是木雕艺术家们热衷表现的题材。

木雕艺术家佘向群创作的近代仕女形象,身体比例得体,刀功娴熟,精神肉体和谐统一,散发浓郁的东方神韵。

木雕艺术家吴尧辉创作的“竞”,从传统走向现代,把我们带入盛唐时期女子马球竞技的奔放激越风采中,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他选用上乘黄杨木雕刻,结合镂雕、透雕、拼雕等传统技法,展现出一组骑术精湛敏捷、英姿飒爽灵动的女子马球队竞技场景。创制者既植根于以线塑形的传统雕刻法则,又吸收了西方写实造型的人体结构比例。六位策马翩翩女骑,驰骋涌动,马蹄生风,往来不绝。她们围着旋转的小小马球,运帱着自己的行动,有的扬杖观势,有的寻觅战机,有的弯腰击打。整幅作品疏密有度,奔放有序,俯仰有致,张合得体。

吴尧辉根据唐马的造型规则,有意丰满马的躯体而缩短马的四肢,表现出唐马骠肥筋健、硕壮有力的形态。面对这场热烈而精彩的马球竞技,我们似乎听到唐代女子策马奋进的马蹄声和莺转呐喊的娇叫声。

以上的木雕仕女形象,堪称是创新的代表精品。艺术家们用聪慧才智,使一段段黄杨木艺化成流淌着生命血液的女性健美形体。以传统的技艺与现代的艺术手法相结合,表现和刻画中国古代和现在人物的形象和女性美,十分讲究神韵,并以凝重洗练、适度变形的处理手法追求与众不同的风格特色。努力在工与艺、艺与美、美与创新之中潜心探求。

参考文献:

[1]龚明伟,编著.中国木雕品鉴[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

[2]徐华铛编著.中国传统木雕[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

[3]李飞著.中国传统木雕艺术鉴赏[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第8篇:木雕刻的方法范文

关 键 词 :工艺样式 雕刻题材 文化取向

今皖南黄山一带为古之徽州。徽州境内分布有数百个聚族而居的村落,较为完整地保存了明、清及民国时期建造的古民居数千余幢。以砖木结构为主体的徽州古建筑,经受大自然严峻的考验,数百年来依然耸立。徽州古民居建筑不仅讲究外形的恢宏、奇伟,而且刻意追求屋内的装饰美。传统的徽州木雕、石雕、砖雕艺术极大地丰富了这种装饰的内容。从建筑学和美学两个方面展示着自身的生命力,它不仅体现了徽州人民的智慧与伟大,也表明了建筑与雕刻装饰艺术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一、独特的工艺样式

徽州木雕立足于雕,根据建筑物体的部件需要与可能,采取圆雕、透雕、镂空雕、高浅浮雕和线刻等雕刻表现手法。木雕在徽派古建筑上通常表现在梁架、梁托、斗拱、雀替、檐条,楼层栏板、华板、柱棋、窗扇、栏杆等。特别是沿天井四周一圈齐整的栏板上,这是古民居装饰文化大显身手的地方,雕花掇朵,富丽繁华。

雕刻在动工之初,设计者已有整体规划,特别是梁托、梁架、斗拱、雀替、檐条、月梁上的雕刻,需待雕成后方能安装。使用什么样的内容与形式,既要考虑美观,又要重视实用,不损梁柱承重功能。如大窗子下方栏板,天井四周上方的横板、檐条等,由于板薄而采用浮雕较多,雕刻内容大多是戏剧题材,如《连环计》里的貂蝉和吕布,《白蛇传》里的许仙与白娘子,《庆功堂》上的八千岁程咬金与众将官等,皆纷纷在窗下或檐条上粉墨登场。在窗子和屏门隔扇下方雕刻的花鸟走兽、八宝博古等也都是采用浅浮雕表现手法,但刻画得比较精细。在梁托,斗拱、雀替以至粗大的月梁上采用圆雕、高浮雕、镂空雕,还要考虑不妨碍它的承重力。如休宁陈霞村一清代民居,其月梁“双狮相对抢绣球”,很巧妙地用局部镂空的圆透雕和高浮雕组成,左右对称,形象生动,惹人喜爱;四周还雕有花鸟等相衬托,气势雄伟,精细华丽。梁托往往采用圆雕手法,狮、象、虎、麒麟和单个人物像、福禄寿、八仙、罗汉以及《西游记》里面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的形象。这些实用工艺,主要是支撑横梁、檐条的作用,又以它优美的动势亮相的姿态护卫在那里,给人以威严、庄重、豪华的美感。

徽州木雕中的个性特征,能充分体现在刀刻形象上,应该感谢那些名不见经传的能工巧匠,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艺术遗产。徽州木雕作品绘画性很强,作品从正面观赏最佳,每一块或一组是在一个平面上,采用阳刻的手法,依据画面的结构,逐渐递增,使层次加深。它们的形体受雕刻材料的实用板面所约束,处理层次基本上在允许雕刻深度的平面上变化,整体感很强。从雕刻装饰角度,安装时也有技巧,讲究观赏视角,花边的配置可以不放在一个平面上,显得层次丰富,在统一中求变化。

“物必饰图,图必有意。”木材经过工匠们的加工,成为传统建筑和雕塑艺术上的奇葩。人物、道士、罗汉、山川、戏曲传说,姿态各异,使人目不暇接;有的雕着四季花草,那含苞欲放的莲瓣,迎风起舞的菊花,使人清心悦目;有的刻鸾凤麒麟、游龙、仙鹤,姿态万千,栩栩如生;有的雕着鸡、鸭、猪、牛、鹅、羊,寓意六畜兴旺;寿星、八仙、和合二仙象征着吉祥如意;有的横额和窗栅上还雕刻着仕女饮宴、车马出行、舞乐百戏图等,体态生动,绚丽多彩,使人感到趣味盎然。这些图案均以散点透视来安排,把不同时间、空间里的物体组合在一起,形成丰富多彩的内容。

徽州木雕、石雕、砖雕艺术还善于处理原材料本色,既能融合在建筑物整体之中,又能像水墨画一样,清新淡雅,特别是木雕艺术,更为古色古香的建筑锦上添花。这些宅第多用柏木、梓木、椿木、银杏、楠木、梨木、甲级杉等特种木材建造。为炫耀木材品质的高贵,均不加油漆,由于木材的本色柔和及木年轮纹的自然美,就使得这些雕刻更加生动。

二、丰富的雕刻题材

纵观徽州木雕艺术的规模,大的如民屋、祠堂、寺庙等建筑装饰,小至日常生活用具和文房中的笔、墨、砚等,应用范围极其广泛。木雕工艺的内容:人物、山水、花卉、飞禽、走兽、虫鱼、云纹、水纹、八宝博古、文字楹联,以及几何形体等图案,有写实的、有写意的,有具象的、抽象的。可以说无所不包,只是在使用范围和对象上各异,内容布局有所侧重。

(一)以人物为素材的木雕

名人轶事、文学故事、戏曲唱本、宗教神话、民俗风情、民间传说和社会生活等题材。描写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贵族生活,文人骚客的风雅画面和宗教神话、先贤事迹。

1.民间习俗与传统题材有人们喜闻乐见的“八仙过海”“和合二仙”“观音渡海”,《西游记》中的“闹天宫”“猪八戒娶亲”“三打白骨精”,“瑶池琼会”和“郭子仪祝寿”“刘备招亲”“麻姑祝寿”“福禄寿”“麒麟送子”“抬角戏”“闹元宵灯会”,以及体现劳动人民传统观念和美好向往的。2.受朱子理学影响表现“忠”“孝”“节”“义”的题材如:表现忠的“岳母刺字”,表现孝的“卧冰取鱼”“封股疗母疾”,表现节的“民族英雄像”“杨家将”“戚家兵”,表现义的“周仁献嫂”“苏武牧羊”等画面。 3.描绘人们修养生息的题材有砍柴的樵夫、待耕的农夫、牛背上的牧童、纺车前的村姑和饲养家禽家畜、推车、担水、捕鱼、撑船等的山区劳动人民形象。4.还有描绘儿童游红、游艺表演,耍灯、舞龙舞狮、花船、跑驴等民间艺术活动的欢庆场面。即使是戏剧和其他人物、动态形象,徽州木雕中也很少见到体型高大,性格豪放粗犷的形象,剧中人即便是北方人,雕刻艺人也将其设计得比较矮小,呈现出江南人的秀色气韵。

转贴于

(二)以山水为素材的木雕

以山水为素材的木雕,主要是以徽州名胜为直接或间接的素材,黄山、白岳故然是雕刻的主要内容,因此又被称之为“黟山派”木雕。然徽邑六县风光皆佳丽,名人方志中有歙县、绩溪“十景”,休宁、黟县、祁门、婺源皆“八景”著称。而这些又是各地民间雕刻匠师们熟习的题材,运用自如,得心应手,表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特别是窗户下方,隔扇门中间的束腰部分,往往是木雕装饰比较精彩之处。

徽州古民居一般都不向外开窗户。而是向着房屋中间的天井部位开木结构的窗户。窗扇基本都是用镂空花雕,既注意光源又便于空气流通。窗格扇下沿用平板饰以细腻的雕刻,在窗户三分之一的下部往往配有窗栏板,方言叫“槛窗衣”,意为窗户的衣裳,既可遮挡视线,又可遮挡从天井方向飘落的斜风斜雨,同时又不影响房间的采光,这是徽州民居很有地方特色的装饰物。如:“黄山松涛”“黄海云涌”“白岳飞云”“寿山旭日”“彰山叠翟”“石洞流霞”“碎石滩头”“大屏积雪”“石印回澜”“龙尾山色”“太白湖光”“孤峰盘翠”“烟云铺海”“双桥夜月”“青萝线天”“松萝雪斋”“屯清归帆”等具有各地代表性的山水风光,当然还有表现新安江、练江、阊江、乳溪、徽水的沿岸风光。木雕上的松、石、云、泉以及奇花异草大多是徽州地区的典型形象,更具有徽派版画和徽州盆景及造型的特色。那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黄山虬松、顶平如削、枝著虬龙、苍翠欲滴)等奇特的长相,那变化无穷的云海、云铺深壑,絮掩危崖,“妙在非海、确又似海”,它使本有千姿万态的奇松怪石,披上了万方魔巾。黄山的巧石,似人、似物、似禽、似兽的造型,或具象或抽象,全在山崖的顶端。那生动活泼的黄猴、小松鼠以及具有皖南山区特性的飞禽、走兽、虫鱼,恰似鸟类、兽类云集的音乐盛会。

(三)以动物、花鸟、树木、八宝博古、云纹、水纹、几何形体及诗文为内容的木雕

民间艺人根据木雕装饰的特点,以象征、寓意、谐音、比拟文字等各种手法,通过形体、空间关系,从伦理道德上生动地揭示了五彩缤纷的世界,热情而又形象地反映了人民的思想情感,体现了当时当地的审美习惯。龙和蝙蝠纹样,它不但包含人们对祖先的怀念和对原始图腾的崇拜,也包含着祈求丰收、吉祥的愿望。“龙”纹变化多端,左盘右蹙、腾空奔走、狰狞凶猛,据说这样既可避免犯上杀头之罪,又隐含着他们的祝愿;“蝠”与“福”同音,求福是百姓一生的愿望。例如狮与“事”、猴与“侯”、鹿与“禄”、喜鹊与“喜”、蜂与“封”等采用的是含蓄和隐喻的方法。虎、象、麒麟、鳌鱼及鸡、鸭、鹅、猪、马、牛、羊等家禽家畜,还有徽州特有的动物四不像,都表达着吉祥如意的意愿。还有“喜事连(莲)年”“鹿鹊同春”“三羊开泰”“五蝠捧寿”“喜鹊登梅”“岁寒三友”,又如石榴象征多子、桃子代表长寿、牡丹表示富贵等。而“云纹”“水纹”作为木雕的图案,是对火的克制,希望远离火灾。另外还有文字吉祥语。这些表现手法都是中国民间特有的产物,反映着百姓生活的心声。

三、传统的文化取向

徽州民居大多依山傍水,村落内齐整的青石板街巷,深巷相连;高过屋顶的封火墙,高低跌落的马头墙,美观、生动;古朴的石凳、石墩,架设街头巷尾;民居的前庭或庭侧布置有小型庭院或小花园,缀置花坛、水池,植以花木,摆放盆景;整齐划一的石板条块两边砌有排水沟,每隔一定距离设有雨水井集中排水;板缝平直清晰,石阶外凿有车马道;村街建筑平面多为前店后库、前铺后户的传统格局。这样使建筑、山水、花木融为一体,庭院小,颇得园林之趣,体现了建筑的有机功能。因此,无论是人们所选择的自然环境,还是人工配置的山水花木,总是和建筑,雕刻装饰共同构筑成充满艺术气氛的文化空间。

突出的白墙黑瓦和马头墙,层层叠叠、高低有致、长短相同、轮廓清晰,这些特点在这里均得到充分体现。同时它也是木雕中风光浮雕的蓝图,即便是人物活动的木雕,其衬景,也是从徽州园林中摄取范本的。徽州木雕的装饰处理,对所表现的形象均作高度概括,并带有变形手法。特别是戏剧、小说、民俗、神州故事方面的题材,构成手法很像舞台布景、道具和人物活动,有戏剧特写镜头之感。对人物和环境表现,手法均很简练,常使用象征和夸张的方法。为突出重要部分,往往出现人大于房屋,人大于山的表现手法。一间屋子伸出一至两个人头,就把这房屋占满了。

徽州木雕还善于把理想的事物和现实的东西结合起来,处理理想事物有现实的基础,处理现实的事物又有理想的意境。如木雕中民俗题材的“龙腾虎跃”“麒麟送子”等。讲究表现气势,虎的奔腾如飞,在腿和身体两侧装上“火苗”形象,给人以飞动、快捷感。有从美好的愿望出发,把不同时间、地点甚至几种生活中相容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可视形象。另外常见徽州木雕把不同类别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如人物、花鸟、山水、八宝博古、几何形等共处一个画面上,然主次分明,各起各的作用,显得民间风味浓郁,装饰性强。

徽州木雕的艺术价值,不仅是依附于徽州古建筑工程中的装饰品,同时也是能够独立存在的完整艺术品。岁月蹉跎,古建筑在变迁,然而这些木雕作品依然可以作为艺术品安装在现代化的厅堂,装潢客厅,它们带有岁月见证的古意,带着深厚的民间艺术色彩,给观者以美的熏陶和启迪。

参考文献 :

[1]余治淮,余济海.皖南古村落——黟县西递.宏村[M].广东旅游出版社,2003.

[2]李苍彦.中国民俗吉祥图案[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北京:1991.

[3]朱开益.江南民间木雕艺术图集[M].上海书店出版社.上海:1995.

第9篇:木雕刻的方法范文

一、漳州木偶的雕刻材料

漳州木偶作为福建漳州地区的传统民间工艺,所选用的雕刻材料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木材资源有着密切的联系。漳州木偶雕刻的首选材料是樟木。樟木树径较大,材幅宽,中心呈红褐色,边缘呈灰褐色;横切面光滑有光泽,年轮清晰,纹理错综细致;质地重而坚硬,油漆后色泽美丽,干燥后不易变形,耐久性强,可以染色处理;尤其是有着浓烈的香气,味道清凉,有辛、辣感,在福建民间有用樟木驱虫的习俗。樟木分黄樟、红樟、灰白樟、乌肚樟四种。其中黄樟木质坚韧细腻,纹理清晰,是木偶雕刻的好材料。闽南地区属季风性温湿气候,樟木耐浸、耐湿、不易变形,不生蛀虫。另外,樟木有一定的硬度和韧性,适合于精雕细刻,因此漳州木偶雕刻艺人选取樟木,且最好是纤维细腻的樟木根。总之,漳州木偶雕刻材料首选樟木,是由于樟木是闽南盛产的木料,到处都有,取材方便;同时,它有一种香的味道,一般比较不会被虫咬,一个木偶可以保存几百年;加上布袋木偶颈部是掏空的,演出时可以套进去表演,手指容易出汗,特别是在夏天,汗味发臭,这种木头可以吸汗;而且樟木木质比较松,比较好雕刻;还有一点就是这种木头比较轻,演久也不会累。

二、漳州木偶的雕刻技艺

木偶在木偶戏的演出中是“演员”,不演时是艺术品,木偶是立体的,可以在不同角度欣赏。根据木雕技法的定义①,漳州木偶雕刻的技法属圆雕法。雕与刻都是对材料进行有意义的削减。雕刻艺人们十分注意对形体体积的把握,正如民间行话所说:“留得肥大能改小,惟愁瘠薄难复肥,内距宜小不宜大,切记雕刻是减法。”掌握木材料的特性,刀法切忌垂直进刀或逆纹进刀,否则木料难以受刃,容易伤及形象。经过千年来的传承与发展,漳州木偶头雕刻已经积累了一套很成熟的雕刻程式,总结成口诀为:“五形”、“三骨”情之最,雕刻紧抓莫放松。脸有千样各有形,眼鼻口耳变无穷。传统的造型已经十分完美,在此基础上如何既不丢掉传统,又能创造出新的角色呢?漳州木偶雕刻大师徐竹初是对传统雕刻程式化符号灵活运用的佼佼者。在长期的雕刻实践中,徐大师逐渐形成一套独特的木偶雕刻技巧。他认为:木偶头只有大约十厘米的“樟儿木”(坯木),雕刻要像绘画中的“工笔画”那样讲究精巧细腻,做到纤毫毕现,惟妙惟肖。他将传统“原型”的各种符号,包括五形(两眼、09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嘴、两鼻孔)、三骨(眉骨、颧骨、下颌骨)等元素打散,然后根据角色的性别、身份、性格需要做适当比例和有机配合,以有限的符号,创造出各式各样、千变万化的艺术形象①。但是,木偶雕刻是一种“减法”的艺术,不是造型元素的简单相加,如果没有对传统元素的融会贯通,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漳州的木偶雕刻艺人们承继了木偶雕刻的优良传统,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对传统的造型符号元素烂熟于心,在完善传统木偶雕刻程式的基础上,往往能根据实际需要,随意挪用造型元素,从而创造出许多新的角色。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木偶雕刻师们总结出独特的创作法则“确立最能代表个性的轮廓形态,如脸谱拉长、缩短、宽窄的上下不同、五官移位、聚散及至借助动物特征或者荒诞古怪的结构,来强化人物个性”。②这套法则,可以总结为“原型推衍法”。“原型推衍法”既保存了木偶雕刻的优良传统,又能不断推陈出新,创作出许多生动的艺术形象。

三、漳州木偶的雕刻工序

漳州木偶雕刻的工序十分严格,大致可分为雕刻和粉彩两道流程,细分则包括开坯、定型、细雕、盖土、上粉、画脸、过蜡、装饰等多道工序,技术性很强。开坯:樟木料选好后,锯成约十公分长的节段,然后劈成桃子样的三角形。每段都先在五分之二的下半部分砍成脖颈形,再在五分之三的上半部分劈成所需的头脸大体,以备定型之用。定型:以鼻梁为中线,定出鼻、眼、额头的位置,各占三分之一。然后决定下颌、嘴及耳的位置。确定比例定点设计后,就可以开始粗刻五官。“忠良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运用“五形三骨”设计定型,这是最重要的阶段,角色的基本类型,骨骼、肌肉的塑造在这一阶段几乎得以完整呈现。以后的努力,都是对它的补充和完善。细雕:细雕是在定型后的粗坯基础上逐层加深细刻。粗坯是从无形到有形,从含糊到明确,细雕包括大至脸的轮廓,小至眼皮的厚度,皱纹的大小、形状、位置的安排,都在这个阶段完成。雕刻时注意五官的对称。从侧面看上额、鼻梁、颧骨、眼睛等是否过于凹陷或突出,直到完全合乎要求,做到“侧仰兼顾,面面俱到”。盖土:即打底。盖土程序复杂,必不可少。漳州木偶盖土,所用材料是金门岛或同安县的黄土,质地细做、粘度适中。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注意把握煮胶时间必须适度,还要注意掌握对入土中的胶质,开始的一二遍可以多一些,便于裱绵纸,待干后用小竹刀沾水修光压紧,再盖胶质较浓的黄土,使裱层牢固,而后逐渐减少,反复进行二十遍左右,经过水磨,仔细修整,用砂布细磨后,再用小刀细修五官的细部,然后跟着沿线再刻一遍,接着使用竹篾挑黄土修补五官,使线条清晰明朗,整齐端正,以备粉彩。上粉:这道工序更为复杂细致。可先将白粉(白铅粉加白矿石研成粉)调入牛皮胶,搅成干块状,放在干净的石头上猛敲,入钵研磨成药膏状,然后冲入开水,搅成牛奶状,经过较长时间的沉淀,用纺绸过滤两遍,就可以使用。上粉时要顺一个方向施涂,每一遍后均需微火烤干。如此反复进行五十次左右,中间还要打磨修整数次,直到木偶头达到瓷器一样光亮细洁,上粉才告完结。画脸:即施彩。主要根据传统的或自己构思的色调及脸谱式样,着以彩绘。画脸谱的顺序是从大到小,从整体到细节,有粗有细,同一片颜色中要有深浅变化。画脸的颜色以金、银、锌粉、辰砂、银朱、藤黄、佛青、朱膘、墨等为佳。这些颜料涂后不褪色,耐久性强,最适用木雕彩绘。过蜡:画好脸谱后用刷子蘸石蜡拭光,表面既光泽美观,又使色彩经久不褪,另外也可以起到护色防潮的作用。装饰:木偶是木偶戏的演员,木偶头完成后,还要着手进行“人要衣装”的最后阶段:给花脸、老生装须、戴帽;给女旦套头发,装辫子等,然后分别装上四肢,穿上各自的服装,以备上台充当“演员”。

四、漳州木偶的雕刻制作工具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