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态水利建设范文

生态水利建设精选(九篇)

生态水利建设

第1篇:生态水利建设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水利;设计策略

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推进社会发展,对于设计人员来说,要全面提高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能力,要重视结合水利工程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设计分析,以此才能不断提高设计效率。在进行分析过程,本文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分析能为水利工程建设事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原则

1.1安全性与经济性

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规划牵连的范围较广,因此多种因素都可对工程的实施造成影响。在具体完成施工时,工程方应在全面考量施工影响因素的同时,兼顾实施生态保护措施,从而使水利工程能够与周围的生态协调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从理论上讲,应首先符合工程学与生态学的规划理念,严格按照工程及水文治理标准开展项目施工,从而使工程达到理想的稳定与耐用效果。

1.2生态系统保障

物种存在的多样性是以生存空间异质性为前提的,也就是说,生存环境具有较高的差异性特征,便会形成有些局部的生存空间,促进生物的多类型繁衍。如果地域的差异性较差,生物种类的繁殖可能性也较小,从而出现单一化的生长特征。可见,环境差异对生物群落和种类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1.3生态系统可自恢复

生态系统具有对自身的自行组织与设计能力,能够根据当前既有的生物种类进行合理的选择,并形成相应的生态链条,使整个系统的设置更为科学。在实施水利工程时,设计人员应人为控制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需积极引入新的理念来设计和完成施工任务,从而达到工程与环境的平衡统一。人类一直在改造方面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对生态的影响甚至是破坏程度也日益严重,从短期效果来看,不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但对自然无节制的破坏绝对会对人类的未来发展产生较深远的影响,因此人类也需格外重视建设开发与自然的平衡关系。

2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策略

2.1保证景观尺度及整体性

对水利项目进行设计和统一管理时,需在较长的时间内保证项目的可持续经营。较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对施工效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实际完成局部工序时,却往往表现出效率偏低、效果未达到理想水平的现象。通常,“整体性”是从系统本身的结构和作用等方面出发,理清系统内不同条件的相互影响和内在联系,从而确定科学的修复生态结构的途径及手段。需要注意的是,设计人员不仅要重点研究河道水文的修复措施,也需同时关注到相关的生物种类和岸边的植被情况,尽量做到整体性的规划实施。此外,技术人员还应充分意识到水流与生态的变化性特征,水流由于其动态性,流量、流向等方面均具有随机性特征,且河道也在不断受到各方面的侵蚀作用,因此呈现出随时变化的特征。上述情况同时对生物种群的生存和繁衍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水域面积会随着地区降水、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扩张和收缩的效果,同时生物群也会随之繁衍或者消亡。生物系统由于物种的迁徙或者不同季节的生长特点而对整个系统构成形成一定的动态影响。最后从修复河流生态的进度来看,河流的演变并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河流生态与其相关的生物系统的变化都呈现出一定的延续性,因此技术人员需总体联系历史情况进行客观分析,准确把握河流及生物的变化历程,并找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终确定较为科学的工程设计方案。

2.2完善基础模块设计

为了使生态工程与流域的特征保持较为紧密的一致性,在具体完成工程设计环节时,技术人员应参照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各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具体实施设计方案的规划。首先在防洪方面的设计中,要基于对经济与环境等方面的效益分析,来确定适合的生态环境协调方案,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对生态工程经济价值的测算,最终制定出客观的生态评价体系。将以往已建立的生态评定作为基础,同时将海岸、湖泊、河流生态系统及与之相联系的生物及人群也纳入到评价指标中,通过构建更为全面的系统,来统一对生态走廊的相关物种进行规划和安排。在实施水文工程建设之前,技术人员应充分深入工程实施区域,进行较为全面的地质和生态系统的了解调查,掌握充分的基础信息,从而使工程项目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其次,需遵循河流同质化的特征设置堤岸线,并按照河流以往的流动规律实施后续的工程项目,从而最大限度保留河流流域的原状。当确定好堤坝间的距离后,便可按照等宽的原则统筹分析土地的利用方式与生态的关系、防护工程与生态的相互作用等。此后按照地区具体的洪水量来设置植被的宽度,促进生物的生长和河水自净能力的发挥。在设计堤岸外观时,还需按照工程在渗漏和恢复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倾向于选择原始的缓坡或者材料参与施工,从而优化河流连通效果。最后再完成岸坡防护部分的设计时,要注意水陆交错部分对工程整体的影响作用,该部分不仅为陆地及水生动植物提供了生殖与繁衍的主要场所,且对生态景观的修复也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在防护坡的设计规划中,应重点加强对该部分地带结构的设计管理,以科学的方式完成景观内各因素的有效协调,从而达到理想的水流自滤作用。此外,应侧重于使用天然的或者多孔混凝土等原料参与护岸工程的实施,从而在总体层面提高项目实施的稳定性与美观性。

2.3统筹兼顾水生态水文化

在实施水利工程的项目设计时,需以生态理念为指导,综合兼顾节能减排、环境及水源保护、水利文物及相关的传说、水利人文精神、领域内的相关知识、法规宣传等内容,将水利工程项目打造成为具有生态性、文化性及美观性等多种特征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需以安全为首要前提,同时以保护生态为基础,综合融入文化、民生及实际的地理及经济等情况,充分调动现有的自然等方面的条件,充分满足当地群众对生产和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将工程建设与当地民生和谐共融。如在完成堤防部分的设计规划时,实际上多数的堤防兴建于与当地居民栖居地距离较近的位置,因此在保证堤防的抗洪性能之外,还可结合地方实际的环境建设情况新建休闲娱乐等活动区域,促进提升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的生态性特征。在不影响防洪措施的情况下,可不对生长于岸边的植物进行全部清除,适当保留也可优化岸边的绿化效果。此外应注意重点保护自然形成的沙滩区域,同时将堤防周边的山体和空地进行综合改造,形成适宜人群休闲和健身的场所,尽量丰富地方人民的文化生活。此外还可加大水利相关的知识、故事、艺术作品及法律发规等内容的宣传普及,以生态理念贯穿水利项目设计与建设的各个方面,时刻以把保护水文生态、建立和谐的项目工程作为最终目标,使水利工程不仅具有工程本身的使用性特征,同时还能兼具生态文明,进一步提升对地区环境和人民的贡献度,真正体现出工程的生态理念。

第2篇:生态水利建设范文

由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和“今日中国论坛”组委会共同主办的“水利工程生态影响”论坛会议,今天正式开幕了。各方面的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围绕“重视生态保护,使水利工程造福于人类”这一主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交流,体现了大家对水利工作和生态问题的高度重视,表现了大家对“水利工程生态影响”这一热点问题的研究热情和浓厚兴趣。借此机会,我谨代表水利部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向各位来宾、专家和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对水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

水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由于特殊地理和气候条件,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除水害、兴水利,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领导人民进行了大规模水利建设,初步形成了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发电等水利工程体系,在抗御水旱灾害、保障经济社会安全、促进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保护水土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能以仅占世界6%的可再生水资源和占世界不足10%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并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建设成就,水利功不可没。

水利工程在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往往对生态系统产生各种影响,有的甚至是持续而深远的影响。疏导河流、整治河道、筑坝壅水和大规模引水等,不仅会改变地形地貌,影响河流生态,也会带来征地移民等社会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态意识增强,水利水电开发规模扩大,引发了社会对水利工程生态影响问题的争论。特别是围绕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利弊得失,不少人提出了一些疑问和担忧。

水利工程的生态影响问题,实质上是人与自然关系在水利工作上的具体体现。从水利实际看,任何一项水利工程其本质都应该是生态工程,水利工程在改变自然的同时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保护生态是水利工作的应有之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认识和处理水利工程生态影响问题,要求水利工作者比以往、比任何人都更加重视生态与环境问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能源问题,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还必须抓紧兴建一大批水利水电工程。但同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水利工程的生态影响问题。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停止工程建设,停止发展步伐,也不能掩盖矛盾,留下隐患。水利工作者必须承担起水利建设与生态保护两副重担。

近年来,我们总结了历史上长期治水的经验教训,根据中央新时期治水方针,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要求,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治水中坚持按自然规律办事,在防止水对人的侵害的同时,特别注意防止人对水的侵害。在重视生活、生产用水的同时,注重生态用水。对生态问题严重的河流流域,采取节水、防污、调水等措施予以修复;有计划地进行湿地补水,保护湿地。通过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和科学调度,实现黄河不断流,太湖水质改善,塔里木河下游、黑河下游生态得到一定修复,白洋淀、向海等湿地恢复生机。在地下水超采区,采取封井、限采等措施,保护地下水。重视并充分发挥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保护生态系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初步成效使我们更加坚定了信心,明确了方向。在今后的水利工作中,我们将继续高度重视生态问题,把改善和修复生态作为水利工作的重要任务,保护河流的健康生命,认真对待和科学处理水利工程对生态的影响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妥善解决好工程建设中的移民问题,保障移民合法权益;完善项目咨询评估程序,认真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深入研究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等各个阶段都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积极探索水利工程有利于生态的调度和使用模式;等等。

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支持和配合。关注生态,是经济社会高度发展后人们思想认识的升华所带来的必然结果,社会对水利工程生态影响问题的关注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我们欢迎社会各界发扬科学精神,从不同角度提出关于水利工程生态影响的不同看法。我们相信:“理愈辩愈明”。“水利工程生态影响”论坛是“今日中国论坛”的主题论坛,“今日中国论坛”组委会为本次论坛的召开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与热忱。论坛的召开为有关决策者、执行者和专家、学者之间构筑了一个对话平台。我真诚地希望与会的各位专家和学者,就“水利工程生态影响”所涉及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共同为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献计献策。

今天也是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五周年的日子。五年前的今天,为了适应水利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负责水利发展战略、水利政策经济法规等全局性、综合性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咨询,为水利改革与发展提供对策支撑。五年来,发展研究中心做了大量工作,出了一批质量比较高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各方面的充分肯定。成功举办这次论坛,是对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五周年的最好庆祝。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然界中,草木山水无言,却总能为我们阐述宽厚不争的“大道”,自古长江东逝,黄河奔流,其势丝毫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却总能以其川流不息激发我们的才思睿智。让我们携起手来,以科学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积极探索解决水利工程自身带来的生态问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3篇:生态水利建设范文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水利建设;现存问题;作用

1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意义

在环境管理和生态设计这一领域中,水利工程生态设计的理念正在悄然兴起,并逐渐成为水利工程设计中一项重要的环节。所谓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就是对水利建设过程中,会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程度进行评估,研究,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改善施工方案,以及采取相关的保护手段,从而将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程度,降至最低。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相较于普通的水利工程设计,生态水利工程不仅仅要满足河流综合治理中总的要求。

2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会对其河流的生态系统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甚至是破坏,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自然河流的非延续性,因为水利工程建设,往往是顺河流方向进行的,因此会对河流的延续性带来影响,原本连续不断流动的河流,因为水利工程的建设,变成了静止的湖泊,其生态系统为了适应这样的改变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不仅如此,河流流速,河水深度都于以往有所不同。而一些长期生活在过去水域环境的动植物,又不得不重新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一些适应能力,调整能力较差的生物,就不得不面临优胜劣汰这一实际状况;其次自然的河流变成了沟渠,天然河流被改造成人工湖泊,水利工程对水流进行了拦截,上游的水无法顺利流至下游,水量也因此增加,上游蓄水量的增多,迫使上游的水面深度,水面宽度有所增加,于是乎就需要淹没更多的陆地。

3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生态水利设计的基本原则

所谓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首先要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次要确保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的平衡,从而让水利工程服务于社会,并且改变、调整相关的体制,观念,使水域环境得到不断的优化,保证水域安全,让水域生态得到改善,从而让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够落实到位。除此之外,还要重视水利工程的防洪安全,必要时,要建设水安全体系,建设防洪工程以及采取其他相关措施,从而提高水安全体系的防御能力。与此同时,还需要对水资源的保护、节约和合理配置等问题提高重视程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资源治理、保护和改善的承载能力。另外,还要将护岸工程落实到位,做好河道清淤工作,并加强监督管理,从而保证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

4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4.1生态水利工程和水利工程的结合问题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首先要确保水利工程建设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生态造成破坏,其次才是确保供水、供电的有效进行。而当前,我国在这些方面上,仍有许多问题等待解决,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便是生态水利工程和水利工程结合还不够充分,进而造成生态水利工程发展受到限制。

4.2水利工程相关设计人员的生态意识还不够高

当前,人们的环保意识都在不断的加强,对环境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为了确保水利工程建设不会对环境以及生态造成影响,相关的设计人员,在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应结合当前水域状况以及周边环境进行设计,除此之外,设计人员应该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和相关环保知识。但当前我国的水域工程设计人员只注重水利工程的实用性,很少结合实际状况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生态水利工程的顺利发展。

4.3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不标准

当前,我国的生态水利工程仍处于刚起步的状态,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我国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人员在设计方案时,总是参照以前的设计方案来,并未有专门的水利工程设计要求和标准,设计时鲜少从实际出发,导致水利工程在施工时常常会出现不可预估的实际问题。另外,有的生态水利工程在设计时,选择的地理设计环境与实际地理环境有较大差异,设计方案投入施工时才发现难以开展水利工程,有些设计人员实地考察过,但并不重视环境差异这个问题,选择继续保持原有设计方案,有的设计人员甚至忽略实地考察这一过程,直接着手开始设计,导致设计方案并不能在实际环境中运用,造成时间成本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当地的生态结构也因此遭到破坏。

5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具体应用

5.1为水生态中的生物提供空间生存和繁衍

在整个生产水利工程中,每一条河道、每一道堤防、每一株河畔植物都属于一个大整体。在水生态系统中,专门设计了堤防,在堤防底部的护底上,设计人员专门设计了流速不同的变化带,为鱼类提供活动场所,同时,设计人员设计直径不同的孔隙,专门为生物生长和繁衍准备,加上每条河流两旁都会建造草丛和绿树,供鸟类和昆虫类生长、觅食和繁衍,共同促进水生态系统的循环发展。

5.2增强水体的自净作用

当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受到氧化作用的影响,便会直接转化为无机物,该过程也被成为水体的自净。在水利工程中,专门设计出流速不同的雨道,在促进鱼类繁衍活动的同时,也提高了水中的含氧量,水的溶氧能力不断增强,水中大量需氧微生物也因此生长。水生态系统中还有一定数量的需无机盐的营养物,这些物种根上有需要微生物附着的生物膜,所以增大了无机盐的需求量,也同时增大了有机污染物的转化需求,整个水体净化能力得以加强,水系统的水质也因此得到改变。

5.3调整流域尺寸

水利工程在设计时,必须考虑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有的河流在进行生态修复工作前,必须设计出完备的修复计划,河段的空间尺寸和短期尺寸都不是修复的考虑区域,整个流域的尺寸才是修复的主要内容,这才应当是修复计划的考虑内容。生态水利工程便很好地掌握了河段流域的性质,注重了整体修复的修复方案,实现修复的长期性和实用性,从根本上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尽可能减小人为操作的痕迹,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第4篇:生态水利建设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生态环境影响

水利工程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在解决水资源利用和分配的同时,也对水生态环境带来诸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打破水生态系统的平衡而出现诸多问题,又会制约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要想最大化发挥水利工程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就需要深入了解其建设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

1水利工程建设给水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1)水环境方面。

不管是何种作用和性质的水利工程,其建设往往会对既有河道水体、水文带来较大影响。比如:在建设阶段,截流会让近坝址区域流速加快;在工程投用后,上游道水面会增宽,而流速变缓[1]。另外,因工程建设会导致河流既有水文条件发生变化,使得水利工程上游水位提升,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下游水位降低,则可能导致湖泊干涸,直流断流。此外,还会对流域内的水质带来极大影响。在工程建设阶段会产生诸多垃圾,比如在挖渠、围堰、灌浆等施工中会出血诸多废水,未经有效处理直接入河道导致水污染,以致于水质大幅降低。工程运作中,对水质有一定积极影响,可增加工程区域水环境容量,提升纳污能力。但在枯水期,则会带来不利影响,会导致下游河道净污力降低,严重破坏水环境。

(2)河道泥沙方面。

水利工程,尤其是较大型、功能多样工程的建设会对水库区域及上下游河道水流中的泥沙转运和沉降带来极大影响,此外对相应区域的生态带来一定影响。在施工阶段,因大量泥沙进入到河道使得水中悬浮物增加,以致于下游水体也变得浑浊。而上游河道则由于库区水体大幅提升,流速变缓,挟沙力大幅降低,导致泥沙日益淤积而导致河床提升。此外,下游段会因为下泄水体内的含沙量降低而出现冲涮情况,对河道带来稳固性带来影响,增加了防洪难度。同时,河道形态往往也会因回水沉积发生变化,在被大坝截断之后,泥沙沉积会在库区底部构成回水三角洲,而其会往大坝向提升,泥沙颗粒日益细化。

(3)生物多样性方面。

当前,导致生物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为活动。水利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就是其中一个主要因素,主要对水生和陆生两个方面的生物带来影响[2]。在陆生生物方面,主要使其生活和生存环境发生变化。比如:在建设阶段,为顺利达到工程设计标准,满足施工要求,一定会打破既有生态环境平衡,甚至造成破坏,进而导致多种陆生生物迁徙,并逐步建立新的生态系统和环境运作机制。在工程投用阶段,库区水体发生变化会对陆生生物带来较大影响,会使某些生物因库区建设河道两岸转滩地或湿地范围增加相应的繁衍力增强,以致于水禽、两栖生物的种类、空间密度会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既往生物平衡。在水生生物方面,因库区蓄水及泄水,会导致鱼类等产卵地的淹没或者冲毁,并改变既有鱼类的产卵环境,使得某些水生物种类降低。而无法适应此种环境变化的生物物种则面临灭种的威胁,倘若某生态区域内有一个物种绝种,则该区域生态系统必然被破坏,进而带来不可逆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一般对水生物,尤其是鱼类生物影响较大。但也要看到,库区水域增大,流速变缓,水质和水体较好,能够为水生物的繁衍和人工养殖给予更为有利的条件。

(4)地质环境方面。

通常水利工程建设对所在地的周边地质环境带来极大影响,而这会影响到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该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利工程间区域可能易发生地震、泥石流、塌岸等地质灾害。有研究发现,水库工程所诱发的地震破坏力和影响力和库区蓄水深度存在直接关系,如库区蓄水深度越大,那么发生地震的可能性也很大。倘若库区蓄水量和深度在达到某个极限后,不应再提升坝高,否则会导致大坝崩塌而决堤,直接使下游受到洪水影响,淹没农田,给下游农民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规划和建设水利工程时,必须做好相关的论证工作,对工程所在区域周边地质进行全面勘察,如此才可最大限度消除此方面的影响。

2降低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态环境系统影响对策

(1)加强影响评价工作,掌握影响因素。

积极落实好水生态环境的调查和评价是降低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态环境系统影响的基础性工作。我国室内农业生产大国,同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水利工程建设需求不断提高。一直以来,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给予了极高重视,并颁布了《环境保护法》、《水法》等都对工程项目规划建设和环境评价有明确规定,在建设前须进行全面的环境评价。落实好生态环境系统的评价,确保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环境的完整性。

(2)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科学有效施工。

水利工程建设通常包括规划设计、开工建设、投入运行等阶段。其中,在规划设计阶段需对工程所在区域进行严格、全面的考察。特别是要对堤坝两边的生态环境及施工所引起的环境变化予以科学、系统的分析、评价[3]。以得到更为全面、真实的数据及资料,再结合调查结果,设计符合所在区域水生态平衡发展的水利工程方案。在开工建设阶段,可能会面临诸多工程基础构造方面的问题,应在确保既有生物多样性和水生态环境平衡基础上,尽量降低工程的影响面和影响深度;在投入运行阶段,需对施工中造成破坏的植被、耕地、水域等,进行最大限度的补救,确保水生态环境的恢复,减少影响[4-5]。

(3)建设生态提防工程,维护好水生态。

在水利工程实际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施工区域的差异,充分考虑到工程的实际和区域内水生态实际,因地制宜的建设,少用外来材料。在布置工程堤防线时应充分考虑到所在区域内的河流等情况,在确保自然形态和流向同时,堤型需要严格按照自然特性予以设计。此外,应尽量借助河道自身形态设计堤型,不但可确保水系统良好联通性,让水生生物不会受到影响,同时为植被的设置奠定基础。另外,应遵循修复为主原则,全面考虑堤防工程实际需要、水生态环境保护等要素,对已存在的提防进行相应的生态修复,且对建设之后的土地予以平整,使施工场地的环境得以恢复。

3结语

总而言之,在看到水利工程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看到其社会和环境效益,要深入认识到该类工程的建设对水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在建设前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特别要做好对水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工作,在基础上按照设计方案建设,加强堤防建设,确保工程区域内水生态系统良好恢复,实现水利工程和自然环境的和谐。

参考文献

[1]江南.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及解决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04)∶29+41.

[2]门玉华,李云生.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态环境影响浅析[J].吉林水利,2014(07)∶55-56+59.

[3]马建华.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与思考[J].中国水利,2013(10)∶1-4.

[4]郭伟.现代水利工程建设应如何保护好生态环境系统[J].科技致富向导,2012,(06).

第5篇:生态水利建设范文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生物学知识是在近几年的施工设计中运用的,通过对水利施工环境中生态环境的平衡建立,保证水利各项施工内容的长期稳定性建设,并修复传统的水利施工环境,保证水利工程在科学化施工管理中持续进行。针对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意义、原则进行分析,总结了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应用。

关键词:

生态;水利工程;水利建设;设计应用

在传统的水利工程开发中,只是针对经济建设需求设计工程内容,没有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重视,造成了对水文环境的破坏,改变了原有的河流的宽度、深度和流动性等,对动植物和水中鱼类的栖息环境带来了影响,破坏了水利工程施工区域的生态平衡。

1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必要性

传统方式的水利工程建设主要对河流以及生态系统造成两大方面的影响和破坏,一是,导致自然河流逐渐变成沟渠,这其中主要包含把天然河流建设成直线的人工河流。水利工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水流起到拦截作用,从而增加了河流的蓄水量,除此之外,也增加了上游河道的宽度和深度,也会淹没更多陆地;二是,自然河流逐渐出现非连续性。一般由于筑坝都是顺着河流方向建设的,从而导致出现非连续性,由于水利工程的不断扩张和增加,使得更多的流动河流以及生态系统逐渐变为不动的人工河流和湖泊,促使流动水文、速度、边界以及水深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水利工程的影响使得已经适应原本生活环境的动植物,又要开始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这样就会导致很多适应能力比较差的动植物出现淘汰的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水利工程设计和技术研究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逐渐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传统的水利工程往往仅是可以满足功能需要,但是很容易忽视生态系统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从而造成生态系统功能逐渐衰退,降低自身净化功能,从而损失了水利工程带来的利益。

2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理念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

生态水利工程实际上就是在满足人类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周围环境和生态系统,确保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水利工程的基本含义主要为:一是,应该遵从对生态系统破坏和影响力最小的原则来进行选址,尽可能降低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生态水利工程应该遵照生态系统的自动净化和组织原理,在对水利工程进行研究和设计的时候,必须完全考虑到周围环境的承受能力,逐渐把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当做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以此当做制约生态平衡的主要原因,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承受力度和健康过程,确保水利工程可以保证生态平衡;推崇建设环境友好型的水利工程,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生态破坏问题,降低环境成本。

2.1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原则。

为了符合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把资源保护和工程建设相结合明,确水利工程服务于人类和社会的地位,不断改变观念,逐渐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水资源能够持续利用以及优化水资源的作用。为了完美实现水利工程的作用,应该建立相应的水安全体系,因此,就要建立防洪工程以及一些非工程措施,来保证水利工程的水安全。想要提高水利工程的承载能力,就必须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行重视,不断保护和节约水资源,从而改变水资源承载力。为了有效地提高水利工程的保护功能,应该切实做好围堰保护河岸的工作,提高工程中围垦滩涂,从而提高水利工程的保护功能。

2.2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理念的运用。

生态水利工程主要是指水利工程建设在满足人类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兼顾到工程建设区域及相关区域的生态系统,保证相关区域生态平衡和可持续性发展需求的一种理念。生态水利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水利工程选址对自然生态系统影响最小化原则,力求在工程开始阶段就尽量减少工程对于生态系统的破坏;水利开发前期的生态系统自组织原理,在水利工程设计开发的初期阶段,应当充分研究论证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把工程区生态系统平衡过程的维持作为工程开发的重要内容,并将此作为水利工程设计的制约因素,使得水利工程在前期的准备阶段即考虑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过程,保证水利工程的生态环保;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境友好性,避免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出现大的生态破坏、地形地貌改变等巨大环境成本代价的付出;水利工程运行期实际用水量应当遵循河道生态需水规律,保证河道正常的水量输送和河道生态系统平衡。在具体实践操作过程中,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应当实现以下应用:

1)空间异质性应用。在水利工程施工中若要进行生态型构建,就必须对生物的多样性进展进行重视。而生物的多样性分布与空间结构具有较大的联系,可以通过空间异质性的建立,维持原有生态中生物的多样性。空间异质性是针对有机物环境和无机环境而言的,当无机环境中的生物空间的异质性越高,有机体分布的种类也就越多,在自然生态圈中就会产生稳定的生物链结构,促进动植物的平衡发展,在水文环境中也是如此。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应尽量保证建设后的空间异质性与原来的空间异质性的程度一致,避免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在建立人工运河中,可以适当的进行非连续施工,保证空间异质性的存在,这样就形成了复杂的生态分布结构,并容许有更多的生物物种进行栖息,保证了生态环境与水利工程建设的平衡发展。

2)水利工程经济建设与安全施工协调发展。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程,不仅需要满足人类社会对于河流综合治理(包括蓄水、防洪、灌溉、供水、发电、养殖、航运、旅游等)的需要,同时也要考虑到工程区(河道、河岸、河流上下游等)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而,生态水利工程从选址到设计,从施工到建成运行都必须符合水利工程学、生态学、水文学、工程力学等相关学科的规律、原理,充分考虑到河流自身生态系统运行规律,掌握河流泥沙运移规律、淤积规律及河流侵蚀、冲刷等特性及河势变化规律,确保建成的水利工程安全、有效、经久耐用。

3)流域尺度及整体性应用。在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建设中,不仅要对新建设工程进行设计应用,还要针对以往的水利施工环境进行修复工作,促进整体水利工程的生态化水平提高,从而促进社会发展与生态平衡之间关系的和谐构建。在修复规划中,避免由于资金、人员和技术的缺少进行局部地区的环境改善,这种能修复方式不仅徒劳,还浪费了资金的使用,需要从长远的生态修复角度分析,对整个流域环境中的生态化构建进行设计,例如,可以通过护岸林的建立,保障流域附近的水土稳定,通过森林树木改善气候,提供动植物的栖息场所,进而影响了水环境的稳定,促进了多样性鱼类水产的分布。既合理的使用的资金,又为下一次修复奠定了基础,并逐渐了向平衡的生态系统方向发展。生态水利工程在水利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家还处在大力建设水利工程的阶段,水利工程的建设在给社会带来了资源保障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环境,因此,在设计水利工程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理论,借鉴先进经验和技术,不断创新,从而提高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水平,减少水利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

作者:王辉 单位:黑龙江省尚志市苇河水利站

参考文献

第6篇:生态水利建设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生态水利工程

一、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 .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天然河流上修建水利工程会改变河流的自然形态,引起局部河断水流的水深、含沙量等的变化,进而影响河流上游及下游的水文泥沙发生变化。而水文、泥沙的改变是影响河流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动力。进而影响到河流的水温、水质、地质环境以及局部地区的气候。首先,水利工程的建设会改变天然河道的水质水温,尤其是水库的建设。因为水库具有水面宽、水体大、水流迟缓等特点,再加上水体受太阳辐射等作用,使的水库具有特殊的水温结构。当水库蓄水以后,由于水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要小于陆面的发射率,从而使得水面热量辐射值增大,造成水库蓄水后的坝前水温比天然河道水温高,水温的变高就会对于鱼类的繁殖不利,尤其是对下游的鱼类繁殖不利,导致推迟鱼类产卵期。

其次,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对河流的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导致该区域的河流水速减小,一方面,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导致水质自净能力下降。另一方面也会使沉降作用加强,造成水体重金属沉降加速,导致水质重金属污染严重。最后,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对该区域的气候及地质产生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影响该区域的气候变化,尤其是水库的建设,会形成广阔的水域,导致蒸发量将比水库建成前明显增大,进入大气的水汽增多,导致该区域的降水增多,雾天增多,改变了原来的气候。同时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可能引发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形成。

2. 水利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在产生显著效益的同时,对社会环境也有不利影响。在人类健康方面,不少疾病直接或间接地与水环境有关,如一些水介疾病会因水面扩大而增多,移民动迁也会导致一些疾病流行等。水库库区淹没后,可能对文物古迹和景观带来影响。同时,水利水电工程的兴建对人口迁移、土地利用也存在一定影响。

3. 对水体的影响

水库建设对当地水体有着巨大的影响。例如,影响上、下行的行速;水库容易发生污染的现象,出现严重的水华,水质变差;随着水库的建成,水库存蓄的大量的积水,导致水面扩大,水雾和水汽增多等等问题。水利工程对水体的影响可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库区积水能减缓流速,有利于表面的悬浮物的沉降,从而促使水体的色度和浊度下降,库区内藻类活动可将低水体的硬度。

消极影响:由于水库大量存水,水流的流速减缓,降低了大气和水体之间污染物的扩散能力,导致复氧的能力变弱,使得库区自净能力减弱;库区内的水体有利于藻类的光合作用,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水库内腐烂的有机物能消耗水体中的氧气,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此外,长期积累的悬移质不易迁移,有毒物质和重金属物质存在其中就会导致严重的次生污染。

4. 严重影响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

水生生物受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改变了河流的水生生物系统,还导致水生生物的生长环境遭到破坏。此外,由于有机物和土壤中的氮、磷相融合,再加上水库周围农田、草原的养分和降水直接进入河流中,从而创造出有丰富营养的有机物。由于水库的建设,阻碍了鱼类的迁移路线。水利工程切断了河流,严重影响了鱼类的生命周期;水利工程还改变了鱼类的生存环境,水库的建立使鱼类的多样性发生较大的变化;严重影响鱼类的繁殖,影响鱼类的产殖活动,导致鱼卵的死亡。

水利工程的建设能直接破坏陆生生物和植物。水利工程还会导致严重的土壤盐碱化,间接地影响动植物的结构、种类和生存环境。水库的建设使河流周边的植被减少,影响了生物多样性;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大量的物种的灭绝。不仅如此,水利工程还会影响农业生产,土壤的盐碱化会降低农产品的产量。然而,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周围的空气湿度增加,使湿地和沼泽地的面积有所增加,这对当地生物的生长带来了好处。

针对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我国开展高度重视和发展生态水利工程。生态水利工程在传统的水利工程的基础上,注重水生态的修复和保护工作。生态水利工程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传统水利工程与现代生态学的有机融合。生态水利工程能够兼顾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统一。

二、加强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

1.堤防工程生态技术必要性

水利工程对于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河流的人工渠道化,包括平面布置上的河流形态直线化,河道横断面几何规则化,河床材料的硬质化。二是保持和维护河流自我修复的能力。河流能进行自我修复能力,这种修复能力不仅能减轻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的消极影响和破坏,还能减少人们对河流破坏之后的人为修复,对河流的可持续发展起着经济促进作用;三是以修复整个水体系统为主要目标。河流与周边的田地和城镇相互联系,它们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所以,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和关系。

2. 生态水利工程的作用和意义

(1)生态水利工程能保护河流的多样性。生态水利工程要求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之前,要对河流的现状和河流的地貌情况进行深刻的调查和评估。包括调查河流的构成和形状,河流水位的变化幅度,河床的稳定性,河床的材料和河流的横截面形状等方面进行仔细的考察和研究。它还包括对河流生物的调查,对河流周边动植物的分布规律、数量和种类进行分析,并且建立生物数据库。

(2)生态水利工程能保护河宽,减少工程占地。加强生态水利工程,能够减少流两岸的占地面积,增加土地的有效使用面积,减少工程占地。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能更好的保护好河流的宽度,减少违章建筑的占地。此外,还能避免直立式护岸的缺点,使河道的自然生态系统和城市的景观、生态系统相协调。

(3)生态水利工程有利于河床岸坡的防护和建设。生态水利工程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满足工程安全的基础上,注重生态和景观护岸形势的多样化。为了让动植物、鱼类、水域植物等有更好的栖息和繁殖的环境,避免使用不透水的材料,尽量使用良好垫层结构和反滤结构的堆石。

(4)生态水利工程能修复已破坏的河道,修复河流整个生态系统;生态水利工程还加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改变传统单一经济技术评估的方式,进行整体的规划和建设。

总之,水利工程建设确实给当地的生态环境确实带来了很多的影响,造成当地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造成生态系统的恶化,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避免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各种弊端,积极强调和开展生态水利工程,做到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生态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具有长久性和不可逆转性,它已成为实现我国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

作者简介:

第7篇:生态水利建设范文

关键词:生态环境;生态水利工程;基本原则;建设探索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 o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struction,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ust comply with the natural law of developm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cept for constructio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practice, summarize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Ecological hydraulic engineering is a new branch of the theory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and ecology caus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main purpose is to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And through the relevant basic principles summarize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other functions,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struction such as: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meet the flood control, drainage, combined with ecological and hydrological landscape requirements, will flood, waterlogging and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tourism and other aspects organically integrated engineering.

Keyword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cological engineering; basic principles;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传统意义上的水利工程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程,以建设水工建筑物为手段,目的是改造和控制河流,满足人们对防洪和水资源利用等多方面的需求。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的要求也随之增长。人们认识到河流不仅是可供开发的资源,更是河流系统生命的载体,我们不仅要关注河流的资源利用功能,也要关注对河流的生态保护功能,这时才发现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方案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就是在满足人类自身社会需求时,忽视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安全与可持续性循环的需求。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作为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规划方案的一个新的分支,是研究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自身社会需求的同时,并兼顾自然水域生态系统安全与可持续性循环的原理和技术方法的规划方案。现代科学的不断进步、发展使我们认识到,传统意义上的水利工程建设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时,不同程度地忽视了河流生态系统循环本身的要求。而随着河流生态系统功能的逐渐退化,也会给人们的长远利益带来不容忽视的损害。所以,在未来的水利工程建设中,要权衡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二者关系,理性地寻找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合理的落脚点和研究建设方案。从河流生态可持续建设的全局出发,使生态水利工程与河流环境立法、水资源的综合治理、循环的经济模式以及传统治污技术联合在一起,成为河流生态建设规划的主要方案之一。

一、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是自然水资源供给和分配的主要项目,关系着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成效。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是把人和水资源作为整个生态系统的要素来综合考虑,照顾到人和自然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共同需求。通过建立有利于促进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的运作机制,达到水生态系统改善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水资源可持续循环的利用;并最终达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由此可见,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必须尊重自然生态循环的法则,在水利建设方面,将生态用水列入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规划配置方案当中,抢救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湿地生物的多样性。另外,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要考虑量和质的问题,而且应该是在不超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基础上的合理开发利用。所以,对于河流开发推广生态水利建设的思想意义重大。

1、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在农业方面,有利于农业的水土保持,可以涵养水源,保护在水利工程局部地区农业用地的土壤质量,促进农业产值的提高,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2、生态水利工程能保护河流的多样性。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要求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之前,要对局部河流的现状和河流的地貌特征进行系统、整体性的调查与评估。包括调查河流的水位变化幅度,河流本身构成的形状,河床是否稳定,河床的材料和河流的横截面形状等诸多方面进行细致的调察和研究。另外,它还包括对河流内部生物的考察、观测,以及对河流周边动植物的分布规律、种类和数量进行数据分析,并且建立相应的生物数据库,这样会从根本生保护水利工程建设周围流域的生态多样性。

3、生态水利工程有利于局部河流域的河床岸坡建设与防护。

生态水利工程主要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在满足工程安全的基础上,注重生态和水文景观,使护岸形势的多样化。为了让动植物、水域植物、鱼类等有更好的栖息和繁殖的场所,在建设过程中会避免使用不透水的材料,尽量使用良好垫层结构和反滤结构的堆石,以保证水利建设河床岸坡的生态稳定。4、生态水利工程能修复已破坏的河道。

生态水利工程有利于修复河流整个生态系统;生态水利工程还会加强生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从而改变传统单一经济技术测评的方式,对水利工程进行整体的规划和建设。

二、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1、制定行之有效的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方案

要严格控制水利工程设计阶段的规划内容,促进生态水利建设工程质量的提高,使新型生态水利工程发挥应有的环保价值、水利价值。

2、坚持保护和修复河流流域水文多样化的原则

众所周知每条河流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具有其自身特殊性。因此,在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过程中不能盲目的去效仿前人的案例,而是要根据每条河流的不同水文特征进行水利工程的整体建设。

3、遵守保持和维护河流自我修复的能力的原则

河流具有进行自我修复的能力,这种修复能力不仅能减轻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对河流的消极影响和破坏程度,而且还能减少人们对河流自然环境破坏之后的人为修复力,对河流的可持续发展起着社会和经济共同的促进作用。

4、坚持以修复整个河流水体系统为主要目标的原则

水利工程建设所在的河流与周边的田地和城镇是相互连接的,它们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因此,在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和相互的关系。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河流水域的破坏日趋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我们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采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来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这样不仅能够实现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且还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余安邦.《大石滩水库汇流区的特征与生态保护对策》.[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8

[2]具杏祥,苏学灵.《 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态环境系统影响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

第8篇:生态水利建设范文

关键字 水利建设 生态平衡 可持续发展

中华文明发展史中有着非常辉煌的水利建设历史,上溯到前秦时期著名水利家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现代更有世界罕见的三峡工程。另外,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就必须去改造自然,让自然资源为人所用,生态环境也常常因此变得十分脆弱。因此如何既进行水利建设造福人类,又对生态环境不造成伤害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论题,本文探讨的是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水利建设。

1水利建设的必要性及其生态问题

1.1 水利建设的必要性

水利建设起着水利灌溉、防洪作用,同时在水运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战国时期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利国利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对维护社会稳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更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下面就分别从预防自然灾害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角度分析水利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1)水相关自然灾害对社会发展的制约

我国水资源分布及其不均衡,总得来说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特别是我国西北地区,生产发展潜力大,但由于严重缺水对社会生产带了很大的障碍。同时水分充足的地区又是洪涝灾害频频,不仅是水资源的极大浪费,还是生产的极大破坏。

2010年,西南五省的特大干旱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了极大的阻碍,因灾返贫、因灾致贫的人数大幅增长,严重危害着该地区人民的饮水安全。干旱导致云南等多个省市地区的居民无水可饮,收入剧减,饮水安全不能得到保障,如不能妥善解决能够引起社会不稳定因素,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都极为不利。据云南省政府统计,旱灾致使2010年云南省85%的耕地近3148万亩无水可以灌溉,绝收面积高达千万亩。这场灾害不仅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阻力,对整个中国粮食市场的稳定都产生了猛烈的冲击,甚至会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

2011年,我国气候状况复杂,年初到5月26号,全国耕地面积受旱约为9251万亩,其中农作物干旱面积约为总干旱面积的三分之一。水利建设对于降低干旱、洪涝灾害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水利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粮食的大部分产量都是来自水利灌溉,由于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均性直接导致了水资源不能合理的、充分的为人所用。不仅农田灌溉依赖水利建设,现代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更是离不开充足的水资源支持。城市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与日剧增,城市居民对生活用水的需求和水资源不均性产生了极大的矛盾,城市生活用水对水的总量及质量要求都非常高;同时,工业化发展更是缺水寸步难行。由此可见只有保证水资源充分的前提下,才能保证整个社会的粮食安全、保证城市发展的速度、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

1.2 水利建设的生态问题

水利建设的本质就是改变水资源的分布状态,使其向着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需求的方向发展。水利建设通常都会改变当地的生态系统中水系统的结构组成,同时也改变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过程,所以必然对生态系统带来影响,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水利建设施工建坝必然会对生态系统中岩层、土地结构产生破坏,会造成周边植被的减少,改变局部地区的气候状况,而且水利工程能够对当地的地质构造产生质的变化,严重的能够引诱地震等灾害,如新丰江水库;第二,水利工程一般都具有蓄水能力,蓄水会使得原先部分陆地生物被迫迁徙,对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第三,水利工程建设通常会改变自然河流的分布形态,对上下游河流的水量分布都会产生影响,一般会造成“上蓄下缺”的现象;同时对整个河流系统中水流的连续性形成阻断;第四,水利工程会改变河流的自净化能力,水流中的有害物质会随着水流的阻断产生聚沉,大量泥沙在库区形成淤积,这些都会给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破坏。生态水利从生态学原理,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出发,进行水利建设的同时减少水利建设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同时又能使水资源为人类所用,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水利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注意事项

2.1 注意保护河流生态的多样性

河流生态系统的主体是河流水体,是流水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在生物圈中的循环作用不容忽视。河流生态中的水体连续流动,其中的氧含量比较充足,对海洋生态及陆地生态有着纽带作用,水流生态有着自净化能力强,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为了保护河流的生态多样性,应该在确定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后就对当地的河流的地貌、物种结构、河床结构、淤积与侵蚀性能做分析调研。对当地的所有物种要进行分布统计,分析其规模和目前存量及其生存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建立生物资源数据库,对后期生物物种的生存状况调查做一个铺垫。

2.2 注意最大限度保持现有水文生态

水利建设一般都离不开筑坝修桥、开拓河道,在原有河流基础上进行人工改造来达到蓄水发电、农田灌溉、防洪排涝、抗旱给水等目的。人工改造一般都会对原来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为了减少水利建设对原有生态系统的冲击,应该尽可能减少工程施工面积。

2.3 对水利建设后期的进行整体性修复

国外对河流生态修复已经有了20多年历史,在我国还尚未形成系统的理念。由于生态系统中物种繁多,习性各异,而且水利工程影响的上下游面积非常广泛,所以对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时候要注意整体性。一般注重三点:第一,被迫迁徙生物栖息地建设。保证迁徙生物的生存状况,是保证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前提;第二,水文性质的检测及当地气象的紧密检测。水利建设能够改变当地气候条件,实时注意采集水文数据及气象数据,建立基础数据库;第三,水利建设毫无疑问会改变环境水文过程,进而将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所以水利工程的水量调度过程中,水利工程下游基本的生态用水要得到保证。

2.4 加强生态水利建设科研和宣传力度

水利建设发虽然在我国广泛开展,但是要我国水利建设水平走到世界前列,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从生态角度考虑水利建设,考虑发电造福人类的同时兼顾生态平衡很重要。生态水利建设应该在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的同时进行发电、灌溉的项目建设,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利用的同时使得生态系统平稳的、高效的从一个平衡过渡到另一个平衡。水利建设前应该经过反复地、仔细的科学论证,要做到不能建设的坚决不建设、可建设可不建设的慎重建设、能建设的果断建设,这样才能杜绝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另外,加强生态水利建设的宣传,让生态水利深入人心,提高全民的生态水利意识,推动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参与到生态水利建设的过程中来。

水利建设利国利民,对保证农田灌溉、城市饮水安全、工业生产需求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生态环境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要求我们将这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保证科研、宣传力度,做好水利生态的论证,主动进行水利建设整体性生态修复,使得二者能够和谐统一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蓉,赵敏,浅谈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J].生态经济,2008(1):144―146

[2] 徐惠玲, 水利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J]. 四川水利, 2008,29(3):63―65

第9篇:生态水利建设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建设、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作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规划方案的一个新的分支,是研究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自身社会需求的同时,并兼顾自然水域生态系统安全与可持续性循环的理论原理和相关技术方法的规划方案。传统意义上的水利工程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程,以建设水工建筑物为手段,目的是改造和控制河流,满足人们对防洪和水资源利用等多方面的需求。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的要求也随之增长。人们认识到河流不仅是可供开发的资源,更是河流系统生命的载体,我们不仅要关注河流的资源利用功能,也要关注对河流的生态保护功能,这时才发现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方案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就是在满足人类自身社会需求时,忽视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安全与可持续性循环的需求。所以,如今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期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显现出的重要性

所谓水利工程是自然水资源供给和分配的主要项目,关系着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成效。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是把人和水资源作为整个生态系统的要素来综合考虑,照顾到人和自然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共同需求。通过建立有利于促进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的运作机制,达到水生态系统改善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水资源可持续循环的利用;并最终达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由此可见,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必须尊重自然生态循环的法则,在水利建设方面,将生态用水列入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规划配置方案当中,抢救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湿地生物的多样性。另外,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要考虑量和质的问题,而且应该是在不超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基础上的合理开发利用。所以,对于河流开发推广生态水利建设的思想意义重大。

1、对生态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当地气候所产生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要控制一个地区气候的是大气环流。但是如果在某地区修建了大型或中型的水利工程以后,就会改变当地地区的水文和自然的湿地面积,从而导致该地区空气的湿度增加,产生暖流,易产生降雨,气温降低、或突然长时间的气温闷热、大雾等,从而对当地的气候环境产生影响。

2、生态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对当地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

以长江流域为例,长江流域虽然水资源丰富,但也无法经受起毫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长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对于我国科研研究团队来说,研究得还很不够。因此,对于水利工程的开采与施工应有规划、制定好计划的施工,否则,整个水利建设的布局就无从谈起。是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并不是调水越多,越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要制定有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又有节水行为制约的施工方案。做到在确定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时,要把节水考虑进去,考虑水利工程施工地的水资源的承载力。

二、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应注意的各主要方面

1、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要注意保护河流的多样性

自然水文河流具有自身不可违背的多样性,所以,生态水利工程规划首要要求。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之前,要对局部河流的现状和河流的地貌特征进行系统、整体性的调查与评估。包括调查河流的水位变化幅度,河流本身构成的形状,河床是否稳定,河床的材料和河流的横截面形状等诸多方面进行细致的调察和研究。另外,它还包括对河流内部生物的考察、观测,以及对河流周边动植物的分布规律、种类和数量进行数据分析,并且建立相应的生物数据库,这样会从根本上保护水利工程建设周围流域的生态多样性,这样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既保护了工程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同时也满足了水利工程的社会基础设施的需要。

2、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要注意对已破坏的河道修复

因为,在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对某些河道的破坏。所以,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要注意对修复河流整个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生态水利工程还要加强生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从而有利于改变传统单一经济技术测评的方式,并同时达到对水利工程进行整体的规划和建设,促进水利工程整体建设的发展。

3、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在农业方面

有利于农业的水土保持,可以涵养水源,保护在水利工程局部地区农业用地的土壤质量,促进农业产值的提高,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4、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要保证局部河流域之间河床岸坡的建设与防护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主要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在满足工程安全的基础上,注重生态和水文景观,使护岸形势的多样化。为了让动植物、水域植物、鱼类等有更好的栖息和繁殖的场所,在建设过程中会避免使用不透水的材料,尽量使用良好垫层结构和反滤结构的堆石,以保证水利建设河床岸坡的生态稳定。

三、浅析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1、坚持河流流域水文多样化的保护治理和修复作为首要原则

众所周知每条河流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具有其自身特殊性。因此,在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过程中不能盲目的去效仿前人的案例,而是要根据每条河流的不同水文特征进行水利工程的整体建设。

2、制定行之有效的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方案

要严格控制水利工程设计阶段的规划内容,促进生态水利建设工程质量的提高,使新型生态水利工程发挥应有的环保价值、水利价值。

3、遵守河流自我修复能力的保持和维护的基本原则

河流具有进行自我修复的能力,这种修复能力不仅能减轻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对河流的消极影响和破坏程度,而且还能减少人们对河流自然环境破坏之后的人为修复力,对河流的可持续发展起着社会和经济共同的促进作用。

4、坚持以整个河流水文体系进行修复为主要目标的原则

水利工程建设所在的河流与周边的田地和城镇是相互连接的,它们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因此,在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和相互的关系。

总之,随着保护环境的生态环保科学发展观逐步深入人心,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问题也在被提上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程中,更好的建设生态水利工需要从自然和社会多方面因素考虑,以达到保护和利用环境的和谐统一。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有利于保护河流水文等自然的多样性等,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