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生态环境设计范文

生态环境设计全文(5篇)

生态环境设计

第1篇:生态环境设计范文

1生态环境设计与景观设计内涵

1.1生态环境设计内涵

由于地球上的环境复杂多变,使得生态环境在构成上比较复杂,也正是由于这些不同种类的物质存在,构成了现在的地域空间结构。另外,生态环境中的植物和建筑物结合,可以让建筑物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因此,在实际建筑物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需要对生态环境设计情况进行充分考虑,并与文化背景和地域性特征相结合,将生态景观特色呈现出来。除此之外,还要利用好空间环境之中存在的天然景观,对形状、色彩等进行合理性调节,利用生态景观给人带来一种别样感受,人们也可以通过这种特色景观欣赏,从中了解区域人民的风俗习惯。

1.2景观设计的内涵

具体景观设计规划工作的执行,应该以实际生态园林设计原理为契机,将实际艺术手法展示出来,确保人们可以创造出更加合理的景观设计。景观设计属于科学和艺术相互融合的过程,更好地维护景观设计效果,尤其是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过程中,能够赋予人们更多的灵感,实现生态园林的再次加工。大自然是变幻莫测的,人们想要将建筑和景观结合在一起,展示出一体化特点,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植物、地形以及气候条件等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掌握,确保园林设计美学在景观中得到展示。所谓景观设计,主要是对植物进行修剪和规划操作,将其动态性特点呈现出来,为后续动态景观效果展示创造有利条件。

2建筑规划生态环境设计与景观设计的思路

2.1推行绿色生态建筑

在实际建筑规划工作开展过程中,主要是维护生态循环系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进而呈现绿色规划和绿色建筑效果。相关设计工作者在工作时,应保持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确保建筑规划和生态环境之间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关系网络,完善其建筑发展体系,如此一来,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会显得更加系统化,强化其内在联系性。在实际绿色建筑实施过程中,需要将建筑、人、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全面结合,凸显其和谐性。对于绿色生态建筑的实施,重点内容主要是对新的建筑理念进行应用,避免出现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例如,在实际城市发展和规划上,应该以区域承载量为主线,确保建筑总量始终处于合理状态之下,对绿色建筑理念进行适当宣传。通过对区域环境的有效开发,可以对生态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有效节约,实现环境的全方位保护,维护经济进一步发展。

2.2景观设计要充分考虑周围环境

在实际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与当地环境有效结合在一起,但外界必然会存在很多限制因素。我国各个区域的传统文化氛围浓厚,此时西方色彩的景观文化便显得不合时宜。另外,地理因素也是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的问题,一个好的景观设计,可以带领人们对区域地理风貌进行了解。如果人们可以对区域环境特有的资源进行应用,景色优美程度也会得到本质性提升,吸引更多的参观者。丰富的植物资源也能降低景观的设计成本,相关设计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植物进行艺术加工,并体现出一定的思想和情感。

2.3在景观设计时要做到尊重自然

在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构建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将本质性前提条件呈现出来,形成彼此尊重的优良态势。例如,在实际景观规划设计操作过程中,应处理好建筑和生态之间的关系,以自然发展规律为主题,让建筑和生态保持发展同步,进而将自然发展规律呈现出来,避免随意破坏等问题出现,而且在自然界改造上,也要有一个限度,将人对自然界的改动降到最低。除此之外,整个景观设计工作的开展,同样需要对自然界生物有足够的尊重,而且当实际景观设计工作结束后,决不能让原有生存条件出现变化,保持生物之间的联系性,如果其中一种生物结构出现破坏,其他生物也很难良好的生存下去。因此,在实际景观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对生物之间的联系性进行充分考虑,维持好生物之间的关系,使得它们获得更好的延续环境。整个建筑规划工作的开展,需要与大自然规律相符,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4建筑规划与园林设计理念的融合

为了将设计效果更好地呈现,园林景观设计可以和建筑规划工作融合在一起,最终实现设计理念的高效统一。对于两项设计工作来说,主体设计理念应该做到与文化背景的相互统一,维护设计历史以及文化特色的充分理解,这也是人们对需求品质的一种特殊追求,同时也能满足人们的精神层面。一般情况下,创新理念和创新方式是二者相互融合的最佳体现,同时也显得十分重要,而且在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设计风格会出现很大程度的变化,进而反映当地居民生活品质。在此项设计工作之中,国外技术相对成熟,我国设计者可以借鉴其中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内容,使我国建筑规划生态设计和景观设计变得更加完善,为我国整体建筑行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5遵循共融设计原则

无论是建筑规划生态设计,还是景观设计,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所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自精神层面上,需要将舒适感展示出来。因此,实现二者的共融属于是必然选择,为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从思想上提升对二者的重视程度。在相关问题处理上,需要与我国整体生态发展相结合,将建筑规划生态设计和景观设计作用呈现出来,对于自然合理配置和循环利用进行充分考虑,进而实现二者的全面融合。在此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还要学会如何对该类技术进行充分利用,将历史文化内涵呈现出来,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另外,从实际景观设计角度来说,同样需要将人们的精神需求呈现出来,并与建筑生态规划形式充分结合在一起,实现二者的相互融合,让设计理念和规划内容结合在一起,提升建筑总体规划水平。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具体建筑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不能将关注点全部集中在经济效益层面,而忽略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这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将会产生极大影响。在景观设计的作用下,可以让生态环境显得更加舒适,同时塑造出良好的生态气氛,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与居住环境保持一定的和谐特性。

参考文献

[1]梁燕.绿色建筑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应用探讨[J].居舍,2019(16):122.

[2]陈姣姣,文明草,肖鸿丹.城市建筑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的运用探究[J].居舍,2019(2):114.

第2篇:生态环境设计范文

关键词:生态环境;旅居社区;环境设计;园林景观;可持续

1旅游度假社区的形成及特点

当代的居住社区在城市建设用地资源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沿着2个方向发展,一是在城市里面有限的空间内沿着精细化、主题化及综合性方向发展,走精品路线。二是往郊区发展,从相对集中建设向更加分散的开发建设转变,如新出现的康旅小镇、颐养庄园、黄金海岸社区等,这些都是基于以居住为主,结合旅游度假的产品升级,可以称之为旅居社区的概念。在此概念下,为了避免远郊的配套不足,社区内更加强调相关服务配套的建设,开发模式也从关注住宅产品本身到居住环境、生活配套、人文关怀、社群文化等多方面整体营造,更加强调追求生活本身的快乐与自我身心的愉悦,力求打造轻松休闲的度假氛围,营造可旅可居的人居环境,或引导居民成为合作经营者的开发模式,增加居住粘性。相对于城市里的居住社区,建筑高度、密度、容积率都较低,规模更大。同时随着社群文化的形成,邻里之间更有温度,慢慢回归传统的乡村质朴生活方式,促进了对居住环境设计的更进一步追求,形成了从社区中建环境到环境中建社区、从城市人工大社区中的小自然环境向乡村自然大环境中的小人工社区逐渐转变的过程。因此,在旅居社区的生态环境设计上,也有着与城市社区不同的思路和理念。

2旅居社区生态环境特点

2.1环境更加朴实真切

环境保留了基地原本的生态自然特质,强调自然的创造与神奇,留存了场地独特的记忆,减少人为的干扰及人工景观的营造,因此,空间具有某种原生的质感。建设的材料更加环保,低碳,就地取材,经济实惠,各具特色。植物也会选取当地原生树种,打造真实而美好的居住环境,减少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矫揉造作、劳民伤财的空间营造。

2.2环境与人联系更加紧密

人是环境的主体,是空间存在的前提,割裂了人的环境及空间是无意义的,在旅居社区中,从观赏的空间向参与的空间、从隔绝的空间向融入的空间、从固化的空间向不断生长的空间、从冰冷的空间向有温度空间的转变是与城市社区环境本质的区别。在人活动过程中,去不断地使用环境,修正环境,提升环境,环境也反过来使人产生一种精神的寄托与依恋,最终达到一种与自然同呼吸之境界,从而达到放松心灵,释放自我的美好状态。

2.3环境是生活的承载

环境与生活有更加紧密的联系,因为有了更舒适,宽阔,放松的环境,可以在这样的空间中进行社会活动,如社群活动、会亲交友等。也可以作为室内空间的延伸,将家庭活动延伸到室外空间。还可以作为自我休养、给心灵放假的静修之所。这样的环境发展和生活引导,也是我国提倡的一种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通过生活方式绿色变革,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让绿色发展、绿色生活理念深入人心,不断提高人们参与绿色发展、践行绿色生活的文化素养[1]。

2.4环境是可持续的

国际生态学联合会(INTECOL)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在1991年11月联合举行的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专题研讨会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其含义为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利用环境之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保护其原有的生态系统及生态链上的动植物,在建设过程中及时做好物种的维护与更替,使环境保持自我更新的基本能力。通过减少开挖,选择低碳环保材料,保留原生植被,以乡土植物为主营造环境,以及通过收集利用场地雨水、降低后期维护费用等多方面途径实现环境的可持续性。

3旅居社区生态环境设计思路探索:

3.1突破设计本身,结合项目运营,找准目标定位

在度假式社区中,环境设计作为关系到项目成败的重要因素,应结合项目整体定位、建筑风格、客群选择、运营策划、资源整合等多方面进行考虑,突破就环境而设计的固有思维局限性,在旅居社区项目中,运营策划是关系成败的重要因素,从前期的选址、策划定位到后期的规划、建设、营销、运营、养护及最后社区的自我生长成熟,在整个持续性的过程中,运营是贯穿始终的工作。因此,设计必须紧密结合运营进行思考,依托环境找准项目关键点,理清思路,找准目标定位,打造独特气质的社区环境。

3.2激发社区活力,发扬社群文化,共建共享共赢

旅居社区已经突破了一种刻板、紧张的环境氛围,更加轻松自在,悠然自得。人与人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协作,人与社区之间更有活力与粘性,因此,结合硬质社区生活环境和软质景观空间,多组织社群活动,多提供社群活动机会及场所,避免隔绝的空间拉开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通过一棵大树,一片花海,或一块景石等简单的元素或环境,提供社区居民精神寄托的场所,同时激发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共同参与到社区环境建设中,实现共建共享共赢的旅居社区生活。

3.3尊重场地环境,低碳环保生态,绿色生活倡导

场地原有自然条件,景观环境是旅居社区的特色资源,尊重场地既是降低建设成本的重要手段,更是一种尊崇、顺应自然之道理念的倡导。在材料选择、建造方式及后期维护上,避免舍近求远、大拆大建,得不偿失。倡导绿色生活、低碳生活、文明健康的生活及打造可持续社区,是顺应社会大发展的大趋势。

3.4创新生活方式,创造度假体验,创意生活空间

在环境设计时,多提供能够激发使用激情的空间和场所,不预设固定的使用方法,通过激发用户的创造力、活力,使他们主动去探索发现空间的各种玩法,体会更多生活的乐趣,创意更多美好的生活空间。

4石家庄亿城•憨豆公社旅居社区环境设计实践

基于上述对旅居社区生态环境设计的研究,以石家庄亿城•憨豆公社旅居社区环境设计为例,本着“生态保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深入研究了场地自然条件、地貌条件、生态系统及项目建设初衷等基础上,找到了一条独特的旅居社区环境设计思路。

4.1先于开发建设的生态环境分析研究

“巍巍太行、中国脊梁”,项目所在地位于太行山东麓的井陉县吴家窑乡金柱村,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有着良好的生态植被环境,借助电脑构建数据模型来模拟与预测地块生态环境系统未来生态演变趋势,通过物种的优化及调整,确保温度、光照、水分、大气、土壤、地形、生物等生态因子构成的生态环境具有系统的稳定性及延续性。

4.2因地制宜的规划建筑景观一体化设计

从规划设计到建筑设计再到景观设计,始终坚持一体化的设计思路,从宏观生态规划的角度统筹建筑与景观环境设计,从中观建筑设计的角度回应生态规划及衔接景观环境,从微观环境景观设计角度串联生态空间、融合建筑空间、匹配建筑风格,最终达到建筑与环境的高度融合。

4.3乡土素材的收集及二次创造

井陉矿产资源丰富,可开采利用的矿产中,尤以“四石”(石灰石、白云石、硅石、花岗岩大理石)、一土(陶瓷粘土)、一水(矿泉水)质优量大。通过收集整理当地乡土素材,进行提炼与概括,二次创造后运用到设计中,重点设计提炼石材素材,在建筑墙面、景观挡墙、铺装地面、构造小品上综合运用,使其成为社区重要的文化景观元素及场地记忆。

4.4生活与环境的结合及有机生长

在“生活回归自然,艺术弥漫田园”的景观设计思路指引下,通过构建网络的生态空间结构、注入大师艺术生活情调、营造暖心社区场所关怀、共创共享社区未来四大策略,从生态自然、艺术生活、邻里关怀、经营运营四方面打造生活与环境紧密结合的、“活的”、可持续有机生长的旅居社区,营造更加轻松愉快,悠然自得的旅居环境。

5结语

生态旅游通过自然保护、环境教育、社区参与实现可持续性[2],旅居社区是生态旅游与度假休闲、居住生活的结合,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生活趋势及生活方式变革的映射,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去分析未来社区发展及生活方式转变的方向,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框架下,城市规模扩张及建设节奏开始进入新的阶段,从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变。城乡协调发展,二元化格局将会慢慢消失,居住空间不在局限城市,而是延伸到城市之外更广阔的乡村环境中。未来的旅居社区也会更加多元化,从类型上可划分为文化养生型、长寿资源型、中医药善型、生态养生型、养老综合型、度假产业型、体育文化型、医学结合型[3]等度假社区。距离上会有城市近郊及远郊的旅游度假社区。在开发时,需要考虑生态环境保护模式、项目运作模式,空间建设模式,产业发展模式,社群引导模式,持续收益模式等,通过系统性的策划布局,打造生态可持续性的旅居社区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温宗国.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N].人民日报,2018(7).

[2]张玉钧.可持续生态旅游得以实现的三个条件[J].旅游学刊,2014,29(4):5-7.

第3篇:生态环境设计范文

关键词:生态环境设计;分析;思考;和谐发展

1引言

人们不好的生活习惯和不良的开发行为对生态环境和资源造成了严重威胁,进而引发了生态环境被恶性污染,资源浪费造成短缺,而且全球环境污染出现南极冰化和变暖等现象出现,给我们的地球家园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而,我们十分迫切希望对生态环境进行弥补。生态环境的建设首先需要生态环境的合理设计,设计的过程十分复杂,但效果很明显。生态环境设计的出现能够促进人和环境共同和谐的发展。

2生态环境设计的中心理念

生态设计是一种以健康、环保理念为一体的重要设计特征,是生物一种生活状态的集中体现,目前在环境设计中的运用范围十分广泛。从环境生态上讲,为了满足人们健康安全的居住环境、促进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进行合理的生态规划,保证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在以人为中心的情况下,降低成本的造价,合理的避免资源的浪费,通过科学的技术处理方式,采用环保、可持续的材料及设计方法,做到环境无污染,让生态环境设计越来越相对自然、更加生态化,将人对环境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

3对于生态环境设计的分析和思考

环境生态性设计主要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在实现人物质及精神生活的同时,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更好的做好生态规划,能够保证在提高生活环境质量的同时维持环境空间生态的良性循环。

3.1生态环境设计的主旨思想的分析

3.1.1生态第一的主旨由于人们对生态环境没有很强的保护意识,因此对于环境的破坏力度比较大。目前来讲生态环境十分的脆弱,很难修复到原来的模样,因而也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在生态的建设当中,我们要从一开始的决策规划到设计等等阶段,都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全面的控制,才能慢慢修复生态环境。

3.1.2生态环境设计的积极性在生态环境的建设中,我们需要克服一切困难,打消那些消极因素,将设计难点变成亮点,坚定信念,勇于去迎接挑战,从而激发设计的积极性和发挥创新的精神。

3.1.3生态环境设计具有的可操控性生态规划说的是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对实施进控制和指导,使其成果无论是从图形还是数字上都做到一目了然,方便对其的管理。

3.2对生态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分析

3.2.1健康舒适的设计原则在生态环境设计时,我们主要依据健康、舒适的原则。要采用完全无污染、无伤害的建筑材料,以求保护环境的同时发挥其效益。

3.2.2遵循自然的设计原则过去,人们总想着如何征服自然,所做的一切的活动都在破坏着自然。现在,了解了自然关系与人的微妙的关系,就要正确对待这层关系,适应和顺从它的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充分满足人们的所有要求。

3.2.3保留乡土性的设计原则在生态化设计中,要想做到可持续发展,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有效的利用当地资源给我们的条件,加上当地人们的生活习俗,充分的保护当地资源的开发。做到基本还原。

3.3生态环境设计实践中的问题与思考

3.3.1引进生态技术及后期维护问题生态技术要求环境美观,生态建筑更需要先进的设备技术,这就导致了需要高昂的费用。还有有些材料要想看到刚开始施工时的效果也是需要长期的维护的,这也是需要高昂的费用的。

3.3.2选择生态材料的问题环境建设时注重的不只是材料的美观程度,在环境破坏的程度上、所选材料的性价比上,优先选用生态材料。

4对环境设计中生态设计的方法

4.1地域性设计的方法

要想充分体现生态设计,还要针对环境本身所带来的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特色,发挥出应有的生态空间设计。不管是从材料、植物还是文化,都给人们带来一场环境与人类的艺术设计盛宴。

4.2资源利用的方法

环境中有各种各样的可以利用的资源,能够更好的节约成本,我们将资源合理有效的运用到设计当中,使其发挥出更好的效益。

4.3能源开发的方法

现如今的生态环境设计,除了资源和材料的利用上,还要将平衡能量深化到生态设计中。

5结束语

本篇文章中,作者对生态环境设计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我们不能破坏生态设计的基本原则,要将资源更好的进行保护、合理设计和开发利用,才能有效的促进生态环境设计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石中之,著.生活环境[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99~100.

[2]俞孔坚.绿色景观: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原理[C].为中国而设计———第二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5.

[3]白德懋.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周曦,李湛东.生态设计新论———对生态设计的反思和再认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2.

第4篇:生态环境设计范文

关键词:建筑规划;生态环境;景观设计

在人类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终极目标。现阶段,人们对于居住环境越来越重视,这也是人们对住所考察中的其中一项指标。因此,在实际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人们需要将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充分考虑其中。一般情况下,生态环境设计应该与景观设计保持相互配合的关系,决不能将二者孤立起来,进行独立设计。

1生态环境设计与景观设计内涵

1.1生态环境设计内涵

由于地球上的环境复杂多变,使得生态环境在构成上比较复杂,也正是由于这些不同种类的物质存在,构成了现在的地域空间结构。另外,生态环境中的植物和建筑物结合,可以让建筑物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因此,在实际建筑物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需要对生态环境设计情况进行充分考虑,并与文化背景和地域性特征相结合,将生态景观特色呈现出来。除此之外,还要利用好空间环境之中存在的天然景观,对形状、色彩等进行合理性调节,利用生态景观给人带来一种别样感受,人们也可以通过这种特色景观欣赏,从中了解区域人民的风俗习惯。

1.2景观设计的内涵

具体景观设计规划工作的执行,应该以实际生态园林设计原理为契机,将实际艺术手法展示出来,确保人们可以创造出更加合理的景观设计。景观设计属于科学和艺术相互融合的过程,更好地维护景观设计效果,尤其是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过程中,能够赋予人们更多的灵感,实现生态园林的再次加工。大自然是变幻莫测的,人们想要将建筑和景观结合在一起,展示出一体化特点,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植物、地形以及气候条件等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掌握,确保园林设计美学在景观中得到展示。所谓景观设计,主要是对植物进行修剪和规划操作,将其动态性特点呈现出来,为后续动态景观效果展示创造有利条件。

2建筑规划生态环境设计与景观设计的思路

2.1推行绿色生态建筑

在实际建筑规划工作开展过程中,主要是维护生态循环系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进而呈现绿色规划和绿色建筑效果。相关设计工作者在工作时,应保持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确保建筑规划和生态环境之间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关系网络,完善其建筑发展体系,如此一来,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会显得更加系统化,强化其内在联系性。在实际绿色建筑实施过程中,需要将建筑、人、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全面结合,凸显其和谐性。对于绿色生态建筑的实施,重点内容主要是对新的建筑理念进行应用,避免出现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例如,在实际城市发展和规划上,应该以区域承载量为主线,确保建筑总量始终处于合理状态之下,对绿色建筑理念进行适当宣传。通过对区域环境的有效开发,可以对生态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有效节约,实现环境的全方位保护,维护经济进一步发展。

2.2景观设计要充分考虑周围环境

在实际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与当地环境有效结合在一起,但外界必然会存在很多限制因素。我国各个区域的传统文化氛围浓厚,此时西方色彩的景观文化便显得不合时宜。另外,地理因素也是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的问题,一个好的景观设计,可以带领人们对区域地理风貌进行了解。如果人们可以对区域环境特有的资源进行应用,景色优美程度也会得到本质性提升,吸引更多的参观者。丰富的植物资源也能降低景观的设计成本,相关设计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植物进行艺术加工,并体现出一定的思想和情感。

2.3在景观设计时要做到尊重自然

在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构建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将本质性前提条件呈现出来,形成彼此尊重的优良态势。例如,在实际景观规划设计操作过程中,应处理好建筑和生态之间的关系,以自然发展规律为主题,让建筑和生态保持发展同步,进而将自然发展规律呈现出来,避免随意破坏等问题出现,而且在自然界改造上,也要有一个限度,将人对自然界的改动降到最低。除此之外,整个景观设计工作的开展,同样需要对自然界生物有足够的尊重,而且当实际景观设计工作结束后,决不能让原有生存条件出现变化,保持生物之间的联系性,如果其中一种生物结构出现破坏,其他生物也很难良好的生存下去。因此,在实际景观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对生物之间的联系性进行充分考虑,维持好生物之间的关系,使得它们获得更好的延续环境。整个建筑规划工作的开展,需要与大自然规律相符,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4建筑规划与园林设计理念的融合

为了将设计效果更好地呈现,园林景观设计可以和建筑规划工作融合在一起,最终实现设计理念的高效统一。对于两项设计工作来说,主体设计理念应该做到与文化背景的相互统一,维护设计历史以及文化特色的充分理解,这也是人们对需求品质的一种特殊追求,同时也能满足人们的精神层面。一般情况下,创新理念和创新方式是二者相互融合的最佳体现,同时也显得十分重要,而且在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设计风格会出现很大程度的变化,进而反映当地居民生活品质。在此项设计工作之中,国外技术相对成熟,我国设计者可以借鉴其中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内容,使我国建筑规划生态设计和景观设计变得更加完善,为我国整体建筑行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5遵循共融设计原则

无论是建筑规划生态设计,还是景观设计,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所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自精神层面上,需要将舒适感展示出来。因此,实现二者的共融属于是必然选择,为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从思想上提升对二者的重视程度。在相关问题处理上,需要与我国整体生态发展相结合,将建筑规划生态设计和景观设计作用呈现出来,对于自然合理配置和循环利用进行充分考虑,进而实现二者的全面融合。在此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还要学会如何对该类技术进行充分利用,将历史文化内涵呈现出来,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另外,从实际景观设计角度来说,同样需要将人们的精神需求呈现出来,并与建筑生态规划形式充分结合在一起,实现二者的相互融合,让设计理念和规划内容结合在一起,提升建筑总体规划水平。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具体建筑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不能将关注点全部集中在经济效益层面,而忽略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这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将会产生极大影响。在景观设计的作用下,可以让生态环境显得更加舒适,同时塑造出良好的生态气氛,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与居住环境保持一定的和谐特性。

参考文献:

[1]梁燕.绿色建筑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应用探讨[J].居舍,2019(16):122.

[2]陈姣姣,文明草,肖鸿丹.城市建筑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的运用探究[J].居舍,2019(2):114.

第5篇:生态环境设计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设计;若干问题

1引言

水利工程建设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提供水资源、防洪减灾、提供电力资源、灌溉农田等多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但是,随着工程的大量修建,也造成了破坏生物生态环境等负面影响,水利工程的合理规划对于我们的生态环境十分重要。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认识,促进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

2生态水利工程的内容

由于水利工程规划,现在要求进行生态环境设计,催生了生态水利工程这一含义的出现。生态水利工程主要是将水利工程和生态学结合起来,生态水利工程学科包含水文学、工程力学和生态学3方面的内容。生态水利工程是引用生态学课程中的原理和方案组织设计,让水利工程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求,而且能够促进水利事业稳步向前推进。由于生态水利工程本身构造繁杂,综合性很高,所以,生态水利工程的标准也愈发严苛,生态水利工程不是仅限于符合水利工程的建设标准规范,而是要在保障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推进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生态水利工程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全面布局,要满足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是安全性,其次是经济性,最后是可执行性,才能够更好地保证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

3水利生态工程设计的意义

水利工程规划中生态环境设计,要求我们做好河流生态和水域生态等方面的平衡工作,在河流生态方面,水利工程会使原本的自然河流变成直线型的人造河流,堤坝的修建会让河流变得不连续,流动的河流会变成静止的人工湖泊,对水的温度、水的深度、流动速度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在以后的生态水利工程发展中,要将生态系统平衡和水域生态系统发展摆在前面,要保证大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腾飞【1~3】。

4水利工程规划中生态设计的问题

4.1设计方法和评价标准缺乏针对性

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设计,要根据地域环境的不同,服务方法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案。需要我们依照生态学和工程力学的相关原理,充分考虑干旱、洪水、冰冻等自然要素,设计河流地形和地理区域时,要依照标准,增强可执行性。设计需要考虑安全质量和经济效益,还需要考虑地域河流的动态变化,慢慢积累科学有效的经验,确定实际操作的需求,保证河流生态自我修复能力。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的评估标准尚存不足之处,设计理念较落后,缺乏丰富的经验,评估标准缺少针对性,造成实际设计中缺乏明确的依据。

4.2生态学与原有水利工程连接不紧密

将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设计理念相结合,做出优化和改进,需要在设计理念中增加生态保护的想法,构成新的生态水利理念,在实际运用时,会碰到很多阻碍,原有的设计理念会遭受影响,使原有的水利系统出现安全隐患,这大多是生态环境设计与原有水利工程的联系不够密切而造成的。

4.3工作人员间缺乏有效交流合作,设计人员缺乏较强的生态设计意识

水利工程的设计存在片面性,过于重视地域生态水流动规律设计,忽视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没有将水利工程和生态环境设计紧密结合起来。目前,我国还缺少完整的水利评估准则和环境影响评估条例,造成设计师心目中缺少一个未来生态发展系统的标杆,使得建造者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却没有达到生态水利工程的预期收益。设计师过于追求经济实用和安全质量,缺乏生态设计方面的思考,选取建筑材料时,由于缺乏环保认知,选用了破坏环境的材料,给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设计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由此看来,提升设计师的生态环境设计认识是十分重要的。要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和培养设计师生态环境的设计意识,要深刻理解生态理论,把生态环境设计放在重要位置,融入水利工程的规划中去,才有利于推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5水利工程生态环境设计的措施

5.1统一标准,完善制度,增强设计队伍规范性

目前来看,我国的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缺乏生态环境设计的相关经验,可以借助国外的成功范例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生态学相关知识,增强自己水利工程生态设计的理念,补充自身的不足,达到提高水利工程生态环境设计水平的目的。多设立一些水利工程的知识培训课,让设计人员充分了解我国目前的环境现状和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还可以安排实地考察,开发设计师的思维能力,培养设计人员的环境保护认识,使他们设身处地地为生态环境做出优化合理的方案,提升水利工程生态设计的发展水平。还可以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水利工程相关标准相结合,加强对设计人员和水利工程图纸审核力度,监督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促使其能够充分满足环保需求。同时,要积极推进企业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责任制度的建立,有效地将现场的安全质量和生态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并强化每一个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推进生态设计工作更好地落到实处。

5.2做足前期准备工作

从水利工程设计现状来看,工程理念缺乏生态水文学的引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将工程水文学和生态学结合起来,水利工程生态设计牵扯的内容繁多,需要设计人员深刻理解生态水利工程的发展规律,保证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满足水利系统的需求。水利工程生态环境设计前,设计人员可以深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把当地植被生长情况记录下来,结合现场数据资料,把水利工程建设可能影响的要素标注出来,设计过程中,加入生态环保理念,避免对动植物、植被和湿地等自然环境造成破坏。水利工程设计及施工以前,需要在选择材料、配备人员及机械设备等方面做好充足的准备,与此同时,要知悉水利项目的施工条件和特点,进行实地勘察,掌握施工进程和施工需求,针对考察情况制定更为详尽的设计方案。另外,还要做好技术交底,对施工现场人员进行指导,防止施工人员欠缺环保意识,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损坏,对于建筑垃圾,要做好集中收集,集中销毁,不能随意丢弃,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要在保证资金和人力等方面准备充足的基础上,保证生态水利工程建设顺利施工。

5.3有效结合生态水利工程与环境工程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设计时,依据环境工程和生态水利工程原理,提高相关水利工程技术,减少水资源污染,促进水利工程合理发展,避免设计出现问题,影响实际应用。设计人员可以在湖泊或湿地过渡地带,添加生态处理沟或氧化池,来避免寒冷季节泥沙、污染物流入下游湖泊和湿地。还可以设计人工沟渠湿地,使水田排水沟在植物生长时节储蓄水源,对有机污染物降解处理。

6结语

综上所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有了更高的需求。水利工程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生态环境一旦开始恶化,便不可逆转,需要我们花费更多的资金、人力、物力去改善。因此,我们要正视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今后实际工作中要将二者统一起来,从设计理念、具体施工、运行维护等方面完善环境评价机制,同时对于水利工程人员来说,应须进一步树立和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充分认识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产生的重大而潜在的影响,在流域的开发,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调度及运行中,应充分考虑生态与环境的要求,使工程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金凤权.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2):201.

【2】郑美燕.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生态环境因素[J].广东水利水电,2013(4):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