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微波通信技术培训范文

微波通信技术培训精选(九篇)

微波通信技术培训

第1篇:微波通信技术培训范文

一、培训方式和要求

1、安全培训。每周三下午进行2小时。

2、技术讲课。举办培训班,针对生产和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技术和薄弱环节对全体或个别班组进行讲解;由分场人员和各班长进行有关专业教材的讲课;聘请设备厂家技术人员来厂进行新设备、新技术的讲解。全年共进行2次以上,每次4学时。

3、技术问答栏。各班每月进行一次,全体人员参加;班长、技术员由分场出题。

4、规程考试。分场按照安培部要求,进行《安规》考试和检修、运行规程的考试。

5、其他培训。参加上级单位和厂里举办的各种竞赛活动、培训班等,力争组织人员参加设备厂家举办的培训班。

6、生产人员技术培训时间全年每人不低于40学时。

7、分场总培训率不低于80。

8、各班组要根据分场培训计划制定本班的年度培训计划。各班技术员要协助班长主抓好培训计划的落实。

9、本计划是分场总体培训计划,每月具体培训内容分场按月下达,各班也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

二、培训内容

1、交换机班培训计划

交换机硬件结构、各种电路板类型、作用、交换机软件的基本特点;现代通讯新技术、新知识;通信不停电电源;重要配、跳线方法;话务台启用;ISDN接口通路及用途、基本接口采取的传输方式;电话线路诊断;计算机知识和操作;配线架配线情况;光纤通信原理;模拟、数字通信原理;值班员熟悉掌握用户电话号码。

部颁《通信规程》、《电力通信服务质量标准》、《哈三发电公司通信服务质量标准》、《防止触电伤害》、《触电现场急救》、《心肺复苏》、《安全生产法》、《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安全生产工作规程》、《通讯线路规程》、《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安全生产奖罚规定》、《防止人身伤亡事故重点规定》、其他重要规程规定制度。

2、微、载波班培训计划

模拟、数字通信原理;SDH数字微波原理及其运行维护知识;10G光端机原理及其运行维护知识;现代通讯新技术、新知识;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学习选频电平表、振荡器、光功率计等检修仪表的使用方法;学习心肺复苏法等安全知识。

《黑龙江电网通信运行管理规程》、《电网光纤通信运行管理规程》、《电网电力线载波通信运行管理规程》、《电业安全工作规程》、部颁《通信规程》、《通信线路规程》、《电网微波通信运行管理规程》、《电网继电保护及安全稳定装置通信通道管理规定》、《电网电能测量及电力考核通信通道管理规定》、《二十五项重点反措》、《安全生产法》、公司制定的各种应急预案,三级控制措施、本单位和兄弟单位发生过的事故、障碍和反事故措施;其他重要规程规定制度。

3、外线班培训计划

检修工器具、仪表的使用方法;现代通讯新技术、新知识;模拟、数字通信原理;电缆接线方法;电话机原理与维修;掌握线路故障处理方法;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光纤通信原理。

组织学习《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安全规程》、部颁《通信规程》、省公司颁《通信规程》、《通信线路规程》、《二十五项重点反措》、《安全生产法》、公司制定的各种应急预案,三级控制措施、本单位和兄弟单位发生过的事故、障碍和反事故措施、其他重要规程规定制度。

4、检修班培训计划

第2篇:微波通信技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通信工程;实践教学;教学体系

一、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

首先是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认为实践教学仅仅是通信理论教学的一种补充,使得实践教学仅仅依附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相对理论教学而言得不到充分重视,使得实践教学一直不能很好落到实处。

其次是高等学校在重科研轻教学的氛围下,实践教学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理念上、宣传上,实际没有落到实处,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助益有限,这是国家和有关机构对高校的评价和政策导向造成的直接后果。

最后教师职称的评价体制造成实践教学无法引起足够重视。职称评价机制实际促进实践教学的一种较好的激励机制,将实践教与教师职称直接挂钩,将引导教师增强对实践教学的投入思考,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创新方法和机制。

(二)实践教学条件的限制

每个高校由于自身基础条件不同和经费的限制,使得实践教学的条件相差很大。有的高校不但有实验课程,课程设计,金工实习的实践课程,而且让学生参与企业实习,企业项目合作,科研项目训练等实践方式。但是有的高校实践课程设置的方式单一,只有部分实验课程和课程设计,没有其他的实践条件了。这使得不同高校培养的学生的能力相差很大。实践教学条件差的高校,其培养的学生在最初工作期间往往存在不能很快适应工作的问题。这会影响学生的就业和学校的声誉,反过来会影响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所以高校一定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工作,让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下一代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新型的材料信息技术和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因此,由于科技技术的发展,原有的实践教学手段需要不断更新,实现高校的“厚基础,宽口径”本科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

(三)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创新性

纯粹以实验室课堂测试实验和验证性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电子技术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而许多高校的培养模式在近十年几乎没有变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严重脱节,这使得部分高校培养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比不上职业学院和专门的培训班的专门技术人才。

因此提高和改革实践教学体系迫在眉睫,不但需要在内容上进行创新,还要求在形式上进行创新,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二、通信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

(一)完善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从通信工程专业课程的构成分析,一般理论课程有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基础、模拟电路、锁相技术、数字电路、射频电路设计、移动通信系统、通信原理等课程,这些课程对应的实践教学课程主要有电磁波测量实验,微波技术测量和设计实验,微波课程设计,通信实验,射频电路设计实验,锁相技术实验,宽带网络接入实验等,可以根据把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结合起来同时开设,让理论和实验成为很好的交互,加深理解。为了能综合应用知识,在每个课程结束后还可以开设课程综合设计,让学生自由选题和教师指导设计相结合的综合设计方法。

在这个基本的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特色和实际教学条件,设置与教师项目相结合的项目驱动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二)实践教学平台的完善

实践教学平台的建立具有很多方式。学校根据自生条件,可以建立测试型实验室,验证型实验室,设计型实验室,还可以根据学校条件建立学生的金工实习基地,也可以建立不同的企业实习基地,有条件的还可以建立工程研究中心和开放实验室。

校内实践基地能够培养学生基本的实践素质和技能,提高对通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水平。校外通信实践基地包括通信专业相关的企业和通信事业单位,特别是具有较强通信研发能力的企业,非常适合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参观实习和毕业设计实习。校外通信实践基地一般能够准确及时地反映出社会对通信人才技能的要求。使学生真正接触到社会生产实践,使得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社会。

(三)加强实践创新活动,建立实践创新机制

一方面通过职称评定倾斜和资金资助方式鼓励教师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同时给实践教学突出的教师提供国内外进修的机会,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特别是对年轻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不但让年轻教师到国内外学校进行培训,而且让年轻教师到国内外企业进行培训。提高教师实践水平是提高高校实践教学水平的关键所在,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直接决定实践教学水平的总体质量。因此,建立教师的实践教学的激励机制是整体教学的一个重要机制,需要纳入高校教师的评价机制中。

另一方面学校要健全实践教学机制。学校的实践教学机制要求紧跟最新的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构建最新的实验内容,实验仪器,培养出能为企业带来技术革新和提高效率的人才。建立具有鲜明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三、结论

总之,实践创新体系的建立不但要面向应用,而且要面向创新。所以构建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以项目为载体的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机制,健全教师实践教学激励机制是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建设内容。

参考文献:

[1]李会雅,薛文玲,王竹毅.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2]黄操,常岐海.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建设思考[J].信息通信,2013.03

[3]刘金梅,王燕,李吉忠.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视界,2012.29

作者简介:

第3篇:微波通信技术培训范文

电磁场与电磁波主要研究电磁场运动规律,包括时变电磁场和电磁波,是后续微波技术与天线等课程的先修课程.微波技术与天线讲授传输线理论、规则金属波导、微波集成传输线、微波网络基础、微波谐振器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为微波通信及相关领域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移动通信原理研究现代移动通信的基本理论、关键技术及体系结构,涉及到电波传播及模型、话务量及模型、高阶调制解调、先进的信道编解码、扩频等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多项关键技术及其性能分析;卫星通信原理主要内容包括卫星通信链路设计、卫星通信网和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等;微波技术与天线、移动通信原理、卫星通信原理这三门课程在课程群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CDMA与3G技术、移动通信系统与工程这二门课是目前广泛使用的通信网、通信系统及相应的技术,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在课程群内部,各课程之间即有纵向知识的联系,又有横向内容的关联.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形象地展现课程内容和移动通信系统流程,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课程内容的跟踪和复习,对一些比较复杂的通信过程,用nash的形式辅助进行讲解,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了解更多的知识.

采用类比方式优化学习效果移动通信课程内容更新快,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理解难度大,但是该课程和前期的通信原理等课程内容衔接紧密,很多内容有相似性.在教学过程中,以前期课程的知识点为例进行类比,加强课程内容的融合.在讲解TD一SCDMA同步过程等具体系统知识点时,以教师为基站,以学生为终端进行上下行同步过程的讲解.在进行移动通信呼叫流程和物理层过程讲解中,以学生日常拨打手机和被叫等过程为例进行现场讲解,同时结合手机终端和系统基站的具体结构进行类比和实例分析.

以完成项目的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整个课程中规定两次“Proect’’作为课下作业,该部分内容由学生主动完成,上交时间不作硬性要求.教师确定“Project”的方向和实现的大致目标,题目和具体内容由学生确定.学生大部分以科研论文的形式上交,通过“Project’’方式培养学生对具体工程和对象的整体把握能力.为达到目标,学生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并且进行整理和分析,给出自己的方案和实现步骤,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我校具有优势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实验环节更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开设包括“大学生科技文化节”等在内的实践、外训、参观等活动,大都是与移动通信相关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一方面对学生在移动通信学习提出新的要求,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抽象理论的决速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综上所述,通过课程群建设,充分发挥课程群结构整体功能效益,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加深了学生对课程间联系和主要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提高了教学质量,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和研究能力,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的毕业生.

第4篇:微波通信技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乡村旅游;网络营销战队

在互联网+的时代,要让一个地方的乡村旅游快速知名,成本最低,发挥最高效的办法,莫过于通过互联网来打造和宣传。当然乡村旅游要发展,政府的支持是重要的先决条件,只有政府的支持和力推,才能实现乡村旅游的统一规划和打造,才能实现长久的盈利。政府要从旅游人才的培训、优质的服务、产业的规划、文化的引领、制度的保障各个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一、政府支持

雷波县隶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处四川省西南边缘的横断山脉东段小凉山,金沙江北岸,幅员面积2932平方公里,四川省雷波县誉名为“中国优质脐橙第一县”。雷波不但有着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如雷波脐橙,雷波也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马湖是中国高原第三大湖泊,有着非常大的旅游开发价值。[9]

马湖风景区,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境内,面积100平方公里。景区由马湖、金沙江峡谷、原始密林等部分组成,是小凉山深处一颗璀璨的风景明珠。明朝设置的马湖府,即是以马湖而取名的。马湖上部原系一条古河道,下部为深沟峡谷,由于强烈地震,山谷崩塌,造成今日之堆石坝和美丽的湖泊。马湖是与邛海、泸沽湖齐名的四川第三大天然高原湖泊。马湖畔,农田阡陌,稻麦飘香,湖内盛产多种鱼类,还有珍珠和名贵的莼菜。春夏之季,鱼跃浅水,碧波荡漾,湖光山色胜似钱塘美景。古往今来,文人学士,显官平职,凡是到了雷波都以到此一游为快慰。[8]马湖风光秀美,含氧量高,毫无污染,是最佳的乡村旅游休闲去处,有着非常大的打造空间。

乡村旅游要发展,没有政府的支持和推动,打造特色旅游乡村只是一句空话。乡村旅游产品的打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单靠个别农民是无法做出特色乡村的。做乡村旅游的企业和农民没有政府给他们树立信心,他们难以有发展的底气和动力。雷波县政府只有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乡村旅游发展小组,打通乡村旅游发展的障碍,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快速的包装和不断的活动推广,方可见得成效。

当地旅游产品再好,营销模式过于传统,传播速度慢,长期不见效益,旅游的打造也只能胎死腹中。因此要改变这种的局面,政府要主导、引领,搭好台,制造乡村旅游发展氛围,给农民和优质商家足够的发展支持和动力,才能推动当地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二、培训优质的乡村旅游人才

针对乡村旅游行业发展急需人才的现状,雷波县政府要定期组织多层次培训。第一,开展普惠制乡村旅游入门培训,凡是有意向参加的从业居民,均可报名免费参加;主要培训旅游礼仪、特色菜的打造、基本的网上宣传等最基本的操作。第二,开展乡村旅游提升班,该班面向已经从事乡村旅游的居民,目的是要解决好如何开好农家店的问题。教学内容包括如何做好乡村旅游的微信推V、乡村特色菜品的百度推广等,并且引进大学和电商企业,提供服务外包和增值服务。

三、优质配套服务

乡村旅游的发展,务必要有各方面政策支持,政府要提供优质的服务。比如,建立旅游协会,让协会协调店主关系;建立金融扶持制度,让店主门资金无忧;打造旅游服务中心,让游客来去自如,畅通无阻;提供完善的网络服务,让在偏僻的乡村都通宽带和无线WIFI等等。

1.建立旅游协会

由于乡村旅游面积集中,经营店铺的都是当地人,受当地特色产品数量的限制,因此非常容易出现同质化经营,这样就会造成商家间的内耗,不利于抱团发展。建立乡村旅游协会,通过定期沟通,协调店主们的产品种类,有利于做出特色,发挥团队的力量也可以可以争取更多优惠政策。比如协会和供货商可以展开谈判,由于协会店铺多,每天发货量大,因此供货成本费用就可以降下来,让店主们直接受益,还可以和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服务商谈判,以整合协会会员的人数作为谈判筹码,让他们安装宽带,并给予费用优惠等。协会还可以代表农家乐和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及时沟通,甚至收集更多旅游市场信息,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纽带服务,减轻乡村旅游从业者们在其他方面的时间投入,从而能专心经营自己的农家乐。

2.金融支持

通过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为乡村旅游从业者发放贷款,并配套一系列的资金扶持政策,采用选拔一批,培养一批,推广一批,重点打造一批的方式,提供强大的金融扶持服务,组建各个乡村旅游创业战队,打造特色商家,集中突破。

每年开展乡村旅游创业大比拼,挖掘优秀的创业团队,为优胜者提供高额的奖金和精英培训并提供外出考察的机会。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期,政府要当好奶妈的角色,要给乡村旅游从业者提供充足的现金牛奶,促使他们快速成长。

四、配套网络营销战队

利用传统媒体如电视台、广播台、墙体广告,大力宣传乡村旅游新模式,通过传统媒体,刮起乡村旅游旋风。通过政府组建或政府委托企业组建专业的网络营销战队,打造的自己的乡村旅游微博平台、微信平台、淘宝平台;并携手一些专门的旅游平台如途牛旅游、去哪儿网、携程旅游推出特色乡村旅游服务包;通过百度糯米、美团、大众点评等团购网站,不断推出人气旅游单品。

发动自助宣传平合各位网络大咖,搞大量的旅游节活动,提升景点人气;通过不断地炒作,迅速提升关注度,提升景点人气。建立强大的自媒体和其他网络媒体的整合营销,推出乡村旅游拳头产品,将当地民俗文化、风土人情、历史沉淀等融入到乡村旅游产品故事中,让产品活起来。设立专门的基金奖励优秀的本土乡村旅游自媒体,形成强大的自媒体网络,通过这些网络,快速提升当地特色旅游产品在互联网上的曝光率和影响力,从而带动当地旅游产品网上销售。

雷波县有着良好的发展旅游的基础,马湖风景区已经初具规模,只要经过适当的打造和得力的宣传,一定能让马湖成为第二个邛海,快速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让农民快速脱贫致富,并通过旅游带动当地特产二次销售,促进整个县的县域经济腾飞。

参考文献

[1]左佩佩. 微信营销存在的问题探析[J].中国商贸,2013(36).

[2]王时杰. 关于微信营销现状及对策的思考[J].信息与电脑,2014(1).

[3]苏 振. “微商”销售模式相关问题的研究[J].商贸纵横,2015(6).

[4]王惊雷. 企业微信营销研究及策略分析[J].价格月刊,2014(9).

[5]王艳. 企业微信营销的模式与发展前景分析[J].商业经济,2014(5).

[6]凌教头. 微商创业者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5).

[7]阿里研究院. 互联网+县域一本书读懂县域电商[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7).

[8]百度百科马湖词条.http:///item/%E9%A9%AC%E6%B9%96%E9%A3%8E%E6%99%AF%E5%8C%BA?fromtitle=%E9%A9%AC%E6%B9%96&fromid=11056906&type=syn

[9]百度百科雷波县词条.http:///link?url=5vU12GHb2v87cmcXmGqONnwx8l5pmfF2iSHjJWqfdT_vPxkY-NarVi2q-bVPbNlfQKI1hIT1Py mFkJKZxEAlvYT2Xz_J5uSnK6Hvazj2KP6sxkHYIy19iZmX0EfAGmUo.

第5篇:微波通信技术培训范文

在我国煤矿施工过程中,煤矿机械在运转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状况,是煤炭机械维修时煤炭开采工业中的重点问题。在传统方法下,煤炭机械维修工作需要在相关机械停止工作状态下进行,整个维修检测工作费时费力,并且准确程度不高,不适用于我国高强度煤矿开采的需要。推出一种新的煤矿机械检测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无损检测技术 煤矿机械 应用

所谓无损检测技术,就是指通过利用声学、光学、磁学、电学的基本特征,在不破坏检测目标的前提下,完成对相关目标检测工作。在现阶段煤矿机械维修检测技术中,无损检测是一种新兴的检测技术。

1 无损检测技术在机械设备维修中的意义

无损维修的核心,是不破坏检测目标的情况下完成对检测目标的检测工作。不破坏检测目标,能减少目标的拆卸和组装工作所需要的时间,提高检测效率。煤矿机械体积大、零件多,在维修检测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拆卸和组装时间,而且在组装过程中,容易出现零部件丢失的情况,影响煤矿机械工作。煤矿机械是开采煤矿的主要劳动力,如果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拆卸和组装煤矿机械上的话,会严重影响煤矿开采速度,影响煤矿工业正常运转。

与传统检测技术相比,无损检测技术的科技含量更高,所涉及的工程科目、信息处理能力等方面更强,能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在传统的检测方式中,检测人员需要对机械的所有零部件逐一排查,才能保证得到准确的结果,这种工作方式既耗时又耗力,而且准确程度不高;依靠无损检测技术,不需要检测员工对每个零部件进行逐一排查,依靠向相关机械中发射相关媒介物(如声波、电磁等),再通过对相关媒介物所反映的信息进行比对处理,最终判断出受损部位及零件。

无损检测技术适用于大部分煤矿机械,并且能在机械运转的情况下进行检测工作。煤矿机械种类多、范围广,如果针对每一种机械都采购相应检测工具的话,会增加煤炭开采企业的运营成本。无损检测技术适用于大多数机械,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媒介进行检测,没有针对性,保证大多数煤矿机械都可以依靠无损检测技术进行检验维修;无损检测技术不单单可以用于检测煤矿机械,在检测桥梁、公路等方面,依然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在煤矿机械运转过程中完成对煤矿机械的检测工作。煤矿机械在运转过程中会产生声波,可以利用电学、磁学进行检测工作,保证检测工作不影响机械工作,使煤矿开采活动能顺利进行。

2 如何加大无损检测技术在机械设备维修中的应用

如何将无损检测技术具体应用到煤矿机械设备维修中的应用,是很多煤矿企业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2.1 制定完善的诊断标准

在无损检测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零部件信息,如果没有完善的煤矿机械诊断标准,会加深诊断工作的难度。

如何制定合理的诊断标准,笔者推荐“区别为主,共性为主”。在煤炭开采工业中,煤炭机械种类繁多,各有各的职能,只有把握住各自间的区别,才能推出正确的诊断方案。例如,煤矿机械中的筛分设备和输送设备是明显不同的,对两种设备的诊断标准自然要区别对待,保证两种诊断标准的准确性;每种煤矿机械都有共性之处,例如,体积大、零部件多等,这些都能成为评判诊断标准的依据。在设定诊断标准时,也可以借鉴国际上优秀的经验技术,集思广益,保证无损检测标准的准确性。

相关部门在制定诊断标准之时,也要结合本煤矿企业的具体情况,将本煤矿企业的生产规模、煤矿特点列入参考标准,保证诊断标准能合理高效的为本煤矿企业服务。

2.2 研制新的无损检测设备

信息技术和科技水平不断进步,为研制新型无损检测设备提供可能。电子信息技术高速度、高精准是未来无损检测设备发展的方向。在国际上先进无损检测设备中,超声波是一种常见形式。

超声波能在微型计算机中完成图像数据采集整理、信息处理、过程控制、储存等功能。将微型计算机与无损检测设备结合起来,首先能保证工作速度,依靠计算机完成信息运算工作;其次,能保证检测效率。超声波传播快,能在极短时间内收集整个机械的运行资料,再通过计算机进行计算整理,简化了人工计算、人工检查的工作范围,提高了检测效率;最后,能提高准确度;超声波和微型计算机是新时代的产物,高精准的运算能力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用超声波和微型计算机检测煤矿机械,能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2.3 培养专业人才队伍

人才是发展的基础,无损检测技术同样需要人才的支撑。无损检测技术涉及范围广、要求的程度高,整个无损检测过程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无损检测是检测煤矿机械设备的重要方式,如果不能及早发现相关煤炭机械中的问题,最终会影响煤炭企业正常运行。

培养专业人才的标准是:检测人员能清楚掌握无损检测技术的使用情况、能清晰了解各种煤矿机械的基本数据资料、明确企业的无损检测诊断标准。在选择人才过程中,可以广泛吸纳相关专业的中专和高职专科人才,因为他们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强,能减少培训费用、节约培训时间。在培训过程中,首先要进行专业人才标准培训,保证工作人员工作时能找准方向;其次是树立模范,激发学员的竞争心理;最后,要讲述工作的重要性,让学员认识到这份工作的重要性,督促学员努力认真工作。

3 结束语

无损检测技术是建立在科学技术水平之上的科学形式,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动。无损检测技术在检测过程中的精彩表现,决定了无损检测技术在未来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工作人员的努力,希望相关工作人员能集中精神、集思广益,共同推动我国无损检测技术进步。

参考文献

[1]任杰.煤矿设备维修中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探究[J].科技资讯(信息技术版),2012(20):62-64.

[2]杨富强.无损检测技术在煤矿机械设备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矿山机械,2012(07):40-42.

[3]郭美声.无损检测技术在煤矿机械设备维修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12(12):109-110.

[4]杜广.无损检测技术在矿山机械维修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工业工程与技术),2013(06):75-76.

[5]杜宇.无损检测技术在煤矿设备维修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2014(01):120-125.

第6篇:微波通信技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智能电网;基站;传感器;功能;原理

作者简介:王德海(1982-),男,辽宁绥中人,江苏省电力公司生产技能培训中心,讲师;管瑞忠(1958-),男,江苏常熟人,江苏省电力公司生产技能培训中心,一级指导教师。(江苏 苏州 215004)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0-0144-02

2009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正式提出“坚强智能电网”的概念: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包含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的现代电网。[2]中国智能电网研究和建设已拉开了序幕。

2011年,江苏省电力公司为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和智能电网知识培训,在江苏省电力公司生产技能培训中心尹山湖输配电带电作业培训基地建设了一套输配电线路状态监控系统。通过该状态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对高压输电线路实时监测,系统中监测装置通过无线传感网技术与有线传输结合的方式,对输电线路周边状况及环境参数进行全天候监测,并由基站通过RS-485总线方式将获得的实时状态数据传输给系统控制主机,并响应主机的各种预警命令,使输电线路运行于可视、可控之中。系统对事故隐患提出预警,为生产管理提供决策信息支持,为调度提供辅助决策信息,有效减少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电力事故。学员通过现场参观以及实际操作,可以真实的感受到智能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智能要求以及状态监测装置“测量数字化、输出标准化、通信网络化和状态可视化”的基本特征。

一、输电线路状态监测装置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地域辽阔,电力线路和设备具有危险点分散性大、距离长、难以监控维护等特点,而由气象台提供的对某个地区的定时定点监测记录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电力线路走廊和变电站等重要区域的气象条件,其历史气象数据一片空白,给自然灾害预防及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随着全球气候环境恶化的加剧,冰雪、洪涝、冻雨、大风等灾害时有发生且越来越频繁。输电线路易受覆冰、舞动影响而出现大面积事故停电,给电力系统及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损失。

二、输电线路状态监测装置的功能和作用

主要针对输电线路走廊的微气象环境数据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测,获取当地气象实时和历史数据,如环境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降雨量等,既可作为输电线路覆冰状态分析和判决的依据,又可为灾害预测、状态检修等提供全面的信息。输电线路(导线)温度在线监测系统的开发及应用,符合目前所提倡的输电线路信息化、智能化、安全化的全面要求,提高了电网安全运行的可靠性及生产效率,减轻了运行部门日常巡检的工作量,对系统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在使用过程中,维护人员通过上传至监控中心的监测数据不仅可以了解前端输电线路导线的运行情况,还能全面收集和长期积累动态增容、过载性试验及大负荷区段的带电导线、重冰区进行交直流融冰的重点区域的实时温度等资料,为输电线路在设计、运行维护等方面提供大量的真实的基础数据。

三、尹山湖输配电带电作业实训基地输电线路状态监测装置的组成及原理

尹山湖输配电带电作业实训基地输电线路状态监测装置由数据传输基站、无线温度传感器、无线温湿度传感器、无线雨量传感器、风速风向传感器、太阳能供电系统组成。

1.数据传输基站(见图1)

数据传输基站用于收集各类传感器(温度、温湿度、水浸、雨量、避雷器泄漏电流等)的无线信号,并通过RS-485总线将数据传送给控制主机。采用双天线设计,可以保证接收到的多径信号的衰落特性不同,提高信号接收的可靠性。其工作原理是:2.4GHz RF收发器收到传感器发来的数据会产生中断信号,MCU立即读取该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并保存到内存和FLASH ROM中。在主机通过RS-485(CAN、以太网)总线查询时将收到的数据传输到主机进行处理。

2.无线温度传感器(见图2)

无线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输(配)电线路及变电一次设备的运行温度、温升和相间温差,是基于WSN(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设计开发的,应用先进的一体化、微型化封装技术和等电位安装技术,可将其直接安装在设备发热处或线路之上,为电力网安全运行提供数据支持。其工作原理是:无线温度传感器定时测量并发送监测点温度数据,当监测点温度超过预设值时立即报警并提高测温频率,这些数据通过2.4GHz无线信道传输到基站。

3.无线温湿度传感器(见图3)

无线温湿度传感器用于实时、准确的测量环境温度和环境相对湿度。它能使用户对现场环境实现远程数据采集和监测,具有体积小、易安装、使用寿命长、实时在线等功能特点。其工作原理是:无线温度传感器定时测量并发送监测点温湿度数据,当监测点温湿度超过预设值时发出告警,并将数据通过2.4GHz无线信道传输到基站。

4.无线雨量传感器(见图4)

无线雨量传感器用于实时测量自然界降雨量,同时融入WSN(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将降雨量转换为以开关量形式的数字信息量通过无线信道发射给基站。它为防洪、水库水情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其工作原理是:由承雨口采集到雨水,经漏斗进入上翻斗,上翻斗承积到一定水量时发生翻转倾倒,经汇集漏斗和节流管注入计量翻斗,把不同强度的自然降水调节为比较均匀的中等强度降水。计量翻斗承积到相当于0.1mm降水时计量翻斗翻到。计量翻斗每翻倒一次,计数翻斗跟随翻倒一次,通过安装在计数翻斗的磁钢对固定在机架上的干簧管扫描,使干簧接点因磁化而瞬间闭合一次,通过二心电缆送出一个电路导通信号,传输到无线传感计数器进行计数,并通过2.45GHz无线信道传输到基站。

5.风速风向传感器(见图5)

用于实时监测所在环境的风速、风向参数值。采用超声波一体化风速、风向传感器,全金属外壳,一体化设计,可全天候工作,免维护。同时还具有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等特点。其工作原理是:利用超声波时差法来实现风速的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汇和风向上的气流速度叠加,若超声波的传播方向与风向相同,它的速度会加快;反之,若超声波的传播方向与风向相反,它的速度会变慢。因此,在固定的检测条件下,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可以和风速函数对应。通过计算即可得到精确的风速和风向。

6.太阳能供电系统(见图6)

太阳能供电系统简称太阳能电源,是一种将光能转换成电能的供电设备。它有太阳能电池板(见图6)、太阳能控制器、硅能蓄电池(见图7)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白天利用太阳能电池方阵将光能转换成不稳定的电能,通过太阳能控制器再将不稳定的电能变换成稳定的直流电,以向蓄电池组充电,同时也给负载设备供电。夜间,蓄电池组再将存贮的电能向负载放出。如此往复,使负载设备始终有电力供应。

7.红外探测传感器

采用2个红外微波双鉴探测器安装于需要监控的塔身关键位置,以覆盖防护范围为准(可扩展至4个)。每个红外微波探测器的波束覆盖区域为:X轴辐射角宽110度、Y轴辐射角宽85度。选择合适的安装高度,可以覆盖杆塔本体周围及安装点10米左右范围内异物的入侵,感知安全范围内的外物靠近,对于违法人员的攀爬、盗材等可即时感知,并向主站发送报警信号。

四、在线监测装置在尹山湖输配电带电作业实训基地的应用

未来电网将向智能化发展,智能电网知识的普及和应用对于电网发展越来越重要。尹山湖输配电带电作业实训基地在线监测装置可以实现风速、风向、大气温湿度、照度、雨量等微气象数据的监测;可以实现导线温度的监测;可以实现导线运行温度、杆塔工作状态、导线覆冰等状态监测;可以实现避雷器总泄漏电流、阻性电流、谐波电流等参数的监测。这些监测虽然仅仅是智能电网应用的一小部分,但是它将智能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智能要求以及状态监测装置“测量数字化、输出标准化、通信网络化和状态可视化”的基本特征传递给江苏电力系统的电力员工,将智能电网的基本知识以实物的形式展示给培训学员,让江苏电网员工更深刻地理解智能电网知识,为智能电网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输电线路状态监测装置通用技术规范[S].北京:国家电网公司,

2010.

第7篇:微波通信技术培训范文

虽然教育信息化已经从最初的快速成长期进入到一个相对稳定阶段,但是教育信息化现在仍然处在青少年时期。下一步,我们要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逐步走向成熟,这一定是个漫长的过程。

教育政务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曾德华

观点:现在很多学校的应用系统各自为政,虽有网络,却没有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由此形成数据重复录入、用户维护成本高等问题,使教育系统面临困境。

点评:造成“孤岛”的原因主要是各个厂商提供的应用与服务缺少互操作能力,不能够共享信息和交换数据,各种应用软件把各自的数据锁在“数据坟墓”中。

北京大学计算中心主任黄达武教授

观点:教育信息化成熟要有几个标志,我认为第一个标志就是科学的信息化管理体制。

点评: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需要领导的重视,所以要有一个比较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其次,还要做好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教育信息化应该分步实施,逐步往前推,规划很重要。

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主任张虹波

观点:教育行业缺少经费,这就需要灵活的建设方式,“后付费”形式的政府采购实施方案就是一例。

点评:北京教育网络创新了资源运营模式,像在北京教育资源网及中小学数字图书馆项目中,他们建立了集中的资源检索和集散环境,以提高资源传播速度与效率。创新带来效益,创新同样带来成绩。

人民大学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顾涛

观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二流的需求调研,永远不可能做出一流的应用。细节决定成败。

点评:在“数字人大”的建设过程中,对需求深入细致的把握以及对应用的重视,使得人大的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认可。信息化本意在应用,因此不仅强调建设,更强调应用。

案 例

戴尔建设北京大学智能网络

登录“研究生教育招生网”,输入个人信息、报考院校、报考专业并在线支付报名费,弹指间,你已完成所有报名手续,即可全身心投入备考了。2003年金秋时节,借助北京大学计算中心开发并管理的这套先进的研究生报名系统,全国280余所招生院校和数万名考研学子共同拥有了一次轻松愉快的报名体验。作为这一系统的设备供应商,戴尔也同样分享到成功的喜悦。

在计算中心机房内,多台戴尔服务器当起了连接北大校园网与Internet和CERNET的网关。其中,4台型号为PE1650、PE2550、PE2650的戴尔服务器分别承担了IP网关认证和网关控制工作,1台PE4600用于网关控制的系统备份。它们的稳定运行确保了校园网对4万多名用户的访问权限和资费标准及网络资源使用情况实施精确管理。(戴尔中国有限公司北方区高级系统组经理郭鹏)

精彩言论

微软通过三位一体的教师培训模式加速普及信息技术,“携手助学”项目从中西部开始,尽可能缩小由于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带来的差距。目前,由微软提供DVD教材并培训辅导教师,由省级教育厅师范处组织发放DVD教材,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提供学习辅导工作,微软同时提供在线培训支持服务。2004年在云南、湖北、甘肃共发放10000套DVD教材。截至现在,8000多名教师参加培训并在线注册,6000多教师通过了在线自评。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教育总监左京允

开发远程教育资源、创新远程教育模式,是发展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关键。

――圣约达公司总经理徐艳雁

记者手记

信息化重在应用,这早已经是老调了,用起来才是应用,事实上,人人都会说应用,大道理都明白。但问题在于,你所提供的应用真的有人用吗?

打开不少学校的网看看,上面挂着一些名目好听的内容,但是,真正问问那里的学生,没有几个人去用。而人民大学则不然,他们是先到学生、教师中做深入的调查,先把需求搞清楚,再根据需求开发应用内容。这样的东西怎么会不受欢迎?只有落到实处与细处,应用才能真得被用起来。可以想见,以应用为中心的数字校园建设必将成为今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主流趋势。

第8篇:微波通信技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混合学习模式

G434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于2015年8月3日通过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这是贯彻落实国家《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的重要改革项目。继续教育作为人才核心的二次培养,是专技人员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创新能力的主要学习途径,其培训模式就显得越发重要。但是现在各培训基地开展的专技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突出的问题是:培训模式单一,工学矛盾冲突,学习流于形式,无法满足培训学员差异化需求。传统的培训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探索和构建新的培训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混合学习模式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培训模式,它吸取了传统课堂教学和新媒体教学的优势,并将二者有机整合为一种更有效的运作模式,笔者尝试将这种模式运用到专技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中,来调动培训对象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增强培训实效。

一、以问题研究为中心的讲授模式

这种模式的构想来源于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问题的提出、思考和解决来展开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把握知识,从而巩固和发展教学成果。专业技术人员会对生产发展中感兴趣的问题具有共识。这种模式高度关注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从问题反思开始,通过层层分析和专题讲授,直接切入中心,形成聚焦问题的学习研究。做法如下:培训前通过向培训学员发放调查问卷来搜集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然后整理归纳出大多数学员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交给培训老师,在培训过程中师生有了讨论和讲解的焦点问题,不仅让学员更好地融入到再学习的h境中,调动了大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还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将知识更新和实践应用紧密结合,体现出教学资源的先导性和共享性。采用这种培训模式需要培训基地有充分的前期准备,从对培训学员的需求导向分析到培训热点问题的关注,从培训课程内容的把握到培训师资的聘请都要做到仔细斟酌,认真筛选,慎重选择。

二、以案例分析为基础的讨论模式

这种模式的构想来源于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将实际工作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

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的案例,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相互碰撞来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的一种方法。专业技术人员已经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用真实的企业内部典型案例把学员带入研究和发现的过程,让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他们承担具有不确定结果风险的能力。这种模式突出学习发生在“真实情境”中,强调群体之间的“双向交流”、“协作”和“互动”。做法如下:在课程实施中,培训老师将案例告知学生,先让学员自己查阅相关资料,搜集信息,积极思考,初步形成个人对该案例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然后将学员按照一定的标准细分为几组,让学员在讨论中碰撞出火花,对案例产生新的结论,最后由培训老师进行归纳总结,针对案例中的重点做出强调,对整个案例做出合适的评价,这样可以让学员统一评判标准,规范行为流程,提升实战能力。采用这种培训模式需要培训双方有良好的参与性,而且课程中使用的案例需要经过精心选择和提炼,符合学员需求,要具有典型性和可以推广的价值。

三、以现场教学为平台的互动模式

这种模式的构想来源于体验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是通过实践和体验来认知知识或事物,其原理是感悟比告知更重要,发现比传授更重要。专业技术人员都工作在企业的第一线,他们更喜欢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讨论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把实践一线现场变成课堂,把实践一线经验变成教材,实现理论与现实互动、心境与情景互动、学员与学员互动、学员与教师互动,使获取的新知识、新技能更形象、更具体。做法如下:培训基地根据培训内容选择合适的实训基地、加工中心或是企业,带领学员进行现场观摩,在观摩中,可以采用现场讲解,提问解答的方式或者是让学员重现工作场景,对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由专家进行模拟指导和操作,提示学员遇到相同情况该如何评估、沟通和处理,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这种模式在培训中深受学员的欢迎,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常会受到时间、技术设备和人数规模的限制,因此培训基地要根据自身实力综合考量后再使用。

四、以移动学习为载体的体验模式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开辟了新的广阔空间。为了落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提出的培训要求,丰富专技人员继续教育学习内容,提供便利学习的网络环境,培训基地可以采取移动学习模式。做法如下:1、积极开发继续教育网络在线学习平台。由于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庞大,专业类别众多,网络平台功能复杂,网课需求多样,成本投入大等特点,有些培训基地没办法开发此项学习平台,建议可以与本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合作,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人员为主,构建政府引导、培训基地运作的专技人才培训平台,实现优质化、个性化、多元化的在线学习服务。2、有效创建群组。可以通过群组将线下老师上课的课件上传至群共享,让学员自行下载学习。群组的另一个强大功能是便于师生在线交流,学员如果遇到问题,可以给老师留言,老师也会在第一时间给予答复,避免了问题的积累。3、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微博等方式对学员进行培训小知识的推送,按照“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原则,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人员需求,组织编写学习读本、知识手册等精简教材,将学员的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体现“随时随地学习任我行”的特点。4、高效开设“微阵地”。通过微信平台让学员们参与一些专业知识竞赛活动,这种“动动手指学知识”的方式会让学习变得不再枯燥,而是变得更有趣、更有效。采用移动学习模式需要注意:学习内容要原创,要有自己的特色,学习时间要精炼,一般以5-8分钟为宜,学习知识需要定期更新,最好用有趣的文字、形象的图片来做网络课程,视频太吵,会影响正常工作及他人休息。

参考文献:

[1]杨蔚南,探索企业培养人才继续教育之路[A] 2003年中国成人教育年会论文集, 2003

第9篇:微波通信技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电类学;培养目标;教学质量;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3.220

0 引言

2015年,面对全国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和职业教育类的转型[1],高职院校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甚至可能被淘汰。关于此次教育改革的议题,引发了本科及高职院校等各界的讨论。但是,无论本科高校转型的方向是什么,高职院校要坚定自己的发展方向,提高教师质量,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电类学专业作为工科类院校中必然设置的一门学科,其发展也经历了很多改革性的转变阶段。到目前,在生源素质下降及基础理论薄弱情况下,如何培养这一类型优秀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处理好新形势下的教学质量关系。

1 定位人才标准,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正确定位专科生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当今时代,电子技术已经渗透至其他学科,对提升这些学科的水平和促进其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各专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相互支撑协同发展。因此,做好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更要着力提高教学质量,稳扎教学成果,同时注重能力素质培养[2],使我们的目标朝着基础扎实,技能性强,能活学活用的高素质人才方向前进。

1.1 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例,它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专业,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集成,与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学科相互渗透和融合,因此,人才的培养要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够在本专业领域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科学研究、应用开发、产品设计等“一体化”应用型高级人才。根据培养要求,设置主干专业课程[3]应包含电路分析基础、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单片机应用技术、信号与系统、DSP应用技术、CAD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等,对这些课程的设置要基于老师易教、学生易懂的基础上。例如,信号与系统这门课中有一章是傅里叶变换,它的内容对数学能力要求较高,内容涉及到高等数学的线性微分方程和离散方程以及积分变换、复变函数和matlab等数学课程。因此,要掌握这一章节的时域频域分析,扎实的数学基础课程是关键,这一课程的设置应在修完这些数学课程之后再安排。再如,通信原理这门课程,有的院校把它同信号与系统在同一学期进行,这样是不合理的,其教学内容涉及到调制、解调、滤波、除噪等概念,这些内容在信号与系统中有具体的概念解释,也在数字信号处理中有详细的原理推导,只有基于这两门课程的系统学习,针对通信原理的深入学习才能信手拈来。

1.2 建设强有力的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学生作为主体,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对教师要求除了学历职称结构水平的高层次基础之外,更要注重对教师在理论知识传授水平和实践水平方面的培养,学院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建议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采取针对性培养措施,开展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加强院校间合作交流,通过提高整体教师水平建设优秀教师队伍。

2 开拓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高职专科生基础理论薄弱,掌握知识能力相比本科生有很大差距。因而改革教学体系,设计新的教学模式是相对本科院校更应进行的教改任务。传统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注重学生掌握当前学习内容,新的教学模式应向培养能力方面转化,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鼓励自我探索比强行灌输更有效,有的课程内容是在实际生活中能感知到的具体概念,有的却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例如,信号与系统中频域的概念很抽象,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时域频域分析的傅里叶变换按照数学公式推导解读,它将仅仅是一个复杂的数学公式而已,学生自然失去兴趣,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但如果能直观借助于多媒体动态演示,把抽象概念具体化,不仅让学生直观感知频域的概念,更能激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再如模拟电路中放大器这一节内容,“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采取介绍概念、原理、计算方法等,进而让学生掌握放大器在正负反馈电路中的计算方法,这样授课任务基本完成,但是效果不甚理想,学生对放大器的概念仅限于一个元件符号和一堆公式,没有明确的印象。通过实物或多媒体演示其作用,并告知是哪种元器件的功能,各元器件是怎样协作实现各自的功能,它们在电路中用什么符合表示,符号相对实物又如何衍化,一步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这样通过实际用途的介绍再教授概念原理就能轻松掌握这一节内容。

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动手能力

电类学的多数内容,都需要实践[4]的增强来巩固。多数高职院校应设立实训中心,并且每学期都安排至少2周的实训,学期内每门课程也要穿插与内容相应的实验课,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有关键性作用,因此,教师应合理安排实训项目,尽量让每位学生从中收益良多。实训类型可以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在学习过程当中添加实训课程,比如模拟电路中当学习完示波器、放大器、万用表、稳压电源等相关理论知识后,安排一节课的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识别元器件,了解元器件类型、参数和基本焊接等技能,为工程实践和掌握理论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另一种是每学期安排的实训周,这段时间主要以设计电子产品为目的,通过对设计成品的要求,设计原理及可行性,通过软硬件结合来实现产品的设计,例如,给出设计题目为红绿灯装置,抢答器,报警系统等等,要求三人一组根据题目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要求,最后展示产品成果,这样不仅在实践中巩固了基础理论学习,还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树立起学习信心,这两种实训培养模式相结合,就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过程,从基本训练到综合实践的教学体系,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互相巩固和渗透。

4 结束语

通过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高职院校要注重教学能力和师资力量,提升实践技能方面,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两者共同提高并协调一致,同步进行改革,整体优化,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院校基础薄弱学生的培养方案,并作出教学实践改革,随时展与时俱进,为培养一代新型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秦祖泽,陈意军,黄绍平.应用型本科电类专业人才培养初探[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2,12(04):85-87,91.

[2]董兴法,仲嘉霖,付保川,王俭.电子类专业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现[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26(0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