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供应链管理和财务管理范文

供应链管理和财务管理精选(九篇)

供应链管理和财务管理

第1篇:供应链管理和财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

1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是指一个企业与其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以此向前直到最初的供应商,以及与其销售商、销售商的销售商,按此向后直到最终用户之间的关系网链。供应链包含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经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加工、组装、分销等过程直到最终用户,它不仅是一条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价值增值链,能给相关企业都带来收益,因此,供应链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

供应链管理是市场渠道各层之间的一个联接,是控制供应链中从原材料通过各制造和分销层,直到最终用户的一种管理思想和技术。供应链管理也是一种新的管理策略,它强调供应链上各参与成员及其活动的整体集成。它把不同企业的目标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提高整个生产和销售过程的有效性,同时还可以给客户增值。

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在于追求效率和整个系统的费用有效性,使系统总成本达到最小,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在于采用系统方法来进行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关心的并不仅仅是物料实体在供应链中的流动,除了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运输问题和实物分销以外,还包括以下问题:供应链产品需求预测和计划;战略供应商和用户伙伴关系管理;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物料管理、产品设计与制造管理、基于供应链的用户服务、企业间资金管理、内部与交互信息流管理等。

2基于供应链的财务管理重点

供应链中的财务问题,应该说是以物流为载体的资金流问题。财务供应链与物流供应链是同时发生的,不过前者表现为资金流,后者表现为物料流动。财务应该涉及在公司控制下的有关资本投资、借款、利润等方面的决策。人们研究了公司财务计划优化模型、资产负债优化模型、跨国公司财务规划模型、金融流量模型等等。基于供应链的竞争财务管理是一种与环境变迁相适应的、动态的、战略的财务管理,它要求企业结合网络信息经济发展的现状,以IT为基础选择适合本企业创新发展的财务竞争战略,从供应链发展的趋势中把握方向,确立其持久的竞争优势。

由于财务管理的综合性、全面性和连续性特征,规定了它在各种供应链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如果基于供应链思想的企业管理仍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它将呈现出诸多方面的缺陷和不适,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形成的重心前移,如制造企业产品的75%的成本因素已在产品研发阶段确定,这样,以事后管理为主的现行财务管理系统就难以达到优化控制整体供应链系统的目的。

(2)现行财务管理系统难以满足多目标要求,从而使得企业再造(BPR)、增值管理、企业资源规划(ERP)以及现金流量管理(CashflowManagement)等不能真正落到实处。

(3)现行财务管理系统建立的基准点是“短期的”(1~12个月)。它反映的是企业短期的收益、成本,这种将固定成本简单作短期化处理,淹没了大量企业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重要信息,使企业各项管理活动绩效难以真正体现。

(4)现行财务管理系统与现代管理观念相抵触,比如与“零缺陷”的管理潮流相抵触等。

(5)供应链各节点的财务信息不准确。

(6)供应链诊断和改进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的支持。

供应链管理所提出的要求使现行财务管理系统面临挑战和机遇,迫切需要重构财务管理体系,即借助于信息技术(IT)、电子数据交换(EDI)、产品数据交换(PDI)、Internet、Intranet的应用发展,创建以培育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财务管理体系。

3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财务管理系统

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循环虽然是各自独立的循环系统,但它们又是密不可分的。物流循环和资金流循环相互配比,信息流的前期形成基础来源于物流和资金流,这“三流”保持者互动促进和互动修正的关系。基于供应链的财务管理系统在开发设计阶段就应该充分考虑这“三流”循环的成分,以增强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企业要把这样复杂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及时准确地集成起来,光靠使用传统的管理手段是很难做到的。资金占用不明,成本构成不清,消耗定额不准,考核、决策无依据等问题,使原有的财务管理系统无法满足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要求。面向供应链的财务管理系统,应以基于Web平台的文本信息处理手段为依托,从企业的日常业务入手,面向未来,面向控制,从而实现基于价值的管理。

供应链架构下的财务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系统、管理会计系统、企业控制系统和信息决策系统。

3.1财务会计系统

企业财务会计系统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严格遵循会计制度的规定,采用科学、快捷的处理技术和手段,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强调面向业务流程的财务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控制。使财务会计系统能支持重组后的业务流程,系统内部的各模块充分集成,并与供应链和生产制造等系统形成无缝集成。从而使企业各项经营业务的财务信息能及时准确地得到反馈,加强对资金流的全局管理和控制。企业财务会计系统包括总账系统、现金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应收款管理系统、应付款管理系统、报表系统、财务分析系统等。其中,现金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分别用以处理企业的现金、存款、票据管理、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的核算与折旧等业务,并生成凭证,这些凭证与总账管理系统相集成,可以直接在总账中进行查询。应付/收款管理系统对业务、结算、坏账、合同、分析等业务进行管理。

报表系统对总账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分类调整、汇总,按照一定的表格形式编制会计报表,集中、概括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有关方面进行管理和决策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财务分析系统对会计报表所提供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解释,揭示报表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它们的变动趋势与金额,从而提高报表信息的决策相关性。

管理会计系统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化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针对企业性质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对企业进行内部管理与控制,它主要有决策和控制两部分组成,其中决策包括销售预测、销售定价、产品生产、成本和投资决策,控制包括全面预算、存货控制和成本控制。管理会计系统通过责任中心的定义,根据财务会计系统提供的基础数据,确立预算方案,制订预算审批流程,明确责任预算编制内容,进行责任预算的编制、审核、审批。实现对责任中心的控制、分析和绩效考核。此系统以企业的经营目标为出发点以销售预算为主导,进而延伸到生产成本和现金收支等其他方面的预算,最后编制预计财务报表。在此系统中,预算的每一部分都紧密围绕企业的目标利润来制定,从而保证目标利润得以实现,同时提高企业在预算期内经营的经济效益。企业管理会计系统中的销售预算在整个系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预算、现金收支预算和各种财务预计报表中的有关数据。生产预算则为材料供应、人力支出、制造费用和现金收支预算及各种财务预计报表提供依据。最后,各项预算的数据经过处理编制成各种财务预计报表,为企业决策和控制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3.2企业控制系统

企业控制系统是指采取人工和自动化相结合的措施,保护财务管理系统,确保资料的准确可靠和系统的正常运行。此系统把管理软件和Internet有机地连接起来,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实现异地数据实时快速传递,是企业总部和分支机构及分支机构之间信息交换的桥梁,为企业实现数字化管理提供有力的工具。同时,它采取网络安全保护性措施,防止传输数据外漏。控制系统中传输的数据可以是整个数据库,也可以明细到具体的业务凭证,这样,总部可以很方便地对企业内部进行监督和指导,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并实现各部门往来业务的自动抵消和分类管理。

3.3企业信息决策系统

供应链中信息的作用和价值,直接对于供应链绩效产生作用。信息作用和价值主要问题是成本和效益优化分析。信息决策系统是一种建立在集成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之上的信息处理和决策系统,它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面对复杂的决策问题,辅助中高层决策者决定活动的,具有一定智能行为的人机交互系统。近年来,微机的普及和应用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在信息存储、查询、数据处理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网络的发展更是以极低的消耗,完成了以往需要付出成倍的代价才能完成的工作。企业的领导阶层在做出短期计划和长远规划时,必须对现有的及以往的企业发展状况做一番全面的了解。企业信息决策系统的作用就是对各种报表和那些看似整齐但却不能及时反映实际状况的数据进行整理、加工,使其成为对决策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依据。同时,信息决策系统还要满足领导阶层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的需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现阶段企业的信息决策系统大多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内层的核心信息系统,一是围绕在其外部的数据库。内层信息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主要记录企业中所有与资源流动有关的信息资料,提供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基本会计信息资料。外层数据库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企业中各层管理人员,它可以由这些管理者根据需求自行安排信息种类,其范围可以随着各层管理人员的不同需求而扩大或缩小,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企业管理者的要求。

参考文献

1JamesC.VanHorne,JohnM.WachowiczJr.财务管理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第2篇:供应链管理和财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 财务管理

    1 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是指一个企业与其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以此向前直到最初的供应商,以及与其销售商、销售商的销售商,按此向后直到最终用户之间的关系网链。供应链包含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经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加工、组装、分销等过程直到最终用户,它不仅是一条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价值增值链,能给相关企业都带来收益,因此,供应链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

    供应链管理是市场渠道各层之间的一个联接,是控制供应链中从原材料通过各制造和分销层,直到最终用户的一种管理思想和技术。供应链管理也是一种新的管理策略,它强调供应链上各参与成员及其活动的整体集成。它把不同企业的目标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提高整个生产和销售过程的有效性,同时还可以给客户增值。

    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在于追求效率和整个系统的费用有效性,使系统总成本达到最小,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在于采用系统方法来进行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关心的并不仅仅是物料实体在供应链中的流动,除了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运输问题和实物分销以外,还包括以下问题:供应链产品需求预测和计划;战略供应商和用户伙伴关系管理;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物料管理、产品设计与制造管理、基于供应链的用户服务、企业间资金管理、内部与交互信息流管理等。

    2 基于供应链的财务管理重点

    供应链中的财务问题,应该说是以物流为载体的资金流问题。财务供应链与物流供应链是同时发生的,不过前者表现为资金流,后者表现为物料流动。财务应该涉及在公司控制下的有关资本投资、借款、利润等方面的决策。人们研究了公司财务计划优化模型、资产负债优化模型、跨国公司财务规划模型、金融流量模型等等。基于供应链的竞争财务管理是一种与环境变迁相适应的、动态的、战略的财务管理,它要求企业结合网络信息经济发展的现状,以IT为基础选择适合本企业创新发展的财务竞争战略,从供应链发展的趋势中把握方向,确立其持久的竞争优势。

    由于财务管理的综合性、全面性和连续性特征,规定了它在各种供应链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如果基于供应链思想的企业管理仍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它将呈现出诸多方面的缺陷和不适,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形成的重心前移,如制造企业产品的75% 的成本因素已在产品研发阶段确定,这样,以事后管理为主的现行财务管理系统就难以达到优化控制整体供应链系统的目的。

    (2)现行财务管理系统难以满足多目标要求,从而使得企业再造(BPR)、增值管理、企业资源规划(ERP)以及现金流量管理(Cash flow Management)等不能真正落到实处。

    (3)现行财务管理系统建立的基准点是“短期的”(1~12个月)。它反映的是企业短期的收益、成本,这种将固定成本简单作短期化处理,淹没了大量企业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重要信息,使企业各项管理活动绩效难以真正体现。

    (4)现行财务管理系统与现代管理观念相抵触,比如与“零缺陷”的管理潮流相抵触等。

    (5)供应链各节点的财务信息不准确。

    (6)供应链诊断和改进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的支持。

    供应链管理所提出的要求使现行财务管理系统面临挑战和机遇,迫切需要重构财务管理体系,即借助于信息技术(IT)、电子数据交换(EDI)、产品数据交换(PDI)、Internet、Intranet 的应用发展,创建以培育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财务管理体系。

    3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财务管理系统 

    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循环虽然是各自独立的循环系统,但它们又是密不可分的。物流循环和资金流循环相互配比,信息流的前期形成基础来源于物流和资金流,这“三流”保持者互动促进和互动修正的关系。基于供应链的财务管理系统在开发设计阶段就应该充分考虑这“三流”循环的成分,以增强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企业要把这样复杂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及时准确地集成起来,光靠使用传统的管理手段是很难做到的。资金占用不明,成本构成不清,消耗定额不准,考核、决策无依据等问题,使原有的财务管理系统无法满足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要求。面向供应链的财务管理系统,应以基于Web平台的文本信息处理手段为依托,从企业的日常业务入手,面向未来,面向控制,从而实现基于价值的管理。

    供应链架构下的财务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系统、管理会计系统、企业控制系统和信息决策系统。

    3.1 财务会计系统

    企业财务会计系统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严格遵循会计制度的规定,采用科学、快捷的处理技术和手段,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强调面向业务流程的财务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控制。使财务会计系统能支持重组后的业务流程,系统内部的各模块充分集成,并与供应链和生产制造等系统形成无缝集成。从而使企业各项经营业务的财务信息能及时准确地得到反馈,加强对资金流的全局管理和控制。企业财务会计系统包括总账系统、现金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应收款管理系统、应付款管理系统、报表系统、财务分析系统等。其中,现金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分别用以处理企业的现金、存款、票据管理、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的核算与折旧等业务,并生成凭证,这些凭证与总账管理系统相集成,可以直接在总账中进行查询。应付/收款管理系统对业务、结算、坏账、合同、分析等业务进行管理。 报表系统对总账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分类调整、汇总,按照一定的表格形式编制会计报表,集中、概括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有关方面进行管理和决策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财务分析系统对会计报表所提供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解释,揭示报表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它们的变动趋势与金额,从而提高报表信息的决策相关性。

    管理会计系统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化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针对企业性质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对企业进行内部管理与控制,它主要有决策和控制两部分组成,其中决策包括销售预测、销售定价、产品生产、成本和投资决策,控制包括全面预算、存货控制和成本控制。管理会计系统通过责任中心的定义,根据财务会计系统提供的基础数据,确立预算方案,制订预算审批流程,明确责任预算编制内容,进行责任预算的编制、审核、审批。实现对责任中心的控制、分析和绩效考核。此系统以企业的经营目标为出发点以销售预算为主导,进而延伸到生产成本和现金收支等其他方面的预算,最后编制预计财务报表。在此系统中,预算的每一部分都紧密围绕企业的目标利润来制定,从而保证目标利润得以实现,同时提高企业在预算期内经营的经济效益。企业管理会计系统中的销售预算在整个系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预算、现金收支预算和各种财务预计报表中的有关数据。生产预算则为材料供应、人力支出、制造费用和现金收支预算及各种财务预计报表提供依据。最后,各项预算的数据经过处理编制成各种财务预计报表,为企业决策和控制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3.2 企业控制系统

    企业控制系统是指采取人工和自动化相结合的措施,保护财务管理系统,确保资料的准确可靠和系统的正常运行。此系统把管理软件和Internet有机地连接起来,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实现异地数据实时快速传递,是企业总部和分支机构及分支机构之间信息交换的桥梁,为企业实现数字化管理提供有力的工具。同时,它采取网络安全保护性措施,防止传输数据外漏。控制系统中传输的数据可以是整个数据库,也可以明细到具体的业务凭证,这样,总部可以很方便地对企业内部进行监督和指导,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并实现各部门往来业务的自动抵消和分类管理。

    3.3 企业信息决策系统

    供应链中信息的作用和价值,直接对于供应链绩效产生作用。信息作用和价值主要问题是成本和效益优化分析。信息决策系统是一种建立在集成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之上的信息处理和决策系统,它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面对复杂的决策问题,辅助中高层决策者决定活动的,具有一定智能行为的人机交互系统。近年来,微机的普及和应用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在信息存储、查询、数据处理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网络的发展更是以极低的消耗,完成了以往需要付出成倍的代价才能完成的工作。企业的领导阶层在做出短期计划和长远规划时,必须对现有的及以往的企业发展状况做一番全面的了解。企业信息决策系统的作用就是对各种报表和那些看似整齐但却不能及时反映实际状况的数据进行整理、加工,使其成为对决策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依据。同时,信息决策系统还要满足领导阶层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的需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现阶段企业的信息决策系统大多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内层的核心信息系统,一是围绕在其外部的数据库。内层信息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主要记录企业中所有与资源流动有关的信息资料,提供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基本会计信息资料。外层数据库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企业中各层管理人员,它可以由这些管理者根据需求自行安排信息种类,其范围可以随着各层管理人员的不同需求而扩大或缩小,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企业管理者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James C.Van Horne, John M. Wachowicz Jr.财务管理基础[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第3篇:供应链管理和财务管理范文

【 关键词】供应链 财务成本 财务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化的提高,在现代的市场竞争中,为了提高企业经营效率、达到经营目标,供应链管理成为了企业管理的重点。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执行着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的综合体。虽然供应链管理由“三流”共同构成,但是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主要关注的是实物流动与信息流动,在供应链管理效率的评价指标也基本只剩下了物流管理。分析的时候采用“供应链分析一价值链分析一作业链分析一成本动因分析”,以达到减少浪费,缩减成本目的。在管理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优化设计伴随实物流动的资金流动,也是可以实现可观的成本缩减的,以致容易造成通过实物管理带来的成本节约被财务成本所消耗。为寻找减少企业成本,增加股东财富新途径,基于供应链的财务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1 传统财务管理方法的缺点

财务管理是一种综合性、全面行和连续性的管理。现代企业管理中如果继续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必然会出现多方面的缺陷与不适。传统财务管理是主要的缺点有“好量疏质”、“容忍缺陷”、“忽视差异”等缺点。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提供信息不及时。传统的财务管理缺乏从企业总体角度进行财务管理设计,以至于形成了较多的“信息孤岛”。虽然能提供大量的财务信息,但却无法提供准确的有利于管理层决策的信息,如资金流、信息流等整体情况。造成了决策考虑不全面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2成本形成重心前移。假如企业大部分的成本因素已经在事前的研发阶段确定,那么事后治理的财务管理系统就很难发挥作用,以达到控制整个供应链系统的目的。

1.3在短期内较难与实物供应链的战略信息对接,还有一些观念与供应链的“零缺陷”有抵触。

2财务成本驱动因素

财务成本驱动因素是财务成本发生的原因,分析其形成的动因对供应链成本的缩减有重大意义。公司的财务绩效一般可以通过投资回报率来评价。影响投资回报率又有两大关键因素:利润和资本周转量。提高其中任何一个比率都可以提高投资回报率。利润中与实物供应链相关的成本因素主要包括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持有存货的财务成本又包括应收账款、信用风险以及交易费用等。因此,当前财务成本居高不下具体有以下驱动因素:

2.1收款风险。企业为增加销售、巩固客户关系,会接受延期支付条款。同时企业为提早收回货款,也会给予一定比例的折扣。但客户常常不会选择享受折扣,以致大量资金被占用,企业面临无法收回货款的风险。

2.2信息不畅。财务成本主要取决于企业库存占用的资金量和供应链之间存在的应收账款利息率。一般情况下利息率是相对稳定的,如果财务人员能及时获得库存水平信息,就可以降低与库存占用资金相关的风险。

2.3有限协调。供应链是一个整体,通过互相协调与沟通,能够改善供应链上可能会增加的成本环节,尤其是重复活动的成本。

2.4计价能力。在供应链交易过程中,如果产品的计价不准确,会阻碍客户支付,导致支付期限延长,从而进一步引起现金流的不稳定,造成现金缺口,企业要挪用其他流动资金填补缺口,这样会造成资金占用成本的增加。

3 解决方案

通过对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和财务成本驱动因素影响的分析,我们认识到只有克服这些阻碍因素,才能进一步降低供应链成本,达到管理效益的目的。企业必须建立起于供应链管理系统相匹配的财务管理系统,其内容应包括:

3.1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包括持有价值折扣后的应收账款和协助客户履行自己财务义务两方面内容。银行或第三方物流可以在折扣期内代替客户偿还拖欠供应商的应收账款,这样做,一方面加快了供应商资金的回笼,减少了坏账发生的风险,另一方面银行或第三方物流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取得收益,从客户处获得代替偿还欠款的利息,从供应商获得应提前偿还欠款的价值折扣,与此同时,供应商也消除了收款风险这个财务成本驱动因素。

3.2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互联网的应用大大方便了企业实施适宜的战略,可以实现供应链上企业各个部门业务的协同和信息共享,消除了信息不畅和有限协调的财务成本驱动因素。

3.3利用电子出票形式提品发票,不仅减少人工核对发票的时间,而且简化了交易流程,以至消除了计价能力这一成本驱动因素。

第4篇:供应链管理和财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经营情况;绩效评价

1供应链绩效评价背景

供应链绩效评价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衡量供应链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提供经营决策支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评价供应链的绩效,是对整个供应链的整体运行绩效、供应链节点企业、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所做出的评价。因此,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是基于业务流程的绩效评价指标。当前,对供应链绩效评价一直是困扰企业的问题,且容易与主观感受挂钩,进而为企业管理带来问题。本文基于农业物流视角,对此进行了研究。

2相关概念

农业物流是指以农业生产为核心而发生的一系列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和与之有关的技术、组织、管理活动。简言之,就是使运输、贮藏、加工、装卸、包装、流通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现代农业供应链管理是基于研究现代农业物流之上产生的现代农业的先进管理模式。其既研究了农业生产本身的物流配置,又研究了农业产前、产后物流的科学流动,达到供、产、运、加、销有机衔接,使产前、产中、产后与市场之间联结成满意的系统优化运转状态。供应链管理绩效度量可分为财务计量和非财务计量。高层管理人员需要采取财务措施进行管理水平的决策,而较低的管理层和员工则需要提高日常业务的操作水平。目前公认的一个供应链绩效度量框架包括很多方面。一是计划度量:订单入库方法、订货提前期、客户订货路径、供应商评价、战略水平措施、战术层面措施和操作层面措施。二是生产层面的衡量标准和指标:产品和服务的范围、能力利用、调度技术的有效性,交付环节的评估、交付绩效评估、总分配成本。三是衡量客户服务和满意程度:灵活性、客户查询时间、客户服务的事后交易。四是计量供应链和物流成本:与资产和投资回报相关的成本、信息处理成本。五是在业绩衡量标准中应使用几种衡量标准:平衡的方法、战略、战术和业务水平以及财务和非财务措施。供应链管理可以在不同的管理或操作级别上进行测量。战略层面的措施影响最高管理层的决定,也能反映对广泛的政策和对组织目标遵守程度的调查。战术层面处理资源分配和根据要实现的目标衡量绩效,以取得战略层面规定的成果。操作级别的测量和度量需要精确的数据,而决策是由低层管理人员做出的。在运营级别上,度量与日常业务相关,因此主要度量是与时间相关的和非财务的度量。非财务指标包括订单准备时间和交货提前时间。这些指标中有许多是与时间相关的,但也与成本相关。这些指标是针对高层管理人员战略决策以及长期计划制订的。

3农业企业供应链绩效评价存在的主要挑战

对于农业企业来说,与其供应链有关的方方面面都应以重要性、全面性为原则纳入供应链绩效管理评价体系。一旦农业企业供应链绩效评价出现较大的偏差,那么与之有关的农产品周转、粮食加工、粮食出售、粮食推介等决策会受到一些不利影响,从而导致农业企业的农产品、原材料等存货堆压,产生存货耗损、管理等问题。供应链绩效度量的主要挑战之一是衡量标准主要是内部物流绩效度量,而不是将供应链作为一个整体的表现方式[1]。内部物流指标如充填率、提前时间、准时性、损坏性和响应性等并不能衡量供应链的整体绩效。目前农业企业在供应链绩效评价中存在的主要挑战有:一是在整合金融和非金融措施方面缺乏平衡的方法;二是缺乏系统思维,农业企业的供应链必须被看作一个整体,测量系统应跨越整个供应链;三是对于相同规模的不同过程,没有通用的度量标准,如果不使用正确的度量标准,就无法比较关联过程的不同特性,如业绩衡量和衡量标准的不完全性和不一致性,无法在一个平衡的框架内代表一套财务和非财务计量,一些措施侧重于财务,另一些侧重于操作措施,大量的衡量标准,使人们很难在许多指标中找出关键的少数指标;四是农业企业的流程团队应有动力、能力和权威改进流程及其结果。合作、技能、沟通等人的属性应被认为是供应链绩效的重要维度。农业企业在供应链的流程团队招聘、管理、考核方面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当前农业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目光较为狭隘,缺乏相关物流专业的人才,这是制约农业企业供应链流程完善的最主要硬性因素[2]。

第5篇:供应链管理和财务管理范文

(一)自动化程度低 在传统的财务流程中,企业间的财务往来多数是靠人工完成。随着电子商务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间交易的完成只需短短几秒,但是相应资金的流动却仍然停留在手工管理阶段,操作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例如,从卖方将商业发票给买方,到买方核对发票和订单再将订单交与相关管理人员层层审批,最后才能将核准的账单送达银行转账。可见使用手工管理十分耗时,也容易出错,大量占用了企业的营运资金,降低使用效率。

(二)信息化水平低 虽然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已实现会计电算化,并且有部分企业成功运用了ERP系统来为企业的运营提供服务,但我国企业整体的财务信息化水平还是相当低的,企业中各部门的数据、信息缺乏有效整合及流通,造成信息孤岛,由于得不到相关信息支持,在采购活动、生产活动以及销售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难以得到解决,企业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对实现目标利润和提升企业动态产能产生严重的影响。

(三)缺乏实时性 事实上,不管是在人工条件还是电算化环境下进行财务管理活动,因为传统财务流程的限制,财务工作的特点大都为事后核算,缺乏实时性,对企业的决策支持作用没能很好发挥。如企业难以及时准确的制定相应的采购和销售计划,以及对它们进行有效跟踪和考核,使企业不能有效防范运营风险,难以在“超竞争”环境中生存。

此外,企业相关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联系不够紧密,传统财务流程设计时忽略大量管理信息而降低了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信息的相关性,引起部门间信息隔阂。这些客观存在的缺陷使企业财务能力低下,因此,需要对已有的财务流程进行优化再造。

二、基于供应链的财务流程优化

(一)基于供应链的财务流程优化 企业中的“资金流”在供应链中通常表现为双向流动的方式,因为供应链中全部成员在随着“物流”的移动时都会伴随着支付行为的发生。由此可以得出企业中资金的流向图,如图1所示。

由图1可见,传统的财务流程中资金的来源以及使用情况缺乏一定的透明度,难以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会增加现金管理的不稳定性,进而增加企业的总成本。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实现企业财务流程信息化的基本技术已经具备,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将目光移向了如何优化供应链中“资金流”的问题,提出了财务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希望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实时分析,为企业提供优良决策,进一步提高企业利润和增加市场份额。

财务供应链(FSC)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供应链上下游及金融机构间的业务整合,优化收付流程和减少支付成本,有效管理企业的营运资本占用,也就是供应链中的现金流。而财务供应链管理(FSCM)就是指对从客户下订单、单据核对,到付款给卖方所有与资金流动有关的交易活动的管理。通过将供应链中各个部分进行整合优化后,企业财务交易流程就更加安全透明,能够让企业对现金进行更好的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如SAP公司将企业内部重要的采购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和存货管理之间的信息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与流通,消除了“信息化孤岛”的存在,财务部门实现了为企业提供实时控制所需的分析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以及自动化程度。据此,可以进一步提出将信息技术延伸至企业供应链的上下游,将涉及到的相关现金交易信息也进行相应的整合,优化交付流程,给企业财务管理提供更有效的控制。根据传统供应链模型,可以构建优化的财务供应链模型,如图2所示。

(二)优化的财务流程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优化的财务供应链结构,将一些相似的流程归结一起可以建立起适合流程的模块,这些模块能够起到配合企业相关职能部门运营的作用。

(1)信用管理模块。该功能模块主要用于对供应商或者购买商进行资格审核以及信用评定,以此来决定交易的对象。一般这个环节都是发生在商业交易之初,在交易双方进行洽谈之前或者洽谈的时候,企业会通过各种渠道对交易方的各种相关信息进行收集。目前这项工作还处于手工操作的状态,成本高并且影响交易的速度,各部门信息共享性差也造成同一客户在企业内部不同的信用等级。根据所存在的问题,企业可以根据信用评价所用到的指标(如供应商的业务结构、生产能力、资产总额、净资产总额以及偿债能力方面的信息)建立先进的模型再借助信息收集系统(多渠道、搜集交易方的信息,保存并实时更新),自动完成对交易方的资格审核工作且各部门共享,降低了在此环节上所花费的时间。

(2)交易管理模块。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从供应商或者购买商的选定到订单生成的阶段,使企业能在资金预算的范围内成功的完成交易。该功能模块也相应的设立了“产品售价信息”、“客户选择”和“风险/担保管理”三个子功能模块。在“产品售价信息”的子功能模块中,应及时反映需要交易产品的售价及数量信息,总结售价趋势并结合外部经济环境制定出适合的参考价,也为企业制定产量计划和库存管理提供动态的决策支持;“客户选择”子功能模块,对之前的客户信用评价信息和产品售价信息进行了综合评定,列出能够进行交易的客户信息,供管理者决策;“风险/担保管理”子功能模块用来降低交易中所会存在的风险,主要是财务风险。在交易中企业一般需要防范的是货款和货物不能及时到达或者是无法到达的风险,如果交易金额很大,那么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就很惨重,因此交易时都需要对方提供财务上的保证。该模块按照企业所采用的方法自动为客户创建信用额度,并将信用管理模块和票据管理模块中的信息以及收款信息进行整合,当进行新交易以及有货款到账时,做到实时更新信用额度余额。当余额不足时,自动进行提示并终止交易直至信用额度恢复。交易管理模块保证了企业交易顺畅,实现交易成本最低化,也降低了交易过程中所可能出现的风险。

(3)票据管理模块。传统的财务管理流程中票据的管理大都是手工完成,对于开票、收票及相关票据的检验占用了销售阶段大量的时间,不利于企业资金的流转。为了解决传统财务流程的这个缺陷,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及EDI技术,改变票据传递的形式,将进货、销售环节信息导入票据管理系统,然后自动生成电子票据,利用电子票据进行传递,给财务流程中的后续交易提供了保证,能更及时、更高效地完成票据审核以及之后的收款等流程。 该票据管理模块又相应的分为“应收账款管理”、“应付账款管理”两个子功能模块。分别负责企业应收与应付账款信息的管理。

目前,电子发票呈递与支付系统(EIPP)在一些企业中得到应用。其中含有账单信息的文件可以用PDF、HTML或者XML的方式列示,用户可以用PDF、XML或者CSV的方式下载账单数据,或者直接导入自己的系统模块中。这体现了信息技术在财务流程中充分运用。

(4)争端处理模块。该模块主要处理在交易过程中出现的诸如产品破损、不适合的履约和数据错误等问题。争端的出现会耗费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严重时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争端出现时处理得越早给企业带来的危害越小。传统的处理方法已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企业现在可以利用电子化网络的方式,加快争端处理的速度。可以将所有与争端有关的事项通过在线信息、电子邮件、呼叫中心等及时的沟通方式,迅速让交易双方所共享,将整个处理过程透明化、及时化。这也要求交易双方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进行软件系统的整合。

(5)现金流管理模块。该模块整合了前面各模块的信息,根据企业运营需要提取相关的财务及管理数据,对企业的运营进行支持。如:可以通过已到货款和应付货款等项目知道企业的近期现金流量状况,并提供现金流量预测,实时进行企业现金的管理。使财务部门更好的支持企业决策活动。

以上五个模块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建立动态的数据连接,可以为企业内部整个流程的管理决策提供实时信息支持。由此可以构建出优化后的财务流程功能结构图,如图3所示。

三、财务供应链管理的改进建议

(一)利用信息技术改善财务供应链流程管理 现阶段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基本解决自动化和无纸化财务流程所需的基本技术。在软件开发中也有相应的关键技术进行支持,例如:当前成熟、主流的系统开发平台――J2EE,基于XML的数据交换,基于Web Based的架构,增量复制技术等。可利用这些先进的技术改善财务供应链流程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但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信息交换过程中数据的安全性,在技术上可以采用数字加密、数字签名、虚拟专用网(VPM)等方法解决。

(二)从战略层面把握财务供应链管理 先进的信息技术是财务供应链优化的必要前提,但是,如果没有将战略作为导向,财务供应链的改进很可能是徒劳。进行财务供应链管理不单是为了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为了优化企业流程,消除企业中的非增值作业,提高资金运营效率和企业竞争优势。因此,财务供应链流程优化的目标既要把握功能层面,更要把握战略层面。战略层面的把握,需要企业能从高层到一般员工都对财务管理信息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更需要企业高层积极参与其中,真正将财务管理信息化视为涉及企业经营理念及模式、资金运作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变革的系统工程。

(三)利用网络的信息集成与共享实现企业资源的整合 利用网络信息集成和共享的特点,可以打破企业各部门、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壁垒,管理人员可以利用集成信息,采用合理的控制方法,快速整合内外部资源。在企业内,不仅优化了财务流程,财务人员可以实时获取信息,对采购、入库、付款、出库、销售、财务等形成的物流、资金流进行控制,根据市场需要快速的进行资源配置。在企业外部,形成以本企业为核心的财务供应链,依靠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的支持,利用信息流来协同本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关系。实现网上采购与付款、网上销售与收款、网上报账,网上银行结算等模式的应用,达到整个企业网络的增值。

四、结论

企业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作为企业的主要功能领域,财务管理中简单的实施会计电算化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在网络与信息技术环境下建立基于供应链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优化企业财务流程,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第6篇:供应链管理和财务管理范文

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分支,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是指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目标是要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正确的质量和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即“6R”,从而并使总成本最小。但是,供应链上传递的产品除了涵盖传统的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要素,即资金。对供应链上资金流的有效管理就是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一种独特的商业融资模式,依托于产业供应链对单个企业或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以促进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供-销”链条的稳固和流转顺畅,降低整个供应链运作成本,并通过金融资本与实业经济的协作,构筑银行、企业和供应链的互利共存、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而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大概80%都是中小企业,资金紧张是这些中小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按照传统的企业规模、固定资产价值、财务指标、担保方式等信用标准,中小企业很难进入银行融资的门槛,但是如果将一个独立的中小企业放在供应链中看待,根据其贸易的真实背景和供应链主导企业的信用水平来评估中小企业的信贷资格,将比传统方式评估的要高。中小企业不但是供应链金融主要的支持对象,也是银行融入产业链发展,拓展业务平台的突破口。

“供应链金融”也是一种独特的产业组织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体现在企业间的关系以及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一方面由于银行的介入使供应链上的企业合作能够更加紧密,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能够达成长期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企业与银行之间突破了单纯的资金借贷行为,而是基于企业真实业务的资金链维护与监控的全程合作,形成了实体经济和金融企业共生发展的新模式。

根据2009年4月国际信用保险及信用管理服务机构科法斯集团(Coface)在上海等多地针对中国内地“企业微观付款行为”的《2008中国企业信用风险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企业通过赊账销售已经成为最广泛的支付方式,比例已经从2007年的54.1%上升至2008年的64.9%,与之相对应“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货到付款的比例已经从2007年的25.8%滑落至2008年的12.9%,而赊账销售额占企业国内销售额的比重更是攀升至了51.3%。这为银行介入供应链,发展贸易融资业务提供了平台。来自供应链金融电子平台提供商Demica公司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11月,全球最大的50家银行中,有46家向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剩下的4家也在积极筹划开办该项业务,金融危机之后,供应链金融迅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国内市场上,在中国的外资银行最先开始抢占供应链融资市场,早先供应链融资市场主要由渣打、花旗等外资银行垄断。从2000年之后,国内商业银行才开始涉水供应链金融业务。深发展、招商银行(以下简称招行)最早开始这方面的信贷制度、风险管理及产品创新。及至今日,包括四大行在内的大部分商业银行都推出了具有各自特色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如深发展的供应链金融、招行的电子供应链、华夏银行的融资共赢链、浦发银行的浦发创富等。

根据Aberdeen集团的调查,即便在发达国家,运用供应链融资来改善财务供应链管理的做法也并不普遍,目前已经这样做的企业只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13%,表示错过了机会目前正在制定和考虑可行方案的企业占56%,还有31%的企业在这方面仍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二、供应链金融:研究进展与缺口

与在实务界的受关注程度和红火发展相比,关于供应链金融的理论研究则显得相对滞后,Hofmann,E(2005)首先对供应链金融作了理论上的界定:供应链金融是位于物流学、供应链管理、协作和金融的交界层面,为处于供应链中的两个或多个组织,包括外部服务供应商,通过计划、引导、控制组织间金融资源流,从而联合创造价值的方法。而国内对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始于2007年,主要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角度切入。由于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管理衍生出来的一个分支,因此我们可以将相关领域的研究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财务供应链的研究,第二阶段为供应链金融的研究。

第一阶段:财务供应链的研究。供应链管理以构成供应链的商品流、信息流、财务流的最优化为理念,Profhl et al.(2003)将金融资源流看成是介于物流和金融之间的金融供应链,并在供应链管理的框架下将净流动资产的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超越了基于降低物资存货的商品流最优化方案,他们分析了现金管理的工具,考虑了商业活动的最优时间、对应收账款、负债、预付账款的控制。Stemmler和Seuring(2003)最先使用供应链金融这一术语表示由于物流所带来的金融流的控制和最优化。由物流所引致的金融过程涵盖了存货管理、财务流和支持过程,如保险管理等。财务供应链管理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供应链上下游及金融机构间的业务流程整合,优化收付流程和减少支付成本,有效降低企业的营运资本占用。财务供应链管理在战略、营运、成本之外,关注现金资本的效率。田中禾等(2007)提出财务供应链管理下的新型财务流程具备的动态财务平台和五个功能模块,为企业优化财务流程,提升动态财务能力,构建企业动态能力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第二阶段: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国外学者对供应链金融的理论研究拓展了财务供应链的研究范畴,Hofmann,E.(2005)解剖了供应链金融的基本流程和构成要素,分别从宏观、微观层面分析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以及供应链金融的协作特征与跟踪资金流、使用资金流和融通资金流的基本功能,为洞悉供应链金融提供了概念上的铺垫。Pfohl et al.(2009)通过对财务供应链的研究文献的评论,提出了在供应链金融研究中对资本成本的考察和最优化的研究缺失,因此为弥补这一领域,作者构建了一个目标(资产)-主体(融资参与人)-杠杆(特定条款)的供应链金融概念框架,并构建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供应链金融的数学模型。

国内学者对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始于2007年,主要从以下两个视角展开的:一是从中小企业融资的视角探讨供应链金融。邹武平(2009)分析了供应链金融的三种基本模式: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存货质押融资模式和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作为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覃宇环(2009)从银行和中小企业两方面分析了供应链金融的融资优势,并以深发展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实践为例分析供应链金融为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提供了新思路。赵亚娟等(2009)运用信贷配给理论,从银企信息不对称和盈利不对称角度,分析供应链金融能有效化解中小企业信贷配给,提升信贷能力。二是基于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分析。熊熊等(2009)研究了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信用风险评价,提出了考虑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用主成分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信用风险评价模型,减少目前对供应链金融业务评价大多依靠专家评价的局限。陶凌云、胡红星(2009)运用中间层理论和博弈论,指出供应链金融可以降低信贷风险的原因在于供应链强度对信贷风险调整的影响,以及供应链上大小企业间动态博弈对信贷风险的制约作用。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财务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从降低资本成本率提升公司价值的研究依然空白,而这正是供应链金融领域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三、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优势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和产业组织模式,对于企业和银行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为了定量和定性评估供应链金融带来的收益和决定供应链金融方案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Springer供应链杂志联合IMD针对全球范围购买供应链金融方案的经理进行了调查,从55个国家收到来自经理层面的213个调查回复,几乎覆盖了所有行业。调查结果显示,采用供应链金融方案能给买方平均降低13%的运营成本,给供应商能平均降低14%的运营成本(如图2)。调查同时显示,供应链金融方案的实施也企业带来了支付条款的标准化、增进供应商关系、价格下降等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积极因素(如图3)。

由此可见,供应链金融方案能够有效缓解参与企业的资金压力。同时,对银行而言,供应链金融作为一项重要的业务创新,已经越来越为各大商业银行所重视。国内首家明确提出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深发展,不但在产品创新上弥补了金融服务市场空白,更无疑大大提升了银行自身的竞争力。2007年,深发展贸易融资新发生的受信总额超过1000亿,不良利率却在0.3%以下,坏账率为零,累计扶持了超过2500家中小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供应链金融使核心企业信用“外溢”,以真实贸易为支撑,颠覆了传统的信用评价体系,大大提升了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因此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之下,银行和供应链各企业的关系,完全颠覆了传统融资模式之下原有的融资关系,银行可以基于核心企业的信用,不仅为核心企业提供融资,而且也可以为企业的上游、下游提供融资支持。银行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扩展到了整个产业链竞争力的提升,从而构建了企业与银行相互依存、共生发展的产业网络。那么,如何成功实施供应链金融方案?据Springer供应链杂志的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合适的银行合作伙伴是最重要的,企业CEO主导推动供应链金融方案的实施是重要因素之二。

参考文献:

[1]Pfohl et al.(2009): Supply chain finance: optimizing financial flows in supply chains. Logist.Res.(2009) 1:149-161

[2]Hofmann,E.(2005): Supply chain finance: some conceptual insights.In: Lasch, R./Janker,C.G.(Hrsg.): Logistik management-innovation logistikkonzepte, Wiesbaden 2005, S.203-214.

[3]田中禾、王斌、颜宏亮(2007),基于财务供应链管理的财务流程优化研究,软科学,2007第2期,P80-87。

[4]邹武平(2009),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探讨,商业会计,2009年第17期,p12-13.

[5]覃宇环(2009),中小企业融资新途径――供应链金融,生产力研究,2009年第16期,p179-181.

[6]赵亚娟、杨喜孙、刘心报,供应链金融与中小企业信贷能力的提升,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10期,p46-51.

[7]熊熊、马佳、赵文杰,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信用风险评价,南开管理评论,2009年第4期,p92-98.

第7篇:供应链管理和财务管理范文

集团公司财务部门要深入贯彻“服务集团,创造财富”核心价值理念,基础业务巩固提升,创新业务持续推进,打造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现以某企业集团公司为背景,探讨利用金融产品创新业务与财务核算相结合进行财务管理。

一、集团建立“一个预算,三个体系”

集团最专业经济金融支持服务机构的目标稳步前进。建立以“一个预算,三个体系”为核心的财务管控架构体系,即:全面刚性预算管理、货币资金集中管理体系、会计核算网络化体系和财务风险管控体系。财务管理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转型:

一是实现财务工作重心由日常基础会计核算向财务集中管理和过程控制转型;

二是财务工作中心向会计核算、资金管理和预算内控一体化管理和集成化运作转型;

三是财务工作的核心向以原料收购、生产加工、流程管理、终端销售和资金管理一体化闭环信息化管理平台转型;

财务转型完成了会计核算由松散型向集中型的转型,由事后评价到全过程控制的转型,由经营产品向“产业+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的跨越转型,构建以财务管理为中轴,以“1+N”供应链金融为主线的现代化、密集型财务管控体系。

二、“1+N”供应链金融闭环运营体系

集团打造“1+N”供应链金融三区联动闭环运营体系,即1+N主产区供应链金融体系、1+N临港区供应链金融体系和1+N主销区供应链金融体系,构建以集团为核心企业(“1”),以若干全产业链节点及供应商客户群(“N”)为联合体,全面搭建(1+N)n供应链金融综合运营服务与管理平台,建立轻资产投入、重资源集聚的物流港区域联合体金融贸易网络。

(一)1+N主产区供应链金融体系

依托1+N供应链金融体系,整合产业资源,着力打造“以大支小,以小托大,互利多赢,共同成长”的产业共同体,引入各家商业银行为理事会合作企业提供各类金融产品支持,实现银、企、商多方受益。

一是集团信用项下非担保流贷融资模式,集团根据成员企业经营状况和资债结构及与公司经济业务往来规模,按照“四流看一线”的风险可控原则,对成员企业参照银行授信评级体系进行评价,分为AAA级、AA级和A级并每年进行动态评级,各商业银行对集团该模式进行专项授信,根据集团推荐对合作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支持,该方式需占用集团授信额度但不承担担保及连带责任。

二是集团信用项下的动产质押融资模式,各商业银行根据集团推荐,通过引入第三方物流监管公司,对各合作企业提供动产质押融资支持。

三是经济业务项下的1+N保理融资模式,理事会成员单位将应收集团债权转让给银行,商业银行根据购销合同及债权债务确认对合作企业提供保理融资支持。

四是经济业务项下的银承兑汇票融资模式,商业银行根据理事会成员单位与集团购销业务关系,通过银承兑汇票方式给予合作企业融资支持。

五是经济业务项下的订单融资模式,商业银行根据集团与成员单位购销合同,先行给予成员单位融资支持。

(二)1+N临港区供应链金融体系

集团分别在大连港、锦州港、营口港等临港区建立物流港园区,依托1+N临港区供应链金融平台,通过货押融资、保理融资、保兑仓融资及信用证融资等金融产品的组合应用,打造“轻资产投入、重资源集聚”,建立临港区物流港区域联合体,统筹战略、整合资源、扩大规模、创造效益。

(三)1+N主销区供应链金融体系

以集团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江苏等主销区为重点,通过品牌吸引和金融资本牵动等方式,打造主销区物流港区域联合体运营模式,集团与各商业银行签订“总对总”授信融资,对全国各区域子公司及供应、经销商提供金融产品融资支持,构建“总-主-协”的融资联动,即:集团与各银行总行签订融资协议,黑龙江省当地银行作为主办行对集团进行综合授信,全国各地银行作为协办行对集团下属子公司及供应、经销商提供直接融资,通过各种金融理财产品的组合应用,为全国各地子公司及供应经销商提供低成本融资,加速集团产品快速周转,实现银、企、商多方受益。

(四)1+N供应链金融体系产业延伸

2011年集团在香港成功注册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全面启动离岸公司和资本运营,搭建境内、境外供应链贸易融资新平台。一是与泰国政府合作全面开展泰米进口、出口和转口贸易,通过大宗农产品购销拉动规模扩张,实现效益增长;二是以实体贸易为载体,开展在离岸金融联动业务,通过内保外贷、DF、NDF、1+N供应链金融等金融产品的组合应用,实现由上游到下游,由产区到销区,由境内到境外的供应链金融闭环融资体系,全产业链实施低成本融资。

(五)1+N供应链金融规模效益拉动

通过1+N供应链金融体系的实施运作,实现了上下游载体由松散型向资源集聚型的整合,加强了产销区客户资源业务的粘合度,加速了集团经营规模的快速增长,近两年仅通过该模式的成熟牵动促进集团销售收入增加40多亿元。与此同时,也成为了集团经济效益的新的增长点。以后年度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逐步培养及融资支持,通过收取服务费的方式进一步扩大经济效益的长效增长。

(六)1+N供应链金融机构支撑体系

目前有19家商业银行为集团提供“1+N”供应链金融服务支持,集团根据各银行提供的融资全案,分区域、分版块、分节点附加各类金融理财产品,建立了“银行赛马机制”和“业务开展准入机制”。

第8篇:供应链管理和财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成本管理;可扩展企业报告语言

1 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1.1 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概念

传统的基于单个企业的成本管理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以预定的控制目标对产品成本形成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并采取措施及时纠正偏差,使实际成本的各项支出限制在标准范围之内,以达到把产品成本控制在预定目标之内的目的。

供应链成本管理除了注重企业内部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外,将注意力集中在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并维持长期成本优势;当然,供应链成本管理最显著的特征还在于通过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使自身价值链与上下游客户的价值链结合起来,能动的协调和控制供应商、客户及自身的成本。供应链成本管理强调获取战略上的成本优势,在成本管理中注入全局思想,其定义可拓展为:企业为实现预定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制胜,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整个生命周期形成的成本进行管理,管理的范围包括企业内部及上下游关联企业的价值链,并采取措施及时纠正偏差,使实际成本限制在目标范围之内。Www.lw881.com

1.2 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特点

与传统成本管理相比,供应链成本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与传统的生产导向不同,它是一种需求拉动型的成本管理模式。将顾客需求及客户订单作为生产、采购的拉动力,以控制资金占用成本。

(2)同时实现了改善服务与降低成本。传统成本管理的目标就是单纯地追求企业成本与服务水平之间的平衡。但在供应链系统中,改善服务和降低成本这两个目标可以同时实现。

(3)成本管理范围由生产领域向开发、设计、供应、销售领域拓展。

(4)成本管理活动具有整体性。供应链的整体性体现在企业自身流通环节的整合和与上下游业间的整合两个方面。

(5)成本管理手段多样化。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实现主要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和供求信息在企业间的整合,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全球采购系统(gpm)和电子商务系统(e-commerce)等技术支撑体系,改善企业传统的业务流程,降低系统成本。

由以上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特点可以看出供应链成本管理涉及到企业经营的众多环节:采购、库存、生产、运输、销售,而且每个环节会涉及到整个链条上的不同企业、组织和部门,这使得供应链成本管理需要处理的信息量大、成本信息来源多样化以及成本信息更新快。因此对供应链各个环节实行动态地控制和科学的管理的关键是要及时、准确地掌握供应链上的成本信息,以便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成本最优,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xbrl由于其自身开放性和集成性等特点,能很好地协调整个链条上的不同企业和各个环节的成本信息集成,必将在供应链成本管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2 xbrl及其在供应链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2.1 xbrl技术概述

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是xml(可扩展的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在会计信息交换方面的一种应用。xbrl能自动、清晰地转换信息使用者选择的包括数字和文字的所有企业信息,当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网页或把数据导入电子表格应用程序以便计算和分析时,应用软件能识别每一个数据。xbrl定义了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即将数据的显示格式、内容格式及结构标准化,用于企业信息(不仅仅是会计信息)的数据表达。它规定了企业会计信息的表达方法,规范了企业信息(包括但不仅限于财务报表)的表达方式。xbrl有四个主要组成部分:规范(specifications)、分类标准(taxonomy)、实例文档(instance documents)和样式表(stylesheets)。

2.2 xbrl在供应链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特点

(1)快速、精确地集成供应链成本信息。采用xbrl的方式,统一了数据定义和格式,无需以人工方式汇总出供应链上各企业的数据资料后逐一进行比较,所以xbrl在数据处理方面的效率要远远高常用的pdf、word、html格式文件,有利于供应链上各企业间成本信息的集成处理。

(2)便于成本信息的交换。xbrl语法简单,并且是非专有的,而且易于阅读和编写,可以被所有的机器解读,又可以在各种平台上使用,xbrl使数据可以进行自我描述。应用系统间交换的xbrl数据可以通过其文档中的标签推断其涵义,便于供应链上各企业间成本信息的交换。

(3)强大的跨系统、跨平台数据交换能力。由于xbrl是一个免费的开放式标准,语法简单,可以被所有的机器解读,又可以在各种平台上使用,可以使用xbrl进行数据交换时无需担心系统不兼容的问题。

(4)可扩展标记。而xbrl是xml关于商业财务报告的分支,继承了xml可扩展标记的特性,可由用户根据自身需要来增加xbrl标记。在xbrl应用于供应链成本管理时,不同的行业可充分发挥xbrl的优势,建立适用于本行业实用的独特的信息元素及结构。

3 xbrl在供应链成本管理中应用的相关建议

数据共享、信息共享、知识共享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目标,xml技术的应用为实现这个目标的提供了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xbrl是xml在会计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它将改变企业的交流方式以及业务的经营模式。加快xbrl在供应链成本管理中应用将对供应链上成本信息产生、流转到应用的各个环节带来深刻的变革。参照其他各国xbrl的应用发展模式,从目前应用情况来看,推动xbrl在供应链成本管理中应用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3.1 政府及相关行业机构应大力推动

自我国两所证券交易所实施xbrl模式后,我国的银监会、保监会、税务主管机关也对xbrl技术在监管功能上的潜力很有兴趣。但在xbrl的行业应用方面要发挥政府和相关行业机构的主导作用,加强对xbrl的宣传,通过多种形式与企业界接触,让企业家了解xbrl所能带来的效益,强化企业对xbrl的应用意愿。同时,应鼓励和支持对xbrl的研究。建议成立中国xbrl行业应用协会,推广xbrl在各行业供应链成本管理中应用,负责xbrl在行业应用的各项基础工作的组织实施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充分发挥xbrl国际组织成员国的作用,密切关注xbrl的国际发展动态。

3.2 建立xbrl应用于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元素及结构

xbrl对信息的描述是结构化的,加强xbrl在供应链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关键是要建立xbrl应用于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元素及结构,由于xbrl的元素及结构是对供应链成本信息标签进行统一定义,供应链成本信息内容非常丰富,要保证每个信息项目的标签唯一,且定义的标签能尽可能涵盖供应链上所有企业所有的信息项目,因此,建立信息元素及结构需要会计专家与技术人员的精诚合作。

建立xbrl应用于供应链成本管理的信息元素及结构可参照建立xbrl分类标准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结合具体供应链成本管理业务流程进行。xbrl国际公布了建立分类标准的六个基本步骤,依次为财务事实之来源(source of financial fact)、结构(structure)、收集数据(collect)、输入(enter/import)、更正(scrub)和输出(export)。建立分类标准的第一步是找出想要表达的财务事实,对想要表达的财务事实,应先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确认财务事实的范围,来证实财务事实的必要性。第二步是从财务事实中去找出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依层次将财务事实的数据名称及数据类型收集起来,接着将收集到的数据中间存在的错误进行更正。最后,依将数据名称、数据类型利用专用工具产生xsd文件。建立xbrl应用于供应链成本管理的信息元素及结构的基本步骤也应遵循这个步骤。

3.3 建立xbrl应用的的多层次的信息安全体系

xbrl在供应链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改变了供应链企业会计成本信息的采集、加工、生产、和传递的方式,给供应链成本管理带来了全方位的变革。但在网络环境下,大量的会计信息通过开放的网络上传递,存在被截取、篡改、泄漏机密等安全风险。如何有效地防范这些安全隐患,是推广xbrl面临的重要问题。

建立企业供应链内部完善的计算机系统控制制度,在技术上对供应链成本管理从数据的采集、加工、生产、和传递各个环节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建立综合的多层次的安全体系。充分利用防火墙、加密技术、数据签名、安全协议特别是身份认证等措施,确保供应链成本信息的安全。

3.4 加紧开发基于xbrl的供应链成本管理行业应用程序

由于供应链上不同企业的信息系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的,不同时期建立的应用系统可能使用不同的信息格式,各企业系统间很难共享信息,从供应链整体成本管理来看,现有各企业信息系统之间都是一个个信息“孤岛”。以xbrl为信息集成工具,建立企业intranet/extranet的信息交换平台,就能够实现供应链上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互动,这样当供应链经济业务发生时,供应链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能实时地采集到那些影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构成的经济事件的财务信息,提高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时效性和整体相关性,满足整个链条上的不同企业和各个环节的成本信息集成的需求。

供应链成本管理是战略成本管理,供应链成本管理不仅追求企业内部局部性的降低成本,而且追求整个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全局性的降低成本。本文讨论了xbrl在供应链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当然笔者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xbrl在各行业会有更多的应用,那无疑将会促进xbrl向更深层次发展,这也是所有关注xbrl发展的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共同的愿望。

参考文献

第9篇:供应链管理和财务管理范文

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缩写,意为企业资源管理计划信息系统。简而言之, ERP是面向电子商务对企业的产、供、销、存、人、财、物各系统资源进行全面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

ERP的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它强调仅靠企业自身的内部资源是不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外部资源纳入到一个整体的供应链中,将企业的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整合在一起,才能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满足企业利用全部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实现对企业的动态控制和各环节资源的集成和优化,从而提高效率,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今市场特征为:新产品开发日益加快,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产品必须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这就要求企业不能仅仅靠价格、质量、产品和服务赢得竞争优势,必须在企业管理方面多下工夫,即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向管理变革要效益,才有望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而加强企业管理、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正是中国企业顺应历史潮流,走向世界市场的必然趋势。

具体而言,企业实施ERP这个新型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

一、现代企业组织结构方面的要求

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要求企业具备更富有弹性、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从而使企业以更快和更灵活的方式满足市场和顾客不断变化的需要。而原来金字塔形职能型层次式的组织结构已越来越成为组织发展的障碍,且机构臃肿,人员繁多,严重影响了办事的效率。因此,被扁平小组中心型流程式组织替代是势在必行的。所谓弹性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是新组织的成员可以来自不同的部门,也可能是企业外部的专家、顾问,实际上企业管理已超越企业本身固有框架,这与ERP管理系统的要求是一致的。

二、现代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要求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越来越注重通过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质量管理、营销扩张和售后服务等来建立竞争优势。但同时企业也越来越发现在分工日趋细化、开放合作的年代,仅仅靠自己的资源参与市场竞争往往显得很被动,必须把同经营过程有关的多方面如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和下游的客户等纳入一个整体的供应链中,从而将客户要求、企业内部资源以及上游供应商资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而ERP系统设计的基本理念也正是将企业的业务流程视为建立在价值链上的供应链,从而将企业内部划分成多个相互协作的子系统,并对供应链上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另外供应链管理还能使多个企业在一个整体的 ERP系统管理下实现协作经营和协同运作,达到信息和资源共享的目的,从而大大提高该供应链在大市场环境中的整体优势。 转贴于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

(一)财务管理前瞻性、及时性的要求

在财务管理上很多企业都已经实现了电算化管理,应该说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在各个企业中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和实践。但是为了实现“快鱼吃慢鱼”的神话,为了在“速度经济”竞争中先迈出一步、把握市场、抢占先机,这就需要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更上一层楼,以便于财务管理人员动态地捕捉市场需求变化,提出应对方案 。而ERP系统正是通过财务流程与业务流程相融合,建立了财务管理一体化,使经济活动信息数出一门多方使用。在此基础上财务和其他各部门进行有效沟通,便于事前预测,从而使决策层利用充分的时间考虑战略管理决策,这是企业的灵魂,是关系企业长远发展的全局性、前瞻性的策略;同时通过整合性的功能化财务数据的搜集和整理,采用滚动成本核算法,实物账和资金账同时产生,通过对物流、资金流进行无缝管理,极大地降低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使财务数据处理真正达到及时性、准确性。

(二)内外价值链对财务信息的要求

价值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通过价值分析消除不增值环节,优化流程,最终实现整个价值链的增值。而传统财务管理一般以产品、部门、地区等为主体进行管理,关注产品获利能力、部门预算完成情况、部门绩效等问题,这些管理方法尽管非常重要,但忽视了价值来源于价值链、由价值活动所创造,从而无法真正把握应该如何挖掘企业增值的潜力。因此,企业需要实施ERP,即以价值活动为核心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从而强化增值活动。企业外部价值链管理则是在内部价值链管理的基础上 ,分析产业链中利润和价值的转移环节、方向,收集竞争对手信息、产业链上下游信息,以此为基础进行市场分析、产业链分析,最终通过建立联盟等方式改善阻碍企业发展的上下游企业间的关系。总之,ERP对价值链的控制是通过对供应链中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控制实现的。

四、企业全球化、多元化经营管理的要求

企业为了顺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内经济全球化潮流,一方面企业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开展跨国经营,而实现全球范围内多工厂、多地点的跨国经营必然需要良好的资讯管理工具,以便及时且精确地掌握各地的生产进度、发货状况与财务资源状况等,以最快的速度满足顾客需求,而ERP正适应了这一需求;另一方面,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纷纷实现资本多元化,并从单一生产向混合型生产发展,生产方式的多样化,就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来制定生产经营计划,而ERP正好适应这种生产环境,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求。

五、企业优化业务流程的要求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