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图书生产管理范文

图书生产管理精选(九篇)

图书生产管理

第1篇:图书生产管理范文

【论文摘要】:文章论述了新世纪图书馆在知识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人本管理、集成管理、项目管理、柔性化管理、虚拟化管理、战略管理等八大管理理论,对这些管理理论如何运用于现代图书馆的管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并作了简要的评价。

进入21世纪后,图书馆管理研究一直是我国图书情报研究的热点问题,发表了大量的论著,文章在继目标管理理论、激励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研究之后,对我国图书馆管理理论如何运用和借鉴其他管理理论,创建了现代图书馆在知识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人本管理,集成管理,项目管理,柔性化管理,虚拟化管理,战略管理等八大管理理论。

一、 人本管理理论

人本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它是相对于物本管理的,是一种现代管理理念。所谓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和"以人为根本",其核心思想是尊重人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并创造出最佳的工作绩效。

进入21世纪,人本管理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发展到各行各业。图书情报工作作为与人关系最为密切的行业。人本管理的理念更加重要。图书馆人本管理思想主要包括两面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图书馆读者的人本管理。图书馆唯一的职能是为读者服务,读者是上帝,图书馆管理以人为本就是以读者为本,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观念,把为读者服务,满足读者需要作为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缩。二是对图书馆员工的人本管理。对图书馆员工的人本管理就是要充分尊重员工的劳动,图书馆员工的工作既枯燥无味,又要求细致入微,平凡而重复的劳动多。因此,要尊重馆员、关心馆员、理解馆员、激励馆员,充分调动和发挥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图书馆员工普遍存在待遇偏低、激励不足的问题,对图书馆员工的人本管理也要注重提高他们的待遇,努力改善其工作条件,以便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过去我们只强调图书馆工作为读者服务。读者第一的观念,严重忽略了对图书馆员工作的尊重和理解,没有充分发挥馆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图书馆管理以人为本,不仅要以读者为本,也要以馆员为本。

二、知识管理理论

知识管理要求某个组织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各种机制、方式和途径,运用集体智慧提高组织的应变和创新能力,并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资源预测外部市场的发展方向及变化,使本组织能够对外部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并要求创造性的挖掘和利用存在于组织内部员工头脑中的知识及外部知识网络的智慧来服务于用户和市场,知识管理不仅注重对信息的收集、存储、管理与传递,更注重各种知识间的关联、交互与转换。

知识的产生、传播和利用既是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又是图书情报工作的基本任务;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工作的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知识管理理论体现在图书情报管理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体现在管理理念上,以知识为中心的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已成图书馆管理的主要对象;二是体现在管理内容上,图书馆知识管理将更加突出知识创新管理、知识应用管理、知识传播管理、知识服务管理、人力资本管理和知识产权管理;三是体现在管理职能上,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职能体现为外化、内化、中介、共享、学习、认知;四是体现在管理原则上,图书馆知识管理将突破图书馆传统管理的一些条条框框,重视开放性原则、共享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协作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因此,把知识管理理论应用于图书馆管理实践能够促进图书馆管理走向更深层次的应用领域和促进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全面发展。

三、战略管理理论

近年来,对图书馆战略管理的研究是图书情报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多数学者认为图书馆的战略管理是从图书馆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宗旨出发,为了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在充分研究现代图书馆外部环境的内部条件的基础上,选择和确定图书馆的战略目标的规划、实施与控制的一个动态过程。其具体内容包括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建设战略、人才战略、服务战略、品牌战略等方面。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馆怎样才能稳定持续发展。现代图书馆包括两大系统,即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图书馆属于非赢利性事业单位,如果没有政府的投入,图书馆自身发展难以为继,可持续发展要根据两大系统的不同特点,协调好二者的关系,作到两大系统的互补,同时增加政府的投入,才能使图书馆可持续发展。资源建设战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两大系统的资源,进行资源整合和互补。高校图书馆之间也要实行资源整和和提高利用率(如大学城建设),二是充分利用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人才战略就是要是适应现代化科技发展的需要,培养高层次图书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服务战略就是要树立同现代图书馆相适应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手段,不管提高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品牌战略就是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打造现代图书馆品牌,树立精品意识。通过近年的研究和探索,初步形成了图书馆战略管理理论。

四、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起源于制造业,它反映了企业对产品质量生产每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根本保证。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20世纪末推广和应用到非生产部门,图书馆管理也引进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因为图书馆管理同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是相一致的,改善图书馆的管理的目的是努力改进服务和更好地满足读者的要求,而这两个目标同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完全相通的。全面质量管理最早反映在对企业生产产品流程的管理,图书馆的工作的业务流程同生产产品的业务流程也是一致的。图书馆工作业务流程包括采编、检索、流通、阅览、归还图书杂志等环节,这些流程同企业产品生产的流程要通过前后相继的不同车间,经过若干工序,才能最终生产出产品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对产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或流程的管理,用于图书馆的质量管理是完全适用的。要提高对图书馆管理的质量,必须加强对图书馆工作每一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因此,将企业产品生产的质量管理应用于图书馆的管理,对于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完善图书馆管理系统有借鉴意义。

五、项目管理理论

项目管理理论是为了实现项目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活动,项目管理的内容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理解。从项目管理的阶段和过程来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可分为若干阶段,如项目的选定、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和项目评价等四个阶段,而且每个阶段又可分为若干个管理过程,如计划编制过程、计划执行过程、控制过程,这些阶段和过程存在着有机联系,从而构成了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从项目管理涉及到的具体内容来看:它包括项目综合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等方面。虽然不是每个项目都包含上述管理内容,不同项目所采取的管理方法、技术手段有所不同,但就项目管理的一般而言,项目管理基本上包括上述管理基本要素。项目管理理论上之所以能运用于图书馆管理,是因为图书馆的管理也包含了上述管理的内容。如图书资料的借阅和归还系统、数据库的建设、信息咨询服务等都可以应用项目管理的技术和方法。

六、柔性化管理理论

"柔性化"管理同人本管理有一定的联系,但也有明显的区别,"柔性化"管理是相对于高度集权的强制性管理即"刚性"管理而言的,"刚性"管理是指组织内部等级森严,层次分明、缺乏沟通的管理理念,它不适应于环境多变,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现代管理理念应采用柔性化管理,所谓柔性化管理就是把组织结构看成是柔性的、有适应性、有学习能力的有机体。

图书馆管理采取刚性管理理念,难以克服图书馆低效率的问题,即实际产生的服务和工作效率小于理论上所希望达到的效率。图书馆员工的工作性质决定了馆员工作绩效难以观察和准确评价,馆员努力程度、懒惰、馆员之间的矛盾和磨擦,容易导致低效率。解决低效率的方法在于图书馆内部的文化建设、提高馆员的文化层次和知识结构,提高馆员的道德休养,加强精业精神的教育,处理好馆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发扬团结进取、奋发向上、自我奉献的精神,从而增强馆员对图书馆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归属感。很显然,柔性化组织强化部门间、人际间的交流和合作,注重适应性,这种管理同倡导人本管理也是一致的。柔性化管理已经成为图书馆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

七、"虚拟化"管理模式

虚拟化是通过借用外部共同的信息网络及通道,提高信息数据库存储的一种方法。虚拟化管理是"没有管理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并非管理者不管,而是被管理者按照管理者制定的目标和规定的任务,在执行任务和实行目标的过程中,自觉地、主动地纠正自己的行为,以便能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将上级监督和指挥降低到最低的程度。这种管理模式同人本管理和柔性化管理相一致的,在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的信息化时代,管理依托人对人的直接指挥和监督将愈来愈少,而是依靠规则和程序,利用现代信息管理系统来进行,在管理中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组织、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才能最大限度调动人们积极性和创造性,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图书馆的管理中,其管理的特性,所运用的管理手段,如数据库、文献信息及网络等最适合采用"柔性化管理",因此,虚拟化管理模式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成为图书馆管理的重要管理模式和方法。

八、集成管理理论

集成管理是借助计算机将企业中各种与制造有关的资源集成起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技术。集成管理理论应用于图书馆,就是要求将图书馆拥有的各种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组织资源和人力资源等进行整合与集成,以实现图书馆各要素的联锁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推进和图书馆整体功能的优化与放大以及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图书馆集成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什么样的资源组合和技术系统才能使服务最优?(2)什么样的机构设置才能保证服务最优?而数字图书馆的集成管理,实质上就是将集成管理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数字图书馆管理实践的过程,其核心就是强调运用集成的思想和观念指导数字图书馆的管理实践,实现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规范、人力资源等各种资源要素的全方位优化,促进各要素、功能和优势之间的互补与匹配,从而最终促进整个管理活动的效果和效率的提高具体对于信息资源集成管理这个问题来说,它可以分成资源集成、技术集成、信息处理过程集成、信息与用户集成四个层次,而这四个层次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都包含着共同集成管理理论。总之,集成管理的思想及其管理模式已成为当代图书馆管理新趋势。

参考文献

[1] 邱约平, 段宇峰. 论知识管理与图书馆学的变革[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3,(2)5-9.

[2] 盛小平. 新世纪国内图书馆管理研究进展[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5, (5),1.

第2篇:图书生产管理范文

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的中心,对社会文化、经济、科技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图书馆是一个社会公益机构,没有企业所面临着的激烈的市场竞争,图书馆在管理和服务方面往往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有限的经费也不能获得最佳的使用效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也没有得到规范和发展,这些管理方面的瓶颈构成了图书馆进一步发挥信息服务功能的障碍。而作为在产业界广受好评的工业工程理论和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复杂生产和服务系统的优化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集成系统的效率。近年来,信息管理学的迅猛发展,使得传统基于文献管理的图书馆的职能和管理手段发生了转变,图书馆管理日趋向于工程化,主要表现为采用计算机、网络等数字化的工程技术;组织管理和服务的工程化[1]。同时,在当前图书馆中,不论是高校图书馆还是公共图书馆,都存在着馆舍空间不足、图书馆员工作分配不合理、图书等文献使用效率不高、用户服务响应不及时等问题。马昀在论文[2]中分析了当前高校图书馆的组织管理中存在着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方式僵化、服务形式单一、激励不足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图书馆在公共信息服务方面的能力。因此,在图书馆管理中引入现代产业管理的先进手段成为现代图书馆提高管理水平的必然。本文即在分析和研究工业工程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图书馆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基于工业工程理念的图书馆精益管理模式的相关策略,以解决当前图书馆管理中的问题。运用精益管理模式的理念,可以分析出图书馆中的价值增值过程和价值非增值过程。其中提升用户的信息服务水平的过程被称为价值增值过程;而其它一切不能为用户创造价值的过程,都视之为浪费。正是基于当前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着的大量非价值增值和过程,采用在工业界广泛使用并效果显著的工业工程理念与技术,对提高图书馆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

2工业工程理念与精益管理模式

2.1工业工程(IE)理念

现达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积累了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这些管理手段和方法集中体现在其所分立的工业工程学科。工业工程(IndustrialEngineering,IE)是在运筹学和系统工程的基础上,研究由人、物料、信息、设备和能源构成的集成系统的设计、改进和实施,并运用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来说明、预测、评价其所获得的结果。它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技术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能对生产和服务系统进行最优化的规划和设计,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是国际上与MBA教育齐名的十大教育支柱之一[3]。IE最早产生于美国,由泰勒(FrederickWinslowTaylor)所创立的科学管理思想和方法是工业工程的起源。上世纪50年代,日本引进并发展了IE,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精益生产模式,成为IE发展的新阶段,受到各国产业界的重视。我国最早将工业工程引入到生产实践中来,要数华罗庚于上世纪60年代领导开展的优先法、统筹法等科学方法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在工业、交通运输、建设、国防等诸多领域取得丰硕的成果[4]。现代工业工程不仅应用于工业领域,还扩展到一切组织和机构,包括服务业和政府部门。应用的目标就在于对组织或机构整体系统的优化。现代工业工程主要突出以下思想[5]:系统分析、系统综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动态观点。

2.2精益管理模式

精益管理模式,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丰田汽车公司的精益生产模式,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被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企业所广泛采用。WomackJP,JonesDT在著作[6]中系统地提出精益管理模式思想,此后精益管理模式成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下,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精益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管理价值流,通过运用精益管理模式工具,适时适量生产,减少浪费,不断改进,创新工作流程,追求精益求精,尽善尽美[7]。简而言之,精益管理模式的核心理念是永无止境地消除浪费并为顾客创造价值。精益生产模式强调以人为中心,运用IE一系列的工具和手法,追求对企业中各种资源进行最合理的配置,追求整体系统优化、推行零库存制度、消灭一切消费以及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精神,以此来创造出最大的生产效率和效益。JIT(及时生产)模式、“5S”活动、作业标准化、作业均衡化、ECRS技术、5W1H技术、敏捷制造、并行工程等都是精益生产模式的典型应用,在各类型企业和组织的应用中,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是工业工程在现代企业中的主要应用。精益思想是精益生产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时刻围绕管理价值核心,不断消除浪费,追求精益求精和不断改善,每个员工积极参与,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传统用于制造业的精益生产和管理模式,也越来越被服务行业所广泛应用,特别是进入体验经济时代,精益思想有利于开展高效管理,实现在消耗最少资源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接近客户需求的目标,提高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效率。叶丽花[8]把精益管理模式引入到医院感染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周艳霞,蒋俊青,曹美嫦等通过使用精益管理模式理论改进手术室工作流程,提高了手术室的使用效率,提高了医师、护士以及患者的满意度;DavidSimons和DavidTaylor[9]通过对英国某牛肉供销精益改善,使交付时间缩短了20%;杨青,陈雪,闫植林[10]将精益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民航地面服务过程,并构建了精益的民航地面服务体系框架。

3图书馆引入工业工程理念的精益管理模式策略分析

鉴于目前图书馆管理领域所存在的问题,引入工业工程中的精益管理模式理论与方法,以改善图书馆的管理,构建图书馆的精益管理模式策略体系,将用户服务放在首位,以人为本,以工业工程的若干技法作为支撑,实现标准化作业和持续改善的良性互动,最终实现图书馆的精益管理模式,可以用精益管理模式的精益屋图来表示,如图1所示。图1图书馆精益管理模式的精益屋图

3.1在图书馆中积极开展“5S”活动

“5S”来源于英文中整理(Sort)、整顿(Straight-en)、清扫(Sweep)、清洁(Sanitize)、素养(Self-cul-tivation)五个单词的开头字母S,故以“5S”来代指这五项活动。5S是精益的基础,主要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兰琼,卢达溶[11]早在2002年就提出了在图书馆中开展“5S”管理的思想,并在实践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地来说,在图书馆中开展“5S”活动的内容主要有:在图书馆中开展“整理”活动主要有,加强对书刊、报纸等文献资源的整理,减少由于馆藏无序给图书馆读者带来的找不到书的因扰。同时,要将核心馆藏与非核心馆藏区别开,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利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在图书馆中开展“整顿”活动是在“整理”活动的基础上,对整理后的书刊合理布局,不需要的物品坚决清除,对图书、期刊、报纸等文献定位摆放,一旦发现错位,则及时更正,杜绝或最大限度地减少错架的情况。实施“三定”,即定物品的摆放区域;定合理的物品数量;制定合理的标识。通过目视管理、定位管理实现图书馆管理的科学化和环境优化,为工作人员和用户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清扫”活动,则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图书馆的工作台、书架、图书文献、检索机、桌椅等所有图书馆的空间定期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书籍摆放整齐、桌椅书架无积尘等。“清洁”则要求巩固整理、整顿、清扫的成果,保持并维持其成果,进一步优化图书馆的环境。“素养”是指培养和养成图书馆馆员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作风。“素养”是整个5S活动的中心,它要求不断提升图书馆员的道德水平和工作能力,是其它四项活动(4S)持续进行下去的保证,同时也在4S活动中升华。对图书馆馆员“素养”的培养,一方面可以通过集中学习、养成教育、集体活动的方式培养;但主要是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等日常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使得人的素质与图书馆管理活动同步发展,使得“5S”活动在“巩固———提高———再巩固———再提高”的循环中,实现图书馆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3.2用“5W1H”技术来提升图书馆的计划管理的水平

“5W1H”技术是国外管理学家对计划工作内容的概括,即:Whatshoulditbedone(做什么)?Whyshoulditbedone(为什么做)?Whenshoulditbedone(何时做)?Whereshoulditbedone(何地做)?Whodoesit(谁去做)?Howtodoit(怎么做)?通过对计划工作的不断追问,将计划做得条理清晰,目标明确,步步落到实处。图书馆管理中,可以将“5W1H”技术用在图书馆的各项计划管理工作中。图书馆常用的计划工作包括:馆舍修建计划、文献采访计划、文献编目计划、人员招聘计划、数据库定购计划、活动组织计划等。这些计划工作是图书馆管理中不可回避的内容,计划安排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因此采用“5W1H”技术,多问几个为什么,可以使得计划的制定精益求精。以对数字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定购工作为例,运用“5W1H”技术具体分析如下:做什么(What)———向数据库提供商购买下一年度的机构包年使用权限;为什么做(Why)———为图书馆所服务的用户(科研工作者、学生与教师、普通读者等)提供数字化的信息资源服务,以支持其科研和学术的需要;何时做(When)———依照各数据库服务商合约到期前3个月;何地做(Where)———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管理部门;谁去做(Who)———图书馆馆长、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图书馆数据库相关工作人员;怎么做(How)———通过向图书馆数据库用户的调研和反馈,在根据用户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各数据库服务商所能提供的信息资源内容和价格,使得数据库定购经费预算得到最大的用户满意度。通过对数字信息资源数据库定购工作的“5W1H”的提问,可以明确该项工作计划的各项细节,使得工作计划合理和完善。在实际的工作中,还可以对计划工作从总到分嵌套使用“5W1H”技术,为图书馆的计划工作提供一个有效的工具,以达到提升图书馆计划管理的水平。

3.3用“JIT”思想,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

从制造业中移植而来的“JIT”思想,即“适时生产”(Justintime)也称准时化生产,它要求根据客户的需求,在需要的时候才生产,并保证质量要求,以此降低库存成本。从JIT思想的概念来看,按需生产和及时生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保证质量和零库存则是其精益思想的体现。图书馆作为一个为社会提供信息资源服务的机构,也面临着如何减少成本,提高信息服务效率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减少用户在图书馆查询和检索文献的时间;减少还书上架的时间周期;降低库存馆藏图书数量;减少预约借书的等候时间等。在图书馆中运用“JIT”思想,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增加文献检索机器,合理配置在图书馆各个区域,并准备笔和纸,以方便读者在最近的检索机上查询相应的索书号,并记录下来。*建立一个还书及时上架的流程,安排专门的人员将用户所还的图书,不经过等待,直接检查、加磁后放入到所在的书架,从而取消待上架馆藏书库,做到“及时生产”,最大化图书的利用效率。*取消还书后的库存时间,书籍还后,经质量检查后,立即摆放在相应区域的小车上,由专人负责上架,流水线方式的作业以保证书籍的及时循环使用。*用户通过网络、电话、传真等方式,向图书馆提出的预约借书、文献查询的申请后,由专任图书馆员通过馆内查找、馆际互借、网络文献传递、购买定购等方式,在预约期内完成文献的准备,使得预约用户到期后可以拿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

3.4运用“人因工程”的方法,设计出让人舒适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人因工程学(HumanFactorsEngineering)是一门运用生理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的相关知识,改善工作系统(包括人、工作、工具、设备、工作场所、工作责任和周围环境等),使得人员能在最安全和舒适的情况下,发挥其最大工作效率的科学。在图书馆中有大量的涉及到人机环境的问题,例如:图书馆馆员的工作台的设计、文献检索台的设计、书架的设计与摆放;图书阅览台椅的选择、各功能区域照明设计;藏书库的设计、图书馆环境装饰等。由于国情和地区的差异,不同地方的图书馆由于其服务对象的体格和偏好的差异,需要有针对性地改善图书馆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以适应最大多数人群的需要。以图书馆中照明设计为例,设计的原则是充分利用自然采光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采用绿色、环保、节能的人工照明设备为读者提供舒适、安全、便利的图书借阅环境。由于图书馆各区域的功能定位不同,对照明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图书馆借阅书库的照明设计的目标是使读者感到舒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的疲劳感,保护视力。从节能和视力的舒适度来看,选择吸顶式的照明度在150~200lx垂直照明的荧光灯,并辅以适当的局部照明,使得光线均匀漫射,以读者可以轻松地阅读书籍中的小字体为宜。图书馆中其它各区域的照明也以舒适和满足工作要求为原则进行设计,表1给出了图书馆各功能区域照明设计的细节。

3.5标准化作业与持续改善

标准化作业和持续改善是贯穿图书馆精益管理模式始终的基础。标准化与持续改善看似是互相矛盾的,但却是实质相同的两个方面。标准化使得改善得以完全、彻底地贯彻,而不断的改善则是建立在标准化作业的基础之上的。可以说,没有标准化就没有持续改善的对象,而没有持续改善,标准化作业成为无法适应环境变化的僵化的工作方式。标准化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图书馆工作的无效工作和浪费,合理规划和确定图书馆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在对图书馆工作的标准化过程中,可以采用IE中工作研究的方法,重新规划各岗位的工作内容,使得各岗位工作负荷均衡,减少等待与浪费。“持续改善”是IE不同于其它工程学科的显著特征,在图书馆管理中引入IE的精益管理模式策略最终需实现图书馆管理的持续改善。

4结语

第3篇:图书生产管理范文

1.ERP概述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的加特纳公司首先提出了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ERP)。ERP 既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又是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它致力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将企业的“三大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一体化管理。它不仅可用于企业管理,在一些非生产、公益事业的单位机构也可导入ERP系统进行资源计划和管理。

2.ERP核心管理思想

ERP管理思想就是以极力提高用户满意度为目的,实现对整体供应链的优化,其核心管理思想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体现了对整个供应链进行有效管理的思想,实现了对企业供应链上的人、财、物等资源及其流程的管理。

(2)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面对激烈的竞争,企业需运用同步工程组织生产和制造,保持产品多样灵活和高质量,实现精益生产。

(3)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通过财务预算、分析市场和库存数据等制订生产计划,密切跟踪销售情况,进行严格监控,以尽量实现预设的目标。

(4)体现业务流程管理的思想,为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必然带来企业业务流程的改革,而管理软件的使用也必须随业务流程的变化而相应调整。

二、中学图书馆引入ERP管理思想的意义

ERP通过流程重组,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精细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图书馆是非盈利性机构,虽然不存在利润最大化,但图书馆运作过程中同样存在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管理,而满足读者的需求则是图书馆所有工作的最终目的。因此,借鉴ERP的管理思想,有学者提出构建图书馆资源计划(Library Resource Planning,LRP),LRP与ERP的理念和思想是一脉相通的,只是具体实施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中学图书馆作为图书馆行业的一个分支,虽然没有公共馆那么庞大,但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ERP管理思想对中学图书馆的管理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1.供应链管理思想对中学图书馆工作的指导意义

供应链管理是指对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和控制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主要目标是在满足客户需要的前提下,对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管理。中学图书馆主要的产品是知识,而产生知识的主要生产资料是图书馆的资源,包括纸质和电子资源,这是中学图书馆的物流。各地教育局每年向学校下拨购书经费,虽然不多,但要尽量提高它的利用率,这是中学图书馆的资金流。中学图书馆要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教育行业的政策、师生的需求和阅读习惯等,都是我们开展工作需要收集和分析的数据,这是中学图书馆的信息流。虽然中学图书馆的供应链比较简单,但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那么工作将难以顺利开展。

2.敏捷制造思想对中学图书馆工作的指导意义

敏捷制造思想的出发点是基于对产品和市场的综合分析,其着眼点在于快速响应用户需要,使产品设计、开发、生产等各项工作同步进行,不断改进老产品,迅速设计和制造高质量的新产品,以满足客户不断提高的要求。敏捷制造也就是企业要对用户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对于这点,中学图书馆与企业有极高的相似之处。馆员要能迅速捕捉师生的需求信息,并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的需求。在日常工作中,能抓住机遇,为师生提供知识产品。例如:对于汶川大地震这类突发事件,馆员要能迅速收集事件发展的动态,以及与地震相关的天文地理知识和书目,制作成海报及时提供给师生。敏捷制造思想无时无刻都存在于中学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这是馆员对师生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的基础。

3.事先计划和事中控制思想对中学图书馆工作的指导意义

事先计划是指企业实施项目之前先做调研,分析数据,设定预期目标,制订计划和实施步骤。事中控制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和管理项目的进展,控制实施速度、时间及质量等,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事先计划和事中控制思想对中学图书馆工作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采购工作上。在大多数中学图书馆,每学年一般只有一次大批量购书的机会,由于机会不多,而且经费有限,所以必须把钱花在刀刃上,尽量满足师生的需求。这必然要求馆员要做好采购前的需求调研,结合现有的馆藏,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制订采购计划。再根据价格、资质、质量以及售后服务等因素,综合选取供应商。密切跟踪图书的订购和到货情况,对于当前缺货但师生又迫切需要的书籍,要另觅渠道,尽量采购回来。事先计划和事中控制是中学图书馆做好采购工作不可缺少的指导思想。

4.业务流程管理的思想对中学图书馆工作的指导意义

企业实施ERP,重审业务流程是必经环节,这是整个实施过程的“重头戏”,有些企业甚至要实行业务流程重组。在优化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形成的需求分析报告,是ERP管理软件设计的根本依据。借助软件的上线应用,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中学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一套手工管理流程。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管理方法已跟不上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脚步,所以在完善手工流程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图书馆管理软件,其中不乏一些非常好的软件。但对于业务流程的优化并不是到此为止,社会在进步,用户需求在变化,需要馆员做个有心人,留意每个工作环节,积累经验,总结方法,借助信息化技术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效率。因此实施ERP过程中的业务流程管理对于中学图书馆十分重要。

三、中学图书馆应用ERP进行科学管理的方法

中学图书馆是事业单位性质,相对于企业有很多不同,因此在应用ERP时不能囫囵吞枣,简单的拿来主义更加不可行。我们应借鉴ERP的管理理念,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形成一套适合中学图书馆的科学管理方法。

第4篇:图书生产管理范文

论文关键词:网络环境,知识管理,市场竞争

1、树立读者第一的“服务意识”。

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的第一线工作,作为以收集、整理、传播、开发、利用信息为主要职能的图书馆来说,其工作无一不是围绕着读者服务工作进行。“读者第一,用户至上”是图书馆工作的一贯宗旨,全心全意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是图书馆员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一责任要求图书馆员必须牢牢树立起“为读者服务”的意识和观念,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为书找人,为人找书;要变传统的被动等待读者上门查找服务到主动有目的地收集文献信息进行综合研究为读者提供便利的服务。网络环境要求图书馆员在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同时不断充实和完善甚至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自觉学习图书馆自动化检索系统及电子化管理的相关知识,除继续为读者提供外借、阅读、检索、定题服务和各种咨询服务的同时,还应该开展新的环境下电子函件(E—mail)、电子文件传递、信息查询、网络化信息检索(NIRS)等新型的网络信息服务。

2、具有强烈信息洞察力、敏锐信息感受力的“信息意识”。

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不可避免随之而来的是充溢整个网络的“信息爆炸”、“信息混乱”。如何从千头万绪的无序信息中寻找自己所需的各种信息,经过加工整理成有序有用的信息供读者选择使用,成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具备信息的识别、筛选、获取、储存、整理加工及能够抵御各种信息污染的能力是一个优秀的图书馆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他所具备的信息意识应成为他的优势,他应该自觉地担当起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者、信息的提供者与传播者、信息利用的导航员等多重角色。随着中国顺利加入WTO,我国大中型企业所需的各种产品开发、生产技术、技术经济、技术引进、市场商情等多方面的情报需求量将进一步加大。面临这一大好形势,各情报信息人员(包括图书馆员)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从纷繁复杂的各式各样的信息中不断开发加工出企业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产品,帮助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才能在信息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3、具备敢为天下先的“开发创新意识”。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图书馆的网络化、现代化建设要求图书馆的管理者不因循守旧,要敢于改革传统的各种体制、方法、管理手段,要根据图书馆发展的客观规律,针对社会对图书馆文献信息的大量需求,合理选好图书馆发展的方向和突破口,开展图书信息产业及图书信息服务工作等各种有益尝试,树立创新的观念,提高创新意识。在图书馆开发信息的过程中,最应该强调的就是信息的实用性。图书馆要尽可能地提高信息的浓度,要变信息的静态开发为动态开发;要加大投入制作各种信息精品,积极开展主动服务;积极推行图书馆思想规范化向实效性转变的思想创新;由部门层次管理向多功能一体化转变的体制创新;要加大图书馆技术改革和技术投入的技术创新;对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及各种培训的智能创新;要转变传统图书馆“大而全 ”、“小而全”向“没有围墙的图书馆”转变的观念创新;要树立新的人才观,认识到人才是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动力与源泉;要树立正确的市场观、整体观、开放观,积极开展情报信息用户的需求研究,要将创新服务推向市场,开展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建立图书馆的创新机制,营造良好的图书馆竞争氛围,实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建立科学高效的图书馆管理制度。

4、强化知识经济社会中的“知识管理意识”

知识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和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作为一种崭新经济形态而出现的知识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是利用高科技和人力资源而取得的高效益经济。作为信息交汇之处的图书馆,在知识经济中有自己独到的优势。它是存储、集中知识的宝库,知识的组织与创新是图书馆工作的强项,同时它还是实施终身教育的大学校。图书馆只有具备变馆藏文献管理为知识管理、活化知识应用的意识,才能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灵活有效的知识信息,为知识创新的增长点提供优质服务。只有这样,图书馆在知识经济中的地位才能得到保障。具备知识管理的意识,它要求图书馆员必须具备知识生产管理、知识组织管理、知识营销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知识生产管理要求图书馆员能够合理地将传统馆藏转化为各种有用的数据库,能够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再生产;知识组织管理要求图书馆员能够组织技术条件下的知识创新,建立一整套电子图书馆时代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加强与支持知识管理活动,并能对各业务部门知识目标进行考核、管理;知识营销管理要求图书馆员能对自己生产的知识信息产品的生产、定价与销售等全过程进行管理,能够广辟销售渠道,开展各种有效的促销方式,变知识信息产品为能产生巨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商品;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对图书馆员进行学习管理与人性管理,充分认识到馆员的多样性和变化性,最大限度地发挥馆员的作用。

5、自觉适应价值规律的“市场竞争意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就是以市场为核心的效益经济。图书馆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就应该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变传统的封闭办馆观念,加强图书馆与社会联系,形成图书馆与市场经济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运行机制,紧紧围绕深入开展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多层次多渠道为社会各类读者提供服务这一中心,加快图书馆改革步伐,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各图书馆依据市场信息需求,充分利用

自身独特优势,开发出的各类信息服务产品也是商品,它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及手段推向目标市场。因而,它必须时候遵循市场的价值规律,主动参与社会与市场竞争,走社会化发展道路,更好更有效地开展市场营销业务。在努力提高图书馆社会服务功能的同时,增加图书馆的经济效益,强化自身造血功能,为图书馆扩大再生产创造条件。在参与市场竞争的同时,图书馆应该由计划经济的依赖思想转变为市场经济的竞争思想,由单一的社会效益目标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相结合双重管理目标转化,更好地促进网络环境及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

1、鼓俊玲. 市场经济与图书馆经营,《图书馆学,信息学,资料工作》, 1998.2

2、傅先华 . 网络经济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1.3

第5篇:图书生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 图书馆 经济管理 投入―产出分析 资源配置

高校图书馆经济活动是高校图书馆在经济领域的具体表现,高校图书馆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表现出图书馆工作人员与图书馆机构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物质利益关系。我国对于高校图书馆的经济管理的研究在改革开放之前还处于萌芽时期。改革开放为我国的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的出现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预示了图书馆这个知识信息的生产、传播、扩散机构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巨大挑战。如何从经济管理的角度促进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己经成为高校图书馆管理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一、加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经济管理势在必行

1.加强图书馆的经济管理是图书馆所具备经济特征的客观要求

高等学校图书馆同其它不同类型图书馆一样是一种文化服务机构,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其侧重点不尽相同,而经济特征是高校图书馆共有的特征。

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经济功能奠定了高校图书馆经济特征的基础。文献是知识和信息的主要载体,文献信息资源是经济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文献信息会产生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经济效用。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文献信息中心,其中一些文献可直接用于经济活动而发挥其效用,一些文献可通过转化间接作用于经济活动而实现其经济功能。

高等学校图书馆经济管理的过程其实质是一个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它贯穿于图书馆产生、发展的各项业务工作之中。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以及知识经济的不断深入,为了高校图书馆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高校图书馆界都开始关注图书馆经济价值的存在。

2.加强经济管理是高校图书馆实现高效管理,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满足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

开展工作的基础是资金,高校图书馆的藏书建设、更新服务手段、支付人员工资等都离不开资金。经济管理的强化,对高校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购书的过程中因错购、重购、死书等现象直接影响了图书馆经费的利用率。资金利用率不高,就不能有计划的更新服务设备,改进服务手段。只有强化经济管理,应用科学的方法(数学方法、微观经济学等方法),按照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规律,合理组织和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才能把有限的资源都用在刀刃上,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图书馆生产力,从而促进图书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加强经济管理是高校图书馆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潮流,走出当前困境的必然要求

所为知识经济,是指“以智力资源人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为地重要因素的经济”。图书馆虽然不是营利组织,但它同样具有经济功能,能够创造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因此,“我们不能以我国比发达国家落后就对席卷全球的信息化、知识化不闻不问,而应实行工业化、信息化、知识化并举的方针,合理地配置资源,使它们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以新的视角、新的动力、新的内涵实现图书馆的现代化”。首先,运用经济手段,实行对文献资源、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的科学管理,高效率地开发、加工、传递文献情报信息,满足知识经济的需要;其次,因地制宜,创办一些服务性的收费项目,获取经济收益。另外,图书馆实行有偿服务,走产业化之路也应在服务于大多数读者基础之上,再考虑搞信息服务发展的路子。

二、高校图书馆投入―产出分析和资源配置合理性分析

1.图书馆投入分析

(1) 高校图书馆经费来源

①学校拨款。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服务部门,因而其服务性的特征决定图书馆不可能以赢利为目的而产生收益。因此,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是由其所属院校根据学校经费平衡提供,这部分资金注入也构成了图书馆的基本经济来源,图书馆的经费提供维持包括图书馆的人员工资、资料购置、文献加工、设备维护、行政管理等所必需的经费。

②私人和社会团体的捐赠。私人和社会团体的捐赠是图书馆经费的一种重要补充,捐赠款在支持图书馆的藏书建设、设备改进、科学研究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私人和团体捐赠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多种多样的,其资助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图书馆藏书的捐赠;对图书馆建筑的捐款;对图书馆设备的捐款等。

③少量的图书馆服务收费。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部分高校图书馆在部分领域上也开始实施有偿服务。这一部分服务收费(包括电子阅览室、读者服务部、打字复印等)同样构成了图书馆的经费来源。

(2) 高校图书馆经费的预算

编制新学年的经费预算,要在学校下达的年度经费的基础上,根据新学年的图书(中文图书、外文图书、中文期刊、音像资料、电子图书)购置计划、设备(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检测仪)购置计划、行政开支(差旅费、日常办公所需要的文具纸张、公共关系费、清扫卫生用具)等费用来进行。

(3) 从经费分配率看图书馆投入效益

高校图书馆效益本身具有模糊性和不易量化等特点。总的来讲,图书馆的效益亦即图书馆办馆效益(图书、设备利用率),图书馆效益指标体系以投入方面来看则主要是经费分配率。图书馆经费如何分配直接影响到文献资源的采购质量和数量,进而影响到图书馆办馆效益。因此,图书馆经费的分配比例将是评价一个图书馆办馆效益的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高等学校图书馆管理规程规定,高等学校文献资源购置费应占图书馆总经费支出的5%以上(这里所说的图书馆经费不包括图书馆基建经费)。图书馆经费一般划分为人员工资、文献资源购置费、设备购置费、维护费、人员培训费和其他费用等6个部分。其中,文献资源费占总经费的比例越大,图书馆经费效益就越好。

2.图书馆产出分析

(1) 从文献资源利用率看高校图书馆产出效益

高等学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产出效益主要参考文献资源流通率和文献资源拒借率等指标。流通率越高,利用率就越高,产出效益越大,反之,则越小。

① 藏书流通率指标

藏书流通率是指统计时间内借阅文献数量占藏书总量之比,该指标能反映购置图书的质量和流通工作量的大小,此指标愈大,则反映文献资源利用效率越高,图书馆产出效果也就越大。

②藏书拒借率指标

藏书拒借率是指读者在图书馆未借到的文献占读者所需要的文献总数之比。该指标反映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如果该指标越大则说明图书馆的服务效果越差,图书馆的产出效果越不好。

影响图书馆产出效益指标还有藏书开架率、读者借阅率等。

(2) 从人力资源利用率看图书馆产出效益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利用率是高校图书馆产出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人力资源利用率应从工作人员的适岗率和人员劳动率两方面来考察。适岗率与图书馆的效益息息相关,只有工作人员与自己所在的岗位相适合,才能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劳动效率是产生图书馆效益的前提和保证,没有劳动效率,也就谈不上馆藏利用率,再好的馆藏也不会产生良好的效益。

(3) 从图书馆馆舍和设备资源的利用率看图书馆产出效益

馆舍的利用程度决定高校基本建设投资的效益,图书馆资源效益是图书馆设备效益的具体体现。高校图书馆设备使用率和设备完好率决定着图书馆的设备效益。高校图书馆设备由书架、自动化办公设备等组成,设备的使用率和闲置率直接反映图书馆设备效益的优劣。图书馆馆舍和设备的使用率越高,闲置率越小,效益越好。高校图书馆的馆舍、设备资源只有更好的满足读者需求,其利用价值才会更高,产出效益也就愈明显。

3.图书馆资源配置合理性分析

图书馆投入的资源有资金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馆舍、设备等),文献资源等。资源配置就是使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效益。

(1) 合理配置文献资源

由于处于不同的层次,各高校图书馆在资源配置方面有着不同的最佳规模和数量。在对文献资源进行配置之前,高校图书馆应对学校的专业设置进行调研,掌握读者群对文献信息的需求量,以及学校读者的规模等情况。较准确的确定出本馆的馆藏结构与数量规模。

(2) 提高藏书质量,实现文献资源的优化配置

为了实现高校图书馆有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必须控制藏书数量和质量。把图书馆有限的经费配置到读者需要的文献资源上,实现文献资源的优化配置。

藏书质量主要包括藏书的内容质量和藏书的构成质量,藏书的内容质量,是指选择入藏的各学科门类、各种类型的文献本身的知识情报价值。文献的内容质量选择取决于采访人员对所采图书内容的掌握程度。藏书的构成质量,指的是藏书体系结构的质量,即藏书体系结构的科学合理程度。采访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分析学校的学科构成,分析学校馆藏图书书的比例结构、等级结构、时间结构、文种结构以及文献类型结构和复本量结构才能准确地确定本馆的藏书体系,从而指导图书采购,保证藏书的内容质量和藏书的构成质量。

(3) 合理配置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

高校图书馆要根据自身的馆藏配置,按照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性别结构等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促进群体结构合理。使人员的使用在个体结构与群体结构都处于合理状态,把合适的人员安排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中去。

高校图书馆人员队伍的专业结构,不仅要有图书馆学、情报学专门人才,还要有各专门学科的专业人才,以及不同文种的专门人才。才能满足师生员工的读书需求,适应知识经济对图书馆发展的新要求。

三、加强我国高校图书馆经济管理的对策措施

1.加强高校图书馆的质量管理

在图书馆的经济分析中,为了检验用质量系数来测量图书馆工作的质量的可能性,就必须设立质量管理系统。图书馆服务在图书馆工作者的活动中形成,服务的质量成为首要的经济特征。

(1) 制定标准

实现标准化是保证图书馆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就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企业标准”。

(2) 加强统计工作

在研究图书馆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要日益完善图书馆工作统计的各种形式。用各种统计资料来编制工作计划和确定图书馆活动的规模。有了各种统计资料才有可能根据整个图书馆及其各个工作部门的潜力来制定出确实可行的计划,

(3) 建立监督岗

建立监督岗也就是加强图书馆经济管理过程中的质量检查。质量检查要渗透到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首先应该从图书的采访、采购入手,重点是图书的流通阅览管理。

2.加强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

树立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理念,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进行有效的组合,将人才放到最合适的岗位上去,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价值,才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1)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重视人、依靠人、教育人、引导人、激励人、塑造人。了解职工物质和精神需求,引导职工把个人需求与单位事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使高校图书馆经济管理保持良好的状态并不断持续发展。

(2) 高校图书馆管理层应具有前瞻性

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水决定着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前途。高校图书馆管理层对该馆长时间的发展要有一个明晰的规划,清楚地知道本馆在信息时代、知识经济中的定位。高校图书馆管理层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时俱进,增强发现、解决问题的敏锐力,才能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好地做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

(3)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调动馆员的积极性

科学的激励机制对于全面提高馆员素质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精神激励。精神激励是理想目标所产生的内在精神动力。首先分析本馆馆员的构成状况,根据馆员兴趣的不同、年龄差别、智能上的特点等。采取知人善任,激发馆员的工作热情;二是要充分尊重和信任馆员,发挥馆员的聪明才智;三是树立榜样,让广大馆员有一个学习的目标。特别是领导更要一身做则树立榜样。

物质激励。高校图书馆领导层在进行精神激励的同时,还要充分了解本馆工作人员的物质生活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加大物质激励的频度和力度,从而充分调动广大人员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吴淑华:试论市场经济与图书馆经济管理.图书馆论坛,1994 (2)第22-26页

[2] 吴季松:知识经济.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第12页

第6篇:图书生产管理范文

论文摘要:图书馆是社会知识创新中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概念,分析了知识管理型图书馆的特征与优势,提出了构建知识创新型图书馆的思路。

1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概念

DavidJ.Skyrme博十认为知识管理是对知识及其创造、收集、组织、传播、利用与宣传等相关过程的系统管理。它要求将个人知识转化为某个组织可以广泛共享与适当利刚的团体知识。知识管理是系统地、能动地发掘、优化、控制组织所积累的知识并使之增值的活动过程。知识管理系统是指以人和信息为基础,以整合组织知识学习过程、实现组织竞争力的提高为目的,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网络系统。

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指对信息资源及与信息资源有关的智力资源所进行的管理,旨在提高罔书馆自身的管理效率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益。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是广义上的知识管理。既包括丁作内容上的知识管理,义包括组织管理上的知识管理。前者属于“科学的知识管理”范畴,主要是为了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益,后者属于“组织的知识管理”范畴,是为了提高图书馆自身的管理效率。

2知识管理型图书馆的特征与优势分析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管理在罔书馆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是知识经济时代新的管理模式,具有传统管理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特征,具体体现如下。

2.1促进知识共享

为适应当前知识量剧增、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需要,图书馆要运刚系统化的方法,有效地进行知识的发掘、传播和利用,以保证知识的创造、共享和使。高校图书馆所服务的读者往往是本校的教师和学生,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没有任何一个人或者部门可以有效地驾驭全部知识,必须要在尽量大的范围内实现最有效的知识共享,才能完善组织及其个体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同时,运用知识管理要注重对知识的产生过程及途径进行分析,以发现知识增长的内在机制,有目的地利川管理手段和信息技术,提高知识的增长速度。知识共享首先兴起于企业,然而,企业并不是知识共享的唯一主体。任何以知识为加T对象的组织,都有知识共享的需求。高校图书馆是知识的集散地,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机构。馆员、教师、学生和其他读者应该共同担负起知识领航者的责任。知识共享通过对知识的管理,为图书馆带来了新型的现代化管理方式,使现代化管理与知识管理融为一体,为读者提供容易理解的知识。同时,实施知识共享可以为图书馆读者的知识交流带来便捷与活力,更好地促进组织整体知识水平的提升。

2.2推进图书馆组织结构体系的变革

知识管理要求冈书馆实施分权化,减少中问层,以增加组织的弹性,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在此情形下,图书馆不冉是南各个职能部门所组成的以追求效率、稳定和连续性为目的的等级结构,而是由若干工作组构成的以创新、发展、适应和不断学习、不断调整I:1身为目的的联盟。冈书馆成员在组织中的角色不是同定的,而是动态的;成员在组织中的权力不是取决于其职位,而是来自于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在知识管理时代,罔书馆向个人提供学习机制和动力,图书馆支持个人充分发展自我,个人通过学习使个人理想与图书馆的目标更加和谐统一,并通过努力同报图书馆,最终形成个人和图书馆的良性互动发展。通过建立罔书馆学习制度,存提高个人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提高整个图书馆的学习能力t。存层级组织中,你拥有的职位决定你的权力;在分权的网络化组织中,你的权力来源于你所掌握的知识。这种宽幅度、少层次的扁平型、网络型结构充分考虑了知识的怏捷、双向交流,组织内各层次人员知识的传达,灵活的运作以及知识管理的实施,增加了组织的弹性,使组织结构呈现柔性化趋势。

2.3实现图书馆面向学科的知识服务

面向学科的知识服务即面向学科提供与学科相关的知识服务。高校罔书馆学科知识服务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

(I)基本服务层次。高校图书馆的借『剌服务、义献传递、馆藏信息提供服务等,是图书馆的基石=l;服务。主要是指导、帮助用户快速地获得馆藏知识、利用信息资源,这是建立在有效地组织、整合网书馆馆藏资源(包括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资源)基础上的服务。针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按学科对这些知识信息资源进行组织便于读者更好地应用。

(2)重点服务层次。高校图书馆的重点服务包括定题检索、学科导航、科技查新、々题情报调研服务、学科信息门户等内容。主要解决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学习、课题研究、科研项目、学位论文撰写等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类问题需要广泛收集相关领域的信息,进行分析、对比、归纳等处理,有时还需要拿业人员的协助才能提有效的解决方案。对于一些重大项目的课题,学科馆员还需要参与其中,深入了解课题的立项背景、项目的要求与内容,从而设定服务方案、制订检索策略,不断为该科研项目提供动态、新颖的々题信息知识,从立项到成果鉴定进行全过程的跟踪服务,提高学科知识服务对渎者.户需求和任务的支持力度。这类服务的学科性更强,也更能体现高校罔书馆的服务质量

3知识创新型图书馆的构建

3.1知识产品的创新

图书馆资源作为一种知识产品,应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种思维实质上是产品的定位思想。冈书馆信息服务同样如此,信息产品只有不断被开发,才能将川户牢牢地“吸住”,井能吸引更多的渎者。作为义献信息中心的高校图书馆必须承担起开发、传播网络信息资源的责任,根据重大课题的研究方向,将分布在网络上的相关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并按户要求,加题报告、综述、文摘、最新动态等信息产品,通过网络方式再推送给川户_3J。开发罔书馆知识产品应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进行:一方面是横向开发。一是充分利刚本馆优势,开发本馆特色产品;二是与社会合作,开发针对性强的特色产品;三是综合利川各馆地域优势,联合开发具有地特色的新产品,资源共享。另一方面是纵向开发。即利木馆优势,结合用户需求,向纵深挖掘特色新产品。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不同的新产品,实现产品的多元化,还可以将同类型的信息产品按层次组成系统产品。

3.2知识管理理念的创新

第7篇:图书生产管理范文

从馆藏文献的载体来说,现代图书馆已从单一纸质载体过渡到包括电子、网络多种载体形式的图书馆;从图书馆的社会存在形式来说,图书馆已从以前的传统图书馆发展到包括数字图书馆、网络或虚拟图书馆在内的多种形式的图书馆;从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形式来说,已从过去对纸质文献的借还服务、阅览服务、情报服务过渡到包括基于网络平台的文件传输、电子阅览、数据库托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因此,图书馆的职能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就是图书馆众多新增功能的一种。

1 信息经济的发展呼唤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与服务

近几年,我国的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各类信息机构和信息部门迅速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经济信息、科技信息、政务信息等信息系统逐步形成,知识应用与创新、信息技术的运用、信息产业的发展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的改革顺应全球经济知识化、信息化的趋势已逐步迈向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时代的社会现实。在这一形势下,作为知识、信息中心的图书馆势必从经济活动的后台逐步走向前台,图书馆的数字化和数字化的图书馆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图书馆收藏多样化、操作计算机化、传递网络化、信息资源共享化已逐步成为大家的共识。这一切说明,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图书馆职能的转变,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是经济发展对图书馆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传统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就图书馆的功能实现而言,知识管理是前提,知识服务是目的。因为要为社会进行知识服务而进行知识的管理,只有做好了知识的管理才能更好地实现知识的服务,管理和服务相辅相成。在图书馆的具体工作中,知识的管理和服务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知识管理孕含着知识服务,知识服务又包含有知识管理的成份。传统图书馆的基本功能就是对文献(知识)和信息进行收集、加工、整理并提供使用,这与知识的管理和服务过程并无二致,只是知识管理与服务的背景和平台更现代化,更强调知识的创造性利用,也就是更强调知识的创新。知识管理的目的是对知识收集、加工、整合、传递、利用,从而发掘社会智力资源,提供知识服务,促进知识的创新,最终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 图书馆知识管理与服务的基本原则

知识管理与服务是为了适应知识创新的需要和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发展,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整合,并根据用户的需要,对这些知识和信息进行再加工、传递和利用,最终形成用户能够接受的易于理解和使用的知识产品。它是一种知识的“再生产”过程,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2.1 信息资源集成化

没有计算机和网络的高度发展和以此产生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产生,就不可能产生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与服务,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基于集成的管理和服务。因此,图书馆要在软、硬件资源集成、系统集成基础上,对知识、信息资源集成、动态化服务集成,采用开放性的服务模式,从而实现知识、信息的动态化管理和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使知识管理高效,提供的知识服务严密、周到。

2.2 知识管理专业化

全球知识和信息的发生量与日俱增,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一般来说,知识增加一倍,则文献增长7倍,据不完全统计,当前世界上每年出书80万种,期刊17万种,专利文献40万种,技术标准20万种,会议文献资料100万篇以上。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将全世界所有的知识、信息都收藏于本馆之内,发展自己图书馆的馆藏特色,是每一个图书馆都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另一方面,知识和信息的管理和服务是基于专业化的服务,不同用户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是以专业化为特征的。因此,知识、信息管理的专业化原则,是指图书馆根据本馆的条件、特点和用户需要来建立自己的馆藏特色,从而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2.3 服务提供个性化

毫无疑问,个性化服务更能满足用户的不同要求。人类知识的增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使用户对个性化服务产生了巨大的需求,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知识服务的个性化成为可能。个性化服务就是根据用户提出的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经过对用户的个性、习惯和要求进行综合分析而提供的知识信息服务。它是培养个性、引导知识信息消费、促进知识创新、信息多元化的人性化服务。因此,图书馆要提供个性化的知识导航,建立个性化的知识信息环境和个性化的知识信息服务档案,必要时建立个性化的读者知识信息数据库。

2.4 管理服务动态化

管理服务的动态化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对知识和信息的管理是动态的,二是对用户的知识信息服务是动态的。知识管理与服务是基于对分布式多样化的动态知识信息资源,而不是对一定的固有资源进行的分析、加工、处理、传递和利用。知识信息的增加和积累以及基于此提供的服务是图书馆工作永恒的主题。另一方面,读者由于社会角色的转变,工作的需要等原因将不断提出新的服务要求,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读者的需求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面上。因此,图书馆不仅要根据本馆的馆藏特色重视知识信息动态的积累,还要考虑读者日益提高的动态需求;不仅要建立知识信息的动态数据库,而且要建立读者需求信息数据库。

2.5 产品载体数字化

图书馆给读者提供的知识信息产品是图书情报工作人员根据读者需求对知识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综合的有关知识和信息,对读者的研究、学习或决策提供依据。这些知识或信息应该以数字化形式提供,这是因为计算机和互联网为这种服务提供了更为快捷和方便的途径。这样既可以使这种服务快捷、高效,又可以为读者的利用提供方便。这样也为图书馆的馆藏数字化和网络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图书馆的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2.6 产品安全分级化

互联网的开放性为人们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知识和信息严重的安全性问题,其中既包括馆藏知识和信息安全也包括读者个人知识和信息的安全。这些信息的泄露可能会为某些团体和个人,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图书馆要对馆藏知识和信息和为读者提供的知识信息产品按安全要求分类,哪些是大众化的,每个读者都可以共享的,哪些是限制浏览的,按分类需求分级,分别采取安全措施。

收稿日期:2003-06-02

【参考文献】

1 张爱芳.图书馆长手册.专利文献出版社,1998

2 孙成江,吴正荆.知识、知识管理与网络信息知识服务.情报资料工作,2002,(4)

3 卢共平.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图书情报工作,2002,(8):10

4 邱均平,沙勇忠,刘焕成.论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情报资料工作,2001,(5)

第8篇:图书生产管理范文

一、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涵义

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主要是摒弃一些传统的管理模式,并将新的技术如信息化引入到图书馆管理中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先进性来收集信息、整合资源,在将信息化和图书馆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其管理系统,将管理模式系统化、科学化,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新形势下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图书馆中的资源信息化管理,对于其提高服务质量非常重要。实行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地将资源分配得更加科学、规范、合理,相比于传统的管理模式,这种方式更加效率化。在提升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同时也满足读者的需要,提供了更加优质的资源和服务。当前的信息管理技术已经运用到图书的编目、借阅、分类等工作中。为了更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开发者针对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特点开发出相应的图书管理软件,来适应不同的管理模式。将先进的管理技术融入到图书馆管理模式中,符合当前信息化的潮流。

图书馆管理信息化的过程有助于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这种管理模式既可以降低资源之间成本共享,又能够提高信息利用率,为将来其工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新形势下的管理模式使图书馆工作朝着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突破了传统管理模式的封闭性,完善了相关管理工作。

三、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发展趋势

(一)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创造了基础条件,实现了图书馆资源信息化、数字化。目前包括中国在内,国际上许多国家在积极研发数字化处理技术、信息化管理技术、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等相关技术,“数字图书馆”也成为当前国际上信息产业主要发展方向。

新形势下图书馆资源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即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于图书馆的文献等资源加工并储存。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分布式系统,它充分利用数字处理技术、信息化技术等,存储不同形式和地理位置的信息,是为读者提供网络查询以及信息传播的资源系统。

(二)图书馆信息资源产业化。图书馆信息资源隶属于信息服务行业,是信息业组成的重要成分。当前,我国图书馆基于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其发展趋势更加多样化,较之传统管理模式更具有开放性,并且其发展更具有现代化产业特征,促进了资源、文献的流通,为图书馆信息资源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图书馆在资源的丰富度、知识的全面性等方面有着其他产业不可比拟的优势,其知识门类齐全,整合和开发资源的能力也非常强大。此外,图书馆作为服务大众的部门,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拥护,这些用户也是在图书馆信息化产业化后最忠实的消费群体。因此,图书馆产业化拥有较好的物质基础和发展前景。

在实现图书馆资源产业化信息化的过程中,图书馆要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制定符合现实的特色数据库并整合资源开发。当前,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来获取图书资源,根据自身的需要获取各种信息,在这个背景下,图书馆馆藏文献就具有很大的开发前景,如数字化、产业化等。图书馆可以根据本馆的实际状况,结合自身优势整合资源,并实施符合自身特色的数据库开发工作,在为社会服务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工业化,创造经济效益。如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丰富的资源优势,在市场流通上实现产业化从而实现经济效益,馆内资源相对丰富的图书馆可以通过资源共享来实现,馆藏相对匮乏的图书馆可以通过购买其他图书馆资源,并通过加工处理实现共享。

(三)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方式更加人性化。图书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的形势,要求将人性化作为其服务发展的基本理念。在这个高度文明的信息化时代,要以为读者服务为根本原则,在满足广大读者的利益和需求的基础上整合相关资源,提供优质服务。

新形势下图书馆信息化管理要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建立一个更加优质的资源共享平台,让读者更加快捷地获取资源。和传统的单一检索点的线性检索相比,信息化技术运用更加先进的超文本检索方式,可以提供包括文字信息在内的音频、图像、视频等信息,并能通过强大的检索能力拓宽读者视野,根据个人爱好建立个性化的资源管理空间。只有始终秉承为读者服务的原则,尊重读者的利益,做到以人为本,才能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

第9篇:图书生产管理范文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图书馆也开始渐渐向“虚拟化”、“数字化”的数字图书馆发展。在此背景下图书管理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从而图书资料的管理方式也要顺应信息网络化的要求发生相应的改变,采用新的方式与对策。而对图书馆发展起至关重要作用的管理人员,也需要改变自己以往的工作方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顺应网络信息背景下图书馆发展以及读者的需求。因此,分析网络信息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变化,探讨提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的方法和途径,成为现在急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二、网络信息化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工作内容的变化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信息交流提供了新的平台,同时也对图书资料管理带来新的冲击,在此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内容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1、工作方式的变化

传统的借阅方式是依靠人工操作,在网络信息时代,为读者提供印刷的纸质图书文献资料会受到时间、空间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读者的需求。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必须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拓展服务渠道,提高服务质量。同时,还要打破传统图书馆的封闭性,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分享性,开展各项网络信息服务,利用网络环境和网络设施扩大读者的阅读范围和领域,满足读者多样性,开放性的需求,使信息资源更广泛、更全面地被读者使用,是网路时代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职责所在。

2、工作重点的变化

传统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重点是对现藏文献资料的收集、加工、利用和开发。而在信息网络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应该将工作重点放在虚拟馆藏即网络资源上。传统的图书资料都是馆藏型的,图书资料从购买、整理和储存都是手工操作。现在信息网络时代的图书管理都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完成的。手工操作逐渐成为一种辅助形式,图书馆的图书资料从购买、登记、分类、借阅和查询都要借助计算机来完成。在信息网络背景下,绝大多数的图书资料并不是以静态的形式储藏在图书馆内,而是以数据的形式,储藏在网络中,网络应用能力和水平成为图书资料管理的关键。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要优化图书资料的处理,提高工作质量,掌握最新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检索技巧。

3、工作内容的变化

传统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主要通过手工操作来满足读者的文献需求。在网络环境下,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则是利用网络借助计算机进行工作。大量的文献资料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数据录入,他们不但要为自己学校的读者服务,而且要为网上更多的读者提供服务。上网检索文献扩大了服务的范围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读者信息需求的变化

现代网络图书资料,以数据的形式储存在网络当中,是一种非实物化存储的大量图书、期刊和文献以数字化保存的形式,不仅节约了储存空间,而且安全可靠。读者可以通过远程终端的方式进行借阅,这样不仅检索方便,获取的信息、资料数量比传统方式要多很多。同时,也可以使用硬盘等便携式储存器查找、下载、储存和使用相关图书资料。传统的收藏、保存及借阅等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形势下的读者的需求。

三、网络信息化背景下提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的途径

网络信息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出现了以上几个变化,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加强专业技能培训

图书资料管理人员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计算机技术,提高网络应用水平。计算机是网络信息背景下进行图书资料管理重要的工具,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不仅 要掌握计算机的基础操作还要掌握数据库机构及网络技术。熟练地利用计算机进行编辑目录、标引和检索。能够利用网络存储、查找、获取和提供信息,具有对大量复杂数据进行组织和筛选的能力。(2)当好科研助手,成为学科研究人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应努力使自己成为本学科的科研助手,并熟悉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动向及发展动态,针对专家的需要及时搜集并提供有关资料,并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帮助教学和科研活动有序地开展。

2、优化知识结构及素质

知识结构及素养包括:(1)掌握图书馆学、情报学及相关基本知识和技术。熟练掌握图书文献信息的分类、编目等理论知识和对文献资料采集、加工、处理和保管等业务能力。(2)具备本学科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检索方法。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服务对象是本学科的专业人士,如果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就难以协助研究人员进行有效的信息调查分析和文献检索。(3)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网络信息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应该能够及时查找国内外最新的文献信息和资料,能够阅读外文资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基本途径。因此,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应该掌握一门外语,从而进行外文资料的管理和检索,以及在互联网上交流和传递信息。

3、提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

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为教学科研提供前沿的文献信息服务,以及做好日常的图书文献资料的整理、数据的输入和师生的借阅工作。因此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建立遵纪守法和为人师表的观念。在工作中,应遵循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事业心,爱岗敬业对读者要主动热情,态度和蔼,耐心细致地为他们解决在阅览中遇到的问题。

4、增强法律意识,维护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料的知识产权

作为一名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不仅要懂得管理技术和业务,同时要重视本行业的政策和法规。应掌握图书馆法、信息工作法规、出版法、书目工作法、标准化法规和知识产权法等。在信息时代,要特别注意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如信息资源建设中的知识产权,它包括馆藏作品数字化的知识产权、链接的知识产权、下载的知识产权、复制的知识产权与数据建设的知识产权。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知识产权问题,包括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与信息网络传播权、文献传递过程中的知识产权、技术保护和维护的措施与权力以及管理信息与合理使用法定许可。只有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合理、有序的进行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