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玉米生产技术要点范文

玉米生产技术要点精选(九篇)

玉米生产技术要点

第1篇:玉米生产技术要点范文

[关键词] 玉米 高产创建 栽培技术 要点 分析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200-02

要想使玉米生产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并且增强其综合生产的能力,长武县农牧局采用了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的方法。文章将针对玉米高产创建栽培技术的要点展开了详细地分析,以供参考。

1 现阶段玉米生产形势分析

长武县在2016年期间,玉米种植面积有5.5万亩。现阶段,玉米正处于腊熟阶段,但是因为生长后期干旱少雨,所以,对于玉米的灌浆成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预计今年的亩产理论值为596.3公斤,与去年亩产相比,在产量上减少了13.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对于长武县的玉米平均亩产理论预测为596.3公斤,总产量是3279.65万公斤。

2 对玉米生产产生影响的因素

2.1 气候条件

对于农作物种植来讲,在播种与生长前期,如果降水正常,那么对于大秋作物播种和出苗具有积极影响[1]。然而,今年的7月到9月初,总体降雨量与去年同期相比,虽然是稍多一点,但是,降水在分布方面十分不均匀。同时,在玉米灌浆期间,至少有一个多月是高温酷暑,严重影响了灌浆成熟效果。在这种情况下,高温逼熟导致玉米的生育期变短,直接影响其产量。

2.2 科技条件

2.2.1 重点技术的推广应用面扩大。通过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灵活应用,尤其是扩大了有机肥施入面积,所以,即便是旱年,玉米的产量也相对理想,确保达到全县玉米生产的任务。

2.2.2 优质高产良种的推广面积扩大。今年的玉米品种主要包括榆单9号、大丰30和隆丰一号等优质高产良种,而且良种的推广应用面已经达到了100%,有效地为秋粮灾年增产奠定基础[2]。

2.3 政策条件

现阶段,惠农政策力度很大。在实施旱作科技推广项目的过程中,每亩玉米的物化补助在80元左右,所以,使得农民种植地膜玉米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而撂荒面积则有所减少,所以,玉米种植面积更稳定。

2.4 其他因素

首先,农村的季节性劳动力不足,而且种田劳动力呈现老幼化发展趋势,同时,科技普及率不高,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工作的效果。其次,部分镇村的粮食生产重视程度不高,针对病虫害的调查与防治不及时也不重视,所以,很难估计今年玉米的增产增收。最后,农业机械化程度偏低。近年来,在落实旱作农技项目方面,采购小型施肥覆膜播种机,然而却无法满足每户田地对农业机械的需要,导致劳动力得不到解放。

3 玉米高产创建栽培技术的要点分析

2016年,长武县作为旱作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示范县,为更好地开展并组织项目的实施工作,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在多个城镇进行了项目推进,全面实施种植地膜玉米落实旱作项目5.1万亩。其中,主要包括了4个万亩高产示范片和4个百亩核心攻关田。通过对长武县项目区大田的测产调查发现,旱作农技推广项目项目区万亩示范片的平均亩产已经达到了676.6公斤,百亩核心攻关田平均亩产达到757.6公斤。在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下,项目区良种覆盖率、地膜覆盖率与测土配肥覆盖率都是100%,且机械播种率达到89%以上。

3.1 地膜覆盖技术

在该项目区中,全部实行的都是地膜覆盖垄侧种植技术。

3.2 选用耐密优良品种

在该项目区中,所选择使用的玉米品种都是适宜当地旱作生长的新品种,具体包括榆单9号、陕单609和大丰30包衣种子。同时,亩留苗密度与原栽培密度相比,超过1000株,使得每亩有4200-4500株[3]。

3.3 测土施肥,培肥地力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大力推广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玉米的生长规律与施肥特点,包括地力的营养状况,采用测土配方施肥的技术,确保磷、氮、钾和多种微量元素的合理搭配。另外,需要合理应用种肥、底肥与追肥。其中,底肥主要包括三分之二的磷钾肥与六分之一的尿素。在播种的过程中,应当施加三分之一磷钾肥与六分之一尿素,将其当作种肥[4]。而追肥则是三分之二的尿素,需要在玉米大喇叭口时期施加,进而确保玉米在生育阶段营养需求达到要求,更好地实现创建玉米高产的目标。

除此之外,应当实行农企合作,通过配方肥料的方式,有效地增加玉米的产量。同时,充分运用秸秆还田与增施有机肥等多种技术,这对于玉米的高产创建具有积极的作用。

3.4 土壤深松耕技术

采取深松耕疏松土壤的方法,并打破犁底层,这样一来,能够使土壤容量得以降低,而且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壤本身的蓄水能力。

3.5 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应按照玉米在不同生长时期发生病虫害的相关规律,积极采取防治措施,特别是对粘虫、黑粉病以及大小叶斑病等病虫害,需要全面开展预测预报和防控工作,以保证玉米生长的质量。

3.6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在玉米高产创建栽培过程中,应当大力推广并使用机械化收割技术,该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扩大秸秆的还田覆盖面,同时还能够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受玉米在我国粮食作物中重要作用的影响,提高其实际产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其中,要想使玉米产量提高,最佳方式就是采用高产创建栽培技术。为此,文章将长武县玉米高产创建栽培作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对今年玉米生长形势的分析,探讨了对玉米生产带来影响的具体因素,重点研究了高产创建栽培技术的要点,希望对玉米的增产增收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冯国良,刘福虎.玉米高产创建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12):1322-1325.

[2] 舒景辉.刍议玉米高产创建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5(10):73-73.

第2篇:玉米生产技术要点范文

关键词:玉米深加工;玉米产业;发展趋势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玉米产量占全球玉米总产量的40%,中国占20%。美国每年用于深加工的玉米量已超过5000万吨,占玉米产量的20%左右。美国的玉米经济实力最强,技术最先进,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发达的玉米深加工业。美国玉米深加工产品,由19世纪的淀粉、葡萄糖、饲料、玉米油,到20世纪的变性淀粉、淀粉糖和燃料酒精,尤其是目前作为玉米深加工的两大主导产品淀粉糖和燃料酒精,成为推动美国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一、美国玉米深加工现状

(一)玉米深加工产品多样。美国玉米深加工已有150多年的历史,玉米深加工产品伴随技术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已制造出3500种以上的产品,由过去单纯的淀粉产品发展到淀粉糖、各种发酵产品、变性淀粉、玉米油和蛋白饲料等多门类的产品体系。玉米深加工产品主要包括:一是玉米淀粉。美国的玉米淀粉工业发展迅猛,是世界淀粉生产产量最大的国家,2003年美国淀粉产量占世界淀粉总产量为50.8%。由于美国淀粉原料基地连片集中,所以淀粉厂的规模大,一般年生产能力在数十万吨。二是玉米淀粉糖。与其它淀粉糖相比,玉米淀粉糖具有成本低、副产品多、效益高等优点。美国玉米原淀粉有70%左右被用作制糖原料,仅用于生产糖类的玉米就达3300多万吨。玉米淀粉糖除用于食品工业外,还应用于其它工业,如用于空气清洁剂和烟草的保湿剂,也用于砖瓦制造中,通过防止干燥过程中水分移动减少破裂和变形,还可用于水泥中延迟其凝固时间。三是酒精。美国酒精用玉米的消费增长近几年来非常强劲,酒精生产消费的玉米量已超过淀粉行业,成为美国工业用玉米消费的主体。2003年度燃料酒精生产消费玉米234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520万吨,增长幅度高达28.9%。在2005年,美国玉米产量的14.56%用于生产酒精,2006年,这一比重上升到20%以上。这主要是玉米燃料酒精迅猛发展所致,燃料酒精将成为未来玉米酒精加工的主要方向。四是赖氨酸。玉米深加工产品中,氨基酸类的产品主要是味精(谷氨酸钠)和赖氨酸。味精的生产主要在中国,赖氨酸的生产主要在美国和日本。目前,世界上95%以上的赖氨酸都作为饲料添加剂。随着世界饲料工业的发展,赖氨酸的消费量逐年增加。世界赖氨酸生产规模最大的是美国ADM公司,约占全球赖氨酸总产量的一半。

(二)有专业的玉米深加工组织。为提高玉米生产贸易及加工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竞争力,美国成立了玉米生产者协会、玉米贮藏与加工协会和玉米精加工协会,且3个协会间长期保持稳定的协同关系,使美国玉米加工产业具有规模化、组织化、集约化、现代化等特征。美国玉米精加工协会有9家公司,下属28家企业,年加工玉米3556万吨,平均每个企业日处理玉米3500吨以上。

(三)玉米深加工技术先进。美国在发展玉米精深加工业中不断进行科技创新,特别是节能、节水、节约原料和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效率和效益、降低成本费用和减轻环境污染的技术工艺。乳酸和琥珀酸等有机酸采用膜分离与细菌连续发酵生物反应器耦合技术和双极膜电渗析分离技术,赖氨酸生产采用连续离交法进行分离提纯。采用快脱纤维法和快脱胚芽法,提高了加工效率,提升了饲料副产品的价值。此外,经过改造的研磨技术有效提高了发酵罐的实际产量。

(四)政府对玉米深加工产业进行扶持。美国玉米深加工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采取了财政补贴和金融扶持。财政补贴一种是政府直接补贴给加工企业,另一种是政府在农业政策中对种植玉米的农户提供直接补贴。采取这种补贴措施取决于玉米的市场价格和销售量,农户的玉米出售量越大,自然得到的补贴款越多。政府对种植玉米的农民提供补贴后,降低了企业收购玉米的价格,相应降低了玉米加工企业的成本,有利于玉米加工业的发展。美国对玉米资源开发提供金融扶持的金融机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商业银行。许多玉米加工企业建厂的一半资金是从商业银行得到的贷款,政府给予一定扶持。另一种是农业合作发展服务机构,当地政府为农业合作社提供无息贷款。另外,美国对玉米资源深度开发关键科学技术的研究提供支持。

二、美国玉米深加工业发展趋势

(一)玉米深加工产品不断丰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传统工业产品淀粉、糖、油和饲料中,淀粉已成为工业应用的龙头;在一些工业领域,淀粉已得到很好的应用。玉米深加工产品市场空间不断拓展,不断开发新用途和扩展原有用途。除继续淀粉及其深加工产品在传统领域的应用,更注重开发和开拓以下三领域的产品和市场:建筑产品中的增稠剂、粘合剂喷涂剂;铸造和陶瓷中的脱膜剂、防裂剂,日用化工中的填充剂、粘合剂等;高档产品,如高档医药生化产品、功能性食品及添加剂、精细化工产品及用化学方法或很难生产的产品(微生物多糖、工业酶制剂表面活性剂、高分子材料等)。

(二)玉米加工不断向精深发展。目前美国采用的玉米乙醇转化工艺分干磨和湿磨两种,前一种工艺投资成本相对较低,除生产乙醇外,其余产品都加工为动物饲料;后一种工艺则是把玉米籽粒分解成淀粉、麸质、胚芽和纤维。与干磨比较,湿磨具有延长产业链的重要优点:一方面,利用玉米的多价值属性分别加工出多种产品。诸如利用玉米胚芽生产高营养玉米油;利用玉米糠麸生产高蛋白饲料;纤维和液流混合干燥后也可当作低蛋白动物饲料出售。另一方面,利用湿磨工艺生产的纯淀粉通过延长产业链进一步加工出多种下游产品。玉米淀粉除经过发酵制取乙醇外,还可制作变性淀粉用于食品业、纺织业、造纸业及粘合剂等。用酶法可以把淀粉转化为一系列高纯度的葡萄糖下游产品,然后再通过发酵制成各种不同的终端产品。

(三)玉米开发利用向综合方向发展。美国在玉米利用方面进一步实现了综合化,在产品开发方面,生产出更多种类的变性淀粉。21世纪以来,为应对石油危机,美国大力开发石油替代品玉米燃料乙醇。随着对玉米成分和价值属性认识的提高,加上加工技术的革新,玉米综合化开发利用路线完全改变了玉米单一化开发利用路线。采用玉米综合化开发利用路线,有效突破传统的只加工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的玉米初加工业的局限和束缚,开拓加工生产包括醇、氨基酸、微生物、低聚糖和多糖、酶制剂、单细胞蛋白、抗生素等高附加值产品在内的现代玉米产业,因而被提高到发展“玉米产业经济”的高度。(四)现代生物技术不断推动玉米深加工业的发展。玉米深加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现代生物技术的支撑。玉米深加工业未来新产品的开发、市场的开拓依然要依赖于现代生物技术,尤其是现代生物酶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引用现代生物酶技术,色谱分离、膜分离技术,喷射、超微以及自动化微机控制等技术,使产业进入高科技、高产出的快速发展阶段。现代生物技术尤其是基因工程技术方面的进步,导致了一系列酶产品方面的创新和酶产品成本的降低,极大提高了玉米深加工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对我国玉米产业发展的借鉴

(一)不断开发新产品,发展玉米综合利用。玉米综合利用是提高玉米附加值的重要途径,也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玉米深加工业的发展趋势。我国应积极开发、引进玉米综合利用技术和联合生产方式,努力提高玉米加工的综合效益。适应市场需求、发挥现有优势和克服薄弱环节是确定玉米深加工业主导产品的决定因素。我国要在充分发挥味精、柠檬酸的生产规模和技术优势的同时,加快酒精(尤其是燃料酒精)、淀粉糖和变性淀粉的发展速度。

(二)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玉米加工效益。在中国玉米深加工的过程中,技术是一个瓶颈,因此,中国要以实现“玉米的精深加工”为目标,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目前,在玉米加工过程中,许多中国企业只是在模仿国外企业的核心技术,始终得不到高额垄断利润。所以,中国玉米加工企业应加大技术的投入,尽快开发自己的核心技术,同时国家应对玉米加工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制定相应的保护和支持的政策。

(三)加大生物研发力度,密切跟踪工业生物技术前沿。高度关注世界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趋势,国务院成立了“国家生物技术研发与促进产业化领导小组”,明确未来20年生物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以化工醇、聚乳酸等新产品为代表的玉米化工转化产品已成为各企业开发的重点。据统计,全国约有政府资助的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200个,拥有研发人员3万多人,现代生物技术企业50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

第3篇:玉米生产技术要点范文

关键词:防病虫技术;技术推广;玉米;建议

中图分类号:S435.13 文献标识码:A

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推广是促进农业发展与农业高产的重要途径,对于农业的改革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针对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推广进行研究,分析玉米生长病虫问题与防治措施;说明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推广的原则,具体包括建立健全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推广的法律体系;农业制度、农业政策与市场经济发展相结合;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下,企业、农村、农民广泛参与;提出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推广的建议,即建立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推广制度与政策体系,具体包括:建立健全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推广的法律体系;加大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推广的投入;制定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推广的激励政策;完善政府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服务体系;完善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推广的社会环境体系。

1 玉米生长病虫问题与防治

玉米在其生长期中常见的病虫问题有2种,即丝黑穗病和粗缩病。丝黑穗病的病菌一般散落于土壤后与粪肥、种子等粘在一起,待到种子发芽的阶段病菌侵入玉米的幼芽,病菌侵入玉米的幼芽后会逐步的蔓延到生长锥基部的分生组织中。花芽分化时菌丝向上蔓延至花蕾原始体形成丝黑穗。其防治措施在于在其幼苗期将病苗与可疑病苗铲除,在其生长期将病苗铲除,在后期生长阶段割除病株,并把病株带出田外深埋。粗缩病的一般通过灰飞虱吸食叶片汁液产生有毒的病菌。一般情况下,如果4~5叶片粗缩病,则该株植被不能抽穗。其防治措施在于清除田间杂草以破坏病菌繁殖平台,播种期间加入农药以消灭病菌等。

2 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推广的原则

2.1 在现有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

当前,我国仍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科学技术尚未达到理想状态,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尚未达到繁盛至高点,对于各种各样的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需求仍然很强劲。同时,我国当前现有的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大体相似,甚至具有“换汤不换药”的症状,达不到玉米生长防病虫的要求。所以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推广要在现有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实现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多种、多样、多类别,最终形成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的技术体系。

2.2 农业制度、农业政策与市场经济发展结合

政府在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推广过程中发挥主导性作用,政府需制定相关的农业制度、农业政策推进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的推广。同时,加入市场经济发展情况因素,将农业制度、农业政策与市场经济发展结合,促进适应市场且合乎规定的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的有效推广。

2.3 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下,企业、农村、农民广泛参与

政府在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推广过程中发挥主导地位不能被代替,指引调控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推广,并且企业、农村、农民在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推广过程中发挥主体地位,这是技术推广的要求与技术特性决定的。政府应建立与改善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推广的运行机制,加大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推广的投入,完善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推广的政策措施;企业、农村、农民广泛参与,落实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的推广与落实,促进我国玉米的增产、高产。

3 建立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推广制度与政策体系

3.1 建立健全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推广的法律体系

3.1.1 建立和完善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推广的综合标准体系

但需要注意的是,玉米在各地区的生长情况存在差别,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推广的标准体系需要因地而异。在国家出台相关的总体标准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各个地区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推广的具体标准,这需要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合力作用。

3.1.2 建立和完善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推广的评估考核体系

通过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推广的评估考核体系加强政府对各区域技术推广能力与技术推广成就的考评。

3.1.3 建立和完善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推广的监督管理体系

要定期的比较区域内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推广成果;要健全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推广计量管理、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推广统计和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推广状况分析制度。

3.2 加大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推广的投入

需要做到专项资金专用,禁止将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推广的资金挪为他用;增加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研究与推广的费用,形成多元化的费用来源渠道;鼓励企业与个人对于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研究与推广的资金投入,形成国家、企业、个人多向的科研与推广投入机制;加大对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信息服务机构及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改造研究组织的扶持力度。

3.3 制定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推广的激励政策

针对此点,给予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推广较好的地区、个人一定的现金奖励或农业发展的财政补贴;出台相关的优惠措施,鼓励和引导一些企业向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推广方面投资。同时,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农业生产的机器设备的生产与采购,尤其是与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有关的机器设备的生产与采购可以直接的推广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

3.4 完善政府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服务体系

严格资质认证与规范服务流程、规范服务市场,实现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与农民、农业生产的对接;整合与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相关的资料与资源,完善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的信息服务体系与信息服务普及体系;有步骤的、划区域性的普及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的某个方面。

3.5 完善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推广的社会环境体系

针对此点,可加入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舆论媒介的力量,举办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展览会,举办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的大型演讲,发印一些与玉米生长防病虫技术有关的宣传手册。

参考文献

[1] 刘春兰.玉米高产品种技术推广方法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2(24).

[2] 韩凤华.浅谈地膜玉米栽培技术推广与应用[J].吉林农业,2011(10).

第4篇:玉米生产技术要点范文

关键词:玉米 高产稳产 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种植玉米的时候因为多方面因素影响种植的产量和水平,要想达到稳产高产玉米的效果,就应该合理分析播种玉米外部条件和自然环境,栽培玉米的的时候注重维护和管理,利用玉米栽培技术来优化管理作物,以便于保障可以更好的进行播种,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

一、玉米高产稳产栽培技术分类

(一)适宜土地中杂种种植

种植玉米的时候选择适合自然条件和环境的地方进行杂种种植,依据杂种种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玉米种子抵抗能力,杂种种植多种品种的玉米可以体现杂种种植的优势。杂交不同种类玉米种子具备不同生长特性,以此也需要不同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因此,在相同田间杂交种植的时候应用3~4种品种,依据不同种类玉米种子种植的不同需求,完全展现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因为不同的地域环境、自然条件种子苗发芽情况不同,因此能够更加充分的展现杂交种子的优势,以便于能够在保苗、结果、延长花期等作用下提高产量[1]。

(二)种植单一玉米杂交种植技术

种植单一玉米杂交种植技术实际上就是立体栽培技术,依据不同栽培技术中不同杂交种类会形成不同形状的种子,上述技术能够大面积种植玉米,完全体现玉米主要功能,提高玉米之间见光程度,保障能够提升玉米种植的质量和水平。

二、高产稳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一)精选良种

经过多年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选择种植品种的时候应该满足紧凑型为主、平展型为辅的基本原则,主要由于相比较平展型来说,紧凑型具备更高的增产能力。实际分析选择产品的时候,也应该充分考虑种植方式、土壤条件、种植时间、气候等因素,例如,在充足养分、水分、土壤条件的区域套种和春播玉米,此时应该应用以下品种,如鄂玉16、康农108、北玉20等,种子选好以后,为了保障种植种子的质量,应该进行竞选,去除霉种、坏种,以便于能够全面提高种子出苗率和发芽率[2]。

(二)适时播种,套种种子

适时播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优越良好的生长环境,充足阳光、水以及适合土壤温度等资源,能够为玉米生长提供基础,此外,播种种植的时候合理应用套种技术,实际操作中应该分析以下几方面问题,掌握播种套种技术的时间;提高播种种量,以便于提高出苗率;为了提高出苗率,播种之前应该造墒,播种之后应该浇水。

(三)合理密植

玉米播种过程中种植密度极大程度上影响种植水平,一般来说种植密度不仅影响粒数、穗数,也会严重影响粒重。粒数、粒重、穗数是影响玉米产量重要问题,所以适合的种植密度可以适当提高种植产量。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对种植密度进行合理分析,第一,改变传统的播种方式,依据套种或者条播技术来取代原来点播技术。第二,改变种植行距,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扩大行距,最适合行距为60~70cm。第三,改变种植播种量,在合理提升播种量的基础上可以为其提供充足的苗量。第四,掌控好定苗操作。

(四)加强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

玉米管理中苗期管理尤为重要,幼苗健康情况会严重影响后台生长状态。所以,种植玉米的时候应该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分析环境的管理问题,第一,早期深中耕处理,以便于起到灭茬、改变环境的目的,保障可以促进根系的生长;第二,掌握管理的时间,科学、合理、适时的进行施肥,为幼苗生长发育提供养分。第三,早间苗、适时补苗、适时定苗。第四,防治病虫害,幼苗时期应该切实做好治病虫害的工作,保障能够健康的发育幼苗。

2合理科学的施肥

施肥管理的时候应该合理控制施肥方式和使用施肥技术。幼苗时期一次性实施磷钾肥、有机肥、锌肥等肥料。相对其他种类技术来说,氮肥具备不同的使用方式,此时应该依据分期管理的方式进行处理,以此可以发现,依据苗子生长状态、肥料用量、当地情况需要使用不同的施肥方式[3]。

3综合防治病虫害的技术

玉米出现病虫害以后,会极大程度上降低玉米产量,所以,玉米生长过程中应该切实做好防治玉米病虫害的工作。一般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玉米病虫害,如青枯病、大小叶斑病、粗缩病、穗蚜、玉米蛆等,如果不能及时防治上述病虫害,会导致出现不必要的损失,因此,玉米种植过程中应该提高预报检测病虫害的工作,完全掌握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4适时收获

玉米种植中应该及时了解收获期,不可以过晚收获,但是可以过早收获,主要就是因为如果过晚收获会导致玉米粒重量变大、过于饱满,提高玉米杆承重力,十分容易出现倒伏的现象,增加人畜践踏的概率,因为存在大量老鼠会降低玉米产量。如果过早的收获玉米,此时玉米处于灌浆阶段,没有饱满的籽粒,严重降低玉米产量。所以,在玉米果穗苞叶变枯、变黄、变松、坚硬、籽粒饱满并且能够完全展现所有颜色的时候,是最适合进行收获的阶段[4]。

5使用触杀性除草剂

从触杀性除草剂基本类型方面来说,应该依据玉米生长的实际情况来应用和分析除草剂的品种,并且在使用除草剂以后能够处理害虫。从使用时间方面进行分析,玉米出苗相对比较滞后,此时应该应用合理除虫方式来保障能够在满足玉米生长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发育,不同季节中种植玉米在坏死后需要使用不同的处理技术。种子发育的过程中依据适当的药物剂量控制病虫害,保障能够为玉米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保护植物的基本原则就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注重使用物理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农业防治技术,也需要扩大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理论意识,尽可能降低使用农药的概率,避免对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污染[5]。

结束语:

综上,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业发展的水平,人们生活水平度的提升也在不断扩大玉米的产量,为了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应该应用合理、科学的综合配药栽培技术来有效提升产量,并且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实际操作的时候综合分析土壤环境、肥料、种子等多方面因素,推广应用玉米生产的综合配套技术,以便于能够全面增加玉米产量,保障能够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明泉,张桂阁,李学杰等.高产稳产玉米新品种聊玉22号的栽培技术研究[J].种子,2011,30(2):113-114.D

[2]刘霄.玉米高产稳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探讨[J].经济视野,2013(14):309-309.

[3]黄晓娜,张富才.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大面积高产稳产栽培技术[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2(2):57-59.

第5篇:玉米生产技术要点范文

一、保持玉米播种面积

玉米种植面积是玉米产量的保障,因此,保持乃至提高玉米种植面积是提高玉米产量的必要条件。随着土地沙漠化的扩大,耕地面积在逐渐的减少,在这种情况下,要保持住玉米的播种面积,使玉米的总产量不受影响,就得让耕地面积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要加强森林的保护,适当地扩大森林在沙漠中的面积,防止耕地不会流失,要继续搞好退耕还林、还草等建设工程,加大防护林体系和防治沙漠化、盐碱化等治理工作,遏制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

要切实处理好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的关系,积极引导使用未利用的土地和废弃地,鼓励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的空间,从严控制非农业用地规模,实现对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征收耕地的占补平衡,杜绝各类建设对耕地的肆意侵蚀,并加大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力度,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稳定玉米播种面积。

要进一步完善、细化和实化土地流转政策,在遵循自愿、依法和有偿原则的前提下,促进耕地合理流转和适当集中,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合作经营可解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的大农机和小地块的矛盾,解决无法统一作物品种、统一施肥标准和统一实施一系列农业技术措施及大型农业机械空运转多、成本高、闲置时间长等问题,充分发挥土地的规模经营、集约管理,给玉米生产机械化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进一步提高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率,提升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

此外,还应加强对现有耕地的深度开发,通过先进的农业科技和耕作制度来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相对增加播种面积。

二、学习科学施肥方法

化肥是玉米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科学的化肥投入对玉米稳定增产起到重要保障作用。化肥的有效施用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还可以提高作物的单产,对增加玉米产量有较大的效果。但是过量施用化肥,不仅造成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还会对玉米增产造成负面影响。根据边际报酬递减定律,应该从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和水肥耦合等角度考虑,合理施用化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和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地的粮食生产能力。施用多成分、多功能、高效、高浓度、无污染的化肥,在化肥的使用上走有机、生物、无机相结合的道路。

不同的地质以及不同的玉米生产阶段所需要的肥料是不同的,应该实行测土配方分阶段施肥。为使不同地区、不同田块的施肥方法更加科学,必须采集耕层土样,测定土壤养分,根据化验结果、结合田间试验结果和玉米需肥规律,确定合理的施肥配方和施用方法,保证氮、磷、钾肥和微量元素配合使用,达到平衡施肥。同时为保证全生育期玉米生长需要,应做到基肥或种肥与拔节期深追氮肥相结合,尤其是湿润半湿润地区一定要避免使用长效复合元素化肥作基肥一次施入的施肥方法。玉米专用缓释复合肥的使用中要根据玉米不同时期对专用肥中营养比率和数量要求与单质化肥配合使用,并根据土壤肥力施用不同的专用底肥。

科学有效的施用化肥能够提高土地养分,促进玉米生长,但从根本上培养土地肥力是更治本的方法。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增肥地力。秸秆中含有大量的能源物质,还田后土壤生物激增数量、活性强度提高,提高有机质含量,利于抗旱保墒。秸秆还田还具有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储存降水、提高地温、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优化环境、防治污染等诸多优点。秸秆还田使秸秆中的有机质得到充分的利用,有利于生态农业和环保农业的发展。同时,深松整地培肥地力是玉米持续增产的基本要素之一,可以建立土壤水库,提高耕地的抗旱、抗涝能力。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粮食增收的重要支撑。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如果一个国家(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能满足当地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这将势必会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的“瓶颈”之一。

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严重,每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水资源紧缺或洪涝灾害的影响,抵御自然灾害的一个最大制约因素是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会导致农田的抗旱排涝能力减弱,土壤得不到保护,肥力得不到持续,严重制约着玉米的生产。要保证玉米生产中的有效灌溉面积以及排涝能力,就应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适当的增加水利站的数量,使玉米在生长期间能得到充分的水供应,特别是有些水库的水资源要合理地利用,倡导节约用水,注重水利工程项目的落实,要让水利工程建在玉米种植比较密集的地区,对原有的中小型水利站进行维护,保证正常使用,达到玉米的有效灌溉面积,而且还要改善水利设施的管理工作,增加人员在农忙季节对水利设备的看管,增加设备的利用率。在建设水利工程的同时,要切实抓好节水改造、节水灌溉以及田间工程配套。要围绕保障防洪安全、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着力搞好中小河流治理。建立一批旱能灌、涝能排、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农田,促进玉米增产。

在加强黑龙江省水利设施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加强电力建设以及道路建设。加强电力建设,及时调整不符合国家要求的农业用电设备,奠定玉米生产中的能源基础;加强道路建设,为玉米生产运输提供保障。

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因此,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核心是要解决投入问题。要建立健全以公共财政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改变过去只依靠政府财政投入的做法,引入各种投资主体投入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进行市场化管理。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两只手”作用,通过出台民间资金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鼓励措施和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促进个人、集体、外资等各类经济主体的社会资金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以政府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筹资渠道。通过以奖代补、项目补助等形式,把国家支持与农民群众投工投劳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

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机械动力对黑龙江省玉米产量有重要影响,开发研制适合黑龙江省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特点的机械动力,及时形成对劳动力转移后所形成的农业生产动力短缺的有效替代,成为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产品的性能是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关键,加快研究开发先进玉米生产装备是当务之急。政府部门要更加重视机械研发部门,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其生产出适合各地区的玉米生产的机械;要加大对农机的补贴力度,使得农户有经济能力承受机械购买或使用的费用;同时,改善农机维修网点参差不齐、修理技术低、收费标准不统一的现状;另外,农机推广部门要做好机械的宣传示范作用,让农户切实感受到机械化生产给玉米种植带来的好处和收益。

在提高农业机械水平过程中,要考虑很多问题。由于玉米生产条件复杂,耕作制度、种植方式多样,生产机械化难度较大,对生产机械化的迫切需求与技术及装备有效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的主要矛盾。这就迫切需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农机工作者与农业工作者合作,共同研究确定主攻方向,选择技术路线和发展模式,协作攻关来解决好这一发展难题。国内外实践证明,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加强农机与农艺结合,不是谁适应谁的问题,而是用现代生产方式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共同建立一个高产、高效、全程机械化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品质量直接影响到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现在,有些产品性能不过关就大量推广应用,制造质量不过关也大量销售,给农民造成很大损失,严重影响了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热情。应加大农机产品质量的市场监管力度,杜绝伪劣产品进入市场。要抓好人员技术培训,通过加强技术培训,一定能培养出会操作使用现代农业机器从事农业生产的新型农民。不仅能操作,会保养,出了问题还能处理,这样才能发挥机器的最大作用和效益,推动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

五、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农业科技发展对玉米单产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良种的培育与推广、高产节本技术的组装配套与推广、新型投入品的研制开发、农民生产技能的培训与科技普及等方面。现代农业每一项新技术的出现,每一个新品种的培育成功,都有可能改变现有的农业生产格局和结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农业科技进步工作,加强玉米科研投入,加速培育玉米优质品种,改进栽培技术以及深加工转化研究,使技术进步成为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品种选育是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最经济、有效的途径,根据各自的育种目标和主攻方向,增加育种投资,尽快选育出适于黑龙江省种植利用的各类型玉米杂交种,尤其是高产优质品种、青贮专用或粮饲兼用品种、抗病高淀粉品种、优质食用品种和高油品种的选育工作;通过良种良法配套和规模化生产技术的研究,充分发挥新品种的增产潜力;通过开发和推广综合加工与利用技术,使玉米大幅度增值,提高玉米生产的经济效率。通过对新的玉米深加工工艺和技术的探索,开发新的玉米产品,寻找新的玉米产品出路,促进玉米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目前黑龙江省必须花大力气研究配套的不同产量水平的规范化栽培技术以及行之有效的单项增产技术。目前我省玉米种植习惯仍然是稀植大穗,就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讲,我省已经落后国内先进的省份,如吉林、河南、山东等。完善高产栽培技术也是当前黑龙江省玉米生产重要任务之一。

另外,要根据黑龙江省实际情况,注重土地、水、环境等方面对生产的影响,重点研发、推广和应用玉米超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技术,以持续的科技创新推动玉米单产的持续增长;要做好节约型技术的推广,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和节能为突破口,大力推广新型科学技术;要大力推广合理施肥技术,优化肥料资源配置,在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同时又不对土壤造成破坏;要大力推广使用高效、低残留农药,确保植物机体不受破坏;要大力推广节水灌溉的科技技术,缓解季节性干旱对玉米生产造成的困扰。

完善的科技创新机制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条件,必须把农业科技发展放到突出位置,加大科技投入,建立专项基金来给予支持;要完善科技管理体系建设,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为目标,形成农科教、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在农业科技创新的基础上,要切实加强农业技术推广。要建立和完善以国家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服务到位、分工协作、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打造一个健全的、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格局。要强化农业实用技术和新技术的应用,大力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农作物精量播种、免耕播种、玉米地膜覆盖、膜下滴灌、秸秆还田等先进适用的农业新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要重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开辟有效的通道。与此同时,农民是玉米生产的直接管理者,只有普遍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将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要增加教育经费,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加强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树立长期投入长期受益的观念,努力克服短期行为。对农民进行玉米知识的宣传,适当地开一些玉米生产的技术课程,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强化玉米从播种到收割的管理工作,提高玉米的质量和产量。要给农民做好农业技术的传授工作,适当地对基层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强化工作人员的农业技术水平,扩大农业知识,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工作,提高玉米的总产量。

六、提高玉米利用率

要充分地发挥黑龙江省玉米主产区的优势,加大对那些有潜力或者潜力很大的地区生产投入,潜力很小的地区和投入量大、回报小的地区要适当地放弃,让那些农作物退出玉米主产区。瞄准市场,发展有机玉米和绿色玉米,可以利用非转基因玉米的优势,创造黑龙江省玉米品牌,增强玉米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积极开拓玉米市场,尤其是在国外市场的占有率,适当地引进国外的玉米生产技术,加大附加值较高的玉米品种的种植,如笋玉米、糯玉米和甜玉米的种植,改进玉米加工技术,多生产玉米饼、玉米芽和玉米油这些高价值的玉米产品。

另外,玉米一直是主要的饲料作物,有“饲料之王”之称,人均占有玉米数量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畜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畜牧业是种植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继之而起的产业。同时,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适合我省农业劳动力价格低廉的特点,是具有发展前途的产业。因此,作为玉米主产区要把畜牧业置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充分利用玉米多的优势,积极发展养殖业,增加肉、禽、蛋、奶等畜禽产品的生产,优化畜禽品种质量,搞好畜禽加工,变销售玉米为销售畜禽产品,走“粮仓”变“肉库”的道路,实行玉米的就地转化增值。

参考文献:

[1]齐聪.吉林省玉米生产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30,46.

[2]卢宪英,崔卫杰.农户玉米生产行为及其供需缓解的路径选择[J].改革,2009(1):74-78.

[3]周丽静.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水稻、玉米生产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9:35.

[4]李志会.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及影响因素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2:29.

第6篇:玉米生产技术要点范文

[关键词] 河南 玉米栽培技术 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166-01

一、前言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进程将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近几年来,我国的农作物种植水平已经在原的基础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各个地区的高产栽培技术,其中我省的玉米栽培技术是十分突出的。我省很早就开始了对玉米的研究与栽培,各农业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为了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加快农业发展水平,为促进河南经济的发展专门开展一系列的农业合作研究,针对玉米栽培技术研究方面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促进改革玉米种植技术,进一步推动了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使得我国的玉米产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玉米栽培技术

1.玉米种植准备工作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社会发现了许多玉米杂交的新品种,但为了实现玉米的高产,我们必须结合当地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进行适当的筛选。由我省在一些气候较差的年份会经常发生倒伏,造成产量上的减少,所以我们在选择品种的时候一定要选那种抗倒能力比较强的品种,这样在面对恶劣气候的时候才能功能更好的应对,以实现高产的目的。

玉米种子是由植株生长开始的,只有将种子的前期处理工作做好,玉米才能够健康的生长。玉米在进行播种之前必须先将那些不够饱满的颗粒以及种子里掺杂的杂物挑选出来,这样一来就保持了种子的纯净度,然后将已经挑选好的种子放于太阳底下进行晾晒。做好了以上两点就可以保证玉米种子在播种之后的出苗率以及发芽的速度。

2.玉米栽培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2.1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播种应根据当地的气候适期的进行播种,适期播种的主要目的就是调温,以此来保证与玉米能在大量降雨前提早成熟,及时避免后期不利生长的环境因素。玉米种植的距离以每株相距35-40厘米的距离最为适宜,这样能给玉米种子足够的生长空间以及生长时需要的水分和营养。

2.2对玉米种子进行科学的施肥

土壤的肥力是保证玉米种子能够健康生长的动力,但也不能因为这个而对玉米进行胡乱的施肥,因为玉米成长的各个不同的阶段所需要的肥料也是不同的,我们必须先对各个时期的土壤进行化验,充分了解土壤的供肥情况再对其进行施肥。对于我省的玉米应该多施以有机肥,无机肥每次应少量施入,以此来保证土壤的供肥能力,以促进玉米种子的高效率生产。

2.3对玉米进行合理的灌溉

玉米在苗期时都是耐旱怕涝的,所以这段时期内我们不宜给它太多的水分,这样反而对它们的生长不利。虽然玉米在过了苗期之后的需水量是比较大的,但是在一个多洪涝的地区,我们应该时刻关注着天气变化,并对多雨天气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2.4对玉米田进行管理

在玉米苗出土之后,应该及时的对玉米苗进行检查,如果发现又缺苗或者珑管的现象,都要及时的进行补种或者补苗,降低土壤的荒废率,从而提高玉米地高产率。另外,玉米田的杂草也要及时的进行处理,如果仍有它生长的话,杂草将严重影响玉米植株的生长,让玉米根部吸收不到足够用的养分和水分,从而不能健康的生长下去。在处理这些杂草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采用喷雾式的施药方式进行的,这样不仅能提高除草的效率,而且对玉米生长时的伤害也是最小的。

3.玉米的收获

玉米成熟之后应该要挑选适当的时间进行收获,这样也能提高玉米的产量。收获时,应该先对玉米地的玉米进行观察,如果有百分之九十的玉米茎叶都已变黄,那就可以对玉米进行收获了。而对于那些比较晚熟的玉米,我们就可以延长收获期,因为往往那些玉米的品种产量都是非常高的。

三、玉米病虫害的防治

1.玉米病害及防治

玉米斑病一般来说通常的玉米分为大点、小点。主要危害玉米叶子,有时还会威胁到玉米叶鞘和苞片。详细来说玉米大斑往往是小点发展过来的,一些小斑点聚集起来将成为一个大的斑块。

玉米丝黑穗病。一般来说,这种疾病主要是对玉米的花和果穗予以毁坏。所以一旦病害发生,可以导致植物作物歉收。一般出现在幼苗期,从玉米芽鞘疾病病原体入侵,导致系统性疾病。

玉米丝黑穗病这种情况也可以选择抗病品种的玉米。因为几年不停耕作会导致一块土地耕作土壤细菌数量的增加及其发病,实施轮作、深耕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疾病。

2.玉米虫害及防治

地老虎。幼虫分为许多类型。他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阶段。玉米虫害最常见的是大老虎和小老虎。

玉米螟。在代数甚多,其幼虫善于将穿作物腐烂。玉米叶的核心是蛀穿后叶子会有排列整齐的洞。玉米螟幼虫一旦进入花心,会导致底部坏了。玉米螟的危害往往是大量的玉米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糖醋液。通常用于防治害虫,黑色或配置毒药诱饵吸引成人的方法。在早期阶段也可以清除杂草在玉米的向阳铲土。

四、总结

玉米的栽培技术也不能按部就班,它的种植也必须根据本地的地理条件、气候进行合理的变化,在遇到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时,应该要及时的想出必要的应对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伤害,更好的提高玉米的产量。如今,玉米、栽培技术的应用已经大大提高了我们国家玉米的产量,帮助农民增加了他们的收入,让我们国家当代农业建设的发展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参考文献

[1]张弓引.春播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吉林农业,2013,07:34-35.

第7篇:玉米生产技术要点范文

关键词 玉米;发展现状;对策;广西大化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0-0311-01

大化县地处广西西北部,是一个以玉米生产为主的山区农业县。全县下辖16个乡镇,人口44.62万人。现有耕地面积1.379万hm2,其中旱地1.026万hm2,占74.4%,人均耕地309.1 m2,人地矛盾十分突出。2012年,该县玉米播种面积达1.02万hm2,其中饲用玉米1.01万hm2,平均产量达3 246 kg/hm2,产值8 439元/hm2;种植鲜食甜糯玉米0.01万hm2,平均产鲜果穗16 258.5 kg/hm2,产值22 761元/hm2。玉米是该县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玉米产量的丰欠直接关系到该县的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1 大化县玉米产业发展现状

1.1 种植面积相对稳定

2010年以来,随着种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玉米品种的更新换代,该县部分地区玉米单产实现了较大突破。一是玉米种植面积与区域布局相对稳定。据调查,该县玉米种植面积主要分布在大化、共川、共和、六也、岩滩、雅龙、江南、七百弄、板升等9个乡镇的山岗、丘陵地带,这些地区均有种植玉米的习惯。二是甜糯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随着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从2009年开始,该县甜糯玉米种植面积每年以12%的速度逐年递增,到2012年全县种植面积达0.01万hm2,产品主要供应城区市场消费。

1.2 单产水平较低

据统计,该县近年来饲用玉米单产只有3 300~3 450 kg/hm2,主要是晚玉米生产受到秋旱的影响,产量低而不稳,种植效益不高。虽然经过农技人员的办点示范和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的应用,平台旱地单产逐年递升,但全县总产增幅不大。

1.3 饲用型玉米品种趋多

在2008年之前,该县玉米品种基本上是饲用型良种,如正大619、正大818、农大108、南校9665等。2009年以后,该县开始引进推广食用型甜糯玉米,如超甜玉米品种台湾华珍、绿色超人等;甜糯玉米品种美玉1号、美玉5号等。2012年全县甜糯玉米种植面积达0.01万hm2,仅占玉米总面积的0.98%,目前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1.4 种植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该县农民虽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玉米生产经验,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农业部门的办点示范,加速了玉米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但地膜覆盖、补施锌肥、辅助授粉、病虫害综防等技术在玉米生产中应用较少,玉米生产科技水平和种植效益不高,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特别是标准化生产技术有待完善[1]。

1.5 产业发展后劲逐步增强

一是玉米生产推动了该县畜牧养殖业的空前发展,不仅解决了每年饲料缺口3 600 t,同时增加了大量的有机肥料。二是玉米加工直接拉动了农村中小型饲料加工企业的发展。目前,该县以加工玉米为主的小型饲料加工厂随处可见,这些企业投资小、成本低、收益好,既解决了农户的产品加工和销售问题,又帮助养殖户解决了饲料需求问题[2]。三是该县在城区已建立了冷藏库,解决了当地超甜玉米上市季节集中、高峰期价格下跌,影响种植户收益的大问题,为鲜食甜糯玉米发展提供了保障。

2 大化县玉米产业发展对策

根据该县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今后发展战略上,应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品种结构调整;以市场和龙头加工企业为依托,进一步优化种植区域,扩大鲜食玉米生产规模;以整合科技力量为动力,加快引进玉米新良种、新技术、新模式和新加工,提高玉米单产水平和综合加工能力,提升种植效益;以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为重点,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3];以加快市场网络建设为手段,协调好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关系,使种植业、加工业、畜牧业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

2.1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

玉米生产关系到该县的国计民生和粮食安全,县委、县政府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把玉米产业作为当地的特色优势产业,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同时组织农业、财政、扶贫、科技、金融、经贸等相关部门,科学制定好全县玉米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积极引导、扶持玉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2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调整区域布局

根据该县各乡的自然气候特点,实行连片规模种植,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在区域布局上,七百弄、板升、乙圩、姜圩、雅龙等偏远乡镇,应重点发展饲用玉米;大化、共和、共川、六也、都阳等交通便利的乡镇,在巩固现有优质玉米基地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因地制宜,适度发展甜糯玉米生产,力争在近年内全县玉米高产示范基地达到12个以上,甜糯玉米发展到0.15万hm2以上。

2.3 加强技术指导服务,提高科技进村入户率

一是引进推广优质高产良种,优化品种结构。农业部门根据当地加工企业的需求和市场信息,积极引进玉米新品种,大力开展试验、示范、推广活动,引导农民调整种植布局,促进全县玉米品种结构优化。二是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如采用适早播种、合理密植、地膜覆盖、免耕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施攻苞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及机械化技术等,实现玉米增产增效。对甜糯玉米生产要围绕优质高效的目标,注重播种季节、种植方式、隔离要求、辅助授粉、适期收获、抢占市场、打造品牌等[4]。三是积极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农技部门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培训活动,如举办田间课堂和印发技术明白纸等,增强农民科技意识。

2.4 加强产销对接活动,推进产业升级

县、乡农业部门要与龙头企业沟通协调,根据市场需求,推广“企业+ 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发展玉米订单生产[5],同时向农民传递生产与加工信息,搞活玉米市场营销和流通,促进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

3 参考文献

[1] 杨红旗,路凤银,郝仰坤,等.中国玉米产业现状与发展问题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6):368-373.

[2] 于洋,张今华.吉林省玉米综合利用现状与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27(36):22716-22717.

[3] 巩东营,王志武,李杰文,等.山东省玉米种子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06(5):99-101.

第8篇:玉米生产技术要点范文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年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实施意见》精神和玉米振兴计划实施方案,切实提高玉米产量,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特制定本意见。

一、目标任务

以主攻单产为重点,以现有关键技术集成推广为支撑,以良种补贴、高产创建活动和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项目为切入点,切实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玉米振兴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建立150万亩玉米振兴计划核心示范区,平均亩产水平达到500公斤以上,其中埇桥区45万亩、萧县45万亩、灵璧县35万亩、泗县20万亩,砀山5万亩。建立8个万亩高产创建片,亩产600公斤以上。其中埇桥区、萧县各建3个,灵璧、泗县各建1个。在此基础上,将示范区的成功技术经验向面上辐射,力争全市330万亩玉米平均亩产达到400公斤以上,比去年单产344公斤,增产56公斤,增长16.3%,总产达132万吨,比去年总产110.5万吨,增产21.5万吨,增长19.5%。

二、着力推广五项关键实用技术

围绕良种良法配套和农机农艺结合,重点推广五项关键实用技术。

(一)推广高产专用品种。大力推广紧凑型品种,扩大耐密型品种种植比例。优化品种布局,中北部地区重点推广耐密型品种。建立玉米品种展示与主导品种制度,引导农民使用优良品种,逐步改变玉米生产品种多乱杂现象。同时,因势利导推广高产青贮玉米品种和优质鲜食玉米品种,优化结构,改善品质,提升效益。

(二)推广合理密植技术。以扩大机播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增加玉米种植密度,力争玉米亩种植密度达到4000~4500株,高产田块达到4500~5000株。示范推广宽窄行和起垄种植,提高合理密植水平。因地制宜推广玉米大豆间作技术,提高光能利用率,促进增产增效。

(三)推广机播一体化壮苗和机收一体化增产技术。以良种为基础,以机播为手段,以壮苗为目标,大力推广机播一体化壮苗技术。选用紧凑耐密型品种,实行免耕铁茬播种,全面推广机播,实行合理密植,着力提升播种质量。施足基肥,重施有机肥,促根壮苗。机播比例达到75%,一播全苗壮苗比例达到90%。推广机收一体化增产技术,大力发展小麦玉米兼用型收获机械,提高玉米生产效率。积极推广玉米机收秸秆切割抛撒技术,推进秸秆还田。大力推广适期晚收技术,提高玉米单产和品质。2011年,玉米机收比例达到35%,适时晚收比例达到50%。

(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测土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施好配方肥和专用肥。推广平衡施肥技术,施足基肥,适时追肥,突出大喇叭口期追肥。示范推广小麦和玉米两季秸秆还田技术,提升地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五)推广田管轻型化栽培技术。针对玉米田管难度大的特点,重点抓好“追一次肥,施一遍药”,即大喇叭口期重施氮肥,中后期突出抓好玉米螟、大小斑病、锈病等病虫害的总体防治。加大控释肥和热雾机示范推广力度,减少作业次数。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组织。市政府决定成立宿州市玉米振兴计划领导小组,由分管市长任组长,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农委、市财政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具体落实全市玉米振兴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农业部门要强化基础服务,认真开展苗情监测、主导品种展示、主推技术培训等基础性工作,逐步构建苗情监测体系、健全品种展示网络和实用示范培训基地,增强农业基础性和公益能力。各相关部门要精心组织,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形成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各县区政府要切实把玉米振兴计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健全组织,强化管理,加大投入,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确保玉米振兴计划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围绕玉米生产,国家和省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各县区要认真贯彻落实,充分调动农民发展玉米生产的积极性。用好省对150万亩核心示范区良种良法示范农户的补贴资金,充分发挥补贴政策带动科技推广的作用。发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引导作用,利用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和产粮大县奖励资金,大力推进玉米播种、收获机械化和秸秆粉碎还田。积极引导和落实玉米政策性保险,降低生产风险。对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区要强化激励机制,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开展表彰奖励活动,落实以奖代补机制,调动各地发展玉米生产的积极性。

第9篇:玉米生产技术要点范文

安阳县位于河南省最北端,全县地势西高东低,山、丘、平、洼类型齐全,玉米是该县主要秋粮作物,常年种植面积80万亩,按玉米产量水平指标划分,分为西部丘陵旱作区和中东部高水肥区两个种植区域,其中西部丘陵旱作区,灌溉条件差,土壤瘠薄,地块零散,玉米产量水平350~400千克。中东部中高水肥区,经济条件较好,水源灌溉方便,地力水平较高,玉米产量水平550~650千克,是该县玉米主产区。随着玉米加工企业数量的增多、规模的扩大及畜牧业的发展,对玉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玉米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该县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近三年来该县玉米面积分别为80万亩、81万亩、82万亩,单产分别为401千克、404千克、407千克,总产分别为16万吨、16.4万吨、16.7万吨。玉米播种面积、总产占当地主要农作物的比例为55%、60%。种植的主要玉米品种为郑单958、浚单20、浚单22等。玉米主要用途是加工饲料和化学药品等。

该县畜牧养殖业发展较快,每年共需玉米饲料大约为30万吨,中小型饲料加工企业28个。玉米大部分是自产自销,用于饲料加工,其余用于外调。出售玉米的主要途径是当地小型饲料加工企业收购,玉米秸秆除少量专用青贮外,其它秸秆还田,青贮产量折合干重1500万千克,每年鲜食玉米(甜玉米和糯玉米)产量约250万千克。

玉米种植方式主要为麦收前夏播套种和麦收后铁茬机播,收获方式主要为人工收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玉米生产中主要环节正朝着机械化方向发展。近年来成立的农村专业合作社,承担起大田播种、管理、植保、灌溉等环节中的具体操作,为玉米产业的大规模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 玉米发展中存在问题与制约因素

①品种多、乱、杂,制约着产量的提高,品种专用化程度较低;②玉米加工业比较简单粗放;③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偏高,玉米价格较低;④玉米的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还没有完全被广大农民所掌握,技术棚架问题依然存在,使玉米种植成本高、效益低。

3 促进玉米产业发展的对策

随着玉米产业的不断发展,春播玉米和套种玉米面积有望扩大,夏播铁茬面积减少,专用性玉米品种逐渐多样化,品质结构会更加科学合理,玉米产业会呈现出产业化、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的发展趋势。一是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专用性品种多样化程度逐渐提高,尤其是鲜食玉米品质和产量会进一步提高,玉米深加工应成为玉米产业主要发展方向。二是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在玉米主产区统一规划种植不同品种的不同区域,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收购,使玉米生产向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三是向机械化方向发展。在玉米种植、防治病虫害、收获等环节上,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四是向标准化方向发展。建立地方标准规范农产品生产规程,各乡镇成立信息技术中心,负责收集信息和技术推广,玉米生产要统一规格、统一品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增强农民标准化意识,促进玉米产业发展。

根据笔者近年来的实践经验,全县玉米产业的发展应坚持以专用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玉米转化能力,突出重点品种和玉米专用品种,发展订单农业,促进玉米产区畜牧业和玉米加工业发展,实现专用玉米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加快建成具有国内市场竞争力的专用玉米产业带。通过采用面向市场,依靠科技,落实政策,加强玉米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玉米良种推广补贴政策,扩大机械化作业面积,加大投资力度,加快科技推广力度,强化宣传培训等措施,促进全县玉米产业化发展。

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技术措施有良种推广、测土配方施方、病虫害综合防治、科学浇水、秸秆还田等,实现品种布局区域化、田间管理指标化、耕作作业机械化,提高玉米产量和效益,实现农民增收。应继续坚持以下做法:

3.1 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组织农业、气象、土地、金融等相关部门从实际出发,围绕发展重点,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强化服务职能。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