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玉米栽培管理范文

玉米栽培管理全文(5篇)

玉米栽培管理

第1篇:玉米栽培管理范文

1玉米栽培技术流程

1.1整地

选取肥力高和易保水保肥的耕地进行耕种,更有利于玉米的生长。严格选取上一年种植大豆及小麦的茬口耕地,并采取深松为主,翻、松、耙、旋相结合的土壤耕作方式,1年翻一次。根据米脂县实际情况可参考以下耕种模式:第一,秋翻秋起垄。将耕地翻深到科学的深度,并且及时起垄和选择是否镇压。第二,秋翻春起垄。在早春耕土层化冻后及时耙耢和起垄,有效保墒。第三,深松起垄,整理旧垄合成新垄。第四,耙茬起垄。对于有深翻基础的大豆茬等进行处理,然后深松、扶旧垄,并选择是否镇压。

1.2播种准备工作

1.2.1育苗和直播法。采用育苗法可有效提高玉米植株成活率,适宜于干旱缺墒年。采用传统的直接播种法,减少了经济成本,适合于墒饱的耕地。1.2.2播量。精品玉米品种在深度为60cm的垄上每隔15cm播1粒,普通玉米品种每隔14或15cm播1粒。1.2.3播量调试。若条件允许,可采用32%石墨粉加68%滑石粉拌种,增加出种量。需注意的是,手动设定出种速度需与试播时流速相同,速度过快容易导致卡种、断种、漏种。1.2.4肥料准备。每公顷田地施加二胺225kg、尿素315kg、52.5~105kg硫酸钾、15~22.5kg硫酸锌。肥料必须施加在种子下方3~5cm处;在沙土地和高岗地增施氮肥及钾肥,在低洼多水地增施磷肥。1.2.5田间检查。在机械播种过程中检查落粒是否达到标准播量;使用小铲检查播种深度是否达到3~5cm,落肥深度是否在种下3~5cm。

1.3田间管理

积极补种。出苗前期应及时检查玉米植株出芽情况,如发现缺苗应及时补种。铲前松地。出苗后进行铲前深松,促进幼苗生长。苗前除草。在土壤墒情好的土地选用高效除草剂,兑水400~600kg对土壤进行喷雾处理。在禾本杂草地,每公顷使用94%乙草胺1.4万~2.0万mL或75%异丙草胺2.7万~3.9万mL。在阔叶杂草地,每公顷使用55%甲草嗪945~1125g或15~30g宝收干悬浮剂75%。在杂草混生地,每公顷使用70%都尔1.5万~2.3万mL再加50%甲草嗪450~600g。苗后除草。在玉米3~5叶期、杂草2~4叶期对茎叶喷雾,每公顷使用4%玉农乐悬浮剂1000~1500mL,或4%玉农乐750~1200mL加40%阿特拉津胶悬剂1200mL,兑水450~750kg对茎叶喷雾。

1.4防虫

1.4.1黏虫。当平均100株玉米有50头黏虫时即可开始防治。在6月中下旬,于玉米拔节孕穗期开始防治。每公顷使用330~480mL菊酯类农药兑水32kg进行防治,也可以采用有机磷农药喷雾防治或人工捕杀防治。1.4.2玉米螟。当平均100株玉米有玉米螟活虫80头时即可开始防治。在玉米开喇叭口前1~2周,7月10日前后是防治玉米螟的最佳时期。每公顷使用3.5%锐丹乳油225mL,拌细砂150kg,每株施加2.5~3g,或每公顷使用3.5%锐丹225mL加水150kg,灌于矿泉水瓶内并扎眼,每株喷洒2~3mL,可有效防治玉米螟。

1.5防病

丝黑穗病一般必须需在玉米种子储藏前进行有效处理。大斑病可在新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洒52%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50倍液,或52%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50倍液相隔9d喷施1次防治,连续喷施3~4次。

1.6灌溉

1.6.1拔节孕穗期。大约在6月20日进行灌溉,必须保证灌透、灌足,灌水量为650~700m3/h,盐碱地应适当增加灌水量。1.6.2抽雄扬花期。7月末前后一周是玉米需水临界期,需根据生长情况和土壤肥水状况灌水1~2次。1.6.3玉米灌浆至成熟期。在8月下旬需灌水1~2次,此后每次灌水量为1100~1300m3/hm2,灌水量需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玉米根系腐烂。

1.7其他种类玉米栽培管理要点

1.7.1饲用玉米栽培要点。错峰播种:为了保证玉米供应时间更长,可采用错峰播种方式,播种间隔时间为12~18d。强化密度:种植密度需比食用玉米增加1/3以上,每公顷需达到11.3万株左右。肥料充足:因种植密度较大对肥料要求很高,因此要增施氮、磷、钾化肥,注意多施钾肥。收割:青贮玉米的最佳收割期一般在授粉后40d左右。1.7.2甜玉米栽培要点。隔离种植:在授粉期甜玉米如果接受了普通玉米的花粉后会发生异变,甜玉米品质就会降低,所以甜玉米要隔离种植防止串粉。精细播种:由于甜玉米淀粉含量较少、籽粒相对较小、顶土能力较差、不易拿全苗等,所以播种前必须科学选种、育种及仔细整理土地,做好保墒工作。防治虫害:甜玉米虫害严重,尤其是玉米果穗部位易遭玉米螟、金龟子等虫子的蛀咬,采用科学的防治方法加强对甜玉米病虫害防治至关重要。

2收获

2.1收获时期

传统玉米大约10月初就可完全成熟。选择晴天收获后连晒,待果穗干后脱粒,以免损伤果皮和胚部。

2.2收获后管理要点

收获后玉米要晾晒7~10d,当颗粒含水量达到22%时可直接进行脱粒处理,高于24%的于立秋后或来年脱粒。

2.3储藏管理

第2篇:玉米栽培管理范文

摘要:虽然近年来玉米的品质得到提高,产量也在逐年增长,但是在具体的栽培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因而对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普及,是一项长期任务。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问题分析

我国的玉米种植面积广阔,从南方到北方,各省都有种植,如何提高玉米品质,如何提高玉米产量,显得至关重要。经过笔者多年的调查发现,只有切实有效的解决了玉米栽培过程中的问题,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粮食总产量。除了要不断创新高产优质品种,还要推广高产栽培技术。

1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主要问题分析

1.1落后的玉米栽培技术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但是农民在玉米种植方面,有些还是按照多年来形成的传统经验来进行种植,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很多传统经验都被证实是错误,因此,落后的玉米栽培技术是导致玉米产量不高的一大原因。经过调查发现,很多农民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盲目的使用化肥、农药,这不仅无法对玉米的栽培起到促进的作用,更是会增加玉米的使用安全问题。例如,近年来专家发现,过度的使用化肥农药会使得土地出现成分不均衡的现象,进而影响翌年的玉米产量。

1.2不完善的玉米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的生长过程,会经历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在进行玉米栽培的过程中,每一阶段都不能大意,尤其在花粒期阶段,是玉米开花、散粉、受精的关键时期,有的农民不具备日常的田间管理技术,如果在此时遇到虫害泛滥,或是恶劣天气时,就会大大降低玉米的产量,从而对农民的经济收入带来巨大损失。因此,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在玉米田间管理的过程中,农户就需要对玉米的花朵进行适当的保护措施。

1.3不合理的玉米施肥技术

众所周知,在种植玉米过程中,施肥技术至关重要,因此,只有合理施肥才能够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如果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施肥不足,或者施肥不均匀,或者不合理的施肥,那么就会大大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具体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缺少氮肥容易造成生长速度缓慢;二是缺少磷、钾肥会影响玉米的开花结果。除此之外,如果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存在施肥过量的情况,就会出现土地板结的现象。

2创新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措施的策略

2.1提升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要想提高玉米产量,除了需要肥沃的土地,更重要的是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例如,在对玉米进行春播种植的过程中,农户需要在外界温度较高的情况下进行种植,不可盲目按照节气规律进行种植,否则会降低发芽率。不仅如此,在栽培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灌溉可以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尤其是玉米的灌浆期,在这一时期玉米对水分的需求量最大,如果此时无法进行合理灌溉,则会对玉米产量造成不利的影响。

2.2完善科学合理的玉米田间管理措施

当农民将玉米种子种植在土地中后,就需要用科学的田间管理方式来促进玉米的健康成长,例如:对长势过密集的玉米进行间苗,在适合的温度环境下种植种子等等,这些田间管理对于玉米日后的茁壮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2.3改进玉米栽培的施肥技术

在玉米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类型的肥料,因此,农民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玉米的长势进行不同类型的施肥方式。例如,当玉米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农民需要施氮肥;当玉米处于生殖发育的阶段,农民则需要施钾肥。值得注意的是,农民在进行施肥时应当控制好施肥量,施肥过量会导致玉米枯竭,施肥过少会导致玉米长势不好,只有合适的施肥量才能够达到促进玉米生长的目的。

3结束语

玉米在我国的种植面积较多,只有发掘出高产优质的玉米栽培方式才能够对农民的生活起到促进的作用,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作者:石春霞 单位: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农业农村局

玉米高产栽培种植技术篇2

玉米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如何提高其产量已成为当地人关注的重点。因此,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加强玉米高产栽培新技术的探索和推广,引导当地种植人员认真学习新技术,共同努力提高当地玉米产量,实现促进当地农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

1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意义

针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以及应用,保障整个技术体系能够得到重视,并加强对于技术的集中优化。例如,在实际应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时,可以对栽培的前期、栽培过程进行管理,以便能够及时进行优化,保障收获结果。将多种技术体系贯穿于各个环节中,从根本上提高技术推广的效果,得到农业生产者的全面认可,并将其技术融入到实践应用中。在推广时,需要注意解决部分推广人员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不重视的问题,以避免其受到限制。在推广技术时,保证资金充足,根据相关政策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者中能够进行全面推广,并提供额外的补贴政策,引发农业生产者的参与积极性。在实际应用中,将自身的优势进行完全展现,保障其应用范围效果的提升,以及后期工作的顺利开展。

2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2.1科学选地和整地

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应用过程中,首要前提是要做好选地和整地。玉米本身属于一种耐干旱性较强的农作产物,与其他农作物相同,在生长过程中都需要充足的阳光来完成光合作用,并且由于玉米的根系十分粗壮发达,所以对养分的需求量也较大,在生长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养分供给能够充足。当地要保证日照充足,并且土壤中富含氮、磷、钾等微量元素。因此,玉米种植户在选地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光照、土壤等方面因素,确保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以此来为玉米植株提供足够的养分,减少病虫害风险的发生。

2.2科学处理种子

在对玉米种子进行处理之前,必须要对品种进行合理挑选,保证种子能够符合当地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环境,同时还要参考当地的日照时长和降水情况。结合当地常见的病虫害来选择具有一定抗性的高产玉米品种。在播种正式进行之前,必须要对种子提前处理,先要在阳光下曝晒12h,减少种子中的含水量,以此来提高种子的发芽速度,保证其能够拥有良好的出芽率。同时,还可以用紫外灯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之后放入到50℃的温水中浸泡7h,然后捞出清洗干净,并且还要利用药物进行包衣处理,确保玉米种子在前期生长阶段能够避免病虫害的侵害。除此之外,在播种过程中还要控制好播种的温度,在当地大田种植过程中,可以利用联合播种机械设备来提高播种的质量。并且一些利用精量播种机的农户在播种进行之前,需要做好相应的调整工作,确保播种的深度能够一致,下籽均匀,不会出现漏播或重复播种的情况。

2.3优化田间管理

在玉米高产栽培过程中,田间管理是一项十分关键的环节。但是田间管理的流程十分复杂,其中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3.1处理田间杂草。因为玉米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田间杂草,这些杂草会抢夺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养分,导致玉米因为营养不足而出现生长不佳的情况。在杂草去除时可以应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进行处理,常用的物理方法就是翻耕,而常用的化学方法为利用除草剂。

2.3.2科学水肥供应。养分是确保玉米生长质量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玉米的出苗和结果阶段,更需要充足的养料补给,这就要求当地种植户要充分了解玉米的生长周期和特点,在此前提下,给予合理的营养肥,进而确保玉米能够健康顺利的生长。3玉米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技术

3.1常见病害防治

3.1.1玉米病毒病。在玉米生长过程中,病虫害会对其健康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玉米病毒通常存在于玉米植株中,在出苗期以及叶片生长期十分常见。玉米病毒病的主要症状为:在茎秆的叶面上会出现大小不等的点状绿斑,如果在初期没有进行合理的防治,那么后期就会迅速扩大蔓延,进而使玉米叶片上出现大面积的枯黄条纹,对玉米的健康生长造成了严重影响,进而影响玉米的最终产量和质量。在针对玉米病毒害防治时,可以对感染病害的植株大面积喷洒药物,种植户也可以定期对种植区域进行观察,通常情况下,只要发现叶面上有黄色斑点或绿斑,就要立刻喷洒吡虫啉稀释液,通过提前喷洒能够在病害大量蔓延之前进行有效清除。

3.1.2玉米大斑病。在当地玉米生长过程中,大斑病是其常见的病害,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玉米植株也会产生不同影响,所以气候也是导致玉米大斑病出现的主要原因。在病害发生的初期,玉米叶片会出现灰色的斑点,在玉米不断生长过程中,斑点也会快速扩散,导致玉米茎秆的叶脉部分出现大面积的黄褐色斑点。在病害发展到后期之后,叶面会全面变黄甚至枯萎,对玉米果实的生长十分不利。因此,在大斑病害治理过程中,可以施加不同比例的烯唑醇稀释液来进行防治。

3.2虫害防治措施

虫害是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从玉米虫害类型分析来看,威胁最大的虫害就是玉米螟。玉米螟是一种钻蛀性害虫,发生虫害的玉米表面会留下一排小孔,当玉米抽穗之后,雄穗就会被玉米螟钻出孔洞,进而导致基部被完全破坏。同时,玉米螟还会将玉米的籽粒全部吃掉,种植户会因此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当玉米遭受玉米螟危害之后,轻则就会导致玉米籽粒不饱满,严重时会严重减少玉米的产量。对此,对玉米螟要在越冬之前进行消灭,在玉米抽穗期间可以喷洒药物进行防治,还可以在田间投放玉米螟的天敌—赤眼蜂,玉米种植地可以设置3个/667m2蜂点,将蜂卡卷安置在玉米叶上,然后随着次数的增加不断提高投放量,这样不仅能够减少病害控制成本,同时也能起到明显效果。

4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化措施

4.1建立全新的农业推广体系

针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推广应用,要保证其价值能够充分展现,树立创新意识。同时,将先进的推广理念贯穿至各环节。例如,可以构建示范基地,确保农业生产者对整个推广技术效果具有充分的了解,增强其整体的责任感以及信心。同时,在推广时还应分析农业技术的进程情况,加强整个农业科研技术以及政策,保障玉米种植户能够看重效益,并在利益激励下,主动进行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保证整个高产栽培技术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完成创新,遵循栽培原则。在目前的农业技术水准提升背景下,较多玉米新品种融合农业生产中。通过对于玉米品种的创新,可以对玉米进行科学分类,并根据种植区域的土质以及气候特征,减少玉米种植所产生的损失,保证玉米新品种能够与玉米栽培技术进行高效融合,最大化保证玉米产能以及质量。

4.2加强整体的推广措施

加强整体的推广措施,保障农业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实现推广效果并得到提升。全面重视好宣传工作,建立农业广播学习网络教育平台,在各区域建设试验田。开展线上课程,可以保证农户能够依靠手机或客户端了解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相关原理,通过技术应用方案,为其后续顺利应用提供全面帮助。此外,技术推广环节还可以邀请玉米高产栽培方面的专家以及人员,在观察技术应用过程中能够给予一定建议。通过现场的指导以及培训,帮助农业生产者能够高效了解高产栽培技术的特性以及要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保证整个技术应用效果全面发挥。且对于农业技术人员而言,其自身的责任意识与玉米高产在和技术的推广效果具有密切连接。为了提高农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培训工作,全面重视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将其细节设定在多个方面,以便对其各项工作进行落实创新。有关部门对于乡镇级别的技术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教育,促使人员对于高产玉米技术的特征以及原理能够了解更加充分。在培训中,尽可能的聘请权威专家,有助于整个技术人员进行学习。在培训中,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全面的反馈机制,保证整个培训效果的精准以及合理,使农业技术人员的热情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4.3加强玉米栽培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在推广玉米栽培技术的过程中,还应支持研究和开发玉米栽培新技术。因此,政府有必要为新技术的研发提供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农业技术推广站经过研发,应充分认识和掌握科研成果转化,为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打下基础。同时,为保证玉米栽培新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还必须不断提高推广人员的综合能力,加强推广人员的业务能力,确保他们充分了解和掌握最新技术。同时,还要不断传授各种推广方法,使不同的农民可以采用不同的推广方法,让大家正确理解和掌握最新的技术

5结束语

综上,玉米是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但是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病虫害也随之增加。对此,为了确保玉米的高产量和高质量,当地种植人员需要充分利用高产栽培技术和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此来确保玉米能够顺利生产,提高玉米产物的质量。最终确保玉米产量能够得到明显提高,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作者:莫色里伟 单位: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桂花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玉米高产栽培种植技术篇3

近些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社会进步,国民整体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于不同农作物的需求量也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玉米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可直接食用,也可通过加工后食用,还可以用于酿酒,对于中国粮食安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当前,中国玉米在实际生产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玉米产量和质量,无法满足国民对于玉米的需求。本文分析了玉米高产栽培常见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措施,以期为玉米生产提供参考。

1玉米栽培技术的常见问题

1.1种子质量较差

玉米种子质量是保证玉米高产的重要因素,为了促进玉米高产,选择的玉米种子应该具备高产的潜力。目前,市场中的玉米种子质量千差万别,甚至存在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恶劣现象。如果使用这种种子进行播种,很难实现玉米高产目标,甚至导致玉米绝产。

1.2肥水管理措施不当

当前,一部分种植户肥水管理措施不当,存在一次性施肥及浇水的问题,没有根据季节特点进行栽培管理工作,导致玉米田间杂草丛生,水肥无法满足玉米正常生长发育需求。除此之外,施肥方式不当,撒施方式偏多,导致肥料田间利用率较低,玉米生长营养不足,玉米粒和穗较小,最终影响玉米实际产量。

1.3病虫害防治措施不到位

在玉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有些农户只关注早期拌种和包衣防治措施,却忽略了后期病虫害的有效防治。而根据多年实际农业生产工作发现,很多病虫害都是在玉米生长中后期出现。病虫害的进一步蔓延最终直接影响玉米实际产量和质量。

1.4收获时节不适宜

实际生产中如果收获玉米的时间过早,对于其生长后期的光热条件会造成浪费,同时不利于后期的灌浆处理,最终导致玉米颗粒不实的问题。

2优化措施

2.1选择高产的玉米品种

应进一步加强玉米种子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严格禁止市面上出现劣、杂、差的玉米种子。广泛宣传玉米栽培技术,保证农户有效掌握辨识种子优劣的方法。根据种植地区的环境条件,从而选择适宜的地段开展栽种工作。对于买回的种子需要将其置于阳光下充分晾晒,提高种子发芽率。同时还应在早期进行包衣处理,在晾晒和拌种过程中杀灭病菌,营造出适宜的生长环境。

2.2控制玉米播种密度

在实际玉米播种过程中,应根据玉米品种、地力及气候等条件规划好玉米种植行距和株距,保证充足的空间条件,促进玉米接受通风和光照,为日后玉米高产奠定基础。一般在玉米5片可见叶前就需采取定苗处理,避免定苗过晚造成玉米倒伏。所以在实际生产中,需严格控制玉米田间栽种密度。

2.3加强病虫害防治

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开展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应始终遵循“防重于治、综合防治”的理念。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培育玉米抗性品种,提高玉米良种实际覆盖率。使用适乐时、立克莠、玉米种衣剂等包衣剂处理玉米种子,有效杀灭种子所携带的病原菌,预防苗期病害。通过玉米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的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病原菌的积累量。充分施加腐熟的农家肥,配合施用磷肥及钾肥;采取密植措施,及时开展中耕工作,为玉米的实际生长创造有利的条件。及时摘除病叶,并将病残体带出田外进行销毁,有效控制病虫害传染源。采取科学的用药方式,苗期多雨时节应及早喷施多菌灵、禾果利以有效防治苗枯病和纹枯病。在干旱时应及时喷施能够有效防治蚜虫和灰飞虱等传毒介体的药剂。在7月后,喷施代森锰锌等药物,每10~15d喷施1次,连续喷2~3次即可。对于发生严重锈病或纹枯病的玉米田块,采用禾果利加以防治。

2.4采取科学的肥水管理措施

玉米施肥情况直接关系着玉米生长过程中对于营养的实际需求,因此,在实际施肥管理过程中应采取分期测土配方方式进行有效施肥。这样能够确保玉米在不同生长阶段对于养分的需求,提高玉米产量。如果条件允许,生产中可以选择施加新型的缓施肥。通过早起深耕的用肥方式,配合使用已经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确保满足玉米生长后期的营养需求。

2.5推广玉米适时晚收技术

第3篇:玉米栽培管理范文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病虫害防治

强化玉米高产栽培管理技术,针对性预防病虫害的发生,是保障玉米高产的基础。本文从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以及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两大方面进行全面阐述,旨在为玉米的高产种植提供参考。

1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1.1玉米品种选取

品种的选取是保障玉米高产的首要因素。选取玉米品种时,应着重把握其矮株、早熟、高抗倒伏能力以及高抗病性。此外,应确保玉米品种的单株高产能力。玉米种植较为紧凑,应选取耐阴性好的品种。玉米品种选取时还应注意因地适宜,选取符合本地气候环境的品种。

1.2玉米播种技术

玉米播种技术的选择是保障玉米高产的关键技术。要综合考虑玉米品种的特性、气候、土壤情况等,选取最佳播种方式以及播种密度。玉米播种时,可以选取宽窄行播种方式,为后续的种植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提供便利。且该方式可为玉米生长提供有效空间,有效预防热病。此外,考虑到玉米发芽率的问题,玉米播种时要选取一点三籽的播种形式,避免缺苗现象,保证发芽率。

1.3玉米播种土壤选取

为提升玉米产量,选取优质肥沃的土地是关键。优质肥沃的土地可以为玉米种提供所需水分以及生长所需营养,确保根系发达,提升玉米产量。因此,玉米播种前,应进行有效的土壤选取以及土壤管理。对种植土地进行翻耕以及平整,确保土壤松软,适宜玉米种萌发。1.4玉米田间管理技术玉米播种后,需要给予合理的田间管理,确保其正常生长。要定期查苗,及时对缺苗现象进行补种,保证发芽率。生长至4~5片叶后,需要进行定苗处理。根据玉米生长情况及时施肥、灌溉,保证充足的氮肥,确保钾、磷、硫等元素的充足,保障玉米良好生长,预防病虫害。

2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分析

2.1常见玉米病害类型及防治措施

大斑病和病毒病是玉米生长期间常见的病害类型。大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叶上,严重者可以侵袭叶梢以及苞叶。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玉米叶有轻微的灰色斑点,随病变加重逐渐扩散,最后形成褐色或者黄褐色的大块斑块。湿润环境下,疾病蔓延可导致叶片发霉变黄甚至枯萎,严重影响抽穗以及产量。对于大斑病的预防,主要靠选取优良的、抗病能力强的品种,玉米种植前注意深耕深翻,换茬种植,减少大斑病的发生。疾病发生后应及时去除病变叶片,避免传染散播。另选取适当药剂进行喷洒治疗。病毒病主要是玉米生长过程中易于出现矮花叶病。症状主要出现在苗期,表现为叶片上的绿色条以及点,随疾病蔓延散播,可扩散至整片玉米叶,叶片变黄,影响玉米生长。对于病毒病,主要靠喷洒药物治疗,提前进行针对性药物喷洒,可有效预防蚜虫以及灰飞虱等,强化玉米栽培管理,提升抗病能力。

2.2常见玉米虫害类型及防治措施

玉米常见虫害包括玉米螟以及玉米黏虫等。玉米出现玉米螟时,主要表现为玉米叶面上出现排状小孔虫眼,其主要对玉米的心叶进行叮蛀,如果玉米螟发生在玉米抽穗后,可导致雄花受侵袭,玉米籽粒受损,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对于玉米螟的防治,应在入冬前有效喷洒农药预防病虫。赤眼蜂是玉米螟的天敌,可以在玉米田间引入赤眼蜂,对玉米螟进行有效灭除。玉米黏虫一般情况下是大范围发病,对于玉米叶大量吞食,严重影响玉米生长,降低产量。可以选取敌百虫、马拉硫磷混合剂进行药物喷洒,防治黏虫。此外,亦可以放置黏虫天敌,进行生物性灭除。

3小结

第4篇:玉米栽培管理范文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问题;措施

1玉米高产栽培种植技术推广概况

玉米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随着我国惠农政策力度的不断增强,农业的技术改良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顺利开展,玉米优质高产将在农业经济发挥领域发挥巨大作用。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模式分析与实验技术实践,总结出的一些先进经验以一栽培技术优化措施,将这些创新的、具有一定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农业优化措施推广给广大农业生产者,进行全程的种植和生产指导,进而实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证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

2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2.1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低下

政府干预力不强,种植管理体系不完善,技术推广与科研资金投入有限,科研工作受阻,缺少可行性、关键性改良措施,导致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人力、物力配置不足,产量无法提升,导致个别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覆盖范围不全,缺乏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手段单一,推广工作开展困难。

2.2玉米新品特性了解不足

玉米新品种选择上,应通过种植优势、丰产性、抗病性、抗倒、耐旱、自然优势、地理环境、生态种植区域、适应性等因素与其它品种对比,以此全面了解新品种特征特性,很多地区对玉米新品特性了解不足,市场推广方向认识不足,盲目种植,造成经济损失,失去了技术推广原有的意义。

2.3缺乏品种了解

各种植区域性地方性病害。如丝黑穗病,粗缩病,大、小斑病,青枯病,矮花叶病而言,都有一定地域性特点和特殊性,很多同种病虫害因地区不同,表现的生理特性也是不同的,还有一些病虫害,例如;粘虫、地老虎、红蜘蛛等,即使在同一地区,不同年份,发生轻重程度也是不同的。此外,各地区的有效积温、年降雨量,雨量分配情况对气候因素影响较大,对品种栽培与种植也有一定的影响。还有一些地区,人们对耕作制度和栽培管理方式把握不当,对土质结构、土壤肥力、气候情况及历史原因了解不足,阻碍优化品种针对性的引进与增产潜力的充分发挥。

3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措施

3.1最大限度开展农业新技术的推广

1)播前准备。为给玉米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在土地的选择、施肥、套种等方面都应提前做好准备,避免对玉米健康生长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土地选择上,应远离工厂和化工污染源,保证土壤疏松、地力肥沃,有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此外,为给玉米提供必需的养分,应通过科学合理的穴施、条施、撒施,提高施肥有效性。为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增加玉米丰产性,应科学套种,促进玉米的高产、稳产。2)科学选种。科学选种是提高玉米高产稳产的关键,减少遗传因素影响最有力的保障,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土肥情况、环境条件选择那些具有高产性、抗性、抗倒伏的优质品种。保证高产技术的推广与落实,达到高产目的。3)学栽培。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应合理密植,安排好玉米行间距,可采用宽窄行方式播种,宽窄行距为80…cm×40…cm。株距20~25…cm,留苗密度4…500~5…000株/667m2。此外,要做好玉米发育期查苗、补苗、间苗、定苗工作,保证土地利用率,保障玉米光合效率最大化。4)加强土肥水管理。保障玉米生长发育过程N、P、K和其他微量元素充足,结合产量目标进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夺取高产。此外,需做好合理灌溉、防旱除涝工作,防止芽涝和苗涝。到乳熟期,玉米需水量大,应及时浇水,保证水分充足。5)病虫害防治。玉米生长过程中,主要的病虫害有玉米粗缩病、纹枯病、茎基腐病、一代玉米螟、二点委夜蛾、二代黏虫、蚜虫、棉铃虫等。而当地玉米种植制度实行小麦-玉米两熟制,品种布局单一,再加上各地跨区作业比较普遍,使玉米病虫源大量积累。此外,当地平均气温较高,降水量偏少,有利于玉米病虫安全越冬,有利于玉米螟的化蛹、羽化和灰飞虱的发育。病虫害防治。建立病虫害及其他灾害预警制度,科学防治,物理防治中,应结合病虫害发生的规律避免连作,选择轮作倒茬或深翻、深耕、人工捕杀,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以减少菌量和初侵染源。贮藏时,保持通风、干燥、低温。化学防治时,可用40%克瘟散乳剂1…0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25%的粉锈宁或羟锈宁,按0.3%剂量拌种,每隔一周喷施。预防病虫害对玉米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3.2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制

1)结合当前现有体制优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农业经营者、农业科研部门与政府有机结合,建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网络信息平台,因地制宜,加强政府调控工作,保证农业推广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发挥较强地域推广性的玉米种植高产技术推广模式,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建设专门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多样化发展推广机制,多元化经营,不断创新工作模式,通过农业科研部门为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提供需求,科研部门在农业技术的推广中提供创新技术,发挥科研人才的重要作用等方式的同时,在技术上给予有力的保障,为玉米高产种植生产提供指导方案,最大限度推进农业推广技术发展,从而建立健全现代农业推广体制,创新和改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机制,优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与各项管理功能。2)建立县、镇、村农业生产培训网络管理,加强多样化的技术培训服务与技能指导,定期邀请农业研究所专家或农业技术人员进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专题讲座,增强农民对掌握新技术与实时信息的能力,加大推广和宣传力度,开展相关培训与推广活动,保证培训工作质量和效率,确保实际生产中的可实用和可操作性,为广大农户提供了更多的生产技术支持,实现玉米及其它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水平的提升。

3.3加强玉米新品种的推广与实验应用

1)新品种的推广。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优良品种,选择过程要体现科学性与合理性,根据品种不同特性、栽培方式、地力条件、气候特点等分出适应性的、耐性、抗性优良品种。同时,开展对新品种进行风险试验的工作,例如:在不良环境下(大风口),对新品种进行抗倒伏试验,或在低温荫郁环境下,对新品种进行抗性、耐性与适应性试验,以此全面了解新品种的显著优势与劣势,以利于在推广过程中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发挥品种优势性。2)实验应用。将这些新品种推广给基层农户进行种植试验与管理,通过实践,结合当地种植方式、地域、施肥水平、田间作业水平、环境条件、气候、病虫害防治、药物使用等一系列不同因素的影响与作用下,优选出的品种将是最接近实际的,最适应农户管理水平的,也只有这样的品种,在种植中,才最有优势,最有竞争力。3)创新形式。传统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面对市场经济在农业经济的良性刺激,已无法满足现代农户的需要,应结合目前的发展趋势开展更加多元化的推广形式,不断创新,积极开展玉米种植研发和实践,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和计算机技术实现玉米高产栽培的现代化,引进和支持农业技术的推广第三方中介资源服务,全方位、多层次地创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以全面提升与普及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

4结语

综上所述,玉米栽培种植技术在农业经济发展与技术推广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现代化农业建设中,应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克服当前推广体系中的不足,最大限度掌握和发挥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了解玉米新品特性,提高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水平,加强玉米新品种的推广与实验应用,深入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张建晓.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1):199-200.

第5篇:玉米栽培管理范文

【关键词】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难点;对策

玉米播种范围非常广,特别是中国的北方地区,在所有的粮食作物中,玉米的播种面积占地一半以上。以山东为例。河北省是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这里降雨量少,日照充足,生态环境非常适合于玉米的生长。随着中国的北方推行地膜覆盖技术,河北省也大面积使用这种技术。面对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难点问题,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提高玉米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

1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中所存在的难点

1.1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中所存在的农民意识问题

农民在玉米种植中存在使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严重不够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农民对于地膜覆盖存在着不信任态度,当然也不愿意在地膜栽培技术上投资。当春季播种的时期,就需要对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投入一定的成本,包括所使用的薄膜以及肥料等等。对于这项技术,即便国家已经出台了各项政策对农民进行扶持,而且还发放补贴,但是农民依然不愿意在农业生产上投入资金,不愿意花钱冒风险。农民已经习惯了传统的玉米种植技术,不愿意使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主要的原因是对于这个技术需要重新熟悉,而且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中,对于整理田地的技术要求和作垄技术要求很高,还需要采用喷洒除草剂等各种药物,这这些都需要农民学习,不仅消耗时间,还非常费力,使得多数的农民不愿意接受膜覆盖栽培技术。

1.2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中所存在的早衰现象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中会存在早衰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对于玉米种植没有选择合适的土地。在给土地施肥的时候,会存在肥料不足或者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加之没有进行后期管理,就会导致玉米早衰的现象。当玉米生长到末期出现早衰,主要是由于玉米在生长期的时候生长过猛。将玉米用地膜覆盖,早期的生长速度相对较快,玉米对土壤中所含有的营养以及对水分的吸收就会有所增加,必然会生长得很快。如果土壤中的应用成分比较低,存在着基肥不足的问题,或者对玉米植株的后期管理缺乏科学合理性,就会存在玉米植株吸收养分不足的问题。玉米的根部生长受到阻碍,就会导致玉米的根部生长区域老化,必然会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

1.3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中所存在的倒伏问题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应用中会存在倒伏问题,主要是玉米处于生长期的时候遇到暴风雨,特别是在大喇叭口到抽雄之前,就会出现倒伏的问题。

2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难点问题的有效对策

2.1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应用中提高农民意识的有效对策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不到位,主要在于农民不了解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对这种技术不认可,所以要使得大地膜覆盖技术在玉米种植中普及,就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注重对农民进行详细讲解和田间指导,将技术培训落实到农民的具体农业生产中,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种植服务。从政策的角度对补贴予以完善,对于补贴的力度要加大,从经济层面对应用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予以支持,将农民的补贴增加,使得农民愿意在一米种植中使用这种技术。

2.2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应用中抵抗早衰现象的有效对策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应用中抵抗早衰现象,要选择肥沃的土地,基肥要充足,避免由于土壤的养分不足影响玉米植株的生长。对玉米实施科学化管理,在玉米的前期生长阶段要采取控制措施,避免生长过度影响后期的生长。强化肥水管理技术的应用,确保玉米正常地吸收光合作用。

2.3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中解决倒伏问题的有效对策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中,对于玉米要合理种植,避免植株的密度过大,玉米生长发育环境有所改善,玉米的抵抗性增强,倒伏问题得到解决。面对玉米倒伏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降低由于自然灾害给玉米的生长所带来的影响,避免出现倒伏的现象。遇到暴风雨频繁发生的季节,就要及时排水,做好防涝工作。在病虫害高发季节,就要及时采取病虫害的预防措施,提高单位面积内玉米的产量。加深耕层对玉米的生长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根部生长中,根部数量增加,对玉米的生长就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要做好中耕工作,积极培育土壤,促进玉米支持根的增加,可以有效地治理倒伏的问题。对于玉米的浇水和施肥要科学合理,提高玉米植株的抵抗性。当玉米处于发苗期间的时候,不需要浇太多的水,也不需要大量施肥。当玉米长到大喇叭口时期,不能过多地浇水,避免由于玉米的生长过猛,到玉米开花的时候,要水分充足。在药物的使用上,要提高玉米的抗病性,就要合理使用药物。一些常用的药物诸如沈单10号、沈单10号、农大372玉米品种、玉米品种农大108、登海618玉米种都具有很强的疾病抵抗力,可以获得良好的收成。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的北方地区种植玉米中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对于其中的难点问题要充分认识,并采用集中管理控制的方式,有助于对玉米农作物的综合管理。

参考文献

[1]江燕,史春余,王振振等.地膜覆盖对耕层土壤温度水分和甘薯产量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4,22(6):627-634.

[2]李志峰,马日亮,侯俐伶等.内蒙古自治区玉米地膜覆盖技术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5,14(2):11-1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