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防教育工作调研范文

国防教育工作调研精选(九篇)

国防教育工作调研

第1篇:国防教育工作调研范文

关键词:国防教育;国防建设;调查报告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已步入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发展脉络下,各国都纷纷为自己国家的富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然而,局部战争却在世界各地肆意爆发,这些战争一次又一次的发生也时刻警示着我们:“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今日的中国不再是昨日的“东亚病夫”,国防力量的逐日强大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然而,半岛问题、南海问题、问题的擦枪走火也让我们意识到战争的爆发或许就在下一秒。国防建设不仅在于武装力量的强大,同时也在于国民国防意识的深入,强化国防教育是深入意识的不二选择。

一、调研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研学校均为公立初级中学,由于其地处农村边远地区,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现各校暂无在编国防教育课程专职教师。学校国防教育主要通过新生军训、日常管理、主题教育等方式进行。整体教育力度较为薄弱,资源相对短缺。

本次调研以采访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量化研究,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9份,问卷主要涉及国防教育的主要目的,对国防教育的认识态度,对国防教育的兴趣度,当前学校开展国防教育的主要方式,对当前学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满意程度,对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6个维度,每个维度下细化三至四个衡量指标。本次调研全部采用匿名方式调查,根据调研结果进行量化分析。

与此同时,本次调研还对部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进行了电话或口头采访。通过采访,进一步了解国防教育在教师心中的地位,以及教师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对国防教育的开展情况。

二、调研情况

2001年4月29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距今已十多年过去,国防教育列入法规,这充分表明了我国早已意识到国防教育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为我国的国防教育提供了保障,但是国防教育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并没有达到理想状况。当然这其中有主观因素的存在,但也不乏制约国防教育发展的客观因素。根据调研结果,发现国防教育的缺失主要存在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防教育的保障力不够

一是上级部门的宣传力度不足,不利于知识的普及。在国防教育中,做好大众宣传工作是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工作,尽管国家每年都会提出国防教育的口号,但是经过逐级的落实后,群众所接收的信息并不完全,尤其是地处偏于的地区和学校,信息闭塞,管理失范,由此导致国防教育的督导力不够。

二是学校教育意识薄弱。在调研学校中,开设国防教育课程或培训的单位为零,除新生入学军训时国防教育穿插在训练之余有过正式的国防教育,其余时间全部为碎片化的教育。国防教育在学校的基础教育中不能得到重视,师资队伍的滞后也是滞留该校国防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全部的国防教育主要集中在新生的入学教育、守则教育、入学军训、政治课教育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层面。

三是教育资源不能有效利用。尽管当地县区及周边有诸多的国防教育基地,但在实际中发挥的作用并不理想,一些红色革命老区、博物馆、历史纪念馆等本该服务于大众的教育,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程序复杂,加之对学生安全、学校经费开支、路途机动等的考虑,这大大的降低了该校师生参观学习的积极性,多重因素造成了不能有效的利用教育资源,至此其发挥的作用也随之减小。

(二)学生的国防意识不足

一是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国防教育。尽管我国每年在国防教育中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但是国防教育的收效却微不足道。在分析调查结果中发现,百分之八十的中学生对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持可有可无(包含没必要)的态度。学生对与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是造成投入与产出比失衡的重要原因,对国防教育不能正确对待使国防教育落实效果不佳。

二是教师和学生国防意识不足。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很少有大规模的战争,大部分人的战争意识也逐渐的弱化,时刻准备战争的意识不能形成。国防教育尽管确有实施,但是学生的国防意识不足,这就造成国防教育不到位。在此次调研中发现,由于教师在国防教育中不能发挥正确的作用,这导致了教育的缺失,学生在日常中并没有培养起正确的国防意识。在访谈中,个别教师深表无奈,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为牵引的教师绩效考评导致教师按部就班的传导课本知识,教师对国防教育过于忽略。

三、对比研究

在世界的军事强国、军事大国中,国防教育是其国家颇为重视的教育部分,无论是在学生时代的教育亦或是公民的教育,国防教育都贯穿于国家公民的一身。尽管各国在政治、经济、历史、军事以及地理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各国施国防教育的情况各有不同,但不难发现,国防力量的水平与该国的国防教育水平密切相关,如美国、俄罗斯、巴基斯坦等等这些军事国家在国民的国防教育上有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创新方式,他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文化为国家的富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法令法规保障,国防教育重落实

国防教育要想形成制度,长期发展,必须有法律的约束与保障。譬如美国,除了在国防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外,早在1958年就制定了专门的《国防教育法》,与此同时落实好法律法规也是重中之重,在美国国防教育基金计划、国防学生贷款计划、地区专业教育计划等都规定了每年完成各项计划的指标,这就进一步的促进了国防教育的落实。

(二)国防教育形式多样,摆脱传统单一说教模式

国外成功的国防教育方法告诉我们,传统单一的说教方法,在如今的国防教育中已不再适应,只有开展人们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才能达到国防教育的根本目的,才会为人们所接收。美国的童子军、后备军官训练团、退伍军人协会等这些组织都是国防教育发挥重要作用的团体;再如英国,组织各种面向公众的纪念活动和军事表演活动,扩大军队影响,发表国防白皮书,学生可自愿参加陆、海、空军组织的训练活动等等一些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这些国家的公民,学生的国防意识在悄无声息中逐渐增强。

(三)国防教育融入教学体系,教育内容丰富

国防观念的形成在于对公民从小的教育,学校教育是展开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不少国家在国民的基础教育中参入国防教育,这便打牢了国民献身国家、服务国家的思想根基,同时也普及了国防知识,更大范围的使国民掌握必备的军事技能,提高全体公民的身体素质。其次,国外注重国防教育成果的内化,国防教育在实施的内容上将更加丰富多彩。例如俄罗斯通过小说、电影、电视、戏剧等渠道传播内容丰富的教育内容,这大大的增进了国防教育的成效。

五、建议措施

近年来,我国在推进国防教育的落实过程中已逐渐意识到我国国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与纰漏,在国防教育的实施中也越来越多元化。此前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下发《关于全面提高学生军事训练质量的通知》,要求军地各级有关部门和单位进一步落实《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推动学生军训工作创新发展。通知要求各地拓展学生军训内容,结合各地实际组织学生开展军用枪射击、单兵战术、障碍跨越、捕俘拳、定向越野、野外生存、无线电测向、规避灾害、防空逃生、自救互救等课目训练;切实将学生军事训练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严格落实大纲规定的教学学时和学分。这些规定的出台,尽管力量稍显薄弱,但这却是一种突破,是对国防教育的深入落实。针对偏远地区国防教育的薄弱,对此,提出几点针对改善上述现状的措施。

(一)完善国防教育法规政策,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对我国国防教育法规的宣传力度,普及法律,为国防教育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是推进国防教育工作进行的首要任务。其次,建立健全地方性法规政策,不断完善各地对国防教育实施的具体规定,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另外,要不断完善我国的《国防教育法》,填补法律空白,做好法律保障工作。

(二)加强山区学校的国防教育,有效配置教育资源

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国防教育要从孩童时期抓起。教育部门要提高学校对学生国防教育的监管力度,为学校的国防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在师资、财政、教育资源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保障。深化国防教育的改革,推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在搞好理论教学的同时,实践教育,军事训练、国防法规的培训学习需要同步跟进。其次,整合优势国防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红色革命地、教育基地、博物馆等场所的作用,为全社会提供便捷的学习参观的地点,简化参观学习时申请中所需的程序,有效配置优势资源。

(三)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正确对待国防教育

做好学生的的思想教育工作,从根基上转变学生对国防教育的误区认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需要从偏远地区做起,转变思想需要逐个落实。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提升教师自我知识结构以及教育能力,做好传道授业者。

第2篇:国防教育工作调研范文

[关键词]国防生党支部;党员;堡垒作用

[作者简介]韦佳培,广西大学国防教育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刘秋生,广西大学国防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广西南宁530004;吴洋滨,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骨干教师,硕士,广西南宁530008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7-0111-04

“国防生”是我国特有的名词,但这种依托高等教育培养军官的做法却不是我国独创,而起源于美国。1916年美国国会通过《国防法》,将这一培养模式加以制度化和法律化,美军又在《2010年联合构想》中明确提出,招募和保留具有献身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美军建设的头等大事。从世界范围来看,许多军事强国同样依托国民高等教育培养军官,如俄罗斯100%的军官都受过高等教育,英国军队受过地方高等教育的新任军官接近100%。国外对后备军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主要有奖学金激励和高等教育吸引两种。我国是从1998年起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试点开展国防生培养工作,与国际上的军事强国相比起步较晚。但一直以来,中国历届领导人对军队的基层党组织建设都非常重视。早在“三湾改编”时:就提出“支部建在连上”,以后又明确提出了“党指挥枪”的原则;邓小平指出“只有支部工作做好了,战斗力才会增强,与人民的联系才会密切,部队的政治质量才会提高”;强调“抓基层要从党支部建设抓起,党支部真正成了坚强的战斗堡垒”;2009年5月主席又作出重要指示,要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日益加速,国际和国内形势日趋复杂、多变,这对我国军队素质特别是军队干部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发[2000]9号文件《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将培养军队干部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一项任务加以法制化、制度化。截至到2009年11月国内有在校和毕业国防生近10万,年度毕业人数达到军队生长干部补充总量的30%,国防生已经成为军队干部的主要来源。因此,国防生在政治上是否合格,是否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与稳定。2007年,教育部、总政治部下发《关于加强国防生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施意见》,要求国防生“自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党指挥。”随后,教育部、人事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和总装备部等六部门又联合印发《国防生教育管理规定》,进一步提出国防生毕业时党员比例一般应当达到60%左右的具体要求。国防生的党组织建设越来越受到国内各级各部门的重视。

一、关于国防生党支部建设的研究综述

我国目前在国防生党建方面系统的研究并不多见,“国防生党建”方面的研究大致包括国防生党建的重要性、目的、意义、国防生积极分子和国防生党员的发展教育等方面。综合“国防生思想政治”方面的研究以及目前一些签约高校的内部刊物(如华南理工大学国防教育学院主办的《华园砺剑》等),可将相关研究分为以下4大类:(1)先进事迹、榜样示范型。这种形式采用现身说法,通过国防生的“身边人”介绍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使其产生心灵的共鸣,从而内化为思想上的升华,起到教育的作用。(2)被动一互动一主动型。这概括了目前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最为常见的三种教育管理的方式,包括教育方法上的单项灌输到多向渗透的转变,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将被动的管理转变为主动的自治,将传统的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和网络阵地相结合。(3)主体分析型。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有学校、国防生和驻校选培办,这一类型的研究主要从三个主体的相互融合着手,通过校园文化、军营文化的浸润作用达到对国防生的思想政治教育。(4)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型。这种类型占到目前研究的90%以上。这类研究是先对国防生思想政治现状进行分析,再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目前国防生思想政治现存问题大致有4类,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个人利益与军人天职的矛盾;双重身份的矛盾(地方大学生和“准军官”双重身份,存在不同的责任、义务与要求);校园文化与军营文化的差异导致的矛盾(普通高校主要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军营文化主要培养国防生战斗精神特别是军魂意识,二者的差异使依托高等教育培养国防生在对军队的认识方面不足)。在具体措施方面有:成立国防生党支部,在大学里办军事分校(国防教育学院),整合普通高校、军事院校和军队一线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及对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创新等。尽管在研究中已经有人意识到国防生党支部在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重要性,但却没有进行更深层次地研究。

二、国防生党支部堡垒作用发挥的实证研究

本文所用到的数据来源于广西大学国防教育学院于2010年6月对广西大学在校国防生的调研。调研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座谈讨论和个别访谈等形式。调研内容涉及国防生的思想政治现状和国防生党支部堡垒作用发挥情况。面向广西大学共发放调查问卷309份,收回有效问卷273份,回收率达88%。在273份有效调查问卷中,大一国防生50人,党员比例2%;大二国防生76人,党员比例23,7%;大三国防生65人,党员比例52.3%;大四国防生82人,党员比例87.8%。调研小组与67人次开展座谈和访谈,占调查对象的21%。广西大学于2004年作为依托培养高校开始招收国防生,每年的招生规模在30―100人不等。2004年起在广西大学设置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指导办公室,负责组织、指导所属单位开展对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选拔培养、军政训练、审定接收工作。2009年9月广西大学单独成立国防教育学院,负责国防生的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学设备和训练器材的管理与安全、协调学校内部和学校与部队之间的关系,并与有关部门共同负责国防生的选拔、分配工作。广西大学对国防生党支部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由校党委副书记任国防教育学院院长,校武装部部长(副厅级干部)任国防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院党委副书记(干部)和副院长(干部)担任国防生党支部书记。国防教育学院党委下设国防生第一党支部和国防生第二党支部,国防生第一党支部现有国防生109人,国防生党员75人,党员比例为68.8%;

国防生第二党支部现有国防生143人,国防生党员75人,党员比例为52.4%。为使国防生的军政素质、军魂意识得到全面提升,广西大学在校园内划分出独立的区域安排国防生住宿和活动,对国防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为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要,国防教育学院党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连队建制,把支部建在连上,在支部带领全连官兵很好的完成了军事训练大纲,在的考核中广西大学国防生连续三年全员达标,整体成绩排在各培养单位的前列。因此,无论是从招生规模还是管理经验来看,以广西大学国防生为例来研究国防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情况,都具有较强代表性。

(一)国防生党支部发挥出了战斗堡垒作用

1.国防生党支部在落实党课制度、党日制度方面得到多数国防生肯定。国防生党支部以党课和党日活动为平台,以理论学习课、实践课、讨论课、交流课、优秀影片观赏课等集体学习活动的方式让国防生学习领会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党的先进理论来武装国防生的头脑。调查显示,76.6%的国防生表示国防生党支部能够正常开展党员、预备党员党课学习或各类党员培训,其中,70%的国防生支持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先进性教育,75.5%的国防生认为为保持先进性有必要对普通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说明国防生党支部开展党课效果良好,大部分国防生能够意识到对国防生党员进行全程化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落实党课制度和党日制度,党员先进性意识进一步增强,党员精神面貌和党员作风进一步增强,政治业务学习效果进一步增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

2.国防生对参加组织生活具有较高热情。党支部通过健全会议制度使组织生活长期化、规范化,在组织生活中切实打带“四个一”即:每周一次政治生活(集中或自学),每月一次组织生活,每学期一次民主生活会,每学期一次党内谈心,组织党员开展热点问题讨论或结合近期情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党员互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外,支部还设置了固定的党员活动室,使党员学习环境得到优化,学习质量进一步提高。调查显示,80%的国防生认为所在党支部组织生活开展情况很正常,超过76.6%的国防生希望1-2周或1个月能过一次组织生活。可见,党支部通过落实会议制度,使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变成一种内在需要,国防生的归属感、团队意识、纪律意识和组织观念得到进一步增强。

3.国防生党支部在落实民主集中制方面得到多数国防生肯定。调查显示,71.8%的国防生认为所在党支部在决定重大问题时能够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67%的国防生对党支部重大事项公开程度感到满意。75.5%的国防生认为党支部成员参与组织民主评议活动的态度积极。40.3%的国防生表示曾多次参与过党支部制度建设方面的讨论。以上数据说明,国防生党支部能够经常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并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党支部通过落实民主集中制,在重大问题中确保了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集体,做到了公开、公正和公平。

4.国防生党支部能够落实党员发展工作制度,党员队伍整体素质较高。调查显示,有83.2%的国防生认为所在支部发展党员积极或很积极,81.3%的国防生认为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开展情况规范或很规范。72.5%的国防生认为当前发展的党员质量较高,其中有40.3%的国防生认为数量也比较适中。这说明,国防生党支部能主动挖掘国防生中的先进分子和学生干部群体中的骨干力量,同时严格按照党员发展要求和程序,坚守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为党组织输送合格的共产党员。81.7%的国防生表示党员“有实干精神,能切实服务于群众”,72.9%的国防生认为党员“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关注国家大事”,70.3%的国防生认为党员“优秀出色,能为群众起表率作用”,55.3%的国防生认为党员“有崇高理想,心系群众”,说明绝大部分国防生认为国防生党员能够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通过落实党员发展工作制度,使国防生党员成为全校学生中高举旗帜、服从大局、遵规守纪的模范实践者和带头执行者。

5.国防生党支部堡垒作用发挥明显、成绩显著。广西大学国防生党支部以培养国防生“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己任,要求国防生党员做到“平常时期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国防生党支部在的考核中连续三年全员达标,整体成绩排在各培养单位的前列;2009年国防生党支部被评为“广西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010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评为优秀学生党支部。以上成绩说明广西大学国防生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调查中发现,68.5%的国防生认为国防生党员能积极参加各项志愿服务,56.4%的国防生表示身边的党员在各项工作中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很好或较好;在党内结对学习、互助情况方面,有70.7%的国防生表示支部党员关心帮扶对象,有57.5%的人认为支部党员能够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并解决实际问题;71.8%的国防生认为身边的党员与同学们的关系亲密,77.7%的国防生认为党支部骨干与同学们的关系融洽;76.6%的国防生认为党员自我教育、自主学习的态度很积极或积极。可见,党支部的堡垒作用也得到了多数国防生的肯定。

综上所述,目前国防生党支部总体上发挥出了战斗堡垒作用,并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国防生党支部为提高国防生过硬的军政素质、铸造国防生强烈的军魂意识,打牢国防生献身国防的思想基础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3篇:国防教育工作调研范文

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要着眼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利益,围绕中心,依法施教,突出重点,全面普及,不断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为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奠定思想基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下面是小编带来关于2021年全民国防教育工作计划范文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2021年全民国防教育工作计划范文(一)2021年温泉街道全民国防教育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根据国防教育法、全民国防教育大纲和国防教育办公室《关于做好2021年全面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根据鼓委宣联[2021]2号文件精神,特制订温泉街道2021年全民国防教育工作计划如下:

一、统一思想,强化责任

2021年,街道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将围绕全国国防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深入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推动国防教育创新发展不断增强国防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时效性,在社会上形成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努力把我们的国防教育工作开展得更加有力、更加扎实、更加富有成效。

2021年,街道将认真做好辖区企业、学校、社区国防教育工作,通过辖区企业、学校、社区向广大居民 群众宣传国防法律法规、中国周边环境安全、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内容、世界军事战略格局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充分利用基层国防教育这一平台,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活动,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爱国主义热情,提高全民的国防观念,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营造拥军优属的良好氛围,深化军警民共建活动,提高公民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努力把国防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健全组织,完善机制

街道要坚持党管武装原则,把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征兵、人民防空等工作内容列入全民国防教育工作范畴,成立国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定期组织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指定专人负责,提升社区工作档次,促进社区工作的全面发展,迎接上级对国防教育工作的考核和验收。各社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加强军地之间、辖区单位之间、的沟通协作,形成党委政府重视、军地密切配合、社会各界支持、全民踊跃参与的国防教育格局。街道、社区要采取有效举措,促进国防教育融入机关、学校、民兵预备役、企业和社区居民,要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部队的突击队作用,特别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维护社会稳定和创建“文明城区”、“和谐社区”中发挥积极作用,为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街道和各社区要加大对国防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要结合征兵宣传、双拥共建以及重大节日、纪念日活动,加强居民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推动国防教育进入千家万户。

三、创新方式,营造氛围

2021年,街道国防教育工作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坚持继承传统与创新形式并举,积极挖掘军地各方面资源,拓宽教育渠道,通过各种活动载体,不断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和感召力。2021年,街道将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国防教育工作:

一是积极宣传国防教育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街道、各社区将把宣传国防教育工作、引导居民群众树立国防教育观念作为国防教育工作的切入点,重视运用横幅、专刊、网络等宣传媒介,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为辖区居民开设国防教育专题讲座,加大国防教育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

二是认真做好国防教育系列活动。街道、各社区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国防教育福州行“公益广告宣传活动,充分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时机,组织开展读书演讲、知识竞赛、文艺演出、专题展览、公益广告、分发宣传手册、国防教育影片展、参观国防教育基地播等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国防教育活动,吸引各界群众广泛参与。街道还将积极开展做好第十个全民国防教育日活动,以“富国强军、共筑长城”为主题,精心策划实施,集中开展“六个一”活动(举办一次广场咨询或主题文艺晚会、参观一次国防教育基地、召开一次国防教育工作座谈会、观看一部优秀国防教育影片、组织一次国防教育知识和技能竞赛、组织党政领导干部过一次“军事日”)。

三是充分利用辖区资源开展国防教育工作。街道将充分利用辖区资源优势,组织开展国防教育工作。街道将充分利用辖区温泉公园四支合唱队的作用,激情广场大家唱、好心情、温泉之声、湖畔之声四支合唱队将通过传唱国防教育歌曲,寓教于乐,不断扩大国防教育的影响面。我们将充分利用辖区武警二大队五中队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军民共建活动,组织辖区青少年开展国防暑期夏令营活动。我们还将利用辖区中国海峡人才市场网站开辟国防教育宣传专栏,宣传国防法规、征兵优抚政策等国防知识,形成全社会关心国防、热爱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生动局面。

基层国防教育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在全民国防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21年,温泉街道将按照各级党委、政府的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推进辖区国防教育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进步!

2021年全民国防教育工作计划范文(二)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日前印发《2021年全民国防教育工作要点》,对新年度全民国防教育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队要深入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着眼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大力推进国防教育向社会各界普及深入,不断增强全民国防观念。

一、大力营造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浓厚氛围。结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开展“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同心共筑强大国防”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加大国家安全形势、维护海洋权益等方面教育力度,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支持军事斗争准备;加强党史国史军史教育,推动将军魂教育纳入全民国防教育;开展情系国防好家庭、好军嫂宣传活动,评选表彰国防教育年度人物,调动社会各界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积极性。

二、持续深入推进领导干部国防教育。贯彻落实中央《2021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部署要求,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国防理论和国防知识等方面的教育。继续办好省部级、地市级领导干部国防研究班,构建完善依托军队院校分层次对党政领导干部进行国防教育培训的体系。进一步落实把国防教育列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教学培训计划的要求。通过多种形式,加强领导干部经常性国防教育。逐步推开领导干部落实和组织领导国防教育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工作。充分发挥国家公务员国防教育特色实践基地作用。

三、突出抓好青少年国防教育。把学校作为青少年国防教育的主阵地,积极推动国防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结合国家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一步提高在德育、语文、历史、体育与健康等课程中开展国防教育的实效。认真抓好中小学开设国防教育课试点工作,探索课程安排、教学形式、考核评估和相关保障的方法路子。会同军地有关部门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军训工作,提高学生军训的质量和实效。总结推广部分地区创建国防教育示范校、国防知识进考试内容的做法,激发青少年学生爱军尚武热情。适时组织学校国防教育座谈交流,研究加强新形势下青少年学生国防教育。

四、进一步加强国防教育组织领导和相关保障。充分发挥各级国防教育领导机构和军地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切实形成军地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注重发挥社会组织、群众团体的作用,探索政府主导与社会各界参与开展国防教育的路子。推开军营向社会开放工作,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加强国防教育场所建设,研究建立具有海洋特色的国防教育基地,评选命名第三批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发挥国家国防教育师资库专家队伍和各级讲师团的作用,扩大社会覆盖面。做好《国防教育》杂志和各级国防教育刊物的办刊用刊工作。

五、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全民国防教育普及发展。深入开展国防教育改革专题调研论证工作,着力突出矛盾和问题。研究制定《全民国防教育“十三五”规划》,启动国防教育法修订工作,促进全民国防教育法制化规范化开展。积极拓展信息化条件下开展国防教育的方法渠道,发挥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站等大众传媒的作用。组织国有大中型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工作,增强企业员工履行国防义务、支持国防建设的责任感。加强国防教育理论研究,深入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特点规律,增强国防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

2021年全民国防教育工作计划范文(三)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国防教育法》和《全民国防教育大纲》两部法律法规,普及国防知识,增强全县人民国防观念,进一步促进军政军民团结,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秀美灵台提供有力保障。根据市国教委《关于印发〈平凉市国防教育工作要点〉的通知》精神,现就今年国防教育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落实国防教育的工作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全县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国防教育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作为本乡镇、本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确定分管领导和专职工作人员提出工作计划,认真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县国防教育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落实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各乡镇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国防教育领导机构,制定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使国防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要严格按照《国防教育法》人均0.05元的规定,把国防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国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资金保障。各乡镇、县直各有关部门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上报一批国防教育基地,县国教委将在严格筛选的基础上进行命名和申报。要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强化现有国防教育基地的管理,使其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全民、普及国防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固我国防的作用。

二、突出教育重点,努力推进国防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要紧密联系国家发展的整体安全形势特别是台海局势的发展变化,着眼于维护我省及西北地区的安全稳定,大力推动国防教育工作深入开展。要充分发挥县国教委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深入宣传《国防教育法》和《全民国防教育大纲》,要坚持经常教育和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进一步拓宽教育渠道,创新教育手段,丰富教育内容,增强教育实效。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各级领导干部为关键层次,以中小学生为基础环节,以民兵预备役人员为骨干力量,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开展系列国防教育活动,推动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国防教育。要坚持把领导干部作为重点,通过召开一次国防教育专题学习会议、过一次军事日生活、听一次国防教育报告的“三个一”活动,进一步加强国防理论、国防战略和国防政策法规教育,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国防素质和责任意识。要坚持把国防教育纳入学校的课堂教育之中,渗透到文化、体育、思想品德等各科教学之中,广泛组织开展军训、共青团、少先队等活动,推进国防教育进校园、进课堂,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每学年平均上国防教育课要达到4课时以上。县人武部要结合民兵整组、军事训练等,积极组织全县广大民兵和预备役人员认真学习国防教育知识和维护稳定必备的军事技能,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在国防教育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还要组织好工人、农民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的国防教育。

三、围绕时代主题,广泛开展国防教育活动。

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坚持服务中心、贴近实际、生动活泼、潜移默化的原则,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全民国防教育活动,吸引广大干部群众广泛参与,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

1、结合“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广泛开展以“为国增光、振兴中华”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

2、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工作调研。

县国教委要组织各成单位要深入机关、企业、学校,深入调查近年来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国防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措施。同时,要结合调研活动,认真做好国防教育知识的宣传工作。

3、开办国防教育宣传栏目。

由县国教办组织,结合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活动,在县电视台开展国防教育宣传栏目,大力宣传全县军政军民团结,全力推进灵台改革开放事业的伟大成就,宣传近年来全县双拥共建工作取得的丰硕成绩和先进典型,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全民国防教育知识。

4、组织开展“一日军营生活”活动。

“八一”前夕,组织全体县级领导和国教委成员单位负责人开展“一日军营生活”活动。

5、开展军事训练活动。

第4篇:国防教育工作调研范文

【关键词】高校,军事训练,创新

大学生军训工作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国教育发展纲要》、《爱国主义教育纲要》和《振兴教育行动实施纲要》等法律文件都明确规定,大学生接受军事训练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也是每个大学生应尽的义务和责任。高校的军事训练,不仅增强了大学生的国防意识,而且为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普及军事知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纪律性,促进成才等诸多方面都起到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目前的大学生军训工作存在政策欠缺、内容单调、衔接不足、方式简单等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改进完善大学生军训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参训积极性,正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本文旨在对高校军训工作的创新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以利于高校适应新形势更好地开展军训工作。

一、中外大学生军训模式的比较

世界各国均对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军事训练,在训练中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培养适合国际复杂局势和高科技战争要求的后备力量,从而使本国立于不败之地。

(一)国外大学生军训模式

自从200年前的拿破仑在巴黎理工学校开创军事训练以来,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相继在高校开展了以军事科目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军事训练。目前,突出的国家有美、英、俄、法、德、印度、越南、波兰、叙利亚、以色列等国。其基本的教育模式是由军队负责的平时课程教学加集训的专门“军事团体”,但由于高校学生军训受各自国家政策、目标要求、经济实力等诸因素的影响,在其具体实施上仍有一定的区别。如:美国采用的是由军队军事学部负责的贯穿一至四 年级的校内两时段教学加基地集训的“军官训练团”的模式; 英国采用的是分陆海空三军在高校中组建专门的预备军官训练团模式;俄国采用的是国防部负责的分散训练加野营集训的合同制模式;印度采用的是军种对口施教的每周六节课教学加两次野营的“学兵团”的教育模式。也有个别国家如以色列、叙利亚等国,采用由国防部协同教育行政部门共同领导,学校实施的国防教育的模式。

(二)我国大学生军训模式

我国的大学生军训试点是从1985 年开始的。经军、地各有关部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学生军训试点取得了显著成绩,对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并摸索出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学生军训路子。中国高校军训模式是:一是设立学生军训基地,由部队承训。学生真正能体验到部队生活,“军味”浓。二是部队到地方高校进行军训,属部队承训。是目前全国大多数高校所采取的形式,利用高校资源,在部队教官帮助下,对学生进行军训。三是高校自训,就是利用经过训练的高年级学生或学校复转军人组成学生军事教官队伍。少数高校采取这种形式,经济上较为节约,但“军味”较差。四是在高校内进行军学共训,这是一种以部队优秀教官为主,学生教员为辅的军训形式。主要是由高年级经过军训,品学兼优的学生在暑假期间由部队教官在校内进行集中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可作为新生军训教员。当然还是以部队教员为主,学生教员为辅。

从中外军训模式看,中国模式多样,不统一。要想高质量地发展下去,培养高质量的国防后备人才,还必须统一军训模式。国外军训历史悠久,模式统一,值得我们借鉴。

二、大学生军训目前存在的问题

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工作组对学院2004 级学生进行了军训追踪调研(04级学生于2004年9月至10月军训15天)。学生工作组向206名学生分发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军训期间内容的安排、军训强度、军训是否要改进等。本次调查,共发了206份问卷,回收189 份,回收率达到91.75 % 。经过统计,38.1 % 的学生对军训期间的内容不满意,44.97 % 的学生认为一般;在军训的形式是否要改进上有71.96 % 的学生认为需要,仅有19.05 % 的学生认为不需要;但在是否愿意参加军训的问题上,仅有34.92 % 的学生认为不愿意,剩下的均表示愿意参加,同时对军训的强度有53.97 % 的学生认为应该再高些。由此分析可见,军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对学生起到了教育作用,但也反映出同学们对军训有着更高的期待和要求。

经过调研分析,目前大学生军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 我国在高校学生中开展军训工作的法规是:《兵役法》、《教育法》、《国防法》和《国防教育法》。另外,在高校开展军训工作是大学生履行兵役义务的一种形式,应该是一种政府行为。

2. 大学生参加军训是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由于形式重于内容,军训作为素质教育有走过场之嫌;军训作为履行兵役义务的一种形式,但目前进行的普及型军训使得大学生的兵役义务并未完全履行;军训作为培养国防后备力量的举措,但大学生军训并未被列入国家和军队的预备役训练管理体系。这些问题的存在必将影响军训目标的实现。

3.高校学生连年扩招,我国每年参训的学生近100万人,教育经费严重不足。这些问题,必须用法规制度来规范,才能使军训在高校中健康地发展下去。

4.军训具体内容各高校不统一。参训学生一律是普及型的军事常识课,存在明显的不足。有的以国防建设为基点,有的着重于实用性的军人素质训练。因此,围绕军训的主要目标调整和统一学生军训的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5.高校与中学的军训内容缺乏纵深的延续。目前高校军训内容陈旧,是对中学军训内容的重复,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形势要求。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的知识甚至要比军训课堂讲授的内容还要丰富。因此,军训对大学生越来越缺乏吸引力。

6.军训教学方式单一。室内课堂讲授仍旧采取灌输教育方式,缺乏多媒体技术参与,理论性过强,缺乏生动性。室外训练缺乏互动,学生体力上付出不少,精神上也感觉疲惫,难以提高学生的军训兴趣,军训效果不好。

7.军训教育成果难以巩固。通过军训,学生在政治思想、组织纪律、生活作风上有一定的进步,但若在军训后得不到巩固,其作用会逐渐淡化。有些高校尝试分时段军训,甚至贯穿大学生活的全过程,以此巩固军训的成果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

鉴于以上问题,高校的主管部门以及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和军训工作的同志们应当认真思索,在新时期,面对新形势,努力开创高校大学生军训的新局面,针对军训工作不断进行创新。

三、大学生军训工作的创新

大学生思想活跃,对新知识、新事物、新理论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求知欲。因此,组织大学生军事训练,必须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结合军训大纲赋予的新任务,不断创新训练手段,促进大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全面成长。根据近二十年军训的工作实践,并且结合当前的形势,我们构建了七大平台,谋求高校大学生军训工作的创新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军训工作要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注重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着重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培养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团队精神,加强组织纪律性和增强国防观念。让学生了解军队在新时期的作用和任务。对学生进行军队建设、历史回顾与现状评析,让学生理解在21世纪的国际形势下,在中国特色国情中,中国军队所承担的使命和任务,激发爱国、爱军热情。

(二)军事技能训练平台

高校的军事技能训练包括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和综合训练。使大学生初步掌握士兵必备的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战术技能。了解基本战斗类型和基本战斗样式,掌握我军先进战术思想和基本战术原则,研究现代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特点和规律。同时,紧跟国际形势和军事理论的发展变化,立足世界新军事变革前沿,增加现代信息作战样式等内容,如电子战、网络战、黑客战、指挥控制战、精确打击战、计算机空间战等等,力求把大学生最关注的世界热点问题和最新军事知识信息,及时融入到训练当中。针对技能训练的特点,组织大学生到驻地部队、军队院校观摩分队战术训练,增强感性认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结合部队每年组织的紧急动员演练、防汛抢险演练、应付突发事件演练和民兵预备役部队综合性实战演习,组织大学生进行实地观摩和锻炼。还可以利用校园网络,设立军训站点,为大学生发表军事言论、研究军事思想、探索军事领域构建平台。

(三)军事理论教育平台

高校军训中的军事理论包括中国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技术、高技术战争等内容。为提高教学效果,应当采用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教学。为此要建立多媒体教学资料库:一是多媒体教学课件和资料;二是军事图片和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的基本要求是内容要系统、技术含量要高、信息量要大、配以解说词和背景音乐,运用视频动画技术,插播影像资料,提高教学软件的动感和流畅性、互动性,使军事理论课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在军事理论课教学实践中,还可以通过远程教育方式开设网上课堂。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该课程的学术研究动态,以便接近理论前沿。

(四)对口专业战术平台

要充分发挥院校自身优势,结合大学生所学专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口专业战术训练。

(五)深化拓展素质平台

高等学校的教育应当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提供差别不同的教育方案。

(六)辅助教育平台

针对军训师资严重不足的现实,要充分发挥高年级国防生的补充辅助作用。近几年来,军队依托地方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国防生。这些国防生通过进行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的学习训练,军政素质比较好,能够进行军事训练的辅助教学。同时,让高年级国防生参与学生军训工作,有利于提高其综合素质,为培养新型军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养成教育平台

大学生军事训练所产生的教育成果,应当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应当保持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期间,处处体现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饱满的爱国激情、良好的军容风纪、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极大的集体荣誉感。要让大学生将自己定位于一个军人的角色,在思想政治、军事技能、组织纪律等方面体会到做一个新时期军人的感觉,认识到军人的使命和任务,学习到军人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领悟到军人的光彩和荣耀。

四、大学生军训工作创新研究的意义

高校学生军训工作创新研究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方法和江泽民新时期国防教育思想的指导,创造性地提出多媒体教学、对口专业战术训练、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军事技能训练、深化拓展素质、辅助与养成教育等七大平台。从政策上提供宽松的环境,组织上保证军训质量,制度上完善军训成果的巩固;建设性地强调行为训练与理论教学并重,集中训练与课余活动(包括网上教学)相结合的设想,不仅有其重要的理论意义,还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一)军训创新研究有利于贯彻军事课教学大纲,能够保证军训效果

军训工作创新研究提供的七大平台,强调内容和形式并重、集中和分散教学结合,即:提高处世能力与增强思想意识并重,集中教学训练与分散学习活动结合,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学生军训大纲和军训质量的落实。这种创新,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军事教官、学生辅导员、国防生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大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高校学生军训更加适应当代青年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增加学生军训的吸引力,提高其效果。

(二)军训创新研究有利于高校贯彻《国防教育法》,普及和长期坚持国防教育

目前,大学生的军训工作离不开部队的大力支持,这是军训质量的基本保证。然而,全国所有高校都由部队参与主训,这无疑给部队增加了巨大压力。军训创新研究设计了坚持学生军训由部队支持,国防生辅助的模式,减少承训官兵的比例,不仅可有效地减轻部队的压力,也可保证学生军训的质量,有利于贯彻《国防教育法》,使学生军训工作普及和长期坚持。

(三)军训创新研究有利于巩固军训成果,深化拓展素质

军训创新提出让高年级国防生经过培养后承担军训的施教任务,这种有组织、有计划、有纪律、有指导地让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参与军训,不仅为军训培养了师资骨干力量,也为军训成果巩固在组织上做了充分的准备。同时从深化拓展素质的角度提出训管衔接、教养一致,不仅从工作上而且从规章制度上对军训成果巩固进行了完善,从而使军训育人真正落到实处。

(四)军训创新研究符合实际,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军训创新研究是针对高校扩招后对部队承训教官需求量大和所有高校都将开展学生军训但尚未形成规范的军训模式的实际问题而设计的。它不仅符合实际情况,对于减轻军训对主训部队的压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且又可在部队承训官兵的指导下让高年级国防生施训,保证和提高军训效果,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和推广价值。

大学生军训不仅是在学生思想作风和身心素质方面的训练与提高,而且有利于促进校园内形成积极、健康和良好的育人氛围,在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加强校风学风建设、维护学校安定团结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但军训工作还要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精心策划,科学运作,在总结中前进,在前进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军训工作的创新思考与研究,正是顺应时代的需要,利于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致力于军训工作创新研究的同志们应当不懈努力,深入研究探讨军训工作内在规律,大胆提出军训工作创新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为全国高校大学生军训工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1]任宏权,雷金火.高校军训“2+1+1”模式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5).

[2]胡斌.试论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战术训练[N].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07-26(7).

[3]裘静芳.对高校军训工作引入体育教学内容的初步探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91(3).

[4]熊静.大学生军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5).

第5篇:国防教育工作调研范文

一、开展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疫情防控措施精细有效,全面实现安全复学复课目标

按照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总要求和分区分类、分级分段、错时错峰、陆续有序组织开学复课要求,在全面调研、充分研判疫情防控情况和各类防疫物资筹备充分的基础上,制定了开学复课工作方案,有序推进复学复课工作,于4月9日前全面实现安全复学复课目标。积极抓好了疫情常态防控工作,并同步调整了教学时间,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自4月1日起实行“单休日”作息,即每周星期一至星期六行课,星期天休息,至9月秋季开学恢复了正常教学时间。切实有效的保障了教学时间和师生生命健康安全。

(二)帮联扶贫举措精准有力,全面吹响决胜教育脱贫攻坚号

1、因势推进教育脱贫攻坚帮联工作。围绕全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总要求,坚定贯彻县委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教育局党组、机关党委统筹因势推进教育脱贫攻坚帮联工作,进一步优化帮联工作机制,细化帮联工作举措,深铺帮联责任人入户工作,全年,共走访群众和贫困户662户,为基层办实事20件,解决农村实际困难难59个,党员带头为防疫工作捐款42万元。

2、认真开展各项教育资助和教育民生工程。申报特别资助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职阶段学生58人,进入公示阶段。学前到高中的减免补工作有序开展,民族自治地方十五年免费教育计划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三免一补”政策执行到位,做到应免尽免、应补尽补:免除760名公办普通高中在校学生3年学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已执行预算资金115.3万元,完成划拨5.134995万元;享受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学生补助覆盖面达50%。4726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营养餐;839人享受高海拔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取暖补助,完成第三轮教育基金资助申报兑现工作,资助建卡贫困生1678人,发放教育基金226万元。已建成幼儿园点65个。免除1475名学前3年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保教费,已执行预算资金530.42万元。按月兑现在园幼儿午餐补助。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工作全面完成,控辍保学工作成效显著。

(三)项目推进工作扎实有序,全面促进学校办学条件优化

今年涉及的重点项目16个,总投资约3567万元,完成投资3217万元。

1、实施续建项目7个,已完成项目5个,在建项目2个,总投资1600万元,完成投资1450万元。已完成项目为:中学高中教师周转房继建投资300万元,县中学新校区体育馆续建投资600万元,独松中心校教学附属用房续建投资100万元,并投入便用,曾达中心校教师周转房续建投资100万元,并投入使用,二楷小学教学辅助用房续建投资100万元,并投入使用。在建项目2个为:卡撒中心校教师周转房,已完成主体施工,完成投资150万元(总投资200万元)、新建双柏树幼儿园及配套设施续建项目,已完成投资100万元(总投资200万元)。

2、实施改(扩)建项目4个,计划投资1237万元,完成投资1037万元。其中,县二中教师周转房改造(青年楼改造)65套,投资400万元,完成投资400万元;县二中布局调整校舍改造工程,投资400万元,完成投资300万元;县二中学生宿舍维修改造,投400万元,完成投资300万元;县二幼活动室改扩建,投资37万元,完成投资37万元。

3、完成设备采购任务5项,投资730万元,已完成投资730万元。中学高中室内游泳池、室内体育馆部分设备采购总投资400万元,完成投资400万元,己安装调试完;县二中学生宿舍设备采购总投资100万元,完成投资100万元;完成幼儿园设备采购100万元;其他零星维修及零星设备采购总投资130万元,完成投资130万元。

(四)教育优质均衡措施得力,全面促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1、对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及教育现代化县建设目标,组织开展城区及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调整专题调研活动,并草拟出《县城区中小学校调整布局方案》。

2、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及运用工作,“互联网+教育”路径逐渐明晰。巩固提升远程教育资源运用提质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县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积极强化线上教学服务指导力度,通过成都七中东方闻道网校、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电视台等载体,应用有线电视、网络电视、网络平台三种方式推送、播出的教学资源,多角度、全方位开展“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不断提升信息技术装备建设,借力引进缤果英语在线教育课程,并完成安装调试工作。组织开展了信息技术师资培训和竞赛活动,60余人次参加第一期和第二期省中小学信息化编程教育师资线上培训,组织项目学校英语、信息技术教师共计34人参加“缤果课堂”英语直播教学助教及仪器维护培训。按计划组织开展并完成信息化考试的前期筹备、中小学实验操作考试等工作。加大了教育信息化建设装备投入。相继完成二嘎里乡、阿科里乡、曾达乡、马奈乡四所中心校少年宫教学仪器设备采购项目,二嘎里乡中心校及观音桥中小学特色教学仪器设备采购项目》的设备安装、调试工作,中学48.48万元的智慧黑板电子白板壁挂式一体机巡考补充部分采购项目。

(五)队伍培优方式创新发力,队伍强建设工作纵深推动

1、全面深化师德师风教育。积极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落实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按计划推进德师风专项整治活动,重新修订并下发了《县教职工管理办法》,开展了教职工占编不在岗人员的清理工作,4名执行病假工资人员已全部返岗,辞聘2人,有效规范了师德师风。

2、完成了1165个编制及岗位的核定与设置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教育人事信息系统和全国教师信息系统,公开考核招聘高中教师3人,接收外县调入教师13人。并完成、深入推动教师管理模式改革56名高级职称评聘报审工作,100个中级职称评聘报审工作。办理应往届毕业生教师资格认定22人。

3、积极开展教师专业培训活动。与时俱进,积极推动中小学教师及校长在线教育培训工作,上半年完成各级各类在线及线下培训700余人次,其中中西部项目师德教育培训者专项研究网络直播培训1人,中华经典诵读网络专题培训1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幼儿园普通话种子教师在线示范培训2人,“国培计划(2019)”省优秀校长深度研修项目培训1人,奥鹏网络研修、教师工作坊研修600人。初高中实验员培新83人,初中体考培训25人。与帮扶地市学校广泛开展双向交流活动,省内对口帮扶项目中,选派16名骨干教师赴眉山帮扶学校跟岗挂职学习,接收眉山支教教师30人,眉山结对学校赴开展送培送教133人次。东西部对口协作项目中,浙江绍兴诸暨市教育体育局赴我县开展了初三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就读浙江中职院校招生宣传工作,我县送培浙江中职院校23人。

(六)教研兴校改革力度强大,教育提质工作稳平有序

  1、严实常规,因需改进目标导向机制。重新修订了县教学质量管理办法和教学常规考核细则,从严从实开展常态化教学视导工作,教研人员深入基层,在开展全学科、全校点的全覆盖式指导培训基础上,有针对性对薄弱学科和年青教师开展点对点辅导工作。组织召开了全县教育教学质量分析会。

2、突出重点,抓好备考研究主线工作。积极筹备并完成各级各类教育考试及命题走向研讨工作,组织教师参加学科培训会、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学科专题研究会、教学技能研讨会等多种网络教研活动15次,受训人数达到1000余人次,组织学前至高中专任教师825人专业水平考试。

3、体现创新,有力推进科研课题落地。推动完成5项课题的开课和结题检测工作。完成开题课题两项:二中的“核心素养背景下嘉绒藏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时间研究”和“利用群文阅读培养初中生自觉学习习惯研究”。完成成果检测的课题三项,分别为县第二中学的“核心素养理念下嘉绒藏区开办初中学生家长学校的有效策略研究”;县第二中学的“藏区中学课堂渗入生命自我珍爱的研究——以A州为例”;万林中心校的“嘉绒藏区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有效途径的实践研究”。

4、规范考试工作秩序。已完成2020年全国普通高考、初中统一招生考试报名工作及资格审查工作,今年报名参加全国普通高考学生323人,本科上线率19.7%,报名参加初中统一招生考试学生432人,职普比达到4:6。

(七)关键领域改革持续深化,教育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1、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动少团队、班团队工作创新举措落地。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组织开展了“健康第一生命至上”、“学雷锋树新风”、“我让妈妈露笑脸”、“防控疫情法治同行”、“热爱生命禁毒防毒”、“追忆英雄传承精神(追忆阿真能周同志)”、“强国使命青年担当”,“美化校园环境创建文明学校”“争做时代好少年我为祖国点个赞”征文、朗诵、演讲比赛等系列主题活动;以法治、文明校园创建为主线,进一步充实了校园法治队伍力量,为9所中小学校增聘县检察院检察工作人员担任了法治副校长和辅导员,指导组织师生下载安装“百姓身边的检察院”APP1000余次。广泛深入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校园”、“进机关”工作。以构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样本为主线,持续深入推动弘扬孝善和俭传统美德传承发扬工作,评选并表彰第六届“县十佳美德少年”(10名),“县优秀少先队(团)员”(29名),并成功举办了县2020年首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

2、围绕校园安全第一要务,织密扎牢安全漏洞。以更加谨小慎微的工作态度,积极构筑了更加科学严密的安全防范体系,全年,深度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从细落实疫情防控工作举措,定期做好校园公区消杀灭工作,适时对师生进行健康监测。制定了平安校园创建实施方案,召开启动会、宣传会、专题会、现场会12场次,下发专项活动宣传资料1000余份,并集中统一实施了草原森林防火、疫病防控等重大安全主题宣讲教育工作,查处校园安全隐患50余处,投入整改资金100万余元。开展了防暴、防泥石流、防震、防火等各类应急演练活动40场次。完成督学督导工作51次,下发整改通知书5份。

3、围绕“三大行动”实施主线,全面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和从严治党工作。以《关于加强中小学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为纲,对标先进打造品牌,积极推动学校党务工作向纵深发展,促推“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拟定县教育局“党员先锋公约”,组建党员先锋小分队三支,以党建引领业务。持续压紧压实从严治党政治责任,驰而不息推动政风行风建设。各党组织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对岗压实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主体责任,从严财务管理监督,严格按时开展党员谈心活动、党员专题教育活动等些列党建活动,切实增强了干部职工的政治敏锐感,全面提升广大教职工拒腐防变的能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认真履行“教育强县守初心、立德树人担使命”责任和使命。

4、以教育媒体建设为抓手,全力讲好教育故事。目前,学校注册并运用美篇、微信公众号等系统开展教育宣传工作学校有5所,梨乡微教育公众号内容更新做到及时有效,总点击量不断上升。在《教育》、《日报》等报刊及政务平台,报送信息48条。

二、2021年工作要点  

2021年,教育系统将以“两会”精神及州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为主抓手,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稳妥推进各项工作开展,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1、全力以赴保障教育教学工作安全有序。疫情管控进入常态化,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以更加高度的政治自觉,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全力组织实施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做到教风、学风、校风端正,确保各级各类教育工作安全稳定有序。

2、一如既往抓实抓好帮联扶贫工作。紧扣决胜教育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目标任务,持续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创新及的方式方法,全力完成各项教育资助、教育帮扶和教育民生工作,重点开展好教育类扶贫基金及国家助学贷款、金秋助学、慈善福利救助等各种教育扶贫资金申请、发放工作,确保将党的民族政策、国家脱贫攻坚政策切实贯彻好、落实好。

3、深入细致抓实抓好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紧扣质量主线,严实教育教学常规,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突出创新,做好各级课题研究的落实跟踪工作,推动东小省级自导式教学模式基地校活动开展取得阶段性成效,以点带面促推全县课堂模式建构研讨活动开展,全面建构有利于发挥学生特长和爱好,促进学生专业化学习的教育模式。组织教研管理团队走出去学习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活动开展,以推动我县高中课改工作推进。

4、认认真真落细落好队伍培优提质工作。以实效为目标,不断创新师德师风教育形式、载体,丰富师德师风教育内涵,持续抓好并巩固提升师德师风专项整治活动成果,将“作风建设”行动的阶段成果转换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内生动力;落实好“国培计划(2018)”后续工作,持续深入推动“三名”工程建设,力争在名校长建设、名师培养方面有所突破。

5、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完成县二中、东方红小学、万林中心校改扩建工程,并投入使用。启动县二中学术报告厅、金中综合体验馆、咯尔学生食堂新建启动工程。完成教育信息化提升改造工程。

6、加强学校德育美育工作。上半年举办县第三中小学生艺术节,9月召开全县教育发展大会,10月举办全县教职工运动会。

第6篇:国防教育工作调研范文

[摘要]消防工程学科在中国基本上已完成了自身的建制化过程。笔者以中国消防工程学科建制化为切入点,分析了中国消防学科建制化的过程及其驱动模式;同时基于学术期刊在科学事业中地位和历史作用的分析,探讨了学术杂志与消防工程学科的关系,认为创建权威的学科杂志、进行研究生教育是使消防工程学科建制更加完善的必要条件之一;指出中国现有的消防学科的设置已不适应该学科在中国发展的现状,需要调整学科设置;认为消防学科正面临着自身再建制化的机遇。笔者强调,我国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立与中国火灾科学的兴起,不仅标志着消防工程学科知识体系的形成,而且使发端于权力系统的消防工程学科建制化过程具备了学术权威学科建制化或再建制化的结构。

[关键词]消防;学科建制;实验室;同行评议

1消防工程的学科建制与氧化燃烧学说和火灾科学的建立

消防工程学科在中国已经初步完成了自身的建制过程。回顾这段简短的历史,人们会注意到这个过程中的两次飞跃都与消防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火灾科学)的突破有关联。

1.1氧化燃烧学说的建立与消防工程学科的初建

氧化燃烧学说的建立促使消防工程学科摆脱对感性和经验知识依赖,使它发展为以近代科学理论为基础的一门科学。也正是对燃烧过程有了科学和正确的认识,攀谷嗣窃诨鹪值姆乐沃杏辛苏返睦砺壑傅迹兰际跸低骋惨蛭⑷肓丝蒲Ю砺鄣男孪恃憾⑸酥实谋浠?nbsp;

拉瓦锡于1777年向巴黎科学院提交了(燃烧概论)的报告,建立起了为近代消防学提供科学理论基础的氧化燃烧学说。1871年傅兰雅口译、徐寿笔译的(化学鉴原)是我国首先系统介绍西方化学知识的著作。但由于这些知识传播的范围仅限于少数知识阶层,加上将正确的燃烧理论应用于近代消防的概念并未传人我国,因此,它对人们的观念并未产生较大影响。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它才较全面地被我国接受并得到广泛传播。由于氧化燃烧学说揭示了火灾的成因和条件,氧化燃烧学说很快就在消防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科学的火灾观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也指出扑灭和预防火灾的科学方法。

直至20世纪50年代,作为防火、灭火的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经典燃烧三角”理论才被国人逐步认识和深化。氧化燃烧学说的建立和在中国的传播,最终在消防领域中起到了树立新消防观念、提供明确的灭火方法等作用。比如《消防警察全编》中就对火和火灾的危害有了比较科学和全面的系统的认识;指出消防是世界文明进步的产物,社会越发展火灾越频繁,消防就越显重要;树立了建立消防警察制度的观念;还强调为更好的灭火,要遵守救护人命是首要任务的原则,同时还要调查水利和地理并不断改良器械,提出3种科学的灭火方法。这本书虽然介绍的是源于欧洲的日本的消防理念和技术,但是足以说明随着氧化燃烧学说的确立,使消防科学和消防技术水平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和提高。

1.2火灾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与消防科学的再建制

解放前,中国的消防科技主要是通过日本间接地向欧美学习,1905年清政府曾派少数人到日本短期学习近代消防。建国后的前30年以学习前苏联为主。为解决建国后中国消防科技人员急缺的问题,国家采取了以下一些方法:聘请前苏联消防专家举办培训班,选派学员到前苏联进修,在人民譬察干部学校设立消防专业等。1957年8月15日,我国选派巧名干部(俄语专业)到苏联留学两年。学成回国后,他们分别在消防教育、管理、宣传、科研等方面为振兴中国的消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是中国现代消防科研、教育事业的奠基人。消防教育开始兴起。

1956年1月9日在现在的中国刑警学院设消防教研室,增设消防专业。从留苏归来人员中选调8人担任消防教员,后历经周折的下放和重新启用,至1992年消防教研室和消防教育建制化,划归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2004年由武警学院开始招收消防工程专业方向的硕士生。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称“火灾实验室”),1992年由中国科学院批准边建设边对外开放,是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的我国火灾科学领域惟一的部级研究机构。1996年就招收12名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生。此时,中国消防工程学科的建制过程基本完成。

火灾科学在我国的确立和发展,使我国的消防科技水平能在同一个平台上与国外发达国家竞争和对话。20世纪询年代的H.W.艾蒙斯将质量守衡、动量守衡、能量守衡和化学反应原理用到建筑火灾的研究中,开创火灾过程机理研究的先河。爱丁堡大学的D.卓斯戴尔出版的《火灾动力学》系统地阐述了火灾科学的理论体系。

1985年国际火灾安全科学学会成立,其研究的领域包括伙灾化学、火灾物理、火灾动力学、火灾探测报警与自动灭火系统、被动防火技术、建筑防火设计、人在火灾中的行为、火灾风险评估、火灾调查、消防安全管理等。这标志着人类对火灾机理的认识从无知到近代的氧化燃烧学说,进一步飞跃到火灾动力学的研究阶段。

2消防工程学科的建制化与驱动模式分析

2,1学科的建制化与驱动模式分析

学科建制化问题是科学史学家与科学社会学家共同关注的一大课题。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学者们对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学科发生建制化的过程与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人类活动的建制化是指由参与此类活动的人们形成某种有秩序的社会系统的过程,它也是一组适当的价值、信念、规范在人们思想中获得内化的过程。学科的建制化则指处于零散状态且缺乏独立性的一个研究领域转变为一门独立的、组织化了的学科的过程。

在一门准学科发生建制化的过程中,其研究者需为之提供辩护,以促成一系列事情,例如,基本问题域的确定、特有的研究方法或程式的构建、学术规范的确立以及学术话语体系的形成等的认知、认同与学科专业刊物的创建、学术队伍的组织化与培养学术后继的机制化等为特征的职业认同。

学术活动要实现高度建制化,除在共同体内部要建立相应的教育与管理组织外,还需要使该领域内的成果为整个学术共同体与社会接受和运用,即内部成果外部化。学科建制化的核心是指该学科的内部的学术活动的建制,而且学科(核心是学术)的建制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故而学术活动也可以在较低层次上实现不充分的建制化。

判断学科的建制化是否充分,应综合考虑建制化得以实施的规模与程度。西方学者都强调教育系统与管理系统方面的指标(博士培养计划的设立、学术权威机构的效力等)。人们除了着重考虑学术研究传统或范式的自主性、创造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内在标志外,还应考虑学术的社会效应,看它是否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是否为社会所认同并赢得较为充分的社会支持,如新学人的进入、研究资金的投入等。因此,人们在研究学科建制化时,大多对学科内部某些价值概念或学术信念的内化过程给予特别的关注,而不单只是考虑建制化过程的种种表现,如建立学会、出版刊物、学术交流制度与规范、后备人才培养制度等。

学科的形成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其核心是该社会系统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与集体行为之间的互动作用,这个管理—控制系统又可分为权力系统与权威系统。与之对应,学科建制或再建制化的动力机制(学科建制化的驱动模式),可理想地分为权威系统驱动模式与权力系统驱动模式。

发端于学术权威学科建制化或再建制化的结构,以非强制的方式建立学术范式、互动制度及相应的教育制度,通过展现学术魅力与社会功能吸引新学人。在此模式中建制化过程历时较长,往往带有自主性与“自辖性”。

而发端于学术权力乃至于社会权力结构的学科建制化或再建制化,以强制方式规定学术范式、互动制度及相应的教育制度。该模式建制化过程历时较短,常呈现出“他主性”与“他辖性”。

当然两种模式在学科的建制化中是交织在一起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许多学科的建制化历程发端于权力系统。

2.2消防工程学科的建制化与驱动模式

消防工程学科在中国的建制化与公安部、武警学院的消防工程系、消防指挥系和公安部的4个消防科学研究所以及中国科技大学的火灾实验室密切相关。在这些单位中逐步形成一个从事消防科技研究的学术团体,并创建了消防科技杂志和中国消防协会。近几年,我国消防科技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并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和学科队伍。由于学科建制的初创是基于权力模式下“他主性”推动,从科学社会学以及科学学科建制化的相关理论可知,这种模式需要转变为权威系统模式下自主模式。

消防工程学科建制化的本质是学术建制化,而学术的建制化历程不但涉及学术专业团体或机构、学术刊物的组建,也涉及学术纲领的确立或重建。学术建制化成功与否取决于:

其一是要看是否会导致专业学术团体、刊物的出现,以及社会对消防学术的支持程度。

其二是要看是否出现成功的学术研究范式(或研究纲领)。

我国的现状是消防工程学科没有成熟的研究生教育,也没有部级核心期刊的消防工程学科杂志,这都不利于消防工程学科的建制化。

1956年初建立消防局不久便从全国各地抽调一些工程师,开始进行消防技术的科研工作:之后又从地方大专院校抽调了10多名毕业生,共计20多人,购买了一些设备,在消防局内组建了消防科学研究室,这是我国消防科研机构的雏形。1957年公安部开始筹建消防科学研究所,1963-1965年公安部的4个消防科学研究所相继成立。成都消防科学研究所、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沈阳消防科学研究所和上海消防科学研究在各具特色的研究领域中进行了出色的工作,参与消防科学的初建,并为完善消防科学的建制化作了学术上的积累。武警学院设有消防工程系、消防指挥系和一个以消防科技研究为主的科学技术研究所,它是为消防事业培养和输送专业技术人员的摇篮,也是惟一的一所设有消防本科专业的院校。4个消防科学研究所、武警学院的消防本科教育以及“火灾实验室”所做的工作使消防工程学科完成了其初始的建制过程,并为它的再建制化奠定了基础。

4个消防科学研究所以及警学院消防专业的设置和人才的培养,都是在公安部的领导规划下建立的。因此,消防工程学科的建制化是在权力驱动的模式下完成的。之后,该领域的一些专家在自由的学术研究中成长起来,逐渐成为权威系统的支柱,他们对消防工程学科进行辩护,使消防工程学科最终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认可。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消防工程学科在我国的初始建制化主要遵循权力系统驱动模式,这使得消防研究在我国未能充分地实现学术研究传统的多元化,由此导致较为单一的学术格局长期存在。’在此格局中展开学术批评十分困难,而学术互动的实质恰恰是理性的批判。笔者认为,学术研究最终走向专家系统驱动模式才是良性模式。

3权威消防学术期刊、研究生教育、实验室建设与消防学科再建制

3.1权威消防学术期刊、研究生教育与消防学科再建制

尽管武警学院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生,但是消防专业没有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制约了消防工程学科发展和完善。学科建制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要有独立的知识体系,而知识体系构建的基础就是前沿知识的学术研究,研究生们是从事这种研究的学术后继。

史蒂芬·科尔,将科学知识分为核心知识和前沿知识,研究生教育的开展无疑是在拓展消防工程学科的前沿知识,从而随着对前沿知识的评价和认同,最终这些前沿知识会进入消防专业中共同认同的核心知识而变为消防本科生的教材内容,从而逐渐完善和发展消防工程学科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培养了消防科技领域内的科研梯队,从而保证了学术研究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学术建制化中重要的条件。

《科学》杂志上的论文所发表的各种主张代表着当下科学界的前沿知识。科学研究者在科学杂志的体系中接受调练,并通过在自己相关领域专业杂志上赢得声誉,也是将研究成果内化为该学科知识的必要条件。因此,科学杂志体系是科学事业的一个重要表征。

在前沿知识内化为核心知识的过程中反映出知识的产生和制造对学术期刊有很强的依赖性。科学家们通过发表文章在圈内得到认可。他们赢得的声望是靠同行评议来保证的,同行评议只不过是为应对纸张媒体的局限性而做的妥协。尽管同行评议会遗漏某些有价值的文章,但是通过同行评议对信息大幅度过滤显然是有必要的,当然这是权宜之举。总之,关于科学的著述业、版权、阅读和知识传播特征的问题,都不再是哲学家、社会学家和科学史家的事情,而是涉及科学家自身的事情。

消防刊物是交流消防工作经验、提高消防科学研究和技术水平、普及消防知识的一个很重要阵地。发达国家对此一向比较重视。据了解,日、美、英、法、前苏联、德等国的消防刊物就有78种。中国有《火灾科学》、《中国消防》、《消防科学与技术》《消防技术与信息》等,另外《武警学院学报》也刊登相当分量的消防科技类的文章,但遗憾的是消防类科技期刊中没有国家核心期刊。按照科学社会学的观点,科学是一种职业,科研工作者论文的社会评价是他们获取资源的重要条件,因此,消防科技核心期刊的筹建,也会激励他们的科研积极性。

建设学术杂志平台并发挥其在学科发展中的作用有助于消防学科的研究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同行评议是文章质量的保证,因此,消防科技杂志应该严格执行匿名专家审稿评阅制度,另外为了同世界接轨要加强期刊的规范化,在文章格式以及所办刊物的参数上可以参照世界上其他同类的杂志。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期刊杂志数字化的趋势下消防科技杂志也会电子、数字化。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科学杂志是科学知识中前沿知识经同行评议后的话语,它经过一般评价后会得到普遍的认可,从而变成该学科的核心知识,其中同行评议是文章质量的保证。而研究生教育正是扩大从事消防科学前沿知识研究队伍的主要手段,因此,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和规模是衡量一个学科建制化完善与否的标准之一。可见,消防学科的建制化中,权威的学术杂志和研究生教育的建制也是十分重要的条件。

整个现代学术系统在中国的建制化历程的作用都与它在西方国家的建制化历程存在着重要区别。

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一直处于不断的社会转型之中,中国的现代学术事业也产生于这一伟大的历史转折期之中。就中国而言,现代学术系统的初始建制化历程大多采取权力系统驱动模式,虽然历时较短,但往往带有他主性。因此,尽管中国的现代学术系统已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在较为系统而客观研讨火灾科学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历史背景和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指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大重要任务是推进消防工程学科在我国的再建制。

3.2重点实验室建设促使消防学科的再建制过程

自1985年第一届国际火灾科学大会召开以来,各国相继建立火灾科学实验室,广泛开展前沿性火灾科学问题的部级研究的国际合作。火灾科学已成为当今非常活跃的交叉性科学研究领域,创新余地巨大。通过科学家们近20年的共同努力,认识了和正在认识火灾现象的基本特性,并已积极地利用和发展其他工程学科的成果来研究火灾安全技术原理。

1987年5月中国大兴安岭发生了特大森林火灾,工程热物理专业出身的范维澄意识到这是建立一个部级火灾研究机构的机遇。

1989年通过建立一个部级火灾实验室的可行性论证,在“需要对火灾进行系统研究,以深化对火灾机理和规律的认识,从而为制定正确的扑火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思想的指导下,在我国建立起来的“火灾实验室”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火灾科学,使消防工程学科出现了新的增长点,也解决了一些与火灾相关的消防工程和技术的问题。

火灾科学通过实验室研究建立数学模型,定性乃至定量地估计或预测出小概率事件—火灾危害的范围,这就是火灾风险评估,另外它还是研究火灾防治的科学基础和新原理,为从源头上取得火灾防治关键环节(“阻燃”、“探测”和“灭火”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提供科学支撑。

与国际上火灾科学的兴起相比,中国火灾科学的发展相对晚一些,但是“火灾实验室”长期立足于火灾安全的基础研究,重视在火灾动力学演化理论与防治技术基础方面原始创新,已取得了令国内外瞩目的进展。国际火灾科学学会前任主席昆梯尔对此予以高度评价,而且中国还获得2005年第八届国际火灾科学大会举办权,这都说明我国的火灾科学研究有了一定的国际地位。

重视工程技术的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武警学院等院校正逐步重视火灾科学基础理论研究。与之相反,“火灾实验室”则以立足于基础、注重应用、加强转化的整体发展思路,从理论向技术和工程延拓。

2001年末火灾实验室还争取到了国家首批科技奥运项目。这种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积极将基础研究成果向中下游延伸的思路,是“火灾实验室”研究工作的重要特征。现已取得了一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国家消防行业主管部门予以积极评价:对提高我国消防技术的整体水平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促进消防行业技术进步,起到了先导作用,已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

4结语

有“消防工程”本科教育和“安全技术及工程”、“消防指挥学”硕士教育的武警学院与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的研究方向,有向基础理论(火灾科学)转移的趋势;而只有“工程热物理”方向博士教育的“火灾实验室”,则依托其火灾科学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向消防工程和技术领域延伸。这两种趋势说明,学术权威模式驱动下的火灾科学与权利模式驱动下的“消防工程”开始相互渗透,紧密相连。

第7篇:国防教育工作调研范文

>> 普通高校国防生培养问题的思考 海军国防生培养工作调查分析与创新途径研究 普通高校国防生培养工作回顾与启示 推进国防生军民融合人才培养深度发展的思考 普通高校国防生和普通生身体素质及心理健康的比较研究 普通高校国防生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探析 普通高校国防生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我国普通高校国防生心理素质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 实用理论视域下普通高校学生篮球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途径 普通高校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浅析 普通高校国防生政治教育浅析 高校国防生培养模式研究述评 高校国防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浅析规范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途径 角色理论及其在国防生党员培养工作中的研究应用 关于国防科技工业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几个问题 依托地方普通高校培养国防人才研究 国防生高校基础教育与军事化教育有机融合的探索与研究 普通高等学校国防生教育培养研究 军民融合发展的新引擎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徐光兵,杨宇光.利用红色资源加强高校统战工作的思考[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1):49-51.

[3] 张世彤.关于加强国防生培养军地衔接的几点思考[J].价值工程,2010(12):182-183.

[4] 刘巨魁.走好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N].中国国防报,2008-03-20.

[5] 于川信.军民融合式发展理论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

第8篇:国防教育工作调研范文

大众传媒和医学防治人员对传播性病艾滋病防治信息的意向调查分析 刘景曾,李春霞,于瑞龙,孟庆和,王志琪

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探讨 黄佩贞

改善农民不卫生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 韦菊月

世界艾滋病日及其历年主题 尹利军

上海市健康促进学校模式的探索 周卫萍

加拿大健康促进研究印象--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健康促进研究所3个半月的经历 傅东波,Fu Dongpo

澳大利亚的公共卫生与健康促进 夏时畅,张连根

基层健康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对策初探 廖钧,陈文华,王巧智

武平宾馆开展健康教育的做法与成效 吴彬

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和思考 门学泳

浅谈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接轨 石龙,田力,刘丽芳,石捍军

试论健康教育科普美术创作的改革 王安

安太堡露天煤矿受尘职工体检资料分析及健康促进对策 孟志成

大力开展高血压病的认知教育是人群防治的主要措施 时淑华,钱聪格

开展健康促进预防与控制糖尿病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陈怡,王萍

四川省农村社区家庭环境卫生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许毅,陈继岳

吉林省农村社区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效果评析 王浩,刘杰,任占奎,王月娟

以小学生为龙头的农村社区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张爱民,刘钟华,蒋传运,李强

社区健康教育对糖耐量减低患者转归的作用 王育珊,钟华荪,邝星驰,肖柳红

试论健康咨询热线服务的社会学意义 徐光,孙素娟

武汉市社会人群对现象态度的调查 刘新会,马莉

济南市县城居民艾滋病预防知识现状调查分析 于国玲,史立宁,李慧智

在男性同性恋者中开展性健康教育 曹宁校,邵长庚,张君炎,许新东

加大政府干预力度,全方位推进江阴市健康教育 石杜宏,王玮,张晓阳

"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做法初探 马秀三,哈宝林

贵州省贫困地区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活动结果分析 马少文,赵允忠,郭玉丽,谢筠郁

中老年妇女心理特征及健康教育对策 房瑞阁

出院病人电话回访健康教育效果的探讨 钱亚珍,封亚萍,李亚萍,方彩萍

完善放射防护措施 提高生命健康质量 赵东

论医德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健康助动作用 赵广元,李盈昌,王红

某部新兵卫生知识和卫生行为调查 孔伟,徐世臻,杨国芬,谭崇阳

2460名学龄前儿童智能调查 张宝玲

学生健康教育初探 孙晓林

四位一体:农村社区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钟海翔,蔡明哲

立足省情大胆实践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开展 赵忠厚,张瑾瑜,姜戈

医师对母乳喂养的知识、态度、培训及经验的全国性评估(摘要) G.L.Freed,陈晓玲

健康教育家庭服务对老年病人健康促进效果的研究 李文荣,谭芝荣

高血压病人依从性的行为倾向模式研究 段勇,吕承铭,王明,刘梅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与疾病关系的研究 申玉玲,胡佩诚,李郁莉,Shen Yuling,Hu Peicheng,Li Yuli

天津市和平区慢病基地内外人群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分析 吕彦

中青年恶性肿瘤患者健康教育的探讨 袁秀娟,江永会

北京市农民健康教育需求分析 孙贤理,李玲,田向阳,刘枫,石建辉

关于我国农村健康教育的思考 何静,He Jing

医院门诊健康教育处方分析 解荣章,马芳

公务员健康知识与行为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王青梅,江威,吴滨岗,魏晶,汪韶洁

以人格为基础的性教育的成功实例(附录续) 美国性健康医学研究所,美国国际教育基金会

基层健康教育

医院内病人健康教育初探 涂兵,范湘鸿,杨芒

健康教育在医院整体护理技术中的指导作用 张芬

再论卫生美术形式问题 许翰政

《杭州卫生画廊》的三个转变 赵一宁

农村家庭主妇卫生知识、行为及家庭卫生行为调查分析 粱桂华,朱希素,夏占普

浙江省东阳市食品从业人员卫生行为习惯调查分析 章凤媚

略论卫生报刊的信息资料储存 刘云祥

围麻醉期健康教育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作用 李河太

对农村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探讨 郭毅刚,杨古力,李志勤

如何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 冯琪,Feng Qi

北京同仁医院门诊部的健康教育实践 胡雅丽,Hu Yali

模式病房中提高护士健康教育水平的体会 赵艳伟

健康教育在预防小学生龋齿及近视中的作用初探 张涛,凌励,黄晓梅,Zhang Tao,Ling Li,Huang Xiaomei

无锡社区健康教育的模式和实践 徐伟德,Xü Weide

CorelDRAW及Photoshop在卫生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吴继勋

县医院健康教育版面宣传效果分析 陈志龙,胡硕生,孙艳,左学标

城市儿童家庭健康意识、行为和家庭健康教育 单运务,童慧玲,Shan Yunwu,Tong Huiling

从儿童轻生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颉立文,Xie Liwen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周志纯,王桂兰,陈丽琴,王征

山西省妇幼保健院诊治性传播疾病开展性健康教育情况 白郁仙,姚丽英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研究及健康教育对策探讨 吴承红,蔡澄,Wu Chenghong,Cai Cheng

福州市晋安区工业企业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程生英,李文燕,阮宏锦,程怀民,沈波

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健康教育的五化管理 兰淑华

甘肃、辽宁两省小学生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孙建国,郝阳,李雨波,陈晓宏,郑伯承

青少年与艾滋病预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中国的项目介绍 何景琳,谢蕾,He Jinglin,Xie Lei

艾滋病预防参与式培训近期效果分析 许文青,何景琳,谢蕾,Xu Wenqing,He Jinglin,Xie Lei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与各个学科的结合 何景琳,He Jinglin

艾滋病预防师资培训经验 谢蕾,何景琳,许文青,Xie Lei,He Jinglin,Xu Wenqing

红丝带标志的由来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中国及蒙古区域办事处

值得借鉴的学校性教育与艾滋病预防的教学方法 何景琳,谢蕾,He Jingling,Xie Lei

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实践与思考 马洪亮,周虹茹,刘枫,杨奉筠,李群英,刘云秋,孙景龙,刘秀荣

在卫校学生中开展性知识教育的体会 晏伯达

青海省试点学校吸烟干预效果评价 牛建平,星敏,庞伟,张生旗,李树成

预防艾滋病男士责无旁贷--2000年世界艾滋病日/运动主题释义 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传播中心

"代际交流"在控烟健康促进中的应用 林益强,严玲,孙建新,Lin Yiqiang,Yan Ling,Sun Jianxin

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健康教育是关键 李慧文,苗雅娟

浙江省控烟工作现状与对策探讨 郭俊香

企业基层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两个问题及对策探讨 邵晗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把考核机制纳入健康教育工作的探索 陈立华,张红,Chen Lihua,Zhang Hong

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指导 王琳,吴萍,李凤菊

书面<出院指导>在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张红,李俊英,Zhang Hong,Li Junying

癫痫持续状态患儿的健康指导 张进伶

世界卫生组织人口大国学校卫生范畴第三次网络会议在黑西哥召开 汤书明

云南省中医医院推拿科的健康教育工作 王萍,严淑芬,张禾雨

南京市不同人群慢病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朱广家,朱安,郭玉琴,董中春

洋马卫生院开展慢病患者跟踪服务

女性高危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 李小宁,黄明豪,李烨,冯家清

江苏省苏州市启用通用门诊病历卡

苏州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徐勇,杨鲁静,郑洋

医院内实行高血压干预措施的必要性研究 卞金陵,黄宝联,汪胜勇

对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吸烟教育干预研究的评价 张卫,徐克俭,沈明飞,李枫,周雷

无锡市控烟工作效果调查分析 陈再芳

多部门合作预防和控制性病艾滋病干预研究 福建省CPR/96/402项目组

河南省中等卫校艾滋病教育及学生相关知识调查 陈秀玲,张强,李忠民

南昌市东湖区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分析 刘菁萍,蔡军,胡广汉,邹成

宝山区社区健康教育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蔡忠元,刘玮

新世纪社区健康教育的定位和运作方式探讨 宋山

杭州市城区健康教育现状调查 毛一萍,王定祥,金慧娟

常州市职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识、态度调查与对策研究 况怡,赵晓军

社区预防与控制高血压策略思考 凌培敏,韩雪

昆山市高中生心理素质调查 初红

老年科门诊健康教育形式调查分析 茅柳水,袁建华

骨质疏松发生影响因素分析 包丽华

健康教育对偏瘫患者功能康复的指导作用初探 王翔,郭玉琴,陈文红

卫生科教电视片的分类和特性 黄明豪,元跃进

卫生科普报刊编辑思维的五个特性 刘云祥

健康教育是促进自然分娩率提高的基础与保证 乔惠平,高月巧

健康教育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赵奕华,邢昌赢,殷铃

档案管理在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潘叶静

医院健康教育处方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袁立萍

大力开展医院健康教育促进医院两个文明建设 许益丰,徐亚敏

第9篇:国防教育工作调研范文

按照构建国际水平现代化警察大学的目标全力推进云南警官学院迎评促建工作的再思考

对公安机关党风廉政建设的哲学思考

当前公安民警违法违纪和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与预防对策

我国戒毒制度的基本特点

云南禁吸戒毒模式法制化研究

昆明市集散和中转的成因分析

公共管理框架下关爱矫治模式的探究——以德宏州三县(市)老弱病残吸贩毒人员康复关爱中心为例

大学生预防品和滥用的认知调查

公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建立健全

关于新建公安本科院校教学创新的思考

明确使命强化特色——公安大学民族宗教类课程的教学与实践

对《中国禁毒史》课程教育功能的思考

论音乐教育在公安院校学生(员)素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

缅甸禁毒执法现状及国际合作(编译)

加强外警交流资料翻译研究和管理的必要性

警务实战教学团队建设探析

论公安机关对的防范及措施

对现阶段公安机关性质职能的认识

关于建立主动型警务模式的思考

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的认识与思考

加强警务实战教法库建设之构想

浅谈民警心理健康与民警培训

套叠式手枪基础训练检查器在手枪射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公安院校计算机证据取证教育体系探讨

论处置劫持人质案件的谈判准备工作

“金三角”地区形势系列调查报告(五)——云南省打击“金三角”走私的基本经验

“金三角”地区形势系列调查报告(六)——“金三角”毒源变化及其走私态势预测

强制戒毒所建设若干问题探讨

浅谈当前娱乐场所容留吸毒犯罪的特点及打击对策

加强消费市场监测的重要性

中英青少年预防教育比较研究

云南省孟连县违法犯罪整治情况调查与对策研究

关于健全我国服务型公安行政体制的思考

公众舆论与公共消防安全管理——以云南省公安消防总队实施灭火救援服务评议制度为视角

在刑事侦查中遏制刑讯逼供的制度化建设——以人权保护为视角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主观方面要件研究

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实现公安基层基础信息共享——从一起吸食新型案件调查过程中产生的联想

浅谈刑警队教导员在深化“三基”工程建设中应发挥的作用

浅谈街面犯罪防控机制

云南警官学院教授委员会(简介)

推进公安教育改革难题思考

我国缉毒实践中运用“控制下交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8~2009年云南新型流向分析及犯罪特点

禁毒情报工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从构建课程视角探讨对青年学生进行预防教育

从道路运输管理角度谈如何遏制运输

毒情“严重程度”评估技术初步设计

贩毒集团的亚文化

社区戒毒若干问题刍议

在新的禁吸戒毒框架下对昆明市美沙酮维持治疗现状的思考

新形势下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温特斯法在110警情预测中的应用初探

警务经济理论专题研究——我国警务效益的困境与改善

基层公安机关“大走访”活动机制建设研究

信息化对警察管理专业人才能力的要求

论如何完善在逃人员情报信息收集的网上追逃机制

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