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血液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血液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血液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第1篇:血液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健康教育;有效方式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8(c)-0099-02

确保透析患者能够延长生存周期的关键因素是对血压的控制,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患者参加健康维护的意识,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及治疗的依从性,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保健常识,以便更好的促进规律性治疗。该研究将对该院在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适合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方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间入院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88例,所有患者的基础疾病主要包括: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伤及原因不明等;患者的平均日尿量在524 mL。合并高血压患者所使用的药物主要有: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血液透析频率为每周3次左右,每次时间在4 h。昏迷或意识模糊、合并严重精神或精神系统疾病以及急性并发症的患者给予排除。将88例患者分成两组,各为44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范围在25~78岁,平均年龄(57.7±3.1)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0,女性患者14例,年龄范围在24~77岁,平均年龄(56.2±2.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育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教育方式上采取传统的教育方式,其中包括个人卫生讲解、洗手方法、无菌操作技术、PD换液流程、常用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培训、并发症处理及认识、自我管理技巧等等。

观察组则采取临床路径规定的内容及方法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主要方法如下:首先由护士长及主管护师组成课题小组,通过查阅文献[2]、资料,编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手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3]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相关知识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等,所制定的健康教育手册的主要内容为:高血压发生机制、有关体重的知识、控制饮食中盐的摄入量、如何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规律血液透析、定期做血液透析滤过及血液灌流等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重要性、依据不同患者的不同心里压力做好心理护理等[5]。

1.3 评价标准

3个月为一个周期,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80分以上为达标,否则为不达标,当场收回试卷进行统计,发出去88份调查问卷,回收80份,回收率是90.91%;每个月护士长通过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其主要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对两组患者接受教育前后的血压、饮食情况、戒烟戒酒等情况进行调查。

1.4 统计方法

该次试验中所得数据使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实施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无较大差异,健康教育后观察组在血压控制情况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该次试验中观察组接受健康教育,可全面掌握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正确检测血压的方法以及持续病情会对靶器官造成的危害等各方面的知识。相关研究资料[6]同样对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其研究后总结,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后,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能够坚持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增长并坚持适量运动,且观察组尿量、体重增长、舒张压、平均脉动压、问卷得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该次研究中所选择研究患者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通过观察发现,该病发病机制呈现复杂性、多样性,多种不同因素共同作用引发高血压,例如:交感神经兴奋、水盐潴留、甲状旁腺激素等等都是诱发高血压的主要因素。同时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于高血压也密切相关。有资料表明,给予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变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大量研究表明[7],饮酒与吸烟都与高血压密切相关,流行病学资料表明烟酒的摄入量与高血压发病率成正比,而该研究数据显示,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在健康教育前了解且能够做到戒烟戒酒的比例为81.82%,教育后达到95.46%,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路径的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意味着观察组患者的病情、疾病转归及患者客观表现与健康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有效的健康教育不仅提高了观察组患者高血压的防治知识,同时有效的提高观察组患者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认知。每一次健康教育的内容均是由课题小组成员通过查阅多篇相关文献制定出来的,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责任护士都是通过护士长严格考核的,严格按照临床路径规定的时间和内同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吴艳青[8]等学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疾病转归及患者客观表现为依据进行的渐进式的健康教育,彻底落实到每一次透析中,为了更好地运用于下一位患者,课题小组需要对前一例患者产生变化的地方进行讨论,并总结成报表,这是为了更好的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在以后的患者身上。本研究应借鉴吴艳青等[7]学者总接的经验,总结前一位患者护理结果,提出相应对策应用到下一位患者中。

综上所述,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实施有计划的教育方法及内容,提高了患者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有效的改变了患者的盐摄入及水摄入,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对控制血压、提高治疗依从性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窦海川.自我管理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0.

[2] 梁细妹,高淑清,区秀丽,等.卡片式的健康教育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J].现代医院,2010(3):155-156.

[3] Po Yi YangJa Liang Lin,Dan Tzu Lin Tan,Ching Wei Hsu, et al.Residual Daily Urine Volume Association with Inflammation and Nutrition Status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J].Renal Failure,2009,31(6):423-430.

[4] 赵玲.系统化健康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31):587-588.

[5] 薛海英.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及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12(32):7084-7085.

[6] Schupp N,Rutkowski P,Sebekova K, et al.AT1 Receptor Antagonist Candesartan Attenuates Genomic Damage in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of Patients o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Treatment[J].Kidney and blood pressure research,2011,34(3):167-172.

[7] 吴艳青,邢伟,张立国.改良健康教育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2(12):1828-1831.

第2篇:血液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血液透析;健康教育;心理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发生尿毒症后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情感障碍[1],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对2006年1月至2006年3月在我科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30例患者进行了调查,了解患者心理状况。然后在我科开展对血液秀析患者系统的心理护理,治疗的目标是良好地控血压、体重,营养状况的改善,同时以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患者对这种特殊治疗知识存在的缺陷,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帮助患者消除心理障碍,学习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掌握控制饮水,及时服降压药,加强营养,配合医生治疗等[2],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9~75岁,透析时间2~14 个月,每周透析1~3次,4 h/次。全部患者既往均无精神病病史及家族史。职业:干部8例,工人22例,农民7例,其他3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10例,高中以下30例。医疗费用承担能力: 较轻20例,较重15例,难以承受5例。

1.2 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情感障碍发生情况,见表1。

2 方法

2.1 实施前现状调查 调查所有患者的健康状况,饮食结构等存在问题,并发症的发生及近期血生化检查结果,如肌酐、尿素氮、电解质、血浆白蛋白、血色素等。

2.2 制订心理及健康教育计划。

2.3 实施心理及健康教育计划 针对患者文化程度和病情开展心理护理,制定健康教育计划,采用集体授课,书面教育、问答式教育、示范式教育、个体化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

2.3.1 将现状评估及血生化检查结果向患者作详细的分析和解释,使患者懂得心理及健康指导的重要性,提高依从性。

2.3.2 给患者讲解血液透析的常识、用药及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控制干质量,严格遵守制订的进食量和进水量,达到2次透析期间体质量不能超过(1.2±0.7)kg。

2.3.3 教育患者认识到自己不良的生活方式与疾病的关系。

2.3.4 教育患者重视营养。

2.3.5 使患者认清疾病的危害性,有意识进行自我保健,坚持治疗。

2.3.6 向患者家属介绍心理及健康指导的有关事宜,以取得家属的配合和帮助。心理及健康指导前已经透析3个月以上,心理及健康指导并坚持原透析方案3个月后再进行肌酐、尿素氮、电解质、血浆白蛋白、血色素检测,并观察并发症情况。

3 结果

通过1年的心理及健康指导,患者实施后透析前肌酐、尿素氮明显下降,白蛋白、血红蛋白明显上长(表2);患者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表3)。

4 讨论

4.1 本组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情感障碍发生情况显示,抑郁、焦虑、恐惧等症状的发生率均高于普通人群。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4.1.1 经济因素 长期透析以及原发病和各种并发症的治疗,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而且现今医疗保障制度尚不完善,许多患者因经济负担面临能否继续治疗和治疗是否充分的问题,直接影响患者的情感状态。

4.1.2 心理因素 在明确诊断和预后性以后,由于患者需长期依赖透析生存,加之病情常逐渐恶化,使患者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和应激,对生活前景丧失信心。

4.1.3 社会因素 患者体能的衰退使其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下降,导致其社会地位和人际关系发生改变,对其情感产生相应的影响。

4.1.4 家庭因素 维持性透析患者承担家庭责任的能力下降,对家庭的依赖增强,患者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情感发生改变,部分患者因而发生较严重的家庭矛盾和争执。

4.1.5 疾病本身的影响 尿毒症患者原发病和各种继发病变如肾性贫血、肾性骨病、难治性高血压的持续存在和发展,尿毒症毒素对各脏器的影响,并高血压、电解质代谢紊乱、代谢性酸中毒,透析造成的内环境变化,治疗不充分等因素都可能引起患者情感障碍。

4.2 心理及健康指导的实施是长期的护理措施,其实施将取决于患者的依从性,实施前有的患者对疾病缺乏信心,消极沮丧,对自己目前机体的状态和存在的问题不够了解,不遵从医嘱,对自己放纵,尤其是饮食方面,不加以控制造成超重,超重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和疾病恶化的重要因素,有的患者缺乏血液透析方面的知识,认为血液透析能解决机体的所有不适。对此,我们首先从患者饮食等方面进行指导。根据患者不同的个体,以使患者自愿接受,自觉实施,持之以恒,变被动为主动。对反复出现胸、腹水、心力衰竭的患者发现他们不遵从医嘱,饮水比较随便,通过笔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患者认识到此做法的危害性,结果有效地控制体重,并发症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心理及健康教育计划实施中,患者的自主性较为重要,只有患者高度重视自觉实施才能做到实施的效果,为此,我们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增强了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促进了患者对健康保健知识的重视及医患之间感情的交流和信任。同时护士要了解心理及健康指导计划的实施情况,使其从自身体验中感受到心理及健康指导计划的好处。过去由于患者自身状况不良,尤其是营养状况较差,影响到生活质量,长期血液透析还关系到医疗费用及病死率等。通过健康教育实施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了,明确了营养状况与血液透析效果的直接相关。

表3可见,实施后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现在普遍反映通过心理及健康指导增长了不少知识,由于规律的透析,合理的饮食,药物合理运用,毒素得到一定控制,营养状况有所改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避免或减缓病情的发展,也减轻了经济负担,不少患者走出家门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有的重新回到工作岗位。血液透析患者由于原发病和疾病程度因,不同,生活和饮食习惯不同以及个体差异等原在制订计划时应注意个体化,尽量考虑周全,灵活运用,如糖尿病患者使用无糖透析液,在透析过程中葡萄糖的丢失,有可能发生低血糖的倾向。因此在透析期间最好进餐1次。个体化的关键在于既要有利于健康,又要患者能接受,切实可行,同时应得到家庭的支持。家属的配合必不可少,尤其是饮食劝告方面,有关研究表明依从性与家庭支持正相关。因此家属必须了解心理及健康指导计划的内容和一些相关的知识,才能配合患者起到协助检查,督促改进作用,才能使计划实施更佳。心理及健康指导可帮助患者有意识地改变一些不良生活方式,提高对疾病的监测能力,以获得及时的治疗,从而延缓病情进展,改善身体功能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明园.精神病手册.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416-421.

第3篇:血液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摘 要 目的:探讨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将长期血液透析患者88例,按住院号尾号的单双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两组3个月后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的影响。结果:试验组在饮食摄入、体重控制、规律透析等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教育和监督方式,并取得家属的支持与协作,激发他们的能动性,最终延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远期并发症的过早出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健康教育路径 长期血液透析 护理模式

健康教育路径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医保政策覆盖急增高,医疗报销比例的提高,县乡级医院血液透析的普及,血液透析患者急剧增多。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加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重视程度以及一些健康知识的普及,对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改善远期预后起着重要作用。2011年以来,制定了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路径,并将路径应用于临床。结果:健康教育路径能最大限度提高患者及家属参与健康护理的能力,可明显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相关依从性,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减缓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

资料与方法

2011~2012年收治行血液透析患者88例,男52例,女36例,年龄18~83岁,平均50.6岁,按住院号尾号的单双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教育方法:①对照组:按传统教育方法进行,有责任护士进行评估,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教育时间、步骤不作统一规定。②试验组:为保证健康教育路径的科学性、实用性,认真学习血液净化的基础知识,查阅有关资料,结合医生的诊疗计划,以及患者的个体情况及病情的不同阶段的健康问题和需求,制定了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路径,首先对本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要求严格按教育路径的内容进行工作,每位患者由指定的责任护士实施,护士长随机进行评价。

健康教育的内容:⑴初次透析者:①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区环境、管床医生、负责护士、护士长姓名;②介绍安全知识、透析知识及目的和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③饮食知识,过量饮水的危害。⑵明确护士的职责: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成为患者生活中的良师益友,让患者有信任感;②将血液透析依从性的重要性认真传达给患者及家属,分析患者发生不依从性的具体原因;③分发食物营养成分表,传授估算每天摄入食物含钾、磷量的方法,鼓励患者记录饮食日记;④定期查看患者的饮食日记,对控制不好的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谈话教育;⑤定期分析与总结,对于各项指标良好,控水好者给予鼓励。⑶让患者及家属知道自己的职责:①积极配合护士的护理工作,积极主动地与责任护士交流与联系,及时反馈日常身体状况;②根据食物营养成分表合理搭配饮食,严格控制钾、磷的摄入量,每天记录饮食日记。家属要对自制力差的患者进行监督,帮助其树立信心,让患者以乐观态度对待疾病。家属要鼓励患者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使其体现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观察指标:①评价标准:饮食的评价标准以3个月后血钾

统计学处理:将数据录入SPSS11.0软件,计算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结 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患者的饮食摄入、液体摄入及用药情况、体重控制标准有明显改善,P

讨 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延长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生命最有效的替代疗法之一。随着全民医保的普及,透析治疗的目标也由单纯减轻痛苦逐渐向延长患者寿命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转变。有学者表示,成功的血液透析需要同时具备4个方面的依从性,即合理饮食、限制液体摄入量、遵医嘱进行血液透析和遵医嘱用药。但也有文献报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不依从性现象的发生率达45.9%[1],如果患者对血液透析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可造成长期血液透析患者远期并发症增加或过早出现,同时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2,3]。由于血液透析是一种长期间断性治疗方法,透析间期,患者离开医院回归到社会中,缺乏治疗环境和医护人员的督促。如果患者本人和家属对透析知识掌握不够,会明显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健康教育是一项投资少、收益高的保健措施,也是临床服务内涵的延伸[4]。血液透析患者要充分发挥自我护理能力,鼓励患者最大限度地参与健康护理,强调护士作为临床教育者、支持者、协调者的作用。同时护士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教育和监督方式,并求得家属的支持与协作,激发他们的能动性,最终延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远期并发症的过早出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秀伟,王世相,靳清,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与分析[J].现代护理,2007,13(7):607-608.

2 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5.

第4篇:血液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ICU护士;健康危害;防护措施

ICU护士要求具有爱岗敬业,技术娴熟,工作严谨,反应灵敏,动作迅速而准确等素质,较其他护理工作者而言工作量大,业务繁杂,危险性高,并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环境中。护士的心理压力较大而防护意识相对淡薄。因此,了解其在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并有针对性的进行防护教育十分必要。

1.护士的健康危害因素

1.1ICU室内的危险因素

1.1.1ICU室内气体的危害。

ICU室内使用较多的消毒液有:84液、戊二醛、过氧乙酸、碘等,长期吸入混有戊二醛的空气或直接接触戊二醛溶液容易引起眼灼伤、头痛、皮肤过敏、结膜炎及鼻窦炎、肺炎、流感样症状、荨麻疹和手部棕褐素沉着等症状。长期接触含氯消毒液也可引起结膜炎、皮肤过敏、干燥等不良反应。经常接触紫外线也可引起头晕、恶心、电光性眼炎、皮肤过敏等症状。其次,化疗药物挥发到空气中也可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

1.1.2ICU仪器,物品的危害。

①噪声。长时间暴露于噪声环境中,可引起人体内分泌、心血管和听觉系统的生理变化,出现易疲劳、烦燥、头痛和听力下降、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②辐射。许多高科技的医疗仪器在ICU使用较广泛,同时护理人员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电离辐射,小量多次接触射线可因蓄积而对人体造成损害,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造血功能低下、晶状体混浊,甚至诱发肿瘤。③锐器的损伤。ICU内病人病情重且较复杂,密切接触使得护理人员暴露于各种危险因素中,有感染某些疾病的潜在危险。针刺伤可传播20多种血源性传染病,有80%到90%的健康医务人员患传染病为针刺伤所致,0.004mlHBV(+)患者的血液就可以感染医务人员[1],不当的护理操作及医疗垃圾处理不完善,不合理,均可导致血源性感染的发生。④血液、体液的危害,ICU护士在进行护理病人时,手部极有可能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引流液及分泌物,如果不及时洗手及消毒,有可能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接触而感染某些疾病。

1.2职业相关疾病。由于ICU工作特点,护理人员长期站立,易导致下肢静脉曲张,持续低头操作可引起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长期倒夜班可引起生物钟紊乱、神经衰弱,饮食无规律可引起胃炎、胃溃疡等的发生。

2.防护措施

2.1加强对ICU护士的防护教育,提高防护意识,首先要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使护士牢固树立“任何病人的血液及体液或被其污染的物品都存在严重潜在感染”的观念,养成良好的习惯,各种操作前后,上下班穿脱工作服前后,均应认真洗手,消毒。接触污染物品时应戴一次性手套。接触锐利物品时提高防范意识,避免刺伤。

2.2ICU各种危险因素的防护。

2.2.1各种理化因素的防护。

在拍片时,应适当采取防护措施,以防引起蓄积性损害。配制消毒液及浸泡污染物品时,应了解各种消毒剂的理化性质,配制方法及性能、副作用,并戴口罩和手套,皮肤有破损时应加戴双层手套,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戴防护眼镜。

2.2.2锐利物品的防护。

规范护士的操作规程,避免慌乱,一旦发生损伤,积极正确而有效地处理。①损伤后立即挤压伤口处的血液,促使污染的血液流出。②用肥皂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⑧用碘伏消毒伤口。④若伤口较深用无菌纱布包扎。⑤2天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若被HBV血液污染应在24小时内接受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成人500单位,同时注射乙肝疫苗,进行血液学监测半年到一年[2]。若被HIV污染,应立即应用一些如AZT等抗病毒制剂或联合用一些蛋白酶抑制剂,以降低感染率。同时上报医院疾病预防科,建立登记卡,进行血液监测,追踪观察。

2.3职业相关疾病的防护。

ICU管理人员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一方面要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也要避免护士疲劳作业,提高工作效率,ICU护理人员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饮食要规律,放松心情,避免长期紧张,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心理健康。

3.讨论

由于ICU的工作特点,经常会收治一些病情危重且疑难复杂的病例,而护理人员也会经常接触到病人的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等,同时也会接触到许多带电的仪器设备和消毒液,这些都会对护理人员的健康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护士的受教育程度及工龄、医院的重视程度等原因,护士的防护知识相对匮乏,防护意识相对淡薄。因此,对其进行健康危害因素的防护教育十分必要,也是医院和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教育使其采取正确而有效的防护措施,保证个人的健康,从而更好的为病人服务,为护理事业的发展发挥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第5篇:血液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透析室,山东济南 250011

[摘要] 目的 对适合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自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间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的8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则采取临床路径的方案实施健康教育,教育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相关知识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的得分情况及血压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教育后尿量、体重增长、收缩压、舒张压、平均脉动压、问卷得分分别为(877.34±23.56)mL、(1.49±0.27)kg、(135.86±28.34)mmHg、(76.23±13.85)mmHg、(97.34±17.38)mmHg、(91.37±7.87)分、对照组各值分别为(251.23±17.21)mL、(2.45±0.27)kg、(152.31±22.43)mmHg、(87.76±13.87)mmHg、(109.13±13.24)mmHg、(69.22±7.49)分。除收缩压以外,其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教育后与教育前在高血压相关知识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压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采用临床路径的方式对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的提高患者对高血压常识的认知度,改变其不良的生活习惯,缓解心理压力,提高了治疗积极性及依从性,从而达到血压恢复正常的目的。

http://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健康教育;有效方式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8(c)-0099-02

[作者简介] 吴丽妍(1978.1-),女,山东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与护理相关肾内血液透析。

确保透析患者能够延长生存周期的关键因素是对血压的控制,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患者参加健康维护的意识,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及治疗的依从性,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保健常识,以便更好的促进规律性治疗。该研究将对该院在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适合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方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间入院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88例,所有患者的基础疾病主要包括: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伤及原因不明等;患者的平均日尿量在524 mL。合并高血压患者所使用的药物主要有: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血液透析频率为每周3次左右,每次时间在4 h。昏迷或意识模糊、合并严重精神或精神系统疾病以及急性并发症的患者给予排除。将88例患者分成两组,各为44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范围在25~78岁,平均年龄(57.7±3.1)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0,女性患者14例,年龄范围在24~77岁,平均年龄(56.2±2.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育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教育方式上采取传统的教育方式,其中包括个人卫生讲解、洗手方法、无菌操作技术、PD换液流程、常用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培训、并发症处理及认识、自我管理技巧等等。

观察组则采取临床路径规定的内容及方法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主要方法如下:首先由护士长及主管护师组成课题小组,通过查阅文献[2]、资料,编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手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3]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相关知识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等,所制定的健康教育手册的主要内容为:高血压发生机制、有关体重的知识、控制饮食中盐的摄入量、如何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规律血液透析、定期做血液透析滤过及血液灌流等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重要性、依据不同患者的不同心里压力做好心理护理等[5]。

1.3 评价标准

3个月为一个周期,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80分以上为达标,否则为不达标,当场收回试卷进行统计,发出去88份调查问卷,回收80份,回收率是90.91%;每个月护士长通过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其主要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对两组患者接受教育前后的血压、饮食情况、戒烟戒酒等情况进行调查。

1.4 统计方法

该次试验中所得数据使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实施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无较大差异,健康教育后观察组在血压控制情况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相关知识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的问卷得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1;观察组患者在健康教育前后的生活方式、饮食情况、控制体重、坚持运动量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该次试验中观察组接受健康教育,可全面掌握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正确检测血压的方法以及持续病情会对靶器官造成的危害等各方面的知识。相关研究资料[6]同样对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其研究后总结,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后,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能够坚持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增长并坚持适量运动,且观察组尿量、体重增长、舒张压、平均脉动压、问卷得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该次研究中所选择研究患者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通过观察发现,该病发病机制呈现复杂性、多样性,多种不同因素共同作用引发高血压,例如:交感神经兴奋、水盐潴留、甲状旁腺激素等等都是诱发高血压的主要因素。同时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于高血压也密切相关。有资料表明,给予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变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大量研究表明[7],饮酒与吸烟都与高血压密切相关,流行病学资料表明烟酒的摄入量与高血压发病率成正比,而该研究数据显示,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在健康教育前了解且能够做到戒烟戒酒的比例为81.82%,教育后达到95.46%,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路径的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意味着观察组患者的病情、疾病转归及患者客观表现与健康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有效的健康教育不仅提高了观察组患者高血压的防治知识,同时有效的提高观察组患者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认知。每一次健康教育的内容均是由课题小组成员通过查阅多篇相关文献制定出来的,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责任护士都是通过护士长严格考核的,严格按照临床路径规定的时间和内同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吴艳青[8]等学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疾病转归及患者客观表现为依据进行的渐进式的健康教育,彻底落实到每一次透析中,为了更好地运用于下一位患者,课题小组需要对前一例患者产生变化的地方进行讨论,并总结成报表,这是为了更好的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在以后的患者身上。本研究应借鉴吴艳青等[7]学者总接的经验,总结前一位患者护理结果,提出相应对策应用到下一位患者中。

综上所述,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实施有计划的教育方法及内容,提高了患者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有效的改变了患者的盐摄入及水摄入,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对控制血压、提高治疗依从性有重大意义。

http://

参考文献

[1] 窦海川.自我管理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0.

[2] 梁细妹,高淑清,区秀丽,等.卡片式的健康教育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J].现代医院,2010(3):155-156.

[3] Po Yi YangJa Liang Lin,Dan Tzu Lin Tan,Ching Wei Hsu, et al.Residual Daily Urine Volume Association with Inflammation and Nutrition Status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J].Renal Failure,2009,31(6):423-430.

[4] 赵玲.系统化健康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31):587-588.

[5] 薛海英.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及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12(32):7084-7085.

[6] Schupp N,Rutkowski P,Sebekova K, et al.AT1 Receptor Antagonist Candesartan Attenuates Genomic Damage in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of Patients o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Treatment[J].Kidney and blood pressure research,2011,34(3):167-172.

[7] 吴艳青,邢伟,张立国.改良健康教育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2(12):1828-1831.

第6篇:血液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6月半年来368例需要静脉输液的住院患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将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的教育活动贯穿始终。结果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患者及家属对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和掌握程度大大提高,同时护理人员也获得了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尊重和认可,对治疗护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结论:健康教育用于静脉输液的全过程,不仅能提高护理操作效率,同时也满足了患者对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的需求,增强了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且有效地融洽了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

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健康教育;应用效果

健康教育是一项社会教育活动,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的手段,帮助个人或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识别危害健康的因素,促使人们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降低和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在我们基层医院,大多数患者来自农村,而且老年患者居多,使得护理难度加大。静脉输液是住院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但多数患者对静脉输液中的健康知识不太清楚。从2013年1月我院实施了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使得患者和家属获得一些基本治疗护理常识,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治疗,体现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现将方法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1月—6月入住我院需要静脉输液治疗的368例患者,其中年龄最大82岁,最小5岁;男200例,女168例;患者均意识清楚,语言表达能力良好。

2方法

2.1静脉输液前的健康教育

①心理支持。首先护士要有良好的素质,改变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患者入院时,要以饱满的精神,和蔼可亲的态度主动接待每一位患者,积极与患者和家属沟通,耐心解释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必要时可通过搀扶老年患者,触摸患儿头部等肢体语言使患者体验到发自内心的爱;从而减轻焦虑和恐惧心理,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配合治疗。②用药宣教。护士应掌握各种药物的作用机制,然后向患者及家属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所用药物的名称,全天用药量,每瓶液体大约所用时间及滴速,每种药物的主要作用,不良反应。对于输注特殊药物的患者,要有告知的义务,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清楚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如需做皮试的药物,应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及如何感觉过敏反应。输入头孢类药物要明确告诉患者不能喝酒和吃含酒精的食物及可能出现的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让患者真正地了解用药的相关知识,安全有效地完成治疗。

2.2静脉输液中的健康教育

①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护士提高护理技术水平是满足输液患者护理需求的关键,在穿刺前指导、示范患者如何握拳和松拳,对小儿或者特别害怕扎针的患者有意交流一些患者感兴趣的话题,让患者注意力分散,使得穿刺顺利完成,尽量做到一针见血,赢得患者的信任。②保护穿刺部位。护士除了要有过硬的穿刺技术,对穿刺部位的保护也很重要。穿刺成功后,告知患者采取正确而舒适的,示范如何活动可避免液体渗出,又有效减轻疲劳感,同时也保证输液顺利进行,避免液体外渗而重新穿刺,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③调整输液速度。护士亲自调整好滴速并告知患者及家属一般药物,成人速度为每分钟60~80滴。有些特殊药物要快滴或慢滴,如氨茶碱、氯化钾等需缓慢滴入,甘露醇需快速滴入,护士在换药时要特别告知在输液过程中不能自行调节滴速及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具体症状,让患者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顺利完成输液。④加强巡视。护士还应深入病房检查和了解情况,与此同时进行有针对性健康教育。耐心听取患者主诉,给予解释指导,积极发现并处理输液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比如观察滴速和注射部位有无疼痛、红肿等液体外渗现象。告知患者及家属微粒进入人体的危害,指导患者尽量避免举瓶上厕所,禁止病房内吸烟或乱扔垃圾,保持病房清洁。有些老年患者及家属为了使输入液体更彻底,自己将液体袋中的输液针头向外拔出,要向患者解释清楚这样会造成污染,增加输液反应的可能性。结合临床实际,有针对性地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2.3静脉输液后的健康教育

拔针的宣教。静脉输液完毕,拔针是一项收尾工作,护士要掌握正确的拔针技巧及按压方法,争取拔针后针眼处无出血,在穿刺部位无血肿、感染、青紫等拔针后遗症[2]。拔针时应先关紧调节器,使点滴停止,尤其是刺激性强的药物应轻轻按压输液管,使输液针内有少许回作者简介:吴俊芳,女,大专,主管护师。血,然后左手按压输液贴中间贴膜,右手快速拔针。教会患者按压方法,按压面积要大,针尖刺入血管壁的位置要比皮肤上肉眼所见针眼稍高,为了避免出血,这一部位与皮肤表面上的针眼一齐用力垂直按压,拔针后绝对不能边揉边按,可上举穿刺的上肢1min~2min,以减少出血肿胀。正常人一般出血时间为1min~3min,如有凝血机制障碍者,要延长按压时间,否则针眼处又会出血。如有液体外渗导致局部肿胀起包,应告诉患者不必过度担心,一般可自行吸收,可于第2天用热毛巾热敷,不要在拔针后马上热敷,否则会加重局部渗血。拔针后护士要将废弃的一次性输液器分离,投入到专用医疗垃圾袋,标志清楚,当天统一回收。

3健康教育的作用及效果

①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护士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能自觉地将自己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通过积极有效地与患者沟通,有针对性地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从而丰富了护士、患者及家属的多层知识,增加了其配合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②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学习掌握静脉输液的相关知识和自我护理能力,增加了患者和家属战胜疾病的积极性,促进疾病的康复。③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因护士在给患者做健康教育的同时,护患之间的了解深入,减少了许多因误解或缺少沟通等原因引起的不必要的纠纷,改善护患关系。

4结语

第7篇:血液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血液净化;护士;身心健康;压力源

血液净化中心工作繁忙无规律,环境相对封闭,护士在高强度劳动负荷及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下工作,会影响到身体健康及护理质量。笔者所在医院为二级甲等单位,通过对同级医院40名血液净化护士的问卷调查,发现影响护士身体健康的压力源有诸多方面,以下便是调查分析情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调查人员调查我院血液净化中心8名工作人员及其他同级医院工作人员共40人,年龄20~47岁,工作时间1~10年,主管护士16人,护师17人,护士7人;本科8人,专科26人,中专6人。

1.2 方法 根据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工作特点,参照目前国内常用的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1],自行设计“血液净化护士压力源调查问卷”。将护士压力源分为4大条目28分项目,每项按压力程度分为3级,得分范围在0~3分之间,主要为:(1)工作性质方面;(2)职业安全危险因素;(3)病人护理方面;(4)管理者的支持与同事的认可。施测人员当场指导,要求被测对象独立完成,量表完成后当场收回。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130版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x±s表示,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

2 结果

见表1。表1 重度压力源得分排序表

3 讨论

3.1 工作负荷过重 血透室护士的压力源主要是工作负荷过重。血透工作无规律,工作时间过长,加班拖时现象常见,经常是晚上加班后次日还要正常上班,家庭孩子得不到照顾,身心极度疲惫,这种超负荷的工作,高度的紧张状态使部分护士处于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状态[2]。

3.2 病人护理方面 血液净化护士压力源其次来源于病人护理方面。病人长期透析,对动静脉穿刺要求极高,不允许出一点失误,有的患者因经济原因不愿进行静脉插管或造瘘,而采取动静脉直穿方式,高难度的穿刺技术给护士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以至于有些护士尤其是年轻护士在穿刺时非常紧张,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有的病人对安排机位不理解,有的病人对晚下几分钟的机不满而对护士发脾气,这些都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而且病人透析过程中病情变化快,尤其是类似笔者所处的基层医院,肾内科医生兼职血液透析,在病人病情变化时才到透析室,而血透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可能在几十秒内发生病情变化,需要护士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敏捷的反应能力,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并预先处理,因此,护士在透析期间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3.3 护士的业绩得不到认可,挫伤了积极性 血透室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科室,与其他科室工作性质不同,上至院领导,下至普通职工,都认为血液透析是用机器治疗病人,护士只是在看管机器,上班轻松,无多大技术含量,使护士业绩得不到认可,挫伤护士的积极性。

3.4 产生各种生理或心理影响 血透室护士长期暴露在各种传染病原体下,时常有针刺伤发生,透析中突发性情况多,护士往往来不及做好防护而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据报道,血液透析患者和工作人员患乙肝和丙肝的数量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可达40%[3]。血透室化学剂使用较多,这类消毒液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引起皮肤黏膜的刺激反应,呼吸道刺激症状,另外,透析室机器多,水处理机、透析机报警、透析液搅拌机等产生一定分贝的噪音,护理人员长期在噪音环境中工作易引起疲劳、烦躁、听力减退等症状。从而产生各种心理或生理影响。

近年来,护士的身心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各级管理人员应正确认识影响血液净化护士身心健康的压力源,大力支持血液净化工作,关心血液净化护士,合理配备人力、物力,改善护士待遇。同时血液净化护士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这样才能保证护士的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化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刘彦君. 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疲溃感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54-648.

第8篇:血液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血液微粒;流式细胞仪;临床检验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002-02

血小板是血液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成分,血小板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化组成,在正常血液中有较恒定的数量,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病理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血液中的细胞微粒对血栓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血小板数量及血液中微粒进行检验在临床病理及血栓形成疾病诊断和预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选取我院收治冠心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白血病及急性脑梗死化疗后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患病者和健康者的血小板减少及血液中微粒的临床检验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所有参与检验的患者和健康者均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血小板微粒检测,以血小板微粒检测的内参对照3.0mm-0.8mm为标准。检测方法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需要取样和制备标本,再使用免疫荧光标记血小板微粒,然后进行对照定位,实施血液中微粒的检测。每毫升血液的PMPs含量可以根据相关公式进行计算分析,用N进行表示。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 进行分析,采用百分比、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性统计,组间比较应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静息时血小板产生的微粒量比较

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采取流式细胞仪进行血小板微粒检测,比较两组检验者在静息时血小板产生的微粒量,结果如下表1。

从上表中可知,观察组中冠心病、急性脑梗死及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小板产生的微粒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健康者,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血小板产生的微粒量对比分析

2.2 血小板活化血小板释放量比较

3 讨论

相关医学结果证实,在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会存在不同种类的细胞来源的微粒,但是在人体处于患病状态下,这些微粒的抗原成分和数目就会发生变化。对人体血液中的微粒进行定量检测与研究对于血栓性疾病、止血、伤口愈合等生理和病理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流式细胞仪是对细胞进行自动分析和分选的装置,其可以快速测量、存贮、显示悬浮在液体中的分散细胞的一系列生物物理、生物化学方面的特征参量,同时可以根据预选的参量范围将指定的细胞亚群从中分选出来。该种检测仪器是血液中微粒检验的常用检测技术,它可以将相同细胞的成分在微粒膜上进行标记,并将具有特异性的细胞成分分选出来,以此确定细胞来源。采用荧光标记来显示血液中的微粒能够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因为细胞表面标记的细胞成分较易确认,所以FCM定性和定量检测血液中微粒也逐渐成为临床血液微粒检验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临床医学研究表明,检测血液中微粒性质和水平的变化,对各类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血液中微粒检测在临床生物学的意义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血液中微粒检测结果可以作为临床疾病诊治的主要依据;第二,血液中微粒性质和水平变化可作为各类疾病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第三,血小板、单核细胞的活化是各类疾病的病理结果和病理机制,也是血液中微粒活化的产物,能够直接反映特异性细胞分子的基本功能状态,直接显示患者病情进展情况。

综上所述,通过对患病者和健康者的血小板微粒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知,利用血小板微粒诊断、预测和评估来评定血栓性疾病和血小板活化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研究和关注。

参考文献:

[1]柳锡琴,查革.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16):91-92

第9篇:血液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目的调查拉萨市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的血液流变学。 方法对105例HAPC患者和782例高原健康人群的血液粘稠度进行分析。结果HAPC患者血粘度和红细胞压积相比高原健康人群显著升高。结论居住高原人群由于环境缺氧,血液中红细胞数代偿性增加,使红细胞压积升高,血红蛋白增加,引起内粘度升高,使红细胞的变形性下降,引起全血粘度升高。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血液流变学

西藏拉萨地区平均海拔3700米,此处气压低,空气较稀薄,氧气含量比一般的平原地区减少40%。居住在这种缺氧的条件下,机体为了各组织器官供氧的需求,则会引起人体红细胞代偿性增加,从而使红细胞压积增加,同时血红蛋白也增加,因此产生更多的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为了解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血液流变学改变情况,我们对105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患者和782例高原健康人群的血液流变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全血粘度升高,尤以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升高。现将本疾病在血液流变学方面的影响报告如下。

1对象及方法

1.1受试对象本组患者105例,均为我院门诊住院病人,其中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中男性99例,女性6例,年龄31~72岁;对照组782例,来源于我院正常健康人查体,其中男性672例,女性110例,年龄22~68岁,经体检均无其他特殊疾病。

1.2方法受检者空腹采血2ml,肝素抗凝,浓度为20IU/ml;仪器采用国产LG—R一80A型血液粘度测试仪;红细胞压积(HCT)用温氏法测定,全部数据均以(±s)表示,结果以t检验进行分析。

2结果

105例患者与782例健康者血液流变学对照(±s),见表1。表1105例患者与782例健康者血流变对照比较(略)

3讨论

血液学参数为RBC≥6.5×1012/L,Hb≥200g/L,HCT≥65%时可确诊为HAPC[1]。患者主要发生在男性,女性和儿童罕见,本组以男性为主,有99例,女性仅有6例。HAPC的发生可能与缺氧时红细胞谷胱甘肽含量降低、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增加,降低了红细胞携氧能力,组织缺氧加重;肾脏因缺氧加重分泌的红细胞生成素增多,导致血液粘滞度增高,血流减慢,循环阻力增加,血氧结合量减少,而诱发HAPC,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引起机体一系列改变。故HAPC患者血液流变学具有“浓、粘、聚、凝”的特点[2]。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是以红细胞增生为主,红细胞数与血液容量的绝对增多,使得血液粘滞度增高,由表1对比结果显示,无论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其全血粘度在切变率分别为200、30、5、1时,均呈显著性升高(P<0.01), HCT也均呈显著性升高(P<0.01)。出现这些结果表明,HAPC患者其血液流变学结果中的HCT是造成血液粘度升高的重要因素,正常人血液的红细胞压积约为45%左右,而红细胞占细胞总体积约为95%,在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中由于红细胞数明显增多,血小板数增多,血液总容量比正常多1~3倍,由此造成HCT显著增高,血液粘稠度可以增至正常的5~8倍,从而导致血液淤积,引起一系列临床症候群。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