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保管理应急预案范文

医保管理应急预案精选(九篇)

医保管理应急预案

第1篇:医保管理应急预案范文

XXX应急办 

201X年XXX应急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XX局应急办的业务指导下,进一步建立健全了"责任明确、机制健全、制度完善、管理规范、准备充分、应对有效"的卫生应急体系,继续坚持以“预防为主、分类管理、科学规范、客观实用”的原则,做好卫生应急常态下的充分准备,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领导重视,健全组织机构。

院领导高度重视医院应急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应急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医院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日常管理和综合协调工作。成立了由16名医护人员组成的院外应急医疗救治队伍和42名医护人员组成的院内应急医疗救治队伍,为每个队员建立了人员档案,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二)完善预案,制定管理制度。

针对我院工作实际,为应对不同类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编制了各专项事故应急预案。预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互相协调,确保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得到妥善有效的处置。同时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责任问责制度、卫生应急处置管理制度、应急风险隐患排查监测制度、应急值守工作制度、应急救援联席会议制度、应急管理信息员制度、应急管理专家决策咨询制度等应急管理制度,并成立了应急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

(三)印发文件安排工作

按照上级卫生应急工作精神,结合我院自身实际情况,重新印发了《XXX关于调整XXX医院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的通知》、《XXX医院关于成立应急专业队伍的通知》、《XX市重大活动医疗保障实施方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及《XX医院应急医疗保障工作实施方案》,对医院全年卫生应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制定专人负责卫生应急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四)监测预警,提供科学决策。

为尽早发现和识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尽早采取防治措施,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医院建立健全并完善了现有监测系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明确报告责任和义务,对各种法定报告传染病实行网络直报。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开展工作,以利于尽早发现和识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同时与市卫健局、110急救系统、消防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对于通报的异常情况,第一时间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医疗救护。

(五)培训演练,锻炼应急队伍。

医院注重应急救援队伍的日常训练,积极组织开展了卫生应急演练活动,提高了队伍综合素质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1年来年我院主要开展并参与了如下应急演练科目:

1、201X年X月X日,为加强医院医疗救治管理能力,规范救治流程,提高医务人员在突发事件,特别是在低温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应急救治水平,医院组织各临床科室及职能科室开展了医疗救治应急演练,此次演练进一步提高了我院医务人员对紧急救援任务的反应和协作能力。

2、201X年X月X日至2019年X月1日,xxx天气的影响,xx市卫健局、xx市人民医院启动了应对xxx天气应急救援预案,医院应急办派出2组医护人员乘救护车到达xxx进行医疗保障。

3、201X年xx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于201X年X月X日在XX市举办,有10000名运动员参加,XX医院承担将此项比赛的医疗保障工作,我院派出了18名医务人员参加了此次运动医疗保障工作。

4、201X年X月X日至X月X日,献礼新中国成立X周年的重大题材电视剧《XX》剧组进驻XX取景拍摄,我院承担了剧组在XX取景拍摄期间的全程医疗保障任务,应急办、医务科协调抽调高年资、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成立了院内和院外应急医疗保障组,同时派出高年资、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的医生进驻剧组驻地和拍摄现场,进行全程医疗保障。

5、201X年4月21日,XX市进行液氨危化品移除,医院成立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根据医疗救护工作的需要,医院成立院外、院内紧急医学救援分队,能及时参与现场医疗救护和院内处置,我院派出由2辆救护车、6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学救援分队到现场进行医疗救护。

6、201X年5月8-9日,应急办派出2名医务人员参加了XXX公安局组织的交通事故演习。

7、201X年5月11日,高速公路x方向某隧道口交通事故,按照市政府的安排,应急办派出2名医务人员及救护车到达现场,进行医疗救护。

8、201X年6月7-8日,高考期间我院派出医护人员1组(医生、护士各1名、救护车1辆)到x考点现场进行医疗保障。

9、201X年6月24-26日,201X年XX市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演练,我院派出了6名医护人员参加演练,圆满的完成了应急演练任务。

10、201X年7月2日,XX市防汛应急救援综合演练,我院派出了,4名医护人员参加演练。

11、201X年9月3日,XXX一行对XX进行调研,我院派出医疗救护组4人乘救护车进行全程医疗保障。

12、201X年9月15-18日,XX期间,我院派出医

护人员进驻XX酒店、XX酒店、XX酒店进行医疗保障,同时派出多名医护人员参加各个XX现场医疗保障,圆满的完成了政府安排任务。

13、201X年9月27日,XX道路运输突发事件综合应急救援演练,我院派出4名医务人员参加演习,圆满完成了演练任务。

14、201X年3月、6月及9月,我院分别组织了201X 年“春季”、“夏季”、“秋季”消防演练,背景是我院各个楼层,突发浓烟,消防警报响起,监控室保安发现火情,启动报警系统,立即向医院应急领导小组汇报,启动应急预案。

(六)储备物资,提供救援保障。

按照“一专多用、专兼结合、整合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除在急救车配备相应的必需应急设备外,医院专门建立了应急物资储备库,参照《XX省卫生应急基本物资储备标准》建立了XX市人民医院应急物资储备目录,从医疗救援类、生活类、服装类、救生工具类四大方面进行了全面准备,物资储备丰富,调取方便,能够保证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物资供应。为应急队伍配备了相应的应急设备和器材,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到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做好医疗救治工作。

二、工作中的不足

(一)我院的机动应急力量配置薄弱,由于我院各科室人员配置紧张,无机动保障人员配置,尤其是急救医生更是紧缺。因此在无预告情况下开展应急处置,一般只能抽调待命的急救人员和车辆前往应急现场。

(二)医院的综合救治、急救能力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现有设备设施还不能满足区域卫生应急需求。

(三)应急队伍人员能力水平距离上级对卫生应急工作的要求还有一些差距,人员的业务知识、技术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的提高。

(三)还需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各类应急预案,并需不断加强演练,通过实操优化预案流程,确保预案的可落实性。

(四)应急经费和后勤保障还需进一步改进。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加强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领导组织和工作机制,按照市卫健局应急办公办部署,组织召开应急工作会议,再次明确工作责任,畅通信息互通渠道,建立更加紧密的部门协作机制。明确卫生应急职责,健全卫生应急常 态长效管理机制。总结我院卫生应急管理、特别是医疗卫生救援和医疗卫生保障等工作经验,查找薄弱环节,不断提高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二)强化卫生应急常态管理

健全卫生应急预案体系。逐步完善我院卫生应急预案和重大活动保障方案,开展重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主动搜索,定期汇总相关信息,逐步建立和健全区域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工作模式。组织开展区域内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三)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

重点抓好专业队伍建设,调整充实卫生应急队伍,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明确卫生应急人员的岗位职责,建立通讯网络,做好应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完成卫生应急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控等专业知识培训,组织 1-2 次综合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模拟演练和应急拉动演练,提高队伍的应急反应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

(四)加强卫生应急装备管理

参照《XX省卫生应急基本物资储备标准》,有计划、有重点地补充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包括极端灾害情况下医疗卫生救援队伍的装备配置,建立药品、器械储备目录,完善应急物 资的调用机制,为快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物资保障。积极准备做好自然灾害情况下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五)加强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的考核

组织做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对,规范不明原因发热,不明原因群体性疾病的排查管理和应急处置,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医院日常管理工作安排,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

(六)提高院前急救意识,加强院前急救工作。健全各种急救制度及医、护、司岗位职责,并落实;抓好“三基”及急救知识培训,不断提高急救水平。确保绿色通道畅通无阻,不断提高院前急救水平。

(七)开展多学科的的协作,进行院内大会诊,提高对急、危、重症的抢救和诊治水平。为了提高救治能力,提高我院多学科会诊的质量,应加强多学科会诊的管理。建议医院出台《关于加强院内大会诊的管理规定》,规定经科内会诊仍难以明确诊断或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人,急、危、重、疑难病症抢救治疗需多科协作的病人等作为院内大会诊的条件;副高以上职称人员担任会诊专家,通过高质量的全院大会诊,提高诊断符合率、临床治愈率与抢救成功率。

第2篇:医保管理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急管理;后勤保障;应对机制

引言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是卫生行业的主管与监督部门,对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它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在对医疗市场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了解市场需求,针对人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对医疗卫生事业进行规划和协调,制定科学的卫生服务事业发展战略目标。在对市场进行规划、协调的过程中,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急管理后勤保障显得尤为重要,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应急后勤保障机制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

1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后勤保障制度,增加资金投入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突发事件,需要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积极应对与协调,这就需要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具备完善的后勤保障机制,在突发事件发生以后,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迅速集结物资储备、卫生医疗设备以及各种医疗硬件,在第一时间对突发事件做出反应,正确判断与处理突发事件。加大后勤保障部门的资金投入力度,对于提升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后勤保障能力、提升后勤保障效率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1增加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资金投入是卫生行政管

理部门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是应对突发事件的主要部门,如果缺乏资金,那么对于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正常运转是非常不利的,一旦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不能正常运转,那么他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就会减弱很多,突发事件对人民的伤害也就会越大,因此,加大对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资金投入,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在对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增加资金投入以后,各级政府要切实做好财政的支持与监督工作,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监管,中央和地方财政要按比例进行合理分配,确保经费使用在医疗、卫生和后勤保障等能为人民服务的基础之上,防止有些官员对所拨经费滥用、贪污,给国家的公共卫生服务带来威胁。在经费投入使用以后,要组织人员对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经费使用情况做全面的评估,根据经费的使用效率做出相应的调整,督促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财政资金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1.2完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经费投入机制

充足的资金是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及时处理的重要前提,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拨付充足的资金来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日常运营,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能够合理应对。各地政府部门在进行卫生服务经费的拨付和预算中,要充分考虑到留给卫生突发事件足够的资金,以防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医疗机构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而不能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的反应。针对医疗卫生部门的硬件设施,也要增加资金投入,及时更新与强化应急仪器设备、应急装备和应急车辆等应急抢险装备。针对日常应急演练、卫生知识培训和卫生部门信息化建设等,也要适当增加经费投入,确保卫生行政管理各部门统一协调、互相配合,为应对卫生突发事件做好充分的准备。

1.3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完善卫生应急物资储备

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建立常态化的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机制,按照统筹协调、分级管理原则完善应急物资储备机制。根据各级卫生医疗部门的具体情况,建立统一的应急医疗卫生物资调配平台,加强医疗卫生物资的生产、运输与分配工作,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强对医疗卫生物资的信息化管理,促进物资的合理化分配,实现医疗卫生物资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应急物资的利用效率。

2合理调整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人才储备

2.1合理规划各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高素质人才数量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想提升工作效率,加快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保障体系的建设,必须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增加人才引入的资金支持,建立完善的人才引入机制。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东西差异很大,所以导致很多高素质人才都向东部聚集,而在西部地区,虽然卫生应急物资和设备投入很大,但是缺乏相关专业的人才,造成物资的浪费,影响这些地区突发事件处理的效率。因此,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把引进高素质人才作为未来几年卫生规划的战略发展方向,通过提高单位人员待遇,建立健全单位福利保障制度等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根据实际情况核定各个部门人员编制,制定人才引入计划,科学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关于人才引进的措施可以采用公开招考和定向招录的方式,有计划地解决各单位专业人员不足的情况。人才引入之后还要加强对人才的培训与考核,确保专业人才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工作中不断发展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

2.2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应急人才队伍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发展,我国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急人才队伍建设初见成效,但是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公共卫生服务基础力量薄弱、工作效率低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的水平,使我国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上严重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加强卫生应急专家和现场应急处理队伍的建设成为我国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当务之急,这就要求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引进相关人才,深化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和联动机制,增强协同配合、共同参与的应急人才队伍建设。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应急专家信息资源库,通过网络和日常培训等形式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实现各级卫生服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经验交流沟通,加强对于卫生突发事件的解决质量,提高卫生突发事件的解决效率。卫生应急处理现场救援人员是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基层人员,他们的医疗水平与专业能力直接决定了突发事件现场救援的能力与效率,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一方面要为突发事件现场救援人员提供充足的医疗器械和防护装备,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突发事件现场救援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应急反应能力和现场施救措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整体水平。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应急医疗救助能力和医疗救助水平对于提升卫生应急管理整体效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要把对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医疗救助人员进行日常培训作为一项制度进行建立和完善,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医疗救助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反应能力。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对相关人员展开培训,适时调整培训计划,加强卫生行政服务部门应急体系的建设。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开展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和现场实训,通过定期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实战能力,也可针对演练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调整与修改,防止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再出现类似的问题。基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卫生应急编制目录和计划,保证卫生应急处理方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根据最新卫生应急处理方案,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使卫生应急处理方案在演练和实训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

3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卫生应急预案机制

建立健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卫生应急预案机制,可以有效地对突发事件进行防范和处理,减小突发事件带来的伤害。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卫生应急预案机制可以有条不紊地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不至于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无法可依,焦头烂额,摸不着头脑,这种情况下,突发事件对人民群众带来的破坏是极大的。根据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卫生应急预案,可以准确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特征和影响范围,对于突发事件该根据哪条应急机制进行处理,这些都在应急预案中可以找到依据,根据需要进行物资和人员的配备,在具体事件的解决上能够大大提高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

3.1根据具体情况实行动态化卫生应急管理预案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建立卫生应急管理预案,首先要对公共卫生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组织相关人员对信息进行综合的分析与判断,最终确定事态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判断出可能出现的威胁,根据掌握的信息进行卫生应急管理预案的制定与修改,这样一来,一旦突发事件出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能够快速响应,根据我们之前已经做好的预案,进行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在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调整方案,处理完成后,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卫生应急预案的相关内容与条款。

3.2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建立卫生应急预案的全程化评估机制

突发事件发生前一般没有什么具体征兆,发生得都比较突然,所以处理起来才会比较棘手。但是只要对突发事件进行仔细研究和分析就会发现,突发事件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仔细研究每个突发事件发生前有什么危机信号或风险因素,全面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类型和影响范围等,明确预案级别和预警分级,建立卫生应急预案的全程化评估机制,为今后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3.3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强化卫生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工作

人民的力量是无限的,在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过程中,要注意合理运用人民的力量,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突发事件的处理中,对于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理质量和效率都有很大帮助。要想让公众参与到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中来,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卫生应急理论知识和自救措施的宣传与指导。自“非典”以来,我国民众对流行疾病、食药安全和重大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和心理承受能力已经得到普遍提高,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此,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和杂志等媒介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卫生应急技巧和疾病预防理论的宣传,也可以在公园、学校和大型广场等人员密集的场所进行卫生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对卫生应急知识的认识与处理能力。

4结语

虽然我国对突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理水平还有待提高,但是只要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加强物资体系与人才体系建设,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及引导,一定能让我国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理水平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姜孟楠,王嘉琪,刘波,等.全国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能力调查及分析[J].疾病监测,2016(2):166-170.

[2]朱立行,李倩.分析卫生行政管理干部基本素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36):224,226.

[3]余昌胤,肖政,汪成琼,等.贵州省卫生行政管理者对医疗联合体认知现状调查[J].贵州医药,2014(2):166-168.

第3篇:医保管理应急预案范文

一、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基本情

截至2011年底,我局进一步完善了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原则、程序、方法及保障措施。在应对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方面,陆续制定出台了《市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市餐饮服务环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市保健食品化妆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特殊药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药械群体不良事件应急预案》,《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等一系列保障制度,力求从制度上落实监管责任,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二、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紧紧围绕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这一根本目标,严格遵循“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应急工作方针,扎实做好事故应对基础工作,为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人员和措施保障。妥善处置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了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对群众身体健康造成的损害,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保障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完善应急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一是完善组织领导体系。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食品药品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并设立了一名应急工作联络员;二是健全队伍和配备必要设备。建立了由15人组成的应急处置小分队,明确了应急车辆,配备了必要的通讯工具,进行了内部演练活动。三是加强应急网络建设。在市局网站上建设了“应急管理”窗口,公布了应急管理办公室联系方式和日常管理工作职能,与各县(区)和重点企业建立了通畅的网络信息体系,要求各县(区)局按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理办法,明确职责分工。

(二)完善应急预案机制体系建设。根据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实际,进一步完善了相关预案。进一步修订了《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市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不断健全覆盖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食品药品安全应急预案体系,督促各县(区)局做好区域应急管理工作,实行日常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不断提高预案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三)完善应急制度和长效机制建设。近年来,我们在建立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上进行了有效探索,努力加强涵盖应急管理在内的长效机制建设。将风险管理体制建设列入全年工作重点和重点考核项目,组织专门班子,对风险隐患排查、评估、预警、处置等各环节的工作进行了探讨,基本理清了路子,形成了一套可行的管理制度。作为突破口,我们重点加强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建设,建立了市、县(区)、乡三级监测网络工作例会制度、病例报告质量督查和认定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督促医疗机构实施药师进临床制度,通过以上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进一步加强了对各级监测站点的调度和现场督导,实现“五个及时”:及时收集整理各类药品不良反应病例,及时总结、分析、评估全市药品安全风险状况,及时药品不良反应预警信息,及时上报、反馈省、国家局,及时将不良反应大的药品清除出市场。

(四)进一步做好事故救援准备。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专家咨询小组,召开重点医疗机构座谈会,提高医疗机构对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医疗抢救的责任意识,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及时组织协调现场救援,控制险情,减少损失。

(五)认真排查整治安全风险隐患。一是健全监测网络体系。建立假劣药品信息报告系统,一旦发现假劣药品,立即在全市范围内迅速实施控制;建立了一支食品药品安全群众协管员队伍。二是加强专项整治,扎实开展了农村食品、学校食堂、食品添加剂、“地沟油”专项治理、含罗丹明B火锅底料、重大节日等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集中整治和化妆品原料、痘痘美肤精华液681化妆品、化妆品违规标识等监督检查,经过整治,有力地规范了全市食品、保化品市场;全面开展和加强了基本药物、含麻黄碱复方制剂、疫苗、中药材中药饮片专项检查、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等重点工作。总体来看,突发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监测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和预测预警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七)积极介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工作。米易县普威镇发生家庭聚餐引发的群体性公共卫生事件后,我局在第一时间立即指派相关人员赶赴事发现场,对事故发生原因及前期处置进行了解,并协助指导米易食品药品监管局处置善后工作;同时,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家宴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强化对农村自办宴席和学校食堂等集体用餐的指导,不断完善工作措施,有效防控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八)做好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工作。一是建立健全了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应急管理工作值班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应急值班、值守工作。设立了应急管理值班室和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设立了重大节假日或重大活动期间的流动值班制度,提前排好值班表,每逢重要节日来临,局领导带队、各处室负责人参加,轮流倒换,值班人员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并时刻加强对各县(区)局和重点企业的监督和调度,确保节日的食品药品安全。二是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工作信息报告制度。节日值班和应急值班人员全权负责对突发事件或突发事故的信息采集、报送和应急处置工作,确保在突发事件发后的规定时间内上报到市应急办。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是食品药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需要多部门衔接、协同配合,需要政府牵头,统一协调,统一指挥,统一组织,逐步形成相互衔接、完整配套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预案的演练,保障预案演练经费。二是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公众食品药品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仍待提高,突发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信息机制建设相对滞后。

为进一步提高防范应对食品药品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特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一是健全食品药品应急管理机构,成立应急办公室,配备专职应急办主任。重点开展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和药械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应急知识培训等活动,进一步强化企业和监管部门的应急能力。

第4篇:医保管理应急预案范文

1.1编制目的

规范我区重特大农机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自治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转发国务院安委办关于加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桂安委办字〔2005〕52号文件)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农业机械在本自治区境内等级公路以外的乡村道路和田间、农村场院发生的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或者其他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

1.4工作原则

1.4.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程度地减少重特大农机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4.2尽快恢复等级公路以外的乡村道路的正常交通秩序或者生产秩序。

1.4.3实行分工负责。按照事故处理职责范围,事故发生地农机部门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权限和本预案的规定,负责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1.4.4预防为主,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处理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和应急队伍建设、预案演练等工作。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组织指挥体系

自治区成立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指挥小组,负责指挥全区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由自治区农机化管理中心谈爱和主任担任组长,李一洪副主任担任副组长,成员为:冯光伟、赖永裕、黄卡林、冯彧。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自治区农机安全监理总站),负责重特大农机事故的信息收集和协调指挥等工作,办公室主任由赖永裕兼任,副主任由黄卡林兼任。

各市、县要成立相应的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本辖区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指挥和救援工作。指挥部应由政府办公室、农机、安监、公安、卫生、交通、纪检监察、检察、保险等有关部门组成,由当地人民政府领导或农机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担任总指挥。

2.2内设机构及分工

直接负责重特大农机事故处理的市、县,指挥部应下设现场指挥组、医疗救护组、事故调查组、治安维护组、善后处理组、后勤保障组等机构,人员要配齐并相对稳定。预案启动时,各小组要严格按照职责分工,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2.2.1现场指挥组:掌握全面情况,保护好事故现场,制订现场抢救措施,现场组织、指挥抢救和排险工作。

2.2.2医疗救护组:组织救护车和医务人员及时到达现场,抢救伤员;发生群伤时,制定救护方案,尽最大努力抢救伤员生命,减少死亡。

2.2.3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负责对现场取证、勘查、分析,写好调查报告,搞好事故责任认定。

2.2.4治安维护组:维护现场的治安秩序,做好群众的疏散和思想教育工作,确保现场抢救正常进行。

2.2.5善后处理组:做好事故善后处理工作,稳定群众思想情绪,解决伤亡者家属的实际问题,维护稳定,避免上访等事件发生。

2.2.6后勤保障组:保证各种抢救物资及时到位;做好现场抢救人员的生活安排等工作。

3应急响应

3.1分级响应

按照重特大农机事故的严重性和影响程度,应急响应原则上分为Ⅰ、Ⅱ、Ⅲ、Ⅳ级。当达到本预案应急响应条件时,应启动本预案。

3.1.1Ⅰ级应急响应

(1)发生一次死亡2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农机事故,为Ⅰ级应急响应。

(2)Ⅰ级响应行动。

按照《**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工作制度》规定,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组织抢救和事故调查处理。自治区农机化管理中心、自治区农机安全监理总站和设区的市农机主管部门、农机监理机构的主要领导必须到现场协助做好现场抢救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3.1.2Ⅱ级应急响应

(1)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20人以下的特大农机事故,为Ⅱ级应急响应。

(2)Ⅱ级响应行动。

按照《**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工作制度》规定,由事故发生地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组织现场抢救;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组织事故调查;自治区农机化管理中心、自治区农机安全监理总站主要领导必须到现场参与和指导抢救工作;设区的市农机主管部门、农机监理机构的主要领导必须到现场协助做好现场抢救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3.1.3Ⅲ级应急响应

(1)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的特大农机事故,为Ⅲ级应急响应。

(2)Ⅲ级响应行动。

按照《**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工作制度》规定,由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组织现场抢救,县农机主管部门、农机监理机构组织事故调查。自治区农机化管理中心、自治区农机安全监理总站主要领导赴现场指导;设区的市农机主管部门、农机监理机构的主要领导必须到现场协助做好现场抢救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3.1.4Ⅳ级应急响应

(1)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下的重特大农机事故,为Ⅳ级应急响应。

(2)Ⅳ级响应行动。

按照《**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工作制度》规定,由事故发生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分管领导组织现场抢救,县农机安全监理站组织事故调查,设区的市农机安全监理所派员赶赴现场指导调查。

3.2信息报告

各级农机部门负责本预案规定的处理权限的农机重特大事故信息的收集、调查、处理、统计、总结和报告工作。接到重特大农机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按规定上报,最迟不超过2小时:

(1)县级处理的农机事故,县级农机部门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农机部门,同时直接报自治区农机安委办;

(2)市级处理的农机事故,市级农机部门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自治区农机安委办;

(3)自治区农机安委会接到报告后,报自治区安委办和农业部农机监理总站。

3.2通信

自治区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指挥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建立自治区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指挥部与应急求援各相关部门的通信联系。事故现场指挥部负责组织落实事故现场信息通信保障工作。

3.3指挥和协调

(1)自治区重特大农机事故指挥小组负责Ⅲ级以上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统一指挥、协调和作出重大决策。

(2)各应急机构接到事故信息和指挥命令后,立即派出有关人员赶赴现场,在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按照各自的预案和处置规程,协同配合,共同实施紧急处置行动。

(3)事故现场指挥部成立前,各应急求援队伍必须在当地政府和农机监理机构的协调指挥下坚决、迅速地实施先期处置,全力控制事故态势,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的发生。

3.4紧急处置

(1)现场处置主要依靠事发地人民政府和农机主管部门应急处置力量进行。

(2)自治区处置重特大农机事故指挥部根据事故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调动应急队伍,集结专用设备和物资,参与应急处置,并协调相关部门的专业求援力量、专用设备和物资实施紧急增援。

(3)参加现场应急求援的队伍和人员在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统一协调下进行应急求援和处置工作。

现场应急求援时,应优先救助受伤人员和幸存人员。

3.5救护和医疗

(1)提请事发地人民政府负责现场组织协调有关医疗救护工作。

(2)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指挥小组商请卫生部门,负责协调组织医疗救护、医疗专家、特种药品和特种救治装备进行支援,协调组织现场卫生防疫有关工作。

(3)事发地农机主管部门按照本单位应急预案中确定的医疗救护网点,迅速联系地方医疗机构,配合协助医疗部门开展紧急医疗救护和现场卫生处置。

(4)对可能导致疫病发生的农机事故,农机主管部门应立即通知卫生防疫部门采取防疫措施。

3.6应急人员的防护

应急救援起复方案,必须在确保现场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实施。应急救援人员的自身安全防护,必须按设备、设施操作规程和标准执行。参加应急救援和现场指挥、事故调查处理的人员,必须配带具有明显标识并符合防护要求的安全帽、防护服、防护靴等。根据需要,由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指挥小组提请事发地人民政府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

3.7群众的安全防护

(1)农机事故需要应急救援时,必须先将当地群众疏散到安全区域后方准开始应急救援。

(2)凡需要对群众进行安全防护、疏散时,农机主管部门应立即提请地方人民政府进行安全防护和疏散。

(3)群众安全防护和事故处理期间的治安管理,由当地人民政府协调公安机关和武警部队负责。

3.8社会力量的动员与参与

需社会力量参与时,由上级重特大农机应急指挥小组协调地方人民政府实施。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应在现场救援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

3.9信息

自治区农机主管部门负责农机事故的信息工作。如发生影响较大的农机事故,要及时准确、权威的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要指定专人负责信息舆论工作,迅速拟订信息方案,确定内容,及时采用适当方式信息,并组织好相关报道。

3.10应急结束

当农机事故发生现场对人员、财产、公共安全的危害性消除,伤亡人员、群众已得到医疗救护和安置,财产得到妥善保护后,经现场救援指挥部批准,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按“谁启动、谁结束”的原则,宣布应急结束。

4.后期处置

4.1善后处理

事发地农机主管部门负责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及时对受伤群众及其家属进行补偿或赔偿;负责清除事故现场有害残留物,或将其控制在安全允许的范围内。

4.2保险理赔

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后,由善后处理组通知有关保险机构及时赶赴事故现场,开展应急救援人员现场保险及伤亡人员和财产保险的理赔工作。

4.3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农机事故应急求援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现场救援指挥部应对整个应急救援行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应急救援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报上级农机主管部门。

5保障措施

5.1救援装备和应急队伍保障

(1)上级农机主管部门协调、检查、促进下级重特大农机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强化完善救援队伍建设,保证应急状态时的调用。

(2)各地农机主管部门要进一步优化和强化以救援车辆、救援队、救援班为主体的救援抢险网络,合理配置救援资源;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安全防护器材,制订各类救援起复专业技术方案;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和演练,提高快速反应和救援起复能力。

5.3交通运输保障

启动应急预案期间,农机主管部门按管理权限调动管辖范围内的交通工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根据现场需要,报请地方人民政府协调地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实行必要的交通管制,维持应急处置期间的交通运输秩序。

5.4医疗卫生保障

(1)市、县农机主管部门应当协商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应的医疗卫生保障应急预案,明确可用于重特大农机应急救援的医疗救治资源和卫生防疫机构能力与分布情况,提出可调用方案,检查监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卫生防疫单位的应急准备保障措施。

(2)各市、县农机主管部门在制定应急预案时,应按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承担农机事故医疗卫生防疫机构名录,明确不同区域发生农机事故时医疗卫生机构地址、联系方式,并制订应急处置行动方案,确保应急处置及时有效。

5.5治安保障

市、县级农机应急处置预案中,要协商公安机关明确事故现场负责治安保障的负责人,并安排足够的警力做好应急期间各阶段、各场所的治安保障工作。

5.6资金保障

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要把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求援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处置的资金需求。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救援经费从财政预算中开支或由事故责任者承担,事故责任者无力承担的,由农机主管部门报请地方人民政府协调解决。

5.7技术储备与保障

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负责本级重特大农机事故灾难应急救援专家库、技术资料等的建立、完善和更新。

6宣传、培训和演习

6.1宣传教育

各级农机部门要积极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公众避险、自救、互救知识,提高公众自我保护能力和守法意识;要结合行业实际,全面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农民和机手的安全意识。

6.2培训

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各级农机应急管理机构要对专业救援队伍的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定期进行救援知识的专业培训,提高救援技能。

6.3演练

自治区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指挥组每年组织一次联合演练,市、县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指挥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救援演习。根据需要,可开展区内外的工作交流,提高农机行业应急处置实战能力。

7附则

7.1名词术语的定义与说明

重特大农机事故性质按《**区农机事故处理办法》规定的构成条件确定。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7.2预案管理与更新

随着应急救援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部门职责的变化以及应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应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

7.3奖励与责任追究

对实施本应急预案行动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人员,由各级应急指挥小组(部)给予表彰和奖励;在应急处置中因公殉职的人员需追认烈士时,报请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按有关程序办理。对、严重失职造成事故的责任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管理权限,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5篇:医保管理应急预案范文

一、深化宣传培训,大力提高全民应急防范意识和能力

1、开展全民卫生应急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各医疗卫生单位要不断拓展卫生应急宣教培训内容。以防震减灾日、应对法颁布纪念日等集中宣传为契机,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各项卫生应急预案宣传,提高全社会的应急意识;要利用公共卫生三级网络优势,结合健康教育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在全区广大群众中普及卫生应急知识,提高全民的卫生应急防范能力。

2、抓好卫生应急管理干部和专家组应急知识培训。要加强各医疗卫生单位应急管理干部的应急能力培训,提高应急处置水平;要将卫生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日常学习培训之中,强化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制定专家组工作方案,组织开展业务研讨和专业应急知识培训活动,提升专家综合应急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发挥好专家组在预案修编、突发事件处置中的决策建议、专业咨询、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作用。

二、完善监测预警机制,提高突发事件预防能力

3、健全完善监测预警制度。各医疗卫生单位要严格落实相关预案中的预警规定,完善监测预警机制,配备必要的设备、设施和人员,明确工作规范和流程,强化日常监测,并根据权限和程序适时预警信息。建立信息报告员制度。建立监测预警信息责任倒追机制,依法追究未按规定及时预警的行为。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信息机制,坚持及时、准确、适度、有利的原则,依法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工作。

4、拓宽预警信息渠道。建立快捷有效的预警信息协调机制,依托广播电台、电视台、政府网、手机短信等现代技术手段,及时向公众传递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和社会动员信息。要充分利用已有平台和渠道,不断扩大行业预警信息受众范围和覆盖面,提高预警效果。要发挥基层单位和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社区广播等设施的作用,及时转发预警信息。对无法用现代技术手段传递信息的区域,要探索使用广播、锣鼓等传统方式传递预警和突发事件信息的方法和途径,加强演练,形成制度,确保实效。

5、加强风险评估与危险源公示工作。各有关单位对重大项目和决策,要建立综合风险评估机制,凡关系民生的重大项目,开工前要认真做好社会和谐稳定、政策安全风险评估,提出应对措施,供领导决策参考。各单位要根据工作职责和属地管理原则,加大危险源排查、公示、监管力度,对各类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检查、监控,及时向社会公布,尤其要加强地质灾害、危险化学品等危险源的公示,制定应急预案,引导易受影响的群众做好防范和疏散工作。

三、加强预案管理,提高编制修订质量

6、加强应急预案管理。根据《市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要求,定期对各类卫生应急预案进行审查修订。强化卫生应急预案编制、审批、、备案、修订、启动、宣教培训和演练等管理责任的落实。

7、做好预案编制修订工作。集中上半年时间对《市区防治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预案》、《市区重大传染病应急处理预案》、《市区急性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市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市区严重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市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进行审查修订工作。同时,根据上级新出台的预案和实际需要制定新的专项、部门预案。

四、加强应急演练和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8、抓好卫生应急演练工作。强化演练是今年应急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学习国务院印发的《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按规范化要求制定演练计划、演练方案,科学编写演练脚本、细化演练步骤、做好演练评估和总结。

9、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各医疗卫生单位要进一步做好卫生应急队伍的建设,补充、完善必要装备,强化队伍训练,研究切实可行的协调运行办法,保证各类卫生应急队伍令行禁止、运行高效、协调有序,真正提高卫生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卫生应急专家队伍的动态化管理,切实将业务能力强和有救援经验的人员吸收到专家队伍中来,为突发事件处置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提高科学处置水平。

六、加强信息报告,提高应急值守能力

10、强化应急信息报送工作。严格落实区委、区政府有关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和处置要求,进一步明确信息报送责任主体、责任人,做好信息报送和事件处置工作,杜绝迟报、漏报和瞒报突发事件信息的情况发生。除突发事件信息外,各医疗卫生单位还应积极提报卫生应急管理方面的业务信息,宣传推广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提高全区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11、加强应急值守体系建设。以“业务熟练、反应快捷、研判准确”为目标,加强应急值守人员的分析研判、上传下达、综合协调等能力培训,确保能及时、准确、高效地处置应急信息,承担紧急情况下的调度协调工作;加强政务值班场所的软硬件建设,完善制度、配齐设备,切实提高应急值守能力。

第6篇:医保管理应急预案范文

1.1风险评价评分灾害脆弱性分析团队成员先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为灾害脆弱性分析的概念、应用、调查内容、评分标准和调查表格的填写要求等,培训时间为2个课时,培训结束后发放调查表。由团队成员对药学部门面临的各种潜在危害加以识别及分析,进行风险评价打分。

1.2计算相关风险值调查资料录入Excel2003表格,得到每项的平均值,再将平均值进行计算各危险事件的相对风险,以发生可能性为权重,结合严重性得分进行统计学处理,计算公式为:相关风险值[RISK(%)]=(可能性/3)×{(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服务影响+准备工作+内部响应+外部响应)/18}。

1.3评估结果及结果应用将RISK值由高至低排序,RISK值≥25%的风险事件列为重点风险和优先管理项目,纳入科室年度工作计划和医院药物治疗学与药事管理委员会年度工作计划,制订各事件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并对应急预案进行持续改进;RISK值<25%的列为一般风险项目,纳入医院药学应急总体预案进行日常管理。

2结果

2.1医院药学灾害脆弱性分析结果培训现场发放调查表,当场完成填写并回收。发放调查表120份,回收118份,回收率98.33%;有效117份,有效率为99.15%,数据录入Excel2003,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排序,结果详见表2、表3。如表2所示,本院医院药学部门需要应对的风险事件中,技术事故类、人员类伤害的RISK较高,分别为34.40%和29.40%。表3结果显示,本院药学部门可能面对的31个风险事件中,RISK值≥25%、排名前15位的依次为:临床必需药品供应短缺(58.11%)、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或药害事件(50.19%)、信息系统故障(41.18%)、电力故障(38.88%)、发药出门差错事件(37.20%)、流行病暴发(36.18%)、台风(33.56%)、急性中毒等安全事件(31.46%)、内部火灾(31.31%)、药患严重纠纷(28.53%)、强雷暴(28.35%)、洪水(28.32%)、毒麻药品被盗、丢失事件(28.04%)、人员紧急替代(26.66%)、发现假、劣药品等质量事件(25.84%)。

2.2分析结果应用于医院药学应急管理持续改进取得成效通过灾害脆弱性分析风险识别,并对医院药学应急管理进行持续改进,本院应急药品保障、药学应急服务等应急处置能力取得了明显进步。2012年~2014年11月,本院药学部门共完成了220例毒蛇咬伤、94例百草枯中毒、8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35例毒鼠强中毒、22例虾虎鱼中毒、15例河豚鱼中毒、2例曼陀罗中毒、2例乌头中毒等突发伤病员应急抢救药品的供应,并有效应对了渝湛高速特大交通事故(10死、39伤)、湛江坡头居民区爆炸事件(7死、35伤)、遂溪岭北建筑工地倒塌事故(32伤)、中石化茂湛输油管道10吨轻质原油泄漏事件、雷州半岛洪灾、史上最强台风“威马逊”、人感染禽流感疫情、登革热疫情、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等各种灾害事故、突发事件的应急药品保障和药学服务,使伤病员得到及时的救援,也让本院药学应急管理得到了一次次的实战检验,暴露出的问题不断得到持续改进。

3讨论

在日常工作中,医院药学部门随时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或灾害,如来自内部的电力故障、信息系统故障、药害事件、发药出门差错事件、毒麻药品被盗事件,来自外部的台风、流行病暴发、集体食物中毒、传染病疫情等,在突发事件或灾害发生后,抢救药品能否满足供应、伤病员救治是否及时、用药是否科学合理,其结果是完全不同的。特别是在外部灾害性事件发生后,处于灾区的医院药学部门是医疗救治中药品供应保障的承担者,但医院药学部门本身往往也是灾害事件的受害者,灾害的影响常常会导致药品供应的中断或瘫痪,使医院不能正常发挥或者根本无法发挥医疗救治的功能。突发事件的药学服务具有紧急性、阶段性、突变性和多样性等特征[7],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成功配置结构合理、临床适用、安全有效、充分足量的药品,往往是取得医学救援胜利的关键[8]。因此,我们应对医院药学的灾害脆弱性进行研究,并将分析结果应用于医院药学应急管理持续改进。灾害脆弱性分析结果显示,本院药学部门面对的灾害及突发事件以技术事故类为主,需要通过加强培训、提高药学人员技术水平等途径来防范。通过分析结果,我们了解了本院药学部门目前对突发事件的承受能力和薄弱环节,明确了药学部门当前应急管理应对的重点是临床必需药品供应短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或药害事件、信息系统故障、电力故障、发药出门差错事件等15个风险事件,这些风险事件应重点管理和优先管理。分析结果为医院药学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作出了指引,并应用于医院药学应急管理的持续改进中。

3.1完善医院药学应急管理组织成立药学应急管理小组,成员由药学部正、副主任、药房班长、采购员、仓管员、临床药师组成,接受医院应急办公室的领导和业务指导,负责突发事件时重要情报的收集、分析与提供,确保突发事件的指挥主体随时掌握现场情况;同时,能够迅速落实指挥主体的指示,并监督和检查,确保应急处置在指挥主体的掌控之下[9]。小组下设5个专业组:人力资源组、药品保障供应组、药品调剂组、临床药学组、药品质量控制组,明确各专业组职责。

3.2制订药学应急预案在制订医院药学总体应急预案的基础上,以“针对性、简洁性、实用性”为原则,对临床必需药品供应短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或药害事件等RISK值排名前15位的风险事件均制订应急预案,各事件应急预案内容包括:①事件类别的识别、报告程序、启动应急响应级别、紧急召唤关键岗位人员迅速到位的程序等。②各类事件应急药品目录、剂型、包装、数量、单价、贮存环境、存放位置、供货医药公司、生产厂家、供应路径、冷链专用箱设置、保管人等。③各主管部门、医药储备管理中心、医药公司、兄弟医院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等。④应急箱配备:应急灯、手电筒、电池、剪刀、镊子、瓶装药品启封器、雨衣、帆布、矿泉水、一次性服药纸杯、药房标识旗等。⑤药学服务方式,如重症伤病员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药品不良反应观察、伤病员用药宣教等。⑥监督与奖惩办法等。

3.3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及持续改进应急预案把药学应急总体预案和15个风险事件药学应急预案汇总,编印成《药学应急—我该怎么办》小册子,发至全院药学人员人手一册,定期组织培训,每个项目每年至少组织1次实战演练,使药学人员熟悉预案程序,掌握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掌握突发事件开展药学服务的方式,并根据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对预案作出调整和修正。通过演练,提高药学人员的危机管理意识和心理适应能力,提高应急协调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7篇:医保管理应急预案范文

结合医改工作重点,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卫生应急管理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决策指挥、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系统,健全队伍装备和物资储备制度,提高卫生应急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和快速有效应对能力。完善市、县两级卫生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加快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二级以上医院、采供血机构等有关医疗卫生单位内部的卫生应急组织管理体系,确保有机构管事、有人办事,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卫生应急管理网络。加快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建设,推进县级卫生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的建设,逐步形成指挥有力、信息快捷、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和决策网络。

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强化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

认真实施国家、省和我市出台的各项应急预案,组织制定、修订其他卫生应急专项预案和传染病单病种预案,注重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规范编制程序,编制操作手册,提高预案质量。根据市政府要求,今年将组织对《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等进行模拟演练,通过演练检验预案的完备性、可操作性和流程的合理性,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按照分级分类培训的原则,加强卫生行政管理、疾控、监督和医疗等卫生应急人员的培训,着力提高卫生应急管理水平和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三、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充实卫生应急物资储备

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学决策水平。建立健全传染病、中毒、核和放射及重大灾害事故等不同类别的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加强卫生应急队伍的管理,努力提高卫生应急能力。建立市县两级卫生应急储备制度,合理确定实物储备、资金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比例和数量,重点加强现场指挥、现场监测检验及个人防护装备配置,逐步实现卫生应急队伍装备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为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提供物资保障。

四、突出重点,做好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一方面做好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工作。继续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统筹兼顾做好非典、人禽流感等严重威胁公众安全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对工作。另一方面切实履行卫生部门职责,做好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等其他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援和卫生防病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理顺工作关系,明确各自职责,互通信息,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完善预案启动程序和分级响应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公共事件信息收集报告,形成快速、准确、有效的信息报告系统,坚决避免出现瞒报、漏报、迟报现象。

第8篇:医保管理应急预案范文

1.1 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电力生产方针,坚持防御和救援相结合的原则,以危急事件的预测、预防为基础,以对危急事件过程处理的快捷准确为重点,以全力保证人身安全为核心,以建立危急事件的长效管理和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将危急事件的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特制定《放射性物质泄漏人身伤亡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本预案。

1.2 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危急事件管理工作规定》等相关规定而制定。

2 内容

2.1、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2.1.1 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 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副组长 事故部门的分管厂级领导

成 员 其他厂领导、副总工程师、厂工会、职能部门负责人、相关基层单位第一责任人

2.1.2 放射物质泄漏人身伤亡事故应急办公室

主 任 副总工程师

副主任 安监负责人、生技负责人、运行管理负责人、检修负责人、培训负责人、工会专职

2.1.3 职责

组长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集团公司的有关放射性物质管理的法规、政策等,并进行部署;

(2)负责本单位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

(3)督促检查做好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4)全面负责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发生后的救援、调查、恢复工作;

(5)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组织实施和演练。

副组长的职责

(1)检查各分管部门对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应急预案的落实情况;

(2)指导各分管部门的工作;

(3)协助总指挥正确处理在危急情况下的救援、调查、恢复工作。

成员职责

(1)建立健全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应急预案;

(2)对本部门发生的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及时汇报、救援、恢复、调查并提出防范措施。

办公室职责

(1)负责监督各部门对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应急预案执行情况;

(2)负责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3)每年组织相关人员修订本预案;

(4)每年6月份组织专业队伍进行本预案的演练;

(5)对发生的危急事件及时汇报、调查、责任处理。

2.1.4 抢救小组

组 长: 工会主席

成 员: 物业公司经理、医务所人员

职 责:保证伤员的抢救及将伤员安全送往医院。

2.1.5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设在生产调度部)

总指挥:总经理

副总指挥:生产副总经理

成员:生产调度部主任 设备技术部主任 保卫部主任 安监部主任 卫生所所长 材料管理部主任 行政事务部主任

2.1.6总指挥的职责

(1)发生事故时由总指挥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2)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3)向上级汇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4)组织事故调查,总结救援工作经验教训。

副总指挥的职责

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2.1.7 指挥部成员职责

2.1.7.1安全监察部主任职责

协调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

2.1.7.2生产调度部主任的职责

a、负责事故处理时生产系统的隔离等工作;

b、事故现场的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

c、负责事故现场放射性物质的的监测工作;

d、必要时代替指挥部对外有关信息;

(3)设备技术部主任的职责

负责事故现场放射性物质的监测及设备维护

(4)保卫部主任职责

负责治安保卫、警戒、疏散、道路管制工作;

(5)卫生所所长的职责

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受伤人员的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

(6)行政事务部主任的职责

负责抢救受伤人员的生活必需品供应;

2.1.8应急救援专业队伍

安监部、设备技术部、生产调度部、思想政治工作部、保卫部、车队、物业公司医务所、总经理工作部、行政事务部全体成员;运行、检修部门的相关人员;

2.1.9应急通讯

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 电话号码

日常管理办公室电话 办公室主任手机

医院门诊 ×××× 市医急诊 120

厂总机 ×××× 厂部值班 ××××

2.2危急事件的表述

放射性物质的类型

(1)核辐射

(2)X射线

(3)其他放射性物质

2.3危急事件的预防

…………

2.4危急事件的应对及预案的启动与结束

2.4.1 放射性物质泄漏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条件

放射性物质发生漏泄后,无法控制的应立即启动此预案。

2.4.2 应急救援措施

放射性物质发生漏泄后,无法控制,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2.4.3最早发现放射性物质漏泄者应立即向安监部、值长、医务所报警;

2.4.4安监部、值长、医务所接到报警电话后,应迅速通知有关分场、部门,查明扩散严重,立即发出应急救援预案处置指令,立即通知指挥部及专业救援队伍迅速赶往事故现场;

2.4.5指挥部成员通知所在部门按专业迅速向上级主管部门公安、劳动、环保、卫生等领导机关报告情况;

2.4.6发生事故的部门要迅速查明漏泄点和原因;

2.4.7医务所人员到达现场后,戴好防护用品,首先查明有无受伤害的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将受伤害者脱离现场,严重者尽快送医院救治;

2.4.8指挥部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根据事故状态和危害程度做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专业救援队伍立即开展救援。如果事故扩大,应请求支援;

2.4.9生产调度部、安全监察部、设备技术部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会同发生事故的部门,查明放射性物质泄漏部位和范围否是能控制,迅速指挥停运隔离;

第9篇:医保管理应急预案范文

1.1编制目的

保障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以下简称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卫生部门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根据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市突发公共事件所导致的人员伤亡、健康危害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按照国家、省和《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执行。

1.4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明确职责;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反应及时、措施果断;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平战结合、常备不懈;加强协作、公众参与。

2.应急医疗卫生救援的事件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导致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情况将应急医疗卫生救援事件分为特别重大事件(Ⅰ级)、重大事件(Ⅱ级)、较大事件(Ⅲ级)、一般事件(Ⅳ级)。

2.1特别重大事件(Ⅰ级)

(1)一次事件伤亡100人以上,且危重人员多,或者该事故和突发放射事件、化学品泄漏事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省政府需要国家在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上给予支持的突发公共事件。(2)跨省、市的有特别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3)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2.2重大事件(Ⅱ级)

(1)一次事件伤亡50人以上、9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5例的突发公共事件。(2)跨市的有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3)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2.3较大事件(Ⅲ级)

(1)一次事件伤亡30人以上、4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3例的突发公共事件。(2)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较大突发公共事件。

2.4一般事件(Ⅳ级)

(1)一次事件伤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1例的突发公共事件。(2)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一般突发公共事件。

3.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组织体系

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在同级人民政府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指挥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组织机构包括: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的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专家组和医疗卫生救援机构(指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疗急救中心(站)、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及采供血机构)、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

3.1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

市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领导、组织、协调、部署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负责日常工作。

各县、区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相应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承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的组织、协调任务,并指定机构负责日常工作。

3.2专家组

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组建专家组,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提供咨询建议、技术指导和支持。市直各医院组建应急专家组,责成专人负责,人员变动应及时调整。

3.3医疗卫生救援机构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任务。

市、县医疗急救中心(站)和市、县区综合医院等医疗救治机构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疗救护、伤员转运和住院救治工作。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根据各自职能做好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

3.4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

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突发公共事件现场设立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由现场当地的最高卫生行政部门的主管领导担任指挥,统一指挥、协调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4.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和终止

4.1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分级响应,分为四级。4.1.1I级响应

(1)I级响应的启动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I级响应。(2)I级响应的行动

市卫生局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挥下,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组织、协调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按省卫生厅和当地政府的指示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4.1.2II级响应

(1)II级响应的启动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II级响应:a.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省级政府启动省级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b.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省级有关部门启动省级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c.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重大事件(II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2)II级响应行动

市卫生局接到关于医疗卫生救援重大事件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应立即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本级政府报告,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迅速组织开展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及时向本级政府和省卫生厅报告有关处理情况,并按省卫生厅和本级政府的指示做好相关工作。

4.1.3Ⅲ级响应

(1)Ⅲ级响应的启动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Ⅲ级响应:a.发生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市级政府启动市级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b.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Ⅲ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2)Ⅲ级响应行动

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关于医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迅速组织开展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并及时向本级政府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有关情况。凡属启动市级应急预案的响应,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启动工作。

事件发生地的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关于医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的指示、通报或报告后,要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小组工作,迅速组织开展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及时向本级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有关处理情况,并按市卫生行政部门和本级政府的要求做好相关工作。

4.1.4IV级响应

(1)IV级响应的启动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IV级响应:a.发生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县级政府启动县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b.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一般事件(IV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2)IV级响应行动

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关于医疗卫生救援一般事件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处理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调查、确认和评估,同时向本级政府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有关处理情况。凡属启动县级应急预案的响应,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启动工作。

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本地区医疗卫生救援一般事件的报告后,应快速组织专家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进行技术指导,根据需要组织现场处理。

4.2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及指挥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在接到救援指令后要及时赶赴现场,并根据现场情况全力开展救援工作。在实施救援的过程中,既要积极开展救治,又要注重自我防护,确保安全。

为了及时准确掌握现场情况,做好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工作,使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有关卫生行政部门应在事发现场设置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主要或主管领导要亲临现场,靠前指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决策效率,加快抢救进程。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要接受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处置指挥机构的领导,加强与现场各救援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4.2.1现场抢救

到达现场的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要迅速将伤员转送出危险区,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志(分类标记用塑料材料制成腕带),扣系在伤病员或死亡人员的手腕或脚踝部位,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4.2.2转送伤员

当现场环境处于危险或在伤病员情况允许时,要尽快将伤病员转送并做好以下工作:(1)对已经检伤分类待送的伤病员进行复检。对有活动性大出血或转运途中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者,应就地先予抢救、治疗,做必要的处理后在监护下转运。(2)认真填写转运卡,提交接纳的医疗机构并报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汇总。(3)在转运中,医护人员必须密切观察伤病员病情变化并确保治疗持续进行。(4)在转送的过程中要科学搬运,避免造成二次损伤。(5)合理分流伤病员或按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指定的地点转送。(6)接受转运救治任务的医疗机构在接到指令后要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做好救治的各项准备工作,保证救治工作的及时有效,并与转送机构做好交接。任何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诊、拒收伤病员。

4.3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有关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情况组织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等有关专业机构和人员,开展卫生学调查和评价、卫生执法监督,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次生或衍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避免灾后疫情的发生。

4.4信息通报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件发生的单位、发生事件的主管部门、相关应急指挥机构应立即以电话方式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通报事件发生时间、地点、性质和估计伤亡人数。

4.5信息报告和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接到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后,在迅速派出医疗卫生救援力量的同时,应立即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属于Ⅳ级以上医疗卫生救援事件,各县、区卫生局应立即以电话方式报告市卫生局。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到达事件现场后,在迅速开展紧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同时,以最快捷方式将人员伤亡、抢救等情况报告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和承担医疗卫生救援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要每日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伤病员情况、医疗救治进展等,重要情况要随时报告。各县、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情况。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信息工作。

4.6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的终止

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完成,伤病员在医疗机构得到救治,经本级人民政府或同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批准,或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领导小组可宣布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并将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的信息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

5.医疗卫生救援的保障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和队伍的建设,是突发公共事件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遵循“平战结合、常备不懈”的原则,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组织和队伍建设,组建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制定各种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技术方案,保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5.1信息系统

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实现医疗卫生机构与卫生行政部门之间,以及卫生行政部门与相关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5.2急救机构

市、县各医疗机构急救中心(站)构建成全市急救网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在现有基础上,根据医疗救治需要,都要在通讯、设备、技术、现场救护、安全运输和指挥能力等方面进一步充实、提高和加强,确实完善全市急救网络。

5.3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

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都要组建综合性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综合性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的规模,市级不少于60人,县、区级不少于30人。

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要保证医疗救援工作队伍的稳定,定期培训和演练,严格管理,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医疗卫生救援演练需要公众参与的,必须报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

5.4物资储备

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卫生救援应急药品、医疗器械、设备、快速检测器材和试剂、卫生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储备计划建议。发展改革、经贸部门负责组织卫生应急物资的生产、储备和调运,保证供应,维护市场秩序。物价部门负责市场监管,保持物价稳定。医药储备物资的动用,按相关规定执行。应急储备物资使用后要及时补充。

5.5医疗卫生救援经费

财政部门负责安排应由政府承担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卫生救援所必需的经费,并做好经费使用情况监督工作。

自然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各级财政按照有关规定承担医疗救治费用或给予补助。

安全生产事故引起的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单位应支付医疗急救中心(站)或相关医疗机构医疗卫生救援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有关部门应负责督促落实。

社会安全突发事件中发生的人员伤亡,由有关部门确定的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承担医疗救治费用,有关部门应负责督促落实。各级财政可根据有关政策规定或本级人民政府的决定对医疗救治费用给予补助。

各类保险机构要按照有关规定对参加人身、医疗、健康等保险的伤亡人员,做好理赔工作。

5.6医疗卫生救援的交通运输保障

各级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救护车辆、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

交通、公安(交通管理)等有关部门,要保证医疗卫生救援人员和物资运输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畅通。情况特别紧急时,上述有关部门要对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证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5.7其他保障

公安机关负责维护突发公共事件现场治安秩序,保证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科技部门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卫生救援技术研究方案,开展应急医疗卫生救援技术研究,解决检测技术及药物研发和应用中的科技问题。

检验检疫部门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急需进口特殊药品、试剂、器材的优先通关验放工作。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卫生救援药品、医疗器械和设备的监督管理。

各级红十字会按照《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自然灾害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负责组织群众开展现场自救和互救,做好相关工作,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具体情况通过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省红十字会向国内外发出呼吁,依法接受国内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提供急需的人道主义援助。

接待部门在启动医疗卫生应急预案时,要积极配合做好上级领导亲临现场指挥有关接待工作。

6.医疗卫生救援的公众参与

各级宣传部门、卫生行政部门要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知识普及的组织工作;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要扩大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要加强对所属人员的宣传教育;各医疗机构要做好宣传资料的提供和师资培训工作。在广泛普及医疗卫生救援知识的基础上逐步组建以公安干警、企事业单位安全员和卫生员为骨干的群众性救助网络,经过培训和演练提高其自救、互救能力。

7.附则

7.1责任与奖惩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做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失职、渎职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据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2预案启动格式框架

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来源;突发公共事件的现状;宣布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等级;单位或人及时间。

7.3新闻内容框架

突发公共事件的基本情况;国家及省、市领导同志的指示;应急处置工作情况;下一步工作计划;需要说明的其他有关问题。

7.4应急结束宣布格式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伤亡和损失情况;应急处置成效及目前状况;宣布结束应急,撤销应急现状。

7.5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指挥机构及联系方式

7.6预案制定与修订

本预案由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制定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各县、区可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报市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备案。

本预案定期进行评审,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和补充。

7.7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市卫生局会同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