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范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精选(九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1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范文

一、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的课题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新课程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从认识意义上看,知识总是情景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念化更加重要,因此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能促使主体的主动发展。

鉴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识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我在上《四则混合运算》时,我让学生分小组表演:一组是售货员,一组为顾客,进行买卖货物的演示。这样设计,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认识了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改变被动状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适时进行鼓励,提高创新意识

任何一名学生,不管是优秀生,还是学困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知识的发现者、思想的探索者和事业的成功者。在小学生的精神世界里,渴望成功的欲望和需求特别强烈。这种欲望和需求,也是小学生最初的创新意识的萌发。针对这一点,应多给学生提供数学实践的机会和交流的场所,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发现,去创造。在发现和创造的过程中去体验成功。同时,教师对其学习结果进行延时性评价,不要轻易对学生不同的认识给予否定。要多采取鼓励性的语言,切忌挖苦讽刺,使学生处于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之中,保持乐观的心态,在探索研讨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尊重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第2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范文

小学生好胜心强,兴趣广泛,对未知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猜疑心,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首先必须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的创造欲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观察、探索知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创造的空间,在胸中燃起求知和创造的欲望。

如,教学二年级“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这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一上课,我出示了下面的问题情境:

小明带着2元钱高高兴兴地准备到文具店买3本数学练习簿。假如你是小明,你在买的时候将思考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请同学们讨论,学生讨论热烈,积极参与。

接着,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每本作业本多少钱?有的说:买3本一共要给售货员多少钱?有的说:买3本应找回多少钱?学生思维活跃,我马上给予肯定——太棒了!你真会想。顺着学生的思维,我接着问:你是怎样解决的?这时,学生又纷纷举手发言。再经过例题的分析和教师的恰当点拨,很快就能找出中间问题,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

这样,在这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既揭示了知识的奥秘,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欲望,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思维。

二、开拓发散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发散探索是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多向思考,从而提出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或发现多种解答的思维方式,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本途径。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尝试,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答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我在教学“商店有白皮球20个和红皮球22个,卖出15个,还剩多少个球”这道应用题时,学生在弄清题意之后,就纷纷列式计算:20+22=42(个),42-15=27(个)。按常理,这道应用题已经解答出来,但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我没急于小结。我问学生,还有没有不同的解法呢?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学生个个都进入思考当中,抓住这个机会,我马上启发,引导他们从问题入手,进行讨论,看谁最聪明,能够想出另一种解答方法。学生积极讨论,过了一会儿,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问题中没有告诉我们是卖出哪一种球,我们可以想成他把白皮球先卖出去,所以就可以这样列式:20-15=5(个),5+22=27(个)。这位同学刚回答完,我来不及表扬他,同学们就争先恐后地回答:还可以想成他把红皮球先卖出去,所以列式是:22-15=7(个),7+20=27(个),就求出还剩多少个球。我马上给予表扬——你们真聪明!

这样教学,学生既能自主参与到学习当中,又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趣味性练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趣的练习是培养学生解题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创新性的好方法。

第3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范文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5-0231-02

引言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标志着“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战略目标已经从创建进入执行阶段。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国家将强力实施、稳步推进。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将把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大力促进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的良性互动,积极推动教育与科技、经济的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大力促进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的培养。

一、SPT人才培养体系下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一)SPT人才培养体系中创新型人才的特征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大量的创新型人才。许多学者认为,创新型人才“具有创新思想”或“具有创新精神”。美国《创新杂志》对创新所下的定义是,运用已有的知识想出新办法、建立新工艺、创造新产品。因此,所谓创新型人才往往是观念新,行动迅速,出新成果的人才[1]。综合国内学术界的一些观点归纳一下,创新型人才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他们对问题有敏锐的感觉;他们往往有开放的观念;他们的思维发散而灵活;他们对寻常事物有新颖的认识;他们往往具有鲜明的人格。

我院在办学过程中,提出了“和成育秀”校训,提出了“SPT人才培养体系”等概念。围绕“SPT人才培养体系”又提出了“成功的应用型外语人才”、“一个中心,两个兴奋点”, “三个核心能力”,“四类证书”等概念,形成了我们独特的人才培养思路[2]。我院致力于培养有更宽广的知识结构和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他们不仅具有胜任某种职业的技能,而且具有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二次开发的能力。我们强调以知识为基础的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系统和科学性,并且在充分发挥“听说领先,重在应用”的外语教学特色的同时,注重外语应用能力,专业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等“三个核心能力”的培养及“毕业证书、外语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公共技能证书”等四类证书的获得。同时还强调学生应具备较强的科学探索精神,较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SPT人才培养体系下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创设教学情景,活跃创新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首先必须创设富有创造性的情境和气氛。良好的课堂气氛能活跃我们的思维,激发我们的创新情感。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是不利于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在教学中,本校本着“以人为本”的观念,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创造性的设计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激发了我们的参与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本校教师经常用实物演示情境,用图片再现情境,鼓励学生表演重现情境,把我们学生带入所学情境之中,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语言内容。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这样有利于我们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把我们培养成才。

2.善于从提问和动手实践中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高等院校尤其是语言类高校中,应该根据本校的专业特色开展各种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动手实践中激发创新潜能。在第一课堂教学中,我们学生欢迎老师多提问。在提问中养成学生积极思维,积极反应的好习惯。在学生回答问题中,尤其是同学间对于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能激发学生的智力激荡,开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我们学生也愿意动手实践。很多学生积极参与制作课堂教学模型,课堂教具和教学辅助资料,这样就改变了以往教师全程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而代之以学生积极讨论设计他们自己感兴趣的课堂教学方式,积极讨论各种教学用的情境、画面,甚至对于知识点的把握与渗透等等环节都可以有学生参与和讨论。让课堂从一个老师多个学生的模式转变成一个老师多个教师小助手的模式,从而大大激发了我们学生创新和创意的热情。

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科研计划。目前,学院已经意识到在校大学生是完全有能力参与承担一定的科研项目和科研计划的。我们学院在借鉴一些其他国内外高校的管理方法以后,逐渐意识到“大学生研究计划”的可行性。该计划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学生寻找新的信息,因而把个人的经验转化成知识[3]。现在学校已经推出积极组建大学生科研团队,通过学生自我推荐,任课老师推荐,在校二年级学生中已经涌现出一批有志于参与科研计划,并具备一些基本科研能力的学生。像学院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就积极组建涉外导游翻译咨询服务中心,该中心主要成员都是在读的本院学生,目前筹备已经接近尾声,学生反响非常热烈。其他专业的学生也积极参与老师课题,形成了“我参与,我光荣”的风气。

4.积极提倡学生创新创意活动。越秀外国语学院为了给我们学生创照良好的创新实践环境,提出了一些很有益的概念。学校积极创建了SPT外语文化街,让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给学生一个施展的空间,学生积极参加文化街上的各种语言沙龙,积极举办各种跳蚤市场,学生以摆小摊的形式实现自己的创新和创业梦想,参与演讲比赛,积极举办各类社团,在第二第三课堂中既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极大地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SPT人才培养体系下如何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一)借鉴其他院校的培养模式

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有不少大学生凭借着自己的创业热情走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在此以义乌工商学院为例,该学院专门开辟学生创业园鼓励在校生集体网络创业。截至去年年底的统计,其首届高职毕业生创业率超过60%。这种创业模式使学校中形成了一股创业风,创造了自主创业的氛围,大大促进了就业。

(二)SPT人才培养体系下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1.积极利用学生网络优势,提倡网上创业平台。大学生往往存在一些创业的不利因素,缺乏启动资金,缺乏足够的自主时间,创业经验非常缺乏,抗风险能力很弱,创业后续管理不熟悉,创业点子面临挑战时没有足够的心理、资金和其他一些必要的准备。现在学院网络资源丰富,学生亲近网络,喜爱网络,利用网络学习、生活也是事实。学院目前推行积极鼓励学生的网络创业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优势,依托学院教育环境,进行各种网络创意和创业活动。现在我院下属英语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群策群力,现在已经成功申请到院级学生创业活动―网游网项目的立项和启动。目前已完成筹建、正在进一步完善之中。该项目是学生自发组织,自己策划实施的一个创意项目。项目成员均为本校在读大二学生,通过组建和运营一个多语种的综合旅游服务性网站,不仅大大促进了学生创业精神,也为其他在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实习实训的平台。学生还非常热衷于开各种网店,网店由于其启动资金少,回报率高,学生的时间等边际成本比较少,很受学生创业族的青睐。很多学生现在都能够在资金上部分自给,大大提升了学生淘金创业的热情。我院学生还根据自己掌握的语言知识,提供很多知识性的外包服务,比如提供网络翻译服务,或者和很多语言类的网站合作提供网上导游服务,把知识真正转化成生产力。

2.建立校友联谊会,创立仿真创业基地。大学生富有激情,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是创业经历缺乏,学生往往只有创业点子,而社会中一些力量有富余资金,有成功创业的经验,有富余的精力,可是缺乏大学生的充沛的创业激情,从而也限制了自己的进一步发展。学院目前正在鼓励学生筹划校友联谊会。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邀请我院优秀毕业生和社会上有影响力的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组成校友会,组建仿真创业基地,定期邀请校友会成员来做讲座、讨论,积极开展各种专题演讲和培训,不定期的组织学生“走出去”,参观优秀校友创业平台,参观其他院校创业园地,积极探讨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等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此类活动,必然能够拉近学生和社会的距离,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能力,达到积极的创业效果。

3.长设金点子创业社团,积极鼓励学生创意创业。学院现在不但积极关注已经成熟的创业意向和创业活动,而且还特别关注还没有成熟的,停留在想法阶段的创新创业的点子。因为学院认识到只有源源不断的“点子”大军才能保证我们学院每年都出创新人才,才能保证每年都有创业成功的典范。学院正打算鼓励点子公司或者点子教室。这个公司或教室隶属于本院学生社团联合会,通过招聘社员和引进人才,鼓励学生出点子,想主意,并且积极探索把这些点子付诸行动的可能性。社团还会组织专人管理这个金点子创业平台,引导创业走向,引进创业人才。社团也打算积极推出适合学院组织开展的创意和创业活动,定期举办学生创意大赛,鼓励学生用科研的方式积极参加老师课题,积极申报学生课题或科研立项,鼓励学生针对学生生活,学习和学校管理上献计献策,鼓励学生积极策划学生活动,积极关注社会生活热点。对于有价值的创新创业点子,社团会宣传、评比、奖励,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结束语

在高校中大力推行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既是国家建设创新型社会的要求,也是高校寻求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关于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的讨论,必然能积极促进高等院校改革教学思路,优化教学环境,更新教学模式,促进高校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志广,刘效梅.试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和途径[J].教育与现代化,2007,(4).

第4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范文

一、爱护和培养儿童的好奇心,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起点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瓦特成功地发明了蒸汽机,张衡成为一名伟大的天文学家,莫不与他们儿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有关。“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常常会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如小鸟会哭吗?小兔子为什么前腿短后腿长?有的孩子还爱把家里的钟表、玩具拆下来,看看里面的究竟。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所以在孩子中要注意爱护和培养他们的好奇心,这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起点。

二、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是激起创新火花和学习灵感的源泉

“乐思方有思泉涌”,许多事实证明,学生在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容易打开思维闸门,萌发创造力。相反,在非常严肃和高强度紧张的心理环境下,会产生压抑和恐惧心理,极不利于学习和大脑的记忆、储存,甚至对已经储存在脑海中非常熟悉的信息,也会因突然“短路”而难以释放出来。可见,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我把微笑、趣味和竞争带进’课堂,取得了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再创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方法

打破我国传统的一题一例教法,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再创造”活动,是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例如,教“三角形面积”时,我引导学生参与操作活动,让学生取出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桉取(两个直角三个形)――比(看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完全一样)――拼(拼出已学过的图形)的步骤操作。学生运用拼合、旋转、平移的方法拼出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图形。学生在操作中发现了三角形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由此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操作活动中,学生增强了创新意识,动手、动脑、动口探索发现新知识,发展了初步的创新能力。

四、鼓励质疑求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仙杖”

第5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范文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061-01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科学教育的核心,因此科学课是要在教师的精心设置下,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指导下,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去研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发现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而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想法或设想的能力是创新思维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好奇是创新意识产生的前提,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好奇心也是推动学习重要的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有了好奇心,才能主动的去钻研、去探究。因此教师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如: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我们自己》――我的手”。导入时先播放一段视频“手影表演”,师板书“手”,让学生在视频所带来的新奇感中质疑:关于手想研究什么?有什么想问的?由于学生都被视频“手影表演”的情境所吸引,都被视频“手影表演”中的手像有魔法一样变化所震撼。学生的思维出奇的活跃,提出的问题都非常有价值:如手的构造?手的灵活与什么有关?等等。

敢于提出新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大胆猜想。学生提的新问题可以很发散,学生提出假设结论的教学环节,也为学生创造了独立思考问题的宽松环境,因为他们明确了这种结论是假设的,所以就会积极地进行发散思维,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就鼓励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我们自己》――我的手”。探究手的灵活与手的哪些部分有关时可以让学生大胆猜一猜,然后自己设计实验检测。如学生猜想:手的灵活与手的关节有关。学生设计的实验是用透明胶带把关节粘住,然后试着活动手,比较后发现手的灵活与手的关节有关。这样学生不但积极地进行发散思维,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为了检测自己的大胆假设,学生也更乐意、积极的进行设计实验。

二、扶放结合,培养创新能力

扶放结合,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只有在学生主动的学习的情况下,学习过程才能有效的发生。”对于学生来说,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自己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得出结论,这将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并最终促进其科学素养的发展。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究,大胆实践。“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他们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实践、探究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要让学生去创新,就必须放手让他们大胆实践,自主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提出实践、探究方法以后,就该放手让学生分小组,结合足够数量的材料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实践、探索。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办法进行观察实验,尽可能地多发现自然(科学)事物的各种现象和各种属性。通过充分的实践和探索,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初级的、创新的感性体验,为进一步研究和深入认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了探究式科学教育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降低,相反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过程需要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教师的引导和支持对探究式科学教育是至关重要的。⑷”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

第6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范文

关键词:创新意识;培养;数学教学

一、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提供创新机会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愉悦、宽松的情绪,对认知具有组织作用。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关键在教师的创设。首先教师要将爱心撒播在学生中间,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温和亲切的语言感染学生,以优美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情感。唯其如此,才能建立师生互敬互爱的民主和谐气氛。其次,要激发学生创新的动机。数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很多内容可以引起学生的猜想,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如果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提供一些活动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地想,大胆地说,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去思考,那么学生就会萌发创新的动机。即使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错误,只要是思考了,错误也是美丽的,千万不要一棍子打死,要以宽容的心善待每一个学生,积极地去引导他们。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时,我首先让学生进行操作,让每个同学将手中圆柱的侧面想办法展开,看看最后形成了个什么图形。很多同学都是先阅读课文,看看书上是怎么讲的,要求怎么做的,然后根据书上的方法沿着圆柱的一条直线展开,最后得到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对这样的同学,我在全班大声地表扬他们,给予肯定。此时,一位同学提出自己展开的是一个正方形。我随之提问:“这位同学肯动脑筋,不一味相信别人,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那么,同学们想想,什么样的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才能得到正方形呢?”这时,同学们发现了与自己做法不同的,马上又动起手来,思维也异常活跃起来,积极讨论,纷纷举手作答,把学习活动推向了又一个高潮。最后,在同学们的讨论中得到答案:圆柱的侧面积都等于底面周长×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气氛宽松,活动自由,主体意识强,在兴趣中培养了创新思维,为以后的创新奠定了基础。

二、挖掘智力因素,培养创新精神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仅要抓好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还应挖掘教材中内在的智力因素,着眼于学生素质能力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遇到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问题解决的途径能否有更简便、更快捷、更方便的,答案是不是唯一的等。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一根铁丝恰好可以围成一个边长为8厘米的正方形,若改围成一个宽是6厘米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应是多少厘米?”如果按一般方法做题,学生也能够列出式子,得出答案:(8×4-6×2)÷2=10(厘米)。这种方法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不是有更巧妙更好的办法来解决此问题,教师可以从拓宽解题思路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得出不同的解法。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入手去解答。经过学生的思考、讨论,自然会得到另外三种解法:(1)8×4÷2-6=10(厘米);(2)8×2-6=10(厘米);(3)8+(8-6)=10(厘米)。这三种方法解题思路巧,应用了长方形、正方形对边相等的特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不要限制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应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多方位地去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使学生的创新求异能力得到提高。

三、适时进行鼓励,提高创新意识

第7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范文

一、调控好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课堂参与积极性高。因此,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

1、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敢于创新。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形形的舞台,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数学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肯想、敢想的情感。对学生中具有独特创新想法要特别呵护、启发、引导,不轻易否定,切实保护学生“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为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创设情境 萌发创新

小学生的求知欲的形成要经历过好奇――求知――探索三个阶段。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许多重大发明和新技术的发现往往从好奇开始。牛顿的万有引力的发现离不开对苹果自由落地的好奇。陈景润的歌德巴赫猜想离不开1+2等于3的好奇。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求源的精神。乐于深索事物的奥妙,发现其中的奇异。课堂上因此要引导学生勇于提出好奇问题。例如:在教学圆锥体体积公式时,学生在看完书后,往往对“等底等高”这个条件不太注意。这时我巧设陷阱设置悬念。学生进行倒水实验:用圆锥体容器盛满水倒入圆柱体容器。过了一会,一个小组倒了水,还没灌满;而另一小组的同学却大叫:“水溢出来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学生们议论纷纷。

3、提供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 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占有足够的自学时间,享有广阔的联想空间。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我提出在长6米、宽4米的房间里铺地毯,商店有宽1米、2米、4米三种型号让学生自由选择。有的说“买1米拿起来方便”;有的说“买4米的铺起来美观大方没有接口”;还有的说“选择2米,这样又方便又省钱,床底下可以不用铺”。课堂上学生质疑问难,创新意识的苞芽得到了保护,将逐步形成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

二、主动探索 引发创新

D荷兰文学家费赖登塔尔认为通过自身活动得到的知识与能力比旁人硬塞的理解得透彻,掌握得快。同时善于应用,一般来说,保持较长久的记忆。他还认为:发现是一种乐趣。通过“再创造”活动是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例如在教圆柱体体积公式时,让学生拿出圆柱体按切、拼、旋转步骤操作,得出一般的体积公式后,我对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能不能将拼成的长方体换一个角度摆放下,你又发现了什么?这时学生们纷纷举手说出他们的发现,原来圆柱体的体积还可以用侧面积的一半乘底面半径而得。学生在认知结构更新完善中创新思维得到了很好开拓。

三、培养思维能力,唤起创新欲望

1、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慰,促进积极思维。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盛。当他们正确回答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或解决了一道难题后,都会从心底升起一股兴奋感。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满足的机会,进而产生学习成功感,引发积极探索的兴趣和动机。

2、设计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学生猜想提出“个位是0、3、6、9的数能被3整除。”我引导学生举例先初步验证,再用实验验证,通过用小圆珠摆一摆、算一算,接着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这样的环境中听不到呵斥和叹息的声音,看不到苦恼、僵持的状态。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激励成功 培育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快乐兴奋的情绪与温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对知识创新思维活动具有扩展强化功能。在教学中我们要力求营造氛围,激励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展示自己的闪光点。因此教师必须做到让学生发表意见、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由的相互沟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种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置相对应的习题,让每个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潜心启迪和培养,充分挖掘教材中和学生身上点点“发散性思维”的火花,利用各种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将创造性思维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一定得到充分的发展

五、沟通纵横 激发创新

创新思维简单的说就是有创见的思维如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组合进行再创造。从而获得新异独特的有价值的新经验、新知识、新方法等创造成果。在教学中在培养学生正向思维的同时鼓励学生从相反角度去看待和认识事物去思维。这样往往别开生面,独具一格常常导致新奇独特发现,取得突破性进展。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在掌握顺向思路的同时引导学生理解逆向思路。如“红花比黄花多4朵”让学生不改变题意说出黄花比红花少4朵、红花减少4朵和黄花一样多。

六、加强实践活动,增强创新能力。

第8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范文

爱因斯坦说过:“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创新,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创新是无限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创设一个主动发展、主动探究的氛围,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就此,笔者就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可以提高创新的敏感性。德国教育家海纳特提出:“教师凡欲促成他的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在他们班倡导一种和合作、民主的作风,这也有利于集体力的发挥。”因此,教师必须坚持教学民主,在课堂上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平等、充满自信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觉地、愉快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创意。

二、激发学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用数学的眼光去理解外界事物,热心于解决现实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要做到三个字:“趣、实、活”。

课要上得有趣。学生在教学一开始就有了兴致,才能有继续探索下去的欲望。课要上得“实实在在”。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把知识点落到实处,这样学生才有探索创新的基础。课要上得“活”。课堂气氛要活,学生思维也要活。要爱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千万不要把创新思维扼杀在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观念中,导致学生思维呆滞、僵化。

三、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构建主动学习课程模式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设计带有启发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并创设一种民主、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克服学习的困难,使学生“乐学”。强化主体意识,构建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模式特别要注意以下问题:

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字上下功夫。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善于引导,使学生能自觉进行探究学习。

让学生动起来。能让学生动口的地方一定让学生去说,能让学生动手的地方一定让学生去做,能让学生动笔之处一定要学生写,能让学生动脑的地方教师绝不包办代替。

逐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要坚持不懈,鼓励学生大胆表述意见,给每个学生表达意见的机会。

四、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其得到活泼、主动、全面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点,老师必须转变角色,从有权威的讲授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尽量给同学们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份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的喜悦。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五、鼓励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第9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范文

关键词:创新 思维 鼓励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发探究的兴趣

1、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爱因斯坦曾强调:“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或是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我们需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质疑问难的品质。学生有疑问才会有进一步的思考,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质疑不仅仅是思维的开始,正确的质疑往往还是科技发展的动力。

2、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当思维在积极、敏捷、兴奋、高效的状态下就会产生创新的冲动意识,要使学生的思维进入这种创新的学习状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采用游戏、创设情境、形象直观、尝试活动或师生互动多种教学方法。启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使他们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让他们学有所见。例如提出一个问题“两天共生产多少吨面粉”让学生联想它可能有哪些条件。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情境。能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思维和研究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创新意识。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创新精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去操作、分析和探索,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例如在教学商不变性质时,我采取如下的程序:

①设计“思念”。把学生引到“商不变”的情境中来,先出了两道商是“2”的口算是请学生口算,再请学生编几道商是“2”的口算题,让每个学生都有效参与到研究中来。在编题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交出了正确的答卷,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②请同学们讨论:怎样编题,商总是“2”,你有什么决窍吗?这一问题一提出,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一下子活跃起来,纷纷去探究其中的奥秘。再以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促使学生之间开展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希望获取成功的动机。通过讨论,学生发展了商是“2”的口算式与除数和被除数的变化情况,从而揭示了这一性质。

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答得积极,学得主动,唤起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让学生想创新。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新不仅仅是社会精英的专利,每一个只要有创新意识和行为的人都能成功。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基础知识、思维水平、个性发展进行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人爱好,特长独立的个性意识。例如:对同一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作业要求,对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共同教学目标后提高要求,对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的进行作业、试卷面批,加强个别辅导,使他们既完成共同的教学要求,又使学生的个性、爱好、特长也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有生动活泼地发展自己创新素质机会,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三、科学选用教学方法,加强学生指导,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重视研究方法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得以巩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所以,还要在认识过程中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因此,教师要先爱自己所教的学科,从挖掘教材内容上,组织教学的形式上,选择的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引人入胜,欲罢不能的境地,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发现和探索,使学生的思维灵活多变。从而为创新意识的培养敞开大门。

2、加强学生指导,使学生会参与。一个人的创新意识离不开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着力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在学法指导上,鼓励学生敢提问题,善提问题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条件和必要条件。首先我们做老师的要转变教学观念,要学生变“学答”为“学问”。在教学中,我们常采用“自学—提问—验证”的方法启发学生多提问,多质疑,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不怕错答,就怕不答,不怕错误,就怕不想。一旦学生提问,无论质量如何,正确与否,教师都应积极给予肯定,作出合理的评价,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钻研与创造,鼓励他们独到的见解。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