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校干部培养方案范文

学校干部培养方案精选(九篇)

学校干部培养方案

第1篇:学校干部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学生干部;管理与培养;制度

作者简介:周海霞(1984-),女,重庆人,重庆三峡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助教。(重庆 40410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4-0215-02

一、研究背景与思路

高校学生干部作为连接教师和学生的桥梁,在高校学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无论是学生会干部,还是班级学生干部,虽然职能分配不尽相同,但是学生干部的稳定发展都将直接影响着集体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大学生团学干部是在学生组织中担任相应领导职务、承担一定职责、履行一定义务、对同学进行相应的教育和管理的部分大学生。因此要做好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必须要从高校学生干部入手,使用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不断革新。

通过座谈会以及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学生干部管理与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制定了一套可行的管理与培养方案,并已开始在学生干部中试行。

二、高校学生干部中存在的问题

整体来说,当前大部分高校采取的是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以学生干部为主体,但在学生干部的管理与培养上,缺少合理的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将严重影响学生干部自身的健康成长和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1.学生干部掌握的能力不足

在调查中显示,多数学生干部注重的是自身人际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提高,但对创新能力以及应变能力不甚重视。目前,学生干部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意识,对其他人过度依赖,导致在工作中无法推陈出新,基本上是沿用旧的模式。这些都反映出学生干部本身掌握的能力存在不足,亟待加强。

2.不重视学生干部的培训

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的不同之处,不仅在于他们有较高的思想品质,更在于他们的综合能力。干部能力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培训,培训是提高干部素质的一个快捷而有效的办法。然而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学生干部的培训往往存在重视不够、针对性不强、效果不佳的问题,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党的理论以及组织纪律、规章制度等方面的知识,管理与技能方面的培训少之又少。

3.学生干部的奖励机制有待改革

目前在各大高校中,对优秀学生干部的奖励方式主要是授予一些荣誉称号,以及获得一些组织内晋升的机会。然而在调查中发现,虽然有近70%的学生对这些激励措施表示满意,但当问到最希望得到的激励时,仍有超过半数的人表示希望丰富工作内容或者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名誉奖励固然重要,但多数学生选择做干部的动机是为了锻炼能力,因此制定合理的奖励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4.学生干部缺少监督,执行力不强

当前的学生干部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学生干部不能严格按照要求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和任务的问题,表现为效率不高、执行力不强。部分学生干部只管把任务分派下去,不注重督促反馈;分派到任务的人又本着“要求的时间前完成”的观念,一拖再拖,在时间限制前一天才开始着手,导致工作很难落到实处。

5.学生干部选拔制度不完善

目前高校学生干部选拔制度主要是沿用“竞聘制”、“投票制”。这虽然体现出了自愿与民主,但事实证明,参与竞选的许多同学没有机会完全展现自己的工作能力,如有的学生本身有较强的能力,但是群众基础不好;有的学生能力不足,但群众基础好,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不出公平的原则,影响了竞选结果,最终导致教师和同学都不满意。

总的来说,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体制不健全;二是学生干部管理体制不完善;三是对学生干部的监督体制不完善。要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对学生干部的管理与培养机制进行革新势在必行。

三、关于学生干部管理与培养的建议

1.通过培训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能力

通过学生干部培训班,旨在增强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将过去单一的理论知识培训进行改革,增强其学习的针对性,可对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抗挫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心理学知识、政治敏感性等方面培训。

2.改革学生干部奖惩机制

在过去荣誉奖励基础上,提供学习交流和实践锻炼的机会。

3.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监督考核

监督考核不能仅依据一些毫无意义的硬性参数,如会议的考勤等,而是建立一个互相监督的机制,这种机制依赖于对干部的信任,采取提醒、说服、督促的方式。

4.改革学生干部的选拔机制

学生干部的选拔关系到学校的教学、学生的管理和学生的成才等诸多方面,同时选拔的好与坏也关系到整个后续培养和成才的成败,因此在选拔过程中要特别注重选拔的原则和方法。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下,各种人才区分对待,要根据每个人的特性,发挥人才的专长,且要注意排除外界因素带来的影响。

四、学生干部管理与培养方案的制定

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结合管理学模式,通过一段时间内各种管理能力的培训,在重庆三峡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试行后,初步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学生干部管理与培养方案体系。该方案从三方面入手,突破了陈旧的培养模式,力求实效。

1.选拔机制

一是在以往的“竞选制”和“投票制”基础上,不再“一锤定音”,而是采取淘汰和轮换制度,客观评价,最大限度的减小外界因素带来的影响。实行干部实践和考察制度,防止在新老干部交接时出现“真空”状态。二是散权。每次的选举中,班长、学习委员和团支书三个职位是最热门的,其他班委“名存实亡”,这就很难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因此应适当分散三大班委的权力,兼顾各个职位。三是大胆启用,不拘一格。不再沿用之前的“大一干事、大二部长、大三主席”制度,只要有能力和综合素质高,且能胜任职位,经教师、同学举荐,都可以任用。

2.培养机制

一是完善干部的培训制度,加强干部的自我管理。进行针对性培训,除了理论知识、规章制度等内容外,要重点加强对学生干部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训,鼓励推陈出新。二是定期开展经验交流会,使学生干部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分享心得。

3.监管机制

一是实行责任制,主席团成员根据实际分配,负责所分管部门日常工作,并保留对所分管部门承办活动讨论方案的抉择权。每项活动由一个或多个部门承办,主席团成员对相应分管部门直接负责。各部门干事原则上实行单线负责制,即只对所属部门部长负责;部门部长直接对分管主席团成员负责;主席团成员直接对学院党总支、学工办负责。二是监督与管理结合。每周进行调查工作,检查干部的任务完成程度与效率;进行工作任务分段跟进监督,分派任务后,定期汇报工作进度。三是改革考核与奖惩制度,制定新的考核标准。建立学生干部档案,定期进行考核和总结,作为表彰奖励的主要依据。在原有的会议出勤、学习成绩等考核基础上,增加其他考核内容,如日常表现、工作上是否有创新等均可列入考绩表。

五、改革试行成果

以重庆三峡学院为例,2012年4月在重庆三峡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始本课题的研究与方案的试行。截止到目前,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在新方案试行前,对学院的学生干部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实际收回370份,样本有效;方案试行一段时间后,又进行了一次相关调查,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在经过新方案的试行后,学生干部的相关认识有了一定的改变,尤其是在抗挫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体现的尤为突出。学生干部对物质、金钱的奖励期望降低,而是更看重实践能力的锻炼。

2012年5月中旬,重庆三峡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始新一届学生会干部换届选举,试行新的选拔制度,在自愿竞选和公开投票的基础上,有能力的学生经过推荐,同样得到了认可。干部选举结束,实行监管责任制,主席团成员开始分管各部门,日常工作随即展开。在新老干部交接之际,学生会内部工作依然有条不紊的进行,没有出现管理混乱。新一届干部上任后,组织了为期四天的培训课程,分别从理论、学习、工作能力等几个方面对全体学生会和班级干部进行了培训,使学生干部的综合能力显著提高;之后承办了两个校级大型活动,在各成员的相互帮助下,均取得了圆满成功;一改往年大三学生担任主席和会长的传统,唯才是举,有能力的学生都可以自荐,如电脑科技协会等部门就是由低年级学生担任会长。新干部在上任后能够快速的接手工作,初步显示出了此套方案的可行性。

6月份,新的考核与奖惩制度开始试行,鼓励学生干部积极创新,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周会上纷纷发表建设性意见以及对下学期工作与活动的想法。学期收尾工作高效进行,任务进展按时上报,方便办公室即时了解工作进度,方便统一调度。

从目前的结果来看,此套学生干部管理与培养方案是可行的,它为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的管理提供了一个先例。教育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学生干部的思想也因时因地而不同,所以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认识,不断完善和改革教育工作方法,使学生干部的教育管理向着健康、科学的轨道发展。

参考文献:

[1]龚明明.浅谈高校学生干部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1,(8).

[2]张永斌,刘业兴.高校学生会干部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2,(3).

[3]文砾.多元文化视角下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管理策略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4).

[4]曾国凡,王敏玲.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青年文学家,2009,(24).

[5]白晓微.论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J].辽宁高职学报,

第2篇:学校干部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 军事院校;连队化管理;动因;教育改革;思路

学员连队化管理,是院校参照部队基层连队的编成结构、建设标准和规范要求,在专职干部和教员的指导下,由学员依据条令条例实施的一种自主管理模式。它是培养学员实际带兵管理能力和提升战斗力的有效途径。随着军校管理体制的变化,教育体制需应时而上,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进行改革。

一、学员连队化管理条件下教育改革的动因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深入发展,现有军校教育体制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阻碍了我军和谐稳定快速发展。主要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院校教育与部队实训脱节

军队院校教育的发展应符合两大规律:一是军事人才培养中凸显的特殊规律,二是未来战争和军队建设对军事人才需求不断变化的规律。当前,和平年代所带来的越来越多的人对打仗印象的淡忘,使院校教育与实战相脱离,我们的学员被培养的越来越娇气。院校教育训练不能切合现代化战争和军队建设需要,部分院校出现了学制不同、专业方向不同,但教学内容基本相同的一稿通吃的问题,很多内容依据地方版本带上“军帽”就摇身一变成为军校教育的内容,不能把握军校特色。另外,军事教学实践不能与课程设置的学科性相契合,学员的各项军事技能都依赖于去部队前的集训或到部队补课。这些问题,导致院校的教育培养实际严重滞后于部队的需求,很多基层部队对此反应强烈。

2、指挥与专业技术各成体系

目前我军院校基本上按培养目标类型分成指挥和专业技术两大类别,各成体系。这种分类方法,优点是干部发展方向明确,便于院校的教学管理和教育训练。但就长远来看,则不符合新形势下的发展。原因在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并且越来越相互渗透和交叉,这一趋势必然会影响到军事教育领域,从而促进指挥与技术管理专业趋于融合。同时,随着军事物质基础的丰富,部队作战能力的提高越来越依靠对先进军事技术的占有和运用,指挥与技术相互依存的关系变得更加突出,更为重要。因此,指挥军官与技术管理军官分训的办法造成“指挥军官不懂技术,技术军官不懂指挥”的形势已经落后于时展和要求。

3、军事人才培养主要依赖军内

目前,我军的现役军官除部分专业技术干部是由地方院校输送外,其余绝大部分专业技术干部和所有指挥军官都是由军内院校培养的。这种培养方式的优点是职业性强,学用一致,有统一的规格要求,培养的人才熟悉部队情况,安心部队工作,便于服务部队。但是这种体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军队院校负担太重。军队干部全部立足于军队院校培养,很难满足军队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其次,军队院校的某些专业设置容易同地方院校重复。如一些与地方区别不大的专业,军队院校没有必要重复设置,如医学、外语类专业。第三,由于军队院校与地方院校基本上处于一种疏离状态,缺少交流,不利于利用地方优势来充实军队现代化,也不利于调动地方关心和支持军队教育的积极性。

二、学员连队化管理条件下教育改革思路

学员连队化管理条件下教育改革源自军队对战斗力的渴望,源于对新形势下军事斗争准备的需求,探索学员连队化管理条件下教育改革的思路,将为培养出能战斗的高质量军事人才,缩短学员从院校到部队的过渡时间,形成指挥干部懂技术、技术干部懂军事的复合型军官后备力量奠定基础。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它体现着人才培养特征,是一所学校教育思想和理念的集中体现,在培养实践性创新性人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是学员连队化管理条件下教育改革中的一大重举。部分院校探索开设军事法学辅修专业和哲学辅修专业,开始双专业试点,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凸显了“军民融合”、“军地联合”,以尽可能多的资源保障军校学员的能力素质的提升;同时,还要坚持整体优化,科学处理教学环节之间、课程之间关系的原则。围绕教学中心地位,科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严密实施一系列相配套的教学改革措施,全方位改革内部管理体制,更加突出学员“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建立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体系、教学考核体系与目标均明确的基于课堂实践化的大专题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经过两年多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2、深化组训模式调整

军校学员的培养应特别注重对实践的训练,提高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学员连队化管理模式大幅铺开后,在教学上必须改变过去“一锅煮”的组训模式,科学实施分组分训,合训分流。在公共基础学习阶段,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必须开展全体学员共同听课,实施合训;进入专业学习阶段,针对不同的技术方向,进行分组分训,同时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分阶段分组考核达标。在合训阶段,学员打牢了坚定的思想政治素质,磨练了刻苦学习和训练的坚强意志,提升了军政能力素质;在分训阶段,专攻专业,培育对专业领域的驾驭能力。同时还可以加强与地方的合作,引进地方的优势资源,保证对军校学员能力的升华培养。学员连队化管理条件下分组分训、合训分流的目的是高效实现学员毕业即符合第一任职的需要,解决院校教育与部队脱节的问题,更好的为新形势下的军事斗争准备服务。

3、加大课程和教材统管力度

欧美和日本早已开始重视对课程与教材管理的研究,而我国对此研究尚晚。对高校课程和教材的把握可以牢牢把握高校教育的基本方向,防止在改革的道路上对培育目标的偏失。同时,高度集中统一原则是我军依法治军的基本原则,学员连队化管理条件下教育改革,当然要始终把住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这一核心,坚持高度集中统一,加强对课程和教材的统管力度,突出“军”字,防止在军地交流的过程中,过于地方化。军人是直接掌握武器、以武力对抗――简而言之是以准备与实施战争为业,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保证高度集中统一。

学员连队化管理条件下教育改革不仅是强军目标的时代呼唤,而且是旧的院校教育体制的现实要求,因此,加强对学员连队化管理条件下教育改革的研究,将有利于推动新一轮的院校体制改革,促进全新院校教育体制的形成,为培养适应打赢现代化战争的高素质军事人才,做好新形势下的军事斗争准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尹新明,彭文博.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凸显创新创业教育特色[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3).

[2] 张俊峰,马俊文,王彦涛.军队院校教育改革的理论支点――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办公室业务,2012(5).

[3] 张明学,张小荣,张宏民.军队院校教育改革转型的新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33).

第3篇:学校干部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国防生教育;军政素质;任职岗位

中图分类号:D523.34

目前,国防生已经成为部队干部来源的主要渠道之一。总装为加强和规范总装签约高校国防生军政训练,组织专家进行了研究论证,针对国防生的特点和规律,制定了科学合理、系统规范、体现总装特色的《国防生军政训练实施方案》。该方案既区别于地方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的军事课教学大纲,又区别于生长干部任职培训培养方案,着重突出了军队及总装的特色,作为总装签约高校国防生军政训练教学指导性文件使用。下面谈一下我们研究该方案的工作思路和体会,供各个国防生培养院校的同行们参考。

国防生军政训练,是指对国防生实施的军事理论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国防教育、军人思想政治教育等教学训练活动,包括在校日常军政训练和暑期集中军政训练。国防生军政训练应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着眼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和总装部队对人才的要求,在不影响国防生完成正常学业的前提下,坚持学历教育与军政基础训练相结合、集中训练与日常养成相结合、统一标准与灵活施训相结合,突出重点,科学施训,严格管理,努力实现军政理论教育院校化、军事训练基地化、训练教材规范化、训练保障制度化[1]。

国防生军政训练是国防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国防生基本的军人素质和军官素养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国防生毕业后尽快适应、胜任部队工作的基础性工作。

一、国防生军政训练需要掌握的基本情况

一是摸清当前入学国防生的政治素质基础,在高中和大学阶段地方组织的军训基本情况,以此为起点,决定军政培训方案的起点。

二是了解在校国防生的学习管理模式和特点,以此为依据来设计军政培训的内容和结构。

三是明确毕业后用人单位对军政训练的需求,结合毕业后生长干部任职培训军政训练的情况,规划军政训练的目标和方向。

国防生军政训练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以充分调研在校国防生军政基础为工作起点,以方便签约院校实施教学、方便集训单位的暑期集中军训为工作思路,以达到军人所具备的基本军政素质为培养目标。

二、国防生军政训练实施方案的设置思路

(一)、国防生军政训练的目标。国防生军政训练的目标是使国防生具备基本的军人素质和军官素养,为其毕业后尽快适应任职岗位需要奠定基础。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国防生,通过实施军事、政治的基础训练,应具备基本的军人素质和军队干部素养,从而为培养合格军队干部奠定基础[2]。

在校的国防生应具备的政治素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军魂意识;熟悉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及职能使命、光荣传统,树立献身国防和武器装备建设事业的信念,具备良好的军人思想品德修养和较强的法纪观念。

在校的国防生应具备的军事素质:打好军事共同基础,初步掌握中国现代军事思想和一定的军事理论基础知识、技能,具备一定的军人气质和作风;了解现代军事高技术知识,了解总装部队各主干专业的总体知识及基本特点;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在校的国防生应具备的身心素质:身体强健,精力充沛,达到规定的体能标准;心理健康,冷静理智,乐观自信,不怕艰难困苦,能够经受紧张、艰苦军事工作的考验,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二)、国防生军政训练的内容。军政训练纳入各签约高校教学内容,作为国防生必修课或必选课计算学分。国防生军政训练成绩记入学生成绩档案,毕业时应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在校日常军政训练主要进行军政理论课程教学和体能训练。军政理论课程包括人民军队导论、革命军人思想品德与心理品质修养、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总装部队光荣传统、军事高科技专题讲座等。

暑期集中军政训练重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共同条令学习训练、军事技能训练、部队概况、科研试验技术讲座、基层连队认识实习、参观见学等内容。

军政训练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将人们军队光荣传统教育、使命任务等特色内容有机融入国防生军政训练中,增强针对性,提高国防生投身武器装备建设事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国防生军政训练的组织与实施。在校日常军政训练应当贯穿于国防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军政理论课程教学主要以讲座和自学的形式开展,军事训练中《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由各签约高校组织实施,体能训练结合体育课、晨练或体育活动进行,军事高科技专题讲座主要由部队协调安排。暑期集中军政训练安排在国防生的第二个暑假,为期三周。

组织国防生军政训练应当因人施教、循序渐进、科学施训、形式灵活,确保训练人员、内容、时间、质量落实。

要坚持对国防生军政训练进行考评,以考促训,以考促管。考评未通过者,应随下一年级国防生进行重修,重修仍未通过的,按有关规定处理。注重探索、创新考评模式,提高考评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三、国防生军政训练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地方签约院校教学计划与军政训练计划的关系;要考虑签约院校的实际情况;与学校的教学计划相结合。签约高校的国防生是与其他学生统一管理的,人员分散在各个专业之中,并没有单独的教学培养计划。如果这个关系处理不好,签约高校就很难实施军政训练计划。这个关系处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国防生军政训练的实施效果。因此,这是国防生军政训练工作的核心问题。

二是处理好日常军政训练与集中军政训练的关系;要体现部队的特色;讲座与讲授相结合。军事技能训练、集中军政训练为主,签约高校的国防生日常训练为辅,利用集中军政训练的时间,使国防生了解、体验部队的一日生活制度。并利用这段时间走进、了解部队,为毕业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做好扎根部队,奉献国防的心里准备。同时,把不便于在签约高校内学习的内容在集中军政训练时间内完成。

三是处理好国防生军政训练与入伍后生长干部任职培训的关系;要区分层次,不重复设课,考虑国防生是后备的军队干部,还不是军人等问题。因此在军政训练的内容安排上要考虑按后备军队干部的要求进行体系设置。

总装的三所国防生签约高校按照方案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安排在校国防生的日常军政课程教学。从各个高校选培办掌握的情况来看,军政训练趋于规范,解决了各个高校在军政训练课程设置上不统一、总装特色不突出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国防生的思想政治基础。

参考文献

第4篇:学校干部培养方案范文

目前,国防生已经成为部队干部来源的主要渠道之一。总装为加强和规范总装签约高校国防生军政训练,组织专家进行了研究论证,针对国防生的特点和规律,制定了科学合理、系统规范、体现总装特色的《国防生军政训练实施方案》。该方案既区别于地方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的军事课教学大纲,又区别于生长干部任职培训培养方案,着重突出了军队及总装的特色,作为总装签约高校国防生军政训练教学指导性文件使用。下面谈一下我们研究该方案的工作思路和体会,供各个国防生培养院校的同行们参考。

国防生军政训练,是指对国防生实施的军事理论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国防教育、军人思想政治教育等教学训练活动,包括在校日常军政训练和暑期集中军政训练。国防生军政训练应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着眼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和总装部队对人才的要求,在不影响国防生完成正常学业的前提下,坚持学历教育与军政基础训练相结合、集中训练与日常养成相结合、统一标准与灵活施训相结合,突出重点,科学施训,严格管理,努力实现军政理论教育院校化、军事训练基地化、训练教材规范化、训练保障制度化[1]。

国防生军政训练是国防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国防生基本的军人素质和军官素养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国防生毕业后尽快适应、胜任部队工作的基础性工作。

一、国防生军政训练需要掌握的基本情况

一是摸清当前入学国防生的政治素质基础,在高中和大学阶段地方组织的军训基本情况,以此为起点,决定军政培训方案的起点。

二是了解在校国防生的学习管理模式和特点,以此为依据来设计军政培训的内容和结构。

三是明确毕业后用人单位对军政训练的需求,结合毕业后生长干部任职培训军政训练的情况,规划军政训练的目标和方向。

国防生军政训练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以充分调研在校国防生军政基础为工作起点,以方便签约院校实施教学、方便集训单位的暑期集中军训为工作思路,以达到军人所具备的基本军政素质为培养目标。

二、国防生军政训练实施方案的设置思路

(一)、国防生军政训练的目标。国防生军政训练的目标是使国防生具备基本的军人素质和军官素养,为其毕业后尽快适应任职岗位需要奠定基础。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国防生,通过实施军事、政治的基础训练,应具备基本的军人素质和军队干部素养,从而为培养合格军队干部奠定基础[2]。

在校的国防生应具备的政治素质:用本文由收集整理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军魂意识;熟悉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及职能使命、光荣传统,树立献身国防和武器装备建设事业的信念,具备良好的军人思想品德修养和较强的法纪观念。

在校的国防生应具备的军事素质:打好军事共同基础,初步掌握中国现代军事思想和一定的军事理论基础知识、技能,具备一定的军人气质和作风;了解现代军事高技术知识,了解总装部队各主干专业的总体知识及基本特点;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在校的国防生应具备的身心素质:身体强健,精力充沛,达到规定的体能标准;心理健康,冷静理智,乐观自信,不怕艰难困苦,能够经受紧张、艰苦军事工作的考验,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二)、国防生军政训练的内容。军政训练纳入各签约高校教学内容,作为国防生必修课或必选课计算学分。国防生军政训练成绩记入学生成绩档案,毕业时应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在校日常军政训练主要进行军政理论课程教学和体能训练。军政理论课程包括人民军队导论、革命军人思想品德与心理品质修养、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总装部队光荣传统、军事高科技专题讲座等。

暑期集中军政训练重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共同条令学习训练、军事技能训练、部队概况、科研试验技术讲座、基层连队认识实习、参观见学等内容。

军政训练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将人们军队光荣传统教育、使命任务等特色内容有机融入国防生军政训练中,增强针对性,提高国防生投身武器装备建设事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国防生军政训练的组织与实施。在校日常军政训练应当贯穿于国防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军政理论课程教学主要以讲座和自学的形式开展,军事训练中《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由各签约高校组织实施,体能训练结合体育课、晨练或体育活动进行,军事高科技专题讲座主要由部队协调安排。暑期集中军政训练安排在国防生的第二个暑假,为期三周。

组织国防生军政训练应当因人施教、循序渐进、科学施训、形式灵活,确保训练人员、内容、时间、质量落实。

要坚持对国防生军政训练进行考评,以考促训,以考促管。考评未通过者,应随下一年级国防生进行重修,重修仍未通过的,按有关规定处理。注重探索、创新考评模式,提高考评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三、国防生军政训练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地方签约院校教学计划与军政训练计划的关系;要考虑签约院校的实际情况;与学校的教学计划相结合。签约高校的国防生是与其他学生统一管理的,人员分散在各个专业之中,并没有单独的教学培养计划。如果这个关系处理不好,签约高校就很难实施军政训练计划。这个关系处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国防生军政训练的实施效果。因此,这是国防生军政训练工作的核心问题。

二是处理好日常军政训练与集中军政训练的关系;要体现部队的特色;讲座与讲授相结合。军事技能训练、集中军政训练为主,签约高校的国防生日常训练为辅,利用集中军政训练的时间,使国防生了解、体验部队的一日生活制度。并利用这段时间走进、了解部队,为毕业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做好扎根部队,奉献国防的心里准备。同时,把不便于在签约高校内学习的内容在集中军政训练时间内完成。

三是处理好国防生军政训练与入伍后生长干部任职培训的关系;要区分层次,不重复设课,考虑国防生是后备的军队干部,还不是军人等问题。因此在军政训练的内容安排上要考虑按后备军队干部的要求进行体系设置。

第5篇:学校干部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党校;法律课程;教学创新

一、党校法律教育的特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国民的法制观念已经得到很大的进步,这其中和法学教育和普法工作的广泛开展有很大的关系。经过多年的发展,民主法制已经深入人心。党校的法律教育继承和发扬了社会主义法学教育的深刻内涵,这种教育方式有着自己的特点:

(一)党校的法律教学的核心是法律理论的教学

党校法律课教学的主要口的就是以党校学员为主体,对法律和法理含义进行深刻的讲解,提高学员干部的法律素养。通过党校法学的教育培养出一批忠于党、忠于马列主义的素质过硬、德才兼备的各级党员干部。

(二)党校的法律教学是一种交互性比较强的教学

党校的法律教学,学员是主体,教学的中心是围绕党校学员进行互动性的教学。党校的干部学员都是实干人才,他们大部分的岗位还是领导,有些是最基层的领导。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起到的主要是点播和引导的作用。党校学员的优秀资历对教师来说应当好好利用,要加强教师与学员的互动。

(三)党校的法律教学必须体现先进性

一般高等院校的法律教学主要是基础法律常识的讲解,党校的法律教学层次要高许多,主要体现在法律观念和理论的先进性。新的法制理论和思想要在第一时间出现在党校的法学课堂上,使党员干部自始至终不断接受新理论和新思想的洗礼,保持先进性。

(四)党校的法律教学是一个高层次的教学

由于党校的特殊性,党校教育的对象都是综合能力过硬的优秀党员干部,这就使党校的法律教学应当在一个比较高的层级,致力于培养优秀人才。

二、党校法律教育的问题

党校的法律教育取得不少成绩,但也要清醒的看到到党校的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不妥善解决将会严重制约党校法学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一)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首先法学这个专业的学科建设远没有到达应有的水平,与之相关的理论研究也没有取得长足的进步;由于法学入门比较容易,法学教师大论是法学专业科班出身的法律教师还是中途转来的法律教师都没有得到及时和系统的法学培训。

(二)教学内容无特色,教材少

党校的法律教学主旨在于对法律理论的深化理解,这其中党性的内容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口前能够真实反映这一特色的教材少之又少,导致教师的教学单调没有特色。

(三)教学方式比较单调,没有充分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方式上,党校对教学的安排没有从学员的实际出发,导致实用性不高;在教课方式上没有充分调动党校学员的积极性,“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没有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教学中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少,没有充分利用法律案例,法律教学中案例的讨论和发挥很重要,能够吸引学院积极参与。

(四)教学设备落后

党校法律教学设施落后,教师主要依靠粉笔、黑板以及一张嘴已经很难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口前发展迅速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都已经被普通教学课堂接受,党校的法律课堂应当予以借鉴。

三、革新党校教学方式

(一)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进行创新

首先,提高法律教师的资历要求,学历要在硕士以上,并且对教师的法律专业技能要进行严格的筛选,使法律教师的师资水平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其次,党校要提高法律教师的待遇和福利,稳定教师队伍,使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第三,上级党校要承担起对下级党校的老师进行严格的培训、轮训。同时,对法律教师的聘请除了专业的法学硕士生以外,在党校搞党员干部培训时也要聘请当地司法部门拥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法官、检察官、有名的律师、法律工作人员适当进行讲课,要求党校老师和学员一起听课,从而达到提高在校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水平。

(二)在教学的内容进行创新

首先,要在法律教材的编写上,要充分体现出党校在法律教学的前瞻性和先进性。同时要兼顾党员干部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当改进,以贴近学员的实际需要,学以致用。其次,在教学内容上,要改变以往教学内容主要是对法律、政策条文的讲解,这种解释的教学方式内容实用性较差,已经满足不了新时期的需要。教学内容应该向法律理论、概念以及法理和立法的基本原则这个方向转变。同时,党校在培养党员干部法律素养上责任重大,党校的教学要与时俱进,不断对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革新。教学中的法律理论和思想要及时进行更新换代,实时性地引进社会热点问题与党员干部在课堂进行交流和讨论。

(三)革新法律教学的方式

(1)使用引导、启发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法律教学时要改变以往以简单授课为主的教学方式,可以使用简单的引导和启发方法,让学员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只需将法律的基本含义和理论进行阐述,提供一个基本思路,学员则需要通过自主学习,深入研究才能理会法律的深刻内涵,这样通过这个引导和启发的过程,可以提升学员干部的自学能力。

(2)丰富教学方法。课本讲义是最普通的讲课方式,由于法律课程的实时性和实践性,需要极多的案例分析来支撑。案例教学法是法律教学课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做好各种与法律相关案例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以便课堂授课时能随时与学员进行分析。

(3)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进行专题讨论。党校的法律教学中,应该加强调查研究这种实践教学方式。教师进行案例教学时,往往会显得理论性较强。此时可以适当在学员间进行调查研究。在这些调查研究中,党校学员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提高,也加深了对法律的理解。在研究结束后,可以让学员进行总结,找出所出现的症结,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对报告结果进行演讲,也锻炼了学员的表达能力。

第6篇:学校干部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党校学员管理;德育;创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6-0168-02

一、管理创新:强化组织领导,为创建优良学风校风奠定基础

一是实施菜单式教学管理。每年年初,我校都设计制定包括课程设置、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及学分分值构成等要素的指导性“菜单”和征求意见性“菜单”,发放至培训单位,由学员自主选择培训内容、时间和地点,党校根据反馈意见制订各班次的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通过实行菜单式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了领导干部个性化需求,从而实现了培训对象的按需求学、培训机构的按需施教。

二是实行开放式社会教学管理。几年来,我校一直注重充分调动学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组织学员走出校园,开展到敬老院慰问,去希望小学参观,看望贫困家庭等活动。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加强学员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的同时,也提升了市委党校的社会声誉。

三是鼓励“走读”,“送教”上门,缓解工学矛盾。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互动教学模式,一手抓课堂教学,一手抓现场教学,鼓励学员在实施市委“新战略、新跨越”中“走读”。通过这种实地、实情、实景的学习方式,学员们边考察、边思考、边研讨,加深了对哈尔滨经济发展现状的了解,亲身感受了新战略实施以来我市取得的巨大成绩,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效。

四是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出成果。我校充分发挥服务决策的思想库作用,按照市委确定的新战略,推行校领导包抓课题机制,形成“大调研”工作格局,撰写了很多有分量的调研报告,一些成果在市委《情况交流》、《调研通讯》、《工作研究》等载体刊发。出版了“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学员调研文集4部,仅2012年得到市领导批阅和媒体转载的就达15篇。

二、制度创新:强化规范管理,为创建优良学风校风提供保障

一是实行督学制管理。我校对学员采取督学制管理,即在干部年度考核过程中,干部对自己的学习培训情况进行自我评述、群众对干部的学习培训情况进行评议、组织对考核干部的学习培训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将干部的培训经历、学习表现和成果纳入干部管理考核体系,并与评选优秀学员挂钩。通过实行督学制,实现干部培训与考察使用有机结合,有效激励和约束干部自觉参加学习培训。

二是实行学分制管理。我校以学分的形式评价干部的学习培训情况,通过计时学分和实物学分累计的形式实现量化,即学分总分值为100分,其中出勤情况、军训表现、社会考察情况、参加活动情况占总分值的60%,参加教学活动情况、考试考核情况占总分值的40%。另外,完成学习任务、表现非常突出、考核优秀被评为优秀学员者,可加5分。学分记入干部学习培训的档案,为全面考评干部提供准确依据。

三是严格实行请销假制度。我校认真贯彻中组部《规定》中的请假制度,学员参加学习期间不再承担所在单位的工作、会议、出国(境)考察等任务。如因特殊情况确需请假的,必须严格履行请假手续。累计请假时间超过总学时1/7的,按退学处理。未经批准擅自离校的,责令退学。学员出勤情况每天在教室上墙公示,学员上课按学号就座。

通过实行严格的学员管理制度,强化了学员学习的自觉性、自律性和约束性,端正了学员的学习态度,为严肃校风校纪、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

四是加强学员在校学习管理。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了《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切实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学风。我校认真贯彻落实《规定》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管理。按照中组部的《规定》,要求学员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员意识,严格遵守学习培训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

三、载体创新:强化自我约束,为创建优良学风校风打造平台

一是加强入学教育管理。我校始终将“德的教育”这个主题贯穿于入学教育的每个环节,把学员培训期间涉及的各项规章制度装订印制成《学员手册》。作为新学员入学教育的第一关,组织全体学员认真学习《关于加强学风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若干规定》、《关于严格在校学员管理的补充规定》,使学员从入学教育开始就进入紧张的学习状态,提高了党性锻炼的自觉性。

二是加强德育管理。2012年,我校以学制一个半月的中青班为重点,全力打造“领导干部德育示范班”。把提升德尤其是官德的水准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一项重要目标,增加了官德教育、党性修养教育方面的课程。围绕干部德的教育进行了调查问卷和结业考试。学员围绕学习全市领导干部德的建设座谈会讲话精神,开展了“领导干部德育建设”研讨。带领学员赴革命根据地延安学习考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与贫困乡镇、家庭结对子,切实帮助贫困乡镇脱贫;到南岗敬老院看望慰问孤寡老人,送去棉被、粮油等生活用品,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德的力量,不断提升思想境界。

三是实行网络化管理。我校建立了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在网上培训计划、网上公布学习情况、网上交流培训成果、联网管理培训档案。建立了学员学籍电子档案,及时报送组织人事部门,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档案数据库,学员和有关单位可通过网络及时掌握培训情况。

四是开设专家和领导论坛。我校建立了面向全国的优秀师资资源库,精心举办“高端学术论坛”和“党政干部论坛”,把全国名师大家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领导干部请上党校讲台,让学员享受系列政策大餐、学术大餐、文化大餐、知识大餐。

五是开设学员讲堂。我校举办了学员讲堂活动,按照教学计划合理确定授课专题,经教师审查后,由讲授学员进行课前试讲,然后进入课堂。讲课结束后,学员们在课堂上提出问题,阐述观点,开展辩论和交流,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通过这种方式,在调动学员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加强沟通交流、提升素质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几点启示:强化学员的德育和党性锻炼,为创建优良学风校风营造氛围

在新形势下,结合我校学员管理工作成效及自身工作实际,有以下三点启示和思考。

启示之一:推进党校学员管理工作达到新水平,“三个结合”是前提。一是做到党校规定与学员意见相结合。党校学员管理是紧贴教学布局,与教学融为一体的管理,学员对教师上课的反映和要求,教师对学员的意见征求,都需要通过学员管理部门来反馈。党校学员管理部门要注意随时听取学员对教与学的意见、建议,使党校的教学布局与学员的个性想法实现统一,进而调动起教师与学员两方面的热情和积极性。二是做到制度约束与个性开发相结合。党校学员管理要做到严格管理、善于管理的同时,还要充分开发学员个性和潜力。注重调动每个学员的参与热情,针对每个人的性格、爱好和特长,安排好其在班委会中的位置,发挥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大家热爱这个集体、珍惜这个集体,不仅学得知识,更收获友谊。三是做到校内培训与组织培养相结合。党校学员管理要从学员入学起就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进行全程跟踪记载,将个人学习计划、各项活动、调研文章、毕业论文、学结等全部归纳到档案之中,为组织部门考核学员提供最直观的材料。要承担起党校与学员长效跟踪机制的考核任务,把学员在党校期间的表现与其在工作单位的使用挂钩。

第7篇:学校干部培养方案范文

内涵建设与学校发展相结合

近年来,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内涵建设作为学院工作的思想核心,并从制度和组织上落实到位,专门成立了内涵建设工作小组,由院长任组长,指导内涵建设具体工作。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为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学校在各院系中建立了以党员为核心的内涵建设工作小组。要求党员在内涵建设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尤其在利益问题上充分发扬谦让、友善的作风。对于干部党员,要主动承担起领导责任,并在思想上深刻剖析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带头参与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积极推动内涵建设工作的进度。实际工作中,各院系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将内涵建设列为重要工作,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工作方案和发展目标,真正将内涵建设落到了实处。

营造内涵文化氛围 在内涵建设过程中,学院充分重视文化教育的作用,运用各种媒体,全方位、全覆盖地宣传科学发展观思想,着力营造内涵建设的思想氛围与文化氛围。同时,将宣传力度深入到基层,要求各部门、各单位能够充分贯彻和落实学院倡导的内涵建设指导精神。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提出内涵建设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从而发动全校党员干部、师生员工全面投入内涵建设工作之中。

不断完善工作机制 学校领导认为,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够更加深入地推进内涵建设工作。为此,学校充分注意方式方法,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同时紧密联系当前思想动态的实际情况,着力解决学校所属各部门、各单位之中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在发展中逐步统一思想,不断进行经验交流,对于发现的问题,采取深挖的方式,逐步解决各类矛盾,从而确保内涵建设工作有序进行。

内涵建设与师资建设相结合

学院在开展内涵建设的过程中,将教师队伍建设与内涵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及业务水平,从根本上保障了学校教育教学内涵发展水平。

成立教师工作小组。成立了教师工作作风建设小组,先后出台了《教师作风建设实施办法》,分步骤提高教师工作作风。动员广大教师开展工作作风自我剖析活动,采用各种形式征求工作作风建设意见。针对各种工作作风问题,进行全院监督,以及定期与不定期劳动纪律检查。制定年终考评制度,对于个别情节较为严重的个人给予相应的处分。

建立师德师风考评制度 内涵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进内涵建设制度化。先后制定了《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暂行规定》《加强教风建设实施方案》以及《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办法》等指导性规章制度。制定了严格的师风师德监督检查制度,每学期对教师进行一次考评,充分听取学生意见,将考评与奖惩制度挂钩,对优秀教师公开表彰,并将师德师风考评档案计入人事档案中。

内涵建设与学生发展相结合

在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学院坚持科学发展观思想,充分结合时代特点,从教育管理的基本任务出发,从学生干部建设的具体需求出发,从学生干部成长规律出发,充分把握与时俱进、普遍适应、继承与创新以及以人为本等科学发展基本原则,在传统培养方式的基础上大胆调整改进,着力于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培养具备较强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交际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具有崇高的精神追求、创新精神、实践精神的素质全面的学生干部。

制订系统培养计划 在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学院从学生组织的基本特点以及基本任务出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干部特点,制订了详细的培养规划。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以及培养步骤等几方面入手,将学生干部建设与内涵建设深入结合,为学生干部的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思想环境。同时,在具体工作中,积极探索具有实效性的工作模式,避免培养目标空洞虚无和培养方法不科学、避免培养无前瞻性无延续性、避免干部重使用轻培养、避免不同组织不同年级不同职务学生培养笼统混乱、避免思想政治素质和基本能力培养顾此失彼。

提升思想教育水平 在具体工作中,学院充分重视内涵建设的思想教育工作,将内涵教育与学生干部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干部形成科学发展观思想。多次组织学生工作部门召开专门的学生干部思想教育工作会议,落实各级职能部门、教学单位以及分管领导的工作内容及责任。从思想上、任务上、工作上指导学生干部开展工作,创建出一个良好的学生干部培养氛围,从而深化内涵建设工作,提升校风、学风,促进学生干部的全面发展。在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学院注重培养学生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沟通意识以及奉献意识,从而让学生干部能够成为学生中的表率,在促进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群体向前发展。

加强综合能力培训 学院在内涵建设过程中,充分意识到内涵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综合能力的基础之上,只有将内涵建设的目标内化为一种能力,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内涵建设活动之中。因此,学院组织学生干部参加各种综合能力培训。通过集中、系统培训,帮助学生干部培养基本的工作素质,掌握基本的工作能力,并且将内涵建设的基本要求内化为学生干部的工作理念。在学生干部内涵建设培训过程中,学院坚持从培训内容出发,利用全面丰富的培训内容,满足学生干部成长和发展的内在需求。从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心理素质、创新能力及协作能力等几方面,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干部。

完善干部考核制度 在学生干部内涵建设过程中,充分重视考核制度的作用。从学生干部的择优录取到录用后的考核,学院形成了一整套系统性的工作模式,从而保障内涵建设落到实处,实现建设目标,形成建设实效。同时,根据学生组织建设的基本要求,积极选拔有利于学生内涵建设工作需要的人才。在学生干部使用过程中,注意学生干部能力的培养、工作的指导和业绩的考核。

第8篇:学校干部培养方案范文

一、当前高校学生骨干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部分高校在对学生干部的管理和培养过程中,仍存在重使用轻培养、重任务轻制度、重形式轻实效等现象,部分学生干部也存在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欠缺、专业学习主动性差、服务意识与大局观念淡薄、抗压能力差、领导能力不突出等问题。因此,面对未来发展,现有的培训模式在针对性、系统性、启发性、持续性、前瞻性等方面有待加强,需要高校提高对学生骨干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学生骨干团队的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和创新学生骨干培养模式,增强学生骨干的综合能力和示范、辐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二、RAH课程模式的内容及理论基础

RAH课程是立足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以常规课程、社会先修课程和荣誉课程为阶梯,相互配合、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能力的课程教育模式。在学生骨干的培养过程中,可通过三个层面课程的设置,以达成培训目标。一是设置常规课程(RegularCourses)。通过赋予学分的方式,规定学生骨干进行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自修课程共三种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任务。在本模块课程的组织过程中,可以以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为研究基础,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个体反思和实践检验,将反思的结果内化为新的认知。二是设置社会先修课程(AdvancedPre-SocietyCourses)。为使学生骨干更好地适应社会,在常规课程完成的基础上,设置与可持续领导力和社会适应力发展相关的学习与实践任务。在本模块课程的组织过程中,可以大卫?库伯的体验式学习理论为指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通过切身体验、反思与观察、抽象概念的形成和在新情境中检验概念等四个阶段的学习提高学生骨干的综合思辩与执行能力。三是设置荣誉课程(HonorCourses)。即在学生素质与能力得到提升的基础上,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以培养和提升其人文精神及个人兴趣、才艺为目标的学习和实践任务。在本模块课程的组织过程中,可借鉴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学生提供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其不断超越最近发展区的潜能。

三、RAH课程在学生骨干培养计划中的实施方案

1、以RAH课程四个项目模块逐层深入培养计划

为更好地实施学生骨干培养计划,需要高校学生管理部门针对学生骨干能力提升做出顶层设计,制定出一套长期、系统的教育计划,明确学生骨干培训的培养原则、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

按照培养内容,培养方案可分为:基础模块、主导模块、核心模块和拓展模块四部分。常规课程由基础模块与主导模块组成。核心模块与拓展模块分别构成了社会先修课程与荣誉课程的核心内容。

(1)基础模块该模块旨在为高校学生干部建设最基本的学习和工作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重点可放在专业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上;工作能力的培养重点可放在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工作方法上。

(2)主导模块该模块以提高学生骨干的价值判断力和身心健康能力为目标。在价值判断力提升方面,可以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帮助他们架构健康的政治观、信念观、民族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在身心健康方面,可通过团体辅导、身体锻炼等方式促进学生骨干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提升他们思想境界和抗压能力。

(3)核心模块:此模块为学生骨干培养计划的核心内容,社会先修课程的主体。它主要围绕提高学生骨干的可持续的领导力、创新精神、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展开教育和培养。尤其在领导力提升方面,可参考多伦多领导能力学院的对领导力的界定,重点提升学生骨干的沟通技巧、解决问题能力、决策能力、化解危机和谈判能力、周旋能力、会谈能力、组织能力、计划能力、演讲能力、与成年人共事的能力等。

(4)拓展模块:此模块是学生骨干培养的高级别项目,是荣誉课程的核心内容。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人特点、个性发展和创造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多样性的有复合本领的人才。因此,这一模块的培养重点是人文精神培育、兴趣爱好及个人才艺拓展。在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多层次、全方位要求的同时,引导他们提升个人修养,深化兴趣和才艺。

2、RAH课程实施方法

(1)抓组织建设,建立学生骨干专门培训机构。高校可成立学生骨干培养领导小组,明确小组工作职责,对RAH课程进行分类策划、指导与管理,同时,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在人财物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支持。在组织过程中,要求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育人意识来关心学生骨干的发展。

(2)抓制度建设,规范学生骨干培训内容。高校需结合学生骨干培训教育、管理考核有效的制度。结合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制定有利于学生骨干增强素质、提高能力的制度体系。为保证培训效果,需定期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与建议,形成培养内容定期论证与更新、监督与管理考核机制不断完善,保持培养的影响力和持久力和继承性。

(3)抓工作调研,及时发现问题探讨解决办法。为针对性地开展学生骨干培训计划,高校需进行RAH课程的分阶段、分模块抽样调查,了解了学生对学生骨干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步学生骨干培训系列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同时,需定期召开校学生骨干培训工作研讨会,了解分析学生骨干培养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谋划恰当的工作思路和应对措施。

第9篇:学校干部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班级干部 选拔 培养

高校与高中的环境大不相同,高校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干部作用的重要性。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一座桥梁,承担了协助老师工作,管理班级事务,带领班级同学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这样一来高校学生干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一名工作时间不长的辅导员,便迫切需要选拔和培养一批政治素质过硬,学习成绩优良,吃苦耐劳,能够带领班级同学共同进步的学生干部。

一.高校学生干部存在的重要意义

一是组织带头和桥梁纽带的作用。一个班级的好与坏,班级干部的好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班级干部勤劳、肯吃苦、有威信,那么班级同学紧随其后,各方面也不会差。一旦班级干部偷懒,没有威信,那么班级同学便会逐渐失去对班干部的信任,这样一来,造成班级工作松散,班风、学风搞不起来。班级干部也是我们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一道桥梁,我们传达的任务能否得到积极的响应,班级同学的情况能否及时反映到我们这边来,主要是依靠班级干部这个桥梁的沟通作用。二是学习与活动中的带头和表率作用。大学与高中不同,学习不是全部,但是依旧重要。这就要求我们班级干部要兼顾学习和工作。在学习上,班级干部要主动积极地带头听好课,上好自习;在活动方面,班级干部也要积极组织大家去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这样一来,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班干部就是要各个方面先行一步,各方面走在班级同学的前面,这样“其身正,不令则行”,只要事事当先,才能更加有力的说服班级其他同学,搞好班级的班风、学风,带领班级同学共同进步。

二.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

在新生刚刚入学报到之际,我们老师对学生的了解甚少,但此时已有许多事物要去贯彻下去维持班级的正常运转。这样一来,要求我们老师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去了解班委。第一,我们可以通过翻阅学生的档案,从而对学生过去的学习和任职的经历有一定的了解。虽然过去的经历不能代表一切,但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个性能力等特点,至少不会觉得非常突然。档案虽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也不能完全依据档案,因为不排除档案中有一些信息是虚假的[1]。所以,我们在依据档案的同时,更要依据现实情况,对学生的工作能力加以判断和甄别。第二,利用军训和新生入学教育的机会,对新生的工作能力进行更加深入的认识。我们要着重观察一些乐于帮助别人,工作能力强的新生。对于一些偷懒的新生,要关注。例如:有的新生军训的时候心不在焉,甚至假装身体不适,逃脱军训。这种学生如果担任了班干部,那么工作效果可想而知。第三,我们可以通过开班会的形式,让大家自我介绍,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细心记录下来哪些学生有意愿担任班级干部,综合考虑各种表现,临时确定下来班级的临时负责人[2]。这些选的临时负责人暂时承担班级的工作。第四,正式开始上课之后,同学们之间的了解渐渐加深,这样一来我们便可以通过选举、投票的方式,公平、公正的选举出班级的班干部。让能力强,愿意为同学、为老师服务的学生进入到班干部的行列中来。

三.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

通过开学短期军训选的学生干部毕竟还缺少经验,各方面的能力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带领班级干部从事基本工作的同时,要着重对其工作能力进行培养,使得其能够更好的完成班级工作,协助老师完成各项具体的工作。

一是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培养班级干部的工作能力。通过定期召开班级干部会议,对班级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进行培养,提高班级干部的思想认识的高度和解决问题方式方法的全面性和周道性。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对某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工作难点进行强调,要将工作的精神贯彻下去。由于我们机械学院男生居多,那么我们班级干部在工作的时候就应当刚性作风为主,柔性作风为辅。带领一个男生占九成的班级,就如同带领一支部队,必须要严格,要有纪律性,这样这个班级才具备战斗力。班级干部也应当定期联系本班级班主任,定期召开班级班会,将班会的内容汇总好,定期交到我们这里来。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加强班级工作的有效性,而且可以提高班干部的责任感。二是明确班干部职责,分工明确。要想充分调动班级干部的积极性,那就必须将班级事务分工明确,将班级的每件事情分工到个人。例如:班长、团支书主要负责班级的主要事务,将老师布置的事情安排下去。当然各个具体的工作不能全部由班长和团支书来做,我们必须分配到各个班干部。如果是体育方面的活动,我们要请体育委员协助。如果是心理健康方面的活动,我们要请心理委员帮忙。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个班级干部各司其职,共同努力,处理好班级的每一件事情。三是加强班级学生干部岗位设置的创新性,真正做到与时俱进,管理好班级事务。现在由于学习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情况也越来越多,这样一来我们在班级设置了心理委员这一职位,分为男生和女生各一人。我们定期安排心理委员参加学校的心理培训,有利于对心理委员工作能力的提高。由于心理委员经过了一定的培训,并且深入在普通同学之中,那么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有特别的情况,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应当及时的向自己的班主任和辅导员汇报。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也是常年开放的,咨询室的心理学的专家可以给有心理问题的同学予以专业的帮助,这样一来,有利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解决。为了更加系统全面的了解班级同学的心理状况,我们要求班级心理委员两周汇总并递交一份班级同学的心理状况汇总表,从而及时了解班级同学的心理状态。四是建立与健全班级干部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在班干部的培养与管理的过程中,要对班干部的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要建立班级干部工作的日常管理制度、学期末考核制度、评优制度、活动管理制度、末位淘汰制度,使得学生干部管理制度全面化、流动化,让优秀的、负责任的学生干部能够获得表扬,让不合格的学生干部可以得到替换。我们可以通过早操的点名情况,早自习的核查情况,班级学生的上课出勤率,集体活动的到位率这些具体的指标来具体衡量班级干部的工作成果。另外,由于班级干部分工明确,哪方面出现问题可以责任及时到人,这样通过有效的管理,可以及时的处理班级上的各种突发事件,让班级始终处于一种良好的运转当中。

参考文献

[1]程斌,蔡为青.高校学生干部选拔培养中的误区及其对策[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