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合规体系建设方案范文

合规体系建设方案精选(九篇)

合规体系建设方案

第1篇:合规体系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地理设计;三维建筑;规划方案

1前言

知识经济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建筑规划设计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对于空间数据载体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建筑规划方案的设计方法逐渐暴露出一些不足和问题,其所形成的各种设计成果相对浅显,并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应用,影响了设计的质量和效率。地理设计的出现,为建筑规划方案设计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其能够将设计方案与地理环境影响因素模拟、数字技术应用和系统思考等结合在一起,将设计方案的视觉效果直观的展示出来,而且能够凭借良好的空间数据分析管理功能,针对最终得到的建筑规划方案进行深入评估,提出优化建议,具备良好的效果,也因此在土地利用规划,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2基于地理设计的三维建筑规划方案设计

2.1设计流程

地理设计与传统设计方法最大的区别,是强调人员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的交互式参与,从而为设计数据的整合以及环境状况的分析提供良好的支撑。从这一方面考虑,应该将人员的设计思路融入到信息派生中,以提升设计的效率和质量。具体来讲,主要是结合建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开展一系列的分析和计算,如规划条件、自然环境等,结合分析结果,针对建筑的排布方式进设计,明确自动布局算法和约束条件,得到初步设计方案,对建筑的风格和体量进行确定,然后对得到的初步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评价,做好深化设计,最终形成合理有效的规划方案成果[1]。

2.2建筑布局

建筑布局设计主要是针对建筑位置、排布等的设计,提升建筑的整体审美效果,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城市建筑本身的平面布局形成了一定的规律,对于建筑规划设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人员必须立足全局,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建筑布局的设计主要是立足地块信息,通过排布方式、布局算法以及约束指标,形成建筑的体量与底面。应该考虑建筑布局的可行域问题,确保其处于建筑红线范围内,例如,在建筑工程规划阶段,为了保证足够的绿化面积,可以首先在规划区域内排除绿地区域,剩下的部分就是建筑主体布局的可行域,建筑规划和布局正是在这样的区域内进行。

2.3初步设计

对建筑规划方案进行初步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对相应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形成建筑外立面和三维形态,其核心则是依照设计思想,形成研究对象的三维空间信息构造和三维模型。从目前的发展情况分析,比较常见的三维建模工具包括了CAD、3DMax等,不过其形成的成果不具备任何的语义信息和对象,想要进行修改非常困难。因此,这里采用CityEngine平台及其二次开发包,对建筑外立面的形态进行构建和展示。规则制定:对于建筑规划方案的设计而言,规则制定的主要目标,是为建筑设计提供参考,确保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具体来讲,需要结合建筑的设计需求,进行相应的分割,结合CityEngine中的形状规则函数,在软件系统中自动生成对应的模型。规则制定的内容并不复杂,仅需要考虑以下两点:(1)建筑的基本形态,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空间规则函数的相互组合迭代来实现;其次是建筑附属设施,包括房檐、烟囱、百叶窗等,这些设施的造型复杂,基本上无法通过系统提供的规则脚本进行构建,可以结合专业的建模软件,针对不同的设施进行逐一建模,然后以通用格式导出,然后在规则脚本中,将平面几何形态替换为实体模型,增加模型的真实感和细节;三是纹理映射,其基本原理,是立足建筑整体的树状层次结构,针对相应的叶子节点,设置合理的UV和纹理路径,得到三维建筑模型[2]。(2)规则库建立:在CityEngine中,制定出的建筑规则成果并非单一的建筑三维模型,最为关键的则是规则脚本语言从CGA文件,其能够被应用到任何建筑底面中,通过对规则参数的调整,呈现出不同的样式。而且这些建立好的建筑规则能够被重复利用,为其他建筑的规划设计提供指导。因此,建立建筑规则库,是设计人员积累设计经验的过程,也可以为交互式设计提供备选方案,意义重大。

2.4方案优化

(1)评估体系:想要确保建筑规划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就必须对其进行不断的优化改进,通过设计人员、决策人员以及用户的相互沟通,最终得到被一致认同的设计成果。想要对建筑规划方案进行优化,首先需要对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安全性等进行分析和评估。具体来讲,建筑规划方案的评估体系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①空间评估,可以结合GIS和GPS技术,进行二维层面的常规分析以及三维层面的分析,在三维环境中得到直观的效果反馈;②安全性评估,主要是结合地质地形信息等因素,评价规划方案的安全性;③经济性评估,计算得到相应的经济指标,与所处区域的规划条件进行对比,从而得到指标量上的评价结果;④环境影响评估,主要是采用GIS叠加分析技术,针对建筑周边的水系、道路、实地等生态因子进行叠加,做好生态敏感性分析,通过对建筑规划方案的全面评价,得到定性定量的指标结果,为进一步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和对比的依据。(2)实时优化:在建筑规划方案自动布局以及初步设计环节,采用的是交互式设计的方法,形态的构建是通过自动布局算法和CityEn-gine规则引擎实现的,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能够确保设计结果对象语义和几何形态的一致性,能够为成果的实时条件提供支撑。在对规则脚本进行编写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应该从建筑本身的需求出发,制定相应的规则参数,包括建筑高度、建筑层数、屋顶样式等,然后通过改变这些参数值的方式,实现建筑形态的随意变化,从中选择出最佳的建筑规划方案[3]。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领域,规划方案的设计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对于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设计经验以及创造精神要求较高。针对传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将“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思想作为核心的地理设计更加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对地理信息数据、工具和方法进行充分利用,形成完善的空间方法体系。因此,基于地理设计,进行三维建筑规划方案的设计,不仅能够对设计成果的语义信息进行充实,还能够有效提升设计效率,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梅,邱月,唐相桢.基于地理设计的城市三维空间形态设计方法[J].规划师,2015,31(5):49-54.

[2]何兴富,谢征海.基于地理设计的三维道路设计系统研究与实现[J].地理信息世界,2013(6):72-76.

第2篇:合规体系建设方案范文

城市的园林绿化是城市规划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园林绿化档案作为指导现代园林建设的重要风向标,对合理规划园林绿化用地,指导园林绿化工作的正常开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多元化档案管理体系的建设是在基于现代园林绿化档案实际使用的基础上,合理引进信息档案系统,依据园林档案的实际使用模式和查询效果而建立的信息化?n案管理体系,其系统建设目标是便于城市园林建设者和规划者快速的查询园林档案信息,要从根本上提升档案信息的使用效率,从根本上保障档案信息的真实可靠。因此,园林档案的多元化管理体系建设就要依据园林档案的动态性和变化性建立数据统计体系。因为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可谓日新月异,除了国土资源规划建设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影响外,城市的发展规划建设也和园林绿化有着重要的关联,都会影响城市规划中园林绿化建设比重,影响整体园林规划布局。而基于城市规划建设的数据统计体系建设,就是在依据城市整体规划的前提下,对城市固有的园林档案数据进行全方位的数据入库整理,最大程度上还原每个时间节点的城市园林面貌,便于规划者和设计者依据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及时作出决策。

二、多元化档案管理对园林绿化设计的影响

现代性的园林设计除了要与城市的整体风貌相得益彰外,设计者在园林设计建造之初还要查询城市原有的档案数据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首先要根据城市景观因素的影响,查询原有的城市景观设计方案来合理做出规划设计决策,重点突出城市园林绿化所要表现的意境。因为城市的园林绿化设计除了要有必备的景观之外,还要在空间意象和空间资源上注重园林景观的布局,景观的设计布局要注重景观的现实意象,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说,景观的设计布局要注重视觉场景资源,如何将空间的景象和景观有机地结合在园林中,设计之初就要有充分的考虑。园林设计意境主要体现在:视觉资源的搭配,景观设计构造。园林景象的体现方面,设计者要在园林绿化设计之初,就要全面将景观元素、视觉资源、景象资源全面的融合到设计中,带给观赏者耳目一新的感觉,让观赏者完全沉浸在园林景观的意境当中。另外,城市的园林绿化设计人员还要将历史文化元素充分考虑进去,既要塑造一些历史景观来增强园林景观的人文性,也要塑造历史场景来体现园林的历史文化内涵,将历史人文意境充分体现在园林视觉效果当中,但是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规划者往往没有过去的园林绿化档案作为设计参考,不知道从何角度出发来塑造园林的历史特性,而多元化档案管理体系的设计就是在以原有的城市档案全面存储的基础上,最大化地还原城市原有的风貌,便于规划设计者进行信息查询,找寻园林规划设计思路。

三、多元化档案管理体系对园林艺术布局的影响

多元化档案体系除了对园林绿化的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之外,还对园林的艺术布局设置有着重要的影响,设计者以历史数据作为支撑,不仅要全面的满足设计者根据历史资料对园林景观进行重新布局,还要将绿化和景观进行全盘考虑,因为园林的艺术性是现代园林设计的一个重要指标。设计者不仅要在园林的构思当中就将园林的艺术情感充分地体现出来,还要在园林绿化实施的过程中全面的考虑绿化的艺术性,既要考虑空间资源的艺术性,也要考虑场景意象的视觉资源,协调地表现园林景观的艺术性,统筹安排园林的视觉资源,将视觉艺术效果呈现在观赏者面前,这就要求设计者在重新规划城市园林绿化布局的时候,要依据园林绿化档案信息对城市园林新的设计方案进行充分模拟,将园林景观的整体艺术性和自然情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突出园林的自然魅力,让每一位进入园区的观赏者都可以感受到园林的设计意境。

第3篇:合规体系建设方案范文

家庭档案资源是我国国家档案资源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国家档案资源建设的角度分析家庭档案资源建设面临的困境,思考新形势下如何加快推进家庭档案建设,提出通过优化顶层制度设计把家庭档案纳入国家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中,并提出具体实施方法。

关键词:

档案资源;家庭档案

1国内家庭档案资源建设研究现状

我国对家庭档案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迄今已取得丰硕成果,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关于家庭档案的意义、作用和功能的研究;第二,关于家庭档案管理理论的研究;第三,从信息化建设方面研究家庭档案;第四,从档案资源建设方面探讨家庭档案建设;第五,关于家庭建档实践探索的研究。国内对家庭档案的研究主要从家庭档案概念、范围、特点价值、功能、分类、管理等方面展开,而对于资源体系建设的研究较少,从国家档案资源体系顶层设计层面来思考的就更少了。2008年,国家档案局提出“两个体系建设”,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理论研究步伐加快,除探讨如何加强国家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外,还提出加强非国有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拓宽国家档案资源体系的范围。与之相关的论文主要有:黄项飞的《国家档案资源建设的创新思维》、袁姣英的《家庭档案与国有档案的关系刍议》、张敏、苏建功的《对家庭档案与两个体系建设的认识》、王小兰的《“十二五”期间国家档案资源体系发展战略之我见》、胡燕的《我国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多元化探析》、王萍的《基于文化认同视角的体制外档案资源建设思考》等。

2家庭档案建设纳入国家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2.1国家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理论要求

把家庭档案纳入国家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前,应首先明确几个概念。首先,什么是国家档案资源?原国家档案局局长毛福民认为:“国家档案资源,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的总和。”[1]这一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国家档案资源的来源包括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另一方面,其形成对象必须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根据这一概念,我们判断一种档案是否属于国家档案资源体系,不能仅看它是否具备“国有”属性,社会组织和个人形成的材料也应包括在内,还要看它是否具有“保存价值”,即是否具有满足某种需求的价值。其次,什么是体系建设?体系是一个科学术语,是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事物按照一定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体系建设就是设计一整套制度,按照规定把指定范围内或同类事物进行合理规划和安排,以实现最佳优化和配置。国家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就是对整个国家档案资源科学安排、合理分配,使档案资源达到最优配置。这种建设,不仅着眼于目前,更要提前科学规划,满足将来需求。弄清以上两个概念之后,我们再来看家庭档案,它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内的各个成员,在从事家庭事务和某些社会活动的过程中,记录并保存起来以备日后查考使用的各种资料,如日记、书信、手稿、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磁盘、证件、凭据等等。以上定义说明家庭档案在来源上,是由家庭成员也即个人形成的,在价值属性上具有保存备查价值,这种保存价值对家庭有利,也可能对国家社会有益。一般认为,家庭档案虽不像国家、集体、国有企事业单位产生的档案那样肩负历史使命、承担社会责任,但家庭档案在传承文化、反映社会历史、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家档案资源的“来源”属性,家庭档案虽非“国有档案”,但亦应包括在国家档案资源建设范畴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档案正从“资料时代”走向“资讯时代”,档案的主要功能从以为书写历史、证明历史、收藏历史等服务为主,向现实信息、资讯要求、未来发展转化。这些都要求加强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建立完整齐全、种类丰富的资源体系。建设开放的档案资源体系是科学发展档案事业的新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档案部门的新任务。原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指出:“凡是涉及人民群众的档案,凡是人民群众需要利用的档案,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用的档案,都要纳入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中。”他提出,全国档案系统要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纳入到档案工作体系中,把人民群众作为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正是把家庭档案纳入国家档案资源体系范畴的理论基础。

2.2家庭档案资源管理现状不容乐观

我国一直偏重国家、集体档案,轻个人家庭档案,家庭档案保存保管缺乏科学指导,档案损毁、丢失现象严重。湖南省档案局于2014年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在家庭档案收集方面,26.7%的被调查者注重档案收集,55%的被调查者只收集自认为重要的档案;在家庭档案整理、保管方面,只有32%的被调查者比较认真地进行了档案分类并加以保管,完全没有保存档案的被调查者比例高达22%。调查结果说明,家庭档案保存状况堪忧。随着档案工作形势的变化及人们对于档案重要性认识的提高,一些地区的档案部门逐步认识到家庭档案的意义 并积极探索实践。但总的来说,我国家庭档案管理处于自发、无序、无为状态,缺少国家层面的参与。

2.3家庭档案资源结构出现新变化

新形势下,现代家庭档案相对于传统家庭档案有了较大区别。传统的大家族演变为多个小家庭,与之相应的是家庭档案内容由家族的家谱、族谱转变为家庭成员在参与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社交档案和个人成长及生活经历档案。档案载体形式更加多样化,由单一的纸质档案转变为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和声像视频档案等多载体并存。与此同时,家庭档案数量成倍增加,保存方式各不相同,这些都要求加强家庭档案建设的理论研究,要在国家层面确定家庭档案的地位,把家庭档案建设纳入国家档案资源建设体系之中。传统观点认为,家庭档案是个人或者家庭所保存的档案,在整个国家档案资源体系中无关轻重。如今,我们必须重新定义家庭档案的地位,明确家庭档案生动反映了家族的历史变迁,其作用是国家档案所不能取代的,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充实国家档案资源体系。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既要接收官方档案,又要接收民间家庭档案,改过去“单轮驱动”为“双轮驱动”的接收方式,既充实国家馆藏,又有效保护民间家庭档案[2]。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中办、国办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的有利条件下,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依法治国的契机下,在文化强国、文化强省的要求下,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家庭档案在国家档案资源建设中的地位,积极推动家庭档案工作,在档案工作法律法规中明确家庭档案资源属于国家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使广大档案工作者能理直气壮地推进家庭档案建设,做好家庭档案宣传,提高全社会家庭建档的积极性,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做出贡献。

3家庭档案资源纳入国家档案资源建设体系的具体策略

3.1完善家庭档案管理体制机制

从管理学角度看,体制指的是明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及其相应关系的制度。根据中办、国办《意见》的要求,要不断完善档案工作管理体制机制,树立大档案意识,充分认识家庭档案在国家档案资源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在体制内,可考虑在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或各级档案学会中设置家庭档案管理机构,专门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家庭建档工作;可扩大现有业务部门职能,突出家庭档案管理的重要地位。 《档案法》提出,“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档案事业,对全国档案事业实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和指导”,这一要求主要侧重于“对本行政区域内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随着社会转型,家庭档案大量产生,公民档案保管意识不断增强,档案部门应顺应时代变化,及时转变自身职能,延伸服务的广度。《档案法》明确规定,档案部门对个人或家庭保管的对社会和国家有价值的档案要依法行使监督权和指导权;对个人保管的档案在安全保管、寄存出卖、移交捐赠等方面也有明确规定。因此,对于家庭档案管理,档案部门不能缺席、更不能缺位,必须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家庭档案管理体制机制。

3.2建立健全家庭档案工作规范标准

目前,《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条例》,虽未明确提出“家庭档案”这一名词,但对于个人保存的档案有法律要求,主要体现在移交、捐赠、寄存等方面。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相关规定,综合制定家庭档案建设的规范和标准,各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本地实际,提前介入工作,加强监督指导,要制定出本地区家庭档案收集范围与整理保管要求,内容要涵盖家庭档案的收集与鉴别、保管与保护、提供利用等方面,特别要细化家庭档案的门类和载体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家庭档案工作规范标准既要确保公民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家庭档案的安全,也要符合国家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规定。在国外,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在立法中规定了档案管理机构对具有重要价值的私人档案拥有强行登记权和优先购买权,我国法律没有规定档案部门拥有强行登记权,但规定了档案部门可以优先购买或征购,并有权代为保管有价值但保存条件恶劣的个人档案。档案部门行使优先购买或征购家庭档案的权力或代为保管时,必须保护作为公民合法私有财产的家庭档案不受侵犯。

3.3探索家庭档案资源管理模式

一是立足传统模式进行创新。目前,很多研究者从理论与实践等方面比较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做法,提出了自己的研究结论。比如,进行家庭档案登记、档案部门代为保管家庭档案,等等。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家庭数量庞大,且存在较大的地域性差异,因而推行整齐划一的家庭档案保管模式并不现实,需根据国情省情,寻求适合本地区特点的管理模式。笔者建议,以传统管理模式为主,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仍以各个家庭为单位保管家庭档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家庭档案建档标准指南,通过现场培训、远程培训等方法指导家庭建档;以村、社区为单位对家庭档案进行统一登记管理,摸清本地保管的重要档案家庭,可通过征集或购买方式征集入档案馆,或重点指导家庭档案保管。二是积极实践新管理模式。档案部门应根据各地开展家庭建档的实践经验,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实践家庭档案管理新方式、方法。遵循“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原则,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按照市场化要求,实行社会管理家庭档案的工作模式。如,在明确档案所有权的基础上,建立家族家庭档案馆、家庭档案服务中心等,采用国家拨款或经费自筹的运行管理模式;开发家庭档案管理软件,建立家庭档案数据共享模式,实现家庭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参考文献:

[1]毛福民.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全面加强国家档案资源建设[J].中国档案,2002(2):5.

第4篇:合规体系建设方案范文

规划局201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模板:

今年以来,XX市规划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及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围绕“两聚一高”目标任务,紧扣“五个牢牢把握”工作导向,按照“大城市”定位,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重点,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积极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努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在完善规划体系中强化发展导控

以总规修编为契机,加快完善《XX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确立的“总体规划-单元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四级规划编制体系,加强对城市发展的引导和控制,努力实现全市空间管控“一张蓝图”。

1.初步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以“多规融合、存量盘活”为导向,以“生产、生活、生态”和谐互动为要求,划定了统一的城镇开发边界,确定了建设用地总量,形成市域范围内功能结构完备、要素配置合理、通勤就业均衡、生态环境良好的空间发展格局,并积极融入海绵城市、绿色建筑、特色小镇等发展理念。目前正在优化调整用地布局方案,预计6月份完成最终成果论证工作。

2.积极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及调整。一是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以全市单元规划确定的边界逐步开展各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已完成F06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C12、E05单元控规初步成果,B11单元正在开展前期调研工作。二是落实水乡古镇发展要求,基本完成千灯、锦溪、周庄老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在对重点地块进行修建性详细设计。三是协助相关区镇按照法定程序推进控规编制、调整、报批工作。报批完成张浦镇城东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花桥国际商务城南部生活区、北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完成花桥经济开发区、陆家镇、锦溪镇等相关区域控规调整方案。

3.组织开展重点地区城市设计。一是组织开展杜克科创小镇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方案征集工作,以“XX智谷”为总定位,征选国内外6家设计机构开展方案设计,现已全部提交最终成果。二是组织开展前进路、长江路道路沿线景观提升设计。根据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导则,以前进路、长江路为试点进行深化研究,着力提升城市形象品质,现已完成初步方案,正在进行深化设计,计划6月份形成最终成果。三是进一步完善苏州市域轨道交通S1线(XX段)沿线城市设计,以交通引导理念优化城市功能品质,已基本形成成果。

4.不断优化镇村规划。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编制完成《XX市锦溪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由省住建厅组织论证通过,报省政府批准实施。会同市文物部门开展第八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工作,经省住建厅、文物局组织审核并报省政府批准,巴城镇成功入选“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根据《XX市镇村布局规划》,我市所有31个特色村、189个重点村和218一般村(除高新区22个一般村无编制计划外)已全部形成规划成果,今年上半年,按计划继续推进村庄规划成果的公示、论证及审批,完成千灯镇歇马桥村村庄规划公示、锦溪镇计家墩新乡村生活项目规划报批工作,以及周市镇26个自然村、淀山湖镇6个自然村村庄规划的审查、论证工作。

(二)在狠抓专项规划中增强城市功能

1.增强城市民生功能。进一步推进《社区服务设施规划》,确定中心城区核心区范围内社区、街道的行政边界。并以亭林片区为试点,完成深化设计方案,构建社区服务设施配置模型,正在开展青阳片区深化设计,计划6月份形成详细方案。

2.优化城市生态功能。继续推进《XX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现已完成草案,基本形成市域各片区海绵设施建设管控原则及技术指引。加强区镇对接,进一步深化《XX市城市“六线”控制规划》,涉及道路红线、河湖水系蓝线、绿化绿线、重大市政设施黄线、历史文化保护紫线、轨道交通橙线,并将道路红线、河湖水系蓝线录入规划综合信息平台,便于日常审批管控。

3.提升城市交通功能。继续积极推进苏州市域轨道S1线XX段规划建设,完成《苏州市域轨道S1线XX段沿线交通一体化交通详细规划设计》、《苏州市域轨道S1线施工期间交通疏解方案》中期成果。及时启动XX市综合交通规划、中心城区停车系统规划等。

4.升级城市市政功能。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编制完善《XX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成果,并报请市政府审批通过。为规范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建设步伐,配套起草了《XX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草案)》。为降低建设成本,提高综合管廊建设可行性,向市轨道办呈报了《关于与苏州市域轨道交通S1线同步建设综合管廊的请示》。目前,XX市中心湖二号路地下综合管廊已开工建设。为合理布局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有效指导我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XX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布局规划(2017-2030)》成果,并报请市政府审批通过。

5.完善城市文化功能。为提升我市文化软实力,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高质量完成市博物馆、美术馆方案设计。根据《XX市城市雕塑规划》和《XX市雕塑规划管理意见》,开展了第一批雕塑设计方案的征集活动。第一批公开招标的2个点位已经完成方案招标相关工作;另外7个点位海选工作也已完成专家评审。

(三)在推进改革创新中优化审批管理

1.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并报城建例会讨论。完善规划编制制度建设,拟定《关于进一步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通知》,从协调机制、成果入库、动态维护、调整程序等方面进一步规范我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为规范工业项目规划方案设计,加强对方案的审查指导,结合XX市规划管理实际,制定了《XX市工业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技术审查导则》。为全面推进我市海绵城市建设,与市住建局、交通局、水利局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在工程项目中运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的审批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并在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实施运用。

2.努力推进审批服务创新。为提高审批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方便群众办事,打破传统审批的固化模式,创新推出“容缺受理”弹性审批流程。对主要条件具备,次要条件或手续欠缺的审批事项,放宽受理门槛,提前进入审查,予以“容缺受理”。并通过跟踪服务,主动沟通,确保缺项及时补正,实现依法服务、特色服务、高效服务的同步到位。为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方便基层办事,在“表单整合、项目申报、网上审批”三个环节创新推出“嵌入式”服务。通过“三表合一”建立嵌入式申请、标准格式落实嵌入式管理、共享数据实行嵌入式审批,非工业建设项目申请材料由原16项缩减为9项;工业建设项目申请材料由原10项缩减为6项,切实方便了项目报建,提升了服务效能。上半年(截至2017年5月16日)共完成规划设计方案审查59件;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8张,用地面积75.34万平方米;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408张,建筑面积177.86万平方米;核发验线证明68张;核发建设项目规划核实证73张,建筑面积189.24万平方米;受理及审查店招店牌、户外广告21件。

3.着力加强规划执法监察。建立在建项目双随机抽查工作机制,对管辖范围内181项在建项目进行全覆盖监管。通过区域联动,开展拉网式违法建设排查认定工作。积极参与“263”专项行动,联合各区镇规建部门对全市538家重点监管工业企业的规划建设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已完成排查372家。对《2017年苏州市列入省第十三批清洁生产审核重点企业名单》中我市涉及企业(46家)规划建设情况进行专项排查,完成排查35家。对《XX市化工企业联合执法检查工作方案》中涉及企业(143家)规划建设情况进行排查,完成120家。上半年(截至2017年5月16日)共立案处罚违法建设案件6起,做出违法建设认定移交291件,切实维护了规划严肃性。

(四)在现代技术运用中夯实规划基础

1.启动全市用地信息普查(重点单元)。拟在测绘XX市大比例尺“全要素”地形图基础上,通过对用地信息和建筑信息的普查,生成带有多种属性信息的标准化地形图,并引入三维实景技术,构建具有实景可视信息和丰富用地、建筑信息的地理信息数据库,为XX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土地提供技术支撑。目前已完成项目招投标。

2.完善规划综合信息平台。继续根据实际需要扩充平台功能,完成了规划监察系统建设工作,开发了在建项目“双随机”监察系统,实现了建设项目规划批后监管及违建入图入库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完成了全市城镇未治理D级危房档案信息化入库工作。配合经信委核对了全市工业企业信息。下一步,还将完成网上报建系统建设及应用拓展项目建设。

3.推进2017年XX电子地图更新、地下管线数据更新测绘。

(五)在“六个一”大走访中密切联系群众

制定了《XX市规划局常态化推进“六个一”基层走访调研工作实施方案》,第一时间召开“六个一”基层走访调研工作动员大会,对全局常态化开展走访调研目标、任务、要求、组织工作作了全面部署。领导干部带头,全员参与,紧扣“两聚一高”,强化政治责任,突出问题导向,全局19个走访调研小组对所挂钩的周庄镇高勇村、双庙村村民家庭已全部走访一遍以上,仔细了解家庭情况,深入收集村民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并作了详细记录。对能当场能解决的给予反馈解决,对不能解决或需转办的,做好解释工作或给予转办。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在积极延续、加快推进、全面完成上半年正在开展的工作的同时,下半年,我局还将注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抓总规落实

在完成总规成果论证、报批的基础上,加快总规的实施步伐。根据总规要求,及时指导各镇开展镇总体规划的修编。根据《关于推进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及《XX市单元规划》,逐步对城市核心区所涉及的单元及跨区镇行政界线的单元组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下半年重点完成B11、C12、E05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对市域其它发展单元,指导各区镇根据单元定位,明确编制要点和内容,力争于年底前完成控规编制。

2.抓城市设计

适时开展城市总体设计,强化地域特色、建筑风貌、城市文化的“基因”传承,提升城市品质品位。积极推行全市拟出让地块必须预先开展城市设计工作。

3.抓存量更新

结合危房治理,开展城市更新规划研究,计划完成老城区及城北地区6个片区的更新规划研究工作。突出民生改善,推进被撤并乡镇更新研究,重点完成张浦镇大市地区和千灯镇石浦地区更新研究。立足产业特色,围绕打造全市10个特色小镇目标,因地制宜做好规划引导和方案设计工作。

4.抓空间拓展

城市地下空间作为空间延伸拓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应予积极利用。按照建设紧凑型城市要求,大力开展XX市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修编,结合轨道交通S1线沿线站点地下空间规划设计、城市地下人防规划等,推进轨道、管廊、人防等多规合一,重点研究地下空间的横向连通开发及竖向分层立体综合开发,进一步提升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5.抓生态控制

结合规划工作实际,继续全力配合及推进“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加快完成海绵城市、六线控制、绿道网等专项规划,切实在引导和保障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方面贡献规划力量。

6.抓交通引导

结合新一轮总规及控规编制,根据新的城市发展战略布局及方向,高标准、高起点开展新一轮《XX市综合交通规划(2017-2030)》修编,进一步优化城市现代化交通体系。完善轨交S1线配套规划的同时,适时开展XX轨道K1线预可行性研究,为XX进入轨道交通时代奠定坚实基础。继续开展“自愿停驶,绿色出行”实施方案及运营管理平台建设,引导城市交通方式转型。

6.抓体制改革

继续完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推进完善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继续推进“容缺受理”流程,将服务固化为制度。由规划综合信息平台支持,增设“容缺受理弹性流程(试运行)”,同步进行电子审批,实质性提速增效。促进全市统一运作规划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统筹规划智慧政务建设,强化对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支撑作用。

7.抓执法监察

继续完善、实质运用规划移动监察系统,推进违法建设认定情况入图入库,提升执法监察效率效能。运用双随机抽查工作机制,切实做好在建项目定期检查、抽查工作,力争早发现、早制止,减少未报先建、批建不一现象发生,切实履行好事中事后监管职能。

8.抓调研走访

扎实开展、圆满完成“六个一”基层走访调研,倾听搜集基层、百姓心声,切实解决基层、百姓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档案局201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模板:

上半年,我县档案局新一届领导班子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五大”发展理念,紧扣项目落地年,聚焦“一路二水三项目”中心工作,以面向社会,服务民生为重点,以拓宽档案发展领域、深挖档案文化资源、提高档案利用价值为抓手,树立“科技强档、依法治档、服务活档”的新理念,各项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基本做到时间过半,目标任务完成过半。

一、强化项目建设

一是启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项目建设。今年县上安排我局爱教基地建设专项资金x万元,主要用于多媒体报告厅建设。目前正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包括基础装修工程、视频器材、桌椅采购,项目将6月底前全面完成。

二是开展门禁系统项目建设。安排落实项目资金x万元,通过招标,配备馆内24小时温湿度监控设施和档案馆(库)门禁系统。项目正在施工中,6月底前将全面完成了各项设施的安装工作,届时将使我县档案馆库现代化、规范化建设大步向前迈进。

三是启动数字化项目建设。落实数字化项目资金50万元。近段时间以来,我局对多家档案数字化机构进行了调研,参观学习了遂宁市、市中区等档案局数字化工作先进经验,对比了我县档案工作和项目经费情况,研究确定了我县今年数字化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目前,该项目正开展需求论证,拟于6月份完成项目招标,年内完成今年的数字化目标任务。

二、强化档案资源体系建设

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是档案“三大”体系建设之本,是服务经济、服务民生、服务中心工作之本,是档案工作的基础。围绕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上半年,我局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制定我县档案工作纲领性文件。为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省市《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通过积极主动向县领导汇报,与县委办、县政府办等相关部门协调,由县委、县政府两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x委办发﹝2017﹞x号),对我县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档案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工作目标。

二是加大我县档案移交力度。根据我县新馆建设的情况,由县政府办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县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到期档案移交工作的通知》,对全县近二十年应移交的到期档案制定了接收计划,明确了应移交进馆档案的范围、质量要求、移交程序、组织领导作出明确规定。今年底前,我局将对全县56个单位2006年前整理规范后的档案全部接收进馆。

三是创新档案工作,引入中介服务档案工作。自今年以来,县档案局大胆探索,立足单位工作实际和新形势下档案管理服务的要求,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务。在确保档案保密的前提下,推广政府购买档案事务服务。规范并支持档案中介机构、有关专业机构提供档案管理技术、设施、劳务等服务,激活社会资源、节约成本、规范服务、统一标准,通过政府采购,选出了两家质量可靠、服务优良的档案中介机构供各单位选择,作为我县各单位专业档案服务机构,促进了我县档案整理规范化上档升级。

四是加大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力度。根据我县档案移交工作实际和档案整理新规则的出台,今年4月11日,我局和县行政学校联合举办了全县档案工作人业务培训班,专门聘请乐山市档案局业务专家实地授课,全县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服务中介机构等100余名档案工作人员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我县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为全县档案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是规范整理遗留档案。对十年前移交到我馆的转制破产企业共22个单位未整理的档案约x卷,积极组织人力、物力进行规范性整理,于6月中旬整理完成进馆。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快档案数字化工作。数字化项目将是我局今后几年持续的一项重点工作,要制定和完善数字化三年规划和实施方案,力争于2020年我县馆藏档案全部实现数字化。

二是加快档案数字化进程和档案移交进馆工作力度。对列入今年移交进馆的56个单位,加强档案规范化整理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力度,增添新措施,确保在年底前全面完成工作目标任务。

第5篇:合规体系建设方案范文

记者:这次5家机构整合升格对贵州省档案地方志事业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王传福:2010年,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原贵州省档案局(馆)、原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原贵州年鉴社的职责整合,设立贵州省档案局(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贵州省档案馆),为省人民政府直属正厅级事业单位。我认为充分体现了贵州省委、贵州省政府领导对档案、地方志、年鉴工作的关心和高度重视,这一重大举措,从长远来看,必将有利于加强贵州省的档案、地方志新机构的行政执法主体地位,有利于档案、地方志、年鉴资源的整合和发挥其更大的作用,有利于档案、地方志、年鉴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它必将对贵州省档案、地方志、年鉴工作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记者:您从事档案工作已经50多年,亲历了贵州省档案事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老档案”,这么多年贵州省档案事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得到了怎样的改善?基本经验是什么?

王传福:档案事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以近10年为例,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档案事业发展的保障性制度。档案事业列入了《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列入了《贵州省“十一五”文化建设专项规划》。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档案工作意见的通知,转发了省档案局关于建立省地县三级现行文件阅览中心意见。2006年,贵州省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将贵州省现行文件阅览中心指定为贵州省政府公开信息的集中查询点。2007年,将省档案局列入省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并将全省档案系统开展的政府公开信息利用工作列入全省政务信息公开工作要点。

10年来,档案事业经费逐年增长。省档案局馆的档案事业经费2006年为901.1万元,2007年增至1068.2万元,2008年增至1192.4万元,2009年又增至1455.02万元。贵州省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补助经费2006年为100万元,2007年增至200万元,2008年增至300万元,2009年增~2:360万元,2010年又增至400万元。各级综合档案馆档案安全保管和开发利用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省档案馆于2000年6月投入使用,设有总控室,配有库房恒温恒湿自动监测调控系统、消防自动报警与灭火控制系统、防盗视频监控系统和供配电远程自动控制系统等,实现了远程自动控制和集中管理,确保了省档案馆大楼和馆藏档案史料的安全。黔南、黔西南、黔东南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档案馆新馆相继建成,“锦屏文书”特藏馆经省发改委批准立项并获得中央财政补助600万元。

2001年11月,《贵州省档案条例》颁布实施,2008年12月15日,《贵州省地方忐工作规定》实施。2002年9月,《贵阳市档案管理规定》被批准通过。从2000年到2004年问,全省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颁布了档案工作单行条例。

贵州档案事业在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认为档案事业要发展,一是必须坚持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方向,只有服务大局,档案事业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宽。二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服务先行”发展战略。三是档案事业必须与时代的发展同步,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开拓创新。四是工作必须积极主动,靠主动工作,赢得党委、政府支持;靠主动服务,争取部门支持配合。

记者:贵州省档案地方志事业发展的瓶颈是什么,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王传福:一是档案地方志事业发展未能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二是全省98个综合档案馆,绝大部分不符合国家《档案馆建设标准》和《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且多数档案馆舍面积狭小、功能不全,保管设施配备不足。三是档案地方志资源开发及整合力度不大。四是地方志编修工作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五是档案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基础差,进展缓慢。六是档案地方志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记者:2009年5月,国家启动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规划的编制工作,为解决其中的档案馆合面积狭小、功能不全,保管设施配备不足的问题提供了条件和机遇,贵州省如何把握这次机遇?

王传福:国家启动了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规划的编制工作,标志着贵州省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贵州省共有86个县(市、区)纳入国家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规划,有37个县级综合档案馆纳入“十二五”中央支持项目,新建建筑面积将达210863平方米,平均每个县级综合档案馆新增建筑面积2452平方米,是贵州省县级综合档案馆现有建筑面积的2.4倍(目前,贵州省县级综合档案馆平均建筑面积为1009平方米)。2010年将贵州省8个县(区)综合档案馆列为首批实施项目。贵州省档案局于10月22日、2011年2月22日先后召开了全省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工作座谈会,对实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及开展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进行部署。今年2月,我与8个市(州、地)档案局局长、8个首批实施项目县档案局局长签订了县级综合档案馆项目建没责任书,以加大刘‘县级综合档案馆项目建设的督促指导力度,建立省、地、县三级责任制,确保项目规范实施、如期开工并按规定时限建成。力争用5年时间,按照中央承担馆合建安工程费用(含改造费用)、地方政府提供建设用地并落实工程相关配套资金,完成中央投资的37个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着力推动地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消除县级综合档案馆中“无库馆”、“危房馆”现象。

记者:采取哪些措施加强档案地方志资源建设和开发?

王传福:要创新工作思路,着力加强档案地方志资源建设。按照档案事业“三个体系”建设和地方志工作“一纳入”,“五到位”(注:“一纳人”即把修志工作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地政府工作任务。“五到位”即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队伍到位、条件刮位。)要求,对本级党政机关及所属下级单位永久保存档案、民生档案、改制和破产企业档案状况进行调研,为调整我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接收范围做好准备工作。突破档案资源建设传统模式,以整合民生档案信息资源为突破口,从实际出发,采用现代化手段和多样化方式,对档案实体或档案信息进行有序、规范、科学整合,促进档案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开展档案、地方志、年鉴资料征集工作,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档案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征集工作。地方志编修工作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在坚持“质量第一”的前提下,大力加快省级志书编修进度,实现全省修志工作均衡、持续、健康发腱。全力抓好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档案收集、整理和接收进馆等工作。探索建立档案服务联动机制。以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为目标,从现有条件出发,开展省和各市(州、地)综合档案馆档案利用联动的多样化、便民化方式的试点工作。加强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通过举办档案展览、制作档案文献电视片、出版档案史料汇编等形式,为社会主义文化人发展、大繁荣服务;加快采刖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提高档案部门远程服务能力,建设覆盖广泛、内容丰富、俭索快捷、利用方便的档案利用体系。

记者:如何解决档案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基础差、进展缓慢的问题?

王传福:目前,要加快省档案馆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建设步伐;优化网站栏目,提高网站质量;加强网站管理,及时更新网站内容;扩建贵州档案信息网三级网站,并在每个市(州、地)选择一个馆藏资源丰富、信息量大、积极性高的三级网站建设示范性“网上数字档案馆”。继续推进

“锦屏文书”全文数字化处理工作。建立贵州省电子文件(档案)备份中心,对省直机关电子文件(档案)进行统一备份和集中保管;研发电子文件、档案综合管理系统,打造“一站式”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档案信息服务。

记者:2011年是实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档案地方志工作如何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及时提供服务?

王传福: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实施档案地方志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2011年各项工作,对于加快全省档案地方志事业“十二五”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牢牢把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按照“确保档案安全,加快业务创新,狠抓基础建设,激发队伍活力”的要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做好工作,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加强城乡建设档案管理,做好重点工程项目档案工作。以贯彻落实《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为重点,做好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中电力、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促进不同类型项目档案工作均衡发展。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医疗、教育问题,切实加强医院、学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深化社区档案工作,促进和谐社区建设。贯彻落实国家《企业档案工作规范》,以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推进企业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地方志编修和地情资料开发,以优异的文化产品为贵州文化产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强化国有企业产权变动时档案处置工作的力度,进一步引导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深入发展。

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活动。修订镇、村两级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确保把涉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土地、林杈、社保、教育、文化、医疗等方面的文件材料纳入归档范围。争取到“十二五”末,行政村建档率达到90%以上,40%左右的乡镇和村实现网络形式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使广大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查阅党和政府公开信息,促进农村村务公开和农村经济发展。

加强“团结、务实、勤奋、廉洁”的档案部门领导班子建设,努力营造“发展要快、风气要正、作风要实、干部要干”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和干事创业、赶超进位的工作氛围,带头“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推动跨越”。继续开展档案人员持证上岗培训和专题培训,不断创新档案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体制机制,引导广大档案干部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第6篇:合规体系建设方案范文

年以来,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档案局的指导及省州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全州广大档案工作者积极进取,团结奋进,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认真实施《州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全力推进档案事业向前发展,各方面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全州档案资源建设得到加强,馆藏档案大幅增加,结构明显改善,重点档案抢救工作稳步推进,馆库与设施设备建设得到改善,档案部门工作条件和保管利用档案条件有一定改善,档案工作和保护经费投入不断加大,全州档案馆工作人员全部实现“参公”管理,档案事业发展体制进一步理顺,档案业务培训得到了加强,档案干部队伍素质得到了提高,推进工作能力得到了加强。

档案服务工作取得新成绩。6年来,全州5个综合档案馆全部建立了现行公开文件查阅中心,成为党委政府公开信息的窗口之一。各级档案部门利用多种档案服务形式,积极服务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服务社会各界、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全州5个综合档案馆先后向社会开放建国前后档案241个全宗25625卷(册);接待查阅利用18497(次),提供档案资104043卷(册),提供复制51421页,为社会各界工作查考、经济建设、编史修志、学术研究、宣传教育、落实政策和解决纠纷等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档案基础建设取得新进展,到年底。馆藏档案资料由“十五”末的520个全宗、96972卷(册)、2622件、资料4607册,增加到544个全宗126750卷(册)、10206件、资料16633册;6年来,全州建成了2个档案馆局域网络,著录目录43.3万条,有力推进了档案数字化战略的实施。

档案依法管理取得新成效。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省档案条例》,建立完善了档案行政许可审批制度,档案行政执法责任机制不断完善。积极开展档案执法检查和专项督促,及时查处档案违法行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逐步落到实处,全州未出现档案安全事故。

覆盖全社会的档案管理走出新路子。通过实施档案工作“八项工程”,全州共有93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实现星级达标。全州1980个家庭建立了家庭档案,林改档案成为林改工作的重要基础资料和纠纷调处的重要凭证。档案工作深入到了农村、社区,延伸到了民营企业、家庭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领域。

年,全州档案工作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强化了各项服务工作,切实加强了档案资源体系,利用体系和安全体系“三个”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收效。主要抓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加强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认真宣传学习了新修订的《省档案条例》,增强了社会档案意识,提升了档案工作的知名度。

2、不断强化业务监督指导工作,加强机关档案业务建设。选派业务骨干深入到各机关单位档案室进行业务指导积极开展机关档案室标准化建设管理工作,深入180个单位开展业务指导达380多人次。

3、严格开展执法检查工作。一是深入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执法检查;二是开展了档案安全管理专项执法检查活动;三是及时组织开展了民政档案执法检查;四是组织开展了公证档案行政执法检查。

4、严格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到目前已审批了271个单位共271项非行政许可项目(全州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的审批)。

5、不断丰富馆藏档案资料的进馆接收和积极提供档案的利用服务工作,为社会各界提供档案利用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6、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推进档案现代化管理。在州县级机关积极推行文档一体化管理软件,加强业务指导工作,有效地推进了档案现代化管理。

7、积极争取资金加强州县档案馆基础建设。针对州县档案馆较为陈旧的情况,设法筹措资金加强州县档案馆基础建设。加强州县档案馆建设的各项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建设。通过多方努力,福贡县级综合档案馆争取到了国家中西部县级综合档案馆项目资金的支持,可望于年底建成。兰坪县档案馆建设项目已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可望明年动工建设。州档案馆建设项目于年内3月份正式动工建设。、县档案馆建设各项前期工作正有力推进。

8、进一步加强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正建设,推进了档案业务各项工作。

9、认真完成了州委、州政府和省档案局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6年来,我州档案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一是基础设施薄弱,库房老化、库容饱和、功能不全等现象突出,已不能满足全州政治、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需求;二是档案信息化建设总体滞后于政务信息化发展;三是干部队伍建设需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有一定差距。这些问题需在今后5年里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当前我州档案事业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国家启动了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通过多方努力,我州4个县级综合档案馆列入“十二五”期间支持范围,将从根本上改善我州县级综合档案馆安全保管能力。6年来,国家、省加大了对档案事业的投入,档案事业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今后5年是我州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级档案部门只有正确认识档案工作在我州实施“三基地、一品牌”战略目标,推进“二次跨越”进程,构建和谐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抓住发展机遇,才能实现档案工作从“三线”走向“一线”、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把“档案库”变成“思想库”的要求,才能在今后5年期间推动档案事业更上一个台阶。

二、今后5年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

(一)工作目标

以全面建设“三个体系”(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利用体系、档案安全体系)为基本落脚点,积极实施“三大战略”(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安全第一战略)。确保将全州4个县级综合档案馆建成符合“五位一体”功能要求、公共服务和安全保障能力更为完善的公共档案馆;打造少数民族档案品牌,初步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档案资源体系,州县综合档案馆馆藏在现有基础上增长30%—50%;以加快档案开放工作,完善档案利用服务,提高社会宣传服务工作为抓手,初步建立覆盖党政机关和民生的档案服务体系;加快馆藏档案数字化、数据异地备份化,以档案数字化和电子文件归档管理为重点,促进州县电子文件(档案)管理中心和数字化档案馆建设;适应档案科学保管、档案信息化管理、公共服务等新形势,完善档案安全体制,规范档案业务流程,提高档案科学管理和安全管理效能;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和《省档案条例》,切实提高对社会各类档案资源的依法监管能力。

(二)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

1、加强档案法制建设,增强全社会档案意识。一是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省档案条例》等档案法律法规、政策和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努力推进档案法律知识的普及化,增强全社会的档案意识。二是加大依法治档力度,进一步加大档案行政执法力度,监督指导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认真履行档案法赋予的职责,严格依法办事,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档案执法检查,严肃查处档案违法行为,做到依法管理档案事业,推进档案工作的规范化。

2、实施县级档案馆建设工程,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抢抓国家实施中西部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机遇,全面实施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确保我州在今后5年期间4个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按期完成,将全州4个县级档案馆建成具有文化品位、地方民族特色和现代气息的地方标志性建筑,建成体现社会性、文化性、开放性、公益性、公共性的现代化档案馆。要加快推进州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尽快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3、规范档案管理流程,提高档案安全管理效能。进一步完善档案安全责任制和档案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档案馆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预案和消防安全工作应急预案,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定期组织安全检查,落实各项制度执行情况。加强对所有拟开放或者拟出版公布档案及档案目录、上网信息的审核审批,杜绝失泄密事件发生。配备消防、温湿度控制、防盗报警、安全监控等设施设备和先进实用的档案装具,提高档案馆安全防范技术水平。

实施重要档案异地备份制,加强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加紧实施重要档案异质异地备份制度。各综合档案馆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重要档案互为异质异地备份工作,将重要档案数据异质异地备份保存。

4、加强档案资源建设。一是全力推进丰富馆(室)藏工作,各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要按照本单位的文书档案及各种专业档案,特别是新形成的专业档案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把反映党和国家重点工作、本单位职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档案全部归档。二是突出民族特色,打造民族档案品牌。紧紧围绕我州实施“文旅活州”的发展目标,逐步开展对3个较少民族档案的收集、征集工作,将反映民族进步发展、民族团结、民族政策、民族文化等方面的档案收集、征集进馆。积极探索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抢救与保护的方法与途径,开展民族文献资料、民族语言文字、民族服饰、民族风俗、民族音乐歌舞、民族医药、手工技艺等档案的抢救与保护。建立少数民族档案数据库,全力打造民族档案品牌。三是突出地域性特色,建立特色档案资源。突出地方特色,建立特色档案收集长效机制,积极收集反映电力工业、矿产业、生物产业和旅游业等特色支柱产业发展的档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名人档案、建国前各类历史档案、地方重大自然灾害档案、传统风俗档案列入重点收集范围。建立健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参与重大活动的工作机制,加大对重大活动档案工作,特别是声像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力度。四是突出服务民生,建立民生档案资源。围绕服务民生的要求,强化对涉及民生各类专门档案的监管。联合各专业主管部门建立完善各类涉及民生的专门档案管理办法,修改涉及民生的职能部门、涉农部门和乡、村档案室的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调整并扩大档案接收范围,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林改、移民、合作医疗、社会保障、公证、婚姻生育、土地流转、学籍、房屋建设等档案资源向县级档案馆的定期移交和集中保管,不断整合各类民生档案资源,为民生服务。

5、加强档案利用服务工作。一是加快档案开放鉴定工作步伐,完善档案开放鉴定领导机构和开放鉴定制度,加大依法开放馆藏档案的力度,规范开放和公布程序向社会开放,并及时把开放的档案以各种形式提供社会利用。二是进一步推动档案服务公共化、均等化,完善档案利用服务设施和条件,规范档案利用工作程序,提高工作人员档案服务的业务能力和政策水平。加强利用需求预测,开展馆际合作、馆室合作,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三是完善工作机制,提升政府公开信息查阅服务水平。要深入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按照省州人民政府的要求,将政府公开信息查阅服务真正纳入档案馆重要的工作范畴,将档案馆建设成为州县政府公开信息查阅服务中心。全州各级综合档案馆要设立政府公开信息查阅场所,以现行公开文件利用工作为基础,努力与本级电子政务建设相结合,建立和完善政府公开信息送交机制,积累丰富的政府公开信息资源。四是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提供社会宣传服务。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做到县级综合档案馆新馆建成之日就是展览开展之时。要配合州县重大活动、重点任务举办成系列、多方位、有影响的各类展览。要针对不同的群体,以“走进档案馆”为主题,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要紧密联系教育主管部门,尽快开展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示范基地建设,力争在今后5年期间有突破性进展。

6、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一是统一标准,稳步推进各级档案馆数字化建设。要在全州建立配套的各类档案目录数据库结构和交换格式标准,统一全州档案机读目录格式,结合各县实际实施好《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加快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电子文件接收、重要数字信息采集等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将党委、政府等重要全宗档案、涉及民生的档案和纳入重点档案抢救与保护范围的档案全文数字化。要优先将馆藏涉农、涉及民生的档案数字化,加快可公开涉农档案的开放鉴定和目录数据上网,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网络和平台,建立电子文件(档案)备份中心,推进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7、强化机关档案工作,从源头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要全面完成各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修订工作,确保把反映党和国家重点工作、反映本单位基本职能、反映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档案全部归档。通过实施机关档案工作年检制度及《档案登记备案办法》,进一步强化各单位对应归档文件的控制,确保归档文件准确、完整、规范和安全。

8、强化企事业单位的规范管理,积极为各项工作服务

贯彻落实《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和《省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的意见》,实施国家企业档案工作规范管理评定标准,进一步推进企业档案规范化管理,提升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开展建档工作,依法对非国有企业中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企业档案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

9、强化对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的监管,创造精品工程档案

全面加强各级各类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及时对建设工程项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不断规范项目档案验收工作。在本州内实施的部级、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的工程,都要按照《省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登记备案办法》及时登记备案。深入推行《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贯彻实施《省重点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实施办法》,确保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广泛开展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评先活动,创造精品工程档案。

10、推进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实施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要以实现农村档案信息共享为中心,加强乡镇和行政村两级档案室建设,加强土地、林改、社保、医疗、教育、就业等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档案以及能让农民致富的科技档案、经济档案等的收集、保管。加强涉及农村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共享。要将有关“三农”的政策性文件、关系农民各方面切身利益的凭证材料,以及帮助农民致富的知识性、技术性档案信息数字化,形成专题材料,刻成光盘或汇编成册,积极组织开展送政府公开信息、送档案信息下乡活动。争取通过网络、光盘、汇编材料等形式实现农村档案资源共享。

为了认真完成今后5年的目标任务,要采取如下措施:

1、要依法将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结合实际认真落实档案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将馆库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今后5年的总体规划。各级财政根据当地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情况,将档案事业发展的必要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解决好档案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2、建立档案事业发展考核评估体系。通过建立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档案馆测评、机关档案工作年检、企事业单位规范管理认定等考核机制,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跟踪督查。结合建设责任政府和效能政府的要求,建立档案服务承诺制、档案行政问责制,提高工作效能。积极开展档案专项督查活动,落实各项重大工作部署。

3、加强宣传,为档案事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要重视档案的对外宣传工作,拓展档案宣传范围与形式。通过编发简报信息等途径及时向上级领导机关汇报档案工作的进展情况;每年要在《中国档案报》、《中国档案》、《档案》及州县主流媒体上刊登一定数量的宣传文章,宣传开展工作取得的成绩、经验和特色,宣传档案文化,尽量在第一时间反映工作亮点。要强化档案信息网站的宣传阵地作用,及时更新信息。要加强与社会宣传媒体的协作,不断扩大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培育档案利用者和利用市场。要建立档案宣传考核机制,促进档案宣传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档案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4、积极争取项目,充分发挥项目的带动作用。要努力争取各级政府的扶持,落实国家中西部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把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与业务工作发展紧密结合,切实推动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和档案利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档案抢救与保护经费使用效率,切实发挥项目经费对工作的带动作用。创新思维方式,找准档案工作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积极争取新项目,拓宽合作领域。

5、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档案事业创新发展能力。一是建好领导班子,带好干部队伍。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洁、团结协作”的要求,建设好领导班子,开创档案事业新局面。二是加强档案岗位基础知识的培训。继续实行档案人员岗位培训制度,所有新上岗的档案专兼职人员必须依法在上岗1年内参加培训。岗位培训根据“学用结合,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重点学习档案专业基础知识、标准规范和基本操作技能,突出实用性和技能性,加强实践环节,保证培训质量。三是加大继续教育培训力度。根据《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和《省档案工作人员继续教育实施意见》的要求,对档案专兼职人员进行档案专业继续教育培训,接受档案专业更新知识的学习。重点学习档案工作的新理论、新技能、新方法以及档案学术研究中的新观点、新知识等。

三、2012年工作要点

2012年,我州档案工作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的中心工作,着力抓好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利用体系、档案安全体系建设,要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正建设,不断提高档案工作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服务的水平。

2、加强档案法制建设,加大档案宣传和执法力度。进一步完善文书归档年度审验登记制度,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档案执法检查、查处档案违法行为,做到依法管理档案事业,推动档案工作的规范化。

3、加强档案馆基础业务建设,不断丰富馆藏档案资料,积极提供利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4、进一步强化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档案事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档案管理步入规范化、现代化的标志,要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馆藏档案全文录著工作,加快数字化进程,以全面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5、做好档案馆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档案馆的各项管理制度,推进档案馆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积极筹措资金,加强州县综合档案馆建设,积极开展业务建设,使档案管理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6、加强对国企改制档案、集体林权制度档案、农业农村档案、社区档案、新农村建设档案和家庭档案的指导、检查工作,进一步拓展档案服务领域。

7、全面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档案事业的成败兴衰关键在于人,培养和造就一支熟悉业务、爱岗敬业、勇于开拓的档案管理干部队伍是推进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要采取选派到基层挂职锻炼、加大轮岗交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学习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强档案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尽快提高档案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以适应新形势发展变化对档案事业提出的新要求。

8、积极完成州委、州政府和省档案局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第7篇:合规体系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建设工程 城建档案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177-01

随着十的新精神、总理提出的“简化行政审批,为企业松绑”的新要求、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环境的日新月异以,以及国内部分城市,在政府行政审批流程上已进行全面改革和优化,如广州市政府自2013年5月1日起实施建设工程并联审批的新做法,致使广州市的城建档案管理者发现既有的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系统已不能满足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高要求,城建档案信息化已迫不及待。笔者结合日常工作中的一点体会,从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规划设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信息化效益三个方面与读者们进行分享,探索城建档案信息化的发展。

一、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规划设计

城建档案信息化必须要有相应的管理系统方能运作,所以管理系统的建设是开展城建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当务之急,而系统建设过程中最首要及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系统规划,通过系统规划研究,探索城建档案信息化行业咨询服务模式,为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提供具有前瞻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支撑和指导,为提高城市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与服务的规范性和工作效率,提高建设工程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实现在建工程档案的适时动态管理,实现建设工程电子文件归档,大幅度降低城建档案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管理成本奠定理论研究基础。通过系统规划研究,为今后搭建建设工程档案综合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提供顶层设计,以便今后通过升级版的系统平台深层次开发建设工程档案的内在价值,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社会对建设工程档案信息的需求,为“信息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系统平台和档案信息资源。

系统规划首先要对工程档案法规,规则,规范文件与研究文献整理。通过网络公开信息,内部文献数据库等方法,收集梳理建设工程档案管理领域的法规政策、标准规范、工作流程以及参考文献与工程档案研究文献资料。

接着要通过对国内外信息技术与系统构建的调研,对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先进的城市进行学习,借鉴其他省市及国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际经验,同时对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云计算平台的建设情况及发展趋势,政府优化行政审批的实际做法及城市建设档案馆的建设情况,研究分析新形势、新环境对建设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和提供利用工作的影响和要求;结合目前城市建设档案馆现有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和使用情况进行调研与分析。

最后,对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结合新的社会形势及技术发展方向,本着“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依据国内外建设工程档案信息化的标准规范,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对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系统以及配套服务管理体系从建设定位、系统与技术架构,开发平台与编程软件,制度与职能、服务体系,系统规范、业务操作、系统安全、系统可扩展性与柔性,实施方案建议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设计。

二、信息资源共享建设

(一) 更新观念, 转移工作重心。将建设工程档案作为信息服务行业,认真做好信息共享建设。用信息业的范畴来规范档案馆的信息共享工作,把档案馆工作的重心从过去档案实体管理转移到档案信息管理上来, 档案馆的一切业务工作都要围绕信息服务这个中心来开展, 把城建工程信息资源视为全民、全社会的财产, 要把静态的档案信息用先进的网络设施传输出去,实现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真正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共享。

(二)加快城建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进程。城建档案管理标准化是城建档案工作的前途和方向,只有统一标准, 才能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这是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条件,尽快修订与实施建设工程档案归档整理规程,进一步规范建设工程文件的归档标准,要求纸质、声像、电子档案同时归档移交,加大了子文件接收力度。声像档案坚持自拍的同时开展多渠道收集,将具有时代精神和历史价值的档案补充到馆藏档案信息资源之中。规划馆藏资源构架,保障信息资源来源,科学有序的做好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

(三)加快已有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进程,实现馆藏档案信息的智能化综合管理,科学有序地整合和存储原始视音频、图纸、文件等多媒体资料,实现多载体、多格式的档案信息全面兼容和整合,同时加大电子档案信息资源的积累。建立面向元数据的异构数据交换平台,通过数据封装实现对异构平台的数据共享,解决不同格式、不同结构电子档案的接收问题,在各城建管理部门使用的不同数据库之间,实现数据共享访问,解决多种数据库系统的信息交换问题。通过共享平台建设,实现城市规划、管理、建设部门、城建档案馆彼此信息共享,使档案馆从信息的存储基地转变为信息的处理、加工和提供利用中心。改变在档案馆只能利用馆藏历史数据的局面,实现历史数据与现实数据的互动交换,使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范围更加广阔。实现城市规划、管理、建设档案信息前端动态管理。从电子文件的生成开始逐步跟踪电子档案形成的整个周期,通过各类业务管理系统与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有效衔接。

(四)开展档案人员专业培训工作, 实现人才知识化。人是信息化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 也是档案管理活动的主体, 是档案管理活动中最主动、最有潜力的因素。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关键在于教育。应举办多层次、多方面的专业教育及培训, 以适应档案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只有配备一支具有现代科学文化和先进技术的专业化档案人员工作队伍, 才有可能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

(五)采取档案信息加密手段, 维护网络安全与数据保密。对于一个宠大的、联系着社会各层次的、信息资源共享的大系统来说, 安全维护、档案信息加密都是必要的前提, 只有妥善解决这一问题, 才能保证档案信息网络的通畅, 杜绝档案失、泄密的发生, 使城建档案馆真正成为全社会信息服务中心。

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

第8篇:合规体系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建设;业务审批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8-1937-03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PAN Jiang-xiu

(Center for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Yingtan City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Bureau, Yingtan 335000, China)

Abstract: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rural and urban planning industry as the leading industries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urban and rural, its role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a case of Yingtan city plann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to plan for management approval as the Center, established Executive Office and approval of business archives management, batch management, planning and maintenance of the system and subsystem design method.

Key words: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business approval

随着城乡建设的不断加快,城乡规划行业作为城乡建设、管理的龙头行业,其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多学科、内容繁杂并具有庞大信息量的工作,面对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日益繁重的任务,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无纸化办公等城乡规划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减少办公成本、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公效率,防止规划的任意调整,实现规划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高效化、科学化成为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迫切需求。

本文将从系统的设计思路、总体架构、应用技术、数据库的设计及系统的功能模块来探讨建立鹰潭市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和方法。

1系统的总体设计

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是直接为城乡规划管理服务的应用系统,系统通过以规划综合数据中心为核心,建立覆盖规划审批管理等规划工作全过程的鹰潭市数字规划体系,,实现各种规划、建设和管理信息的快速准确检索;同时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有效地为城乡规划日常业务办理,提供图、文、表一体化的信息服务,如建设项目的审批、监督检查等,以提高规划管理工作的质量、效率和自动化水平。下面,分别从系统的需求定位、应用技术、总体架构、数据库设计等方面对鹰潭市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进行探讨。

1.1设计思路

鹰潭市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MIS软件为平台,为鹰潭市的规划、管理、决策等全方位信息化服务的应用型技术系统。建设目标为建立市局及行政服务窗口业务的协同办公机制,通过数据共享和业务联动,加强市局对行政服务窗口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建设以规划管理业务流程为主线,以“一书三证”为核心,涵盖规划管理一张图管理全过程,实现鹰潭市各种基础数据信息、规划业务信息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满足鹰潭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需要。

1.2总体架构

整个系统按四层结构搭建,表现层为用户提供统一入口,平台层、系统层集成各类业务系统,数据层完成信息资源的整合、管理,系统还对各业务系统采用分层的应用框架结构。采用基于框架开发模式能够实现公共基础资源的统一管理,避免重复建设,节约数据建设和系统开发成本;能够对现有系统资源、数据资源进行梳理和深入分析,促进数据标准规范的建设;通过集约化管理,有助于消除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通过理顺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科学管理和服务能力;在不同的系统间进行充分共享,可以丰富业务系统的内容,提供决策支持的能力。

1.3应用技术

1.3.1采用B/S和C/S相结合的.Net多层架构

系统包含MIS应用基于.Net进行开发,采用多层的体系架构,分层、模块化设计,在开发过程中将充分考虑不同应用的实际需求,Client/Server结构与Browser/Server结构相结合,采用三层模型(Three Tiers)进行开发,并B/S应用模式为主,尽最大可能应用In? ternet技术,通过Internet空间和非空间信息。

1.3.2基于服务总线的框架技术和插件技术

系统采用国际流行的总线架构,搭建企业级的业务运行支撑框架,以此为纽带,通过企业服务总线,集成“数字规划体系”下的各应用系统,不同的应用系统采用组件化和构件化设计,作为独立的插件集成到框架中,从而实现了不同系统的数据和业务的集成。

1.3.3可定制和可配置(J2EE)技术

由于规划局的各项业务、审批流程,以及业务所需的各种表单、必备材料等需求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为了达到随需应变的需求,而不改动系统代码。我们采用可定制和可配置的技术,将系统易变的、经常需要改动的部分放到配置文件中,或者采用模板的方式可定制。这样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只需要对配置文件进行简单的修改或者根据模板重新生成即可改变系统运行的方式,适应新的需求。

1.3.4 XML技术

XML是用于定义其它标识语言的一种元语言,它用于描述信息的各种标识都可以由设计者自行建立,以强化特定专业数据的结构和关联。由于XML具有数据来源的多样性和多种应用的灵活性、柔韧性和适应性,内容与形式的分离,它具有开放的标准,有助于实现数据的标准化、结构化。因此在数据交换和协议描述上有着先天的优势,我们在系统中将大量采用XML语言来描述信息,并作为数据交换的基本格式。

1.4数据库设计

建立高效、实用的城市信息数据库作为本次系统的一个主要工作目标:把已建库的、未建库的、分局单独建立的数据库整合成一个完整、无缝集成的规划数据仓库,能为各个已建或在建的规划辅助业务系统所调用。

整合后的规划数据仓库组织严谨、表现规范,对内可提供给市局、分局、其他兄弟单位应用及共享交换,对外可进行数据,为市民的参政提供平台。

1.4.1业务数据库设计

随着系统的使用,业务数据库的内容将会日益膨胀,因此,业务数据库的设计合理化,是系统运行性能保存的必要条件。

业务数据主要通过建立关系型数据库进行存储,数据之间通过规则表和关系表实现相互关联、约束。对于结构化的业务数据,利用二维表进行存储,对于非结构化的业务数据(如文档、多媒体信息等数据),采用二进制长字段进行存储。

1.4.2业务数据库组织结构

图1业务据库组织结构

2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规划业务审批子系统针对鹰潭规划局以“一书三证”为核心的业务审批管理而设计。主要包括:

2.1基本功能要求

在案件办理过程中,能支持多种案件定位功能;能用多种方式调用办理案件所需的地形图和规划图形要素等;能支持在CAD环境下便捷的绘制红线等图形操作同时应支持拟选址红线和历史审批红线的便捷入库和属性编辑功能;能通过用地红线便捷地查询案件的规划指标和相关审批信息;具有项目联审会议功能。

系统应有科学的项目编号、流水号、发文(证)号的生成和管理功能;作为审批依据的各类会议纪要、文件应关联到相关项目和项目地理位置。

2.1.1案件信息显示

案件信息显示是指通过工作流平台接口访问并显示当前用户的所有案件信息,包括:新到的未阅案件、正在办理案件、已办发送案件。系统具备收件箱、发件箱、在办箱等功能。

2.1.2运转监控

运转监控是规划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负责业务案件(公文)的流转和监控,包括案件流转控制、绿黄红灯提示(可以考虑其它提醒方式)、案件流转信息显示、案件催办等。

1)案件流转控制

包括:新建案件、发送案件、回撤案件、挂起案件、解挂案件、删除案件、案件委托、案件归档。

2)绿黄红灯提示

系统设置绿、黄、红灯三种警告信息。系统通过绿、黄、红灯警告信息提示办理人员要加紧办理该案件。

3)案件流转信息显示

系统提供图形化和列表两种方式来显示案件流转信息,供用户了解案件流转信息,可以清楚的看到案件的流转过程。

4)案件催办系统对局内所有的办理案件实行全局跟踪管理,对各办案环节中接近办案周期时间仍未办理完的案件发出催办通知。

2.1.3案件办理

案件办理是指对具体案件的办理,案件办理过程中需要处理申报材料、填写表单和进行图形审批。图形审批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CAD平台审批,为案件经办人图形操作服务。系统应具备重要设施、标志物和保护区块自动避让功能(如测量标志等)。

2.1.4规划审批业务管理及自定义工作流

针对规划审批业务流程的特殊性制定特定的流程管理、时限控制、人员参与。本子系统需要定义的业务应包括建设项目规划选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规划与建筑方案审批等审批管理。系统应能支持已定义的业务办理流程,并具有方便灵活地设定特殊流程功能。

2.1.5查询统计

实现业务案件部分的查询和统计,包括案件查询和案件统计。

2.1.6打印管理

指在打印“一书三证”时,可通过表单设计器方便的设计和调整。

2.1.7规划信息提取

系统应能支持自动提取需用于的规划信息。

2.2批后管理子系统

批后管理业务主要包括验线和规划竣工验收业务(房屋建筑面积测量、绿化验收、外墙材质与色彩验收、节能验收、夜景灯光验收等)。系统应提供规划总平面图与竣工测绘图叠加分析功能,能查询建设项目的有关审批资料、档案。

系统应为今后开发规划监察子系统预留接口。

2.3系统维护子系统

系统维护子系统应具备灵活对各子系统模块进行角色和权限的定制,还可以对机构人员进行配置,对业务流程进行动态调整,对各子系统所用的表格进行统一管理,对系统和数据库的参数进行配置等功能。

3结束语

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可以提高公共行政绩效,改变了行政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处理手段,部门协作得到加强,提高了政府管理能力,降低公共行政成本,增加公共管理透明度。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行业推广系统,具有统一性、通用性、完整性和规范性,它不是一个个性化的软件。随着后续工作的推进,对地形数据、编制成果数据、电子报批管理的重要性渐渐突显出来,鹰潭市还将建立电子报批系统、规划编制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以此推动鹰潭市城乡规划管理的信息化进程,进而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参考文献

[1]孙毅中.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吴俐民.城市规划信息化体系[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3]于兰军,徐建刚.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规划师,2006,22(2):15-17.

第9篇:合规体系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政务信息资源 信息交换 信息共享 资源整合 工程化

目前政务信息资源只在少数部门、个别应用系统中实行交换与共享(如国家电子政务空间辅助决策系统),总体上没有统一的交换制度与机制,缺乏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和信息共享平台。政务信息交换体系不是简单的构架网络、传输数据,而是要整合信息资源,建立科学合理的交换制度与机制。鉴于技术和制度两方面的原因,我国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滞后于实际需求。一个理想化的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仍处于构思或设想过程中,政务信息交换体系是国家电子政务建设中急需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是一项跨部门、跨领域的系统工程,它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而是一个逐步扩展、延伸和完善的过程。

由于国内学界对“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的“边界、功能和技术架构”缺乏统一认识,成功的政务信息交换案例也只局限于有限部门的局部领域,可供借鉴的经验较少。因此,如果只为满足工作热情,在缺乏技术标准、建设原则和监督机制的条件下建设信息交换体系,则势必会形成一哄而上的不良局面。为避免重复建设和减少浪费,信息交换体系建设应在接受监督的制度前提下,遵循应用驱动、原型试点、确保安全和制度保障四项建设原则,在局部范围内逐步针对实际应用,实现有限建设目标。

从应用角度,信息交换体系可被认为是一种应用信息系统,上述提出的信息交换体系建设原则应符合工程化项目的建设要求,其目的是避免或减小系统建设的风险。如果把信息交换体系建设作为一项具体的工程项目来实现,那么它应面对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的普遍性问题,如目标确立、组织协调、资源整合、网络规划、方案选择、风险对策、建设实施等一系列问题。我国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应由若干个不同层级、不同应用领域的信息交换系统组成,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这些交换系统将构成我国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下面从有限目标原则出发,提出单个信息交换系统建设的工程化建议。

一、目标确立

系统用户是参与信息交换的主体,通常它有两方面要求:一是信息内容要求;二是体系功能要求。在信息内容上,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可能会列出详细的内容清单和信息分类分级清单;在功能上用户会提出明确的信息转换格式、信息展现形式、信息交换方式等要求。用户这些明确的要求即为体系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是系统实施方案的依据。通过用户需求分析,制定系统有限目标。按投资效益最大化原理对体系建设应给出时间上的统筹安排路线图,即每一建设阶段都要有相应的成果。由于IT技术发展迅速,往往工程项目建设的步伐赶不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因此,对系统确定的预期目标必须进行分解,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可以完成的目标。

二、组织协调

政务信息交换体系建设是一项跨部门、跨区域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政务部门工作方式或工作模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它涉及到多个政务部门的利益协调。因此,在组织上必须建立一个领导机构处理日常事务,同时在行为措施上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协调机制。体系建设技术方案的选择需经过各方主体反复论证,组织机构需协调各方利益使技术方案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把方案确定在可行、可操作的框架内;在行政职能上确立各方主体都想完成而依靠自身力量又无法完成的任务,使各方利益达到平衡。

三、资源整合

在信息交换的过程中要做到交换内容的明晰化、交换日程的制度化和交换行为的法制化。为了交换内容明晰和易于理解,主体在进行信息交换之前往往都要对自身拥有的信息资源作整合与处理。从信息交换主体行为上分析,信息交换是两个主体之间的互动,但在信息交换的多数情况下,用户并不是将自己的信息资源不加任何整理直接提交给信息共享平台或用户,而是根据信息目录分类体系标准重新整合信息资源,将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实施交换。

资源组织与整合在信息交换过程中占有相当大的工作量,而且此项工作一般都在业务系统或交换前置机上完成,有些甚至是通过手工处理完成的。因此,在建立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过程中,各部门应加强沟通与交流,共同朝着规范化的标准数据格式组织各部门信息资源的目标努力。

四、网络规划

政务部门信息交换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但在目前条件下政务信息交换网络平台还未建成,无法满足政务部门对数据网络传输和信息交换的需要。因此,在国家政务信息交换网络建成之前,可以构建一个过渡性的网络支撑环境用于急需的信息交换任务,在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完成之后,再将共享平台的工作事务移植到统一的网络上。

由于政务信息既有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也存在涉及工作秘密、内部敏感的信息,因此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需要严格划分信息安全域,实施不同安全级别信息的保护和防范。根据不同密级信息交换要求,将构建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和外网。

出于控制建设成本的考虑,有限部门的信息交换任务在符合国家安全保密规定的条件下,可以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构建信息交换平台,实现局部领域的跨部门信息交换。

五、方案选择

政务信息交换体系建设方案包含三个组成部分,即技术实施方案、机构组织方案以及利益协调方案。

⒈技术实施方案

技术方案的选择依赖于三个主要因素,即:成本因素、技术寿命因素和风险因素。技术方案的选择应对准用户需求,同时也要考虑系统功能方案的设计与选择。技术方案的选择不仅着眼于当前的具体工作任务,而且还要参照国内国外的成功案例,并对成功案例作分析,吸取众家之长。因此,技术方案的选择应是考虑综合因素后的一种优化方案。

⒉机构组织方案

抽选相关人员组成独立于政务部门的组织领导机构,该机构成员应包括技术专家、熟悉政务部门信息交换流程的业务专家,其职责是协助建设方案的选择、协调各方工作模式变化所带来利益上的冲突、解决部分历史遗留问题。

⒊利益协调方案

尊重各方工作利益,在考虑各方工作利益基本得到保证的前提下确定建设方案。利益协调方案的制定应从长计议,要确保信息交换的持久长效。建立一套绩效考核与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制定利益协调方案。利益协调方案的最终确定应得到各方主体的认可。

六、风险对策

⒈技术风险

由于任何一项技术都有寿命与成本,因此信息交换体系建设的技术选择存在一定风险。技术风险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其对策应选择成熟、稳定、投资成本可接受的技术。而人又是决定技术实施成败的重要因素,先进的技术都需要人去掌握,所以加大技术人员的培训至关重要。潜藏在技术背后的因素是人,而不是技术本身。这一重要因素多为领导决策层忽略。

⒉泄密风险

交换的政务信息有部分信息,尽管交换范围限定在政务部门之间,但既然在网络环境下发生交换,随着信息扩散范围的增大,其泄密风险也随之加大。对泄密风险进行防范,一靠技术,二靠制度,三靠法律。

⒊投资风险

政务信息交换体系属于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内容之一,其建设投资来源于国家财政预算内支出。体系建设失败,国家将承担巨大损失。如何避免投资建设上的风险,必须对建设目标作分解,使得在有限的时间内制定有限且可实现的目标。

七、专业队伍

政务信息交换体系建设应有一支独立于政务部门的专业实施队伍和运行维护队伍。专业实施队伍负责整个体系建设,包括网络环境规划、技术方案选择、体系功能开发,从技术上帮助政务部门按标准规范整合信息资源;而运行维护队伍则是专业实施队伍的延伸与补充,他们负责数据备份、灾难恢复、应急事务处理等。保持运行维护队伍的独立性,不因政府机构改革、调整与变动使其职责发生大的变化,它要保持系统信息的完整性和系统运行的持续性。运行维护队伍本身的变化也不应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体系建设规范严格按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制度进行,政务部门不应该也不宜过多干预具体的技术实施方案。信息系统项目建设外包是当今一种主流方式,它符合市场化运作规则与模式。

政务部门可与工程建设承担单位签订信息保密和使用范围协定,使信息在解密期内不对外公布,在系统建设期内不对外作任何商业性开发,保证参与信息交换的政务部门利益不受侵害。

信息交换体系建设的工程化表示如图1所示。

以上从应用信息系统的角度讨论了政务信息交换体系的建设原则,按工程项目建设的要求,政务信息交换体系建设应包含目标确定、组织协调、资源整合、网络规划、方案选择、风险对策以及专业队伍等7个方面的建设内容。只有严格按照工程项目的建设要求,我国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才能实现实质性、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正兴,戚鲁. 电子政务原理和技术[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金江军,潘懋. 电子政务高级教程: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陈玉龙,程建华. 政务信息交换体系与目录体系研究[R]. 北京: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2005

[4]“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及“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标准草案[EB/OL]. [2006-02-25]. 省略.cn/ psdFrontList.jsp

[5]程建华,李新友. 电子政务未来发展方向――政务智能[J]. 电子政务,2006(1/2)

[6]杨吉江,贺炜. 加强顶层设计推动电子政务深入发展[J]. 电子政务,2006(1/2)

[7]Cognos. How smart government win with business intelligence[R]. 2003

作者简介:

程建华,男,1964年生,安徽泾县人,博士,副教授。

栾婕,女,1975年生,山东青岛人,硕士,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规划研究室副处长,助理研究员。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