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合规培训效果范文

合规培训效果精选(九篇)

合规培训效果

第1篇:合规培训效果范文

一、为什么要建立培训经费补贴与再就业效果直接挂钩的工作机制?

我国就业压力大,结构性问题突出。开展再就业培训,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技能,是缓解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短缺,促进再就业的有效手段。中央文件要求,“各级政府要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提供免费职业介绍,对城镇就业转失业人员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提供免费再就业培训,所需经费主要由地方财政承担,中央财政对困难地方给予适当补助”,“由政府给予资金补贴的免费培训和服务项目,要进行严格、科学的效果评估”。根据这一要求,各地财政普遍加大了再就业资金投入,支持再就业培训工作。免费培训制度的确立,扭转了再就业培训经费没来源、资金无保障的局面,建立了政府经费补贴与培训效果相结合、与再就业效果相挂钩的机制,把再就业培训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首先,挂钩机制有利于促进培训就业结合。根据培训后再就业的效果,由政府给予经费补贴,补贴前,可有效推动培训机构提高市场化运作功能,围绕就业需要设置专业和组织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吸引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参加,提高再就业能力;补贴后,有利于肯定培训机构工作成绩,产生示范效应,形成激励、引导和竞争机制,带动更多的社会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参与培训,提高培训的规模和效果,促进培训就业有机结合。

其次,实行挂钩机制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府财力有限,如何把宝贵的政府经费使用到刀刃上,是一个大课题。从促进就业的角度看,政府面向教育培训机构和下岗失业人员,出资购买培训促进再就业的实际成果,既可推动培训、扩大就业、满足公共需要,实现“双赢”,又能够形成教育培训机构和下岗失业人员平等地享受政府资金支持的政策环境,强化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职能作用,还可以有效扭转以往培训经费偏重于投入基本建设、培训机构热衷建大楼做表面文章的倾向,最大程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从长远来看,实行挂钩机制明确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培训改革发展方向。实行挂钩机制,在教育培训领域树立起就业的旗帜,通过考核就业状况,来评估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方向和教育质量,可以有效推动教育培训机构围绕社会需要和劳动力市场需求调整办学行为,推动教育培训事业的改革发展,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如何运用培训合格率和就业率综合考核培训成果?

运用培训合格率和就业率综合考察培训效果,就是根据培训的合格率和培训后的再就业率、创业成功率等指标,对培训机构给予经费补贴。一般来讲,培训成果的直接体现就是培训质量和培训后的就业效果。对这两方面指标进行评估考核,既提高了对培训过程、质量方面的要求,又能够调动培训机构的积极性,扩大培训规模。实际操作中,有以下三种方法。

综合考核法。对培训机构提出培训合格率和培训后再就业率两项指标,同时满足两项指标的培训机构,可以根据参加培训人数从地方政府得到经费支持。如江西省要求培训合格率达到95%以上,就业率达到60%以上,由省财政按照全部学员每人400元标准向培训机构支付培训费用。天津市《免费再就业培训补贴办法》规定,定向培训达到80课时以上,出勤率达到80%以上,参加培训的下岗失业人员接受培训后实现再就业的人数达到参加培训总人数的60%以上的,按参加培训人数给予每人300元的补贴。这种办法简单明确,好考核,易操作,受到培训机构的欢迎。

分段考核法。考虑到下岗失业人员从参加培训到实现再就业,需要一定时间,为便于操作,将培训经费的补贴分为培训后补贴和就业后补贴两部分,分段考核,分段支付。如天津市规定职业技能培训达到100课时以上,出勤率达到80%以上,培训后考核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人数达到50%以上,由培训机构申请,按参加培训人数给予每人300元补贴。参加培训的下岗失业人员接受培训后半年内,实现再就业人数达到参加培训总人数的50%以上的,再按照实现再就业人数给予每人200元补贴。

湖南省规定,培训合格率达到90%(含90%)以上的,按培训人数的培训补贴标准的50%核拨补贴;培训合格率达不到90%的,按培训合格人数的培训补贴标准的50%核拨。对培训后一年内连续实现了再就业半年以上的,按就业人数支付培训补贴的剩余部分。

青海省将培训补贴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培训后合格率为依据,结业时合格率达到90%以上(含90%)的,按实际培训人数核拨补贴标准的50%,结业合格率在90%以下的按实际合格人数核拨补贴标准的50%;第二部分,以培训后就业率为依据,培训结业后半年内就业率达到60%的,按实际培训人数的80%核拨补贴标准的另外50%,就业率达到70%以上的(含70%),按实际培训人数核拨补贴标准的另外50%,就业率达不到60%的按实际就业人数核拨补贴标准的50% .定向考核法。开展定单培训或定向培训,在考核再就业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培训人数核拨培训经费。实践中定单培训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类是用人单位与下岗失业人员达成用工意向后,由用人单位委托职业培训机构进行的培训;一类是由再就业培训管理服务机构或公共职介机构,通过招标方式确定培训机构,组织实施的培训;一类是教育培训机构自行开发的有明确用人意向的培训。由于定单培训有比较明确的就业意向,因此在经费补贴方式上一般以培训人数为根据。如湖南省规定,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的再就业培训项目,其培训补贴标准应根据培训时间、培训专业、市场价格、培训人数、培训合格率和再就业率等情况核定,每人不超过450元。

三、如何运用就业率直接考核培训效果?

运用就业率直接考核培训效果,就是按照培训后实际就业人数对培训机构给予经费补贴。这种操作办法是,动员社会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培训,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培训,根据培训后实现再就业的人数,由政府财政对培训机构核拨培训经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当前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困难较多,培训后就业人数有限,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重点做好培训机构的组织发动和培训后的就业服务工作相当重要。应结合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瞄准用人单位实际需要,大力开发定单式培训,并通过培训项目招投标的方式,调动培训机构的积极性,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提高再就业效果。在这方面,陕西省实行的操作办法比较有效。

陕西省在着重考察再就业人数的基础上,区分不同情况,对再就业培训机构主要依据接受培训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情况进行经费补贴,凡签定两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人员视为再就业人员,再就业人员占培训人员总数80%以上的,一次性拨给全部培训经费;再就业人员占50%以上的,拨给70%的培训经费;再就业人员占30%以上的,拨给50%的培训经费;再就业人员占30%以下的,按照实际就业人数拨付培训经费。这种方法,既体现了培训经费补贴与再就业效果直接挂钩,又充分考虑到了培训机构、培训专业和参加人员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的再就业效果,根据不同的标准核拨经费,通过经费补贴这个杠杆,来有效地提高培训机构承担再就业培训任务加强就业服务的积极性。

四、如何通过个人先行垫付或核发培训券的方式支付培训经费补贴?

为提高培训经费的使用效率,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在探索个人垫付培训经费或核发培训券、再就业后由财政予以报销等灵活的经费补贴方式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如上海市规定上海户籍的失业、协保人员参加各等级的职业资格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并实现再就业的,均可到本人户籍所在区县职业介绍机构申请培训费补贴。江苏省规定,自费参加非中标定点培训机构再就业培训并属于减免费培训专业(工种)的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合格后,可凭培训结业证书、就业登记证以及培训缴费收据到户口所在地就业管理机构办理退费手续。

浙江省绍兴市规定,凡绍兴市区已经领取《失业证》的就业转失业的城镇人员,可凭《失业证》在市就业管理服务局申领培训券,在失业期间享受每年一次的免费再就业培训。取得《再就业优惠证》且属于就业困难的失业人员,可申领培训券A券,参加培训时全部免费,免费项目包括培训费、教材费、材料费和鉴定费;其他失业人员申领培训券B券,可免培训费和鉴定费。

第2篇:合规培训效果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价体系

培训是提高员工专业素质的主要途径,为了确保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就要加强对员工培训效果评价体系的建设。笔者结合电力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价体系构建的有关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1.加强员工培训组织,夯实培训评价基础

要想取得理想的培训效果,就必须切实加强员工培训的组织管理,这是做好培训结果评价的基础工作。因此,在进行员工培训效果评价之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切实加强培训过程的管理。

1.1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增强培训实用价值

在进行员工培训之前,为了确保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必须做好需求分析:一是做好企业培训整体规划。应该根据电力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将远期、长期、近期的培训都要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二是深入分析培训需求。对电力企业人员结构、岗位技术、专业匹配等情况,进行深入全面地了解,这样才能够在摸清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方案,从而让员工认识到培训的实用性,提高员工采用培训的积极性。

1.2加强培训过程管理,确保员工培训实效

在培训过程中,为了实现培训目标,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就必须加强对培训过程的全程管理。培训责任部门是否严格按照培训计划开展培训?采用的培训方式方法是否恰当?取得了怎样的培训结果?培训管理部门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对于培训开展得力,培训效果好的相关部门及人员,评为合格和优秀等次。对于培训过程飘忽,走过场,组织不力,导致培训效果不佳的责任部门相关责任人员,在考核时定为不合格等次,并进行一定的经济处罚[1]。

2.坚持公平科学原则,健全培训效果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是影响培训效果评价到位的关键性依据。笔者认为,必须坚持公平科学的原则,不断健全员工培训效果评价体系,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2.1构建人才素质标准

人才素质标准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核心素质、管理素质、职业素质。一是核心素质。它是指优秀员工的共性素质,如爱岗敬业、积极向上,具有优秀员工的特别长处,符合企业文化理念的核心素质。二是管理素质。主要是自我管理、管理他人及管理业务三个方面的能力特点,是评价管理型人才的重要标准。三是职业素质。就是指人的岗位专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只有从这三方面选好标准,才能够为后续的培训结果评价提供依据。

2.2加强员工队伍建设

一是树立大人才观。善于发掘每个员工的长处和亮点,树立人人皆可成才,人人都是人才的大人才观。打破岗位、身份的限制,构建多系列的人才观,全面了解不同员工在职业发展上的现状及需求,不断拓展促进员工专业成长绿色通道,积极搭建展示员工才艺的平台,为每个员工提供晋升和工资增加的长效机制,鼓励员工不断采用培训,取得培训效果,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二是健全培训机制。建立健全员工培训的长效机制,使员工培训常态化,可以开展轮岗培训,让员工全面了解和认同电力企业的发展前景,感受到自己在企业中的发展前途,不断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增强员工的自豪感、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是加强职业规划。在电力企业发展规划和整体培训规划的基础上,每一个员工都应该进行职业规划。可以从专业技术系列、管理系列等不同的领域进行规划,还可以在跨职系跃迁方面进行规划。电力企业应该切实开通职业发展通道,完善继任体系,健全人才晋升的发展体系,形成人才成长的良性机制,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强大优势。

3.完善员工激励机制,确保员工培训实效

要想确保培训效果评价体系得到顺利有效地实施,就必须充分发挥薪酬管理及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从根本上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使发挥创造性潜能,确保员工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3.1完善薪酬管理,发挥激励促进作用

薪酬体系是否科学合理,直接与员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报酬的高低,就是企业对员工的认可程度。因此,必须完善薪酬制度,将薪酬与岗位专业技术等级联系起来,与培训结果联系起来。根据不同的专业技术水平,实现专业技术人员等级工资制度。岗位技术级别越高,其岗位技术工资就越高,反之亦然,这样就能够留住优秀的专业人才[2]。

3.2强化绩效管理,完善绩效评估体系

对员工的工作、培训等进行绩效考核,将绩效与员工的薪酬待遇相挂钩,实现绩效薪酬制度。对于业绩考核优秀的相关责任人,可以享受更高的绩效工资待遇,并适当拉开绩效薪酬的距离。这样就能够让广大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公平性,感受到不同劳动过程所享受的劳动果实也不同,从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增强员工的责任感。

4.结语

综上所述,员工培训是促进员工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是提升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实力的有效措施。因此,电力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员工培训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构建电力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价体系,不仅有利于实现员工个人价值,同时也是打造企业核加强员工培训组织,夯实培训评价基础,坚持公平科学原则,着力健全培训效果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员工激励机制,以确保员工培训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3篇:合规培训效果范文

基金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专项基金项目(2010QNA004)

通信作者:杨悦,Email:

目前我国院前急救培训没有统一的培训教材与培训方法,缺乏标准化与规范化,培训质量参差不齐,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院前急救的发展[1-2]。但院前急救管理部门一直在探索急救培训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笔者单位为浙江省急救指挥中心挂靠单位,作为急救中心的上级管理单位,从2008年开始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上州医科大学急诊医学院合作,编写适合中国院前急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教材,共同委派优秀急诊医生组成师资力量,设计适宜教学方法,每年定期举办中美联合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规范化培训班,对浙江省院前急救医生进行分批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通过对比观察该培训课程与传统培训课程的培训效果差异来评估该课程的优缺点,探讨院前急救培训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人群分标准化培训组与传统培训组两组。标准化培训组选取2010年度参加中美联合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规范化培训课程的所有学员共113名,学员来自浙江省各县市120急救中心的医务人员。传统培训组选取同期在其他地市急救中心举办的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班学员共85名,两组学员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龄、职称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培训师资 担任标准化培训组的老师由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上州医科大学急诊医学院的医生和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中心的医生按2∶1比例共同组成,其中美方4位,中方2位。传统培训组的师资由当地急救中心医生组成,共6位。每位培训老师均具有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培训前均接受过系统的急救教学培训。

1.2.2 课程内容 两组课程培训内容相同,分别包括:(1)急救现场与患者的评估;(2)创伤患者现场救治;(3)患者的搬抬与转运;(4)心肺复苏;(5)气道管理;(6)内科急症处理;(7)环境因素急症处理;(8)过敏急救。

1.2.3 教材与用具 标准化培训组的培训教材采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上州医科大学急诊医学院为该培训班专门设计编写的《浙江省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规范化培训教材》,教材特点突出急救流程标准化与规范化,并包含为各项急救操作如气道管理、出血性休克处理、自动体外除颤、长骨固定等设计的评分表以供教学及考核使用。传统培训组教材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沈洪主编的本科教材《急诊医学》。两组培训用具相同,包括全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除颤仪、夹板、脊柱板、担架、止血带等。

1.2.4 培训时间 两组培训时间相同,理论与操作教学共48学时,理论与操作培训时间比为1∶2。

1.2.5 培训方法 标准化培训组培训方法包括理论教学、教学视频播放、模拟情景教学、典型急救案例现场演练及理论与操作的考核。中方医生全程翻译美方老师教学。传统培训组的培训方法除模拟情景教学之外其他方法同标准化培训组。

1.2.6 评估方法 两组学员分别在培训前及培训后即刻进行理论与操作考核,理论考核共同选用《浙江省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考核试卷》,试卷全部由单项和多项客观题组成,满分100分。操作考核由考生随机抽取一道题进行,考核项目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气管插管”、“心肺复苏”与“心律失常处理”共4个项目,每个项目满分100分。两组理论与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相同。考核结束后对标准化培训组学员进行有关课程评价的问卷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Levene齐性检验后采用t检验比较组内与组间的差异。对各项考核项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观察两组组间因素、培训前后时间因素对各项培训效果的影响,以P

2 结果

2.1 两组学员培训前后理论与技能考核得分的

比较

标准化培训组和传统培训组学员培训前后理论与技能考核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得分的比较(n=85,x±s)

表2 标准化培训组学员培训前后理论与技能考核

得分的比较(n=113,x±s)

2.2 两组学员培训前后理论与技能考核得分

差值的比较

两组学员在理论知识、“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与气管插管项目培训前后考核得分差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学员培训前后理论与技能考核

得分差值的比较(x±s)

2.3 两组学员理论与技能考核得分单因素方差

分析

综合组间及培训前后时间因素,两组在理论知识、“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与气管插管三个项目的培训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检验结果一致,见表4。表4 两组学员理论与技能考核得分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2.4 标准化培训组学员对课程评价的问卷调查

共发放调查问卷113份,回收合格107份(合格率为94.7%),其中认为该课程为有效培训课程者占95.6%;认为课程中标准化规范化的急救流程培训效果较好者占99.2%;认为以外教为主的综合教学方法能激发学习兴趣者占92.3%;认为自己适应外教教学者占92.5%;认为课程内容设置太简单者占20.1%;认为语言交流障碍影响教学效果者占15.5%。

3 讨论

院前急救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院前急救医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将直接影响院前急救的质量与效率,因此如何加强对院前急救医生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具有重要意义[3]。本研究显示标准化培训课程在“理论知识”、“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和“气管插管”三个项目方面较传统培训课程效果更佳。分析最主要原因为该课程以急救培训的标准化与规范化为核心,重点突出急救流程的培训。同时,模拟情景教学方法[4-5]根据急救标准与急救流程将急救技术逐项分解,容易掌握与记忆,有效弥补了中国院前急救培训的弱点。专门编写的培训教材突出实用性、适应性强。另外,外教上课方式幽默风趣,易于调动课堂气氛,学员参与率高。但笔者也注意到两组在“心肺复苏”与“心律失常处理”培训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可能为心肺复苏及内科急症等培训在中国培训较普及,且按照美国AHA心肺复苏指南进行培训,国内与国外培训方法差异不大[6]。从学员对标准化培训课程评价的问卷调查结果看,大部分学员认为该培训课程标准规范,急救流程简明合理,外教教学生动易懂,师生互动强,有助于记忆,为一有效培训课程。但笔者也注意到在培训过程中,师生间的语言交流为培训难点,现场翻译水平参差不齐,翻译准确率有待提高,15.5%的学员认为存在语言交流障碍而影响教学效果。而专业翻译人员对医学专业词汇了解不深亦不能胜任工作,因此从急诊医学专业医务人员中挑选翻译人员,不同章节的理论与操作翻译分别由专人负责,反复训练达到最佳翻译效果,具有可行性。

另外,笔者也注意到有20.1%学员认为该培训课程内容太简单,分析中国院前急救医生大多数为医学大专或本科毕业生,至少接受过3~5年的临床医学教育,医学基础较美国院前急救人员“paramedic”要扎实,课程中参考美国标准设置的某些章节对中国院前急救医生可能太简单[7-8]。因此需要结合国内特点优化培训课程,使课程难易程度适中。但应该指出,本标准化培训课程更注重以急救流程的规范化来提高急救的质量与效率,而非单纯的急救技术培训。目前中国较普遍存在院前急救医生急救技术与理论基础较好,但急救流程不标准不规范,从而降低了急救成功率[9]。调查提示99.2%学员认为课程中有关急救流程的培训效果较好,说明以急救流程规范化为培训重点适合我国院前急救医生的知识框架特点。

从标准化培训课程的运行情况来看,该课程编排科学,培训教材简明实用,理论与操作培训时间比例合理,培训方法多元化等优点确保培训效果。其中,视频教学与情景教学方法在培训中收到良好效果。所有培训课前均播放一段教学视频,使学员更容易掌握知识并有助于操作训练。国内已有报道视频教学在心肺复苏培训中的良好效果[10]。模拟情景教学使学员学习热情高涨,接受程度高,师生互动性强,培训效果突出,在学员中反响很好。另外,该课程除每期4位美国医生的来回交通费及住宿费外,其他成本代价与传统培训课程相当,且使用通用的培训器材。通过计算已举办的5期培训班经费核算情况看,收支基本持平。同时,以外教为主的培训,对急救医生吸引力大,每期招生人数多,并有较多全国其他省市急救医务人员的参加,不仅有助于培训课程的全面推广,而且能有效降低培训成本。

综上所述,标准化院前急救培训课程以急救流程的标准化与规范化为培训重点,以不同急救场景的情景教学与视频教学为关键手段,配合实用性教材与中美急救医生教学,能明显提高浙江省院前急救医生对急救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效果较传统培训课程更好。大部分学员能适应该培训课程,认为这是一项有效的培训课程,值得在中国进行推广。但也存在课程内容较简单、师生语言交流障碍及内科急症与心肺复苏等方面培训效果与传统课程无显著差异等问题,课题组将根据上述评估结果进一步优化培训课程,提高培训质量,促进我国院前急救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传柱.中国院前急救的标准化问题[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8):571-572.

[2]李自力, 郭豫学, 王世文,等. 我国120急救调度人员现状及规范化培训[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8,17(9):1001-1002.

[3] Arreola-Risa C, Mock C, Herrera-Escamilla AJ, et al. Cost-effectiveness and benefit of alternatives to improve training for prehospital trauma care in Mexico[J]. Prehosp Disaster Med, 2004,19(4):318-325.

[4] 蒲晓煜,席淑华.不同院前急救培训方案对社区服务人员的培训效果[J].护理杂志,2011,28(8A):5-8.

[5] Saravia G, Judice R. Training at the national level. The National EMS Academy offers a variety of simulation scenarios[J].JEMS,2010,35(9):S18-19.

[6] 余丽敏,糜庆,郭荣峰,等. 院前急救技术规范培训的实践与探讨[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9):598-600.

[7] Cason D, Robinson K. EMS education agenda: changes that will affect you[J]. JEMS, 2011,36(9):66-71.

[8] Cooper S. Contemporary UK paramedical training and education. How do we train? How should we educate? [J]. Emerg Med J,2005,22 (5) :375-379.

[9] Kaspruk LI. The training of paramedical personnel of primary medical sanitary care system in Orenburgskaya oblast[J].Probl Sotsialnoi Gig Zdravookhranenniiai Istor Med,2010,6:31-34.

第4篇:合规培训效果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基层职前培训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5-0100-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5-049

[本刊网址]http://

在中小型企业成长与发展中,人力资源的基层职前培训有特殊的作用。基层职前培训是让新员工在入职前对公司有一个全方位了解、认识并认同公司的事业及文化,坚定自己的选择,理解并接受公司的规范,使新员工明确岗位职责,掌握工作程序和方法,尽快进入角色。

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之基层职前培训概述

(一)何谓中小企业基层人力资源。中小企业往往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向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小市场,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经营。广州市本色娇姿皮具有限公司属于小型企业,专注于时尚包包。2013年营业额计划5000万。公司构架:专业视觉部5位,客服团队7位,推广运营部8位,总共有20名员工。基层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得以有效运作的基层工作人员,例如企业的一线员工、行政人员等。温州瑞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划分为决策管理层(总经理、副总),高级管理层(总监、研发技术中心主任),中层管理层(厂长、部长、副厂长、副部长),基层管理层(科长助理、组长),科员。基层管理层及科员是该企业的基层员工。

(二)什么是基层职前培训。基层职前培训也称为新员工人职培训,是企业录用员工从局外人转变为企业人的过程。培训的内容包括:通过各种教导或体验的方式在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改进新员工的行为方式,以达到期望的标准。三星对员工的基层职前培训包括:首先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然后对培训方案个组成要素分析,例如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等,以及对培训方案的评估与完善等。

二、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之基层职前培训的问题分析

(一)管理者不重视基层职前培训工作。管理者认为新员工会逐渐适应工作环境,把基层职前培训当作一项简单的行政手续,有些将基层职前培训与工作一起进行,新员工心理适应性差就会导致短期内迅速离职。卡斯尔公司是美国加州一家生产厨具和壁炉设备的小型企业,因为操作员工缺乏适当的基层职前培训,使得公司产品不合格失去许多重要的客户。虽然公司有设立基层职前培训这一项岗位,但管理层担心生产进度问题,他们认为培训计划干扰了生产运作,总是以各种方式阻碍员工参加此类培训,最后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

(二)培训没有针对性。我国中小企业没有将基层职前培训对象进行划分,无论是一线经理还是基层员工都参加同一培训。不进行分类的培训,对受训者来说无法收集到相关信息:岗位职责,工作如何进行,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等。深圳嘉姆特科技有限公司在对新进员工进行基层职前培训时采用PPT授课的模式,主要介绍了公司概况、产品介绍、公司文化建设、客户管理意识、规章制度、奖惩条例。但未对新进员工进行相关的岗位培训,员工对岗位的工作流程不熟悉,工作上频频出错。

(三)培训形式单一、无吸引力。我国中小企业基层职前培训是单向沟通,向受训人员介绍公司历史与概况、日常工作需注意事项和安全消防事项。而且大多采用集中讲授形式,使得员工对工作职责模糊不清。这样的培训对受训者不够吸引力,最终培训只是走过场。东莞傻二哥食品有限公司的新员工基层职前培训分四个阶段:人职制度培训,上岗培训,产品知识培训,岗位公司培训。上岗培训是在车间岗位上进行实操培训,其它三个阶段以授课形式进行。员工觉得培训内容枯燥,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培训效果比计划中低很多。

(四)培训职责不清。我国中小企业员工的基层职前培训只在人力资源部门开展,人力资源部门对用人部门的工作内容、工作规则等并不是最清楚的,还需要各用人部门的积极参与。三九医药贸易有限公司的基层职前培训是总部、片区新招聘人员的培训,着重公司组织文化、岗位技能、规章流程、法律法规等方面。培训体系主要由人力资源部进行规划和实施,使得培训规划不够完善。在培训方案真正实施过程中,各部门参与少,人力资源部开展工作很吃力,培训进度缓慢。员工觉得培训中真正学习到有用知识很少,效果不好。

(五)培训缺少调研与评估。我国中小企业基层职前培训前没有进行调研,对培训需求缺乏了解,效果不乐观。培训结束也没有对结果进行评测,凭相关领导直觉将人员分配到需要的岗位。三太子有限公司在基层职前培训结束后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考核,考试合格到所派部门报到。不合格者暂时到所派部门上岗,下期培训时接受补训、补考,考试合格转为正式上岗,不合格予以解聘,不参加者立即解聘。许多员工认为单一的考核不够全面,除培训后笔试考核,在培训中可穿插其他能力方面的考核,更能考核员工全方面的工作能力。

(六)培训有头无尾。我国中小企业培训部门对新员工培训完毕,脱手交给用人部门。员工到岗后,对业务不熟悉,无法顺利开展工作。广东顺德博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员工基层职前培训工作结束后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考核,对培训工作的后期管理,人力资源部门只是建立培训档案。人力资源部还应策划组织进行问卷调查及对培训情况进行分析,改善各项培训工作,向领导提交总结报告。对新员工上岗后的适应情况,应跟踪调查后做好记录,进行相应的调整。

三、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之基层职前培训的措施分析

(一)建立规范的培训制度。许多中小企业不重视员工的基层职前培训,培训活动实施困难,所以在制度层面就要加以规范。如安德鲁森有限公司没有将员工的基层职前培训制度化,使得培训活动较为混乱,没有依据可寻。基层职前培训制度规范包括:新员工指导人选拔确定原则、指导的内容、指导人的考核要求、考核项目、考核方式、新员工考核结果的应用与制度相配,还包括一些操作性强的工作手册和表格。并将培训活动制度化,放在日常工作会议上加以讨论,对于培训工作每一环节按照制度规定一步步的进行,管理层依照制度规范检查自身是否认真进行培训,员工也可按照制度规范对管理者进行监督。深圳航空公司对新进员工制定了《新员工基层职前培训管理制度》,制度中对培训课程如何开展、培训需要的课程、培训频次、考核时间、教员聘任及资格认定、课堂时间管理等有明确详细的规定。使培训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各部门明确自己职责并积极配合。

(二)确定适合本企业实际的培训内容。在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前,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套针对性强的培训内容,包括三方面:首先是认知培训,包括企业的创立、现有的规模建设、未来发展目标、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的宣传等。其次是技能培训,包括企业的工作流程、各部门工作职责及工作中的衔接、各自岗位专业技能等。最后是素质培训,包括帮助新员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树立更高职业目标等。我国中小企业要更多关注员工培训后技能的实用性和效果性。联想在新员工4天的基层职前培训中,共设5个讲座,清楚明白地介绍联想集团是怎样创立发展、现有的规模建制、未来的发展目标;规定了作为一个联想人应有的姿态与精神风貌。这些讲座内涵丰富,针对性强,提升了培训效果。

(三)提高培训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培训形式多样化会增添生动性和趣味性,激发新员工的学习热情,提高培训效率。不同课程内容需要不同的培训形式,例如公司历史文化、制度规范等内容采取E-leaming的形式,适应新员工报到时间不同而带来的不便。产品服务和工作职责采用参观考察的方式,直观且印象深刻。通用能力和职业培训采用集中讲授的方式,利于集中得到知识和训练,能力迅速提高。技能培训和人员信息采用指导人指导方式,针对性较强。海尔集团的新员工基层职前培训采用新颖多样的方式。第一步:端正心态。海尔举行新员工见面会,互相交流使新新员工尽快了解海尔,解决疑问。第二步:说出心里话。海尔给新员工每人发“合理化建议卡”,有什么想法都可提出来。有合理化建议,海尔立即采纳并实行,且对提出人有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不适用的建议给予积极回应,让员工有被尊重的感觉。第三步:树立职业心。引导员工树立职业心,让他们知道怎样去创造和实现自身价值。海尔对新员工的培训包括导人培训,拆机实习、部门实习、市场实习等。

(四)强化各部门共同参与。基层职前培训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参与才有更好的效果,人力资源部门善于人员规划,各用人部门熟悉本部门专业技术和工作流程。各级主管尤其是高层领导要广泛参与到新员工的基层职前培训活动中。康佳集团相当重视新员工的基层职前培训,对各部门做了明确规定。第一,由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介绍公司劳动用工合同、工资、奖金、福利、休假等方面的制度。第二,由企业文化中心、发展中心负责人讲授康佳发展历史、组织架构、发展规划等介绍。第三,通信及电视的开发管理课程,由通信与家电开发中心负责人带领新员工参观两开发中心,逐项介绍公司新产品在投产前产品开发的主要流程及各个阶段。第四,由营销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产品的营销战略、市场定位、销售策略及竞争对手分析。第五,安全、健康、纪纲教育课程由安全委员会负责讲授,介绍公司基本的规章制度和违规处罚标准。

第5篇:合规培训效果范文

关键词:企业培训;培训效果;培训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0-0000-01

企业培训,是企业以人为本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员工知识的积累更新程度以及能力的提高增长速度。因此,提升员工素质的主要途径就是如何有效地提高企业培训能力并取得满意的培训效果,这也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动力所在。

一、树立先进的培训理念

目前,有些企业管理者对培训的重视程度和认识程度远远不够,一是有限效果论,认为即便通过培训,员工的业绩也不会有太大的提高,对员工培训有效性存在疑虑;二是培训无用论,认为员工参加培训反而会对正常业务的开展有影响,给企业造成更大负担。确实,员工参加培训不会立即达到理想中的效果,但培训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力量,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增加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和团结互助精神,并且经过系统地培训,可以增强员工对于本职岗位的办事能力、开阔视野。因而,企业领导首先在培训观念上要创新,应该转变这样的错误观念――对员工进行培训是一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而树立一种新的理念,即员工培训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投资回报率最大的投资行为,是取得团队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二、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是为实现一定的培训目标,在全面、客观的培训需求分析基础上进行合理、有计划的安排而形成的系统设定。培训工作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系统工程,应有计划性和针对性,人力资源部门应该根据企业经营战略发展的大方向来制订相对应的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员工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必须满足组织及员工两方面的需求。一方面,要根据企业对于不同阶段设定的发展目标,制订配套对应的培训计划。另一方面,随着能力的不断提升和员工在企业中个人职业成长的需要,即便员工现阶段的工作成绩是领导满意的,也可能由于需要为员工晋升职位或者适应新的工作内容要求的变化做准备,制订职业发展培训计划。

三、选取适合的培训方式

企业培训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方法的选择,当前,企业培训的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培训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其自身也是各有优劣。培训方式主要包括资格认证培训、企业内部培训、学位教育、网络教育及体验式培训等几种。资格认证培训是为了取得某专业领域的证书或资格而设置的培训项目,在选取这种培训方式时,一定要确定发证机关的权威性以及取得的证书是不是具有法律效力;企业内部培训是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邀请某领域或是某行业的专家过来对员工进行培训,这种方式的特点是费用相对较高,但是可以与企业实际发展状况相结合,效果相对较好;学位教育的投资要高一些,但对于提高员工的基本水平、全面能力素质都是有帮助的;网络在线教育是在互联网平台进行的,其优点是学习能随时随地进行、成本较低,但对于培训中的监督与培训后的评估进行有一定的困难;体验式教学是受训者通过真实或者模拟环境中的感知活动,获得感受和体验。不论选择哪一种方式,都应该充分考虑到企业的自身发展战略、实力以及规模等相关问题,并且在培训过程中做到互动与讨论相结合、讨论与实操相结合,这样才可能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

四、建立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

培训管理制度是指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将企业的培训计划、要求、实施等方面加以规范化、严肃化。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培训制度也各不相同。为配合公司的发展目标,提升人力绩效,提高员工素质,有计划地充实其知识技能,发挥其潜在能力,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制度。一是建立培训目标责任制,企业每个层级的员工都需要明确其对培训的责任、任务并确定落实。二是建立培训绩效考核制。在给领导干部的考核过程中,可以把是否完成员工的培训任务作为一项考核要求,激励他们去关心员工的个人成长;在对企业各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过程中,可以将员工是否完成规定的培训内容作为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并与员工先进的评选、职称晋升和工资奖励等相结合,以此激励员工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五、建立配套的激励约束机制

激励约束,即激励约束主体根据组织目标和人的行为规律,通过各种方式去激发人的动力,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和要求,迸发出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规范人的行为,朝着激励主体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过程。机制保障可以促进培训水平的提升,其关键是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培训对于企业来讲是一种投资,目的是为了效益回报,但对于学习者来说虽然可以提高自身素质,但不一定在其他方面获得相应的回报,如果得不到其他奖励,他们可能就会对培训采取忽视的态度,不去认真对待,从而使培训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企业需要做好一系列的激励工作,包括:明确奖励措施并树立目标;注意布置现场的气氛,营造舒适的环境,并要合理选择和搭配时间;通过建立培训、考核、与待遇挂钩的一体化机制,有效结合员工培训和企业的人事工资制度,使员工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态度转化。

六、有效评估培训效果

第6篇:合规培训效果范文

对干部教育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可以对培训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检验,包括培训过程的实施情况、学员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回到工作岗位后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的改变情况等,从而可以检验培训给组织带来的效益。这些将有助于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了解培训工作取得的成果,为确定新的培训计划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以为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判断和评价教育培训执行机构的培训能力提供依据。

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效果评估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教育培训的管理与实施水平,提高培训质量。培训效果评估是加强教育培训管理的必要手段。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效果评估必然要有指标体系,当培训效果评估逐步常规化、制度化以后,评估指标体系便会自然成为一种制约要素,对后续培训工作的开展产生规范、限制作用,使培训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从而有效保证教育培训的质量。同时,培训效果评估具有明显的标准化作用,是衡量各类培训项目开展情况的一把标尺,在同一个标准下,各类培训项目的效果就有了优劣之分,就有了判别培训项目成功与否和继续改进培训工作的依据,促使教育培训管理者不断提升培训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以培训对象为中心是现代培训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因此,在现代培训中,培训对象的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并成为教育培训效果评估的重要主体之一。首先,在培训教育效果评估中,培训对象通常被视为最重要的评估对象,培训对象对培训过程的体验和意见是评估数据产生的一个直接来源,其满意度必然会对评估结果产生直接影响,这使得培训对象的意愿得到了最大程度地体现和满足,这也使培训对象个体的素质与能力提高、组织绩效的提高与培训的联系更为直接和紧密。其次,通过对教育培训效果的评估,培训对象可以全面了解培训工作的全过程,并有自由表达自己意见和看法的通道,这有利于发挥培训对象对培训的外部监督作用,从而激发其参与培训的主动性。

评估主体解决的是“由谁评估”的问题,对于任何一个评估主体而言,由于自身特定的评估视角和认知态度的不同,具有其自身优势,然而,不同身份的评估主体亦有自身难以克服的评估局限,这些优势和局限性都会对评估效果的有效性产生强烈的影响。因此,需要培育和完善多元化的干部培训效果评估主体,使之达到互补的作用。

干部培训是干部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主管部门的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做好各项工作。鉴于组织人事部门所具有的职能和所承担的工作,将其作为干部培训效果评估的主体之一,能够从宏观上掌握培训工作的目标和方向,保证实际工作符合国家相关规定。通过开展评估和收集其他相关评估主体的信息反馈,能够取得更全面、真实的培训实施情况的有效信息,更好地发挥指导、监控等作用。

组织人事部门要发挥政策指导性评估的作用。作为干部培训的管理机构和协调机构,组织人事部门扮演着组织者和规划者的角色,应该统领全局,协调评估主体,把握评估的整体方向。在培训工作开展前期,根据已制定的干部培训年度计划中的培训内容和项目,合理安排各个具体培训机构的具体培训任务。不定期对干部培训机构进行效果考察、评估等。在培训评估初期,负责制定干部培训效果评估的政策,从制度上明确其他各个评估主体拥有的相关调查、考核权利,不受任何单位、个人的干扰,保证评估工作有章可循。在培训评估过程中,侧重考察培训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培训评估后期,通过整合其他评估主体反馈的评估信息,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组织人事部门综合评估干部培训各方面工作的效果,对培训工作进行总体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培训机构是在同级政府人事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对干部实施教育培训和管理的教育机构,在我国这些机构包括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教育学院、各职能部门的培训中心和部分高等院校等。由于培训机构是负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具体实践者,他们不仅要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现场、新知识的传播等,而且要在培训过程中提供多种服务,如负责制定教学培养方案、授课教师的选聘与考核、教学过程监控、成绩考核评定等教学管理工作,其管理的方式、方法及运作程序对干部培训效果的优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培训机构有责任对自身各个方面的工作表现及受训人员的学习成果等进行相关评估。

培训机构要进行具体操作性的评估。培训机构依据组织人事部门的培训要求,接受培训学员所在单位的委托,负责培训班次的课程设置及师资安排,对培训工作进行组织管理。培训机构直接与受训学员接触,在此过程中的评估对提升教学质量、激励学员学习都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培训机构的评估可划分为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对自身工作情况的评估,对照本次培训目的,考核授课教师的授课内容是否合理、培训方式是否合适、培训效果是否达到要求等。另一方面,对学员所学内容进行直接考核,测试学员的接受效果。

培训学员所在单位按照组织人事部门的相关规定,组织安排本单位干部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受训人员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他们的工作最终会对所在单位的组织绩效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培训学员所在单位参与到干部培训效果评估工作中来,作为多元评估主体之一进行评估。培训学员所在单位内部的评估者主要包括上级领导和同事,尤其是上级领导作为对干部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的主体,具有自身明显的优势。一般而言上级领导熟悉下属的职责,可将干部受培训前后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进行对比分析。评估为上级领导提供了引导、激励和监督下属行为的一种

重要手段。同级评估,是指通过同事间互相打分的方式,达到评估的目的。同事评估往往较为稳定,因为同事在日常工作中处于一种相互依赖,彼此合作的关系,相互之间工作在一起的时间很长,交流和沟通的机会较多,更加了解彼此的工作情况,此时,他们之间互评,能够比较客观,测评也具有一定可信度,能够弥补单纯的上级领导评估的不足。培训学员所在单位要作考察性评估。参训学员所在单位的评估,是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评估,能反映出学员的培训成果和变化,但是这项评估往往操作起来较为困难,需要的时间也较长,因为学员的能力提高、素质的提升是一个过程,此项评估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培训机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等要科学制定评估方案,确定一定的考察周期,在一定的考察周期内可以通过领导的评估、同事之间的评估等了解掌握学员的培训前后变化。另一方面是参训学员单位要积极配合培训机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的工作,将评估落实到位、认真对待,这也是评估结果准确程度的重要保障。

将受训学员作为培训效果的评估主体,是因为他们是整个干部培训活动的亲身体验者和直接受益者,作为接受培训的对象,在不同的施教机构接受各种不同方式、不同内容的培训,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受训学员对培训的质量和效果都会产生直接的信息反馈,他们无疑是最直接、最客观的评估主体之一。

受训人员作为评估的主体,可以在培训结束后,通过发放问卷调查、举行座谈会等方式来收集他们对培训效果评估的信息。作为评估主体,受训人员需要对培训计划的编制是否与实际相接近、课程的设置是否科学、教学的方法是否灵活、教学手段是否现代化、课程内容是否有针对性、教师的授课水平如何、培训的时间长短和进度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客观评判,发表真实的感受,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除此之外,受训人员对于自身在培训后思维理念、知识结构、工作技能等方面的收获也要进行自我评估,指出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培训工作提出建议。

干部教育培训效果评估是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的管理控制活动。它通过对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等各个环节的检查,及时发现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改进培训计划和方案,以期提升培训质量,实现培训目的。各评估主体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采取科学的评估方法,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把干部培训效果评估工作落到实处。

在培训前,由组织人事部门对培训实施单位的培训计划、方案进行总揽性的评估,并提出建议和意见,主要掌握组织人事部门对实施培训的单位提出的培训方案的满意程度。采取的评估方式是培训单位上报培训计划和方案,由组织人事部门组织相关领导、专家审阅,提出完善方案的建议和意见,有培训实施单位对培训计划和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培训前的评估实际上是组织人事部门对培训实施单位的满意度测评,该测评一般不用分值来体现,也就是不采用定量测评而采用定性测评,目的使培训实施单位能不断地按照组织人事部门的意图修改培训计划和方案,从而能够对培训的目标、任务、形式等进行掌握和控制,这也是进行动态控制的过程。

在培训的过程中,要对教师教学效果、学员学习情况、教学管理状况三个方面进行评估。干部教育培训虽然涉及很多方面,但最后都浓缩到课堂,集中体现在每一堂具体的课上。教师上课是干部教育培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学质量的重要载体。干部到培训机构学习,主要的任务就是听课,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讲课的效果就能够反映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通过讲课,帮助学员解疑释惑,引导他们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最新的思想理论成果,从理论的高度来解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分析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从而获得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通常情况下,若学员对某堂课打分高,说明学有所获,教学质量当然高;反之如果学员对教员的讲课评分不高,教学质量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从这个角度看,要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评课是必不可少的。

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听课的学员。学员评课,最基本的方式就是打分,按照讲授选题、内容结构、教学方法、互动状况、是否具有启发性等评价指标,由学员对教师讲授课程进行定量化的评估,一般应该是一课一评。除定量化的打分评估外,还要有定性化的评估方式,如在培训结束前夕,对所有课程进行满意度测评。只有采取综合的评估方式,才能客观、全面反映课堂教学效果。

教和学是影响教育培训效果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在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的同时,也要对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学员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有没有积极性,学习考核严格不严格等都是需要评估的因素。对这方面的评估,要侧重看是否对学员进行严格的学习考核,如果没有考核压力,学员学起来可能会敷衍了事,消极应付。具体评估主要看采用的考核方式对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产生多大影响。

对教学管理的评估,主要看制度建设。比如是否建立了激励约束机制来引导教师潜心学术研究,开发和完善教学讲题;是否通过引入竞争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为了帮助教师提高授课水平是否实行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是否通过在职进修、专题培训、挂职锻炼、人才引进等各种途径来培养师资队伍;在研讨、交流等教学环节,是否做了精心安排并确保教师到位;为规范课堂教学实施,是否建立了教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等等。

在培训结束后,要考察学员在工作中的各项表现情况。一是通过对学员所在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向学员所在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员培训后在思想品质、工作态度、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二是考察学员培训后在单位的个人贡献及工作成效等。此项评估可以从参训学员中有针对性地抽取一定数量学员作为考察样本,适当减少工作量,便于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

评估指标体系是进行培训效果评估的标准和依据,构建评估指标体系是开展干部教育培训评估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核心性技术工作。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对于干部教育培训的发展具有导向性和引导性。在设计指标体系时,要做到系统完备,应该包括培训的全过程,要考虑到每个指标体系中评估维度的构成及其比重。

要进一步加强干部培训效果评估工作,就要不断创新、开发各种评估方法,运用现代化测评手段,丰富培训评估机制,促进培训教育质量的提高。要把定性和定量的评估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要扩展培训效果评估工作的外延,将内部考核与外部评价相结合,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相结合,综合考评与重大工作成果评价相结合,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估方式。

培训项目评估流程是干部教育培训规范化和程序化的要求,因为培训效果评估是贯穿于培训的全过程,每一个培训环节都要进行评估,而各个环节的评估又必须相互衔接。合理的流程设计既要体现科学有效、又要体现简便高效。比较合理的评估流程分为四个阶段:评估准备、评估实施、评估分析、评估结项。在评估准备阶段要确定评估目的、组建评估小组、制定评估计划、建立数据库的工作;在评估实施阶段要完成评估通知、评估信息收集、评估资料汇总、评估数据录入的工作;评估分析阶段要完成整理评估信息、数据统计分析、数据理论分析、撰写评估报告的工作;评估结项阶段则要完成评估结果确定、评估结果公布、评估结果运用、评估结果存档工作。要规范干部教育培训评估的流程,就要严格按照以上四个步骤先后展开,也要完成每个阶段的工作任务。

第7篇:合规培训效果范文

论文关键词:农电员工;标准化建设;实训设备;教务管理

江苏省电力公司“十二五”培训规划明确要求着力构建“开放式、全覆盖、高层次、精品化”的“大培训”格局,要全面覆盖农村供电各类设备,运用插件式、模块式、组合式等多种技术,建立起全能的农电训练场所。目前,江苏省公司农电人员总数为45000余人,其中中级工32500余人,急需高级工培训,要增加训练工位提升培训接纳能力,满足庞大的农电员工队伍技能训练需求。

供电企业是技术密集型企业,随着电网规模快速发展、装备水平不断提升、运行方式日趋复杂,特别是当前面临着重大的转变期,从传统型管理向特高压、智能电网延伸,因而人才培养工作显得尤为迫切,人才队伍建设在公司发展、电网稳定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由于农电工作日益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决定了对农电员工的操作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农电员工不断进行有效的技能培训显得十分重要。如何整合培训资源,运用先进的培训理论方法指导实践,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成为农电培训工作的核心目标。笔者结合江苏省电力公司职训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实践性的思考。

一、实施培训全方位标准化建设,健全企业培训规范新标准

为贯彻“人才强企”战略,根据“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工作要求,培训标准既是员工对照、自身查找差距、确定努力目标和方向的标准参照,又是公司系统开展岗位培训、培养员工实践能力的培训标准。在培训教学上尊重成人教学规律,坚持技能教学为主、操作实训为重的原则,激发员工的兴趣和创造性。

1.运用国家电网公司《培训规范》标准指导培训工作

近年,我们运用国家电网公司《培训规范》培训标准、课程体系及其教材等培训资源建设,突出了技能训练,增强了培训项目设置的灵活性,实现了“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个性化培训,有效开展针对性强的培训,同时也为员工查找自身能力差距、加强自我学习提供了目标和依据,并以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对岗位职业能力所需要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梳理,提炼了员工从事相应岗位职业工作所需的所有知识和技能,并进行了分级描述,可作为员工岗位职业能力分级评价的参照标准,为客观评价员工职业能力、明确努力目标、充分发挥潜能提供了标准和依据。同时《培训规范》也囊括了近几年来电力行业最新的政策、标准、规程、规定及新设备、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将有效满足目前电网企业生产一线对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素质的最新要求,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质量。江苏省电力公司职业技能训练基地主要是面向全省农电工开展培训,在配电和营销两个专业上应用培训规范,收效明显。

2.完善培训工作标准化体系

以ISO10015国际培训标准为指导,结合单位实际,建设以《培训管理手册》为总纲的培训管理标准体系,使培训管理流程进一步规范化和标准化。2011年省公司将审查和《培训管理手册》三级文件,并在省公司培训工作中进行试点,2012年省、市、县三级的培训管理工作全面达到《培训管理手册》的标准化要求,并开展贯标工作。加强培训项目赖以运转的各类软资源建设。“十二五”期间将按照内部开发与外部购买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岗位工作标准,开发出体系化、高质量的课程资源、教材资源、多媒体课件资源、测试题库、案例库等,以满足农电员工自学、培训项目实施需求。

3.加强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们要按照职业能力考核与工作业绩评定相结合、培训机构考核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全方位开展能力评价工作,引导各级领导、全体员工共同关注能力提升。

(1)建立规范的基于能力标准的项目评价模式。在培训项目实施前,培训机构要向学员公布培训科目设置和对应的能力要求,开展训前能力评估。在培训项目结束后,要对学员进行严格的考试、考核,检验培训项目效果,对学员的能力提升效果进行评价。

(2)建立基于工作业绩的企业评价模式。员工在培训中获得的能力只有在工作中真正加以运用才能体现出价值。因此,由企业开展基于工作业绩的日常能力评价工作是员工队伍能力评价的主要形式。“十二五”期间要倡导“让事实说话,用业绩证明”的能力评价理念,积极试行业绩举证制度,引导员工充分发挥能力优势,主动参与工作实践。

二、遵循实训设备建设基本原则,不断提升实训功能先进性

培训资源体系主要由设施设备、师资队伍、培训课程组成,企业要根据发展和员工培训的需要统筹规划培训资源体系的建设。

1.实训设备要体现“实用实际、适当超前”的原则

职业技能实训设施建设是提高学员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要建设一个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实训基地,其实训设施的建设必须紧贴专业培训需求,以提高学员技能素质为主旨,所开发的实训项目必须对应于企业生产技术、营销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实际工作技能,并且形成真实的职业环境。实训项目确立后,要根据培训工作的特点,将实训需求与实训装置的研发有机结合,制订出实训设备的技术标准和实训室的管理标准,从而形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的实训场所。在实训装置的研发上,要体现“实用实际、适当超前”的基本原则,注重将工作实际中相关的技术要求进行综合集成,同时加入实训设备应有的考核鉴定元素,力争在一套实训装置上满足相关专业所需的技能培训,从而确保硬件建设具有专业领域的先进性。已经建起了万余平米的室外配电实训场和21个专业技能实训室。在充分调研员工培训需求的基础上,不仅能够真实地模拟现场工作状态和工作环境,而且经济安全,可避免因学员误操作等原因而产生的设备和人身伤害。

2.实训设备要体现“互补通用、综合贯通”的原则

职业技能实训基地的建设坚持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强调学员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夯实基本技能,强化对学员使用设备和设备故障分析排除能力的培养,并据此确立实训内容并开发实训项目,形成从基本操作、基本工艺、基本技能训练到专业故障分析排除、综合技能训练的配套实训教学条件,并将分析得到的整合工作任务归纳转换成学习性的工作任务,并设计成系统化的实训项目和实训内容,从而可以设立从业务受理、现场勘察、装表接电、抄表核算等工作环节一直到用电稽查、故障报修和95598服务等一系列过程化的学习实训项目和内容。

3.实训设备要体现“仿真逼真、模拟操作”的原则

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尽最大可能模拟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状况。在具体的实训项目建设过程中,只要建设条件具备就要采用和现场一致的设备作为实训装置。对于现场设备型号参杂不齐的要注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装置,并在实训过程中进行原理解剖,举一反三。对于现场装置构成复杂或者现场工作过程中的综合性问题,则要采取模拟仿真的设备进行综合集成、真实再现。比如在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实训中,负控系统的构成复杂,它除了负控终端和负荷监控系统外,还要由客户端控制装置(断路器)、各种电量采集装置和通信桥路等共同构成,从而使受训人员能够得到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提升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和技能水平。

转贴于

三、注重培训流程及控制管理,确保培训质量与效果

1.加强培训流程及控制管理,强化、提高培训效果

培训过程管理总体上应严格按照ISO10015要求,做好确定培训需求、设计和策划培训、提供培训、评价培训结果四个阶段工作,并对这四个阶段工作进行监视,不断持续改进各阶段工作,以提高培训质量。对具体培训过程管理工作,还需要从几方面进一步加强。一是培训需求到位,课程设计合理。由于电力企业单位规模大,员工地域分布广、员工多、培训需求也多种多样,因此在培训需求征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网络优势,调查员工培训需求,让员工主动反映培训需求,并把企业培训课程资源挂在网上。二是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相结合。遵循成人学习特点,培训前要求学员带着问题来学习,教师将学员带来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使培训更好地结合实际,能解决现场工作存在的问题,提高培训实用性。三是培训体现科学规范和可操作性。虽然员工技能培训强调以技能训练为主,但是培训师还是要根据不同培训内容、培训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形式和方法。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丰富的工作经历、很高的技能水平,甚至通过角色扮演和拓展训练等方式教学。本职训基地教学上推行“理论-实训”一体化、实际案例剖析、师生互动释疑法,因而深受学员欢迎。四是培训督导在线可控。培训督导要坚持每天对正常教学秩序进行巡视督导,培训管理人员要经常随机到教室听课,到培训现场了解培训情况,参与重要课程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的研讨,组织试讲、听课、反馈等工作,实现培训过程管理常态化,使培训工作在控、有序进行。五是考核方式实用化。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采用不同的考试、考核形式。对技能人员培训考核主要是考核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工作行为规范和总结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是操作技能的正确、规范和熟练程度。六是培训效果评估流程化。通过常规访谈、座谈会、问卷调查等评估形式了解学员对所学课程的反映、满意度及学员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学员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相应的能力、业绩情况外,重点进行培训前后知识、技能、行为规范等对比测试,通过这种更为直接、具有可操作性的培训效果评估了解学员对培训项目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2.创新“三环九员”教务管理新方法

职训基地在开班、中间实训、考核考试三个不同的环节按照培训要求,提出“三环九员”教务管理思路方法。

(1)在开班过程环节上,高度重视开班仪式,要当好宣传员、辅导员和服务员。

1)宣传员就是要在第一时间内把职训基地的各项规章制度向每一位学员宣传教育到位,使他们自觉遵守纪律;否则,再健全的规章制度束之高阁就形同虚设,同时,宣传省公司培训的目的、要求和深远意义。因为,首先和学员接触的就是教务人员与教师,从营销学的角度就是起到“首问负责制”的作用。

2)辅导员要按培训理论要求,把培训的目的、程序、内容和考核的方式方法辅导到位,有利于学员学有成效。学员缺什么就教什么,不断完善备课教案。教务员组织对教师备课教案的检查。由于教材是本职训基地自行编写,培训部定期组织会审,适时修订完善。

3)服务员就是要全方位、全过程做好服务工作,比如做好学员的迎接、送行和日常需求以及病号的应急保障工作。培训部要求每位教务员及教师都要树立“当好学员的服务员”理念,还建立了学员病号急救保障预案;文体活动中心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体育项目可满足不同爱好的员工的需求。

(2)在中间实训环节上关注整个教学过程,要当好质检员、安全员和调研员。

1)质检员就是严把教学质量关,检查备课教案,坚持课堂巡视制度。教学质量是培训效果的关键环节,学员培训的成效主要是对教学质量常抓不懈,教学思路要有所创新。从培训现场管理角度,在实践中提出“二巡三访”制。“二巡”制:一是巡视教学教案;二是巡视现场听课。“三访”制:一是访问学员,请他们打分;二是访问送配单位,倾听他们的意见;三是回访基层单位,了解学员是否在实际工作中有所提高,并按照PDCA循环模式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2)安全员。因为实训有户外高空作业、有户内带电作业以及防火安全问题,安全是永恒的主题。每位教师同时肩负着安全员的责任,在配电、计量、电气实验、低压排故等凡涉及安全的实训中培训师每年都应有两次安规考试;实训时,学员严格按安全规程执行,并配置必要的安全工器具,以确保实训安全;户外高空作业应有防高空坠落保险装置。

3)调研员就是要倾听来自生产一线的学员对培训进行评估。再好的教育若脱离了实际,那都是纸上谈兵,毫无价值。要求每位教师当好调研员,将收集的问题由配电、营销两个教研组集中答疑,对其中较为深奥的课题还要请教专家,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与知识能力。着手计划每年编辑一本年度实战案例释疑集,每年评出学员十大实战价值课题提出奖。

3.在考试考核环节上,要当好公证员、纪检员和评审员

(1)公证员就是要公开、公正、公平、教学透明,让学员心服口服。由于省电力公司重视培训,学员通过培训、鉴定拿到高级工证书将为其自身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求在劳动纪律考试、教学过程,特别是考试环节必须坚持“三公”原则,要当好公证员,一切事情要在阳光下进行。比如:在劳动纪律考核上,每天早上点名,下午结束时当场签字,并张榜公示结果;教学的要求与考核程序在墙上公开;实训项目考试抽签决定;实训考试必须有两名教师签字,并要求上报成绩“不过夜”;培训部汇总成绩上报“不隔天”,职训基地反馈成绩“不隔周”,互相监督,层层把关。

(2)纪检员就是严肃考场纪律,执法如山,同时要严于律己,廉洁从教,规范职业道德,从根本上杜绝学员的投诉事件发生。首先,从行为规范上约束每位教师,言教不如身教,职训基地每年年初都要与每位兼职教师签订廉洁从教承诺书,以纪检员的标准严格要求,每年都要举办“反腐倡廉”法纪法规教育讲座。

(3)评审员就是要应用柯氏四级评估模型对培训的实训效果进行评估,审视自身的不足,不断改进培训工作。每个实训单元结束都要求培训师写出评估报告、管理心得以及从教感悟,都要召开学员座谈会,倾听他们的建议与要求,发扬办学优点,改进不足,不断完善单元制试点工作成果。同时,向每位学员发一份综合意见反馈单,并向学员征求改进建议。

第8篇:合规培训效果范文

论文关键词:农电员工;标准化建设;实训设备;教务管理

江苏省电力公司“十二五”培训规划明确要求着力构建“开放式、全覆盖、高层次、精品化”的“大培训”格局,要全面覆盖农村供电各类设备,运用插件式、模块式、组合式等多种技术,建立起全能的农电训练场所。目前,江苏省公司农电人员总数为45000余人,其中中级工32500余人,急需高级工培训,要增加训练工位提升培训接纳能力,满足庞大的农电员工队伍技能训练需求。

供电企业是技术密集型企业,随着电网规模快速发展、装备水平不断提升、运行方式日趋复杂,特别是当前面临着重大的转变期,从传统型管理向特高压、智能电网延伸,因而人才培养工作显得尤为迫切,人才队伍建设在公司发展、电网稳定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由于农电工作日益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决定了对农电员工的操作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农电员工不断进行有效的技能培训显得十分重要。如何整合培训资源,运用先进的培训理论方法指导实践,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成为农电培训工作的核心目标。笔者结合江苏省电力公司职训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实践性的思考。

一、实施培训全方位标准化建设,健全企业培训规范新标准

为贯彻“人才强企”战略,根据“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工作要求,培训标准既是员工对照、自身查找差距、确定努力目标和方向的标准参照,又是公司系统开展岗位培训、培养员工实践能力的培训标准。在培训教学上尊重成人教学规律,坚持技能教学为主、操作实训为重的原则,激发员工的兴趣和创造性。

1.运用国家电网公司《培训规范》标准指导培训工作

近年,我们运用国家电网公司《培训规范》培训标准、课程体系及其教材等培训资源建设,突出了技能训练,增强了培训项目设置的灵活性,实现了“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个性化培训,有效开展针对性强的培训,同时也为员工查找自身能力差距、加强自我学习提供了目标和依据,并以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对岗位职业能力所需要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梳理,提炼了员工从事相应岗位职业工作所需的所有知识和技能,并进行了分级描述,可作为员工岗位职业能力分级评价的参照标准,为客观评价员工职业能力、明确努力目标、充分发挥潜能提供了标准和依据。同时《培训规范》也囊括了近几年来电力行业最新的政策、标准、规程、规定及新设备、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将有效满足目前电网企业生产一线对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素质的最新要求,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质量。江苏省电力公司职业技能训练基地主要是面向全省农电工开展培训,在配电和营销两个专业上应用培训规范,收效明显。

2.完善培训工作标准化体系

以iso10015国际培训标准为指导,结合单位实际,建设以《培训管理手册》为总纲的培训管理标准体系,使培训管理流程进一步规范化和标准化。2011年省公司将审查和《培训管理手册》三级文件,并在省公司培训工作中进行试点,2012年省、市、县三级的培训管理工作全面达到《培训管理手册》的标准化要求,并开展贯标工作。加强培训项目赖以运转的各类软资源建设。“十二五”期间将按照内部开发与外部购买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岗位工作标准,开发出体系化、高质量的课程资源、教材资源、多媒体课件资源、测试题库、案例库等,以满足农电员工自学、培训项目实施需求。

3.加强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们要按照职业能力考核与工作业绩评定相结合、培训机构考核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全方位开展能力评价工作,引导各级领导、全体员工共同关注能力提升。

(1)建立规范的基于能力标准的项目评价模式。在培训项目实施前,培训机构要向学员公布培训科目设置和对应的能力要求,开展训前能力评估。在培训项目结束后,要对学员进行严格的考试、考核,检验培训项目效果,对学员的能力提升效果进行评价。

(2)建立基于工作业绩的企业评价模式。员工在培训中获得的能力只有在工作中真正加以运用才能体现出价值。因此,由企业开展基于工作业绩的日常能力评价工作是员工队伍能力评价的主要形式。“十二五”期间要倡导“让事实说话,用业绩证明”的能力评价理念,积极试行业绩举证制度,引导员工充分发挥能力优势,主动参与工作实践。

二、遵循实训设备建设基本原则,不断提升实训功能先进性

培训资源体系主要由设施设备、师资队伍、培训课程组成,企业要根据发展和员工培训的需要统筹规划培训资源体系的建设。

1.实训设备要体现“实用实际、适当超前”的原则

职业技能实训设施建设是提高学员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要建设一个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实训基地,其实训设施的建设必须紧贴专业培训需求,以提高学员技能素质为主旨,所开发的实训项目必须对应于企业生产技术、营销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实际工作技能,并且形成真实的职业环境。实训项目确立后,要根据培训工作的特点,将实训需求与实训装置的研发有机结合,制订出实训设备的技术标准和实训室的管理标准,从而形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的实训场所。在实训装置的研发上,要体现“实用实际、适当超前”的基本原则,注重将工作实际中相关的技术要求进行综合集成,同时加入实训设备应有的考核鉴定元素,力争在一套实训装置上满足相关专业所需的技能培训,从而确保硬件建设具有专业领域的先进性。已经建起了万余平米的室外配电实训场和21个专业技能实训室。在充分调研员工培训需求的基础上,不仅能够真实地模拟现场工作状态和工作环境,而且经济安全,可避免因学员误操作等原因而产生的设备和人身伤害。

2.实训设备要体现“互补通用、综合贯通”的原则

职业技能实训基地的建设坚持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强调学员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夯实基本技能,强化对学员使用设备和设备故障分析排除能力的培养,并据此确立实训内容并开发实训项目,形成从基本操作、基本工艺、基本技能训练到专业故障分析排除、综合技能训练的配套实训教学条件,并将分析得到的整合工作任务归纳转换成学习性的工作任务,并设计成系统化的实训项目和实训内容,从而可以设立从业务受理、现场勘察、装表接电、抄表核算等工作环节一直到用电稽查、故障报修和95598服务等一系列过程化的学习实训项目和内容。

3.实训设备要体现“仿真逼真、模拟操作”的原则

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尽最大可能模拟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状况。在具体的实训项目建设过程中,只要建设条件具备就要采用和现场一致的设备作为实训装置。对于现场设备型号参杂不齐的要注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装置,并在实训过程中进行原理解剖,举一反三。对于现场装置构成复杂或者现场工作过程中的综合性问题,则要采取模拟仿真的设备进行综合集成、真实再现。比如在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实训中,负控系统的构成复杂,它除了负控终端和负荷监控系统外,还要由客户端控制装置(断路器)、各种电量采集装置和通信桥路等共同构成,从而使受训人员能够得到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提升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和技能水平。

三、注重培训流程及控制管理,确保培训质量与效果

1.加强培训流程及控制管理,强化、提高培训效果

培训过程管理总体上应严格按照iso10015要求,做好确定培训需求、设计和策划培训、提供培训、评价培训结果四个阶段工作,并对这四个阶段工作进行监视,不断持续改进各阶段工作,以提高培训质量。对具体培训过程管理工作,还需要从几方面进一步加强。一是培训需求到位,课程设计合理。由于电力企业单位规模大,员工地域分布广、员工多、培训需求也多种多样,因此在培训需求征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网络优势,调查员工培训需求,让员工主动反映培训需求,并把企业培训课程资源挂在网上。二是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相结合。遵循成人学习特点,培训前要求学员带着问题来学习,教师将学员带来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使培训更好地结合实际,能解决现场工作存在的问题,提高培训实用性。三是培训体现科学规范和可操作性。虽然员工技能培训强调以技能训练为主,但是培训师还是要根据不同培训内容、培训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形式和方法。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丰富的工作经历、很高的技能水平,甚至通过角色扮演和拓展训练等方式教学。本职训基地教学上推行“理论-实训”一体化、实际案例剖析、师生互动释疑法,因而深受学员欢迎。四是培训督导在线可控。培训督导要坚持每天对正常教学秩序进行巡视督导,培训管理人员要经常随机到教室听课,到培训现场了解培训情况,参与重要课程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的研讨,组织试讲、听课、反馈等工作,实现培训过程管理常态化,使培训工作在控、有序进行。五是考核方式实用化。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采用不同的考试、考核形式。对技能人员培训考核主要是考核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工作行为规范和总结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是操作技能的正确、规范和熟练程度。六是培训效果评估流程化。通过常规访谈、座谈会、问卷调查等评估形式了解学员对所学课程的反映、满意度及学员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学员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相应的能力、业绩情况外,重点进行培训前后知识、技能、行为规范等对比测试,通过这种更为直接、具有可操作性的培训效果评估了解学员对培训项目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2.创新“三环九员”教务管理新方法

职训基地在开班、中间实训、考核考试三个不同的环节按照培训要求,提出“三环九员”教务管理思路方法。

(1)在开班过程环节上,高度重视开班仪式,要当好宣传员、辅导员和服务员。

1)宣传员就是要在第一时间内把职训基地的各项规章制度向每一位学员宣传教育到位,使他们自觉遵守纪律;否则,再健全的规章制度束之高阁就形同虚设,同时,宣传省公司培训的目的、要求和深远意义。因为,首先和学员接触的就是教务人员与教师,从营销学的角度就是起到“首问负责制”的作用。

2)辅导员要按培训理论要求,把培训的目的、程序、内容和考核的方式方法辅导到位,有利于学员学有成效。学员缺什么就教什么,不断完善备课教案。教务员组织对教师备课教案的检查。由于教材是本职训基地自行编写,培训部定期组织会审,适时修订完善。

3)服务员就是要全方位、全过程做好服务工作,比如做好学员的迎接、送行和日常需求以及病号的应急保障工作。培训部要求每位教务员及教师都要树立“当好学员的服务员”理念,还建立了学员病号急救保障预案;文体活动中心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体育项目可满足不同爱好的员工的需求。

(2)在中间实训环节上关注整个教学过程,要当好质检员、安全员和调研员。

1)质检员就是严把教学质量关,检查备课教案,坚持课堂巡视制度。教学质量是培训效果的关键环节,学员培训的成效主要是对教学质量常抓不懈,教学思路要有所创新。从培训现场管理角度,在实践中提出“二巡三访”制。“二巡”制:一是巡视教学教案;二是巡视现场听课。“三访”制:一是访问学员,请他们打分;二是访问送配单位,倾听他们的意见;三是回访基层单位,了解学员是否在实际工作中有所提高,并按照pdca循环模式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2)安全员。因为实训有户外高空作业、有户内带电作业以及防火安全问题,安全是永恒的主题。每位教师同时肩负着安全员的责任,在配电、计量、电气实验、低压排故等凡涉及安全的实训中培训师每年都应有两次安规考试;实训时,学员严格按安全规程执行,并配置必要的安全工器具,以确保实训安全;户外高空作业应有防高空坠落保险装置。

3)调研员就是要倾听来自生产一线的学员对培训进行评估。再好的教育若脱离了实际,那都是纸上谈兵,毫无价值。要求每位教师当好调研员,将收集的问题由配电、营销两个教研组集中答疑,对其中较为深奥的课题还要请教专家,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与知识能力。着手计划每年编辑一本年度实战案例释疑集,每年评出学员十大实战价值课题提出奖。

3.在考试考核环节上,要当好公证员、纪检员和评审员

(1)公证员就是要公开、公正、公平、教学透明,让学员心服口服。由于省电力公司重视培训,学员通过培训、鉴定拿到高级工证书将为其自身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求在劳动纪律考试、教学过程,特别是考试环节必须坚持“三公”原则,要当好公证员,一切事情要在阳光下进行。比如:在劳动纪律考核上,每天早上点名,下午结束时当场签字,并张榜公示结果;教学的要求与考核程序在墙上公开;实训项目考试抽签决定;实训考试必须有两名教师签字,并要求上报成绩“不过夜”;培训部汇总成绩上报“不隔天”,职训基地反馈成绩“不隔周”,互相监督,层层把关。

(2)纪检员就是严肃考场纪律,执法如山,同时要严于律己,廉洁从教,规范职业道德,从根本上杜绝学员的投诉事件发生。首先,从行为规范上约束每位教师,言教不如身教,职训基地每年年初都要与每位兼职教师签订廉洁从教承诺书,以纪检员的标准严格要求,每年都要举办“反腐倡廉”法纪法规教育讲座。

第9篇:合规培训效果范文

1、提高员工HSE培训质量的必要性

当前地震勘探项目员工的岗前HSE培训工作较以前有很大提升,但从近几年HSE检查和审核中发现的问题看,部分地震勘探项目的HSE培训工作仍然存在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过程不扎实、流于形式的现象,既浪费了单位的培训投入,员工在培训后却并未掌握风险防范能力,更影响到了员工对地震队各项工作的认同感。这其中固然有员工素质参差不齐、人员变化频繁等客观原因,但也有培训单位计划不合理、培训针对性不强、培训方式不科学等因素。因此很有必要找出当前HSE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地震队员工培训的特点,改进培训方式,提高HSE培训质量。

2、当前HSE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单位领导对HSE培训工作重视不足,口头支持多,资源支持少,“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体现在给予的培训时间不充裕、属地主管亲自进行HSE授课时准备不充分、工学有冲突时中止培训、对考核结果不关注等方面。

二是培训策划不足。没有认真分析员工的培训需求,机械的按照培训矩阵制定培训内容,造成“上大课”、“重复上一年级”现象时有发生,影响培训效果。

三是培训方式单一,过多的采取一人授课众人听课的培训方式,互动不足、受训人员参与不够。分班组培训时,有些单位没有落到实处。

四是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不足。虽然经过多次“队领导上讲台、班组长上讲台”培训,但仍有部分队领导和班组长的培训技巧、知识掌握情况与培训要求距离较大。且由于缺少激励机制,培训师资队伍主动提升培训技能的积极性不高。

五是对考核和总结工作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试卷内容与岗位要求结合性不够;实际考核没有覆盖所有班组;考试不严格现象普遍;总结评价工作流于形式,不利于指导补充培训,造成培训工作“虎头蛇尾”。

3、地震队员工学习的特点

应当将参与地震勘探项目施工的临时工和分包商员工作为项目岗前HSE培训的重点人员,这些人是项目施工操作主体,他们能否掌握安全生产技能直接关系到项目能否安全生产,同时这些员工具有以下特点:

3.1文化素质普遍不高

由于野外施工作业的流动性、长期性和艰苦性,临时工一般为农民工。他们知识水平普遍较低,整体文化素质不高。

3.2 对地震岗位的安全知识了解不足

外雇临时工首先注重的是怎样适应自己的基本工作,而忽略安全意识的自我培养和HSE知识的学习,对地震岗位工作规范、流程、危险点源等不熟知,工作中一旦遇到突发性事故,就不知如何应急处理。有些工作经验的临时工则对安全培训工作不重视,认为每次讲的都一样,没有新意,存在麻痹心理。

3.3 安全意识淡薄,容易发生违章行为

季节工和分包商员工由于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岗位技能不足,忽视安全蛮干、盲干的现象就很难避免,致使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3.4学习时具有成年人学习的一般特点

成人由于人生经验丰富,思想比较复杂,学习时具有想学才能学、只愿学有用的东西、在学习中喜欢运用过去的经验、喜欢在做中学、学习时喜欢被尊重等特点,需要在培训时加以重视。

4、提高HSE培训质量的有效做法

4.1 将HSE培训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

在开展HSE培训工作之初,应由勘探项目实施单位主要领导主持,按照HSE培训管理规章制度要求,明确了各班组的培训职责、培训内容、培训时间、考核标准等,做到了目标定位明确,实施有可操作性,使HSE培训工作规范开展。

4.2 做好培训策划工作

制订培训计划前,应认真了解受培训员工的背景和总体培训需求,编制合理的培训内容和计划。队领导要对培训计划高度重视,没有特殊情况不要随意改变。并要督促属地人员主动落实培训计划和要求。

4.3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选拔培训师是做好培训工作的重要任务,地震队可通过班组推荐或自荐的方式竞聘,来源为资深员工、技能专家、技术能手和技术带头人等,特别应该将属地主管发展成合格培训师,因为这些人与勘探项目员工接触最多,交流最多;进行医疗、登山等专业培训时可外聘培训师,便于取长补短。

培训师的综合素质要能满足培训要求,爱岗敬业、业务素质好,熟悉安全法规、安全管理知识、有安全技术专业技能和安全管理实践工作经验;要表达能力好,能将深奥的理论用简单的道理说明,能以表现力和感染力吸引培训对象的注意力;能自如地回答培训对象提出的问题,掌控培训过程。

对培训师要加强管理,以文件形式明确培训师的直线责任和待遇,建立培训师能力管理档案。工作中要做好培训师分级和考核工作,定期对培训师的培训效果、学员收益等进行评估。

4.4针对培训内容,做好规范的培训课件

规范的培训教材是保证高质量培训效果的基础,培训教材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一是做好课程设计,要根据学员特点和拟定的培训内容,理清逻辑关系,列出课程提纲。二是培训内容要符合国家、行业和企业的有关安全环保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要求,避免出现错误内容,一般勘探项目岗前HSE培训的内容应包括岗位常识、法律法规、岗位风险、操作规程、应急要求、典型事故案例等,培训内容各部分之间应是一个连续与递进的关系,最好使员工心理上自然从一部分内容过度到下一部分内容。应将操作规程要求作为培训教材和培训过程的重点,因为这是其他几部分的内容要求的输出,学员理解和掌握了操作规程,培训的目的就达到了。三是课件要美观,做到所讲内容易懂、规范、明了,图文并茂,多用图片和动画、影响资料,少用大段文字,使学员感到新鲜、好奇、爱看、直观、受益。

4.5丰富培训手段、让员工参与到培训之中

培训时要根据地震队员工的特点和成年人学习的特点,做到通俗易懂和联系实际,增强培训的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因人施教,增强互动,对员工好的表现及时肯定和激励。培训过程中,培训师应随时观察学员情况,多采用互动式教学,引导学习主动学习,激活学员旧知来学习新知识。

培训方式要灵活多样,要多采用属地主管理培训为主,专业人员辅助培训为附的讲课方法,理论讲解可将JSA实践作为班组HSE培训的重要内容,对PPE使用、应急设备使用、CPR学习等内容,应尽量使用道具进行体验式教学,体验越深效果越好。涉爆人员、特殊工种的培训除提供培训资料外,还可采用“师带徒”、“单兵教练”等方式保证培训效果。

操作岗位的安全培训必须进行岗位实际操作培训,在涉爆人员、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实际操作中,采用操作和唱规程要求相结合的方式往往效果较好,这种方式要求受培训员工边实际操作,边大声说出每个步骤的要求,作为培训师要做好观察、示范、纠正、肯定、奖励等工作。实际操作进行一定程度、学员掌握基本要求后,往往会感觉不错,有些轻飘飘了,这时要采用实情表演式培训方式加深学员印象,最好组织班组所有学员围观,模拟实情,一人或一组人员进行操作,之后围观者对操作者的表现挑毛病,便于操作人员相互发现不足,提高对操作规程的理解。

4.6 采用理论、实际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地震队岗前HSE考核的形式一般可用以下方式:书面形式开卷,适宜普及性培训的考核,可针对一般性操作员工,试卷应以选择、判断为主,尽量少出问答题,深度不宜太大;书面形式闭卷,适宜对专业性较强的人员的考核。试卷应重点考核操作关键要点,题量不宜太多,侧重现场技能考核;现场技能考核以现场操作为主,然后参照相关标准,编制出考核表,对操作的结果进行衡量,关键岗位操作人员的考核要严格把关,不合格者坚决不能上岗。要将考核结果及时公开,对优秀员工进行一定的奖励,对不合格者进行再次培训。

4.7及时进行培训效果评价,持续改进培训质量

地震勘探项目员工HSE培训效果评价主要有以下内容:培训态度、考试或考核成绩、培训后意识转变情况、业务知识、技能及管理能力提高情况等。评估方式主要有:自我评价,员工对所学课程内容、收获和工作指导性的总结和评估。上级评价,上级主管对员工培训表现及效果的综合考核评价。跟进评价,员工上级主管根据其培训后一定时期的工作表现和业绩,对培训效果的最终评估。同时要对培训师授课水平及时评价,将评价结果纳入考核体系、形成双层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保障培训工作的良好循环。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