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药剂学培养方案范文

药剂学培养方案精选(九篇)

药剂学培养方案

第1篇:药剂学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药学;专业学位;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5(a)-0136-04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case method in pharmaceutical professional degree training

DENG Youcai LI Xiaohui LIN Yongyao LI Jin ZHOU Xing

College of Pharmacy,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8, Chin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pharmaceutical professional degree trainingis cultivating high-level, applied talentswithstrong capacity of analyzing and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to becompetent for drug production, use, circulation, supervision and service. Different from cultivation of tradi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talents, class design for pharmaceutical professional graduate students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o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to solve practical issues. In order to integrate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e of pharmacy under limited teaching conditions, hot topics in pharmaceutical field were introducedin class forguiding the students to analyze and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by themselves via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pharmaceutical theories. This teaching method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degree and applicableability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 practice, which indicated that teaching case method is a good way for pharmaceutical professional degree training.

[Key words] Teaching case method; Pharmaceutical; Professional degree; Teaching model

2010年起教育部新增学硕士专业学位,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于药学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充分完善了我国药学人才培养体系[1]。传统的药学研究生教育以培养科研型人才为主,而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心则为培养应用型的药学人才为主,其培养目标是以药学职业实践为导向,培养具有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2-3]。然而,由于我国药学专业学位设置较晚,在教学方法、方式与模式方面仍整体处于探索阶段。如何适应现代化药学的发展需求,其课程设置仍面临诸多改进的方面[3-4]。特别是在现有教学条件下,探索一条连接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有效纽带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方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则十分重要[5-7]。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根据课堂教学目的、内容和要求,引入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基于所学的知识与资料背景就具体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并最终解决实际问题,强化操作,以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8-12]。为探索案例教学法在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组以新型药物递送系统课程为中心,引入药剂学领域中的热点案例,在案例分析、讨论与总结等各环节中培养学生的文献查阅、理论应用、问题分析、语言交流及问题解决等综合能力。现将案例教学法的优点及应用情况陈述如下,为广大药剂学教育工作者在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时作参考。

1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1.1 启发式教学思路

传统的药学理论课教学大多是教师讲解式的灌输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导致学习热情不高,课堂教学效果较低。而通过在传统的讲解法中穿插与理论知识具体应用相关的案例教学,则可增强理论知识的实践性,启发学生思考、理解和总结所学理论知识的具体含义、适用范围等,从而促进学生对于药学中各项基本理论的理解深度[12-13]。案例教学法将从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互动式教学方式,强调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及师生双方的互动性。不仅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更是促进了其对所学知识的可实践转化性。这将进一步促进学生通过对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而培养了其开拓性思维。

1.2 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理论教学在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缺乏关注。而药学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药学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型药学人才的最基本特征之一就是突出的问题分析能力。案例教学法可增强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通过引进实际案例将药品设计、研发、生产与流通等药学上下游活动真实生动的呈现于课堂。而将分析问题与研究对策的空间交由学生,根据案例中所描述的情景现场,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利用所学知识对案例中的情形进行分析判断[13-15]。这将有助于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进行升华,同时增强学生对药学理论学习的兴趣。

1.3 有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

案例教学法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形式。案例教学法最早应用于管理学的教学中。据报道,哈佛商学院采用案例教学法后,学生毕业后最多经半年实习即可快速进入企业管理者的角色中,这显示出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应用人才中的突出优势[16]。应用型药学人才必须在文献学、药学、管理学与统计学等方面具有综合型素质,并融合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等药学各专业的多学科知识。在实际案例中往往涵盖了多学科的内容,需要学生融合所学的多学科知识,进行分析、辨别与融合,从而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理解、分析,并结合多学科的知识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而在学生自行对实际案例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同时,还涉及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写作、决策、理解、协调、沟通、管理、说服与演讲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药学专业应用人才。

1.4 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对于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与调整[17-18]。为上好一堂成功的案例教学课,教师在课前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药学发展动态与理论课要求,从文献、新闻、科研实践与药企车间等多个渠道挑选出让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并提前对学生可能发散的多个领域进行知识与背景的补充[19];在课间,教师工作更具挑战性,需要随时跟踪学生的发散思维,结合不同学生的思维与反应进行引导,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获得知识。整个过程对于教师素质的要求远远超过传统的理论教学,从而在挑战中助推教师素质的提高[14]。

2 案例教学法在药学课程的开展

2.1 案例准备与展示

首先,教师应在相应章节的理论课前2周开始根据学生的背景知识、所学理论课程和药学最新发展前沿遴选并撰写3个合适的教学案例,并于理论课开始前一周将案例内容提前发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投票选择出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案例作为课堂上案例教学法的主要案例,其余2个案例作为选修案例,课后讨论。在确定主要案例后,在课堂开始前3 d提出学生预习案例的要求。

在正式的案例教学中,教师把精选的案例通过纸质材料、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带着案例情景去探讨问题,将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融合贯通,或对即将学习的知识进行引导。另外,课前教师还应根据案例与所涉及的理论内容,设置能体现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探索与运用理论知识,让学生在生动的案例情景中,去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发现案例中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2.2 案例讨论与对策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对案例理解后的讨论是案例教学的精华部分。在案例讨论后,教师将学生按3人小M进行分配,提出若干问题,激发学生兴趣,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多学科内容对案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分析与讨论。在实际开展中,分析与讨论的形式可以多样,如小组讨论、资料查询与集体讨论等多种方式。在学生讨论后,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名代表对该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陈述与总结,并在陈述后适当的添加全班讨论与辩论的内容。教师在此期间加以引导与启发,使学生在案例讨论中互相启迪、摩擦火花。

2.3 案例的总结点评

学生与教师互为课堂的主体与主导,在学生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解析并提出对策后,教师要及时的对学生在讨论分析中存在的优、缺点进行评价,并分析案例问题的疑难点,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此外,教师应对学生讨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教会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包容其他意见,在综合大家的方案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从而教会学生有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案例中的问题,以助于其分析和解决未来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教师在总结点评中要有目的地涉及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帮助学生将所学的药剂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药剂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案例示例

3.1 选题来源

资料来源于公开文献与FDA数据库:

①2006年9月美国辉瑞公司曾首次推出了吸入型胰岛素Exubera。

②2007年10月吸入型胰岛素Exubera在上市1年后惨淡的推出了市场。

③2014年6月27日,MannKind公司研发的新型超速效吸入型餐时胰岛素制剂Afrezza被美国FDA批准上市[19]。

3.2 内容摘要

2014年6月27日,MannKind公司研发的新型超速效吸入型餐时胰岛素制剂Afrezza被美国FDA批准上市。这是自2007年辉瑞公司撤市以来,又一次在吸入性胰岛素制剂方面的重大尝试。相对于皮下注射胰岛素,Afrezza为新一代吸入型超速效人胰岛素,以非侵入性给药方式为亮点,满足了部分需要餐前胰岛素而又不愿意进行皮下注射的患者的需求,不仅和传统的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疗效相当,并且具有模仿生理浓度的优势。然而,Afrezza目前在市场上的表现仍举步维艰[20-21]。本案例将通过探讨吸入型胰岛素制剂的发展与潜力,使学员可以充分认识剂型设计和开发的重要性,提高对剂型设计时所需注意事项的理解,可以获得一次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剂型设计理论,解决吸入型胰岛素制剂困境的机会。

3.3 预习问题

①胰岛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使用现状?

②胰岛素临床使用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③吸入型胰岛素制剂失败的原因及其改善方向?

④你认为胰岛素未来的制剂发展方向是什么?

3.4 本案例的针对性

本案例基于对目前药学领域中最热门、最具争议的胰岛素吸入给药的现状进行分析与探讨,在实际的热点问题中引导研究生自主总结胰岛素吸入给药的优势和缺陷,自主分析胰岛素吸入给药走进困境的内在原因,并引导学生提出解决胰岛素吸入给药困境的新思路。从而让研究生从实际问题中更加深刻理解剂型与药动、药效和安全性的关系,剂型与经济效益,以及剂型与患者依从性的关系;同时增强研究生在未来实践中面对新型剂型设计时对药动、药效、安全性、药物经济学和患者依从性等多方面因素时,通过综合衡量最终选择合理剂型设计的能力。

4 教学效果评估

4.1 学生参与课程讨论的积极性提高

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极大的提升了学生对于新型药物递送系统课程的热情。在案例选择上,学生们积极查询资料,相互讨论,在投票中表现出对药剂领域热点案例的关注。同时,由于课前准备充分,已对案例内容熟记于心,并已查询和了解大量的案例背景相关知识,在课堂讨论中表现出较强的自信。学生们争先发言,热烈讨论,课堂气氛良好。此外,通过学习兴趣提升度、知识掌握程度、教学方法满意度等项目做调查问卷发现,学生普遍反映对案例课兴趣浓厚,知识掌握程度高,对案例教学法的运用非常满意。

4.2 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

案例教学法关注于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讲授后,发现学生表现出更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在课程结束后学生提交的综述写作中,相比于以往传统教学法的学生,学生在寻找药剂学相关领域的热点问题,在分析该领域发展的前景与困难中均体现出更强的逻辑与总结能力。部分独特的见解令教员们普遍感觉到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自主学习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很高的积极价值;另一方面,在企业见习期间,学生主动的发现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受到企方导师的一致好评。

4.3 案例教学法的不足及注意事项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需为学生讨论提供大量课时。这与有限的课堂时间形成了矛盾,在课堂上无法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意见与问题。其次,对于案例教学法而言,参与的学生与教师均需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教师需要按照课程需要在课前查询大量资料、思考问题来设计案例,保证案例的新颖性、真实性、代表性与理论相关性,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还要兼顾案例的理论意义。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自身在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需在药学相关学科与研究背景方面具有深厚的知识积淀与热点跟踪。对于课堂中而言,不同于传统教学法以讲授为主,案例教学法对于教师的观察能力、语言能力与发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讲,还要听学生讲;不仅要自主分析问题,还要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和分析问题。

为保证案例教学法实施的有效性,应将案例教学中案例准备到总结等多个环节进行规范化和制度化,如学生讨论与交流的制度化、案例编写与质量评价的规范化以及相关奖惩机制等。此外,为保证教学质量,也应对案例教学的开展进行适当的教学控制与质量规范,但应注意控制的尺度与方式,以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而教师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引导与监督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应成为教学准备中对重点关注的难点。

5 小结

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是以药学职业实践为导向,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多学科交叉专业知识,并具有分析与解决药物生产、使用、流通、监管、服务等各环节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1-3]。药学是一门实践与理论并重的学科。其基本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而实践则是药学理论知识的来源与应用。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注重理论的讲授,而无法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关系。在理论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正好在课堂教学中为实践与理论连接了一条纽带,相当于实践推演;而在实践过程中,借鉴经典案例的经验则相当于理论形象化后的理论指导,形成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有效联系。在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理论课教学中,通过药学各领域热点问题的案例教学,系统的引入有针对性、贴近时代和生活的药物案例,作为一种联系理论知识和实践之间的桥梁,进而在案例分析中体现药学研发、生产等实践中的问题,在案例对策中反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促进以应用型药学人才为培养目标的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袁小量,刘强,陈玉文.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问题研究[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5(2):142.

[2] 龚受基.对药学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的思考[J].广州化工,2012,40(13):200-201.

[3] 徐蓉,李伟,李晓波,等.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主要问题的探讨与思考[J].药学教育,2011,27(5):1-4.

[4] 刘水冰,杨奇,王东光.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30):75-78.

[5] 胡晋红,汪玲,何珂,等.以专业学位发展为基点构思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4, 14(6):401-405.

[6] 刘耀,邱学文,夏培元.关于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药房,2016,27(6):851-853.

[7] 章登飞.谈药学专业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123-124.

[8] 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3):7-11.

[9] 邓月仙,宝,刘文宝.案例教学法应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4):762-764.

[10] 董世芬,张硕峰,吴金英,等.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6):151-152.

[11] 来丽娜,郑王巧,郭春花.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0,12(2):149-151.

[12] 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3):7-11.

[13] 曾碧映,陈畅乾,唐元兢,等.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2):91-92.

[14] 李春艳,王莺燕,刘丹,等.案例教学法结合PBL模式在医学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 11(36):126-128.

[15] 祁秀玲,陈俊荣,,等.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与法规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9):144-145.

[16] 杨群.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优点及存在问题[J].考试周刊,2009(35):187-189.

[17] 张志强.教师素质是决定“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01(2):47-48.

[18] 卢明东,孙维建,柯将琼,等.基于标准病例的CBL教学法在普外科见习教学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2):130-132,137.

[19] 林水森,郭幼红,许嵘.校企合作下高职药物化学案例教学控制的实施[J].海峡药学,2015(2):228-230.

[20] 李玉红.吸入型胰岛素新制剂:Afrezza[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6(2):81-85.

第2篇:药剂学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方剂学;实验课;教改;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方剂学是中医学的基础学科,是联系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的桥梁课程,它关系着中医药院校学生未来临证应诊能力的强弱,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近年来,方剂学借助现代实验研究手段,综合现代药理学、药剂学、病理学、毒理学等多个学科,在中成药、中药复方制剂开发与研制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从古方生脉散中开发研制出的益气养阴药--生脉注射液,就是方剂学的现代研究成果之一。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中医方剂学实验已经成为《方剂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中医药院校不仅开设了方剂学实验课,而且在不断尝试与摸索的过程中建立了方剂学实验教学体系,有的院校已经把方剂学实验课从理论课中分化出来设置成为独立的课程--《实验方剂学》,成为一门将方剂学中处方变化、配伍、治法等基本知识和现代实验研究手段相结合与多个学科交叉的课程[1]。

方剂学实验课在经历了从初期的尝试、开设、摸索、隶属于方剂学理论课程的境地发展到现在的独立设置课程阶段,从开始的简单验证性实验扩展到现在的综合性、自主设计性、创新性并重的实验项目,教学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授课模式,PBL、CBL、三明治教学法以及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的模式。

1、《方剂学》实验课教学及其教改发展现状

1.1国内中医药院校《方剂学》实验课教学现状

目前为止,全国性方剂学教学大纲也未规定中医方剂学课程的教学必须要开设实验课[2],许多中医院校结合自身实际实验条件和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方剂学实验课。由于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实验讲义、教学时数等课程要求,以我校为例,方剂学实验指导书由中医学院方剂教研室全体教师参照其他院校实验项目并结合实际自行编写,实验课内容:麻黄汤与桂枝汤发汗作用的比较(2学时),大承气汤对胃肠道蠕动的影响(2学时),四逆汤的回阳救逆(4学时)等共计7个实验项目。课程教学时数共计18学时,分两部分:一是动物实验,共8学时,主要是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授课内容可由实验教师根据各班级具体情况,从上述实验项目中自行选择,并可适当增加或修改实验项目;二是方剂学的典型医案讨论。总得来说,本校方剂学实验课还处于起步阶段,这和国内其他中医药院校情况也相类似,比如湖北、湖南中医药大学均开设4学时的实验课,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目前,成都中医药和山东中医药将方剂学实验课从方剂学理论课程中划分出来,单独设置成为一门课程,教学方法是以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为主,教师引导与组织为辅,方剂学教改工作走在了国内中医院校的前列。

方剂学实验课从无到有,本身就是一个需要时间尝试和摸索的过程,本校开设方剂学实验课至今,实验内容和实验教学体系相对基本稳定,达到了实验大纲中对于实验目的的要求即: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加深理论联系实际。横向比较一下近年来其他中医院校方剂学实验课开展情况,显然这样的教学目标已经有所落后。按照本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水平、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的能力”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生具有文化传承和创新精神,对于学校现有很多课程都提出了改革的要求,必须从课程设置,内容编排,教学大纲,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1.2国内几所中医药院校方剂学实验课教改发展现状

在国内的很多中医药院校对于方剂学实验课缺乏足够的重视,教改工作虽然从未停止,但是教改工作的推进也是比较艰难,作者将国内几所中医院校关于方剂实验课教改发展现状总结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1.2.1 湖北中医药大学[3]

湖北中医药大学采用将传统的实验课程和实验设计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比如做动物实验的基本要领,包括动物的抓取、灌胃、注射、取材等的规范操作,熟悉实验器材,实验注意事项,实验室规定等;另一方面在原有的实验设计上做了灵活的调整,由原来的简单实验方剂组与生理盐水组对照,增加为方剂部分拆方后的比较[3]。虽然只是增加了方剂部分的拆方后的对照组,但对于实验课教改工作也是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与此同时实验设计上的调整对于理解方中药物配伍也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1.2.2 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自97年开设方剂学实验课程至2002年,在其两个层次: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个专业:中西医结合和中医专业,开展共计5个实验教学活动,本科生2个实验项目(6学时),研究生3个实验项目。对本科生采用规定实验项目与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项目相结合的方式;对研究生主要是培养科研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特别是方剂学的现代研究方法和手段,为硕士研究生阶段开展课题打下基础[2]。截止到2011年,湖南中医药大学在方剂学实验改革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设计大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们依托实验教学中心开展,形成以学生为教学核心,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为目的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将实验内容分为以深化理解知识为主的验证性实验、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的设计性实验和以培养创新能力的创新性实验3个层次[4],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增强了学生从事医药科研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1.2.3 山东中医药大学

06年山东中医药大学将曾经一度中止的方剂学实验课重新纳入方剂学教学内容中,08年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方剂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探索”顺利实施,截止到目前该校方剂学实验课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课程,设置较为充足的教学课时(24学时),编写了规范的实验教材,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将方剂学教学和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知识传授、创新意识、培养与能力训练统一起来,理论联系实际密切结合,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方法和形式,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掌握方剂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以后的科研和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1]。

综上所述,方剂学实验课从它的开设之初到拥有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再到后来的逐步改革,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参照,每一个中医药院校都在不同程度、不同方面去探索和尝试建立符合本校实情的实验课程体系。纵观国内中医药院校,在方剂学实验课程改革问题上都面临相似的问题,高校的不断扩招,教学资源的相对紧张,实验室建设资金不足等等,这些都制约着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步伐。

2、《方剂学》实验课教学模式探讨

2.1本校方剂学实验课开展CBL与中医师承班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本校方剂学实验课自2007年开始就已将典型病案讨论课作为实验教学的一部分纳入教学内容之中。CBL教学法宗旨:以学生为中心,以案列为引导,以分组讨论明确所需要的信息,通过不断找到的支持或反对证据对假设进行检验,得出诊断和治疗结论。整个过程,教师起到一个引导和指导的作用,通过CBL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方剂学实验课CBL模式,虽然是通过分析病例结合教师实际临床经验,但是在学生真切体会其临床应用方面还是有局限性。为了增强学生的临诊应诊能力,避免教学与临床相脱节的尴尬局面,本校中医学院开展“院校+师承”相结合的中医教育培养模式,中医学院于2013年3月11日第一期本科生师承班开班,培养对象为中医学类专业二年级学生,为学生一对一配备导师,学生可在课余时间及假期跟师上门诊抄方,跟随教学查房,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通过接触临床实际病例,加深对理论及实验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2结合本校实情,探讨方剂学实验课引入PBL教学模式的可能

PBL全称是“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基于问题式的学习方式,作为当今世界倍受青睐的高等医学教育方法,自99年第一次亚太地区PBL会议之后,我国多个医药院校也开始PBL教学的尝试。近两年本校在PBL教学上有了实质上的进展,前期遴选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赴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等学校,接受PBL教师培训,学习PBL教学实施细则。通过师资培养、教室改建、设备配备和规范管理,迄今已培养PBL导师40余名,并于12年年底共建立了6间PBL专用教室,并且配备了所有软硬件设施,已于本学期正式投入使用。因此,方剂学实验课引入PBL教学模式就有了现实基础。

方剂学实验课内容涉及到药理学、药剂学、病理学、毒理学等多个学科。PBL教学打破了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模糊了学科界限,突出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要求学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搜集有效资源,学会筛选与整合信息,主动学习,真正意义上学会分析与解决问题。方剂学实验课程的PBL教学,可以参照临床专业相对成熟的教学模式,尝试建立属于方剂学实验课自身特点的教学方式:“提出案例、列出问题―收集资料―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提交方案―教师指导并修改方案―具体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结果、讨论、总结”。

引入PBL意义:一方面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会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科研思维;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对于方剂学理论联系到现代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打破学科界限,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潜力和想象力,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

2.3 尝试将“三明治”教学模式引入方剂学实验课程

本院于2012年5月派专职教师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参加《三明治和微格教学理念》培训后,首次引入三明治教学理念。三明治教学理念最早由19世纪的英国工学院提出,它遵循“学习一实践一学习”原则,具体到临床医学教学活动中,其要点为“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引导”。教师引导:1.设计开场白,引入问题。2.问题的设计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为每个小组设计不同的问题。3.问题的设计必须满足:问题解决了,大纲的要求也达到了。学生学习:1.学生依照字母小组,根据所分的问题,合作查找资料、共同找出答案;2.学生按序号组组,汇报先前得出的答案,记录其他组答案。再回原组汇报他组结论。教师引导:1.进行总结;2.提出新的问题。

新一轮医学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认为其发展阶段为:PBL―CBL―三明治教学模式的逐渐过渡,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各学科根据自身特点会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三明治教学法的引入无疑是给方剂学实验课增加了一种教学思路,它更多的是强调了小组自主合作结合小组汇报、交叉汇报等学习模式,更大程度的扩展了学生的思维,增加了思维火花的碰撞。

2.4参照其他中医药院校现有的教学模式,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方剂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情况在国内的各个中医药院校不尽相同,大部分院校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其他中医药院校可以借鉴山东中医大学现有的相对成熟的教学模式。山东中医药大学的方剂学实验课程改革一直稳步推进,他们不仅设置了实验方剂学的独立课程体系,而且抓住方剂学实验教学改革项目这一契机,发展方剂学创新性实验项目建设,尝试与西医课程有机结合的方剂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将PBL教学法引入实验方剂学课程,网络教学模式,进行方剂学虚拟实验系统的研发,建立实验方剂学虚拟实验室[5]等。

总之,方剂学实验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至今尚无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很多中医药院校是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有的院校则是一直尝试各种教学模式,努力探索并建立一个相对稳定并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模式,建立何种教学关系,都要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校特色和特点,采取学习其他院校成功教学改革经验与自我探索相结合的模式,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实情的合适的教学模式。只有在充分利用好现有实验条件基础上,积极申报实验课程教改项目,改善实验室条件,同时尽快建立方剂学实验课教学体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摸索出一套适合本校“校情”的方剂学实验课教学模式,才是方剂学实验课程进一步完善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欣.《实验方剂学》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33(6):129-130

[2]欧阳建军,白宇乾,何欣.引入方剂实验教学,培养观察分析与动手能力[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增刊):53-55

[3]吕银娟,张智华,李德顺,等.中医《方剂学》实验课教学现状及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1):44-45

第3篇:药剂学培养方案范文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学各专业必修的基础核心课程。近年来,我们在教学中改变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实验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分阶段安排,以启发式为主,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取得了一些经验。

1 课堂教学分阶段安排,以启发式为主,强调学以致用

传统的方剂学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师一般按教材编排逐方顺次讲授组成、功效、主治、病因病机、组方配伍意义、临床应用等内容。在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基本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课堂信息,不肯积极思考,不仅课堂缺乏生气,也不利于锻炼学生的临证遣方用药能力。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可以根据相应教学内容设置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初期阶段,按照教材编排体例应用启发式教学方式顺次讲授课程内容,重点让学生理解方剂的组成原则、配伍方法。比如麻黄汤教学,先介绍其药物组成,然后引导学生回忆中药学中介绍的麻黄、桂枝、杏仁、甘草4味药的功效主治,让学生分析综合出麻黄汤的功效、主治,教师结合本方的组方用药原则、特点及主证的病因病机分析,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点评,突出麻、桂相配,麻、杏相配,以及甘草的作用,并归纳出本方的功效、主治,介绍其临床应用。www.lw881.com此阶段主要目的是突出“学”,一是让学生学习“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以药成”的组方思想和“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二是让学生学会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所学知识运用到方剂的学习之中,锻炼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方剂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为了拉近方剂学与临床各科学习的距离,在学生基本熟悉组方原则和方法之后,教学改以突出“用”为主,强调学以致用。此阶段教学以逆课本编排体例安排,教学形式仍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以贴近临床“证(理)-法-方-药”的诊疗实际过程。先以某方主治病证的症状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病因病机分析,明确其病机(理)关键,确定其证候。然后依据主治病证的病机制定针锋相对(或因势利导)的治疗方法。再启发学生运用所了解的组方原则、配伍规律和中药学知识,按照病证主次、药物的君臣佐使选用相应的药物配伍成方。最后,教师对所提问题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给予正确的归纳总结。这种“组方”过程的学习,不仅学生理解记忆深刻,而且与临床“用方”治病的过程非常接近,因此也很好地锻炼了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应用分阶段、启发式教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方-组方-用方”等一系列的学习,进一步实现了方剂学知识与基础、临床知识的融合,锻炼学生临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2 案例式教学加模拟训练,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案例式教学法,就是通过以临床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分析、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1]。案例式教学法不仅可以改变方剂学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方法单一的状况,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对于培养学生遣方用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我们在教学前期“学方”阶段,主要是通过介绍名家名方临床治疗经验或教师自己的临床处方经验,让学生切实体会方剂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理解记忆。在“组方-用方”教学阶段,则以临床典型病例为教学案例,让学生结合所学方剂按“理、法、方、药”过程进行临床模拟诊疗训练,教师对结果进行点评,肯定、鼓励学生正确的诊疗思路,指出学习中理论与临床的差距,使学生提前进入医生角色。案例式教学法的应用,既有助于学生理解、巩固已学过的方剂,又加强了临床“组方-用方”能力的训练,同时也培养了创新能力,为今后进入临床实习打下坚实基础。

3 开设实践和实验教学,增加感性认识,培养科研能力

案例式教学法尽管可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但是学生没有亲自接触真实病例,仍然属于纸上谈兵,缺乏感性认识,临床实际动手能力不强。因此,我们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学校门诊部或附属医院见习,重大节假日安排学生随师义诊,选取合适的临床病例让学生自己辨证处方,增强学生对处方用药过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我们还开设相关实验课程,促进学生理解方剂学理论知识,增强学习、运用方剂的兴趣和自觉性,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比如“常用方剂剂型制备及应用”实验,通过体验膏、丹、丸、散、汤等不同剂型制备过程,进一步深入了解不同剂型的应用范围及特点,为临床处方提供依据。通过“麻黄汤、桂枝汤发汗作用的观察”实验,观察两方对小鼠的发汗作用,通过比较其发汗作用的强弱,理解两方配伍特点及应用区别。还有诸如“酸枣仁汤镇静作用的观察”“独参汤补气作用(气的推动作用)的观察”等,通过这些演示性、验证性及综合性实验,学生不仅可以验证方剂的实用性,还能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和总结,学生能运用实验方法探讨方剂的组成、配伍规律、功效和作用机理,从而锻炼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为以后的临床及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强化方歌的记忆,练好方剂的基本功

“学以致用”首先强调的是“学”,方剂学的学习强调必须记忆一定数量的临床常用基本方,这不仅是学习方剂学的基本功,也是以后临床的基础。孤立、机械地背诵方剂的每一味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等内容,不仅花费时间多,而且效果差。将方剂的组成、功效和主治等编写成方歌,韵律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由诵到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可以选择背诵《方剂学》教材或《汤头歌诀》中的方歌,如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还有一些趣味歌诀也可做适当的补充,如麻黄汤:“干妈贵姓?”三仁汤:“三人(仁)爬竹竿,扑(朴)通滑下(夏)来”等,这样可以增加学生记忆的趣味性,记忆方便、效率高。此外,我们还采取课前提问或默写方歌、课后测验、方剂记忆比赛等方式督促学生不断反复背诵,强化记忆,解决不同方歌之间相互串句的问题。从学生考试和临床实习情况看,学生方剂基本功都比较扎实,效果不错。

总之,通过方剂学的教学,要让学生学会“组方”“用方”,为学习临床各科课程和临床实践打好坚实的基础。

第4篇:药剂学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 莪术瓜蒌汤

摘 要: 目的:MTT法观察莪术瓜蒌汤含药血清对人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家兔灌胃制备高、中、低剂量莪术瓜蒌汤血清 分别作用于人肺癌细胞,采用MTT法观察莪术瓜蒌汤含药血清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高剂量血清组与对照血清组之间的吸 光度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关键词: 莪术瓜蒌汤; 人肺癌细胞; 血清药理学; MTT法

为进一步研究中医药治疗肺癌的作用机理,本实验采用 MTT法观察莪术瓜蒌汤含药血清对人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筛选出合适的血清浓度。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人肺癌细胞系 人肺巨细胞癌(pulmonary giant cell carcinoma,PG)的低转移亚系LH7(PGLH7)

[1]

由北京大学医 学部病理系提供。

1.1.2 主要试剂及设备 RPMI 1640(美国GIBCO),胰蛋白 酶(美国SIGMA);噻唑蓝(美国SIGMA);二甲基亚砜(北京北 化精细化学公司)。高速低温离心机(美国SIGMA);超净工 作台(北京半导体设备一厂);CO

2 恒温孵育箱(法国Jouan)。

1.2 实验方法

1.2.1 药物制备及剂量 莪术瓜蒌汤(简称“莪瓜汤”)由莪 术、天龙、沙参、全瓜蒌、龙葵组成,购于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 院。将上述中药饮片置煎煮容器内,加水浸泡,煮沸,过滤浓 缩,用蒸馏水倍比稀释成含生药2.10g/ml、0.70g/ml、0.23g/ ml的水煎剂,分别作为高、中、低剂量灌胃药液。根据“人和动 物体表面积折算的等效剂量比率表”

[2]

,本实验所选具体剂量 为:家兔用药量(g.kg

-1

.d

-1

)=人日用剂量×0.07/1.5 (g. kg

-1

.d

-1

)。莪术瓜蒌汤剂量标准为3.50 (g.kg

-1

.d

-1

)。中 剂量:为上述标准剂量;高剂量:为标准剂量的3倍;低剂量: 为标准剂量的1/3倍。

1.2.2 含药血清的制备 健康家兔16只(湖北中医学院动 物房提供),雄性,体重1.8 kg~2.0 kg。随机分成4组:空白 对照组、莪瓜汤低剂量组、莪瓜汤中剂量组及莪瓜汤高剂量 组。给药前禁食10~12 h,不禁水。各组家兔于每日早、晚各 灌胃给药一次,每次2.5ml/kg,共2次。按通法方案制备含药 血清

[3]

,实验分组:对照兔血清组、莪瓜汤低剂量血清组、莪瓜 汤中剂量血清组、莪瓜汤高剂量血清组、ATRA血清组。同组 血清混合,56℃水浴中灭活30min,用0.22μm的微孔滤膜过 滤除菌,置-20℃保存备用。

1.2.3 人肺癌细胞的培养 PGLH7细胞株,用含10%热灭活 新鲜小牛血清的RPMI 1640于37°C、5% CO

2 孵育箱中培养。 生长旺盛的细胞每2天传代一次。

1.2.4 MTT法检测癌细胞生长抑制率 用胰酶消化细胞,用 常规培养基配成细胞悬液种入96孔板,板周边的孔不加细 胞,防止有边缘效应。留空白孔调零,以只加培养液不加细胞 作空白对照。在37℃、5% CO

2 的培养箱内培养24 h后,分别 加入不同剂量的含药血清和对照血清。每组设4个平行孔, 继续培养24h,加入MTT溶液20ul继续培养4 h,终止培养,弃 培养液,加入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150ul/孔, 振荡,在酶联免疫检测仪上测定各孔吸光度 A 值,比色时以空 白孔调零。按照上述同样方法检测培养48 h、72 h的 A 值。 根据公式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细胞生长抑制率=(空白对照 组 A值-实验组A值)/空白对照组A 值×100%。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方差分析。

2 结果 10% 的含药血清作用PGLH7细胞24h、48h和72h的吸 光度值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莪术瓜蒌汤低、中剂量血清组与对照血 清组之间的PGLH7细胞吸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莪术瓜 蒌汤高剂量血清组则与对照血清组之间的吸光度差异有显著 统计学意义( P

3 讨论

“莪术瓜蒌汤”是名老中医邱幸凡教授治疗肺癌的主要方 剂,是根据“痰瘀浊气凝结于肺”的病理特点而立法、组方、用 药的,临床治疗肺癌取得了一定疗效。中药复方多数是通过 口服而起作用的,用中药粗制剂直接加入离体反应体系中进 行实验研究,在方法学上存在很多问题,如中药中的杂质成 分、各种电解质或鞣质、以及不同酸碱度的影响等,都会对实 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中药血清药理学实现了体外实验和 体内实验的较好结合,在方法学上具有创新性,可以排除以上 各种因素的影响,比较接近药物体内环境中产生药理效应的 过程,目前是研究中药药理学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4]

。为 了减少因种属差异而造成的免疫反应,实验动物应尽量选用 与人类生物学特性近似的物种,以家兔和大鼠为首选。李仪 奎等

[3]

提出中药血清药理研究的通用给药方案(通法)并给出 增大给药剂量以部分地弥补含药血清被稀释,较好地控制实 际加入反应体系中含药血清的药量。在体外培养体系中宜采 用同种单一血清,且含药血清在培养液中的浓度一般不能超 过20%,其中以10%的浓度为最佳条件。 MTT显色法

[5]

是近几年评价肿瘤细胞生存状态较受推崇 的方法之一。当肿瘤细胞在光镜下尚未出现明显外形变化 时,其活细胞的线粒体内琥珀酸脱氢酶可还原MTT而形成难 溶的蓝紫色结晶物,死细胞则无此功能。用酶联免疫检测仪 测定其吸收值在一定数量的细胞范围内,间接反映活细胞的 数量。MTT法反映不同肿瘤细胞对各种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 差异,而且与其它药敏方法及临床疗效都有很好的相关性,对 于临床合理用药、实现肿瘤病人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为了研究不同剂量含药血清对吸光度的影响,本实验选 用家兔制备莪术瓜蒌汤含药血清,以家兔的临床等效用药剂 量为中剂量,其1/3倍和3倍分别为低、高剂量,然后按通法 方案,以上述三种剂量分别给家兔灌胃给药,制备浓度为10% 的不同剂量含药血清。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莪术瓜蒌汤血 清组处理PGLH7细胞不同时间后,癌细胞的生长受到不同程 度的影响,其中高剂量莪术瓜蒌汤血清组对于人肺癌细胞的 增殖抑制作用明显优于其它各组含药血清,并与其药物剂量 呈正相关。我们认为在制备中药含药血清时适当增加临床等 效用药剂量是必要的。王力倩等

[6]

在研究苦参、仙鹤草的抗 癌作用时显示,以临床常用量计算给药剂量所制得的含药血 清对肿瘤细胞体外生长有抑制作用,而比该药量小1倍的含 药血清则无明显作用。本实验也显示高剂量含药血清组对 PGLH7细胞的作用显著。所谓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是指以 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制得的血清,绝不应与由一种剂量的药 物制备的血清予以相应稀释的浓度高低相混淆,因为两者是 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但我们也应看到,在中药含药血清的 制备过程中,由于受到动物选择、给药剂量、采血时间以及含 药血清的灭活、除菌、保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血清中所含的 确切药效成分尚未十分明了,其方法在技术上尚需探讨、规范 和完善。为研究中药血清对体外人肺癌细胞的药理作用,最 佳血清浓度还有待多方面验证。

参 考 文 献

1 朱伟勇,郑杰,方伟岗,等.具有不同转移潜能的肺癌细胞亚系的分 离鉴定.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5,24:136~138.

2 陈奇,主编.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145~146.

3 李仪奎.中药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的若干问题.中药新药与临床药 理,1999,10(2):95~98.

4 赵婷秀,陈振发.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的研究现状. 湖北中医学院 学报, 2003,5(3):45~46.

第5篇:药剂学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 中药专业;通用人才;《方剂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7-09-02

《方剂学》是中医药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目前高校各专业《方剂学》教学基本沿用中医学专业的教学思路,即以培养处方能力为主。但是,中药专业学生就业岗位主要是担任药师,新药研发和推介等,故需通过《方剂学》获得与中药相关的临床知识而不是处方能力,基于这一需求,对中药专业《方剂学》进行教学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1 中药学各专业的《方剂学》教学改革的意义

近年来全社会对本科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关注,用人单位非常重视毕业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对实用性要求较高,因此中医药教育也要顺应就业需求,考虑学以致用[1]。因此,应调整和创新各学科的教学思路与方法,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这对于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知识向就业实际工作的合理转化有着现实意义。其次,为了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基本理论也不能荒废。因此,通用人才的培养需要知识与能力并重,基本理论和实用知识兼顾。

2 中药学各专业的《方剂学》教学改革的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综合考虑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两方面的要求,在不降低《方剂学》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兼顾就业市场对学生的要求。

从就业出口来看,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临床工作,而中药学各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是担任药师、新药研发(临床监察)和新药推介(针对临床医生的讲师和医药代表)等工作。这些工作对《方剂学》知识的第一需求并不是获得临床处方的能力,因此若完全按照中医类学科的《方剂学》教学内容、大纲和模式授课,将不能完全适应中药专业学生的知识需求,因此中药专业的《方剂学》教学应具有自己的特色,有专用的教材、教学大纲,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等也应该有所改进。

虽然中药学各专业学生就业出口不在临床一线,但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又离不开临床,所以他们也需要丰富的临床用药知识,而药学各专业课程设置都没有中医临床课,因此《方剂学》在使得中药学各专业学生获得临床用药知识方面就尤为重要。然而,当前多数中医药院校中药专业《方剂学》教学课时设置反而比中医专业少。

因此,我们重点研究了如何适当调整中药学院的《方剂学》教学方法、内容及与之适应的教学大纲,使中药专业学

生在掌握《方剂学》基本知识的同时,兼顾与本专业特点有关的《方剂学》相关知识,又能拓展与就业有关的实用的知识面,在应用能力上有提升,即保证学生在《方剂学》有限的学时里获得最佳的知识结构。在保证学生毕业时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实力,又不缺少持续发展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方面,充分发挥《方剂学》课程应有的作用。

3 教学改革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我们认为,中药学各专业的《方剂学》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将《方剂学》核心知识与中药学院学生的特殊需求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在《方剂学》有限的课时内获得最佳的知识结构。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较少的课时内完成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在保证核心知识、基本知识讲授的基础上适当兼顾专业需求。

4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使中药学院的学生通过《方剂学》有限的学时获得最佳的知识结构,为了既保证在有限的课时内适当兼顾就业市场对中药专业学生的特殊要求,又保证学生能系统掌握《方剂学》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核心知识,我们采用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进行了以下内容的研究。

4.1 教学中必须保证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授课内容

我们认为《方剂学》的基本知识和核心知识对于各专业是相同的,但是由于各专业《方剂学》学时设置不同,学生将来要进入的行业也不同,因此对基本知识和核心知识的讲授,其深度和广度方面又有差别。为保证研究结论准确和严谨,有必要通过文献研究和经验总结等方法再次确认《方剂学》教学中必须保证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授课内容。首先,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提炼出《方剂学》的基本知识和核心知识:纵向方面,研究建国以来各版《方剂学》教材,了解《方剂学》内容的变化情况;横向方面,研究国内知名中医药大学针对各专业《方剂学》的教学大纲,了解各学校各专业都重视的《方剂学》教学内容。其次,进一步访问教学管理部门对《方剂学》课程设置的建议,访问资深的《方剂学》教师以了解前贤和同仁在《方剂学》教学中总结的经验及发现的问题。再次,总结作者个人多年的经验。其对方剂学的知识体系和对中药专业学生的知识需求都有切身的体会。通过以上方法确定了《方剂学》必须讲授的核心基础知识。

4.2 学生所需知识的特点以及与《方剂学》的相关性

(1)调查研究中药学各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以及《方剂学》在各专业课程设置中的比重,并调查中药学各专业在校学生对《方剂学》学习的需求和教改建议。(2)了解中药学院各专业的就业出口,调查已毕业学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对已学《方剂学》知识的应用情况及所需补充的相关知识。(3)调查用人单位对中药学各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需求,并分析确认其中哪些是《方剂学》教学能够给予学生的。

4.3 中药专业《方剂学》的最佳知识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案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将各种研究方法得到的结论进行归纳和总结,将《方剂学》必须讲授的核心基础知识与中药学院各专业学生对《方剂学》的特殊需求有机地结合,得到适当调整《方剂学》教学内容的方案,制定了适合中药专业的教学大纲。

5 本研究的结论

5.1 《方剂学》核心知识和基本授课内容

比较建国以来历版《方剂学》教材,发现各版教材的章节设置基本一致。比较我国比较知名的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课程的教学大纲,发现基本内容一致但是细节有差异。

结合总结个人《方剂学》教学经验,我们认为《方剂学》教学内容的核心是相同的,中药专业也不例外[2-3]。当然,中药专业《方剂学》的课时较少,而且中药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与中医专业确实有所不同,因此中药专业《方剂学》的教学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确实也需要有自己的特色。

一般说来,《方剂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总论中包括方剂学发展史、方剂与治法、方剂的组成变化、剂型和用法,各论是经典方剂讲解。

5.2 中药专业《方剂学》课程总论教学的特点

药学生出口不论是药师,药品推介还是医药研发企业等,都是通过药与临床密切相关,因此任何一专业和行业都必须掌握方剂学基本知识,理法方药缺一不可,因此总论中方剂的组成变化,也就是组方配伍理论和法度,是方剂学教学重点,是必保的核心知识。

考虑到中药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工作特点,从剂型与成药关系密切角度考虑,总论中除治法和组成变化外,还应该重视剂型的讲解,应把剂型讲解提到一个高度。

中药专业的《方剂学》课程通常在三年级开设,在此前的两年中,中药专业学生基本都是在学习与中药相关的课程,如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炮制等,因此中药专业学生对单味药的理解和记忆比较深刻。然而临床等应用领域中,中药的治疗作用是以方剂的形式实现的,所以《方剂学》总论的教学中还应该强调中药和方剂的联系与区别,以理法方药方剂配伍思路为重点,讲解其用药知识,这对于中药专业毕业生将来开发新成药或者作为药品推介师向临床医师讲解宣传自己的产品都是很有好处的。

5.3 中药专业《方剂学》课程各论中的选方原则

考虑到中药专业《方剂学》课时相对较少,各论中所能选择的经典方剂的数目相对就少,必须采用少而精的选方原则,主要是注重方剂对治法的体现:“方从法出,法随证立”,“以法为纲,以纲为目,纲举目张”。

5.3.1 体现法度的方剂 依据“方从法出,依法统方”的理念,选方和授课时注重以方表法,重点是能表达配伍法度的方剂尤其是一方多法的方剂,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并不强调对每一张方剂面面俱到。如麻黄汤,麻黄配杏仁,表达了宣降相因的理肺法度,对肺系疾病的处方和肺系新药配方的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

5.3.2 目前临床常用的中成药药方 药学专业培养目的不是临床医师,通过方剂学学习侧重的不是培养其处方能力,而是实际应用能力,中成药的使用不可忽视,因此在正方和附方的选择中尽量选择一些已经具有中成药剂型而且使用频率较高的中成药的方剂,这一特点特别适合于药店的药师。

5.3.3 近年新开发成功的药方(适合于制药企业的药师) 近年来,新药研发人员将一些经典方剂剂型加以改革,成功开出新的中成药,这些成药成功的走向市场,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为制药企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如由安宫牛黄丸研发为清开灵就是一个剂型改革的成功案例;又如逍遥散是疏肝解郁,健脾养血的传统名方,今人在此基础上去生姜加香附、丹皮、栀子增强方剂疏肝解郁的作用,又可治疗肝郁化热,成功的开发出中成药舒肝颗粒,舒肝颗粒疗效稳定,使用安全,价格便宜,已纳入非处方中成药目录。这是一个方剂配伍改革的成功案例。因此,为培养学生在药品开发企业的就业竞争和长足发展的能力,应多选对古方剂型改革获配伍调整取得明显成功的案例,并重点说明其成功的原因和关键点。

5.3.4 《方剂学》教学的实践环节 中药专业的《方剂学》教学还应该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实践环节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实用能力的培养,如模拟药店药师、药品推介师和住院药师的工作场景,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方剂学知识撰写求职报告病进行模拟求职答辩等,通过以上环节的讲解和点评,使方剂学理论知识实用化。实践环节可以再教学课时内进行,也可以在课外进行。

[参考文献]

[1] 王璞.中医药通才教育的几点看法[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5,13(2):51-52.

[2] 谢鸣.临证选方配伍及其规律[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 (4):2-5.

第6篇:药剂学培养方案范文

目的提高药剂学专业研究生的课题研究能力。方法结合近年来高等药学教育教学工作经历和体会,对医院药学部药剂学专业研究生的课题研究能力的培养及提高进行浅析及探讨。结果药剂学专业研究生课题研究能力的提高需高校、导师及学生自身三方面的协同努力,更需要与企业的高效联合。结论提高高校药剂学专业研究生的课题研究能力对高等药学教育教学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药剂学;研究生;课题研究;能力

研究生是我国教育培养的核心人才,也是教育链的最高端[1]。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理应为研究生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构建一流的学术平台,配备与之相对应的基础设施,建立较完善的分析测试中心及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更重要的是提供较雄厚的师资力量。药剂学是实现药物活性组分顺利给药的一门学科,直接关系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生存质量及生活水平,这就决定了药剂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特殊性,因其研究的对象是药,治疗的对象是人,事关每位患者的生命、每个家庭的幸福、医患关系的和谐,甚至社会的安全与稳定。然而,大多数高校在培养药剂学专业研究生时以是否或是否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或是否发表SCI收录的论文及影响因子的高低作为其可否顺利毕业、获得学位的关键衡量指标[2]。为此,对研究生课题内容的研究质量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对导师的学术科研能力、教学水平、人才培养方法及人品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就研究生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其课题研究能力的几点体会归纳如下,以供高校导师及学生参考。

1导师培养的重要性

研究生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导师的培养能力、培养模式及培养水平。在当前重大新药创制的大背景下,以及国内大多数制药企业以仿制为主,兼具新药研发的格局下[3],1名合格的导师不仅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能力、试验规范操作能力、毕业论文书写能力,更应结合国内制药行业的发展环境、制药企业的人才需求方向,同时结合全球药物制剂研发的现状,在教学、科研过程中不断努力摸索出一套科学、动态、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题立项前期应充分调研每个药物制剂品种在国内外的研发、注册、上市、专利保护、市场占有率、市场销售情况等,并结合制药企业的研发技术平台、研发实力,密切联系企业,建立高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机制[4],使高校学生能切实地服务于企业和社会,从而真正实现药物制剂科研技术产业化[5]。我国多数高校对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责任制[6],即研究生从入学到毕业都由其导师负责,充分说明了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与关键性。因此,导师应从其自身角度出发,思考对其学生的培养模式、培养方法及最终培养的质量水平。

2课题立项能力的培养

课题即研究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而课题的立项即是研究人员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本着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的原则提出解决问题的实际研究方案及预期研究结果,以标书形式递交有关部门,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市科研相关部门进行评审,经过相应的评审程序,评审通过后正式认定为项目并编号,有关部门分拨一定数目的款额以支持此项目的研发。最后,高校或导师以研发成果即、申请专利或其他形式来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推动国家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1)课题调研能力的培养课题是研究生科研的主要内容,了解课题来源、充分调研课题背景,对提高研究生课题研究的能力至关重要。一般来说,课题来源于高校教师在从事多年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感到困惑或感兴趣的问题,或是学校相关部门提供参考的课题或供申报的课题。一般情况下,研究生本人无需自己发现课题,而是直接参与导师已指定或已从事的课题组中。故课题调研尤为重要,课题调研的充分性、科学性、及时性直接关系着课题的研究成果。为此,高校、导师及学生三方面都应对课题调研能力的培养引起足够重视。首先,高校应开设文献调研相关的课程,如药学文献检索[7]、药学专利检索[8]、自主知识产权等,且将其设为必修课,同时分配更多的课时,这样可使学生接受更长课时的学习,也可从客观上使学生感受到此课程的重要性。其次,在导师责任制的情况下,导师的培养就显得更为贴近、更为有效,也更为直接。一方面,导师应从学术方面培养学生的文献调研能力,定期如每周、每月、每季度或每个实验阶段组织课题组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重点涉及本课题专业组的研究进展、前期已毕业师兄师姐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导师应从长远角度出发,从教育培养的目标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思维模式,使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此外,还应从就业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生存能力、为社会做贡献的能力。最后,学生本人应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充分、有效地利用学校的技术资源平台、智力资源,如学校图书馆、电子资源数据库、导师及学生的指导;转变自己的学习思维,即从以往本科生之前以学习能力为主的观念转变至现在研究生以科研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社会效应能力为主的观念;科研思维的转变,形成思维科学、设计合理、操作规范、标准符合法规、工艺适合放大、项目注重社会意义等严谨、科学的科研习惯。文献的查阅:文献查阅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常规数据库的查阅和学习,如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数据等,还应提高外文数据库的检索能力,如Elsevier,SciFinder,Springer,Wiley,PubMed等;药物产品有关方面的调研,如某产品在国内外注册申报情况及上市情况、原研厂家的说明书、原研厂家网站公布的药品相关信息、原研厂家研发或上市药品的有关质量信息等;药品临床应用方面的有关情况调研,如药品临床的疗效、患者依从性、药品不良反应等,另外还应关注药品上市的价格、市场效益、生命周期等;药学专业方面数据库的检索学习,如丁香园医药数据库、药智网、CFDA,CDE,FDA,CDER,Drugfuture,Drugbank,Dailymed,Rxlist,NLM,EMA,Orangebook等,并应明确各网站或数据库的特点,侧重点是什么,药品各种特性对应的数据库及数据来源的合法性、可靠性等。高校与企业的联合:课题的立项不仅应对项目进行充分、可靠地调研,还应了解项目立项的背景、研究进展情况等,除了需学校、国家有关部门的科技、基金支持外,更需企业的强有力保障。企业作为科研创新的主要平台,也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支撑,更是推进新药上市的直接动力。因此,高校应积极开展与企业的强强合作,有必要建立校企合作的平台体系[9],并大力鼓励研究生导师与企业之间进行项目合作、学术交流及技术共享等,以提高其培养学生的质量水平,输送给企业真正需要的高科技人才,进而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健康的快速发展。高校与企业的高效联合首先需要进行项目合作,使高校与企业之间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如人才智力资源、科研技术平台、基金支持、产业化平台等,实现互惠互利、相互促进。一方面,课题的立项得到了保证,即可以利用高校、企业的各自优势,使项目立项更科学、更有效、更具有社会、经济、人文意义;另一方面,学生可到企业实习或工作,借助企业的科技、产业化平台,使学生尽早了解企业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产业化运作制度及企业需要的人才导向,进而提高项目研究能力、项目转化能力及其自身未来的工作能力。

2)专利调研能力的培养专利是申请人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及其独占权利而向国家专利局申请的,授予权利的专利申请具有受法律保护的状态,任何人不得利用专利申请的技术及其有关信息。因此,科研人员只有充分调研项目相关专利,才能充分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项目相关专利所属的法律状态、项目研发方案包括处方及工艺等是否侵权、项目研发的进度、上市情况及未来上市的国家趋势等[10]。同时,通过对专利的调研可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提供选择性,如某企业研发实力较强、科研成果转化能力较完善,其主要目标市场为美国,那么高校或导师与该企业合作相对应的项目产品应尽可能为美国市场。当然,项目在研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该项目相关的美国专利或采取规避专利的研发策略,进而实现项目产品的顺利开发。为此,应高度重视学生专利调研能力的培养。首先,应充分了解常见的专利数据库,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之星、SooPAT、中国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中国新药研发监测数据库、Freepatent等,同时应了解专利所属的法律状态、申请日期、公开日、专利实施许可情况等,以较深入地了解项目有关的专利情况,这样才可充分把握项目产品的研究动态;其次,高校应积极开设专利相关的课程[11],如自主知识产权、专利书写及申报、药物研发过程中如何规避专利的策略等课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专利有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再次,高校或导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可充分利用高校人才资源,邀请专利方面的专家、校友或兄弟院校的相关老师进行学术交流,筹措学术研讨会,重点讲解药物行业的典型专利法律案件,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专利的实用性、重要性,尤其是规避专利的方法、策略及其对项目产品研发的影响[12]。

3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能力的培养

经过项目课题的充分调研,对课题研究进展、国内外注册申报情况、项目相关专利情况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并对研发课题产品的质量属性也有了了解,这将为课题试验研究方案的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课题的设计需符合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因此导师的职责无疑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使学生具备设计课题方案的能力,导师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定期开展培训,培训学生起草、自我修改、审核课题方案的能力。可制订评价方案好坏的综合评价标准,标准中应至少包含试验的可操作性、试验的可重复性、工艺的稳定性或可控性、处方的合理性、原辅料选择的科学性、试验成本的高低、试验周期的长短及试验工序的复杂性、安全性等,使学生拿着已制订的标准去对自己的试验方案评分,给出初步的评价分数,之后提交导师复核,得出最终的评价结果,结果通过后方可按照方案进行试验。此过程也许初期需花费较长时间,但从长远看来,对提高学生设计课题方案的能力意义重大。2)导师可制订项目研发试验方案的基本模板、基本标准框架及关键的工艺步骤,让学生结合自己不同的项目创造性地设计出不同项目的研发方案。3)设计思路的培养。导师应对项目研发的整体研究思路进行培训,让学生明确研发思路、研究目标,即知道自己研究到什么程度、满足什么样的标准才是可行的、可接受的。在此重点讲述课题研究思路的培养。研究思路是整个项目试验的指导路线,也是项目研究的基本流程。一个好的研究思路设计需从项目整体出发,有理有据,循序渐进,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这样设计出的课题试验方案及后续的毕业论文才能清晰,具有逻辑性和完整性。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经历设计出了课题研发思路图,仅供参考。

由图1可见,一个课题项目产品研究方案的设计是由多方面共同决定的。它是一个科学、系统、完整、具有应用性、适合于产业化的研究思路。一个研究方案设计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项目产品整体的把握程度及对细节的了解程度,即一个好的项目产品研究方案需对产品相关的学术文献、专利文献、国内外注册及上市情况、产品注册质量标准或其自身质量属性、动物试验情况、临床研究情况、临床使用情况等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进行深入的调研和熟知,设计出的研究方案才能更科学、合理、可行、适合于产业化。药剂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是一个科学、系统、循序渐进、逻辑性较强的科学工程,加之当前研究生的培养推行导师责任制的情况下,这将大大提高对导师的要求,对学生的要求,对高校培养药学专业人才也提出了更多挑战、更多反思。为此,只有高校、导师、学生三者之间高效、协同、互相促进、互相反馈,不断提高各自对自身的要求,同时结合企业、社会、国家发展的需要,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当今药学专业研究生的课题研究能力,进而培养出企业、社会、国家需要的高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立新,李岳.如何提高研究生的教学质量[J].现代教育科学,2009(1):123.

[2]熊娜.综合改革背景下的高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刍议[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12):151-152.

[3]蒋晓萌.国外制药企业新药研发模式及分析比较[J].经济研究导刊,2012(23):36-38.

[4]王春才,汪秋菊.双向实践教学:产学研合作培养会展人才的新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2015(Z1):28-30.

[5]张超锋,高岩.分析纳米技术在药物制剂研究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4):785-789.

[6]祁瑶瑶.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责任制的利弊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4,21(1):159-160.

[7]陈辉,郝志友,孙彦君,等.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文献检索课现状分析及改革策略[J].中国西部科技,2013(7):98.

[8]佟岩,徐颖峰,杨错.网上检索中国药学专利的方法例析[J].中国药业,2009,18(14):12-13.

[9]陈胜璜,喻娟,王炜.校企合作培养中药学应用型人才的建议措施[J].时代教育,2013(4):37.

[10]魏聪,马文霞,卢阳.我国抗体制药企业专利保护状况调研及思考[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4(6):23-28.

[11]刘明霞,韩广义,吴娜.关于高校培养专利人才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4,31(1):54-56.

第7篇:药剂学培养方案范文

摘要: 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课程建设,遵循高职教育发展规律,是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践。本文总结了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中药制剂技术课程建设,主要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用、教学团队构建及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Abstract: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work process, following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rule, is to implement the combin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specific practice.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preparation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work process, and the course orientation, the teaching contents design, the teaching methods selection, the teaching team building and the evaluation system was discussed.

关键词: 中药制剂技术;工作过程;课程建设

Key words: techn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preparation;work process;course construction

0 引言

多年来,高职教育受本科教育的影响,课程建设从内容选取、课程排序、教学场所、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选择脱离真实工作世界,造成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所需人才存在结构性矛盾[1]。2006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强调工学结合模式是高职教育深化改革的切入点,工学结合不仅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关键在于务实的课程设计与实施[2-3]。如何以[2006]教育部教高16号文件精神为指南,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建设,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郑州牧业高等专科学校的中药制剂技术课程是中药制药、中药贸易及生物制药等专业的专业核心技能课,我们在以项目为导向的专业改革指引下,以工作过程为课程设计的主线,以“教、学、做合一”为教学模式的主体,对课程建设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实践。

1 基于工作过程、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中药制剂技术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与中药制剂生产过程操作紧密相连,实践性、操作性很强,按传统学科教育是依次讲解固体制剂、浸提制剂、液体制剂、灭菌液体制剂、外用膏剂、栓剂、气雾剂等剂型的制备,理论过于抽象,高职学生较难接受和掌握。我们对该课程建设紧扣专业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的中药制药技能为主线,通过调研中药制药生产岗位的工作过程、工艺流程、技术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分析生产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明确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技术、关键技术和综合技能,以真实工作任务选取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出发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序化、优化,最后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药制剂技术课程标准,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系统化方案,以“中药制粉中药浸提中药精制物料浓缩物料制备制剂包装制剂质控”的企业产品流程为主线,依据不同环节职业技能需求设计教学内容,传授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以“必需、够用”为度,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完成来进行,较好地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课程设计理念。

2 工学互动、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

根据“引进和培养并重,学历提高和业务能力提高并举”的原则,着力培养和引进一批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学带头人,一方面加大教师生产锻炼、对外交流的力度,另一方面在学校优惠政策的支持下,调入优秀的企业、行业专家和引进有企业工作经历的高学历人员,同时挑选优秀的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此外借助于引进行业专家的优势资源和“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的平台,开展应用性研究,在校企合作模式上不断找到新的结合点,为任务驱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实施奠定基础。

3 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法、讨论法将中药制药生产中成功与失败的典型例证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分析讨论中得出答案;用角色扮演法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阐述见解、归纳中心内容、设计项目等活动;用任务法、项目法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将操作性强的技能分解成任务或项目,让学生在驱动中激发学习动机,主动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用工学结合法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将实训、教学实习、基地生产、参观考察、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合理安排,使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方案。用多媒体手段建立虚拟生产现场,将中药制药生产技术的操作过程通过课件、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现出来;用网络建立自学、自测及师生互动的平台,利用学校网络中心及本课程网站的资源,为学生自主性学习及网上辅导提供便利条件;用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将实训、基地实习、顶岗实习、参观、专题讲座等实践教学活动合理穿插于教学过程中,既使实践教学不断线,又使实践教学的深度层层递进,不断加强。

4 营造GMP仿真车间、创设真实学习情景

营造GMP仿真车间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4],我们借助校内实训基地的优势,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行动导向模式,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突破口,科学设计、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内容,围绕该教学模式,通过课堂理论讲授、动手实验、实训操作、顶岗实习,将“教、学、做一体化”融入教学全过程,在GMP仿真车间或企业生产车间组织教学,实现“工”与“学”的契合与对接。在校内教学中,我们采取车间主任、班组长等分组、任命形式和企业车间生产记录代替传统实验记录的模式为学生营造企业氛围,给学生创设企业真实环境。

5 大胆改革考核方法

我们对学生的考核围绕能力培养来进行,突出过程、突出实践、突出态度。考核完全对应课程标准中各岗位的内容要求,将每一个考核项目再进一步分解为小项目,对每个小项目在整个生产流程中的作用分配以恰当的分值,考核标准的设计即符合生产岗位的要求,又体现职业氛围。考核方案分为平时考核和期终考核,其中平时考核是按照各个学习情景的操作过程,过程操作的准确性、熟练程度、工作态度占60%,实验、实习报告和项目设计书占40%,期终考核平时成绩占60%,期终考试占40%。同时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所进行的客观的教学评价,基本作用是调节、改善和提高教学活动本身,我们在校内评价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评价,其中校内评价是在学校督导组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中,社会评价是以行业、企业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表现的满意度为评价最终目标,并及时反馈,改进教学。

6 结语

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教学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模式的课程体系已经成为我国高职院校的共识[5]。我们不断较准教学与市场接轨的切入点,借助社会和企业力量,实现了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课程建设才是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出路所在,也将是今后课程建设研究的重点内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陈解放.工学结合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第8篇:药剂学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中药学科研训练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广东药学院校级教学改革一般项目(编号:GYJGYB201216)

普通高等院校的本科教学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能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又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是现代高等教育者亟需破解的一个难题。科学知识日新月异,只有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切实提高自身素质,满足社会需要。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高等学校的普遍做法是通过实践教学及科研项目培训。国家教育部已把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须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要“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1]。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我院中药学、中药制药学等专业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课程融合高等化学、分析化学、药剂学、生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实践性强。为达到中医药行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广东药学院制定的课程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的相关理论及概念,掌握药物剂型设计和临床给药方案设计的能力及新药研究的基本知识,并要求熟练进行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的相关实验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科研实验作风。笔者结合多年来《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教学实际,对教学过程中本科生创新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有效的尝试。

1.加强课堂教学,活跃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目前仍然是高等教育的主要模式,通过教师的讲解、提问反馈和学生的听讲,实施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具有教学效率高、秩序好的优势,但也存在以教定学、以教材为本、学法单一、评价单纯的问题[2]。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采用实物、图片、动画等工具,引入案例教学,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3]。如详细介绍翻转肠囊法用于预测药物的吸收;微透析技术用于活体组织取样;人工神经网络建立药物的体内外相关性等。在讲授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通过介绍新技术和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科研视野。

学生们普遍反映药物动力学难学难懂,我们采取回顾《高等数学》基本理论和利用教学软件,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讲解单室模型时,结合积分知识,让学生自己推导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AUC),运用极值理论,推导血管外给药达峰时(tmax)、达峰浓度(Cmax),结合excel软件,进行残数法计算药动学参数的演示。

2.强化实验教学,侧重创新性思考

传统的实验教学以验证性试验为主,主要通过既定的实验方法和内容验证相关理论。这种模式目前仍然是实验教学的主体,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及操作能力,但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对学生自主研究及创新能力的培养[4,5]。针对中药学专业的教学实际,共开设3个实验(共18学时),其中2个验证性实验,1个综合性实验。

2.1 以基本技能训练为本

我院针对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开设片剂溶出度测定及尿药法测定生物利用度试验。片剂溶出度测定实验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溶出仪,进行累积溶出百分率-时间的数据处理,熟练运用威布尔分布等模型拟合,分析药物的溶出模型及相关参数的计算;尿药法测定生物利用度试验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尿药法测定药动学参数,熟悉数据的处理。通过实验教学,一方面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相关分析检测仪器设备,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正确使用excel和SPSS等软件,进行模型拟合、参数求算等。

2.2 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抓手

我院在第七学期开设《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已有高等数学、药剂学、分析化学等学科理论和实践基础,为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整合和渗透,给学生提供一个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机会,我们开设扑热息痛血管外给药药动学参数测定的综合性实验,将家兔给药、血样采集、血液样品药物浓度测定、残数法计算双指数方程参数等实验操作项目整合,使学生初步了解新药研究中药动学研究流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尤其是实验过程中,强调不能单纯跟从实验辅导教材或实验指导,要多思考、多总结。

3.鼓励参与科研训练,提高科研能力

广东省教育厅于2010年9月启动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建设。本课程组老师主动联系,指导品学兼优且对中医药科研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选择课题、查阅文献、撰写标书,鼓励他们积极申报,并通过申报使学生们受到了科研前期工作的训练。课题立项后,指导老师负责监督和指导科研小组研究计划的落实,定期组织实验研讨,讨论实验进程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组共有6项课题获得立项资助。针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时数少(共54学时)、缺乏实践机会的不足,我们主动联系对这门课程有浓厚兴趣或有志于考研的同学,利用暑假或寒假的学习闲暇时间,结合教师自己的科研课题,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科研训练。随着同学们研究能力的提高,一些科研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学生已发表8篇科研论文,并在广东省挑战杯论文比赛中屡获佳绩。

4.加强毕业带教管理,切实提升科研素质

毕业专题实习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我院规范毕业实习管理,规定毕业实习阶段,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独立的课题,由老师进行单独辅导。我院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在第七学期期中,即进入毕业实习阶段。首先,本课程组教师结合课题研究情况,提出一个思路,学生通过全面检阅文献和实验条件,设计初步的实验方案,并开始预实验。在第七学期期末前进行立题,并撰写开题报告,由指导老师审阅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指导老师的指导、同学老师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第八学期首月,进行实习中期检查,跟踪实验进展。最后,整理实验资料,撰写毕业论文。通过毕业专题的系统训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6]。

通过“课堂-实验室-实习地点”的科研训练地点转换,同学们的综合科研素质、科研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加强了对整个新药研究过程的了解。2012年11月,我们在2009级中药学专业2个班级、中药学中药制药方向2个班级,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18份,实际收回212份,有效问卷212份。同学们普遍对教学中侧重科研能力培养持肯定态度(占92.4%),希望教学过程结合授课教师科研心得(占64.6%),通过学习课程后,有78.8%感到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基本掌握新药研究中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研究流程。总之,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不能一蹴而就,我们将进一步结合广东药学院课程教学改革,在《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切实加强中药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教育报. 2010年7月30日.

[2]刘德胜,代现平,陈向明,等.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7):700-702

[3]时军,周毅生,沈雪梅,等.启发式教学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0,14(12):1524-1525

[4]王锐利,张淑秋,张丽锋.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1):47-49

第9篇:药剂学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 药剂学实验课开课现状改革方案

在21世纪,如何通过教学实践开发受教育者自身的潜能来提高人才素质,培养创新意识,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药剂学作为药学知识的专业课,位于药学知识结构金字塔的顶部,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科学,也是一门具有较强理论性的工艺学,我们更有必要对其进行教学上的改革。因此,我们就药剂学课程改革进行了一些探讨。

药剂学为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研究将药物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预防、诊断需要的各种形式(剂型)的综合性技术科学,其实验课的开出率占其理论课的50%,这充分说明了实验技能在药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因此,药剂学课程的改革重点就在实验课的教学上。

随着科技的进步、教育事业的改革,传统的实验课教学不再适应“实用型”人才的要求。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智慧是从动手开始的,只有亲自经历艰辛的探索实践活动,才能使大脑变得更加聪慧,更有创造活动。”创新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潜质,开发这种潜质应当是教育本身必须担负的功能。为使学生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品质,在实验课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

1.药剂学实验开课现状

1.1药剂实验课开出率远远低于50%。我校实验室与实验器材的明显不足,往往造成教师想进行实验教学,却没有实验室或相应的实验器材,从而影响了教学计划的进行。

1.2现在进行的药剂实验课大部分为传统的药剂实验,教学模式几乎完全是验证型实验。所谓验证型实验,是指学生通过实验来直接验证已学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在这种实验模式中,教师包办一切,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地操作就能得出结论,造成学生只会动手、不会动脑,“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不足。教师给予学生的依然是灌输式教学,机械式操作,结论性结果,相对于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参与式教学、启发式操作、问题型结果相去甚远,它所带来的后果有目共睹:(1)实验教学形式单一、内容陈旧、过程死板,学生缺乏实验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2)教师指定实验材料、实验仪器,学生缺乏创造、改变实验条件的机会,灵活性严重不足;(3)学生不能自己设计实验,只是被动地完成实验,目的性不强,实验技能的培养达不到预期效果;(4)如此环境下培养出的学生,无法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在操作技能、创新能力方面的要求。

1.3我校药学专业起步较晚,药剂实验课开设时间不长;在实验方法上基本是机械模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学生从思想上不够重视,认为实验课对自身的学业帮助不大,常常心不在焉、敷衍了事,有些学生甚至经常缺课。

2.药剂学实验课改革方案

2.1教学模式的改革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我国医药行业实用型技术人才匮乏,职业技术学校更应以培养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有现代化药品生产技能、药学实用技术、药品生产经营能力,可在医院、药厂、药品检验与药品经营部门从事制药、药品检验、药品营销、医药管理及新药开发工作的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为根本宗旨。

药剂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药物剂型的设计与药物制剂制备、生产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药物制剂质量控制的方法,并能对药物制剂的质量进行正确的评价。教学目标是通过具体的实验内容来实现的,实验内容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实验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将实验内容分为基本技能性实验、综合实践性实验、实习基地见习三部分进行教学改革。

2.1.1基本技能性实验

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仪器设备的训练与应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基本技能训练内容主要是粉碎、过筛、混合、溶解、增溶、助溶等操作训练。如粉碎操作,是药剂学中最基本的操作。粉碎的方法和车间中粉碎的器械很多,为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并能根据原料的性质、粉碎度的要求,选择粉碎方法和粉碎器械,我们除了按教材内容进行训练外,还结合日常生活中如元宵粉(加液研磨法)、芝麻糊(串油法)等的制作,为学生准备炒芝麻、炒面粉、糯米,让学生自行选择粉碎器械和方法,然后进行粉碎度的比较,得出最佳粉碎方法。这样便既达到了训练目的,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1.2综合实践性实验

主要发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处方设计、质量控制的训练与应用,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实验内容主要是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如软膏剂中药物的释放问题。软膏剂中由于皮肤病灶的深浅不同,要求药物作用产生的部位也不同。有些软膏只须在皮肤表面起作用,不必透皮吸收;有些药物要求透过表皮才能在皮肤内部发挥疗效,如治疗皮炎的激素软膏、抗真菌的癣净软膏;有些药物则要求透过表皮被吸收入血而产生全身治疗作用,如硝酸甘油软膏和抗过敏类软膏。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很多,其中基质的性质对药物透皮吸收影响较大。为此我们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基质,让学生自主设计处方进行实验,将生产出的产品进行体外释药速度测定,最后将学生得到的实验数据总结归纳,分析比较软膏中药物释药能力不同的原因。另外,我们利用学生爱上网的特点,还为学生准备了《中国药典》2005年电子版,旨在方便学生查阅,及时分析、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2.1.3实习基地见习

主要针对我校实验室、车间仪器设备有限的实际问题,采取个别实验到实习基地、工厂见习的方法,利用实习基地、附近药厂的资源,保证实验教学顺利进行,达到设备共用、资源共享的目的。如灭菌制剂的生产、全自动胶囊充填机操作、气雾剂的制备等。通过参观见习,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对药物制剂的制成有了亲身体会,开阔了视野,缩短了实验时问,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对药剂学学习的兴趣。

2.2实验考核方法的改进

实验考核是检查学生能否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一种手段,我们将学生的实验考核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种方式。平时成绩是根据每一次实验得分总和来确定,实验成绩分为A、B、C、D四等,以下从五个方面进行评定:

2.2.1实验前预习。通过提问的方式,要求学生熟悉此次实验需采用的方法和操作步骤,

做到心中有数。

2.2.2实验物品的选用。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验内容,正确地选用仪器、设备,爱护仪器

设备,尽量避免损坏。

2.2.3实验操作。要求学生正确使用仪器、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谨慎、细致地

进行每一步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技能。

2.2.4工作台面清洁,实验有条不紊,强调质量意识。

2.2.5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如实记录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有

分析报告,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2.6在学期末进行考试,具体做法是由实验教师拟定实验题目,学生2人一组,

采取抽签方法得到考题,2人互相配合,共同完成。

2.3加强现场教学方式

我们采用“走出去”的方法,带领学生到药厂、药店现场参观学习。现场教学是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补充。我们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仪器、设备齐全、先进的药厂、药店、药品研究所进行参观,观看操作演示;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工程师现场介绍车间的工序、布局、工艺条件,以及主要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各工序技术管理要点、质量控制等。学生开拓了眼界,弥补了书本知识的局限性,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领悟,以及对药剂学发展趋势的了解。

3.结语

3.1自主探索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进行探索活动的机会,力争使学生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品质。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增加实践性教学、师生互动教学,变教师独讲为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发现问题,归纳解决问题方法、规律。教师要变过去固定的练习模块为学生的内化阶段,让学生运用自己找到的方法、规律加以应用从而强化知识的落实。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逐步消除过去教学工作中的种种弊端,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教师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大胆改革创新,不断地进行深入实践、研究、探索,要在一堂课中让学生体验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2药剂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是一种新的尝试,教师只有尽快形成新的药剂学实验教学结构,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才能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更加扎实,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注重对知识的创造性运用与发展,才能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人才。

3.3药剂学实验的改革,不仅对实验设备提出了要求,而且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拿出大量的时间,而且要保持较新颖的专业知识,过去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有一桶水,现在教师得有一条河。

参考文献:

[1]王珊,陈璨.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9).

[2]陈灿.实验课教学的探索与改革――《药剂学》实验课教学的体会点滴[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2).

[3]刘玉雯,余祥彬.适应药剂学发展深化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5):2.

[4]刘利萍,陈建军,钱青,王秀珍.药剂学课程的教学实践[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9.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