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10以内的加减法范文

10以内的加减法精选(九篇)

第1篇:10以内的加减法范文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和是10的加法与10减几及实际问题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10题;共36分)

1.

(1分)学校买来60棵树苗,栽了56棵,又买来30棵.现在有_______棵树苗没栽。

2.

(5分)在里填数,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相加都得12。

3.

(7分)看图,填一填,算一算。

列式:_______

想:有_______个一,有_______个十。从12个一里拿出1个十,还剩_______个一;合在一起

_______个十,_______个一,即_______

4.

(1分)中华小学组织1~3年级的同学看电影《横空出世》,各年级人数如下:

_______

5.

(2分)按规律填数。30、28、26、_______、

_______、20。

6.

(6分)填上“>”“

30×40_______120

90+80_______170

4200÷6_______40×20

34×20_______480

28×49_______1500

0÷300_______0×300

7.

(3分)小明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一部分,第二天从第120页读到第300页,还剩206页没读.

(1)第一天读了_______页?

(2)第二天读了_______页?

(3)这本书共有_______页?

8.

(9分)直接写出得数。

82-35=_______    _______×8=64

4×5=_______     _______÷3=4×_______

29+31=_______     42÷_______=7

9÷1=_______     32元-15元=_______

9.

(1分)由小到大写,最大的一位数排在一位数的最_______。

10.

(1分)接力赛.

_______

二、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11.

(2分)9=4+5=3+7

12.

(2分)手工小组做了25朵红花,做的红花比黄花少27朵,做的紫花比红花多24朵。三种花中黄花最多。

13.

(2分)因为6>7,所以6050<750。

14.

(2分)

=265

15.

(2分)判断横线上填的数是否正确。

214-76=248

三、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6.

(2分)公园运来480盆花,准备摆在4个花坛里,平均每个花坛摆(

)盆。

A

.

120

B

.

130

C

.

140

17.

(2分)哪三个数相加减最接近50?

A

.

200-120+30

B

.

300-260+65

C

.

100-80+12

D

.

180+300-14

18.

(2分)15+34﹣34+15的计算结果是(

A

.

B

.

30

C

.

49

D

.

68

19.

(2分)

在验算582-438=144时,下列验算方法错误的是(

)。

A

.

B

.

C

.

20.

(2分)35

-

5=(

A

.

5

B

.

10

C

.

20

D

.

30

四、应用题

(共5题;共25分)

21.

(5分)看图列式计算

22.

(5分)书店有书8000本,第一天卖了2000本,第二天卖了400本,还剩下多少本书?

23.

(5分)花园里有45朵红花,有31朵黄花。黄花比红花少多少朵?

24.

(5分)小红折了30只纸鹤、小芳折了13只纸鹤,送给小英25只,还剩折多少只?

25.

(5分)车上原来有9人,到站后下来3人,上去2人,车上现在有多少人?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共10题;共36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7-2、

7-3、

8-1、

9-1、

10-1、

二、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11-1、

12-1、

13-1、

14-1、

15-1、

三、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6-1、

17-1、

18-1、

19-1、

20-1、

四、应用题

(共5题;共25分)

21-1、

22-1、

23-1、

第2篇:10以内的加减法范文

降低热量的摄取

营养学家认为,无论你控制什么――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或脂肪,最终降低的是热量的摄取。如果一个人每天少摄取800大卡的热量,可在6个星期内减少10 磅体重;少摄取500大卡,可在2个半月内减轻10磅体重。但切忌体重降得过快,否则是很危险的。须知,每人每天至少要摄取1200千卡的热量,如果供给身体的热量太少,就会失去肌肉。肌肉是人体消耗热量、促进新陈代谢的关键。

少吃脂肪类食物

专家们指出,每1克脂肪合9千卡热量。与脂肪相比,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每克所含热量要低得多,约4千卡。因此,要减肥不必少吃东西,可以以新鲜的蔬菜、水果、谷物代替每日所食用的含脂肪的食物如奶油等。专家们认为,如果做到每天只吃20~40克脂肪,可以在2个月内减轻体重10磅。然而,不是每个人少吃脂肪都能减肥,如果碳水化合物食用过多,也会使体重增加。

减少食物的摄入量

要想减轻体重,无须放弃喜爱的食物,重要的是要加以控制。如果偏爱某种食物且食用量大,那就要注意减少每次的分量。不是每周4次,每次200克肉的食用量,而是每次100克,这样就可以少摄取1200千卡的热量,可在大约7个半月的时间内减少10磅体重。建议减肥者在厨房放一个秤,贴一条提示标语,注意提醒自己摄取食品的重量。

多吃流食

通常,流食的制作是很方便的。若每天有一餐只食用流食或饮料,则可在8个月内减轻10磅体重。流食要多样化,以免缺少营养。在医生指导下,甚至可以每日两餐流食。这样可在5个星期内减轻10磅体重。但要确保所选择的流食能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素和蛋白质,并要保证一日三餐。

走掉体重

坚持每周5天,每天1次,每次在 45分钟内走5公里的路程,这样做可在6个月内减去10磅体重。若在45分钟内走6. 5 公里,则体重下降得更快。也许有人会说“没有时间散步”。其实,时间是挤出来的。心血管医生指出:采用这种减肥方法可能会增加食欲。因此,散步之前或之后,可以吃一些低脂肪的食品或新鲜水果,多喝水,以补充因出汗减少的体内水分。

固定锻炼

每周进行3~5次固定锻炼,不失为减少体内脂肪、减轻体重、增加肌肉、使精力充沛的好方法。跑步,每周5次,每次45分钟,每分钟170米的速度,可在3个月内减少10磅;跳舞,每周6次,每次1小时,可在4个月内减少10磅;游泳,每周4小时,可在4个月内减少10磅;骑自行车,每周4次,每次1小时,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可在5个月内减少10磅。如果以前没有进行过固定的锻炼,开始时要少做一些,以防伤害身体。运动量过大,会增加食量,这样也达不到减肥的目的。

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能增强肌肉。肌肉越多,新陈代谢就越快。每周进行3次45分钟的举重锻炼,可在10个月内减少10磅体重。为避免弄伤身体,应请教练帮助选择适当的重量和制订适宜的锻炼计划。锻炼前后要做伸展运动,以保持身体的灵活性,举重的重量和次数可逐步增加。

降低热量摄取与散步结合

以苏打水代替可口可乐,每天可少摄取150千卡的热量。若再加上每周5次,每次45分钟的5公里散步,则可在3个月内减少10 磅体重。如果降低的热量再多一些,仍保持上述的散步,则可在7个星期内减少10磅体重。

减少脂肪摄入与举重结合

这种方法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保持好的体型,增长肌肉,加快新陈代谢,促进心血管的健康。每天少食 20 克脂肪,举重20分钟,每周进行3次,可在3个半月内减少10磅体重。

最佳的选择

第3篇:10以内的加减法范文

国标版一年级下册教材中,20以内退位减法同20以内进位加法一样是小学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也是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如果不能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将阻碍学生后面的学习。几年前接手一个五年级,班上有个孩子做计算题,怎么教都不会做,后来有一天无意间发现他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不会。我想五年级了,即使不会也可以很轻松地学会。可是事与愿违,我整整教了半学期,他也没学会,只能用画竖线计算。每当看到此情此景,我整个人都要崩溃。我后来和一个心理医生聊起此事,心理医生对我说,这个孩子不是学不会,而是心理问题。他已经过了学这部分知识的年龄,一方面心理上抗拒,一方面他觉得这会儿学一年级的内容很难看,他怎么能学得会呢?通过心理医生的话,我明白了什么年龄干什么事,过了年龄无法补。像20以内的退位减法就应该在一年级学会、练熟。

二、思考

考虑到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太小,在学习中以形象思维为主,我打算借助学具,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多思多讲,感受算法的多样,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感受数学的独特魅力,让学生渐渐爱上我的数学课。

三、准备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准备了多样直观学材。

1.20根小棒或20个圆片。

2.画片:桃13个。

3.挂图。

四、教学片段

【交流一】导入新课

1.出示例一中的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

(1)小猴在干什么?他的面前摆了多少个桃?他为什么很快看出有13个桃。

另一个跑来说什么?

(2)根据上面说到的这些条件,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想想,要求“还剩多少个”,可以怎么列式?

(4)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3-9=(个)

【交流二】多种算法,探寻根本

1.自主探索算法。

怎样算出13-9的得数呢?请同学们各自想一想。

在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探索13-9,并与同桌交流。

2.组织交流,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出得数得?

(指名说出不同的算法)

①一个一个拿,拿了9个,还剩4个。

展示,一个一个地减。

②先拿3个,再拿6个,还剩4个。

演示后出示:13-3-6=4

③从盒子里拿走9个,剩下1个和外边3个合起来是4个。

演示后出示:10-9+3=4

④因为9+4=13,所以13-9=4。

⑤因为13可以分成9和4,所以13-9=4。

补充:假设法:13-10=3,3+1=4

激励:小朋友真爱动脑筋,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算出13-9=4。想表扬一下自己吗?(学生自我表扬)

3.比较算法。

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13-9的计算过程再说一遍。

注意:无论学生选择哪种方法算,只要算对,都要给予肯定。要尊重学生的选择,不应要求学生一律采用某种方法计算。

五、再思

这一堂课,小朋友们不仅学会了20以内的退位减,而且至少学会了两种以上的计算方法。概括下来,他们自己找到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想加算减”法。这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关系,想加法来算减法。例如,计算13-9,先想9加几等于13,因为9+4=13,所以13-9=4。

2.“破十”法。这是运用数的组成知识分解被减数,使20以内的退位减法转化为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例如,计算13-9,把被减数13分成10和3,先从10里减去9得1,再算1加3得4。即:13-9=10-9+3=4。

3.“平十”法。这是运用数的组成知识分解减数,使20以内的退位减法转化为已学过的连减运算。例如,计算13-9,把减数93分成3和6,先从13里减去3得10,再算10减6得4,即:13-9=13-3-6=4。

第4篇:10以内的加减法范文

破十法:是一种计算方法,即:当个位不够减时,就用10减去减数,剩下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即破十法。用破十法可以将20以内的退位减法转化为学生熟悉的10以内的加减法,从而化难为简。

还有一种计算方法:平十法。

14-9用平十法计算是:14-9=14-4-5=10-5=5。

第5篇:10以内的加减法范文

在教学10以内数的加法时,除了用数的分与合教学方法以外,还用小棒摆一摆、数一数的方法进行教学,还用计数器进行演示。但仍有部分学生不会算,灵机一动,我尝试用直尺教学加法,效果很好。比如:3+2=?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直尺上面的3,然后右手食指从4开始数1、2正好到5,这就说明“3+2=5”。再如:4+5=?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直尺上面的4,然后右手食指从5开始数1、2、3、4、5正好到9,这就说明“4+5=9”。这种方法对于全班学生来说都很适用,不过智力好的学生不需要这种方法,用10以内数的组成就能算出10以内数的加法。可是学困生就是记不住10以内数的组成,如果用小棒操作,既麻烦、费时,又不卫生。而用直尺法计算很方便,又省时,对于学困生来说确实是一个有用的好方法。

用直尺法教学10以内数的减法,也比较方便易懂,效果真不错,深受学困生的欢迎。比如:7-2=?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7,然后左手食指找到2,左手食指再从3开始数1、2、3、4、5正好数到7,这就说明“7-2=5”。再如:10-7=?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10,然后左手食指找到7,左手食指再从8开始数1、2、3正好数到10,这就说明“10-7=3”。

上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是“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大部分学生都能运用“凑十法”进行计算,可这几名学生却无法接受“凑十法”,用小棒计算又比较麻烦,且耽误时间,用扳手指难度也相当大,因为两只手只有10个手指啊!不够用呀!然而用直尺法却比较方便。比如:7+6=?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7,然后右手食指从8开始数1、2、3、4、5、6正好数到13,这就说明“7+6=13”。再如:8+7=?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8,然后右手食指从9开始数1、2、3、4、5、6、7正好数到15,这就说明“8+7=15”。

这学期第一单元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大部分学生都能用“算减相加”的方法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也能用小棒操作,就是麻烦费时。可是这几名学困生又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不会用“算减相加”的方法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用小棒操作也有很大困难。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使这几名学困生学会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呢?我一时无计可施,一个偶然的机会,一天下午放学后,所有的老师都走了,只有我还在为两个后进生进行辅导。因为这两个后进生这几天的课堂作业都没有按时完成,他们不会做,所以不得已把这两个学生留了下来,进行个别辅导,可是无论我怎么教,他们就是不会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生家长也在,但我对他们却束手无策。就在这时,葛×同学突然用直尺计算起来,我就过去问他:“你是怎样算的?”他说:“不是你上学期告诉我们的嘛,你叫我们用直尺进行计算加减法。”然后我就问:“你是怎样算的?”他就慢慢地告诉我用直尺计算20以内加减法的具体方法。我终于弄明白怎样用直尺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了,其实我当时已经忘记用直尺法计算加减法了。可是葛×同学在万般无奈之下,自己居然想起了老师上学期告诉他的直尺法。比如:15-9=?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15,然后左手食指找到9,左手食指再从10开始数1、2、3、4、5、6正好数到15,这就说明“15-9=6”。这时我继续鼓励他用这种方法计算课堂作业上面做错的题目,同时我又把葛×的计算方法告诉了梁×同学,梁×同学也学会了这种计算方法,不一会儿工夫,不但辅导他们把课堂作业订正好,而且还学会了一种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新方法,真是一举两得。

第6篇:10以内的加减法范文

1 现代中医治疗

1.1 适当限制钠盐摄入,以每日6克左右为宜。

1.2 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减轻体重。调达情志,避免过度情绪波动。

1.3 可选用钙拮抗剂,如心痛定、尼莫地平,或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或β受体阻断剂,如心得安、氨酰心安等;亦可用复方罗布麻片等。

2 辨证治疗

2.1 肝阳上亢证证候:眩晕,头痛头胀,头重脚轻,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平肝潜阳。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石决明15克,钩藤10克,杜仲12克,天麻10克,黄芩10克,川牛膝12克,栀子10克,益母草12克,夜交藤10克,殊茯神10克。加减:腰酸痛者,加玉米须、地龙。头痛甚者,加夏枯草、茺蔚子、全蝎。

2.2 风痰上扰证证候:头痛,眩晕,胸闷心悸,纳少,呕恶痰涎,形体肥胖,苔白腻,脉弦滑。治法:祛风化痰。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制半夏10克,白术12克,天麻10克,陈皮6克,茯苓12克,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4枚。加减:头晕腰酸甚者,加玉米须、杜仲、草决明、怀牛膝、密蒙花等。

2.3 肝肾阴虚证证候: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口燥咽干,肢体麻木,腰膝酸软,头重脚轻,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治法:滋补肝肾。方药:一贯煎。沙参12克,麦冬12克,当归10克,生地15克,枸杞10克,川楝子10克,玉米须12克,杜仲10克,怀牛膝12克,密蒙花10克。加减:头痛者,加天麻、茺蔚子、全蝎。

2.4 阴阳两虚证证候:眩晕,耳鸣,体瘦,神疲,畏寒肢冷,五心烦热,心悸腰酸,舌淡少津,脉弱而数。治法:滋阴补阳。方药:二仙汤加减。仙茅9克,仙灵脾10克,巴戟天10克,黄柏6克,知母10克,当归6克。加减:头痛腰酸者,加杜仲、怀牛膝、天麻、茺蔚子。

3 其他治疗

3.1 单方验方(1)向日葵盘30克,夏枯草10克,罗布麻15克,桑寄生15克,水煎服,每日1剂。(2)青葙子10克,草决明15克,水煎服,每日1剂。(3)钩藤18克,12克,桑叶、白蒺藜、青葙子、青木香、夏枯草、地龙、决明子、川牛膝、桑寄生各9克,煎服,每日1剂。(4)制半夏天麻丸,每次6克,每日2次。(5)鸡蛋10个,食醋适量,浸泡7天,每次1个,每日2次。

3.2 药物外治敷贴疗法:(1)吴茱萸、川芎各半,混合研为细末,密贮备用。用时取药粉3~6g纳入脐中,外以麝香止痛膏固定,3天换药1次。(2)蓖麻仁50克,吴茱萸20克,附子100克,混合研为细末,加生姜150克,共捣如泥,再加冰片10克,和匀,调成膏状,每晚贴涌泉穴,7日为1疗程。

4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阴虚阳亢型治以潜阳育阴法,以镇肝息风加减;肝肾阴虚型治以滋养肝肾,用杞菊地黄汤加减;阴阳两虚型治以滋阴助阳法,用地黄饮子加减;肾阴型治以六味地黄丸加减,兼内风者,加入潜降熄风药物,兼血瘀者,加入活血化瘀之品;兼痰浊者,加入豁痰利气之品。蔡传家等以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石决明、牛膝、黄芩、益母草等组成)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60例,总有效率92%,且降压过程平稳、降压幅度大。邓样雄等用天麻钩藤汤加减治疗63例。用药2周后显效21例,有效42例,总有效率100%。陈康远用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377例,其中显效113例,有效245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95%。采用中医非药物疗法预防和治疗轻度高血压病对于一些轻度高血压病患者,年龄相对较轻,无明显心脑肾合并症,现代医学的治疗措施并不主张马上服用降压西药,而主张采用非药物疗法。对于这类患者,如配合应用中医传统的一些非药物疗法,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这也为大量研究证实,概括起来,有针灸及穴位疗法、饮食疗法、气功疗法、中医心理疗法等。国内开展针灸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已有40年的历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体针治疗痛苦较大,且占用病人时间较多,病人不宜接受,而耳穴贴压及穴位贴敷较为简便易行,病人容易接受,对轻型高血压病可试用以上方法治疗,另外亦可采用降压药枕、中药浸脚等一些措施。(2)西医治疗 ①非药物治疗,适合于各型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轻型者,单独非药物治疗措施可使血压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非药物治疗包括长期低盐饮食,减轻体重,参加体育锻炼,保证足够的睡眠等;②降压药物的使用,高血压病的症状不能代表高血压的严重程度,有的患者血压高达180/160 mmHg仍可以无症状,因此高血压患者切忌自我感觉来估计自己的血压水平而决定是否用药。凡高血压患者,通过非药物治疗不能使血压下降者,都应接受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第7篇:10以内的加减法范文

2、运用分解技巧从分解组合开始教孩子,一边分,一边用语言表述,一定要用嘴巴说出来,能说出来的孩子,表示她自己真的掌握了。从5以内的开始。先从分解2开始。每次分开后表述完,要记得在合起来。

3、大数记心里,小数上下加减。加法:大数记心里,小数往上数,如4+2= 把4记在心里,往上数两个数,5、6, 之后得出结果4+2=6 减法:大数记在心里,小数往下数,如6-3= 把6记在心里,往下数三个数,5、4、3, 之后得出结果6-3=3 家长需配合每日为宝贝出30道10以内加减法,提升幼儿的算术能力,注意不要让孩子数指头,养成习惯不好改,培养心算能力。

4、需要幼儿掌握的一些识记的东西第一个需要识记的是:10加几就等于10几,例如:10+1=11 10+2=12,一直加到9,第二个需要识记的就是1+1=2 2+2=4 3+3=6 4+4=8 5+5=10 6+6=12 7+7=14 8+8=16 9+9=18 10+10=20,这样记住了以后,进行20以外的加减法运算,对孩子来说,就不会很难学;

5、巩固成果家长要经常给孩子出题目,只要有空闲时间就提问,而且问的时候语速要快,要给孩子一种紧迫感,这样可以锻炼孩子思维的效率,而且多次练习能够让孩子的思维能力不断增强,从而提高算术能力。如果家长在问的时候孩子能够快速的答出来,家长需要对孩子进行表扬,例如“真棒!”,“真厉害!”这些话语,会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有一定的成就感,对数学算术产生兴趣,认为学习数学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

第8篇:10以内的加减法范文

学生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一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

继续深化“高效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课题研究,提倡高效课堂教学,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培养师生主动探究的精神。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师教学质量。通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一、教学对象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然而“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习惯。首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

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

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3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小学,对小学数学的认识不多,学生的学习行为与习惯都还没有形成,所以,一年级教学上册教学任务的计划,我是按本班学生的学习基础低和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制定的。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习。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4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3个班共有215人,每班有65多人。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10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学习数学的兴趣。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

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一、情况分析:

大部分入学前,都受过学前教育,可是每个学生的基础都不一样,一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一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

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我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际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20各数,感受0~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2.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4.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

5.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6.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

7.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

8.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9.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10.初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三)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好习惯。

三、教学内容:

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初步学会用1~10各数和同学交流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了解分类数数的方法,从数的感受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让学生初步学习数数的方法,感受可以表示数量多少,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事实,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重视比较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判断能力。

4、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5、使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6、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7、使学生能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关系,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8、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10以内数的含义,能熟练的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9、使学生在数数、认数的过程中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理解“同样多”和“多”“少”的实际意义,认识符号=、>、

10、在认数、比较数的大小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数感,具有初步的用数进行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11、初步养成认真书写的态度和习惯。

12、使学生通过辨认实物,直观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主要特征,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形体。

13、使学生在认识物体的活动中,感受平面和曲面是不同的,体会比较、分类等认识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14、使学生感受生活里物体的不同形状,培养观察物体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15、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2、3、4、5各数分与合的学习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并能从3、4、5各数的一种分发。

16、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17、使学生初步体会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18、使学生经历联系实际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

19、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

20、使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有许多计算问题,培养学习兴趣和信心。

21、使学生在操作与活动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兴趣。

22、使学生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的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发展数感。

23、重点知道“个位”和“十位”

提高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4、使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了解20以内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口算,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25、使学生经历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6、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27、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8、通过复习,让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数的组成、加与减等知识进行综合实际运用。

29、强调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0、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第9篇:10以内的加减法范文

“十几减9”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第一课时的内容。“20以内退位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笔算减法的重要基础。切实把握好本单元的教学,特别是学好“十几减9”这部分内容,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掌握计算方法,夯实计算基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案例回放:

师(出示情境图):一共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还剩几个?

生:15-9=6。

师:你是怎样得到6的?如果用摆小棒的方式进行验证,你会吗?(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摆出15根小棒(如右图),他们基本上都是直接连续数出9根拿掉,然后数数还剩6根,知道15-9=6(逐一减的方法)。】

师:你们都是这样做的吗?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学生茫然)。

师:看看这样行不行?【师边说边板书10-9=1、1+5=6、15-9=6,并向学生介绍这种方法叫“破十法”;之后又陆续向学生介绍“想加算减法”(即想9+6=15,所以15-9=6)和“退十加补法”(即15-9=15-10+1=6),并且要求大家要把这些方法都记住。】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做下面的练习题。

……

案例反思:

1.在教学环节上,把握并有效处理教学细节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首先,学生的方法意识不明显。课始,15根小棒出示的状态不恰当,没有把15根小棒分两部分摆放,而是堆在一起,无法体现出从哪部分里拿走了9根,这就给学生的操作与思考带来限制和障碍,操作和汇报时只出现一种方法也就不足为奇了,这就需要教师的有效处理和引导。因此,在学生进行操作前,对小棒的出示状态要有特定的要求。比如,不能把15根小棒堆放在一起,而是左边摆10根,右边摆5根或者是摆放10根一捆和5根(如右图所示),之后再引导学生边摆小棒边梳理过程与方法:从左边数出9根拿走,其实就是先从几里减去了9?剩下几根?右边本来有几根?一共剩下几根?教师边讲边板书:10-9=1,1+5=6。

再如,教师还可以设计用两种颜色的小棒(如10根黄色小棒和5根白色小棒)进行摆放,引导学生思考:从15中去掉9,该怎么做?学生能很快从10根中拿走9根,剩下的1根黄色小棒和5根白色小棒合起来是6根,所以15-9=6。

在这样的操作活动中,学生经历和体验了运用“破十法”的过程,能很快理解“破十”的道理,从而达到运用“破十法”计算的目的。教师要想办法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认识这种方法,使学生在基于操作的感性认识上抽象成数学思维,能运用掌握的方法解决问题。但事实上,这样的抽象过程学生较难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学生感性认识的积累。教师应顺着学生的思路,围绕学生拿小棒的方法,结合实物进行讲解,达到慢慢引导的目的。

2.在方法引导上,掌握并顺势引导学生思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例如,本节课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1)数数法,如15-9就用15-1-1-1-1-1-1-1-1-1计算;(2)破十法,如15-9=10-9+5=6;(3)想加算减法,如15-9=6,想9+6=15;(4)退十加补法,“补”是指“补数”,是指能使一个数凑满十的数,如9的补数是1,15-9=15-10+1=6……

那么,做一道题一定要把所有的算法都体现和掌握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因此,掌握学生的思维水平并顺势引导就成为提高课堂效率的重点。一方面,教师不应该全盘否定学生的方法,把一些方法强加给学生,甚至要求学生掌握可能出现的所有方法。当然,教师还应密切观察学生的反应情况,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有社会性的一面,教师要适时组织交流,引导学生从与别人的交流中吸取好的“营养”,在自觉比较、批判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建立起自己的计算方法。这一过程实际上是把教师教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觉优化和构建方法,学生学得会更深刻。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