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保科全套管理制度范文

医保科全套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医保科全套管理制度

第1篇:医保科全套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手卫生;存在问题;干预措施,医院感染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感染在医院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在一系列消毒隔离措施中手的清洗与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医院感染往往通过医护人员的手直接或间接地接触病人和污染物品,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媒介。因此,保持手卫生成为防止医院感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1,2]。?笔者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和《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等相关规定,结合我院工作状况,在加强规范洗手设施的基础上,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分析医院感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治对策,制定干预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病原体的传播。现将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科2012年4月到2013年10月下科室督查监测结果总结如下

1 手卫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手卫生依从性低。通过调查显示,手卫生依从性低(洗手率为35.7%-52.2%)。检查中发现接触患者前、无菌技术操作前、处理药物、配餐前洗手率明显低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伤口敷料后、摘手套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物品后。(其原因是大部分医务人员思想上缺乏对患者的高度责任感,自我防护意识强于预防交叉感染的意识。)

1.2认为戴手套可避免手污染,戴手套可减少70%-80%的手部污染,但戴手套并不能完全避免手部微生物的污染,只戴手套而不注意手卫生的做法只是保护自己而不能避免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1.3由于工作忙,人手不足,疏于洗手。(自我保护意识差,思想上不够重视,预防交叉感染意思差。)

1.4担心手卫生产品引起皮肤刺激,损伤皮肤。(自我保护意思强于预防交叉感染的意识。)

1.5洗手设施不配套及消毒产品放置不够、没有干手设备,在思想上松懈等问题。(思想上不够重视、管理及制度落实不够。)

1.6手的二次污染:洗手后,大部分人使用了公用大手巾、白大衣的前襟、内边、腋下擦手的人为数不少,以致手再次污染。

2干预措施:

2.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监控小组,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科室的日常工作监督及消毒隔离工作,院领导定期听取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工作汇报,及时进行指导,认真总结经验,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2.2与总务科做好协调工作,将各科室特别是重点部门的水龙头改为非手触式水龙头(感应式或脚踏式)。

2.3每个水池边放置洗手液、?放置擦手纸巾或足够的消毒小手巾并张贴六步洗手法标准示意图。

2.4门诊各诊室均配置速干手消毒剂,病房所有病历车,治疗车均安装上架子以供放置速干手消毒剂。如果是多重耐药菌病人要求在床旁放置速干手消毒剂并挂上洗手标志。

2.5严格按规范进货,进对皮肤有滋润保护作用的速干手消毒剂。

2.6定期开展培训:院感科加强对全院人员的培训,每位新上岗职工均进行手卫生知识及六步洗手法操作培训,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院性《手卫生规范》培训,各科室均设院感质控医生护士各一名,负责对科室人员院感管理及督查,定期对科室人员进行培训,每季度调查手卫生的依从性并对科室人员进行抽查考核(理论及洗手操作)。

2.6规范手卫生:加强无功观念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严格执行洗手、戴手套指征,要求医务人员在触患者前、无菌技术操作前、处理药物、配餐前、接触患者后、摘手套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物品后、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移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应当洗手;当手部没有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在接触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及其它污染物时,均要戴手套,脱手套后要洗手,接触后要用流动水洗手,再进行手消毒。戴手套不可替代洗手。

2.7定期监测:院感科专职人员每季度对各科人员抽查监测手卫生是否合格。发现不合格立即通知整改,直至合格。

总之,院科两级长期坚持强化手卫生工作,将手卫生工作作为一项自始至终的工作来抓,最终培养起每位医务人员的良好卫生习惯,要杜绝洗手是为了应付检查,应付考核等消极思想 ,因此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有效降低医院感染,保证病人安全。

参考文献:

第2篇:医保科全套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及医务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门诊口腔科涉及的诊疗器械繁杂, 诊疗过程中接触患者唾液、血液、龈沟液等,极易造成交叉感染,随着口腔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口腔科的医院感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及社会的普遍关注[1]。为了进一步完善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我院口腔科门诊自2004年9月开诊以来,严格规范医务人员的操作,严格消毒灭菌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以及有关法规文件,制定了口腔科的消毒隔离制度、清洁制度、个人防护制度、医疗废物的处理制度等,做到有章可循。

    2 加强人员管理

    2.1 医务人员培训 对口腔科医务人员定期进行医院感染、无菌技术操作、自我防护等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帮助其掌握院内感染控制的知识和技术。

    2.2 防护管理 治疗过程中,极有可能接触血液、被血液污染的唾液或口腔黏膜。为了保护医患双方,防止交叉感染,医生在诊疗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做到一医一患一手套,必要时戴防护镜。

    2.3 手部清洁 医生在为每位患者诊治前后均按“六步洗手法”洗手,在诊疗操作过程中如因手套穿孔而手部感染时,应及时脱去手套,用肥皂及流动水洗手。如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患者,洗手后用碘伏搓洗5 min,再用流动水洗净。

    3 加强物品管理

    3.1 规范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 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一套用品只限于一个患者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即开即用,用后由护士及时回收,并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分类要求进行分类、收集、统一处理[2]。

    3.2 医疗器械的管理

    3.2.1 耐高温、高压器械的消毒处理 使用后置于500 mg/L有效含氯消毒液中浸泡30 min,再于流动水下冲洗干净,晾干后包装好,送供应室高压灭菌。

    3.2.2 不耐高温、高压器械的消毒处理 使用后置于500 mg/L有效含氯消毒液中浸泡30 min,冲净晾干后浸泡在2%戊二醛溶液中10 h以上,再次使用前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

    3.2.3 手机部件的消毒处理 每次使用后要继续运转机器20~30 s,以排出内腔的水、汽及污染物,然后清洁,抹干后进行高压灭菌。

    3.3 消毒浸泡液的管理 消毒浸泡液加盖,贴上消毒液名称、浓度、有效使用时间标签,每天监测消毒液浓度,每周更换消毒液2次并作好登记。

    4 加强环境管理

    治疗室每天2~4次开窗通风使空气流通,减少空气中的污染,每天用紫外线灯照射1 h,每周用乳酸熏蒸1次。地面及台面,每天用500 mg/L有效含氯消毒液擦拭2次,如被污染,则随时擦拭。

    5 加强监控

    每月对诊室的空气、物体表面、灭菌物品、各种消毒液、工作人员手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院感科不定期抽查口腔科的消毒灭菌效果及无菌技术操作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6 讨论

    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问题涉及微生物学、流行病学、社会学等诸多方面,只有全面进行全方位的、多层次的综合管理和质量监控之后,才能使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得到有效的降低[2]。我院自2004年9月开诊以来,对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高度重视,使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及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的自觉性得到增强,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得到了全面的落实,从而使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得到提高。到目前为止,口腔科无一例院内感染发生,达到医疗安全的目的,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第3篇:医保科全套管理制度范文

“以药养医”补偿机制成为过度医疗的动力源。在“以药养医”机制下,医疗服务供方不是希望人们越来越健康,病患越来越少,而是恰恰相反。再加上在我国有管理的连续性医疗服务体系和机制建设尚未提上日程,供方在提供服务时根本不了解患者的病因和病情演变,但为了自身的经济收益,“治不好病也吃不死人的药”便大量开出,加重患者负担和基金支付风险,造成浪费。

2保险医疗监管方式探索

2.1引入“第三方”监管

益阳市2010年7月成立保险医疗监审中心,集中保险医疗资源,建立监管机制,实行统一监管审核。自运行以来,取得了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截至2012年12月底,人均住院医疗费用下降31.06%,人均补偿费用下降38.10%,投保人经济负担下降15.53%,“挂床”、“赖床”住院由原来的15%下降至1%以下,平均住院天数下降5.12天,伤残鉴定虚高定级2012年为零。

2.2医疗跟踪监管

在定点医院设立驻院办公室,监管员长期驻院办公,实行查房制度。每天上午查房和下午巡视病房,发现问题,及时干预。驻院监管员的主要职责有五项:(1)审查参保住院病人的真实性。根据身份证、专用病历等资料、照片和有关情况询问,必要时询访投保人单位或所在地,以判别是否冒名住院。(2)审核病情是否达到住院标准,达不到住院标准的退回门诊治疗,并追究经治医师和定点医院的责任。(3)实行病种费用管理,负责下达和协助追加病种费用。(4)及时发现和纠正临床医师的不合理检查、用药、用材和治疗行为。(5)及时处理“冒名”、“挂床”住院问题,协调医、患、保等各方关系,并提供相关服务。这是一种零距离的实时监管方式,具有时效性强、威力大的优势。据2011-2012年统计,驻院监管员仅审核发现的未达到住院标准的病例92例、冒名住院12例。因是入院时发现的,有效避免了基金损失。据估算,至少预防了近80万元的基金支付风险。

2.3对每一个病人实行费用总量控制

通过对每一个病人的医疗费用实行总量控制,促使临床医生有计划的诊疗。其内容包括:(1)合理制定符合临床实际的单病种费用标准。(2)在病人入院第一时间用书面形式下达病种费用额度,并附于病历后,作为对医院审核的依据。(3)按程序追加病种费用。如遇严重并发症或特殊情况需要增加病种费用的,由经治医师提出申请、科主任批准,交驻院监管员,由监管员向监管科长报告;监管科长会同监管员与科主任一起查看病人和病历,听取经治医师的报告,在对前段诊疗作出评价后,对需要增加费用的治疗方案进行审核,提出意见,并确定增加费用的额度,在审批表上签字备查。(4)对违规的超病种费用实行拒付。2012年通过逐个患者总量控制,全年3426名住院患者没有发生总量超支的,与此同时,还为609例严重并发症病例增加病种费用17万余元。

2.4重点纠正“四不合理”

即常见的不合理检查、不合理治疗、不合理用药、不合理用材。不合理检查包括:(1)把特殊检查作为常规检查,如彩超、CT、MRI等。(2)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如门诊已检查,住院重复检查;诊断已明确或病情已稳定的复查。(3)设置套餐检查,医院设置电脑医嘱,如需点击某项检查,则多项套餐同时检查收费,如生化全套、大小便全套、常规心电图捆绑频谱心电图等。(4)与病情无关的检查,如血脂测定、风湿四项检查、乙肝定量检查、肌钙蛋白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测定等。纠正“四不合理”是一项较为复杂而细致的工作,但只要持之以恒,其效果就会越来越明显。益阳自2010年7月开始着力坚持“四不合理”查处,违规现象逐年减少,由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查出的3521例,降至2012年的373例,避免基金损失1640余万元。

2.5查处虚假医疗

第4篇:医保科全套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医院;检验科;医院感染;主要因素;应对措施

作者单位:130041长春市南关区中医院

检验科的工作对象是患者的体液、分泌物、血液以及排泄物,工作的每各环节都不无例外地有被病原物污染的可能,如果预防医院感染的工作做得稍有不细,很有可能造成医院感染。

1 原因分析

1.1 存在医院污染隐患 人员认识不到位长期以来部分医院领导存在重诊疗、轻预防的思想。特别是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入、医院进行成本核算后,往往认为预防医院感染这项工作因只有投入没有产出而不予重视。检验人员参与医院感染管理力度不够,个别分院检验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差,更为严重的是在工作中不按消毒隔离制度操作,不戴工作帽,口罩和手套操作,甚至用接触传染源的手接听公用电话,当发生职业暴露时应急措施不当,如遇到标本溅洒、皮肤破损时,忙乱中往往忽视了伤口的消毒处理。

1.2 检验单的污染 检验单主要分为检验的申请单与报告单,当检验申请单在不同科室被除数污染就会将不同的污染源带到检验科室,另外检验报告单在填写的过程中可能会通过污染的手或放在污染区域造成被污染,污染的报告单可能再次污染其他医务人员的手和检验科环境。

1.3 实验室安全防护设备不完善 有的医院出于节约成本降耗增效的目的导致医院感染防控设施和器材缺乏。多数基层检验科的实验室缺少生物安全柜,紫外线灯消毒次数偏少,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不能及时排除。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准备不齐全,造成医院感染的防护无法正常实施。各种检验用品如采针头、吸嘴、注射器、试纸条等一次性用品缺乏必要的消毒浸泡,对医疗垃圾未按规定进行分类处理,造成检验标本随意处理,长时间放置,未经任何消毒处理的废物直接排放将污染医院环境,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会。

2 检验科医院内感染的管理对策

2.1 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督促落实 医院要指派专人担任检验科的行政主管,科内成立感染管控小组,定期组织全科人员学习有关控制感染的法规及管控办法,根据医院及检验科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本科特点、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管控措施,并加强督促落实。执行检验科相关制度和管控措施必须责任到人,要明确工作标准和行为规范,使被管理者有章可循,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机制。检验科的行政主官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医院内感染科要加强对检验科消毒隔离、医疗废弃物管理等方面的督查,规范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和医用废物处理,促进检验科医院内感染的有效控制。

2.2 检验单的管理 检验工作人员在接触检验申请单时要戴好手套,检验报告单应进行微机化统一管理打印,工作人员接触检验报告单之前换手套或洗手,避免因报告单引起的医源性感染。

2.3 认真开展好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 监测是基础,管理是手段,控制是目的。监测工作被认为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基石,在一项控制医院感染的方案中至少要把25%的努力放在医院感染的监测上。只有通过监测才能取得第一手资料,才能发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和薄弱环节。为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并通过监测来评价各种措施的效果[1]。

2.4 增加资金投入购置防护设备 各级医疗单位领导应高度重视医院感染,为医院和检验科的医院感染预防提供必须的设施,设备和器材.首先要提供安全的洗手设施,包括安装热水,提供洗手液、烘干机;洗手池的设置要科学合理。设置更衣室,要求工作衣和个人衣物分开放置,每天用紫外线对工作衣进行消毒,禁止穿工作衣进入值班室;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对各种操作的每个流程细化。检验报告单提倡通过计算机传输在清洁区二次打印或采用微波,紫外线照射、化学熏蒸等方法进行消毒处理后发送。

3 讨论

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我们定期监测做好管理,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关键,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与消毒技术规范,严格遵守各种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防止交叉感染。总之做好检验科医院感染工作,不但能保护好检验工作者自身健康,而且更好的预防患者的医源性感染。

第5篇:医保科全套管理制度范文

医院的发展需要和谐的环境,通过强化医院的科学管理、优化结构、诚信文明服务,提高医务人员素质等手段,提高医院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医院管理 和谐环境

一、医院的发展需要和谐环境医院的发展需要和谐的环境,通过强化医院的科学管理、优化结构、诚信文明服务,提高医务人员素质等手段,提高医院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强化公立医院公共服务职能及公益性质,根据医疗保障任务的要求,确定适宜医院和谐建设的规模,加强医护人员的思想和职业道德建设,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落到实处,保证为患者提供最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

二、当前医院还存在着不和谐的因素1、“以患者为中心”未能有效落实有的办院思想存在偏差,运作过分市场化、商业化、企业化,忽视医学科学自身发展规律,不重视职业道德和军队光荣传统教育,不注重良好医德医风的培养和医务人员素质的提高f盲目“求新求大”,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有的医院服务设施、服务程序不到位、不配套;有的缺乏“诚信”医疗服务。收费不公开、不透明,甚至分解收费、比照收费和重复收费;有的医师责任心不强,不能较好地执行医疗规章制度,工作粗枝大叶,误诊错治,发生责任性医疗差错和事故;有的忽视患者的心理需求以及合法权益与合理要求,服务态度生硬,缺乏情感交流,对“病”不对“人”,少数人员职业道德滑坡,“拿红包”、“吃回扣”,为提成给患者做大项检查,开高档、贵药大处方。导致看病难、看病贵,使患者缺乏安全感,人民群众不满意。2、社会转型期矛盾在医院的表现国家卫生体系改革与我国整个国情暂时不相适应,改革配套措施不同步,医疗仪器、药品流通环节过多造成价格虚高和增长过快,社会保障事业、农村合作医疗等改革不尽完善,造成了患者和人民群众对最终执行这些政策的医疗机构的误解,易产生医患矛盾。3、患方及社会部分人群认知缺陷患方及社会部分人群的思想、文化素质不一,常以一知半解的医学知识或夸大地看待媒体对医院缺陷的曝光,主观臆断地评说医院行为的优劣,对医方缺乏信任感,不遵守医嘱,过分干涉医疗行为,甚至无理取闹,构成了医患关系中的又一突出矛盾。

三、构建和谐医院的对策与建议1、构建和谐医院必须牢固树立规范化管理的意识规范是管理的基础,管理必须规范。规范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大社会效益和获得最佳秩序为目的。每所医院都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但实际工作中或多或少都存在执行不力、法规意识淡漠的现象。医院规范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完善的规章制度,与之相配套的基础设施,训练有索的管理人员和确保规范管理运行的手段。规范化管理要体现在医院的每项工作中,落实规章制度是重点,提高医疗质量是关键。要用工作中的实例教育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各项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等关乎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要注重教育的即时性与长期性结合。规范化建设不仅仅依靠建章立制,更重要必须体现在执行力方面,要使每一个人、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都能把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就必须加强严格监管机制和奖惩制度的落实,以此强化医务人员遵守规章制度的主动性,自觉性。2、构建和谐医院必须加强基础医疗质量建设。学科建设应根据医疗市场需求和自身特点,从医院的功能定位出发做好人才引进、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等工作,不应提倡每所医院都必须开展器官移植等高难手术;明确学科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就要努力发掘和培育自身的特色技术,使其发挥技术辐射作用,各医院在功能、优势、服务等方面应有所不同,不能用一个模式建设、一个速度发展,应该从当地实际情况和医院自身条件出发,不能贪大求全,在购置和以合作方式引进设备时,应特别注意论证基础设备、设施的配套建设问题,要以常规设备为重点,以配套完善、提高效益为目标,防止设备条件与医院结构、功能定位上的不相一致,高精尖设备与基础设施的失衡,设备与学科人才建设脱节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推进医院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增强医院竞争实力和发展后劲,使医院的内涵建设具有根本的依靠。3、构建和谐医院必须强化管理人才队伍培养。在医院管理中,应提倡科技队伍与管理队伍并重的思想,科主任和护士长肩负着科室行政管理和学科带头人的双重重担,是实现有效医院管理的基础,他们对于学科的发展,人才梯队的培养,医疗质量的保证,诊疗水平的提高,科研及教学任务的完成起着决定性作用。科主任、护士长应努力主动学习相关管理知识,将管理理论知识有效地转化为实际管理能力。医院必须在医疗管理、组织管理、人才管理、经济管理和决策能力等方面对科主任、护士长进行系统培训,因为这个层面的工作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科室的发展。进而影响全院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应采取引进与培养,通科培养与专科训练,在岗培训与脱产培训等方法,努力培育一支又红又专的人才梯队;稳妥解决高层次专业人员老龄化、部分学科带头人青黄不接、部分中青年骨干素质不够全面、能力单一等问题。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要强凋因人而异的个性化培养,同时注意在思想方法、工作思路和管理技巧上进行帮带,促其全面发展,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4、构建和谐医院必须重视建设良好的医院文化。实践证明,在医疗模式转变、医疗体制转型、医疗服务理念转换时期,医院要主动适应,既要注重技术、规模等硬件,更要注重医院文化建设这一原动力。医院文化是一种资源,通过优秀人群的实践与传播使广大医务人员产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形成进取向上的凝聚力形成厚重的无形资产;医院文化是一种群体意识的积淀,能使人自觉转变观念,提升管理理念和水平,从而转化医院的管理机制,形成医院发展的推动力,随着新的医学模式真正在临床实践中得以体现,以往“以医院为中心”的服务模式终将被“以患者为中心”所替代,“优质、适价、高效”将是广大患者选择就医的基本标准,因此,必须通过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夯实医院文化的底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医院文化建设也具有阶段性,只有坚持投入,不断从文化底蕴中提升医院的共同取向,医院的整体建设才能向着以人为本、全面统筹、和谐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第6篇:医保科全套管理制度范文

1.1制度的激励作用难以满足实际的需要

截止目前为止,我国很多的医院在进行医院管理的过程之中,还没有意识到市场经营环境的变化,并没有采取综合性的薪酬管理制度手段,在管理的过程之中,采取的薪酬管理手段过于单一,对医院内部员工的薪酬发放也并有注意到市场薪酬状态的动态变化的特点,这就导致发放的薪酬不具备市场竞争力,也使得医院内部员工的满意度上升不了,这就导致难以有效的激发医院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1.2医院医院体系的报酬形式不符合多样化需求

在进行医院医院的分配过程之中,并没有形成一套健全、完备的薪酬管理体系,现行的医院医院体系并不能够有效的反映出医院内部员工的真实价值。对于那些并不能够直接显现出来的因素,例如:医院内部员工的管理协调能力、医院内部员工的技术工作能力、医院内部员工的知识储备能力,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并没有科学的形成一套健全、完备的薪酬分配体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难以得到有效的激发。

1.3医院职工的福利待遇缺乏合理的弹性机构设置

截止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医院所采用的医院职工的福利待遇大部分还是沿用的计划经济时代的分配模式,并没有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变化手段。具体的来说,所采用的福利模式还是被动的接受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并不懂得合理的利用福利待遇激发员工对于医院的认同感,缺乏足够的弹性机制,不懂得人性化处理医院内部员工的具体事宜,没有发挥出医院职工的福利体系的应有作用。

1.4医院医院管理水平相对落后

由于我国的医院医院管理研究还处于较为初步的阶段,这就导致我国的大部分医院在进行医院医院管理的过程之中,缺乏足够的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也不具备足够的科学管理水平,这就导致在进行医院医院管理的过程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在员工业绩考核和员工发展规划设计方面的漏洞,医院在组织医院医院管理的过程之中,也存在着管理不够灵活,缺乏弹性机制的问题。除此以外,在目前的医院的经营管理过程之中,也并没有充分的重视医院医院管理,这些都是制约医院医院管理水平提升的因素。

2现代医院管理理念和综合性科学管理意识应用于医院管理中的具体措施

2.1医院要确定医院医院分配原则和管理方案

为了充分的保证医院内部薪酬管理的合理性,就需要医院在进行医院医院管理的过程之中,要充分的结合医院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相关的知识理论,制定出医院的医院分配原则和管理方案,以便于有效的提升医院内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医院薪酬分配的合理性,促进医院管理体系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2.2实施公平公正的医院绩效考核制度

为了有效的保证医院内部薪酬制度的合理性,医院内部要制定一套公平、公正的医院绩效考核制度,使得医院的员工的薪酬水平和员工的绩效水平充分的挂钩。与此同时,对于员工的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等要素也要制定一套健全、完善的评价制度,丰富现有的薪金评价制度,保证每一个员工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薪酬。

2.3建立起具备弹性的薪酬管理模式

为了保证医院的发展,还需要针对医院内部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进行对医院员工的薪酬评定工作。对于那些可以创造出更多价值的员工,要给予更多的薪金,刺激这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此同时,对于员工的基本福利则要给予保证,保证每一名公司员工的基本福利待遇,提升员工对于医院的忠诚度,保证医院的的健康、快速、稳定的发展。

3结论

第7篇:医保科全套管理制度范文

1 建立健全严格的消毒隔离管理制度是手术室感染控制的关键。消毒隔离制度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以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保护医务人员及健康人群的身体健康。

2 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并提高对传染性手术医疗废弃物危害性的认识。医院感控科和手术室应共同制定严格的规范化的质量检测标准和具体要求,加强手术室医务人员学习院感知识,严格训练,定期检查,做到术中人人会防护,术前、术后物品会处置。并加强手术室保洁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传染性废弃物的认识,严格要求终末消毒的必要性,切断一切可能的传播途径。

3 医院应对医务人员在实施普遍性防护原则时提供物质等方面的保障,如要求医务人员在有可能接触到任何体液时都要戴上乳胶手套。但尺寸不合适的塑料手套不能达到保护的目的[1]。

4 提高护士的防护意识 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管理层决策、医院的安全区标准和要求;医院督促执行正规操作流程和标准的力度;医院开展安全教育与护士交流的频率等。医院管理层的重视对护士的职业防护不但会形成安全氛围,促进安全计划执行,同时增加了护士的安全意识[2]。

5 洗手护士的防护 首先注意皮肤、黏膜的完整性,一旦双手或双前臂的皮肤有微小破损或感染时,避免洗手上台。上台时穿一次性手术衣,戴好护目镜,戴双层手套加强自我防护。有研究报道,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乙肝患者血液体液时要在普遍接种乙肝疫苗的基础上再戴单层、双层手套才能防止HBV传播[3]。在手术配合过程中,要求准确、有序地进行每个步骤,避免忙乱操作导致意外伤害。进行刀、剪、缝针等锐利器械传递时采用“非接触技术”,通过弯盘传递。有统计显示[4],手术室中医护人员75%的损伤是由锐器导致。

建议穿硬头拖鞋取代开头或普通拖鞋,避免或减少锐性器械掉落时刺伤足部及手术床上流下的血液浸湿足部。手术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一旦被针刺伤应紧急处理,做到一“挤”,二“冲”,三“消毒”,四“报告”。一“挤”: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二“冲”: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三“消毒”:用消毒液进行皮肤消毒,并包扎伤口;四“报告”:及时报告手术室感染监测员,并作好针刺伤登记和上报感控科。报告完毕后立即皮下注射一支乙型肝炎疫苗。

6 巡回护士的防护 台下操作时也应加强相应的防护措施,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时要戴双层手套,操作完毕后即使不污染手套都要脱去外层手套,重新再戴上另一副手套进行其他的操作,严防戴着污染手套去接触其他物品,以免在保护自己的同时而损害他人的健康。如术中需要添加物品,应请手术间外的巡回护士协助,无特殊情况不得离开手术间。如被针刺伤,同上述针刺伤应紧急处理一样。同时严格按垃圾分类分放废弃物,以减少医源性污染。使用后的锐利器械装入防水耐刺的利器盒中送焚烧处理。

7 术后处理 术后处理是预防传染的关键。术中所用的手术衣、手套等脱下后不得带出手术间。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引人一次性引流袋中,加入2000mg / L健之素泡腾片消毒液中摇匀静止1-2 h 后倒入专用下水道进行无害化处理。手术用器械放人2000mg / L健之素泡腾片消毒液中浸泡30 min~1h,然后擦干打包送高压灭菌。术中所用一次性物品及废弃物用双层黄色塑料袋密封,贴上明显标志与手术间一同熏蒸消毒后送指定的清洁公司焚毁处理。手术床、无影灯、器械车、推车、墙面等用500 mg / L 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手术间空气用苍术熏蒸联合空气消毒机一齐密闭消毒1h。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手术室的各种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日益受到重视。建立健全的医院隔离防范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加强对传染性废物危害性的认识,严格做好终末消毒处理,才能真正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止医源性的传播。

参 考 文 献

[1] 钟秀仪,陈琼芳,黄龙淳.护士职业损伤防护措施落实情况的调查分析[J].现代医院,2005,5(11):154-156.

[2] 邢颜超,程维兴,杨柳,等.输血传播疾病标志物快速检测与职业暴露[J].临床军医杂志,2005,33(2):208-210.

第8篇:医保科全套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绩效考核 平衡计分卡 关键绩效指标 360度评价体系

2008年全国医政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是正确处理国家、医院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利益关系,既要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又要调动医院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增加和改善医疗服务上来,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过去那种将医务人员收入与服务收费挂钩、收入分成的办法必须纠正。反观公立医院现存的绩效评估体系,可以发现不少问题。

一、公立医院绩效管理中的问题及分析

1.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

绩效考核体系是进行员工考核工作的基础,也是保证考核结果准确、合理的重要因素。现行很多的绩效考核体系都是以利益为导向的,结合工作量以及收支结余一定比例作为奖金进行综合考评。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医院往往注重于经营收入,而忽略了经营成本的开支,此外,医院的绩效考核体系并没有行成从上到下制定绩效指标的严密体系,许多考核指标没有细化到科室和个人,导致绩效结果偏差,员工多劳不一定多得,严重挫伤员工的积极性。

2.考核指标以偏概全

在国家统一的绩效工资制度出台以前,各医院普遍有着自己的一整套收入分配机制,往往也冠以“绩效工资”的名义,然而,这种绩效工资,其概念往往十分局限,集中于创收一 。在创收这一衡量指标上,又以工作量为主要考核内容,把门诊人次、床位使用率和出院人数作为主要指标,这种考核机制会促使医务人员缩短平均住院日来提高出院人数。这就随之产生一个问题,各科室是否存在为单纯追求自身绩效考核指标的完成,而刻意多收治简单病患者,而尽可能避免收治疑难复杂重症患者的现象呢?也就是平均住院日缩短是否是以牺牲医疗技术水平为代价的呢?更有甚者,目前仍有少数医院将绩效考核与科室经济指标挂钩,这样势必造成医务人员对病人滥检查滥用药的行为,从而增加病人经济负担。长期以往,不利于医院的健康稳定发展,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另一方面,大型医院病人数目多,而小型医院的就诊人数明显偏少,以工作量为主要考核内容会造成同级别的医务人员绩效工资相差悬殊,从而增加医务人员的流动性。

3.科室之间公平性难以把握

由于医院岗位构成复杂,且各科室使用的医技手段辅助检查,治疗设备辅助治疗,住院费用等方面利润不一,若各项目按同一比例来核算,必然导致各科室绩效收入相差甚远,但若为了整体绩效工资的均衡,对高利润科室绩效工资实行超出部分一刀砍的做法也会打击员工的积极性。

以上这些问题都导致现如今公立医院出现员工积极性不高、服务质量下降、患者满意度偏低、人员流动率增加等一系列问题。绩效考评体系并没有真正起到激励作用,其科学性令人堪忧。

二、公立医院绩效管理难点应对策略

1.平衡计分卡在公立医院绩效评估体系中的运用

摒弃先前那套主要以利润为导向的绩效管理模式,我们应以工作质量和工作量作为绩效的主要考核内容。而现今运用在全球许多知名企业中的平衡计分卡能很好地整合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

平衡计分卡包括四个维度:客户、财务、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每一个维度结合公立医院的实际情况可以包括以下各方面指标,见表 。目前医院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没有固定模式, 各医院可根据各自发展的需要和侧重点的不同, 制定适合本院发展的考核指 。

在运用平衡计分卡的同时应注重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在观念上要加强宣导、全员落实,要充分宣传其科学性、公平性及可行性,促使整套体系切实有效实施,并将其作为一项长期及必要的工作;其次,各项指标衡量权数应根据各医院的规模和业务量进行相应的设定,没有统一的标准,比如小型医院可适当加大财务维度的权数,而大型医院在保证业务量的前提下可加大其余三个维度的考量;最后,一套平衡计分卡绩效考评体系的落实必须辅以一套先进的信息处理系统,才能够使其具有可行性与易操作性。现今,医院流程信息化已在许多公立医院得以实施,相信平衡计分卡与医院信息系统相结合已不再是一个难题。

2.关键绩效指标在绩效考评体系制定中的运用

关键绩效指标(KPI)是在绩效计划制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是绩效考评体系最终得以落实的根本。关键绩效指标使医院主要领导明确本年度所要达成的具体战略目标,帮助部门主管明确本部门的责任,并以此为基础落实医务人员个人的业绩指标。它是一个从上到下逐步制定、落实的关系,它以具体数字为衡量标准,具有透明、客观和可衡量性。

在绩效考评体系实施的过程中,要进行每月的绩效达成检核会议以及月度的绩效指标检核、调整会议。这样才能实时跟踪绩效达成率,对绩效不合格点进行分析及检讨,最终使绩效考核体系不断落实,关键绩效指标已经不仅是考核的作用,更是一种潜在的激励作用。

3. 360度评价体系在绩效考核过程中的运用

绩效考评不仅是主管对下属的评价,也包括同事之间的互评、个人自评以及患者满意度调查,这样全方位的考评才能使得评价信息具有全面性、客观性。在处理考评信息时,主管应具备识别虚假信息的能力,避免主观偏差,综合得出员工的真实业绩水平。同时,医院领导应组织绩效考核小组,定时对各科室进行巡检,对一些必要的信息进行记录、统计,以作为日后考评的依据,也可避免一些纠纷的产生。

在考评结果公布后,主管要认真做好信息分享、交流工作。对于绩效不合格者进行及时沟通,帮助找出问题点,相应调整下一期绩效指标并进行适时激励;对绩效优异者应考虑其职位晋升或加薪进行激励,适当提高下一期绩效指标帮助其有更大的进步。当然,医院应对员工提供必要的申诉渠道,帮助解决考核结果不实事件的产生。

总之,医院绩效管理的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的过程,它是与医改制度相配套的制度改革,使医院的经营目标由原先的利润导向转变为更切合人民利益、国家需要的方向。绩效管理改革是一个不断循环的体系,只有在起步阶段认真部署,不断探讨才能将整套体系逐步落实到位,才能真正起到激励医院职工工作热情,促使他们自觉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医疗质量,提高患者和社会满意度,确保人民群众得到安全、有效、低廉、便捷的医疗服务,减轻人民群众看病和保健负担,最终实现我国卫生事业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柳耀东.对医院实行绩效工资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1(3):80

[2]董颖.平衡计分卡在医院绩效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30-131

[3]谢蕾,伍林生.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改革的难点及对策[J].重庆医学,2011(40):616-619

第9篇:医保科全套管理制度范文

自2009年以来,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职业卫生标准研究室的帮助下,山东省立医院对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建立了一套医院血源性职业接触防护的管理体系,通过完善职业防护管理制度和流程,科学地进行风险控制并及时开展防护培训,从而确保了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健全管理体系

山东省立医院实行三级组织管理策略。一级组织为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分管医疗的院长担任组长,负责决策工作。下设职业安全防护领导小组,由人力资源部主任任组长,成员由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工会、医务部、护理部、门诊部、总务部、医学工程部、药剂科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和重点科室临床专家组成,领导小组制定工作目标和计划,小组成员履行职责,及时做好职业安全防护管理督查,并将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后的结果反馈给临床科室,及时整改并记录于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手册》。

二级组织为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全院职业安全监控的具体工作。下设门急诊监控小组、临床科室监控小组、医技科室监控小组、总务后勤监控小组,各小组成员负责相应部门科室的自我管理工作。

三级组织为各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科主任任组长,护士长为副组长,成员为骨干医生和护士各1名,认真履行职责,每季度进行科室职业安全防护技能培训,自查措施落实情况,及时分析整改存在问题,做到持续质量改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433-2013》的相关要求,山东省立医院还成立了护理部静脉治疗小组,为较好地执行《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GBZ/T213-2008)奠定了基础。

以上三级组织间可以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以达到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接触及伤害的共同目标。

完善制度与流程

按照原卫生部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山东省立医院不断完善职业安全防护各项管理制度,2014年补充、制定并下发了《山东省立医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的通知》,对职业安全防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将职业防护工作纳入医院综合目标考核管理内容中。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职业安全防护制度与标准操作规程(SOP)。其中,职业接触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理流程的制定,使得医务人员发生暴露后能够在现场及时采取应急措施,让发生职业暴露的人员可以全天候地进行上报。

另外,为进一步了解医务人员对医院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干预对策的实施情况,定期向全院临床医务人员发放《医院血源性病原体职业防护干预对策实施情况调查表》,近期共发放调查表138份,其中医疗人员65份,护理人员73份,回收率100%,调查结果见表1。

科学风险控制

山东省立医院采取了大量的保护性措施,从而控制和降低了职业接触发生的风险(图1)。通过6年的“医院感控宣传月”活动及平时的工作检查和培训,督促临床科室执行标准操作流程,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尽可能减少职业接触的发生;改善工作条件,如改善照明,保持工作场所整洁和物品放置有序;并配备设施,如非手触式洗手设施、手消毒剂和洗眼器,确保医务人员每次操作前后能及时洗手,眼部若被污染能及时冲洗眼睛。

同时为了加强标准预防措施的落实,各类防护用品的配备也得到了极大的完善。从2008年以帽子、口罩、手套为主的防护用品,发展至今已配备护目镜、面罩、洗眼器、防水围裙、防渗透隔离衣、防水套袖、防水靴、猴服及全面型呼吸器等。医务人员发生暴露后,有专人对其评估,提出具体处理措施,对需进行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的人员,医院免费给予预防注射。

2010年山东省立医院出台了免费为职工接种进口乙肝疫苗的制度,并为高风险的科室工作人员增加体检的频次,近年来没有一例职业暴露者被感染。

另外,医院每年至少给予两次全院范围内的职业安全防护培训,临床科室内部培训至少每季度一次,对实习生、进修人员、新入院职工和物业人员则开展上岗前职业防护培训。医院每年对在职职工进行定期的授课和问卷形式的职业防护培训,对血源性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工作中产生血液、体液和其他潜在传染物职业接触的防护进行实战培训;并且制定了职业暴露的应急演练方案,督导科室人员定期进行职业暴露应急训练,提升职业暴露处理技能;同时进行职业防护示范科室评选。

2012年,山东省立医院建立了首个职业防护示范科室―急救中心,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职业防护示范科室已达到11个,包括感染性疾病科门诊、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血液透析中心、烧伤病房、供应室、消化内镜室等职业风险较高的科室。

营造文化氛围

尽管山东省立医院对职业安全防护工作十分重视,每年仍有百余人出现职业接触。医院管理者不禁思考:是各类职业防护用具还需要更新吗?是职业接触监测还不到位吗?是相关管理部门还没有尽到职责?有哪些国内外先进经验还可以借鉴?有哪些医务人员的职业条件还亟待改善?

经过山东省立医院职业安全防护领导小组成员的分析讨论,认为建立防止医院血源性职业接触的职工文化应该是关键所在,从而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首先,医院工会需要发挥其作用,开展各种职业安全宣传活动,向全院提出要将职工的劳动保护问题整理并提交职代会审议的建议,确实解决职工的职业健康问题。

其次,在全院营造浓郁的职业防护文化氛围,开展职业防护示范科室管理经验介绍,进一步促进了临床科室职业安全能力的建设。同时,为医务人员增加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及物品,为护士增加配药用的防护围裙,为感染性疾病科人员提供了全面型呼吸器、猴服、长袖手套及防水靴,为微生物实验室标本处理间安装了通风设备。另外,还制作了职业防护用品正确穿戴的试教视频,为更好地开展生动形象的职业防护培训奠定了基础。

再次,制定并发放《山东省立医院医疗废物管理规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医院医疗废物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实现了医疗废物管理的信息化。对锐器的废弃与存放作了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