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范文

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精选(九篇)

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

第1篇: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范文

[关键词] 医疗保险,运作模式,政商合作,社会公平,医疗改革,激励机制,行业标准

一、前言

目前,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包括风险承保机构(包括商业保险公司,也包括社会保险机构)、民众和医疗服务机构三个主要部分。要发展医疗保障体系可持续运作模式,就要平衡各部门之间的经济诱因。对监管机构来说,实现这种平衡,正是改革中国医疗风险转移体系的第一步。

在中国,商业保险公司与社会保障部门的合作刚刚起步,商业保险公司开始参与社会医疗保险方案。一些保险公司已担当第三方管理者,协助地方政府更有效率地提供社会保险方案;另外一些保险公司更愿意承担医疗融资风险。加强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的更有效合作,以构建可持续医疗保险系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保险业的参与可以提高民众得到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并降低城乡的差异。政府可通过法规、推出税务优惠或保费补贴等手段,扩大参保人口,帮助解决逆选择。但要同时鼓励在保险产品中加入控制赔付的机制。商业保险公司有经济动机与医院及其它医疗机构讨价还价,以寻求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案。在医疗融资体制中,市场力量可以成为重要且宝贵的工具。

要完善医疗保险体系,中国仍须克服诸多困难。目前,商业保险公司只能通过地方政府有关部门间接参与城镇的补充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并不是最好的安排,各方的经济动机还需要理顺。要避免社保部门与商业保险公司的竞争,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要共建一个具一致性、多层次的医疗保险系统。

卫生系统自身应不断完善,减低不必要的服务和相关的保险赔付。经济诱因的不协调,最终妨碍融资模式的有效运作。按当前实行的医疗费用报销模式,容易造成风险承保机构和医疗服务机构不一致的行为。医疗服务机构希望提高来自医疗费用的收入,而风险承保机构则疲于应付不断高涨的赔付率。应改革医疗服务机构的激励机制,提高医与保行为的一致性,诱导正确医疗行为,发展新型医保合作模式。

要建成一个具协调性的模式,相关各方应该共同致力于增强医疗保险科学运营的软硬件设施建设。政府可以鼓励建立第三方管理机构,以提高行业运营标准。中央政府可以采取必要的政策,包括建立适当的机构和法规,将商业保险公司的参与作为医疗保险运作的指导原则之一。中国的政商医保合作可以成为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参考模式。有关部门和行业组织应加强合作,实施新型卫生保健的综合发展策略。

二、中国商业健康保险与医疗保险体系现状

商业健康保险是中国卫生保障架构的一个重要部分。根据2003年卫生部的调查,约6%的城镇人口及8%的农村人口已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在1999年—2006年期间,健康保险(包括重大疾病及医疗费用保险)保费总额的年均增长率达40%。尤其在2001年中国入世后,保险市场的开放带来健康保险保费的显著增长。短短几年间,商业保险公司(多为国内公司)在市场推出超过千种健康保险产品。保费增长说明:由商业原则运作的风险分散机制极受民众欢迎,预计商业健康保险的人口覆盖率在2007年将会进一步提高。见图1。

商业健康保险一般是由人寿保险公司提供,健康保费种类与其寿险组合密切相关。例如,那些在个人市场拥有较大市场份额的保险公司预计将获得更多来自附加保单的保费。自2002年年底以来,产险公司亦获准销售短期健康保险保单。过去两年,在中国保监会的鼓励下,专业保险公司纷纷成立。中国首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于2005年开始作为独立实体接纳保费收入。截至2006年,中国共有4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广大的中国市场已经吸引了一些国外大型的专业健康保险公司落脚。

(一)补偿型计划仍存在困难

2006年中期,中国保监会与瑞士再保险公司对中国健康保险业进行了一项调研,对健康保险市场中份额较大的保险公司进行问卷调查,该问卷对健康保险业务的保费收入、赔付及投保人数等重要数据进行搜集及分析,也把初步的研究成果向保险业界、专家代表公布并展开讨论,以提高研究结论的真实性,加深了对健康保险业务当前状况的了解,提供了就健康保险市场有据可依的观点。

2005年,健康保险的保费中,70%与个人业务有关。此外,超过70%的个人健康保险产品作为寿险保单的附加险出售。按保费计算,81%的个人健康业务来自重大疾病保险计划,这类保险无需支付实际医疗费用即可进行索赔。在中国,大多数长期重大疾病计划为人寿保险计划的一部分,需要提前偿付部分或全部身故赔偿责任。

相反,2005年费用补偿型保险占团体健康险市场的90%。这些保单按机构单位编制,承保对象为私营及国营企业的雇员。商业保险公司亦与地方政府合作推行企业大额补充医疗保险,成为推动城镇医保的重要一员。可是,当前个人市场保单中费用补偿型计划占比较低,主要原因还是经营个人费用补偿型产品普遍成本较高,重大疾病保单价值看似较高,加上社会保险的保障范围可能与商业健康保险相近。见图2。

2005年,个人费用补偿计划、定额给付计划及重大疾病保单的新增保费分别为每单756元、459元及2191元。医疗保险市场仍处于萌芽阶段,产品不断更新。各公司之间每份保单的保费收入也相差极大。就费用补偿型计划而言,6家公司个险新单的每单保费从192元-2757元不等,基本反映了这些公司提供的产品保障内容的差别。见图3。

重大疾病保险的利润看似很高,但这些产品长期的经济价值还不是太成熟。重大疾病计划的平均保费通常较高,对以追求保费规模的保险公司特别有吸引力。此外,经营重大疾病产品对管理的要求相比涉及到医疗开支的产品而言要低得多。

目前,费用补偿型产品的收益率对保险公司而言并不太有吸引力。平均而言,个人及团体补偿型计划保单组的赔付率要高于定额给付计划业务。在赔偿环节内,团体业务的索赔率高于个人业务。也就是说,团体及个人费用补偿型计划在中国市场中盈利性很低。据了解,一些短期保单(主要是团体保险)的赔付率超过100%。

(二)政策环境不明朗

尽管商业保险规模迅猛发展,但多数健康保险计划的保障范围局限于重大疾病而不是医疗费用。从公共政策角度去看,以重疾或其它定额给付计划代替费用补偿型计划未必是最好的解决方案。此外,在当前政策下,商业保险公司面对的政策环境不明朗,社保与商业保险的经营范围分工不清楚,限制了它仃树整个社会保障系统的贡献。

1998年,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到2005年底,覆盖了1亿的城镇职工与3700万退休职工,约占国家人口的1/10。按十一五规划,政府希望到2010年把覆盖人口扩大到3亿。

在其它以全民健康保险为主的国家,商业医疗计划的目的,一般是提供补充医疗项目,如非紧急手续。在中国,政府还未为强制性社保与自愿性的商业保险作区分和界定。在当前政策下,商业保险公司只能通过地方部门间接参与城镇地区的补充医疗保险计划。

另外,可能因为“大政府”观念,一些地方部门有加大经营规模、超越基本范围、强制补充保险并自我经营的现象,这与国际潮流相违,限制了商业保险对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贡献。

(三)推动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

2006年6月,《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若干意见》并没有详细提供具体的方法,其中一个可行的模式是政商部门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邀请保险公司管理政府主导的保险计划。另外,政府可以清楚界定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经营范围,结合市场力量,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机制。

保险公司可利用其专业知识,来推行社会保险计划。山东省的一项对照研究发现,保险公司在控制医疗费用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鼓励医院竞标保险合约、实施定额支付方法及药品报销目录系统,有助于控制网络医院的医疗费用。尽管有证据表明保险公司可有效推动社会保险计划的实施,但目前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系统的范围和规模仍然有限。见图4。

中国实际上也不乏成功的政商合作模式范例。在福建省厦门市,中国太平洋保险有限公司自1998年起协助社保机构为城镇职工提供大病补充医疗费用保险。城镇职工每人提取53元购买一份保险,在保单年期内可获得5万元以上的医疗开支的赔偿。太平洋保险在头几年曾承担此项风险,但因为经营亏损最终令该公司决定以第三方管理者的身份经营。根据最近安排,为了提升第三方管理者的赔付管理能力,太平洋保险在这方面的收益是按当年的统筹资金的经营效果计算,然而由于缺乏法定权力,其改变医院诊断决定的能力仍然十分微弱。

第2篇: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范文

关键词:保险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利益相关者;分析与评价

一、行业发展与企业现状

(一)保险业行业发展。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2019年中国保险行业保费收入达42,645亿元,增速达到12.2%,通过行业的结构转型展示出强劲的增长潜力,中国极有可能在2130年后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推测2022年中国保险行业保费收入将突破6万亿元,庞大的保险市场为保险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保险是社会的“稳定器”和经济的“助推器”,在服务国民经济转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防灾减灾体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于2020年《2019年中国保险业社会责任报告》,这是中国保险行业协会首次组织编写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

(二)企业现状1、友邦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其是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人寿保险集团,覆盖亚太区内18个市场。友邦保险于1992年在上海设立分公司,是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获发个人人身保险业务营业执照的非本土保险机构之一。作为第一家将保险营销员制度引进国内的保险公司,友邦保险在中国建立了专业的保险营销员队伍,并通过多元化销售渠道,为客户提供一系列人寿保险、年金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及健康保险。2、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其是在1991年5月13日成立的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保险集团公司,总部设在上海,是国内领先的“A+H”股上市综合性保险集团。太平洋保险以成为“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引领者”为愿景,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线,专注主业、做精专业,用转型的“进”,实现了发展的“稳”。公司作为中国领先的综合性保险集团公司,在人寿保险、财产保险和保险资产管理等多个业务领域均拥有领先的市场份额和举足轻重的市场地位。3、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其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至今已经发展成为金融保险、银行、投资等金融业务为一体的整合、紧密、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平安保险致力于成为国际领先的科技型个人金融生活服务集团。

二、比较与分析

以《2019年中国保险业社会责任报告》为参考,该报告对于国家政策的执行、行业责任的履行、改革创新、环保责任以及对利益相关方的责任进行披露,向各利益相关者披露了保险行业所涉及的社会责任。基于对整个行业大致情况的初步了解,对三家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比较。

(一)整体比较1、可读性。从篇幅上看,友邦中国保险的报告有14页,太平洋保险的是90页,而平安保险的是342页。过于冗长的报告可能会降低可读性,从篇幅角度,友邦中国保险可读性最强,其次是太平洋保险。从结构上看,友邦中国保险的报告没有设置目录页,从标题对整个报告的架构进行分析,内容是比较完整的,包括了公司的介绍、主要的成绩、创新还有社会责任,无论对内对外的利益相关者责任履行情况都有涉及,但由于没有设置目录不方便查找和定位;太平洋保险的报告是按照几大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编写的,其内容完整、针对性强、结构清晰,可以非常方便地分辨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内容;平安保险与友邦中国保险的报告结构比较类似,并不是按照利益相关者角度编写的,但是从内容上看是很完整的,尤其是对经营业务进行了大篇幅的披露,而且在整个报告中增加了财务等方面的信息披露,数据支撑量化成果,相比之下内容更为全面,并且设置目录方便查找。从结构考虑,太平洋保险可读性最强,其次是平安保险。从详细程度上看,平安保险大量运用财务数据,让报告更加充实,可读性最强,其次是太平洋保险。

2、披露方式。三个报告均做到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性披露包括文字描述、图片、列表、举例等;定量披露包括图表、统计表、数据比较等。友邦中国保险在报告中主要运用了文字描述和数据比较的方式,另外两个企业的报告用到的披露方式则更加丰富,尤其是平安保险在报告中大量运用数据、图片、图表增加可读性。

(二)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对具体内容进行比较

1、股东。友邦中国保险提出稳健经营、完善管理的指导方针,为股东、客户和社会创造价值,通过降低成本、提升绩效为股东创造最大利益。太平洋保险提出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发挥党建引领,提升公司科学管理水平,提升风控能力。平安保险提出现金分红持续提升,2019年每股股息2.05元,较上年增长19.2%,提高了投资者投资收益率;完善风控管理体系,科学有效的管控风险,保障公司资产的安全性并稳定地提高利润,保障每股股息收益。由于三家企业面向股东情况的不同,所以披露角度也有所不同,这在太平洋保险和平安保险中尤为明显。

2、职工或工会。友邦中国保险提出持续优化薪酬体系,提供富有竞争力和体现员工价值的全面薪酬体系,为员工提供多方位的保障;开展员工持股计划;培养卓越人才和加强组织能力建设。太平洋保险提出不断完善薪酬福利;通过科技赋能,提供展业环境;开展多样活动,创建健康、温馨、有亲和力的职场环境,畅通的沟通渠道;实施“尖峰计划”、“青岭计划”;启动科技一体化人力资源改革项目,打造科技人才。平安保险提出相对长期的、稳定的薪酬目的和原则,根据市场的变化和本公司业务发展阶段的不同等原因进行薪酬具体策略和薪酬结构调整和优化;开展员工持股计划;不断完善职业培训体系,设立平安金融管理学院,践行将知识转化为价值的使命,追求最好的培训;为员工创造良好发展机遇,并为人的留存与发展提供支持;开展平安员工帮助计划。三家保险企业均对员工的薪酬福利、晋升通道各方面进行详细的披露。

3、政府。友邦中国保险提出遵照中国银保监会的各项规定,制定了《友邦中国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太平洋保险提出围绕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如:参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发展,助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服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建设,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助力科技强国,响应“健康中国”政策,保险扶贫,助力精准扶贫;遵守银保监会关于提高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要求。平安保险提出开展专项扶贫,创新扶贫模式;平安好医生作为行业领军企业,依托成熟的互联网医疗平台运营经验和强大的人工智能技术,为政府赋能增效,推动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建设;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全力应对疫情带来的各种挑战,服务好实体经济,坚守企业社会责任,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家企业的报告主要涉及到企业遵守银保监会规定,服务国家一系列战略,太平洋保险尤为突出,充分发挥了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服务国家建设。

4、供应者。友邦中国保险提出为了将绿色发展思维延续到供应链方面,要求供应商一起履行社会责任;尽管公司的供应商主要是在非生产领域,他们为友邦提供专业服务、旅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产品或服务,但是友邦始终关注供应商在道德、环境、健康、安全与劳工标准等方面的表现,将社会责任标准纳入采购全流程和供应商生命管理;在供应商招标过程中,通过友邦中国的在线平台参与招投标,实现完全无纸化操作,绿色环保。太平洋保险提出实现合作共赢,引领行业创新;公司对供应商的资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价格、经营状况、负面行为等多项因素进行综合考察,制定了一系列等制度,确保采购程序透明、公平。平安保险提出上线供应链应收账款云服务平台,并应用在供应链金融、破产清算投票、云签约存证、溯源等业务领域;区块链综合服务平台完成投产;平安好医生的医疗健康服务供应商网络扩大;推动ESG融入供应商管理,针对反商业贿赂、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劳工权益保护、低碳绿色技术转型及发展,以及员工发展等方面进行合同约束,促进供应商履责;制定《平安集团可持续供应链政策》,从供应商入选审核、合作通过、过程管理、追踪反馈等主要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入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着重关注供应商在环境保护、员工权益等ESG方面的表现;运营、产品与服务中发挥风险管理专长,帮助公司及客户防范风险。三家企业在供应商方面更多的是对供应商的约束,比如督促履职、招投标方面的透明公平等,只有太平洋保险提到了与供应商合作共赢的内容。

5、债权人。三个企业均提出遵照中国银保监会的各项规定,制定了各项关于信息披露的管理办法,同时出具详实的年度报告,该年度报告涵盖了公司简介、财务会计信息、保险责任准备金、风险管理状况、保险产品经营信息、偿付能力信息以及其他信息等内容。只有平安保险还提及了签订财务担保合同为债权人提供偿还保障。

6、消费者/商。友邦中国保险提出继续深入年度“客户关系调研”,将“以客户为中心”作为量化指标,从而创造高于客户预期的优越服务体验;充分利用科技赋能服务团队,先后推出包括协助营销员团队管理的工具、基于微信端的7×24小时在线服务机器人“友邦小友”等,通过一系列数字化平台的持续建设,帮助营销员团队解决客户服务中的难点与痛点,进而为客户提供便利、及时的定制化品质服务;理赔作为投保者最关心的环节,也是友邦的客户服务重点,友邦从客户需求出发,陆续推出新的服务计划,将高深复杂的理赔环节变得智能且便捷,让客户能够快速完成理赔手续;卓越多元渠道发展,为客户提供高端医疗健康服务、子女教育等增值服务,满足其根植财富、传承家业的多元化需求;营销员渠道优质增员和3.0转型;客户体验管理。太平洋保险提出“保险+健康”打造健康管理生态圈;线上化,强化智慧服务;“太平洋保险”APP升级;“太好赔”和“专享赔”简化流程、智能化理赔;“智享家”门店在深圳开业,门店充分融入互联网思维,通过智能化、科技化手段,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升级服务标准,拓展服务内涵,提供安全高效的柜面服务;“灵犀二号”智能机器人上岗完成“首秀”,基于多项高科技技术,能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查询咨询、排队叫号、保全变更、给付、理赔、投保等多项服务,拥有着智能高效的服务效率。平安保险提出线上理赔服务,推出“信任赔”服务;积极落实中国银保监会关于保险业回归保障本源的要求,依托“产品+”策略,构建多层次产品体系,推动保障型产品和长期储蓄型产品的发展,支持高价值业务持续稳定增长。在保障型产品方面,平安保险分客群打造保障范围更全的保障系列产品,升级现有旗舰保障产品,上市新的重疾产品,开发意外保障类新产品,满足大众客户的长期意外保障需求,客群覆盖范围更加广泛,进一步开拓市场空间。针对细分市场,平安保险险采用“专属产品+服务”模式,推出针对特定人群如糖尿病人群的专属产品来匹配客户健康周期,并提供不同的健康管理服务来满足各类客群全方位的健康风险管理需求。在长期储蓄型产品方面,平安寿险加大产品开发和长缴业务推动力度,满足不同客户的长期储蓄型保险需求;发挥风险管理专长,帮助客户防范风险。三家企业都是通过产品配合科技、服务优化等方面进行披露。

7、所处的社区。友邦中国保险提出招投标,实现完全无纸化操作,绿色环保;爱心助学,成立“友邦北京助学金”、“友邦保险爱心基金”;捐助“南起老兵慈善项目”、参与扶贫项目。太平洋保险提出累计为全国3,589家企业提供环责险,创新推出43种气象指数保险;设立上海环保金服公司,打造绿色数据中心;2019年全面推行无纸化,累计节约成本约1.8亿元;员工自筹捐款逾1,900万元,在三江源国家公园打造千亩生态林;“保险+养老”应对人口老龄化;运用保险机制参与城市社区管理,推出上海街道社区综合保险;举行阿兹海默症主题公益活动;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紧盯“菜篮子”工程,助力农副产品稳价,采用人工智能、物联网传感技术推出“速检通”;助力精准扶贫,截至2019年底,太平洋的各类扶贫项目共覆盖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约513.3万人,为贫困地区提供总保额2.3万亿元风险保障;“防贫保”为全国16省160个县逾8,000余万临贫、易贫人群提供总保额2.77万亿元,通过“彩虹”精准扶贫公益平台累计实现爱心帮扶金额2,300万元。2019年共开展149个对外捐赠项目,累计对外捐赠3,966.26万元;全年快速应对重大灾难突发事件100多起,总赔付金额约4.5亿元,拥有2,098名员工注册志愿者,累计服务近5万个小时。平安保险提出获得世界环保大会2019年碳金奖,2019年低碳潜力提前达成2021年结束的五年计划,从碳排放密度、用纸密度、低碳潜力、绿色建筑等四个维度做出环保目标;参与抗击疫情、保障社会民生,抗击疫情专项捐赠支出达6,150万元;向全国人民群众、一线医护人员免费提供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物资;为800万名疾控和医护人员、1.5万名抗击疫情志愿者群众免费提供专属风险保障;推出线上问诊、线上阅片、疫情动态监控等智慧医疗服务;慈善捐款为人民币3.02亿元;聚焦“村官、村医、村教”三个方向,开展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截至2019年12月末,累计提供专项扶贫资金157.45亿元,援建升级乡村卫生所949所,培训村医11,175名,援建升级乡村学校1,054所,培训乡村教师11,826名。

8、贸易和行业协会。对于保险协会友邦中国保险和平安保险并没有涉及过多的内容。太平洋保险提出多次参与课题研究,与行业协会、合作伙伴深化交流;与中央部委跨领域合作;加强海外沟通,提升行业影响力。

9、竞争者。友邦中国保险提出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截至2019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值为2,840亿美元;科技驱动领先优势;《稳赢未来保险产品计划》《全佑惠享珍藏版全能保保险产品计划》产品创新。太平洋保险提出总结提升自身的实践经验,面向行业输出优秀成果;2019年在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名由第220名上升至第199名,“全球最具价值100大保险品牌”排名第六位;开发“太好赔”和“专享赔”。平安保险提出利润稳健增长,经营业绩增长;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329.55亿元,同比增长18.1%,营运ROE为21.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94.07亿元,同比增长39.1%;2019年公司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29位,《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第7位,全球品牌价值100强第40位,蝉联全球保险品牌第1位;创新科技深度应用于构建“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服务、智慧城市”五大生态圈,优化综合金融获客渠道与质效。三个报告对于竞争者关注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企业发展总体情况、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方面。太平洋保险提出了对于整个行业的成果输出,体现了对整个保险行业发展的贡献。10、特殊利益集体。友邦中国保险提出积极推动校企互动,为社会培养并输送人才;推出乳腺癌和儿童白血病的单病种保险、“守护丽人医疗保险”、救困助学以及足球公益和关心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方面各项举措。太平洋保险提出发挥主业优势,支持复工复产;安全为本,参与食品、建筑工程安全、交通等方面城市综合管理;在城市社区管理方面,承保至今,已累计为1,646万居民提供家庭财产和人身安全保障5,606.27亿元,累计赔款金额近2.82亿元;实施人才“尖峰计划”,加强校企合作。平安保险提出平安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等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帮助偏远地区农村妇女;充分保障女性员工权益,杜绝职场性别歧视;将“多元化、反歧视”的理念贯穿于业务经营的全流程;打造“1+N+1”模式的平台体系,涵盖财政、卫健、环保、交通、教育等领域。

第3篇: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范文

中国的财富增长和生活水准的提高,再加上对于提高社会保障的急迫需求,都为创业投资者和西方交易商创造了极具吸引力的投资机会。同时,中国机遇还为全球大型医药公司提供了并购市场的选择。“大型医药公司几乎都来到中国,他们全都为其未来发展在中国下了赌注。”安永(Ernst & Young)全球生物科技行业主管合伙人Glen Giovannetti表示。“他们传统的市场―欧洲、美国和日本全都出现增长放缓甚至停止增长的情况;他们都普遍面临更多且类似的竞争,如提供不同产品以满足不同需求的竞争。”

特定投资领域

面对广大开放的投资空间,大部分创业投资公司都有能力避免前沿的药物研发等高风险领域,从而把握其他尤为利益可观的机会。“我们依然处在容易实现的目标投资阶段,风险有限但成长潜力巨大。”派杰公司的主管陆洪波表示。

“我们也热衷关注专科医院:癌症医院、血管专科医院等。”富达亚洲(Fidelity Asia Ventures)健康医疗部门合伙人陈立实(Norman Chen)表示。“我们非常热衷服务业,我们认为服务领域一直缺乏创新和管理品质。”

孔繁建则将服务概念扩大至相关的金融服务领域。“我们知道医疗改革将会创造出大量投资机遇。”他说。“在美国,有许多为医疗健康保险提供支持的基础设施。那些基础设施在中国还没有实际存在。”

陈立实认为中国将经历大规模的医疗健康体系的改革,这种形势为投资者创造出机会。“从整体医疗健康产业市值规模衡量,中国是美国的1/20,医疗健康服务市值规模方面,中国则仅为美国的1/100。差距悬殊。”

在认同医疗服务、以及其他领域如兽医药品和医疗器械领域的重要性与吸引力的同时,陈立实还强调了被一些人认为相当具风险性的价值投资机遇,如早期的医药开发公司。

外包与跨太平洋合作

在全球医疗健康产业成长与发展中,印度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中美健康医疗产业的合作则对其形成一定的竞争与威胁。这部分应归因于药品研发外包的巨大潜力,而外包则是由美国不断上升的成本所驱动的。

成本节约和创业投资的结合对于即便是西方药品开发公司来说都是非常有价值的。“药物开发公司在美国和欧洲常常缺乏资源来为他们自己的市场开发药品,更不用说日本或中国了。”Sam Fazeli承认。

目前在美国需要花费40亿美元开发一种新药,相当于20年前美国医药开发创业投资最繁荣时期规模的10倍。但在中国,李怡平说:“开发成本可能比美国要低20-30%。”因而创业投资者转向对合同研发外包(CRO)进行投资,将其作为一个非常有利可图的投资焦点。

“一些CRO在中国增长迅速,这是由治疗学和入院病患登记的类型不同导致的。”梁颖宇认为。“对于临床试验,亚洲类型的癌症或疾病的病患登记在中国要容易的多。”Fazeli同时还着眼于一种可能性,即“在中国开发药物,然后在美国和欧洲申请生物技术许可证,这是一些印度公司经常采用的方式。”据了解,大型跨国制药及研发公司正选择把开发及制造等工作交给中国、印度等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去做,印度的仿制药领域在国际上具更大影响力,但跨国制药公司在新药研发方面则更愿意选择在中国进行。

此外,美国机构投资者对于医疗健康业的支持深度―包括对早期高风险创业阶段以及大型成熟公司的投资,则成为另一跨太平洋合作的重要方面。这使美国成为中国公司可能的上市目的地之一,这也同时为具备行业知识的医疗健康创业投资公司带来相应的优势。

“对于医疗健康产业投资来说,一个拥有充足资本、现金和殷实财富资源的地方就是美国。”Fazeli表示。“美国有一类投资者,他们对于高风险、高回报的交易是比较习以为常的。”Giovannetti认为。李怡平则谈到其自己公司所做的成功上市企业的经验。即便是在美国以外的市场,中国医疗健康公司的IPO都表现良好。“我们看到至少有三家中国医疗健康公司在英国上市,”Fazeli补充道。“其中一些公司的股票价格表现极佳―这都是由其呈现的卓越成长所推动的。”

对于最终在中国创造出逾10亿美元规模的医疗及医疗健康大型公司的观点,所有医疗健康产业投资者都表示认同,他们认为这些企业将可与那些已在印度发展起来的公司相媲美。

“我们当然相信会有一些‘本垒打’出现的,”陈立实总结道。“在药品开发阶段,他们或者会获得大满贯或者将被三振出局。”

风险比回报更高?

即使是在中国投资没有通常的风险溢价,但医疗健康业依然是一个极具风险甚至充满失望的投资领域。“在考察药物开发公司时,我是有过许多教训的。”Fazeli警告说。“我给不了你很多成功的案例。”Giovannetti认为在药品研发领域,“坦白讲,大部分案例是失败的。当赢得成功时,就是大成功,但大部分情况都是以失败收场。”

财务和战略投资者也许对于投资机遇的整体境况并没有充分认识。“我愿意以局外者的姿态专心做一个分析,即对于我们公司来说,到底在中国有哪些真正的机遇。”Fazeli说道。“许多投资都是在中国赚钱很容易的信念驱使下进行的。但要在未来取得真正的成功并不容易。”

但有一些策略可以减低风险系数。Fazeli和Giovannetti都提出可以先开始投资于一个低风险的业务、然后用赚到的资金投资研发。但对于所有创业投资者来说,最根本的保障是要认真挑选管理团队,并在快速增长的中国环境中,具备帮助公司扩张规模的内在能力。

“归根结底还是人的因素,是有能力运转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李怡平谈到。“你可以进行尽量多的尽职调查;你最担心的是:是否你的公司或你的关键管理层能持续坚持并向他们所承诺的方向前进。”

第4篇: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范文

一、主要做法

我市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经过实践,在制度建设、运作机制、监督管理方面努力创新,形成了“征缴、经办、监管、服务”相分离的新机制。

一是政府转变职能,创新农村合作医疗举办模式。2001年,市政府经过广泛调研,主动约请太平洋人寿江阴支公司设计方案,形成了委托保险公司参与经办农村合作医疗的新思路。建立农村住院医疗保险制度,实行市、镇两级政府、个人三方筹资,政府组织征缴各项基金,卫生行政部门监管,保险公司承办支付业务,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形成了“征缴、经办、监管、服务”相分离的运行模式。

二是专业机构参与,创建第三方承办支付业务运作机制。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委托太平洋人寿保险江阴市支公司承办基金管理和结报业务。公司设立农村医疗保险业务管理中心,研发了农村住院医疗保险管理软件,建立了数据管理库,通过计算机网络实行全市统筹结报。农村医疗保险业务管理中心根据工作需要聘请了57名农保专管员,在全市各定点医疗机构设立结报补偿网点,本着“严格审核、简化手续、规范操作、即医即报”的原则,开展政策咨询、结报补偿等日常工作,使农保结报补偿更加简便、快捷、安全。保险公司充分发挥专业理财和精算的优势,按照基金总量,对农保实施方案中的起付线、分段补偿比例、最高补偿限额进行精细测算,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政府每年根据工作需要足额提供工作经费,确保卫生行政部门监管及日常办公费用,确保农保业务管理中心的正常开支;2006年市政府提供基本运行费用450万元,其中农保专管员人员经费120万元,保险公司管理费用20万元,其它日常办公、设备购置和网络租赁等费用由政府据实支付。

三是职能部门监管,实现政府从办农保向管农保的体制转变。“征缴、经办、监管、服务”相分离的管理机制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从繁杂的补偿结报业务中解脱出来,实现了经办农保向监管农保的职能转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设在卫生局,专事医疗监管,负责监督全市农保基金运作情况和各定点医疗机构对参保病人的医疗行为,督促各医疗机构严格遵循“合理住院、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的原则,严肃查处定点医疗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杜绝各种弄虚作假现象,并承担农保基金使用过程管理,定期将基金结报补偿情况通过新闻媒体公示于众,让全社会监督,确保补偿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市财政局专事基金监督,设立农保财政专户,按国家及省有关规定严格规范管理农保基金,对基金的使用情况定期检查审核,确保基金使用安全。市审计局专事农保基金的使用情况审计,并把审计结果向全社会公布,确保基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二、主要成效

五年来,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基本取得了政府放心、农民满意和“利民、利保、促改革、促医疗”的效果。

(一)利民。逐步缓解了农村困难群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我市的农保基金已从2001年的2100余万元增长到2006年的1.09亿元,人均基金标准由最初的15元提高到120元,其中政府补助已达到75%。五年来,全市共有27.5万人次得到了住院补偿、5003人次得到特殊病种补助,2006年实际受益人口7.0%;累计补偿金额2.19亿元,2006年基金使用率达到了96%;共有1854人次得到1万元以上的医药费用补偿。为了发挥合作医疗基金的最大使用效益,2005年安排15万60岁以上老人接受免费健康体检,2006年又有90余万农民得到免费体检并建立了家庭健康档案,各镇政府为此还配套安排每人5元的补助资金。每年参保人数都在90万人以上,参保率由2001年的86.5%提高到2006年的100%,实现了农村居民的全覆盖。2006年,我市次均住院费用补偿比达到31%,次均补偿费用967.5元。

(二)利保。保险机构参与农保工作,提高了保险机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太平洋人寿保险江阴市支公司利用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农保工作,扩大了在江阴的影响力,增加了其直接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机会。优质的服务,专业的理赔,一方面得到了广大农民、政府的肯定,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公司其它寿险业务的快速增长,实现了多赢,树立了公司的良好形象和品牌。

(三)促改革。政府委托保险机构对农保进行业务管理,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创新了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模式,从机制上确保了农保的运作效率,从技术上确保了补偿政策的公开统一,有效杜绝了人情结报、暗箱操作等弊病,提高了农保制度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四)促医疗。自从我市实施农保以来,一些以前患病无钱及时诊治的群众因为参加了住院医疗保险,主动要求治疗,农村医疗消费需求得到了较快增长,广大农民群众基本医疗得到了保障。同时,卫生行政部门切实加强了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规范医疗行为,医疗机构不合理的医疗费用得到了有效控制,农民住院费用显著下降。据统计,2005年我市农民次均住院医疗费用比2004年降低410元,2006年又比上年下降了11.13%。2006年全市农民次均住院费用3083元,明显低于无锡市4457元的平均水平。同时,基本医疗用药目录范围内用药比例由过去的62%提高到2006年的74%以上,较好地解决了医疗费用逐年攀升的难题。

三、几点体会

经过五年来的实践,我们在建立和完善新农合制度方面有三点体会:

(一)政府可以利用市场机制提供公共服务,创新政府管理模式。

政府委托保险公司经办新农合,是政府管理职能和市场专业技能的有机结合,是实现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共享的有益探索,是政府利用市场机制提供公共服务的有效尝试。一方面,可以为参合农民提供专业、公平、高效的服务;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新农合管理风险,有利于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效能型政府。

第5篇: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范文

随着物质的极大繁荣,现代病不仅侵蚀着很多企业家,也越来越多的困扰着很多中高层管理者。我们必须关注健康,做个潇洒的中国商人。

2004年11月7日19时48分,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均瑶集团董事长、中国著名民营企业家王均瑶因患肠癌,肺部感染后病情突然恶化,最终因呼吸衰竭抢救无效,在上海去世,享年38岁。

2008年7月22日晚8点,被誉为“药中茅台”的同仁堂股份“少壮派”掌门人张生瑜因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于22日凌晨去世,年仅39岁。

2008年8月4日,又一位年富力强的企业家倒在了企业的征程中,他是力诺太阳集团公司董事长杨丙洲,因身体原因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45岁。

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共有1200多名企业家主动自我放弃选择自杀。

伴随鲜花与掌声的企业家光环的背后,是常年超负荷的工作和他们身体的严重透支。不会管理自己身体的人,难以管好他人;不会经营自己健康的人,很难持续经营自己的事业。我们必须珍视一样东西,那就是健康。

关注健康,提升企业正能量

在医学上,判断一个人是健康还是有病,中间有一个状态叫“亚健康”。通俗地说,亚健康就是检查不出什么病,其实人的内在机体功能已经毛病不少,使人处于一种非健康的状态。借助这个概念,企业家们必须注意自己身体的“亚健康”现象。发现“亚健康”,找出潜在病灶,对症下药,防患未然,恰恰是企业家最应该关注的健康问题。

企业家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他的活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前途和发展。企业家和企业员工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对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人力资源的损失,降低企业医疗负担,提高企业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家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就是对员工的负责,对企业的负责,对社会的负责。

2008年,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在杭州举办的2008中国国际健康城市市长论坛上表示,卫生部正在研究和制定“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坚持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的原则,采用适宜技术,以政府为主导,动员全社会参与,切实加强对影响国民健康的重大和长远卫生问题的有效干预。

缓解压力,管理健康,这不仅是企业家个人身心健康的问题,而且关系到企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应该引起企业家们的关注,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健康体检,我们在行动

中国人民杭州疗养院,是杭州疗养院高级干部体检中心,是全军首个高干体检中心,是一家具有光荣历史的疗养院,始建于1950年,地处世界遗产、人间天堂――西子湖畔,东邻杨堤景行,西靠龙井问茶,南依茅乡水情,北临杭州花圃,是我军组建最早、规模最大、仪器设备最先进的专业体检机构之一。

该疗养院担负着国家宇航员、潜艇员、飞行员等的体检和疗养任务。成功接待了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我国所有航天员的疗养、体检保障任务,是中央军委、总部首长及军地高级干部健康体检、养生保健和康复治疗基地。受到军区和军委总部的多次表彰,曾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军白求恩杯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

杭州疗养院“高级干部健康管理中心”长期专注于健康事业,传播健康文化,倡导健康生活,引领健康管理。中心规模宏大,体检中心主楼及贵宾区面积10800多平方米,建有常规体检区、内镜经检查区、临床检验区等功能区域和贵宾区、女宾区等人性化服务区域。技术力量雄厚,现有128层高端螺旋CT、核磁共振、RD数字化摄片、全消化智能胶囊内镜、经鼻超细纤维胃镜、体电位亚健康检测及肿瘤超早期检测、功能医学检测、基因检测、食物不耐受检测等当前国内外最先进的检查设备和检测项目,体检的仪器设备总值7000余万元,并且拥有一直长期从事健康监测的军队高级专家队伍!

体检中心日体检最大通过量800-1000人次(贵宾区控制60人每天),年接待量10万人次。2011年被批准为全军第一家健康管理专科中心,2012年被授予“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和“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理事单位”,并建成国内首个健康管理学院临床实践基地。

作为军队首个高干体检中心,近年逐步添置了国内乃至国际上均处于领先地位的医疗仪器、建筑面积近万平米的体检中心,设有接待、候检、检查、就餐、休闲、健康宣教以及人性化的女宾检查等功能区域,院内有各种星级标准的疗养客房880张,餐厅、会议室、超市、娱乐等配套设置齐全,能提供体检、疗养、住宿、餐饮一条龙全程优质服务,是健康体检疗养的最佳选择。

该疗养院拥有一支长期从事军队高级干部体检工作的专家队伍,并聘第二军医大学和301医院的医学界泰斗为高级顾问,在肿瘤早期检测、心脑血管病监测、亚健康评估等方面经验丰富,在军内外享有盛誉;拥有号称“御医”的军地顶级医疗专家资源,对需住院治疗的VIP客户可享受“直通车”服务。在疾病(肿瘤、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治疗以及健康人群高端体检中已经发挥重要的作用。

健康管理的战略高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定期健康体检成为防御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健康体检,可以及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发现一些不应察觉的早期疾病,发现一些健康中的隐患,使产生疾病的危险因素被及时排除。

一项针对中国企业家阶层“工作、健康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有高达90.6%的企业家处于不同程度的“过劳”状态。企业高层管理者每周工作时间超过60小时,相当于一周只休息一天,每天工作十小时以上。还有不少高层管理者常常全周无休,每天工作12―16小时,睡眠不足6小时。关注身体健康,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健康管理的方法很多,不同的人要开不同的方子。自己身体不好,就要把自己管好,亲人、家庭、同事、下属的意见也要认真听取,多求助医护人员,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做监督、检查和对症治疗。健康管理以及对疾病预防的保健,可以最大限度地延缓和降低疾病的发生,从而节省大量的卫生费用。其次,当疾病发生后,药品的合理使用,能使许多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疗,大大降低患者的医院门诊、住院、紧急救护需要,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减少卫生费用开支。

健康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事业成功、家庭幸福都无从谈起。 关注身体健康,对我们的健康负责,意义非比寻常。

第6篇: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范文

纷纷推出新的终身医疗险,

先后有信诚人寿的“心聆一生”、中国人寿的“关爱一生”、

中英人寿的“安康保”、太保“如意安康”等产品

纷纷在市场上亮相,让人恍然感觉,健康险的春天来到,

消费者有了选择医疗保障的机会。

可是,新的终身医疗险处处透着保险公司的精明与算计,

这道摆在消费者面前的保险大餐,其中还夹杂着不少“刺”。

保险公司集体推出新的终身医疗险,是舆论压力和市场发展的结果。市场上现有的医疗险大多为一年期的短期保险,保费逐年缴纳,还必须逐年进行核保。如果被保险人在过去年度里患病理赔,保险公司或者不再续保,或者要求增加保费。即便达到保险公司的条件,可以续保,也至多续保到65岁。这样就会使消费者在最需要保险的时候,没有了保障。保险公司因此受到诟病,成为众矢之的。为谋长远发展,保险公司推出终身医疗险,并有了一些看点。

重出市场 两大看点

看点一:保障终身。终身医疗险在批评声中站出来,狠打终身牌,转移了市场的目光:只要投保后每年按时缴纳保费,保险公司就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续保,保障期限延续到终身。这无疑解决了消费者续保时加费和被拒的担忧。

看点二:保费返还。除了终身保障,新终身医疗险还有一个诱人之处,那就是返还保费。保险保的是不可预测之风险,国内消费者没有养成消费保险的习惯,总觉得缴了保费,若没有出险,是很亏的事情。

其实,保险公司曾有分红型终身医疗险,销售火暴,后来在2003年因风险过高被保监会叫停,医疗险为此少了增长动力,一度呈负增长。不过,保险公司摸透了人们的保险消费心理,那就是保险不要亏本。既然医疗险不能分红,新终身医疗险就增加返本功能,换汤不换药。冲着“有病看病,无病养老”的卖点,新终身医疗险再现热销局面。

终身医疗险主要有两种返本方式。一种是账户余额返还,被保险人死亡或者全残时,把医疗账户的余额返还给保险受益人。终身医疗险的账户总额为保额,大于所缴保费,如中英人寿“安康保”保险,30岁开始年缴3650元,缴纳20年,最终可拥有15万元的保障。如果保险期间因为生病住院,保险公司共给付2.3万元的保险金;当被保险人身故时,受益人可以领到账户剩余的12.7万元保险金。另外一种就是返还保费,一些重大疾病险采取这种方式,如果保险期间发生规定的重大疾病,按保额给付保险金。如果没有出险,就返还所缴保费总额或者稍微多一点的金额。当然,这些重大疾病险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终身医疗险,它仍有一定的保险期限,如太平洋人寿的“如意安康”保险到70岁,新华人寿“健康天使”保险到81岁。

如果认为推出终身医疗险是急消费者所急的话,那可就太抬举保险公司了。终身医疗险并不是什么新险种,而是早已有之的传统险种。但因为理赔率过高,保险公司不堪重负,纷纷停售终身医疗险,2004年,国寿、新华人寿、太平洋安泰等都停售了一些终身重大疾病或者医疗险,市场一片黯淡。现在终身医疗险重出江湖,保险公司风险如果控制不当,也可能再次退隐。

不管怎样,终身医疗险重新上市,对消费者来说还是有好处的,起码不至于投保无门。更重要的是,短期医疗险因此感觉到了压力。目前,一些短期险开始变脸,改变每年都要续保的“传统”,如平安人寿最近改良附加医疗险,变一年核保为每五年核保一次;有的保险公司则将核保定为三年一次。

挑新终身医疗险的“刺”

终身医疗险之前停售,主要原因在于赔付率过高。当推陈出新时,保险公司围绕控制风险采取了一些防护措施,产品发生了不少变化,不但没有对旧终身医疗险进行完善,反而变得苛刻起来。

首先是理赔额设置累计上限。新终身医疗险都设定了保险金累计赔付上限,通常以保额为限,以避免过高赔付率。以投保了保额10万元的国寿“关爱一生”终身医疗险为例,如果被保险人到50岁时因为住院、重大疾病等发生给付,累计给付保险金达到10万元,那么,保险就终止。在剩下的岁月里,该保险人就没有医疗险保障了。而旧终身医疗险却没有累计理赔额上限,能提供终身保障。

其实,新终身医疗险类似于给被保险人设立一个医疗账户。投保人每年往账户中存入一定数额的钱,生病住院就按规定从账户中提取医疗补贴金。如果账户中的钱提前用完,那么,保险就终止,不能保障终身。若身故或者到一定的年龄时,账户中的钱还没有全部用完,可以还给保险受益人。保险公司起到的实际上是账户管理者的角色,钱是投保人的,保险公司负责资金运用增值。

其次是保费增加了。出于风险控制的要求,新终身医疗险保费增加,从每年缴纳的保费看,相当于一份不错的养老险,费用是目前普通医疗险的两三倍。当然,终身医疗险在保障内容上也相对丰富,一般包括几个方面:住院保险金、重症监护保险金、重大手术保险金(或重大疾病保费豁免)、身故保险金(剩余账户资金给付)。另外,有的终身医疗险还包括一些特色项目,如太平洋人寿和海康人寿的终身医疗险中包含急救医疗运送费用,中英人寿“康乐人生”提供严重烧烫伤住院保险金。

下面以年龄为30岁的男士为例,选择20年缴的保障情况,比较一下当前市场上销售的几类医疗险(中保康联的终身医疗险可以看做是简易终身医疗险的代表):

从上面的比较中可以看出,简易终身医疗险保费仅是新终身医疗险三分之一,主要因为不能提供账户剩余资金返还,保障简单,没有重大疾病等方面的保障。短期医疗险的保障内容也比较多,年缴保费也很低,相对来讲,性价比最高。但每年核保,一旦保险公司感觉被保险人的风险加大,就不再续保,即便符合条件保证续保,也只能保到65岁。而且作为附加险出现,需要投保养老险、终身寿险等才能投保。

最后是门诊、急诊保险缺失。从上面表中可以看出,门诊、急诊保险仍然被新终身医疗险关在门外。目前的终身医疗险确切地说是住院医疗险,被保险人只有因病住院才能拿到保险金,不需医药费单据报销,定额给付,如每天100元、200元等。

以前的终身医疗险却是包括门诊和急诊保险,但因“一人保险,全家看病”等道德风险存在,保险公司只好一停了之。现在保险公司理赔非常省力,不必费时费力审核医疗费用单据,理赔纠纷减少,风险也可以控制在保额限度内。

可是,这离市场需求也远了,门诊、急诊保险是需求量最大的健康险。人一生要生很多次病,住院的几率比较低,终身医疗险发挥作用的机会也少。当前能提供门急诊费用的社会医保体系并不完善,最新调查显示,有40%多城镇居民的是自费看病,其中包括一些高收入的自由职业者。即便有了医保,也会随着年龄增加收入下降,用完医保账户中的费用。

当然,新终身医疗险中也有极少数涉及到门诊和急诊费用,但门诊、急诊险有限额,条件比较严格,主要围绕住院。如信诚的“心聆一生”规定每次住院前后可以给付不超过50元的门诊、急诊费用,65~75岁期间,每年可有1000元内的门、急诊费用。中英人寿的“康乐人生”规定被保险人住院前14天及住院后30天因住院原因进行门诊,最高给付 200元。不过,此长彼消,“心聆一生”每年的住院给付天数,在重大疾病(或手术)保障方面就很弱。

总体来看,保险公司没有考虑门诊和急诊险的普遍需求,这种设计明显带有不合理性。既然是账户式管理,终身医疗险完全可以包括门诊和急诊险。如果要降低到缴费不足的风险,可设定门、急诊保险开始的时间,而不是敬而远之。这其实反映出保险公司在健康险管理、风险控制上的力不从心。

购买注意

终身医疗险虽然有不少不足之处,可是与目前市场上其他医疗险相比,还是值得选择的。一定量的住院津贴等能弥补住院期间的工资收入,缓解经济压力。

1、量力而出。终身医疗险保费相对较高,投保时要综合权衡收入、支出。因为一旦决定投保,启动缴费,就欲罢不能;中途停缴,虽然会退还部分现金价值,但损失比较大。所以,如果手头比较宽裕,可以选择趸缴或者短期缴等方式,避免将来特别是随着年龄增长收入下降,出现无力缴费的情况。

2、看保额是否递增。考虑到被保险人的年龄增长因素,不少终身医疗险都有保额递增。如“康乐人生”从第二个保单年度起每年递增3%,一直到原保额的160%;有的保险每年度递增2%,以原保额的150%为限。看来,保额递增的量还是相当可观的,尤其终身医疗的保险金给付和账户余额给付都是以账户为参照。所以,在投保终身医疗险时,要把递增部分考虑进去,而不是只考虑眼前的保额。

第7篇: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范文

“郑医生来了!”不知哪位眼尖的嘉宾认出了从后台大步走来的郑孝胥,顿时整个大厅中响起热烈的掌声。郑孝胥频频笑着向大家致意。

郑孝胥的日程安排很紧,在从上海赶到南京前他已连续工作数日,可他与记者侃侃而谈间不见丝毫疲态,声音更是中气十足。待记者问道他何以保持如此年轻如此有活力的状态,郑孝胥哈哈大笑道:“因为我抗衰老啊!”

要跑得快

“抗衰老功能医学之所以能帮助人体恢复机体功能,使人体重新回到相对年轻的状态,重要的一点就是它能协助临床医学来延缓疾病和慢病的产生,以及降低疾病慢病给人体所带来影响的严重度。”郑孝胥说。

“比如一辆车,开了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之后,在正常维修时没有发现什么大问题,可是你刚买这辆车时,一踩油门时速可以达到两百码,但现在速度上不去了。所以我们为什么要抗衰老,除了不希望身体机能受到损害外,就是要回到年轻时的状态,要恢复年轻时的活力,要跑得快!”郑孝胥笑着说。

多年的研究中,郑孝胥为很多领导人、企业家、明星等社会精英做过抗衰老的理疗,给他感触最深的是,这些整日为事业奔波劳碌的高端人士,他们迫切渴望能在工作上有更好的发挥。“老百姓关注的是如何不得病,而高端人群需要的是在同样的年纪,自己的身体状况如何才能比别人好,自己的工作效率如何才能比别人高,而我所做的抗衰老理疗就是他们身体健康的后盾,让他们能够跑得比别人快。”

对抗亚健康

在郑孝胥看来,造成衰老的原因是激素分泌水平下降,然后整个人就会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明明感到没有什么病,但是却不太健康,这就是亚健康。虽然说现在的社会生存压力很大,工作的劳累与家族遗传疾病是造成亚健康的主要原因,但这不代表我们就拿它没办法了。”郑孝胥说。

“我的家族有高风险的健康遗传。”看到记者有些不信的表情,郑孝胥笑着补充道,“在我这个年纪的时候,我父母的身体就有慢病产生,可是,我父母得过的病,我就一定要得吗?即使我有家族慢病的遗传,我也可以通过我所学的知识来控制。

第8篇: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范文

1 内容与方法

1.1 内容

研究内容包括目前该区社会办医疗机构的现状及基本情况、社会办医疗机构的作用及特点、社会办医疗机构在其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发展多元化办医的建议及对公立医院改革的建议。

1.2方法

1.2.1 文献检索 收集社会办医的有关资料,查阅国内相关书刊,检索相关领域的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料整理,专题研讨。

1.2.2现场调查 我们对该区3家公立转制医疗机构和部分主要社会办医疗机构开展调查。调查前对该区的历年卫生志、卫生统计年鉴中所要调查的医疗机构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其大体情况,然后准备好访问提纲和调查问卷,对社会办医疗机构的院长、行政管理人员等进行访谈和调查,并在医院进行实地考察,以获取第一手材料。

1.2.3案例分析 在广泛调查各类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基础上,选择少数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办医疗机构进行案例分析。

1.2.4专家咨询 在课题开展中经常咨询那些具有多年医院管理工作经验的政府官员、医院管理者或进行过相关理论研究的专家。

1.2.5统计资料 对最后获得的调查数据,由专人逐一核实,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社会办医疗机构的特点

该区是上海市中心一个老城区。据2008年该区卫生局统计信息中心公布,该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4家,其中政府办综合性医疗机构23家,占总数的27.38%;各种社会办医疗机构6l家,占总数的72.62%。61家社会办医疗机构中,民营综合性医院18家、企业医院3家、民营综合性门诊部6家、民营专科门诊部11家、专科诊所3家、私人诊所20家;社会办医疗机构共核准床位数1 675张,占该区总床位数的25.39%,该区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已初具规模。

该区卫生局的统计资料显示,2002--2009年社会办医疗机构的门急诊总次数、出院病人数和手术人数的绝对值均呈上升趋势。2002年该区社会办医疗机构门急诊总次数占全区的6.10%,2009年达14.97%;2002年出院病人数占全区的16.86%。2009年上升至24.72%;2002年手术人数占全区的10.72%,2009年上升为20.25%。以上数据说明该区近十年来社会办医的发展趋势良好,它作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已经融入该区,向该区百姓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保健服务,为百姓提供了更多的就医选择。

该区的社会办医疗机构主要涉及妇科、男科、不孕不育、口腔、眼科、老年护理等风险相对较小、利润较高的项目。他们关注市场需求,主动寻找自身的生存发展空间,选择能充分发挥自己优势、且群众需求量大的项目,瞄准公立医院外的目标人群,与公立医院展开错位竞争。如上海太平洋口腔医院以优质服务吸引全上海的对口腔科诊疗有较高要求的患者,上海国济男子医院主要吸引上海患有男科疾病的外来务工人员,上海长江医院靠广告吸引上海周边地区的不孕不育患者,上海航道医院以老年护理为特色,吸收不需要特殊诊疗但又需要医护人员护理的老年患者。

该区的社会办医疗机构与大多数社会办医院一样没有包袱,没有政府限制的条条框框,往往能冲破改革的,在医院经营、内部管理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注重开拓新的服务内涵,弥补该区域医疗资源和服务能力欠缺的领域,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例如,该区的企业医院上海航道医院在发展过程中曾经面临门可罗雀,业务萎缩的局面,在是否关门歇业的痛苦抉择中,医院领导积极寻找符合自身条件的医疗市场,在四周二级甲等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林立的环境中,积极适应上海老龄化社会的医疗市场改变,把目光聚焦到利润率虽低但技术特色鲜明的老年病专业,不但在医院的经济运作上实现扭亏为盈,而且成为一床难求的热门医院。该院在用人机制、分配制度上较为灵活,医院有绝对自,医院也创造自己的医院文化,诚信经营、诚实工作,突出服务为特色,一切以病人为重,极少过度医疗,在患者及家属中形成良好的口碑,客观上为其他医院起到导向和示范作用。

由公立医院转制而来的上海曲阳医院,在转制以后投资方曾经一度完全按照企业化管理模式管理医院,而不顾医疗服务行业的特殊性,造成医务人员的困惑。目前医院采用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考核制、首席医生负责制等管理方法激励员工,使医院的医疗质量、运营状况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加之实行成本核算,开支节省,比较公立医疗机构,其管理效率较高。

该区社会办医疗机构普遍重视以人为本,崇尚服务至上。民营医疗机构更是强调服务,重视信誉,自觉适应病人需求,关注病人的心理感受,体现对病人的尊重和人文关怀,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如上海长江医院、上海都市妇科医院等,他们大多有优美的就医环境,强大的导医队伍,一对一的导医服务让病人有“顾客就是上帝”的感觉,这与大多数在公立医院就诊时的“三长一短”和医生服务态度冷淡形成鲜明的对比。

目前很多社会办医疗机构都缺少病人,因而他们十分注重形象以宣传吸引病人。一般采取在媒体做广告,或举办义诊,编辑散发健康知识小册子,为社会无偿提供健康科普常识,深入社区、部门、单位联系免费体检等方法树立自身的社会形象,增加知名度,拉近与病人的距离,从而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吸引病人。

2.2该区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存在问题

该区的社会办医疗机构按照有无纳入医保定点分类。2007--2009年,未纳入医保定点的6家民营医疗机构仅1家实现了连续3年赢利,其余5家连续3年亏损,与之形成对比的5家纳入医保定点的民营医疗机构,2007年至2009年分别有3、4、5家实现赢利,经营状况明显好于未纳入医保定点的医疗机构。

2003--2009年,该区医疗机构行政处罚案件共187起,其中社会办医疗机构中无医保定点的医疗机构被处罚97起,占全区处罚案件的51.87%;社会办医疗机构中有医保定点的医疗机构,被处罚45起,占24.07%。全区医疗广告监测显示,社会办医疗机构,主要是民营医疗机构违法违规医疗广告占85%以上。

一些民营医疗机构为追求利润往往会采取了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如虚假广告、夸大疗效、诱导需求、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等。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民营医疗机构社会形象,引发诚信危机。如2005年该区上海长江医院的孕妇患不孕症的事件被媒体曝光后,民营医院的违规执业问题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对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有些社会办医疗机构管理者过于注重经济管理,往往疏于医疗质量管理。有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水平不高,有的将企业管理经验用于医院管理,对医院这个特殊行业的管理的科学性、复杂性和规范性的认识不足,使得医疗质量管理存在着较多问题。一些医疗质量控制制度如“三查七对制度”、“首诊医师负责制”、“重大手术讨论制度”等执行不严,为医疗安全埋下了隐患。

医疗机构的发展离不开医学人才,但医疗机构的职工喜“公”不喜“民”,不愿意放弃事业单位的身份,主要还是怕退休以后的待遇受到影响。该区一家转制医院原来事业单位身份的职工纷纷选择离开转制后的民营单位,寻找新的事业单位,而未能离开的职工闹得满城风雨,最后由政府出面解决,风波才得以平息。而成为民营医院以后,由于不能解决事业单位的身份,该院即使以高薪为条件,也很难吸引高级医学人才来提升医技实力,成为医院发展的瓶颈。另外,医务人员注重的职称评定问题,作为身处在民营医院的医务人员难免不受到歧视,影响职称的晋升,这也是影响民营医院引得进、留不住优秀人才的因素。在有了第一次转制的经验教训之后,该区卫生局在第2家医院转制过程中,统一安排老职工挂靠另外的一家政府办医院,保留他们的事业单位身份,实现平稳过度,取得较好的效果。

目前该区的社会办22家医疗机构中,除3家企业医院、1家部队医院和2家转制的医疗机构原是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外,民营医院有6家被纳入基本医疗定点范围,另10家未被纳入,造成这10家民营医院客观上病员稀少。不利于公平竞争。也正是无医保定点、缺少病源的窘境。诱发了医院医生的不正当竞争手段和急功近利的行为,一定程度上造成恶性循环。

访谈中,部分社会办医疗机构的院长、行政管理人员谈到,政府有关部门对民营医院的政策有欠公平,与公立医院相比民营医院在立项征地、准入审批、银行信贷、医务人员职称评定、税收政策、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资格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不能享受同等待遇。

3 讨论

自200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发[沪府发(2003)70号]《关于本市促进社会办医发展民办医疗机构的若干意见(试行)》文件以来,在区政府领导的决策下,该区开始了促进社会办医模式的规模性尝试。从1993年2月,该区牙病防治所与美国太平洋健康联合中心合作,成立中美合作的上海太平洋口腔医院,实行中外合作的运作模式,到2003年3月,原二级乙等的曲阳医院由国有的公立医院转制为社会办非营利性上海曲阳医院,同时另外建立该区曲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年9月,经区国资办授权,区卫生局将该区妇幼保健院经转制为社会办非营利性妇幼保健专科医院,同时将归属政府职能的妇幼保健所划出,另建该区妇幼保健所。随后,依据当时的政策,审批了许多民营医疗机构、私人门诊部和个体诊所,形成了该区多元化的办医模式。目前该区拥有国资国办的3家企业医院、国资民办的上海和平眼科医院、民资民办的上海长江医院、公立转制的上海曲阳医院等多种社会办医模式,使该区医疗市场呈现多样化,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在该区辖区内形成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社会办医疗机构无需政府投资,拓宽了医疗市场的投资渠道,弥补了政府投入的不足,减少了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支出。但目前该区社会办医疗机构整体上规模不大,实力不强,且社会办医疗机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为今后引导他们进一步健康发展,建议如下:

3.1将社会办医疗机构纳入区域卫生规划

由于卫生行政部门不仅是实施行政审批的主体,而且还是公立医疗机构国有资产的管理者,在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时难免要考虑公立医院如何发展的问题,导致规划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建议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区域卫生规划时对医疗机构设立的数量、方位、规模等进行研究论证,在实施当地医疗发展规划的过程中考虑到充分运用社会办医的力量,拓宽卫生改革与发展的空间。

3.2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标准

医疗卫生机构是以人的健康和生命为服务对象的,对从业单位的基础条件、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等各项资质理应有很高的要求。但目前,政策对社会办医的准入门槛设置较低,成为社会办医疗机构数量快速增长面质量不够高的重要原因。建议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标准,包括机构的准入、技术的准入、人员的准人等,使其有与公立医疗系统形成多元化办医竞争的基础。

3.3对各种社会办医疗机构实行国民待遇

政府鼓励和支持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发展,就要对各种社会办医疗机构实行国民待遇,消除不利于社会办医疗机构发展的体制,对政府办医院和社会办医院一视同仁,在定点医疗保险、大型设备购买、医务人员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医疗服务价格、科研、急救网络体系等方面保持同一标准。另外,政府对社会办医的各种管理也应该一视同仁,如院长的任免权、服务项目价格审批权、请示报告权,对提供基本或公共医疗服务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同样给予财政补贴,从而创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只有形成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发展和市场平等竞争环境,才能形成良性竞争、协调发展、充满活力的局面。

3.4卫生行政部门加强监管,实行淘汰机制

鼓励社会资本对医疗服务进行投资,并不意味着政府放松管理。政府在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市场、鼓励兴办私人医疗机构的同时,必须加强监管,防止社会办医院因为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损害患者利益、忽略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政府对社会办医疗机构,特别是民营医院的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定期、不定期的进行监管,改事后监管、被动监管为事前防范、主动预防,特别是对各种即时性信息进行有效整合,以发现问题寻找问题,对医疗服务质量低劣的医疗机构进行严惩,直至淘汰,改变过度市场化、甚至商业化的追利医疗产业模式,净化医疗服务市场。在强化监管的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对社会办医积极指导、依法治理,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帮助社会办医疗机构树立良好形象,加大正面宣传力度,使社会消除对非政府办医疗机构的偏见。

3.5加快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多元化办医格局的形成

政府应加快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将部分机构的国有产权退出来,优良社会资本引进去,形成非公系统筹资和公立医疗系统技术实力的资源良性互补。政府可以逐步实施“保一批、退一批、转一批”的策略,保持一定数量的政府举办的公立医疗机构,并以此引导社会办医疗机构的经营行为,平抑医疗服务价格,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保证医疗服务需求的基本提供,纠正市场失灵,也要引导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走向注重品牌、提供高端服务的大规模的良性发展之路,促进多元化办医格局的形成。

4 参考文献

[1]褚鸣,扬州市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建议[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9,20(4):19―22

[2],黄薇,吴赤贞,我国民营医院的现状分析及发展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6):331―333

第9篇: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范文

现象:地产和险资涌入

截止到2011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约占总人口9.1%,规模超过欧洲老年人口的总和,预计到2027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上升至14%。都说女人和孩子的钱最好挣,目前看,老年人群体已构成很大的消费市场。经历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逐渐老去的这一部分人,他们有人生最高的财富净值、有脱离儿女走向专业养老机构的新潮养老观念,他们居家养老的住宅需求正在成为房地产行业新的转型领域之一。

早在2008年,保利地产已涉足养老地产研究,他们做成了《养老地产开发模式研究》、《保利地产养老设计标准》。直到目前,保利上海西塘安平老年健康生活小区才开发建设。保利房地产(集团)副总经理胡在新坚信,养老地产前景非常广阔。今年2月,保利地产公布下一个十年的发展战略规划,其中指出,将北京作为试点区域,在养老地产等新地产业态形式方面实现重点突破。

同样,远洋地产2010年即开始启动了对老年地产的研究工作,这一研究就是两年多的时间。今年,远洋的首个机构养老的产品模型——亦庄项目即将启动。

2010年底,万科也高调宣布养老地产已成为旗下业务版图的新分支。万科总裁郁亮要求万科北京、上海公司在两地首先探索突破养老地产的成熟运营模式,而利润率问题,万科并不是很关心。随后,万科在其全国的部分项目中,逐渐配备养老地产产品。除了保利、远洋、万科等开发商积极进入养老地产之外,以泰康、新华、平安等为代表的保险资金也积极圈地,他们旗下多家中高端养老社区相继竣工。

考察完日本和美国的专业养老社区后,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聘请专业公司针对不同地方进行专门的养老调查,花两年时间于2012年在北京、上海等地圈地成立养老社区。据透露,泰康人寿目前又在接洽相关政府部门,希望拿下广州生物岛价值数十亿的土地,建设南方第一单养老社区。

在泰康涉足广东之前,新华保险董事长康典就已考察了广东多个地市。据新华保险内部人士透露,康典对珠海的满意度较高,新华未来考虑健康和养老,目前在西安和武汉买地,筹建健康管理中心。

在长时间的调研观望之后,中国平安进军养老地产的路线图也浮出水面——未来将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西南部、海南岛等五个地区规划养生养老地产项目。中国太平集团7月底还在上海投资设立了太平养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拟投资约20亿元在周浦设立太平养老社区。

随着地产及险资大佬的蜂拥而入,市场中越来越多的开发企业开始重新审视养老地产的潜在市场版图。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认为,中国老年人群上升的速度不亚于城市化的速度,老年公寓在国内属于稀缺产品,如何解决这块刚性需求很重要。

困境:拿地难 经营难

尽管各路“神仙”在养老地产的开发和项目争夺上都显尽神通,但在探索的道路上却遭遇困难重重。投资者们在这领域遭到了种种问题:拿地难、运营难、发展难有如大山一般压得他们喘息困难。北京太阳城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凤泊毫不隐晦地指出,“尽管土地有一些优惠,但要想在短时间内迅速盈利颇有难度,我们也是摸索了10年才开始盈利的,其他的养老企业更是步履蹒跚。”在戴德梁行华北区策略发展顾问主管及董事王晨博士看来,国内还没有一家养老地产的运作是成功的。

土地,是养老机构最难突破的瓶颈。业内人士一针见血指出,在这种情况下,若非出于无奈,并没有任何一家开发商会拿高价拍得的土地去做养老地产这种投资大、回报期长的项目。在记者的调查中发现,更多的企业是打着做养老地产的旗号低价圈地,然后卖住宅。同策咨询与研究发展中心研究总监张宏伟指出,开发商在获得土地时,土地市场尚未明确规定有养老地产用地性质,因此,当前要开发养老地产,只能在现有经营性用地基础上获得。缺乏政策支持,土地价格往往和市场价格看齐。从理论角度来讲,土地价格成本较高是导致养老地产很难盈利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现实的情况是,城市规划领域没有养老产业用地这一土地用途,商业型养老项目基本都是建设在国有出让用地上,多数养老项目只能以招拍挂方式获得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医疗用地等,导致前期土地成本非常高。

除了拿地难,养老项目的经营更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花样年总裁潘军曾坦言,养老地产的核心竞争力不是开发能力,也不是投资能力,而是管理能力。

远洋地产养老业务发展中心营销负责人告诉《经济》记者,养老地产是一个涉及到较多产业链的复杂行业,其中除了适老化设施营造之外,还包含老年活动、老年教育、老年医疗护理等方面。她认为,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护理人员的培训和保留。

戴德梁行华中、华西区策略发展顾问部主管及董事黎庆文指出,不同类型老人对硬件设计和软件服务有不同的需求,包括养生、护理和治疗,而这三个专业领域进入的台阶都相当高,不是普通服务商能够随便跨越的。目前在这样的专业服务体系发育远不成熟的情况下,让普通房地产与之对接,肯定没法找到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