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太平保险资产管理范文

太平保险资产管理精选(九篇)

太平保险资产管理

第1篇:太平保险资产管理范文

以打造“精品”寿险为发展目标的太平人寿,毋庸置疑地将充分发挥保险的“财富管理”作用,作为重点推动的工作内容之一。

在“财富管理”这一阵地,太平人寿付出的不止是定价上满满的诚意,更希望呈现出“安全的财富配置”服务。对此,太平人寿充分利用集团的大平台和投资优势,不仅通过保险产品本身为客户提供安全的财富管理,更以多元化的方式,在客户购买产品前后的多个资金管理环节,想方设法让客户闲置的、专项的各种资金,以合理、科学、安全的方式,获得多重理财收益,实现客户资金利益的最大化。

精准定位理财型保险产品功能

从产品本身出发,太平人寿竭力发挥保险理财最重要的特性是:稳定、安全、持续成长、有效传承,多款产品已成为经过市场火炼的真金,产品价值广受认可。

裹挟所谓“高返还额度、高现金价值、高贷款比例、终身领取”(三高一久)独门秘器而来的“稳赢一号”,在兼具传统两全保险保障功能的同时,其三高一久定位,恰恰精准契合了高净值客户对稳健增值、资金安全、自由现金流等多方面的需求,一举创下两天销售21亿元这样令人咂舌的业绩。

2015年推出的“盛世连年”,以三重递增的阶梯式返还方式,更大程度地贴合被保险人收入支出曲线,以期满足客户在不同人生阶段的特定资金需求,将“盛世连年”由一款保险产品转化为客户资产配置方案。

除理财型保险,太平人寿在费改和创新项目上亦不遑多让。

2013年8月,保监会启动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改革新政;2014年6月,保监会向各人身险公司下发《万能保险精算规定(征求意见稿)》,推动万能险费率政策改革; 2015年2月中国保监会万能险费改政策正式出台,放开万能型人身保险的最低保证利率。

2015年2月,万能险费改政策刚一出台,太平人寿即刻推出费改万能险产品太平网赢一号终身寿险(万能型),成为费改后国内保险市场首个万能险产品,以更高的保底收益和预期收益、更低廉的费用以及更高的保障水平,将费改的精髓进行到底。此前,万能险最高保底收益不超过2.5%,实际投资收益亦不过4%-5%。“网赢一号”保证最低年利率3%,三年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5.5%;对于费改更强调的万能险保障功能,“网赢一号”根据万能险精算新规定,将最低风险保额与保单账户价值的比例提高3倍,显著提高万能险的保障功能,从而使万能险与普通理财产品予以实质区隔。

2015年8月,太平人寿个险渠道费改新产品“欣悦一生”上市,在备受客户关心的定价利率上,该产品采用了保监会规定的(报备制)最高预定利率4.025%,显得格外诚意满满。

建立“生存金+续保金”

财富管理双账户

在财富管理方面,太平人寿所做的不止于此。除了通过上述这些特点鲜明的理财保险产品帮助客户建立自身安全的财富配置外,太平人寿还在诸多被客户忽略的资金运用环节,将财富管理的服务链悄然延伸。

与太平人寿的诸多理财保险相同,“欣悦一生”并不是作为孤立的产品存在,而是与太平人寿其他产品与服务,如万能账户实时连接:购买“欣悦一生”的客户可投保指定万能产品,其生存保险金、满期保险金可自动以零手续费进入万能险账户,从而获得更高收益。“欣悦一生”与万能账户的结合,正是太平人寿蓄谋已久的财富管理服务链条延伸服务中的一环。

在产品之外,太平人寿已经在积极探索并实践财富管理服务链的延伸,该公司推出的财富金账户、财富钻账户及续优保账户,都是这一举措的直接体现。

财富金账户、财富钻账户及续优保账户,是分别针对客户闲置的生存金及续保金进行额外的财富管理服务,即“生存金+续保保金”双账户管理模式,从前端和后端两个端口提升客户闲置资金价值。

在前端,客户续期保费资金的收益被延伸考虑进来:以往,未到续保期限被预留在银行账户中的资金仅仅被作为活期存款对待,而通过太平“续优保项目”缴费,客户可以在应缴保费之前三个月预缴纳不小于应缴保费的资金,该笔资金可以作为三个月的短期理财,在保单缴费日自动缴费。太平人寿表示,“续优保”的销售业绩平台规模已经稳定在亿元以上。

第2篇:太平保险资产管理范文

将财富管理做到极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太平人寿不仅推出更多符合市场和客户需求的新型保险理财产品,还将财富管理的服务延伸到保险服务的细微环节和“空白地带”,让容易被人们忽略的闲置保险资金,比如保单返还的生存金、缴纳保费的续保金,也能不停地“钱生钱”。

“财富金账户”:未领的生存金增值不停步

许多长期寿险产品会定期返还生存金,但很多客户并没有领取生存金的习惯,而是任由其“躺”在保单账户中沦为闲置资金。太平人寿通过“财富金账户”,帮助客户将这些被遗忘的生存金等闲置资金管理起来,发挥“二次增值”的功效。

开通“财富金账户”后,客户的生存金可以零费用转入该账户,由投资专家负责账户内资金的调动和投资决策,从而使这些原本被闲置的资金产生收益,实现科学、安全的理财。

“公司推出这类产品旨在通过万能保险的形式,让客户留在公司账户上的生存金多一种保值、增值的渠道,不仅仅是希望客户能共享公司成长带来的收益,更希望客户投入到保险中的每一分钱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发挥最大的资金价值。对客户而言,无须增加任何额外支出即可将分红险生存金转入由专家理财的万能账户,获取更高收益,并享有万能险保证利率、保单贷款、转换年金、万能账户价值灵活支取等更多福利。对保险公司而言,‘万能+分红’的组合投保模式延伸了公司的财富管理服务链,更好地契合客户的理财需求,也强化了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太平人寿表示。

“续优保”:续期保费享理财收益

第3篇:太平保险资产管理范文

要实现这一目标,太平人寿认为不仅仅需要推出更多更新的符合市场和客户需求的保险理财产品,还在于将财富管理的服务延伸到保险服务的更多细微环节和“空白地带”,让容易被人们忽略的闲置的保险资金也能一刻不停地“钱生钱”,比如保单返还的生存金、缴纳保费的续保金,通过延伸和拓展财富管理,提升对客户的服务体验。

“财富金账户”:

未领的生存金增值不停步

许多长期寿险产品定期会有返还的生存金可领取,但很多客户并没有将生存金领取出来的习惯,而是任由其“躺”在保单账户中沦为闲置资金。太平人寿让闲置的生存金“活”起来的方法,是通过“财富金账户”帮助客户将这些被遗忘的生存金闲置资金管理起来,发挥“二次增值”的功效。据太平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财富金账户”本质上是公司推出的万能产品,万能账户是由公司投资专家负责账户内资金的调动和投资决策,客户的生存金可以零费用转入“财富金账户”中,由投资专家将客户的资金投入到各种投资工具上,借助专家将这些原本被浪费闲置的资金产生收益,实现科学且安全的理财。

“公司推出这一类产品是想通过万能保险的形式,让客户留在公司账户上的生存金多一种保值增值的渠道,不仅仅是希望客户能共享公司成长带来的收益,更希望客户投入到保险中的每一分钱都能得到最充分的运用,发挥最大的资金价值。对客户而言,无须增加任何额外支出即可将分红险生存金转入由专家理财的万能账户,获取更高收益,并享有万能险保证利率、保单贷款、转换年金、万能账户价值灵活支取等更多利益。对保险公司而言,‘万能+分红’的组合投保模式延伸了公司的财富管理服务链,更好地契合客户的理财需求,也强化了产品的市场吸引力。”上述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生存金如果未被领取,险企通常都会以累积生息、复利滚存的方式来对待。太平人寿的财富金账户最新年化结算利率达到了5.6%,在生存金的管理上,这一收益水平是相对较高的。

与财富金账户发挥相似功效的,还有财富钻账户。财富钻账户同样是万能险产品,根据人身保险费率改革的政策进行了升级。据悉,升级后财富钻账户的身故风险保额由万能账户价值的5%提升至20%,大幅提高保障水平。

“续优保”:

闲置的续期保费享有理财收益

相信许多客户都会遇到续期交费期限已经到了却忘记缴费的时候,但提前在银行账户中预留资金以方便交保费,却总感觉活期利息太不划算。针对此情况,太平人寿此次推出的“续优保”可谓是一举两得的财富管理服务。

与上文提到的财富金账户类似,“续优保”实际也是万能险产品。通过“续优保”交费,客户可以在应交保费之前三个月将不少于应交保费数额的资金放入“续优保”账户中,那么这一笔资金就可以做一个三个月的短期理财,并享受在保单交费月自动缴费的功能。

第4篇:太平保险资产管理范文

1月18日,中国保监会下发《保险机构销售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表示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和保险公司可办理基金销售业务。据兴业证券测算,假设保险机构销售的基金份额为5%,预计增厚行业利润约1.1%。

紧接着1月22日,保监会公告,对《保险公司次级定期债务管理办法》修改征求意见。原管理办法于2011年10月19日公布实施,只允许依照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中资保险公司、中外合资保险公司和外资独资保险公司发行次级债,明确规定“保险集团(或控股)公司不得募集次级债”。而此次修改为:“保险集团(或控股)公司募集次级债适用本办法”,即保险集团(或控股)公司今后将可以募集次级债。

新规提升险企融资能力

在保监会2011年公布次级债管理办法时,在关于是否允许保险集团发行次级债的问题上就有争议。保监会当时不允许保险集团发行次级债,主要目的是希望募集次级债的资金能够切实充实到集团下属的子公司里。中银国际认为,在保监会公布的保险集团偿付能力计算方法中,明确指出,集团账目上的长期股权投资(即保险集团对附属公司的投资)必须作为“内部重复计算的资本”,在计算集团偿付能力时予以扣除。因此从这个角度看,2011年的管理办法中关于不允许保险集团发行次级债的规定,是不必要的。

兴业证券认为,旧规对保险公司融资能力的限制太大,自2011年以来股票市场连续两年的持续低迷致使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面临威胁,各家保险机构发行次级债融资以补充附属资本,由于次级债补充附属资本的额度不能超过保险公司上年末净资产的50%,因此部分保险公司如平安寿险次级债规模已经接近上限。由于保险集团的净资产要高于旗下子公司,如果保险集团可以募集次级债,保险集团募集的次级债可用于补充旗下产寿险公司的附属资本,则可大幅提高保险公司的融资额度。

2012年保险公司次级债的审批通过规模为731亿元,较2011年次级债获批发行规模增长26.6%。2012年的次级债融资潮中,发行主体主要是上市险企,非上市险企极少出现。新规对于保险公司的影响,招商证券认为,目前上市保险公司基本上对资本金的需求压力较小,次级债规模降至50%红线的新华保险又难收益于此,新规利好于平安、太保等多元化经营的公司。

兴业证券还提出,目前征求意见稿中未明确保险集团与旗下子公司累计发行次级债的融资额度的具体规定,即到底是集团与旗下子公司各自发行次级债累计额度不能超过其各自上年末净资产的50%,还是集团与旗下子公司发行次级债的总额累计不能超过该集团上年末净资产的50%,还没有明确说明,“但我们认为前者对保险公司的偿债能力构成较大风险,后者的概率更大”。

2012年保费收入增长8%

近日,保监会了2012年保险行业的经营数据。

2012年,保险市场全年保费收入1.55万亿元,同比增长8%。产险业务继续保持较快发展,保费收入5331亿元,同比增长15.4%;寿险业务呈现回升态势,保费收入8908亿元,同比增长2.4%;健康险保费收入862.8亿元,同比增长24.7%;人身意外险保费收入386.2亿元,同比增长15.6%。保险公司总资产7.3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2.9%。

全行业偿付能力总体充足,偿付能力不达标公司由5家减少到2家,产险公司首次实现全部达标。寿险公司退保金1198.1亿元,退保率为2.76%,低于5%的警戒线。市场秩序有所好转。保险公司依法合规经营意识不断增强,业务和财务数据真实性逐步提高。

第5篇:太平保险资产管理范文

造成保险公司低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权益类投资亏损严重。根据财报数据,A股四家保险公司资产减值计提高达471.96亿元,而在2011年的规模为192.54亿元,2010年减值额度不过30亿元。2012年保险公司投资失利程度可谓近三年之最。

尽管权益类投资出现亏损,但其他类型投资表现不错,尤其是另类投资受到各家公司的青睐。随着保险投资新政的落地,另类投资将成为保险公司新的投资收益来源。

四大险企巨额计提472亿

2012年资本市场一直低迷不振,保险公司投资能力受到挑战,在权益类投资方面出现巨额亏损。

吃苦果最大的要属中国人寿。2012年,其资产减值计提高达310.52亿元,同比增长140%。

中国平安在股票投资方面也亏损严重。2012年,中国平安股票投资亏损95.22亿元,几乎是2011年亏损额度的10倍,并计提权益投资减值损失64.5亿元,较2011年扩大了148%。

新华保险权益投资亏损额次之,去年亏了63.35亿元,计提52.81亿元。中国太保资产减值额度也不小,为44.13亿元。

巨额减值不仅将保险公司净利润“吞噬”殆尽,也大幅拉低了保险公司的总投资收益率。2012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以及新华保险的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2.79%、3.3%、3.2%和3.2%,分别较2011年下降0.72、0.6、0.5和0.6个百分点。中国人寿的投资收益率最低,或许正是巨额计提造成的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保险公司纷纷选择巨额计提,可将公司的重担放下,轻装前行。

固定收益投资贡献利润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保险公司纷纷折戟权益类投资,但并不代表公司其他投资收益表现差劲。记者注意到,如果单从净投资收益率来看的话,四大险企都出现了增长。

2012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以及新华保险四家公司净投资收益率分别为4.44%、4.8%、5.1%和4.7%,同比均有明显提升。主要原因在于各家公司纷纷调整了资产配置,加大了固定收益类资产的配置。

例如新华保险,定期存款在总投资资产中占比35.9%,较上年末提高3个百分点,重点配置了5年期以上的定期协议存款。债券型投资占比48.9%,略降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公司减少了金融债的配置。中国太保方面,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85%,新增858.56亿元的固定收益类资产,重点配置于债券投资以及协议存款。

另类投资渐成气候

去年保险行业最大的创新在于保险资金投资新政,各大险企摩拳擦掌。从各家年报来看,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在另类投资方面风生水起,新华保险方面则比较谨慎。

年报显示,2012年中国人寿投资新增基础设施债券计划以及不动产计划117.43亿元,累计投资金额为405亿元,占投资资产比重的2.3%。此外,中国人寿拿下了新政出台以来第一单直接股权投资业务——持股中粮期货35%股权,以及出资6亿元投资股权基金项目中信产业基金三期。

虽然另类投资需要更长时间的尽职调查和准备,短期内难以获得明显回报,但从长期配置上,增加另类投资是一个利好。

太保在另类投资方面走得更快,它的投资主要放在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截至目前,太保已完成杭州银行、上海农商银行等股权项目投资66亿元,并在上海、北京等地完成不动产项目投资130多亿元。2011年,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行业第一个不动产金融产品“太平洋-上海公共租赁房”项目,金额达40亿元,并在行业内牵头联合发起设立迄今最大的保险债权投资计划,金额达210亿元。

太平资产在另类投资项目上比较成熟,已发行国电金堂、康平电源项目债权投资计划、北京京投地铁项目债权投资计划和南水北调债权投资计划。

新华保险在业绩说明会上对另类投资比较谨慎。董事长康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积极申请并获得了股权投资、不动产投资、境外投资等投资资格,进展都在进行,具体情况没有披露。

A股走势判断现分歧

为了应对资本市场的变化,去年各大保险公司连续下调权益类投资仓位。

截至2012年末,国寿、平安、太保、新华购买的基金、股票等权益投资在投资组合中占比分别为9.01%、9.5%、10%和6.7%,大大低于2011年末的12.08%、11.5%、10.3%和7.8%。

但是记者从业绩说明会上了解到,对于后期市场的走势,各保险公司的态度略有不同。

第6篇:太平保险资产管理范文

众所周知,保险公司上半年业绩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资本市场的异常火爆导致险资投资收益大幅提升。上半年,国寿、平安、太保、新华的投资收益增速分别为118.3%、149%、78.0%和119.5%,投资收益平均增速高达116.2%。

权益投资火爆驱动净利润和内含价值获得高增长,一般而言,投资回报差异/经济经验偏差是内含价值变动的最主要因素,该因素的影响占比在40%以上。数据显示,国寿、平安、太保、新华内含价值增速分别为13.6%、15.4%、13.2%和16.4%,内含价值平均增速为14.6%。

在投资收益和净利润高增长的基础上,保险公司新业务价值(NBV)的高增长也是顺其自然的事。数据显示,4家上市保险公司合计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841.85亿元,同比增长67.1%,这相当于2014年全年净利润的94.5%,2015年半年就几乎完成了2014年全年的利润。在净利润高速增长的同时,NBV同比增速均超过38%,此前NBV的增速区间位于-5%至20%左右,2015年中期的增速刷新了价值类指标增长的新高度。

从净利润高增长的驱动因素来看,投资和保费的双轮驱动仍是保险行业利润和价值高增长惯常力量。虽然历史上持续存在的倚重投资的趋势依然延续,但是保费的快速增长也已经显示了强劲的发展潜力。

上半年,上市保险公司实现投资收益2505.6亿元,同比增长121.4%,投资收益增速达到近年新高;另一方面,从资产减值的角度来看,上市保险公司上半年资产减值30.25亿元(剔除平安银行的减值部分),同比下滑77%。上半年资本市场的单边上涨使投资呈现出无减值、高增长的难得好局面。

从资产端来看,上市保险公司上半年净资产规模为8277亿元,较年初增长12%,这一增速略高于2014年同期。净资产的改善一方面受益于净利润的增长;另一方面受益于投资浮盈的累积。上半年,上市保险公司总保费收入为6301.25亿元,同比增长14.2%,新单保费同比增速超过37%。由此可见,保险公司双轮驱动业绩增长在上半年的表现堪称完美。

从规模保费到价值增长

对保险公司而言,保费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新单保费增长上,在保险行业纷纷向价值转型的前提下,保费的价值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比规模增长更重要。2015年上半年,上市保险公司实现新单保费收入为2287.24亿元,同比增长36.7%,占到当年总保费收入的36.3%。新单保费实现了从规模到价值的高增长,如果这一趋势能够延续下去,对保险公司的价值提升至关重要。

中报显示,上半年,上市保险公司保费价值增速创新高,最超市场预期的是一年期新业务价值的快速增长。上市保险公司实现一年期新业务价值463.6亿元,同比增长40.9%。这一增速水平基本上是自2007年上市以来的新高,这直接导致4家上市保险公司NBV同比增速均超过35%。

长江证券认为,保险公司NBV的快速增长有两个原因:一是新单保费的快速增长;二是新单保费结构中个险保费占比的快速提升。

上半年,上市保险公司新单保费快速增长,同比增长36.7%,其中个险新单保费占比快速提升。保险公司新单保费的持续提升主要受益于人的较快增长、低利率市场环境下费改产品的大量销售。

年初至今,国寿、平安和太保人增速均在20%以上,新华也在10%左右。人的较快增长一方面来自于保险公司推动的增员战略;另一方面也与市场的就业环境相关。从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的变动来看,支出水平略有提升,上市保险公司共增长了36.9%;管理费用保持了平稳较低水平的增长。

从费用变化来看,人的高增长并未导致保险公司管理费用和手续费用的快速上涨。长江证券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可能是:目前人增员门槛持续下滑,但人留存等方面难度依然在提升,虽然增员人数扩张,但尚未带来保险公司费用支出的增加。人人数扩张的持续性、稳定性和有效性尚需拭目以待。

而险种和渠道结构的分化,尤其是保费销售渠道中个险渠道的快速提升,反映了目前保险公司重投入、重个险的战略效果初步显现。从上半年个险渠道新单保费增速来看,国寿、平安、太保和新华分别为55.3%、48.3%、33.6%和42.5%;从个险新单保费占比来看,上述4家保险公司分别为29.4%、74.8%、74.4%和19%。

由此可见,上半年,保险公司个险新单保费增速和个险新单保费占比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太保,个险新单保费占比从2014年中期的50.6%提升至74.4%,提升了20多个百分点,表明其向高价值的个险战略转型真正落在了实处。

除了渠道变化之外,另一个重要的转变在于险种结构的潜然改变。进入2015年以来,此前被保险公司视为冲规模法宝的分红险和万能险正在逐渐丧失市场的主导地位,取而代之的是传统险和健康险的快速崛起。这一结构的变化在中国平安和新华保险的保费结构中得到了明显的验证。中报数据显示,平安和新华在新单保费中分红险的占比分别下滑至45.9%和4.8%。

虽然近几年保险行业一直在倡导并实施价值转型,有些保险公司甚至做好了几年利润率下降的准备,但从最新公布的2015年中期利润率的指标来看,保险公司综合利润率水平基本上都是稳中有升。其中太保的表现尤为突出,综合净利润率提升10个百分点。如果从分渠道利润率来看,利润率表现则呈现较大的差异化。在个险渠道方面,平安和新华的利润率与2014年同期基本持平,太保的利润率提升4个百分点,只有国寿的利润率下降了9.2个百分点;而在银保渠道方面,上市保险公司的利润率基本呈现稳中有升的格局。

从新业务价值的敏感性来看,4家上市保险公司新业务对于投资收益率的敏感性都有所提升。在费率市场化改革不断加速的前提下,分红险占比快速下滑,固定成本类的传统险占比得到快速提升,导致保险公司新业务对于投资收益的敏感性有所提升。

高投资收益率不可持续

毋庸置疑,2015年上半年是最近几年来保险行业形势最好的一段时间。在全行业价值转型的前提下,保费端呈现出可持续性繁荣的态势,另外,投资端受益于资本市场呈现出的爆发式增长,也取得了多年来少有的高收益率。截至2015年6月末,平安、国寿、太保和新华的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7.7%、9.1%、6.6%和10.5%,总投资收益率水平仅次于曾经同样风生水起的2007年。

上半年,4家上市保险公司除了总投资收益率处于自2007年以来的历史高位,净投资收益率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平安、太保、新华、国寿的净投资收益率分别为5.1%、4.9%、4.8%和4.37%。虽然受到降息的负面影响,净投资收益率同比有所下降,但净投资收益率仍比历史平均水平略高。

由于上半年资本市场行情较好,各家保险公司不约而同较2014年末均增加了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使得权益资产的占比较高,投资收益率获得大幅提升。而且,为了对冲多次降息的影响,各保险公司调低了固定收益类的定期存款和债券的投资比例。4家上市保险公司股票和基金合计占比的数据显示,新华和平安较高,分别为15.3%和14.8%;而国寿和太保则相对稳健,分别为11.6%和10.4%。此外,除新华外,其他3家保险公司都增加了非标资产的配置比例,这进一步提升了投资收益率的水平。

国泰君安认为,由于险资投资收益率的统计口径不完全一致,投资收益率指标的比较仅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各家保险公司的年化口径并不一致,例如,太保的年化口径较为保守,仅将固定利息的投资利息收入及投资性房地产租金收入进行年化考虑,这是太保总投资收益率明显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投资收益率的分化表明保险公司资产配置的结构有所分化。从2015年上半年新增资产的配置方向来看,非标类资产和权益类资产是保险资金主要的配置方向。

从大类资产的配置方向来看,在固定收益类资产和权益资产配置的比例方面,平安和太保的节奏较为一致,国寿和新华则基本同步。具体而言,在大类资产配置方面,平安和太保保持了固定收益类和权益类资产的共同增长,其中权益类资产的增速更快;国寿和新华则仅维持了权益类资产的快速提升,固定收益类资产在新增资产中的配置比例明显下降,甚至呈现环比负增长的情形。

总之,上半年在大类资产配置上,保险公司的共同点是重点增加了权益资产的配置,只不过各家保险公司的配置比例有多有少。

具体来看,上市保险公司2015年中期股票、基金类金融资产的规模及占比,平安、国寿、太保和新华的占比分别为14.8%、11.6%、10.4%和15.3%;股票占比分别为11%、5.3%、4.3%和7.7%,股票资产占比较高的是平安,较低的是太保;基金类资产中大部分公司倾向于配置偏债型基金产品、分级A以及货币基金类产品。

从固定收益资产的配置来看,降低定存类资产占比,同时增加债权计划、保险资管产品等非标类固收产品是保险公司重要的配置方向。但从具体情况来看,4家上市保险公司对固定收益类资产配置各有倚重,并有所分化。

新华全面减持固定收益类产品,定存和债券类资产主动下滑,信托计划等由于产品到期被动减少;国寿在定存和债券投资规模下降的同时,适时增加了保险资管计划和非标理财产品;平安对主要固定收益类产品均有增持,重点投资方向是债券、理财产品和其他固定收益类产品;太保则主要增持了定存和理财产品计划。

从债券配置结构来看,前期降低国债增加企业债配置的趋势略有缓解,当前国债配置比重基本上稳中略升,企业债的配置比重略有下降。与企业债相比,固定收益类的理财产品和其他非标类产品的收益率对保险公司更加具有吸引力。

不过,相比于2014年底,保险公司净投资收益率均有所下降,2015年上半年的三次降息对保险公司净投资收益率的负面影响较大,净投资收益率的下降已成定局。考虑到保险公司非标资产配置空间和下半年债券收益率的变动,全年净投资收益率基本将维持在4.5%-5%的区间。总体来看,净投资收益率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

从2015年上半年来看,保险公司账面浮盈有所增加并持续累积,年初,各保险公司浮盈占净资产的比重约在5%以内,截至2015年中期,保险公司账面中浮盈占净资产的比重在8%-10%左右,其中国寿占比较高在9.6%。保险账面浮盈占权益投资规模比重在10%左右,这意味着市场向下波动10%左右主要是对浮盈的侵蚀而不会损害净资产。

净投资收益率有下行压力

如上所述,2015年上半年,保险公司净利润的快速上涨主要受投资和保费的双轮驱动。从承保端来看,保费的快速增长受益于人的扩张和费率改革的市场化,低利率环境之下保险公司重个险、重价值的良性循环得到有序的运行。从投资端来看,上半年保险公司在非标和权益类资产上的配置更加积极,刚好与资本市场的上涨行情相匹配,这成为投资收益率提升的重要推动因素。

2015年下半年的经营环境或许会有些许变化,但低利率的持续对保费的增长是一利好因素,因此,保险公司保费高增长还将延续。同时,伴随着险种渠道结构和缴费期限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产品价值类指标依然会保持较好的增速。

在投资端方面,6月下旬以来,资本市场的大幅调整已经给权益类投资带来较大的波动性,甚至这种波动会贯穿整个下半年,不过,从上半年险资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比例和较高的浮盈情况来看,这种波动尚不足以大幅侵蚀净利润。

此外,在低利率环境之下,保险公司净投资收益率必然会面临一定的压力。对于股票波动的影响。在国泰君安看来,一方面,截至6月末,保险行业浮盈规模占权益资产比重在10%左右,市场震荡尚不会形成大规模的减值;另一方面,保险公司权益资产配置的灵活性较强,股票和基金配置结构中对偏债类基金的配置偏好会有提升,因此,对下半年股票市场的投资无需过度悲观。

从当前保险行业基本面来看,投资方面基本上持平于历史表现,但承保方面明显优于历史表现。从P/EV估值水平来看,当前保险行业估值水平位于1-1.3倍,历史估值底部在0.8-1倍左右,较高区间位于2.5倍左右,当前估值水平基本位于历史偏低位置。

虽然保险公司中期业绩大增是保费和投资双轮驱动的结果,但从营业收入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发现投资收益大幅提升是业绩高增长的主要原因。

保险公司的营业收入有两大组成部分,分别为已赚保费和投资收益,平安因为包含银行业务、证券业务、信托业务等,业务结构较为多元化,因此,已赚保费与投资收益两项合计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略低,为81.7%,其他3家公司已赚保费与投资收益两项合计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在99%以上。

对营业收入的两大组成部分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主要是投资收益大幅增长支持保险公司上半年业绩快速增长。4家公司上半年已赚保费平均增速为13.5%,其中平安为20.4%,国寿为18.4%,新华为8.7%,太保为6.7%;而4家公司上半年投资收益平均增速为116.2%,其中平安为149.0%,新华为119.5%,国寿为118.3%,太保为78.0%。

国泰君安分析认为,国寿和新华两家公司在2015年中报中公布了内含价值变动分析数据,可以看到投资回报差异(经济经验偏差)是内含价值正向变动的最大影响因素。其中国寿内含价值期末比期初增长619.16亿元,投资回报差异的影响为264.11亿元,影响率达到42.7%,其他影响因素包括预期回报、上半年新业务价值等;新华内含价值期末比期初增长139.87亿元,经济经验偏差的影响为74.91亿元,影响率达到53.6%,其他影响因素包括期望收益、新业务价值等。

不过,中报透露出一个重要的信息是,由于各家保险公司寿险业务发展战略不同,因此,无论是保费增速、质量还是保费结构均有较大的分化。4家公司中,太保价值转型进行得最彻底也最坚决,近年来不断主动收缩银保渠道的占比,大个险经营体系初步成型,太保个险续保保费增速是4家公司中最快的。

中报数据显示,太保上半年在个险新单规模保费增速慢于其他公司的前提下,个险总保费增速最快。而且,个险总保费的占比持续扩大,上半年个险总保费占比为83.1%,个险新单保费占比为74.4%,优势较为明显。

总体来看,4家上市保险公司的退保率自2010年以来是持续上升的过程,这主要是由于银保渠道销售的部分产品客户退保率较高。相比而言,新华和国寿退保率处于较高水平,预计未来仍有上行压力,特别是新华,未来两年的退保压力仍然较大。而平安的退保率在行业中最低,主要是由于其银保渠道的规模最小,但2015年中期较2014年中期也上行了0.6个百分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的退保率达到了2014年全年的水平。太保近年主动收缩银保渠道规模,且成效明显,2015年中期退保率已经较2014年中期开始下行。

而在产险业务方面,太保主动进行压缩,平安则继续高速增长。上半年,平安产险业务仍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显著高于行业平均增速;而太保因为2014年下半年以来综合成本率的压力较大,为提高业务质量,公司主动调低了产险业务的增速,上半年总保费增速只有0.4%。两家公司的产险业务结构类似,车险业务均占到3/4。

平安2014年中期以来综合成本率和综合赔付率都大幅下行,一方面,在车险领域,平安电销渠道业务占比较大,截至6月末,电销渠道保费占比为28.5%;另一方面,在非车险领域,平安拥有优势险种保证保险,2014年全年保证保险保费收入占非车险收入的比例为47.1%,保证保险的综合成本率仅有70%左右。而太保2014年以来综合成本率和综合赔付率情况都比较严峻,2014年综合成本率高达103.8%,虽然2015年中期重新扭亏为盈,但全年承保盈利仍面临一定挑战,有赖于下半年对业务质量和费用、赔付等支出的把控力度。

目前来看,2015年保费实现较快增长的趋势没有变化,保费端对保险公司而言暂时无忧。由于目前保险公司的产品仍以分红险为主,保费增速与上年投资收益率走势一致。2014年投资收益率较好,因此,2015年保费增速仍会较快增长。而且,银行理财产品等保险替代产品的投资收益率下行,使得保险产品具备一定的吸引力。

第7篇:太平保险资产管理范文

2016-12-19

投Y者报

平安寿险

平安寿险赚钱能力一向领先行业,前三季度利润高达229.8亿元,保费规模2956亿元,同比增长26%。平安寿险坚持价值为导向的经营战略,在产品策略上聚焦长期保障型险种。平安集团高层日前称,寿险还有近4000亿的未来税前利润释放空间。因此入选《投资者报》“2016年度寿险先锋榜十强”。

中国人寿

中国人寿在保费市场方面,已经多年保持龙头位置。前三季度,净利润128.6亿元,保费规模为4964亿,同比增长52%。今年上半年,国寿期缴业务高速增长,公司实现首年期交保费701亿元,同比增长68%,自上市以来首次超过趸交保费,期缴业务的高速增长,带动公司2016年上半年新业务价值增长超过50%,公司业务结构将持续优化,由此入选《投资者报》“2016年度寿险先锋榜十强”。

前海人寿

成立五年以来,前海人寿在坚持稳健步伐的前提下,取得突飞猛进地发展。今年前三季度规模保费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水平,盈利为非上市保险公司第一名,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43.93%,偿付能力充足向好。盈利增速强劲、保费规模增长迅速,加上较高的风险控制水平,前海人寿入选《投资者报》“2016年度寿险先锋榜十强”。

安邦人寿

安邦人寿近年来发展迅速,保费规模出现了惊人的增长。不仅是理财性的万能险,还是原保费增长都是以翻倍的速度在增长。今年前10个月,安邦人寿保费规模达到3068亿元,原保费收入999亿元。盈利能力也是名列前茅,同时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安邦人寿积极探索保险与互联网结合的最佳模式。安邦人寿不仅在国内有所建树,还将公司的商业模型应用于海外。韩国上市保险企业东洋人寿在被安邦人寿收购后,获得跨越式发展,因此荣获《投资者报》“2016年度寿险先锋榜十强”。

太平人寿

此次太平人寿能荣获《投资者报》“2016年度寿险先锋榜十强”,与该公司着力打造“精品寿险公司”密不可分。2016年在经营管理、创新发展、客户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产品设计方面,更立足于覆盖客户的全生命周期,以健康保险产品为载体为客户提供相应的健康风险保障,以养老产品为核心为客户提供养老终极解决方案,以科学、合理、安全的方式实现客户资金利益最大化。今年前10个月,太平人寿保费为874亿元,排名前列。

泰康人寿

泰康人寿入选《投资者报》“2016年度寿险先锋榜十强”,得益于公司的盈利能力名列前茅。前三季度,公司盈利39.98亿,排名前10。泰康人寿成立20年,稳健发展不乏创新是其真实写照,现阶段,泰康已经不仅是一家传统的人寿保险公司,还形成了保险、资管、医养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实现了以生命为主题的全产业链布局,致力于成为以大健康为核心的创新型保险金融服务集团。今年8月份,泰康人寿拿到了保监会对其成立保险集团的批复函。

平安养老

平安养老同属于平安集团旗下,平安致力打造中国领先的养老资产管理机构和民生福利保障供应商,平安养老短期险和长期险业务规模分别为128亿和53亿元,市场份额居前列。由平安养老险管理的企业年金受托资产、投资资产及其他委托管理资产共4177亿元,在国内专业养老保险公司中保持领先。良好的业绩和高效的运营支撑平安养老获得《投资者报》“2016年度寿险先锋榜十强”。

太保人寿

太保人寿入选《投资者报》“2016年度寿险先锋榜十强”,源自近年来转型成效,所有的经营活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全面展开,转型成果逐渐显现,发展的内生动力得到持续增强。客户经营模式的确立,同时解决了多年以来产品炒停、销售误导等业务增长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新客户获取和老客户加保的业务持续增长方式,保证了太平洋寿险业务和价值的可持续增长。

新华保险

正值成立20周年的新华保险入选《投资者报》“2016年度寿险先锋榜十强”。今年前10个月,新华保险累计原保费收入约为人民币1022亿元。公司业务结构大幅优化,业务品质明显改善。对于公司未来发展,董事长兼CEO万峰指出,将打造“中国最优秀的以全方位寿险业务为核心的金融服务集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打造“强大新华、价值新华、长青新华、和谐新华”的发展目标。

第8篇:太平保险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保险业;上市保险公司;保险业务;投资业务

中图分类号:F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96(2013)04-0079-06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一方面,寿险和产险发展速度发生了大逆转,寿险业务发展进入瓶颈期,而产险业务开始爆发式增长。另一方面,保险公司经营绩效有所提升,保险公司从规模扩张的经营模式向规模与效益并重的模式转变。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中国人保四家上市保险公司

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同时上市,中国人寿还在纽交所上市,中国人保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新华人寿于2011年12月在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由于其上市时间较短,所以我们没有对新华人寿进行分析。另外,为在同一口径下进行分析和比较,除有特殊说明,本文的所有数据分析均基于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数据。

是中国保险业最重要的市场主体,其经营状况和经营绩效可以反映出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变化状况。2011年这四家公司的总资产占中国保险业总资产的78.25%,其保费收入约占寿险总保费收入的60%,占产险总保费收入的66.61%。本文利用这四家上市保险公司年报中披露的财务数据,全面解析其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力图阐释影响中国保险业发展变化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进而为中国保险业的转型与升级提供借鉴。

与一般制造业相比,保险公司经营有其明显的特征。一方面,保险公司利润来源的特殊性。保险公司的业务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保险业务,即保险人向投保人收取保费,建立保险基金,并对投保人负有合同规定范围内的赔偿或给付责任的业务;二是投资业务,即保险公司利用所积累的资金进行投资,使其保值增值的业务[1]。相应地,保险公司的利润来源于这两大业务,即承保利润和投资收益。因此,本文的分析框架从保险业务和投资业务两个方面展开。另一方面,保险公司负债构成的特殊性。保险公司的负债主要是准备金负债。而保险准备金的计算基于众多假设,且准备金基数较大,估计假设的微小变动可能对利润产生重大影响。由于财务报表中并没有详细披露所有的假设和估计,因此,本文对有关保险业务的分析并未考虑不同假设和估计带来的影响,仅依靠财务报表中披露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比较。

二、上市保险公司保险业务分析

(一)寿险业务分析(以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为例)

1.寿险保费收入与市场份额分析

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寿险保费收入由2001年的1 423.90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05万亿元。但2011年寿险保费收入下降了8.57%。不过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三家上市保险公司保持了寿险保费收入增长的态势,其市场份额之和为59.44%,较上年增长了3.83%。中国人寿的市场份额居首,为33.29%,比上年增长1.57%;中国平安位居第二,市场份额为16.40%;中国太保位居第四,市场份额为9.75%,2011年新华人寿寿险保费收入超过中国太保,因此,中国太保位居第四。但其寿险保费收入增长速度明显下降。2011年中国平安的寿险保费收入增长率为28.09%,较2010年31.91%的增长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滑。中国太保保费收入增长率刚刚超过6%,中国人寿保费收入增长率则只有0.01%,如表1所示。

2.寿险保费收入结构分析

(1)保费收入的险种结构分析。表2列示了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的寿险业务险种结构及其占比。分红型保险一直是中国太保的主力险种,2011年占其寿险保费收入的78.19%,传统型保险只占其寿险保费收入的16.77%。中国平安的险种结构分布最为分散,万能型保险一直是其主力险种,但2011年其占比下降了5.67个百分点,其分红型保险占比有所上升,由2010年的42.38%上升到2011年的49.33%。受资本市场不景气的影响,中国平安的投资连结险业务进一步萎缩,近两年只有1.97%—2.94%的规模,如表2所示。

(2)新业务、续期业务保费收入分析。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的新业务保费收入比率比中国平安高出10个百分点左右;但首年期缴保费收入占总保费的比率却低于中国平安约4—6个百分点,如表3所示。这说明中国平安的新业务保费收入一半以上是能给企业带来长期现金流的期缴业务;而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的新业务保费收入则以趸缴为主(均超过55%),虽然能带来短期保费收入的大幅增加,但对公司价值带来的积极影响有限[2]。

3.寿险业务费用率分析

2010年和2011年各公司寿险业务及管理费率、手续费及佣金率如表4所示。2011年中国人寿业务及管理费率低于其他两家公司2.35和5.55个百分点。2011年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的手续费及佣金率分别低于中国平安0.59和0.17个百分点。产品的期限结构造成了这一差异:中国平安期缴业务比率高,首年佣金率高;而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则趸缴业务比率高,趸交保单的佣金率较低。

4.寿险业务偿付能力分析

表5列示了2010年和2011年各公司寿险业务偿付能力,与2010年相比,2011年各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的幅度都比较大,中国平安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幅度相对较小。资本市场低迷、保险公司投资资产缩水是各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为了补充资本实力,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和中国平安分别发行了300亿元、80亿元和40亿元的次级债务,中国平安还增资100亿元,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各公司的偿付能力。

从寿险业务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寿险业10余年来的高速增长已经终结。一方面,寿险业销售增长依赖于大规模扩张销售人员的模式难以维系。随着新增营销员难度加大、增员成本不断提高和营销员留存率偏低等问题的暴露,原有销售模式亟待转变。另一方面,偏离价值、偏离保障的产品结构难以继续推动保费的高增长。近10年,中国寿险市场通过银行渠道销售了大量低保障、重储蓄的“理财型保险产品”。其特征是期限短、趸缴方式为主、销售成本高、保障程度偏低和以收益率为主要卖点。这类产品本身的缺陷引起监管部门的规制,同时面对加息周期和银行理财产品的竞争,其销售规模难以持续。总之,中国寿险业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期,如何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寿险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产险业务分析(以中国人保、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为例)

1.产险市场份额分析

目前,中国产险业务进入快速增长时代。2011年中国产险保费收入为4 779.06亿元,增长率高达18.68%。2011年中国人保、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三大财产保险公司的产险市场份额为66.61%。中国人保的市场份额为36.28%,同比下降了1.95个百分点。中国人保的增长率为12.74%,低于全国5.94个百分点。中国平安作为第二大财产保险公司,2011年的市场份额比2010年增加2.01个百分点,为17.44%。中国太保的市场份额为12.89%,比2010年提高了0.09个百分点。

2.产险保费收入及其结构分析

2011年三大财产保险公司的产险保费收入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中国平安的产险保费收入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其他两家,为33.92%,超过另外两家约14个百分点和20个百分点,如表6所示。目前,各公司的保费收入主要是以机动车辆险为主,中国产险公司保费收入大幅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机动车辆险保费收入持续、大幅增长,七成以上的保费收入来自于机动车辆险,险种结构非常不合理。企财险、家财险、货运险和工程险等险种发展仍然较慢,大量的保险需求仍然没有释放出来,如表7所示。从发达国家保险市场来看,非机动车辆险的保费收入达到50%以上才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比率。

3.产险业务赔款支出结构分析

表8列示了三家保险公司分险种赔款支出状况。三家保险公司的赔款支出总额都有不同幅度的上升。这主要是由于机动车辆保险赔付支出增长造成的。从表8可以看出,三家保险公司机动车辆保险赔付额占总赔付额的占比都有所上升,而非机动车辆保险赔付额占总赔付额的占比均有所下降。这说明产险业务保费收入大幅增长是由机动车辆保险保费增长拉动的,但机动车辆保险的赔付支出也随之有相应地增长。

3.产险业务经营绩效分析

表8列示了2010年和2011年各公司综合成本率的比较。2011年中国人保的综合赔付率和综合费用率均有所下降,使综合成本率下降了3.76个百分点。2011年中国平安的综合赔付率较2010年提高了2.42个百分点。2011年中国太保综合赔付率略有提高。三家公司都对费用支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控制,其业务费用支出都有所下降,2011年的综合费用率都比2010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左右。从国际成熟保险市场上看,那些能够实现长期盈利具备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保险公司,其综合成本率在相对较长的时期内都保持在95%到96%的水平,这也应该是中国产险公司追求的目标。虽然近两年中国产险公司实现了盈利,其综合成本率处于比较好的水平,但是这个基础仍不牢固。严重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集中的年份财产保险业仍会面临挑战。

4.产险业务偿付能力分析

整体来看,上市保险公司产险业务的偿付能力都达到了保监会要求。2011年中国太保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最高,为233.14%,比2010年提高了约66个百分点。中国人保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84.03%,比2010年提高了约69个百分点,扭转了偿付能力不足的状况。2011年中国平安的偿付能力充足率略有下降,为166.08%,如表9所示。2011年中国三大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发生变化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2011年中国财产保险市场业务增长迅猛的有利因素推动,另一方面是各保险公司都增发了次级债。其中,中国太保、中国人保和中国平安分别发行了80亿元、50亿元和40亿元的次级债务。

三、上市保险公司投资业务分析

(一)投资资产结构分析

1.投资资产结构分析——按投资品种分析[3]

受资本市场低迷特别是股市不景气和市场利率提高的影响,各保险公司基本上都相应地减少了股权类投资的比重,同时扩大了银行存款类投资的比重。不过从总体来看,各保险公司投资品种变动的幅度相对较小,上升或者下降不明显。另外,由于中国宏观经济表现出增速回落的特征,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特别是政府对楼市的调控政策,各保险公司在其他类投资上的变动很大,如表10所示。

近年来,保险业投资渠道向无担保信用产品、基础设施债权和未上市公司股权投资进一步放开,特别是2012年保监会密集出台的各项保险投资推动政策,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选择进一步拓宽。

2.投资资产结构分析——按投资资产类型分析

从投资资产类型来看,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在定期存款及其他固定收益类资产配置上都略有增加,而中国人保则有所下降。除了中国人寿外,其他三家保险公司的持有至到期投资都有一定幅度增长。此外,由于股市受挫使得各保险公司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比重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中国人寿除外),这一方面是由于资产账面价值缩水所致,另一方面是保险公司调整投资策略带来的直接影响,如表11所示。

(二)投资收益分析

尽管各保险公司均积极调整投资资产结构,增加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配置,但投资收益率仍不太理想,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和中国人保的净投资收益率分别为4.28%、4.07%和3.82%,中国太保的净投资收益率最高,也只有4.46%。总投资收益率更低,各家公司均在4%以下,中国人保只有2.30%,如表12所示。

从具体投资品种的投资收益来看,在债权型利息收入方面,由于市场利率上升导致固定收益投资增加,尤其是长期债权,寿险公司平均债权型利息收益率要高于中国太保的3.04%。在股权型分红收益率方面,由于资本市场低迷,上市公司和基金公司分红意愿和能力不强。具体来说中国人寿实现股权分红型收益率5.68%,高于中国平安0.79个百分点,高于中国太保1.12个百分点,高于中国人保2.68个百分点。

四、结论

本文利用上市保险公司财务报表所披露的数据,从保险业务和投资业务两个方面分析中国保险业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特征。分析表明,从保险业务来看,中国寿险业务发展进入了瓶颈期,保费收入高增长的时代已经终结。寿险业务产品结构不合理,轻保障、重理财、过分依赖银行保险渠道、趸缴业务比率高、传统险和短期险等纯保障型险种占比仍然较低,调整产品结构回归保障本源仍是中国寿险公司面临的重要课题。产险业务保费收入增长迅猛,机动车辆险仍然是拉动产险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机动车辆险占比过高。非机动车辆险亟待进一步发展。产险业务的综合赔付率、综合费用率和综合成本率有所下降,经营绩效有所提高。从投资业务来看,各保险公司80%以上的资产均配置在债权类投资和银行存款等固定收益类资产上,10%左右的资本投资于股权类资产。近两年,各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效益不理想,净投资收益率在4%左右,总投资收益率均在4%以下。

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保险业亟待转型和升级。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和提高经营绩效,中国保险业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改进:第一,摒弃单纯追求保费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变到以追求经营效益提高为核心的集约型发展模式上来。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寿险公司要关注保障,提升价值,大力发展对公司内含价值贡献大的期缴业务,产险公司要积极推动企业财产险、责任险和信用险等非机动车辆保险的发展。第二,整合销售方式,实现新兴保险销售渠道的探索发展,不断丰富保险营销渠道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探索建立针对中高端客户市场的人队伍。探索营销队伍扁平化管理,完善收入分配结构。拓展网络销售、电话销售、社区门店等销售渠道和方式,走多元化营销道路。探索应用移动互联网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整合各种资源,实现保险销售渠道的层次性和多样性。第三,提升保险公司的成本管控能力,优化保险公司各生产要素的配比关系,实现保险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优化费用的投入和削减不必要的开支,另一方面要优化流程和整合资源。前端的营销环节,应进一步发展电话销售和网络销售代表的新渠道。后台的承保、理赔和会计等营运环节,应加强信息技术手段的推广和运用,发挥规模经济效益,降低平均成本,使保险公司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方向转化。第四,提高资金运用的能力和效益。把握保险监管部门扩大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契机,合理调整资产配置和投资策略,改善保险资产负债匹配状况,在控制风险的同时提高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

参考文献:

[1]彭雪梅.保险会计学 [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0.

[2]普华永道.上 市保险公司2008年财务报表分析[R].2009.

[3]张先治.财务分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1.

[4]中国人寿2011年年报 [EB/OL].http:///IRchannel/files/report_annual_report_2011_GB.pdf,2012-03-26.

[5]中国平安2011年年报[EB/OL].http://202.66. 146.82/listco/hk/pingan/annual/2011/scar2011.pdf,2012-03-15.

第9篇:太平保险资产管理范文

最近20年来,以20%的年均增速疾行的保险业,近两年放慢了步伐。业界共识是,资本市场低迷、银保业务下滑、营销队伍增长乏力,诸多因素让保险业陷入发展的困局。

四大保险上市公司的2012年报均显示,寿险业务陷入低迷:中国人寿(601628.SH,2628.HK)净利润同比下滑39.7%,位居上市险企降幅首位;中国太保(601601.SH,2601.HK)净利润同比下滑38.9%,降幅居次;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整体净利润虽然增长3%,但寿险业务贡献的净利润同比下降35%。只有新华保险(601336.SH,1336.HK)实现4.8%的正增长。

上市险企将净利润下降大多归因于资本市场低迷,使得其持有的股权型投资资产公允价值下跌,从而大笔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四家公司的年报显示,资产减值计提总计高达471.96亿元,为近三年之最。

这正是多数寿险公司业务构成的现实困境:过度依赖于保费收入的规模增长,银保业务占比畸高,深受资本市场走势影响。“如果早点实现转型,情况或许不会像现在这样糟糕。”一位监管层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

自2008年以来,保险业“调结构”、谋转型已有五年,但至今痼疾犹存,转型成效有限。“保险业现在已到了关键期,需要真正回归到保险的本源上来。”一位寿险公司前高管对《财经》记者表示。在上市险企各自举办的年报业绩会上,高管们不约而同发出了继续深化“转型”的信号。

弱势中的转型

外部环境的艰难,迫使保险公司不再单纯比拼规模,而是关注公司一年新业务价值和内含价值的成长。而一年新业务价值和内含价值的实现情况,最能反映公司以价值为驱动的转型策略效应。

中国人寿董事长杨明生在年报会上坦言,他执掌中国人寿之后,“比较忧虑的一件事情就是新业务价值”。

据了解,个险期缴产品对内含价值的贡献通常是银邮趸缴产品的10倍左右。据国信证券分析师邵子钦测算,从内含价值指标(剔除再融资、派息、精算假设调整等影响因素)来看,新华增幅最大,达19.7%,平安以18.3%次之,中国人寿同比增长18.1%,太保增长15.4%。

中国太保的一年新业务价值实现5.2%的增长,中国人寿同比增长4.3%,中国平安同比微增0.2%,人保寿险增幅最大,达8.6%,而新华保险则同比下降4.3%。

中国太保董事长高国富在年报会上表示,在董事会对寿险KPI指标中,考核权重最大的不是保费规模,而是一年新业务价值的增长。中国人寿亦在2012年将一年新业务价值和内含价值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其中一年新业务价值的权重达35%。

不过,新单保费增速下滑甚至负增长,令保险公司高管们不无压力。中国人寿总裁万峰在年报会上承认,2012年该公司的新单保费负增长,总保费由以往的新单保费拉动变为续期保费拉动。新华保险虽然个险新单保费同比增长3.8%,但新单总保费下滑了21.1%。中国平安新单保费下滑17.7%,其中,个险新单保费下降17.2%。

新单保费的骤降主要来自银保业务滑坡。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的银保新单业务都呈负增长,其中,中国太保银保新单业务同比下滑40.2%。

曾几何时,银保业务一度成为寿险公司抢占市场的利器。仅2008年上半年,全行业实现银保保费收入2000亿元,占寿险总保费收入的一半。彼时,无论是监管层还是保险公司,对此都连呼“想不到”。

2010年银保新政出台后,银保渠道急转直下。“现在来看,2011年底我们上市时对银保新政影响的预测过于乐观了。”新华保险董事长兼CEO康典在年报会上感叹。杨明生则表示,银保渠道下滑的趋势在一段时间内还将持续。

上述寿险公司前高管认为,很多保险公司没有想明白,盲目扩张银保业务,银保业务对资本的消耗相当大,这也是很多公司偿付能力压力很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管理咨询副总监杨桦认为,围绕客户实际需求的产品结构转型将是今年银保工作的重点,寿险产品回归保障,加大养老、医疗、护理类寿险产品的研发,可以避开与银行理财产品进行直接竞争。

平衡价值与规模

保险公司转型,需要根本转变经营方式和理念,否则很难扭转现状。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所长助理郭金龙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认为,现在保险业存在的问题,与前几年的金融形势有很大关系,保险业过度依赖银保业务,受到外部环境的综合制约。

中国人寿保险总裁万峰在2012年金博会上表示,从理财角度来说,投资型保险产品在时间与收益方面都不具有优势。“方向错了,保险的本业不应是理财而应专注保障保险。寿险公司的转型首先要以产品转型为核心,今后不能再跟银行、基金、信托等理财领域竞争。”

在转型过程中,如何坚持自己的战略,不为市场和他人左右,平衡价值与规模,考验着保险公司管理层的智慧。

畸高的银保业务结构为当前寿险业转型带来压力。康典坦言,由于银保业务占比过高,2012年银保渠道下滑对新华保险整体业务影响比同业更大。虽然个险渠道保费同比增长6.2%,但“此长未能弥补彼消”。

转型的直观代价是保费收入下滑。“我们转到了价值率更高的产品,但价值率大幅提升仍不足以弥补新契约规模保费下降所导致的新契约价值减少,同时,部分营销员收入的下滑也影响到队伍的稳定。”康典在年报致辞中表示。

在“唯保费论英雄”的思维定式下,保费规模的增减成为悬在保险公司高管头上的千斤顶。中国人寿一位前高管曾私下透露,公司确实很想把增速降一降,以便留出空间调结构,但监管层和市场的压力马上压了下来:作为寿险业老大,中国人寿增速一旦降下来,会直接影响到行业的整体增速。

因此,即便在2008年10月以来便将重心转向长期期缴产品,停销三年期产品,主推五年期以上产品,中国人寿仍然难耐由此所带来的保费增速放缓的压力,为保住“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市场份额,亦会不时打出“趸缴”牌。今年首季,便又推出一款趸缴银保产品保“开门红”。

中国人寿副总裁刘家德坦言,保险业一般在上半年拼规模,下半年做期缴增效益,中国人寿亦采取了这种策略。

中金公司认为,2012年完成高层变更之后,中国人寿的规模和效益并重的新战略将主导公司未来的业务发展。但挑战在于,其将需要通过滚动销售短期储蓄类产品,缓解当前满期给付和退保增加的压力,这将暂缓公司转型的进程,中国人寿将在短期规模和长期价值之间进行平衡。

杨明生则表示,要均衡对待价值与规模之间的关系,不能只顾价值而抛弃规模,也不能光看规模而不顾价值,“当二者只能取其一时,价值成为首选目标”。

相较中国人寿的两难选择,较早进行转型的中国太保则略有章法,先是逐步退出银保万能险市场,继而发展银保期缴业务,控制趸缴产品销售规模,在此基础上,推行“聚焦营销、聚焦期缴”战略,加大个险渠道的发展。虽然近年失去了寿险业第三的位置,但其业务结构已趋良性。

尽管寿险业迫切需要转型,但船大难调头,对于保险公司特别是大型保险公司来说,转型不能转急弯,其风险在于,靠趸缴型银保业务做大规模,如果没有一定的续期业务支撑,一旦次年保费收入达不到一定规模,在高成本支出下,将出现收不抵支,带来现金流风险。在2013年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提醒说,现金流风险是今年的重要风险之一。

转型的风险也由此显现。康典在年报致辞中指出,目前市场不振,为了突破困局,很多公司选择力推高收益储蓄替代型理财类产品打规模、保现金流。“这种竞争的过度对寿险行业价值链的解构性破坏是不可忽视的,大家将风险后延,最终把宝押在投资回报上,将有可能扩大投资风险。”

保险业今年形势很严峻,2008年销售的五年期银保产品将在2013年满期,寿险业将迎来满期给付高峰,同时,伴随续期红利不断减弱,行业现金流压力提升。此外,由于客户满期利益与存款的差距加大,可能引发未满期客户退保。

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审计暨保险业领导合伙人文启斯指出,由于目前寿险公司主要销售投资型产品,投资回报的下滑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导致寿险公司最主要的利润驱动因素——利差收益收窄,甚至可能产生更多的退保。

如果新单保费无法维持高增长,续收红利将受到较大影响。康典坦承,新华保险的形势颇为严峻,如果没有有效的应对措施,在未来1年-2年,续收红利将持续减少。

创新驱动发展

上述寿险公司前高管认为,现在行业再次转型“稍有点晚了”,如今的外部环境今非昔比,如果五年前保险业能够切实走回归保险本源之路,“可能保险业就不会搞成这样,出现这么多问题了,转型成本也会小得多”。

一个现实情况是,由于满期给付和退保,整个行业新增客户的数量在持续减少,而客户流失的状况却日益严重。对此,康典认为,行业需要新的客户开发、服务和增值模式。今年初,杨明生在中国人寿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公司从规模速度型向规模效益型转变。

保险业首个蓝皮书《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转型的艰难起步(2012-2013)》建议,保险业应调整人身险的产品结构,改革销售管道,采用险种差别费率,对健康险、养老险实施单独核算,实现专业化经营。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推进,老百姓在健康、医疗和养老等方面的保险需求增大,郭金龙认为,保险公司应该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在产品开发上更多关注养老和健康保障,为消费者提供价格更优惠的此类产品。

对此,太保已作出明确的战略安排。2012年,太保健康险业务增长24.7%,基于这种判断,太保计划与安联联手组建健康险公司。高国富表示,“我们决定把健康险的产品和服务朝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据了解,新华保险也将养老和健康两大产业作为未来战略转型的重点发展方向。申银万国报告认为,新华保险2013年全面转型价值增长,将主要推动健康险和终身寿险产品销售。

对于正在转型中的保险业来说,金融综合经营的深入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提供了转型的新契机。杨明生表示,中国人寿将迅速启动电子商务渠道,今年要抓紧把上海的全国数据中心、北京研发中心和灾备中心建立起来,形成有效互动,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在一站式服务方面,中国平安是先行者。平安集团副总经理兼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李源祥接受《财经》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互联网作为新兴的销售管道,为公司创造了更多机会来捕捉客户的需求,并可以更快、更精准地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产品和服务。

文启斯认为,产寿险的交叉销售将成为电销渠道的业务增长点,保险公司在电销渠道已从拼价格向拼服务转变,将逐步向精细化经营模式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