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太平洋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太平洋培训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太平洋培训心得体会

第1篇:太平洋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一、宝山基地核心员工队伍的结构比例与数量分析

电气总公司对核心员工的定义为: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管理能力、技能操作能力,拥有专门技术、掌握核心业务、控制关键资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员工。我们暂且把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技能员工列为核心员工队伍。数据统计:宝山基地三家企业中具有中高级称职的共计233人,占总人数的31.9%,其中:(见表1)

同时把职称和年龄结构相结合进行了统计,数据显示如下:(见表2)

根据以上数据,对照太平洋机电“十二五”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中对宝山基地人力资源结构提出的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的20%(其中:高级职称35%);管理人员占从业人员的22.5%(其中:高级职称30%);一线人员占从业人员的57.5%(其中:高级职称25%)。我们可以看出:宝山基地核心员工总体数量基本达到了“二八”理论的要求,但高端专业人才、青年人才资源缺乏,创新实力和持续发展的动力明显不足;同时由于近几年来企业结构调整和人员分流,三家企业的人力资源总体结构呈现出不合理的状态,尤其是生产辅助人员比重超高,造成核心员工队伍结构比例严重失调,主要反映在技术条线、生产一线比例需进一步提高;管理条线和生产辅助条线应从数量上作较大的紧缩,从而使核心员工的素质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宝山基地核心员工队伍的工作生活心理状况分析

1、基本情况:在参与调研的107位员工中,72.8%是中共党员,1.9%是共青团员,2.8%为派人士;企业级领导占5.6%,中层干部占19.6%,组长或工段长占34.6%,业务经理或骨干7.6%;87%的员工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或中级以上技能等级。

2、工作环境:在参与调研的107位员工中,对企业领导是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14%表示非常重视;56%表示比较重视,26%表示一般,2.8%表示不重视或很不重视;对工作环境:74.8%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21.5%表示一般,1.8%表示不太满意;对岗位是否有危机感:14%表示很强烈,61.7%表示有一些,35.5%表示基本没有或一点没有。对影响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工作压力大、干了工作却得不到肯定、工资报酬三大因素。

3、薪酬待遇:在参与调研的107位员工中,相对于在企业的工作贡献,对目前收入水平:32.7%表示很满意或比较满意,39.3%表示还可以,19.6%表示不太满意。对薪酬待遇水平主要衡量要素:归结为实际工作贡献、工作岗位/职级、同类人员的市场价格。对薪酬激励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归结为大锅饭现象依然存在、固定成份太大,激励性不强、薪酬不透明,看不到晋升的途径和机会等三大问题。

数据和意见表明:核心员工能较理智地看待自己的薪酬待遇,期望能打破大锅饭现象,改变固定比例大、激励比例小薪酬结构,建立公开透明、看得到晋升途径的激励新机制。

4、职业发展:在参与调研的107位员工中,对岗位与本人愿望的吻合度:15%表示非常吻合,72.9%表示基本吻合,1.9%表示不吻合;对培训的态度:33.6%认为很有必要,会主动申请培训;45.6%认为很必要,但不会主动申请培训,15.9%认为无所谓,上级要求,0.9%认为没必要,但上级安排会参加岗位与本人愿望的吻合度,15%表示非常吻合,72.9%表示基本吻合,1.9%表示不吻合。

数据表明:三家企业基本上都能按核心员工的所长安排适合的岗位。大部分核心员工有过参加业务培训,有进一步提升自身业务能力的愿望,希望企业更能主动提供服务与帮助。

三、宝山基地核心员工队伍建设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宝山基地核心员工队伍的结构比例与数量分析、宝山基地核心员工队伍的工作生活心理状况分析,以及征求宝山基地三家企业党委的意见,按照太平洋机电“再次创业”战略目标,当前,宝山基地核心员工队伍建设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1、为适应“三新二化”发展要求,推进宝山基地“实体化”管控模式,如何着手落实“一体化”的核心员工队伍建设?

2、为保证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持续动力和智力支持,如何不断优化核心员工结构比例,在扩充核心员工的资源库上下功夫?

3、为最大限度地调动核心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如何解决对产业发展信心不足和各种思想顾虑问题、激励评价机制不完善问题?

四、思考与对策

总书记提出:加强人才工作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要以人才优势构筑新的发展优势。在太平洋机电“再次创业”中,要把人才作为做精、做好纺机产业的第一资源,要充分认识:核心员工队伍建设是产业发展的竞争之本、转型之要,是推进太平洋机电“十二五”战略规划、建设好宝山基地的根本保证。

(一) 加强领导,规范标准,探索“四个一”核心员工队伍管控方法

要以“打造人才聚集高地、建设一流的宝山基地”为目标,注重顶层设计,建设完善核心员工建设的领导机制,强化系统推进,按照集团“推进宝山基地一体化管控模式”的要求,积极探索核心员工队伍建设一体化的管控方式。重点落实好“四个一”:

“一案”: 依据太平洋机电发展战略, 在宝山基地制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新型纺机产品, 按照集团“探索和实践新的一体化运行机制和运行模式”的要求和阶段性目标,科学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宝山基地核心员工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

“一库”:以点到面,逐步建立起宝山基地核心员工信息库。通过动态管理,对核心员工的培养、选拔以及充实、调整,定期做好信息的修改完善和归纳分析,为宝山基地核心员工建设提供第一手准确的信息资料。

“一册”:在电气总公司的指导下,根据“三新二化”发展战略,规范岗位职级,尽快建立核心员工岗位职级体系手册,科学界定核心岗位,明确核心员工的选拔标准,为核心员工晋级打开通道。

“一台”:构建核心员工经常性联系、沟通、协调的服务平台。服务平台的内容包括:设立核心员工咨询热线电话;协调领导干部与核心员工联系制度工作;设置岗位竞聘与业务培训信息栏;根据产业发展和员工所缺,为核心员工创造业务培训和深造机会;对后备核心员工队伍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等。

(二) 创新方法,多管齐下,建立开放的核心员工队伍市场渠道

聚集产业发展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开展招才、引智专项行动,按能力要求构建人才金字塔,按国际化、现代化标准聚集高层次人才,按战略发展需求培育各类型人才,有计划、有重点地引招紧缺人才,吸收引进,确保宝山基地人力资源的总量控制,人才资源充足,有步骤地达到人才结构不断优化。

1、“专业市场”多方招一批。积极参加专题校园招聘会,重点招聘“211”大学的本科以上学生、重要关联学校特殊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通过中等示范职业技能学校定点联系,重点吸收与产业发展有关的技能专业青年学生;通过中国纺机展和纺机行业交流活动,利用地域优势和发展前景,吸引一批成熟的纺机专业人才加盟宝山基地。

2、“猎头市场”重金引一批。与猎头公司合作,筑巢引凤。以“引进一个高层次人才,打造一支创新团队,解决一个关键性难题,形成一个竞争力产品,推进一个产业发展”为目标,重点引进一批国内外面向产业发展未来的技术领军人才、纺机行业专家、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3、“内部市场”源头挖一批。充分挖掘现有科技人才资源的潜力,努力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大力促进科技人才交流和有效利用。打破党政干部分条线选拔、培养、使用,通过轮岗锻炼,培养一批适合产业发展要求的复合型干部,促进管理干部队伍精简高能。充分利用好太平洋机电现有的人才资源,对所缺地关键、特殊岗位,也可通过内部招聘竞聘来解决,用业内的自身资源解决人才资源供需问题。

(三) 加强管理,有效激励,最大限度调动核心员工创造潜能

按市场经济规律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机制。结合太平洋机电新一轮发展战略,在宝山基地建立科学合理的、符合纺机产业发展特点的人力资源薪酬体系,完善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进一步营造激发核心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综合环境。

1、尊重人才,营造良好的创先争优氛围。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开展各类创先争优评选表彰活动,倡导以人为本、尊重人才、用好人才,鼓励创新、激励创效的风尚,同时,根据不同时期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产业发展要求,教育与引导他们自觉把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有机地联系起来,把个人发展融入到企业发展之中,不断培育核心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和忠诚度,形成核心员工与纺机产业健康促进的良好氛围。

2、科学考核,开展核心员工岗位评估和履职评估。在电气总公司的指导下,借鉴行业内先行企业的经验,可率先在科技人员中试点开展,通过开展岗位梳理、岗位评估、人岗适合度测评等工作,对技术核心队伍的建设进行探索实践。

3、加大激励,完善核心员工薪酬分配激励机制。一是突出重点,率先在科技人员试点推行新的薪酬分配模式。比如:推行“专业人员、技术人员评聘分开管理办法”、“职务双轨制”制度、评聘“首席员工”、开放晋级通道,每年按一定比例对表现突出的核心员工,给予薪酬晋级机会,进一步激发核心员工的内在潜力。在薪酬激励上,产品研发人员激励模式为:与市场接轨的岗位薪酬+项目成果奖+发明专利奖+产业化提成奖;高端技能人才激励模式为:年薪制+项目成果奖+综合利计划。同时集中财力,对涉及发展战略中的重点产品、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的设立专项奖励基金。

4、注重培训,健全培训体系。核心员工的培训列入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每年提取工资总额的2%作为教育经费,开展员工在岗、转岗、晋升等继续教育,覆盖率100%。

经营管理层: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有计划地选派管理干部定期接受国内外先进经营管理理念、新知识、新政策、新法律的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通过业内轮岗交流,进行复合型培养,实现领导干部的良性循环和有序流动。

专业技术层: 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集团技术中心为平台,以重点项目研发为重点,坚持充分尊重、积极支持、放手使用的方针,锻造一支产业集团战略发展需要的产品研发团队。尤其是对新进大学生采用“1+3+5”的培养模式,推行大学生见习制和职业生涯设计,通过岗位锻炼、师徒结对、进修深造、项目助推、职称评聘等方式,加速培养一批具有开拓和钻研精神、国内纺机行业的领军人才、项目带头人的后备力量。

第2篇:太平洋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一晃已两年多。我们可以告慰大家的是,在上海远洋运输公司海事培训中心学习的7名藏族青年,历经两个阶段的学习培训,在上远各级领导的关心下,经过他们各自的努力以及中心教职员工的教育和悉心辅导,顺利完成学业,通过港监部门的考试,获得了国际海员所必须具备的各类证书。现在,已由上远所属的上海远洋劳务有限公司外派到香港航运有限公司(深圳远洋运输有限公司)船舶工作。随着这7名藏族青年登上远洋巨轮正式成为远洋船员,我国藏民族无人从事远洋职业的历史就此结束。

正如海事培训中心的同志所说,因为藏族学员的到来,我们有幸参与其中,成为历史见证人。在与7名藏族同胞相处的日日夜夜,中心的教职员工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也分享了成功与喜悦。大家真诚地表示,能够亲眼目睹7名藏族学员精神抖擞地登上远洋巨轮,一切的辛苦劳累都风吹云散。是啊,对“不求索取,只图奉献”的老师们来说,有什么比看到自己辛勤培养的学生能够成材而更感到自豪呢?

现在,我们把视线转向海事培训中心,重温这些藏族青年当初“最难忘的学习时光”。作为我国第一代远洋船员藏族学员,当这7名藏族青年初次从雪域高原来到黄浦江畔,心中洋溢的是一种幸福感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藏族学员洛泽表示,要努力学习,不辜负各位领导和老师们的殷切期望,要以青春和热血为COSCO增光添彩。

而对培训中心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因为他们是第一次培训少数民族学员。这7名藏族学员中年龄最大的23岁,最小的只有18岁,除个别人曾到四川成都打过工,多数人没有离开过昌都地区。单纯,没有社会阅历。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画。但有时候思想太单纯了,把握不住,也容易受诱惑,尤其是在繁华的大都市。根据安排,7名藏族学员中,4人为水手,3人为机工,分别参加水手或机工技艺培训班学习,其中还包括英语学习。最关键的是,要在不长的时间,经过两个阶段的学习培训,参加并通过国家港监部门的考试,获得各类资格证书。否则,上不了船,当不了国际海员。时间紧,功课多,任务重。在培训班中,虽然这些藏族学员淳朴率真,与来自各地的汉族学员友好相处,然而,当最初的激动平静下来,当绚烂的幻想归于实实在在的学习时,一些特殊的问题便显现出来了。首先是文化基础差。由于地区发展的差别和教育水平的差异,他们的英语毫无基础,一般的汉语文化基础也不理想。这样,学习专业理论课难度很大。其次,由于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与上海形成时差,加之生活习性不同,生活作息时间经常发生错位,迟到缺勤时有发生。

面对上述情况,负责藏族学员学习和日常生活的中心教职员工真正是“责任重大,废寝忘食”呵。因为他们知道肩负的重任,知道全国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自己。大家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7名藏族学员培养成合格的具有高素质的中远船员!”

为此,他们根据藏族学员的行为特点和学习状态,逐步探索,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动态管理。为了使学员们互帮互学,融洽感情,7名藏族学员被分在两个班级学习。中心的领导班子对藏族学员的教育管理予以高度关注,经常与7名学员谈心沟通,听取他们的想法和要求。中心还定期召开藏族学员管理工作专题会,分析藏族学员思想状况,研究相应对策。同时,还建立藏族学员管理日志,实施动态跟踪管理。

为了使藏族学员能跟上教学进度,真正掌握专业知识,并能顺利通过港监部门的考试,负责教学的同志更是劳心劳力,付出很多心血。他们采取结对帮教、专人辅导、及时补课等多种培训学习方式。针对藏族学员文化基础差的问题,入学后,即以2个汉族学员与1个藏族学员结对,进行帮教;每个教研室均指定1名教师专门对藏族学员进行课后辅导,并为他们专设晚自习教室,安排值班老师陪护,督促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消化理解当天的授课内容,完成当天的习题作业。而一旦藏族学员在学习上有了进步,老师便高兴地予以鼓励,这样,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也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一次,在中心专门为他们组织的模拟考试中,年纪最小的洛松曲培没考好。为此,他自觉补课,虚心请教,通宵温习,最后顺利通过“考试关”。

在日常生活中,尊重藏族同胞的习俗,为他们在生活上提供便利,以保证他们“客居上海”时身心愉快健康。藏族同胞喜食牛肉,食堂的同志便经常选购上好的牛肉为他们精心烹饪。藏族同胞天唱爱跳。为了使他们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中秋节,培训中心组织藏汉学员联欢会。年轻人喜欢游览,国庆节,中心派专人陪同他们游览临港新城、东海大桥。中心还组织他们参观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由于水土不服,5名藏族学员先后感冒。中心的医生忙前忙后,送医送药,还陪同到远洋医院就诊。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亲人般的真情与关心使这些年轻人感从心来。经过220天的学习培训,经过开始时的分班管理,复训阶段的集中管理,到最后的全天候专人跟踪管理,当然,也通过藏族学员自身的不懈努力,终于,他们通过了港监部门的考试,获得了相关的远洋船员资格证书。也由此,这些来自雪域高原的雄鹰终于有了一双翱翔大海的“翅膀”!

应当说,培训中心能够顺利完成这项任务,与中远集运和上远公司领导的高度关心分不开。上海远洋劳务有限公司毛建良总经理事无巨细直接指导关心,经费上也给予支持。同样,教职员工的敬业意识和奉献精神是做好工作的可靠保证。

这里,我们还要加上一句:7名藏族学员参加国际海员培训教育的所有学费和生活费,都是由上海远洋劳务有限公司机关全体共产党员捐献的。为藏族同胞分忧解难,让藏族同胞尽快融入远洋大家庭,这是大家的真切心愿。

上远洋轮,真正成为一名国际海员,到大风大浪中去锻炼,在广阔的海洋展翅飞翔,这是7名藏族学员热切的愿望。2006年6月17日,洛泽被分到明城轮实习。此后,其他6名学员也分别踏上各自船舶,实习时间预期半年。这些都是上海远洋运输公司主船队船舶。其目的是,让这些藏族学员有一个较好的人文环境和实习环境,使他们能得到更好的教育,以便更快地成长。

7艘船舶的党支部都十分重视藏族船员到船实习安排,并在船员大会上进行宣传动员和有关民族政策教育,要求全体船员像对待亲兄弟一样对待来自雪域高原的藏族同胞,努力为他们创造温馨和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无论甲板部还是轮机部,都专门指派带教老师“传帮带”。

洛泽是作为水手上船实习的,善唱且最具青春活力。他告诉我们,在船实习,能够很快地适应船舶生活,而且不晕船。先在甲板部实习三个月,以后再到驾驶台实习,学操舵。在培训中心所学的水手工艺在船上都可以发挥出来。船长相咸勇和政委陈国平无论在生活、工作上都对他非常关心,船员之间相处很融洽,像个大家庭一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和水手长的细心调教,他感到自己有了很大长进,思想也比以前成熟。洛泽体质好,打油漆、敲锈都抢着做。作为水手,他很自豪自己擅长撇缆。力气过人,且技术到位。他撇缆不仅好,而且最远,全船第一。原来在船尾撇缆,因上述优势,现已调到船头撇缆,因为这里更重要。洛泽在业余时间喜欢看书,他感到自己英语较差,这方面还要加强。他还有一个想法,希望以后能做三副,当驾驶员。当然,这要靠自己努力。一次船到天津港,正好与民河轮相遇。豪爽的洛泽发现民河轮的生活设施比明城轮好,而自己在7名藏族学员中是一个最“响当当”的人物,却没能上民河轮实习,一时有些想法。船长、政委知道后,和他交谈了一次,他思想豁然开朗。他说,明城轮条件虽差,工作辛苦,但大家相处得像亲兄弟一样,感情很好。现在,即使有条件好的船我也不换。

洛松曲培上的是民河轮。作为中远的“华铜海”式先进船舶,这里的良好环境对他的成长是极为有益的。船舶领导对他关怀倍至,经常和他串门谈心,问寒问暖,尽力去关心帮助他。甲板部专门指派水手长作他的带教老师。他在“实习汇报”中说,民河轮是公司一艘“标兵”船,船上走廊挂满了各种荣誉奖牌,我为能上民河轮实习感到无比荣幸,为能在这个先进集体里锻炼成长而感到自豪。如今,已基本适应了船上的工作和生活。我要将所学的技能运用到实践操作中,为船舶的安全航行把好舵。他还用一首民歌表达此时此刻的心情――《吉祥歌》 :“雪莲美如玉,雪水甜如蜜,洁白的哈达献给你;欢乐的祝福中,幸福伴着你,心中的歌儿唱给你,一片真情意。”

曲尼让珠是作为机工到银河轮实习的。船舶领导为他的到来做好充分准备。轮机部专门安排工作踏实、经验丰富的机工邢国鸣同志作他的专职带教老师,进行系统的“传帮带”。在带教老师的细心指导下,已初步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并能适应船舶轮机工作环境。经过几个航次的学习、工作,他学到了很多知识,如副机吊缸,拆装分油机、清洁滑油冷却器等。师傅们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他。他表示,要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争取早日成为一个称职的远洋船员。话很朴实,但感情很深,决心也大。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培训和在船实习,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这7位藏族船员以上海远洋劳务有限公司外派船员的身份,先后被派到香港航运有限公司(深圳远洋运输有限公司)所属的船舶工作,正式成为一名国际海员。

2007年11月2日,我们到停泊在上海宝钢码头的鹏稳轮,看望在船工作的洛松丁增。他是7月30日上船的,已经在鹏稳轮工作三个多月了。先任见习机工,跟师傅当班,10月18日正式独立当班。小伙子聪明好学,性格开朗,脑子“灵活”,有悟性,尤其工作肯用心,深得大家喜欢。该轮船长宋金玉曾荣获“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船上来了藏族船员,作为领导,理所当然很重视,很关心,专门召开船务会,对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作出妥善安排,并派最好的师傅带他。同时还多次找他交流谈心,了解他的生活习惯,强调安全上必须注意的事项,并希望他政治上要求进步,做一个合格的好船员。轮机长胡国耀、大管轮陈建三对洛松丁增很关心,甚至很关照,船舶像大家庭一样,充满亲情和温暖。上船时正是大热天,在闷热的机舱工作,怕热,头昏,大家就让他休息,时间长了,也就适应了。不吃鸡蛋,就为他增加其他食物,保证营养,与其他船员相比,伙食标准上略有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跟班,现在他已完全独立当班。无论机舱巡回检查,还是参加主机吊缸检修,他都很有责任心。轮机长说,洛松丁增很用心,在每天的碰头会上,他都认真听讲,埋头做笔记。如机器设备的运用、性能、保养等,先记下,当班时再认真琢磨,或向师傅讨教,在实践中磨练。在船时,他业余时间就是看书,看《金工工艺实习》,看《船舶动力装置技术管理》,看《集团船员英语适岗考试教材》等。无疑,热爱远洋的洛松丁增对未来是有自己的志向和追求的。他真诚地对我们说,我正在很努力地学习,很认真地做我的工作,我一定不辜负家人和藏民族对我的希望,不辜负中远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关心。谈起女朋友,22岁的洛松丁增有些羞涩。女朋友叫德青曲珍,和他同岁,在成都读大学,今年毕业。她对洛松丁增选择的远洋海员职业很赞同,也很支持,并相约“比翼齐飞”。

2007年12月30日,新年前夕,我们到同样停泊在上海宝钢码头的鹏捷轮,采访了丁增尼玛。“丁增尼玛”在藏语中是“太阳”的意思。灿烂光芒,蓬勃四射,可见他的父母对他的希望有多大。他是8月1日上鹏捷轮的,也是从见习机工做起。20岁的年龄,长长的个子,脸很白,话不多。家里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同样,陈建初船长和轮机长徐宝华对他都很关心。无论生活上,还是工作上的,甚至下地注意事项等等,事无巨细,悉心照顾。陈船长说:“小伙子从草原上来,人很纯朴,心灵很纯净,一定要让他有个好环境,这样更有利于他的成长。”船上专门安排机工杨磊作他的生活师傅,机工于勇作他的工作师傅。传帮带,心相连。生活上关心,但工作要求不降低,这样便于他尽快适应船舶需要。丁增尼玛也很努力,不怕吃苦,凡机舱吊缸、加油或甲板工程都参加,不懂则问,肯钻研。师傅们也尽其所能,将“手上功夫”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丁增尼玛的身体素质很好,耐受力强。刚上船有点晕船,现在好多了,一般风浪没问题。更绝的是,大热天,机舱更热,大家汗淋淋的,但他不出汗,精神抖擞。大家都很感叹,认为他是天生干机舱的。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工作,他对船舶的安全知识、机工的“应知应会”技术都已掌握。有一件事他还津津乐道:到远洋工作后,第一次回,5位藏族船员约好同行。他们穿着崭新的海员制服,乘飞机到昌都邦达机场下来。国际海员的风采成为当地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许多人为之仰慕,机场人员让他们走“特殊通道”。他们神气而自豪地回到了家乡。父母都感到特别光荣,因为他们“能够代表当国际海员”,这是何等荣耀的事情。丁增尼玛说,一定要努力学习和工作,要对得起这份光荣。小伙子也喜欢看书,除了业务书外,还爱看一些时尚书刊,穿着也很时尚。他的床边就放着一本精装的“好男快男型”书籍。虽然,年轻人爱美,喜欢时尚并无什么不妥。但他有时用钱太“大方”,师傅对他还是有所劝阻的:虽然现在已是正式机工待遇,但钱来之不易,要多想想的父母,平时要节俭点。质朴的丁增尼玛点点头,他懂得这话的含义。丁增尼玛也有个同岁的女朋友,是在昌都读高中的同学,现在拉萨医院当护士。姑娘名叫“扎西巴姆”,藏语“吉祥”的意思。“吉祥”,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字眼。在新年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用“吉祥”向他们表示祝福吧。

第3篇:太平洋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一个人的办公室

泰国海关“百年纪念大楼”的一楼东侧,辟出了一大间办公室,东壁墙上镶嵌着不太显眼的Asia Pacific Regional Office for Capacity Building字样,英泰双语对照,告诉人们这里就是ROCB A/P。

ROCB的身世要从WCO的成长说起。这个国际海关大家庭中唯一的政府间组织,以帮助成员海关提高执法效率和效能为宗旨,自1953年创建以来,规模不断扩大,现在已有173个成员,遍布五大洲。由于处在同一地缘区域内的海关在所处环境、面临问题和发展需求等方面具有更多的“共同话语”,因此,为密切成员间的交流合作、扩大组织影响,WCO近年来大力推进“地区化(regionalization)”建设,把成员划入六个区域:东南非、欧洲、亚太、北非和近中东、北南中美洲和加勒比海、中西非,以合适的机制鼓励并加强地区内成员间的合作交流,力求重大事项先在地区内达成一致。在国际海关能力建设领域,WCO扩大了原有技术援助活动的内涵和外延,鼓励各地区探讨设立专门机构的可行性,进一步密切地区内各成员海关间的联系和合作,协调并推动本地区成员的能力建设。

ROCB A/P所在的区域名字很长,全称是“远东、南亚及东南亚、大洋洲和太平洋岛国”,习惯上叫亚太区域(Asia Pacific region),有32个成员。地理跨度很大,东至太平洋岛国萨摩亚,西至伊朗,北到蒙古,南到新西兰。发展状况不平衡,既有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发达国家,也有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大国,更有24个发展中的、甚至是最不发达的国家。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个成员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海关现代化改革和发展,它们亟需WCO及其发达成员的协助,能力建设的需求很大,这就需要一个组织来协调需求和协助。

2004年4月,亚太地区海关署长会议在新西兰海港城市奥克兰举行,经地区副主席(2002-2004)新西兰海关提议,与会成员一致表决成立ROCB A/P。在不少成员“怂恿”下,泰国海关署长Chehalis先生举手,表示愿意由泰国海关承办该机构,并提供办公场所、设施和相关便利。地点就在曼谷,这里地处东南亚中心,交通便利,国际化程度高,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等不少国际机构在此扎堆,是设立ROCB的理想场所。同年6月,海关合作理事会103/104次年会批准此提议,WCO框架下的首个区域能力建设办公室由此起步。

7月,来自主要资方日本海关的松本敬先生到任,与泰国海关培训中心的Rasheneewan女士到泰国财政部、内阁疏通,9月获得泰国政府同意,紧接着就举行了ROCB A/P的揭牌仪式。

ROCB A/P从筹备到开张,用了短短三个月,创下设立国际组织分支机构的“ROCB速度”。即便是财大气粗的亚洲开发银行(ADB),也要和泰国政府好说歹说两年后,其国家办公室才能正式运作。

热闹的揭牌仪式后,一切从零开始。大半年里,只有松本敬先生一人办公,计划、外联、内务一身兼。就这样,当年11月,ROCB A/P成功举办了第一次地区研讨会。

目标与运作

说来也怪,ROCB A/P成立两年后,WCO秘书处才成立了能力建设司,专司国际海关能力建设规划和战略实施。无处借鉴的ROCB A/P,只能自己摸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作为WCO秘书处的左膀右臂,ROCB A/P主要向WCO副秘书长和能力建设司报告、联络,按照WCO和本地区实际确定战略规划。在培训需求调研和各地区成员意见的基础上,ROCB A/P制定了2008-2010战略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确立了四大工作支柱:

推进实施WCO全球贸易安全与便捷化标准架构(SAFE)

进一步加强与各援助机构的伙伴关系

加强技术和管理援助项目的开展

加强地区成员的沟通与协调

计划实施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ROCB项目的资金主要来自WCO海关合作基金(日本),另有少量来自亚行、世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美国援助署等国际组织或政府捐赠。ROCB主任负责执行和管理预算,资金使用均严格按照WCO的规定和ROCB的章程执行,WCO每年都派专员到泰国对ROCB A/P的资金使用和项目开展进行审计。作为成员驱动型组织, ROCB还由本地区成员海关派驻技术专员(technical attaché)参与工作,费用由派出国海关承担,因此专员之间也都保持了较为独立的关系。

成效初显

ROCB A/P成立近四年来,在地区成员的协助下,已初步取得一些成绩。

围绕WCO和本地区的战略,ROCB A/P积极帮助成员海关发现自身能力建设需求,并协助其制定可行的解决方案;大力推进WCO各项公约、框架在本地区的实施;协助开展能力建设诊断,确定能力建设需求,有的放矢地提供各类培训、研讨和技术援助。在WCO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能力建设行动“哥伦布计划”的第一阶段中,本地区有16个成员接受诊断行动,ROCB A/P直接参与其中11个成员的诊断;围绕各国海关关注的热点,ROCB A/P平均每年举行7-8次地区研讨会、2-3次国别研讨会,4年累计举行地区研讨会24次,来自各成员海关的685名中高层官员从中受惠;ROCB A/P积极收集整理成员海关的最佳做法,去年编写了有关通关时间研究的最佳做法,今年正开展经认证的经营者(AEO)制度研究,中国海关的做法位列其中;ROCB A/P与包括上海海关学院在内的5个地区培训中心密切合作,在推动本地区成员海关能力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WCO框架下共设有5个ROCB,依成立先后分别为亚太、东南非、北非及中东、西亚、美洲,这些ROCB与13个RILO一起完善了WCO的地区化布局。作为成立最早、运作较成功、业绩较显著的ROCB,ROCB A/P已应邀向西亚及美洲ROCB介绍经验,在地区以及WCO有关能力建设的论坛上,ROCB A/P的声音不可或缺。

ROCB A/P还与设在曼谷以及其他地方的国际组织、机构保持了密切合作和交流,如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联合国亚太经社委员会、大洋洲海关组织等。在涉及海关、贸易的领域,ROCB A/P的专业和资源都得到了承认。

ROCB A/P与中国海关

ROCB A/P初创之时,WCO亚太地区副主席(2004-2006)一职正好由中国海关担任,因此中国海关对ROCB的筹建运作、规划制定、项目执行等给予了大力支持,得到了ROCB A/P负责人的高度赞扬。

2004年10月ROCB A/P甫一成立,就致函中国海关,请求选派技术专员。中国海关随即组织力量派员参与。

第4篇:太平洋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想象力 活力

想象力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是智力活动富有创造性的条件。学生的想象力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智力水平。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基本知识,还要注意激活学生的想象力。

一、创设意境,激发联想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某一点相似的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意境,激发学生进行联想,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如在学习课文《二泉映月》时,通过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加上教师沉重深情的朗读,创设一个悲伤痛楚的意境,学生的思想置于课文的意境之中,自然会联想到阿炳的悲惨命运和苦难人生。在情景交融的意境中,想象活动显得尤为生动,想象内容更加丰富深刻。

二、联系语句,引导扩想

课文中许多的词和句子虽然写得比较简略,但是有着丰富的内涵。教学中联系这些句子进行扩展性想象,就会使学生对词句的理解更加具体,还能丰富课文的内容及蕴含的思想感情。如在教学《孔子游春》时,联系课文语句“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引导学生扩想:“大自然母亲仅仅造就了大地、森林、太阳、轻风吗?”学生思维迸发:巍峨的山脉是她强健的骨骼,连绵的细雨是她辛勤的汗水,奔腾的江河是她沸腾的血液……

三、紧扣空白,启发补想

小语教材中的许多课文精炼含蓄,对故事的情节没有作巨细无遗的描写,给学生留下了可以想象与补充的空间,在教学中,紧扣课文空白,让学生补充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牛郎织女》一文中,对牛郎如何细心照看老牛的情节,以及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场景都没做详细描写,教学时可以启发学生补想:牛郎是如何细心照看老牛的呢?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相会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呢?学习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结合诗句“漫卷诗书喜欲狂”,让学生补想:杜甫这时候有什么样的言行举止呢?在补充想象中培养想象力与深化课文主题一举双赢。

四、合理设疑,丰富假想

假想并不是胡思乱想,要想的有理有据。通过合理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假想,丰富学生的想象思维。学习了课文《小草和大树》,可以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假想:夏洛蒂三姐妹的小说相继出版了,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震动了英国乃至世界文坛,假如她们遇见了曾经用傲慢口吻训诫她们的桂冠诗人罗伯特•骚塞,那时的场景会是怎样的呢?学习了课文《神奇的克隆》后,引导学生假想:假如我们的身边有了克隆人,那会是怎样的情景呢?这种假想的思维训练可以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五、抓住结尾,拓展续想

第5篇:太平洋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一、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当今中国家庭每家每户多为独生子女,孩子们没有兄弟姐妹,没有玩伴,而老人父母对于孩子也十分溺爱,有时会出现“吃饭怕噎,喝水怕呛”的过度保护的情况,从而导致了儿童应有的摸、爬、滚、打、蹦跳等行为,在自然发育历程中被人为打断与破坏。

儿童该爬的时候没爬,日后可能出现协调性、平衡感差、该哭的时候不让哭,口腔肌肉缺乏锻炼,心肺功能弱,甚至语言表达差。独生子女出现感觉统合障碍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运动、缺乏游戏、缺乏大自然的熏陶。同时,先兆流产、怀孕时用药或情绪处于应激状态、早产、剖腹产等也是会导致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在孩子2岁之前,感统方面的问题表现并不突出,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进入幼儿园之后,就会在学习能力、自理能力、性格养成等方面出现这样那样的困难。因此,能准确分辨幼儿是否存在感统失调的症状,并及时地对症下药成了很多人关心的话题。感统能力的培养,如果错过了最佳训练时机,终身都难以弥补。

二、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的典型表现

(一)前庭平衡功能失常

小宇的小动作特别多,上课常常注意力不集中。课间与小朋友游戏的时候总是兴奋好动,常常与小朋友之间推推搡搡,富有一定的攻击性。玩玩具的时候,独占性很强,不愿意与别的小朋友共同分享玩具。上课的时候,他很难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分工合作,常常惹是生非。

(二)视觉感不良

大班的时候,小朋友的书写任务加重,而亮亮的问题也一点一点显现出来。在抄写数学题目的时候,他常常把两道题目抄混了,左边的数字写到右边去,有时甚至漏抄题目,不论怎样,就是很难抄对题目。

(三)听觉感不良

小星做事总是丢三落四。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常常忘记完成,即使完成了,也会忘记带来学校。玩玩具的时候也总是不记得要收好便离开了。在图书架看书的时候也常常把图书和操作卡散落一地,忘记收拾。

(四)触觉过分敏感

陈陈不太喜欢和小朋友在一起玩,问他原因,原来他不喜欢小朋友和他拉扯接触。平时他一个人常常喜欢一边咬手指甲一边发呆。进餐的时候这个不吃那个不吃,偏食现象很严重。同事,他也脾气暴躁,一有什么不开心就哇哇大哭。

(五)本体感失调:

洋洋不喜欢玩捉迷藏,因为一闭上眼睛他就容易摔倒。平时上课的时候,他的坐姿很难看,懒洋洋地瘫坐这,站着的时候也是有气无力的。爸爸妈妈说,洋洋很怕黑,一到晚上就赖着爸爸妈妈不愿意一个人睡觉,有的时候半夜醒来由于四周黑暗还会吓哭。

(六)动作协调不良:

在玩大型玩具的时候,滔滔总是默默地一个人站在边上,他的动作不太协调,钻,爬,跳,攀,登等动作都做得不好。平时走路也容易摔倒,不能像其孩子那样会滚翻、骑车、跳绳和拍球等。

(七)精细动作不良:

真真不喜欢做手工,每次美工课的时候,他总是握不住剪刀,剪的东西也是歪七扭八。用餐的时候,他也不太会用筷子。包括系鞋带,扣纽扣这些惊喜动作都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才能完成。

三、感觉统合训练在幼儿园的开展

正是有了各种各样在感觉统合方面存在问题的幼儿,感统训练才显得尤为重要。感觉统合训练是一种运动训练矫正法,它通过特定的运动器械对幼儿的感觉和运动能力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训练, 从而达到发展儿童智力,帮助“问题”儿童回归到正常的教育中去的目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儿童的体质,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使其在训练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对儿童生理心理的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作用,也培养了幼儿竞争、团结、协作的社会意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一)简单易行的游戏活动

在幼儿园活动中, 我们主要在游戏设计上下功夫,创新的玩法能帮助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从而使其更加投入地参加到活动中去,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但是幼儿园不同于专业的训练机构,如何使得感统训练简单易行,也是我们训练工作的核心所在。

(1)从本体出发,“就地取材”

在训练活动,我发现有很多日常中我们常玩的小游戏,不需要借用任何器械,而是简单地接触或者“就地取材”,都能达到比较好的训练效果。例如让小朋友一对一地给彼此呵痒痒;坚持到最后不笑的为胜。在游戏时提醒挠痒痒的幼儿注意控制手上的力度,有时轻有时重,以此加强对方的肌肤上的接触刺激,同时也能加强了同伴之间的亲密程度。再如倒走游戏。要求孩子可以独立的沿着地上的线条倒着走。一开始可以让孩子随意地在地板上倒走,在他们熟悉以后可以再同伴的搀扶下倒着走,最后要求独立完成,如果活动情况良好,还可以进行比赛。这样的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协调身体,发展幼儿的协调能力。两步一级上楼梯,要求幼儿在一只脚踏上楼梯之后,另外一只脚也踏上同一层楼梯,以这样的方式走完所有楼梯,速度最快的为胜。当然,在走楼梯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提醒幼儿按游戏规则进行。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幼儿发展其平衡能力,以及身体的协调力。

(二)老游戏新玩法

如何有效地利用一些感统训练的器材,将它们和原本一些耳熟能详的游戏相结合,使其变得有新意,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避免幼儿会产生厌烦心理,也成为幼儿园感统训练的一个突破点。我想到可以将游戏“木头人”和感统器械独脚椅活动结合起来。幼儿一起念儿歌,“我是一个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看谁说话看谁动。”念到最后一个“动”字时,幼儿坐在独脚椅上,摆出各种姿势不动,以坚持最久者为胜。这一玩法既能较好地训练幼儿的平衡及控制能力,也增强了幼儿的兴趣,。再如,在玩球游戏中。幼儿可以尝试去抓在滚动的球,滚球一方由多名幼儿组成,稍有先后地将球滚出,而负责接球的幼儿要及时接住滚动的球并将其推回给滚球的幼儿。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幼儿手臂的运动能力,同时帮助幼儿发展其手眼协调能力。再如“老狼老狼几点了”。由老师扮演老狼,幼儿扮演小羊,双方都骑有羊角球,在几次询问过后,大灰狼回答“天黑了”,小羊必须利用羊角球快速地跳回家里,而被大灰狼抓住的则为失败。这个游戏能有效的训练幼儿的姿势以及双侧协调能力。而“过河”的游戏也十分有趣味性,在两个固定物之间系一绳子,幼儿卧躺在滑板上,利用双手抓着绳子一点点移动到对岸。到达目的地后拖着滑板走回去交给下面的小朋友。此游戏能训练幼儿的抗地心引力,臂力和背部肌肉的扩张力以及身体各部位协调能力。

第6篇:太平洋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洋主妇脸露笑容:“OK,明天,你就到我的家里来上班!”

1987年7月,李小星出生在沈阳市东陵区马刚乡,他们家屋后,就是风景秀丽的部级森林公园棋盘山风景区。依山傍水,美丽的景致陶冶了李小星温柔的性情。虽然是个农家女孩,可是她热爱学习,对自已的前途充满美好的向往。李小星18岁那年,和家乡的几个女孩手拉着手,为自己的理想出门了。

导游没当上,却因辽宁卫视播放的一部专题片而改变了命运。这部专题片报道了一群从事家政服务的女工的故事,使李小星受到震撼――“她们的自强精神,太让我感动了!”

李小星找到沈阳劳动力综合市场,经过一番咨询,她报名参加了家政服务员培训班。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课堂上,李小星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装进耳朵里。她在学习中发现,家政服务并非想像当中那么简单,从前,那只是过日子;而现在,却成了一门高深的学问。职业道德、风俗礼仪、烹饪技术、居室布置、插花艺术、家电维修、保健护理、育儿科学……三个星期的课程一晃就结束了。在结业仪式上,手捧结业证书的她感觉学得不过瘾,找到老师询问:“还有其他的课好学吗?”就在她和老师交谈的时候,一位年轻的外籍主妇抱着一个漂亮的“洋娃娃”走了过来。

一番仔细地打量以后,这位外籍主妇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对李小星说“您就是MISS李吧?我们看了您的个人资料以后就相中了您。您大方温柔,又年轻健康,给我和我的先生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我们的孩子希望由您来带领。我们欢迎您到我们家里来!”

李小星一下愣在那里,感觉太意外了,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尽管她参加了家政服务培训,可是并没有考虑给人当保姆;更没有想到的是,第一个前来雇她的,竟然是一位老外!而且,自己的英语不太好,怎么去她的家、怎么去带他们的孩子?“乱套了!所有的问题都在那一刻全部冒出来了!当时,我的心扑通扑通地直跳,好像就要从喉咙里面蹦出来似的。我紧张得不行,不知道怎样回答那位老外,不知道应该做出什么选择。

就在她犹豫不决的时候,劳动力市场的职业指导员和培训中心的教务长先后走到她的身边。她们对李小星的情况比较了解,积极鼓励说:“你年轻能干,聪明好学,在培训班里的成绩很不错,能让外国朋友选中,我们都替你高兴和骄傲。为外国朋友服务,更要体现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自尊,这同你当导游的性质是一样的。你能行,千万不要退缩啊!”

李小星的心被说动了。能推辞吗?显然不能了,只有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干着试试看吧。而且,那个“洋娃娃”的确很可爱,正冲着将要照看自己的这个中国阿姨笑呢。李小星很有礼貌地对洋主妇轻声说:“我希望能为您的家庭和孩子提供良好的服务。”

洋主妇的脸上绽开了笑容:“OK!明天,你就到我的家里来上班。好吗?”

“MISS李,我们看到您身上那颗比金子还要闪亮的心!”

主人夫妇都是澳大利亚人:霍华德先生和费舍尔太太是国际医疗机构派驻中国沈阳的医学专家,而那个刚满周岁的“洋娃娃”则是他们的儿子,中国名字叫“黄山”。费舍尔太太告诉过李小星:她和丈夫十分喜欢中国的黄山,因此给儿子取了这个名字。

费舍尔太太称李小星为“MISS李”。第二天,“MISS李”就知道了,霍华德先生虽然负责中国东北地区的工作,但是经常飞往国内外各大城市,即使身在沈阳,也总是早出晚归。而费舍尔太太则比先生还要忙,经常顾不了这个家和她的小宝贝“黄山”。自从“黄山”跟了“MISS李”这个能教他中国话的阿姨以后,霍华德夫妇显得很放心。李小星也用全身心来爱这个漂亮的“洋娃娃”。与此同时,李小星很快掌握了这对洋夫妇的工作和生活规律,每天早早就安排好他们的早餐,待他们去上班以后,她开始收拾屋子,等一切都料理妥当,就领着“黄山”到别墅周围的绿地上玩。

霍华德先生非常爱自己的孩子,经常利用去外面出差的机会给“黄山”带回来好看的衣服和好吃的食品。而费舍尔太太则十分注意孩子的营养调理,虽然每天的工作很忙,却常常拿回许多育儿的书籍认真翻阅,并不断地把一些要求写在纸上交给“MISS李”。这一切,李小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她知道,自己是一个中国保姆,为这个家庭服好务,不仅关系到她个人的名誉,也关系到国家的名誉。她经常想起以前在课本上读到的白求恩,现在的霍华德夫妇,不也和白求恩一样,为各国的人民奔忙着?自己有责任帮助他们料理好这个家、照看好可爱的“黄山”。

很快,李小星感到自己的一点知识和技能已经远远不够用了。她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的休息时间,跑进书店,买回了《婴儿科学喂养法》《婴幼儿教育大全》等等书籍。一天,当费舍尔太太发现“MISS李”和她一样,正在抽空读这些书籍时,不禁惊喜得大叫起来。

李小星开始为“黄山”制定出每周的食谱,那是完全按照中国营养学专家的要求配制的。起初,费舍尔太太将信将疑,只同意“试一试”。这一试不打紧,几个星期下来,“黄山”食欲大增,睡眠也比过去强了许多,而且明显地高了、胖了,乐得费舍尔太太当着霍华德先生的面向李小星翘起大拇指:“MISS李,你不仅是中文老师,还是营养专家呢!”

在李小星的悉心关照和教育下,“黄山”学会用中国话喊“爸爸”、“妈妈”,并且还会说“你好”、“谢谢”等简单会话。而最让霍华德夫妇感动的是,有一天,当他们疲惫地回到家时,突然闻到一股很浓的烤牛排的香味。这是他们最爱吃的一道菜啊!原来,细心的李小星早就观察到这对洋夫妇喜欢吃烤牛排、烤鳕鱼等菜肴,可是自己不会做西餐。为此,她又利用休息时间二进市劳动力综合市场培训中心,自费学习西菜烹饪技术。“今天的这些西菜是我从老师那里刚刚学会的,做得好不好请你们品尝,提出宝贵意见。”哪里还谈得上提意见呀?霍华德夫妇早就被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了。

李小星让霍华德夫妇感到满意,除了她心灵手巧和责任心强之外,更多的是她良好的道德品行。

有一次,霍华德夫妇领着“黄山”到草坪上晒太阳。正好是星期天,李小星回家去了。好奇的“黄山”发现妈妈的手指上戴着一枚自金钻戒,就让妈妈摘下来,玩着玩着,就忘在草坪里了。当发现这枚钻戒丢了时,洋夫妇急得把周围的草坪找了个遍,却毫无结果。

几个星期以后的一个晚上,下班回家的费舍尔太太刚一进门,就看见李小星拿着一枚自金钻戒送了过来,说:“太太,这是我今天在打扫草坪时发现的,像是您的,您看看是吗?”

接过这枚钻戒,费舍尔太太感动得热泪盈眶。在场的霍华德先生目睹了这一切,同样激动得难以自禁。他对李小星说 “这枚戒指是我们的订婚戒,它有比戒指本身更重要的价值。你能把这枚戒指找到并且送到我们手中,使我们在你身上看到了比金子还要闪亮的心!”

对洋夫妇的又一次诚恳邀请,李小星再一次犹豫了……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的功夫,李小星已在霍华德夫妇家工作了两年,她已经和这个家庭融合在一起了。

费舍尔太太又怀孕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件事情让她越来越焦虑。终于有一天,她和霍华德先生再也无法不向李小星开口了。那是2008年下半年的一天,空气中弥漫着桂花的香味。费舍尔太太告诉李小星他们在中国的任期即将结束,就要返回澳大利亚了。她不禁双眼湿润,两年多来,自己和这对洋夫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尤其是“黄山”,已经长大了许多,此时,他正依偎在她的怀里,还不知道自己就要和面前的中国阿姨分别了。

就在霍华德夫妇离开中国的前夕,费舍尔太太突然把李小星叫到面前,十分小心地说道:“我们非常希望您能够随我们全家一起去澳大利亚。这些天,我们夫妇经过反复商量,还是决定向您提出这个建议,希望您能够理解我们的心情。”

费舍尔太太接着说:“尽管我们有这样的想法,但十分担心这样做会给您的家庭带来遗憾。希望您在很好考虑的时候,征求您爸爸和妈妈的意见,他们都是很好的人。这样,在条件成熟之际,我们将通过大使馆办妥您的签证,并且打算与您签订劳动合同。”

费舍尔太太的诚恳邀请使李小星又一次愣在了那里。这次的邀请非同两年多以前,它意味着自己要告别家乡和祖国、意味着要和父母以及相爱了很久的男朋友分别很长很长的时间。作为一个女儿,一个未来的妻子和母亲,她又一次犹豫了。

回到家,李小星把费舍尔太太的意思告诉给爸爸、妈妈和男朋友。大家一时没有话语。思忖片刻,妈妈开口了,说:“这对你来讲,可能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对于那些和你一样正在打工的农家女孩来说,也可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你想,出国搞家政服务,这可是以前听都没听说过的事情啊!你这一步如果走好了,以后就可能不断地有人走出去,既为国家分担了困难,也为个人找到一条出路,不管从哪个方面讲,都是一件好事情。”主意就这样拿定了。

当霍华德先生和费舍尔太太得知李小星答应了他们的请求时,十分高兴,立即与李小星签订了三年的劳务合同。费舍尔太太挺着大肚子赶到领事馆,为李小星办妥了赴澳的手续和签证。

故事就这样又回到了开头:春暖花开的这一天,李小星告别了亲人、朋友和对她寄予希望的有关部门的领导,飞离了她的家乡和祖国。

来到澳洲安顿下来以后,李小星在给父母的信中写道――

亲爱的爸爸、妈妈:

我现在正在霍华德夫妇的家里。窗外是一望无际的绿野,澳大利亚简直就像是世外桃源。费舍尔太太又生了个女儿。为了纪念在中国生活的日子和我的到来,他们为女儿取了个中文名字叫“沈阳”。

“沈阳”很乖,这时正叼着奶嘴,手舞足蹈地朝我笑呢。“黄山”已经很懂事了,坐在他妹妹的旁边看着童话书。

我在这边一切都好,已经适应了这儿的生活。为了帮助我提高英语水平,霍华德先生替我联系了一所学校,我每天晚上都要骑车去学习。那里有好多中国的学生,看见他们,我就好像见到了你们,感到十分亲切。

过一会儿,我要同费舍尔太太开车出去超市买食物,还有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想到一个人在遥远的澳洲,我的心情很复杂。我想念你们,希望你们健康快乐。霍华德夫妇答应让我过春节的时候回国探亲,用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见面了!

第7篇:太平洋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新西兰;新西兰开放式理工学院;特点;启示

收稿日期:2006―08―24

作者简介:姚冬(1976-)女,汉族,哈尔滨人,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比较教育,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新西兰高等职业教育。

新西兰开放式理工学院是25所理工学院之一,提供函授与校外课程,是新西兰最大的、公立的远程高等职业教育机构。

一、新西兰开放式理工学院概况

新西兰开放式理工学院的前身是the Technical Correspondence School, 当时全国唯一一个提供函授课程的教育培训机构,成立于1946年7月1日,主要是为二战归来的军人和希望受教育的妇女,因战争而耽误学习提供教育培训;1963年,改为 the Technical Correspondence Institute (TCI),以和其他提供职业教育的理工学院获得平等地位,主要开展商业与贸易教育;1990年,随着新西兰政府的教育改革,命名为开放式理工学院(The Open Polytechnic of New Zealand),成为新西兰全国唯一最大的、公立的、提供高等远程职业教育机构,提供广泛的以工业与职业为基础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全国各地的高级技术工人与技术人员。

作为新西兰第三级教育(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作为新西兰25所提供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工学院的一员,作为开展终身教育的教育培训机构之一,补充传统的以校园为基础的培训与教育模式,新西兰开放式理工学院与政府、工业、商业、毛利人地区、太平洋地区及其他社区群体等结成亲密的伙伴关系,为迎合新西兰国家发展目标,建立拥有高技能的劳动力队伍,培养面对高速发展与快速变化的社会所需的专门知识与专长的高级技工与技术人员;为城、市区、边远地区毛利人以及太平洋岛民的全职、兼职从业者、成人、妇女等提供远距离的、丰富的、灵活多样的职业技能教育培养,使受教育者快速提高知识、技能,适应当地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新西兰开放式理工学院设有三个学院:商学院(School of Business)、信息与社会科学学院(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Social Sciences)技术车间学习与发展学院(School of Workplace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提供多达170多个专业,1500个课程:商业、信息管理、社会科学与健康、生活与生产技能、教育、农业、畜牧业、建筑、工程、林业、旅游和旅店业等,专业设置无所不有,覆盖面之广令人吃惊,课程设置完全取决于社会需求;课程的教授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但偏重于实践应用与职业的培养;提供的课程主要是基础知识学习,也有部分学位课程,相应获得的文凭为学习证书、毕业文凭、学士学位等,以及从基础资格到学历水平的国家职业证书和国家毕业文凭(NQF:level1-level7)。

注册学习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入学时间以及灵活的学习时间;可以通过邮件的往来与教师进行交流与作业的批改;登陆校园网站获取资料资源;通过免费电话系统、网络系统与老师、其他学生交流;教材涉及课本、录像带、磁带、电脑软盘到CD等多媒体资料;教材的获得可以在当地书店购买或是在新西兰开放式理工学院自己的图书馆借阅。

同时,学院随时与新西兰学历权威机构保持密切合作,保证教学质量;与新西兰大学密切合作,共同培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更高级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新西兰开放式理工学院特点

(一) 发展职业终身继续教育的主要教育机构

伴随着新西兰市场经济机制的不断完善,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各行各业的职员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从事本专业的技术知识,以适应就业岗位变换的需要;劳动者一生不可能只从事某一种特定的就业岗位,需要不断扩充知识来适应各行各业技术的需求;有极少数青年未能完成十二年义务教育,没有升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但是到一定年龄,需要就业,得掌握一定的生产技术,他们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得有某种相应的专业技术证书;妇女在四十五岁之后,多数脱离工作岗位,家务劳动基本社会化,子女成年后独立生活,这部分人都渴求继续学习的机会,是成人继续教育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②。

新西兰开放式理工学院在成立60年来为成百上千万新西兰公民提供了职业技能继续教育。新西兰开放理工学院作为传统校园培训的补充,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学习,提供从基础到第三级教育(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教育,为在义务教育阶段没有获得职业技能的公民提供基础的职业教育,为在职人员提高以适应市场新发展所需的技能,让学习者随时随地获取知识,帮助发展他们达到个人目标和充分参与社会、市场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的要求。每年的30000多学生主要来自成人在职从业和转岗人员,但同时包括约有1/4来自其他理工学院和约1/5来自综合大学的兼职学生。 新西兰开放式理工学院学习环境超出了传统的教育部门划分的边界。从而使得学习机会扩展到人的一生和全社会的每一个人,使妇女获得继续受教育的可能,使居住边远地区居民具备当地工作所需的素质,使失业者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使在职人员的技能不断得到提高。

2005年在开放式理工学院注册的学生37433学生人(非全日制学生29797人,全日制学生7636人)

较高的成人参与率反映新西兰开放式理工学院通过远程教育为成人终身学习创造了广泛的机会,反映了新西兰把高等职业教育看成是一种终身教育的理念。

(二)与社会建立联系,提供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

作为传统的校园高等职业教育的补充,新西兰开放式理工学院旨在为新西兰的社会、经济、文化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做出贡献。随着步入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新西兰的发展需要大量从基础到高级的技术人员,据估计,到2010年,全国拥有占人口80%的劳动力,2020年60%的在职劳动力。新西兰开放式理工学院在实现国家目标中发挥强有力的作用。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学校的教学目标与社会、企业需求同步、从职业要求出发,设计课程安排,突出专业特色,突出最新科技发展,突出市场的需要,突出企业的需要,突出学生的需要。开放式理工学院通常与有关企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企业需要源源不断地补充合格的人才,反之,学院则需要企业的资助和教学指导;同时,接受企业的委托,帮助企业培训员工。学院与工业、商业、雇佣者、职业技术机构和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建立联系,进行革新与课程的开发,培养大量在职人员和将要入职的技术人员,满足劳动力对新知识的需求。开放式理工学院为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提供课程都偏重于实际应用知识。职业教育本身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与之相适应的理论知识,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新西兰开放式理工学院专门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为不同地区、不同需求的求学者提供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具体的实践应用的学习机会。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需求办学,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职业技能,使学生适应职业、技术发展的需要。

(三)开放、灵活、多样、系统,以学生为导向的培训方式

新西兰开放式理工学院入学条件非常灵活:年龄不受限制,不分学历层次,不分职前职后,只要符合该课程入学标准(注册学习某一等级证书或文凭学位课程必须要有相应的资格要求),根据自己的职业方向,选择具体的课程和学习内容随时可以注册入学,可以按照自己的空闲时间安排所学课程。课程设置会根据不同层次分为短期培训1、2、3、4个月及半年、1年期、2年期等长期培训。专业、课程设置涉及全国各行各业,非常发达。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设置偏重于实践应用学习,提供多种学历证书,从基础到较低职业证书到学士学位满足社会对各种层次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每门课程都包括必修的核心课程与可选择的选修课程;每一门课程或一组课程模块均对应一定的学分,每个学分要求固定学习10个小时,不同课程有不同的学分的要求,所以每个课程学习的时间也不相同,有长有短,相应的,每个课程都设置咨询辅导老师,负责帮助注册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设置与安排学习计划。每个课程都很重视能力的培养,教师讲解重点内容,其余则指导学生自学,查阅有关资料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免费电话、邮件等现代通讯及时与老师进行交互式联系,解决实际问题。所有课程均体现职业技能的培养:教学理论活动(在校内进行)+实践课程(在企业完成并予以考核)。

(四) 为偏远地区群体提供教育机会

新西兰政府关心和保护本国少数民族毛利人的发展与教育。2001年新西兰人口383万,其中4/5 是欧洲后裔,1/7为毛利人(当地土著人),1/15为亚洲人,1/16为太平洋岛人。据预测2016年前新西兰近一半的学生和增加的劳动人口将是毛利人、太平洋或亚洲人的后裔。人口结构的变化必将对人们的工作、退休、娱乐等产生重要的影响,教育和培训可以在帮助社会应对这方面的挑战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长期在传统教育体系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特殊群体,如老年人、土著人、残疾人、失业者、移民及边远地区居民的教育需求日益引起关注。新西兰开放式理工学院提供职业终身教育可以满足他们的教育需求。③

新西兰开放式理工学院与土著毛利地区的政府机构、教育机构、职业机构、服务机构建立紧密联系,聘用更多的毛利教师,提供适应于当地文化、经济发展的课程,如毛利商业贸易文凭、毛利文化、工艺文凭、毛利人营养健康等课程,为毛利人提供基础乃至高等职业教育以适应当地发展需要。

新西兰开放式理工学院为太平洋地区住民提供终身教育支持。同样与当地教育、企业机构联络,共同为太平洋地区住民提供良好、快捷的知识与技能学习。建立太平洋地区的强大的师资网络更方便当地学生的学习与辅导。

三、启示与思考

中国在大力发展高等远程教育,其目的是为求学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满足求学者继续受教育需求,发展终身教育,与新西兰开放式理工学院有相似之处。但对新西兰开放式理工学院的研究是对我国的高等远程函授教育的发展提供值得学习并加以借鉴的地方。

1.新西兰开放式理工学院教育面向职业方向以提高具体实际工作技能为主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经验之一。我国目前的高等远程教育,仍以获得一定阶段的学历文凭为主,主要以理论知识大于实践应用知识的学习为主,只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与学习,不重视具体实践经验的学习,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新的职业不断涌现,旧的职业消亡,各工作领域都对劳动者不断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迫使劳动者不得不积极学习新技术以提高自身就业能力,只看几本书,具体技能是得不到提高。因此,我们的高等远程继续教育应从学历教育逐步转向学科新知识和专业新技能提高的培训上来,使在岗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才能发挥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2.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培养应用型人才,加强职业终身教育。根据经济发展需求,新西兰开放式理工学院与企业界有密切联系,定期根据校企协会双方的董事要求及时调整改革教学,使学生学习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我国高等远程教育课程也应逐渐转向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课程设置与培训模式应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一切有受教育需求的群体。以就业为导向,使远程函授教育与市场、与就业相互连接,体现面向市场和需求办学的高等远程职业教育特色,畅通就业渠道、扩大招生规模。

3.远程职业教育地域范围要扩展到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对于西北与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来说,这是一种事半功倍的选择。积极有效地与当地组织、教学机构建立联系,共同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网上教育,调集优良教育资源,有利地帮助提高当地人民从基础到高级职业技能,改善、发展当地经济建设。

注释:

①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250.

②马岩、安玉奇.澳大利亚、新西兰成人教育的启示〔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2.3.8.

③郝克明、王建.终身教育体系与学习化社会创建: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经验〔J〕.职业技术教育,2003.33.52.

参考文献:

〔1〕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248-263.

第8篇:太平洋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1)中俄两国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之间的教学与科研合作由于语言沟通的障碍使得双方人员的交流只能依赖翻译,而高端的俄语、汉语翻译人才的缺失导致双方大学之间的合作大多停留在表面,实质性的、深入的教学、科学研究领域的合作难以实施。

(2)双方高校的学生交流层次单一,学生质量不高。交流局限于本科层次的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人文学科方向,理工科研究型人才的联合培养面临着很多问题,培养的学生大多数难以胜任中俄科技合作领域的技术研发、项目推广等岗位的工作。

(3)缺乏大范围的奖学金支持政策,奖学金形式单一。奖学金是吸引优秀学生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中俄学生的交流奖学金来源主要是两国教育部提供的政府奖学金,优秀学生申请奖学金的渠道单一。缺乏地方政府和学校等奖学金政策的支持。

(4)中国基础教育阶段俄语教学缺失,现在中学保留俄语教学的少之又少,导致几乎所有学习者都要从大学一年级零起点开始学习俄语,即使是俄语专业的学生4年本科毕业后也很难熟练掌握俄语。

(5)中俄教育的人才培养与中俄各领域合作的人才需求脱节。中俄各领域合作不断扩大,但是目前高校缺乏对合作领域的了解平台,缺乏人才的培养需求标准,毕业生往往很难胜任合作项目对语言和专业技能的要求。

2中俄教育领域合作的出路与对策

(1)采取有效措施,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我国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要重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整体规划,结合自身实际与国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以适应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模式的新变化。两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中俄两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尽快在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建立“俄语特区”和“汉语特区”,制定特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从基础教育阶段抓起,把俄语和汉语教学列入教育的各个阶段,制定升学优惠政策、免试入学政策、定向培养与就业对接等配套教育服务体系,吸引更多的学生和家长转变观念,使俄语和汉语教育规模化、常态化。

(2)在人才培养领域,中俄高校应努力提高人才培养层次,提高生源质量。中国教育主管部门应大力支持举办旨在引进俄罗斯优质教育资源,尤其是理工科类专业的各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审批标准要充分评估引进大学的专业优势和主办大学的师资能力、办学水平是否有利于项目的质量保证和持续发展,引进的专业是否为中俄合作领域所亟需。同时,俄罗斯教育主管部门也应大力支持在俄罗斯高校举办旨在引进中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国教育合作项目,如可尝试采取在俄罗斯某些大学的某些专业试点,按照中国模式招生和培养,毕业后直接服务于中俄合作项目。

(3)加大各类奖学金的建设和扶持力度。扩大两国政府奖学金生的培养院校数量,制定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短期研修、暑期语言实践等多种形式的在校大学生享受政府奖学金的力度和范围。设立地方政府奖学金、学校奖学金、企业专项奖学金等,扩大双方留学生规模、提高留学生质量。

(4)中俄高校要联合培养符合教育合作发展需求的包括俄语、汉语在内的各专业师资力量。同时加强俄罗斯汉学家和中国俄语学家之间的语言学、翻译学和教学法领域的科研合作,确定他们之间的定期学术交流机制;制定双方共同举办俄汉互译学术讲座、口译实践培训班、同声传译人员培训班等计划。

3中国地方高校与俄罗斯高校战略合作模式

3.1中俄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合作模式

2013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新教育法的纲要。根据俄罗斯的新教育法,俄罗斯的高等教育将进行全面改革,其中心思想是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和国际化程度,突出科学研究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性,鼓励高等院校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全面提升俄罗斯教育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哈巴罗夫斯克国立文化艺术学院建校于1968年,是远东地区唯一一所隶属于俄罗斯文化部的艺术类专业院校,与文化部隶属的各地区专业艺术类院校实施联网式教学,定期邀请莫斯科、彼得堡的专业教授来校讲学,为远东地区艺术专业的教师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和讲座。该校在音乐表演、舞蹈、器乐、声乐、乐队指挥、民族音乐、社会文化产业管理、文化学研究等方向具有本科、专业硕士、硕士、专业博士、博士等多个培养层次,在专业演员、文化艺术管理人才、文化团体演出管理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该校对艺术类人才的综合文化素质培养以及对文化产业管理类人才的实训式培养方面具有鲜明特色。

我校与该校自2010年建立合作关系以来,针对两校如何为促进文化艺术教育水平的提升以及两校如何为吉林省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两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并就加强文化产业管理和音乐艺术领域的人才联合培养、教师进修、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达成了合作共识。我校将针对音乐学院、人文学院的教师和学生需求,与该校开展在校生的免费交换生项目、互派学生参加学历生项目、进修生项目、教师短期进修项目、本硕连读项目、本科直升专业硕士项目、硕士直升专业博士项目。在今后的合作中我校将与哈巴罗夫斯克国立文化艺术学院实施资源共享,我校教师可免费参加该校定期举办的俄罗斯文化部院校之间联网式的艺术类院校专业教师的培训讲座,根据我们的需要也可共同邀请莫斯科、彼得堡地区的专家来我校讲学。这将为我校充分利用俄罗斯比邻地区文化艺术类院校的优质资源、扩大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并将有效促进我校相关学科领域教学、科研质量的提升。

3.2中俄工程技术类人才培养及科研合作模式

在工程技术领域我校在远东地区的主要合作伙伴为太平洋国立大学。太平洋国立大学是远东地区办学实力最强的院校。我校于2009年与该校签订了校级合作协议。曾开展过俄语、汉语专业的学生互派、邀请对方专家举办对外俄语教学法学术讲座、学生汉语短期夏令营等项目。我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划与该校合作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该校曾于2012年代表俄方全程参与了第十届中俄大学校长论坛的筹备工作,在此期间多次访问我校。2012年11月,该校曾派出5名电子信息工程与计算机技术专业的教授到我校讲学,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开展了学术研讨,共同申报了5项合作科研项目,其中1-2项拟通过长春市科技局申报中俄科技部项目。2013年5月20日,该校将举办电子信息工程和计算机技术应用研究领域的国际学术会议,邀请我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教授参加,我校派出4名教授参加此次学术会议。双方就特殊教育、残疾人康复设备研发、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科研、教学及科研人员之间的学术交流以及学生互派等方面达成了进一步合作的共识。尤其在残疾人高等教育领域,该校对我校的特殊教育、残疾人设备康复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希望与我校开展面向中俄两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和就业需求的合作项目。

双方经过讨论,提出了一系列合作模式的设想,供双方深入讨论实施,具体如下:模式一:在我校特殊教育学院现有的盲人中医推拿、盲人声乐、聋人中国画、聋人艺术设计等专业实行资源共享,共同招收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听障和视障学生,可采取1+4、1+5、2+3等模式,即学生先在太平洋国立大学学习一年或两年的汉语语言、汉语盲文、汉语手语和专业课程预科,第二阶段来我校完成本科教育。在此期间,我校可派教师到对方培训教师、进行专业指导。模式二:与太平洋国立大学合作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本土开展残疾人教育,除我校现有专业外,增加适合残疾人学习和自主创业的应用技术类专业,我校派出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参与教学和管理,俄方教师到我校进修学习。模式三:双方在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范围内合作建立中俄特殊教育学院,可实施中等特殊教育与高等特殊教育的贯通模式,同时招收中俄残疾学生。可考虑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

3.3中俄高校战略合作模式前景展望

为扎实有效推进合作成果,实质性推进相关学科领域的合作,结合长春大学发展实际,特提出如下建议:(1)以特殊教育学院为主,联合相关部门,与太平洋国立大学在特殊教育领域的合作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积极鼓励特殊教育走国际化道路,争取在2013年10月份太平洋国立大学校庆期间签订协议。(2)以音乐学院、人文学院为主,与哈巴罗夫斯克国立文化艺术学院在音乐、文化产业管理的学生互派、教师互访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争取早日签订实质性合作协议。(3)以科研处为主,联合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食品工程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等相关学院,与太平洋国立大学、远东国立渔业技术大学在科研领域的合作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争取与上述两校建立相关学科领域的定期学术研讨会制度,促进我校科研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

为深入做好上述工作,同时我们建议学校在以下方面进行政策研究,以便推进我校国际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1)对全校公共外语教学进行改革,建议除开展英语教学之外,开展俄语、德语、西班牙语、韩语等小语种教学,学生从大一起可以任选外语语种,以便为学生在学期间或毕业后出国留学做语言准备。(2)在重点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区域进行合作的学院,开展面向教师的俄语、日语、韩语等语言培训,提升教师的对外交往及对话能力。(3)建立教师国际化培训专项资金,支持和鼓励教师到我校合作伙伴进修提高,拓展教师的国际视野,积极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提升。

第9篇:太平洋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考虑到亚太地区的地理跨度,海空军机动平台更适于同该地区盟国、伙伴国及其他国家开展交流与合作。而且,美国55年来从未出现过由陆军上将担任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的情况。不过,美国陆军一直并且仍将在亚太地区发挥重要作用。陆军不仅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主力,而且在日本和关岛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而且数十年来在印度洋-亚太地区军事外交活动中一直发挥着主要作用。这些军事外交活动将极大地帮助南亚、东南亚、东亚和大洋洲国家的地面部队提高应对内部和外部威胁的能力,通过建立制度能力应对人道主义灾难,提高职业化水平,加强军事行动中的作战和战术协同能力,促进信息共享,增强盟国信心。例如,美国陆军驻太平洋部队每年举行军事交流活动约200次,包括26次大规模军事演习。

虽然上述军事外交活动能够达到的效果,例如增强盟国和伙伴国的信心,同样可以通过海空军的活动得以实现。但其他一些效果,例如打造应对内陆地区人道主义危机的能力,则更多地需要通过陆军之间的互动和训练才能实现。而且,印度洋-亚太地区国家的陆军部队在本国防务体系中有着巨大影响―在该地区27个主要伙伴国中,有21个国家的国防部长由陆军军官担任。

实施亚太战略的美国陆军力量包括驻阿拉斯加、夏威夷和华盛顿州的陆军部队,共约65000名官兵。本文将致力于对印度洋-亚太地区前沿部署的美国陆军部队发挥的作用进行探讨。这些前沿部署的部队是推动实现国家军事目标和安全目标的利器,具体包括:显示美国在东亚、南亚、东南亚和大洋洲的存在;履行美国在该地区广泛的双边安全承诺;确保作战及其他方式的准入权;增强与盟国和伙伴国的协同能力;促进弱小国家的能力建设,维护地区安全稳定。

不过,美国陆军在印度洋-亚太地区的前沿存在,特别是在韩国和日本驻军,在很大程度上是植根于历史的原因,在冷战后几乎没有重新进行全面评估。当前美国对日韩的条约义务虽然与60年前同样重要,但考虑到战略背景以及美国陆军战略作用的变化,可以想象,当前美国陆军战略部署的效能已经打了折扣,甚至会为历史惯付出代价。

对这种态势进行调整,从政治上看并非轻而易举。不过,随着美国软实力的回升以及“中国”的上升,美国有必要对陆军部队在印度洋-亚太地区的前沿存在进行再检验和再定义。特别是在美国防务预算紧缩的背景下,对美国陆军战略态势进行重新评估,既是顺应时宜,也是必不可少。

战略背景的变革与延续

在过去10~15年里,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面临的安全挑战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个挑战是财政资源受限。有些人士提出,在经过10年战争之后,国防部预算开支过于庞大,需要对开支进行全面削减。

扣押令作为2011年债务上限协议的内容之一,是美国国防部面临的最直接的财政挑战。2013年的文职雇员休假制度影响范围波及国防部各个部门,从保障、训练到战略分析和情报评估。更糟糕的是,从国家安全的角度看,美军战备也可能因此受到影响。前任国防部长莱昂・帕内塔在2013年初曾经指出:“我本人、各军种首脑及参联会主席都认为,美国在未来10年里将面临最为严重的战备危机。”

2013年3月下旬,国防部宣布中止除准备部署到阿富汗的部队之外其他所有陆军部队的训练,还宣布海军将解除4个航空兵联队―约240架战斗机的战备状态,空军也将削减非部署中队的训练项目。这可能导致美军在维护国家利益、保护美国及盟国安全方面缺乏必要的准备。

除了战备之外,现有的作战行动也受到了限制。国防部已经宣布,将在波斯湾部署1支而不是2支航母攻击部队。2013年2月下旬,海军宣布将取消或推迟6项部署行动。扣押令的实施还可能导致美国陆军无法安排驻阿富汗部队的轮换,使得战地部队的部署时间被延长。

所有迹象表明,在未来10年里美国防务预算将呈削减趋势。此前的几次预算削减,包括朝战后、越战后和冷战后,防务预算削减的平均幅度为33%。根据奥巴马政府的规划,2014财年后将延续这一削减的趋势。这样一来,美国国家安全面临的危险将会增加。

第二个挑战是,美国高层领导人越来越不愿意介入需要在亚洲地区动用大规模陆军部队的作战行动,也不愿意应对可能需要进行大规模重建的国家安全挑战。在经历了10年的伊拉克和阿富汗冲突之后,决策层的这种思想实际上也反映了公众的观点,甚至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越战综合症”。

且不论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是否长期存在资源不足的问题,美国方面普遍认为,应当尽量避免陷入亚洲以及中东和非洲的大规模地面战争。这种观点在2012年1月的《美国防务战略指南》中得到了体现。在海外特别是亚洲实施大规模平暴行动和/或重建行动可能是良好的政治策略,但学术界许多人士提出质疑―这种政策是否符合实际。许多专家对于美国选择和打击敌人的能力并不乐观。在过去3年里,美国一直竭力避免广泛介入的叙利亚问题,将是美在实现国家利益和摆脱伊拉克与阿富汗战争包袱之间建立平衡时需要面对的挑战之一。此外,即使美国终止大规模介入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在印度洋-亚太地区的许多地方,海上紧张局势仍然存在。在美国介入此类冲突的初始阶段,海军将发挥主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可能将不得不动用地面部队。

第三个挑战是,越来越多的人士认为,亚洲对于美国经济以及美国民众的生活日益重要。例如,亚洲经济的发展速度超过了世界其他地区,即使在近期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印度洋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也在上升。现如今,在亚洲经济增长的推动下,印度洋正在超越大西洋和太平洋,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最重要的能源和国际贸易海上通道。”全世界1/3的货轮和约2/3的油轮需要通过印度洋。中国也已经认识到印度洋的重要性在上升,正在寻求通过与一些友好国家的港口建立合作关系,扩大在该地区的影响,并开发穿越东南亚的输油管道,解决西部地区不断增加的能源需求问题。其他一些研究报告也指出,国际经济重心正在向东亚和东南亚方向转移。

总之,在当前的战略条件下,美国用于维护国家安全的资源受到极大的限制。在此情况下,更需强调预防冲突,有效塑造地区与全球安全环境,避免陷入大规模武装冲突和/或大规模重建与稳定行动。与此同时,印度洋-亚太地区重要性的上升,将促使美国从其他地区调拨资源,或者对该地区的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塑造和预防行动。

美国的战略调整

鉴于战略环境的变化,美国通过多种方式对军事战略进行了调整。首先,美国开始强调非接触作战的能力,包括出台新的空海作战概念,提升无人机在军事作战中的地位。此外,美国更强调发挥“幕后领导”的作用。例如在2011年利比亚战争中,鉴于盟国在该地区拥有的利益比美国更多,美国在动用武装力量和资源方面非常谨慎。

其次,美国国防部开始大幅度裁减军事人员。陆军员额在未来数年内将从战争顶峰时期的56万多名现役人员减至不足49万人。海军陆战队计划将现役人员数量从20.5万人裁减至18.2万人。美军领导人希望能够通过裁减人员达到削减预算的效果,以确保训练和现代化项目的经费保障。美军领导人还声称,鉴于过去10年获得的作战经验,即使美军员额减至2001年“9・11”事件以前的水平,未来美国的军事能力也要远远强于20世纪90年代。

第三,美国开始重新强调亚洲在外交和防务政策中的重要性。自2012年1月《美国防务战略指南》出台以来,美国“以太平洋为枢轴”的做法,被许多人视为通过打造军事同盟体系对中国实施遏制。这也类似于美在冷战时期通过缔结安全联盟和安全协议,包括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央条约组织和东南亚条约组织,对前苏联进行遏制。不过,美国决策者已经在努力减少遏制因素在再平衡战略中的作用。参联会主席马丁・邓普西表示:“我们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并不是要针对中国。”前任国家安全顾问吉姆・琼斯也认为:“我们不应该使用‘以太平洋为枢轴’的表述。”

无论是“以亚洲为枢轴”还是“再平衡”,反映的是一种渐进性变化,而不是革命性变革。美国更多地关注东亚和南亚事务,欧洲和拉美面临的安全挑战相对有限,这种状况已经持续了20年。此外,美国陆军还采取了其他一些措施,包括将第25步兵师调至夏威夷,进一步加强与太平洋战区伙伴国的军事交流。

前沿军事存在是美国在印度洋-亚太地区政策演变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无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是在寻求与中国进行接触还是对抗,美军前沿军事存在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前沿军事存在可以通过强化与关键伙伴国和盟国的双边安全协议,或者与新的伙伴国达成类似的协定,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前沿部署部队也可以与中国进行双边和多边接触,通过加强透明度和增进相互理解,达到建立信任的目的。此外,前沿军事存在还可以作为“二轨外交”的渠道,以“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段同时达到接触与遏制的目的。

美军在印度洋-亚太地区的前沿存在,也是国防部近期重新审查的问题之一。根据已经披露的审查结果,国防部提出对美军在该地区的力量态势进行某些调整,包括进一步强化在该地区的部署。例如,美国最近与菲律宾达成了使用苏比克湾海军基地和克拉克空军基地的协议,增加了美军在该地区的行动地点选择。此外,美军还将其他地区的一些力量资源调到印度洋-亚太地区。例如,美国海军大西洋部队与太平洋部队的力量对比将从5:5调整为4:6。海军陆战队也正在向该地区配置更多的力量资源。据报道,海军陆战队计划向澳大利亚达尔文派驻2500名官兵以及固定翼和旋翼机。美国空军可能将更多地利用澳大利亚的空军基地,美国海军也将增加对澳大利亚的港口访问。

与此同时,美国陆军在西太平洋的军事部署似乎仍然是冷战模式的惯性延续,仍然主要集中在韩国和日本。在印度洋-亚太地区,最有可能需要美军动用地面部队的情况,是朝鲜发动入侵韩国的行动。从实际情况看,该地区其他国家基本上没有接受美军长期驻扎的意愿。

美国陆军还需要关注该地区的“塑造”与“预防”行动。在未来10年里,塑造安全环境,预防武装冲突,将成为美军国际安全援助力量在该地区的主要任务。不过,如果由驻韩和驻日美军以外的其他陆军部队提供人员和装备执行此类任务,并不能很好地发挥效率和效力。例如,从夏威夷、华盛顿州或阿拉斯加调派人员参加印度洋-亚太地区的训练与演习需要花费高昂的交通运输费用。

美国陆军以韩国和日本为中心的部署态势,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道理,特别是朝鲜近年宣布退出1953年停战协定。不过,鉴于战略条件的重大变化以及从美国本土调派陆军部队将产生巨大开销,美国有必要对亚太地区的前沿军事部署进行重新审视和调整,从而能够在不影响对日韩的安全承诺、不破坏中美关系的同时,更有效地实现美国的目标。

美国海外力量态势调整面临的挑战

美国对海外力量态势进行调整并非轻而易举,毫无顾忌。例如,实施前沿部署常常需要与驻在国进行紧张的、旷日持久的谈判。印度洋-亚太地区的一些国家对美国军事存在的接受程度与过去相比已经不同,这是因为美国已经不再象冷战时期那样被视为首要的安全合作伙伴。在冷战时期,由于前苏联在意识形态和军事领域采取攻势,促使许多欧洲、亚洲及其他地区国家寻求与美国结盟。

以菲律宾为例,冷战结束伊始,菲领导人就拒绝美国继续使用苏比克湾和克拉克的军事设施。现如今,菲律宾政府官员又在积极争取美国的军事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在南中国海影响力的扩大。中国政府不仅派遣军舰护送渔船进入南中国海,进一步强化对该地区的宣示,还指责菲律宾“非法占领”南沙群岛的部分岛屿。由于无力独自应对中国的军事力量,菲律宾希望通过与美达成基地使用协议,增加演习和训练项目,从而密切与美国的军事关系,争取美国发挥力量平衡的作用。

事实上,实行这种政策的不只是菲律宾。中国在南中国海采取的行动,以及中越之间的历史恩怨,都是近年来越南寻求与美国和解的原因。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对中国影响力扩大采取的反应措施并不一致,但由于国内政治、国际体系的力量变化以及历史恩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促使这些国家寻求进一步密切与美国的关系。这也为美国带来了契机,使美国能够调整和/或强化在该地区的前沿力量态势,更有效地促进在该地区的利益。

即使美国与有关国家能够克服政治障碍,成功进行谈判,但在财政状况紧张的情况下,考虑到前沿存在将产生包括基本设施建设以及各种固定成本与可变开支在内的各种费用,经费预算问题仍将难以得到解决。例如,美国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军事基地虽然仅部署1个旅级战斗队,但训练和生活保障费用就达1.1亿美元。鉴于大多数美军部队仅仅是阶段性部署或者轮换使用,大多数可变开支来自于演习和训练项目,固定费用则主要用于部队轮换部署空档期间基地设施的维护以及满足美军执行人道主义和民事任务的需求,每年约为1100万美元。

兰德公司最近在美国国会的指导下完成了一份关于美军基地成本费用的研究报告,对海外永久性与轮换性基地的相对成本与效益进行了评估。报告指出,在对力量态势进行调整时,最高的单项成本来自于新设施的建造。因此,出于缓解成本压力的考虑,如果美国对印度洋-亚太地区的驻军进行调整,有效办法之一是利用那些生活保障和训练设施完备的基地,尽可能减少设施升级改造产生的费用开销。

美国调整陆军前沿部署态势,可能会使中国产生被包围或者被孤立的感觉。中美之间缺乏互信,至少可以追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成立之时。此后,中国一直对美国保持戒备。美国加大对印度洋-亚太地区的关注程度,包括2012年出台《防务战略指南》,这似乎进一步增加了中国的警觉。例如,美国加强了与印度和越南等国的安全联系,被中国视为对华遏制的企图。总之,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被中国视为构筑对华包围圈,影响地区稳定,阻碍中美合作。

不过,中国可能也会认识到,美国陆军在太平洋战区的军事存在将使中国从两个方面获益:第一,前沿部署的美军部队可以在该地区盟国可能采取攻击性举动的情况下进行安抚。例如,菲律宾曾于2013年年中宣称将投入18亿美元,对军事力量进行扩充和改造,应对中国影响力的扩大。美国陆军可以通过调整在印度洋-亚太地区的部署,加强与地区盟国的军事安全联系,扩大在该地区的影响,更好地发挥战略稳定器的作用。第二,美国陆军在太平洋地区军事部署的调整,可以使盟国更坦然地面对中国的崛起。前沿存在的美国陆军部队,是美国对盟国履行安全承诺的重要表现,可以增强盟国的信心,缓解其对中国崛起的忧虑。

中国政府官员并不会轻易相信美国陆军调整或加强在印度洋-亚太地区的前沿部署会给中国带来益处。不过,一些迹象表明,中国可能会接受美国在该地区发挥稳定器作用,对盟国的攻击性举动进行控制。《中国日报》在评论菲律宾与中国的岛屿争端时指出:“美菲联合防卫或许会成为维护南中国海局势稳定的有利因素,前提是美国坚持联合防卫,反对盟国的联合侵犯和对外扩张。”

一些中国学者和官员也主张中美重新构建大国关系,包括接受美国在促进缓解印度洋―亚太地区安全困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不过,美国是否能够或者愿意采取措施赢得中国政府的信任,仍有待进一步观察。无论美国是在寻求遏制中国,还是希望与中国接触,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我们都需要研究美国陆军是否可以通过对冷战时期的部署模式进行调整,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实现国家安全目标。

未来美国陆军在亚洲的前沿存在

如果美国对陆军在东北亚地区的任务进行调整,驻韩和驻日部队能够在兵力规模压缩的情况下完成任务,美国陆军将为美国实现在印度洋-亚太地区的军事目标和安全目标做出更多的贡献,发挥出更高的效率和效力。

美国陆军太平洋司令部致力于在印度洋-亚太地区实现5个战略目标。第一个战略目标是使盟国确信美国将继续承担防务责任,并保持和加强作战与战术协同能力。美国在该地区5个盟国派驻的部队中,只有美国陆军驻韩部队直接承担慑止敌国进攻行动的任务。其他4个盟国―包括澳大利亚、日本、菲律宾和泰国面临的威胁均与韩国不同。

美国陆军是否需要继续在韩国保持1.9万人的驻军规模,同时向韩国的邻国确保美国的承诺,这一点可以探讨。美国在韩国的军事存在,在继续与韩方开展双边训练与演习活动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压缩为以防空与导弹防御部队以及军事情报监视侦察部队为主。将美国陆军的力量资源从韩国和日本调至其他地区,还可以提高作战灵活性。目前,美国陆军的大部分“鸡蛋”都放在两个“篮子”里―韩国和日本,这也是整个战区威胁程度最高的区域。如果敌方的精确制导弹药威胁上升,驻韩和驻日美军遭到战略失败的风险将大大增加。此外,减少陆军部队在韩国的部署,还可以削减行政和后勤开支。大部分美军官兵在韩国部署时间为一年,远离家庭和亲人,每个月都会有600~700名官兵往返于韩国。驻韩美军司令詹姆斯・瑟曼将军曾要求陆军和其他军种进行调查研究,以缓解高周转率产生的负面效应。

如果对驻韩美军以及驻日美军的规模进行压缩,并且以常驻或延长持续部署时间的方式重新配置到该地区的其他地点,与目前人员和装备在夏威夷、阿拉斯加和美国本土往返飞行的做法相比,将能够在达成战区目标的同时大大节省开支。

美国陆军太平洋司令部的第二个战略目标是增强重要伙伴国的能力,从而能够在维护地区安全稳定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这就要求这些国家加强能力建设,领导和参与多国危机反应行动,无论是否有美军部队的参与。

如果与美军协力实施上述行动,那么协同能力将非常重要。在这方面,澳大利亚是美国在印度洋-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盟友,这也合乎情理。澳大利亚政府已多次表现出部署和维持澳军部队与美军协同行动的意愿和能力,包括最近在阿富汗战场。尽管美澳双方都面临着财政预算的压力,两国军队仍将继续开展协同行动。共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职业化水平和行动能力,使澳军最有可能成为美国最强有力的联盟伙伴。

直至近期,美国陆军和澳大利亚军队仍在阿富汗乌鲁兹甘省协同行动。随着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在阿富汗的使命在未来一年半行将终结,澳大利亚军队已准备结束在阿富汗的任务。美国陆军目前并没有在澳大利亚部署部队,保持与澳军的协同,近期也没有这方面的计划。近年来,旨在促进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陆军部队协同能力建设的“美英加澳项目”(ABCA)也由于兵力与资金不足以及缺乏高层重视而越来越形同虚设。美军每2年都要调派陆军部队与澳军进行为期3周的“护身军刀”联合演习,并为此承担大量的开销,特别是调派驻在夏威夷和阿拉斯加的第25步兵师,以及驻华盛顿州的陆军部队。

在开展战略协同行动方面,印度对于美军的重要性不及澳大利亚。但是,美国深化与印度的防务安全合作关系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在中亚的任务即将结束的情况下。前任国防部长帕内塔曾经指出,美印防务合作是美国在印度洋-亚太地区再平衡战略的“关键环节”。为此,美国陆军加强了与印度陆军的关系,重点打造维和行动能力。2004年,两军进行了代号为“准备战争”的年度训练项目,这也是双方自1962年以来的首次军事交流活动。2009年,该训练项目从指挥部业务培训为主扩大到实弹和野外训练,持续时间2周半,约有250名美军官兵以及17辆“斯特赖克”战斗车从夏威夷运抵印度参加训练。2010年,大约150名印军官兵前往美国阿拉斯加的埃尔门多夫-理查德森联合基地,参加为期2周的“准备战争-2010”联合训练。2012年3月,170名驻在夏威夷、阿拉斯加和日本的美军官兵及3辆坦克前往拉贾斯坦邦的印度陆军训练营,参加以维和行动为背景的“准备战争-2011~12”实弹训练与野外演习。2013年5月,约有200名印军官兵前往北卡罗来纳州的布莱格堡,参加为期2周的“准备战争-2013”联合训练,训练科目包括联合空降作战。如果美国陆军将驻韩国和日本的一些部队重新部署到靠近东南亚的地点,将可以更便捷、频繁地与印度陆军开展安全合作项目,提高作战和战术协同能力―仅交通运输费用就可节省50%。

美国陆军太平洋司令部的第三个战略目标是提高伙伴国之间的关键行动能力,使其能够应对内部安全威胁,并参与区域维和行动、人道主义救援行动和灾难救援行动。在印度洋-亚太地区,一些国家更愿意参加此类安全合作行动,包括小规模双边联合演习和专家交流,推动达成这一目标。如果美国陆军在靠近东南亚的地点重新配置前沿部署部队,将有助于降低实现这一目标的成本。

美国陆军太平洋司令部的第四个和第五个战略目标分别是在印度洋-亚太地区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和维持传统的伙伴关系。这两个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高层接触和小组交流的方式实现,常常仅限于少数人员,并且几乎无需动用军事装备。

美国陆军将一些部队向东南亚方向进行重新配置,应该有助于提高效率,减少开销。至于陆军部队重新部署的具体地点,是采取永久性部署还是轮换性部署的方式,则首先取决于需要实现的目标。美国陆军在欧洲和韩国的经验表明,在保持地面部队的战略、作战和战术协同能力方面,永久性部署要比轮换性部署的效果更好。

鉴于澳大利亚已经成为并且仍将是美国在该地区关系最密切、协同能力最强的盟友,美国陆军可以考虑在澳部署常驻部队,或者至少是派驻持续部署时间相对较长的轮换部队。美国海军陆战队已经开始在达尔文附近的澳大利亚军事训练基地进行短期轮换式部署。澳大利亚的民意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澳民众支持美国海军陆战队采取轮换式部署方式―2011年的支持率为55%,2013年已上升至61%。

达尔文是一座中等规模城市,仅有13万人口,却有着驻扎军队的传统,也是美军进行小规模部署的选择地点之一。部署的美军部队可以与邻近的澳大利亚部队进行多科目联合训练,并与澳军以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印度、越南和菲律宾等国军队举行短期训练与演习。澳大利亚作为英语国家,拥有西方文化背景,是驻外美军理想的东道国。澳大利亚陆军的罗伯森军营距离达尔文仅20分钟车程,可以部署1个轻型装甲旅,并可在西南方向600千米以外的布拉德肖野外训练场进行训练。该训练场面积为210万英亩,是澳最大的训练场,美澳联合训练中心就在此处。

美国能否与澳方就使用罗伯森军营或布拉德肖野外训练场达成费用分摊协议,还得拭目以待。参照美国在德国驻军的做法,澳政府可以承担大约30%的费用。目前,美军每年在印度洋-亚太地区安全合作项目上的开销约为2100万美元,其中大部分花费在参加14项年度军演的人员和装备交通运输方面。如果这部分费用能够削减50%~75%,将可以把节省的大量资金投入到其他项目之中。

菲律宾可以作为美国陆军强化前沿部署的第二个选择地点。根据媒体的报道,目前菲政府仅同意美军舰船、飞机和部队在执行训练、演习和灾害救援任务时在菲进行轮换式部署,也可能会涉及到预置装备问题。菲律宾地处印度洋-亚太地区的中心地带,可以对印度洋和太平洋交通要道的危机更快做出反应。鉴于中国在南中国海问题上对菲律宾的压力增加,菲政府可能会愿意与美国达成某些费用分摊协议,实现美菲关系所谓的“复兴”。

泰国可以作为美国陆军强化前沿部署的第三个选择地点。泰国乌塔堡皇家海军基地目前是东南亚地区唯一能够为大规模后勤行动提供保障的基地。尽管美国与泰国保持着相当程度的军事、情报和司法合作关系,但泰政府的战略观点与战略利益是否与美方一致,目前还不知晓。泰国作为伙伴国的可靠性及其承担地区领导者职责的能力并不确定。2006年的泰国军事,也使得美泰关系更为复杂。

美国陆军需要考虑的是前沿部署的态势、行动及部队规模,且不论具体的部署地点。如果美军的行动公开针对中国的利益,将使相关东道国面临“选边站”的困境,从而引起该地区多数国家的反对。如果能够给当地民众带来福利,例如开展商业合作,促进就业和支持民政事业,将有助于促进东南亚国家在美国军事存在问题上采取更积极的态度。

结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