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股市市值管理范文

股市市值管理精选(九篇)

股市市值管理

第1篇:股市市值管理范文

摘要:使用1992年1月~2006年12月发行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WLS方法,依据股权集中和股权分散两个不同的样本,得出了上市公司利用管理层持股传递公司价值信号的有效性依据其不同股权结构而不同的结论:在股权集中的公司中,管理层持股对IPO价值没有显著性影响;在股权分散的公司中,管理层的控制地位使得市场更愿意相信管理层在公司的股本能够传递公司的真实信号,管理层持股对IPO价值有显著性影响。

关键词:股权分散;管理层持股比例;IPO价值;信号传递

IPO发行时,由于发行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发行公司具有向投资者传递自身质量高低信号的倾向。国内对信号传递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非流通股比例对IPO价值的影响,这是基于我国股权集中、国有股权占较大比例、其中大部分又为非流通股的假设。但是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非国有经济成分的企业上市,股权由高度集中到分散,股东对公司管理层监督逐渐失效,控制权也从股东部分地转移到管理层的手中。因此,相比非流通股持股的信号传递作用,股票分散化的公司更愿意采取管理层持股让投资者增加对公司的预期。因为管理层的控制地位使得市场更愿意相信管理层在公司的股本能够传递公司的真实信号。Jensen和Mecklingt的研究也说明了这一点,他们发现,当股权分散化时,公司管理者向社会公众出售公司股票就会引发可能的行为,理性的投资者会预期到管理者所可能采取的行为,因此,在购买公司股票时会根据其对可能发生的成本的预期调整对股票的定价,结果必然导致公司价值的变化。施东晖和高明华等的实证研究证实了我国流通股股东不能通过股票价格信号和对控制权市场的影响来影响公司价值。基于此,本文认为上市公司管理层可能因为公司不同的股权结构而对公司IPO价值存在不同的影响,并利用1992年1月~2006年12月发行上市公司的数据来证明股权结构不同的上市公司利用管理层持股传递公司价值信号的有效性。相对于国内已有的研究,本文引入股权结构变量,这是对股权结构信号传递研究的深入,有望提高分析我国管理层持股的有效性和提高上市价格的预测准确性。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第2篇:股市市值管理范文

关键词:上市公司 市值管理 管理水平

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已经进入股权分置阶段,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均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就非流通股而言,不论股票交易市场价格如何变化,均不会造成影响,但非流通股不利于上市公司进行市值评估,股权分置改革已经经过了十年时间,非流通股进入证券市场进行交易流通,在此环境下,上市公司实行市值管理势在必行。

一、市值管理与影响因素

(一)市值和市值管理

市值是衡量上市公司实力的指标,用于衡量上市公司价值、股东财富价值和综合实力,一般以股票价格形式反映。该指标并非短期不可持续概念,通过市值能大致了解和判断公司未来收益和风险,投资者会根据市值对上市公司股权价值进行判断。自从非流通股进入证券市场交易流通后,市值管理逐渐出现,市值管理是一种战略管理行为。上市公司为了使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会采用多种价值经营方法和手段进行战略管理,这种行为多以公司市值为前提条件。

(二)上市公司市值影响因素分析

上市公司为了更快的成L,对市值管理的有效性非常看重。从客观的角度了解和分析市值的主要影响因素,才能帮助上市公司尽早实现市值管理目标。市值的影响因素包括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可控因素分为非财务性价值驱动和财务性价值驱动。在非财务性价值驱动下,涉及公司战略、核心竞争力、行业地位、发展规划、盈利能力、管理能力、公司治理和信用评级等多项因素;在财务性价值驱动下,涉及业务收入、边际利润、资本回报、资本效益、资本支出、收益率和股权风险等多项因素。不可控影响因素包括股市环境、市场热点、市场偏好、所在行业成长性、估值习惯、估值方式、投资者结构等。

二、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作用

(一)辅助监管,规范市场环境

市值管理制度建设是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市值管理制度的建设应在遵循基本规律的前提下,根据市场环境的变迁,制定不同的市值管理制度。监管部门现已将定期报告电子编制系统、股东大会网络投票系统、投资者关系管理平台等作为有效工作工具进行应用。通过互联网管理工具的引入,大幅提升上市公司对市值管理的监控水平,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有利于国内资本市场良性健康发展。

(二)改善企业融资成本和效率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和成熟,上市公司融资逐渐偏向于股票市场的融资,通过股权融资,既可节约融资成本,又可快速进行股权审核,缩短发行周期。市值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公司业绩发展的好坏,投资者通过市值对公司发展给予预估,使用较低的价格认购较多的股份。在进行股权融资时,市值表现良好的上市公司能够通过股本达到数量层级扩张的实质性转化,获取较多增量资本金。提升市值管理水平可间接提升上市公司融资能力,降低公司融资成本,拥有更多融资渠道。

(三)维护投资者利益

提升市值管理水平能够辅助上市公司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公司的股价能够反映公司治理成果,股价高低与公司市值息息相关。如公司市值发生变化,会影响公司股票投资者的资本利得和股利支付能力,市值的影响均与投资者直接经济利益有关,因此,提升市值管理水平是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保护并提高投资者利益的有效方式。

三、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水平提升措施研究

监管部门、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在市值管理需求方面目标均一致,但就利益取向而言,多方对市值管理的出发点存在明显差异。就监管部门而言,希望通过实施市值管理,激励上市公司经营活动符合监管部门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的目标要求,因此,实施市值管理是促进上市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就上市公司而言,实施市值管理,不仅可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还可降低融资成本,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从市值管理的基本框架结构出发,则存在价值创造环节、价值经营环节和价值实现环节。

(一)管理层股权激励机制

在国资委下发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对管理层股权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有明确要求,即在上市公司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后,可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业绩,将管理层薪酬和上市公司经营状况进行挂钩,投资价值通常会得到提升。建立管理层股权激励机制,从短期来看能够充分调动管理层的积极性,从长期来看能够实现公司稳定发展。

(二)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水平

为了有效减少上市公司市值的影响,上市公司需提高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能力,为了稳定上市公司的股价,提升市值,提高资产质量和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缺一不可。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质量较低,风险管理较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上市公司提升市值。将我国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市净率、资产负债率与世界标准(世界上通行较好的市盈率15―20 倍,市净率2―3倍,资产负债率指标60%)相比,存在明显差异,三项指标均比较高。因此,我国上市公司需提高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能力,优化重组资产,从本质上提升资产质量。

(三)市值考核机制

EVA是利润与资本成本之差,可用于衡量公司价值创造能力;MVA是市值与账面价值之差,可用于反映股东收益,即市场增加值。通过这些指标直观了解上市公司综合实力和行业地位。只有将经济利润指标引入市值考核机制,才能完善现有市值考核机制,从总体上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成果做出分析。上市公司利益和股东利益经市值考核,可实现有机结合,同时引入市值考核机制,及时发现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存在的问题。在引入经济利润指标的基础上,建立每股收益的预期增长率目标也应该作为上市公司市值考核机制中的重点内容。建立每股收益的预期增长率目标是为了让公司实现不断的发展,保证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不能够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的公司会使投资者失去信心。例如,为了实现市值最大化,招商银行的经营理念是:打造百年招银,力创股市蓝筹。为股东创造价值是上市公司的经营发展中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部分。

(四)股东利益与盈利回报

上市公司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是永恒的目标,为了实现该目标,上市公司须将股东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股东之所以会选择投资某家公司,是看重其为自身带来的效益。如上市公司缺少盈利能力保障,则难以让投资者享受到实际的回报,这对股东不负责任,难以后续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行投资。股东判断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通常会以实际到手的分红作为判断标准是上市公司对股权投资者的主要回报,股息红利是股东选择投资的主要依据。从红利分配角度,股权投资者能大致了解公司的经营能力,能够判断上市公司为股东创造利益的能力。为了不让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失去投资信心,上市公司需注重红利分配,确保派发的稳定性、持续性和长期性。同时,通过红利分配还能有效挖掘潜在投资者,通过对潜在投资者的开发,便于在下一次融资时有更多的投资者进行参与。

(五)品牌形象

上市公司树立品牌成为知名企业是提升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水平的又一措施。就国内上市公司的现实状况而言,市场化程度还未达到同期国际标准。在这种竞争不充分的环境下经营会严重阻碍上市公司发展,上市公司应从创立公司品牌入手,增加自身的知名度,使自身拥有参与国际竞争的资格,从而提升自身价值。上市公司的自身价值越高,在资本市场上吸引的投资者也就越多,有利于上市公司的后续发展。投资者选择投资的标准之一就是评估该公司是否具备规模优势,是否值得投资,一旦上市公司成为本行业的龙头企业,就能充分说明该公司所占据的行业资源和行业规模优势。如“麦当劳”“宝洁”等知名品牌都已经是行业内的知名企业,因而,选择投资上述品牌的投资者就会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品牌越响亮,其投资的吸引力更大。例如,以银行业来说,花旗银行本着高服务质量的理念为客户提供服务,这种围绕客户的品牌发展战略为花旗银行带来了更多的品牌影响力。从当前花旗银行的市场覆盖情况来看,花旗银行的品牌标准和品牌效益已经成为了行业的学习对象。因此,在市值管理工作中,提升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水平,需通过树立品牌形象,将其打造成知名企业,才能更好地吸引投资者对其进行投资。

四、Y论

综上所述,在现有市场环境下,提升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水平,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内部核心竞争力。为了实现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水平,可以从建立市值管理制度,创新运用环节,鼓励激励机制,加强监督机制等方面入手。同时,还应对丰富信息披露方式,改善投资者关系管理,注重公共关系维护等方面多加重视。提高市值管理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通过增强价值创造能力,增强价值实现能力,提升价值经营能力,才能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和股指,符合上市公司盈利周期规律,顺应行业景气周期和市场牛熊周期。

参考文献:

[1]李旎,郑国坚.市值管理动机下的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融资与利益侵占[J].会计研究,2015,(5).

[2]李焕生.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模式优化探索[J].商业会计,2016,(12).

[3]朱永永.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效应实证研究――基于事件研究法角度[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1).

[4]郑志刚.市值管理的“误区”与公司治理的回归[J].证券市场导报,2016,(3).

[5]陈雁龙,胡玉涵.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的动机探究[J].财会研究,2016,(6).

第3篇:股市市值管理范文

这是万科A(000002)随2009年年报所发的《致股东的一封信》,短短不到4000字的内容,该公司摆脱了枯燥的数字汇报,从全球经济环境写到中国市场走势,从人类需求层次写到城市化发展进程,从哥本哈根写到绿色住宅,甚至从香港经济写到上海世博,将公司现状交代得清楚而全面,还描绘出一个美好且可及的未来。

这不仅是万科A一次巧妙的信息披露,也是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发展的一个缩影。

翻开资本市场厚重的辞典,由中国人创造的词汇寥寥可数,“市值管理(Market Value Management)”就是其中一个。

所谓市值管理,即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市值信号,综合运用多种科学、合规的价值经营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优化和价值经营最优化,最终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市值管理建立在价值管理基础上,是价值管理在中国“新兴加转轨”市场实践下的延伸,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

上兵伐谋

股权分置改革是市值管理的前提。

作为“市值管理”概念提炼的核心参与者,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市值管理中心”)执行主任、北京鹿苑天闻投资顾问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鹿苑天闻”)副总裁刘国芳告诉记者:“2005年5月,中国启动股权分置改革,全流通成为必然结果。在此之前,上市公司大股东比较关心每股净资产,小股东比较关心股价,大股东和管理层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时有发生。股权分置改革后,大小股东利益趋于一致,都有了关心市值增长的内在冲动,把企业做大做强符合他们的共同利益。同时,中国股市具有特殊性,股票市值与价值有一定程度的背离,无法直接套用价值管理理论。”

《证券日报》副总编马方业涉足中国股市将近17年,用他的话说,“市值是财富的代名词。全流通后,上市公司及其所有股东、投资者、管理团队、员工,都把自己的利益绑到了同一辆财富战车上。”

2005年9月16日,也就是第二批40家公司宣布进入股改程序、标志股改全面推进之后的第四天,作为股权分置改革第一股三一重工(600031)股改的投资者关系管理顾问,鹿苑天闻董事长施光耀在三一重工组织的“首批股改回顾与展望专家座谈会”上提出,股改全面推进之后,上市公司需要高度重视收购兼并等重大问题,尤其是要从股东、股价、股本三个方面进行市值管理,以促进公司市值的持续和稳定增长。

在这样的背景下,鹿苑天闻联合多位知名金融证券专家,成立了市值管理研究中心。中心职责有两个:一是从事市值管理理论研究;二是为上市公司提供市值管理咨询服务。

两年后,“市值管理”的定义、内涵、外延等理论基础已经比较完备,于是,在2007年5月25日的“第一届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高峰论坛”上,它正式与公众见面。尽管此前此后,市场对“市值管理”四字有其他的定义和解读,但最终,大部分人接受了这个版本。

“市值管理”四字从此成为上市公司的综合考卷科目名称。在这份考卷上,有“价值创造”这样的基础题,有“价值实现”这样的问答题,也有“价值经营”这样的加分题,它们涵盖了上市公司与市值相关的各个管理环节和行为。这些环节和行为单列出来,很容易理解,上市公司也多多少少都在做着努力,但主动与被动、有意识与无意识、系统与零散,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所谓“上兵伐谋”,自然要谋个全局。

基于多年一线采访的经验,马方业写出国内第一本关于市值管理的案例图书―《大梦三一》。刘国芳在此书的序言中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做了精炼描述:“市值=净利润×市盈率。从这个市值公式出发,做大市值或使公司市值可持续增长,就是要做大公司利润和提高公司股票二级市场的溢价能力,亦即不断提升公司的内在价值,然后在二级市场上把公司的内在价值充分表现为市值,甚至是超出内在价值的溢价。前者称为价值创造,后者称为价值营销(价值实现),如果再加上可同时促进价值创造和价值营销的价值经营,如良好的并购等,就构成了市值管理的内容。”

价值创造

“价值创造,就是要提升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刘国芳说。马方业则用了更直白的说法:“就是把业绩、利润、经营指标都提上去。”

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是上市公司市值的基础,市值是内在价值的外在表现,只有公司内在价值的真正提升,才能实现市值的不断壮大。因此,研究市值管理,首先要研究公司如何才能最大化地创造价值,这是上市公司需要认真解答的一道基础题。

刘国芳说:“对上市公司估值,就是未来现金流的折现,这是市值的根本。买股票买的就是现在的盈利能力,和未来的成长性。如果未来无法产生现金流,上市公司就一文不值―除非你清产核资,卖掉固定资产,从此不再经营。”

自2010年开始,国资委将在中央企业范围内全面推行经济增加值(Eco-nomicValueAdded,简称EVA)考核,而EVA是市值管理的充分条件,企业进行价值创造的关键就在于强烈的EVA意识,即以最小的资本占用创造最大的利润,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企业规模。刘国芳解释说:“EVA简单说就是在现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减去股权的资本成本,其中,上市公司利润中已扣除债权资本成本。”

EVA的影响因素有四大方面:决定投资资本回报率销售利润率、资本周转率、资本成本,以及资本总额。而EVA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影响投资资本回报率的主业盈利能力、资产配置、业务流程、资本结构、治理结构等。基于此,提高企业价值可以从五方面入手:优化商业模式,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完善资本配置,提高资本效率;优化业务经营战略;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本成本;优化公司治理,加强科学决策和运营等。其中,优化商业模式、优化资本配置、优化资本结构、降低债务资本成本、降低权益资本成本等,都是CFO的职责所在。而优化业务经营战略、改善公司治理等,也与CFO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EVA考核能够引导上市公司提高资本效率、提高价值创造能力,从而有一个更好的市值表现。”刘国芳说。

价值实现

上市后,公司本身成为一个商品,因此也就有了价格,即市值。市值也是股东财富的体现。价值实现,也叫价值营销,即通过投资者关系、分析师关系和媒介关系管理等,使得公司内在价值充分揭示,表现为一个较好的市值,甚至有一个合理的溢价。这是一道问答题,提问者包括代表市场的投资人、分析师、媒体等,回答问题的,是上市公司。

中国股市被称为“弱式有效市场”上市公司市值与其内在价值之间经常存在较大的偏离。在这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上,向市场揭示公司价值,最大限度地消除信息不对称,争取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认知和认同,是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方法和途径。

信息披露与投资者关系管理是价值实现的主要途径,也是达成公司市值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两者相辅相成,但不可替代。

以三一重工股权分置改革为例。从2005年5月10日股改方案正式公布,到6月10日股东大会召开,公司共计完成31份、累计288页的媒体监控报告;媒体监控小组共计监控或引导658篇新闻报道、3683条相关信息,提出了49条对策建议;4家门户网站在重要版位设置了股权分置改革专题,公司提供了67篇文章加以正面引导。这些行为在股市的直接影响是:公司股价从5月11日复牌时的18.65元涨至6月1日收盘时的19.68元,公司市值增加2.472亿元。同时,由于公司及时根据市场反馈调整股改方案,最初备受争议的股改最终以全体股东同意票98.66%、流通股股东同意票93.44%的高比例通过。

“科学、有效、合规,是价值实现的三个基本原则。”刘国芳如是说。

价值经营

价值经营,是指上市公司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的,积极开展公司股权、资本和资产管理活动,以提高公司的创造能力和价值实现能力。在“市值管理”这份综合考卷中,“价值经营”是难度最大的一个题型。考好了,市值可以呈几何型提升;一旦考砸,整个公司都可能被市场瞬时雨打风吹去。

就具体手段而言,在市值被明显高估时,企业可以增发股票或者发行可转债,也可以换股并购,整合主业。在市值被明显低估时,则可以收购同行企业,加强产业整合;回购部分股票,做好股本管理;巧选融资手段,降低融资成本。

马方业举例说,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证监会在8月修订了股东增持和回购管理办法,丽珠集团(000513)进行了B股(粤丽珠B,200513)回购;随后,天音控股(000829)打响了A股公司回购的第一枪,两家公司的市值因此得到了提升。而在2009年1月29日,三一重工与德国北威州政府签订投资协议,投资1亿欧元建设研发中心及机械制造基地,2月2日是春节后首个交易日,这一消息不仅令三一重工的股价从20.03元跳空高开,大涨6.18%,从此走上新一波上行行情,还刺激了沪深股市一众工程机械股借势开花。

刘国芳特别指出,中国股市有公司自身风险,也有系统性风险,很容易出现普涨普跌的情况,因此,要对系统性风险有充分预估,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比如牛市要做股权融资;熊市要做债权融资。再比如资产注入,在股价低迷的时候,可以换股并购;股价比较好的时候,可以做定向增发。”

谁来答题

市值管理的具体操作模式,大体有两种:一种是董秘负责制,公司董秘全面负责投资者关系和资本市场的运作;另一种是CFO负责制,由CFO全面负责与资本、资金相关的事务,董秘协助CFO做好投资者关系管理等。

前者以万科A为代表。该公司拥有功能强大的董秘办公室,下设投资者关系、公共关系、品牌策划与宣传、公司战略规划、政策研究、行业研究等团队。

后者以GE为代表。GE的企业管理是典型的“三驾马车”:董事长兼CEO全盘领导,COO负责公司日常运作,CFO负责与资本、资金相关的一切事宜。

尽管大多数中国上市公司都采用了董秘负责制,但在记者的调查中,受访对象大多是CFO负责制的支持者。以在资本市场有不俗表现的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财务部门下设投资人关系总监,而董秘只负责与董事会的协调、沟通。公司CFO王士连对此的解释是:“CFO最熟悉资金与资本运作,最了解公司的运营情况,也最熟悉会计准则,在和投资人、分析师沟通的时候,对方会随时提出与策略、市场、价格、销量、成本、质量相关的问题,而CFO最熟悉这些在财务方面的影响,他可以直接和对方沟通。”

第4篇:股市市值管理范文

对冲风险获取利益

根据现代证券投资组合原理,股票市场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是针对个别股票产生的风险,上市公司投资部门可以通过采取分散化的投资组合方式将非系统性风险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系统性风险是指对整个股票市场所有股票都产生影响的风险,这种风险由宏观性因素决定,单凭投资部门对股票市场的组合投资显然无法规避市场价格整体变动的风险,而通过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交易,则可以规避系统性风险。

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前,上市公司投资部门只能被动地等待市场时机或冒风险投入资金。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后,上市公司则可以运用股指期货的卖出套期保值功能,在已持有股票组合的情况下,为防止股票组合价格下跌的系统风险,卖出股指期货。如果大盘下跌,股票组合的亏损可以由股指期货的收益来弥补;如果大盘上涨,可以用股票组合的收益来弥补股指期货交易中的亏损,从而锁定预期利润,避免持有股票组合的风险。

同样,若投资部门预测将来股市上涨,但要控制股票买入成本,则可以利用股指期货的买入套期保值功能,买入股指期货,锁定将来购入股票的价格水平,在资金可以投入股市时,再买入股票,并把股指期货平仓。如果股市上涨,股指期货的盈利可以弥补后期买入股票的高成本;如果股市下跌,股指期货的亏损也可以由买入股票成本的下降来弥补。无论行情如何变动,投资部门都可以用买入股指期货时的价格买入股票。

由于股指期货套期保值交易的操作非常复杂,宜对各种风险进行管理,以达到理想的套期保值效果。首先,股票指数与投资组合之间收益率的联动性,即β系数,对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效果有很大影响:β系数越高,股票指数与投资组合之间的价格变动越一致,套期保值效果越好;联动性越低,β系数越不稳定,保值效果越不佳。针对这种风险,上市公司宜持续计算β系数的变化,以调整期货头寸。

同时,股指期货合约交易在交割时以现货指数为基准,在正常交易期间,期货指数与现货指数维持一定的动态联系。但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期货指数常会与现货指数发生一定程度的偏离,当偏离超出了一定范围,就会产生套利机会。上市公司的投资部门可以利用套利机会从事期现套利交易,获取无风险利润。当合约价格高于股指期货理论价格,则期价被高估,投资部门可以卖出股指期货,同时买入对应的现货股票进行套利交易。

上市公司投资部门期现套利的关键就在于采用何种方式来复制沪深300指数,投资部门可以利用市面上已有的指数基金加权组合复制沪深300指数,也可以选择一篮子成份股来复制指数。

提升公司管理水平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上市公司管理层在公司的运行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开展股指期货交易能够大量聚集各种信息,有利于提高股市的透明度,使股价更好地反映公司价值。这样,在价值投资的理念下,股价必然受到公司长期业绩以及管理层能力、盈利能力的影响,而不是短期的人为影响。股价反映业绩,必然促使管理人员以长期业绩为目标,而不是只注重短期利益。

长期持股的管理层持有大量股票现货,当整个股市下跌时,其持有的现货股票的价值将随之而降低。上市公司管理层抛售所持股票的行为通常会对市场带来不利影响,不仅影响市场对该上市公司的信心,也影响上市公司员工对企业的信心。管理层降低持股比例后,管理层人员在企业的利益降低或消失,跳槽的概率会增加,会引发企业的管理结构动荡;股权对管理层的激励作用也会降低或消失,不利于企业的业绩增长。

由于管理层不愿意因为卖出股票而失去某些地位或控制权,为避免股票下跌所造成的损失,根据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价格趋同性原理,管理层可以通过在期货市场上卖空股指期货对冲股价下跌的风险,以期货部位的盈利来补偿或抵消现货部位的亏损,最大程度地保护自身股权的价值。

同时,管理层的控制地位,使得市场更愿意相信管理层在公司持股量能够传递出公司的真实信号,管理层持股量对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场价值有显著影响。管理层持股稳定后,上市公司管理团队即可稳定,可以增加市场对上市公司的信心,同时股权的激励机制会引导上市公司管理层创造更多的财富。

双向操作维护股权

根据西方经济学和财务金融学理论,股份制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应当以确保股东的财富和利益的最大化为最终目标。作为上市公司股东,其在公司的财富增加则具体体现为上市公司股价的上涨,当公司股价发生波动时,股东可以通过买卖股指期货保护自己的权益。

作为公司长期战略投资者的股东对未来市场走势看空,担心所持股份价值会减少,但不愿意因减持公司股票而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若卖出所持股份从而造成公司股东持股比例发生较大变化时,新的相对控股股东很有可能会更换公司管理层,制定新的发展战略等措施,由此可能导致公司治理结构的不稳定以及经营战略的不连贯,从而影响公司的整体发展和盈利能力;同时,控股股东或大股东抛售行为也会对市场发出负面信号,打击市场对上市公司的信心,进而影响该股东自身的利益。通过卖出股指期货替代出售所持股份,有利于上市公司各个股东间股权比例的稳定,有利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稳定,有利于企业的持续稳健经营。

第5篇:股市市值管理范文

并购是上市公司实现快速扩张和成长的一种重要方式。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能够有效地进行市值管理。并购使上市公司总资产迅速集中,大大提升公司市值。股权流动性的增加为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带来机遇与活力,公司的控制权市场进入一个空前活跃的时期。

关键词: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并购

上市公司并购是公司扩张和成长的一种方式。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就是控制权的交易。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我国股票市场迈向全流通时代。全流通意味着所有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且与市值紧密相关,市值管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市值管理的手段包括资产重组、定向增发、借壳上市、股权激励、大宗交易、融资融券、股指期货及转融通等。

全流通成为并购活动的催化剂,公司控制权市场进入一个空前活跃的时期。市值管理与并购成为上市公司关注的两大热点。

市值管理,就是上市公司运用多种科学与合规的价值经营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优化的战略管理行为。市值管理的对象是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企业的市场价值主要是指企业的股票价值,即股份数×股价。市值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要使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更能准确的反映公司的内在价值,并努力实现上市公司内在价值和股东价值最大化。

并购,指在市场机制下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其目标是为了获得企业的控制权。通常主动出击兼并或收购另一公司的企业被称为并购企业,另一方被称为目标公司。结果是并购企业获得目标公司的产权,使其失去法人资格,或者改变其产权结构,成为并购企业的控股子公司。

我国并购市场对并购的定义比较模糊,包含了兼并、收购、托管、股权转让、资产置换、无偿划拨等行为。本文所指“并购”是泛指一切引起企业所有权改变或者产权转移的行为。

一、市值与并购活动的相互影响

(一)市值与并购动因

每个公司实施并购行为的目的是多方面的,有的是为了完善自身产业链,有的是为了丰富产品线,有的是为提升产能等等。并购的实质是并购企业价值被估价后,管理者为了获得估价的利益而采取的一种积极的保值策略。

在不成熟的资本市场中,市场的短期投机性较强,投资者热衷于炒作并购重组概念和题材。并购公告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财富效应,会引起相关企业股价的上涨。一些投机资本家利用并购事件进行概念炒作,低买高卖,从中赚取超额收益。

(二)市值与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是指并购企业通过本公司发行股票换取目标公司资产的并购行为。良好的市值表现可以提高并购企业股票的支付能力。目标企业也更加容易接受换股并购的方案。同时,换股并购也会对并购企业的市值产生影响。换股并购会让投资者产生并购企业市值被高估的预期,当并购消息公布时,并购企业的股价会因投资者的预期回归而趋于下降。换股并购的并购企业在事件宣告期前后会有显著的负面效应。

(三)市值与现金并购

现金并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我国企业大多自有资金积累不足,因此需要向外部进行融资。市值规模直接反映并购企业对社会资本的吸收能力。首先,在公司股本不变的情况下,市值越大意味着股价越高,从而股权融资的能力就越强;其次,公司市值越高,偿债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就越强,越容易得到更高的资信评级,融资成本也就越低。

对于市场而言,现金并购通常认为是一个很好的信号,表明并购企业的现金流较大,而且有能力充分利用并购所形成的投资机会。

二、并购过程的市值管理策略

全流通时代,市值取代净资产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它不仅决定上市公司股东利益的大小,也影响着上市公司并购活动的顺利开展。通过有效的市值管理,可以充分发挥市值的价值创造作用,为企业争取更多的并购机会,扩大并购融资规模,降低并购融资成本。并购企业在从事并购活动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市值管理:

(一)并购前,提高市值溢价

市值溢价是利用市值管理手段,对内提高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对外改善与投资者的交流,使得公司价值获得投资者认同,从而获得市值的溢价。并购企业为了获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通常需要支付大量的并购溢价。通过提高并购企业的市值管理溢价,可以解决企业支付并购溢价的难题,从而为企业争取到更多的并购机会。实证研究表明,投资者愿意为那些主业突出、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公众形象健康的公司支付溢价。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明确主业选择和定位、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设计、参加公益事业塑造企业健康形象等方式,增强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整个运作机制的信心,从而获得市值管理溢价。

(二)并购中,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

并购活动的全过程都离不开投资者的支持。良好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可以为企业并购活动建立起一条长效、动态的资本补充机制,为其再融资计划提供有力支持。上市公司应重视投资者关系的维护,广泛利用各种媒体与投资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反馈机制。对于并购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并购信息,应及时与投资者、媒介和分析师沟通,及时规范地进行信息披露,增加并购过程的透明度,使得公司的发展策略和项目进展等信息能及时被市场所了解,以促进投资者对并购行为认同度和参与度。

(三)并购后,建立相机决策的市值管理模式

所谓相机决策的市值管理机制,就是在市值表现不同的情况下,相机采用不同的市值管理方法。例如,当企业处于强市,市场价值被高估时,采取增发新股、换股收购、注资、分拆等措施使市值回落;当企业处于弱市,市值被低估时,采取增持、回购、发行可转债等措施提升投资者信心,使市值回升。并购交易完成后的整合过程是一个相对较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并购企业市值可能会随着大盘的涨跌而起伏。处于整合过程中的上市公司的财务体系、经营体系相对脆弱,任何剧烈的市场变化都会对企业的并购整合带来冲击,甚至导致并购整合的失败。(作者单位:浙江万马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卿锋,企业并购在公司治理中的效应分析[J]理财,2004,(5)

[2]巴曙松.上市公司如何提高市值溢价[J].新财经,2007(1)

[3]张钰.市值管理与商业银行市值最大化[J].理论探索,2007(6)

第6篇:股市市值管理范文

两个世纪以前,亚当・斯密断言:最具生产力和创造力的公司将为股东创造最高的收益,吸引更好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员将更具生产力,进而增加收益――这本身就是资本市场配置资源效应发挥的秘诀所在。而破坏价值的公司将产生恶性循环,对于资源的吸引能力会逐步减弱,乃至逐渐走向消亡。

中国的上市公司是否能够顺应正在深刻转换的市场发展的要求,从原来的净资产管理,转向更为市场化的市值管理,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上市公司发展的空间以及整个资本市场资源配置能力的改善程度。

市值溢价的形成途径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都揭示了一个基本理念:上市公司必须要为股东创造财富。上市公司的一切经营行为,无论是投资、融资、再融资或是股利政策,等等;都必须围绕为股东创造财富这个核心准则来完成。

市值管理着重强调使企业的股价正确、真实地反映企业内在价值。也就是说,企业的流通市值增加是以其内在价值的发展为前提的,而不是依靠做假账、虚假信息等手段操纵的。比如通过“坐庄”、虚假资产重组等股价操纵方式也可以实现股价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事实表明,通过股价操纵实现的股价上升,必然是难以持续的。通过企业内在价值的提升,促进流通市值增加,同时从外部市场环境角度不断提高市场的有效性,才是市值管理的核心和关键。

市值管理,实际上也包含了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互动过程。即使是最完善、最发达的资本市场,投资者和上市公司之间仍然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不对称导致投资者做出的投资决策并不一定真正反映上市公司内在价值,会出现偏差。因此,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除了要进行内在价值管理外,还必须进行投资者关系管理,通过透明的信息等手段,与投资者进行有效沟通,使公司价值获得投资者认同。

从上市公司内在价值角度进行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可以大致归结为主业发展和公司管理。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其实质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减少投资者与公司间的信息不完全,进而影响投资者行为,提高投资者对公司股票的偏好。

大致来说,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寻求上市公司的市值提升,获得市场溢价,可以从主业溢价、管理溢价和投资者偏好溢价三个维度进行。

主业溢价

主业溢价是资本市场一直关注和强调的专业化发展路径,是指上市公司通过主业发展,增强其内在价值,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从而实现公司流通市值的增加。因此,上市公司进行主业溢价的管理,其核心就是要建立有竞争力的主业持续发展能力。许多上市公司在上市初期,往往是盲目的多元化经营的公司,在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的驱动下,才逐步转变为主业清晰、发展路径透明的专业化公司。例如万科、招商银行等公司就是明显的代表。

从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看,获得投资者广泛认同的上市公司,往往是那些业务结构简单清晰,投资者能够十分轻松把握,主业突出而且发展战略明确的公司,例如巴菲特所投资的可口可乐等公司。从中长期看,主业的持续发展能力是上市公司获得主业溢价能力的关键。

公司要建立持续的主业发展能力,前提就是精心的主业选择和定位。公司必须要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主业过多特别是各主业间相关性差,往往不利于企业集中资源做强主业,也会增大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认同难度。

管理溢价

上市公司管理水平可以影响公司对社会资本的吸纳能力,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看好的程度和社会资本在公司内部的积聚程度。管理能力越强的公司,或者公司治理水平越高的公司,越是受投资者看好,其吸纳社会资本的能力越强,公司股票溢价能力就越强,市值就越大。这种由管理水平所引起的公司股价的增加和市值的增大,即为管理溢价。

管理是企业持续增长的根本,上市公司的管理水平必须要体现公司的持续发展能力,并能与公司的主业发展相协调和匹配。

至于公司治理带来的溢价,实际上是通过清晰透明的公司治理机制的设计,增强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整个运作机制的信心。大量的市场研究证明,投资者愿意为良好的公司治理支付溢价,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治理质量溢价。

股权分置的解决之所以带来治理溢价,十分重要的原因是非流通股与流通股利益的一致,使上市公司内部股东利益之间的冲突减弱,全流通带来的外部并购压力加大等因素都会成为上市公司改进公司治理的推动力量。

在股权分置条件下,由于无法通过股票交易直接从市场获利,非流通股股东(一般是控股股东)就会想方设法利用其手中的控制权为自己谋求利益。于是,大股东过度圈钱、违规造假、侵占挪用上市公司资产等弊病丛生。在统一的价值标准建立后,上述行为将直接导致非流通股股东资产更大的损失,这就从制度源头上制约非流通股股东损害流通股股东利益的行为。

在同一价值标准下,非流通股股东只有形成良好的自我约束机制,关注上市公司利润的提高、财务指标的改善,从而促使股票价格上涨,赚取更大的收益。

投资者偏好溢价

投资者偏好溢价是从投资者行为角度提出的,衡量公司流通市值受投资者行为影响而增加的能力。

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机构投资者,另一类就是个人投资者。其中,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导向可以对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起到很重要的支撑作用。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上,机构投资者是资本市场重要的参与者,是维护市场稳定的重要力量。机构投资者相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更具理性,在资本市场上起着市场价格发现、引导甚至主导作用。因此,机构投资导向对于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和投资者投资选择具有重要的标杆意义。

当然,机构投资者内部也可以细分为风险收益偏好差异很大的不同群体,上市公司迎合不同的机构投资者的需求,可以带来不同的市值波动效应。私募基金的偏好与共同基金就存在很大差异,不同的共同基金对于上市公司的期望也存在显著不同。因此,如何充分适应不同机构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的期望,成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方面的重要内容。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运行效率的不断提高,股票定价越来越趋于理性,市场定价也会日趋合理,股价变动对公司经营者的市场约束也会相应增强。具体而言,如果公司股价因经营原因持续下跌,不仅会影响公司的市场形象,增加公司再融资的困难程度,提高融资成本,而且会直接减少股东财富,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外部并购重组的压力。

巴曙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

副所长

经济学家给上市公司的建议

《新财经》:上市公司如何建立与自身相符的市值管理模式?

朱武祥:上市公司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投资哲学和经营理念,要把自己的想法传递给投资者,让投资者知道企业的风格,进而让投资者选择你。

另外,企业也可以自己去找一些投资者。美国有专门的机构帮助上市公司寻找投资者,帮助上市公司进行投资者结构分析。按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可以劝进或者劝退一些投资者,优化和调整投资者结构。财经顾问公司可以做,投行也可发做,这会形成一个新的行业。

股票市场对公司的市值会有高估和低估的情况。当市值畸高时,上市公司应明确自己的观点,或者直接提醒投资者自己的市值被高估了。这恰恰考验上市公司是持续经营还是短期的投机。欧美市场会利用投机性的高市值,高了就增发、配股、分拆,或者换股收购。

金岩石:不是要建立市值管理模式,而是必须服从,必须按照商品市场的规律来规范上市公司自身行为。尽管投资人并不直接参与管理,但投资人的选择决定着企业的价值,这就要求企业有严格的公司治理架构,严格的、完整的信息披露。

市值管理开始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引入了一个新的周期,就是市场的心理周期。心理周期往往是非理性的。当一个市场走牛时,企业价值会被高估,市场走熊时,会被低估,于是市值与企业本身价值永远是背离的。由于其必须服从于投资人,而投资人又是非理性的,于是一个企业的市值和本身的价值就处于一个经常背离的状态。

这也考验上市公司的执行能力。其年初制订的计划,到年底能否完全履行兑现,就决定了经营管理层的去留,要用执行的数字、结果来回答投资者。计划没有执行到位就是违约,违约的结果就是解约。就会被投资者抛弃,投资者或者用手投票,或者用脚投票。

《新财经》:对于市值已经跌破净资产的公司而言,市值管理怎样操作才有可行性?如何进行市值管理?

朱武样:这要看企业的情况。如果这家企业确实没有前景,在走下坡路,企业已经承担不了投资者的厚望了,这样的企业退市都有可能。如果确实是企业的价值被低估,可以选择回购。如果既不想回购,又不想退市,可以在法规允许范围内,多披露正面信息,或者动用一些公关手段。未来这种问题会越来越多。

金岩石:这是净资产实与不实的问题。如果净资产不实,说明市场比企业聪明,反之,说明市场不理性。市值管理和净值管理的两个核心概念,一个是商品化企业,一个是非商品化企业。这是两个不同制度的产物。

《新财经》:上市公司有没有必要设立一个专门的市值管理部门,如何进行投资者关系管理?

朱武祥:投资者关系管理就是企业的大股东要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投资者。如果找到志同者,双方就容易和谐,不容易产生争议,双方都基于长期就更容易沟通。否则,双方容易产生分歧、冲突,总体上会两败俱伤。

要想达成和谐就必须增加选择面,让投资者类型多一点。在国内,本土机构投资者影响力还不够,较多短视行为。如果机构联手,容易让上市公司陷入尴尬。解决这一问题,要进一步拓展机构投资者的风格和类型,类型多,就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以后一定会出现更多风格的基金。

第7篇:股市市值管理范文

关键词:股权激励 盈余管理 股票期权 限制性股票

一、引言

国内有关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而国外的研究结论基本上一致认为管理者股权激励会诱使上市公司管理者的盈余管理行为。因上市公司对高管人员所持股权信息的披露并不充分,实证研究中大多将股权激励局限于管理层持股的价值。因此本文进行如下改进和创新:第一,在描述股权激励实施程度时,不仅包含高管所持本公司股份的价值,还使用高管所持股票和期权的价值占高管所持股票和期权价值及高管当年现金薪酬总和的比例度量股权激励的实施程度;第二,在模型中引入“激励性质”变量,确定其激励本质为“激励”还是“自利”,描述其在股权激励影响盈余管理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二、样本选择及筛选

本文使用2006-2011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中授予高管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共有57家上市公司实施了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激励形式。其中,将在考察期间进行两次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算作两个样本,最后得到59个样本。

在样本筛选时,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剔除实施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的公司,集中考察实施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上市公司,包括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两种方式;剔除上市公司以外的主体向激励对象实施激励的公司。

三、模型构建

|DA|=B0+B1Incentivei,t+B2Naturei,t+B3Incentivei,tNaturei,t+B4Statei,t+B5Largesti,t+B6Indirectori,t+B7Top4auditi,t+B8Leveragei,t+B9BHi,t+B10ROAi,t+B11Growthi,t+B12Lnagei,t+B13Lnsizei,t+εi,t (1)

由于样本中,所有公司均设置审计委员会、1家公司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1家公司被特别处理,2家公司首次发行股票、没有公司进行配股,3家公司增发股票,因此为了避免多重共线性,本文在回归分析中剔除了审计委员会的设置(Auditcom)、审计意见(Auditopion)、被特别处理(ST)、首次发行股票(IPO)、配股(Rights)、增发股票(SEO)这些变量。

四、变量说明

(一)被解释变量

回归模型中,|DA|是对DA取绝对值。DA:可操纵应计利润,根据截面Jones模型确定,计算公式为DA=TA/A-NDA。其中TA为公司当年总应计利润,即TA=NI-CFO,其中NI为公司当年净利润,CFO为公司当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A为公司上年年末总资产;NDA为经过上年年末总资产调整后的公司当年非操纵性应计利润。

NDA=A1+A2[(REV-REC)/A]+A3(PPE/A) (2)

其中:REV是公司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和上年主营业务收入的差额,REC是公司当年应收账款和上年应收账款的差额,PPE是公司当年末固定资产原值,A为公司上年末总资产,A1、A2、A3为行业特征参数,根据方程(3)进行回归取得。

GA/A=a1+a2[(REV-REC)/A]+a3(PPE/A)+εi (3)

其中:a1、a2、a3是A1、A2、A3的OLS估计值;GA是公司总应计利润,即GA=OI-CFO,其中OI为公司当年营业利润;其他变量含义和方程(2)相同。

(二)解释变量

1.Incentivei,t为公司股权激励的程度,其度量如下:

Incentivei,t=0.01×Pricei,t×(Sharesi,t+Optionsi,t)/[0.01×Pricei,t×(Sharesi,t+Optionsi,t)+Cashpayi,t] (4)

本文使用高管所持股票和期权的价值占高管所持股票和期权价值以及高管当年现金薪酬总和的比例作为对股权激励实施程度的度量。Pricei,t为t年末公司i股票的收盘价,Sharesi,t和Optionsi,t分别为i公司高管于t年持有股票和期权的数量,Cashpayi,t为CEO当年现金薪酬,包括年薪和各类津贴。由于高管所持股票和期权价值过大,与现金薪酬直接相加会使数据不匹配,因此本文在高管所持股票和期权价值变量前使用加权系数0.01。

2.Naturei,t为激励因素本质的哑变量,若本质是“激励”,取值为1;若本质是“自利”,取值为0。包含下列情况之一时,视为“自利”:有效期设定为5年以内;可行权条件仅规定服务年限,无业绩指标;设定业绩指标仅为单一业绩指标;设定的业绩条件低于授予日前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的平均水平;行权价格为无偿授予。

3.Incentivei,t、Naturei,t为乘积变量,考察的是Incentivei,t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是增强还是减弱。如果经理人自利程度高些,则可预期Incentivei,t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会加强,管理者通过操控盈余管理来达到自利目的。反之,如果经理人激励程度更高,Incentive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会减弱,管理层不会因股权激励进行盈余管理。

(三)控制变量

1.产权与控制权结构。使用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类别(State:国有控股取值1,否则取值0)和控股股东持股比例(Largest: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对产权与控制权结构进行衡量。

2.董事会结构。使用独立董事比例(Indirector)对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进行衡量。

3.审计质量。使用以下三个变量衡量上市公司审计质量:一是Auditcom,即公司是否成立内部审计委员会,若设置取值1,否则取值0;二是Top4audit,即财务报表是否由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若为四大审计取值1,否则取值0;三是Auditopion,即审计结果是否为标准无保留意见,若为标准无保留意见取值1,否则取值0。

4.债权结构。使用年末总负债与股东权益的比率(Leverage,即财务杠杆)对上市公司的债权结构进行衡量。

5.境外投资者持股情况。若公司发行B或H股,BH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

6.盈利能力。使用资产收益率(ROA)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7.成长能力。使用营业收入增长率(Growth)衡量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

8.公司层面。使用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Lnsize)衡量上市公司规模,还包括引发盈余管理的其他动因作为控制变量,如公司股票是否被特别处理(ST:若被特别处理取值1,否则取值0)、公司是否首次发行股票(IPO,若首次发行取值1,否则取值0)、是否配股(Rights:若配股取值1,否则取值0)以及是否增发股票(SEO:若增发取值1,否则取值0)、公司上市年数自然对数(Lnage)。

五、实证分析结果

本文使用Eviews6.0对样本进行回归,R2值为0.3753,自变量可以解释因变量37.53%的变化,但由于受小样本局限性的影响,调整R2只有0.1948;F统计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显著,说明本模型总体上是显著的;DW值为1.8870,可以认为模型不存在自相关。

由回归结果可以看出:Incentivei,t、Naturei,t、Incentivei,t×Naturei,t三个主要解释变量都在10%的显著性水平显著。Incentivei,t变量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激励程度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高,股权激励的实施程度与盈余管理程度是正相关的。

Incentivei,t×Naturei,t系数显著为负,说明激励的性质起到减弱Incentivei,t对盈余管理影响的作用。虽然股权激励的程度增加会诱使经理人增加盈余管理的程度,但随着经理人激励程度越来越高,Incentivei,t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会减弱,管理层因股权激励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逐渐下降。

State变量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说明非国有企业比国有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低,这很可能是国有企业受到更多的政策约束导致的。ROA和Indirector在5%的显著性水平显著,说明公司的盈利能力越高、独立董事比例越低,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高。Lnage在1%的显著性水平显著,说明上市公司的上市年数越高,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就越高。

参考文献:

第8篇:股市市值管理范文

主流金融理论假设股票市场完美有效,股票价格能无偏地反映公司内在价值,此时,最大化股东价值就等于最大化公司股票价格。但实际上资本市场并不完美,股东风险收益偏好不同,存在多样化的类别股东。特别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类型多样化,除了有发起人的非流通股与社会公众流通股之分,还有A股、B股及H股之分。现实中,不同类别股东的价值取向差异甚大。例如,同为流通股股东,境外投资者(H股、B股股东)相对A股投资者更偏好现金股利,非流通股股东分享不到资本收益,偏好现金红利;由于流通A股股东普遍短期投机偏好,以严重脱离公司基本面价值的高价格交易,从而偏好股票股利。

从用友软件(600588)高派现遭质疑,到招商银行(600036)可转换债券融资计划受抵制,一些业绩优良的公司合乎规定的红利政策和融资行为频频遭遇流通股股东的诟病,其实质反映的是不同类别股东之间的利益博弈。从这来看,不同股东利益之间有差异,“股东价值最大化”也要分别对待。

最大化哪类型股东价值

上市公司股东可以分为内部股东(控股股东,非控股股东)、外部公众股东。不同类型的股东承担的风险、责任、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角色不同,风险偏好、价值取向及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即便同类的股东,价值取向也不尽同样,公司很难满足风险收益偏好不同的所有股东利益最大化,让哪类股东“价值最大化”通常都由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决定。股票市场本身是各种价值理念和力量博弈及自由选择的场所,在股票市场投机盛行的环境下,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可以选择不同的业务发展(价值创造)策略和红利(价值分配)政策。

控股股东的一种选择是,坚持以企业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真实资本价值最大化为原则,从而配置资本,制定公司业务发展战略、投融资战略和价值分配策略,不迎合短期投机股东或分析师对投资题材的追捧和价值分配方式的要求,不在意股票市场对公司股票短期价格表现冷淡甚至负面反应,或者不切实际的乐观预期。这样,大股东需要构建一个与控股股东业务发展战略和价值取向一致的目标股东群,从而致力于目标股东价值最大化。A股市场上的佛山照明(000541)则是这类上市公司的代表。

控股股东还可以选择迎合股票市场短期投机偏好,制定业务发展策略和红利政策,从而实现公司股票短期收益最大化。A股市场上的新黄埔置业(600638)、嘉宝集团(600622)等公司则有这种倾向。这类上市公司表现为主动迎合股票市场短期投机交易偏好,采取高转增或送股的股利政策,资本配置行为呈现投机性和短期化,主业衰落,却总能引起A股市场短期积极反应。

不过,大多数控股股东会选择基于公司可持续发展和真实价值增长,通过博弈迎合股票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当市场认为某家上市公司拥有许多净现值大于零的投资项目,从而高估公司价值的趋势时,理性的控股股东清楚项目的实际状况,如果控股股东认为公司股价被过分高估,就可以利用投资者的过度热情增发股票,但不将募集资金投入到新项目中,而是保留现金或投资于资本市场上其他公平定价的证券,或者在投资者青睐的领域只投小部分募集资金。而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上,如果控股股东认为公司股票价格被市场不合理地低估,还可以回购股票。

控股股东还可以利用投资者的红利偏好制定红利政策。哈佛大学的学者Baker和Wurgler教授在2003年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投资者对派发红利公司的兴趣及红利政策偏好时常变化,从而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历史上,有些公司一直分配现金红利或者股票红利,大多数公司管理者通常会迎合投资者偏好制定红利政策,目的在于获得股票溢价。即当投资者倾向于风险回避,对支付现金红利的股票给予溢价时,管理者就支伺现金红利,当投资者偏好股票红利,对股票红利股票给予溢价时,管理者就改为股票红利。

上述这些策略的中长期结果不同。实践表明,坚持以企业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真实资本价值最大化的原则来配置资本、制定业务发展战略和价值分配策略,尽管在股票市场短期投机盛行的环境下,股票价格波澜不惊,甚至低迷,但有助于构建一个与控股股东业务发展战略和价佰取向一致的目标股东群,纠正股票市场刘公司行为的误解和定价的叫显偏差,使公司股票价格始终能以与企业真实价佰相关的价格交易,减少公司股票的投机性,减少甚至消除控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在资本配置战略和价值分配政策方面的冲突,有助于公司的产品市场经营战略保持 贯性,形成股票市场评价与产品市场经营之间的良性互动。而随着其竞争地位日益强大,最终也受会到股票市场青睐。

股东选择公司,公司也可以选择股东

正如产品市场上需要细分客户,满足客户需求不可能满足所有客户需求,股东价值最大化也并非所有不同风格的投资者价值最大化。俗话说得好:“道不同,不相与谋”。公司不同的业务发展及融资战略、不同的红利分配政策会吸引拥有不同投资风格的外部流通股股东,反过来,不同投资风格的外部流通股股东也会影响公司投融资战略和红利政策风格。对于此,上市公司可以在进行股东细分之后,锁定自己的目标股东。

关注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和资本增值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应该坚持自己的经营理念和价值取向,其中包括公司业务发展战略、商业模式、投融资计划和红利政策,并且向股票市场传达这一明确信号,增加透明度,以便外部投资者正确评价和选择,吸引和筛选出与控股股东价值取向一致的外部流通股股东;同时,使那些怀着短期预期或不现实预期的股东离开。

成熟市场上的很多上市公司正是通过明确业务发展战略、价值取向来淘汰那些与自己的经营和价值理念不一致的外部股东,从而建立一个与自身发展和价值理念一致的股东群。新兴行业的公司,例如微软公司(Microsoft)上市以来,一直不派发现金红利,高速成长吸引了偏好资本收益的增长型股东群,而一些传统产业或公用事业公司,则通过稳定成长和高现金股利政策,吸引了一批养老基金等偏好稳定的现金红利的投资者。

在短期投机力量主导的股票市场,往往投资者会对上市公司短期盈利形成评价压力,或者由于投资者过于乐观,定价过高,会对公司持续增长产生巨大压力,不利于上市公司长期健康发展。美国MomtorGroup的首席执行官Joseph Fuller和哈佛大学商学院Mmhael Jensen教授曾撰文指出,美国股票市场上盛行预期公司收益游戏(Expectations game),即股票分析师往往给公司设定比较乐观的增长预期,并迫使公司管理者努力实现分析师的预期。Fuller和Jensen呼吁,公司管理层不要害怕公司股票价格低。因为股票被市场高估并非好事,投资者脱离实际地高估公司股票价值,会对公司未来增长产生乐观要求或者压力,而这种增长要求脱离了公司实际能力,或者是公司基本上不可能实现。如果公司管理者迫于股票市场分析家的这种要求或压力,往往会采取损害公司长期健康发展的战略及资本配置行为,安然、北电网络等不少公司就是这样的典型。

在A股市场上,迎合股票市场短期投机偏好、采取短期和随机的业务发展策略及高股票股利政策的上市公司,往往不再致力于踏踏实实进行实业运作,提高经营效率,培育竞争能力,而是以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名义,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热衷于在外部随机寻找不相关的热点投资机会,轻率进行投机。

例如,1999年股票市场青睐于高科技概念时,上百家上市公司纷纷投资科技企业12000年投资网络,2001年又转向传媒。股票市场短期投机偏好和公司治理问题严重又激励和助长了这种短期资本配置行为。由于这类公司在投资机会获取方面高度不确定,并且缺乏把外生的投资机会转化为实际经营业绩和企业价值的执行能力,导致频繁变更募集资金投向。一旦投资失败,则通过与大股东资产置换转移投资丧失。这些公司没有因投资扩张而集聚和增强主业可持续发展和竞争能力,主业竞争地位显著下降,甚至丧失,经营业绩逐年下降,从“实业运作―价值创造”型企业演变为没有竞争优势的多元化投资管理公司,或沦为ST,甚至被置换出股票市场。有些原本优秀的企业因此沦落。

不完美市场下的可行选择

理想状态下的股东价值最大化在不完美的现实中面临很多问题。在短期投机的价值取向下,上市公司要坚持长期真实价值最大化并非易事。A股市场上市公司,流通股股东与内部控股股东在价值创造、融资和价值分配策略上的分歧非常突出。近年来,监管部门推出了一系列规范股票市场参与各方行为的政策法规,对股票市场发展和规范起到积极作用。但是,不能简单地把流通股股东的利益等同于上市公司股东价值最大化,例如,由流通股股东决定公司能否实施再融资计划,实际上会限制很多上市公司正常商业抉择,损害了非流通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利益,不利于上市公司持续发展。

有效实施股东价值最大化,需要改造股票市场本身和公司治理机制。

首先,对股票市场本身的改造更显重要。这需要改变短期投机价值取向主导的格局和上市公司构成,使投资者的价值取向多样化,形成价值取向不同的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能够自由博弈的制度环境。

第9篇:股市市值管理范文

一、货币政策通过股票市场的传导渠道

货币政策通过股票市场的传导机制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1.托宾的q理论

Tobin(1961)他指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起作用的是资本的供给价格。一旦货币当局成功地提高了资本供给价格,投资就会发生。在此基础上,1969年他提出了货币政策通过股票价格的变动而作用于实际经济的过程的Q理论。q定义为企业的市场价值除以资本的重置价值,如果q>1,表明公司所拥有资产的市值高于重置成本,企业投资支出将会上升;如果q

2.财富效应理论

在西方经济学中,财富是指经济主体所持有资产的未来收人的现值。莫迪利安尼在生命周期模型的研究中,假定消费者按时间均匀地安排他们的消费,因此决定消费支出的是消费者毕生的资财,而不仅是当前的收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决定于消费者一生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本、真实资本和金融财富,金融财富的主要内容就是普通股票。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会相应改变经济主体的实际财富数量,从而使经济主体改变自己的意愿支出,影响到国民收人水平,这一过程就是财富传导渠道,其传导机制为:货币供应量股票价格金融财富毕生资财消费产出。

3.不对称信息效应

在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中,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问题会降低银行的贷款意愿,影响企业投资支出,使得货币政策信贷传导受阻。解决信贷渠道中非对称信息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是提高企业净值或贷款担保品价值。而股票价格上涨是导致企业净值增加的重要途径之一,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可描述如下:货币供应量股票价格净值逆向选择道德风险贷款投资产出。

4.流动性效应

根据流动性效应的观点,若持有流动性较差的资产时,被迫变现时的损失会很大,此时应持有变现能力强的金融资产。如果消费者对自己陷人财务困境可能性的预期较高,他将减少持有缺乏流动性的耐用品,增加持有流动性较高的资产。因此,股票价值上升,金融资产的价值也会上升,其陷入财务困难的可能性就降低,从而耐用品支出会增加。这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货币供应股票价格金融资产价值财务困难的可能性耐用消费品支出产出。

5.(狭义)股票市场渠道效应

Ralph Chami、Tomas F・Cosmano和Connel Fullenkamp(1999)通过分析股票市场的内在作用机理,提出了股票市场渠道。他们认为,股东的收益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股票红利,一是股票本身价格上升带来的资本利得,这两种收益都表现为名义收人。货币当局可以通过改变货币政策变量影响一般物价水平,进而影响股东的真实回报和消费,最终影响企业的投资,其机制表述为:货币供应价格水平股票除息价值本期股票真实回报下期投资下一期产出。

二、实证分析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股票市场与一些经济金融变量的关系来讨论股票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作用效果。采用了上证和深证流通股票总市值作为股票市场发展情况的代表变量。采用2006年1月到2008年5月的每月末的流通股票总市值反应证券市场的状况。数据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货币供应量市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它虽然包括MO、M1、M2,但M1是中央银行控制的重点层次。因此用2006.1-2008.5M1作为货币政策的代表变量,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额作为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情况的代表。样本区间为2006.1-2008.5,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局网站。数据见附表1。通过各变量每月数据得到各变量每月增长率,见附表2。

首先分析货币供给量与流通股票市值增长率之间的相关关系。

图1 M1增长率与流通市值增长率关系

通过上述图表可以看出,上市流通市值增长率和深市流通市值增长率几乎同步,而上市和深市流通市值增长率与M1增长率的变动联系并不强。也就是说M1的变动与流通股票市值的变动没有很强烈的关系,M1的变动不能引起股票流通市值的变动,而且有时候M1增加时股票流通市值反到下降。比如2006年3月份的数据显示,M1的增长率是上升的,而不管是上市流通市值还是深市流通市值的增长率都是下降的。接下来的4月份数据显示,M1的增长率是下降的,然而另外两个变量的增长率却是上升的。而且M1的各月度数据的增长率变动比较平缓,都是在正负5%以内;然而上市流通市值和深市流通市值的增长率变动幅度比较大,大的时候甚至接近34%,下降率有时也达到快接近20%了。所以通过分析M1与股票流通市值的变动,我们可以得出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不能带动股票市场的变动。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股票流通市值增长率与消费和投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图2 流通市值增长率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和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率关系

因为上市流通市值增长率和深市流通市值增长率走势基本相同,所以就选取上证流通市值增长率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和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率来做比较。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出上市流通市值增长率曲线走势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曲线走势有相似的点,但是也有些点流通市值增长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下降的,所以认为流通股票市值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相关性不强。我们再来看上市流通市值增长率与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率的关系,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变动浮动明显大于流通市值的变动幅度,而且流通市值的变动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动不是同步的,固定资产变动是季节性的变动,与上市流通市值的变动相关性不强。

所以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我国股票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很大,也就是通过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效果不理想。

三、我国股票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

1.股票市场发展规模偏小、不规范

目前,我国股票市场虽然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但规模仍然偏小,对经济金融影响程度有限,这样,通过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受到限制。无论是“托宾的q理论”,还是“财富效应”渠道或“流动性效应”渠道,以及股票市场渠道,都要求存在一个庞大、发达、有序、信息畅通的股票市场,生产要素可以在这个市场自由流动。托宾的q理论核心是企业市值上升时可以通过并购,增发新股等手段进行企业扩张和投资,而我国股市由于国有股、法人股、社会公众股分割,A、B、H、N股互不往来等多种原因,资源自由流动还有很长的距离,因此托宾的q理论在短期内还很难有所作为。

2.股票市场发展相关制度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强

由于历史的、体制性的原因,我国股票市场的功能定位被简化为“融资”――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和改革筹集资金,这种政策取向导致股票市场在发展和运行中存在一系列制度缺陷:(1)公司上市制度不科学。目前我国公司上市制度已由审核制改为核准制,虽然不再由政府直接审批,但仍需由券商推荐,并经过专家评审等程序。因此,我国上市公司的质量仍然存在问题,而且上市公司的总量仍受计划的严格限制,股票的供给不能对股市需求变动做出灵敏的反应。(2)股权结构不合理。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是通过对国有企业进行改制而组建起来的,现有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设置有国有股(含国家股、国有法人股)、法人股、内部职工股和社会公众股等,且股权过度集中于国家股,而国家作为公司大股东无法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导致我国上市公司中“内部人控制”现象相当普遍,社会公众股东的投资行为短期化。国有股、企业法人股等不能上市流通,不仅造成市场分割,不利于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与资源的有效配置,降低了证券市场的效率,而且进一步放大了政策变动对股票市场的冲击,扭曲股票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3)信息披露制度不规范。一些上市公司不能及时、准确地披露法定信息,有的公司甚至隐瞒重大事件或散布虚假信息,以达到上市、资产重组或操纵股价等目的。(4)证券监管体制不完善。长期以来,我国证券监管沿袭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监管手段偏重于“政策化”,股市运行的政策性特征明显,证券监管中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行政手段与法律手段运用不协调。正因为股票市场存在上述制度性缺陷,股价严重偏离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货币政策的变化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激发股市投机或引起股价大幅波动,而不能借助于股票市场影响实际经济活动。

3.股票市场与货币市场一体化程度低

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依赖于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只有当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一体化程度较高时,各个市场的资金价格才能有效地引导资金在不同市场之间迅速流动,以达到调节资金供求的目的。从目前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利率(收益率)缺乏内在联系,股票的价格变化尚不能准确反映货币政策的松紧。其主要的原因在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思路是优先发展能够为经济发展筹集资金的资本市场(主要是股票市场),从而使货币市场的发展滞后于资本市场。我们知道,货币市场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以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要高于资本市场,而货币市场滞后于资本市场的现实,使两个市场的利率与收益率存在明显的差异,投资者在货币政策变动时对银行存款、股票等不同的金融资产的收益率难以进行有效比较,从而降低了他们对于货币政策的敏感性。因此,货币政策试图通过中介目标调控股票价格,并使之达到预期目的的可能性不大。

四、对策和建议

1.大力发展和培育股票市场,尽快解决股票市场的所有制歧视问题

中国要大力发展股票市场,推动直接融资,促使国有产权的多元化,增强经济的支配力。在大力发展股票市场的同时,允许各种类型的企业上市(包括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以此推动股票市场上市公司群体多样化。同时应解决国有股的全流通问题,促使国有股、国有法人股和社会流通股、外资股拥有一样的权利,认真贯彻股权分置改革。

2.不断推动股票市场资源配置的市场化

资源配置市股票市场的核心功能之一,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直接影响到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性质和程度。因此,设法提高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是提高股票市场传导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必须引入优胜劣汰机制,以市场化的标准来对待上市公司的市场准入和退出,以提高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3.逐步完善股票市场的结构和层次

针对中国股票市场结构单一,只有主板市场,没有二板市场,也没有三板市场和OTC市场,应创建统一的、多层次的市场体系。以满足不同层次投资者的风险需要,从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股票市场定价的单向性,对于保证市场资金充裕、培养长期稳定的投资者群体有着重要的意义。从长远看,政府应加快股票市场的结构调整,在完善主板市场的同时加快设立创业板市场,使之与主板市场形成互补性的制度安排,为有潜力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渠道,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积极发展场外交易市场,为已经改制的股份制企业和股份合作制企业提供股权流通市场;积极创造条件,实现A股、B股市场并轨,准许外国投资者进入中国股票市场。

4.矫正角色定位,解除政府的隐性责任

政府对股票市场的责任应该市制定交易规则和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首先,要加快法制建设,严格对证券交易机构的规制和管理,制止证券交易中的违规活动。其次,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给股票市场发展提供基础性的体制前提。再次,在股票市场建设上,一级市场的工作重点在于严格实行“审核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审核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提供材料的真实性上,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二级市场上,在尽快消除公司股权结构和股票市场分割的同时,坚持和提高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的标准,使得上市公司的扩张和本身素质相对应。最后,将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利益放在市场监管最重要、最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强化信息披露要求,提高市场透明度,并教育投资者形成理性投资观念,提高其分析信息能力。

5.规范监管体系,保证市场监管制度化

第一,完善法制,依法规范市场秩序。首先,加快制定与《证券法》、《公司法》等法律相配套的有关法规,尽快完善实施细则和指导性意见,增强可操作性。其次,不断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建立信息披露动态监管制度,对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进行跟踪核实。再次,提高监管技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手段改进监管方式,加强事前监控,尽量把各种违规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最后,提高监管透明度,加强对监管人员的监督,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第二,推进监管体系社会化。监管体系社会化是股票市场发展的大趋势,要发挥中介机构特别是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证券公司和新闻媒体的作用,调整好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证券业协会的职能划分和衔接,形成财务监督、法律监督、保荐人监督、媒体监督、行业监督、行政监督、和市场监督相结合的立体式监管网络,尽可能保证市场的公平性和有序性。

6.加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互动

政府应加强监管,严查违规资金人市,一方面要扩大商业银行资金通过机构投资者进人股市的渠道,逐渐放宽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允许其从事证券投资业务;另一方面要努力扩大券商进人同业拆借市场的数量,鼓励其进人银行的国债回购市场。通过两个市场的互动,提高我国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参考文献:

[1]李至斌,刘健.货币政策、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中国证券市场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99-110.

[2]孙宝祥.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87-90.

[3]崔建军.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120-124.

[4]杨盛昌.我国的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J].经济研究,2007(3):67-70.

[5]谨昌松,李凡.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相关性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5(6):88-90.

[6]段进,曾令华,朱静平.货币政策应对股票价格波动的策略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146):52-56.

[7]张彩铃,刘玉山,康宇虹.货币政策效果评价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6(4):12-15.

[8]刘剑,胡跃红.股票市场发展与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J].中国软科学,2004(11):42-49.

[9]杨新松,龙革生.西方货币政策股票市场传到机制研究的新进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11):17-22.

[10]路兵.对我过货币政策资本市场传导渠道存在障碍的分析[J].甘肃农业,2006(2):124-12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