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描写清洁工的作文范文

描写清洁工的作文精选(九篇)

描写清洁工的作文

第1篇:描写清洁工的作文范文

窗外寒风凛冽,西北风呼呼地吹着。这样冷的天气,还要被老妈催促着去补习班,我心里有一百个不愿意,但最后还是裹着羽绒服出门了。刚过完年,小^的路上全都是放鞭炮留下的垃圾,让我原本不高兴的心情更糟糕了。我走着走着,看见远处有一个橘黄色的衣服在动,走近几步一瞧,原来是穿着环卫服的清洁工。呵,这么冷的天气,才刚过年,就出来打扫卫生,真是闲的!我不满地嘀咕道。

“张大妈,这么早就出来打扫卫生啊?你们不是应该过几天才上班吗?”一个大概与清洁工很熟的叔叔寒暄道。“是呀,这不刚过年嘛,鞭炮碎屑到处都是,应该扫扫啦。”张大妈热乎乎地一句。“这才初几啊,您就上班,真敬业啊!”“没有,没有,你看,你不是也要上班吗?我也该上班啦!”

他们的对话使我愣住了,我仔细打量眼前这位清洁工,年纪大约六旬,已有了些许皱纹的脸庞却依旧充满活力,充满热情,头发被利落地束起来,上身因为工作方便就穿了一层薄薄的羽绒服和环卫衣,虽然气温还是在零下,但她脸颊上滑落了几滴汗珠,嘴也在喘着粗气,戴着一副手套,不停地挥舞着大扫帚,脚下是一堆堆小山似的垃圾,但脸上却洋溢着节日的笑容。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眼前这位穿着朴素的清洁工在默默无闻地奉献――为这个小区,为这个城市,为这个国家,为这个世界。

我不禁感到愧疚,是呀,这个清洁工虽然默默无闻,但她为这片净土奉献出自己休息的时间――仅仅就为了让这个世界更美丽一点。她让我肃然起敬,这个清洁工向我诠释了高尔基的一句话:“给永远比拿愉快。”

【评点】

第2篇:描写清洁工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三美;情操;仰慕

【abstract】《the love lotus say 》medium“silt but don’t dye, the zhuo pure lian but not demon” of the great language be very popular.pass to laud lotus flower, elucidation love lotus of truth, expressed author honorable, pure true, jie body from good of thought affection, rightness lofty ideal and fine thing of pursue, to keep gao jie2’s thoughts and feelings of of one mind of admiration.

【key words】 three united states;thoughts and feelings;admire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宋人杨万里对江南千里荷池的描绘。其实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对荷花的描述真是不胜枚举,荷花自古以来也为我国人民所推崇。我认为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是最出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赞语脍炙人口,周敦颐在这篇不足120字的小文里,娴熟地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双关、反复等多种修辞方法。语言古朴自然,平浅晓畅,句法活脱。通过对荷花的赞美,说明爱莲的道理,抒发了作者刚直、纯真、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对崇高理想与美好事物的追求,对保持高洁情操的志同道合者的敬仰。作者把自己的这种美学理想大胆地牛动地体现在文学作品中。概括起这篇散文,可以用两个字:“三美”,即:

1. 精粹的语言之美 《爱莲说》的语言美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其一,表现在语音美。或叠音、或叠韵:或排比、或反复、或叙说、或感叹,音调和谐,节奏明快。课文中用t个叹词“噫”字,表示感慨,引出全文的要旨。然后分三层进行论述:一叹爱菊者“鲜”。“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照应上文的“独爱菊”。二叹爱莲者少。“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照应上文的“予独爱莲”。用反诘的语气写出就比直陈的句式显得深沉道劲,发人深省。三叹爱牡丹者众。’: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宜”应当。“乎”语气词,用在句中表停顿,表感叹的语气。“宜”和“乎”连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当然”。“众”很多人。“矣”语气助词,用在句尾表示已然或必然的口气。这句话照应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语含讥讽,表示对时俗的鄙夷之情。

其二表现在句式美。或偶句、或奇句、或排’比旬、或长旬、或短句、或独词句,既凝练流畅,又错落有致。当略者,寥寥数语,句子简练,明快;当详者,则用长句细心勾画,精工雕琢,绘形绘色;叹i与人,句式平实、稳妥,有“俱往矣”的意味;叹自身,用反问句,有知音难觅的感伤;叹世人,则用感叹旬,把嬉笑怒骂、鄙夷不肖之情通过一个“宜”字尽力宣泄出来。其三表现在表达方式美。百字短文,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作者把“爱”这个主观感情作为线索,用它贯穿全篇,将全文连缀成整体。全文共有八句,“爱”字出现七次,几乎一句一个“爱”字。起句开宗明义,指出“草木之花”可爱,一个“爱”字紧扣题目,把自然界中的花与人们主观感情结合起来,表达了作者自己之爱。第二段,作者在前面描述“爱”的对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爱”的实质——即莲花的精神。结尾处又就“爱”抒发感慨:爱菊已少,爱莲何人,而爱牡丹何众!感情深沉,引人深思。

2. 精妙的形象之美作者在数百年的习染成风的恶势力中,却能顶住逆流,独步于尘世之外,显示了他的高超不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丽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画面美、形态美、神态美,可以读jj_j描写美、语音美、情感美,可以悟出品格美、高洁美、正直美、风度美、质朴美、清高美。作者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形、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它那高沽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逼真逼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莲花的倾慕之情。

第3篇:描写清洁工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朱自清;散文;艺术意境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文学研究家,其散文作品在现代文学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他的散文风格独特、意境悠远,饱含深情且诚挚至深,诗情画意却又平实质朴,他把真挚朴厚的感情注入散文之中,用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情景交融的画面美感、精妙深刻的选材视角,奠定了重要的文学地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境界,达到了散文华美的艺术之巅。

一、清新自然、细腻雅致的语言风格

朱自清的文字功底极其深厚、扎实,在他的散文中,语言艺术是最大的亮点,清新自然、委婉淡雅、简洁细腻、生动绚丽而又平实质朴的语言文字,富有音韵美的修辞手法,简洁流畅的口语化风格,在营造氛围、烘托气氛的同时,强烈地感染和影响着读者。

1.清新雅致的文字美感

朱自清在散文创作中擅长用清新自然、委婉淡雅、简洁细腻、生动绚丽而又平实质朴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境,这种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尤其是在情景散文中运用得淋漓尽致。在《荷塘月色》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种描写很生动、清新,把静物写得极为鲜活,更把一种感官体验用一种悠远的想像表现出来了,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他所描绘的情景中,分不清现实与意境,收到了奇特的艺术效果。在注重语言的清新自然、生动绚丽的同时,他还在质朴平实准确上下功夫。名篇《背影》中多次对父亲的“背影”作描写刻画,父亲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正是在细心观察和用心体会的基础上,才在用字用句上如此生动、真切、朴实、精确。不论是从“探”字、“攀”字,还是“缩”字或“微倾”一词,都精确、真实地刻画出了父亲上月台时的艰难情景, 步履艰难的老父亲的“背影” 在深深印入读者脑中的同时,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经典镜头。

2.音韵律动的修辞美感

朱自清的散文,讲究节奏感和音韵美,就像一首流畅优美的乐曲,他在语音、文字、遣词造句等方面着意点墨,使得散文充满了空灵悠远的灵动和行云流水般的流畅。他擅长运用叠音词来作为修饰语。例如,在《绿》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象一朵朵小小的白梅, 微雨似的纷纷落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充分运用了叠音词,使整个句子显得乐感轻盈,音律和谐。他在散文中还经常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例如,在《春》中描写“春天象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在《荷塘月色》中描写月下荷花之美时,将其比喻为明珠、星星、美人。这些比喻使整个句式如行云流水般欢畅,如田园小曲般轻松明快,若一支婉转动听的乐曲,收到了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朱自清用比喻等修辞手法,用叠字叠词及长短句的巧妙搭配,使整篇文章显得悠扬婉转,有着一种错落有致、跌宕回环的韵律美感。

3.简洁流畅的口语化风格

在五四时代的新诗作家中,朱自清是极为擅长以简洁流畅的现代口语抒写新诗的,在散文创作中他亦是如此。熙评价说,“朴素自然而不等于平板,朱自清的散文里创造了许多新鲜的意境,新鲜的用语,寓有诗意,也富有风趣”。叶圣陶也曾说过,“现代大学生如果开设现代本国文学的课程,或者有人编现代本国文学史,论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全写口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朱自清着力以口语写散文,他把口语化风格作为创作的基本追求。在《春》里他这样描写,“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的,躺着,打几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这一连串充满了盎然童趣的动词,把孩子们尽情玩耍的快乐和兴奋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他还将文学语与口语作了完美的融合。

在《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有这样的描写,“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称着蔚蓝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数的黑暗,令人几乎不信那繁华的秦淮河了。”他用通畅易懂且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将有别于白天繁华喧嚣、在夜色中显得凝重肃穆的秦淮河勾画于文字中。朱自清的语言极富感染力和影响力,无愧于“白话美文的模范”。

二、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的美学意境

朱自清散文的灵魂就是将情与景、意与境、诗与画相融为一,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在朱自清的散文里,“情”和“景”,“意”和“境”、“诗”和“画”的关系是和谐相融的,他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把至臻至情、诗情画意的特点融于散文创作中,在情景交融中表现出淡淡而又韵味深长的诗境;他善于以文字作画,用语言的丹青渲染情、景、物,散文中充满诗意,富于色彩美感。朱自清擅长写景,《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绿》等一系列名篇都传达出他刻画细腻、描写精确的特点,着点墨将人人眼中见、心中有、笔下无的景象细细描绘,勾勒出了赏心悦目的图景。在写景美文中,他善于用重彩工笔描绘各种风景画、风俗画,并重视以形传神,尤重形似,孜孜以求一种高超的艺术美,他在散文中描绘出了一幅幅优美的画卷。有人将朱自清的散文比作国画中的工笔画,由此可见其散文中悠远高深的美学意境。

朱自清将诗词的意境与散文的意境融为一体,在散文中创造了诗意的境界。在《荷塘月色》中,有这幅景象: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几个比喻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绘出了月下荷塘“笼着轻纱的梦”一样的美景,充满诗意,回味无穷。朱自清善于籍情写景,以景衬情,使作品中呈现出极富画面感的绘画美。在《荷塘月色》中,“微风过处……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尽管他当时情绪很微妙,但描绘的这幅情景却让人身临其境,仿佛也置身于荷塘边,风过处嗅到淡淡飘来的荷香,看到荷叶漾起的绿意。他在《威尼斯》中,把圣马克方场描绘成“伟丽”的,把公爷府墙面上用白色和玫瑰红的大理石砌成的方纹比作“在阳光里鲜明得像少女一般”,形容威尼斯唱夜曲的歌女们“微微摇摆在红绿灯球下,颤动着酽酽的歌喉”,“运河上的朦胧的夜也似乎透出玫瑰红的样子”。朱自清用画笔饱蘸着鲜艳的水彩,描绘出无尽旖旎的风光和极具特色的文化,使威尼斯浓墨重彩地展现于我们的眼前。

三、精妙完美、独特深刻的选材视角

朱自清善于把散文的思想和艺术有机统一起来,其散文构思独具匠心、精妙独特,丝毫不露雕琢之痕。选材精妙,结构巧妙,这是朱自清散文构思上的一大特色。他一向以创作“精粹的艺术品”要求自己,于诗是这样,于散文也是这样。他选材力求其精,达意力求其深, 结构力求其巧,故而能以微见广, 以浅见深, 于朴实中见精巧,将人引入一个特定的诗的意境。朱自清对冬天的描绘不是那种刺骨寒冷、冰霜天地,而是从亲情、友情、爱情三个视角出发,以少时父子四人围坐一起吃水煮豆腐、年轻时与好友夜游西湖、与妻儿在台州过冬三幅场景,最后以“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一句话点题,以情感作串连,将三个看似不相关联的片段融为一个和谐美好的整体,带给读者暖暖的人间温情。《匆匆》一文则把视角统一在“轻”字上,全篇轻盈飘灵,寥寥数百字,结构精巧,大多数的句子仅五六个字,简短流畅,一连串疑问却不求答,飘忽即过,整体语调也欢畅明快,整文显得轻灵飘渺。在《春》一文中朱自清以完整的构思和优美的意境,运用自然活泼的笔调和灵动清新的笔触,将春天绿意盎然的美好景色描绘得生动细腻。朱自清一方面常采用发散性的艺术思维,将天马行空的想像与细腻婉转的感触融入到具体的景物中;另一方面,他又以结构的严谨约束无边境的想象与心灵出离的感受。从而使构思的巧妙与结构的严谨相统一和谐,使人眼前一亮。散文《荷塘月色》从布局上并不是开门见山,而是在描写荷塘月色之前,多次从侧面渲染荷塘月色之美,勾起读者一睹荷塘月色的强烈愿望,为正面描写荷塘月色作好了充分的铺垫,然后再转入正题。在描写完荷塘月色之美后,朱自清又从空间上转向时间上,调转笔锋将人们带入了古代“妖童媛女”荡舟采莲的悠远想像中,布局独具匠心,构思精妙完美,结构严谨独特,全文堪称和谐完美。

参考文献:

[1]朱自清.朱自清散文精选·序言[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6,6.

[2]叶圣陶.朱佩弦先生[J].新华月报,创刊号:178.

第4篇:描写清洁工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 李清照 咏花词 绘画美

诗歌和绘画历来有许多相通之处。宋代大诗人兼画家苏轼评王维诗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与苏轼同时代的郭熙亦说:①“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②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也提出诗歌要有绘画美。艺术门类的本质都是相通的,都饱含着诗情与画意。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女词人,她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工于诗词,善于书画。在词的创作中,她善于借鉴绘画理论与技巧,使其词画意盎然,具有浓厚的绘画美。

李清照被尊为“婉约之宗”,其词被誉为“易安体”。明杨慎《词品》评曰:“宋人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③李清照的词以“别是一家”的风范,把词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创造了词体文学中新的艺术境界。易安词中,咏花词占很大比重,颇受关注,但在对其成功原因探析时,人们常忽略一个重要方面,即她的绘画知识和技巧的影响,以及其咏花词中蕴含的绘画美。

一、淡雅清丽的色彩美

李清照是一位词画兼工的文学家,她在《金石录后序》中曾提出:“得书、画、彝、鼎,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④《才妇录》也记载:“易安居士能书、能画、又能词。”⑤可见,李清照善画,精于书画鉴赏。

李清照擅长丹青,深知色彩在绘画、诗词中的重要作用,女性的特质也让她对色彩尤为敏感。在她的大量咏花词中,金桂、红梅、黄菊、红荷、白菊、白梅是词人最常用的色彩意象,巧妙运用色彩描绘的词句比比皆是。如写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暗淡轻黄”写出了桂花颜色的淡雅柔和。它没有鲜艳耀眼的光泽,但色彩却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淡黄色,自有其动人之处。“红酥肯放琼苞碎”(《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梅是春的使者,红色属暖色,宜于表达愉悦温馨之情。红梅欲放未放、含而不露的无限情意表达了女词人爱梅惜梅的心境和惜春叹春的情思。“夜来揉损琼肌”(《多丽・咏白菊》),白色是高洁的象征,“琼肌”赞美白菊的素洁高雅。以花瓣洁白如玉,风采淡雅迷人的白菊隐喻自咏,表达了女词人追求高洁人格的情怀。“莫负东篱菊蕊黄”(《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盛开的黄菊已舒展开细长柔弱的花瓣,露出黄色的花蕊。色调淡雅明丽,给人以美好的遐想。“满地黄花堆积”(《声声慢・寻寻觅觅》),同样是写黄菊,却已是“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枯萎,满地堆积的“黄花”,恰似词人孤独凄凉的心境。“红稀香少”(《双调忆王孙・湖上风来浩浩渺》),清丽怡人的秋光中,粉红的荷花已逐渐凋落,但余香仍在,没有半点悲秋的情调,景色鲜明无穷好。

写海棠的著名词句“绿肥红瘦”(《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被誉为易安奇句,“人工天巧,可称绝唱”。⑥它“奇”在以肥瘦喻花,也“奇”在“绿”和“红”色彩的巧妙运用。嫣红嫩绿,对比鲜明,红绿交相映衬,格外鲜艳美丽。把“红”和“瘦”连用在一起,以“瘦”字状红海棠花由盛开繁丽而憔悴零落;形象凄婉又楚楚动人,生动形象又色彩美丽。

赵明诚称赞李清照“清丽其词,端庄其品”。⑦清丽不仅可以形容其前期词的主要风格,而且可以概括其咏花词的主要色彩。在其咏花词中,词人巧妙运用淡雅清丽的色彩,描写花的颜色特征,突出花的风韵品格,创造或清新或素雅的意象。词人以淡雅清亮为特征的宋代绘画色彩为主色调,巧用富有色彩的词藻,增加了画面的鲜活形象,增添了词句的优美生动,给词抹上了一层淡淡的色彩,增添了几许浓烈的绘画美。

二、千姿百态的形态美

有画的诗和有诗的画俱是诗、画的极高境界,“诗中有画”意指诗中描写的形象生动鲜明,逼真得像一幅鲜明的图画。李清照“词中有画”,其咏花词中描写花的形态美的句子新奇生动,各具特色。

词下笔下的花形神兼备,“香脸半开娇旖旎”、“玉人浴出新妆洗”(《渔家傲・雪里已恬春倍至》),“香脸半开”、“玉人浴出”拟梅花蕾初绽,柔美俏丽,似一张半开却妩媚的“香脸”,犹如出浴新妆的“玉人”,表现寒梅的形神美。“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巧用工笔,细致入微地描绘出春花的娇嫩、鲜润。犹带露珠娇艳美丽的鲜花,是年轻词人如花美貌的绝好写照。词中描写的桂花、白菊、梨花、芍药,也是多姿多彩的:“揉破黄金万点轻”(《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点描出淡黄轻柔的桂花;“渐秋阑,雪清玉瘦”(《多丽・咏白菊》),描摹了高洁清瘦的白菊;“梨花欲谢恐难禁”(《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已深》),描绘出欲谢凋落的梨花;“容华淡,绰约俱见天真”(《庆清朝・禁幄纸张》),刻画的是风姿绰约、淡天真的芍药。

李清照词中出现最多的梅花,经她妙笔点染,呈现出不同的姿态。“红酥肯放琼苞碎”(《玉楼春・重置已知春倍至》),是含苞欲放的早梅;“江梅些子破,未开匀”(《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是尚未开匀的梅花;“晚风庭院落梅初”(《浣溪沙・髻子伤春人庸更梳》),是凋落的梅花;“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是月下的梅花。那满枝盛开,雪中傲放的梅花则又是另一番韵致了。“寒梅点缀琼枝腻”(《渔家傲・垂置已知春倍至》),“腻”字用来状梅花之质,可看出梅花开得正盛,丰满润泽之形态。料峭春寒中,皑皑白雪之上,凌寒盛开的梅花充满生机与活力。

李清照天资聪颖,性灵钟慧,精通多种艺术,填词随意点染,便能妙笔生花。千姿百态的花朵,一经词人之手便被描绘得绘形绘色,宛若在目,一首首精彩的咏花词仿佛一幅幅色彩鲜明,形态各异的咏花图。

三、幽美深远的意境美

古人说诗论词是很讲究意境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的开篇就指出:“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⑧宋代绘画美学亦推崇诗意这一审美标准,李泽厚认为他们重视的审美趣味,是“对诗意的极力提倡”。⑨易安咏花词中常以委婉的情思、超脱的襟怀和美丽的花儿相融合,创造清新素雅、凄冷寒凉、寒洁幽远等幽美深远的意境,充满绘画美。如写藕花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夏日的黄昏,落日的余晖映照着清澈的湖水,无数只白色或粉红色的荷花,在密密丛丛的荷叶的簇拥下,迎着阵阵晚风悄然绽放。一只漂流的小船,载着一群天真烂漫的少女,就在这清香袭人的荷花深处,迷失了回家的方向。一幅色彩明快,格调欢快的荷塘少女泛舟图浮现在读者眼前。词人在进入“藕花深处”的佳境后喜悦、兴奋,笑入芙蓉浦,又有些惊慌,“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又是一幅动态图,扑愣愣飞起的鸥鹭使画面更加生动丰满。词笔至此戛然而止,读者可能仍沉醉在她的“藕花深处”,眼前仿佛看见黄昏美丽的荷塘,可爱的泛舟的少女,扑棱棱飞起的鸥鹭。整首词描写夏景清丽俊朗,格调轻松欢快,意境自然清新,让读者产生深深共鸣和无限向往。

同样是写藕花,笔调不同,意境也不同。在《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已不再是欢快的笔调,而变为孤独凄凉了。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红藕香残”的清秋时节,凉气袭人,一派凄清的氛围。丈夫“负笈远游”,词人心情孤寂、百无聊赖,“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只是泛舟出游也没有了少女时的无忧无虑,她无心游玩,回到“西楼”等待过雁传送“云中锦书”。“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构成了一个目断神迷的意境,“月明人倚楼”,绘成了一幅幽静朦胧的月夜相思图。月满之时,登上西楼,但月圆人未圆,雁回锦书无,心中的情思与愁情萦绕,无由排遣。“花自飘零水自流。”它们并不能理会词人的相思离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绵绵的相思、深深的闲愁,思念之情无法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我们仿佛看到了词人眉尖的一蹙一颦,心头的一颤一震,处处流露出离愁别恨。哀伤凄冷的环境,愁肠悱恻的词人,烘托出一种深沉凄凉、婉转忧伤的意境。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月下雪梅图,构筑了一个冰清玉洁、空灵幽美、如诗如画的意境。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描写寒梅形象,把其置身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里。起笔以“雪里琼枝”表现梅花独占春首的品性,接着以“香脸半开”、“玉人浴出”拟其妩媚娇艳的形神美。“故叫明月玲珑地。”雪中盛开的梅花在朦胧的月光下,别有一番风韵。“共赏金樽沉绿蚁。”看到这幅美丽的“月下雪梅图”,词人忍不住想邀梅共饮。“此花不与群花比。”既赞美了梅花孤高傲寒的品格,又表现了女词人鄙弃世俗的坦荡情怀。这首词把皑皑的白雪、美丽的梅花、溶溶的月色组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疏淡清幽、空灵洁净、美妙如画的意境。在这幽美的意境中,词人和梅花融为一体,寒梅的形神美和词人的感情美融为一体,更增添了意境的优美。

李清照咏花词充满幽美深远的意境美,许多画家选其为题材,创作为“词意画”。中华书局编的《名家书画宋词精萃》精选了她的6首咏花词及书画家据其词意创作的词意画。著名画家陈逸飞许多作品的立意来自于李清照的咏花词,其词中空灵凄美的意境,在陈逸飞画作中有淋漓尽致的展现。

四、结语

宋代的帝王多喜好和提倡绘画,许多文人诗画兼工,常作诗意画和题画诗。李清照出生在书香浓郁的士大夫家庭,自幼学诗习画,婚后常与其夫赵明诚一起收藏鉴赏历代金石书画。受社会风气的陶冶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她在绘画方面有很高的艺术修养。李清照灵心慧质,天生具有艺术家气质,以特有的女性情怀感受生活,不拘一格爱花。她才力华赡,写词推陈出新,独创一格,把绘画知识和表现手法运用到词中,故其咏花词有独特的绘画美。本文所探讨的咏花词大多是李清照前期所作。词人前期生活幸福,婚姻美满,词作风格清丽婉转,咏花词的主要色调也淡雅清亮;词人热爱大自然,爱花写花,其词中花的形态也姿态万千;词人以花为知己,借花喻己,词中幽美深远的意境也寄托着她真挚美好的感情。

清代李调元评易安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之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⑩易安词无一首不工,其咏花词更是其词中的精品,宋词中的经典,如永不凋落的奇葩,独树一帜地盛开在宋词的百花园里。其咏花词不朽的原因,除了内容美、形式美、语言美、音乐美,词人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巧妙运用清丽的色彩,细致入微地对花之形态的描摹,创设耐人寻味的意境,也是其经久不衰的重要因素。易安词中有绘画美,其咏花词中画意与诗情完美结合,交相辉映。读其咏花词,读者可以看到淡雅清丽的花的色彩,千姿百态的花之形态,感受到幽美深远的意境,体会到词人真挚细腻的感情,领略到其中充满画意诗情的绘画美。李清照“词中有画”,其咏花词特有的浓厚的绘画美,丰富了词的内涵,增添了词的艺术魅力,提升了词的审美价值。

注释:

①苏轼.东坡题跋(卷五).中华书局,1985:94.

②郭熙,郭思.画意.林泉高致・第二篇.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本.

③陈颖杰教释.词品(卷二).北方文艺出版社,2005:157.

④徐培均笺注.李清照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310.

⑤褚斌杰主编.李清照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4:53.

⑥褚斌杰主编.李清照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4:75.

⑦徐培均,刘忆萱撰.李清照及其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33.

⑧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6.

⑨李泽厚.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287.

⑩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三).1934年排印本.

参考文献:

[1]褚斌杰主编.李清照资料汇编[M].中华书局,1984.

[2]夏青.此花不与群花比 自是花中第一流――浅谈李清照咏花词的独特风格[J].曲靖师专学报,1988.

[3]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词典[M].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4][宋]李清照.徐培均笺注.李清照集笺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5]陈祖美.李清照词新释辑[M].北京:中国书店,2003.

[6]刘耀,孙丽萍.略论李清照词的绘画美[J].中州学刊,2003.

第5篇:描写清洁工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方舟;女性

“在人类历史上,女性一直作为一种对象性的存在,是男人欲望、审美理想的载体。”[2]五四以来,女性作家诸如冰心、庐隐、丁玲等女性意识不断觉醒,用自己的笔为女性解放奋斗。但“男人如何反对女人解放的历史或许比女人解放运动的历史本身还更要有趣。”[3]不仅仅是站起来攥着拳头叫喊:“我反对女人工作”;“女人就要无条件服从男人”;“女人是男人的私有物”……更隐含的反对在于男人的性别蔑视、性别定位和性别忽略。张洁是一位女性意识强烈的作家,《方舟》所呈现的对女性的关怀,对女性性别的认可与激励都使文章显得真挚,另人动容。

一、女性社会角色所遭遇的困顿

在新社会中,女性承担着多重社会角色,事业、婚姻、友情、亲情,在各种关系中扮演着不同的自己。《方舟》里的三个女性:荆华,柳泉,梁倩,都是有学识的知识分子,自尊自爱,在各自的事业中却屡遭困境。荆华的论文遭到不公正的批判;柳泉在工作中受到上司的性骚扰;梁倩导演的作品一直不能通过审查……这一切被打上“因为你是女人”的印记,让人愤慨不平。因为是个小小的女人,所以刀条脸对荆华态度随意转变,不负责任地给她吃他所谓的止痛片;因为是个没有后台、没人保护的女人,公司的魏经理和铁司机用“狎弄的态度”和“猥琐的语言对待柳泉;因为不是名导演,录音师傅、乐队、指挥、作曲家可以在梁倩的导演工作中随意罢工,想走就走。当人称代词出现“她”的时候,结束了一个“他”既代表男性又代表女性的历史,人们的性别意识得到强化。然而在与男性的交往中,男性强化的女性性别就是软弱、微小,取悦男性肉体的吗?女性意识到女性的痛苦与悲哀绝大是来自男性的态度与行为。在性别蔑视、定位的前提下,女性不管如何优秀,又怎么在工作中意气风华,发挥所长呢?

如果事业中女性遭遇不公,那么回归家庭的时候,有温暖的港湾也能聊以安慰。而《方舟》中却不存在这种安慰。家庭关系中的爱情婚姻,父母儿女无一不重压着女人。《方舟》中女性的婚姻爱情,成了一种附加,不只是自己的事,而是家庭的事。结婚,身不由己,离婚,也身不由已。荆华为了养活被打成反动权威的父亲和妹妹而结婚;柳泉为了儿子的抚养权,离婚案拖了五年之久;梁倩因不能败坏梁家的门风,而维持表面的婚姻。为父亲,为儿子,为家门荣耀,女人的婚姻无足轻重。“婚姻只是两个人之间的私事,可怎么这么复杂艰难啊!”[4]这怎么能不算是一种荒唐的心酸呢。

女人选择自己的生活,而邻居、朋友、熟悉的、不熟的,都会横加干涉。荆华,柳泉,梁倩有自己的思想,有着清醒的性别认识,认识光明的人不会选择黑暗的生活,当她们敢于为自我而战,提出离婚的时候,《方舟》表现出了社会上真实的、那么普遍的态度。现实中周围有人要离婚的时候,所有人劝和不劝离,“离婚了,孩子怎么办,为了孩子别离了”,“离婚了,再找就难了”,“能凑合就别离了,反正都那样”……一味的劝阻别人离婚,苦口婆心。而女人执意离婚后,唾弃、指指点点随之到来,好像女人破坏了自己的婚姻,是做了什么伤害别人的事。这种道德强涉,无理横暴的抹杀别人选择的权利,以“为你好”的名义而干着涉别人的事情。《方舟》中的三个女性就置身于四面墙中,来自各面墙的角色,关系都堵得她们喘不过气来,只有陷入痛苦。

二、强韧有力的女性视角

我们往往不在乎外人的妄加评论,却容易受到自己人的伤害。男性对女性的偏见、刻薄、亵玩同样比不上女人对女人的轻贱和蔑视。甚至女人的恶毒和辱骂有时候会甚于男人。《方舟》描写了三类女人对荆华她们的态度:居委会贾主任,外事局主任的秘书钱秀瑛和朱祯祥的爱人。对这三类人的描写,张洁捕捉的细节明朗又有力度,在反差中突出女人的艰难苦痛。贾主任“窥视”荆华她们,在她眼里,“离过婚的女人,都是不正经的女人”[5];钱秀瑛“永远记得自己是个女人”,满足于女性的魅力带给她的种种好处,并且骄傲炫耀,对得不到男人宠爱的女性诸如柳泉居高临下,满是轻视;朱桢祥的爱人善良体贴,礼貌的对待柳泉,竟让柳泉热泪盈眶,感动的无以复加。这是多久没有感受的旁人的关怀与爱才会这样地得到一点温暖就感动的“颤抖”,甚至有点“不安”。贾主任同样是女人,却不能体会女人心中的渴求与愿望,没有天生的女性性别认同与同情;而钱秀英却将男人亵玩女性的天性当作获取好处的资本,让人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愤然。她们与朱桢祥爱人的反差不仅突出了女性的艰难与痛苦,更是清晰地证明了,女性想要得到尊重和公平的对待就必须自己认同自己,自己理解自己,理解其他女人,而不是当自己是“劣于男人的第二性”,[6]才能真正的成为“女人”本身。

三、细腻、直击心灵的语言

《方舟》之所以能如此动人,细腻的语言功不可没。她的语言像是一颗颗滴在纸上的水滴,力量虽轻,着力点却清晰有力,直击下来,在纸上慢慢浸开,形成一个大大的水圈,弥漫着强烈的感受力,鲜明的情绪,和理性的哲理。

在描写女性时,透露着女性的心理感受,如写安泰的名字没有棱角,透着平和、与世无争,这种带有女性感觉的描写能带给人,尤其女性读者一种默契和共鸣。在描绘笔下的女性身材时,“捏扁了的柿子”、“风干的牛肉”这种感慨也属于来源于女性的感伤:当青春逝去,有朝一日,自己是不是也会是扁柿子,牛肉干呢?不仅如此,张洁笔下拟人化的事物也带着一种情绪:“朝霞像鳏寡的老人”,“光秃秃的阳台好像是如花似玉的姑娘里夹着一个丑陋不堪的瞎老太婆[7]……孤独,凋零,落寞的情绪尽在其中。另外,对女人的深刻理解使得《方舟》中具有许多理性的富有哲理的语言。如“相信命,是一种安慰,日子就不会显得那么难熬了”[8],“人的年纪越大,便越发的清醒,越发的清醒,便越发的难以结婚”[9]等等。《方舟》的语言不仅承载了《方舟》的内容,而且像蔓延的树枝一样,读了在心里慢慢扩张,对里面的三个女性感同身受,思绪散发。

结语:

张洁《方舟》的女性意义非凡,读《方舟》所带来的体悟也是深广绵长的。女性永远需要自己的一叶方舟。

【参考文献】

[1]张洁.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张洁[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2]寿静心.女性文学的革命[M].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3]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王还译[M].三联书店,1989.

[4][5][6][7][8][9]张洁.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张洁[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第6篇:描写清洁工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看图作文;景物描写特色;图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7-0047-01

小学语文课中有许多是看图学文的。看图学文是由图画和说明图意的短文组成的。图画是客观事物形象的反映,短文是用文字符号表达图画所描绘的景物特色。看图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学文可以使学生理解怎样用恰当的词句表达图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图文结合,使学生既学会怎样看图,又加深对字、词、句、文的理解记忆,使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同步的提高。在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让学生结合图文学习,才能深刻地抓住景物描写的特色。

以下几点是我几年来总结的经验,以供同行作为参考。

一 要教会学生怎样看图

图画具有形象可感的特点,图画的这一特点也适应小学生追求形象、具体、可感的心理特点。如何引导学生看图,是学好文章的关键,也是深入细致抓住景物描写特色的首要条件。例如我在讲到小学语文第十册《海上日出》时,首先我让学生先观察日出之前的第一幅图画。接着提出一个问题:画面上的景物有哪些?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仔细观察图画。这样可以让学生对画面上的景物有个初步的认识。结果学生回答画面上有天,有先芒,有海。跟着我可以这样问学生:“天是什么样的?海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就会准确地找出第一幅图画上的景物有蓝天,红霞发出耀眼的光芒,大海也是蔚蓝的。这样就可以一步步引导学生怎样看图。第二幅海上日出全程图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去了解图画上的景物,引导学生去看图。

二 学文中指导看图,要抓准契机

讲读课文,在对重点句段、中心句段的理解过程中,需要再一次指导看图,图文并重地促进学生加深理解,增强教学效果。难以理解的句段,抽象生僻的词语,也可以通过再次指导看图去感知形象,减小理解难度。

这里对老师的要求是:要把握好指导看图的契机。思考题指向要明确,指导看的部位要确切。对学生的要求是:看得细致,想得充分,说得到位。总之,要做到图文并重,把图看明白,把意思说明白。

还以《温暖》一课为例。这课讲的是敬爱的亲切问候一位普通清洁工人的感人情景,歌颂了热爱人民的崇高品质。和清洁工人亲切握手、谈话的场面,是中心句段,重点句段。要按由人物到景物、由近及远的顺序指导学生仔细有序地去观察,充分合理地去想象,入情入境地去表达。要通过引导观察、提示想像、表达交流三个训练层次,使学生观察想像到:近处,面带笑容,双手紧紧握着清洁工人的手;远处,人民大会堂里还亮着灯,门口停着的汽车,司机(或警卫员)在车边等着。路上没有别人,树上有几片黄叶落下,说明又工作了整整一夜。训练学生能结合书上的语言表达出:又整整工作了一夜,刚要上车,看见远处有一位清洁工人正在扫街道。他走过去,双手紧紧地握住工人的手,亲切地说:“同志,辛苦了,人民感谢你。”

这里对“远处、走过来、紧紧握妆”等词语和“同志,辛苦了,人民感谢你”这句话的理解,要通过图文结合去处理,训练到位。使学生观有所感,读有所思,情景交融,受到教育。还有,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秋风、落叶、深秋、清晨的景色,体会“给人民带来春天般温暖”的作用,理解用“温暖”命题之巧处。

三 如何引导学生将图文结合起来呢?

我认为在讲述具体文段时,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讲到小学语文第十册《燕子》这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看图,了解画面上的景物内容,然后学习文段内容的具体描述。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将画面上燕子的形象和书面描述的燕子形象结合起来,以口头表达方式把不同状态中燕子的可爱形象绘声绘色地描述出来: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燕子的形象。这是静态中机灵可爱的燕子的形象;那么动态中燕子又是怎样的呢?(在微风中,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叫着,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一下水面;有的飞倦了,落在电线杆上,就像五线谱上的几个音符)动态中小燕子的描绘更是栩栩如生,特别是后一句比喻句的运用,贴切生动传神。让学生在想象中描述燕子的形象,既加深了他们对图文的学习,也能够引导学生将图画上的景物与文字的描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性思维和可感性思维,让学生真正深入地抓住了燕子这一景物的特色。我认为通过图文的学习,再加上学生的自由联想,景物特色就会跃然在学生的脑海里,久久不能忘怀了。

四 如何引导学生看图学文,抓住景物描写的特色

例如上段中讲到燕子飞行时的“掠”字就能体现出燕子飞行时轻快灵活的特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杆上,就像五线谱上的音符”这句比喻句形象贴切,将燕子远观时就像一个小黑点这样的一个形象用比喻传神地表达了出来。我认为通过这样的仔细分析、体味,学生就能进一步理解图文内容,准确地抓住景物的特色了。

第7篇:描写清洁工的作文范文

一、 淡妆浓抹总相宜

景物描写在两篇序文中都是一大亮点。“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是《兰亭集序》中所描述,区区十六字,尽显兰亭全景,透露了兰亭周边清幽淡雅的氛围。王羲之并没有用华美的辞藻、深邃的语言去装饰周边景物之美,而是几笔带过,简练有致,朴实自然,仿佛一位淡妆的伊人,给人一种清新欢愉的。远有峻岭丛山,近有茂竹密林。天下贤士汇聚于此,让青山绿水间多了些许高雅。贤士来此不是猜拳行令,而是让水杯在水中漂流,漂到谁面前谁取来饮酒。“一觞一咏,畅叙幽情”,如此简洁的写作风格,写尽了贤士聚会时的雅韵。

而《滕王阁序》的写景却反之,用了两段的篇幅来进行景物描写,一幅波澜壮阔的滕王阁秋景图映入眼帘。“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这写出滕王阁及周围景色的气势磅礴。“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山光水色的变幻之美。既有写实之真,又有朦胧的意象美。“山峦重叠,苍翠欲滴;楼阁如飞,丹彩欲流”无不渗透着滕王阁景的流光溢彩和作者的壮阔豪情。更有名传千古的绝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将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深秋美景描绘得生动活脱,神采激昂,富有深度:落霞从天而下,孤鹜凌空而起,长空倒映于秋水之间,以秋水做镜,碧水蓝天,水天一色,美不胜收,让人心旷神怡。 这幅秋景图,王勃用了华丽的辞藻,艳丽而典雅,虽浓墨重彩,却不乏自然生动之特色,充分展现了他的才华横溢,豪放飘逸的情怀。

《兰亭集序》表述清晰条理分明,大有世外桃源的意境。用了近乎素描的手法将山水、岭木、天气流水描绘得淋漓尽致。而每一种景物的修饰都只用一个字,真正做到了简洁却又让人心生联想。《滕王阁序》则着重于浓墨重彩描写人间万象。在王勃的笔下,景物是广阔无边的。通过非凡的想象,读者能感受到整个洪都府都在视野之内,“襟三江,带五湖;控蛮荆,引瓯越。”“层峦耸翠”,“流丹溢彩”,文采斐然。 同时,王勃从宇宙联想到人生,由贤士们想到自己,虽然有投笔之心却无请缨之路。文章也是从一腔热情变成了万千感慨。《兰亭集序》的淡妆与《滕王阁序》的浓抹各具特色,虽写法不同,却都引人入胜,真可谓“淡妆浓抹总相宜”。

二、抑郁中的激情

虽然《滕王阁序》与《兰亭集序》都是作者在集会时所作的应景之作,但作者借此机会,在游览观赏美景之余,借题发挥,抒写“喜尽忧来”的人生感叹。“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胜”是羲之对宇宙之无穷而生命之渺小的感慨;“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这几句中有王勃饱含着对生命短暂渺小的感慨,还有自己在短暂的生命中命途坎坷,不能实现建功立业的伟大报负的悲愤。两位大家在情感上达到了共鸣。大家不愧是大家,他们并没有完全沉浸于感慨之中,而是转向激奋,化感慨为昂扬,奏响感动古今的激越之乐。

乱世出英雄果真不假,我国历史上最混乱、最黑暗的东晋时代即羲之所生活的年代,有才之士遭埋没,无能之卒却独占鳌头,思想先进的有才之士空怀一腔热血与激情却报国无路。官僚们推崇虚无,盛兴玄理,不思进取,思想腐朽,意志低迷消沉。王羲之虽也卷入其中,但自己对当时流行的“相对主义”却是极力反对的。他有自己独树一帜的思想见解,“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是他思想的代言,死是生命的终点,意味着毁灭;生是生命的起点,意味着重新开始,生死是不能一概而论、平分秋色的,寿长异于夭折,是不能“齐”的。他让我们知道:虽然我们不能延长自己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它的宽度。生命是有限的,我们应该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工作中去,让自己的人生不留遗憾。这种思想在当时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即使是在今天,也是催人上进的。

有神童之美誉的王勃,却因政治斗争屡遭贬谪,时常感慨命途多舛,壮志难酬。他寄自己的满腔心事于《滕王阁序》当中,借此盛宴将自己的遭遇和抱负表达得淋漓尽致。“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他失意之时的豪情壮志,在写过悲愁之后,他很自然地转向了豪言壮语。“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是他对命运的不放弃,“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即使自己已经年华老去,也希望能像赵将廉颇一样驰骋疆场,披盔御敌。他虽处逆境却不甘沉沦,仍然满怀希望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被重用。这种积极乐观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奏响的激昂之乐。

而王羲之在写《兰亭集序》的时候,早已经历了官场浮沉,也看透了从皇帝到大臣苟且偷生的天性。在感到报国无门之时只能是辞官隐退。王羲之看透了世事的本质,因此,其感慨是对社会动荡以及个人的感叹。

第8篇:描写清洁工的作文范文

“三万”活动历时长、事件多,如何避免写成枯燥乏味的工作报道,同时克服报道形式重复、程式化难题?

贴近农民群众

农民群众在想些什么,盼些什么?记者随仙桃政法委工作队到剅河镇黄桥村问计,村民们纷纷发表建言,在七嘴八舌中,常常有思想火花闪现,为工作队出谋划策。记者被群众的热情感染,直接引用群众语言,“这次三万是搞么家?”“洁万家要得”,写下《黄桥村民的“思想小火花”》一文,原汁原味地再现群众对“洁万家”的期盼和支持。《路灯亮 暖洋洋》中,付爹爹说,“今年洁万家,建垃圾池、买垃圾清运车,还安装路灯,晚上也像城市一样亮堂堂,村民走在路上心里暖洋洋!”

用群众语言报道群众,使新闻报道“沾泥土”、“带露珠”、“接地气”,弥漫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泥土气息,造成一种“自己人效应”,从而使受众产生强烈共鸣。

“三万”活动所需资金庞大,除了政府出钱、财政补贴外,全省各地群众也纷纷自掏腰包,捐款捐物,展现出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两个小时凑齐修路钱》,用群众的你言我语,描绘出武穴市大法寺镇大屋雷村52户村民凑齐修路钱的场景,感人至深。

在以群众为着眼点的报道中,除了直接描写群众的语言和行动外,还从侧面通过描述发生在群众中的事件和变化来突出“三万”活动成果。《上海媳妇不走了》、《走错了回家的路》、《村支书不“撤”了》等报道,从一个个鲜活人物入手,讲述发生在平凡群众中的故事。上海媳妇陆丹以前不愿意呆在丈夫的湖北老家,今年回来却再也不走了;外出打工的万良财回了家却不认识路,不敢往前走了;村支书躲难题,想辞职,工作队进村后,发动群众“顺手了”。这些转变的背后,正是“三万”活动带来的实效。

聚焦工作队员

工作队员是“三万”活动的建设者。如何让受众更容易认识他们,感受他们?我们的做法是,用拉近典型人物与群众之间距离的方法,树立起典型人物接地气、贴近群众的形象。

记者跟随黄冈市委书记实地调研,针对农村垃圾处理问题,市委书记刘善桥深入基层,弯下身子,扒开垃圾分类分拣得出一系列数据,用这些垃圾处理数据得出垃圾分类机制的亟需结论。我们敏锐地抓住这一细节,写就《市委书记扒开垃圾找答案》,并援引市委书记与保洁员之间原生态的对话。生动的细节、质朴的对话,市委书记干实事的典型形象跃然纸上,受到群众好评。

《踏踏实实干出个样》、《责任,义不容辞》、《洁万家不忘暖万家》、《自带午餐去驻点村劳动》等一系列报道,聚焦“三万”活动的建设者,用朴实的文字记录工作队员的辛勤劳动,传递出他们对村庄、对村民沉甸甸的爱。

叙述生动故事

红安县觅儿寺镇觅儿中学教学楼背后,近300平方米的空地上,堆积着半米多高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校长张世新介绍,这堆垃圾山至少有20年“历史”,学校因为资金困难,一直无法彻底解决。省军区、黄冈军分区官兵们人工、机械全上阵,4个小时清理完毕,“孩子们的窗户终于可以打开了。” 《帮我们搬走垃圾山》,图文并茂呈现出最可爱的人就在身边。

建垃圾场是件好事,但是不能简单随意,武穴市就因此爆发了一场《抗议填埋场引发“垃圾革命”》。从2009年一次群众抗议垃圾场建设事件引起市领导深思,研究确立武穴垃圾城乡一体、统筹运作、全市收集、集中处理原则,并引进华新水泥公司,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无害化垃圾焚烧示范项目。通过前后故事对比,受众了然于心:政府听民意、解民忧,真心为民办实事,一点都不含糊。

在报道实效事件时,“讲故事”贯穿始终。通过对话描写、情景再现、文学描述等手法,细致入微地展现事实发生、发展和结果,让受众有亲临现场的真实感,更加生动也更有趣味性,更容易使陌生的事物形象化、生动化。

《新“三万”,背起行囊再上路》是“洁万家”活动报道的开篇之作,明确了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对于“洁万家”活动的规划和要求,建立常态、长效的管理机制和完善的监督机制,确保农村群众长期受益。

在推进“三万”活动中,各地集思广益,大胆探索,蹚出了不少新路子。我们踏访了不少出色的县市,呈现他们的智慧、胆识。

《鄂州探索:“一体化”长留洁与美》,鄂州跳出农村找答案,在全省率先建立“村组收集、乡镇清运、区级转运、市级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收运体系,一举破解建立保洁长效机制的两大难题:保洁经费的长期保障和管理制度的持久落实。

远安探索“工厂+保洁公司+农户”的产业化垃圾处理模式;大悟县建立我省首个“垃圾兑换超市”,环境美化了,村民也得了实惠;汉川市马鞍乡引进福建焖烧技术,白色垃圾“变”成灰砖……只要大胆探索,办法总比困难多。

第9篇:描写清洁工的作文范文

一、鉴赏诗中形象及意境

2012年高考有11道题考查对诗歌形象及意境的理解。形象是构成诗歌内容的最基本元素,也是阅读理解诗歌的基础,古诗词中的形象主要分为三类:人物、事物和景物,学会观察、了解、分析意象是培养思维品质的基准,对诗的全面理解都是以此为生长点的拓展和延伸。

该类题的模式为:结合……,分析诗中描写了……的形象,体现了……的特点,描绘了一幅……的意境,有……的作用(效果)。今年高考对物象(托物言志)类诗歌没有涉及——需要予以重点复习。

[例1] (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解析:该题考查对诗中景象的理解,首先要找出“雨”“叶”“雁”等意象,其次要抓住“萧萧”“惊”“孤”等词了解特征,品味其中蕴涵的诗人的主观情感,从而概括出诗中描绘了一幅晚秋晓寒,月冷人寂的江南水乡画图。

答案示例:(1)描写了一幅早晨赶路,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景色。为全诗营造了一种萧瑟凄凉,孤寂冷清的氛围。(2)诗人借孤舟营造了一种孤寂的氛围,借孤舟之景抒发自己的孤单寂寞、思乡怀归之情,表达漂泊无依之感。

启示:山东卷的命题可谓煞费苦心,两小题都以理解意象为突破口,来理解诗词本意。诗词鉴赏江苏卷第2题、安徽卷第1题等都属同类,问法如出一辙。

[例2] (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度破讷沙(其二)

李 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___诗。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解析:对意境的理解体现了对考生概括、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这是提高鉴赏思维品质的重要一环。将单个意象有机地组合赏析,是同学们在脑海展开的艺术再创造,以精准的语言、有机的条理、缜密的思维表达出来则是同学们分析思辨能力的综合体现。鉴赏意境离不开对意象的提炼、整合,对诗人思想感情的品味领略,离不开我们平素的多向思维训练。

答案示例:(1)边塞(2)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启示:在17套高考语文试题对诗词鉴赏的考查中,湖南卷的大胆创新,不落俗套令人注目,第1小题考查文学常识,第2小题独立考查对意境的理解领略,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二、品味诗歌中精妙的语言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离开了对诗词语言的品味感受就远离了诗词美感的根本,也悖离了新课改诗词教学的目标。该类题针对的往往是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精妙传神之词句,解答这类题必须充分调动认知经验,综合联想、想象能力,克服思维定势,发挥多向思维,纵横驰骋。

该类题的模式为:诗中的……字(词、句)用得精妙,极富韵味,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

[例3] (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

[宋] 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解析:理解词语含意,从表层和深层两方面入手,表面上此处“软”字写光芒给人的质感,“涌”写描摩山渐渐涌现的动态,可是光的柔软又怎么能感受?静止的山峰何以又能自显?这些矛盾、疑虑之处恰是本诗的精髓所在,蕴涵了观者对自然的钟爱、陶醉之情,语似平淡实则精妙之极。

示例:作者运用通感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东山晴后在阳光的照耀下雪山的美丽景象。

亮点:四川卷、湖北卷、江苏卷的诗词鉴赏题都考查了对诗歌语言的品味理解,体现了对炼字、炼句能力的重视。

三、领略诗歌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从广义上来讲是诗人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表达技巧内涵广泛,考生在做答时应析文会意,明确方向。鉴赏诗词可以由点到面地来领略诗词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语言组织、作品谋篇、立意升华等方面的艺术效果。

这类题的模式为:这首诗在……方面,独具特色(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来,结合诗句分析。综观2012年高考,对诗词表达技巧法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景与情、事与理的关系,修辞手法,诗歌结构等三个方面。

[例4] (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 叶

修 睦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体现了对同学们具备常规知识和科学思维习惯的重视。领略表达技巧要熟谙概念,掌握一定的专业术语。解读本诗第二联是关键,本联前勾后连,左右突击皆意在落叶;而末联的写松貌似突兀,实则写落叶,意味深长,令人叹为观止。

答案示例:(1)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与“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2)以松“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

启示:分析表达技巧,宜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诗词鉴赏广东卷第1小题,江苏卷第3小题,辽宁卷第2小题,福建卷第1小题都是针对表达技巧入手。

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诗缘情而作,思想感情是诗歌根本,鉴赏评价诗歌思想内容是对学生鉴赏素养的综合考查,体现读者对作品的深层感悟、理解、品评和运用能力。解答该类题应联系全诗,切中文本,知人论世,不可随意拔高,不应凭经验臆测,不可以万能应之,更不宜投机取巧。

[例5] (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望江南

(宋) 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解析:“诗贵含蓄”,诗人的情感蕴涵在具体的细节中,如“云水”“烟”等意象和“归去”“人轻笼”等行为,抓住这些便不难做答。

示例:下阕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云水暮,归去远烟中”渲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闭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入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启示:该题独具匠心,综合性强,题目中的次句巧妙地提示考生联系诗句理解主旨,将抽象的情感落到实处,降低难度,也提醒考生理解诗词不应投机取巧。天津卷第3题,四川卷第2题,重庆卷第1题等都是对这一模式的变异。

在题型的设置上,2012年高考诗词鉴赏题依设置题型大都采用针对一首古诗词,设置2-3个小题的考查形式,或以主观题呈现,或以客观题表述,而浙江、江西等卷将两首诗(句)放在一起,比较异同,考查甄别评价能力的做法值得关注。

模式: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的形象,表达了……的感情,但在写作手法方面有哪些不同,试联系全诗做简要分析。

[例6] (江西)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

秦 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答案示例:同:①写出了愁之深广绵长。②比喻手法及艺术效果:以水喻愁,比喻生动形象。不同点:①感情及其程度:李词写的是家国之愁,秦词写的是儿女之情,且秦词愁情的程度比李词略有加深;②表现手法:秦词是对李词的翻新,不是直接以水喻愁,而是以春水比拟泪水,再以泪写愁,写法曲折。

美文欣赏

你可以不聪明,但不能不用心

布里格姆22岁那年大学毕业,像所有的年轻人一样,他心里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愿望进入社会。那时,他希望自己能做一名教师。他从小就向往这个职业,觉得它很伟大,很神圣,也很有意义,受人尊重。

于是,他慕名来到剑桥市,之所以选择这个城市,是因为他觉得这座小城因剑桥大学而闻名于世,这里幽雅僻静,有文化底蕴,学术氛围浓厚,能在这个城市里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那是他一生最大的幸福。

但现实不遂人愿,他一连向几所中学发出求职简历,可没有任何回音。后来,他降低求职标准,把目光转向小学。可这个城市仿佛容纳不了他似的,他又被各个小学拒绝。

那段时间,他心情糟糕透了,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没有工作,没有经济来源,他的生活陷入困境之中。就在这时,布里格姆获得一个招聘信息,剑桥市政府要招一批清洁工,任务就是打扫大街,保持城市的洁净,给游客留一个好印象。他犹豫了许久,最终还是报名了。要知道,清洁工离教师这一职业有多么遥远,那不是自己的梦想所在啊!

这次很顺利,他被录用了。他的工作同中国城市的清洁工一样,就是推着垃圾车捡行人丢下的垃圾。起初他不太适应。不过没多久,他就喜欢上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他不再觉得这个职业卑微了,反而觉得很光荣,能为剑桥这个美丽的城市奉献自己的辛劳,他认为很荣耀。

清扫空隙间,他常常听街边的一些老人闲聊,聊城市的历史以及许多秘闻。剑桥市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学术气息浓厚,历史名人众多,随着历史的沉积,许多东西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而这些正是游客迫切想知道的。耳濡目染,他对剑桥的了解越来越多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有几个游客向他问路,他不仅给游客指引了道路,还讲解了这条路的由来和历史渊源。没想到他的介绍把游客迷住了,于是让他当导游。由于他本身口才不错,又有文化基础,所以讲解起来朗朗上口、绘声绘色,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于后来许多人来剑桥旅游,指名道姓让他来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