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煤炭产业优势范文

煤炭产业优势精选(九篇)

煤炭产业优势

第1篇:煤炭产业优势范文

[关键词]东北三省 煤炭市场 SWOT分析

一、SWOT分析法简介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

二、优势分析

东北三省在煤炭市场的发展上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独特的区位优势。东北三省位于祖国的最北端,地处我国对俄合作最前沿,拥有国家的一类口岸有25个,绥芬河口岸和东宁口岸是中俄合作的重要窗口。东北三省可以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对俄交流与合作,发展对外贸易,活跃本省经济。

第二,丰富的资源优势。根据前文所述,东北三省煤炭资源储量比较丰富,品种齐全,目前年产量已超过2亿吨,尤其是黑龙江省,年产量已超过1亿吨,并且随着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今后产量仍将进一步上升,资源优势非常明显。

第三,便捷的交通运输优势。东北煤炭企业的基本市场都在区域内,黑龙江省除满足省内需求外还供应辽宁、吉林两省,黑龙江、蒙东煤炭可通过京哈线运往辽宁和吉林,中途不需重新编组,可以实现直达列车、整列发运,运距短,运费低,保障能力强。此外,还可通过铁路连接鲅鱼圈港、丹东港、锦州港、大连港、绥芬河口岸,以及俄罗斯东方港,将区域富裕煤炭海运至东南沿海市场和海外市场都十分便利。

第四,具有较强的体制优势。东北三省由于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其在体制上的优势进一步显现。首先,东北三省的龙头企业黑龙江龙煤集团通过股改上市,将进一步发挥其国企骨干作用。这为当地煤炭企业加快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了指导。其次,吉林省正在组建省能源厅,吉林煤炭企业进行资产重组,组建吉煤集团。此外,以龙煤集团为核心的东北煤炭联合会也开始运行。

第五,煤炭产品质量具有优势。东北三省的煤炭产品具有低硫、低磷的独特品质,含硫量

三、劣势分析

第一,市场结构过于集中。东北三省煤炭企业产品的95%在区域内进行销售,与其它省市相比,国外贸易量比较小。虽然在区域内销售这种市场歌剧有利于煤炭的发运,但由于市场过于集中,而且流向单一,一旦区域内需求发生变化,或铁路运输无法满足煤炭南运需要,区域内所有煤炭企业的煤炭产品销售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第二,煤炭价格上涨与企业实际受益少的矛盾。2008年煤炭企业始终保持产销两旺的局面,煤价有一定提高,但煤价上涨煤炭企业的受益却是较少的,以辽源矿务局为例,2008年6月商品煤售价为130.41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5%,但是相对的煤炭企业消耗的主要原料钢材、电力、坑木、汽柴油价格也都大幅上涨,煤炭企业不仅没有形成增收,而且造成了增支。因此,现在的煤炭价格上涨只是恢复性上涨,对煤炭企业来说,现在煤价的上涨,只能减少亏损,但谈不上效益的提高。

第三,煤炭市场供需矛盾依然存在。如前文所述,东北三省煤炭市场每年产煤仍无法满足其消费量,供需矛盾较大,需要从其它省市调入煤炭。

第四,煤炭产品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从资源的稀缺程度看,市场最为稀缺的主焦煤、肥煤资源储量较少,供应能力增长缓慢;而市场最为充裕的配焦煤(1/3焦煤、气煤)储量较大,供应能力增长较快。受资源赋存条件的限制,基于这一“先天不足”,既影响东北煤炭企业通过产品的组合营销,带动配焦煤销售,也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为,稀缺程度越高产品的附加值也越高。

四、机遇分析

第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并将“将东北建成中国乃至世界的装备制造业和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东北三省要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区位优势,主动顺应区域经济加快发展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对能源和金属矿产需求的形势,趁势做强做大能源工业、矿产采选加工业和冶金工业。

第二,黑龙江省进一步加快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黑龙江省按照国家和省政府有关要求,黑龙江省安全监管局、黑龙江省煤炭生产安全管理局、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黑龙江煤矿安全监察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推进黑龙江省内煤炭资源整合工作。这给东北地区其它省市整合煤炭资源工作作出典范,加速区域内煤炭资源的整合。

第三,电煤市场彻底放开。随着我国电煤市场彻底放开,煤炭价格将进一步上涨,煤炭企业将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机遇。

五、威胁分析

(1)煤炭有效需求增幅回落,市场不稳定因素增多。一方面,煤炭产能增长较快,尤其是地方煤矿生产不稳定,产能一旦集中释放,区域内煤炭产量明显增加;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冲击,下游企业实行限产,而且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广节能技术,单位煤耗下降,煤炭消费需求减少,供过于求的压力增大;同时,煤炭产品还将受到新型能源替代能源的威胁。如秸秆资源就可以用作能源,一年约有6亿吨资源量,相当于3亿吨标标准煤。

(2)煤炭价格波动的威胁。近两年来,煤炭价格保持了高位运行。由于供求关系变化,同时下游产业经营状出现下滑,价格下跌,煤炭产品价格必然出现波动。

(3)市场竞争对手威胁。由于国内市场煤炭产能过剩,其他区域的煤炭将大量涌向东北市场,除“三西”煤炭外,国外煤炭也将加入到竞争行列,争夺东北煤炭市场,澳大利亚、俄罗斯、蒙古等煤炭都将对东北市场进行冲击。

(4)安全因素。煤矿生产条件十分复杂,安全形势仍然比较严峻。

六、战略结合

(1)SO(优势-机会)战略

SO战略是企业依靠内部优势和外部环境机会而设计的一种战略。对于东北地区而言,也就是东北三省煤炭企业要利用好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同时有效利用区位优势,开展国际煤炭贸易。东北三省煤炭企业要充分利用好国家所给的地区性、行业性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强供需战略合作,开发潜在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调整市场布局,优化市场结构的战略。

(2)ST(优势――威胁)战略

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分别为51.6%、75.4%、64.2%,其中吉林和黑龙江两省市有进一步降低该比例的潜力。东北三省除了煤炭资源之外,其它资源储量也十分丰富,尤其是天然气储量,具有大庆、吉林、辽河三大天然气产地。根据有关专家统计,在2020年,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达到8-10%,随着天然气的应用,将大幅度缓解东北地区煤炭资源缺口矛盾,届时天然气的应用将节约东北三省2500万吨煤的消耗。因此,东北三省今后要把天然气的开发作为今后能源开发的重点,全方位的发展天然气市场,来弥补煤炭市场供求的不足。

(3)WO(劣势――机会)战略

东北三省煤炭市场WO战略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实施:首先,应适当扩大黑龙江省的煤炭生产规模,同时稳定辽宁、吉林两省煤炭生产规模;第二,从距离较近的山西、内蒙等富煤省、区调入煤炭;第三,进一步加强东北三省与国外矿业公司的合作,积极吸纳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参与煤炭资源的勘查、开发和建设。第四,要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东北三省煤炭企业要与蒙古和俄罗斯地区有关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当前对东北地区优惠政策,去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进行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尤其是黑龙江省最具有地缘优势,政府应给予扶持以加强其与蒙古和俄罗斯的矿业合作。

(4)WT(劣势――威胁)战略

由于东北三省煤炭资源产量无法满足自身消费需求,同时又面临各种市场风险,因此东北三省加大力度控制煤炭出口。对于吉林省和辽宁省来说,这两个省份都是煤炭供给不足的省份,更加需要大力控制煤炭出口。黑龙江省则应将多余煤炭资源调往吉林、辽宁两省,加大区域内煤炭供给,并在满足经济效益的前提下适度向其他省区调出。此外,黑龙江省七台河煤矿是东北三省唯一的焦煤生产基地,焦煤的储量有限,对七台河的焦煤要进行保护性开采,严格控制出口。

第2篇:煤炭产业优势范文

1伊犁州直煤炭工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伊犁州直煤炭工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炭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政策措施,资源能源保障程度提高,探明储量564亿t,位列新疆四个煤炭基地第二位,煤矿安全技术改造步伐加快,设计生产能力已达到3489万t/a,煤炭产量以100万t/a的速度增加,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保障了社会经济发展,但发展过程中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1)煤炭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一些煤矿处于微利和亏损状态,拖欠税费和地方发展基金严重,没有较好地发挥作用带动群众就业,煤矿从业总人数不足5000人。(2)煤矿整体生产力水平较低。装备水平差、管理能力弱、职工素质低、作业环境差的小煤矿数量在生产矿井中仍占较大比例。(3)煤炭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大。煤炭开采造成的水资源破坏、煤矸石堆存、地表沉降等问题严重,修复治理滞后。(4)煤炭行业管理不到位。行业管理职能分散在发改委、国土资源局和煤炭局等部门,交叉重叠,协调困难。资源开发秩序较乱,不少企业和个人炒卖矿业权,片面强调以转化项目为条件配置资源。(5)煤矿安全监管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煤炭管理部门人员少、经费少、装备差、办公条件差等问题突出,特别是随着大型煤炭集团的进驻和资源整合工作的大力推进,机构设置不合理、技术力量分散、监管经验不足的问题凸现。

2提升伊犁州直煤炭工业发展水平的对策

2.1切实保障煤炭工业发展(1)确立煤炭工业的支柱产业地位。伊犁发展新型工业化,成败皆于煤炭一身。州直明确七大支柱产业,煤电煤化工位列之首。煤电煤化工根于煤炭,无根则无干,更无枝叶,不可舍本逐末;(2)修改完善煤炭工业发展规划。伊犁州直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应与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条件和区位交通相适应,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尽快对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估,确立相应的煤炭生产开发规模。伊犁河水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应从全局上研判煤电煤化工的发展空间,警惕煤化工热过了头;(3)进一步加强小煤矿整顿关闭和资源整合工作,借鉴煤炭大集团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为标准,对22个小煤矿坚决淘汰仓储式、巷道式原始开采工艺和威胁安全的悬移支架放顶煤、串车提升等生产方式,达不到要求的坚决关闭。

2.2尽快建立州直煤炭企业集团煤炭资源不可再生,谁开发、谁受益。州直资源优势没有转变为经济优势,关键在于没有自己的煤炭企业,可采取两步走措施解决问题:(1)州直全资或者控股成立煤炭企业集团,抢占煤炭市场。国有资产由国资委管理,业务工作由煤炭局负责;(2)优先建设露天煤矿,尽快挖掘到“第一桶金”。伊犁矿区不少地方煤层埋藏浅、赋存条件好,并不适宜井工开采,露天开采在投入上、安全上、效益上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可争取自治区政策,优先上马2~3个露天煤矿,为州财政培植财源,推进煤炭保供稳价工作。

2.3规划建设长输管道运煤大通道伊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要建立亿吨级的煤炭基地,决定了积极参与“疆煤东运”、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主要出路。制约伊犁州直煤炭外运的瓶颈是区位劣势,没有合适的运输通道,参与国内市场竞争,规划建设长输管道运煤大通道是大势所趋。(1)单靠煤电煤化工支撑不起新型工业化建设“大厦”。伊犁西电东输受制于超长距离输电技术,而且要通过电力过剩的西北电网。煤化工项目主要以煤制气为主,庆华、新汶、中电投煤制气工程都是试验项目,是否已掌握核心技术一直受到质疑。而且,煤电、煤化工都是高污染、高排放项目,不可能大规模开发;(2)不能对铁路运输寄予太大期望。兰新线电气化改造和兰渝铁路建设完成后,仅给煤炭预留了3000万t/a的运能。按照常规,煤炭运输超过691km则不经济,况且伊犁煤炭热稳定性差、易发火,不适于长距离运输;(3)建设长输管道技术已成熟。煤浆管道输送技术在世界上已广泛成功应用。20世纪50年代,美国率先建成投产了东湖煤浆管道,全长173km,年输煤量130万t,成功运行6a,有效使用率高达98%。1970年,美国建成的世界第二条,即黑迈萨煤浆管道,全长440km,年输煤量580万t,高效运营了35a。俄罗斯煤浆管道输送技术已发展到第二代。长输管道建设周期短,管线埋地密闭运行,占地少,抗灾能力强,不污染环境,无运输损失,营运成本也只有铁路运费的36%。据相关研究资料,煤浆管道用水量约是电厂的1/9、耗能量约是其1/8~1/10。国内油气长输管道建设、使用、管理技术和经验以及水煤浆制配技术已经成熟,可资利用。应尽快调研,可优先考虑建设伊犁—独山子—兰州—成都煤浆管道。

2.4深化煤矿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改革伊犁州直煤矿安全监管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但是煤炭产业升级后,多数县域煤矿数量急剧减少,国家规定央企所办煤矿必须由州局管理,霍城等煤炭局只能监管1~2个煤矿,造成了机构浪费,而且专业力量过于分散,州县两级煤炭管理部门编制总数43人,其中煤炭主体专业技术人员仅有16人,平均每个单位2人,安全检查时不得不临时挪借。目前,包括州煤炭局在内,任何一个煤炭管理部门都已经无法独立完成对一个大型煤矿的日常检查。鉴于各煤矿地理位置距离伊犁州驻地不远,交通条件已大大改善,应果断撤销各县级煤炭局,成建制划归州煤炭局,健全州煤炭局各职能处室,“攥紧拳头”,集中力量办大事。

3结束语

伊犁河谷煤炭资源富集,煤炭工业是伊犁州直新型工业化建设的支柱产业。按照自治区规划,到“十二五”末,伊犁州直应成为亿吨煤炭基地。要加强政策研究,用足、用好、用活自治区差别化煤炭产业政策,综合考量煤炭生产规模、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条件。巩固成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发展自己的煤炭企业集团是依犁州直实现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必然选择。伊犁矿区不少块段更适于露天开采,在不超过环境承载力的情况下可探索突破自治区的相关规定。继续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办矿准入门槛,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坚持促进和指导并重、审查把关和提升能力并重,着力推进现代化煤矿建设。

第3篇:煤炭产业优势范文

关键词:煤炭企业集团;战略成本管理;价值链;成本动因分析

作者:张佳,张士强,张金泉(山东科技大学,山东青岛266590)

煤炭企业集团在我国煤炭行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已基本得到确立,成为煤炭行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实施者[1]。煤炭企业集团是以实力雄厚的企业为核心,各类煤炭企业以一定的纽带,组成的企业联合体,集团中的组成单位具备各自的独立法人身份。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煤炭企业集团一般处于投资和利润中心地位,通过制定和实施目标导向的发展战略管控成员企业,因而多选择战略管理的管理方法。战略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取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维系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是成本,这种成本不同于传统的成本,而是将成本的管理和战略的环境、规划和实施结合起来,即为战略成本管理,因而企业集团成为战略成本管理的实施主体。

战略成本管理的理论发展主要存在三种模式:即克兰菲尔德(Granfield)模式、罗宾·库柏模式和桑克(Shank)模式,其中当属桑克模式最具代表性,桑克在《战略成本管理》的专著中,将战略成本管理具体化为战略定位分析、战略价值链分析和战略成本动因分析。本文依据桑克模式,试图梳理煤炭企业集团实施战略成本相关研究成果,分析研究文献的演进路径,进一步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1煤炭企业集团战略定位分析

战略成本管理中的战略定位是通过对企业战略的全局谋划,找到成本管理的切入点,使成本管理与企业战略相适应,战略成本管理中,成本的定位上升至战略高度,在煤炭企业集团职能分工中,战略制定权限集中于集团公司,因而集团公司成为战略成本定位的主体。伴随煤炭企业集团发展,战略定位也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特征。在构建初期,煤炭企业集团认为煤产品属于大众化的无差异产品,将战略定位于低成本和高质量战略,同时将集团的成本管控从生产扩展到投融资和物流环节,这也与战略成本管理理念更为契合。同时由于煤炭生产的材料消耗中变动费用比例小于固定费用比例,成本弹性系数大,采取这种低成本的战略在当时也为成本挖潜提供了巨大的潜力[2]。随后煤炭企业集团延展产业链,对煤产品进行深加工,出现产品多样化和精细化的发展趋势,至此煤炭企业集团的差异化战略定位正式形成。进一步运用AHP分析煤炭企业集团战略定位,发现煤炭企业具备推行差异化战略的财务、技术、决策优势,关键问题是解决产业选择和产品定位[3]。当今煤炭行业正在遭遇低迷的市场环境,企业经营困难,差异化战略的实施,将为企业集团寻求到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战略定位研究方法的使用上,运用SWOT分析法,得出煤炭企业集团的经营优势为煤炭产品成本向下游转移和延伸能力;劣势是煤炭行业成本高,核算项目并不完备;存在的机会有国家的资源政策和增长的煤炭消费需求,同时面临来自国际产煤国的冲击、天然气的替代作用和煤炭企业议价能力不足的威胁,经过对比分析,劣势大于优势,而机会大于威胁,建议实施劣势-机会(WO)战略[4]。战略定位中的SWOT、矩阵分析、产品的生命周期等方法属于粗略分析,随着市场竞争加剧,需要更为精确化的战略定位,熵值法、战略群组思想方法的运用较具代表性。根据煤炭企业的特点设置主营业务收益率、资本增长率、掘进机械化率和矿井储备量等技术指标,使用熵值法计算熵值确定权重建立模型,以此评价煤炭企业集团的竞争能力[5];运用战略群组的思想,在研究大量煤炭上市公司经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阶层聚类分析,以销售额代表集团规模,将净资产收益率、收入净利率和每股收益率作为基本指标,进行WARD(离差平方和的方法)计算,得出战略距离、定位方向和战略改变三个结构变量,通过变量的变化规律刻画企业在战略群组视角下的战略定位与企业绩效的显性关联[6],该模型检验的结果,煤炭企业集团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企业要贴近所属群组的典型战略来定位,定位方向上要偏向于群组存在的方向,同时战略改变要考虑内外部环境。

综上所述,战略定位是煤炭企业集团战略制定的前提,随着企业经营环境愈加复杂,煤炭集团对产品的认识水平不断加深,加之战略定位理论的发展,战略成本经历了低成本向差异化的过渡,企业的发展方向也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化,在战略定位研究中,规范研究居多,近年来也趋向实证研究,但对于差异化战略实施的效果缺乏实例的评判。

2煤炭企业集团价值链分析

在战略成本管理中,价值链是企业提供产品的各个环节中价值增值的过程,是形成成本竞争优势的源泉,因而战略成本管理重视价值链分析。煤炭企业集团为巩固战略地位,培育核心竞争能力,也开始通过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价值链分析来识别成本优势。内部价值链分为主链和辅链,主链是煤炭的生产和销售活动,辅链是非煤产业的经营;外部价值链主要指产业价值链,包括跨区域资源战略、建立“校企所”(高校-煤企-研究所)的战略联盟等。经过分析,提出价值链优化的建议:强化开采和加工主业,对主业生产过程进行作业成本优化,不增值作业予以减少;依托集团资源、技术和营销优势,科学规划并向非煤产业延伸;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开展煤炭深加工,以增加煤炭附加值;利用资源、技术、资本优势,投资开发海外煤矿、对外出售煤矿技术与煤炭机械以及承办工程和输出劳务;实行采选分业、产融结合、发展新兴产业和退出部分产业等对策;建立“校企所”(高校-煤企-研究所)的战略联盟等[7-9]。

随着研究的深入,价值链研究方法不断得到衍生和发展,构建煤炭企业集团“价值网”的设想和运用价值树的思想为较为典型研究方法。价值网是以股权或契约为纽带,由煤炭企业集团牵头,组织起供应商、经销商和其他合作者、甚至是竞争者为节点,运用电子市场平台,联合各自价值链形成网状组织结构。当发生煤炭交易发生时,各网点联动,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10]。运用价值树的思想,就是将煤炭企业集团的作业链、资金链、供应链、管理链综合为价值树,对价值系统进行模块划分,通过分析成本的影响因素,提出开发成本、回采率、生产外包、产品加工、组织管理、循环经济等作为价值树成本控制关键点[11]。此外,亦可运用战略协同理论评价价值链延伸的效果,分析煤炭企业集团价值链的横向扩展形成的组织协同效应、无形资产协同效应和业务协同效应产生1+1>2的竞争优势[12]。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有关煤炭企业集团的价值链分析文章大多关注企业具体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上的活动,使用的多是案例分析的方法,而对于整个链条的统筹分析较少。另外煤炭企业集团的价值链的研究落后于其他行业,特别是制造业和服务业,因而煤炭企业集团价值链分析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3煤炭企业集团成本动因分析

成本动因是成本发生的决定性原因,成本动因分类为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前者是由企业的基础经济结构决定的成本动因,属于战略性动因。后者是与作业程序相关的成本动因,属于战术性的。集团层次决定的成本动因往往归属于结构性成本动因,而执行性成本动因往往发生在企业集团的成本或者利润中心。从研究来看,煤炭企业成本动因的研究多集中在煤炭生产,而对于战略成本动因的研究相对较少。

煤炭企业结构成本动因分为规模、业务范围、经验、技术、自然条件、矿井设计等,煤炭企业集团的各种经营活动,企业的并购、集团拓展经营范围、创新工艺、优化矿井设计、政府减低税负等均属于煤炭企业结构成本动因,都能有效的控制成本[5]。

执行性成本动因主要包括生产作业、全面质量管理、员工参与、关系管理等,大多与煤炭生产过程直接相关。煤炭企业机械化程度高、市场竞争激烈,具备了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条件。利用成本动因法先将煤炭生产过程分为十大作业,各项作业划归为作业库管理,把财务会计记录的成本费用先按照资源库分类核算,后将资源库中核算的成本归集,根据识别的成本动因率分解到各作业库中,最后分配到最终产品上。实施这一过程需要煤炭企业集团构建相应的组织机构予以保障,建立集团—煤矿—作业中心三级机构,集团公司为战略中心,负责决策,煤矿为利润中心,负责成本控制,各作业中心是成本中心,负责执行[13]。在构建作业成本库时,将每个成本动因视为成本库的解释变量,而相同动因的成本库可以合并,如总结出的煤炭生产动因有巷道进尺、掘进进尺、采煤吨数、提升次数、排水量、运煤吨数等,通风和开拓都是以巷道进尺为成本动因,可以合并两个作业的成本库[14]。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作业预算的思想,即将预算节点分为开拓作业、采煤作业、安全作业、机修作业。成本动因分别为巷道进尺、采煤吨数、巷道面积、机修小时,建立成本节点数据库,在数据库中反映成本动因以确定成本发生额。

除上述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外,根据煤炭资源赋存和煤炭井下作业条件等行业特点,煤炭企业还存在重要的安全成本动因,它兼具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的特点。

综上所述,由于煤炭行业早期属于典型的生产加工行业,成本动因分析在煤炭生产活动中以作业成本法某一中间步骤的形式出现较早,研究较多,但以独立成本动因形式分析、研究较少。对结构性成本动因的研究,大多数情况下也是作为价值链延展解释因素出现的,单独从成本驱动因素的角度研究也很少。当今多数煤炭企业集团已不再是单一的生产加工,跨国界、跨行业、跨区域生产经营已成为常态,成本动因更趋多样化、复杂性。因此,。各项成本动因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和交互机制、煤炭企业集团与煤炭企业相比成本动因的差异性等,仍需要大量实证研究予以证实。

第4篇:煤炭产业优势范文

关键词:煤炭企业 经济发展方式 若干思考 问题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c)-0232-01

1 我国煤炭经济发展历程

1.1 煤炭经济发展历程

煤炭和石油是我国传统能源,为了实现煤炭供给的平衡,促进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煤炭行业进行了不断的调整,煤炭企业大致上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发展。首先,粗放式发展阶段。粗放型和集约型都是经济增长的方式,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通过数量扩张来实现经济增长,1978年到1997年是我国煤炭企业粗放式经济增长阶段,在这一阶段,煤炭生产企业的积极性得以调动,煤炭供应趋向过剩。其次,1998年到2001年是煤炭行业艰难转变的阶段,省级地方政府加强了对煤炭企业的管理。再次,从2002年到现在是煤炭行业初步转变的阶段,企业重组和资源整合的力度加大,煤炭工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煤炭市场的供给和调控能力得到提高,煤炭安全生产的形势好转,煤炭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进步能力增强。

1.2 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煤炭行业虽然经过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和转变,但是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还存在问题,煤炭行业经济效益增长仍然依靠煤炭价格提高和产量增长,煤炭产业循环经济项目的经济效益较差。其次,政府对煤炭企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支持力度不够,很多国家政策很难落实到实处。再次,环境治理问题突出,可持续发展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

2 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2.1 我国煤炭市场逐渐饱和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增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受到企业的重视,更多的节能材料和环保材料应用到各行各业中,煤炭的需求量大大减少。据估计,未来5年,我国国内煤炭消费总量会大幅度降低,这和我国煤炭供给能力的整体增强趋势是不符的,煤炭供给和煤炭需求呈现相反趋势,煤炭行业经济发展方式若不及时转变,煤炭会呈现大幅度的过剩。

2.2 煤炭企业经济效益滑坡

首先,煤炭产品要素成本增加。近年来,企业职工薪资加大,人力资源成本是煤炭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成本的加大直接就导致了煤炭生产成本的加大。我国加大了对资源税的征收标准,煤炭企业的税收负担加重,企业的经济效益滑坡。其次,非煤产业经济效益的解决。近年来,非煤产业经济效益规模扩大,但是物流、机械、铝业和建材等非煤产业经济效益较差,煤炭企业的还贷压力较大。

2.3 煤炭企业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国煤炭产量持续增加,这种增加主要是依靠生产力和资金等生产要素,而不是依靠扩大经济规模、依赖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和经济结构调整来实现的,煤炭产业的技术进步非常缓慢,较大的人力资源成本也降低了生产企业的效率。煤炭企业应该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整合企业内部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发展核心技术,完善企业组织治理,提高生产人员整体素质,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 关于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若干思考

3.1 煤炭产业发展趋势的科学分析

随着各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全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十二五”必然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性转变时期,经济发展方式会出现实质性的转变。目前我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二氧化碳的减排目标,这会对煤炭企业的发展产生实质性影响。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已经实现了快速发展向平稳发展的转变,煤炭行业的领导和主管人员要达成共识,促使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质性转变。首先,煤炭企业要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对煤炭资源、开采技术、环境容量、市场需求和灾害防治等因素进行综合的考虑,实现煤炭生产和消费的协调。其次,煤炭企业要树立集约发展的观念,依靠生产要素的合理构成来实现经济的增长,推动煤炭管理体制的改革,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再次,煤炭企业要树立发展理念,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

3.2 煤炭产业的战略性调整

煤炭和石油都是传统能源,我国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传统能源,这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相悖的,煤炭生产企业要推进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调整战略结构。首先,煤炭行业要加快现代化煤矿的建设,对生产能力落后的企业实行淘汰制,关闭不具开采条件和改造条件的小煤矿,提高大型煤矿的产能比重。其次,建立公平和开放的煤炭市场体制,依靠现代物流业来形成新的煤炭流通和储配体系,进一步完善煤炭价格机制。

3.3 推动现代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煤炭生产已经接近顶峰,煤炭产业演进方式转变,煤炭企业急需向现代产业发展。我国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制定政策措施,确定煤炭产业的发展方向,为我国煤炭产业升级提供良好的条件,实现煤炭经济的转型发展。政府要实现煤炭企业的主导,实现市场机制和政府推动的结合,促使煤炭行业的资源整合和重组。中央和地方要明确煤炭行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激励力度和政策向导,加大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环境治理保护和节能减排的力度,推动我国煤炭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发展循环经济。此外,政府还要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增加产业投入,推动煤炭企业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进展。

3.4 提高煤炭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煤炭企业要转变依赖投资建设、整合小煤矿和兼并重组等外延发展的方式,重点的提高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遏制企业投资冲动,实现企业内部增长机制的建设。首先,企业要增加研发投入,加强技术攻关,实现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利用,实现煤炭生产工业化、产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提升煤炭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其次,煤炭企业要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吸引并培养企业内部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内部人员的整体素质。此外,煤炭企业还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

4 结语

近年来,煤炭消费增长速度趋缓,煤炭供给呈现过剩趋势,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滑坡,非煤产业经济效益问题亟待解决。经济发展方式是在一定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阶段下,经济发展的实现方法、实现途径和实现模式。我国煤炭行业经历了粗放发展、艰难转变和初步转变三个阶段的发展,但是我国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煤炭消费增长速度呈现趋缓局势,煤炭企业经济效益滑坡,煤炭经济发展方式急需进一步转变。

参考文献

[1] 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2011年煤炭经济研究工作要点[J].煤炭经济研究,2011(1).

第5篇:煤炭产业优势范文

得天独厚的区位环境

在“十二五”规划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中,陕西省独占3席,国家产业政策倾斜不言而喻。陕西煤业作为全省唯一煤炭资源整合平台,使得其拥有较山西省煤炭企业更好的资源垄断优势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伴随着“十二五”期间“两纵五横八辐射一城际”铁路网的建成,陕西省相对于内蒙古及新疆自治区的煤炭企业运输半径更小,运输更便捷,区位优势更明显。陕西煤业上市后,潜在的优势将转化为对投资者的丰厚回报。

资源储备名列前茅

截至2012年年底,陕西煤业拥有煤炭可采储量约97.30亿吨,位居国内煤炭上市公司第三位。同时,陕西煤业是国家确立的神东、陕北两大煤炭基地的两个开发主体之一;小保当煤矿设计产能达2800万吨,建成投产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井工矿之一。规模扩张能力和资源价格不断上涨的预期使得投资陕西煤业是安全的,高于平均水平的投资回报值得期待。

高于行业平均的盈利能力

陕西煤业的主营业务清晰,紧紧围绕煤炭产、运、销各个环节,压缩成本,增产增收。公司2010年、2011年、2012年和2013年1-6月份的综合毛利率分别达到48.02%、51.98%、43.06%和43.47%,远超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陕西煤业规划募集资金新建煤矿及未来着力开发矿井将集中于地质条件好、开采成本低、煤质优良的彬长、黄陵矿区及陕北地区,该地区适宜建设现代化大型煤矿,且具有低开采成本及人工成本的优势,新建煤矿将进一步降低综合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内涵式增长使得公司盈利能力如虎添翼

陕西煤业在现有产销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节约资源、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改善产销结构、延长产销链条,有力地保证未来盈利能力的提升空间。扩大洗煤厂的运营规模,增加精选煤销售比例,改善煤炭销售品种,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是陕西煤业深耕细作的方向之一;建立统一、专业化的产品销售制度,加大煤炭售价较高的省外销售比重,寻求价值最大化。同时,陕西煤业募投项目中对煤炭交易中心、综合生产服务区以及输煤管道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煤炭产品的定价话语权,降低煤炭生产成本。

行业领先的管理能力

陕西煤业自成立之初聚合了陕西全省的煤炭产业基础、人才队伍及技术优势,并在公司范围内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创新,其下属的黄陵矿区成为中国煤矿精细化管理三座示范基地之一。在先进的管理文化下,公司的安全生产达到发达国家水平,2012年陕西煤业百万吨死亡率为0.047,仅为全行业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深厚的管理底蕴加之引领行业的创新理念,成为推动陕西煤业发展的内在无形助力。

突出的煤炭清洁利用优势

第6篇:煤炭产业优势范文

1在做大做强煤炭主业中实施煤炭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煤炭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首要的途径是在做大、做强、做优煤炭主业的基础上增强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煤炭企业的影响力、吸引力、美誉度,提高企业经营的生产率、市场占有率、利润率、回报率,从而激发民营资本、外商资本、个人资本,积极参与到国有煤炭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来。为此,国有煤炭企业协调有序退出事故多发、技术工艺落后、生态环境脆弱、资源枯竭、品质低下、效益较差的过剩煤炭产能,积极发展先进产能。要通过制定实施煤炭行业绿色清洁化生产标准,优胜劣汰、扶优扶强;普及推广煤炭洗选和精细深加工,优化生产结构、产品结构;加强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发展矿区循环经济,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促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煤炭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煤炭供给革命。深入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实现煤炭企业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加快煤炭行业技术创新步伐,紧密围绕煤炭深加工技术、煤制燃料、烯烃等煤化工技术形成产学研联盟,开展协同创新。要加强项目可行性分析和风险评估,遵循绿色、协调、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严格落实项目环保标准,实施环保一票否决机制,提升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要借助资本连接和纽带,通过兼并重组,以新组建的跨行业、多元化新型能源集团为市场主体,积极探索煤炭深加工与炼油、石化、电力等产业有机融合的煤基混业经营模式,实现煤炭企业平稳、有序退出、转型升级,确保煤炭企业长期、稳定、可持续、高水平经营。要紧密结合煤矿实际需要,以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为目标,积极开展煤矸石、矿井水、矿井瓦斯等煤矿废弃物、伴生物为标的的综合利用科研攻关,实现变废为宝、化废为宝,实现煤炭开采、废弃物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双赢、多赢。要加强煤矿防灾减灾开采技术、安全绿色生态保护型开采技术、煤层气及煤系伴生矿产资源高效综合协同开采技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精细深加工技术、煤炭智能开采物联网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煤炭矿区生态综合治理技术和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模式、智慧煤矿体系等领域研究,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理论构架、知识体系、技术标准、装备体系、典型工程和示范项目,从基础理论、关键技术、成套装备、系统集成、示范项目、典型工程、样板煤矿等多层面、全方位引领和示范,通过行业清单制、产学研一体化、构建协同创新网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企业的创新主体和主导作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支持和协同作用、市场的激励作用,不断完善煤炭行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煤炭行业技术革命,实现煤炭企业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此外,国有煤炭企业也可依托自身技术、设备、人员、资本、管理、市场、营销渠道等优势,推进对民营企业、乡镇企业的兼并重组进程,提高行业生产的集中度,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混合所有制改革。要通过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中小型企业,培育形成一批大型混合所有制煤炭企业集团,进一步提高开采、掘进、通风、安全、环保、洗选、能耗、工艺等技术标准和生产水平,实现绿色开采、清洁化生产。例如,内蒙古牙克石五九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首先与上市公司新大洲重组,进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造,五九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由国有企业变为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制后,借助于资本市场,新大洲为五九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其后,枣矿集团又利用其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先后斥资逾10亿元获得五九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9%的股权,为五九集团注入了技术、工艺和人才资源,提高了五九集团的核心竞争力[1]。

2在推进煤基多元化发展中实施煤炭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煤炭企业可以凭借对煤炭资源的先天占有优势,通过科技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从煤炭开采、洗选、加工、转化、利用等各环节强化煤基全产业链、全寿命周期统筹衔接,实现煤炭资源由单一燃料向原料和燃料并重转变,采取煤制燃料、煤制烯烃等煤炭深加工与炼油、石化、电力等产业有机融合的煤基多元、清洁、高效利用方式,推进低阶煤中低温热解、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等煤炭分质梯级利用,推广煤矸石、矿井水、煤矿瓦斯等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等多种途径,提高煤炭企业煤基多元化经营的生产率、市场占有率、利润率、回报率,从而激发民营资本、外商资本、个人资本积极参与到煤炭企业煤基多元化发展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来[2]。为此,煤炭企业要从过去抢占煤炭资源、想方设法上项目、兼并收购一味求大扩张的粗放型煤炭一元运营模式,转变为清洁化、低碳化、高价值化和核心竞争力强为特征的绿色高端、现代化、集约化煤炭生产和经营企业,发展为煤电、煤油、煤气多元化及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并行发展的综合型、煤基多元化能源企业模式,发展为非煤主业、服务性轻资产主导运营的跨界多角化经营企业,甚至改变为生态治理型农业、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绿色发展企业。煤炭企业实施煤基多元化发展,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注意扬长避短,始终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借助混合所有制改革机遇,推动各项业务向煤基加工主业靠拢、各种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实现转产升级[3]。例如,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围绕煤炭就地转化增值做文章,通过合资合作,扩展融资渠道、发展金融产业、重组并购扩张,撬动大量社会资本,通过不断延伸焦化产业链,形成了发展高端煤化工产业体系,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打造了中国最大的焦炭生产基地;坚持以煤焦化工、尼龙化工、盐化工“三化”结合促转型,实现了煤炭就地转化、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增强了产业链条上下游的相互拉动作用,发展成为一家以能源化工为主营业务,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经营的混合所有制特大型企业集团,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双千亿”企业之一[3]。

3在加速转型升级中实施煤炭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在经济新常态下,煤炭企业要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将生态环境约束、去产能转变为煤炭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实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因此,煤炭企业要积极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在创新中实现转型,在转型中促进创新,不断增加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经营的生产率、市场占有率、利润率、回报率,从而激发民营资本、外商资本、个人资本积极参与国有煤炭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来。煤炭企业转型升级,需要持续优化其经营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实施企业管理变革。一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煤炭一元产业类型逐步转向煤基多元产业结构、甚至低碳产业结构形态;二要推进产品品种优化,根据煤炭品质、市场用途、价值含量、加工方法和技术要求等特征,创新形成绿色化、清洁化、低碳化、环保型产品体系;三是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实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目标升级、管理方式优化、管理方法现代化、管理模式集约化[3]。煤炭企业转型发展可采取以煤炭为主导的产业延伸模式,运用企业核心竞争力、煤业和非煤业并重的复合转型升级模式和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导的绿色发展模式等;可以通过兼并重组、资本运营、创新发展等多种方式实现。要鼓励煤炭企业因地制宜开发新产业、新业态、新项目,鼓励并支持煤炭企业通过调整转型、多种经营等方式吸引民营资本、外商资本、个人资本,实现国有煤炭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根据产业发展规划,鼓励煤炭企业开展煤电一体化经营,引导大型火电企业与煤炭企业之间相互参股经营、多元发展;要鼓励煤炭企业积极利用矿区塌陷地、废弃工业广场及其周边地区、屋面楼顶,发展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开展多种能源互补利用试点;要鼓励煤炭企业在塌陷区发展渔业,在土质较好地带发展果蔬、大棚等特色农业、林业、旅游业;要鼓励煤炭企业抢抓机遇,积极发展涉煤物流综合服务产业;要鼓励煤炭企业拓展煤矿技术服务产业,培育生态农业和养老产业。在上述新建电厂、天然气及光伏发电等工业、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等转型发展新产业、新项目中,要积极吸收民营资本、外商资本、个人资本,实现国有煤炭企业股份制改造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例如,临矿集团剥离优质矿产资源成立山东东山矿业有限公司作为子公司,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其中国有股占49%、职工股占51%。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主辅分离的基础上再进行专业化重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其中,主业公司由平煤控股,辅业公司由平煤参股、员工和经营管理层控股,实业、物业公司国有资本全部退出[1]。

4在战略协同发展中实施煤炭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煤炭企业可以通过资本纽带、股份合作、交叉持股,采取引入战略投资者、战略合作伙伴、建立战略联盟、价值链联盟、区域布局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结构优化、产权结构优化、产品结构优化、协同创新联盟等众多方式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战略协同、合作共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煤炭企业可依据煤炭资源禀赋区域分布结构和国家能源政策,结合企业产品结构优化目标、产业结构优化目标、区域分布结构优化目标等,通过资本纽带、股份合作、交叉持股等方式兴建大型煤炭生产基地、组建大型骨干能源集团,实施煤炭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例如,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以大项目合作推进与中兴集团、台盐公司、西安隆基、翰能集团等企业合作,加快发展平顶山电子工业园光伏产业园、不锈钢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先后与中电投等大型电力企业合作,通过控股、参股等形式获取优良电力资产,有针对性地重组收购在建电厂和在役电厂,实现了股份制企业建立和混合所有制改革[3]。山东能源新矿集团以伊犁四矿和煤制天然气项目为主体,实施与浙江能源集团战略合作,伊犁能源持有新天煤化45%股权、伊新煤业55%股权,浙江能源集团持有新天煤化55%股权、伊新煤业45%股权,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了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和浙江能源集团的战略合作、交叉持股、融合发展、优势互补[4]。

5在对外开放中实施煤炭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煤炭企业要放眼全球煤炭资源、市场、能源需求,善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坚持立足国内与对外合作相结合,充分发挥企业长期积累的技术、人才、管理、品牌、资金、产能和装备优势,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着眼于互补效应、协同效应、集聚效应,运用知识产权、技术入股、并购、重组等多种手段,收购外部煤炭、新能源、战略新兴产业类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大机遇,推动能源供给体系互联互通,加大煤炭产能输出,通过技术入股、资本纽带、股份合作、风险收益共担等多种中外混合所有、混合经营方式,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煤矿规划、建设、技术咨询以及运营管理,带动我国煤炭行业先进工艺技术和大型采煤机电成套装备出口。尤其要加强与非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阿拉伯国家联盟、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区域机构的合作,通过能源供给体系互联互通、市场融合和资本联合,为我国煤炭企业实施“走出去”提供混合所有制的制度保障。例如,山东能源新矿集团着力推进与神华国能、华电新疆公司、神华国能、华能合作,依托中巴经济走廊拟建电源项目[4]。

6结语

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方式,要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结构、资本结构、所有制结构科学合理,要求通过科技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求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煤炭产业转型升级,要求推进国有煤炭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煤炭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有6方面目的:一是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拓宽筹措资金的渠道和方式;二是优化国有煤炭企业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三是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对煤炭企业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淘汰落后产能,向先进产能集聚配置资源;四是进一步发挥国有资本的控制、导向和杠杆效应,实现煤炭行业集约化经营、安全高效生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高、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五是降低或分散企业经营风险,促进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六是确保国家能源行业安全。为此,要在做大做强煤炭主业中实施煤炭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在推进煤基多元化发展中实施煤炭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在加速转型升级中实施煤炭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在战略协同发展中实施煤炭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在对外开放中实施煤炭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作者:姚立根 张军荣 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参考文献:

[1]陈茜.煤炭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践和启示[J].煤炭经济研究,2015,35(6):45-48.

[2]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2016-12-31)[2017-06-13].

第7篇:煤炭产业优势范文

一、新常态下煤炭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一)煤炭企业下游市场需求减少

今后一个时期,全国煤炭消费增速将由前十年的年均10%左右回落到年均3%左右,煤炭消费总量和质量控制制度以及一系列政策环保政策的不断出台,更是使得主要消费地区进一步减少了煤炭消费。一是大气污染治理要求限制煤炭消费。国务院明确要求,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到2017年,煤炭消费比重降至65%以下,这些政策的严格实施,在很大程度挤压煤炭消费的增长空间。二是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火电负增长。如2015年1-8月,水力发电量增长5.7%,核电增长33.9%,风电增长23.5%。8月份,火电发电量同比下降3.7%,连续14个月负增长。

(二)煤炭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黄金十年”煤炭投资持续高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6年以来,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3.27万亿元,截止2014年底,累计新增煤炭产能30亿吨左右,在建产能超过10亿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煤炭公告产能32.6亿吨/年,同期全国煤炭产量38.7亿吨,超出公告6.1亿吨。煤炭出口国的产能也连年递增,未来这些国家对中国的出口量仍将维持增长势头,短期内不会改变。

(三)煤炭企业内部恶性竞争严重,用户压质压量

在宏观经济疲弱的形势下,煤炭价格下行压力依然很大,特别是煤炭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大打价格战。在神华、潞安等煤炭巨头降价之后,中小煤企和贸易商为了维持原来的销售量只好进一步降价,下游用户也会借机进一步压价,国内煤炭市场将继续陷入“中小矿价格比大矿低――大矿降价抢市场――中小矿又再将价格降到大矿的价格之下”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市场煤价不断出现较大幅度下跌,难以控制。

(四)煤矿开采成本差距大,部分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

中东部煤炭企业受开采条件限制,采掘深度增加,搬迁成本高,产品售价普遍高于用户通过其他渠道采购的价格,以郑州地区郑煤集团前三季度为例,采煤成本387.83元/吨,而市场电煤平均含税售价277.89元/吨,每吨亏损109.94元,发往省外的价格比其它煤矿高50元,更无法与西部及内蒙地区煤炭企业抗衡,不具备竞争优势。另外,部分煤炭企业受开采地质条件所限,产品比较单一,煤层赋存不稳,预计采碴较多,煤质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客户要求和环保要求。

二、新常态下煤炭企业营销策略的优化

(一)强化产品品质控制

质量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更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立身之本。在当前煤炭市场白热化竞争时期以及企业优质煤炭资源逐渐枯竭的不利情况下,企业必须克服困难,坚定产品质量第一信条,强化产品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质量控制,对全员进行产品品质教育,强化员工质量意识,对参与生产和物流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从人入手提高产品质量,重塑煤炭企业在行业内的优良口碑和品牌形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优化产品结构

在当前煤炭市场整体供给大于需求的基本面下,要着重研究市场结构供需关系,根据当前煤炭市场需求情况,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扩大结构性供需状况较好的产品比例,压缩结构性供给严重失衡产品比例,通过调结构来减轻市场竞争压力。如,煤炭企业可以加大投资,进行洗煤厂改扩建和技术改造升级,扩大洗煤产品比例,减少洗煤产品比例,提高盈利能力;也可以根据部分省市新出台的环保政策或重点用户的特殊化煤质需求,研发生产煤炭新产品,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打入新的细分市场。

(三)完善价格体系

完善价格体系,做好市场调研工作,按照产品质量标准和行业及地区情况,细化产品价格体系,把价格制定精准程度做到极致,避免因定价不准确造成的市场份额丢失或定价过低造成的损失。

第一,针对煤炭铁路运费对煤炭市场影响较大这一现实因素,研究制定块煤和末煤的分区域定价策略,可以实行两种或多种区域价格,适当降低运距较远的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挂牌价,抵消煤炭铁路运费较高对于这些地区需求的负作用,从而与其他煤炭企业形成竞争优势。

第二,加快推进煤炭结算两票制向一票制改革,实现简化流程降低成本,更好地调控煤炭到厂价,使价格调整的作用更加有效,同时也能享受铁路运费下调带来的溢价。

(四)增加煤炭营销渠道

在当前煤炭市场形势下,拓宽企业营销渠道可以打开一些传统渠道未涉及到的市场,扩大产品客户群,增加产品销量。煤炭营销渠道单一,急需在以下两方面建设煤炭营销渠道:

第一,煤炭企业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营销的同时,应加快建设量身打造的专属互联网销售平台,平台要具备功能齐全、操作便捷、用户体验优良、融入物联网技术实现货物实时跟踪等特点,做成煤炭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样板和标杆,以吸引潜在用户群体,开拓煤炭市场,同时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第二,引入有实力的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煤炭中间商,签订互惠协议,对于中间商可以按照以价换量的思想进行让利,在价格上对中间商进行倾斜,按低于市场价格供货,给予中间商适当的利润空间,让中间商去开发煤炭下游市场,把中间商这一渠道作为传统营销渠道的一个补充。

第三,调整目标客户群体,针对电力行业对无烟末煤需求的下降,未来目标市场调整要在抓住原有用户的基础上有所侧重。与耗电大户并有意愿建设自备电厂的企业投融资合作建设60万千瓦以上无烟煤机组并给予适当的让利;自建坑口电厂,变卖煤为输电,扩大煤炭自产自销比例,抵御市场风险;加大洗末煤的生产力度,把一部分末煤转为附加值更高的洗末煤销售。

(五)完善价格调整机制

价格根据市场供需和竞争变化的及时调整,可以有效防止市场份额的丢失及因价格未及时上涨造成的收入损失。煤炭企业要尽快完善价格调整机制,减少价格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时间。

第一,高度重视并尽快改革企业决策机制,进行分级授权,把煤炭定价权下放负责煤炭销售外运工作的运销处,企业领导层保留否决权。

第二,加强市场调研工作,准确及时搜集市场情报,准确分析市场供需变化,科学研判市场走势,为价格调整提供信息和数据支撑。

第三,运销处每周召开市场分析会和定价会,在充分分析市?鲂问坪屯?行业者的基础上,开展定价讨论,形成价格报告,运销处班子成员进行表决,半数以上赞成则通过,处长作为经营负责人有否决权,解决价格调整不及时以及不到位的问题。

第8篇:煤炭产业优势范文

【关键词】煤炭市场 经营机制 营销战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无情的,要在市场的大浪中找市场,寻找自己的生存、创新之路。企业离不开市场,市场更需要企业参加竞争。只有强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转变营销理念,企业才有出路。

一、山西煤炭经济发展

山西是我国的能源大省,也是我国主要煤炭生产基地,煤炭资源得天独厚,具有分布广、储量丰富、品种齐全、煤质优良等特点,已经成为山西省的主导产业。多年来山西煤炭工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能源物质基础。山西的煤炭工业为山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目前存在着困难:煤炭主业核心竞争力差,煤矿企业人员多、包袱重、效率不高,产业集中度低,整体利益流失严重;生态和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制约着煤炭工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煤矿安全状况尚未根本好转,煤矿安全生产仍没有把握;煤矿生产生活条件差,职工收入低,人才流失严重。为解决这些问题,山西必须走调整产业结构之路,不断发展传统产业,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面实施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战略和大集团战略。山西煤炭要发展,首先要立足国家能源安全,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发展煤炭持续产业,推动煤炭工业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生产初级产品为主向综合开发利用为主转变。

二、影响煤炭市场的因素

(一)煤炭总量依然明显过剩

煤炭产量的过剩,主要表现在资源供给过剩。一方面,小煤矿产量的控制出现漏洞,特别是重点调出地区小煤矿的煤炭,对本地区国有重点煤矿形成挤出效应,迫使重点煤矿向周围市场寻求突围和扩散,挤占其他地区市场,进而把进口煤挤出国内市场,另外一部分优质资源寻求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一部分国有重点煤矿收购地方煤炭进行销售。正是这种收购行为,导致当地小煤矿生产的煤炭有了销路和市场,也正是这种行为部分助长了小煤矿的泛滥。控制资源,加强资源管理,从源头抓起是上策,人为被动疏导市场为下策。要从生存战略考虑,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不能以牺牲环境、资源、长远发展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利益。

(二)煤炭营销存在体制缺陷

煤炭企业要想抵御市场波动必须发展规模经营。从煤炭企业营销分析,现行体制在市场供大于求情况下难以发挥正常作用,行业管理协调力量相对薄弱,对市场变化的反应严重滞后。

(三)规模扩张意愿比较强烈

具有资源优势的煤炭企业规模扩张意愿比较强烈,新的扩张结果只能导致新一轮重复建设,引发市场供大于求,不利于对煤炭资源的保护,目前应该注重提高和挖掘现有生产潜力。

三、煤炭消费市场的发展

在最近三十年的时间里,我国煤炭消费增长总体上与宏观经济的波动保持一致。在1978年—1997年这二十年的时间里,我国轻工业发展速度快于重工业,由于轻工业的能耗较低,使得煤炭消费增长在波动幅度上低于GDP的增长。2000年后,我国重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在重工业的带动下,煤炭消费量快速增长,煤炭消费增长高于宏观经济的波动幅度。

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煤炭市场呈现出价格大幅上涨,且上涨幅度高于往年的特征。国际煤炭价格大幅走高,拉动我国煤炭价格走向国际煤炭价格。

2008年四季度煤炭市场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面对煤炭市场快速下滑、需求疲软的严峻态势,山西煤炭销售企业提出以需定产、以需定运保市场。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内需的措施,将扭转目前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行业增速快速下滑的趋势,使煤炭产业链下游行业保持平稳的增长,使煤炭行业也保持平稳增长。

四、组建大集团强化实力

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竞争地位的大多是实力雄厚的跨国集团,从战略上考虑,必须按照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产业链条、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以具有资源、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的大型国有煤炭企业为核心,以资本、资源、产品为主要联结纽带,以母子公司体制为基本结构,加速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内市场竞争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充分发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在资本运营、技术开发、开拓国内外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使之成为我国煤炭生产和销售市场的主要控制力量,成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骨干。

五、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

世界各地的商品、服务、资本、劳动、技术和信息在世界范围内相互开放、相互融合。这就要求我国煤炭企业必须在开放的环境中发展自己,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大力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高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首先,稳住国内市场;二是积极扩大产品出口;三是加大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市场开拓力度,将商品贸易、技术贸易、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协调进行;四是积极吸引和利用外资;五是积极与跨国公司合作;六是探索境外投资。

六、强化营销战略

面对新的市场坏境,煤炭生产者、经营者要制定生产和营销战略。煤炭贸易是大宗散货贸易,煤炭营销的第一步就是用户的贸易安全,第二步是内外品质稳定和交货稳定。货源的多渠道化可使煤炭用户减少因货源过分集中所带来的“受控于他人”的不安全感,也可减少因突发事件或不可抗事件带来的风险。但作为现代营销,这种交易的完成,只不过是整个营销过程的一部分,卖方还要继续跟踪服务,解决用户在使用煤炭时发生的问题,使煤炭用户从满足需求中更加受益。煤炭贸易双方,不仅要通晓煤炭生产、煤炭贸易方面的知识,更要通晓煤炭的使用知识。只有这样,贸易双方才能做到对煤炭生产和贸易了如指掌。煤炭用户企业能否健康发展和壮大,直接关系着煤炭生产和贸易的兴衰。煤炭用户的需求得到了满足,赚取了更多的利润,也就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种繁多。但真正属于强粘结煤的煤种却不多。只有山西省的中部偏西南有一些这类煤炭生产企业。强粘结煤在生产冶金焦炭中起着“搭骨架”的作用,是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资。像其他商品一样,在煤炭的买卖中也存在着不少掺假、欺骗消费者的现象。作为煤炭生产者、煤炭经营者必须要以诚信为本,做好煤炭的生产、营销工作。

第9篇:煤炭产业优势范文

关键字:煤炭企业 市场形势 营销策略

自进入2012年,国内煤炭价格持续下跌,港口及电厂库存居高不下,多地煤炭滞销严重。并且,国际进口煤却以低价乘虚而入,冲击国内煤市,进一步加大国内动力煤价继续下行压力。根据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国际国内煤炭需求将进一步减弱,煤炭市场预计将长期处在严峻的形势下,或将结束长达十年的煤炭黄金期。如此严峻的煤炭市场形势,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煤炭企业在较深层次上面临的一些问题。这对煤炭企业如何针对自己的特点,在目前严峻的市场下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新形势下煤炭企业的现状分析

在如今的市场形势下,煤炭企业存在较多的问题和困难,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体产能过剩

目前国内煤炭市场整体式产能过剩,供过于求,主要原因是:钢铁、建材等主要的耗煤行业的产品产量均呈放缓的态势,导致煤炭需求的增幅进一步减缓;由于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以及欧洲债务危机的不断加重,我国大批的外向型企业的出口增幅大幅减小,企业产能受限,使得用电量降低,火电厂的用煤量也因此降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降耗减排意识的不断深入人心,近年来新能源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消耗,压低了煤炭的市场空间;与此同时,煤炭产能的快速开发建设,使得煤矿产能过大,供大于求,煤炭的产能过剩;主要的煤炭出口国加快了煤炭的开发,煤炭供应量逐年增加,尤其是2012年各国经济增长放缓,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国际煤炭低价进入我国,煤炭净进口将进一步增长。

(二)成本意识淡薄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企业成本的竞争,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科学控制成本。煤炭企业的成本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的成本意识有待强化,人力资源配置不科学,人员工效有待提高;资金成本意识淡薄,企业的经营人员往往将资金成本忽略了,这样不但造成了资金的相对紧张,还造成过多的占用营运资金;煤炭企业长期粗放型投入造成生产材料、设备投入及维修和电力消耗等支出较大,存在很大的成本浪费,有较大的降本空间。

(三)销售观念的落后

2012年严峻的煤炭市场形势给我们煤炭企业传统销售方式提出了的考验。在目前市场形势下,大部分煤炭企业的销售观念已经远远地落后于市场的发展,致使其销售渠道和销售手段相对比较单一,市场群体比较固定,市场空间狭窄,煤炭企业的经营活动难以适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对煤炭企业市场的渗透产生影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还有就是部分煤炭企业的决策层领往往只是片面的重视煤炭的生产工作,却忽视了煤炭销售管理工作,使煤炭企业的发展失衡,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库成成本增加、营运资金不足等一些列问题,不利于煤炭企业整体结构的优化和长远发展。

(四)片面追求产量而忽略质量

随着近几年煤炭市场的需求量增大,企业片面的追求产品的产量,而忽视了产品的质量,质量成本意识淡漠。企业只是一味的追求煤炭的产量,而对于煤炭的质量则没有严格的控制,造成部分企业的产品质量的优次不分,虽然产品的产量上去了,但是却忽视了质量纠纷。因此,产品的质量问题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严重的影响。

(五)资源整合欠缺

煤炭企业往往忽略了根据市场的实际状况对自身的资源进行整合,而只是片面的进行煤炭生产,在生产的时候也不对产品进行优化,这对产品的销售产生看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使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形势下位于不利地位。现代煤炭企业的发展需要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对企业自身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

(六)安全意识淡薄

煤炭企业受到煤尘、瓦斯、水、火、冲击地压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但由于安全预防意识不强,应急预防设施不健全,导致防范力度不够,安全隐患较多。

二、应对煤炭市场形势变化的方法和措施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煤炭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及时制定应变之策,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客户管理,建立长效关系

在新的市场形势下,营销人员应该转变观念,从以往单纯如何将煤卖出去的营销思维向建立长期的客户关系方面转化。同时,一名优秀的营销人员,应该尽可能把优质的客户资源稳定下来,与其建立长期的合作供销关系,做到 “抓住大客户,开发潜在客户”,另外,由于现在的市场形势下不确定因素增多,所以煤炭营销工作的立足点就是建立长效的供销关系。煤炭企业应培养风险抵抗意识,能够抵御一定范围内的市场波动。首先企业要对市场有一定的预测性,在生产销售的过程中不断地将市场布局进行优化,加强对市场供求关系信息的分析研究,能在较短时间内对市场的发生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并对营销策略进行调整。再者就是要发展新客户,开拓新市场,努力深化与相关行业的合作关系,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最后就是加强企业的服务意识,以客户为中心,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我国加入WTO后,市场经济得到了很好地发展,使多种营销理念不断的融入到我国的市场中,这些营销理念或方式对煤炭企业同样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煤炭企业也要与时俱进,利用网络、电子商务等多种销售渠道开拓市场。在开拓市场的同时,也要做到能够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市场,合理的预测市场的前景,提高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要打造一支一流的营销队伍,拥有较强的开拓市场能力和预测市场变化的能力。

(三)强化成本意识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形势下,企业要降低经营成本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减少不必要的人力投入;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提高职工的管理能力和从业技能,提高员工工作效力。企业还要做到对营运资金进行重点的管理,从企业全局的角度出发,加强企业的预算管理,合理筹集和使用资金,既要保障资金安全,又要高效利用资金,有效地降低资金成本。加大科技创新,合理布局生产,优化生产系统,改进生产工艺,降低材料、电力等成本的消耗,加强设备现场管理,提高操作者的技能,降低设备的损坏,减少设备投入和维修,提高设备使用率和完好率。

(四)建立灵活高效的营销机制

在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条件下,企业占领市场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通过打造企业的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通过品牌提高销售效率,降低销售成本;调整客户战略,拓宽营销渠道,企业结合煤炭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结合市场的布局不同,对客户的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对发展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好的地区市场进行大力开发,逐渐退出处于竞争劣势的市场,建立利于企业发展的市场和客户结构;根据煤炭天然赋存不同的特点,针对不同的煤质、品种细分市场,根据不同的品种开发不同的客户。

(五)加强质量管理,提高煤炭质量

产品质量做为企业的生命,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煤炭企业要强化产品的质量意识,完善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机制,明确各质量管理岗位的职责,狠抓煤炭质量管理,切实保证煤炭质量,保证用户安全用煤;从影响煤炭质量的生产工艺、生产环节入手,对煤质的源头进行强化管理,对采掘现场的煤炭质量的变化及时掌握,确保煤炭质量符合市场要求。通过煤质的提高树立品牌,既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保自己一方市场,同时也是企业提价增效,开拓市场所必须的决定性因素。

(六)强化安全防范意识

加大对矿井的安全投入,依靠科技的力量,建设生产矿井的安全综合治理体系,杜绝煤尘、瓦斯等重大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构建本质安全型企业。

三、结语

在目前较为严峻的市场形势下,煤炭企业要自觉的建立起良好的发展意识,在此基础之上来降低企业的成本,保证产品的质量,提高企业营销的战略能力,开拓多个营销渠道,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宋慧文.如何开展新形势下的煤炭营销工作[J].经济师,2012,06

[2]王炜嵬.我国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策略[J].同煤科技,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