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变更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变更安全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变更安全管理制度

第1篇:变更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央行;信息安全基线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一、构建基层央行信息安全基线

(一)安全基线管理的职责分工

基层央行负责本单位安全基线的建立、维护、不定期评估和定期上报。安全基线管理设置操作员和审核员,负责安全基线的日常维护。

安全基线操作员负责提交新增、删除、变更基线要求项的申请;负责配合安全基线审核员对安全基线进行不定期评估;负责对不合格的基线要求项进行整改。

安全基线审核员负责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完成安全基线的新增、删除、变更等日常维护操作;负责组织完成本单位安全基线的不定期评估,对于高风险基线要求项,建立督办单,跟踪其整改过程;负责将本单位的安全基线定期上报至上级单位。

(二)安全基线要求项的定义

安全基线项遵循统一的定义,包括基线编号、基线要求、基线当前状态、状态说明、基线整改措施、审批单编号及备注等七个要素。

基线版本是对基线要求项的变更情况进行跟踪的途径,其分为两节,第一节为版本号,由四位阿拉伯数字组成,表示基线要求项内容发生变更,每次变更时号码加1;第二节为安全基线发生变更时的变更单编号,变更单编号由六位阿拉伯数字组成。

在安全基线的第一次初始化时,审批单编号中须填写“初始化”,之后每次对基线要求项进行新增、变更和删除时,都需要记录相关的审批单编号,以便对基线要求项的历史状态进行追溯。

(三)安全基线的变更管理

安全基线操作员在申请进行基线要求项的新增或删除前,填写审批单并说明原因,在安全基线审核员审核通过后,进行相应的新增和删除操作。

当信息化基础设施、网络以及应用系统发生变更时,相关人员对变更进行充分评估,若该变更会对安全基线产生影响,同步进行安全基线要求项的变更。

不定期开展本单位的安全基线自评估,对于处于“不符合”状态的基线要求项,及时进行整改。

对于高风险基线要求项启动跟踪督办流程。首先由安全基线审核员建立督办单,在得到部门负责人同意后,将其交给负责整改的相关人员(若为多人,则指定其中一人为整改工作的主要负责人),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整改;负责整改人员在收到督办单后,及时组织进行整改,在整改期间,定期将整改进展情况在督办单上进行具体描述,并由安全基线审核员签字确认。

(四)基线的上报和检查

基层央行按照上级行的要求频率定期上报安全基线,并接受上级行不定期的抽查和全面检查,对安全基线不符合的要求项进行整改。

二、以信息安全基线管理促进信息安全建设

人民银行信息安全基线细化为机房管理、网络安全、应用安全、保密技术管理、信息安全管理、安全运维等十大类近一千个要求项,涵盖了央行信息安全工作的各个方面,对信息安全工作的要求进行了分类、明确和规范,制定了统一的模板,为今后的信息安全工作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基层央行信息安全工作历年来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来自总行、省会中支、内审部门等不同口径的检查,促进了基层行信息安全工作良性的发展,但同时来自不同目标的检查工作,不同的安全要求,给基层央行的信息安全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惑,究竟应以什么标准为依据,一直是基层行近年来迫切需要明确的问题。人民银行信息安全基线的建立,规范了信息安全要求,对基层央行的信息安全建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三、做好基层央行信息安全基线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制度把关,做好基层央行信息安全基线管理

很多人觉得严格按制度办事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工作中就是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人情高于制度、执行先于审批、业绩重于安全,没有高度的安全责任感,没有制度的严格把关,信息安全工作就不能落到实处,再多的工作业绩也只能是为信息工作种下更多的安全隐患,进而影响到央行的正常履职。

随着央行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安全基线是在不断地更新和拓展的,那么制度的建立、完善、梳理也是同步的,制度的内容应当反映着信息安全工作最新的要求,制度的建设应作为一项重点的工作来抓,使制度的建设同步于信息建设的步伐,覆盖信息工作的各个方面,真正成为信息工作的行为规范。制度建设的同时要把制度的执行落到实处,坚持学习、监督、检查并重,逐步形成严格按制度办事不违规操作的工作氛围,以制度执行力的不断提高来保证信息安全基线的落实。

(二)严格审批,做好信息安全基线的变更工作

基层行根据上级行的安全基线模板建立了本行的第一个安全基线,作为一个初始化的安全基线,必然会存在一些不符合的要求项,信息安全基线的变更和定期上报,使上级行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和掌握基层行信息安全工作情况,哪些工作做得到位,哪些工作存在问题,存在问题的原因和整改的计划,整改中存在的困难,需要的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等等。信息安全基线的初始化要客观、准确,建立在初始化基础上的信息安全基线的变更管理更加重要,只有通过审批的变更才可以实施,严把变更审批关,加强变更项的检查和复核,保证安全基线是对基层行信息安全工作的真实反映。

(三)钻研技术,提高信息安全基线的管理水平

第2篇:变更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事故防范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0-0117-02

1 概述

近年来变电运行安全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变电运行影响的范围较广,它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作息和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它的安全管理问题和对相应的事故的处理是现在最为重要的问题。

2 变电运行的事故防范的原则

(1)结合实际情况,首先正确判断出事故的性质和其所影响到的领域,再去处理事故,并及时地限制好事故的进一步发展。

(2)尽快地找到事故的根源,努力消除事故带来的重大威胁。

(3)保障人们的人身安全,尤其是这些施工人员,只有在大家的安全得到一定的保证下,才能有更多的心思去处理这些事故。

(4)对于一些重大事故,应当先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在处理过程中及时与调度和相关领导人员沟通相互交换意见,严格按照事故处理人员的指挥办事。

(5)在对事故处理前首先要将已被损坏的设备和物品隔离,给检修工作人员制定好一定的安全措施,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从而进一步缩短抢修时间。

(6)要坚持尽快恢复用电设施的原则,提升工作效率,尽量先为一些重要的用电用户和站用电提供电。

3 变电运行中的安全隐患

3.1 操作隐患

工作人员在变电运行工作中进行操作时存在着许多的安全隐患,在工作领域有着很多的机械设备,而且操作的步骤也很复杂。有关部门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不是很严格,经常出现无证上岗或者证件的考核并不相等现象的发生;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做不到认真谨慎,对变电运行系统的了解不深入,有时不按规定要求操作总是按自己的想法做事。

3.2 变电设备运行本身安全管理隐患

变电安全管理的方法不科学不标准,留下了许多的安全隐患,使得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好多问题管理人员在发现一些安全隐患后不是很重视,不会及时将其解决处理掉,这些不安全的因素就有可能导致一场大的灾难。工作人员的不认真负责使得操作中不按标准来执行遗留下一系列的安全隐患。

3.3 变电设备的故障隐患

在变电运行工作中对这些变电设备的检查不详细,在设备中一些小的不合格的零件没有及时处理掉而是被运用到工作中,这个问题是一个极大的安全隐患问题,同时所有的机器设备在长时间使用下都会老化,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老化的设备并没有及时地被更新。

4 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和事故防范措施

4.1 对变电运行工作中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

4.1.1 加强培训。在这个不断更新的时代潮流里要不断地更新自己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相应的我们应对变电运行的工作人员进行不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首先就是对他们的素质进行培训,让他们时刻保持着一个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工作要认真负责,最重要的就是对他们进行知识技能培训,跟上时代的脚步,使工作人员充分地掌握电力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变电运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4.1.2 定期检查核查。我们可以采取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的手段来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检查核查,当然要想更好的工作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它是革命的本钱。同时根据平时工作的表现情况对工作人员进行考察,必须具备严谨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还要具备很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2 对变电运行工作中仪器工具的安全管理

变电运行工作所用工具的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作效率和变电运行中的安全质量,因此我们要定期对机器、工具进行检查维修或者是更新换代,及时处理检查出来的问题,消除这些机器工具带来的安全隐患。

4.3 变电运行工作中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更好地对变电运行工作进行管理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安全规章制度,对工作人员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按照这些规章制度来办事,在对变电设备进行操作时也要注重操作方法,严格执行操作规定避免出现遗漏程序的问题发生。在制定好变电运行中的规章制度后,为了督促人们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工作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对变电运行的工作人员和在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进行监督管理,确保每一个环节高效地完成,并在监督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尽快地解决消除一系列的安全隐患,这种制度的建立还可以有效地帮助领导及时地了解工作状况并使领导人员更好地进行领导指挥,对于一些较严重的问题能快速地给予解决方法。为了激发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建立一些奖罚制度,更好地促进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增强他们的责任心,也间接地便于领导的管理。

4.4 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执规意识

工作人员在变电运行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他们决定着变电运行的安全与否,因此电力部门要加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相应的执规意识,对工作人员定期地进行安全知识培训讲座,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大家对安全方面知识的学习,比如我们可以采用不定期的考核来作为工作人员增强安全意识的动力。工作人员在具备安全意识的同时还要具备执规意识,员工具有很好的执规能力才能更好地对工作现场的安全进行保障,因此电力部门也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执规意识的教育,使工作人员具有很强的责任感,消除一些安全隐患,提高变电运行的安全指数。

4.5 建立变电运行中的安全管理应急措施

在变电运行工作中不知道何时会发生事故,因此为了保障人们的安全要建立一些应急措施与手段,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仅是要对各项工作进行安全的规范的管理,还要对突发事故具有很好的解决措施,使我们能够有效地应对这些事故。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现场中的情况设备进行分析,对有可能会发生的安全事故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提前做好应急措施,从而降低事故对其整个工作造成的伤害程度,同时还要尽可能地锻炼工作人员的应急能力,为保证安全做好完全的准备。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这个用电量日益增大的时代,变电运行管理和事故的防范就显得很是重要,变电运行工作中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使变电运行工作得到一定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 柳迎春,唐会生.浅谈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及故障

排除[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2).

[2] 李浩彬.浅谈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方法[J].科技促进

发展,2010,(6).

[3] 刘晓春,朱明阳.浅谈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与事故的

防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3).

第3篇:变更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变电站 运行安全 可靠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整个社会对电网设备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浅析变电运行管理中的安全保障问题》一文中认为:“电网运行不安全,将严重制约企业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针对当前事故频发的局面。做好变电运行事故的防范与处理成为了我们必须解决和处理好的一个问题,加强变电运行安全从技术和管理上提出了相应措施,以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变电运行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是变电设备异常及事故的高发地段。提高变电运行班组的安全管理水平是控制变电运行设备异常及事故发生的保障,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水平决定着整个变电运行的安全状况。

1.不断提高变电运行操作员的专业素质

不断提高变电运行值班员的专业素质是确保变电运行安全的根本保障。是否能加强对变电运行值班员的安全培训,不断提高变电运行值班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决定着整个变电运行的安全,是做好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必须抓紧抓好。只有不断增强变电运行值班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才能有效排查出事故隐患,认真加以整改,从而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变电运行值班员的业务培训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将专业培训同日常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分层次、逐步对变电运行值班员进行轮训,有条件的,要选送骨干人员到高等院校进行深造,接受先进安全运行理念的教育,提高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的理论水平,以先进的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手段促使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上水平。教育全体值班人员认真总结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扬长避短,充分运用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安全管理技巧,在安全管理中创造性地发挥处置各种事故的才能,将在培训中掌握的安全管理理论同变电运行的实际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争做安全管理的标兵。

2.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减少设备停电次数

2.1采用新产品,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性

大部分技术落后的开关及保护装置逐渐被新的设备所取代在设备更新过程中尽量选用高质量的开关新品及微机保护,110kV及以上线路继电保护装置全部更换为微机保护装置,10~35kV线路也更换为微机保护装置,采用段质的设备使计划停电和设备原因停电次数大大减少,提高运行可靠性。

2.2认真作好运行维护工作,提高设备健康水平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做好预防工作和事故处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减少设备故障的有效方法。加强巡视维护质量,可以及时发现或消除设备隐患,提高供电可靠性。

3.建立健全变电运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

建立健全变电运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是实现变电运行安全管理零事故目标的重要保障。在变电运行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着相当多的危险点,如果忽略了这些危险点,安全管理失位,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未雨绸缪,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非常必要的。用制度约束变电运行班组的安全管理,首先,有利于创造全员进行安全管理的氛围,调动变电运行值班员进行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其次,有利于值班员明确安全责任,加强安全管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三,有利于规范值班员的安全操作行为,进一步提高他们安全管理的综合素质,为变电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奠定基础;第四,有利于制定安全操作程序和安全操作规程,将安全管理纳入日常目标管理,不断提高安全管理在变电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五,有利于变电运行班组整体安全意识的提升,相互监督,共同将安全管理落实到操作实践中去。通过建立健全变电运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全面落实安全管理责任,细化、量化安全管理的各项指标,是每项操作程序、每一项操作工序都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奖优罚劣,确保每一个值班员都能严格按照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进行操作。

4.定期检修设备、定期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

定期检修设备、定期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是防止发生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定期检修设备是安全管理的技术措施,定期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是设备保养重要手段,定期检修和定期巡检有利于及时发现设备的机械故障,及时予以排除,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转,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5.严格设备点巡检及设备缺陷管理,保证设备完好性

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做好设备点巡检及设备缺陷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对设备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以便防患于未然。平时做好规范的设备点巡检工作,采取运行点检、维护点检、专职点检三管齐下,对设备情况进行系统的,择重点不同的多种点检并做好设备测温记录、设备劣化趋势、 设备缺陷隐患情况、设备检修预试情况等台帐记录。保存并整理好这些重要的原始资料、数据,根据平时点检中反映出的设备情况,有的放矢的安排设备定修和检修计划,减少设备非计划停电检修次数和时间,使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重点向预防式设备检修管理模式转变,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4篇:变更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公路工程;精细化管理;施工项目;探析

中图分类号: X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对公路工程施工项目实施精细化管理,首先有利于降低安全生产事故风险,每道工序的安全交底,便于排查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设置管理卡片并存档,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例会或调度会,从而实现了进一步完善安全设施,严加防范易发生事故的环节和漏洞出现。其次有利于工程成本控制,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公路工程项目的实施,一是以质量过硬和信益良好获得社会效益,二是在追求社会效益的基础上获得利润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实施精细化管理,可严格依照制度办事,以预算控制价格为指导考核项目经济指标的重要参数,严把原材料质量、单价关,避免了暗箱操作,降低了工程成本,不仅节省了费用,更保证了工程质量,凝聚了人心。

2 公路工程施工的精细化管理措施

2.1 搞好项目管理的策划工作

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总方针和总目标的策划工作包括项目质量、环境、成本效益和职业安全健康等,将管理总目标分解至各个职能部门和相关层次,加强各部门员工的学习和沟通,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执行意识,从而达到自觉贯彻执行项目方针和目标。精心策划好施工项目的组织机构和职责权限等管理体系,建立高效的项目组织机构,完善行之有效的管理程序、制度和准则,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职责权限,要求工程施工项目内每个部门和每位管理者都能清楚地认识到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同时,还要积极配合相关联部门和部门同事,顾全大局,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运作。根据不同项目的施工特点,应分清项目的一般过程、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针对每个过程制定有效的控制程序和准则,并做到切实可行和易操作,对于关键和特殊过程尤其要做好设施能力、设备、人员等的确认工作,使整个项目的施工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2做好施工原材料和半成品控制管理工作

做好项目施工质量和成本效益控制管理的第一关,控制管理原材料的高质量和低成本,是确保项目成功的关键之一。这就要求制定出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并满足施工要求的原材料技术标准,使材料组在采购原料时有着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在对原料供应商的考察评定时,要本着供应商资质合法、质量保证和价格适中、货源充足、供应及时和服务优良,建立完整供求档案,并记录供方业绩,作为二次评定的依据。根据实验检测后选定的材料规格和品种,材料组应及时对现场进料及半成品进行考察,坚持标准、坚持原则,严把原材料进场的验收、检验和验证工作关,做到合格品进场,赝品拒收,或退货或报经领导授权批准后降级接收,随后对接收后的材料做好标识并分类独立堆放,禁止混放。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一道工序完工后,要及时对其养生并妥善保护好半成品,养生期不足是决不能开放交通的。

2.3 做好施工进度的控制管理工作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的精细化管理还体现在对施工全过程的精心控制和有效管理,其中对施工进度的控制管理工作是确保总体目标按时完工的有力保障。在施工项目进场后,根据合同签订的路段施工项目作出整体的年、季、月度施工进度计划以及短期作业计划,由工程项目经理审核后,在各施工区域、队伍和有关部门进行通报,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和工程项目的有效执行。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还要定期开展进度协调和调整总结会,在不改变施工进度的范围内以更好的实现进度的调整和修改,还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计划控制公路工程施工进度,从而达到对工程施工项目施工进度科学的综合管理和动态控制,使施工进度严格按照工程项目制定的计划进行,保证工程如期完成。

2.4 做好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

公路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包括施工质量和施工人员的安危,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应建立在完善和严密的施工安全管理和控制中,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施工规章和制度来实现安全管理责任和安全施工的精细化管理,要求相关责任人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逐级落实安全施工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做到安全隐患排查的经常化和制度化,并建立健全安全施工事故应急预案,特别对隐蔽工程、桥梁施工、崩塌或滑坡等地质灾害地段等每道工序安全隐患突出点进行台帐管理,切实落实安全施工经费投入和安全施工措施的落实到位,形成集排查、整改和治理为一体的长效精细化管理机制,保证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的“双零”目标。

3 精细化成本控制体系是产生管理效益的关键所在

成本控制方式,笼统来讲,包括管理成本控制、人工成本控制、设备成本控制和材料成本控制,从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控制,施工管理人员的工作效能和人工费控制,施工材料计划、采购、招标、合同谈判、购买、运输、验收、使用控制,一直到设备成本控制,这四个方面是一套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成本控制体系的基础架构。这一体系的直接表现形式是建立健全施工单位的项目管理制度,形成完善的精细化制度体系,把成本控制、人工成本控制、设备成本控制和材料成本控制的环节和流程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从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角度来讲,一是要严把原材料进场关,综合考察各种材料的供量规模、材料品质等综合因素,合理确定供货商;二是严把料场建设关,对工程料场按照精细化管理标准进行硬化,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各种材料隔离堆放;三是严把施工质量关,加强质量、安全及进度的管理和调度,每一道工序没一个环节专人负责,落实管理责任,监督考核到位,确保公路工程路基坚实、桥隧稳固、边坡稳定、排水畅通、路面平整;四是严把履约考核关,在与施工队伍签订合同时尽可能从合同履约、计量结算、材料领用、安全生产等方面加以精细约定,督促承揽单位必须提高管理能力、技术水平,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每月从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内业资料、安全生产等方面进行综合检查考核,及时督促整改,确保工程进度及质量。

4 细致的变更追加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手段

公路工程工期长、规模大、受自然条件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际情况与项目招投标时的情况有时会发生变化,如合同文件中国家技术规范调整,设计图纸或施工工艺发生改变,材料价格大幅动荡等等。因此,变更追加就成为公路施工合同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手段。

具体操作流程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利用变更谈判,更换施工材料或改变施工工艺,要求重新认价,争取使部分亏损的环节扭亏为盈,或者根据工程施工客观实际,提出必须变更的理由,申请追加成本,达到提升施工效益的目标。

首先要对对合同关键细节认识非常清晰,督促学习提高变更追加业务水平;其次要厘清变更追加相关责任,明确引起变更追加的原因如项目前期审批手续滞后、项目建设资金短缺造成拖欠工程款、压缩工期等;再次是在启动变更追加申请前,对工程变更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全面详细的核实审计,准备好一个详细的周密的审计方案或计划,说明变更项目的桩号、部位、范围、原设计情况、现场核查情况、变更的理由和依据、变更数量的增减情况;最后,向总监理工程师申请下达变更令,将业主指令的变更资料交给工程师、业主存档,完成变更内容作业后,申请变更追加。

5 结语

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精细化管理已成为一种理念、一种意识,更是一种认真的态度和一种追求卓越的文化,精细化管理将作为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的重要指导思想和管理理论,推动公路交通部门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刚.浅析精细化管理在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应用[J].管理学,2011.

[2] 吴世杰.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探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

第5篇:变更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35KV;变电运行管理;设备故障;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M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5-00-01

一、变电运行管理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影响

只有电网既可靠又安全的运行,才能保障群众的生活正常,而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基础就是对变电运行进行良好管理。变电运行在整个电网的正常运转中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变电运行站点的电器设备繁多,因而对其进行维护与管理的工作也比较复杂。电运行进行管理,切不可掉以轻心,确保管理过程中不会出现安全漏洞,达到最佳的管理状态,变电运行正常,电网运行才会正常,所以一定要对变电运行管理加以重视。

二、35kV以下变电站(含35kV)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供电与用电之间的矛盾开始日益突出。变电站是电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开始不断激增。迅速增长的建设要求与缓慢的建设水平也形成了现阶段比较突出的矛盾,这为变电站的运行管理造成了严重的问题。

(一)管理人员的制度化意识薄弱。在变电站的日常管理过程中,需要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与运行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障变电站的有效管理与正常运行。实际工作中有些工作人员并不重视这些规章制度,这为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隐患,管理层的执行力度不够,不能将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同时也不能在变电站运行中对这些制度进行完善的管理。对制度的履行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是造成变电站运行管理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

(二)电网运行中管理制度不完善。在安全管理中存在很多重要的细节,但是没有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实际工作中并不能按照相关安全制度进行工作,这为变电站的正常运行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三)变电站运行中相关防范措施不到位。在变电站的日常运行过程中,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安全防范措施管理体系,很多操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杜绝安全隐患的存在。有的时候,尽管规章制度中已经对相关安全措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因为相关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忽视一些细节,最终导致了严重的问题。

三、35kV 变电站安全运行措施的优化

(一)对变电运行工作的特殊性进行正确的认识。工作人员在面对突发现象时一定要进行科学的操作与处理,过程中很有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事故,所以变电运行人员的安全很重要。变电运行工作主要涉及维护、操作以及管理等多方面,所以在变电运行过程中存在很多规章制度,要正确认识这一点。

(二)找出变电运行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并将其解决。1、“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运行人员应该认识到它的重点,将安全工作做得更加有效。运行人员在工作中应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工作存在盲目性,使精神压力得到减轻,同时增强工作的安全性。2、在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要找准事故突发的危险点,对事故的发生进行相应的控制,保证“危险点分析与控制”以全过程的安全为主要目的。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让工作人员掌握具体的工作方法,进而对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动态控制。3、“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活动的展开不仅涉及现场的工作人员,同时也是在整个企业各个层次中展开,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将多层次分级控制工作做好,才可以将不同时期、不同层面的安全工作重点做好,这样才能将安全工作抓到点子上。

四、变电运行设备故障维护技术

(一)安装地线。地线是为了避免工作人员在工作时线路突然来电或者设备上产生静电电压造成工作人员的伤害。地线的安装必须选择选取那些来电概率比较大或是容易产生感应电压的部位,这样保护效果会更加明显。工作人员在安装或是拆除接地线的时候,也要做好防护措施,不可直接用手操作,要用绝缘棒或带上绝缘手套。

(二)常规维护和检查。对于过电压故障,要求在变压器的两侧均安装避雷设施,特别是雷雨季来临前,电力工作人员要提前对设备和器件进行安全检修。地线连接不好、接触电阻过大等情况时有发生,针对此种情况,要定期检查接地线的完整性以及测量电阻大小。针对短路故障问题,要安装短路保护装置。跌落式的熔断器安装在变压器的高压端,低压侧安装空气断路器。熔断器的熔丝是根据变压器发生短路其熔断的速度来选择的,而空气断路器必须保证当变压器的低压侧发生超负载或是短路时,能够迅速跳开。

(三)智能化变电维护。现在许多变电站已更新大量智能化设备,可以通过智能化设备直接反馈信息进行自我状态评测和检修。主要可以通过对变电运行设备在线检测,通过远程数据输送进行远程监控,或者直接在计算机上自行处理一些能自我解决的问题。这样就能减少维护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可以更多、更好的维护一些设备较落后的变电站,保证一个地区内整体的变电运行设备的安全。

五、结束语

随着电力行业规模的增大,变电运行设备的数量和规模都在加大,其中也存在或出现相当一部分的问题,只有在透彻分析变电运行设备的运行机理和常见故障,做到严谨的常规检查和维护,并不断思考并总结各类问题,才能在变电运行设备发生故障时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尽量减短电力传输中断的时间,避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变电日常管理中,应该重视主要设备的运用,与此同时,在一些细节上也要留心,将其中潜在的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中,真正保证设备与员工人身的安全,从而让电网运行变得更加稳定与可靠。

参考文献:

[1]丁丽.35kV 变电运行管理中的常见故障分析与防范[J].中国电力教育,2013(27).

[2]何鑫.浅析变电运行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J].科技与企业,2013,(18).

第6篇:变更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35kV变电站; 运行模式; 安全管理

1 35kV变电运行管理中的问题

如今在我国,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满足供电需求, 35kV 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变电站被大量的应用和推广。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所以在供电系统35kV 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要采取一切措施预防故障发生。一旦发生故障要及时找到故障并排除,进而保证35kV 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

1.1 运行管理制度化意识薄弱

在变电站的日常运行和管理中,需要有具体完善的运行制度和管理制度,这样才可以保障变电站正常运行和有效管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工作人员对这些规章制度不够重视,不能认识其重要性,给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带来一定隐患。而管理人员由于对于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不能严格将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使之未能对变电站实行有效完善的管理。同时,由于对制度规章意识薄弱,对制度的履行没有进行有效的考核,也造成了变电站运行管理效果不好的问题。

1.2 安全管理制度混乱

许多安全管理的细节,由于其琐碎性和看似的不必要性,往往没有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而相关管理人员也不断弱化管理的要求,这种不依照安全制度履行工作的行为给变电站的运行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1.3 安全教育力度不够

在对变电站工作人员的培训中,培训人员往往只关注理论上的内容,对于实践知识的传授不是很重视,针对性不强,直接造成工作人员的应变能力不足,在有突况时变得有些束手无措; 同时,在培训中对于安全制度的教育力度也远远不够,使得被培训的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够,安全生产素质较低,给变电站的日常运行带来安全隐患。

1.4 防范措施不到位

在变电站的运行管理中,对某些操作的安全防范措施规定不到位,使操作人员不能杜绝安全隐患; 而有的时候,尽管规章制度里已经明确了安全防范措施,但是,操作人员由于安全意识薄弱,常常忽视一些安全细节,导致严重问题的发生。同时,如果管理人员对安全防范措施不重视,任留这些安全隐患的存在,也将会给变电站的运行带来极大的威胁。

2 35kV变电运行的模式

变电运行的主要管理模式是无人值班模式。这是一种基于自动化和数字控制技术的现代通信技术的先进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和设备的可靠性。管理人员可以借助监测系统和控制系统对设备进行实时的监测与管理,使之大大降低了运行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

2.1 无人值班管理模式

以自动化技术和先进控制技术的无人值班管理模式可以实现远程的管理和控制,但并不意味着变电站的运行和管理不需要任何管理人员。恰恰相反,无人值班管理模式对管理人员的技术和管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管理人员熟练掌握对控制中心的操作技术,并借助先进的控制系统对变电站的运行实现良好有效的监测和管理,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要管理人员具备优秀的管理素质,便可以借助先进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自动化变电站系统尽管拥有高度现代化的技术设备,但对于一些操作流程复杂、经验依赖较多的设备仍然无法达到完全的自动化管理。所以无人值班的管理模式并不是意味着完全意义上的没有人,仅仅是相比传统的管理模式来说,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了。在先进的无人值班管理模式中,仍然需要一两名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对变电站自动管理系统不能监测管理到位的系统需要格外的重视,同时,还要注意一些细小的安全隐患。

2.2 运行管理职责的分工

在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模式之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运行管理职责的分工。责任分配不明确可能会导致运行管理上的真空,只有做好职责的明确划分,并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才可以保证运行管理模式的真正实现,达到运行管理的目标。具体来讲,在变电站的运行过程中,调度人员有职责保障调度工作的顺利完成,按要求完成开关操作、监视操作,并要对设备工作状态进行详细的记录;检修人员有职责按章程对自己负责的设备进行周期性的细致检修,并严格按照检修的要求和规定进行,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上报并进行处理;现场操作人员有职责履行自己的安全视察工作,对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负责管理好倒闸操作等相关任务,并做好记录。只有所有工作人员都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变电站的运行管理工作才能够顺利安全的进行。

3 35kV变电的运行管理

3.1 建立规范的运行管理制度

一套完善有效的运行管理制度应该包含变电站运行管理的各个方面,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小到一个设备的维修检测,大到电网之间的调度,任何程序和操作都应该有明确的操作性强的流程制度。如果发生设备、技术更新等变化情况,相应的流程标准也应该及时更新,确保变电站运行管理顺利进行。同时,完善有效的管理制度要求所有工作人员职责到位,比如每一次换班的交接,还有对于特定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职责应该具体可行,并严格落实到相关责任人。所有的工作人员在明确自己的职责时,也应该注意相互配合,相互提醒,共同维护变电站的运行管理工作。

3.2 加强安全教育

变电站运行管理过程中,事故的发生经常是由于人为疏忽或者没有按制度标准操作所造成的。可见,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安全意识,是保证变电站运行管理安全进行的关键。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应该加强安全意识和运行管理专业水平的教育。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的教育,更应该注重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要点和关键点,应多结合实际问题,加强工作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其专业素质。

4 35kV变电的安全管理

4.1 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安全管理是保障变电站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在变电站的安全管理中,主要以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素质为主。应从基本的培训入手,全面地分层次地落实安全教育,以实际操作为基础,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同时,应多开展实践活动,着重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应变能力,使其可以做到遇到突发事故沉稳有效地进行处理,尽量缩短事故处理时间,减少损失。

4.2 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奖罚机制,安全责任落实到位,通过量化、细化,使各项工作都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指标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人,使每个岗位都有一套完备的责任制和奖罚细则,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从而激发运行人员安全工作责任心。

4.3 具备安全技术管理水平

技术培训是变电运行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只有技术性提高,才能更好的实现变电运行的安全运行。值班员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变电运行的安全生产,因此必须将技术培训作为变电运行工作的一个重点来抓。结合实际,采取就地培训的方法,进行岗位练兵,定期开展反事故演习竞赛及经验交流会,调动值班员学习业务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值班员业务水平的目的。

5 结语

对变电站的运行管理工作进行加强,对于变电工作以及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认为,只要把握住工作重点,根据工作重点来制定和调整相应的思路和方法,制定完善的运行管理计划,且随实际过程进行实时调整,就能做好运行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仇法永.浅谈35kV 变电运行管理[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3(15).

第7篇:变更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500kV;变电运行;安全管理;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 A

1 对于500kV变电站运行的安全管理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500kV变电站采用的是高压送电,相比于一般的输电线路,其输送的容量更大,距离更远,输电线路更多,这就增加了安全管理的难度。一直以来,电力部门都将加强变电站运行的安全管理作为其核心任务,传统的管理工作既有其成功的地方,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就目前的发展趋势而言,固步自封的管理模式不能追赶上电力行业的发展步伐,在诸多地方仍然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漏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安全运行管理的模式较为落后。大部分的变电站都在安全运行管理工作方面制定了诸多的准则,也列出了诸多的严格要求,但是在实际执行的时候依然是不预防、不维护,等到问题来了就匆忙应付的安全管理方法,这种“救火”方法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经常会忽略对于中间环节的管理,只在乎对最后的结果进行管理,而过于轻视制度的执行、安全知识的培训,对于监督、巡视、维护等工作明显重视程度不足。

②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缺乏考核制度。在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中,经常会出现没能依照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对工作人员的具体任务进行详细的考核。正是因为一部分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在进行安全维护工作时不够仔细、负责,一味的追求速度、省事,进而导致诸多的违规操作现场产生,这些考核制度缺乏都是造成安全管理工作没能得到很好开展的内部原因。

③安全管理模式只留于表面。命令的一级传达是实现变电站安全运行管理的主要形式,但是经常会出现现有的操作准则只能停留在表面,没有对制度的检查以及监督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对于变电站的管理还存在意见反馈的漏洞,导致诸多的安全考核及评比工作都没能做到实处,不够彻底,对于现场的检查工作也不能及时进行,最后的结果不能及时向上级反馈,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工作人员的热情和积极性。

④缺乏完善的安全预防措施。大多数变电站在对安全问题的管理上都是采用的事后调查,对于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明显准备不足。所以,对于变电站的安全性要做好及时的估测工作,对于已经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要制定好详细的预防以及应对方案,及时、有效的消灭这些安全隐患。

2 对于500kV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实施的可行性措施分析

2.1 PDCA的过程安全管理办法

PDCA的过程安全管理办法也就是讲全部的过程、全体工作人员、全面化的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在利用这种管理模式的时候需要与变电站运行的具体条件相结合,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对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实行全方位的管理。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找出运行中存在的漏洞、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病因之后制定出具体方案,依照方案严格执行、对于每个环节进行仔细的检查分析、将工作中的经验就行总结、将经验转化为今后的标准,利用PDCA模式对残存的问题进行再一次的检查、改进正。换个角度说,PDCA是在不断进行完善的基础上可以无限循环的过程。

2.2 对运行中的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对风险进行评估可以划分为:评估设备存在的风险、评估作业中存在的风险、评估工作环境与人员的健康问题等。

①评估设备存在的风险。要能够清晰地了解变电站在运行时整个设备的状况,这就需要做到定期的对变电站内部的设备(包括了一级、二级设备)进行有效、全面的检测评估。设备的评估一般分为4个不同的等级,整个的运行情况十分良好的变电站设备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第一等级,剩下的等级设备都存在者不同程度的缺陷。在检测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要详细记录下来,在之后的维护、检修工作中要将其列为重点的关注对象。在进行一段时间的维护工作时也要详细观察设备的缺陷是否得到了消除,进一步降低变电站设备存在的风险。

②评估作业中存在的风险。评估作业中存在的风险也就是在对变电站进行巡视、维护、检修以及安全事故的处理工作时可能存在风险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对于一些风险程度比较高的作业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比如开关小车以及刀闸等操作,这些作业都涉及到了变停送电、接地等,这些都是可能会造成人身危险的高危作业,可能会造成人身的伤残,严重的甚至会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常采用的必要措施包括:穿绝缘性较好的鞋、佩戴绝缘手套以及安全帽、定期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开展急救措施演练等。

③评估工作环境与人员的健康问题。对变电站检修工作中经常会涉及到的办公区、主控室、通信的机房、高压室、工具器械摆放室以及电缆层等进行风险的评估,及时发现会影响工作环境以及人员健康的问题所在。

2.3 制定合理的作业标准

为了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应编写规范化的作业流程和制度标准,例如编写设备维护、设备标识等方面的规范。特别是对于变电站的倒闸操作,还可以编写作业流程,强化作业标准和现场管理。例如,对于倒闸操作前的准备工作、作业人员、工时要求、操作工的器具、风险分析及预控措施、操作记录等都应有明确的规定。

2.4 做好巡视、检查工作

为了能够更好地检测到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就需要建立严格的巡视、检测制度。要定期制定好详细的工作计划,对于风险系数较高的作业制定好任务的观察制度。进行任务的观察时要不能干扰正常的作业,对于工作中不规范的操作行为要及时进行制止,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动作演练。

2.5 事故的预防以及分析制度

要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于可能发生事故进行预防,对预防的最终效果定期进行总结分析,对于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要及时进行改进。定期进行集中性的安全检查工作,还要把作业检查、管理力度检查、设备检查紧密结合起来。要进一步的改善应急机制,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应急预案,比如在设备存在缺陷时应急处理措施、出现大面积的停电故障是的应急措施、对于直流故障的抢修办法、火灾的应对机制以及事故的跳闸应该如何、人身安全事故的处理办法等。最后就是要对这些应急的机制定期的进行真人演练。还要不断的对演练模式进行创新,以便更有效地对工作人员在应急故障时的处理能力进行锻炼培养,提高工作人员在这方面的协调组织能力。

结 语

综上所述,变电站作为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中心,是维持整个电网正常运转的重要核心部分。500kV变电站的安全管理始终是电力生产部门必须关注的重点任务,以此保证社会生产生活的正常用电,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第8篇:变更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还需要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具体来讲,这些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值班制度。通过完善值班制度,可以督促值班工作人员做好各项操作和相关记录工作,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故障问题。②交班制度。通过完善交班制度,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交班,做好交班前的相关检查工作,并在值班记录上签字,避免因交班不规范而引起一些安全隐患。③检查和分析制度。在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中,要完善安全巡回检查制度,增加检查的次数并做好检查记录工作。通过完善分析制度,对变电运行状况进行分析,能够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数据信息依据。总之,通过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能够为变电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2制订安全管理应急方案

在电力系统变电运行过程中,自然或人为等各种因素会影响安全管理工作,比如地震、泥石流、火灾和暴雪等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会威胁到变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综合分析多方面因素,制订一些应急方案。这样一来,在变电运行中出现安全事故的时候,我们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全局,及时采取一些措施进行补救,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供电,减少安全事故给电力系统造成的损失。

3电力系统变电运行设备维护

3.1高度重视设备维护

在变电运行中,相关管理人员要高度重视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一方面,要提高设备维护人员的素质。管理人员要通过各种形式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维修水平,并使他们认识到设备维护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认真做好设备维护工作。另一方面,要定期维护设备。在变电设备的日常运行中,管理人员还要建立设备台账,依照相关标准对变电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证变电设备处于一个安全的运行环境之中。

3.2完善设备维护制度

完善的制度可以为变电设备维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一方面,要完善设备维护基本制度。通过完善设备维护基本制度,可以规范设备维护管理流程,使操作人员进行标准化作业,避免因设备维护管理混乱或操作失误而引发各种安全问题。另一方面,要完善设备检查和考核制度。在变电设备维护管理工作中,我们还要完善检查和考核制度,做好设备评价工作,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3.3健全设备缺陷记录体系

当工作人员对变电设备进行检查的时候,一旦发现设备存在缺陷,就要做好设备缺陷记录工作,从而为设备缺陷处理提供一定的依据,以免这些设备缺陷引发各种电力事故。由此可见,设备缺陷记录也是变电设备维护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我们要健全设备缺陷记录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不仅可以详细记录设备缺陷,而且能够及时、迅速地实现对缺陷的记录和注销功能,更加方便地管理设备维护工作。

4结束语

第9篇:变更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变电站;变电运行 ;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变电站是连接电力生产与消费的重要一环,变电站变电运行工作,是变电站的首要工作目标,其技术性、专业性要求比较高,且是很细致琐碎的工作,这不仅要求工作人员认真负责,还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确保变电站安全运行。 因此,根据变电站安全运行的目标与岗位职能分工的不同,将安全生产的责任层层细化,具体到各级主管,努力做到谁主管谁负责,使变电站的每个岗位都有可遵循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奖惩细则具有重要意义。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既能使变电站工作人员具有压力感,又能激发他们安全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他们的工作责任感。

1 变电站变电运行的模式

对变电运行设备进行安全操作并进行维护是变电运行人员的主要任务,其特点如下:(1)由于运行的时间长,所以变电设备出现故障的几率大;(2)维护的设备较多且工作内容相对枯燥乏味,容易使运行人员产生思想上的懈怠;(3)对于有人值守变电站,员工工作地点较分散,不利于有效管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网也在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电网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变电站也引进了大量的新型设备,这就要求运行人员要尽快了解新设备的结构、操作原理和维护方法,掌握新设备的“脾性”,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无人值守变电站是近年来电网企业推行的一种先进的运行管理模式,它是借助微机远动技术,使得变电站现场值班员被远方监控值班员所取代,实现由少量远方监控值班员对较多变电设备进行一定程度的监视、操作、控制和管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无人值守变电所并不是无人管理,相反,它是借助更先进的智能化设备和更优化的管理措施来加强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它的经济效益也得到显著提高。

2 变电站变电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1 运行人员安全意识不够

在变电运行工作中,由于运行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够,对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没有给予高度重视,违反“两票三制”的现象屡禁不止;工作中对危险点分析不到位,弱化了管理的具体要求,使得人为责任事故不能从根本上杜绝。

2.2 运行人员自身的能力问题

对于运行人员的培训针对性不足或者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导致部分员工在工作中的安全意识及专业技能不足,不能完全胜任工作的需要。同时,在日常的工作中,也有部分员工“有章不循”,存在侥幸心理。

2.3 加强执行规章制度的刚性。

在变电运行管理工作中,存在对工作中的危害辩识不到位的情况,当出现问题时,因为某些原因,管理者没有及时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问题及责任人进行分析、追责以及采取防范措施,使得对规章制度的执行显得刚性不足。同时,没有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层分析,留下安全隐患。

3 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措施

3.1 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强调执行的刚性。

在变电站变电运行中,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制度是变电站变电运行的根本保障,只有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才能使各项工作安全有效地开展。对于安全生产责任而言,则需要建立一套相关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自责,责任到人,这样可以使操作人员积极的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并提高安全意识。其次,确保制度执行的到位,不能因小不罚、因大瞒报!

3.2 加强对运行人员的培训, 提高运行人员的素质

(因与上文重复,此处已删除约190字)如今,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种方式:(1)在工作现场,用安全标语的方式进行培训;(2)给运行人员讲事故案例,或者是组织员工观看影片(包括教育影片或者事故通报)。(3)开展交流座谈会,对安全形势进行分析讨论,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4)针对岗位需求和新设备的投产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培训的目的有两点:(1)进一步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2)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3.3 注重交流讨论

在进行变电站的变电运行管理工作中,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不特定范围内的交流,必要时可组织外出参观学习。交流的内容可以是员工在自己的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是自己在平时的工作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等。通过交流,员工可以互相了解别人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听取别人的经验教训,避免在自己工作中遇到相同的问题,并一起探讨解决措施,避免问题的发生。在交流会上,领导和组织者应该对一段时间内的工作进行总结,以便让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如果出现过问题,也能及时进行分析总结,给其他同事警示,如在以后的工作中在出现此类问题,可以快速处理。交流会的开展,不仅会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而且对稳定值班人员的心理状态也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3.4 加强设备管理

在变电站变电运行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设备管理,因为只有加强了设备管理,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设备事故的发生。加强设备管理,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1)基建时期。a.在设备进行选型时,应排除故障率较高的设备,保证所选的电气设备性能优良。b.在主要设备制造阶段,相关专业人员要严格把关,重视设备的监造以及设备出厂的试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设备在各方面的优越性。c.在设备安装阶段,要严格监督设备安装过程,并注重调试质量。同时,在验收过程中按照验收标准严格把关,避免由于安装不合格而导致设备在以后的运行中出现问题。(2)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运行人员要注意按周期对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和维护,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到以下几点:a.注意表计、信号等监控设备出现的异常现象,要认真进行分析。b.对于出现的问题,要注意按缺陷流程进行报修。c.巡视周期时间应按企业标准进行,对于已经存在缺陷但还没有进行更换的设备,要适当缩短巡视周期。d.要及时更换危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设备。(3)在设备的日常运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企业制定的设备预试定检规定进行各类试验,确保设备健康稳定运行。

4 结语

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和生活对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而言之,安全生产永远是变电站的工作重点,变电站必须从制度建设、队伍管理和设备管理三个方面齐抓共管,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变电站运行管理水平,保证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供电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西超,李新磊.谈如何加强变电站运行管理[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