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校人事档案范文

学校人事档案精选(九篇)

学校人事档案

第1篇:学校人事档案范文

关键词:信息时代;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研究;改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G27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5-108-01

引言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在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普及,逐渐进入了信息时代,我国的人事制度、用人制度、人才管理制度以及人才使用制度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以便更好的适应信息化环境的发展,这就必然导致了学校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上也需要进行适当的改革,从而更好的实现学校人事档案资源的优化管理,促进学校不断的发展。

一、信息时代下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

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是学校对人事档案进行管理的前提,也是组织管理系统中的基本框架,能够有效的保证档案管理的秩序,对提升学校的经济发展和组织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1]。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学校对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方面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及时很多学校已经按照国家或者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制定了教学档案管理办法和报关方式等制度,但是对于学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资源的制度还是不够完善。而且,在有关调查中,只有一半的院校建立的有关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很多学校都没有制定类似的管理制度,甚至还存在学校根本不清楚人事档案相关管理制度。

(二)管理标准不统一

人事档案是对人才的使用、开发、利用的过程进行记录,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资源,也是学校对人员进行管理的一种手段,但是,就目前我国各大学校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共享还不够科学合理,尤其是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档案资源管理标准化的程度不够高,无论是在当前的学校档案管理方面,还是在档案软件开发的方面,都缺乏了统一、规范的标准。这就必然导致许多学校在人事档案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其资源整合和共享无法适应当前信息化教育环境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三)人事档案管理的人员队伍素质较低

在信息化时代的环境下,学校的人事档案管理是比较复杂且乏味的工作,在对档案信息进行整合和共享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将所有的工作环节包括档案数字化、档案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以及信息传输的网络化等内容进行整合和分类管理,这就说明在各个工作环节中要求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较高。但是,在大多数学校,进行人事档案管理的管理人员队伍素质不够高,其中大多数工作人员沿袭以往的档案管理方式,无法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存在有的工作人员虽然具备了档案管理工作能力,但是缺乏计算机操作能力,使得其管理能力不能够有效的发挥。

二、学校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改善对策

(一)完善人事档案的管理制度

学校在对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完善之前,学校领导一定要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的了解,明确的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在信息化时代的重要性,这样学校才能够更加重视人事档案管理,从而进一步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因此,学校领导需要经常检查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通过及时发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来表明学校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从而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这对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是有重要意义的。而且,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改革,对人才的使用制度上和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地变化,这就必然导致相对应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以及制度也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改革,这样学校才能更好的对人才进行合理配置、合理使用、合理流动,从而发挥人才最大的社会价值。

(二)促进人事档案管理标准的统一

学校如果希望能够有效的对人事档案进行整合和共享,就需要合理的运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同时还需要考虑人事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以及人事档案本身的特点,制定出适合本学校实施的标准化体系。通过对人事档案管理进行标准化建设,不仅可以使得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按照国家的标准进行人事档案的管理和操作,还能够有效的利用计算机系统将人事档案进行高速、快捷、方便的流动和传阅,从而真正的为利用者服务。

所谓的标准化是指学校人事档案资源整合技术的标准化、人事档案整合的总体标准、人事档案整合的管理标准以及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标准,但是在目前学校人事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的过程中,对其标准的设立不够重视,没有对其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组织,因此,学校需要制定出标准要求,才能够发挥出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应用价值,促进人事档案管理标准的统一,最终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率和效率。

(三)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

人事档案掌握着人才的信息,所以,学校只有有效合理地利用人事档案这个人才信息资源库,就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发挥人才的作用。在这个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学校可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对人事档案进行合理的管理,这样提高了人事档案的利用效率,也实现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并且学校想在人事档案管理改革过程中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不仅需要在设施上花心思,还需要重视对管理人员的培训,让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充分了解这些现代化设施的基本操作,并且有效地运用到管理工作中,通过对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培训,让管理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和使用现代化设施设备,不仅要从理论上进行了解,还需要从实践中获得效果,这样才能够为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带来高效、快捷、便利。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中,教育领域也逐渐实现信息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对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方面还是存在很多问题,这样一来学校对人事管理工作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完善人事档案的管理制度、促进人事档案管理标准的统一、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等有效措施,可以适应现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需求,促进学校的发展,最终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率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乌日娜. 高等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及改善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5,06:70-71.

第2篇:学校人事档案范文

一、新时期技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

(一)干部人事档案在技校管理中的导向和联接作用。干部人事档案是技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干部管理资料的核心内容,是各所学校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等工作的重要参考材料。并可为上级部门对技校干部人事工作的宏观决策提供必要的资料和依据。这是干部人事档案的导向作用。另外,从组织和个人的关系来看,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是“教工之家”的重要体现。干部个人档案清楚地记载着一个干部的自然状况、社会关系和历史、现实表现,这些材料存放保管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可以使广大教职工对组织人事部门有一种归属感和信任感,如同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放在家中一样,使个人与组织联系更密切。同时,对干部、教工又会无形中形成一种约束力,促使他们更好地为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做好工作,从而有利于技校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这便体现出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联接作用。

(二)干部人事档案在技校教师队伍管理工作中的促进作用。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教师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乃至人才培养的质量。干部人事档案记录了全校每位教师的个人简历、专业结构、专业技术考核、进修提高、教学评估、科研授奖等情况,是一套完整地反映每位教师的业务能力、学术水平、工作业绩的历史真实凭证。有了这样可靠的凭证,就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合理使用每一位教师,在选调优秀教学人员时可根据其人事档案了解情况,在评定职称时可把人事档案中记载的成绩作为依据之一。因此,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有利于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加快技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二、新时期技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意识滞后。从事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许多同志,干部档案意识是比较强的,对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认识是明确的。但也应清楚地看到,由于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内部性、保密性很强的工作,是一项并不引人注目的、默默无闻的工作,因此有的同志常常看不到它的重要性。有的同志认为,现在使用干部重在现实表现,干部档案没有多大的作用;有的同志认为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是人事档案工作人员的事情,与己无关;有的同志虽然口头上讲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却不够重视。这些情况表明,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认识是不到位的。可以说,管档意识的滞后是制约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管理机制滞后。干部档案应与文书档案、科技档案、财会档案一并归档案室管理。但在许多学校,还没有理顺关系,存在各自为政、材料分散管理的现象。分散的管理格局,使干部档案材料不能全面地反映干部的真实面貌。干部档案材料的收集是干部档案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目前主要仍是依赖于行政手段,材料收集的办法老化而单一,真正反映个人特性的材料少,档案材料缺乏科学的定性描述和定量考核,档案语言比较僵化抽象,信息资源往往不能准确地反映个人的真实情况,也不能准确地评价一个人。

(三)管理方法滞后。干部档案材料包括记载干部的履历表、登记表、任免表、工资表,记载信息简单,不能全面地反映干部的特征。干部档案信息载体形式单一,未能形成声像制品,远程传递速度慢,使用价值低,不能实现科学存贮和信息资源共享。干部档案管理手段相对落后,基本处于手工操作阶段,缺乏先进管理设备和手段,干部档案的案卷质量尚待提高。

三、新时期学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改革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加强对干部档案工作的领导。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学校的干部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有着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从目前状况看,仅仅做到索引目录和检索案卷目录是远远不够的,电子储存与检索、档案管理现代化已提上日程。因此,从领导干部到具体的工作人员要跟上时代步伐,更新管理观念,深化档案管理工作改革,适应时展需要。同时,各级领导干部应认真深刻理解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对干部档案工作的指导,冲破传统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管理模式,立足于干部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改变传统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陈旧观念,充分发挥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作用。

第3篇:学校人事档案范文

一、个人收入纳入人事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追求物质利益无可非议,创造价值、获得收入成为人生历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强调,人们之间的关系最根本的是物质利益关系;并指出,人们奋斗所追求的一切,都与他们的物质利益有关。对此进一步阐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利益而奋斗。人事档案是记述个人社会实践活动,反映其德才表现、工作业绩、个人成长的原始记录。显然,人们追求物质利益、实现价值创造是自身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这些内容理所应当在人事档案中得到真实显现。

其次,学校教职工的工作表现与其收入状况在一定意义上应该是等价的。一方面,学校教职员工人事档案记载的工龄、学历、职称等常态信息,以及“德、能、勤、绩、廉”方面的动态信息,为其收入水平、工资晋升发挥着重要的证据和参考作用,即工作表现决定个人收入。这一点,在目前学校推行的绩效工资制表现得相当明显。另一方面,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正常情况下其收入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合法收入。同时,学校是高学历、高层次人群聚集的地方,其教职工文化知识、科学技术整体水平高,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理应为社会国民经济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换言之,个人收入状况不是教职工人生轨迹的唯一指标,但应该看作其工作绩效、社会贡献的一个量化符号。

再次,个人收入证明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例如,学校教职工购买商品房办理银行按揭贷款,需要单位出具个人收入状况的书面证明。规范的个人收入证明资料包括学历、职务、职称,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时间、身体状况、近一年内的平均税后月收入等。显然,具有权威性的个人收入证明开证主体是单位的人事部门,而不是单位的财务、后勤、办公室以及其他内设部门,因此,资料全面的人事档案将成为此项工作有效完成的基础。目前,个人收入证明在生活中的用途日益广泛,已经成为各类贷款的信用凭证、事故索赔误工费时的有力证明、财产合法化的有效证据。在正常的申请专项社会救助、个人出国旅游、子女出国留学时,相关机构也需要向个人索要家庭经济收入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法治经济,教师个人与家庭的工作、生活中的许多经济关系逐渐由法律关系来调整。在近几年的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已经发现,人民法院、公证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单位来学校查阅教职员工人事档案的频率越来越高,其中大部分涉及经济纠纷、个人遗产等内容,这些都和个人的收入状况密切联系。显然,依照人事档案出具的收入证明和教职工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最后,掌握个人收入信息是组织管理正规化建设、法制化建设的重要标志。199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指出,建立领导干部个人收入申报制度是为保持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措施。规定的第三条列举了申报人必须申报的各项收入,包括:工资;各类奖金、津贴、补贴及福利费等;从事咨询、讲学、写作、审稿、书画等劳务所得;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企业单位的负责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等。规定第五条明确指出: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负责接受本单位申报人的收入申报,并须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将申报材料报送相应的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备案。目前,普通学校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占教师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重点学校在二分之一左右,他们的物质待遇和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享受的几乎差不多。况且,许多发达国家的个人收入申报制度,并非限于官员,也包括所有公民。这不光只是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需要,也是廉洁反腐败的需要,更是个人的社会信用的需要。也就是说,个人收入状况纳入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个人收入状况在归档中所遇到的问题

首先,人们对人事档案工作的误解。误解之一,人事档案工作在学校管理中只是一项辅工作,在目前聘任制盛行的时期,人事档案已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一些人片面地认为人事档案工作只是“收收管管,装装订订,翻翻找找,查查看看”,没有实际内容,没有技术难度,谁都可以做,一般能应付就行了。误解之二,人事档案只是讲政治,是每个时代个人功过是非的记录,是历史的产物,外在的、主观的内容比较多,对现实的参考、证明作用不是太明显。误解之三,在考评个人“德、能、勤、绩、廉”五个标准中,“德”是核心,“能”是本领,“勤”是态度,“绩”是成果,“廉”是操守。其中“绩”(个人的工作实绩)一般由工作指标、工作效率、工作效益、工作方法四个方面构成。由此得出结论,个人的经济成果不能作为人事档案的一项内容。

其次,知识分子对待个人实际收入相关概念的误解。误解之一,“钱”作为个人实际收入的货币表现,只可纳之,不可晒之。在许多社交场合,一旦谈到金钱报酬,一些学校教职工还是难以用妥贴大度的方式去面对。误解之二,“富”作为个人实际收入的长期积累,和人格地位成反比。纵观历史,崇尚知识,视财物如草芥,视金钱如粪土,这种对金钱的态度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在人们心中的人格地位。因此,富人在知识分子的字典中不是褒义词,也很少算作中性词,“为富不仁”在大多数知识分子的头脑中已经深深地扎下了根。由此可以看到,许多学校教师愿意用自己的科研成果、辛勤劳动换得丰厚的收入,但不愿意将自己纳入高收入的群体、富人的行列。

再次,学校人事档案管理中软硬件的缺失。一是人力的缺失。由于人们对人事档案工作的误解,以及领导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以致在人员安排、专业学习、业务提升等方面学校管理相对滞后。例如,有的学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只有一人,还是兼职,对于数千份的教职工档案材料,能够收收、发发、查查已经不容易了,若再将教职工个人收入状况纳入学校的档案管理中,显然力不从心。二是信息网络的缺失。个人收入涉及的面比较广,它除了个人工资之外,还包括各类奖金、津贴、补贴及福利费,从事咨询、讲学、写作、审稿、书画、诊疗等劳务所得,及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等等。它涉及校内、校外多个单位,仅校内,它就和各院系及财务、教务等职能部门有关系。但到目前为止,人事档案机构和相关单位及部门沟通教职工个人收入的信息网络还没有真正建立,因此,信息采集就比较困难。三是制度缺失。个人收入不仅属于教职工的个人隐私,而且成为个人信用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采集、储存、提供必须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作保证。目前不管是政府层面,还是学校等事业单位,都缺乏个人收入状况归入人事档案的相关规定,这就为此项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

最后,社会舆论让学校教师职工谈“收入”色变。近十年,国家对教育的投资逐年增加,学校教职工的工资待遇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奇怪的是,只要一谈到个人收入,许多学校教职工心理落差就比较大,甚至有一种逆反情绪。原因之一,2005年国家税务总局将“学校教师”与俗称“大款”、“大腕”的企业主、明星等十一类人群被共同界定为高收入个人,引起社会一片哗然。一方面校外民众时有抱怨:学校扩招后师资水平整体下降,这么多低水平的人拿这么高的收入,太不合理;另一方面学校教师纷纷喊冤:认为税务部门的界定“挂一漏万”,没有将真正高收入的群体纳入视野;同时认为高收入教师只占学校教师的一定比例,许多教师(尤其青年教师)收入状况偏低,社会舆论“以偏概全”。原因之二,2009年全国中小学义务教育的教师实行了绩效工资,此次收入水平上升幅度如此之大,这让社会民众真真感到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同时也让义务教育阶段之外的幼儿教师、高中教师、尤其是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很不平衡。这就出现一个怪现象: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准的教师群体收入水平相对下降。以同样职级的工资待遇相比较,高等学校教师略低于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一些不享受地方津贴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学校,教师收入水平远远低于地方省属高校,甚至低于高职高专院校。如此收入之差带来的心理落差,同样成为高等学校教职工个人收入状况纳入学校人事档案的不利因素。

三、学校人事档案增加收入信息的措施建议

首先,统一思想,做好宣传引导工作。若将教职员工的个人收入状况纳入学校人事档案管理,至少在观念上应满足三个条件:一是主要领导认为有必要,二是档案管理工作者感到可行,三是大多数教职工能够接受。因此,转变传统观念,消除思想障碍,端正对个人收入、人事档案管理的认识,成为推动此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在当前,应重点做好两项工作:第一,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任何人的行动都是由思想来支配的,没有正确的思想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行动。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到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列宁也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因此,要认真研究国内外有关个人收入计算、统计、申报、证明的新态势,密切关注学校人事管理面临的新局面;要理论联系实际,开拓思路,积极探索,使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跟上时代的步伐,促使档案的利用价值率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达到最大化。第二,要将已有的理论成果、典型经验进行收集、整理,分门别类,有选择性地主动向有关领导汇报,向有关部门介绍,向广大教职工宣传。要让大家真正明白:个人收入状况纳入学校人事档案管理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它不仅有利于学校对个人业绩的全面了解,而且有利于个人融入社会生活更加便利、快捷,更加有公信力。

其次,实施规范管理,完善人事档案制度建设。学校内部人事档案相关的规章制度是法律、法规的延伸和具体化,它的确立保证“两个一致”,显示“三个功能”。两个一致:一是必须和法律、法规的基本精神相一致;二是必须和广大教职工的根本利益相一致,即规章制度中的重大事项必须通过教代会审议、批准。三个功能:一是保障学校工作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问题与纠纷,显示和谐功能;二是保障人事档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操作,保证工作质量,降低管理成本,显示绩效功能;三是防止管理的随意性和片面性,如制度规定学校相关部门及个人有按照要求提供个人收入信息的义务,同时也规定教职工有要求学校保护个人隐私、提供个人收入证明的权利,显示公平功能。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008年2月18日总理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细则》、2010年7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等文件,为个人收入状况纳入学校人事档案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据;国内部分企事业单位对个人收入实施档案式管理的成功尝试,也为此项工作的推进提供了参考范例。

再次,加强人员培训,构建信息网络体系。一方面,人事档案是个人参与社会方方面面活动的记载,是个人自然情况的真实反映,是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凭证,它涉及的面比较广,政策性强,意义重大。而人事档案管理就是对人事档案进行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的活动,工作环节比较多,技术含量比较高,对管理者的素质要求相对较高。尤其是学校人事档案中又要不断增加个人收入等信息,这对档案管理者的思想觉悟、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在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中,由于信息沟通的渠道不畅通,以致档案材料的转递不及时,再加上个人收入申报的滞后性,使相关档案内容和数据库信息存在一定的延时性,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和更新。同时,数据库的信息大多由人工输入,尽管输入后还要进行多方面、多角度校对,但难免还会存在信息输入错误的情况。要利用学校的高科技资源,加快构建人事档案信息网络体系,扩大教职工信息采集的覆盖面,强化信息使用的权限管理和制度管理,使档案管理更多地体现自动化、实时化和网络化,大大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最后,注意工作方法,由易到难,不断推进。目前,教职工个人收入纳入学校人事档案管理,不管是人的思想认识,还是具体的可操作性,都存在着许多难以逾越障碍。因此,此项工作最好是迂回推进,分步进行。第一步是弹性推进。主要内容及要求是:深入理论研究,借鉴成功经验,鼓励部门试点,加大典型宣传,不作硬性要求。具体工作表现是:学校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只保存财务部门提供的教职工年度代扣的个人所得税完税凭证、组织部门提供的副处级以上干部个人收入、房产、投资等事项清单、教职工自愿提供的年度个人收入清单。第二步是全面推进。主要内容及要求是:做好宣传引导,职工思想,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信息网络体系,提高管理者素质,做好长效管理。具体工作表现是:按照国家规定,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严格界定教职工的个人收入;通过信息化平台准确采集相关信息;保存、使用好教职工的个人收入信息,让社会满意、管理者满意、教职工个人满意。

参考文献

[1] 延群.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学习《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红旗,1973(4).

[2] 季明.关注学校教师收入:为何讳言高收入[EB/OL].http://news.省略/20050920/n227011687.shtml.

第4篇:学校人事档案范文

关键词:学校;人事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人事档案在学校中记述和反映的是在校师生的活动情况、德才情况、工作学习情况,通常包含文字、表格、照片等各种形式的个人信息记录,以便保存和提供备考。学校人事工作必须做好人事档案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为适应时新时展的要求,人事档案管理的内容、范围应及时更新,并利用信息化手段收集人事档案信息,进而达到方便的提供人事档案服务的目的。本文从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现状及如何促进学校人事档案工作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1发挥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

1.1人事档案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具有导向和联接作用。

人事档案作为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不仅作为学校的组织、干部群体以及人事工作的基础性工作,而且是人事管理资料的核心。个人的详细资料清楚地载入到人事档案中,不仅可以提高广大的干部、教职工对组织人事部门的信任感,而且可以促进教职工更好地开展各自的工作。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从而促进对学校教师队伍的管理。

1.2学校人事档案具有选拔、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

学校人事档案是一个人全部历史的详细记录,反映着组织对个人培养的过程。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可以准确地了解干部个人的工作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态度、工作实绩等多方面的详细情况。

2 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存在问题

2.1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量过大

每年学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都要对人事信息资料进行重新整理,更新材料。在年终考核结束以后,要对大量考核表格资料分别装进个人的人事档案中,还需重新制定与订装卷内目录,大量重复性的工作很多,大部分档案管理人员不是档案管理专业出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水平不是很高,只能通过长期的工作进行探索、积累和总结。

2.2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不高

一些人认为只要有了工作,并不关心自己有没有档案资料。还有的人都不清楚自己的人事档案在哪里。有的人认为自己的档案应该让自己保管,不应在个人所属的工作或学习单位。还有就是不能把该归档的资料及时提交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存档。这些对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不高的思想观念及做法将给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带来压力,造成人事档案资料不全或缺失的情况发生。

2.3学校人事档案内容不完整

在其它学校攻读在职研究生人员的人事资料是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难点,一些表彰奖励的材料很难收集,这些都将影响到学校人事档案资料的完整性。

2.4人事档案管理的方式方法不科学

学校人事科的工作职责其中一项就是对人事档案进行管理。由于工作量过大,因此存在的问题较多。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档案管理仍没有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有的没专设计算机,有的有计算机却没有档案管理软件,查询人事档案资料时还采用落后的手工查询方式上。对档案的存储方式仍沿用柜子存储,也没结合计算机进行归档存储。

3加强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举措

3.1提高人事档案资料管理的认识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教职工对自己人事档案资料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咨询服务工作意识,让教职工明白人事档案资料是今后择业的重要依据。(2)加大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力度,科学规范的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和保管等各个环节的各项工作。(3)及时收集信息,补充完善档案内容,提高档案资料的利用价值,维护学校人事档案材料的完整真实。

3.2按程序严格交接

人事档案交接工作是一个认真细致、手续严密、责任重大的过程,必须严格按程序进行办理。在档案交接过程中首先要全面清理一次所保管的档案,做到账物相符;应及时催还借出的档案,在整理借据的同时,应清楚注明原因及催还情况;应做好零散材料的分类存放、清理排序后及时存档的整理工作;严格按档案移交要求进行移交,并在交接手续上注明交接时间、地点和监交人、移交人、接收人的姓名、职务及移交清册、页数等,还应在移交文件上签字、盖章,要做到对交接工作负责。

3.3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发挥积极作用

学校人事档案工作与外界交往相对较少。为了使管理工作人员能踏实的工作,领导人员应该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主动开展服务,改正单纯的保管员的作用。需要学习了解有关人事、师资部门、劳资等应该掌握的基本政策,才能在工作中起到真正的作用。学校要稳定人事档案队伍,并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4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学校人事档案管理水平

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促进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水平。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应由传统的管理模式向信息管理、计算机管理模式转变;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网络查询。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实现,必须从三方面入手。(1)建立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2)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3)在自觉遵守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条件,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因此,学校为了顺应时展,实施档案信息化管理,必须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与信息化技术水平,不断增强科学的管理能力,掌握现代化管理手段,全面服务于社会的有秩序发展。

4 结语

总之,加强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就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提高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不断努力学习,大胆改革创新,突破传统的理念及模式,形成一种新的档案管理理念,这样才能更科学、更规范的加强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桂舫.试论干部档案的使用价值[J] .绥化师专学报,1997(4).

[2]李元.浅谈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和利用[J].贵州档案,2003(4)

[3]朱玉媛.现代人事档案管理[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

[4]谭丽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探[J].秘书之友,2006(4).

第5篇:学校人事档案范文

一、学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国家人事档案管理体制存在诸多有待改革和改进的地方,一是多头管理,存在着严重的分散性,隶属混乱,参加主管人事档案的部门有组织、人事、劳动、民政等,兼管人事档案的部门还有教育、医疗卫生等部门。二是管理体系上仍为传统干部档案、工人档案和学生档案三大类构成。三是管理模式上实行封闭式管理,从维护人事档案真实性、准确性、保密性等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人事档案不对本人开放,多数公民难以接触到人事档案,人事档案的利用效益非常低。学校人事档案作为一种信息源,在学校人才管理中有着它的特殊作用。学校的人事档案管理由于受国家人事档案管理的传统观念及其他诸多因素影响,其管理模式也相应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是学校人事档案内容信息量少。

学校人事档案包括履历材料、自传及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鉴定材料、考核材料、政审材料、入党入团材料、奖励材料、处分材料、职务职称工资材料等十大类材料,内容信息量小、实用性较差,不能适应现阶段人才开发的要求。反映个人经历、家庭情况及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内容较多,反映个人工资变动、职称评聘、党团组织的材料比较齐全,而反映个人的德才表现、政绩才能、管理能力的材料较少,能反映个人人才类型、技术专长、心理素质等个性特点的内容更微乎其微,因此人事档案在利用时,只能提供一些肤浅的人才情况,满足不了培养、选拔、使用人才的实际要求。

二是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分散化和非专业化。

体现在各个学校没有统一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人事档案集中管理,各个学校还通常根据各管理部门职能的不同,将教师的有关材料分散在几个部门管理。例如,教务部门管理反映教师业务水平、教学能力、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教学奖惩情况的教学业务档案材料,科研部门管理反映教师教材开发、、教科研立项的科研档案材料,人事处管理反映教职工社会经历、政治面貌、奖惩、薪酬等情况的人事档案。人事档案的这种分散、非专业管理不仅易造成档案材料的损坏,而且造成人事管理体制的混乱,并且破坏了人事档案的完整性。

三是学校人事档案管理方法落后、手段陈旧。

目前很多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还局限于纸质档案的建立和保管层面上,管理的重心还是实体管理,没有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而实现人事档案的电子化。一些人事档案室的电脑仅局限于打印档案目录,无法进行人事信息的查询和检索,更无法实现对人事信息的筛选、排序、分类、汇总,信息化水平比较低,由此导致很多人事统计工作只能靠手工完成,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四是学校人事档案管理投入不足。体现在人事档案保管的硬件条件不能完全符合档案安全保管的要求,如档案库房多是普通办公用房,有的把档案库房安排在办公楼顶楼、底层或者地下室,档案长期受到高温潮湿的危害;库房门窗多为普通门窗,封闭不严,起不到防盗、防光及控制库房温湿度的作用,没有配置档案安全保管“八防”设施,与档案安全保管要求差距很大。人事档案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不高。另外,人员配备不足,档案室很少设置有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少数有专职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也往往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档案专业知识和技术培训;兼职人员也无法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人事档案进行管理,导致学校人事档案建设滞后,档案管理只能在低水平层面上进行。五是学校人事档案过度实行内向型、封闭式的模式。受国家人事档案管理政策限制,由于保密观念的束缚,学校很难对人事档案进行信息开发,更谈不上与其他单位实现人才信息的“互通有无”。

二、如何建立适应现代学校管理要求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

我们应该从具有个性的人事档案材料入手,加大学校人事档案管理投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努力提高人事档案材料的质量。同时,要紧紧抓住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难点问题,改分散多头管理为集中统一管理,建设区域性人事档案管理中心,加快学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建立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使人事档案向本人有条件地开放,争取早日建立起适应现代学校管理要求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为人才开发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让人事档案更好地服务社会。

一是建立具有个性的学校人事档案材料。针对人事档案内容陈旧和“千人一面”的状况,在人事档案材料内容建设上注意补充能反映当事人个性的档案材料。以教师档案为例,应补充的材料包括:(l)教师登记表,可反映教师专业方面的基本情况。(2)教师教育教学情况资料,可反映出教师的教育教学态度和水平以及教育教学工作量。(3)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情况资料,可反映出教师的学术水平、学术地位和学术研究的历史。(4)业务进修情况资料,可反映出教师继续教育的状况。(5)获奖和荣誉情况,可反映出教师在社会和学术界的影响和地位。如果教师档案在原有人事档案的基础上,能及时地补充上述材料,就能较全面地、动态地反映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它有助于学校开展定量化、科学化工作,有助于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科学决策,有助于提高教师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有助于形成高校管理者对教师评价的延续性,有助于在教师中形成良好的竞争激励机制。

第6篇:学校人事档案范文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作用

人事档案管理在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有:

一、人事档案管理为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和保存相关的信息

人事档案管理在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首先体现在人事档案管理为学校的人力资源提供记录、保存和相应的基本信息。学校的人事档案记录学校教师和职工的相关个人信息,包括年龄、学历、履历情况、科研成果、职位的变动情况等详细的信息。这些信息的记录能够有效地让学校对教师有客观的评价和较为公正地进行行政职务和科研职务的综合审视,有效促进学校对教师资源的了解和合理的开发和应用。学校的人事档案管理为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可信度较高、科学性较强的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

二、人事档案管理为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人事关系变更的凭据

人事档案管理在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还体现在为学校的人员流动提供重要的较为可靠的凭证。学校教职工的人事档案决定着流动人员的工资和奖金等重大的问题,学校的职工出现流动和变更时,人事档案就成了主要的凭证。教职工工作变动时都需要将自己的人事档案带到新的工作单位。人事档案所记录的工作单位、工作年限、年龄、科研成果等都会成为决定教职工在新单位的待遇好坏情况。由此可见,人事档案管理在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有着突出性作用,是关系到学校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关键性文件资料。学校必须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投以足够的重视。

三、人事档案管理为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较为客观的人员素质证明

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特殊而且复杂性的工作,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包括普通教师的招聘、高等教师的招聘、学校校长的招聘、技术性专业教师的招聘等工作。学校的招聘势必会相应地依据人事档案所记录的年龄、学历、科研成果、以前的工作表现等来考虑应聘者。虽然,不可否认,人事档案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作假成分,但是在招聘时一些难以短期考察的特质,如,教师的责任心和合作精神方面的问题还是要依据人事档案记录的。这就充分地说明了人事档案管理在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又一重要作用。

四、人事档案管理能够为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教职工信息的简要核实

学校的人力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牵涉利益较多的工作。学校每年都会对教师进行相应的教学和科研的考察评估,这样的考察活动不仅会影响教师的奖金、工资和名誉等,最重要的还会影响教职工的升迁。这些考察都会从教师的学历、科研成果、年龄、工龄等进行评判,而人事档案就成了记录这些内容的主要载体,因此,人事档案管理在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想使得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科学化、合理化有效进行就必须重视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在进行人事档案信息的录入和保存时,也要注重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校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

五、人事档案管理能够推进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人力资源科学化的预测

人事档案管理在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还体现在能够为学校的人力资源情况提供科学化合理性的预测。人事档案管理主要记录了学校教职工的具体信息,学校可以根据人事档案进行人力资源结构是否合理化的分析和研究。人事档案能够较为系统和较为客观地提供相应人力资源配置方面的信息,有效地对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较为合理的预测。通过人事档案的分析,能够较快、较合理分析学校的人才结构,找出人才空缺,制定有效的人才招聘和利用的计划,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做出突出性的贡献。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人事档案管理在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中有着突出性的作用,能够有效推进学校的人才结构合理化,学校必须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积极推进和开展人事档案管理。

总之,人事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和合理化能够有效推进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校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与学校的其他改革同步推进。只有将学校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做好做精才能够为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做出突出性的贡献。本文仅结合了个人的工作实践经验对学校的人事档案管理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能够引起学校后勤工作者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让学校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人力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第7篇:学校人事档案范文

(大理学院人事处,云南 大理 671003)

【摘 要】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不仅是高校档案管理的一部分,也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因此搞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对高校的教学、科研及管理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论述高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以求推进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促进高校工作整体运行。

关键词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问题;措施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是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可以推动高校档案管理发展,从而实现高校人力资源合理而有效的配置,推进高校整体工作。近年,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同时也给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就目前高校人事档案中所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式作如下论述。

1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重视程度不够,支持力度不大

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保密性,包含大量的个人数据,以及不宜公开的政治、学术业务信息和放着各单位组织的体系结构活动情况等信息;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对象、工作范围有限,大多数情况是组织部门、人事工资部门调档使用,接触到人事档案的机会和人员并不多。只有到人员新进、调动、提升、辞职等时候才会接触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事档案管理日常工作也只是局限于装订、归档和调档等事物性工作,人事档案管理给人的印象就是做好人事档案保管工作,将人事档案管理等同于简单的人事档案保管。当个人遇到职务调整、工资制度改革、职称评定的时候,当高校进行高校工作整体评估检查时,人事档案管理问题才会被凸显出来,而平时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又往往不容易与教学、与科研发展联系起来,或者认为与科研、教学无关,更意识不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整体工作的一部分,仅仅为人事档案而进行人事档案管理,所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往往容易被忽视,造成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各高校也没有把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高校整体管理体制中统筹考虑,由此导致高校对人事档案部门深层次的思考不足,因此也就导致投入方面的不足。如:机构设置不规范、硬软件配置落后等都一定程度存在。

1.2 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法律依据主要是《档案法》和中组部的《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细则》、《关于干部档案收集、归档暂行办法》为指导,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制度应当在上述文件的指导下建立健全并细化,例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人事档案的材料收集、装订制度,人事档案的借阅制度、人事档案的传递制度、人事档案的保管和保密制度、人事档案的鉴别归档制度等方面细则都要在高校的主导下制定颁布实施,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人事档案制度建设方面并不完善,人事档案管理作为高校内部管理的一部分,作为一级法人机构的高校对内部事务有充分的自主权利,由于高校重点工作主要还是教学与科研,而人事档案的管理与学校中心工作无直接关系。所以,在没有国家或者教育部没有强制规范的情况下,高校本身往往不会投入精力针对高校档案工作细则进行规定,缺乏对人事档案管理建章立制的动力,有的虽然做了一些,但过于简单,有的不全面,有的操作性差,甚至没有,行不成有效的决策力、执行力,诸多情况阻碍了人事档案制度化与规范化的发展。

1.3 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利用信息化建设整合高校管理资源已经是推动学校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趋势,当然也应当包括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以实现高校整体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管理效率。只有高校管理包括人事档案管理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后,才能做到高校教学与科研整体推进。然而大多数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并没有纳入校园整体信息化建设当中,高校信息网络资源体系不健全,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体外循环,人事档案的管理目前还是以纸质档案的管理为主的实体管理,采用传统手工人事档案管理的方式,虽然配备了计算机,或者简单的单机人事档案管理软件,但由于采集数据过于简单,没有统一标准,数据库没有联网,单机录入数据变成了简单的目录录入和打印,不能完成实现对人事档案信息数据的筛选、排序、分类、汇总功能,谈不上人事档案数据应用,更谈不上与校园网的联网整合,造成人事统计基础工作与档案系统也不能有效整合,甚至人事统计工作不是单独使用报表系统,就是靠原始的手工操作,导致工作费时、费力,效率低,与高校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管理水平不相适应。

1.4 工作人员编制不足,专业素质不高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配置不足,专业素质不高,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按照中组部《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的要求人事档案数量与工作人员数量有明确的关系:每一千人要配备一名专职的档案管理员。而目前,各高校基本没有达到这一要求。面对高校的发展,人员的增加,尤其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人员流动进一步加强。工作量的加大、管理模式的变化,信息技术逐步应用到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中,对档案管理要求提高,对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专业素质还是综合素质。客观上高校档案管理事物性工作任务繁重,高校人事档案工作人员甚至陷入简单的装订、录入、归档、调档等工作中,由于缺少培训机会,日常工作量大,日常工作状态处于紧张,无暇兼顾业务专研与探讨,高校人事管理队伍在建设方面十分缺乏既懂档案又懂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符合型人才,由于档案管理的专业水平比较低,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从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水平,影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1.5 管理模式分散,管理效率较低

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模式,大多数采用分散式的管理。即在高校人事部门或者是组织部门下设立管理部门专门负责人事档案工作,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分属于人事部门或组织部门。换句话说,作为人事部门或是组织部门的一部份,档案管理人员也是也分属不同的部门。分散式管理从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隶属部门对人事档案的利用,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事档案的综合运用,制约了人事档案的运用范围。人事档案资料分散于人事部门、组织部门,有的甚至于会存在于高校主管科研管理的部门,这也是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专业化水平较低的原因。分散的管理模式势必造成人事档案资料的不完整性,或者存在重复建档现象。如果各部门间没有建立完善可行的档案传递制度,往往会出现部门与部门间的推诿与拖延,影响高校档案管理的效率。

1.6 档案管理观念落后,开发利用不充分

高校人事档案是高校人才信息的重要载体,是高校职工德、才、能、绩的客观反映,是教职工聘任选拔任用的重要基础,是高校人才战略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人事管理的重要依据,教师教学和科研情况的真实凭证,与高校发展休戚相关。目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存在“以物为本”观念,档案管理工作重立档、轻利用。没有把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与高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统筹起来考虑,与学校整体工作的推进工作相对滞后。人事的档案利用主要还是停留在“被动”状态,仅向组织人事部门,根据组织人事部门提出的要求来提供档案资料,查阅档案原件、外借档案、复印档案资料等,其结果是弱化了人事档案的真实价值。

2 改进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2.1 提高认识,争取领导重视

提高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意识。利用网络,校园通讯等形式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相关工作汇报和沟通,让校领导全面掌握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让学校,尤其是校领导从思想高度上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化程度高,工作内容复杂的工作。人事档案管理应用水平的高低与于高校全面发展、高校教职工发展的密切相关。争取领导及学校层面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同时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倾斜,奠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坚实基础,营造良好的档案工作氛围。

2.2 完善制度建设,依法治档案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学校内部管理事务,制定和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和细则责无旁贷。为进一步强化和完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制度建设,结合高校整体建设工作情况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特点,依照高校整体建设规划和《档案法》、《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和相关政策,结合本校实际,以学校主导建立健全高校人事档案的材料收集、装订制度,人事档案的借阅制度、人事档案的传递制度、人事档案的保管和保密制度、人事档案的鉴别归档制度查阅制度等多项制度和细则,切实实行依法治档,依法管档。同时进一步理顺人事档案部门与学校各部门的关系,从制度上明确管理者的职责范围及岗位职责,让管理者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确保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3 建立档案数据库,实现信息化管理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应适应信息化的要求,建立一个统一完善的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开发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应用软件,将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数据库作为高校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在人事档案保密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利用校园网络和信息技术整合全校信息数据,实现人事档案信息数据与各部门信息数据共享与交换,从功能上拓展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应用范围,实现利用人事档案的数据信息对高校教职工综合素质、人才结构等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提高组织人事部门的工作效率,尤其是适应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对人员信息的高效利用需求,同时为高校人才建设预测提供各种人才数据,为学校制定相关人才战略政策提供可靠科学的依据,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2.4 提高人员素质,加强队伍建设

做好高校人事档案关键在“人”。高校人事档案工作政策性、专业性强,建立一支熟悉业务相对稳定的专业队伍是做好人事档案管理的组织保障。确保档案数量与管理人员相适应,配齐配强档案管理人员,并确保人事档案管理队伍的稳定性;结合本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实际选择政治可靠,责任心强的共产党员从事人事档案工作;提高工作人员及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通过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活动,鼓励档案管理人员参加高校档案管理互动学习研讨以及职称评定,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需要,适应高校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2.5 集中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

理顺人事档案管理体制模式,成立档案综合管理部门,将人事档案管理纳入到学校层面的档案管理系统,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层级,由高校档案管理综合部门统一行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通过整合分散在人事、组织、甚至是高校科研部门的人事档案信息,建立统一的人事档案管理的口径,杜绝人事档案管理分散化。既要将人事档案工作作为档案专业工作范畴,同时也要重视人事档案管理与原先人事、组织部门、科研部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的衔接和应用,充分体现出人事档案管理的特点,实现人事档案管理为高校人才资源实现最优配置发挥基础性和重要的作用。

2.6 转变观念,充分发挥人事档案服务功能

高校人事档案的宗旨就是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搞好服务,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利用。长期以来,高校人事档案基本上实行封闭式管理,由于有严格的保密制度限制,人事档案的应用范围较窄。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档案的信息日渐透明,高校人事档案服务意识的不断加强,因此需要转变档案管理的传统观念,不断推动人事档案管理方式的社会化、开放化、合法化。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档案管理观念,以“主动服务”为出发点,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根据社会和高校发展的新情况和新形式,不断探索适应与高校改革与发展的服务方式、手段、途径,全面推动高校建设发展。

3 结束语

做好高校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目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存在诸多问题,重视程度不高、制度不完善、信息化建设不够、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模式及观念落后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各高校都需要正视,并积极采取改进措施。随着高校各项工作的推进,尤其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同样需要适应形势的需求,不断地改革、摸索规律,完善体系,才能更好服务高校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汪黎.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J].求实,2013(z1):197-198.

[2]冯向阳.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面临机遇与挑战[J].档案管理,2014(3):86-87.

[3]姚颖君.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3):121-123.

[4]路长兰.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2):126.

[5]武志芳.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面临的新问题与改革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13(6):99-102.

[6]黄伟新.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贺州学院学报,2013(6):126-128.

[7]赵永珍.浅谈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学理论,2010(14):94-95.

[8]谷丽萍.论高校人事档案的规范化管理[J].大同大学学报,2012(6):104-105.

[9]莫若琦,杨力.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153-155.

第8篇:学校人事档案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事档案 、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实用、技能型人才的大力、持续需求,开启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1993年国务院颁布《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我国教育今后发展的两个重点,一是基础教育,二是职业技术教育。 1996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002年、2005年国务院又先后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2000年高职院校审批权下放到省市以后,为进一步完善国家高等教育结构,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一大批合并、升格的高职院校更是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蓬勃发展。目前全国有1200余所高职院校,占据了高校的半壁江山。它们或以一所高等专科学校为依托,几所省部级以上中专学校合并组建;或直接由几所老牌的中专学校合并、升格成为新的高职院校;或改头换面,由一些普通专科学校、高等学校的成人教育学院改名为新的职业技术学院。这些高职院校各有优势,各有特长,它们面向社会、服务地方,培养了许多即懂专业、又能实际操作的各种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但是高职院校在合并组建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如何管理好合并后各个学校分散的、凌乱的人事档案,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当今社会的竞争、高校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决策层如何做到知人善任、选好人、用好人,让每一位教职工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作用,由档案管理部门提供的规范、完善的人事档案就发挥着重要的、真实的、不可替代的凭据作用。正是因为人事档案有如此的作用,因此,本文就如何管理好合校后的人事档案提出几点思考。

1、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人事档案,是人事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

合并高职院校是由一些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学校组建而成的,它们各自所处的地域不同,所归口的管理部门也不相同,并且原来的许多学校对人事档案还没有自主管理权,它们的人事档案大多由各自所归口的厅、局来管理。合校以后,师资队伍迅速膨胀,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任务加重,管理更需科学化、规范化,此时就应该把分散在不同地方、不同部门的人事档案集中在一起实现由被动式管理向主动式管理的转变,实行人事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笔者原来所在的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是由雅安教育学院、财贸校、农机校、工业技校、卫校这5所学校合并而成。除雅安教育学院是专科学校外,其余的4所均为中专学校。合校之初,除教育学院和财贸校自己管理人事档案外,其它4所学校的人事档案就面临管理分散的问题,卫校的人事档案由卫生局管理、农机校的人事档案由农机局管理、工业技校的人事档案由工业局管理。分散的人事档案给刚组建的高职院校在人才任免、岗位设置时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要查这部分教职工的档案往往还要派两个人开具介绍信到不同的部门去查阅,遇到有些职工情况复杂的,往往要跑几次才能完成。这就必然造成办事效率低下、人财物力的浪费的现象发生。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学校很快派人到卫生局、农机局、工业局接回全部的人事档案,并组织专人进行清理、造册、编目、上架等工作,很快使这5所分散在不同地方的人事档案集中起来、实行了统一的管理。为合并后高职院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岗位人才的合理配置提供了方便、快捷、真实的凭证依据,有利于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从而达到最大限度体现人力价值的作用。让每位教职工都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各自岗位上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提升。

2、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确定,是人事档案管理的首要问题

合并集中在一起的人事档案究竟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模式,即该由哪个部门来统一管理人事档案,是人事档案管理面临的首要问题。对此,我国的法律、法规还没有明确的规定。目前高校档案学界有三种观点:其一,把高校人事档案纳入综合管理有其可行性和优越性,实现了高校档案管理的二次飞跃;其二,人事档案纳入高校档案综合管理在规模较大、设置了档案馆的高校可行,在规模较小、设置综合档案室的高校未必可行;其三,人事档案纳入高校档案综合管理有违《干部档案工作条例》。这些观点基本上反映了档案学界对现代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研究和探讨,都具有可参考性。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合校以后人事档案的管理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虽然高职院校大多是在2000年前后合并组建的,合校时间以及发展历程都较短,绝大部分的学校都未建立、健全现代化、信息化的综合档案馆,但是其人事档案仍然存在该由综合档案室管理还是人事处管理;或该由人事处管理干部、工人、离退休人员档案,由学生处来管理学生档案的问题。因此,合并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管理模式的确定。

由于高职院校大多由普通专科学校、成人教育学院、中专、技校等合并组建而成,它们原来都归口不同的行业系统和部局管理,各校的隶属关系、教学体制、管理方式各不相同,校校之间的基础条件、管理水平、发展状况也各有高低。在人事档案的管理权限和模式上因行业特点、专业要求的不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管理习惯和特点。因此,合校之初,人事档案的管理是受各种客观条件限制的,包括;(1)档案室的馆舍建设、设备配置等不能满足合并后档案管理的需要;(2)各校之间管理的要求和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已经达到干部档案管理一级、二级或三级标准,有的还未能达标,甚至根本未进行统一的分类整理和装订;(3)由于几校合并,整体环境和氛围的改变,同事之间也很陌生,工作上从相互磨合到彼此协调、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而人事档案的管理在短期内是难以实现实质性深度融合的。笔者认为,此时我们应切合实际、立足当前,采取人事档案分散管理的模式,即由人事处管理干部、工人和离退休人员档案,由学生处管理学生档案。这种分散管理的模式在合校之初、各方面条件都未成熟的情况下是合理的、可行的,它有利于工作的合理分配,有利于部门之间即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来促进合校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但从长远来看,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办学条件的逐步完善,档案馆建设到位、档案设备配置现代化,档案集中管理水平以及信息化、网络化程度日益提高,此时再将人事档案纳入学校档案馆综合管理,也就是顺势而为了,即精简了机构和人员,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和配置,又实现了档案信息资源的互补,达到资源共享,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为学校发展、社会进步提供更多更好、更快捷的人才信息资源。

3、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管理队伍,是人事档案管理的先决条件

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修养和业务素质。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国家档案局于1991年4月2日出台的《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第三十八条明确规定,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注意加强干部档案工作队伍的建设,选调政治上可靠、作风正派、责任心强、具有中专(或高中)以上学历的共产党员从事干部档案管理工作,并注意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要妥善地解决他们职级待遇,按国家统一规定评定专业职务,保持队伍相对稳定。

因此,合并后的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建立一支公正无私、廉洁高效的人事档案管理队伍。首先,要高度重视优秀档案管理人才的选拔,把好档案人才入口关,要深入调查了解、查据考证,把热爱档案事业,德才兼备的人充实到档案管理队伍中来;其次,要稳定这支档案管理队伍,作为学校领导,尤其是主管组织人事工作的领导,应充分树立起档案意识,应在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上给以充分保障,档案经费落实到位,增添必要的硬件设施,主动关心档案工作者的工作、学习、生活,享受同等的升迁机会,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保证人事档案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还有,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让他们既能坐得住,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淡泊名利、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又能走出去,开阔视野,参加全面的档案业务培训或到兄弟院校去交流学习,使他们对新时期档案工作理念、技术流程、现代管理技术与管理手段能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努力造就一支能够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4、规范健全的管理制度,是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保障

为了推动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进程,合并后的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根据档案法律、法规以及人事档案工作的条例和细则,结合本校实际,统一规范、建章立制,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如档案材料的收集制度、鉴别归档制度、借查阅制度、转递制度、保管制度、保密制度等。同时,明确相关部门及责任人的职责,包括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专职档案管理人员职责以及各部门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职责。组织各部门特别是档案管理人员认真学习、熟练掌握这些职责和制度,并在工作中做到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秉公办理。

5、实现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是人事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传统的纸制管理模式已完全不能适应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发展需求,信息化、网络化将是人事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网络化是指通过扫描把人事档案中的文字信息录入电脑,实现数字化,其次再把录入的信息网络化,实现网上人事信息的接收、传递、储存达到资源共享。要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首先要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选用一套科学适用的软件系统,处理各种多媒体数据,同时将日常工作中的档案查询、借阅、统计、利用等实行微机化操作。其次还要不断地对经常变化的教职工人事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和维护,提高人事档案信息化程度,推进人事档案信息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陈蓉辉.高校人事档案纳入综合管理的优越性[J].学校档案,2000(1).

[2]苏平,常灵芝,林晓金.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和移交[J].学校档案,2000(1)[3]汤静霞,李文清.高校合并后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J].档案与建设,2003(7).

[2] 黄彬.对合并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轻工科技,2012.

第9篇:学校人事档案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实现路径

人事档案是国家进行认识管理的重要途径,记录着个人的相关经历。人事档案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经济,而且对职位的晋升、聘用等工作有着重要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事业积极重视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积极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档案管理。高职院校人事档案作为我国档案事业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档案信息化管理。但是,由于受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影响,高职院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加快解决。研究高职院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实现路径不仅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而且对高职院校的人事工作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1.高职院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缺乏重视

很多人对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缺乏了解,将高职院校的人事档案管理视为记录个人经历、品德作风及政治面貌的文件材料,认为人事档案对教师的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没有意义,只是在工作调动时能够用到人事档案。因此,人事档案管理没有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有些高职院校甚至没有专门管理人事档案的工作人员,也没有设立人事档案库房。很多学校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由临时人员负责,缺乏对人事档案的重视。在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也没有引起院校领导的额重视。

1.2设备落后

我国多数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发展时间较短,缺乏管理经验,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在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设备落后。首先,人事档案管理缺乏场地。很多高职院校没有人事档案管理库房,将临时办公室当做档案管理库房。有些学校的档案材料过多,存储地方小,就将人事档案放在角落中,容易出现档案丢失、损坏等情况;其次,在信息化时代,很多高职院校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缺乏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设备,高职院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不能顺利开展。

1.3管理理念陈旧

由于受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管理理念落后。首先,高职院校人事档案收集工作难度较大,并且在收集的过程中红容易出现人事档案丢失和遗漏的现象;其次,部分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仍采用传统的管理理念,没有运用信息技术开展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2.高职院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实现路径

2.1加强重视

高职应充分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对高校人事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尤其在当今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的领导人员应积极重视信息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重要性,积极开展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加大对高职院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投入力度,并加强学校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作,共同促进高职院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

2.2及时更新设备

高职院校的人事档案信息变化较大,需要对人事档案做出准确记录。在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需要高职院校及时更新管理设备,积极购买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设备,为高职院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设备保障。同时,高职院校应积极建立专门的人事档案库房,设立专门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并积极做好人事档案保护工作,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宽松环境。

2.3加快资源整合

高职院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高职院校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并加大高职院校的资金、人力、物力和技术投入,鼓励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积极创新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建立统一的人事档案网络安全系统。同时,学校应积极召集专业技术人员,制定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相关制度规定,建立人事档案电子信息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效率。

2.4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首先,高职院校应积极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为此,高职院校应定期组织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才加管理培训,鼓励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完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管理技能;其次,在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应积极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技能,组织管理人员定期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使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能够熟练使用信息技术开展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小结:

高职院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发展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成为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的主要工具和技术。但是,由于受传统档案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的影响,高职院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着缺乏重视、管理设备落后、管理理念陈旧、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为实现高职院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高职院校应加强对高职院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视、及时更新管理设备、加快资源整合、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实现高职院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不仅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质量,而且对高职院校的人事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