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完美新业务员培训范文

完美新业务员培训精选(九篇)

完美新业务员培训

第1篇:完美新业务员培训范文

关键词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开发 制造业

中图分类号:F019 文献标识码:A

经济大国在实现工业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实力是由工业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决定的,并且都要经历制造业从有限供给到市场竞争的高速发展时期,从而完成工业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发达国家发展制造业的政策关键在于:(1)能否动员精英人才到制造部门工作尤为关键;(2)一流的技术工的培训;(3)以工程师为主的技术人才市场形成政策;(4)应保证在制造行业第一二阶段有占国家或地区总量50%以上的投资额。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中人力资源开发的普遍经验就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训,辅之以有效的激励机制,并创建和完善高度发达的人力资源市场。

一、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在发达国家,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是指培养一般熟练工人或半熟练工人的教育和培训;高一层次的“职业教育”,通常称之为“技术教育”(technical education),以培养一般的技术人员为主要目标;再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高级工程师或高级专业人员为目标的“专业教育”(professional education)。各个层次培养不同的技术人才满足不同层次的工业发展需要。

日本是一个各种自然资源先天短缺的国家,除了开发人力资源别无选择。因此,提高国民教育水平、努力使全体人民从少年到成人都掌握职业技术能力,是日本国的优先战略。战后建立起来的学校体系,在高中段分设职业科和普通科。1994年后,又为学生提供了另外一种综合课程,以便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为其职业生涯选择科目。这样,在高中就形成了并列的三种学科:以升学为目的的普通科;以就业为主要目的的职业科;而综合科兼二者有之。三种课程在法律上地位平等,但实际上普通科对升大学是非常有利的,这就使职业科的学生处于不利地位。综合科的建立一方面是为了改善这一局面,另一方面是为了将职业课程与普通课程综合起来。1995年,有97%的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工业的“传声筒”,在战后经济恢复和20世纪70年代经济扩张时期,为企业界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人才。

德国是世界上职业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职业教育被看作德国经济发展的柱石和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德国现有各类高等专业学院138所,其规模位于大学之后,居第二位,毕业生占整个高小毕业生总数的35%。德国的《劳动法》和《企业法》以及《基本法》中规定,公民有选择职业的权利和接受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的义务。每个市民除了接受规定的义务教育(全时制学校教育)之外,还要经过基础职业教育(未满16周岁),方可就业。但需强调的是,众多的市民即使已经就业,仍有继续受教育的机会,包括上大学深造、企业内或社会上接受继续教育。这种教育,在德国称之为“教育体制的第四支柱”。德国的教育具有中等教育类型的多样性和选择空间的广阔性等特征,如有培养学术性后备力量的完全中学、培养一般技术服务性人才的实科中学,也有为就业市场培养后备劳动者的主体中学(双元制教育的主要生源)。职业教育的成功,是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也是人力资源合理流动的典范。从德国失业人口的分布情况来看,接受过职业教育或培训的人占4%左右;而大学毕业生往往要占到7%(一种典型的结构性失业)。所以,就业机会高和失业率低,也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常青树”或“魅力所在”。

二、开展终身的职业培训

美国的人力资源观认为,学校的普通教育水平难以满足企业经营实际对于工作技能的具体、多元、多变的要求,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发展员工培训(Training),以不断提高各级各类人力资源的工作适应能力。在美国企业,员工从录用时刻起首先需要接受系统的职前培训,以使新员工熟悉和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并使新员工在正式进入岗位之前完成自身的“社会化”教育,即顺利接受企业的文化观、价值观、传统、标准、规范和未来趋势,了解企业对他们的要求和期望,解决新员工在企业内的基本交往能力等问题。以后,员工一般都还需要接受在职培训(On-the-Job Training),其培训内容包括技术再培训和职业意识再教育。在职培训首先必须服从于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中的再培训战略,并依据企业的人力需求和员工的潜能和可塑性。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劳动密集型企业日渐减少,美国的一些大企业已经深刻认识到:人力资源因素在企业经营方面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企业不断需要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技术、管理人才,而且需要具有娴熟操作技能的员工。因此,通过开展广泛的人力资源培训以不断提高员工素质,是美国企业在实施竞争战略中的重要举措。

构建终身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发展终身职业技术教育是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制造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

三、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发达国家对培训的重视首先体现在政府和企业重视对教育培训的投资。美国实行12年免费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作为高中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免费的。据统计,美国的从业人员参加过培训的有51%受到企业的资助,有83.6%受到政府的劳动力培训资助。德国政府对教育的投资额很高,德国企业每年为职业培训大约花费260亿马克,相当于工资总额的4%。为鼓励和强化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法国政府就以法律形式提出企业必须对本单位员工进行培训,每个单位必须向国家交纳一定的数额的培训费,规定最低不得低于工资总额的1%(这笔资金不计入成本,免税),上缴国家的培训费由国家培训保险基金会、雇主协会、法国工会管理并监督使用,企业职工的培训可以向国家申请资助,国家培训组织每年都有培训资助计划。

除了在经费上予以保证以外,各国还在制度上保证职业培训的实施。法国法律规定:企业所要解雇的员工,如果在其工作的近15年里没有被培训过,企业就不能解雇。这是对企业的培训工作提出的强制性要求,这样就在客观上强迫企业必须对员工进行培训。在法国,员工因为技能不够而被解雇或下岗,不仅仅被认为是员工的问题,更有企业的责任。因为企业有义务对其员工进行培训,以使他们都能跟得上社会的进步,进而使法国整个国民的素质得到提高。

在美国,私营职业培训机构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非营利性的(对服务对象提供免费服务),其主要经济来源是政府拨款,政府拨款的依据就是考核这些机构介绍和培训后的就业率。政府对职业介绍结构的考核办法主要是:每三个月查一次账,每半年对职业培训机构的工作进行评估,如发现不能按期完成计划,将有权撤回后半部分的投入。另外,就是依据服务对象对这些机构提供服务的评价。如果达不到服务中心确定的考核指标,培训机构将失去参与这些培训项目的资格。服务中心定期对培训机构的评价报告供服务对象参考,服务对象有权选择他认为合适的机构参加培训。这对培训机构是一个无形的监督和激励。

为了达到培训项目能真正达到促进再就业的目的,政府也规定了对个人的处罚条例。一个人在参加培训项目后,如果没有取得合格证书,服务中心将不提供经费报销;如果拒绝与有关服务指导人员合作,并无理拒绝接受某项工作,或在作出承诺的再就业计划方面因不努力而没有取得预期的进展,一旦被确认个人负有主要责任,那么他将受处罚,包括停发失业救济金3至6个月等。

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大国职业培训的发展,为国家制造业的发展输送了高素质的人才。

四、高度发达的人力资源市场

各发达国家发展制造业的一条普遍经验就是创造和完善了人力资源市场,提供了制造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从普通技工到高级工程师,企业都可以随时从高度发达的人力资源市场中满足需求。

美国通过加速劳动力市场现代化建设,实现信息共享,逐步完善了人力资源市场。美国于1979年率先在州一级建立了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电子化职业信息库。随着Internet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于上世纪90年代初建立了与国家联网的部级“美国职业信息库(AJB)”和“美国人才信息库(ATB)”。现在,AJB每天向全国约一千万个职位空缺信息,职位空缺信息包含所有职业。美国人才信息库ATB是为求职者免费个人简历的信息库,在AJB空岗信息的雇主可免费在ATB上实现空岗匹配。新近开发的美国职业生涯信息库(ACINET)和“美国学习介绍信息库”(ALX)中,ACINET主要是为求职者、雇主、政策制订者提供就业发展趋势、工资变化状况以及劳动力需求预测等方面的信息,ALX主要介绍各职业培训机构的基本情况和开设的课程。个人、企业和政府既可以在该信息库寻找相关培训信息,也可以进行培训项目投标。标志着美国现代化劳动力信息市场网的初步建成。

职业介绍手段的现代化,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公共就业服务的效率,也使公共就业服务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例如,随着职业介绍自动化手段的不断提高,美国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其服务对象大体上划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就业能力较强的初次求职者和自愿转换工作的人员,他们可以通过选择职业介绍结构提供的设施(AJB,ATB等)实现自我服务;第二类为需要提供基本服务的人员,即为需要接受基本能力测试、指导如何使用AJB、ATB、求职技巧等方面的人员提供就业服务;第三类为需要提供重点帮助的对象,如长期失业人员、困难群体、因结构调整而大规模失业群体在基本能力测试、职业咨询、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社会帮助等方面的服务。在实现职业介绍自动化匹配后职业介绍机构可以更多地关注困难就业群体和开展个性化的就业培训服务。

综上所述,虽然经济大国的国情和制度结构等不尽相同,但人力资源开发都在各国的工业制造业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同样作为制造业蓬勃发展的我国,也能从中得到一定的启示。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第2篇:完美新业务员培训范文

【关键词】员工培训 用工困境 服务品质

从物业企业的起源及其费用收支原则来看,物业企业的收益低、员工的薪资待遇低这种现象在长期内不会改变;随着各地区经济开放、发展的深入和均衡、信息获取的便利以及人员流动的便捷和自由度的提高,根据“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的自然及人文规则,物业企业用工来源会越来越窄,物业能招到的基层员工来源会长期处于社会人才结构的底层。物业企业用工供需矛盾会长期存在。培训是批量制造企业所需人才的最好方法之一;同时,优质的培训是高效管理之母,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通过对多年从事物业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经验总结,并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从物业企业用工的现状、物业企业员工培训的必要性以及有效实施员工掊训的途经几个方面,探讨通过企业员工培训,聚焦资源,以小博大,摆脱用工困境,确保物业企业的正常运营和服务品质。

一、物业企业员工培训的必要性

(一)物业企业用工现状

1.物业企业的待遇低,员工社会地位低,招不到高素质的员工

物业企业是在业主自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当引入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后,物业行业规则仍然受物业自治理念的影响,对物业企业的经营有诸多限制,这种现实导致的结果就是物业企业赢利能力低,付给员工的工资也就低;同时,因为社会传统的缘故,服务业(尤其是非高端的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在整个社会的地位是较低的,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的就业岗位层出不穷,人员的流动及求职信息的获取越来越容易,物业企业招不到高素质的员工,必须在“矮子当中选将军”。

2.物业企业含金量高的岗位不多,留不住高素质的员工

毋庸讳言,物业行业大部分的服务内容并不复杂、技术含金量并不高,员工没有更多的平台进一步精进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及获得更好的待遇。进入物业企业的员工,一旦经过培养、历练,素质提升达到一定程度后,为寻找更好的发展平台或待遇,会弃物业公司而去,另谋高就。物业公司不得不重新招聘条件一般的员工,再加以培养,这是现在一般物业企业的宿命。

3.物业企业中能较稳定留下来的,很多时候也是有着各种不完美条件或特质

物业企业中部分员工之所以留下来是因为现在的待遇及岗位还有一定的吸引力,同时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进一步向外拓展有相当的压力,他们也需要不断的培训及提升。

4.员工的心态浮躁,与客户的摩擦增多,物业服务品质下降

物业员工的薪资待遇及社会地位普遍偏低,员工在工作及生活中经常受挫,以至于相当部分员工迷失了自己,对公司没有归附感,对工作没有热情,对客户没有耐心,与客户的摩擦频发,物业服务品质下降。另一方面,物业企业及其员工队伍又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群体(据深圳市2013年的统计数据,全市有在住建局报送数据的物业服务企业就有1439个,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不仅物业的工作品质攸关到社区及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及幸福,物业队伍本身就可以是一个社会问题,物业和物业员工正成为牵动整个社会神经和视线的话题。

(二)物业企业员工培训的必要性

大前研一说,21世纪“推动未来世界运转的,是个体之间的竞争,而不再是国家之间或企业之间的竞争。优秀的个体之间的竞争转瞬之间便能改变世界。”因此在当今的社会,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亦或仅仅是为了生存,必须懂得吸纳人才。从“经济”的角度来讲,更重要的是用人才来培养更多的人才DD即开展员工培训,对于资源有限、对用工素质要求并不是很高的物业企业来讲,员工培训更有着行业自身现实的必要性。

1.员工培训可以提升一线员工的素质,能够演绎成就企业的服务品牌

物业公司企业大多都建立了一套自己的招人标准,但面对现有的现实,招人标准形同虚设,基本上是来应聘的人大差不差就用上了。培训可以提升一线员工的素质,培训可以传递企业的价值信息、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高素质并认同企业价值的员工,在与客户打交道同时,能够演绎成就企业的服务品质及品牌,有口碑的品牌反过来又可以提升员工的自豪感和归附感,最终改进企业内外部的合作及竞争环境,增强企业的竞争、生存能力。

2.员工培训为企业招人拓宽用人的途经及层面

物业企业大部分岗位对人员的素质要求并不高,只要有一定的培训能力及合适的培训机制,一个素质一般的员工在经过物业企业适当培训之后,很快能够上岗,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物业企业招人、用人的途经及层面。事实上,在现行用工难的情况下,保安公司之所以能免力维持为物业公司配送保安服务,正是缘于它们选人标准极低,招人途经丰富,可以吸纳到更多的人。但保安公司的培训和训练一般并不能完全满足物业公司的用工要求,因此,为了保持用工品质,即便是通过保安公司输送人员,物业公司也要自己对员工进行再培训。

3.员工培训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内部活力

素质一般的员工经过企业内部的培训打造,脱胎换骨,会给其他员工带来很强的召示作用,即“你行,我也行”,能够带动和建立其他员工培训、学习、成长的信心和动力,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吸引力,一定层度上强化了企业队伍构建的能力。事实上,物业企业由于员工的流动性较大,某些空缺岗位可以使更多的员工得到培训和锻炼的机会。笔者所在的物业企业不大,但10年来培养出来并已离开公司另谋高就的保安队长、主管及部门经理等不下10人。这样的高流动性,一方面造成了企业的震荡,另一方面也为更多的人带来了职务晋升及能力提高的机会。

4.员工培训可以聚焦企业有限的资源,保持企业的正常运营及服务品质

物业企业可以利用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只有将资源聚焦使用,才能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物业企业的内部培训正是物业企业聚焦资源、以小搏大的一个着力点,对维护企业的运营及服务品质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有效实施企业员工培训的途经

(一)做好人力资源的全面规划,确保相对稳定的人才队伍及丰富的招工来源

1.物业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人员的流动是频繁的,因此,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维护需求是全面的、长期的。因此必须对公司的人力资源情况进行综合研判、全面规划,制定有效人力资源建设和维护方案;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关键岗位的相对稳定,实行专门培训与利用高素质的老员工对新员工传、帮、带并举的员工培养机制,确保企业内部能形成良好的缺位及时补充能力,保持公司经营管理的稳定有序推进。尊重员工、提供培训学习提升的机会或平台、合理的薪酬及激励机制都有助于人才队伍的稳定。

2.物业企业的工作内容对基层员工的素质要求并不高,可以通过建立长期的、广泛的招人途经,保持足够的招工来源。如同生产线生产产品一样,只要有招工来源,物业企业可以通过建立高效相宜的培训机制,打造培训人才的生产线,源源不断地为企业不断流动的人员队伍补充新员。

(二)理念重塑与能力培训并重,丰富员工培训的内涵,拓宽员工培训的外延

张维迎说,“支配世界的不是既得利益,而是思想”,中国古人也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传统文化理念。物业公司在员工培训上应理念重塑与能力培训并重,将员工培训从专业上岗知识的灌输及实操能力的训练,拓展至对员工自信心的培育、对员工学习和认知理念的塑造、以及对员工学习能力的培养,构建员工学习的自信、学习的意愿和学习的能力,使企业培训通过管理者和员工理念的改变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得以进一步的延伸和发展,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确保企业用工的来源和品质。

1.转变选人、育人的理念

世界著名的麦卡锡顾问公司的聘人原则是,评委全说“好”的,不用;全说“不好” 的,也不用;有说“好”、有说“不好” 的,录用;其中有某个评委强列推荐的,录用。麦卡锡公司的选人策略可以为物业企业在选人、育人上提供借鉴。对于物业企业而言,选人不是选美、也不是评优,必须基于现实理性的考量,评估员工“供需”与公司“需供”的综合匹配度,选择匹配度高的员工,在他们身上发现和打造优势层面,为公司所用。

2.注重培育员工的自信心

(1)人人都知道欣赏园林中美丽的花花草草,但聪明的园丁更关注对土壤的培植,员工淳朴的品性对于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品质来说就尤如土壤之成就花草,员工的自信也恰如成就员工能力的土壤。《漫步者》的作者约翰逊说,“信心与能力通常是齐头并进的。”保护和培育员工的自信才能使员工相信自己会变强,员工只有相信自己会变强,才会有毅力坚持不懈地学习、实践,磨砺自己、成就企业。员工强,企业才会强。

(2)物业公司的员工很多来自偏远的地区,经历简单,见识少,文化知识水平也不高,处理问题的方式很简单,但他们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很真诚,这一点,对于大部分理性的客户是受用的,与物业企业需要构建的服务内涵也是一致的。但往往因为与企业管理者自认为的所谓好坏不一致,因而招来批评,折损自尊、伤及自信、迷失自己、止步不前,这对员工及公司来说都是很可惜的。

3.培育正确的审美观,深化认知能力

(1)完美只是一个瞬间的峰值,当你到达它时,也正是新的不完美的开始,完美只能是人们在追逐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的过去时,人们注定要与这不完美的世界共生共存。因此,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崇尚对人对事不“求全责备”的态度,以及“外圆内方”的处事原则。这些传统的认知理念对物业企业员工构建正确的审美观及深化认知能力有着很好的指导及借鉴作用。如果用简单片面的审美观,那么变幻莫测的世界注定是不完美的、企业服务的具有诸多问题的物业及客户也是不完美的、处于低阶的物业企业员工的素质及待遇显然是更不完美的,但这些都是在短期内无法改变或者无法彻底改变的现实。只有和上不完美世界的节奏,亦或“与狼共舞”,才能够适者生存、适者强大。

(2)事实上,由于物业客户的复杂性,各式各样的“魔鬼”客户始终如影随形,只是靠技能或真诚来提供服务是不够的,员工还必须有中足够强大的心灵,有理性、审慎、勇敢应对问题的信心、勇气和耐心。培育正确的审美观,深化认识事物及问题本质的能力正是构建这一切的源头和基础。

4.培育终身学习和思考的理念及能力

随时随地学习和思考的理念及能力能够让员工获得几何级数增长的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些在各个领域能够持久地傲视群雄、独领的大家和伟人们几乎无一不是这一能力的诠释者。著名医学院士汪忠镐说,“我能够从你们每个人的每一句话中学到有用的东西,我就不相信什么病是一定看不了的。”因为这种信念伴随着这个当年的急诊室小医生救治了一个又一个的疑难杂症病人,终于成就了今天年近八十仍然信心满满,活跃在手术台上,让病人无比信赖的大医生。

5.培育和传递理性加尊重的企业文化特质

员工有没有能力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工作品质是一回事,员工愿不愿意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工作品质又是另一回事。只有培育理性和尊重的企业文化,愿意理解和尊重员工,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当员工有意愿为企业效力时,他的工作效率和品质才是可以保证的。比如,对员工的流动持开放的态度,如果企业不再能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学习或提升平台,鼓励员工走出去,寻求新的发展途径或环境。这不仅有利于培育员工积极的职业理念及正确的职业道德,也有益于构建企业和员工之间理性、和谐的正常关系,推动员工为企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结论

综上所述,物业企业的赢利能力低、员工待遇低、人员流动频繁、用工难、用工素质低的状况有一定的历史成因,同时受当前社会和行业的发展现实影响,在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但物业企业通过培训还是可以突破现有瓶劲并大有作为的。

(一)从短期来看,物业企业借助员工培训,可以聚焦资源、以小博大,摆脱现有用工困境,确保经营能力和服务品质。

第3篇:完美新业务员培训范文

20lO年1月6~8日,魅祺娜企业大学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了题为“标准店务管理系统”的系列培训会。本次培训特邀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美容院经营者、美容顾问和店长参与,魅祺娜的教育专家团队依据多年的营销知识,综合众多成功单店的宝贵经验,直面行业难题,系统地帮助美容院找到了突破经营瓶颈的方法。

培训第一天:专家深入分析行业现状

培训第一天,魅祺娜教育专家团队结合自己多年的市场经验,对目前美容院经营现状进行了总结:1、美容院经营时间越久,流失的客源却越多,老顾客忠诚度不高,成为美容院最头疼的事;2、在美容院原本应该是享受、放松、修身静心的,可很多顾客却反映是“受罪”;3、美容院没有凝聚力,员工没有忠诚度,缺乏归属感;4、美容院太依赖人来做业绩,导致经常性的人才匮乏;4、自己辛辛苦苦几年培养出来的员工,却在自家店的附近或其他地方自立门户,更郁闷的是还带走了很多老顾客;5、顾客拒接美容院的电话,不回复美容院发来的短信,活动邀约有困难;6、很多老板经营一家店觉得很轻松,但一开分店,就发现力不从心,不知道如何管理……

魅祺娜教育专家将这些难题罗列出来后,立刻引起了美容院的强烈共鸣。而随后教育专家针对这些问题所做的透彻分析,更是让美容院经营者们茅塞顿开。

一、薪资制度问题

大多数美容院的薪资结构会选择两种:“低底薪+高提成”或“高底薪+低提成”,前者有利于稳定员工,不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容易造成互相推托工作,从而在顾客中形成不良影响;后者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但会给美容师造成不小的销售压力。

魅祺娜教育专家认为,美容院的薪资结构不合理,会影响美容师的服务积极性和销售竞争性。主要体现在员工薪资结构属于“高底薪+低提成”,导致部分员工满足现状,缺乏主动精神。所以,建议采取“低底薪+高提成”的薪资结构,以利于美容院的长远发展,加之配合新的服务项目、好的推广方案,降低美容师的销售压力。

二、教育体系问题

美容院教育系统一般分为专业知识培训、销售技能培训以及其他相关项目培训等。一般来说,美容院认为最有价值的培训是前两种,因为它们能直接产生销售业绩。

魅祺娜教育专家建议,所有持续增长盈利的店都有较完善的教育系统。美容院一定要选拔一名技术和销售技能最好的员工,充当店内的培训l辅导员,负责督促和带动店内的日常技术培训、销售技能交流。作为品牌商,魅祺娜教育专家团会对合作美容院的经营进程时刻保持关注,定期拟定相关课程,强化对美容师的素质提升,帮助美容院增强竞争能力、盈利能力。魅祺娜企业大学开设的营养学、皮肤疗养学、日式皇室手法、顾客消费心理学、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绝对成交销售等课程,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相当完善的基础培训体系,通俗易懂,完全能够在满足美容师的专业基础知识需求后,促使其销售技能再次提升。

三、店内项目结构等问题

通过和美容院店长沟通,魅祺娜教育专家发现不少美容院服务项目设置不合理,主要体现为:留不住消费能力强的顾客,顾客不愿意介绍朋友来店里消费。例如湖南芙蓉坊店,2009年2月成立,连续亏损,8月份引进魅祺娜品牌。之前该店主要经营项目是丰胸及纤体,但在一个区域内有丰胸与纤体需求的顾客是有限的,时间一长就会产生诸多问题。为此,魅祺娜教育专家建议其做了一些策略性调整 1、合理安排店内服务项目的比例,如面部项目占40%、身体项目占60%,或功效项目占20%、养护项目占80%,或者可以保留店内的特色丰胸与纤体项目:2、提升服务水平,招募高素质店长参与经营管理3,专家团给出了两三套不同的社区拓展宣传方案,旨在加强和推动芙蓉坊店在周边社区的形象声誉。在魅祺娜教育专家团队的帮助下,湖南芙蓉坊店从8月下旬开始,经营局面就迅速好转,11月和12月两个月净利润均超过10万元。

培训第二天:目标100%达成系统、标准化预约管理系统培训

培训第二天,魅祺娜教育专家团队以“目标100%达成系统、标准的预约管理系统”为主题的培训课,重点介绍美容院如何更加合理、科学地制订每个月的目标和实现真正的预约管理。

魅祺娜教育专家指出,多数美容院为店里制订经营目标都会依据4点:1、上个月的业绩:2、店里的员工数量;3、促销活动情况;4、店里每个月的费用开支。这样制订经营目标严重缺乏科学性,最终也很难完成。只有进行系统的管理目标设定、管理执行、目标达成培训,才能帮助美容院取得最佳的目标效果。同时,多数美容院实行的顾客预约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完全没有给顾客定要预约的理由,所以美容院更有必要进行标准化预约管理系统培训。

培训第三天:标准美容院早会流程和夕会内容培训

美容院每天的早会一般有两方面作用一是提升员工士气,增强团队信心;二是让每位员工清楚地了解自己每天的工作内容。而夕会则可以理解成总结会,总结每位员工当天的工作业绩,同时让经营者了解店面的赢利状况。培训第三天,魅祺娜教育专家团队专门就店面早会和夕会的标准化流程进行了培训,帮助合作伙伴实现轻松管理。

会后感言:获益匪浅

在培训会的毕业典礼上,很多美容院代表感慨万千,把此次培训会比喻为美容院管理的一次“革命”。云南雅致美容休闲会所的顾问小王说道:“我们店的知名度和业绩都做得不错,但是在管理上很欠缺,通过这次培训,我真正弄清楚了店里经营的每个环节,相信过不了多久,我们的店就会跨入一个发展的新阶段。”

成都名媛美容中心的店长表示,她们店里以前每个月制订的目标基本上都很难完成,以至于后来订目标就成为了一种形式。培训后,她才真正明白以前制订的目标为什么总是完不成,合理的目标应该怎样制订。

湖南芙蓉坊店的张姐则感叹道:“这次我特意把店关了,带着员工起来参加公司的培训,我们既是来学习的,更是来感恩的,谢谢魅祺娜!”

第4篇:完美新业务员培训范文

贯彻执行年初市、县劳动就业有关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结合本县实际,制订具体培训措施,把培训任务作为纳入单位目标责任制考核,把培训促进就业放在我局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与财政、农业、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单位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充分发挥他们在协助开展培训工作的重要作用。

二、进一步加强宣传,形成培训促进就业良好氛围

一是树立典型,调动广大劳动者参加培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二是在电视台全天不间断播放培训、招生、就业飞字广告,深入街道、社区散发培训就业信息宣传单,广泛宣传学一技之长,实现素质就业,有利增加收入。三是积极深入有关单位宣传培训提高技能素质。四是通过核发职业培训代金券,与学员面对面宣传职业技能培训重要意义。五是通过劳动保障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如就业局、各劳动保障站、培训学校印发用工信息资料30000余份,拉横幅50余条,在闹市区设台宣传,将实施培训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

三、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科学制订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

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培训促进就业的方针,紧密结合企业用工需要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综合运用职业培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政策,科学制订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动员并组织社会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有效的培训和就业服务,提高其就业技能,促进其向非农业稳定转移。一是我们对培训机构往年硬件建设、师资水平、培训质量和就业效果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评,迅速分配2008年度培训计划指标,启动培训工作,并且签订《湖北省技能培训定点机构培训项目合同书》,对培训实行项目管理,确保今年培训质量和目标任务完成。二是开展以农村新生劳动力为对象的劳动预备制培训。组织农村初高中毕业未升学人员、农村退役士兵和其他农村新生劳动力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半年。三是开展以农村富余劳动力为对象的劳动务输出培训。对有劳动能力和外出就业愿望的农村劳动力,开展以城市生活常识、职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重点帮助农村“零转移”农户和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实现就业,培训时间不少于三个月。四是开展以农民工为对象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对有关企业和有意愿提升自身职业技能的农民工,对其进行技能提升或转岗技能培训。

四、进一步大胆创新,整合资源扩大培训专业

一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大投入力度,改扩建县重点扶持培训机构就业训练中心培训基地,改善实训设施和培训条件。去年,改变过去培训有名无实的状态,将原就业局办公楼改建成就业训练中心培训基地,开设计算机培训专业。今年又将原劳动保障局办公楼重新装修,成立就业训练中心二校区,添置设备,增设车床、钳工、电工电焊和服务类培训专业。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扩大招生力度,提高培训质量和就业效果。面向社会吸纳培训专业人才,全面推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岗位责任制和按培训绩效获取报酬的制度。成立招生专班,建立招生信息员队伍,充分调动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和教职工的积极性,大力宣传组织生源。三是创新培训手段和就业方式。采取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合,定点办班和灵活办班相结合,白、晚班教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确保学员学有所长。与人力资源市场紧密结合,积极开展定向培训、订单培训和校企联合培训,保证稳定、优质的就业渠道,提高了培训就业率。四是整合社会培训资源,扩大培训专业,完善体系建设,充分满足劳动者的培训要求。我们根据对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调查,针对其培训意愿,最大程度地发挥职业培训政策,兼并了新梦伊人美容美发学校、泰安保安培训公司,增设美容美发、保安培训专业,由我局组织学员开展培训,新梦伊人和泰安保安负责安排就业。

五、进一步强化管理,严格规范培训机构办学行为

一是严格规范培训开班核实报告和结业验收报告制度。要求承担技能培训的定点培训机构,在培训班开班一周前将本期培训的专业、培训起止时间、培训人数、收费标准、学员减免学费等情况报送我局,及时对以上情况进行逐一核实后,出具培训开班核实报告;在每项培训班结束之后一周内将结业人数、培训合格率、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及比例、实现就业人数及就业率等情况报送我局,对报告情况进行验收后,出具培训结业验收报告。二是加强培训补贴专项资金使用和监督。严格按照《湖北省就业再就业资金管理办法》进行审核符合补贴条件的人数,建立健全各培训机构财务管理制度,组织对财会人员进行财务专业培训,强化内部财务管理,确保培训补贴资金落实到每一个参加培训的人员。对弄虚作假、骗取培训补贴资金的培训机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除收回兑付项目补助资金外,给予通报批评并取消定点培训机构资格等处罚;对超额完成培训任务的,次年追加培训计划指标。三是支持鼓励各培训机构制订《联合培训息及规范办学公约》,明确处罚措施,进一步规范办学秩序,促进我县职业培训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公平竞争、相互监督、互利共赢。我们在严格定点培训机构管理的同时,我们专门成立培训机构评估委员会,制定评估评分细则,每年定期通过对定点培训机构的社会信誉、管理水平、办学条件、教学质量、社会服务、综合实力、开拓创新等指标进行评估,并向社会公布评定等级。对不达标的,限期整改,对未整改或到期验收不合格的,责令其退出定点培训机构的。

六、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着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第5篇:完美新业务员培训范文

关键词:公务人员;培训;启示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公务人员培训是指对公务人员有目的、有计划和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知识、专门知识、特殊知识和综合素质等继续教育和训练的活动。它是提高公务人员素质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公务人员队伍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的客观要求。当今世界各国都把建立公务人员培训制度,作为公务人员制度的重要内容。除英、法、德三国以健全的法律法规、分类培训及分工培训为主要特点,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三国也颇具特点与代表性。

一、美国公务人员培训

美国政府一直都很重视公务人员的培训,1930年总统行政命令,规定文官事务委员会和各部举办文官训练班;1936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乔治狄恩法》,规定各州政府举办公职人员培训事业,联邦政府给予经费补助。由此,各州积极开办公职人员培训,公务人员培训事业迅速发展。美国的公务人员培训目的明确,培训内容与工作或事业有关,通过培训挖掘公务人员内在潜力、有利于其自身发展。培训对象主要有三类:一是职前人员,主要对新入职人员进行培训。二是一般在职人员。对有一定阅历和工作经验的中、低级正式人员进行培训。三是高级公务人员。针对级别较高、有晋升前途的中级公务人员进行培训。根据培训对象,在课程设计上主要有五类课程,分别为:核心课程、管理课程、领导艺术课程、政策课程以及评估课程。据统计,美国每年有近三分之二以上的公务人员接受各类培训。

目前,美国公务人员培训制度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公务人员培训制度之一,经归纳主要经验有以下几点:

(一)培训以提高工作效益为目的,注重实际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教学内容通过政府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案例教学、或以政府当前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为研讨专题,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培养公务人员的应对能力。

(二)大学教育与政府培训机构相结合,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公务人员培训网络

美国公务人员培训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大学教育举办,有比较独立的专门或主要进行公共行政方面教育的机构,如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有隶属于某一院校的培训机构如马克斯威尔学院等等;二是政府系统的培训机构,如负责中级公务人员培训的行政官员研修中心、专门负责高级公务员培训的美国联邦行政学院。

(三)培训范围广泛,培训内容系统化

美国公务人员培训的范围涵盖了从高级公务人员到普通公务人员等各方面。根据培训目标和学员需求设置培训课程,以提高解决公共问题的能力为重点。在美国最受公务人员欢迎的课程主要是:财务预算类课程、经济类课程、管理类课程以及决策科学、心理学等课程。

(四)培训方式多样化,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现场观摩、理论讲授、练习、小组教学等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通常由教师提出典型的管理问题、政策问题以及发生背景,并给学员指出该问题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模拟教学通过学员在模拟情景中的角色扮演来培训他们的管理技能,教师由政府官员担任。现场观摩是让学员亲自到政府机关感受工作环境,了解工作情况以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加拿大公务人员培训

加拿大是联邦制国家,秉承英国文官制度,重视公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加拿大的公务人员培训机构在公务员委员会和各部各省都有设置,培训实施分层培训:

一是实习培训,培训对象是硕士生,采用工作+培训的方法,第一年培训一个月,此后每年培训两周,主要培训管理类、行为类课程,录取比例较低。

二是任职培训,对象为基层单位刚入职的公务人员,五年一次,每次九周,主要培训法律、管理、经济等相关课程内容。

三是基础培训,所有公务人员必须参加,包括行政管理知识、领导艺术、自我分析以及全球形式等。四是先导培训,对象为副部级公务员,学习目标管理、全球状况等内容。五是高级培训,对象为常务副部长,学习重点是集体精神的建立。

加拿大政府的管理者认为:“一个国家的公务系统要成功,就要培训—培训—再培训,推广培训,势在必行。”因而,加拿大重视公务人员培训的开发、强调不断学习,相应的培训理念受到极大重视。

一是以能力培训为核心,强调培训的重点和目的在于提高公务人员具体实际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学以致用。培训30%时间在课堂,70%的时间在实践。

二是以受培训者的需求为培训导向,强调在变化的工作环境中不断学习、及时调研,重视对各部委工作需求和人员需求的调查,并相应做出反应。

三是以培训绩效为重点。加拿大培训机构认为,培训的关键在于公务人员培训后反馈和所学应用情况。因此,被培训者对培训内容、方式等方面的建议受到重视并成为衡量培训工作的重要指标和改革培训的依据。

四是重视实践,被培训者通过学习之后要实习、考察和实践。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国家管理发展中心。该中心建立时间不长,隶属于总理办公厅,成立于1988年,负责研究政府管理、领导艺术等相关问题,同时负责培养最高级的公务员。加拿大国家管理发展中心主要开设以下四类课程培训:

一是管理实习生类培训课程。加拿大联邦政府每年从优秀硕士毕业生中选拔大约100人充实到政府各部门,这一部分人是管理实习生,需要锻炼五年,因而在每年的固定时间进入国家管理发展中心学习。第一年学员接受住宿式培训教育,其后四年每年学习两星期。

二是晋升类培训课程。联邦政府每年从在职公务人员中选拔一批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中高级官员进行培训,时间五年。五年中学员轮换不同岗位,以增进经验,胜任更高级的工作,主要进行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养。

三是领导艺术课程。这是所有高级公务员都必须接受的课程,为期两个星期。

四是高级管理课程。具有发展潜力的助理副部长和副部长、各省或市政府选拔的4名优秀高级公务员以及企业的高级管理者参加。加拿大管理发展中心注重现代管理理论,注重公务人员的实际需要,以改善学员的综合素质来提高公务人员的能力。

2004年之前,加拿大公务人员培训工作由负责联邦中高级公务人员的加拿大管理发展中心、负责培训初任公务员和一般公务员的培训发展委员会和语言培训学校分别承担。2004年,三个机构合并成立为加拿大公共服务学院,研究工作在加拿大培训中更受重视。

一是加强对培训需求的调查。为了使培训有的放矢,加拿大联邦政府委托公务员培训机构每三年对全国20余万公务员的需求进行一次调查,这使培训机构对公务人员培训需求有直接的感受,其培训内容和方式可以及时更新。

二是注重公务人员能力的培训,特别是针对高级公务人员。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学员能力和情商的培养,针对每个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学员聘请教师,以便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是教学方式多样化。运用导师式培训等新方法提高培训效率。

四是及时了解公务人员的培训需求,设置选修课程,开设免费课程。有培训需求的公务人员,通过许可后,都可以接受培训。此外,采用远程培训的形式提供课程,使公务人员能够通过网络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领域,培训方式更灵活。

三、澳大利亚公务人员培训

澳大利亚很重视公务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工作,联邦公务员委员会每年制定培训与进修计划,把在职培训作为提高公务人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其培训的主要特点是:实行“以能力为指向”的培训改革新举措,将培训重点定位于培训的针对性以及实用性;以“行为管理为基础”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调查公务人员的培训需求并进行针对性的课程设计;高度重视在岗培训以及对培训进行前瞻性的规划等。

澳大利亚公务人员培训分为四个类别:

一是预选公务员培训。采用在岗培训的形式,由各组织机构执行实施,主要为试用期的公务人员提供职前培训,目的是帮助预选公务人员了解工作目标、掌握工作程序以尽快胜任工作。

二是入职培训。对刚入职的公务人员进行培训,目的是使新公务人员提高工作能力。入职培训主要在本机构内的培训部门进行,确保岗位需要的工作技能被迅速掌握。

三是职业教育培训。面向所有公务人员,目的是全面提高公务人员的各项能力,使其不仅胜任现在岗位工作,同时有所提高。公务人员根据自身岗位要求以及发展计划制定职业培训方案,政府将对其监督。

四是继续教育。主要通过继续教育机构设计并提供,以弥补公务人员培训系统、项目所未提供的课程。主要包括综合管理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等,此类培训属于研究生水平的高层次培训课程。

澳大利亚公务人员培训从层次上看主要分为高级公务人员培训和普通公务人员培训。高级公务人员培训主要为高级公务人员的职业发展设置系列培训课程,以公务人员的实际需要为基础,为职员发展提供培训。宗旨是结合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使高级公务人员不断更新管理理念,获得解决工作中面临问题的办法。普通公务人员培训重点在于知识面的拓展,管理能力的提升以及掌握现代化的办公手段。

澳大利亚公务人员培训具有自身特色。澳大利亚政府认为,公务人员培训对提升政府公共绩效和公众满意度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培训项目的设计和组织十分重要。培训的重要一环就是确定培训需求,解决为什么要培训以及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等问题。具体包括组织分析,即组织对培训的需求;人员分析,即通过工作绩效评估和工作分析确定需要培训的人员;任务分析,即以具体工作为分析单位,确定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从而确定培训内容。系统、完整的培训需求分析,有效保证了培训项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公务人员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培训项目,比如管理学、法律、领导艺术、项目管理等。培训需要与自主选择有机结合,有利于培训质量的提升。澳大利亚的公务人员培训还较为注重培训方式的选择。围绕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相互点评等培训方法,激发学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采用网络学习,形成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四、对我国公务人员培训的启示

综合对美、加、澳三国的公务人员培训进行分析,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经验,对我国当前的公务人员培训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进行培训前需求分析

在培训之前对公务人员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包括:一是调查受训人员教育背景,包括年龄、学历以及专业;二是调查以往相关工作经历;三是分析相关能力和技能。对以上情况进行考察可以作为制定公务人员个性化培训需求的意见参考。培训需求分析调查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一是制作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指标分析公务人员个人培训需求,并进行针对性培训设计。二是通过访谈。了解公务人员在知识和能力结构上存在的问题,从而确定培训任务和培训内容。三是考试测评。对公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进行测评或考试,了解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以此进行针对性培训。

(二)重视高级公务人员培训

美、加、澳三国都十分重视高级公务人员的培训,培训采用分类方式,制定针对性的课程,采用多样的教学,在课程内容上注重普遍性问题,教学内容以经济、管理、政策等为主。对于我国公务人员而言,高级公务人员培训应成为关注重点,应当为高级公务人员的职业发展设置系列培训内容,采用轮训制度,注重管理类课程,进行知识培训、管理能力培训以及领导艺术培训等,在进行培训设计时征求培训对象以及专家意见。

(三)设置选修类课程

将公务人员个人发展意愿和培训需求相结合;将培训内容的设计和个人成长相结合。开设选修类课程,可以促进学员知识结构的完善,促进学员综合素质的发展。通过选修课的设置,公务人员可根据需求选择培训项目,达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选修课程的设置除了以传统的课堂讲授外,随着远程网络的全面铺开,可以采用多媒体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远程培训。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学习,具有学习时间灵活、节约培训成本的优势,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发展。

(四)注重案例教学、模拟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在培训中的使用

教师在教学中提供案例引导学生参加讨论,拓宽学员思路,激发学员头脑风暴,注意探讨相关案例中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组织学员在培训中使用角色扮演,模拟情景,提高学员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外在培训中还可组织学员到相关部委、企业调研,通过学习达到开阔视野的效果。总而言之,将新式教学法与传统讲授法结合,培训必将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姜海如.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2]董幼鸿.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地方公务员培训模式及启示[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6,(7).

第6篇:完美新业务员培训范文

关键词:蓝海大饭店(李沧);员工培训;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975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析蓝海李沧饭店餐饮部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24日

前言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酒店业也在伴随着旅游业的兴旺而如鱼得水,目前酒店业最大的竞争非服务莫属,可是酒店员工的素质和服务水平却迟迟提不上去,严重阻碍了酒店前进的脚步。人才素质的提升在于培训,本文分析了蓝海大饭店(李沧)餐饮部员工培训的现状并对其进行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一、青岛蓝海大饭店(李沧)员工培训现状

(一)培训方式。蓝海大饭店(李沧)员工培训由三个阶段组成:入职培训、岗前培训和期间培训。所有的新员工都必须完成10天的入职培训,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学校培训老师和管理人员的讲解,配合相应的视频短片放映;技能训练课程主要由酒店礼仪讲师的讲解、示范和员工实操来完成。入职培训后员工被分配到实体酒店,进行为期3天的岗前培训,培训部经理通过PPT放映介绍酒店基础知识和周边环境,领班带领员工参观酒店内部建筑,讲解员工行走路线、主要部门位置及职能。到岗后由部门经理对其进行期间培训。

(二)培训内容

1、入职培训。主要内容为《员工手册》、《企业文化》、《酒店服务意识》和《酒店消防安全知识》,使员工了解企业文化、历史及发展战略,快速融入到企业中。通过学习让员工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清晰地认知本职工作、了解切身的利益。消防安全知识讲解使员工清楚地了解工作和生活中潜藏的火灾隐患及正确的消防流程,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增加了安全保障。技能训练课程主要是服务礼仪的培训,包括仪容仪表和形体礼仪,重点讲述仪容仪表和形体礼仪的标准以及操作方法,例如服装的规范、发型的标准及绑头发步骤、面妆要求、微笑致意、鞠躬、礼让等标准,加以新员工实际操练,使员工明确操作规范并掌握基本要领。

2、岗前培训。青岛蓝海大饭店(李沧)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分为酒店内部及周边环境熟知和酒店基础知识学习两部分。酒店外部环境包括旅游景点、购物环境和交通路线等,由市场部销售经理带领大家学习;酒店基础知识由酒店房务部副总经理带领员工学习,包括青岛蓝海大饭店(李沧)的发展历程、酒店领导班子构成、基本规章制度等。如此新员工对酒店概况有大致了解,利于今后的工作和生活。

3、期间培训。岗前培训结束后,餐饮部新员工上岗工作,此时的培训包括“师傅帮带”和经理培训两部分。部门经理指定老员工对新员工进行帮带,师傅带领徒弟进行所有日常工作,示范并进行讲解。新员工刚到岗的前一周,餐厅经理会选择餐前餐后20分钟左右的时间对新员工进行岗位培训,每一次一个项目,从基本的服务礼仪、餐前准备、餐后收尾、泡茶、上菜、斟酒到菜品介绍、挂衣服务、酒店产品推销以及个性化服务项目的实施。

二、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流于形式。管理者对培训工作的内涵缺乏深刻理解,只是单纯的将培训作为一项必须完成的工作,应付流程和任务安排。结果是培训内容与实际对接不完整,不能把时展前沿的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技术补充到培训工作中。更突出的问题是培训以酒店为中心,员工的参与程度低,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使培训成为被动的过程培训,效果不显著。

(二)缺少专业的培训老师。酒店的人力资源部门,作为培训的主要负责部门,承担的却不仅仅是培训的职责,他们需要负责酒店所有员工的绩效考核、工资、福利待遇、岗位补缺安排等一系列任务,能够分配给员工培训的精力少之又少,而且对于专业的技能和相关知识并不熟悉,只能由其他部门经理代替。培训人员对于刚入职的员工没有系统的分析,不了解员工的性格、特长以及未来规划,培训经理只是一味地把要求员工初步了解的基本知识通过课堂方式进行灌输,教学方式方法缺乏趣味和灵活性,效果并不理想。

(三)缺少有效的评估与考核。酒店缺少对新员工的有效评估,就更没有有效反馈,无法判断培训的投入是否得到预期的效益,没有反馈就没有改进,导致培训只是流于形式。培训考核没有与员工奖惩相结合,不利于培训效果的提升。酒店缺少一套完整的对培训效果的评估体系,无法及时得到相关信息的反馈。

(四)培训方法不科学。新员工培训期间实行的是“师徒帮带”的方式,新员工上岗之后就跟着老员工学习,可是基层员工大多是相应高校的实习生,四个月或者六个月一批,新员工入职的时候,老员工对工作内容还没有做到完全的熟练就被指定为新员工的师傅,就要带领新员工学习工作时的操作技能,然后让新员工独立为客人提供服务。师傅技能掌握不熟练,徒弟学习达不到标准,最后导致新员工跟着师傅自然领会,发挥不出培训的作用。

(五)培训方案不完善。熟练的技能是服务的基础,蓝海大饭店(李沧)对技能的要求很高,因此期间培训经理的培训方案基本局限于技能素质方面,对员工其他方面的素质培训没有列入培训计划中来,技能素质培训主要分为以下几块:餐前准备、餐后收尾、托盘技能、泡茶培训、斟酒技能、服务礼仪、日常问题解决方案等。但是对于员工的综合素质培训欠缺,对于员工的精神面貌、自信心培养、语言表达等不重视。

三、解决蓝海大饭店(李沧)员工培训问题的对策

(一)培训工作有的放矢。首先,酒店要切实了解培训的实质和目的,落实好培训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对员工的培训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的问题,更应该当作一项长期的战略,培训是双赢的,酒店和员工共同进步;其次,要明确培训需求并采取有效的方式,有的需求是为了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有的则是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举例来讲,有的培训需求是增强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和荣誉感,就要采用主题演讲、不同班组比赛等方式,在轻松的互动环境中增进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使得员工在小范围的面对面交流中增强企业荣誉感和忠诚度;最后要制定培训计划,保证培训的系统严密性。在制定计划时,要根据培训的内容和组织形式来确定培训计划的时间安排。例如,餐饮部周一至周四客流量相对较少,员工相对轻松,可以举办技能竞赛、高台展示、菜品介绍、形体礼仪培训等活动;而周末员工相对疲惫,则可以组织员工进行心得分享、业务经验交流会等。

(二)优化师资配置。培训讲师是决定培训效果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培训讲师不仅要具有精湛的业务能力还要拥有优秀的培训技能。目前很多的培训工作都由不同部门的经理承担,业务技能是达标的,可是培训方式方法却并不出彩,酒店应该安排专业的培训讲师,首先对员工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性格、特长、未来规划等,然后系统地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三)完善培训评估制度。通过培训评估制度,能够发现员工的认真程度、工作态度,对工作的适应程度,以改进现有的培训思路和方法,在今后的培训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培训评估中应该以员工满意度、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工作行为表现为主,多方面进行考核评价。

1、评估方法。评估方法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试卷测评、情景模拟和日结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评估时间为上岗一周后,由培训经理把设计好的关于知识、技能和服务态度的问卷发放给餐饮部经理和老员工,对新员工进行匿名评价;部门经理挑选日常培训内容做成试卷,对新员工进行测评;情景模拟客人到店,观察新员工服务的全过程;把领班每天对新员工出现的问题记录并进行总结。

2、工作考核。在新员工到岗之前明确告知培训结果与薪酬和晋升挂钩,一周之后对评估进行总结打分。问卷调查每一个题目都有相应的分数,总分10分,书面测试、情景模拟和日常检查各占30分,其中情景模拟分数为部门经理和领班打分的平均分。所有考核结束之后,培训经理对员工成绩进行汇总排名,并交给财务部。奖励第一名荣誉证书和100元奖金,奖励第二名荣誉证书和80元奖金,奖励第三名荣誉证书和50元奖金。总成绩低于70分的罚款10元,并要继续参加培训直至合格。

(四)培训方法科学化。在培训方法上应该做到重点培训与普通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分组培训相结合,培训形式趣味化,在游戏中提升培训质量和效果。同时,结合酒店不同岗位需要、时间充裕程度和员工素质差异,灵活安排各种岗位、不同地点、不同形式的培训,使培训具有更大的选择性。

(五)完善培训方式与内容

1、知识方面。酒店应时刻关注前沿知识,把服务理念讲授给员工,培训过程中应该及时传达正确服务观念。使得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充满热情和期待感,把客人当作家人去对待,保证服务质量和卫生质量达标。真心的服务会触动客人,使得简单的吃饭成为一种享受,即使有时遇到故意挑剔的客人,员工用强烈的角色意识去认真服务,用小惊喜带给客人欢乐,也会使客人在内心接受或者认可服务、认可酒店,最后客人和酒店共同获益。

2、技能方面。对员工进行形体礼仪培训,对站姿、坐姿、步姿、手势等严格要求,培训教室墙上安装镜子,让员工切身感受自己优美的姿势,以及优美姿势带来的新的精神面貌;保证工装干净整洁,佩戴工号牌,面带微笑,给人最舒服的感觉;每周一次托盘和斟酒训练,记录每个人的成绩,做好组内排名和员工个人进步记录,保证斟酒时姿势优美且酒量均等。

3、文化方面。每周一早上观看集团周播报,通过他人的真实案例对员工进行启发和鼓励,进行观看心得分享;酒店每月组织一次员工外出郊游,每个班组一次两个名额,提高员工对工作对生活的热情,增进酒店内部不同班组的人员交流;经理每天下班前找一位员工谈心,并且对于情绪不好的员工要及时进行疏导,给予员工理解与关爱,培养员工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真诚友善待人的品质。

培训关系着员工正式上岗后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甚至长远的管理水平。因此,酒店需要完善的培训方案与有效的评估考核,优良的师资力量,加之科学的培训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培训取得相应的成效,提高酒店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涛.高星级酒店员工入职培训初探[J].酒店管理研究,2013.10(下).

[2]张新颖.酒店员工培训浅析[J].酒店管理研究,2014.3.

[3]陈伟.酒店员工培训的重要性及其对策分析[D].云南: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旅游管理系,2013.

[4]李永强.酒店员工微培训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证分析[J].旅游论坛,2015.8.3.

第7篇:完美新业务员培训范文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中美差异 启示

人力资源是企业持续竞争之源,是现代社会核心资源之一。美国能在近半个世纪以来发展成为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方面的世界一流大国,其原因之一就是建立并实行了具有竞争力的较为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起步较晚,加之特殊的国情和文化背景,还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

一、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不足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我国企业加快了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探索步伐和改革力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无到有,从借鉴到创新,从全盘西化到中国特色,已经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较前些年有了很大提高。但同时,由于我国多数企业一直沿用传统的为计划经济服务的人事管理模式,我国企业现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1、企业制度等级观念较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初期,在引入现代化企业管理体制的过程中,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人事行政管理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企业中的等级观念较为严重,上下级沟通不畅,下级对上级一般是服从,管理者给员工的感觉是“高高在上”。领导与成员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较少,员工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和对企业的影响力。

2、招聘配置与企业需求脱节

在员工招聘过程中,重资历、重学历、轻能力的现象仍然存在。同时,对人力资源的使用也缺乏规划,招聘人员由于缺乏企业对岗位的职务分析,导致所招聘的员工往往与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不符,难免产生“用非所学,学非所用”的人力资源浪费现象。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配置能力较弱,其职能多为人员调配、晋升、培训等,没有按照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将员工作统一规划,难以形成合理流动的优化配置机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因人设岗、人情安置的现象依然存在。

3、培训效率偏低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企业领导者们开始意识到开展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只注重思想意识教育。目前我国企业培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注重思想意识的改造,要求员工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和发展战略,强调员工对企业的奉献和承诺,这样的结果使思想意识的培训流于形式和说教,效果不理想。二是只注重短期效益。由于培训是企业人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企业往往只注重员工工作技能的提升,而忽略对现代企业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使得一般员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高级员工按部就班、创造力不佳的现象成为常态。

4、薪酬及绩效考核激励作用不强

计划经济时代,我国推行的是岗位工资制,员工薪资的增长主要依靠职位的调整。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员工的薪酬成为企业成本的一部分,大多数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尽可能降低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使得员工收入与企业业绩脱节,与国际水平严重脱轨,导致人才积极性差,流动性大。目前我国企业稀缺性人才流失严重与这种灵活性不高的薪酬模式不无关系。

现如今,我国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了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并逐渐将其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在绩效考核的工作上投入了较大精力。然而,许多企业的绩效考核工作仍存在很大误区,暴露出许多严重问题:过多关注员工现在是否遵守行为规范,是否实现既定目标,而忽略了未来的发展变化;考核结果不足以与员工晋升、提薪、奖励、调动、培训等挂钩,也无法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反馈及人员行为的激励及约束。

5、创新能力不强

作为在典型集体主义文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现代中国企业,也呈现出高度的集体主义特征:重视人际关系、淡化个人的性格色彩和成就的重要性、个人与企业是附属与被附属的关系,普通人对企业战略、发展方向不必参与意见、不用承担责任,领导者与下属之间的关系、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这样便导致企业内部看似表面非常和谐,实则整体效能不高,创新能力不强。

二、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1、更倾向于重视理性和个性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高度个人主义文化的国度,崇尚个性和自由。在美国的企业中,也呈现出高度个人主义的特征:重视法制和契约精神,制度和管理是企业与个人之间联系的纽带,推崇个人奋斗、自由竞争和自我实现,企业内部则都致力于认同个人的努力和成就,有利于营造自由竞争的良好氛围,崇拜英雄,提倡冒尖,通过激发每一个职工的创造性来提高企业的活力。

2、美国企业劳资关系紧张

美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属于技术型,劳资关系被视作一种纯粹的经济契约关系,认为企业管理是管理者的事,员工的职责就是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其劳动贡献通过工资就可以补偿,员工没必要也不应该参加管理,更无权过问企业的经营情况。由于不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加上与管理层收入的悬殊差距,员工对企业缺乏信任感和归属感,对管理者怀有对立情绪,劳资关系比较紧张。此外,由于可以随时招聘员工,对于那些罢工、对公司有不满情绪的员工也可以随时解雇,如果在经济发展的高速期,这种频繁的劳资纠纷以及罢工,会给公司带来经营上的风险。

3、人力资源招聘配置灵活

在美国,企业和劳动者之间能进行充分自由的选择,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灵活地实现个人与岗位的最优化配置,对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市场化机制给予凭个人能力实现职业流动或工作转换的员工以充分的尊重和肯定,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美国企业在管理上实现了制度化和专业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规章制度非常完善,对个人素质的技术要求、工作职责和突发性问题的处理都有具体的规章可循,职务分工明确细腻。这种细腻的职务分工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为美国公司高度的专业化打下了基础,也为员工的录用、考评、工资制度、奖金发放以及职务提升等都提供了依据。

4、开展广泛的人力资源培训

美国企业认为学校的普通教育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实际经营具体、多元、多变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员工进行进一步的培训,以不断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适应能力。在美国企业,员工一经录用,首先需要接受系统的职前培训,以熟悉和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并在正式进入岗位之前完成自身的“社会化”教育。之后员工一般都需要接受在职培训,其培训内容包括技术再培训和职业意识再教育。除常规的教学和辅导外,还开展诸如研讨会、案例研究、角色扮演、文件筛选、管理游戏、工作转换等各种形式的人力资源培训。

5、薪酬及激励方式较为灵活

欧美国家工资一般占企业运营成本的50%左右,员工可以享受到完善的养老、医疗、失业救济等社会保障,施行基于能力的薪酬模式,能力薪酬是以人才本身具有的知识、技能及素质水平作为基础,激励员工不断学习以提高任职技能和能力。它的基本假设是员工能力越高,能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就越多,即相信“有好的能力,就有好的结果”,鼓励员工自觉掌握新的工作技能和知识。

美国企业的奖励制度名目繁多,优秀员工与落后员工之间的工资福利差别相当大,总裁的年收入(包括奖金)甚至可以达到上千万,是普通员工工资的几百倍。这种高奖励、强刺激的薪酬手段,对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素质起到了巨大作用,尤其在中高层领导实现自我价值、积极工作、不断增加公司的收入和价值的激励中起了重要作用。

三、对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其特点和优势,对我国企业有可借鉴之处。我们要善于学习和借鉴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做法和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企业实际的、具有本国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1、树立和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以人为本”的关键在于尊重人才,员工是直接生产产品的人,如果不把员工的地位认识清楚,就不可能生产出最好的产品和提供最佳的服务,因此企业应该将员工放在第一位。我们要将企业作为人类群体,首先要为这一群体的人员服务,包括自己的职工、管理人员和公众。现代管理理论找回了“人”原本应有的位置,企业不仅要谋求自身的发展,还应高度重视员工的发展,使二者达到有机的统一。

2、建立以诚信为基础的契约机制

劳动契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心理契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境界,中国企业应注重中西方文化的结合,建立以诚信为基础的契约机制。诚信是人才交流与管理的基础,是控制契约的最佳机制,建立以诚信为基础的契约机制,应视员工为客户,实施新兴的企业与员工模式,从而赢得员工忠诚度。

3、加强现代化企业培训

企业培训的直接目标是提升员工的技能,但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最终方式则是提升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培训应该建立“全员素质提升”的理念,加强管理理念、工作方式、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培训,鼓励员工共享多元化的价值理念,建立技能培训、思维培训等多系统并行的人才开发培训体系,将课堂价值理念培训融入到企业文化和工作制度政策中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4、激励方式要与时俱进

激励是建立在员工需要的基础之上,需要不同,激励的方式或手段自然就不同。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型员工的比例逐渐增加,员工的需要层次逐步提高并趋向多元化,其精神需求也逐步成为主导需求。在激励方式的选择上,要根据员工不同层次的要求而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引入一些长期物质激励手段,如设计核心员工持股、经营者年薪制及股权激励等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同时,要注重精神激励,企业应建立员工全方位、多渠道参与管理决策的民主制度,鼓励员工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还应注重增加优秀员工的培训机会,设置职业发展多条通道,给人才提供充分的发展机会和实现个人自我价值最大化的舞台。通过综合运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真正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激励体系,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工作热情,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苗小洛: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创新[j].人力资源管理,2009(5).

[2] 闫晓萍:文化背景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影响——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中国的借鉴[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3] 高巍:浅析中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发展趋势[j].经营管理者,2008(11).

第8篇:完美新业务员培训范文

Hart的培训计划从2012年开始试点,而如今该计划已经是整个公司技术团队正式的新人培训计划。目前,该计划已经完成了对全部150位新进IT员工的培训(整个公司的技术团队近2000人),培训内容包括电信及有线电视的行业概况、当前的发展趋势、市场竞争格局分析、公司业务战略及IT技术目标和转型计划。

该入职培训计划的初衷旨在弥补人力和行政入职程序所存在的不足,Hart解释说。据他估计,该计划第一年能帮助企业提升15%的IT生产力,这是因为当前业务发展的焦点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新员工能否快速、准确地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通过培训,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Cox的员工流失率要低于行业平均水平,Hart认为这与该培训项目或多或少有些关联。“一点一滴的努力都会有帮助。”他说。

电信及有线电视行业当前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期,点滴的变化都会对业务产生很大的影响。“当前,我们正努力招募并保留人才,以帮助我们推动技术变革。”Hart说,在Cox,他还兼任执行副总裁及首席信息官。

随着公司业务对技术的依赖性不断加强,很多企业都面临着相似的问题,类似Cox的很多公司正在积极寻找精通下一代IT技术的人才,包括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多个方面。

员工流失成本高

员工流失,尤其是关键人员的离开,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美国发展中心的数据显示,流失一位员工,企业需要花费该员工约1/5的年薪才能补缺。

而这也体现了一个完美的新员工培训计划的必要性。培训如果安排合理,可以帮助新员工在短时间内提高生产力,了解企业文化及业务目标。“入职培训是员工对企业的第一印象,如果做得好,可以引导员工信任公司并做出伟大的成就,当然如果做得不好,只会适得其反,”IT人才管理及服务提供商TEKsystems分析师Rachel Russell说。

“入职培训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员工与老板之间的预期会非常清晰。” Russell说。

事实上,根据TEKsystems针对超过2100名IT专家和IT经理的调查显示,IT员工岗前培训有着显著的益处。其中62%的IT经理认为,入职培训对于新进员工的能力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46%的认为这会决定一个新员工是否会长期为公司服务。IT专家对于入职培训持相似的看法,49%的专家表示入职培训会极大地提升员工的生产力,44%的专家认为会对员工是否长期留任公司产生影响。

尽管入职培训有着很多好处,不过目前大多数企业还没有真正适合IT员工的入职培训方案。TEKsystems的调查数据显示,仅12%的IT经理和13%的IT专家认为现有的入职培训十分有效。

培训为什么会如此脱节?Russell表示,大多数企业的培训计划都是偏重于人力资源制度及行政文书工作,对于IT员工看重的一些东西则并不涵盖。“入职培训不仅仅是要教会员工这里是我们的家,要努力工作。”Russell说,“新员工培训项目还必须能够提供一些像公司相关背景、职位角色扮演和工作流程等内容,能够在前期帮助员工与公司建立起信任关系。”

岗前培训是关键

对IT员工,如果没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计划,培训效果很可能大打折扣,Steelcase公司CIO Robert Krestakos说。“如果HR不去了解IT、真正理解IT人才的需求和文化,入职培训仅是针对行政或HR的制度学习,就点燃不了所有人的工作热情。”

虽然Steelcase有一个正式的HR入职培训计划,不过并没有针对IT人员的。Kreastakos说,因此,他的部门制定了一些针对性的措施来防止员工流失,并使他们快速了解并认同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比如,培训中有一部分是实习生计划,而该计划会在整个公司层面进行协调,且公司高层会直接参与,使员工能全方位地了解业务及工作目标。作为整个培训计划的一部分,Steelcase每年夏天都会招募10~15个IT实习生,最终会雇佣其中的2~3个。

另外,Steelcase针对IT员工的培训计划还包括让一部分新员工先去海外历练,让他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公司。具体来说,公司会根据他们的职位及与他们一起工作专家的不同,将他们派往海外全程参与一个从两周到半年时间不等的任务。

“据我们调查,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员工更快地成长,而且员工能够更积极地看待问题。”Krestakos解释说。“这能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公司架构、工作流程,并且有利于信任关系的建立。”

而在美国国际纸业公司,针对新入职IT员工的培训中,轮岗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根据该公司全球HR项目经理Jeffrey Mayhew的说法,其入职培训计划除了涵盖基本的企业道德和企业愿景外,新入职的毕业生还会经历一项为期三年、2~3个职位的轮岗培训计划,而计划中会接触到信息管理、项目管理及企业战略管理,轮岗结束后,员工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

“我们的想法是让新入职的员工能够全面地了解IT所涉及的职责,包括在企业内部是如何相互关联的,进而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未来的组织管理者,”Mayhew说。另外,该公司同样也会通过一些其它方式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像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如体育比赛、共同参与社区服务等。

该公司IT业务系统经理Hunter Jones就是在2005年通过轮岗计划进入该公司的,一直工作至今。在做过IT运维、面向业务的IT技术支持及快速应用开发团队后,Jones最近选择了业务信息系统经理的岗位。

“公司灵活的轮岗制度帮助他清楚了他想要扮演的角色,”Jones说。而在团队建设方面,鼓励友情发展和关系建设是提升员工整体满意度的关键。“如果这里有人关心他们并帮助他们发展,员工将更愿意留下来。”

Manjit Singh,Hexaware企业应用总监,同样是一位提倡通过入职培训计划提升员工整体满意度的支持者,目前他已经在Hexaware工作了三年。刚入职时,他就参加了一个为期两周的印度之行,与老员工搭档处理工作。Singh表示,这种培训帮助他更好地理解美国之外的客户需求,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客户的痛点和诉求。

除此之外,在海外的相处时间有助于建立个人关系,带动生产力。“比如,如果企业拥有1万人,要通过电话找到相关的人来帮助你是件很难的事情。”Singh解释说,“但是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轻松拿起电话打给你熟悉的人,从而获得帮助。”

第9篇:完美新业务员培训范文

1968年,哈钦斯在《学习社会》一书中最早提出了“学习化社会”的概念;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使用了哈钦斯的概念,并指出:“如果学习包括一个人的整个一生,而且也包括全部社会(既包括它的教育资源,也包括它的社会的和经济的资源),那么我们除了对“教育体系”进行必要的检修外,还要继续前进,达到一个学习化社会的境界。”知识经济背景下,飞速变革的社会潮流更是使得个体和组织的持续学习活动成为一种发展的必需。因此,教育与培训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巨大的拓展,教育培训市场也得到空前的发展。

本文以美国培训业为调查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归纳法、分析法、比较法对美国的教育培训发展状况进行了综述并着重探析了培训管理者在教育培训运行活动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素质技能要求。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总结美国当前培训业的状况,并集中探讨美国培训机构中培训管理者的地位、作:用和素质技能要求,从中得出对我们的启示。由于当前中国存在着广阔的教育培训市场空间、企事业单位对普通员工和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的巨大需求以及社会个体继续教育的需求,因此对走在前列的美国培训业及培训管理者的研究有着重大的现实借鉴意义。

二、美国培训行业的历史,现状与特点

(一) 美国培训行业的历史

哪里有生产活动,哪里就有对劳动者的培训。早在美国尚未废除黑奴制的时代,对种植园黑奴就开展有简单的培训活动。然而,现代意义的培训活动以及培训业是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的。随着杜威实用主义的推广以及“威斯康星思想”的传播,美国的教育走出了纯粹象牙塔的束缚,高等教育机构以及教育活动本身开始广泛地服务于社会和各产业。

六十年代美国处于技术高速发展时期,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迫使人们更加注重针对新技术的培训,同时产生了行为科学。他们把行为科学运用于工作场所,产生了“参与性管理培训”。这一时期,政府还为职业培训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制定了一些重要法律,如“综合就业培训法”等。“培训、培训、再培训,全面重新安排劳动力”已成为社会趋势,培训可能是美国“第二次浪潮”中最大的产业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产业需要不断扩充素质和技能与企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力资本,因此,美国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的动因并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二)美国培训行业的现状

培训业在美国已发展成为一大产业,培训与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从广义的角度来讲,培训是教育的一种形式,因为培训也是培养人和发展个人素质技能的社会活动。然而,培训活动又区别于普通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更具实用主义色彩,同时具有非学历性,即培训活动的最后往往不授予学位或文凭。

培训活动可以分为个人培训活动和企业组织内部培训活动。前者是出于个体自身发展需求的教育培训活动,包括继续教育、职业培训;而企业组织培训活动则是出于企业发展需求的内部培训活动,通常以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部门为培训组织者,对企业员工进行自主培训或委托社会专门培训机构为之进行培训。

美国培训市场的主体是各种培训组织和机构,包括专业培训机构、普通高校培训项目部门、社区学院培训部以及社会公共职业培训机构等。美国就业与培训管理机构(The Employment and Training Ad-ministration)负责联邦政府就业培训与员工分配项目、联邦给予各州的公共就业服务基金项目以及失业保险金项目,其宗旨是通过提供优质的职业培训、就业与人才市场的信息以及收入保障促进美国劳动力市场的高效运行。

美国教育培训的方法和项目在世界教育市场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除了在本国内展开的普通职业培训和高层管理培训之外,美国的教育培训服务还涉及其它国家,与各国展开广泛的国际培训合作。无论是企业雇主,还是教育机构都对美国的教育培训项目和服务十分青睐,其中颇具市场效益的培训课程包括执行管理者技能课程、战略规划课程、项目控制和分析课程、创造性问题解决方法课程、交际与演讲技巧课程以及二外语言课程等。

(三)美国培训行业的特点

通过对美国培训行业的网上调查和普通文献查阅,笔者总结出美国培训行业的以下几大特点:1、培训主体的多元性。如前所述,培训市场上提供培训的组织和机构多种多样,既有各州政府举办的公共培训机构,又有高等院校与企业合作举办的职业培训部门,还有众多社会中间组织举办的开设不同培训课程和服务的社会培训机构。2、培训机构专业性强,诸多培训主体在市场上都提供极具专业特色和针对性的培训项目。3、培训活动高度的市场化。作为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美国的培训业完全纳入市场化的机制当中,各培训机构和组织间存在着竞争,同时培训市场也存在着供需双方的互动。4、培训活动的营利性。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卡内基培训组织(CarnegieTraining),卡内基训练组织成立于1912年,目前在全球85个国家与地区都设有分支机构,深受美国Fortune杂志500强中超过425家公司的信任,它靠培训服务赚取巨额的利润。5、培训活动具有合作性。美国有各种以大学和企业合作为目的而设的组织,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兴建的企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地方政府组建的大学一企业研究共同体以及大学自身设立的“工业联合办公室”等。企业只要每年交纳一定的费用,就能成为这些组织的成员,从而可以参加讲座、短期培训,研讨会,并能得到大学的学术期刊、著作以及各种软件等。通过这种方式,企业科研人员可以与大学等保持密切联系,不断更新知识,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6、教育培训层次高级化。“随着高技术产业发展以及高科技在生产中普遍应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推进,美国继续教育培训层次呈现出高移的趋势。美国企业科研人员大多数受过本科以上的教育,有的甚至是硕士或博士毕业生,这决定了为他们提供继续教育服务的机构和人员须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准。”7、培训活动的国际化。美国培训机构和组织的项目已深入世界许多国家,国内外培训机构的合作使得美国培训品牌走向国际市场。

三、美国培训管理者的定位、素质技能要求

以上笔者对美国教育培训业进行了一个综述,勿庸置疑,美国培训业的今天离不开一大批培训组织或机构中的优秀管理者。培训管理者(trainingdirector)属于组织系统中的特殊管理层,主要负责培训项目的调研、制定、实施以及评估。培训管理者与培训师(trainer)之间有着区别,培训师通常只指在培训活动中对学员(trainee)进行具体培训的人。但在有的培训机构,培训管理者也是培训师,既要负责培训项目和培训活动的管理,又同时肩负着具体的

培训工作,这有助于培训管理者深入了解整个培训过程的情况,以便于对培训项目进行全面管理和综合评估。

美国培训管理者在专门的培训机构中被定位于企业管理层,一个培训机构即相当于一个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培训管理者也是培训机构的经营者,因而除了要对培训行业有专业知识和经验外,培训管理者还要具备普通企业管理知识和技能;在政府公共培训机构中,培训管理者更多具有公共服务性,其对培训活动的管理通常要按照社会需求和政府的部署来进行;在企业中,培训管理者通常属于人力资源部,专门负责企业对员工实施的各项培训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和评价;在教育机构中,培训管理者尤为特殊。在美国,高等教育机构中的培训管理者是隶属于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通常高校有职业教育学院或继续教育部门,负责向社会提供职业教育和培训服务,例如乔治・华盛顿大学职业教育中心业务主管即负责管理学校职业教育与对外培训活动。

培训管理者首先须具备普通管理者的基本素质技能要求,如具备领导才能、富有团队精神、思路敏捷、谈吐得当、身体健康、爱岗敬业、好学创新、个人操守、适应能力强,等等。培训管理者由于管理的是教育和培训活动,因而更应善于知识管理和组织协调。所谓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就是管理者对本组织内外一切与运行有关的显性、隐形知识进行搜集、整理、应用、共享、保护、增新、拓展、评估的过程。它是市场经济发展到高层次、新阶段的产物,是以市场为核心、通过知识力与各种经营资本及手段的结合,为单位获取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利器。如前所述,美国教育培训活动具有高度的市场性,因此,培训管理者必须具备高瞻远瞩的市场眼光,掌握一切有利于培训项目开发和推行的知识并将其转化为组织机构的系统资源。由于培训活动正朝着合作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培训管理者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培训活动涉及市场开发、对外联络、绩效评估等方面,因而培训管理者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公关能力是必备的素质。

根据瓦钦斯和马斯克的学习型组织理论,培训管理者的综合素质还包括:1、Continuous(持续不断地学习):2、Collaborative(亲密合作的关系),3、Connected(彼此联系的网络),4、Collective(集体共存的观念);5、Creative(创新发展的精神),6、Capture and Codified(系统存取的方法);7、Ca-pacity bufiding(发展能力的目的)。总之,培训管理者关系着整个培训项目和活动的顺利展开和完成,是培训部门或组织机构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的领导核心。

四、对我国教育培训的启示

综观美国的培训业,我们可以发现其培训管理者的突出地位与培训业的发展有着互相促进的关系。随着我国教育市场逐渐打开,培训业也日益兴起,各种名目的培训机构纷纷出现。在我国,培训更多地依托于高等教育机构,培训管理者往往具有高校部门管理者的身份。由于我国的专业培训机构组织群体相对不完善、不成熟,高等教育机构进入培训市场的可能性与发展空间很大。从美国的教育培训业及培训管理者的要求,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一些启示:

(一)培训管理者要正确定位。由于培训活动是市场化的教育活动,因而培训管理者的定位应不同于普通管理者,需要具备综合的教育管理素质和技能,知晓教育活动和教育管理的规律:同时还应注重市场化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品牌化的宣传策略、规模化的发展目标、专业化的发展方向、人本化的管理与服务意识。

(二)注重培训管理者自身的培训。对培训项目和活动的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尤其在学习型社会和组织内,培训管理者的持续学习力往往决定着其能否跟上时代和市场发展变化的形势,从而把握住培训市场的有用信息和知识,使自己的培训项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三)培训管理者应更具国际意识和合作意识。Michad J.F.在“American Business in China:White Paper 2001”(《2001年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中指出:“中国需要使其公民得到良好的培训和教育,使他们能在不断变迁的国内外工作环境中胜任工作。为此,中国政府要从一流国际教育机构引进智力与资源。”目前,随着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逐渐开放,中外联合办学培训方兴未艾。现代培训管理者应具备国际合作意识和双语沟通能力,让中国培训与国际接轨。

(四)借鉴美国的培训项目。根据美国国际商务会员服务中心拥有的培训资源及各种培训经验,具有优势的长短期培训工作领域包括:1、政府及国有企事业管理和政策的培训,也称公共管理培训(MPA);2、企业管理,跨国经营,人才开发培训(MBA),3、WTO与经济发展、企业的机遇及挑战培训,4、会计、审计、咨询、物流、金融、投资、股票方面的培训。

(五)借鉴美国的培训形式和方法。目前在企业培训中颇受欢迎的培训方式包括: 工作室(Workshops),有92%的公司培训采用:讲座(Lectures),有76%的公司采用,案例研究(Casestudies),有69%的公司采用,模拟(Simulations),有61%的公司采用:电脑节目(Computerprograms),有33%的公司采用;录像片(Video films),有33%的公司采用:户外培训(Outdoors),有26%的公司采用。

(六)大力发展远程培训项目。随着网络教育与培训业的迅猛发展,2000年美国K一12网络教育市场营业额达3亿美元。在我国,E-Learning的实施对企业具有的战略意义远远超出了技术和培训的本身,因此,培训管理者应当抓住这一契机,在网络培训市场中占据一个有利地位。

(七)借鉴美国的评估模式。培训活动最终需要评估来检验,评估的成功又需要好的评估模式。在教育训练的评估理论中最常用的是威斯康辛大学的Donald.L.Kirkpatrick教授提出的柯氏四层训练成效评估模式,包括学习者反应层次(ReactionLevel)、认知迁移层次(Learning Level)、行为迁移层次(Behavior Level)和组织成效层次(ResultsLevel),1996年Jack Phillips教授又补充了新的一层,即投资回报测量(R01),从而使柯氏四层训练成效评估更加符合时代要求,并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