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播音主持培训方案范文

播音主持培训方案精选(九篇)

播音主持培训方案

第1篇:播音主持培训方案范文

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重理论知识讲授,轻社会实践操作

播音与主持艺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教学不同于一般艺术学科课程的教学,它是以语言为基础,综合借鉴表演、曲艺等艺术的研究成果,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方法和体系。[1]高校人才的传统培养方案弹性较小,专业内容柔性不够,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连续性,而忽视知识的相关性、应用性。播音主持专业应用性极强,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非科学的启发方式,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在急速扩招的情况下,有些院校的软硬件配备不到位,尤其是缺乏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师资,导致专业教学只能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讲授上,而缺乏相应的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还有一些高校不重视学生的社会实习环节,关起门来办专业,学生很少有机会深入传媒机构参与节目制作;这些教学方式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直接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与目标市场需求相背离,培养出来的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在类型、层次、专业、特色上不能满足广电部门和相关行业的需要。

(二)专业化细分不明确,课程设置同质化

媒体的用人需求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风向标。目前广播电视传播业发展趋势为频道、频率专业化和受众细分化,即频道根据细分化受众群体进行定位,再根据受众需求和消费来决定节目的内容和风格。频道、频率专业化和节目类型化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的学生提出了更加专业化的要求,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要求主持人在传播中应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对象性,所传播的内容不再面面俱到,而是针对特定目标群体传播专业性高和指向性强的信息。这就要求高校培养出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能够成为传媒行业某一专业领域的佼佼者,在该领域具备“核心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如优秀的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新闻播音员、少儿节目主持人或体育节目主持人等。目前,各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目标都十分相似,即面向广播电视媒体及相关部门,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播音学、新闻传播学、语言文学及美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够从事电台、电视台及其他单位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的复合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该培养目标的同质化、单一化,不仅不能发挥各个高校的各自的优势,且培养的学生无法成为传媒行业真正需要的专业性人才,这与专业化细分不明确,课程设置同质化有直接关系。

(三)课堂实训少氛围,课后实践难延续

播音主持专业课教学的实践训练可以分为课堂实训和课后实践两个方面。通过课堂实训帮助学生及时巩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课后实践应提供真实的媒体工作环境,让学生体验节目制作过程,为将来就业打基础。课堂上培育的是一种质疑、开发的学习精神,强调理论联系真实世界,关注学生的技能、行动、态度、情绪,强调理论、实践和应用与现实问题的联系。而目前许多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忽视了学生在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方面的培养,课堂实训教学存在流于形式走过场的现象,教师的实训设计和指导不到位,学生因课时受限,参与实训的机会并不充分;课后实践练习由于缺乏设备支持和真实的节目制作情境,学生很难接触节目制作的全过程,得不到实战练习机会,专业学习兴趣逐渐被削弱。课堂实训和课后实践更是无法实现有效衔接,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的人才想要满足一线传媒行业的需求,必须紧跟现代传媒业发展的步伐,针对具体问题及时调整改革。

二、播音主持人才的专业化培养策略

要培养专业化、应用型的主持人,就必须树立专业化、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思路,使播音主持人才培养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一)一专多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应该打破过去“大而全”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尽早明确专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培养学生的特色与强项。新型的人才专业化培养模式,即1个主选方向加上3至4个副选方向。首先,在大学前两年沿用传统严谨的教学模式,确保培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扎实到位;从第三年开始,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专业细致化调整,根据当前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设置新闻类、综艺类、社教类、谈话类等四种类型的主持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选择其中一个类型作为自己的主选课程,将其他类型的节目主持作为副选方向进行相应的选修;教师根据学生的培养档案给出合理建议的同时也应结合自己的业务特长和研究方向,确定教学主攻方向,特别是具有主持经验的教师,更应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突出优势。学生选定主选课程后,重新编组分班,不同类型的课程由该类型专业突出的教师负责教学,保证教与学的专业性和目标性。同时,在课时分配上要向社会实习环节予以倾斜,专项强化校外实训实践,让学生在一个学期的专业学习结之后能够通过实习实践巩固知识,发展能力,锻炼心智,获得经验。“主选+副选”的人才专业化培养模式既保证了学生学习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又体现了一专多能的特点,且能实现与传媒行业的顺利对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满足行业需求。

(二)因材施教,科学设置细分化课程

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必须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挥着和综合提高的原则,按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拓宽专业口径,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而专业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指为了适应社会和行业的发展要求,按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科学设置专业课程体系,让学生在了解各种类型节目主持技巧的基础上,培养其熟悉并擅长的某一类型节目的主持专长。这种培养一定是建立在理论知识坚实,语音语调准确、语言表达流畅、思维反应敏捷等专业基本功扎实的前提下。期间,教师可结合学生在主持节目当中的表现、学生自身的条件、兴趣爱好等,帮助学生找准定位,确立学生的主选方向。从大三第二学期开始,可以开设专业细分化课程培训,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自己的个性和风格,选择擅长驾驭的播音或主持节目类型,以适应当前专业化频道的需求。

(三)分析评价,建立学生培养档案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特质、兴趣和爱好。在选择时,面对类型繁多的节目,学生通常会显得不知所措、犹豫不定,这就需要教师或班主任多加用心,从学生入学开始,观察每个学生的个性特质、兴趣爱好、外形特征、语言习惯等,随时与学生沟通交谈,了解学生的专业兴趣方向、性格气质特点,记录学生的专业学科学习进展情况,主动为他们把关,量体裁衣,进而建立学生培养档案,帮助学生在细致化专业课程分类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做出合理的选择。

(四)突破瓶颈,加强“校台合作”

第2篇:播音主持培训方案范文

在当前全媒体时代来临的大环境下,传统媒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电视作为最具大众影响力的传统媒体,要在逆境中求发展,需要一支具有前沿战略眼光、高尚职业精神和过硬工作本领的干部职工队伍。在我国现有的电视网络中,地市级媒于整个产业链的最末端,是中国传媒产业的庞大而复杂的群体。据统计,我国总共有地级市260个,几乎每个地级市都有电视台,覆盖人口3.5亿,平均每天播出自制节目4.2小时,地市级电视媒体是我国电视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地市级电视媒体在稳定地方政治、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地方社会和谐运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地市级电视台也具有一些先天不足的问题。地市级电视台从业人员一般学历较高,但大都非科班出身,特别是县级及以下电视台,从业人员很少受过专业传媒教育,基本上是半路出家。因此,地市级电视台面临着严重的发展“瓶颈”:从业人员缺乏理论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接触不到前沿的行业信息和知识,没有开阔的视野和鲜活的创造力,大大限制了地市级电视台的发展。因此,对各地市级电视台媒体人进行科学系统、细致到位的在职培训势在必行。进行在职培训的前提是考虑到电视台的发展战略、培训资源等重要因素,明确电视台各个岗位工作需求和电视台员工的实际情况,了解员工现有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状况与电视台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确定最需要最实用的培训需求,从而能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

二、地市级电视台的岗位分析

地市级电视台的人员基本可以分为四大类:行政管理人员、一线采编播人员、市场经营人员、工程层技术人员。具体来看:

1.行政管理人员

通过分析,各类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目标有所不同。台领导层次的培训目标是开阔视野、启发思路、塑造理念;在培训内容上注重前沿、宏观、理念、信息量;在培训形式上注重研究、对话。部门领导层次的培训目标包括深化各自主管业务的专业能力水平和提高作为现代传媒行业管理者的经营管理能力;在培训内容上注重前沿、精深、理念、实用、系统化;在培训形式上注重案例。普通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最主要的是文秘人员的培训,培训目标是提高公文写作的规范性,在培训内容上注重实用,在培训形式上注重实效。

2.采编播人员

通过分析,我们较清晰地了解采编播人员的培训需求。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是新闻实际工作中最需要的人才,培训方式应注重培训内容的实用性,课程内容要开门见山、简要精炼地涉及采编播业务的精华和要领,同时也要有坚实的基础理论作支撑。

3.市场经营人员

从市场经营人员岗位要求来看,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经济学、财务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多门学科知识都是需要的,针对这类人才的培训也应当把各学科的理论与传媒管理实践相结合,形成系统化的课程内容。

4.工程技术人员

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需求分为两个层次: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层次、一线技术人员层次。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包括科技事业中心、网络传输中心、数字电视公司、移动电视公司等部门中的技术骨干人才和负责技术研发与应用的负责人。一线技术人员包括各个岗位上从事技术操作工作的人员,如非编技术、视频技术、电视播出技术等。从培训需求来看,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需要提高他们的技术视野和对传媒新技术新业务的跟踪和理解能力;一线技术人员需要着重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培养专业型人才。

三、地方电视媒体人的构成分析

1.学历结构

当地市电视台的人员学历层次在本科及以上的为43.9%,专科层次为23.2%,高中及以下层次仅为14.9%。通过对电视台人员学历结构的统计可以看出,研究生和本科学历的高学历人员占据了较大比重,地市级电视台的工作人员逐步向高学历水平迈进。2.学科背景地市级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学科背景丰富、文理科兼备,覆盖了经营管理类、人文社科类、理工技术类等各类学科。

3.年龄结构

地市级电视台的工作人员,50岁以上占10%,40—49岁占21.3%,30-39岁占35%,20—29岁占33.8%。其中,一线采编播人员的年龄最具有年轻化特征,行政管理人员则总体年龄偏大。

四、课程设计方案应涵盖内容

根据对地市级电视台人员的岗位分析,在给他们课程设计方案时需要有针对性。

1.行政管理人员

对集团及所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涵盖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改革、国际广播电视发展的现状与未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等内容;集团总部部室主任、副主任涵盖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团队管理、沟通技能等内容;频率(频道)总监、副总监,中心主任的课程可包括频率(频道)定位与品牌塑造、大型电视活动策划与操作、广播和电视栏目综合评估体系等内容;普通行政管理人员的课程方案要涉及各类公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如请示、报告、通报、通告、计划、总结、会议纪要、简报等。

2.采编播人员

对频率(频道)内设部室主任、制片人等的课程需涉及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的策划与实践、国内外主要热门节目形态、制作广播节目创新及核心竞争力等内容;对记者、编辑、制作人员的课程要涵盖新闻媒体如何应对突发危机事件、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电视解说词写作,广播电视优秀作品分析等内容。而播音员、主持人的课程要涵盖新闻播音、广播电视节目主持艺术、口语表达、主题性业务研讨等内容。

3.广告经营人员

广告部室主任、副主任的课程包括电视媒体运营模式的创新与展望、媒体整合传播与广告客户投资价值分析、品牌营销经典案例赏析等内容;广告策划及业务人员的课程包括广告环境与广告市场、广告设计基础、媒体市场调查及收视率解析等。

4.工程技术人员

第3篇:播音主持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大型商场播音员 选拔 培养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播音员主持人已不再是广播电台、电视台出现的形象,一些传媒公司、大型商场对播音员主持人的需求日益显著,特别是大型商场的播音员已从过去的录音播音,转型为现场播音或即兴播报。但现有大型商场播音员的整体水平却不尽人意,怎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时展变化的大型商场播音员是笔者本文探讨的问题。

1 对“大型商场播音员”的解读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商场播音员呢?首先,就要对播音及播音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们所说的播音,从概念的定义来讲,一般是“以节目传播者的身份,以有声语言为手段,在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各类节目中,直接面向听众、观众传播信息的新闻实践活动。播音室广播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1]而所谓的“大型商场播音员”我们可以理解为在大型商场以有声语言为手段面向消费者以传播商品信息为主的播音工作者。从大环境来讲,是经济的发展,媒介的竞争,受众(消费者)的选择造就了商场型播音员。商场型播音员的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的吸引所面对的消费者,满足他们的需求,包括信息的传播和审美需求。

一名优秀的商场型播音员首先要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政策观念。商场型播音员播音内容多为商品信息或购物指南,看上去似乎与政治觉悟没有关联,这种想法是片面的、错误的。无论是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工作还是商场的播音工作,任何形式的播音都是一项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播音员个人的政治水平和思想修养作用于整个播音环节,决定着播音创作的水平。作为一名优秀的商场型播音员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多关心时事政治,与党和人民的利益保持一致。同时,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精专的专业修养对播音创作来说是最直接最重要的环节。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较深厚的文化修养无形中构成了播音员独特的气质和亲切的播音风格。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灵活的应变能力是对商场型播音员较高的要求。目前来看,许多大型商场的播音员普遍是高中或大专学历的非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而所谓的岗前培训多半是“老人”带“新人”,没有系统化的进行播音专业的学习和相关课程的培训,这就导致了商场型播音员普通话不标准,生僻字易读错,见字播音,无技巧性,感染力较差。这些都是目前商场型播音员普遍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大型商场播音员的选拔工作

一般情况下商场的播音员通常是在现有员工中进行筛选,可选范围较窄,也没有系统的选拔办法,导致播音员成为“人人”都能胜任的工作。笔者认为对大型商场播音员进行选拔时应面向社会,扩大招聘范围,还应注意应聘者是否具备以下能力:①普通话标准,无明显地方化口音;对文字语言有一定的感受能力;有声语言表达清楚、流利。②具有较敏捷的应变思维能力。商场在选拔播音员时刻参考以下两个方面:

2.1 借鉴播音主持专业高校招生办法 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类本科招生简章中对播音主持专业的相关介绍是:“通过扎实的专业教学和富于特色的方向指导,培养素质全面和一转多能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才,其中,新闻节目播音主持和综艺娱乐节目主持是人才培养的重点方向。”商场型播音员更倾向于对新闻播音员的要求,但与新闻播音员的要求又有所不同。目前大多数院校的考试都设有初试和复试两个环节,有的院校还有三试。我们可以先来看一下2011年几所大学播音主持专业考试的具体项目和要求:

中国传媒大学

初试 面试:①制定稿件播读。②考官提问

复试 面试:①指定稿件一播读。②制定稿件二播读并评述

浙江传媒大学

初试 形象气质考察;语言能力考察:朗诵自备材料(题材不限,限2分钟);朗诵制定材料

复试 朗诵制定材料;模拟主持;命题即兴评述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很多院校在初试、复试的程序安排上多是以有声语言播读稿件为主,所以在选拔商场播音员时首先要考量应聘者是否会驾驭自己的声音。在生活中,有声语言是承载信息的载体,人们不会去在乎声音的质量,即使有的人吐字不那么清晰,音色不那么柔美也不会影响到交际。而对于播音员来说,吐字必须清晰,音质必须优美,声音必须富于活力和感染力。

鉴于商场型播音员与本科招生的不同,笔者建议在招聘商场型播音员时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环节,均为面试。初试:朗诵自备稿件,考察应聘者的语音面貌。复试:播读指定稿件,题材以购物信息、商场活动为主,考察应聘者的文字语言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2.2 对商场型播音员应变思维的考察 由于商场型播音员不同于一般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播音员,所以在招聘时除了考察基本的语音面貌,还应考察其是否能解决在商场可能会出现的突发事件,这就要求商场型播音员要具备一定的应变思维。应变思维属于思维的爆发力,是思维运动中的一种喷薄状态,要求思维主体根据事情的发展变化,通过冷静的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的思维方法。考察应聘者的思维能力可以设定一些场景,请应聘者作答,比如:播报的促销活动与实际情况不符怎么办?商场电梯突然出现故障怎样快速组织语言告知消费者?商场不明原因出现火情作为播音员首先要做的是什么?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来考验应聘者的心理素质、职业素养以及应变能力。

3 大型商场播音员的培养方案

3.1 培养话筒前积极的播音状态 播音员进行有声语言的传播,不可避免的要通过话筒作为传播介质,播音员是在话筒前工作的。有的播音员在备稿时下了很大功夫,但是一到话筒前之前准备好的稿件一下子变成紧张的照本宣科,思想感情的表达无从谈起。当然备稿工作不认真也不会获得良好的播音状态。怎样才能获得话筒前积极的播音状态呢?在这里我们基于认真备稿的前提下来谈。首先,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和业务修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播音员的“广义备稿”,当自身学识、情操不断提高,相应的播音员对自身的情绪和心态更易把握,更易调整好话筒前的状态。同时,播音员要处理好话筒前声音、气息、情感的关系,气息是发声的动力,声音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表达的核心。商场型播音的稿件通常是购物指南,看似毫无具体感受可言,播音员似乎很难对商品信息产生情感,但并非如此。商场型播音员要有一颗为消费者服务的热忱之心,“情动于内,声发于外,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3.2 掌握扎实的播音学基础理论的重要性 播音学的基础理论概括来说是指《播音发声学》和《播音创作基础》。无论是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还是相关配音工作者,《播音发声学》和《播音创作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要想播的清楚、播的明白、让消费者听得舒服,商场型播音员很有必要进行相关课程的培训。就目前来看,有相关培训思路的大型商场实属凤毛麟角。

《播音发声学》是徐恒老师写的一本书,书脊不厚,但分量很重。该书共分为三个大的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播音发声的物理基础和心理基础;第二部分发音及吐字(发声的生理活动及训练);第三部分声音的弹性。发声课是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主干课之一。以中国传媒大学本科教育为例,语音与发声课每周八课时,大小课结合,小课是大课的深化过程和解决语音问题的过程,小课的师生比例大约在1:10~1:12,大课和小课的比例大约在1:2。[2]在对商场型播音员进行专业培训时,可借鉴中国传媒大学大小课相结合的方式,让培训者能够掌握科学的用声方法,矫正他们不正确的发音。同时要不断的强化培训者对基本功的认识和训练。科学的持之以恒的练习是会发声、巧用声的前提。再有就是商场型播音员吐字应是完整清晰的,音色应是润泽丰满的。这些都可以通过吐字归音相关练习得到提高。

是不是有了较为扎实的基本功播音员就可以上岗了呢?不是的,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商场型播音员还要有一定的播音创作能力。这是一则某大型商场播出的寻物启事:“现在播送一则寻物启事,有哪位顾客或员工捡到一个红色钱包,请协助我们速送往一楼前台广播室,感谢您的配合。”这则寻物启事看似再平常不过了,如果不了解播音语言的特点,会误以为没什么播音创作可言,实则不然。寻物启事顾名思义就是请大家帮忙共同寻找委托人遗失的物品。既然是请大家帮忙,那么在语气上应该是真挚的,亲切的。这种亲切感的获得来自于对稿件的深度理解,来自于情真意切的为消费者考虑的心情。在张口播“现在播送一则寻物启事”时,发语性内在的作用尤为重要,即内在语应为同向“(亲爱的朋友们)现在播送一则寻物启事。”在播音之前还要确定这则寻物启事的重点语句和重音,重点语句是“有哪位顾客或员工捡到一个红色钱包,”这句话中“红色钱包”是重音。无论是寻物启示还是商品信息播报,从播音创作的角度来说可圈可点之处甚多,作为一名优秀的商场型播音员学精学透《播音创作基础》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掌握了播音的语言特点,认真备稿有的放矢,才能逐渐摸清播音的表达规律。

3.3 认识音乐在传播效果中的作用 当我们走进大型商场,音乐是必不可少的营造购物氛围的要素,作为大型商场的播音员能否根据商场的气质格调播放适宜的音乐也尤为重要。以下是某大型商场上午从9:20到11:30的播放内容:

在不同的时间段播放的音乐不尽相同,这其中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音乐传播者,传播者对音乐信息内容的选择和加工,受音乐传播者自身创作水平、审美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制约着音乐信息的传递;二是受众,受众对媒介内容的接触和选择,基于其自身的社会背景、社会需要、心理需求等。在音乐传播中,音乐传播活动的主题――人,无论是音乐传播者,还是受众,他们的人格、认知、情感、动机、态度等因素在音乐传播过程中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影响着音乐传播的整个过程。因此,社会心理是音乐传播活动的基础。[3]商场音乐的传播者通常是由商场播音员来承担。来到商场的潜在消费者即是商场音乐的受众。聪明的商场型播音员要学会用音乐来营造让顾客喜欢的购物环境。所以加强音乐修养,扩大自己对音乐的认知范畴也是商场型播音员的必修课。

4 结语

大型商场播音员的培养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做一名优秀的商场型播音员不仅要牢固掌握播音专业的基础知识,更要不断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强个人的政治觉悟、文化修养,并逐步形成个人播音风格。随着播音学科的不断发展变化,商场型播音员的成长会更加规范化、可持续化,最终形成一套科学的实用的培养方案和办法。

参考文献

[1]付程.播音创作观念论[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第4篇:播音主持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 播音主持 全媒体背景 培养人才 能力要求 探究方略

科技进步的加快,站在时代前沿,各媒介更新换代加快,全媒体时代的来临给新时代的播音主持教学带来诸多困境,毫无疑问,一些高等院校的播音主持人才培养停滞在单纯注重基础教学方面,诸如普通话的发音与基本语体教学,忽视个性开发、心理素养及综合能力等高层次探究,没有形成一定系统、条理的教学体系,因此,学院培养出的播音主持人才站在新的全媒体时代下,语言教育能力差,应对处理能力不足,难以适应播音主持方面的职业素质要求,所以解决这类难题迫在眉睫。

一、浅析全媒体时代与全媒体背景下的播音主持情况

浅显来看,这样的“全媒体”时代所指的就是在时代潮流下,讯息传播方式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实现与音像图三者结合,以大众多媒体为媒介,诸如电视、广播传统方式及互联媒体一类,纷繁的传播方式涌入大众视线,因此,全媒体时代是一个有机联络起多媒体与人们生活的时代。许多多媒体出世,使传统意义上的播音主持行业面临瓶颈,不由地要求播音主持朝着更高水平迈进。

播音主持人才培养工作面临诸多困窘现状。早在过往时代,播音主持是备受群众认可的,一定程度上是较为权威性的发言方,然而,全媒体背景之下各式各样媒体更新问世,不知不觉人们接收讯息的路径增多,同时在文化素养提升上是大众的个性化明显突出,与之俱来造成播音主持话语权渐渐失去效力,相应行业的竞争力愈发薄弱,一直以来,播音主持都处于独立环境下,未曾系统性研习其他媒体与行业,整体系统理念缺乏,没有与时俱进的发展思路,继而面对冲击不堪重负。第二,相关播音主持的专业技能与全媒体的配合脱节。相关主持工作教学中,许多有关知识框架松散,而改进后的知识框架略显单一,仅注重专业方面的突进,未能付诸实践,只有全新地运用到全媒体背景下的各种技能技术才可以辅助播音主持工作步入正轨。第三,旧有模式根深蒂固,创新观念匮乏。创新是不断进取的动力源泉,表现在近年来电视综艺上的盲目抄袭,一味引进而不加革新,急功近利追求收视,从而忽略因循播音主持特点改造节目,便缺失长远性发展的可行性,主持特色上没有创新精神。

二、播音主持探究发展进步之路

1.培养播音人才既有模式。想要播音主持真正适应如今的全媒体背景,必须立足于培养播音主持教学的基础,眼下国内播音主持行业教育已经在持续改革与探索,处在全媒体潮流之中,相关院校更要站在时代前沿,自我要求革新,力求播音主持专业牢牢把握住时代脉搏,凭借着多媒体技术开创崭新局面,播音主持专业必须充分发挥既有优势,引入全媒体先进理念,诸如在众多社交平台上宣传讯息,提升节目感召力,同时要摈弃过往传统局限性传播手段,多方位的声像画面结合打造新型媒体传播优势,为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全面推进播音主持创新发展进程。

2.立足于多媒体媒介加强培训播音主持教学。鉴于如今是多重多媒体互相融合发展的全媒体时代,由此,在播音主持专业学员培训上,必须秉承崭新思路,积极利用起相关多媒体应用平台,结合对应的全媒体理念与知识技能,引导变革传统教学方式,进一步统一与新媒介的对接步伐,科学合理采用时下热门的微信、微博等平台,依靠多媒体技术将声音、画像及视频三者有机结合,形成特色鲜明的风格,从而有效地进行播音主持方面工作。

3.竭力探索出新型播音主持系统,挖掘播音主持特色,进一步强化在创新上的突破。相对于观众而言,潜移默化之中对播音主持人的主持风格接受颇深。这些主持上的特色不可避免地成为播音主持人员吸引关注的聚焦点,继而为实践中的教学工作所借鉴,有关教师适当引导播音主持学员注重个性特色的形成,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树立和培养自身风格,从而在实际演练之时逐步提高创新能力,助力学员们树立明确风格目标,不断努力,为之奋斗。

三、结语

播音主持工作想要在全媒体背景下继续有所进步,需要关注媒体时代的变化,更新自我,弥补不足,应对新时代播音主持要求,勉励播音主持提升自我素养,不定期开展培训,以跟上时代变化,并为播音主持行业教学革新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蔡昕蕴.全媒体趋势下播音主持教学环节适配性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2012.

第5篇:播音主持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音乐传播;新媒体文案;实践教学

一、前言

随着我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大力发展数字文化创意活动产业,市场对音乐传播专业技能型人才表现出巨大需求。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髙职音乐传播专业课程体系,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已成为高职音乐传播专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须重点突出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教学环节。

二、高职音乐传播专业新媒体文案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据音乐传播链条上的市场调研发现,就业单位对具备文案能力的人才有普遍的需求。无论是演艺活动策划还是音乐产品营销活动,都需要将文案写作与策划、营销等工作环节紧密结合,综合运用到社会音乐文化活动中,有效地将音乐作品向市场传播推广,从而充分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及商业价值。因而,高职音乐传播专业有必要开设文案课程,培养既具备音乐基础又掌握文案写作技能的音乐传播技能型人才。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新媒体文案成为传播者向受众传达信息的必备载体,在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新媒体文案写作充分应用在音乐传播实践活动中,是市场的迫切需求。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为了紧跟当前新媒体环境不断变化的要求,高校在新媒体文案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上须与时俱进,尤其是对于高职音乐传播专业而言,更需要在遵循音乐文化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借鉴新媒体运营行业的方法经验,进行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在高职音乐传播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新媒体文案课程是一门应用型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和技能要求,是音乐传播的核心专业课。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在新媒体文案课程教学过程中需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强化学生的文案写作实践技能,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高职音乐传播专业新媒体文案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能力目标未能满足市场要求音乐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新媒体文案课程具有跨学科融合性质,课程标准需兼具音乐和新媒体文案的特点,既要遵循音乐艺术规律也要适应新媒体环境。根据高职音乐传播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的要求,新媒体文案课程的能力目标主要为培养学生在音乐传播活动中能运用新媒体文案编辑的技能。但是在就业市场调研中发现,音乐产业对新媒体文案的岗位要求不仅仅是文案的写作与编辑,还包括内容策划和渠道运营,甚至还需参与制作环节。因而若仅将掌握新媒体文案编辑技能作为课程的能力目标,则未能满足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1]

(二)实践教学计划实施难度大新媒体文案课程的实践教学对环境条件具有特定要求。新媒体文案依托于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需紧跟互联网的节奏,遵循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在空间环境上,新媒体文案课程的实践教学需要具备网络条件的计算机作为常规课堂设备,并满足教师与每位学生的数量要求;在时间条件上,因新媒体文案具有时效性,学生完成实践项目的节奏和周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实践项目的实际需求,灵活调整课程的时间安排。为了提高学生在项目实践中的综合运用能力,需要课程之间进行横向结合,教学时间和地点便需要进行统合与调整。然而,根据学校教务管理的规范与要求,课程开展需安排在常规固定的教学时间与地点范围内,允许灵活调整的空间较小。这对新媒体文案课程的实践教学而言,则加大了实施难度。

(三)师资团队存在单一学科局限性目前音乐传播专业师资团队的专业背景主要为音乐学、音乐表演等音乐类专业,知识结构较为单一。而音乐传播专业属于交叉学科,融合了音乐与传播学两大学科体系的知识架构,需要同时具备音乐专业和传播学专业基础的师资团队。此外,音乐传播活动离不开商业市场环境,因而师资团队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营销学基础。仅有音乐类专业背景的师资团队,在音乐的传播与商业推广环节中,容易倾向于音乐的艺术性而忽略其商业性;仅有传播学或营销学专业背景的师资团队,则容易忽略音乐的艺术价值。总之,专业学科背景单一的师资团队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四)教材建设跟不上新媒体行业发展节奏音乐传播作为新兴学科,学科体系尚未成熟完善,教材建设、数据库等方面的教学资源也较为欠缺。新媒体文案课程欠缺符合专业需求的教材,在教材建设上也遇到不少困难。新媒体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新媒体文案因行业发展而呈现出不断更新迭代的需求,教学内容需紧跟新媒体行业发展,根据平台渠道、内容形式、受众心理、形势与政策等方面的变化而更新。但教材建设以及出版发行的周期较长,跟不上行业发展与市场变化的步伐。

(五)缺乏校企合作项目在党的报告中,强调“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根据大环境要求,高职教育中的实践教学环节需融入真实项目,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企合作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努力,创造科学、有序、双赢的合作模式,开发真实项目融入课程教学,有效推进实践教学。然而,学校的课程安排和教学开展需遵守教学管理规章制度,遵循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的规律,难以跟上新媒体环境变化以及企业项目运转速度。因此,新媒体文案项目在校企合作的对接上存在错位,久而久之,企业与学校合作的意愿和信心受到影响,导致学校日渐缺乏契合教学节奏的校企合作项目。

四、高职音乐传播专业课程体系下的文案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对策

(一)融入实战项目,拓展能力目标在构建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可以将教学内容融入实战项目,设定项目的工作流程,将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进行匹配对应,同时拓展教学目标,突破课程的能力目标局限,通过横向课程结合、跨学科融合等方式,驱动学生将多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到项目中,从而拓展自身的专业能力,以适应灵活多变的新媒体市场环境。音乐产业需要具备音乐专业基础的新媒体运营人才,除了要求人才具备文案编辑能力之外,还有内容策划与运营等综合能力要求。为了切合人才市场的需求,文案课程便需要融入音乐新媒体运营项目,以文案编辑能力为核心基础,联动音乐传播专业课程体系内的策划、营销与音乐素养等课程,跨学科融合音乐专业与传播专业的特性,将学生的能力目标从新媒体文案编辑拓展为新媒体策划与运营,逐渐形成适应音乐产业与新媒体行业的职业能力。

(二)改革教学管理,调整课时安排教学改革除了对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的改革之外,还需要教学时间和空间层面的改革。要实施校企合作、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需要校企双方保持相同步伐,而每周一次课、每次两节课的传统教学安排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市场节奏,需要联动学校教务管理部门来调整具体的课时安排,包括时间与地点的灵活调整。高职音乐传播专业的文案课程主要通过在新媒体环境下对音乐产品进行内容策划和渠道运营来加强学生的实践,可借鉴设计与美术类专业的课程安排,向学校教务管理部门提出申请,进行阶段性集中式教学,将任务安排到集中的教学周,根据企业任务需求安排每周课时数,打破每周一次课和每次两节课的局限,将课时安排在几周内连续完成,让学生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进行持续性实践学习,尽可能跟上项目运转节奏。同时,可以与教务部门协商,根据项目需要灵活调整教学地点。在进行横向课程结合时,需要与其他课程的任课教师共同指导项目,也可与教务管理部门沟通协调,将相关的多门课程安排在同一时间地点内,任课教师在项目中各司其职,分别从不同领域进行指导,达到多导师共同指导项目的效果。

(三)建设跨学科、双师型师资团队高职音乐传播专业既要求师资团队具有跨学科的专业背景,也要求具备“双师”素质。建设跨学科、双师型师资团队可采用的举措有:1.引进非音乐类专业师资。在现有音乐类专业师资团队基础上,引进传播学、管理学、营销学等相关学科的师资力量,带动跨学科的融合,形成以音乐传播为平台的教学科研体系。2.加大师资进修与培训力度。根据音乐传播专业的定位与发展,加大师资培训政策支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引导教师参加进修与培训,跨学科进行学历层次提高,提升应用性技能。3.鼓励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一方面引进具备“双师”素质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鼓励现有团队到音乐产业中进行挂职锻炼,了解音乐产业前沿信息,更新专业知识,提升自身职业能力。

(四)研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教材建设与实践教学都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但社会产业发展迅猛,更新迭代节奏快,大多数高职院校所使用的教材都跟不上高职实践教学的需求。高职音乐传播专业依托于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随着音乐产业与新媒体环境的新趋势,企业不断需要新技术来支持市场需要的新形式,而教材中却未能及时添加相关的新知识。传统教材显然已不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的需求,教材改革势在必行。在“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建设工作中,着重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以此解决职业院校的教材建设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内容陈旧老化、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在教学工作中,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校企合作开发教材也是职业院校课程与教学评价指标中的重要事项,是促进职业院校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工具。

(五)融合双创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需要校企双方统一节奏步伐,但传统规整的教学安排难以跟上企业的快速运转节奏,要解决校企节奏不一致的难题,除了联动学校教务管理部门进行教学管理改革之外,实践项目的选择也非常关键。在高职院校大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下,文案课程实践教学可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开展“校企”合作,在运行节奏上寻求平衡点,同时助力双创教育。

第6篇:播音主持培训方案范文

用新兴媒体产业以及相关产业发展迅速据专家保守估计未来3-5年内新媒体人才和媒体融合人才的缺口有60万到80万人之多而且目前企事业设置了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总监新闻主管媒体关系专员媒介谈判员新闻摄像文化宣传专员等岗位而这些方面人才较缺乏同时现在不少企业也纷纷创办内刊和企业网站这些机构也急需新闻传播人才可以说野泛媒体冶的大量出现为新闻传播人才提供了不少新的就业机会对新闻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促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新闻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二当代新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培养方案不够科学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在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各高校都非常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高校近些年开设的新闻传播类专业大都是依托本校与新闻传播学相近的学科专业而建立起来的这些专业许多都脱胎于文学院中文系艺术学院音乐系等院系受母体的影响带有较浓厚的原有院系人才培养方案的色彩许多课程原封不动地从中文系音乐系等系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照搬过来许多高校在办学方向办学类型培养目标办学层次等方面表述不详培养目标大都是笼统表述为野为各大媒体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新闻传播类应用型人才冶培养存在野千校一面冶的情况各校办学特色不够明显不少高校尤其是地方类高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往往模仿国内几所野985冶高校或者野211冶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没能结合本校实际来制订。

2教学内容更新不快

现在新闻专业的课程体系仍然围绕着某一媒体来设置如新闻学专业主要围绕着平面媒体的采写编评来设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围绕着广播电视的录编播等来设置相互间缺乏交叉融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反过来处于被动地位目前新闻专业的教材内容较陈旧往往滞后于新闻传媒发展的现状教师课堂教学也大都按照教材的内容体系来进行没能及时进行内容更新对当代鲜活的新闻传播现象涉猎较少如叶新闻编辑学曳内容至今仍局限于报刊编辑处在报学思维的框框中与新媒体相距甚远学生上课往往提不起劲从而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

3专业实习实训抓得不紧

实习见习实训等专业实践活动是新闻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近些年由于新闻专业学生大幅度扩招投入严重不足等原因存在着专业实习见习实训抓得不紧的现象学生要到高校所在地媒体单位实习往往较难主要是因所在市媒体提供的实习见习岗位有限不少高校为省事往往采取自主实习的办法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有些学生会联系媒体单位实习而也有一些学生则根本不去实习到返校时随便找个单位在实习鉴定表上盖个章了事一些学生就是去了实习单位也存在着因忙于考研考公务员等而精力不集中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实习的效果至于有些高校要求的非毕业年级学生的见习也因见习基地建设不足学生重视不够经费少等原因而流于形式而且这些问题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4实验室建设水平不高

新闻专业带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办好新闻专业搞好新闻教育实验室建设必不可少目前不少高校因投入不足重视不够学校新闻专业实验室实训室名不符实仪器设备较少且有些已经老化不能满足学生实验实训所需有些实验员半路出家对新闻教育的规律了解不透对新闻知识掌握不深导致在指导实验实训时感到力不从心效果不佳从而使得实验室建设水平整体不高师

5资队伍能力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的新闻传播学由于起步较晚教师不少出身于汉语言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经济学等学科这一方面为新闻学教育提供了其他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学术视野另一方面也导致新闻学处于野杂家冶的境界使其学科具有独特性和独立性不强的特点在全媒体时代新闻教育呼唤野双师型冶教师希望教师既有传媒业的工作经验又有从教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大多数教师是从校门到校门培养出来的缺乏在媒体工作的经验自己动手采访新闻写新闻搞编辑的经历欠缺导致实践能力不强由于不少教师是非正规的新闻传播类专业毕业其新闻传播学的专业理论基础也有待夯实。

三顺应传媒业发展潮流认真反思我国的新闻教育大力推进新闻教育改革

1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工作的总纲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就是为了使方案更加切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实际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就要在先进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调整首先要推动新闻专业与其他学科的适度融合加强一些行业野专业知识冶的学习如可根据学生意愿适当开设一些经济类法律类文化类等类别的课程在这方面美国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美国新闻专业的本科生前两年以学习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课程为主课程门数占总课程数的75%后两年才学习新闻类专业课程课程门数占总课程数的25%可见美国新闻院系对行业知识学习的重视这启发我们要加强新闻专业学生行业知识学习以增强与经济学专业法律专业等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其次要推动新闻传播类专业间的融合适度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广告学专业传播学专业等专业相融合如中国人民大学对全院通用基础专业课进行大胆改革开设了音频视频内容制作数字传播技术应用两门业务性专业课程使新闻专业课程体系不但适应传统的平面媒体也适应新媒体的发展需要再次要推动专业内部的融合新闻类课程大体上可分为理论类课程和实务类课程两大类我们要善于用新闻理念指导我们的新闻实务促进理论类课程与实务类课程的融合在新闻实务课程的教学中要以新闻编辑课程为中心推动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摄像类课程的融合可以试行以新闻稿件的印刷或播出为中心模拟总编室流水线的工作不断提升学生的新闻业务能力和新闻素养。

2不断更新拓展教学内容

我们要顺应媒介融合的新趋势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拓展教学内容从而提升新闻传播学各专业之间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在这方面一些知名院校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于2007年开始在新闻学专业中新增了数字新闻传播专业方向同时该校从2009年开始在本科教育阶段完善课程结构推进特色办学在本科专业教学中推出6个专业课程包在学生打牢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发展规划选择专业课程包这6个专业课程包分别是新闻学专业选修课程包传播学渊1冤视觉传播选修课程包传播学渊2冤新媒体选修课程包广播电视专业选修课程包广告与传媒经济系选修课程包学术与应用选修课程包每个课程包里至少有5门课程通常每门课程的学分是2分其人才培养方案规定专业选修课共需选修16学分同时要求每名学生都必须在本专业方向的课程包中选修课程不少于3门计6学分以上其余学分可自由选修任何一个课程包中的课程但所选课程至少要来自本专业方向之外的3个课程包这样就促使学生所选课程的面更广除了开设一些结合新闻实践的新课程外对一些传统的课程也要与时俱进加强课程建设改革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有关理论知识和新闻案例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认真抓好专业实习实训

目前新闻传播学子实习实训的途径主要有两种院一是校内媒体实训学生可到校园广播电台电视台校园网校报编辑部实训了解新闻采写编播等流程此外还可以通过学生自办报纸自制网页等活动让更多的同学有实训的机会二是校外媒体实习主要包括专业见习毕业实习顶岗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在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站杂志社音像制作公司等单位实习在生动的专业实习中开阔眼界增长才干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专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主动与有关公司传媒机构开展合作共建共办相关实验室和新闻传播学专业要加强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实现开门办学争取与有关传媒机构共办相关专业要切实改变大四年级学生实习的野放羊冶状态做到实习有计划有安排有要求有指导有考核有奖惩特别要严格考核坚持实习不合格的学生不能毕业从而不断提升实习质量增强业务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4不断提升实验室建设水平

新闻传播类专业实验较多与纯文科专业相比办学成本较高我们在办学过程中要加大投入加强专业实验室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有计划分步骤建设好平面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摄影实验室播音实验室电视演播厅电视编辑实验室录音室报刊电子编辑及网络媒体融合实验室电话访问渊CATI冤实验室等以满足教学需要要加强管理保证实验开出率提升实验效果要以争创省级和部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为抓手促进实验室建设要鼓励资助学生团队建立野专业工作坊冶充分利用好有关实验室积极参加各种省级和全国性的专业大赛促进理论学习与实战训练相结合以提高实验室建设水平。

5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第7篇:播音主持培训方案范文

学 校 简 介

位于春城昆明的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其前身是诞生于1938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1946年,组成西南联大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复员北返,师范学院留昆独立设置,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50年改名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1999年与云南教育学院、云南体育进修学院合并重组云南师范大学。建校76年来,学校恪守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形成了“学高身正、明德睿智”的校风,已形成全日制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留学生教育的人才培养形式,构建了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教育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已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20余万人,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 来源:高考GxeduW.com

艺 术 学 院

咨询电话:0871-65910005 网址:ysxy.ynnu.edu.cn/

艺术学院现有音乐学、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美术学、书法学、舞蹈学、舞蹈表演、艺术教育、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11个本科专业,以及舞蹈表演(空乘与礼仪)专业方向。有四个一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即艺术理论、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艺术设计学。在校本科与硕士研究生2873人。

艺术学院专任教师109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36人,外聘专家1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学历教师占总数45%,硕士生导师29人。“艺术教育”专业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和云南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音乐学”专业为云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美术学”与“音乐学”为校级重点学科,是教育部组织实施的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试点单位。近年来,艺术学院教师在出版著作、作品,在编写教材、,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社科研究项目、教学建设项目等方面成果突出,大量成果获省级、以上奖项。在“全国美展”、“荷花杯”、“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 “艺术设计大赛”和“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中,艺术学院的师生都有不俗的表现。

艺术学院的办学理念是强调全面发展和一专多能,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实践观念和创业精神;在教学观念和课程设置上体现现代艺术教育思想,反映最新的艺术创作与艺术理论研究成果,注重学生美学修养、艺术理论和人文知识的学习与提高,以宽厚的文化知识为基础,以创新的实践能力为核心,以个性的全面发展为特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艺术人才。

音乐学专业(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从事学校音乐教育所必备的音乐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学校音乐课堂教学、指导课外艺术活动、参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音乐表演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表演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音乐表演技能,具有创新精神,能在专业文艺团体、文艺研究单位及社会文化管理部门从事音乐表演、音乐研究及演艺事业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本专业植根于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土壤,重视对云南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与教学,注重培养从事云南民族民间声乐、器乐表演的专门人才。本专业依托云南师范大学丰富的教师教育资源,为学生选择教师职业提供条件,毕业生能够在专业艺术学校、培训机构等部门从事音乐表演教学工作。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全面的音乐创作知识、能力和专业化水平,能在有关文艺单位、学校、科研机构以及出版、广播影视部门从事音乐创作、教学、研究、编辑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作曲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相应的基本能力,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根据侧重点不同,可分为作曲、作曲技术理论、视唱练耳、戏曲音乐作曲、电脑音乐制作等方向。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美术学专业(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美术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美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从事学校美术教育必备的美术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并把握学校美术课程的性质、价值和目标,能胜任学校美术教育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辅导,能参与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具有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开发、设计美术课程的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美术学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理论知识,具有绘画创作、教学的能力,能在专业艺术领域和各类学校从事绘画创作或教学、研究工作的应用人才。本专业学生根据所择定的油画、版画、壁画、水彩画等不同的专业方向,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和发展学生在绘画创作方面的潜力,使之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从事本专业创作、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能力。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书法学专业(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书法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书法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书法教师和社会书法教育工作者。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书法艺术与书法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继承发扬书法传统及创新精神,具有艺术实践能力,具备书法创作、书法理论研究、书法教学等基本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设计学类(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设计学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大企业市场部门、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设计学类为非师范类,该类学生一年级统一开设基础课,二年级分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和环境设计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集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大企业市场部门、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环境设计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相关学科领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并具有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能在艺术环境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并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能力的高素质环境艺术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学专业(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舞蹈历史文化知识、舞蹈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有较强的审美感觉和创造性思维,具备主要舞蹈种类表演的基本技能,能在中小学、文化馆站、社会舞蹈团体等单位从事舞蹈教学、舞蹈理论研究、舞蹈表演及编导等工作的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舞蹈历史和理论的基本知识,接受一定舞蹈专业技能的基础训练,掌握舞蹈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能力,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表演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舞蹈表演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专业文艺表演团体、文化馆站、中小学从事舞蹈表演和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本专业学生按芭蕾舞、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现代舞等不同专业方向,主要学习与规定专业方向舞蹈表演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舞蹈表演专业方向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其相应专业方向所规定的在舞蹈表演方面的基本能力。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表演专业(空乘与礼仪方向,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该专业是我校与北京广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校企合作方式举办的艺术类本科专业,是云南省高校中率先招收艺术类考生的空乘与礼仪类本科专业。本专业主要为民用航空事业及相关部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精通国内外航空服务业务,能够熟练掌握所学专业技能,具备较高外语水平、沟通协调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能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适合民用航空事业需求与发展的空中、机场、高端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以及能够适应民用航空运输服务教育与培训事业发展的教师及培训人才。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传 媒 学 院

咨询电话:0871-65912967 网址:soc.ynnu.edu.cn/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区域性教学研究型实体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创新型应用人才。设新闻传播学系、动画系、语言传播系、广播电视编导系和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中心、新媒体与文化创意研究中心及云南省舆情研究基地。学院现有广播电视学、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广播电视编导五个本科专业;拥有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新闻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云南省特色专业1个,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现有校级教学团队2个,校级教学名师3名。近年来,教师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主编教育部普通高校“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3部,云南省精品教材1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院省校合作项目3项,省人文社科基地1个,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校级创新团队1个,校级攻关项目1项,多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项。学院拥有多功能演播厅(室)及影视技术、动漫制作、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线性/非线性编辑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设备总值达800余万元;拥有一支实践经验丰富、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教授5人,副教授9人,讲师18人,助教16人,其士或在读博士15人,硕士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师资总数的88%,部分教师参与了国内热播电视剧和动画作品的制作。学院与云南广播电视台、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四川大学、台湾佛光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

播音与主持艺术(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专门培养具有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在广播电视等传媒机构和其他相关单位从事播音主持及新闻传播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播音学,以及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普通话发音、播音发音、有声语言表达、广播电视节目和栏目播音主持创作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培养有声语言艺术创作和播音主持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

主要专业课程:播音主持艺术导论、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形体训练、表演基础、广播节目播音主持、电视节目播音主持、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文体播音、播音主持话语表达、朗诵学、电视综艺节目主持、公共主持艺术、电视访谈节目主持、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

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招收艺术类考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动画(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动画专业培养具有动画创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影视与动画制作团体、动画传播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画策划、动画创作、动画推广、动画应用,以及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动画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画创作与传播的基本流程,掌握动画创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了解动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为更好地从事动画相关工作构建稳固的基础知识结构。

主干学科:电影学、美术学、动画、艺术理论、计算机应用软件。

主要专业课程:动画概论、动画造型设计、动画运动规律、摄影基础、动画策划与剧作、动画软件基础、视听语言、分镜头剧本设计、动画后期合成、三维动画、二维动画、定格动画设计与制作、数字插画、漫游动画等。

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招收艺术类考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致力于培养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够在广播电视新闻机构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编辑、制作、撰稿、音响设计等以及宣传、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需要了解新闻传播学、艺术学以及各艺术门类的发展史和艺术创作规律,掌握广播电视创作规律,了解广播电视制作技术,接受广播电视节目创作的创意、制作训练,培养具有独立创作能力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

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

主要专业课程:广播电视传播概论、广播电视编导、影像语言、电视画面编辑、广播电视采访、电视策划与文案写作、中外电视比较、纪录片创作、微电影创作、文艺理论、中外影视精品解析、影视创作学、广播节目制作、影视后期特效技术等。

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招收艺术类考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体 育 学 院

咨询电话:0871-65943936 网址:tyw.ynnu.edu.cn/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是云南省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体育专业院系,其前身系建于1938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体育部,首席教授是马约翰先生。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西南地区高校培养基础体育教师、高层次体育科研人才、运动训练人才、体育管理人才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重要基地。

学院现有职工101人,专任教师88人。其中,博士12人、硕士33人;有各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9名,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32人、硕士生导师40余名。其次,拥有二级教授3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专家1人、享受云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后备人才1人、中国杰出人文社会学家1人、裁判员3人、各类裁判员20余人。

云南师范大学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还设有2个学位授权方向(教育硕士—学科教学<体育>方向和课程与教学论—体育学科教学论方向),目前,我院的体育学硕士点建设在全国高校中处于地位。

学院设有4个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以及1个艺术学舞蹈表演专业(体育舞蹈方向)。

此外,还拥有1门精品课程——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与实践);1个教学团队——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团队(理论与实践);1个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体育教育专业);1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 2个省级重点专业(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 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实用型体育专业人才技能培养创新实验区;1项省级教改研究项目;1个云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体育学”;2014年获得了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院现设有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和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设有1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民族体质健康与高原训练生物适应重点实验室”;设有云南省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云南省体育科学学会社会体育专业委员会两个省级专业委员会;设有云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文化与产业研究中心、云南师范大学休闲体育与健康研究中心、云南—东盟国际体育文化研究与交流中心等4个校级研究机构;设有10个教研室;9个本科生教学实验室。拥有4万平方米现代化室内体育场馆和15万平方米室外运动场地;一个藏书近8万册的图书资料室。

近年来,完成各级各类科研基金课题100余项。其中,获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3项;国家体育总局科研基金项目12项以及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9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此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7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60余部,其中规划教材1部,教育部统编教材10余部。其他科研奖励100余项。

运动竞赛方面,我院学生在各类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包括奥运会、残奥会等),共获得体育竞赛奖20项,70项,省级257项。2011年,我院研究生张娴同学在排球世界杯中获第三名及运动员称号,2012年,我院11级运动训练本科班王家超同学在伦敦残奥会游泳项目中获得1金2银共三块奖牌。2013年我院学生何悦悦在匈牙利举行的听障奥运会上获得5项冠军,我校女篮在2012年全国CBO篮球联赛中获冠军,2013年又获第三名。2014年在云南省运动会中共获得了50枚金牌、26枚银牌及18枚铜牌的骄人成绩,并且在团体总分和金牌数都名列全省高校组第一名。此外,加之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云南省大学生运动会等竞赛共获得近311枚金牌的优异成绩。

此外,我院体育舞蹈专业学生在各种赛事中获得较好成绩,其中:2011年9月云南省第六届大学生运动会体育舞蹈比赛,乙组拉丁A组冠军,单项恰恰冠军,校园恰恰恰冠军;2011年“中顺洁柔”中国体育舞蹈公开赛(玉溪站),A组新星拉丁半决赛;2012年5云南省第三届学生体育舞蹈锦标赛,大学院校A组拉丁冠军,单项伦巴冠军,单项恰恰冠军;2013年4月“中顺洁柔”中国体育舞蹈公开赛(上海站)暨第十二届全国城市体育舞蹈锦标赛,B组拉丁季军;2013年8月西部省、区、市体育舞蹈公开赛暨云南省第六届体育舞蹈锦标赛,A组新星拉丁第五名,成人单项A组恰恰冠军、桑巴冠军、牛仔冠军,B组拉丁冠军,B组新星拉丁亚军;2013年“中顺洁柔”中国体育舞蹈公开赛(昆明站),B组拉丁冠军。2014年云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体育舞蹈比赛项目中,获得两枚金牌,多枚银牌和铜牌。

截至2013年9月,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500余人、硕士研究生300余人,无论是招生规模,还是办学层次、办学水平和学生就业率都居西南地区高校先进行列。

舞蹈表演(体育舞蹈方向,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第一线,具备体育舞蹈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影视传媒、普通高等学校、中小学、文化(艺术)馆、健身俱乐部、群众团体、厂矿企业等单位从事体育舞蹈表演、教学、训练、科学研究以及管理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学生主要学习体育舞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体育舞蹈方面的专业技能训练,掌握体育舞蹈活动的组织管理、方案设计、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业务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体育舞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体育舞蹈方面的专业技能训练,掌握体育舞蹈活动的组织管理、方案设计、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艺术学、体育学。

主要课程:体育舞蹈理论与技能、艺术概论、文学修养、音乐基础理论、编导理论与实践、形体训练、芭蕾舞、流行舞蹈、时尚体育运动项目等。

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招收艺术类考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第8篇:播音主持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 气象影视;直播;矛盾;保障

中图分类号P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1-0010-02

0引言

江西气象影视中心制作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一直都是采用录播的形式,随着与省、市级电视媒体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和中心品牌战略的发展需要,在本地实现电视天气预报的直播已经开始逐步提上日程,这种变化除了给技术设备、后期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之外,尤其给已经习惯了录播的天气预报主持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在直播还没有真正到来之前,气象主持人应当尽快的适应直播节奏,在业务和个人能力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1主持人现状与直播要求存在的矛盾

1.1气象专业背景不扎实与强大气象专业背景支撑的直播实践要求存在矛盾

在气象主持人选拔的过程中,条件上对主持人普通话等级有硬性的要求,一般在一级乙等以上;然而气象知识方面却是无门槛的,主持人在上岗后行业培训也没有对这块短板进行补缺,因此气象主持人缺乏气象专业知识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直播状态下,节目录制与节目播出几乎处在同一个时段,这种不可逆性必然要求气象节目的主持人具有强大的专业背景和大量的信息资源做后盾,尤其对天气形式的分析、对天气过程的发展、天气热点等等都要非常的熟悉,才能培养出个人对天气的敏感度,准确把握信息的重点和热点,自如的运用天气变化的前后关联性,从而实现传达信息与需求信息的统一。

1.2分析归纳能力与气象信息的杂、多、乱产生的矛盾

录播条件下,主持人接触的气象信息是经过气象编导再加工过的“气象产品”,借助的图表也是制作人员消化过的直观图表,气象主持人根本不用面对纷杂的气象数据和复杂难懂的气象系统,加上没有受过规范的行业培训,对于气象信息的分析、归纳和筛选的能力培养明显不足。直播节目时间非常有限,主持人是不可能实现所有信息的传递,它必然要求主持人对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快速的梳理,哪些是有用的信息,哪些是重点信息,哪些是已经使用过的信息等等,并对它们进行整合排序,从而达到高效率的直播效果;主持人缺乏强大的分析归纳能力很容易让节目只重复简单的预报结论,观众无法从直播节目中获得更多的信息量,气象节目实现直播也就失去了意义。

1.3真实感和交流感之间的矛盾

录播条件下,要求主持人能够完整、准确的理解编导的文稿,再通过语言上的停连、重音对文稿进行再创作,实现气象信息的传播,然而这种形势下,媒体仅仅通过主持人演说气象产品来提供气象服务,信息传输的方向是单向的,加上气象节目专业性、科学性很强,主持人在语言上没有很多的发挥空间,因而气象主持人的语言大多模式化,相对与其它栏目的主持人语言特色也不明晰。与录播形式不同的是,直播这种形式不仅仅是一种播出方式的改变,同时也是一种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它由观众被动的接受气象信息变成了新闻直播室的主持人与气象主持人的一种沟通,也就是新闻主持人问什么,气象主播就说什么,因而以往主持人对着题字器播报的方式不能适应直播条件下的无障碍交流气氛,必然要求主持人能够采用符合自身语言习惯的语言风格,增强交流感和真实感,同时也要求主持人尽量的减少气象用语的使用,杜绝主持人个人一些不良语言习惯的发生。

1.4两种制作形势下的心理素质要求存在的差异

当前气象节目主持人适应了规范流程下的节目制作,即使是在突发性较强的气象事件现场,依然保持着一定流程下的操作,对于直播条件下的各种突发事件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正式直播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准备工作却是系统而繁杂的,此时主持人身上的责任要比录播状态下要重很多,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加上直播过程当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事情,如何控制好自己的紧张情绪,在突发的状况下如何保证直播的正常进行,都在考验主持人个人的心理素质和控制能力;事实上,心理素质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冷静的处事能力也需要个人不断的修炼,直播形式给气象主播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心理挑战。

2 直播对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素质培养

2.1 要满足直播对主持人专业背景的要求

主持人必须从现在开始就养成全方位关注各类天气咨询的习惯,努力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积极参加会商和专业台的各类学术活动,熟练运用气象台站、气候机构的各种实况和数据,并大胆的形成结论性的文字,请有关的专家进行专业点评,逐渐塑造出扎实的气象专业背景。

2.2 积极训练语言能力,形成符合直播主持人角色定位、具有个人特色的语言风格

传统录播形势下,主持人口播的稿件大多都是专业气象编导撰写的,语言严谨,但是缺乏生活情趣,数据科学,但难免脱离实际;在直播条件下,增大信息量、突出天气焦点成为了节目突出的特点,因而改变以往的语言风格显得尤为迫切,主持人在节目当中完全可以摆脱气象专家的光环,重新塑造主持人角色,用属于自己的口吻和立场,用轻松、直白的语言传递气象信息,此时也必然要求主持人语言精炼,发音标准,严格杜绝口头禅。

2.3预想可能发生得突发状况,每个人都做好自己得应对方案

虽然真正得直播还没有开始,但是可以收集以往媒体直播过程中发生过得突发状况,每一个主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应对方案,比如没有音频时一方面依然保持播音状态,一方面给出信号寻求制作人员的帮助;比如为应对时间的长短分配的不确定性,播报信息的先后排序要明确。总之预案要尽可能的详实、具体,并且要适时的进行演练,才能做到有备无患,轻松应对紧急情况,保证直播节目的顺利播出。

3解决心理问题

要解决心理问题最主要的是要求主持人学会注意力的控制,一进入直播状态,立即把所有得感官和注意力都放在你要播报得内容和图表,那么一切干扰因素都显得微不足道;当然,主持人的身理和心理在直播前就应当提前进入播报状态,让自己的身体关节和脑细胞都充分的活跃起来,嘴要跟上脑。其次,主持人对于偶尔出现的口误或者磕巴不必太过纠缠,按照准备好的预案说下去,相信只要信息是大家需要的,你的播报是真诚的,观众就一定会宽容你。

4结论

本文在培养气象影视团队精神的必要性做出阐述,并且初步探讨了团队精神的必要条件和制度保障,指出了团队精神的建立有助于解决当前影视制作过程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助于激发团队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为进一步促进气象影视服务工作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朱定真,张昳丽.我国气象影视人才的现状及出路.青海气象,2010,9.

第9篇:播音主持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视频会商及会议系统;网络虚拟教室;整合;远程教育;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5―0103―05

一 前言

远程教育已跨入现代远程教育时代即E-Learning时代。在其相关的基础设施中,虚拟教室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平台。所谓虚拟教室(Virtual Classroom)就是应用现代技术方法建立一个虚拟的、可交互的教学系统,通过模拟传统的课堂教学功能,为身处异地的师生提供一个教与学的环境。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虚拟教室和虚拟教学的研究指出,创建虚拟教室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基于视频会议系统的虚拟教室系统,通过视频会议的支持功能开展远程教学和交互;另一类是按照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理论(CSCW)构建的网络虚拟教室系统。两类虚拟教室虽然各具优势并获得广泛的应用,但是都存在若干局限性,不能完全满足远程教学的需求[1]。将这两类虚拟教室进行互联、融合以实现功能互补和提升,可以为虚拟教学提供更多的支持。然而,由于虚拟教室建设的标准化程度差、软硬件系统不兼容等原因,对整合技术和应用还存在探索和实验的必要性。

由于气象业务科技含量高、人员分散等原因,中国气象局一贯重视通过远程教育开展各类业务培训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按照建构主义等现代教育理念建立了“气象远程教育培训系统” [2],其中的两个子系统即依托全国天气预报视频会商及会议系统的“气象远程直播教学子系统”和基于互联网的“气象远程实时交互子系统”实现了上述两类虚拟教室的功能。建成初期,两套子系统独立运行使用。气象远程直播教学子系统用于全国气象部门大范围的全员培训;气象远程实时交互子系统用于网络实时答疑。通过教学实践,我们逐步认识到这两个系统在功能上具有互补性。经过探索和试验,将两个系统进行互联,形成了跨平台的复合型虚拟教室系统,在气象远程培训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 气象远程教育的两类虚拟教室

1 基于天气预报视频会商及会议系统的虚拟教室系统

该系统是由气象远程直播教室(简称直播教室)与全国天气预报视频会商及会议系统联合组成,具备多媒体教学支持、教学实况播出和远程实时交互等功能。各省级气象局设有远程互动教室(天气预报会商室)用于组织学员参加音视频交互式学习;而地、县基层气象台站则通过卫星单收站组织收视学习。这种方式的培训覆盖面可达全国2000多个气象台站。

天气预报视频会商及会议系统(简称:视频会商系统、WFVCS)是通过卫星通信网和地面宽带网联合组网的方式,利用先进的网络管理和音视频技术建设的气象业务系统。它能提供多点间的语音、图像、图形、文字和视频的多媒体实时交互,为预报员提供身临其境的会商环境。系统应用了基于卫星的IP/DVB、基于地面宽带的MCU等技术及ITU-TH.320、H.323等标准,同时它也为气象远程培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应用环境。

直播教室配备的设备按功能可以分为:多媒体授课设备,包括教师计算机、大屏幕投影机、数字展台等。教学实况采集设备,包括多台摄像机及多路麦克、录像机和流媒体课件采集机等。监控设备有中控机、音视频矩阵、VGA矩阵、特技台、调音台、电视墙等。

直播教室与视频会商系统通过双向音视频光端机、VGA光端机和光纤连接。直播教室教学场景(3路视频、1路VGA和1路音频信号)通过视频会商系统,向省级站作点对点发送并向地县级气象局单收站和中国气象局园区内部网广播。同时,直播教室可以接收视频会商系统转发的4个省级站的信号在直播教室播放,实现双向实时交互,使身处异地的师生同处一个虚拟学习环境(见图1)。

视频会商系统使用专用的宽带网络和卫星通信系统,因此具有信号质量高、可靠性好并能利用天气预报会商中丰富的多媒体资源的优点。但是,固定的场所、复杂的专用接收设备以及可扩展性差使它的使用范围受到限制,实时交互范围只能局限在直播教室与各省级天气预报会商室的师生之间。

2 基于互联网的网络虚拟教室系统

气象远程教育培训系统的远程实时交互子系统是在互联网上构建的一个可交互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在功能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培训对象、学习环境和气象部门对教育培训的需求,体现出气象类培训的教学内容与方式的特点。按照网络教学平台的分类[3],我们选择了“沟通核心模式”。教学支持功能注重教学过程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学习支持功能对应“引领式学习模式”。课程重在通过教师的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并通过沟通协作学习。在构建虚拟教室环境时,注重学习内容呈现和交流互动功能,因而具有面向授课型及面向协作活动研究型二类教学平台的特点。主要功能结构见表1。

与张伟远等[4]对国际上网络教学平台功能的划分相比较,本系统的功能涵盖了其虚拟教学功能并具有若干特色。例如,白板交互是独有的白板捕获设备和技术,能实时捕获教师在白板上的书写内容并支持多人标注;屏幕广播可以方便地将教师桌面操作情况共享给网络虚拟课堂中的所有成员,从而实现协同工作;支持课堂主持人、助教和学生3种角色的动态切换,形成一个既活泼又有序的互动虚拟课堂环境。在以往的远程教学中,不仅有“一对多”的辅导答疑,而且还开展了“多对多”(即身处异地的多名教师共同面对全国气象部门学员)的答疑、讨论,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网络虚拟教室桌面如图2所示。

系统构建技术还包括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多媒体信息处理、流媒体、多媒体同步、多媒体通信及远程教学平台集成等,这些均为国内外远程教学环境建设的主要技术[5]。采用分布式的C/S和开放式体系架构,通过互联网在全国多点安装部署分布式服务器,以满足大量学员的实时在线访问,能够按照预先确定的访问策略进行用户管理并自动调节服务器的负载均衡,创新实现了在互联网上运行的大规模用户的多媒体互动通信平台功能。客户端只需要通过浏览器访问指定的服务器,经过身份验证和权限认证后就可自动下载和安装客户端软件并与服务器进行通信。系统运行管理流程如图3所示。

其中,多媒体通信技术的核心是基于互联网的多媒体通信及广播平台IMCC (Internet-based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and Cast)技术。它融合了自适应层次式IP多播、分布式实时多点通信数据库等技术,提供在互联网上运行的支持大规模用户的多媒体互动通信功能。 包含以下主要功能模块:多点多媒体交换模块,在T.120标准协议基础上,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实时多点数据通信服务,能够智能高效地根据任务请求找到最优路径,然后发送数据包到目标接收端;多点通信数据库模块是基于交换机制、分布在多个点的通信数据库,用于交换和保存多点数据通信的系统资源数据、状态数据和历史多媒体数据,帮助同类客户端发现共同的通信资源,从而迅速建立起多点通信的环境,使用户能在离自己最近的服务器取得数据;还有数据包过滤器、入侵检测管理器等。

三 两类虚拟教室系统整合方案

气象远程培训目标主要是针对气象部门各岗位人员进行新业务、新技术的培训。培训内容与气象业务装备和气象综合探测资料、模式计算资料等密切相关。不同程度和业务知识水平的学员对授课内容和交互支持功能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基于视频会商系统的虚拟教室具有较强的授课支持功能和与气象资源的链接功能,但其交互功能因受到点对点传送数量的限制而偏弱,学习方式也不够灵活;基于互联网的网络虚拟教室具有较强的交互能力和灵活的学习方式,但是,由于气象实时业务资源系统是高可靠性的封闭系统,网络虚拟教室不能访问和使用其中的资源,因而教师授课支持功能受到限制。将两类虚拟教室系统进行整合,在保留独立使用各项功能的前提下,构建跨平台的复合型虚拟教室系统,能够实现功能互补和大幅度提高培训覆盖面。

整合的内容包括三个层面:即对系统硬件和软件的整合、对远程教学支持功能的整合和对复合型虚拟教室与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整合。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整合技术路线。一是以直播教室为纽带的系统整合路线,二是以网络虚拟教室为核心的整合路线。从有利于教学资源融合、授课支持、交互学习、提高信号质量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以直播教室为纽带进行系统整合,对相关功能和资源进行集成。结构参见图4。

1 教学支持功能整合

图4直观地表达了在远程教学支持功能整合方面的三个内容,即授课支持、资源调用及实时交互功能的整合。

整合授课支持功能。在直播教室系统的基础上,集成网络虚拟教室教师系统、气象业务应用软件系统等。教师授课不再局限于电子讲稿,可以通过设置大量联系实际的情景、进行仿真的操作示范等,使授课形式多样化,对学习者产生更大吸引力和更多的视觉刺激。教师机上多任务的显示内容,可以通过使用屏幕广播或由控制台进行多屏或多分屏呈现给各类学员。

整合资源调用功能。获得授权后,直播教室通过对气象业务系统的访问能够获取大量可用于教学的资源,但是由于格式、标准等原因不能直接在虚拟教室系统中应用,需要进行格式转换、内容转储等处理。例如将视频、VGA信号采集成流媒体或Flash素材。特别是运用卫星、雷达、自动气象站等高科技探测手段以及高性能计算和资料处理的技术方法获得的海量气象信息、由国家及各省级预报专家进行的天气预报会商活动及国内、外气象专业学术会议内容,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培训教学、学员知识建构的资源。经过筛选、分类,可以不断充实教学案例资源库,提供给虚拟教学的各环节使用。

整合实时交互方式。复合型虚拟教室系统不仅扩大了教学活动覆盖面,而且使音视频交互的对象扩展到由教师、省级远程教室学员、全国各地网上学员组成的三元结构,使互动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形成了多种模式:一对一型、一对多型、多对多型。在音视频交互的同时还可进行文字交互,为组织互动式教学、协作式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跨平台的交互中,为避免分散教师的注意力,保证教学流畅、高效地进行,需要系统管理员密切配合教师,为此我们建立了协同工作流程和规则。

2 系统硬、软件整合

直播教室是跨平台复合型虚拟教室系统硬、软件整合的纽带,教师机和控制台是整合的核心。一是要在教师计算机上安装网络虚拟教室客户端软件以及气象业务应用软件。二是将教师机的VGA输出经控制台接入视频会商系统并将视频会商系统的画面和声音经控制台接入教师计算机。三是直播教室要与视频会商系统主控室协调操作,才能提高采集、传输质量和课堂效率。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试验解决各种具体问题,比如,要避免将教师计算机输出的网络实时交互远端的声音直接接入直播教室现场的扩音系统,否则会在系统中产生严重的回音。图5显示了视频和音频的传送路径。

四 复合型虚拟教室应用案例设计

对复合型虚拟教室与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整合通过教学案例设计说明。复合型虚拟教室可以融合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提供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远程教学活动支持。以下是面向预报员培训的“绩效导向型课程”教学案例设计要点。

“绩效导向型课程”是面向行业开展E-Learning的一类课程,其学习的一般目标定位为通过针对性很强的培训学习,使学员能系统地获取技能、概念和态度并转变为工作绩效。它依托网络多媒体技术、虚拟技术及网络系统平台,引导学员开展自主导向性的学习活动。课程设计强调提高培训绩效、学习绩效和组织绩效。采用系统的方法将课程各要素很好的整合起来,与工作场所的实际条件建立关联,并遵循人的学习规律,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使培训收益最大化[6]。

按照这一理念设计一个面向天气预报人员推广新的预报技术方法的课程。设计流程包括四个环节,即:确定绩效目标,分析课程设计要素,制定课程设计模型,绩效评估。课程突出以下特征:第一,专家引导。聘请优秀的预报专家在复合型虚拟教室授课,内容采用纲目式的组织方式,使知识内容条理清晰、要点分明;教学重点突出新的概念、流程、规范、技巧、比较等;课件采用扁平式的模块结构,内容在页面中一目了然;使用多媒体实况天气预报资料开展情景教学;实现各地包括国外名师就地网上授课和辅导。第二,交流互动。组织师生进行远程教学互动,实施辅导、答疑;学员之间开展协作学习。例如,各地同级预报人员在天气特征的理解和预报方法应用技巧等方面交流,而不同级预报员在预报产品制作、解释预报、预报服务等不同层面的配合等方面交流。第三,实习演练。利用基于视频会商虚拟教室系统提供的天气预报实况资料,通过学员桌面的天气预报工作平台MICAPS系统,开展高频度、多层次的情景练习。第四,考试测评。利用网络虚拟教室提供的在线练习及考试系统进行在线考试,考试结果记录于气象职工全员培训档案数据库中,结合培训前后工作绩效,对培训课程及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不难看出,在组织实施上述绩效导向型E-Learning课程教学中,复合型虚拟教室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

五 结束语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学习型社会的建立,E-Learning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我国许多行业和部门都建成了远程教育的技术环境,对于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应该进一步发挥现有设备的效益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高质量的教学和学习活动期盼更好的环境来支持。因此,在现有平台的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充实、提高、扩展其教学支持能力是促进远程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气象远程教育事业发展很快。通过复合型远程教学平台,同时参与学习的学员可达上万人,利用网络虚拟教室同时参加交互式学习的学员人数可达到上千人,培训成效显著,而且在世界气象组织(WMO)成员国家中产生了良好影响。伴随着技术进步,气象远程教育环境、教学过程的优化将不断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 李鸣华.面向远程教育的智能虚拟教室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8,(6):97-101.

[2] 张小群,王梅华,高学浩.建构理论指导下的气象远程教育系统设计[A].全国CBE学会编.计算机与教育论文集[C].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440-445.

[3] 曲宏毅,韩锡斌,张明等.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进展[J].中国远程教育杂志,2006,(5):55-59.

[4] 王珠珠,张伟远.我国普通高校网上教学平台及网站建设的现状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5,(2):40-4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