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范文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精选(九篇)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

第1篇: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范文

1.1我国事业单位在资金筹备方面的目标我国的事业单位必须努力收集可能的资金渠道,只有这样做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事业单位的健康有序发展和进步,制造出更大的财富和价值。我国的事业单位应该充分利用好自身已有的有利资源和人脉来获得尽可能多的帮助和支持,而不是一味的想着国家政府会给单位多少的财务支持。虽然每一种资金的来源和获得的途径可能不尽相同,但是其最终的表现形式是一样的,原理也是相同的,也就是说采用尽量小的付出获得尽量大的收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越来越充裕,事业单位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自然就会不断提升。

1.2我国事业单位在投资管理方面的目标所谓的投资管理就是要对已有的固定资产以及单位的实在资产进行相应的投资和管理。随着投资的数量以及投资的频率越来越多,这就要求相关事业单位要对投资的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控制。一般来说,投资的风险越高相应的投资收益也可能会随着提高;反之,投资的收益越高,投资的风险也会越高。因此,作为事业单位的负责人不能只单纯的看重自身所能取得的收益的多少,同时也要考虑好高收益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高风险,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尽量把风险系数降到最低。

1.3我国事业单位在分配管理方面的目标作为一个合格的事业单位,不仅要将企业的经济管理的有条不紊,而且还要对单位内部的员工工资或资源进行有效以及合理的初次分配和管理。因为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的稳定和发展,假如出现了某些员工的工资分配不合理或是不正确的现象,就很有可能导致员工与领导之间的矛盾和隔阂,最终影响到企业的正常有序发展。从目前的事业单位员工工资组成可以明显的看出,员工的工资主要是和自身的绩效直接相关的,一个员工自身的绩效提不上去,那他的工资也不会有很大幅度的提高了。当然,事业单位之所以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这样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创新意识,最终促进整个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

2实现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的措施

2.1对事业单位的预算核算进行强化管理只有加强了对事业单位的预算核算管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事业单位服务成本、生产制造成本较高,利润较低的窘境。所以,我国的事业单位就必须要秉承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参与到整个实践过程中来。对于每一项付出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对于每一次的政府资助都有提前做好预算工作,争取做到不多话国家一分钱的目标。作为一个优秀的合格的事业单位,应该做到采用最少的付出,就能得到最大的收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从而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和进步。

2.2对事业单位的经济进行强化管理目前,虽然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已经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但是对于我国的事业单位的管理和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所以这就要求我国的事业单位必须要逆流而上,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经济体制管理规章,不断改进现有的经济管理方案和体制,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善管理和资金使用。同时必须要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有法必依以及有法可依,在法律的范畴内实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3结束语

第2篇: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范文

一、加强人才的使用,提高经济管理质量

人才的建设是事业单位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在未来我国事业单位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强人才的建设。首先,在事业单位构建社会效益的过程中应该在保证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对事业单位内部的人员进行部分调整或扩招,通过人才的积累实现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利益建设,为社会进行服务,发挥良好的服务效益,为社会的良好发展做出保障;其次,对于事业单位内部的经济管理人才的道德素质和社会技能进行培养,通过人才素质的培养实现事业单位内部素质的提升。对内部经济管理人才进行管理培训,创建良好的经济管理氛围;最后,在事业单位进行经济管理过程中需要做到“好钢用到刀刃上”。将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安排在单位需要的和关键的位置上,从而发挥最大的人才使用价值,为事业单位创造更多的利益价值。通过对事业单位人才进行合理的使用,使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中实现事业单位社会利益最大化,提高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二、完善管理制度,促进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建设

管理制度的建立是实现经济管理的必然依据,因此在我国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应该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为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应该遵循事业单位内部规章制度和社会法律法规,通过以社会法律法规为基础对事业单位内部的制度进行完善,进而维护事业单位经济利益;其次,在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各项管理部门来实现事业单位的管理。例如可以建立主导经济管理的部门,通过专业部门的设立,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更加具有专业化。或设立经济风险评估部门对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专门的评估,从而保证事业单位内部的发展,降低在服务过程中的风险性;最后,对事业单位内部经济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根据员工的主观意识和客观需求制定合理、公平、透明的事业单位奖惩制度。通过制度的建立激发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事业单位员工工作的效益,促进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用。

三、提高风险意识,增强经济管理的落实

在经济管理过程中风险意识的建立是事业单位长远发展的依据,因此事业单位内部员工的风险意识至关重要。风险意识主要包括财务风险意识、管理风险意识等。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事业单位员工的风险意识:①对我国事业单位的财政部门的人员进行风险意识培训,使员工在工作中认识到风险意识的重要性;②建立事业单位风险评估系统,加强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③设立专门的风险部门,通过部门的设立使员工了解到单位对风险意识的重视,从而加强员工的风险意识;④对事业单位的管理层进行经济管理意识和风险意识的培养,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我国事业单位在经济发展中的要求,充分发挥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使事业单位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社会和人民服务,创造更好更多的社会价值。

四、总结

第3篇: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经济管理行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管理成为当前事业单位或企业单位主要的管理方式。经济管理在我国事业单位中的应用体现了我国政府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经济管理的应用使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有所提高。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许多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对于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在进行经济管理中对自身单位内部的管理风险和财富风险不能很好地进行认识,导致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脚步缓慢。面对当前信息化的经济管理模式,我国事业单位应如何进行经济管理,从而使事业单位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是当前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中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在我国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应用过程中由于领导层缺乏管理经验,员工缺乏管理意识等造成我国事业单位发展缓慢。因此,对于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行为应该进一步改进。通过对经济管理制度和行为的建立来实现我国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增强事业单位在经营和管理过程中的管理风险和财务风险意识,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人才的使用,提高经济管理质量

人才的建设是事业单位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在未来我国事业单位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强人才的建设。首先,在事业单位构建社会效益的过程中应该在保证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对事业单位内部的人员进行部分调整或扩招,通过人才的积累实现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利益建设,为社会进行服务,发挥良好的服务效益,为社会的良好发展做出保障;其次,对于事业单位内部的经济管理人才的道德素质和社会技能进行培养,通过人才素质的培养实现事业单位内部素质的提升。对内部经济管理人才进行管理培训,创建良好的经济管理氛围;最后,在事业单位进行经济管理过程中需要做到“好钢用到刀刃上”。将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安排在单位需要的和关键的位置上,从而发挥最大的人才使用价值,为事业单位创造更多的利益价值。通过对事业单位人才进行合理的使用,使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中实现事业单位社会利益最大化,提高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二、完善管理制度,促进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建设

管理制度的建立是实现经济管理的必然依据,因此在我国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应该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为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应该遵循事业单位内部规章制度和社会法律法规,通过以社会法律法规为基础对事业单位内部的制度进行完善,进而维护事业单位经济利益;其次,在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各项管理部门来实现事业单位的管理。例如可以建立主导经济管理的部门,通过专业部门的设立,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更加具有专业化。或设立经济风险评估部门对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专门的评估,从而保证事业单位内部的发展,降低在服务过程中的风险性;最后,对事业单位内部经济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根据员工的主观意识和客观需求制定合理、公平、透明的事业单位奖惩制度。通过制度的建立激发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事业单位员工工作的效益,促进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用。

三、提高风险意识,增强经济管理的落实

在经济管理过程中风险意识的建立是事业单位长远发展的依据,因此事业单位内部员工的风险意识至关重要。风险意识主要包括财务风险意识、管理风险意识等。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事业单位员工的风险意识:

①对我国事业单位的财政部门的人员进行风险意识培训,使员工在工作中认识到风险意识的重要性;

②建立事业单位风险评估系统,加强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

③设立专门的风险部门,通过部门的设立使员工了解到单位对风险意识的重视,从而加强员工的风险意识;

④对事业单位的管理层进行经济管理意识和风险意识的培养,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我国事业单位在经济发展中的要求,充分发挥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使事业单位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社会和人民服务,创造更好更多的社会价值。

总结

通过对我国事业单位中经济管理的分析,了解我国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缺乏主管人才的培养和客观意识的建立,因此在事业单位未来发展过程中应该建立良好的经济管理环境,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策略,对事业单位中管理意识和风险意识进行提高,完善经济管理体制,构建财务部门和风险评估部门,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玄枝.浅谈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的问题及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14,27(01):104-105.

第4篇: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范文

由于事业单位所特有的特点,决定了事业单位非常依赖国家财政的支持,因此事业单位的运行为国家财政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通过规范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能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经济来源的多元化,在能够履行好事业单位自身职责的基础上减轻国家的财政压力,响应国家勤俭节约的号召,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2.当前事业经济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2.1缺乏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在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的影响下,很多事业单位都没有对经济管理有足够的重视,并没有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引进经济管理的人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很多事业单位并没有专门的部门负责经济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中没有进行经济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财务部门的人员进行经济管理工作,所谓经济管理也仅仅实现了财务上的管理,没有对预算管理、成本费用控制、无形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方面重视起来,这就导致了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跟不上事业单位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由于大量的行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占据事业单位的领导位置,对于经济管理工作他们并没有足够的经验和理论作为指导,不能有效地在事业单位中进行经济管理工作。

2.2没有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具有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近年来很多事业单位在各项制度的改革方面取得了有效的成果,但是对于经济管理制度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这对于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的进行是非常不利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很多事业单位中没有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缺少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对经济管理体系的建立进行指导,在进行经济管理制度完善的过程中没有相应的依据,因此,很多事业单位都是参照以前传统的方法开展经济管理工作,无法根据形势的变化做出有效的改变。然后,虽然有些事业单位制定了相对比较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无法得到落实,并不能发挥经济管理制度的实际作用。

2.3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不合理对于国家拨给事业单位的资金,很多事业单位没有合理的利用,没有将政府财政拨款用到真正有利于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地方,只是盲目地对一些项目进行建设,很多建设的工作没有实用性,例如,在事业单位内部,当一个新的领导上任以后,为了提升自己的业绩,都要进行项目的建设,并不考虑这个项目的实用性,很多项目的建设都是为了领导的面子,这就造成了国家的财政拨款大量浪费的情况。将国家为了提升事业单位服务质量所拨的资金用在了面子工程的建设上,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

2.4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意识不足由于事业单位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自国家的支持,因此,事业单位并不存在一些经济上的财务风险,这就导致了事业单位中的很多人没有足够的财务风险意识。在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下,事业单位经费来源的多样化导致了在事业单位中可能会存在一些财务风险,但是很多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对于财务风险的认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阶段,没有对财务风险有足够的重视,这就导致了在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过程中太随意,并不考虑风险因素,这就进一步增加了事业单位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

3.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行为的建议

3.1更新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理念,培养高素质人才第一,在经济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事业单位应当以成本效益理念为基础,既要保证事业单位达到规定的社会效益,还要使事业单位所投入的资金最少以保证实现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优化资源配置和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良服务的基础上提升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第二,事业单位要不断提高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够为经济管理工作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既要吸纳优秀的人才到经济管理队伍中来,还要对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同时事业单位要成立专门的部门负责经济管理工作,并将专业的人才吸引到这些部门中,在提升员工经济管理意识的基础上提升员工经济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2深化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应当加大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制度改革,对于现有的经济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在制定企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要以相应的法规作为指导,使所制定的内部管理制度有据可依,有据可循。同时在进行制度具体落实的过程中要严格地执行,避免出现将管理制度作为形式制度的现象发生。

3.3严格管理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在开展经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进行财务预算,在进行资金分配的过程中应当以往年的资金使用情况作为参考进行资金的合理分配,使国家所拨的资金用在关键的地方,确保事业单位收支的平衡。具体的操作如下:在年初制定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报表,对于事业单位整年的财政支出进行预算,同时事业单位应当响应国家的号召增加事业单位资金来源的渠道,在年终对整个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总结,找出资金使用不充分的地方,为下年的财政预算提供参考。

3.4提高财务风险意识,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前面已经介绍过,不同于以前的计划经济下的事业单位,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很容易出现财务风险,因此,事业单位要加强工作人员和领导者的财务风险意识,同时强化财务部门的风险应对能力,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来对财务风险进行预防和识别,做好财务风险的预防工作。

4.总结

第5篇: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 事业单位 经济管理 问题分析 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事业单位的发展水平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长期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会导致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低下,不能够充分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最终被社会所淘汰。在经济管理上,管理人员要认识到管理存在的风险性,从单位本身出发,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经济管理认识,最终实现单位自身良好的发展。

一、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1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不健全

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需健全的管理制度来维持,这样才可以保证管理质量,提升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经济管理制度还存在许多漏洞,从而制约了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我国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不健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管理机制,也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在管理上缺乏相应的法律意识和政策指导,最终导致管理质量的下降。第二,管理人员对管理制度不够重视,在管理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相应的规定,这就会增加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风险性。大部分的管理人员习惯于以往的管理办法和制度,使得管理上比较混乱。第三,一些事业单位虽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缺乏一定的实践指导性和操作性,导致管理效率比较低下,最终使经济管理没有落到实处,发挥管理的真正作用。第四,缺乏内部监督管理,管理人员在进行经济管理过程中,外部人员很难对其行为进行监督,这就会给某些人员留下空子,使得一些腐败现象频频发生。

1.2事业单位风险意识不足

在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中,同样存在比较多的风险,由于管理人员以及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对风险的认识不足,从而导致经济管理的质量下降。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中一般都是按照国家公务员的标准来进行,所以一些事业单位人员认为自己的工作是铁饭碗,在经济管理上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他们认为自身发展由国家财政补贴,在风险上有国家为他们承担,因此在风险管理上还有所欠缺。除此之外,许多的事业单位都没有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在预防风险措施上应对还不够充分,这些都会影响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1.3财务资金使用不合理

事业单位的在进行经济管理时,应该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来进行,这样可以保证管理质量,提升管理水平。但是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财务资金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这种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为盲目设立项目,太过注重领导面子工程。尤其是在新任领导上任后,没有对项目建设进行相应考察就开始建设,这会导致项目建设的不稳定,同时也会影响到事业单位的正常发展。同时也正是在这样的管理中,才会导致财务资金的使用和分配比例不协调、不合理。长期在这样的管理中,会严重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发展,不利于管理人员对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

二、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措施

2.1加大事业单位财务预算控制

财务预算状况将会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今后的发展状况,因此,管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意识进而管理水品,加大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控制。在预算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往年的收入数据来进行参考,找到可科学的财务预算控制方法,做到财务的收支平衡。除此之外,加大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还需要管理人员结合自设单位的发展状况来进行,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管理特点,在管理中尽量将资金使用到有用的地方去,提高单位的发展速度,保证发展质量。在进行预算时,刮预算管理人员应该要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所有收入都必须要纳入到财务经济管理中,最终保证管理的统一。

2.2健全经济管理制度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制度都存在缺陷,因此健全经济管理制度有着重要的作用。科学的经济管理制度能够保证管理的有效进行,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质量。健全经济管理制度,首先就要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加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在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找到自身的不足,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其次,要建立相应的监督体系。健全的经济管理制度需要相关人员的监督,减少不法行为的出现。监督人员如果发现问题,需要及时上报,并且采取措施来减少损失。

2.3提高成本管理质量

事业单位与其他单位有所不同,它在进行公共物品的分配时会产生一定的成本这样会提升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成本压力。因此采取措施降低管理成本就成为当前管理人员的重要工作之一,只有降低成本才可以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为单位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的绩效,提高成本管理质量,事业单位需要不断改善自身内部和外部环境,正确分析自身的发展状况,为今后的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在管理中,管理人员应该要正确分析事业活动的成本支出,准确计算公共产品以及成本,这样可以保证管理成本质量,降低事业成本,提高事业单位经济资源的使用效率。

2.4加强事业单位基本建设管理

每个事业单位都有基本的建设费用支出,比如日常的基本设施的维护费用,各个部门之间工作的协调资金等。这些资金一般会比较分散,在管理中由于管理人员的不重视,最终会影响到管理质量。因此在这样的管理中,管理人员需要及前后事业单位的后勤部门的管理,在后勤的采购中要需要立足单位的实际状况,尽量节省基本建设支出,为今后的资金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在采购中,采购人员要以实用性为主,从经久耐用的角度出发,努力为单位节省资金,提高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资金管理质量。而对于一些大型的建设,还需要管理人员做好建设资金的预算工作,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建设支出,减少单位的资金压力。除此之外,加强事业单位基本建设管理还需要管理人员加强对建设资金使用状况的监督,减少内部腐败现象的发生,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

2.5提升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也同样存在风险,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加强自身对风险的认识。事业单位的发展并不是没有风险的,尤其是在经济的管理中,风险时时存在。提升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首先就要改善单位的管理制度,找到自身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最终保证管理质量。同时还要提高监督质量,在监督中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其次,要加大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在提升他们自身管理水平的同时也要树立管理风险意识,如果遇到经济管理风险,他们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减少风险给单位带来的损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风险在不断提升,提高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风险管理也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对风险的分析能力,及时了解单位经济的运行状况,为今后的分析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

三、总结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加强经济管理的分析,有助于今后更好的发展。事业单位在管理中应该要从自身的状况出发,找到自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着重分析自身的不足,最终保证管理质量。在管理中管理人员要结合单位实际,从自身管理制度出发,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方式。通过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分析,我们可以提高事业单位的发展速度。这样能够提升事业单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侯伟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的几点建议.西部社会.2011,4(8):6-7.

第6篇: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 事业单位 经济管理 问题及对策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正在不断的深化改革,在这种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运营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与进步。要想让事业单位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实现良好的发展,就应当以不断改革的市场经济体制为大背景,确立经济管理工作的目标及任务,并对其进行不断的优化,有效落实经济管理,进而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经济效益,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

一、我国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及意义

1.事业单位进行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由计划经济推动产生的,是中国特殊存在的一种机构,国家财政会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该机构是公益服务性的。在国家管理社会生活的工作中,事业单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维持社会稳定的功能。就经济管理而言,与普通的企业相比,事业单位具有很大的区别。第一,它的公益服务性质非常强,在经营的过程中会首先考虑其产生的社会效益,所以,通常事业单位进行经济管理不会把自己的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其主要任务是为社会经济提供最优的服务,在最大程度上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第二,在经济快速发展、事业单位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大多数事业单位正在慢慢参与到市场经济的各种活动中,很多的事业单位已经有了附属产业。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是当前事业单位开展各项活动的指导原则,以便为单位自己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将社会资源进行最优的配置。

2.事业单位进行经济管理的意义。

在国民经济中,事业单位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该机构主要是为社会经济服务的,在社会稳定的维持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之前的经济体制中,事业单位经营所需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所以非常依赖国家。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发展,该机构获取资金的渠道越来越多,所以,对事业单位进行经济管理势在必行,这种措施不仅能够丰富集资的渠道,降低国家财政的负担,还能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风险意识低。

因为事业单位在很长的时间中,经营的资金主要是由国家财政提供的,所以其财务上的风险通常比较低,这就使得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慢慢忽视了财务风险的控制。但是,随着事业单位逐渐融入到市场进行活动中,其集资的渠道越来越多,所以其相应的财务风险也逐渐加大。但是,就我国当前事业单位的发展状况而言,大多数单位的领导或管理阶层对财务风险还没有全面的认识,思想依然很传统,认为所有的风险国家都会承担,所以就大大降低了资金利用率,再加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性,进一步加大了财务上的风险。

2.经济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要想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必须有相应的管理制度。虽然我国当前的事业单位对很多的制度进行了改革深化,但是,经济管理制度依然比较传统落后,阻碍了事业单位中相关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具体体现在:(1)我国当前很多的事业单位依然没有全面、系统的经济管理体系,在建立制度时,没有响应的国家政策或者法律法规作为指导,所以,在经济管理方面常常是无据可循。所以在进行经济管理工作中,一般情况下就使用比较传统的办法,或者参考之前的相似案例,这就导致了发生新情况时,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2)有的单位尽管制定了有关的经济管理制度,但是没有有效的监督体系,使得其不能有效落实,这就导致了人治在经济管理中占据着主导作用。

3.经济管理人才比较缺乏。

我国的事业单位长时间被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着,所以单位领导或者管理阶层忽视了经济管理工作,在平常的经营中对经济管理人才也就没有高度的关注。具体表现在:(1)我国当前很多的事业单位并没有专业的经济管理部门,也没有引进专业的管理人才,很多单位的经济管理这一工作是财务人员来进行的,所以,经济管理通常仅仅是财务的管理,没有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以及预算、固定/无形资产的管理,进而严重影响了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2)当前的单位领导中有很多原来是从事技术或者行政管理工作的,没有认识到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也没有足够的经济管理的专业知识,大多数不能有效利用经济管理手段来开展经济管理活动,进而阻碍了经济管理的发展。

三、提高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水平的措施

1.增加财政风险的意识,并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深化,事业单位对很多方面的体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完善,但是有关经济管理的制度却依然比较传统,事业单位的财务面临着越来越到的风险,所以,在当前这种新形势下,事业单位领导应当重新并深入认识财务风险问题,提高财务风险意识,进而增加风险预防的能力。具体的措施有:(1)财务部门应当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及能力,注重贷款资金的管理,并把它归入单位资金的统一管理中。在进行贷款前,应当全面评估自己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对自己还款能力的考察,然后确定适当的贷款金额和期限;(2)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尽量设立比较全面的财务指标,并对各个指标进行对比,进而识别财务风险,并对其进行预防和有效的管理。

2.建立健全的经济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的经济管理制度,就要对传统的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完善,以便推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具体的措施有:(1)进行人事改革,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激发他们的活力,从而减小人力成本;(2)进行服务管理的改革,明确服务管理的正确理念,也可以借鉴其它领域中成功案例的经验,合理、有效地进行服务管理的改革,进而促进事业单位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3)进行财务管理的改革,根据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事业单位自身的实际状况,可以建立相应的审计部门,以便更加合理地运用资金,并进行严格的审核,提高资金的效益。

3.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具体的措施有:

(1)在开展相关的经济活动时,经济管理者应当把成本效益的理念放在首位,在确保实现一定社会效益的情况下,利用最小的成本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并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以便为社会提供更高的公益;

(2)高度重视经济管理者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为开展经济活动提高相应的人才保障;单位领导人员应当高度重视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建立专业的经济管理部门,并引进专业的人才;

(3)提高事业单位所有工作人员的经济及管理意识。

四、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深化,使事业单位的内外环境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给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与进步。在面临着这种的新形势,事业单位如果想要进步发展,就应当以这种新形势为背景,合理确立成本、投资、筹资等管理的目标,并将经济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在实现一定社会效益的基础上,以最小的减小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进而促进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祝佳红.对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相关问题的思考[J].商业经济,2014,07:42-43.

[2]李晓慧.关于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相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5,26:54-55.

第7篇: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行为;策略分析

0前言

事业单位是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社会服务组织,大多都是自负盈亏的生产性单位。随着当今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的财政来源也开始变得多元化,为了能在如今的发展浪潮中立稳脚跟,就必须在经济管理行为不断吸取过往经验,不断改革创新,优化管理行为策略,促进单位的长期稳定发展。

1经济管理行为在事业单位中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了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政府职能到公益服务覆盖面涉及整个社会,是整个国家经济与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基础力量。由于事业单位并不同于企业单位,并不具有营利性质,加上如今国家经济体制的转变,导致现在的事业单位不仅要具备社会服务的职能,更要在社会服务衍生的产品背后提供经济管理职能,这就是如今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的双重属性。

2我国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行为现状中的不足之处

2.1内部经济管理体制不完善

很多事业单位在内部体制上有很多漏洞,没有专门的经管部门,缺乏监督人员。其主要原因归结于我国在相应领域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政策,导致有关单位没有相应的依据来有效管理,很多事业单位大都还在沿袭传统的经验方法进行经济管理,没有完善的管理系统与方法,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前途堪忧。

2.2相关专业的优质人才缺失

每个单位都有相对固定的运行模式,部门与部门之间环环相扣,而在经济管理这一环节却相对薄弱。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这一方面很长一段时间处于“被遗忘”的状态,单位内相关专业的优质人才更是寥寥无几,促使事业单位中的经济管理“形同虚设”的状态,得不到有效发挥。

2.3资金浪费、资源配置不合理

如今很多事业单位在财政拨下来的资金当中并没有做到专款专用,盲目的投入建设,不考虑该项目是否有发展空间,是否能服务社会。为了面子工程,博得媒体宣传眼球,开展不必要的奠基仪式、会展活动等等,造成严重的经费浪费。俗话说开源节流,在财政经济上增加收入,节省开支,积极发展生产,培植财源才是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上所要做的。

2.4没有经济管理的风险意识

由于事业单位的经济收入大都来源于国家财政统一拨发,自身也不存在盈利目的,因此在经济风险上也没有相应的认识,导致给国家财政带来了相应的压力。市场经济的影响,事业单位越来越和更多的企业单位接轨,经济来源多元化,而很多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对财务风险没有一定的认识,资金流向不明确,资源利用不合理,导致财务风险增加。

3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应对策略

3.1完善管理体制,优化内部结构

建立明确的经管部门,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制定明确的法律政策,在国家允许的前提下深化事业单位内部的经济管理制度改革,设立相应的监督人员,促使工作能够正常有序推进,使具体措施落到实处,从真正意义上发挥到作用。

3.2引进优秀人才,留住优质人力资源

优质人才团队的建立是一个单位最敦实的基石,要想使经济管理从行动上有所体现,就得吸纳相关优质人才,用人才促进发展。建设一个优质的经济管理团队要从根本上提升整个单位的整体员工素质,提升凝聚力,塑造自身文化形象。发掘现有员工的潜力,定期组织培训,使之不断接受新的知识理论。建立专门的经济管理部门,加大对经济管理人才的重视程度,让员工认识到经济管理在单位中的重要性。

3.3明确把控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优化资源配置

在项目建设前要做好以下两点:一是提前做好工程开发评估,长远考虑,综合人力、物力各方面因素,不做没有必要的开发,避免没有必要的资源浪费;二是做好前期资金预算,建立明确的资金预算表,落实到细节,在合理范围内控制每一笔资金的流向。以上措施是从根本上减轻国家财政压力,保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平稳有效开展的必要条件。

3.险防范抓源头,提高经济管理风险意识

随着事业单位与市场经济的接触面越来越大,促使事业单位在现代社会的运行中不可避免的也会存在一定风险,为了使得事业单位能够持续稳定的长期发展,单位领导人就一定要具有规避风险的意识,吸纳专业的风险评估人才,树立员工的风险意识,让经管部门全方位考察,制定风险评估计划书,减少风险产生的概率,防患于未然,做好风险出现的解决措施,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从而最小程度降低单位损失。

4结语

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社会建设的基础力量,是保障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正常运行的社会服务支持系统,事业单位实行有效的经济管理行为策略,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切实有效地提出改革措施,才能确保事业单位健康稳定的发展,促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化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1]秦奥蕾.以立法引领和推动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J].中国行政管理,2016(8):105-108.

[2]齐书花.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评价与建议[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21):85-89.

第8篇: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48-02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具有强烈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主要是为了提高国家的基本职能更好的为大众提供服务的一种非营利性机构。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经费支出主要由国家财政拨款而来,例如:员工的工资待遇、办公费用等。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公共服务中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例如: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并不需要自负盈亏,因此对国家财政拨款的依赖性比较强,这在很大程度上不仅造成了国家财政的巨大压力,更弱化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职能。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行政事业单位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对行政事业单位提出的要求,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进行整体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百姓提供服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自身的职能,才能全面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的健康、稳步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目标主要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从事经济管理活动时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它的制定与实现决定着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基本方向。

一、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目标主要是指行政事业单位绩效最大化。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行政事业单位的筹资经济管理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为了保证其正常的开展公益性活动与满足不断扩大的公益性需求,经济资源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的筹资渠道已经发生了变化,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不仅仅局限在财政拨款,还可以接受社会各界的捐赠、科研成果的收入、教育的投资、接受服务方缴纳的费用等。另外,除了国内这一筹资渠道外还可以向世界银行贷款、接受联合国人口基金援助款等方式从国外取得筹资。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式,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主动地拓宽筹资渠道,但是,资金的来源不同,其使用的时间长短、资金使用的附加条件、资金的风险程度等都不相同。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筹资经济管理目标主要是以较低的筹资风险、较少的筹资成本来获取更多的资金。例如:向金融机构贷款,到期要支付本金和利息,此时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借款的需求量与资金的使用时间长短来选择借款的种类,把握好借款的时机,尽可能的降低借款的风险。

2、行政事业单位的投资管理经济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的投资活动主要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对资金的投放与实用,例如: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购进、对外长期股权投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建设规模逐渐扩大,对外投资的项目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那些科研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态势越来越猛。只要是投资就会出现投资风险,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投资管理经济目标必须是以较低的投资风险与投资成本为事业单位取得更多的投资收益。

3、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经济目标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其经济管理活动已经不再局限于资金的预算与收支管理上,而是应采取以绩效为导向的经济管理模式,根据绩效最大化的目标来开展成本管理。但是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目前还尚未建立事业成本的核算体系,但是随着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深化,它的成本核算体系一定会得到完善。例如:近年来我国高校与医院等行政事业单位先后进行了收费改革,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对活动产生的成本进行正确的确认与计量,避免出现社会公众对事业单位的收费不理解。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经济目标的实现主要是以较低的成本取得最大的事业绩效。

4、行政事业单位分配管理经济目标

这主要是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及内部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分配方案,定期对内部各部门及成员进行考核,对收入进行合理的分配。分配管理的考核次数要适当、分配方案要合理,否则不仅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会增加行政事业单位的考核成本。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分配管理经济目标主要是以降低分配成本、最大限度的调动内部各部门与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为主。

二、新形势下完善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的有效措施

1、为行政事业单位制定出合理的、科学的绩效考核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的分配管理经济目标主要是为了使行政事业单位取得的收入在各部门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分配更加明确化、具体化。例如: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科学的考核,根据考核后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与评价。科学的、合理的、明确的绩效考核才能真正发挥出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从而充分调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员工的内在潜力。

2、实施有效的内部经济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必须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例如:行政事业单位的采购活动中,必须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与办法来实施。对于物品的采购、工程或服务项目的建设与实施必须纳入到预算管理中。采购单位不得营私舞弊,必须进行公开招标,而参加投标的供应商应该由三家以上具有一定经营规模,且具有合法的经营条件的企业来承担。

3、对“三公”经费的开支进行严格控制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支出的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控制与支出有利于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经济目标,加强对“三公经费”的公开与透明度。例如: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用车标准必须按照国家、各省、各市的相关规定来执行;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出国进修考察等进行限制,一定要禁止以公款名义出国观光旅游;禁止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私自占用国家财政支出;严格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务招待费用,严格按照国家勤俭节约的号召来限制公务接待费用。

4、资产、预算、财务管理的密切结合

第9篇: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范文

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这是很多事业单位都普遍存在和面临的问题,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诸多事业单位在实施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多沿用财务事项运作惯例,根本没有构建科学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致使相关财务人员在开展经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无法可依、无章可循;二是有些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但却匮乏行之有效的约束制度,这给某些单位领导仅凭个人意愿进行决策提供了可乘之机;三是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给诸多违法、违纪行为钻了空子,无形中提高了财务管理的风险。

二、提高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水平应该采取的有效举措

(一)提高财务风险意识及应对风险的能力

要有效控制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树立财务管理风险意识是很关键也是很重要的,这就要求事业单位财务部门首先要提高自身财务风险意识,尤其要加强对贷款资金的关注,将它的使用和管理纳入到资金管理之中,在单位需要贷款时,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慎重予以全面考量和分析,看是否有足够财力按时还贷,在此基础之上,再决定贷款的数额和期限等;其次事业单位要将贷款计划纳入预算编制内容之中,并将贷款目的、贷款支持项目、贷款数额及相关可行性文件罗列清楚,进行系统条理说明;最后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增强人们诚信意识,增强财务工作人员的责任感、认真度等,以此减少经济管理工作中不必要失误的出现。

(二)努力构建科学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

科学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可为财务人员开展工作提供参考,可促使经济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因此努力构建科学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是十分有必要也是很重要的,建议可抓住以下三个关键点,首先要在事业单位内部构建健全往来款项的监督管理制度,坚决避免人情借款及其它违纪借款行为的发生,一旦发现要严格按照相关规章予以惩处,以示警示,对于因擅自处理往来款项给单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人员可责令其自行承担这部分责任;其次要努力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为此事业单位要综合考量多种因素,例如自身财务运行状况、经济活动的特征等,在此基础之上,制定严格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根据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问题及时作出修正和调整。

(三)加强本单位预算管理和控制

针对出现的诸多资金浪费和分配不合理现象,可通过加强预算管理的方式予以改善,为此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要切合本单位往年实际收入,科学合理对预算实施管理,力争达到收支平衡的程度,根据手里现存的资金,办最应该办的事情,切不可犯左倾错误,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出现,要严格按照预算报表进行资金调配,不仅如此事业单位还要把日常支出明细进行详细记录,对于要建设的项目,可先请相关专家进行必要的项目立项调研,以此减少项目建设的盲目性,提高资金利用的效率。

三、结语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