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战国策齐策范文

战国策齐策精选(九篇)

第1篇:战国策齐策范文

关键词 战国策 数词 语法 功能 词性

中图分类号:H0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4.021

The Grammatical Function of Numerals in the History of Zhanguo

LIU Ying, WU Cunxi

(Yan'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Institute, Yan'an, Shaanxi 716000)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grammar composition of numerals in the History of Zhanguo, which is great help for readers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book's excellent language. The numerals act as predicate, object, attributive, adverbial and complement. There are mainly "number(quantity)-noun" and "noun-number(quantity)" two forms of expression, and have a majority of the "number(quantity)-noun" form. Numerals act as attributive account for more than 94%, and the remainder are served as other different components. The parts of speech may change when numerals act as predicate.

Key words the History of Zhanguo; numeral; grammar; function; parts of speech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为君王出谋划策和相互辩论的亦史亦文的大作,它之所以被大家推崇,是因为它用生活化的语言描述了很严肃的政治问题,它的语言辞采绚丽,生动形象,巧言雄辩,敷张扬厉,言约事丰,明畅通达,摩态传神,语言个性化,在语言艺术上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峰。其中数词出现的频率较高,充当了不同的语法成分,读者阅读、理解类似的古代文章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对其进行了分析、总结。

1 数词作定语

“数(量)・名”语序的中心是人或事物,而“名・数(量)”语序的中心是数量,但这两种形式中的数词都充当名词的定义,修饰名词,表示事物的数量。例如:

(1)薛公欲知王所欲言,乃献七珥,美其一。(《齐策三・齐王夫人死》)

(2)李从以车百乘使楚,犀首又以车三十乘使燕、赵。(《魏策一・陈轸为秦使于齐》)

(3)乃与之万家之邑一。(《魏策一・知佰秦地于魏植子》)

(4)聂政大呼,所杀者数十人。(《韩策二・韩傀相韩》)

其中,“七”“一”“百”“三十”“万”“十”都与名词相结合,相当于“几(个、辆)什么”,例1中的“一”后边应该加一个“珥”字,在这里省略了。以上四例中的数词都是表示前、后实物的数量,数词与名词之间没有量词的出现,也不影响语义的理解。

2 数词作状语

数词直接出现在动词的前面,表示动作的数量。数词作状语计量动量是实指,一般只计一个动作的数量。例如:

(1)故妾一僵而弃酒。(《燕策一・人有恶苏秦于燕王》)

其中,“一”此处数词就表示摔跤的次数,也是一种形象化的修饰,好比现代汉语中“他一拙住薄?

关于动词和数量词结合的表达形式在本书的事例不是很多,但却比较有代表性,其形式只有一种,“数词+动词”,他们之间没有出现数量词。例如:

(2) 所以王三问而不对者是也。(《秦策三・范捶至秦》)

(3)楚地持戟百万,百起摔数万之师,以与楚战,一战举鄢、郢,再战愤夷陵。(《秦策三・范捶至秦》)

(4)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也。(《秦策四・秦襄王二十年》)

(5)曹沫为鲁君将,三战三北,而丧地千里。(《齐策六・燕攻齐取七十余城》)

(6)赵王使往贺,三反,不得通。(《赵策四・秦攻魏取宁邑》)

(7)使者三往不得通者,必所使者非人也。(《赵策四・秦攻魏取宁邑》)

(8)使下臣奉其币物,三至丰廷而不得通。(《赵策四・秦攻魏取宁邑》)

(9)韩卒超足而射,百发不暇止,远者达胸。近者掩心。(《韩策一・苏秦为楚合从说秦王》)

(10)齐、赵之交,一合一离。(《燕策二・苏代百齐献书于燕王》)

(11)遂兴兵伐宋,三覆宋,宋遂举。(《燕策二・客谓燕王曰》)

其中,数词后面的动词多数为行为动词。由以上例子可以发现,在《战国策》中与动词结合的数词大部分是“一”“三”,其中“一”主要是为了说明该动词的短暂和不稳定性。而“三”在例子里往往都表示动作的次数,就是确切的“三次”,没有表示比较模糊的概念或“多”的意思。

3 数词作宾语

在《战国策》中数词作宾语的例子很少,只发现一例。

寡人愚陋,守齐国,唯恐失之,焉能有四焉?(《齐策四・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喧王》)在此例中“四”作宾语指“四种爱好”。

4 数词作谓语

从数词作谓语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去分析,它有三种不同作用的句型。第一种是数词直接充当谓语的句子,称为数词谓语句。例如:

(1)大县数百,名都数十。(《魏策三・魏将与秦攻韩》)

(2)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

(3)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于镒。(《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

上述例句数词作谓语侧重对主语作数量状态的描写。

第二种是主谓谓语句,即主谓词组作谓语的句子,数词作主谓词组的谓语,它是整个谓语的一部分。例如:

(4)邹忌修八尺有馀,i(yi)丽。(《齐策一・邹忌修八尺有馀》)

上述例句数词在句中充当主谓词组的谓语,它叙述的是邹忌的身高,当然他还有相貌等。“八尺”与主谓词组的主语“修”,结合起来作谓语,对全句主语“邹忌”进行叙述说明。

第三种是动词谓语句,这种句型,谓语虽是由数词充当的,但它已经失去了数词的特征,成了动词。例如:

(5)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ji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魏策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上述例句中的“四”表示“成为四个”。

另外,下面例6、7中表示行为的数量,还可以把数词放在全句末尾作谓语,前面用一个“者”字作结构主语。所以凡做谓语的物量词,在语义上都含“有”“占”等动词义。

(6)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赵策三・秦国赵之邯郸》)

(7)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齐策三・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

就以上分析看,数词作谓语从词性上看不外两种情况,一是以数词直接作谓语,表示所指名物的数量或数位,往往计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作。二是数词活用为动词作谓语。但二者有本质区别。当数词直接作谓语时词性没有发生变化;而数词活用为动词时,词性发生了变化,有动词功能;数词直接作谓语,那表示叙述事实,强调动作的数量,对主语数量状态的描写,而数词活用为动词强调的是与数量有关的动作。

5 数词作补语

数词直接出现在宾语的后面作句子补语,能作补语的数量词只能是动量词和时量词,它是从动作、行为的动量或时量方面对中心词加以补充说明的。例如:

(1)乃与之万家之邑一。(《魏策一・知佰索地于魏恒子》)

(2)臣有大喜三,重之宝剑。(《齐策三・孟尝君出行五国》)

(3)夫中山,千乘之用也,而敌万乘之国二。(《齐策五・苏秦说齐闵王》)

(4)燕人大时,得首三万。(《燕策二・苏代自齐使人渭燕昭王》)

以上四例中的数词都是对前面的宾语作补充,表示确切的数和量。

6 总结

本论文主要从语法角度对《战国策》中数词充当的成分进行了详尽的举例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战国策》中数词充当了谓、宾、定、状、补五种语法成分;

(2)主要有“数(量)・名”与“名・数(量)”两种表达形式,其中“数(量)・名”占多数。数词在“数(量)・名”的形式中充当定语的例子约占到94%以上。

(3)数词充当谓语时词性可能发生变化。

参考文献

[1] 何建章.白话战国策[J].考试周刊,2011(54):207-208.

[2] 吕惠君.古汉语数词语法功能辨疑[J].天津师大学报,1995(3):73-76.

[3] 夏群.试论古汉语数词的表动量用法及其发展[J].内蒙古大学学报,2010(6):130-133.

[4] 杨翠兰.汉语成语的语法功能研究[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5.11(3):23-26.

[5] 李咸菊.“名动词”之语法功能及词类地位探讨[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7.17(1):57-61.

[6] 梅轶洁.《祖堂集》数词的语法研究.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第2篇:战国策齐策范文

[关键词]齐齐哈尔市;投资环境;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5 — 0091 — 03

SWOT分析法是把分析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因素按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依序列举并组成分析矩阵,从而清晰地为研究对象的发展提供可选择的组合战略的方法。针对齐齐哈尔市(下文简称齐市)投资环境的SWOT分析,既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掌握齐市投资环境建设中可以依靠的内部优势和可资利用的外部机会,也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需要克服的内部弱势和应当化解的外部威胁。

1. 齐市投资环境中的内部优势分析(S)

齐市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是被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十三个较大城市之一,也是哈大齐工业走廊北部核心所在。齐市自然环境优越,资源丰富,人文历史悠久,交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已形成较为系统的工业和地区经济体系,并享有国家和省政府的一些列有利于投资环境建设的战略和政策。

1.1. 优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是齐市投资环境建设的传统基础优势

齐市地处松嫩平原,气候温和,空气质量好,入境水总量丰沛水质好,地下水补给充沛埋藏浅,便于开发利用。齐市地下资源十分丰富,已发现矿产有5大类47个品种,其中,已探明的石英砂、大理石、麦饭石、花岗岩、硅藻土等19个品种的非金属矿藏总储量为139亿立方米,市区附近还有储量可观的石油、天燃气等资源。

齐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人文环境。有史料记载的齐齐哈尔建城史已逾三百年,昂昂溪古文化遗址更将齐市地区人类文明史推进到七千年前。齐市还有大乘寺、关帝庙、清真寺、石碑山和塔子城等人文遗迹,以及古朴幽雅的明月岛和风景秀美的龙沙公园。齐市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是“全国双拥模范城”和联合国授予中国的第一个“国际老年友好型城市”。

“项目投资客体环境是否优越,与其地理位置、资源供应的便利性等方面密不可分,这对于节约各方面的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1〕齐市作为“最具投资发展潜力文化旅游市”和黑龙江省各城市中“幸福感指数”排名第一的城市〔2〕,优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是投资环境建设的传统基础优势。

1.2. 工业体系和经济体系较为健全是齐市投资环境建设的产业配套优势

据齐市统计局初步核算,2012年,齐市GDP为1153.8亿元,比上年增长8.5%,人均生产总值为21720元。〔3〕按2012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中间价6.3125计算,人均生产总值约为3440.8美元。按汇率折算后的钱纳里经济发展水平判断标准为工业化初期人均GDP为1480-2960美元,中前期为2960-5920美元,中后期为5920-11100美元,后期为11100—17760美元。齐市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前期。齐市是国家最早兴建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基础雄厚,拥有一重集团、北钢集团等一批骨干企业,已建成重型机械、冶金工业为主体,包括化工、轻纺、建材、食品、电子、医药等门类齐全的工业和地区经济体系。齐市高新技术产业也增长迅速,初步形成机电一体化、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产业群体。

齐市宏观经济基础稳健,工业和经济体系较为健全,有利于新增投资快速融入现有产业链,通过相关产业的横向拓展获得长期稳定的增长和收益。这是齐市投资环境中重要的产业配套优势。

1.3. 公路和铁路较为发达是齐市投资环境建设的交通保障优势

齐市是黑龙江省西部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公路四通八达,辖区内也已实现村村通公路。G015国道(绥满高速)和111国道(嫩泰高速)交汇于此。 “齐泰高速”南联吉林省、西接内蒙古;“齐甘高速”北通内蒙古;“齐嫩高速”北联大兴安岭地区;“大齐高速”可便捷地到达大庆。碾北、齐富公路等则使中心城区与所辖区县之间的沟通便捷。齐市已基本形成沟通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三省的公路网,以及与京津地区和南方诸省的公路联通,这为齐市招商引资提供了交通基础设施的有力保障。

“齐齐哈尔火车站”为特等车站,是黑龙江省西部、内蒙古北部、吉林西部的铁路中心枢纽站。齐北、平齐、滨州、富西等铁路交会于此,日发送旅客列车100列,其中,到北京5列、长春9列、沈阳19列、哈尔滨26列。即将建成运营的齐齐哈尔南站是高铁哈齐客运专线的终点站。

距市中心13公里的齐齐哈尔“三家机场子”为国际口岸机场,现有国际、国内和特殊管理航线共56条,可起降各种大型客机。国际航线可直达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的一些重要城市;国际中转航线可达洛杉矶、温哥华、悉尼、伦敦、巴黎、新加坡、曼谷、吉隆坡等国际城市;国内航线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沈阳、西安、深圳等城市。

此外,齐市地区水运通过嫩江可上溯至嫩江县和下航至哈尔滨市。嫩江航道的齐齐哈尔富拉尔基大件码头拥有千吨级泊位2个,年物资吞吐能力近26万吨。

1.4. 有利的战略和政策环境是齐市投资环境建设积极的导向性因素

首先,“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为创新创优齐市投资环境规划了方向。中共十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4〕这就要求齐市作为“国家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和“中国绿色食品之都”,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加大对信息、新能源、新技术和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融资力度,在吸引投资的结构方面做出适应性的调整。

其次,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为齐市投资环境建设提供了国策支撑。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实施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方针任务和政策措施,并付诸实施了社会保障试点、增值税转型、豁免企业历史欠税、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厂办大集体改革等各项政策。2009年9月“国发〔2009〕33号”文件提出《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细化了对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指导。

第三,规划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决策为齐市投资环境改善提供了重要推力。2005年初,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 把规划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作为黑龙江省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决策和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全局性决策。2005年6月黑龙江省政府出台的《支持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若干政策》使齐市等五地共同享有在用地、财税、科技与人才、投资等方面的多种优惠政策。

第四,“中俄合作规划纲要”为齐市投资环境的改善提供了重要的外部契机。2009年9月,中俄两国首脑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以下简称《中俄合作规划纲要》)是两国建交至今最大的项目合作。除《中俄合作规划纲要》中确定的“齐齐哈尔市年产2万樘防火木门、5万套橱柜项目”外,齐市还在很多方面大有可为。比如,在地区运输方面,齐市可以通过空中线路或取道黑河与俄方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和赤塔等地拓展合作或吸引投资;在旅游方面,可以开发以齐市为对俄连接点的扎龙观鹤等中俄旅游线路。

此外,2010年,经国务院批复,齐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正式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齐市高新技术产业迎来更快更好发展的历史性机遇,这也为齐市投资环境创新创优注入了新的活力。

2. 齐市投资环境中的内部劣势分析(W)

2.1.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相对落后

虽然近几年来齐市的经济总量不断提高,发展速度也较快,但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仍然相对落后,吸引投资的经济基础因素仍需提升。根据宜居城市研究室2013年4月10日的“2012年中国城市GDP排名”,齐市以GDP1153.80亿元和增速8.5% 位列148位。〔5〕2011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数,齐市在全国294个被调查城市中排名163位,比十年前的2002年下降了4位。〔6〕根据2010年数据得出的全国294个城市分项“综合增长竞争力指数”排名中齐市则排在191位,“经济效率”排在222位,“发展成本”更是排在了231位。在黑龙江省内部12个地级城市分项竞争力排名中,最关键的“综合增长”指标排在第9位,仅比伊春、牡丹江和大庆稍好,综合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七台河、佳木斯、双鸭山和哈尔滨等城市。〔7〕在2011年黑龙江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更是被七台河超越而退居第4位。〔8〕

2.2. 法制环境还不够健全

当前,齐市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重视“经营环境”而轻忽“法制环境”的不足之处。投资相应的规范和管理方面的法律、制度不够健全,投资进来后的后续服务就跟不上。虽然利用优势因素可以吸引一些投资进来,但新增投资的发展容易受到落后服务的制约,而使投资者预期很难实现,这也进一步使潜在投资者望而却步。齐市只有在健全投资的法制环境方面下大力气改善,才能使利用各种优势因素吸引来的投资稳定下来,并长期持续发展下去。当然,这方面的劣势是可以通过努力而得到弥补的。因为齐市是中国少数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城市之一,不仅有国家的相关优惠制度和政策,而且人大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利于投资环境改善的地方法规和制度。

2.3. 政务环境仍需要改善

目前,齐市政府在利用外资经济活动中的职能转变已取得一定成效,在利用信息优势引导投资,改善投资软环境建设等方面成绩尤为突出。但仍有继续改善的空间。政府在投资环境建设方面最主要的是“搭台”和“服务”的工作,而不是过多地直接参与招商引资,甚至把吸引投资或利用外资作为政府相关工作人员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政府直接参与招商往往伴随不规范的特殊优惠政策,从而扰乱正常市场经济秩序;政府把招商引资纳入政绩考核则容易引发盲目引资和引资重量不重质,可能会给地方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在这方面,多年前经济专家对东北地区利用外资的政策建议对齐市仍然是有一定指导意义的,那就是政府“由‘职能政府’转为‘服务政府’,由原来直接选择项目,进行区域定位转为改善软硬投资环境上,要让市场在跨境资源配置、外资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结合中发挥基础性作用。”〔9〕同时,在投资环境相关的齐市政府工作中,需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逐渐健全统一、规范、符合国际惯例和市场规律的投资政策体系,并保持政策体系的配套性、一致性和连续性。

2.4. 企业招商引资的意识较为薄弱

企业应当成为齐市地区在市场经济中招商引资的主体,但目前齐市地区的企业大多在招商引资的意识上较为薄弱,缺乏在吸引投资方面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在当前政务环境不断改善、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过程中,企业招商引资的主体意识亟待加强。只有齐市地区的企业成为积极招商引资的主体,才能真正深入地同国内外其他客商进行合作,增加招商引资的成功率,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这种意识的增强,一方面要靠企业自己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不断成长;另一方面政府和地方高校可以发挥一些促动、引导和智库的作用,帮助企业逐步提高招商引资的主体意识,积极建设现代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招商引资规划。

3. 齐市投资环境中的机会分析(O)

综合来看,齐市投资环境中的机会因素主要有:国际经济贸易的继续发展,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黑龙江省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发展战略,“哈大齐城市群区位优势明显”和“经济总量与城市能级持续壮大”〔10〕,新型城镇化的道路等。

4. 齐市投资环境中的威胁分析(T)

总体而言,齐市投资环境中的威胁因素主要有:黑龙江省内部哈尔滨、大庆等城市与齐市的投资环境竞争,国内其他地区与齐市的投资环境竞争,国际金融危机对齐市投资环境的不利影响等。

5. 基于SWOT分析的齐市投资环境建设战略组合

基于上文对齐市投资环境的SWOT分析,我们可以尝试提出齐市投资环境建设的两个重要战略组合。

5.1. “S–O”和“W–O”战略组合

齐市投资环境建设中,这个组合可以充分利用机会(O),发挥优势(S),克服不足(O)。经济专家针对黑龙江省给出的“调整产业结构,发挥沿边优势”〔11〕的发展政策建议正是这种组合战略的必然要求。该建议在分析机会的基础上,提出“调整产业结构”以弥补不足,并注意发挥延边优势。这不仅对整个黑龙江省是有益的建议,对齐市投资环境建设也是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齐市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前期和上升阶段,调整产业结构来形成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合理的产业链,就能更好地建设齐市的投资环境,更好地吸引投资。齐市虽然不是沿边城市,但完全可以通过与黑河、满洲里等地便捷的交通来利用靠近沿边开放带的区位优势,促进对俄进出口产品加工和贸易的开展。

5.2. “S–T”和“W–T”战略组合

齐市投资环境建设中,这个组合可以有效应对威胁(T),扬长(S)避短(W)。一方面,利用优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的传统基础优势,发挥工业体系和经济体系较为健全的产业配套优势,凭借公路和铁路较为发达的交通保障优势,以及有利的战略和政策环境因素的作用;另一方面,正视并努力克服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相对落后,法制环境还不够健全,政务环境仍需改善和企业招商引资意识相对薄弱等投资环境建设的劣势。同时,调整应对省内其他城市的竞争,防止引资方面的同质化,努力实现与哈尔滨、大庆等城市在产业发展和投资环境建设上的合理布局与分工协作;积极应对国内其他地区的竞争,发挥自己的引资优势因素,弥补引资中的劣势因素;拓展国际商贸空间,实行多角化战略,减少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

〔参 考 文 献〕

〔1〕何军. 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园投资环境的因素研究——以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为例〔D〕. 重庆大学,2012.

〔2〕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9——城市:让世界倾斜而平坦〔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62.

〔3〕齐市统计局. 齐齐哈尔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齐市政府网,, 2013-4-10.

〔6〕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0——竞争力:筚路十年铸一剑〔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9.

〔7〕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9——城市:让世界倾斜而平坦〔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62.

〔8〕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0——竞争力:筚路十年铸一剑〔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39.

〔9〕初春莉. 东北三省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10) :20.

第3篇:战国策齐策范文

一、持久战

第一回合:陈市长深夜来访,齐仰之闭门不纳

矛盾冲突:(陈)登门拜访 (齐)恕不接待

军事策略:持久战

“持久战”是军事思想的重要方面,面对相对强劲的对手,为了取得最终的胜利,创造性地提出“持久战”的军事策略,这种策略针对“失败论”和“速胜论”而提出,是人民军队对敌斗争的重要战略指导方针。在敌强己弱的情况下,通常在战略上采用持久战的方针,通过长期的作战,逐步削弱敌人,转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最后赢得战争的胜利。

作为军事思想的忠实实践者,在各个革命时期都取得了骄人的军事胜利,并在革命斗争的洗礼中养成了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

市长亲自下请帖邀请齐仰之“参加政府召开的会议”,但齐仰之声称“政治与我绝缘”,且表明“孙中山的请帖我也不去”。话剧开头的电话对话,使一位带着抵触思想并且固执、倔强、清高、不讲情面的“老顽固”形象鲜活展现,一下子扣紧了读者的心。很显然,市长的这次“求贤之旅”一定不会一帆风顺,但形势逼人,时间紧迫,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市长不得不深夜来访,亲顾“茅庐”。在市长按下门铃,自报家门之后,却得到了“乓的一声将大门关上”的“回报”,“吃了个闭门羹”,市长初步领教了齐仰之的“顽固”,经过短暂的犹豫、思索之后,认识到这场“战役”不可能速胜,更不容失败,对待非常之人必须有非常之举,于是“索性将手指一直按在电铃的锨钮上”,使“铃声持久不息”,和齐仰之“打”起了“持久战”。胜利往往存在于坚持和努力之中,齐仰之这个“老顽固”最终在的“软磨硬泡”之下,“气冲冲地去开门”。面对几乎不近人情的化学家,市长毫不气馁,运用“持久战”的军事策略,初战告捷,突破了“恕不接待”构筑的第一道防线。

二、激将法

第二回合:齐仰之谈话限时,陈市长巧计破例

矛盾冲突:(齐)闲谈不过三分 (陈)尽情尽意言之

军事策略:激将法

《孙子兵法》说:“怒而挠之”,意思是说,对于易怒的对手,要用的方法来激怒他,从而“请君入瓮”,也即是激将法。换言之,是利用别人的自尊心和逆反心理,以“刺激”的方式,激起对手的情绪,将其潜能发挥出来,从而收到不同寻常的说服效果。《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和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是激将法典范。作为谙熟军事思想久经沙场的军事家,一定精熟激将法的精髓。

如俗语所说: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市长刚刚突破“不接待”的障碍,齐仰之又设置了“我只有三分钟的空闲”的第二道防线。市长深知三分钟内绝不可能完成这次来访的使命,必须设法让其破例延时。市长也深知齐仰之虽然清高自负,但视学术如生命,因此,让其破例的最好策略当是“激将法”。但激将法的运用必须把握巧妙时机,不能过急,也不能过缓。过急,欲速则不达;过缓,对方无动于衷。所以,市长先利用室内环境,触景生情,巧改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名句盛赞齐仰之,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敬意和关心,语言幽默不失睿智,市长的“开场白”不仅平息了齐仰之刚才“气冲冲去开门”的怨气,也赢得了齐仰之的好感,为下文市长打开齐仰之的“心灵之窗”做了情感铺垫。在此基础上,市长话题一转,以“有一门化学,齐先生也许一窍不通”一语引起齐仰之的注意,进行激将,“什么?”齐仰之大为疑惑,穷究不舍,而市长故弄玄虚,让抱着“学者以无知为最大耻辱”信条的齐仰之大为“不悦”,在市长卖着“三分钟已到,改日再来奉告”的关子中,齐仰之决定“今日破此一例”,从而胜利突破第二道防线。

三、攻心术

第三回合:陈市长动情晓理,齐仰之欣然“出山”。

矛盾冲突:(陈)诚聘筹划药厂 (齐)不再过问世事

军事策略:攻心术

晋代习凿齿《襄阳记》:“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意思是:硬碰硬地攻城,血流成河,是下下之策。而先攻得民心,不伤一兵一卒,和平得到城池才是上上之策!所谓攻心,是要读懂目标人物的心理,采用对方乐于接受的方式,对症下药而达到理想效果的一种军事策略。

市长在齐仰之破了“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的惯例,允许他“尽情尽意言之”后,就要为这次“深夜来访”的终极目标——聘请齐先生主持筹划全国第一个盘尼西林药厂而努力。市长深知齐仰之爱国之心未泯,“学成归国,雄心勃勃,一心想振兴中国的医药工业”,只是由于“政府腐败无能,毫不重视”,以致齐仰之“心灰意冷、躲进书斋”,“从此不再过问世事”。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对齐仰之坦诚相待,以心交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定能说服齐仰之“出山”。当然,真正的交流需要找到共同语言,齐仰之最爱听的内容是化学,因此,市长投其所好,与齐仰之大谈化学,从“共产党人的化学”说到“社会变化之学”;从知识分子身上的“酸性”说到“我”身上的“碱性”,由于找准了谈话的切入点,双方越谈越投机,越说理越明。市长最后水到渠成,说明来意,言辞恳切。齐仰之为的胸怀和真诚所感动,不仅欣然接受办厂请求,还迫不及待地要详谈计划。陈市长的“求贤之旅”完美收官。

第4篇:战国策齐策范文

[关键词]齐齐哈尔;“三化”建设;十精神;发展蓝图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4 — 0005 — 02

党的十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党的十是我党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深远意义。

齐齐哈尔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坚持以城市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为统领,全力推动齐齐哈尔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这一决策高瞻远瞩,内涵丰富,重点突出,思想深刻,绘定了我市未来发展蓝图,明晰了当前着力方向。

推进“三化”建设,是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生动体现和最佳诠释。

推进“三化”建设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是十的灵魂。“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我们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确立“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重要指导地位,是十的一个历史性贡献。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坚持以城市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为统领,全力推动齐齐哈尔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决策,体现了市委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理解。推进“三化”建设的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市委立足于我市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总结我市发展实践, 符合我市实际的科学决策。

推进“三化”建设体现了“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在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基础上,十在报告主题中鲜明做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部署。虽一字之改,但内涵极为丰富、深刻,意味着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更明确、要求更严格、未来发展的信心更充足。城市化、城镇化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的过程。城乡一体化是在生产力、城市化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条件下实现的城乡统筹发展过程,是城市化、城镇化的高级阶段和最终目标。城市(镇)化是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主要途径,城市不仅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丰富的文化,催生了城市文明,在转变生产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封闭落后的生活方式。农民变市民是人民生活质量的重大跃升,推进“三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关于“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表现。

我市发展相对滞后,与发达地区相差二十年甚至更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全力加快发展是首要任务、核心任务。推进“三化”建设体现了“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是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生动体现和最佳诠释。

推进“三化”建设的战略决策符合我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符合时代潮流,牵住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

推进“三化”建设的战略决策符合我市农村、农业发展的实际。“大工业,大农业”是对我省也是我市经济特点的准确概括,我市耕地面积超2800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150亿斤以上,接近全省的1/5、全国的1%。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大农业”可谓当之无愧。但我市农业大而不强,农业人均生产力不高,生产经营方式基本上还处在传统自然的状态,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不高的农业人均生产力束缚了众多的人口。当前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以美国、加拿大等国为代表的机械化、集约化、大农场型的;二是以日本、以色列为代表的精耕细作型的。我市地处我国东北松嫩平原,相对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较大,农业适宜于选择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发展道路。

推进“三化”建设的战略决策符合我市城市发展的实际。我市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已经是市区人口达百万的特大城市,城市人口规模在全国排前三十名。近三十年来,我市城市规模,人口数量增长缓慢,在全国的排名逐年下降。特别是近几年,我市中心城市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中心城市中小学生数量递减趋势明显,每年都有中小学校被撤并。整个城市的生机和活力明显不足,房地产销售不温不火。我市不是像上海、深圳一样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城市,也不是像哈尔滨具有全省影响力的城市,城市化之路只有解放周边农民,引导农民分批进城,通过低价销售、分期付款、廉租、经济适用等多种形式,解决农民入城后的住房问题,在这方面政府大有可为。农民进城,城市人口激增,也会刺激消费,逐步增加地方内部资本积累和投入,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推进“三化”建设的战略决策符合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潮流。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方兴未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许多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城市,发展成如今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特大型明星城市。西方大规模的城市化现象发端于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大规模的使用机器的生产活动,要求劳动要素的相对集中,再加上工业区域劳动市场价格的吸引作用,造成了农村人口向某些中心区域的迅速集中。人群的集中也带来了市场活动、商业经营以及服务业的发展,人群集中本身也创造就业机会。上述诸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使得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以及现代化成为同样的一个历史进程。从18世纪中叶开始到20世纪中叶,在将近200年的时间里,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也就是说,多数人口形成了聚集居住的格局。有资料表明:日本经济起飞过程中,农业人口下降了65%;美国经济起飞过程中,农业人口下降了72%,一个地区如城市化的进程缓慢,将大大限制其经济总量的进一步扩张。

我市推进“三化”建设的战略决策牵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大力发展农业,让农业实现生产机械化,经营公司化,大型农业机械才能顺利下乡,工业反哺农业才能真正实现。只有推进“三化”建设,才能解放农民,让农民进城,让机械下乡,启动包括房地产在内的消费市场,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化”建设的战略决策意义深远,必将凝聚全市人心,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繁荣

齐齐哈尔历史悠久,早在1万多年前,嫩江两岸的平原上就已聚居了多民族的古代先人,他们流下了辛勤劳作的汗水,创造出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历史上齐齐哈尔曾有过几次大发展的时期。十七世纪末,清政府为抵抗沙俄入侵,在齐齐哈尔建水师营,设黑龙江将军,齐齐哈尔迎来了高速发展的第一次历史机遇,逐渐成为区域性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以“厂”为代表的一批“共和国的掌上明珠”纷纷落户鹤城,齐齐哈尔成为全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改革开放后,齐齐哈尔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成为中国绿色食品之都,是我省乃至东北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中国魅力城市。

推进“三化”建设的战略决策,必将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繁荣。齐齐哈尔市是东北地区西部的中心城市,辐射人口1000万,古往今来都是边塞重镇、交通要冲。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齐齐哈尔的城市地位相对下降。建设产业发达、功能完备、特色鲜明、辐射作用更强的现代化城市,不仅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更能提振士气,增强信心,使全市人民为生活在齐齐哈尔而感到骄傲自豪。当前,我们肩负着把齐齐哈尔建设成为黑龙江及东北地区乃至全国更有影响力城市的重要使命。

坚持以城市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为统领,全力推动齐齐哈尔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顺应了历史潮流的正确决策,体现了勇负责、敢担当的历史使命感。每年约有10万左右农村居民进入城市(镇)生产生活。到2020年,城区面积扩展到180平方公里,人口增至170万以上。富拉尔基、梅里斯、昂昂溪3个卫星城与中心城融为一体,打造“水在城中,城在绿中”,水韵与绿意交融、灵动与活力迸发,具有浓郁现代气息的北方滨水生态城市。这些美好的发展蓝图,必然能凝聚全市人心,开启我市大发展大繁荣之路。

“三化”建设的战略决策绘定了鹤城未来发展的蓝图,明晰了当前着力方向,全市社科界任重道远,大有作为。

党的十绘定了中国未来若干年的发展蓝图,明晰了全国各族人民当前的着力方向,即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齐齐哈尔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绘定了鹤城未来的发展蓝图,明晰了全市570万人民当前的着力方向,即坚持以城市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为统领,全力推动齐齐哈尔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三化”建设应成为齐齐哈尔市社会各界的共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动。改革开发以来,温州、深圳、苏南、浦东的发展实践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这个道理。改革开放三十年,率先发展的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不体现着解放思想搞改革、统一思想抓经济的功绩。

第5篇:战国策齐策范文

【关键词】鲁仲连;义;辩;达

战国策文在形象地描述了战国时期的外交事宜和纵横兼并的状况同时,也塑造了大量生动的人物,尤其是策士形象,如张仪、苏秦、淳于髡等。但这些策士给人们留下的总是机变诡诈、利益至上的印象。在这之中,着墨不多的鲁仲连却以他的“却秦振英声”,“意轻千金赠”等事迹赢得了后世的称赏。那么,为何同是战国策士,鲁仲连能够树立不同于仪、秦的光辉形象并能屡现于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呢?他的真实形象又是怎样的?

一、历代作品中的鲁仲连事迹

(一)《战国策》中的鲁仲连

西汉刘歆辑录的《战国策》是理论上最早记载鲁仲连这一人物的。《战国策》中,鲁连的事迹主要有以下几件:其一,说辛垣衍,也就是“义不帝秦”,此章主要论说秦围邯郸,赵国危亡之际,作为“游客”的鲁仲连如何凭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打消魏使者辛垣衍企图说赵王“帝秦”的想法,从而帮助赵国脱离危机;其二,与田单论攻狄,此章论述田单前后两次攻狄的不同后果以及鲁仲连的先见之明;其三,遗燕将书,也就是“一箭定聊城”,此章论述田单攻聊城不下时,鲁连约燕将书,使燕将“罢兵到读而去。解齐国之围,救百姓之死”。其四,鲁仲连与孟尝君论士,主要论述鲁仲连与孟尝君谈论士人情况。

(二)《史记》中的鲁仲连

司马迁的《史记》多半沿袭了《战国策》所述鲁连的几件事,而有所删改,主要保留了秦围邯郸和遗燕将书两个较为重要的事件。叙述大体相同,只在遗燕将书的末尾有所更改。《战国策》谓鲁连遗书,燕将所见之后,“曰:‘敬闻命矣!’因罢兵到读而去,故解齐国之围,救百姓之死。”以一个圆满的方式收场。而司马迁的笔下,“燕将见鲁连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燕,已有隙,恐诛;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己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乃自杀。聊城乱,田单遂屠聊城。”齐虽胜,但百姓却遭屠戮。

(三)其它作品中的鲁仲连

后代的史书和文学作品对鲁仲连这一人物也颇为青睐,常常将其纳入叙写的范围。但其主要事迹,大多集中在《史记》所载二事中,极力颂扬“不帝秦”之“义”以及“一箭射聊城”之“功”。而且颇为赞赏鲁连却金蹈海一事,将其称为“达人”。

二、鲁连形象的核心评价

(一)辩

首先,鲁连之辩,以及由他的智谋和辩才所带来的功绩,是其得以在后世文人心目中享有崇高地位的首要因素。对鲁连推崇备至的唐代大诗人李白就不止一次提到这点,他写鲁连之舌,“却秦英振声,后世仰末照,”(《古风》),他写鲁连之书,“君草陈琳檄,我书鲁连箭”(《江夏寄汉阳辅录事》) 。而后世的文人更是对《史记》所载鲁连二事,尤其是遗燕将书一事大加称赞,“星飞庞统骥,箭发鲁连书。”(钱起《送屈突司马充安西书记》)“秋深为尔持圆扇,莫忘鲁连飞一箭。”(刘商《赋得射雉歌送杨协律表弟赴婚期》)这些历朝历代的文人,尤其是“失路之人”,多半对这个看似游荡四方,但却适时建功立名之人抱有极大的艳羡的态度。

(二)义

诚然,虽然在《战国策》短短几个篇章的描写中,鲁连以其机智成功地建立功名,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在策士遍及的战国时代,某种意义上并不缺乏智谋和机变。但很明显的是,鲁连其他战国策士所代表的形象,有着较为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首先在于一个“义”字。这种义,在他说魏客辛垣衍时是意志坚决的陈说“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即肆然而为帝,过而为政于天下,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依司马迁前述,“鲁仲连者,齐人也......游于赵。”赵既非其父母之国,也与其利益无关,所为赵劝辛垣衍,完全在于对是非曲直的判断。

(三)达

除此之外,被历代文人津津乐道的,还在于他的富贵无所取。《史记》载其成功地说退魏客辛垣衍之后,“于是平原君欲封鲁连,鲁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而一箭定聊城之后,“聊城乱,田单遂屠聊城。归而言鲁连,欲爵之。鲁连逃隐于海上,曰:‘吾与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却金、蹈海、让齐爵,是李白所谓的“淡荡人”,故曰,“拂衣可同调”。文人们也常将其作为功成身退的典范,“常爱鲁仲连,退身得其趣。”(司马扎《美刘太保》)这种倜傥磊落的风度和行为,是其不同于一般战国之士的又一大重要特征。

三、真实的鲁仲连

(一)纵横家

西汉学者刘歆作《七略》,其中《诸子略》中将先秦与汉初诸子学说分为十家,纵横家便为其中一家。班固作《汉书.艺文志》依然沿袭了刘歆的分类,列“纵横家”为“九流”之一。《战国策》的辑录者刘向在《战国策书录》中明确说道“是以苏秦、张仪、公孙衍、陈轸、苏代、苏厉之属,生纵横长短之说,左右倾倒。苏秦为从,张仪为横。横则秦帝,从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刘向《战国策书录》),可以看出,所谓纵横家者,当是苏秦、张仪这些主要从利益出发,事无定主,反复无常之徒。他们所作所为主要在于一个“利”字。同时,左右着所在国的兴亡,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之功。那么,作为“辩折田巴生”的鲁连子,他是否也如仪、秦一样,是个纵横家呢?他所见于文献的主要事迹是遗燕将书和义不帝秦。遗燕将书虽然书辞颇为奇诡,但连之用意,一在于助田单攻城,减少齐国士兵伤亡,二在于罢兵休战,救百姓于水火。至于他自己在这件事情中的得失,《战国策》没有明说,《史记》则给了一个颇为令人神往的结局,“归而言鲁连,欲爵之。鲁连逃隐于海上,曰:‘吾与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可见,他并没有衡量自己的得失。另外,说辛垣衍不帝秦一事,更是与他没有直接的关系,“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于是慷慨陈词,大义凛然,“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矣,吾不忍为之民也。所以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全然出于一个“义”字。可见,鲁连所从事纵横辩论之事,其意在于“排患、释难、解纷乱”。与苏秦、张仪之为功名爵禄大有不同。因此,因鲁连之“奇伟傥之画策”而将其算做纵横家,大有不妥之处。

(二)道家

后世的作品对鲁连之称赏,不仅在于他的“一箭定聊城”和“义不帝秦”,还在于他最终对于功名富贵的态度。《战国策》“秦围赵之邯郸”一章简单交代了鲁连的去向“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而司马迁则抛开《战国策》的叙述,在“一箭定聊城”之后为他重新安排了结局,“聊城乱,田单遂屠聊城。归而言鲁连,欲爵之。鲁连逃隐于海上,曰:‘吾与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这样一来,鲁连最终以“却金蹈海”的形象留存于历代文人的笔下“鲁连所以蹈沧海,古往今来称达人。”(李颀《杂曲歌辞・行路难》),“知爱鲁连归海上,肯令王翦在频阳。”(杨巨源《赠张将军》)。“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鲁连可以说是很好地实践了老子的处事哲学。

(三)儒家

赵昌平先生在《鲁仲连、赵蕤与李白》一文中,从文献的角度梳理了一下鲁仲连的派别归属问题,认为虽然最早记录鲁仲连行为的《战国策》一书被《宋史・艺文志》划入纵横家一类,但书中所记人物并非全是纵横家之流,而是兼有儒法名墨道诸子。而《汉书・.艺文志》却明确地将《鲁仲连子》归为儒家者流七十四家之一。另外,后世诸如《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等也无一例外地将《鲁仲连子》(或名《鲁连子》),同归入儒家者流。那么,鲁连的身上到底有哪些与儒家相契合之处呢?

1、子贡之遗风

首先,鲁连之机巧善辩,在儒门之中已有先例。《论语・先进》载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言语仅列于孔子所看重的德行之后,可见其在儒门中的地位。而言语二哲,尤其是子贡,更是以其巧辩之舌,斡旋于春秋几国之间,不负孔子使其“存鲁”的众望,“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其说辞之利,实为罕见。在其说吴王之时,子贡一开口便“设身处地”地为吴王分析援鲁抗齐的三大利处,即可以“显名”、“服强晋”以及救自身之危,让吴王仿佛瞬间就看到强齐俯首,泗上诸侯听命于己的景象。而当吴王考虑到尚有越国之患,提出要“伐越而听子”之后,子贡又适时地提出“东见越王,令出兵已从”的方案,解决吴王的后顾之忧,让吴王毫无拒绝的理由。顺利地为鲁国转移了祸患。太史公所说鲁连之“好奇伟傥之画策”,主要是指遗燕将书一事,其书虽然看似处处为燕将考虑,实则却是为田单攻城助力。而溯其“好奇伟傥之画策”,却源自孔门。

2、漆雕之后行

另外,鲁连之义,更是出自孔门。孔子死后,儒家思想分为几派。孔子的弟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儒家学说进行了不同的解释,在《韩非子》一书中,就比较详细地论述了这一情况,“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其中,“漆雕之议,不色挠,不目逃,行曲则违于臧获,行直则怒于诸侯,世主以为廉而礼之。”从这段话看来,漆雕一派的主张,最能体现儒家关于“义”的这一内涵:大义凛然,不屈服于权贵,不凌践弱小,正直敢为。所以郭沫若在《十批判书.儒家八派的批判》中说其是“孔门中的任侠一派”。而细细看来,鲁连为人所称道的“义不帝秦”、“遗燕将书”诸事,无不体现了其以义为先,刚直不屈的品格。此外,作为漆雕氏之儒的创始人,孔子弟子的漆雕开,向来以德行著称,《论语.公冶长》载,“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孔子家语・弟子解》亦说他“习《尚书》,不乐仕”。这一点对鲁连的行为也有影响,所以鲁连在成功地建功立名之后,选择了不受封爵,隐遁而去。

综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在战国策士云集的时代,鲁仲连既以他的机智巧辩建立功名,又以他的大义和旷达显示出了不同于仪、秦之辈的光辉形象。因此,真实的鲁仲连并不是以“名、利”为目的、长袖善舞的纵横家,而是深受儒、道两家影响的君子和达人。

【参考文献】

[1]郭人民.战国策校注系年[M].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

[2]司马迁.史记[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

[3]陈秉才译注.韩非子[M].中华书局,2007.

第6篇:战国策齐策范文

讲看齐见行动我们怎么办研讨材料 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的重要抓手,是持续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重要保障。 讲看齐关键在见行动,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有机统一,把全面从严治党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在坚定不移闯出新路、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中建功立业。

看齐是重大政治原则

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就是团结带领人民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面对历史使命,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严峻形势挑战,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党必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因此,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讲看齐不是个人的小事,而是事关政治方向的大事;不是一般的品行要求,而是严格的党性要求。

看齐是重大政治原则。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赢得了党心民心,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了的核心地位,反映了全党共同意志,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 讲看齐,就是要始终保持政治上的高度清醒,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确保在方向上和立场上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地位,确保局部与整体的协调一致,确保队伍整齐有力,凝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看齐是对党员干部的党性要求。指出: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讲看齐就是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要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上下功夫,针对党内政治生活随意化、平淡化甚至娱乐化、庸俗化等问题,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着力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思想上的高度纯洁,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对党绝对忠诚,始终如一地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在党护党,坚决把维护领导核心变成党性观念、变成纪律要求、变成行为自觉,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讲看齐要坚持知行合一

讲看齐不是抽象的,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切实做到勤学、善思、笃行,在深入上聚力用劲,在落地上务求实效。

讲看齐,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要坚定树牢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要深刻认识到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的核心地位,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是时展要求的必然选择,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必然选择,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创造美好未来的必然选择,坚决做到思想上充分信赖党的领导核心、政治上坚决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组织上自觉服从党的领导核心、感情上深刻认同党的领导核心。要提高思想觉悟,坚定增强四个自信。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机统一起来,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党和国家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更加自觉地站在全局思考,聚焦问题思考,带着责任思考,不断提高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能力,真正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

讲看齐,关键要落实到行动上。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任何时候都要同党同心同德。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讲看齐,要坚定聚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始终保持行动上的高度自觉,牢固树立五大发展新理念,与实现安徽五大发展新目标相结合,明确干什么、怎么干、达到什么效果。五大发展行动是牢固树立并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总抓手,要坚定地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努力完成省十次党代会确定的五大发展闯出新路、全国方阵走在前列、全面小康决战决胜、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美好安徽开创新篇的目标,以实践成果、发展成效检验讲看齐、见行动的效果。

讲看齐、见行动必须把自己摆进去

开展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至关重要。各级领导干部只有 把自己摆进去,带头学习研讨,带头听取意见,带头查找剖析,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整改落实,才能做到认识高一层、学习先一步、查找问题深一着、解决问题好一筹,形成上行下效的整体效应。

把自己摆进去,要切实承担起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各级党组织只有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才能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各级领导既是讲看齐、见行动活动的组织者和推进者,更是参与者和践行者,领导干部要责任担在肩、行动走在前,带头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织密扎牢党内监督之网、加强政治文化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举措。纪委只有坚守监督执纪问责的定位,才能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 把自己摆进去,是领导干部发挥党组织的主体责任,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保证党的组织充分履行职能、发挥核心作用,保证全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的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必然要求。

把自己摆进去,要真正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党员、干部必须严于自我解剖,对发现的问题要深入剖析原因,认真整改。要树立高度自觉的看齐意识,经常与党中央要求 对表,看看有没有慢半拍的问题,有没有时差的问题,有没有看不齐的问题,有没有不看齐的问题,主动调整、纠正、校准,切实做到政治立场始终不移、政治方向始终不偏。要以五个必须鞭策自己,以七个有之警醒自己,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领导干部只有把自己摆进去,以上率下,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才能引导全体党员勇于改革创新,奋力攻坚克难,在全力推进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中做表率、做示范、作出新贡献。

讲看齐见行动我们怎么办研讨材料 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的权威,首先要维护党中央权威。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讲看齐、见行动,就要围绕向党中央看齐进行学习讨论,切实增强坚决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绝对听从党中央指挥的思想自觉和政治自觉,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面落实提出的五个必须要求,时刻在党纪党规下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

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必须聚焦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落实党内监督责任两大重点,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实处。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是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金钥匙,是广大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 大熔炉,是纯洁党风的 净化器。要认真贯彻《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突出目标要求,突出重点任务,突出政治文化建设,突出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突出责任落实,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着力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着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着力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努力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要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要求,切实落实党内监督任务,保证党的组织充分履行职能、发挥核心作用,保证全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的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切实把握党内监督内容和对象,以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为监督重点,把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加强对遵守党章党规党纪情况的监督,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执行情况的检查。切实完善党内监督机制,认真落实党内监督体系,织密党内监督之网。切实做到党内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真正把监督体现在时时处处事事上。切实处理好信任与监督的关系,把信任激励同严格监督结合起来,把管和严体现在日常,真正以监督体现信任,以严管体现厚爱。

向党中央看齐,是方向性、原则性的大事,关乎党性和大局。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都要以绝对忠诚于党的政治品格、以身许党报党的实际行动,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时时处处事事上都以党中央为标杆,坚定不移地爱党信党护党、听党话跟党走。

讲看齐见行动我们怎么办研讨材料 开展 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目的在于教育党员干部增强看齐的思想自觉和政治自觉,切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落实党内监督责任,坚定地把全面从严治党决策部署变为实际行动,从而将人民政协事业推向前进。

当前,要认真学习把握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学习把握六中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使广大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扎实地把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第一,要坚定不移树牢核心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在治国理政各个方面站得高、谋得深、想在前、干得实,以扎实成就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十八届六中全会确立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我们党的郑重选择,是众望所归、实至名归,也是党心所向、民心所向。我们必须坚决拥护、坚决捍卫,做到在思想上充分信赖党的领导核心,在政治上坚决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在组织上自觉服从党的领导核心,在感情上深刻认同党的领导核心。

第二,要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

向党中央看齐,就是要坚决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决听从党中央指挥,以中央精神、中央要求、党规党纪为思想指南、行为基准,向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看齐;向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高标准看齐,做到与党中央同心同德、同向同行。这是方向性、原则性问题,是党性,是大局,是规矩。我们向党中央看齐,说到底,就是要在看齐过程中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站稳政治立场。我们向党中央看齐,关键要深入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落实党内监督责任,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

第三,要坚定不移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

要经常与中央的方针政策对对表,经常用中央的要求照照镜,经常根据中央的新部署新任务统一步伐,做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执行者、忠诚捍卫者。一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的信念,自觉把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机统一起来,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党和国家事业紧密联系起来,使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真正刻骨铭心。二要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时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在学习中获取前进的力量。三要进一步树牢宗旨意识。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实践中看齐、在行动中看齐,以改革发展实效和群众满意度践行看齐意识,让党和人民满意。要把中央精神和决策部署转化为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落实到政协履职具体实践中去,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为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献计出力。

第7篇:战国策齐策范文

关键词:齐文化;《韶》乐;民风;管仲改革

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7-0075-02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这一《论语・述而》中关于孔子对于齐国韶乐的感受,《礼记・乐记》这样描述韶乐:“诗言其志也,歌咏其言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

齐国音乐文化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时经济条件、消费观念、文化风貌等的制约。民心稳定了,国家才能安定。齐人善乐舞,上自君主,下自百姓,赵人苏秦对于齐国音乐文化是这样描述的:“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缶、弹琴……”(《战国策・齐策》)。 “钟鼓竽瑟乐音不绝,和乐、倡优、侏儒之笑不乏”(《战国策・齐策》)记载着当时音乐在百姓中间的流行程度。“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韩非子・内储说上》那样普及活跃的群众性器乐活动。音乐从“礼”的束缚下得到解放,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在人民的生活中不仅普及而且积极活泼。

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管仲佐桓40载,由于对内实行了“设轻重鱼盐之利,以瞻贫穷” (《史记・齐太公世家》)“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 (《史记・平准书》)。在经济上,管仲继承了太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方针。不仅如此,他还采取了太公一如既往的爱民政策,以古而今,就是整顿法纪,爱护百姓。桓公问:“安国若何?”管仲对曰:“修旧法,择其闪着而业用之;遂滋民,与无财,而敬百姓,则国安矣。”(《国语・齐语》)这些思想为国家的安定强盛人民安居乐业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管仲所提出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精辟地阐述了物质文明和精文明的辩证关系,主张“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在大力促进农业、畜牧业、林业、桑麻业等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手工业、商业的社会地位,并设立市场、开放边关、减轻赋税,一时间齐国“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到战国时期,齐国早已是兵精粮足的东方大国,齐都临淄为远近闻名的海岱间一大都会。对外采取“尊王攘夷”,使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从而确立了在各诸侯国中的盟主地位,社会长期稳定。

据记载,当时齐国到达的范围“包括今北至辽西、燕北,南至鄂、皖、江、浙;西至陕、甘一线,扩及半个中国”。这样雄厚的经济基础,广阔的土地,使得这些地方的乐器,舞蹈形式,音乐都被强大的齐国所接受,这样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齐国音乐的发展。

管仲所处的时代有两个大的特点:即“成康之治”和“礼崩乐坏”。怎样在不平等的阶级关系中维护好新的社会秩序以求社会稳定成为统治者思考的主题。康王即位以后,对内推行周公“以德慎罚”的主张,务从节俭,对外不断攻伐淮夷,取得了很大胜利。

周公吸收殷礼采纳商乐,制礼作乐,建立了庞大的礼乐机构――大司乐。他之所以重视音乐,是希望从礼乐中找到治理国家秩序的依据。管子著有“不慕古、不留今,于时变,与俗化”(《管子・正世》)的政治思想,“不慕古”反对的是因循守旧;“不留今”是提示人们不要受现实所惑,陶醉于成就中;“与时变”倡导的是因时而变,顺应潮流;“与俗化”即随着习俗一起发展,管仲的治国方略及其杂家音乐思想,使齐文化和音乐的发展兼容并包,内容更贴近齐国实际,为齐文化的成熟打下坚实的基础。

“礼崩乐坏”在一定程度上恰恰促进了音乐的发展,礼乐制度崩溃,齐国宫廷音乐“好新乐纵俗乐”愈演愈烈,这也为齐国音乐的发展融入了雅俗共并的元素。特别是春秋末期士阶层的音乐发展可以不受礼的约束,宫廷音乐师也因此流入到民间,铸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齐国人杰地灵,百家群英云集的局面,音乐交流如火如荼。

姜太公以首功封营丘建齐国,《韶》传入齐。舜作《韶》主要是用以歌颂帝尧的圣德,此后,夏商周三代帝王均把《韶》作为国家大典用乐。并示忠心继承使《韶》在国乐中的位置达到了极致。齐《韶》作为是齐国的宫廷乐舞在,八百年不衰。孔子在闻《韶》之后深切感触“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的由衷赞叹,齐《韶》作为齐国音乐文化的代表,不仅感动了孔子,也可算是古乐舞的典范代表。

临淄收藏家王矸在齐国故城内发现了古琴减字谱《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凤凰来仪”正是《韶》乐的高潮部分。临淄齐国历史博物馆以《凤凰来仪》为主旋律,以现代人的审美方式重新对原作进行了加工整理,编成了《齐韶新乐》,并制作了10段乐曲《齐韶新乐》,运用钟、磬、埙、笛、箫、古琴、等中国古典乐器,把我们带回古国齐都重新体会当时的宫廷音乐。

第8篇:战国策齐策范文

关键词: 邯郸 成语典故 战争 军事

邯郸历史悠久,辖区有三处曾是中原和黄河以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我国的成语典故是随着社会历史发展而在汉语中产生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作为一种稳定而有序的词组,它具有结构严谨、形式简洁、含义精深、言简意赅的特点。成语典故高度概括地浓缩了一段历史故事和一个深刻道理,因此成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而别具特色的载体。邯郸作为成语典故之乡,其成语典故中蕴含了大量的有关古城邯郸的战争、军事文化。

一、直接记录战争

邯郸成语典故中有不少成语直接记录在邯郸及其周边发生的战争。邯郸作为赵国都城,是赵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军事地位非常重要,从而成为各国必争之地。

四战之国。典源:《史记・乐毅列传》:燕王姬喜用其宰相栗腹之策攻赵,有人反对,说:“赵国是四面受敌经常作战的国家,百姓熟悉军事,不可以攻伐。”

肉投馁虎。典源:《史记・魏公子列传》:战国时,魏信陵君急切中欲率少数门客车骑抗秦救赵;陈余认为自己提兵击秦救张耳如以肉投饿虎,是白白送死,没有意义。

穷庞。典源:《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

情见势屈。典源:《史记・淮阴侯列传》:赵军谋士广武君李左车向韩信献良策:如今将军要率领疲惫劳苦的士兵,停顿在燕军坚守的城池下面,想战恐怕拖得太久,一下子不能攻克它,实情暴露了,声势削弱了,日子一久,粮食耗尽,而弱小的燕国不肯降服,齐国必然据守边疆,使自己强大起来。

窃符救赵。典源:《史记・魏公子列传》:在邯郸告急,赵国面临城破国灭的紧迫情况下,魏信陵君以国家利益为重,采纳赢侯建议,借助如姬窃得兵符,杀死晋鄙,夺得兵权。

邯郸虱。典源:《韩非子・内储说上・七上》:战国时,秦相范睢曾向秦昭王建议出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将其比为“口中虱”,言其易被吞并。

割地求和。典源:《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虞卿对赵成王说:赵国被秦围困,天下庆贺战争的胜利一定在秦国一方了。所以不如迅速割地求和,使各国揣测秦、赵两国的关系已经修好,不敢进攻赵国,而且可以缓解秦国的敌意。

沉灶产蛙。典源:《国语・晋语九》:赵襄子“乃走晋阳,晋师围而灌之,沉灶产蛙,民无叛意”。春秋时,智伯让韩康子、魏桓子的军队跟自己一起攻赵之晋阳,并用水灌城,灶坑里都产生了蛤蟆,百姓仍没有背叛襄子的意思。

不翼而飞。典源:《战国策・秦策三》:“秦攻邯郸,十七月不下。庄曰:‘……今君虽幸于王,不过父子之亲;军吏虽贱,不卑于守闾妪。且君擅主轻下之日久矣。’闻‘三人成虎,十夫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故曰:‘不如赐军吏而礼之。’王稽不听,军吏穷,果恶王稽杜挚以反”。秦王怒诛王稽。

纸上谈兵。典源:《史记・廉颇蔺相如传》:赵孝成王听信了秦国间谍散布的谣言,以赵括替代屡建战功的廉颇为将。赵括代廉颇之后,更改了原来的纪律法令,作战死搬教条,自以为是,结果没有多久,就打了败仗。赵括被秦军射死,40万大军全部覆没。同出一源的成语还有“不识大体”、“长平冤气”。

犹豫不决。典源:《战国策・赵策三》:秦军包围邯郸,魏王惧怕强秦,命令救赵之魏军驻扎在荡阴不进,同时又派辛垣衍潜入邯郸,劝说赵王“尊秦为帝”。赵相平原君心里犹豫,没有作出决断。

易子而食。典源:《史记・赵世家》:“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

一举两取。典源:《战国策・赵策三》:赵武灵王说:我与齐、韩、魏一起进攻秦国,都会遭到破坏的。大臣司马浅说我们约结三国以没有和中山国讲和为借口,不参与进攻秦国,三国必定同它断交,使中山孤立。假设我们灭亡中山后,用剩余兵力与三国一起攻打秦国,这是我们一举从秦国和中山两处割地的好办法。

一饭三遗矢。典源:《史记・廉颇蔺相如传》:廉颇为求起用,年老强饭,一饭斗米,肉十斤,还披甲上马,表示可用,赵使因受郭开贿赂,假说廉颇坐谈间解三次大便,使赵王以为廉颇年老体衰,不予召用。另有“上马视廉颇”于此同出一源。

武安震瓦。典源:《史记・廉颇蔺相如传》:赵国时,秦伐韩,赵奢率军救韩,两军对阵于武安西,秦军鼓噪呐喊之声使武安屋瓦为之振颠。

义不帝秦。典源:《战国策・赵策三》:秦国包围赵国邯郸,魏王派辛垣衍劝说赵国尊秦为帝,平原君犹豫不决。鲁仲连出面向辛垣衍陈述利害,经过激烈辩论,终于说服魏赵两国不尊秦为帝,秦军因此退却50里。

魏齐首。典源:《史记・范睢蔡泽列传》:魏齐,战国时魏相。因其错疑范睢私通齐国,使范遭难。后范逃至秦国为相,并借秦国实力迫使赵王交出魏齐之首。

围魏救赵。典源:《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公元前353年,魏发兵围攻赵都邯郸,应赵请求,齐威王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发兵救赵。孙膑提计:魏主力攻邯郸,国内必然空虚,不如去攻打大梁,这样魏必然回救。田忌依计而行,遂解邯郸之围。

盛气凌人。典源:《战国策・赵策四》:“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胥之。

深沟高垒。典源:《史记・淮阴侯列传》:汉将韩信与张耳率兵数万,从井陉攻打赵国。赵军广武君李左车向赵将成安君献策:“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

二、邯郸成语典故中透露出邯郸与邻国友好相处

邯郸作为赵国都城,在军事上和其他国家有战争,在策略上与邻国交好,更有以策略应付大国的挑衅。

代妤摩笄。典源:《战国策・燕策一》:代妤,指春秋时代王之妻,赵襄子之姊。襄子赵毋为了吞并代地而使人杀死代王。代妤闻之,摩笄自刺而死。代妤死之地为摩笄山。

捉刀人。典源:《世说新语・容止》:三国时,曹操接见匈奴的使者,认为自己的相貌不足震慑外域,便使崔季代替自己接待来使,自己则捉刀立在床头前,以充侍御。然后他派人探听使者对魏王的印象,来使却认为床头捉刀人是真正的英雄。

三、说客舌战

一些战事因说客而起,但是也有一些为挑起战争的事端因为说客的三寸不烂之舌而平息。

谈笑却秦。典源:《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魏派客将军辛垣衍出使赵国,要说服赵王尊奉秦昭王为帝。鲁仲连去见辛垣衍,竭力说服他不要这样做,不仅如此,更应该支持赵国抵抗秦国的威胁,共同扼止秦国的向外扩张。与之同出一源的还有“因人成事”。

三寸之舌。典源:《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秦军包围赵都邯郸,形势危急,平原君赵胜赴楚救赵,楚王不答应。赵胜的随员毛遂,很会说话,他说服楚王,当场签订了派兵救赵的盟约。赵胜很高兴,夸奖毛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同出一源的还有成语“锥处囊中”、“脱颖而出”、“歃血为盟”。

四、赵国与其他国家的外事交流

赵国与其他各国的外交中既有友善的外事活动,更有国家安危悬于一线的危急时刻。

西缶之辱。典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元前279年,蔺相如随赵惠文王赴渑池与秦王相会。会上,秦王强使赵王为其鼓瑟,而秦王却不肯为赵王击缶。蔺相如以“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相威胁,终于迫使秦王“为一击缶”,从而为赵雪耻。

完璧归赵。典源:《史记・廉颇蔺相如传》:秦国愿以15城换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识破了秦国想通过讹诈得到和氏璧的阴谋后,诡称璧有瑕,将璧夺回。蔺相如依靠勇敢和机智,巧妙地使宝璧安然回到赵国。同出一典的成语还有“相如折秦”、“布衣之交”。

五、直接描述赵国周围的军事环境

腹心之患。典源:《史记・赵世家》:武灵王赵雍请楼缓一起谋划,说我先王根据世事的变化,来做南边属地的君长,现在属地虽然不小,但大功尚未告成。如今中山国是我心腹之患,四面有这样长的边界,却没有强大的兵力自救,这是要亡国的。

六、结语

邯郸成语典故所包含的史料颇多。本文从军事、战争文化的角度对出自邯郸的成语典故归纳整理,以为以后更进一步地研究提供资料。

参考文献:

[1]郝在朝.邯郸成语典故集[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8.

第9篇:战国策齐策范文

燕与齐是邻国,燕弱而齐强。公元前314 年,齐宣王乘燕国内乱大举发动进攻,燕军几乎覆灭。燕昭王即位后,处心积虑要报深仇大恨。他采用纵横家苏秦“谋齐”的策略,派苏出使齐国。

这时候的齐国,由踔凑,同赵国保持着密切的盟友关系。故此,燕昭王授予苏秦活动的战略方针,就是“大者使齐毋谋燕,次可恶齐赵之交”,使得齐国不再将战略矛头指向燕国。苏秦到齐之后,第一步棋便是破坏齐、赵之间的关系;第二步棋,便是使齐国“西劳于宋,南疲于楚”,使齐国在攻打楚国的过程中逐步削弱自己,并在攻打宋国的过程中,得罪其他几个对宋国虎视眈眈的大国,在四面树敌的同时,使得齐国陷入危难的败局。

在苏秦极力怂恿下,齐王攻打宋国。宋地处大国夹缝之中,牵动着各方的利益。齐与秦、楚等国关系越来越差。这时的齐王,被苏秦的“好话”和眼前的利益牵着鼻子,在一条通往深渊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齐国终于同秦国全面交恶。苏秦告诉齐王,应当乘胜拿下宋国,如果把大家都发动起来,兴许就把秦国给灭掉了。齐王派苏秦以齐使臣的身份,前往燕、赵、魏、韩,说服他们组织一个五国联军,共同伐秦。苏秦明地里似乎在为五国谋秦做准备,暗地里又为联合赵魏反齐做着筹划。眼看攻秦联军初步成形,齐王乘机加紧了对宋的进攻。宋国的灭亡,引起了诸侯的一片恐慌,秦、楚、赵、魏、韩等国联军反齐。结果,齐军大败,都城临淄被占,齐醣簧薄

燕国之所以能借他国之力报仇雪恨,关键在于以利诱之,利用齐王贪婪和称霸的野心,唆使其不断征战,削弱自身国力;同时诱惑齐王攻占众人眼中之肥肉,引起公愤。其它强国当然不会甘心宋国被齐国独吞。于是,齐也好,秦也罢,都掉进了燕国设置的“复仇陷阱”。引起强国之间争斗,坐收渔翁之利,是弱小国家贯用的生存策略。

这种策略到当年韩国统治者李承晚身上,变成了裸的勒索。当时朝鲜战争结束后,李承晚表示,如果美国不支持他在韩国建立的“”,那么这个国家就要,而美国人在朝鲜半岛的态势,就会比继续支持他的效果更差。美国人为了维持在朝鲜半岛的影响力,不得不支持李承晚。如此一来,李承晚有了一份双边安全条约,还有一份来自华盛顿的承诺,即为了确保韩国的安全,美国军队可以根据需要在那里驻军。这就意味着美国保卫着一个“独裁政府”,因为李承晚对于“民主化”毫无兴趣。韩国就成为了李承晚而非美国所希望的韩国。李承晚发明了一种“勒索模式”,可以为所欲为:如果你对我太过施压,我的政府就会,而你会为此感到后悔。当然,美国甘愿被勒索,是希望李承晚能够成为其在该地区的利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