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蝌蚪找妈妈故事范文

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精选(九篇)

小蝌蚪找妈妈故事

第1篇:小蝌蚪找妈妈故事范文

有一位大姐姐路过这里,看见了他们手里拿着抓来的蝌蚪,快步跑了过来对他们说:“小同学,你们应该把蝌蚪放了,要不它们会死的!”他们一点儿也不在乎这位大姐姐说的话,继续往前走。大姐姐又说:“我这里有一本《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书,你们大家来看看,非常有意思。”大姐姐的话刚说完,只见他们都好奇的跑过来,争先恐后的去阅读这本关于小蝌蚪的故事书……

他们看完故事书说:“这太令人激动了。”先前出主意的那位同学说:“要不咱们把小蝌蚪放了吧,它们也是有生命的啊!它们也有妈妈,如果它们的妈妈看见自己的小宝宝没了,会伤心的。所以咱们把小蝌蚪放了吧!”然而当他们看到好不容易才抓来的小蝌蚪,又都舍不得放了。有一位同学主动把小蝌蚪给放了,还有一位同学抱着玻璃瓶左看右看,好像在和小蝌蚪告别一样。大姐姐看到这位同学的神情,着急的对他们说:“大家都快点和小蝌蚪告别吧。”原来这位大姐姐是一个急性子,生怕他们在瞬间会改变主意。

他们看了看大姐姐,又看了看小蝌蚪说:“大姐姐说的对,快点和小蝌蚪告别吧,它们的妈妈找不到小蝌蚪会很着急的。”话音刚落,他们都不约而同的把小蝌蚪放进了河里。大姐姐高兴的说:“你们真是好样的!”这几位同学也很高兴,因为他们通过这件事情,懂得了一个道理,就是:动物和人一样,是有生命的,我们都应该珍爱生命!

第2篇:小蝌蚪找妈妈故事范文

我的心也随着春天的来临活跃起来,闹着要妈妈带我去乡村看蝌蚪。一天,晴空万里,瓦蓝的天空飘着朵朵棉花似的白云,我跟着妈妈来到了点军乡的农家饭庄,农家饭庄的周围到处可见池塘,我迫不及待地来到一处池塘边,妈妈拉着我的手生怕我掉下水,我弯着腰顺着池塘边望去,池塘里果然有无数只小蝌蚪,他们摇头摆尾欢快地游来游去,我用树枝打着水,逗得小蝌蚪一会儿不见了,一会儿又游来,他们很可爱。

我和妈妈找来一个饮料杯,把那些可爱的小蝌蚪舀进杯子带回了家。当天,我在家里找出一个大的塑料瓶,把小的瓶口剪掉,把瓶子洗的干干净净,放满水,摘了一些水草放在瓶子里,然后用滤渣的汤勺轻轻地把小蝌蚪舀进大塑料瓶里,小蝌蚪一进大瓶子里就一上一下地游着,好象对他的新家很满意。

第二天,我一起床就来到小蝌蚪旁,他们都浮在水草边的水面上,静静的,一动不动,好象睡着了似的,我轻轻地敲一下瓶壁,他们立马游动起来,我仔细一看,瓶底里多了一些绿色的小圆点,妈妈说那是小蝌蚪的屎。为了小蝌蚪的家有一个清洁的环境,我每天放学后就要给小蝌蚪换水,放一些新鲜的水草。

一个月过后,小蝌蚪的头渐渐地长大,黑色的身子逐渐变灰,脑袋的后部长出了一点小脚,小脚慢慢长长有了关节,听妈妈说小孩长身体要补钙,于是我把我补钙的奶片在上学前丢了一颗放进蝌蚪的瓶子里,盼着蝌蚪快快长成青蛙,等我放学回来,发现塑料瓶一片浑浊,浑浊的水里飘着两只四脚朝天死去的蝌蚪,我愣注着、懵着脸哭诉着喊妈妈,妈妈一边安慰我,一边帮我把死去的蝌蚪舀出来,把蝌蚪的家帮我从新清理干净,我又可以看见剩下的蝌蚪在清澈的水里游来游去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蝌蚪的前脚也慢慢长出,气温越来越暖和,我们穿起了花裙子,好象已经入夏了,我一大早和往常一样把蝌蚪搬到阳台晒晒太阳,等我放学回家,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精心祠养的蝌蚪一个个都都漂浮在水面上,他们永远睡着了,不会再醒来,我是多么希望他们会醒来啊!

第3篇:小蝌蚪找妈妈故事范文

它们的身子呈黑色,像穿了一层黑绸衣一样;尾巴又细又长;头上的眼睛小得看不见;嘴巴也很小,用显微镜看是红红的,用眼看只是一个小小的红点点;尾巴上面还有一点像柳叶一样的东西。

它们游动时尾巴一摆一摆地,荡漾起了一圈圈的波纹。全身游动时真像一个黑色的逗号。嘴里吐出一个个水泡,发出了一点“啪!啪!”的声音,好像在说:“好舒服啊!”

我正准备喂小蝌蚪时才想起:我还不知道蝌蚪吃什么。于是,我跑到爸爸那里,对爸爸说:“爸,您知道蝌蚪吃什么吗?”

“嗯”爸爸说,“蝌蚪吃沙虫子。”

听爸爸说了后,我又想起污水沟里有沙虫子。找了十多分钟,终于找到了七八条。我把这几条沙虫装进了一个纸盒,跑到养蝌蚪的水池那儿,把沙虫全倒进去了。蝌蚪看见了,马上争先恐后地游到小虫那里,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沙虫子就被蝌蚪们“一扫光”了。

过了几天,它们长出了两条后腿,尾巴变短了点;又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变得很小很小了;又有几天过去了,它们的身子变成了淡绿色,尾巴不见了;再过了一两天,全身是绿中带黑,已经可以在陆地上跳了。因为这个水池太小,所以我用了个脸盘将它们送进了池塘里。

第4篇:小蝌蚪找妈妈故事范文

人类的大脑就像一本故事书,里面装着一个人的纯真和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幻想,当然还有很多充满童趣的小故事。下面我就带大家进入我的故事,来了解其中带给你的快乐和体会。

这是一个关于一只小青蛙的传奇故事,希望你能从中感受和体会到一点东西……

出生篇

在一片清澈的水塘里,青蛙妈妈的第一批卵出生了,他们可爱极了,像珍珠一样洁白,让青蛙妈妈爱不释手。

经过妈妈的爱心呵护,不久小青蛙们,哦,是小蝌蚪出生了。可只有一颗卵没有孵化出小蝌蚪,这可急坏了青蛙妈妈。其实这个小蝌蚪已经孵出来了,只是不愿意出来罢了。小蝌蚪趁着妈妈不在打了个哈欠,懒懒地看了看外边的兄弟姐妹心想:“哼,外面有什么好的。”不一会又扭头睡着了。到了晚上青蛙妈妈拿来了很多好吃的,小蝌蚪们都在狼吞虎咽地享受着,吃饭的声音把他再一次弄醒。小蝌蚪看着兄弟们吃饭的样子,又听听自己呱呱叫的肚子,不由得撞破了卵壳,钻进了妈妈的怀里。小蝌蚪不好意思的对妈妈说:“妈妈,对不起,让你担心了。”妈妈摸着小蝌蚪的头,和蔼地说:“其实我早就知道是你故意不出来,所以和你的兄弟姐妹一起演了这出戏。”说完,兄弟们都乐了,小蝌蚪也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然后傻傻地笑了……

学艺篇

渐渐的小蝌蚪变成了小青蛙,尾巴也渐渐地退化,他也有了自己的名字,叫“晓小”。当然,小青蛙长大就要学会自食其力,妈妈也开始教给他们本领。可怜的晓小什么都学会了,可就是跳不高。慢慢的,晓小自卑起来,他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一天青蛙妈妈发现了沮丧的晓小,对他说:“成功是靠努力得来的,只是自卑将一事无成,一无所获。不就是跳不高嘛?我们可以练啊!妈妈相信你,只有不断的努力一定会成功,妈妈支持你。”

晓小听懂了妈妈的话,于是他每天都在荷叶上练习跳跃,他付出的努力比别人的多,吃的也多,就这样他渐渐地长大了。他的努力没有白费,腿上的肌肉是那么健壮,也得到了妈妈和兄弟们的好评。

成功篇

水塘里要开跳高比赛了,由乌龟爷爷当裁判,地点就在水塘的旁边。这次比赛有蟾蜍家族,火箭蛙家族和青蛙家族参加。蟾蜍家族派健壮的阿肥参赛,火箭蛙家族派小冲来参赛,青蛙家族当然是晓小来参加了。

比赛开始了,第一个是阿肥出场。在一声号令下只见阿肥第一跳就跳出了一米一零的好成绩,大家都为他欢呼跳跃。这时裁判高喊:“下一个出场的是火箭家族的小冲,火箭家族也是上次记录的保持者,大家为他加油!”小冲的一跳真是漂亮,动作好看,弹跳自然。“一米二八”裁判高喊,“这是个不错的好成绩,下面看青蛙家族的了。”晓小带着妈妈和家族的希望来到了跳点,1.2.3.起跳。晓小的奋力一跳超过了阿肥的高度,也超越了小冲的高度。乌龟裁判高呼:“哇!一米三五,一项新的记录诞生了,不敢相信,他能跳这么高!”

比赛场上此时沸腾了,而危险也在一步步逼近。一条毒蛇在草丛中蠢蠢欲动。还好,晓小及时发现了这个杀手,他大喊:“大家小心,快跑,有蛇。”赛场一下子乱了起来,大家东躲西藏,最后还是在乌龟爷爷的帮助下大家藏了起来。毒蛇仍不放弃,继续寻找着。晓小眼珠一转有了办法,不过需要大家的帮忙。在他们的共同商讨下终于有了完美的计划。“好,大家开始行动!”晓小低声说。小冲一下跳了出去来吸引毒蛇的注意力,毒蛇发现了猎物便追了过来。这时,大力士阿肥和家族成员把一块大石头从旁边的土堆上推了下去,正好压在了毒蛇的尾巴上,毒蛇疼的转过头来。晓小便抱着一块有尖又重的石头朝蛇的七寸刺去。

第5篇:小蝌蚪找妈妈故事范文

一、文与图相结合

低年级的课文多数配有色彩艳丽的插图,且插图生动富有情趣,儿童的注意力容易集中到形象、生动的插图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插图,让插图在教学中发挥功效。我们可以让学生先看看插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然后图文结合进行教学。如一年级下册《雪孩子》一课的教学,我先引导学生认真观看课文插图,而后请同学说说下完雪后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下雪之后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本课的插图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的体现,而且故事很有吸引力,所以学生说的非常生动形象(神态各不相同),而且学生特别富有想象力。看完图后我又紧接着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这样一来图文结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对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课文结尾时我要学生看插图想象,雪孩子哪里去了?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真是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说图文结合可谓一举两得,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读与思相结合

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在教学中就可以采用读思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读后思考: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小蝌蚪们找到妈妈了吗?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同桌之间积极交流。最后我让学生说出体会,畅所欲言:你想对小蝌蚪们说什么?学生说:小蝌蚪们找妈妈找的真辛苦;小蝌蚪们找妈妈找了好长时间;(我问学生:从哪里知道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好长时间?学生说:小蝌蚪刚开始找妈妈的时候只长出了两条后退,后来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再后来尾巴变短了,身体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不是说明找妈妈的时间很长吗?)学生们的体会不尽相同,我认为教学效果不错。

三、读与听说结合

口语表达能力需要培养,需要长期训练。说又是建立在听的基础上的,“听”是人们一切语言交际活动中最重要、最基础的环节。首先老师要言传身教,树立倾听榜样。其次,循序渐进,训练倾听。比如复述故事:小孩有一个共同点――喜欢听故事。开始接一年级的时候,我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利用课闲时间给学生讲一两个故事,时间长了学生吵着要听我讲故事,于是我给学生提了一个要求,听完后请学生复述。刚开始我只讲简单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故事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学生专心听的时间也越来越久了,学生说话的能力也渐渐提高了。又如《陶罐和铁罐》一课,在教学中我问学生: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在畅所欲言中,学生明白了一个做人的道理。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读与演结合

低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领会还处于萌芽阶段,而比较理性的文章在低年级并不多见,低年级课文多数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寓言和童话色彩比较强的故事为主。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富有想像力,常常将自己当作故事中的人物来看待,与之同喜同悲。他们很愿意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很容易披文入情,进入角色。如《三个儿子》一文,开始我让学生图文结合进行阅读,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分角色演课文内容,学生将三个儿子的表现演的活灵活现,不仅再现了故事情节,而且还展示了自己的本领。课本剧的表演很成功,我认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读懂了课文内容,并且融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五、读与画结合

画自己心中的图,把具体的语言文字转化成图画。如《四个太阳》一文,我在教学开始的时候问学生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有的说是无色的,有的说是彩色的,还有的说是五颜六色的。然后让学生展开阅读,学生知道各个季节太阳的颜色不尽相同,于是我趁机追问: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学生开始照着课文说,春天该画个彩色的太阳。于是我让学生画四个季节的太阳,学生在一边画一边涂色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课文内容,而且还为背诵课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读与画相结合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很好体现。

六、读与写相结合

第6篇:小蝌蚪找妈妈故事范文

创设情景:出示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的国画《蛙声十里出山泉》,提出国画的题目是蛙,而画中没有出现蛙的踪影,只是突出了几只随溪流游动的蝌蚪,是图画的名不副实吗?导入新课。

点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二、讲授新课

(一)两栖动物的生殖

师:出示多媒体图片描述并提出问题“稻花乡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两句诗都是描写了蛙的叫声,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一般在什么季节可以听到蛙叫?青蛙一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生:春末夏初青蛙叫得很厉害。青蛙一般生活在有水的地方,池塘里、小河旁。

师评价并进一步提问:说的很对。那么青蛙为什么会鸣叫呢?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歌喉还是有其他原因?是不是所有的青蛙都会鸣叫呢?

生:(1)我想青蛙唱歌和孔雀开屏差不多,都是为了吸引雌性。(2)只有雄蛙才会唱歌。

师评价并总结:回答得非常好,看来平时大家的观察很仔细。雄蛙的口角两边或一边有鸣囊,一到繁殖季节,它们便卖弄自己的歌喉,吸引雌蛙。雌蛙以鸣叫声来选择雄蛙。所以说青蛙的鸣叫是和生殖有关的一种现象。那么,除了鸣叫之外,青蛙在繁殖季节还有那些现象呢?

生各抒己见,会提到青蛙的抱对现象

师:出示多媒体图片,介绍青蛙的抱对,并让学生思考有什么意义?

生:雌雄蛙紧紧地抱在一块儿,可以使卵细胞和更好地结合形成受精卵。

师出示蛙卵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特点和意义

生:上面的颜色深些,主要是为了吸收光,利于本身的发育。

师:大家通过学习蛙的生殖活动,想一下青蛙的生殖有什么特点?必须在水里进行吗?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青蛙是体外受精,雌雄异体,并且生殖活动离不开水。

点评:运用谈话并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借助日常生活中所听到的和看到的现象自然而然归纳出知识要点。

(二)两栖动物的发育

师提出疑问:大家还记得“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下面请一名同学把这个故事讲一下。大家在听的同时思考为什么小蝌蚪总是找不到自己的妈妈?

生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师让学生回答:为什么小蝌蚪找不到自己的妈妈呢?

生:小蝌蚪不知道自己和妈妈长的差别太大,因为一般动物孩子和父母都长的差不多。

师提问蝌蚪和青蛙有哪些主要区别,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结合学生的看法,出示青蛙的发育过程视频,引导学生找出认识上的不足。

师让学生回忆发育过程并区别:

师:从外部形态上看蝌蚪和青蛙分别有哪些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师从蝌蚪和青蛙的呼吸器官、运动器官、感觉器官、身体的颜色等方面引导小结:蝌蚪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有侧线,用鳃呼吸,用尾游泳。青蛙适于水陆两栖生活的特点:有四肢,后肢发达适于跳跃,趾间有蹼适于游泳,感觉器官发达,用肺呼吸,口腔宽阔,体色是保护色。

师看课本P48彩图或者出示青蛙发育过程图片提问:青蛙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几个时期?

生: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这里容易和前面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混淆,把青蛙的变态发育看成是完全变态发育,所以教师要强调一下。

师总结并进一步提问:像青蛙这样,幼体和成体不仅在外部形态上有许多差异,而且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的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大家知道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那么根据以上所学的内容让学生确切的说一下什么样的动物是两栖动物?

师出示蝌蚪和青蛙的区别表格小结:像青蛙那样,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两栖动物。

师多媒体出示动物的图片大鲵、蟾蜍、乌龟、扬子鳄,让学生找出哪几个是两栖动物?

师:雌雄蛙把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并在水中结合,这样的受精方式叫体外受精,它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时期,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上有明显区别,从而总结出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是――体外受精,(下转58页)(上接56页)变态发育。

师为了进一步了解青蛙的精神,师生诗词欣赏,并介绍少年就有远大的志向,让学生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的《咏蛙》:独坐池溏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师出示多媒体介绍青蛙在农田和仿生学的应用:青蛙捕虫的本领很大,当有小飞虫从它眼前飞过时,便一跃而起, 总能准确地把虫抓住。但奇怪得很,蛙那双凸起的眼睛,对静止的东西,却“视而不见”。即使有苍蝇呆在眼前,也不会引起它的注意。人们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已研制成功一种电子蛙眼。电子蛙眼被广泛应用在机场及交通要道上。在机场,它能监视飞机的起飞与降落,若发现飞机将要发生碰撞,能及时发出警报。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挥车辆的行驶,防止车辆碰撞事故的发生。

师为了更加了解青蛙,课下组织生物兴趣小组观察青蛙对食物的选择,鸡肉、馒头屑、水果碎片和活着的甲虫,青蛙会选择什么食物呢?是选择运动的食物还是静止的食物呢?从而了解青蛙的食性,蛙眼在仿生学上的功能。

师出示青蛙被危害和六条腿青蛙的图片,青蛙是我们人类的朋友,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青蛙呢?

生:保护水资源,不乱捕杀它们等。

师:如果你是一只可爱的小青蛙,将对人们说些什么?

生积极回答。

点评: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根据原有的知识主动积极思考,通过教师的引导分析,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出示现实生活中的资料和图片,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三、板书设计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谈话法为主,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和视频,通过学生课前的调查并在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恰当地联系了学生旧有的生活经历,挖掘了学生的隐性课程资源,适时补充相关内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在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课外饲养青蛙并观察它的变态发育过程,从而使学生增强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第7篇:小蝌蚪找妈妈故事范文

一、现代幼儿音乐教育的作用

现代幼儿音乐教育具备特殊力量,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有关键影响,因为音乐是影响情感,理解音乐并非孤立的句子,也不是單一的词汇在发挥作用,而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只有具备综合能力才能获得音乐感受,所以音乐教育对幼儿提高综合能力、获得全面发展有利。同时,幼儿通过体验音乐能更好地了解环境,辨别音乐的声音和一般的声音,从而发展幼儿的听觉,使幼儿增长知识。音乐还能帮助幼儿平衡情感,消除内心紧张,因为幼儿唱歌、听音乐能慢慢镇静或振奋,在表现情绪不同的音乐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幼儿持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长短和年龄有直接关系,而音乐教育对材料的科学选择有助于直接激发出幼儿的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注意力,延长其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另外,现代幼儿音乐教育能帮助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自我表达能力以及感受自身价值的能力等,为幼儿营造适宜成长的环境,从模仿、实验、探索中体验音乐,进一步形成并增强幼儿的理解能力、辨别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为发挥现代幼儿音乐教育具有的这一系列作用,探索现代幼儿音乐教育教学策略显得至关重要。

二、现代幼儿音乐教育教学策略

(一)将音乐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之中

在现代幼儿音乐教育中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创造能力是需要长期坚持的,所以不能将幼儿音乐教育局限在幼儿园教师专门组织的音乐活动之中,还要讲起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之中。例如:幼儿园可设计并实施幼儿音乐化的一日生活,科学选择经典名曲、童谣,在幼儿入园、早操、游戏、午餐、午休、起床、散步以及离园等环节播放,让班内、园内的每一个角落均充满和谐的、优美的音乐,促使幼儿从入园开始就感受到浓烈的音乐气息,进而以饱满的情绪和愉悦的情感投入到一日生活之中。在被美好音乐熏陶的同时,幼儿能慢慢了解听到某乐曲时应该做什么,伴随音乐自然而然产生积极的情绪。当幼儿在一段时间里熟悉一组贯穿一日生活的乐曲之后,教师可更换另一组乐曲,以便幼儿接触大量乐曲、歌曲,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过度,形成音乐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二)依托小故事铺垫好幼儿音乐欣赏活动

幼儿音乐欣赏活动时幼儿依托音乐认识世界的思维活动的一种,即教师指导幼儿倾听音乐、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使幼儿获得良好的音乐教育,形成对音乐的兴趣和美的情操。而在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中如何将抽象的音乐与具体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时幼儿心灵被打动的关键,这就离不开小故事的铺垫。例如:在教幼儿欣赏歌曲《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就可依托小故事进行铺垫。即:浩浩的家门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溪,他有一天来到小溪边玩耍,一只小蝌蚪突然孤孤单单地游过来,哭着问浩浩能不能帮它找一找妈妈,浩浩安慰小蝌蚪,答应帮它找妈妈,于是浩浩问小溪里的小鱼是不是小蝌蚪的妈妈,小鱼说它不是,浩浩又问小螃蟹是不是小蝌蚪的妈妈,小螃蟹也说不是,浩浩急得大哭起来,他的奶奶此时走过来,提醒浩浩去问一问小溪对面的青蛙,所以浩浩急忙找到青蛙,问它是不是小蝌蚪的妈妈,青蛙说它是,而此时浩浩发现找他帮忙的小蝌蚪已经变成了小青蛙,它很感谢浩浩的帮忙。通过这个小故事,幼儿们对浩浩、小蝌蚪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时教师再播放匹配故事主题的音乐《小蝌蚪找妈妈》,从幼儿们侧耳倾听的样子可以看出,依托小故事为音乐欣赏活动做铺垫的教育方法是成功的。

(三)在音乐审美教育活动中深化幼儿体验

对幼儿来说,热爱音乐是天性,因为他们活泼、天真,对音乐有天然的向往、亲近,音乐是每一名幼儿都需要的,是其最早的一种生活体验。所以在日常的音乐教育教学层面,教师要注重转变教育理念,重建现代幼儿音乐教育理念,正确处理音乐审美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在幼儿的音乐审美体验中有机渗透知识与技能,激发幼儿对美的表现与创造情趣,把音乐教育变成师幼共同的表现、体验与创造音乐美的过程。例如:教师可在音乐教育中适当创设和音乐意境保持一致的教学情境,帮助幼儿身临其境欣赏音乐。就拿春天来说,当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欣赏和春天有关的歌曲、乐曲或舞蹈时,就可将嫩绿色作为基色调,在教室的四周布置一些迎春花、桃花、柳树等,把教室变得富有春天的意境,从而丰富全体幼儿对春天的体验,在学习音乐、欣赏音乐时也能有更直观、更深刻的体验。又如:在唱歌、学习韵律等现代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创造让幼儿亲身参与的机会,让幼儿在此基础上自然而轻松地学习音乐。就拿《拍皮球》这一首儿歌来说,教师可先让幼儿想一想拍得重或拍得轻会使皮球怎样,幼儿们纷纷回答拍得重皮球就跳得高、拍得轻会使皮球跳得很低。接下来,幼儿们在教师的伴奏下快速学会歌曲《拍皮球》,且教师让幼儿一边唱歌一边表演拍皮球的动作,加深幼儿对歌曲的感受和体验,使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在亲身参与中变得越来越浓厚。

第8篇:小蝌蚪找妈妈故事范文

一、从语言发展的兴趣入手

将幼儿的主动参与意识贯穿到童话故事的讲述活动中兴趣是激发幼儿参与意识的重要因素,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提高幼儿的主动参与能力是当今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在组织设计的科学童话《谁最不怕冷》的过程中,首先从兴趣入手,为幼儿创设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听配乐故事《谁最不怕冷》,让幼儿自由思索,大胆想象,紧接着提问:故事中讲到了哪些不怕冷的动物?这些动物中谁最不怕冷?为什么?让幼儿带着这些感兴趣的问题,结合图片,再进行观察,在原有想象的基础上,讲出这些不怕冷的动物,并为这些动物依次按怕冷至最不怕冷的顺序排列,在讲述情节对话的过程中,虽说有的幼儿对画面内容观察还不够仔细,对某些知识点把握不太准确,但你不难看出幼儿的思维在活跃,兴趣在不断高涨,想象力、创造力及主动参与意识在不断进步和发展。所以教师要积极为幼儿创设“说”的环境,在说话中练习说话,在交谈中无拘无束,愿意把心中的话讲给大家听,再借助教师适当的点拨、指导,幼儿会很快轻松自由地掌握这些新学内容。

二、通过讲述,体验快乐

激发积极参与的情感任何经验都能导致幼儿的发展,教师不要强求一律,而是理解不同幼儿的不同发展的需要,使得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参与状态,这样有利于每一个孩子的发呕。如童话《谁最不怕冷》的活动中,笔者的设想是在幼儿掌握基本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用启发和激励的方式让幼儿充分展开想象,打开思路,提高幼儿讲述兴趣,激发幼儿的创编热情,保证他们形象思维的流畅性和多样性,紧接着提问:在你的想象中,除企鹅外,南极和北极还有哪些不怕冷的动物?你能把这些动物用连贯的语言讲述出来吗?通过这些周密地层层提问,更拓展了幼儿思维想象的空间,很快说出了这些形态各异、五花八门的不怕冷的动物,在最后总结的过程中,虽说有的孩子对一些科学性的东西还比较模糊,不太具体,但他们都会很兴奋,很自由地描述出这就是自己想象的南极和北极最不怕冷的动物。多么有趣啊!幼儿尽情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我会讲,我最棒”的积极情感,这种积极情感不仅有利于自信心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幼儿的主动参与意识也随之而见,发挥了幼儿的主体。

三、运用多媒体画面,展示形象,引起幼儿兴趣

多媒体教学课件,充分调动了幼儿主动参与童话故事的兴趣形象化、生活化和具体化,把被感知的对象形象呈现出来,通过音响色彩、动态画面等刺激幼儿的多种感官,不断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稳定,思维更为积极活跃,使幼儿在较长时间内兴趣盎然,如大班童话故事《小蜗牛》,如果按以往教学模式是“你教我学,你说我做”幼儿会很快按教师的意思完整把故事讲述下来,但故事中一些具体、抽象、科学性的东西还很难理解和掌握,若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将具体、抽象的东西制成简单的画面,化难为易,便于幼儿理解进述。

四、在童话故事情境中培养学习兴趣

故事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故事中塑造的形象往往对幼儿起直接的教育作用。有人说,故事像一只神鸟,让孩子骑在背上,然后张开彩色的翅膀,飞向一个辽阔、新鲜而神奇的天地,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故事情境,渲染气氛,让幼儿身临其境地充当故事中的主人公,形象有趣,也很新鲜,能极大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

五、创设“生动形象”的可感情境

第9篇:小蝌蚪找妈妈故事范文

1. 本本主义――使用教材

现行教材里有许多的优秀儿童作品,教师们经常从此教材里进行选择。如《伞可以做什么》,虽然它是一首对答式儿歌,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深得孩子们的喜爱:(1)此作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吸引众多幼儿的注意。(2)儿歌语言浅显、通俗易懂、篇幅简短、具有节奏感,幼儿说起来朗朗上口。(3)儿歌独特的结构,便于教师与幼儿以及幼儿与幼儿之间进行对唱的儿歌。(4)此儿歌为孩子的语言学习留下了空间。(5)儿歌内容的形象性便于幼儿用肢体动作进行表现。

2. 传承创新――自编教材

我园坐落在绿色的田园中央,老师在选择语言教学内容时,因地制宜,尝试开发了具有农村特色的园本教材,比如:《绿韵儿歌集》,里面的内容有幼儿身边的植物、动物等等。老师们还结合如皋的地形,悠久的历史文化,历来名人的辈出,以及享有“长寿之乡”的美誉,自编了幼儿语言教材,目前有《家乡名胜故事》《长寿食品儿歌集》。相关的这些丰富的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都是幼儿语言学习的宝贵“养料”,将这些资源充分利用,有机融合将会使幼儿受益终身。

3. 拓展时空――补充教材

续编故事是为多数幼儿喜爱的学习方式,笔者对续编故事教学活动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如:《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教师结合相应的图片,将幼儿带入故事的意境中,然后让幼儿回忆并用语言讲述故事的后半部分,最后,尝试开展《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会。

二、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景,激发了幼儿语言学习的兴趣

1. 利用真实物品、创新玩具创设教学情景

直观、形象的情境教育能够激发幼儿语言学习的兴趣,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在富有童趣的情境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同时也促进了他们内部言语的发展。中班学生在进行“蔬菜派”这一主题活动时,将真实的蔬菜、用泥巴捏制并涂上颜料的蔬菜放在中班年级组的走廊内;孩子们就像进入了“蔬菜王国”,拿着真实的蔬菜进行观察、用鼻子闻一闻,再进行想象,最后用语言表达蔬菜的形状、它们像什么、闻起来是什么气味、可以制作成哪些菜、吃起来什么感觉等等。

2. 利用角色表演创设教学情景

在开展语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会将语言课堂中使用的各种教具、玩具放在他们班的语言区角、表演区角,供幼儿活动后进行角色表演。如:自从开展了《小蝌蚪找妈妈》故事会后,分组编故事的一些孩子们自行组织并组与组之间商量分批去表演区角自己续编的故事。在我园的走廊提供了富有创新性道具,而且道具定时进行更换、变化。道具的摆放方式有两种:一、不同的故事进行摆放。二、综合摆放。幼儿可选择故事进行角色表演;也可到玩具综合摆放区选择玩具,选择同伴,合作商量进行创编表演故事。

3. 利用悬念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达,促进语言发展的有效手段是:悬念式情境法。在活动中创设各种悬念式的情境,为幼儿留下质疑、想象、创编的空间。如判断性问题有:“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你觉得他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在绘本故事《谁吃了我的大饼》中,在大饼上画了不同的齿印,并剪下,拿出其中的一块提问:“这一小块饼是谁吃了呢?”“这上面的齿印是谁留下的呢?”

三、教师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挖掘语言教学的深度

1. 师幼互动的创新

良好的师幼互动推动着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对幼儿肯定的语言、鼓励的眼神、丰富的肢体语言都会激发孩子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大班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教师提出问题:“什么动物有大大的眼睛、嘴巴又宽又大呢?”这一个有条件限制的问题能够充分调动孩子的生活经验,接着小蝌蚪又遇到了金鱼妈妈,“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吗?”这时的条件就增加了“大大的眼睛、嘴巴又宽又大、还有四条腿。”教师提出的问题由浅入深,激发幼儿的判断、推理欲望。

2. 教具的创新

教具的创设的过程中,结合该园的特色、利用农村的丰富资源而进行。玩具除了有教师、家长的制作外,还让幼儿参与玩具的创设与制作。如:出示农村的拜垫,让幼儿进行想象,“拜垫像什么?”“可以做成什么?”“用什么东西做成的?”“怎么做?”等问题,引发了幼儿的言语表达。他们在创设的过程中,可以独自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他们制作完毕后,除了具有成就感,还有要欣赏与表达的冲动。

3. 利用游戏,促进幼儿语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