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精彩故事范文

精彩故事精选(九篇)

精彩故事

第1篇:精彩故事范文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但是“隔行不隔理”。读着这本书,作为一名教师,我从柴静的《看见》中看见教育,思考着我们的教育。

每个人都是一个故事。《看见》可以说是一部讲故事的书。这本书中,一章就是一个专题的采访。二十章就是二十个故事。柴静还在书中讲述了很多新闻故事背后的故事,比如周老虎事件、药家鑫事件、虐猫事件……这些故事带给我们的有感动,也有沉重。有的故事让我们泪流满面,有的让我们掩卷沉思,有的让我们哑然失笑,有的则让我们心痛不已……在阅读的间隙,我情不自禁地想到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名言:“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静思默想,在这一个个“完整的世界”中,又该有多少精彩故事呀!孩子们的多彩生活犹如一条涓涓细流,这条小河在勇往直前,不断流淌。一路平坦时,它平缓舒展;遇到高山峡谷,它急速湍急;地形复杂时,它曲折回旋……用故事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是深深埋藏的故事,需要我们用爱心去解读、去关注,用耐心去等待、去发现,用真心去触摸、去感受……我们只有走进孩子的心灵,用心聆听方能感受它的美妙神奇。

经营每一个故事。书中有一张照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柴静蹲在地上,为一个哭泣的男孩擦拭眼泪———那是双城事件中一个失去了姐姐的男孩。这个饱受非议的镜头让很多人怀疑柴静是不是“表演性主持”,甚至有人因此而戏称她是“新闻戏剧主义”的代表人物。我觉得,这应该是柴静最纯粹的真情流露,她在书中的一句话也许是对这张照片的最好诠释———“如果问我做新闻关心什么时,我说关心新闻中的人。”我想到我们的教育:关注教育中的每一个人,这是做教育需要抵达的。如何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读懂孩子们的诸多故事?我们首先应该做一个倾听者,遇到不善言辞或不愿开口者,柴静会通过他们的动作、声音甚至一声叹息去辨识人物的真实内心。我们也应该学会用“孩子的眼睛”去看,用“孩子的耳朵”去听,用“孩子的大脑”去想,用“孩子的感情”去热爱……我们应该做一个反思者,对孩子们的故事进行教育的解剖和深入,只有深入才能有丰富的抵达;我们应该做一个参与者,“采访是生命间的往来,认识自己越深,认识他人越深,反之亦然。”同理,教育也是如此。只有进入孩子的故事,浸泡进他的生命河流,和孩子们一起创作、推动情节的发展,故事才会精彩。

第2篇:精彩故事范文

首先,代表我们公司的组织名为AWI,这是一家致力于羊毛研发和营销的公司。我们负责在澳大利亚本土和世界各地进行羊毛产品开发。我们把50%的精力用于产品营销,25%的精力用于产品研发,15%的精力用于羊毛加工。我们大部分的工作都符合羊毛衣物的法律要求,因此得以发展至今。

我想从羊毛市场开始讲起,这也是其他发言者已经提过的话题。首先,如今和农民生产的棉花相比,羊毛正日益向着小型、优质和昂贵的方向发展。全球纺织品类型各种各样,多达50种,创下新纪录。我想通过棉花产量的迅速增长来证实这一点。棉花年产量可达5000万磅,因而我们意识到羊毛年产量可达100万磅。我们的市场份额在下降。羊毛这种产品虽然小,但是市场很大。

我们考虑的第二点是,羊毛价格昂贵。羊毛的成本价是棉花的6倍。我们面临的真正挑战是,如何正确判断哪个市场将出现增长。一方面,我们要努力提高羊毛生产的利润;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羊毛保护者的利润。如果我们看一下促进羊毛衣物消费的人,就会发现大多是全世界的富人。他们是全部消费者中最富裕的8%,但在服装行业的花销却占到50%。这也是羊毛开销增长最快的一个群体。随着世界中产阶级人口的增长越来越快,其消费者数量也将增加。作为世界舞台上一种小而昂贵的纤维品种,羊毛将受到富裕消费者的青睐。

如果看一下世界羊毛服装消费者的消费情况,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关于新旧两个世界的故事。传统市场即“旧世界”,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北美和西班牙,其经济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都比较小,人口数量也不多,但贫富差距却在日益扩大。展望今后两年,其羊毛消费者数量涨幅不会很大,为1%左右。像西班牙这样的传统市场,其羊毛衣物需求量将出现下降。相比之下,“新世界”的经济体,包括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其市场发展很快。而从这种增长中获益的不只有富人,其他收入阶层的人也获益。这就是新旧两个世界的情况,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在新旧世界中实行不同的市场营销策略。

谈到奢侈品市场,这是世界服装产业增长最迅速的一个部分,其年均增长率可达9%到10%。在这个市场中,消费者意欲寻找有特点的羊毛产品。他们想知道自己买的是否是真货,是否是具有特色的产品。另外一个特点是,中国消费者正涌入世界豪车市场,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奢侈品购买市场,而且不久之后将荣登第一宝座。欧盟生产的豪车中,三分之一的买主都是中国消费者。努力争取中国消费者对我们的成功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我们非常重视中国市场,在中国开启了三大项目,这对于我们未来的成功很关键。而且中国消费者目前也在迅速发生变化。当然,还有其他一些需求量日益增长的市场。新兴国家的消费者如今也开始喜欢羊毛,比如南非,那儿的人们更注重的是羊毛的舒适程度。影响羊毛产业发展的一共有四大力量。每个消费者都有各自喜欢的风格,中国和澳大利亚的消费者都想了解未来推动羊毛产业发展的几大力量。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一代人被称为“小皇帝”,他们虽然年龄不大,但是消费能力很强,这将成为不错的羊毛产品市场。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人退休时将很富有,这对羊毛衣物市场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羊毛的故事很精彩,也能带来丰厚收益。我们正努力使羊毛开发符合环境发展的要求以促进环保行动。

我们目前面临着几大挑战,但我们会把挑战当成机遇,我们要不断增强生产天然产品的能力。我们所面临的第二大挑战,就是我们处于一个不协调的年代,即不兼容的年代。全球十分之一的消费者可能认为羊毛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这才是真正的挑战,因为这阻止了人们对羊毛产业进行投资,阻止消费者购买羊毛产品。这对我们来说是挑战,我们要做的是想办法让羊毛对皮肤有好处。我们已经进行了研究,证明有一种羊毛纤维对皮肤是有好处的。这一发现具有深远影响,我们还要继续开发这一羊毛品种,因为这有利于我们开发市场。我们还将尽力消除消费者的一种观点:羊毛对皮肤不利;证明我们的市场不会有害健康。这对于我国农民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消费者喜欢对皮肤有好处的羊毛,这对于我们改进工艺有非常积极的影响。一方面,我们要开创市场;另一方面,我们要拿出证据,证明产品有利于身体健康。为此,我们已经启动了几个项目。

第3篇:精彩故事范文

一、“精彩美拍”打开观察生活的大门

作文要有内容,必须有写作材料。写作材料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来自我们周围的事物。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细心地发现身边的人和事,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努力找出一点使自己心动的东西,养成多看、多听、多问的习惯,随时采撷作文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在“生活作文”的研究中,我们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用“精彩美拍”记录观察生活的素材,能激发起学生观察生活的“兴奋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帮助学生发现生活、记录生活、积累生活。

二、“精彩美拍”搭建生活作文教学的桥梁

我们的生活作文教学与“精彩美拍”有机链接,用“精彩美拍”服务于生活作文教学。“精彩美拍”意识的指向是学生自我体验获得和表达。孩子的观察与体验都是有所缺失或欠缺深刻的,但是他们真实地融入生活、关注生活,哪怕是幼稚的感受、稚嫩的疑惑、不切实际的联想,都是他们认真观察的结果,都值得赞赏和肯定。

1.用“精彩美拍”丰满创意表达的内容。学生习作的最大快乐就是用自己愿意的表达的形式,写自己愿意写的内容。在生活中“美拍”,学生想要“美拍”什么都可以由自己决定。学生可以围绕某一主题,自主选择观察内容;可以随机拍摄让自己心动、情动的一幕幕;可以走进自然,寻找并用相机记载生活中的美丽……在给照片配上文字说明时也有选择性,画外音、儿童诗、一段话……他们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方式去创意表达。

2.用“精彩美拍”创设丰富的网络世界。今五花八门的网络资源和虚拟游戏让学生沉迷其中。在生活作文教学中融入“精彩美拍”意识,在校园网站开辟出美拍专栏,上传孩子们拍下的一个个生活镜头。节日的欢乐、团圆的幸福、校园的美景、路途的见闻、家乡的变化……一张张美丽的照片、一句句诗一般的文字简介和心灵感悟,记录着孩子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镌刻着孩子们成长的足迹,激发着孩子们对学校、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孩子们自由表达,互相欣赏,跟帖留言。这里,已经成为学生群体展示自我的天地,智慧碰撞的舞台、情感交流的园地。

3.用“精彩美拍”激发绘本故事的创写。观察生活美拍的照片给予学生丰富的画面;细致揣摩意会后形成的文字说明是学生对画面的阐释。这样的阐释就等同于学生习作――回想生活的场景,再现生活的画面,将生活中趣事的来龙去脉叙述清楚,并且关注事情的高潮与细节,用文字叙写出“美拍”的故事,形成图文并茂的生活故事绘本。瞬间“美拍”意识让学生能够将自己关注的生活片段通过图片记录下来,化抽象为形象,学生在写文字说明时也就有了观察对象、有了回忆的依据、有了画面意识。孩子们用相机记录的是真实镜头,叙述的是真实生活,表达的也是真实情感。

有了他们这份“美拍”意识,写作教学才会真正向生活走进,才会接地气。因此,“美拍”意识给习作教学提供了接触生活的契机,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表达的氛围,鼓励学生观察生活,用一双慧眼捕捉生活中的有趣的人和事。学生爱好“美拍”,喜欢网络,他们对自己成为“美拍”小能手有着极大的兴趣与信心。将“精彩美拍”融入生活作文,目的就是以此举措让枯燥无味的习作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让习作教学增加故事情趣,使学生乐于表达,更好地达成习作教学目标。

三、“精彩美拍”拓展习作训练的“新引擎”

联结理论强调语言知识和现实世界知识的相互作用。但要实现写作与生活的交互融合,需要一些操作性强、易被学生接受的活动为载体来帮助他们积累、体验,形成自然表达的写作技能。

1.“精彩美拍”与传统节日联结

“精彩美拍”意识的形成对象是儿童。我们应站在儿童的立场,将“精彩美拍”与孩子丰富多彩的假日生活联结,才能真正丰富孩子的习作表达。我们指导孩子以观察、积累生活为重点,将学生引向生活,用“童眼看世界”,用“美拍”观察生活,引导他们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中,用瞬间“美拍”捕捉生活中精彩的趣味故事。对于他们的“美拍”作品要多鼓励,及时上传学校网站共享交流,通过“美拍”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再结合他们的认知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精彩美拍”与习作训练相联结

教材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主要阅读材料,教师要根据教材训练内容,指导学生“美拍”生活中的人和事,帮助学生将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联结,进而积累习作素材,提高习作能力。如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习作5训练要求:植物王国里有无穷的奥妙。请选择一两种植物,仔细观察,认真研究,然后把你的发现和研究成果写下来。老师在课前根据这一习作要求,指导学生到校园或大自然中观察一两种植物,并把观察到的植物的特点和变化“美拍”下来。然后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表达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图片,并配上“美拍”的图片,这样就把生活中的故事生动具体,图文并茂地描述了出来。

3.“精彩美拍”与言语训练相联结

习作训练除了指导学生写下图片说明文字外,还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进行言语表达训练,达到“精彩美拍”与言语训练相联结。如指导四年级学生写好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并突出对话描写,尽可能将人物对话写生动。写好人物外貌、对话、神态、动作要掌握的要素很多,教师不能一味地告知学生,显然不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我们将写人的方法融入“美拍”课程中,让学生在家里设置几个人对话的场景,引导学生先用“精彩美拍”的方式记录人物的外貌、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然后引导学生根据“美拍”的画面,说说人物的长相,想象人物的对话、根据人物的动作、表情加上提示语。这样的言语训练呈递进趋势,符合习作指导的规律。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人物的故事写得具体形象。

第4篇:精彩故事范文

教学实践中,不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单词、句型、课文的教学“各自为政”,相对零散,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如何让小学英语课主线分明,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真正促进课堂高效呢?笔者以为,“故事”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元素,教师将要学的单词、句型及所涉及的时态语法都放到一个故事情境中呈现。以《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 7 At a snack bar A板块一课的教学为例,探讨以“故事”来整合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效性。

一、故事探路,激发思维

1. 麦兜引路,妙趣横生

老师通过展示自己的name card,介绍my English name,my favourite drink and food,以及my favourite cartoon star,引出贯穿全课的主情景人物“麦兜”:Mc Dull is very lovely, but he isn’t happy today,because he is hungry.然后学麦兜的声音: I’m hungry.老师随即和其对话What would you like? 将其带入a snack bar,接着引出课题“At a snack bar”。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这个环节通过展示教师自己的name card,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介绍的爱好都是与本课所涉及的食物和饮料有关。通过最后一项My favourite cartoon star引出本课贯穿始终的主人公可爱的麦兜。卡通形象的出现,不仅仅是有趣,更重要的是成为故事的引子,最终为教学服务。接着通过教师与麦兜的对话,知道麦兜非常的饿,由此引出课题。这样的导入既趣味横生,又顺理成章。

2. 以旧带新,融会贯通

进入小吃部以后,遇见一个waitress在门口问What would you like? 然后请学生说说有哪些吃的和喝的,复习饮料类和食物类单词,并教“Something to drink/eat?”,接着同桌一人扮演麦兜,一人扮演营业员操练新句型,期间教新单词noodles。麦兜点完餐后又碰见好朋友麦唛肚子也很饿,就引出新句型“How about you?”。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由于本课的新授句型较多,学生掌握较为吃力。所以在本环节中,笔者设计进入小吃店为麦兜点餐,到回忆以前所学的食物及饮料类等旧单词,以旧带新,借机学习了新句型“Something to drink/eat?”接着又遇到麦兜的好朋友麦唛,再引出新句型“How about you?”这样为新课文的学习扫清了一部分障碍,让学生在“麦兜点餐”的故事中快乐地学习。

实践证明:以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故事教学探路,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通过活跃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故事导航,循序渐进

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知识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更是如此。

仍以上述课文为例:麦兜在snack bar 里遇见了Su Hai,Su Yang和她们的爸爸,随即提出以下问题,然后观看动画。

1)What would Su Yang and Su Hai like? Anything else?

2)What would their father like? Anything else?

3)How much are they?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Anything else?和How much is it/ are they?并操练。

在课文学习环节中,通过设计麦兜与Su Hai、Su Yang在小吃店偶遇,从而导入课文,把卡通人与课文主人公巧妙地结合在一个故事中,自然又真实。接着在观看课文动画前导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在回答提出的问题时又适时解决了课文的几个难点。这样循序渐进,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新句型。

三、故事模拟,巩固提高

教学实践还告诉我们:无论是知识的新授还是巩固,都必须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通过反复操练得以掌握与巩固。在本课中,通过chant把新授内容都放在里面巩固练习,琅琅上口。教师要求学生分组运用新授的句型和词组,模拟故事情景,进行表演操练,让学生在真情实景中掌握新知,并知道了作为Waiter或Waitress在快餐店应该说……,作为Customer(顾客)在快餐店可能会说……,给学生展示自我风采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group work中学生们的默契配合也锻炼了他们团结协作的能力。

四、故事拓展,精彩再现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以故事为载体,进行点拨引路,学生乐于参与,并想方设法让学生进行联想,以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仍以上述故事为例:麦兜看到Su Hai和Su Yang买了这么多好吃的东西,他也垂涎欲滴了。假如你是waiter或waitress,请用今天所学的句型帮助麦兜和麦唛点餐。同时给出菜单及价目表和相关句型,随后利用自制的食物图片和麦兜头套让学生真实演练。Mc Dull and Mc Mug have bought much food and drinks, they are going home now. Let’s say goodbye to them.( 麦兜和麦唛已经买了很多吃的喝的,他们要回家了,我们和他们说再见吧!)结束全课。麦兜和麦唛在吃饱喝足后回到家,也让学生能够在学完整课后对这一有始有终的有趣故事津津乐道,回味不已。

第5篇:精彩故事范文

除几位大学教授和媒体外,与会者多数有政府背景,毫无疑问他们是“组织”的代表。领导勉励编剧兼导演姜伟“再做―个《潜伏2》。完全有可能做好”,姜伟会意地点点头。但在会后面对记者采访时,他坚决否认会拍续集。“对我来说,这个故事已经结束了。”

大家比较集中的意见是结尾“共产党人宣布结局的方式”。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张效岩说,她先生看了以后,第二天早晨很气愤地跟她讲:这个结局我实在接受不了。

张效岩说,“那个表情,给人的感觉太冷酷了。”姜伟给出的解释是:观众期待谈话人的语气是80度,大家习惯了影视作品里党组织和颜悦色地跟下级说话;演员表演出的是50度,属于正常上下级对话口气;但到了观众那里,他们接收到的是20度,自然就觉得有点“冷酷”。

龙一的小说原著只有14000字,没有左蓝和晚秋,主要反派也就老马一人。姜伟拿到剧本后在家憋了10个月,最终扩成40多万字的剧本。龙一说:“姜伟拿了我这一点点小松子,如果这松子放我手里,炒炒也就吃了,在姜伟那儿,他给种成了一棵大树。”

姜伟偏爱改短篇小说,“你可以天马行空。展开你的思路,这是短篇小说的优势。字多内容多。改编最也大,取舍起来更麻烦。”他之前的路子多是都市情感剧,对古装戏或年代戏并不感冒。原著最终打动他的是余则成与翠平的假夫妻,这种拧巴和别扭的关系戏剧性极强,打破了过去地下斗争影视作品默契配合的模式。

《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郭运德说。谍战剧自从《暗算》到如今“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他还总结出“三大俗”来:特务胜似美娇娘,恐怖起来吓得慌,敌我之间斗狠忙。但他认为《潜伏》“整个设计非常紧密、精巧,环环相扣,有条不紊,这确实是进行了一个智力的操练。”

这些细节看着眼熟

《潜伏》里没有一个闲棋冷子,每个人物出场,都会在情节推进中发挥作用。姜伟的说法是“做局”。要赋予戏“智慧感”。“其实观众是很善良的,他看戏潜意识里愿意相信戏是真的。什么时候忍无可忍就不看了呢?就是太假啦!假的太多了就不看了,有一点假影响不大。把合理性的硬茬想办法抹一抹,拐个弯,就过去了。”

在原著里,余则成一出场就是个中共地下党安插在军统局里的情报员。在改编后,余的初始身份变成了。“我觉得他走入革命阵营就是个误会。历史也不乏这样的先例,你听老革命家口述历史的时候,会发现恰恰是他们嘴里没有口号,而有很多逼上梁山的坦诚,令人肃然起敬。余则成是因为左蓝走上革命道路。刚走上来左蓝死了,那你还走不走?”

为强化这种“盲目性”,姜伟让余则成“想着去延安”,在见到李克农的时候还留了封信给左蓝。“他并不是清清楚楚知道进来了要干什么,为什么。左蓝就是个等他上路的人,他一上路左蓝就死掉了。把人物置于尴尬的局面。”

三个女人一台戏,一个标准革命女青年,一个乡下女人,一个漂亮的娇小蛆。左蓝、翠平、晚秋加一块,就是姜伟认为的“当时理想的革命者完美的妻子形象”:吃苦耐劳,有文化涵养。追求进步,漂亮,还懂生活情调。

翠平的到来也是一个“意外”。余则成对她说:“你们游击队员不就是打个冷枪,埋个地雷,送个鸡毛信什么的吗。”为什么组织会派这样一个游击队队长来配合余则成的工作?姜伟承认这“有点说不过去”。尽管设置了翠平有个去过延安的妹妹。“那个时候肯定有很多荒唐的事,人们认知它的时候会认为,既然是这样一个严密的机构,那组织工作就应该严密。‘咣’就派翠平下来了,没有派她来的理由就不太合时宜了。所以我就在这个戏里加上她妹妹死掉了。这是受到《玉观音》的影响,因为那个人不能来了,所以才派她来。”

《潜伏》一开头的监听戏,就直接从《窃听风暴》来的,姜伟表示,通过窃听来反映余则威的心理变化,也是来自这部德国电影。天津站的四个太太打麻将则是受到《色・戒》的影响。“四个太太穿着旗袍打麻将。不是挺舒服的吗?而且桌上还会发生点事,产生一个话题。”大量旁白的应用。是姜伟从头脑库存中调出的两部谍战戏的结果:前苏联的《春天的十七个瞬间》和北朝鲜的《无名英雄》。“他的职业放在这儿,不能跟任何^交流最真实的东西,这也是这两部谍战戏的特点,我特别喜欢,所以特别坚定用旁白。”

龙一很喜欢剧中的台词,每个人的话都特色鲜明,比如站长一张嘴就是动物:“时间就像头野驴呀,跑起来就不停”,“你们是大肥猪怕宰呀都躲到这来”。龙一说:“大家都说这个戏搞笑,你仔细看台词,没有任何人在搞笑,大家都是很认真很正常地演绎生活。那种戏剧感是结构性喜剧,这是喜剧的最高境界啊。这个笑不是搞出来的。”

姜伟觉得《潜伏》拍出来应该是这样:有一点喜剧的感觉在里面,但是不能让人太乐了的那种笑,“因为他们夫妻肯定是有一些荒诞的喜剧色彩,有些东西是随机应变的。”比如讨论生小孩,余则成调侃翠平“跟你商量个事儿。你以后能不能生个嘴巴小点儿的女儿”,翠平则回应“我还想生个眼睛大点的小子呢。”

开始没敢想孙红雷

对于余则成这个角色的演员人选,姜伟跟制片人张静有段时间曾“顶”得厉害。姜伟倾向于辛柏青和朱媛嫒两口子来演余则成和翠平。他觉得辛有文人气,可以强化余则成的小职员气质。而张静想用李光洁,姜伟也同意。《特殊使命》里的李光洁在很大程度上像余则成,但姜伟认为如果用了李会“没有一点新鲜感”。他心里很抵触。

辛柏青打电话给姜伟说,朱媛媛要生孩子,不能上这个戏了。姜伟想:也好,就死心了。之后还考虑过王学兵、林熙越、富大龙,都不理想。这时候张静告诉姜伟,孙红雷有兴趣。但是档期很紧,可能就一个月。过了几天张静又说,孙红雷想跟你单独谈谈。孙红雷问张静:导演爱吃什么,张静说海鲜。孙就找了个海鲜馆,早早地去了等姜伟。“我一点也不排斥他,能来演最好了。”姜伟说,为什么早期没想到他,“说句不好听的话,没敢想!”

见面那天,孙红雷一上来就说,余则成这个人太可演了,老姜你剧本留给演员的表演空间特别大,我知道你台词什么意思了,我怎么演都成,而且肯定能演好。孙红雷要了一瓶五粮液,两个人就喝起来。姜伟也很高兴,原本是没打算喝酒的,“因为在我头脑里没有用不用他这个问题,但是有一点我是担心的,就是时间不够。我想跟他要时间。他答应得非常痛快。他说老姜,时间你不用想,不是你想的事,我

孙红雷还没拍过没拍完的戏呢。他很简单,那次谈话大家都很平静,但是出奇的愉快。”

那顿饭吃得超长,大大超过预期。又过了一星期,孙红雷约姜伟去他家,说剧本已经看完了,再细谈。“他站起来跟我比划对人物的理解,还有左蓝,他希望是个什么样的人等等。我又跟他谈到时间问题。因为上次他只是口头承诺,跟合同不一样。合同规定他超期要加钱不少。他还是说,老姜,绝对没有问题。我希望他说:没事,合同改了。但他没有。所以对他的承诺一直就担心,包括拍到后期肯定要超时间了,但究竟他们能不能给时间?一直悬着。”

最终,孙红雷还是从下一部戏档期里抽了10天给《潜伏》。2008年3月18号开机,4天后孙红雷到片场,5月20号关机。30集的戏前后63天就拍完了。姜伟一再感叹《潜伏》是他拍的戏里“最糙的”。军统天津站的办公室一直阴森森的,“那里不是摄影棚你知道吧,本来就低,没有地方挂灯。戏里面所有走廊的戏,都只能开着门往里进光。你注意看就会发现。所有办公室的门都是开着的,为了透光。实际这肯定是不合理的。”

但是姜伟认为演员的发挥大大弥补了外在条件的简陋。“除了孙红雷,其他演员也非常好。包括天津站那些人,当初设想天津站这一坨人有一两个人戏往下掉我都不意外。因为整个投资摆在那儿,演员不可能都是一线的。跟大腕演戏往下掉也正常。没往下掉是因为陆桥山和站长是戏油子,很能把握戏。而且他们也会巧妙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又处理得特别有个性。”姜伟说。

“姚坚强”被摧残

在电影《梅兰芳》里,孙红雷就戴着个圆骨隆冬的眼镜。这回余则成的眼镜是孙红雷自己要求加上去的,半圆半方的造型是个折中产物。“为了眼镜差点打起来,我不让戴,他非要戴。因为那个年代只有圆眼镜,没法看。后来中和了一下,比现在的方框眼镜稍微椭圆一点。里面有很多戏他不戴眼镜的,都是前面拍的。后来中间拍一场戏,他要冒充记者,戴了个特制的眼镜。结果他一戴上就不摘了,说:我不摘,我就不摘。他之前跟我谈过眼镜的事我一直没答应,我老觉得他是找借口。他坚持说老姜,我看了回放,我觉得我凶了。”

拍摄时很多戏的处理方式是孙红雷自己想出来的。余则成在跟左蓝遗体告别后。从安息间出来碰见李涯,很难看地笑了一下。翠平出事后余则成收到密电,他写到翠平牺牲的“牺”字。就写不下去,干呕起来。“这是他跟我提的,他说镜头能不能不动,他说他要呕。我说你来,自己喊停。他后来呕了很长呢,口水全下来了,稀里哗啦的。后来我想看电视的观众都在饭桌上,不太好,就把后面一点剪掉了。”

“他有很多理解都非常好!我都不知道这人上学演戏是怎么过来的。”姜伟说,“他太不想跟别人一样了,但他又知道不能胡演。他会在适当的共性下,找一点点个性,去区别开别人。这一点是他处心积虑的。每一点我都感受到,他这样演的目的是什么。”

对孙红雷和姚晨这组措档,姜伟的评价是“还成”。姜伟看过《武林外传》,他觉得郭芙蓉的“二”劲儿,跟翠平是通的。“后来见了面说话,问一句答一句,话很少,特淑女。”姜伟想:这下瞎了,但姚晨给他留的印象特别好,可能“稍微―捞上的话,会挺粗的,有点野劲儿也有可能”。

姜伟给姚晨起了个外号叫“姚坚强”。“跟孙红雷在现场拍的时候才是一出戏呢,彼此折磨呀,孙红雷对她的要求比我严格,他太喜欢翠平的戏了,现场上手说戏也多,弄得她有点无所适从。我也折磨她。也被她折磨,她太坚强了。姚坚强。”姜伟说,“她是太努力了,要是有点破罐子破摔的劲儿也好了。可能是她听的建议太多了。她老想着游击队长的事儿,粗犷的、强悍的那种劲儿。”

第6篇:精彩故事范文

在活动中学生自发地、自主地学,学得兴趣盎然,收到很好的效果,探究与故事塑造片片精彩,现提供其中两篇与大家共享:

故事一: 食品包袋中的探秘

――有关气体成分的趣味实验

香香甜甜的蛋黄派是奇奇最爱吃的东东,学习空气的有关知识后,奇奇对鼓鼓的包装袋内的气体充满了好奇。包装袋里面究竟充入了什么气体呢?它有什么作用呢?奇奇开始了新的探究。

带着问题奇奇立刻上网查阅了相关的资料,了解到这样包装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食品挤压变形或食品腐败,且从经济性、环保等因素考虑,工厂使用的包装气体是空气或空气的成分之一。

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刚学习的空气等有关气体的知识,奇奇对包装气体的成分提出三种猜想,奇奇将猜想及猜想的依据绘成表一:

如何验证猜想呢?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奇奇采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空气和氮气。

具体的设计思路如下:

①用注射器将包装内的气体抽出,将其压入澄清的石灰水;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包装袋内气体是二氧化碳。

②若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再将包装袋内气体抽出,用排水法收集于集气瓶,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燃烧情况;若木条正常燃烧,则包装袋内气体是空气;若木条熄灭,则包装袋内气体是氮气。

说做就做,想揭开秘密的奇奇立即从家中找出三包不同种类的充气包装食品,向化学老师要来石灰水及注射器,对三袋不同充气食品进行了实验,将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绘成表二:

看来如果食品包装充气的目的,只是为了防止食品挤压变形,那么最容易获得、最经济的气体是空气,奇奇又一次地体会到探究的收获与充实。

奇奇决定将今天的实验探究及记录整理成科技小论文,发给学校的科技报,让更多的同学分享自己的收获,也愿更多的同学能像自己一样喜欢化学,喜欢实验探究。

故事二: 有趣的分子“赛跑”

――有关分子运动快慢的实验探究

通过前面的学习和不断进行实验探究,奇奇慢慢地学到了不少新的化学知识并掌握了进行科学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实验探究也越来越让奇奇感受到了化学的无穷魅力。这不,课本上的一个叫“空中生烟” 的魔术又一次让奇奇大开眼界,当老师用分子运动的观点揭开了“魔术”的秘密后,奇奇聪明的小脑袋中又迸出了一连串的新问题:各种各样的分子都在一刻不停地“跑”,它们“跑”得一样快吗?分子是不是也象人一样,越胖一般跑得越慢而越瘦一般就跑得越快呢?想到这里,奇奇决定探究一下:分子的“胖瘦”(分子的相对质量大小)与分子“跑”的快慢有没有关系,到底是什么关系?接下来奇奇提出了自己的三个猜想:①分子越胖(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跑”(运动)得越快;②分子越瘦(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跑”(运动)的速率越快;③分子的“胖瘦” (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与分子“跑”的快慢没有关系,无论“胖瘦”分子“跑”(运动)得一样快。

通过课本上的“魔术”,奇奇已经知道:浓氨水能挥发出氨气分子,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分子,二者接触反应会产生大量白烟(即氯化铵固体)。何不根据这些知识让氨气分子和氯化氢分子比一比,看谁“跑”得快呢?

有了这个好主意,奇奇就开始设计并动手实验了:如图,在玻璃管两端同时分别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团,并将玻璃管两端塞好橡皮塞。奇奇瞪大了眼睛,仔细观察,玻璃管中立刻就产生了白烟,并且C处产生的烟较多,看来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分子“跑”得更快。

哈哈!看着眼前的现象,奇奇已经得出自己的结论:氨气分子比氯化氢分子“瘦”(氨气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氯化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而实验中在C处产生的的烟较多,由此可得出,分子越“瘦”(相对分子质量越小)“跑”得越快,越“胖”(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跑”得越慢。

看来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分子“跑”的快慢可能会不同,关键是由分子的“胖瘦”决定的,那么同种分子在不同的条件(如温度)下“跑”的快慢是不是也会不同呢?奇奇的小脑袋中总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大科学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接下来,奇奇想看一看分子“跑”的快慢与温度是什么关系?

奇奇想起平时妈妈冲咖啡时总是用滚开的水而不用温水,所以奇奇猜想:分子“跑”的快慢与温度一定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跑”的就越快。怎么样证明自己的猜想呢?奇奇决定让纯蓝钢笔水在冷水和热水中进行一场“比赛”。说做就做,已经能熟练操作实验的奇奇将等量的纯蓝钢笔水分别滴入到等量的热水和冷水中,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第7篇:精彩故事范文

陈仲举①言为士则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②,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府君先入廨③。”陈曰:“武王式④商容之闾⑤,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注释:①陈仲举,名蕃,字仲举,汝南舆兴(今河南平舆)人。②世范,世人的楷模。③廨(xiè),官衙。④式,同“轼”,车前作扶手的横木,此为动词,意思是乘车时双手扶轼,以示敬意。⑤商容,是商纣时的大夫,当时被认为是贤人。闾,里巷的门。

【散文演绎】

陈仲举(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他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治地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簿说:“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陈仲举说:“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双手扶拭而立。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对有才能的人以礼相待,有什么不应该呢?”

【赏读领悟】

“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鲁迅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越是在一个躁动、变革的时代,越需要一个沉静倔强的灵魂。“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典故激励过陈仲举(陈蕃)成为一个能够扫天下的大丈夫。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写道:“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再现陈蕃对人才的爱慕。“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这是中国儒家对知识分子的道德要求。儒家希望知识分子不仅能够用知识来教化天下,更希望知识分子能够凭着自己高尚的道德来感化天下,影响一时之风气。陈蕃幼有大志,自严以律己,故成为当时大儒、士林之典范。他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从他尊敬徐孺子的事情来看,不虚此言。《世说新语》中的这一短篇,是尊重人才、礼贤下士的典范。

【即时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欲先看之__________

(2)吾之礼贤__________

2.“席不暇暖”现在已经演化成一个成语。请结合文意,解释它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群府君先入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仲举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看法。

第8篇:精彩故事范文

奶奶的家在四川一个偏远的小城。解放前,奶奶家是当地有名的地主,后来因为历史原因,家道没落,万倾良田,最终只留下了薄薄的几亩,到后来,连奶奶这样曾经的千金小姐,也不得不下田更作。

秋天,是丰收的时候。不过,一大家子人指着那几亩田过日子,实在是艰难。所以,奶奶家里的男丁基本都外出干活了,家里只有奶奶和二个妹妹。那年,奶奶也不过十多岁的年纪,她并没有享受几年家里的福,因为是老大,奶奶身上的担子很重。照顾两个妹妹,还有下田干活。

那一天,和平时有些不同。下了好多天的雨了,地里全是稀泥,给收获带来了一些不便。奶奶很早就下地了,天气还是阴沉沉的,好像又将会到来一场暴雨。奶奶急急忙忙的在地里收割玉米,却突然发现有一块地很是奇怪。一大片金色把地圈成了一个直径约一米左右的圆形,中间微微有些往下凹,奇怪的是,却没有积水。色彩是那么明亮,比奶奶刚收下来的玉米还要亮。奶奶觉得很是奇怪,于是回家以后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住在不远处的大伯。

大伯一听也很好奇,于是第二天便拿着锄头来到了这块金色的土地前。大伯一看,就乐了,对奶奶说,估计这地方是不是有什么宝贝,要不怎么会这么不同呢?于是提起锄头便往下挖。土被挖开,里面居然也是金色的。挖了不到半米,忽然从地里钻出一条蛇来!大伯和奶奶吓了一跳,大伯伦起锄头就冲那条蛇砍也下去。蛇一下子窜回坑里,身子盘成一团,仰着头,一动也不动的看着大伯和奶奶。这一下,他们才把这条蛇看清楚。

这是一条金黄色的小蛇。身体很细,大约就是女人的大姆指那么粗,但是却将近一米长。浑身仿佛还泛着柔和的金黄色的光芒。最为奇特的是,小蛇的脑袋上,长着两个成圆柱形的肉状物,看起,就像是长了两只角一样!小蛇并不攻击奶奶和大伯,只是一动不动的盯着他们看。大伯一看清小蛇的模样,叹了一口气,放下了锄头,拉着奶奶转身就走了。走出很远,奶奶回头看,那只小蛇还在看着他们。

回家以后,大伯才告诉奶奶:刚才那只哪是蛇啊!那就是一只小龙啊!此地靠近长江,不知道怎么回事,那只小龙居然跑到地里来了,幸亏没有伤着它,要不我们就大难临头了。

奶奶趁大伯走后,又悄悄的回到地里,却发现那个金色的土坑还在,那只小蛇却不见踪影。

奶奶说,她其实并不相信那是一只什么小龙,不过,那条蛇的样子,真的很奇特。特别是头上的两个肉包,看起来真的跟角一样!

第9篇:精彩故事范文

文武保安,宝岛缉凶夺宝

动作喜剧《宝岛双雄》将于6月11日公映,夏雨在片中饰演一名内地保安,在台湾旅游途中,意外卷入一件宝物失窃案,他联手房祖名饰演的台湾保安,经过重重冒险,在种种阴差阳错之下,奋力将宝物夺回,并将坏人绳之以法。片名“双雄”显然是拿房祖名、夏雨两人打趣,尤其夏雨,他扮演的内地保安其实只是从农村到城里的打工仔,平时负责看守住宅小区的大门,为人憨厚朴实,却完全不懂抓坏人,更不会什么擒拿格斗的技巧。夏雨说,编剧在设计这两个人物身份的时候,就特意把他们区别开来,房祖名扮演的是负责博物院安全的高级保安,西服革履,身手敏捷,完全是“大内高手”的范儿。当他和没见过世面的小保安凑在一起的时候,自然就生出强烈的喜剧效果。

房祖名在《宝岛双雄》中“子承父业”,首次尝试大量动作戏,每天爬高窜低,好不热闹。夏雨瞧着虽然有些技痒——众所周知,他是圈内出名的运动健将——却并不羡慕,一来房祖名打得辛苦,好几场戏他拒用替身,还遇到小小的危险;二来夏雨扮演的内地保安,虽然动手不行,但动脑动嘴却是行家,所以在这场夺宝大战中,他也出力不少。如此“一文一武”的组合,很容易让人想到成龙代表作《尖峰时刻》系列,不知《宝岛双雄》能否复制出同样“又惊又喜”的观影效果。

夏雨和房祖名原本不熟,出席某些活动时碰到,也只是简单打个招呼而已。《宝岛双雄》开拍,两人才算第一次正式见面。一见面房祖名就说:“我一直觉得咱们有一天会合作。”夏雨问为什么,房祖名答:“因为我们都演过姜文的电影啊。”自此以后,凡被问到“你和夏雨有什么共同点”此类问题,房祖名就有了标准答案:“我们都是文男郎啊!”

之前因为金马奖,夏雨去过一次台湾,但那次行程匆忙,只待了三四天,而且时间被工作占满。这次听说《宝岛双雄》将全程在台湾拍摄,夏雨很兴奋,终于可以借机饱览宝岛美景了。谁知拍摄四十天,光在高雄就拍了三十天,这让夏雨十分郁闷。还好房祖名善解人意,一有空就带他出去到处转,还把特色美食推荐给他,总算过了把瘾。

夏雨说自己和房祖名很投缘,因为两人都是“爱玩之人”,“他爱玩,我也爱玩。在现场的时候,如果没有我俩的戏,他就练独轮车,我就变魔术,大家都挺开心。”拍完《宝岛双雄》他们成了好哥俩。影片宣传期间,媒体即便约的是房祖名的专访,他也要拉夏雨作陪,据工作人员说,“这样小房子才感觉自在。”

学外语有天赋

纯粹就个人喜好而言,夏雨喜欢演喜剧,“最好是有想法的喜剧,我个人不太喜欢悲悲切切、哭哭啼啼的电影。”他以前不少电影,即便是爱情片或剧情片,也都或多或少有喜剧因素,比如《独自等待》《自娱自乐》《卡拉是条狗》等。其实在他的成名作,也是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就有不少爆笑段落。夏雨擅长演平民,并且发掘日常生活中的笑料。

不过这不代表他不会尝试其他类型的角色,相反,从这几年夏雨的银幕表现来看,他似乎在有意试探自己在塑造角色方面,到底有多少种可能性。于是我们便看到《感情生活》中那个为理想而奋斗的音乐人,最终为了爱情却不惜牺牲一切。还有《西风烈》中的逃犯,同时被警方和反目成仇的同伙追杀;他是坏人,同时也是极富悲剧色彩的小人物。都说夏雨是娃娃脸,但他在《西风烈》里演硬汉,那真是“纯爷们”。在将于年底上映的杨采妮的导演处女作《圣诞玫瑰》中,夏雨摇身一变为口才了得的律师,同时展现出角色的书卷气和人物的强大内心。而在著名战争片导演冯小宁的电影《甲午大海战》中,他甚至扮演起了外国人:日本海军中将、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亨。

《甲午大海战》中的伊东亨及一批日本舰长,跟陆毅扮演的邓世昌及一批中方舰长,曾同为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校同学。从同学到战场上兵戎相见的对手,人物关系的变化和情感的纠结,成为该片除海战戏之外的另一大看点。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夏雨特意留了两撇小胡子,认真学习日语,最终他的表演令人信服。

冯小宁曾让夏雨在日本指挥官和中国军官之间选择,夏雨选了前者。他不会说日语,冯小宁有些担心他的台词,他说:“我会好好学。”夏雨的自信不是凭空来的,他学外语确实有一套。他的英语很流利,纯属自学成才,而且他学英语的动机简单得“令人发指”:为了旅游方便。他说:“我很喜欢旅游,之前很不方便,去哪儿都要有个翻译,得到的信息也是二手的,别人骂你都不知道。后来就觉得既然要出去开眼界,就必须要得到第一手的信息,后来就发愤图强,至少这是一个工具。再加上经常出去旅游,就熟了。”

《甲午大海战》开机前一个月,夏雨便开始跟着老师苦练日语。最终他把全片所有日语台词愣是死记硬背下来,而且在表演的时候全无破绽。影片杀青以后,冯小宁感慨:“我们在现场可以看到,别人在休息的时候夏雨都拿着本在背词,很敬业。而且他用日语表演的时候味道非常好,和他演对手戏的很多都是日本演员,大家合作非常和谐,他用日语跟人家对话,对方完全能够入戏——如果他说的不对或者很生涩,人家一定会笑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