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供热企业能源审计报告范文

供热企业能源审计报告精选(九篇)

供热企业能源审计报告

第1篇:供热企业能源审计报告范文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通知》(浙政发〔**〕35号),进一步做好我省的节能降耗和工业节水及工业污染治理工作,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省节能、工业节水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浙财企字〔**〕108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有关规定,现就申报**年度节能、工业节水专项资金和清洁生产奖励资金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请节能、工业节水专项资金

(一)申报内容

1.节能。突出抓好高耗能行业和高耗能企业的节能工作,**年节能专项资金将重点支持以下方面:

(1)工业和生活锅炉及系统更新改造。针对在役锅炉单容量小、设备陈旧老化、运行效率低的问题,采用循环流化床等高效、低污染工业锅炉替代低效落后锅炉;以及采用集中供热的方式替代工业小锅炉和生活锅炉。

(2)电力生产、输配与热力系统降耗。实施降低供电煤耗、厂用电率和电网损耗;优化发电企业机炉结构,辅机系统改造,推广背压气轮机拖动、等离子点火等节电新技术;推广热电企业集中供应压缩空气和分布式热电冷三联供等节电新技术。

(3)余热余压利用。在钢铁、建材、石化三大重点用能行业采用余热、余压利用技术等。

(4)重点用能单位能量系统优化改造,重点推动电力、纺织印染、造纸、冶金、建材、石化等高耗能行业的耗能设备、耗能工艺的节能改造等节能重大示范项目。

(5)推广应用绿色照明技术与产品等。

(6)推广应用太阳能节电技术与产品等。

2.工业节水。工业节水专项资金的扶持对象、扶持重点、扶持方式等按照《暂行办法》执行。具体内容包括:节水效果明显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废水重复利用技术和中水回用技术,利用雨水、污水、矿井水等;开发和利用海水等非传统水资源,替代淡水资源;开发和推广低水耗的用水产品等。

(二)选项原则

1.符合国家和我省的产业政策,符合《**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及产品导向目录》和《暂行办法》要求。

2.紧紧围绕专项申报内容和《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突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根据我省节能改造目标和工业节水重点方向,要求节能、节水技术先进、实用,效果明显,并达到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

3.在全省、全国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有示范和辐射作用,有助于提升节能和工业节水的整体技术水平,有利于促进全省节能降耗目标的完成。

4、企业综合实力较强。企业具有合理的经济规模,近2-3年经济效益较好,企业银行信用等级优良,项目资本金落实。

5.符合《**省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办法》及《**省能源利用监测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优先支持省重点用能单位申报的项目。

6.优先支持**年至**年度实施完成的项目。

7.**年已获省财政专项资金补助的企业,**年原则上不予考虑。

(三)申报材料

1.各市、县(市、萧山区、余杭区)经贸委(经委、经贸局)和财政局联合上报正式申请文件(省级单位由主管部门或集团总公司拟文并上报申请文件,萧山区、余杭区需经杭州市转报),并填报**年度**省节能、工业节水财政专项申报汇总表(见附件1)作为附件。

2.项目申请单位需上报的材料:

(1)**年**省节能、工业节水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请表(见附件2);

(2)项目实施报告。内容包括: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项目的主要内容,技术先进性,项目完成情况及成效等;

(3)项目投资明细清单(见附件3),相应凭证复印件请报当地财政局和经贸部门核实并保存;

(4)经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一年度公司财务报表及项目投资情况专项审计报告;

(5)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6)相关部门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件;

(7)效益评估、项目竣工验收报告、监测机构出具的监测、审计报告。

3.涉及新产品、新技术的项目还需附相关科研成果鉴定证书(复印件)或省级以上相关部门评审意见;国内外技术转让的,附相关技术合同复印件;属于专利发明的,附相关专利证书复印件。

以上申报材料中第2项中的第(6)、(7)项可作为附属材料,以供参考。其余为必报材料。

(四)申报要求及程序

1.申报材料一式两份(省经贸委和省财政厅各1份),须同时提交书面材料和电子文档,其中书面材料按A4纸张规格打印、装订成册。

2.申报材料应一次报送齐全,不得中途追加或修改。

3.申报单位应对报送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规范性负责,对不符合要求的申报材料将不予受理。

4.各申请单位按财政隶属关系将项目申报材料报送当地经贸委(经委、经贸局)和财政局。

5.各市、县(市、萧山区、余杭区)经贸委(经委、经贸局)和财政局接到申报材料后,按照专项申报内容和选项原则,依据《暂行办法》有关规定,严格审查项目申报材料,并审核项目实际完成投资额,认真把好初选关,积极遴选、推荐本地区优秀项目联合行文上报省经贸委和省财政厅,各县(市)经贸局同时报市经贸委(经委)备案。

6.省级单位按上述要求直接报省经贸委和省财政厅。

7.申报名额:为集中财力扶优持强,并适当兼顾地区平衡,各地申报的节能及工业节水专项名额为:省辖市不超过5个,经济扩权县(市、区)不超过3个,其它县(市)不超过2个。超过规定上报数不予受理。省级单位不限。

8.申报日期:各市、县(市、萧山区、余杭区)经贸和财政部门于**年9月20日前,将申请材料分别报送省经贸委和省财政厅,逾期不报视为自动放弃,不再受理。

(五)为加强对省级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的管理,作为**年申请专项的前置条件,请你们根据本地区、本单位**年节能(节电)、工业节水专项项目完成情况,填写**年省节能、工业节水专项资金项目完成情况表(附件4)后一并报送。

(六)联系方式

1.省经贸委资源处联系电话:0571-87056763,

联系人:屠国富、陈小惠,

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479号;

2.省财政厅企业处联系电话:0571-87058472,

联系人:张卉,

地址:杭州市环城西路37号。

二、申请清洁生产奖励资金

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用于奖励清洁生产先进企业。由各市经贸委(经委)、财政局按照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年度审核评分排序和专家验收综合评审意见,推荐本地区先进企业,每个市报送名额不超过4家企业。

(一)申报条件

1.列入省计划的**年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合格企业;

2.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效果明显,清洁生产成果显著;

3.被评为**年“绿色企业”的企业,优先推荐。

(二)申报材料

1.**年**省清洁生产财政奖励资金申请表(见附件5);

2.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只需首页复印件);

3.企业清洁生产总结报告(不超过3000字);

4.清洁生产验收意见;

5、经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一年度公司财务报表;

6.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申报要求及程序

1.由各市经贸委(经委)、财政局联合正式行文上报省经贸委和省财政厅。申请材料一式两份(省经贸委和省财政厅各1份),须同时提交书面材料和电子文档,其中书面材料按A4纸张规格打印、装订。

2.申请材料应一次报送齐全,不得中途追加或修改。

3.申报单位应对报送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和规范性负责,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受理。

第2篇:供热企业能源审计报告范文

财务尽职调查报告篇【一】 

 公司股东会:

我公司拟收购xxxx有限公司xx%股权,故对x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截至20xx年0x月xx日的财务情况进行了尽职调查。尽职调查主要从公司概况、公司组织与管理、业务考察与市场分析、生产过程与生产分析、公司财务、拟投资计划、其他相关情况等方面展开。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访谈、实地考察、查阅、收集有关资料等方式,访谈对象包括公司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和财务部人员。由于受客观条件、公司相关人员主观判断、公司提供资料的限制、部分资料和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可能受到的影响,故本报告仅为我公司决策层(内部)提供分析参考作用。

一、公司概况: 1、公司的基本情况:

xxxx有限公司,系20xx年0x月xx日经xx市商务局x商资(20xx)字xx号文批准,取得xxx人民政府商外资字[20xx]xxx号设立的中外合资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于20xx年xx月xx日成立,取得xx市xx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注册号为xxxxx号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住所:xx省xx市xx镇xx路东x。

经营范围:许可经营项目:无。一般经营项目:研发生产各种灯具、散热器、散热设备、传热设备、导电材料、导热材料、散热材料等相关产品和设备。销售自产产品。经营期限30年。法定代表人:xx。

公司股权及注册资本:现注册资本xxx万美元,由股东以现金、无形资产投足,其中:xx无形资产出资xxxx元人民币(xx万美元),占注册资本x0%;xx货币出资xxxx5元人民币,无形资产出资xx元人民币(xx万美元),占注册资本60%。

2、调查关注:

公司注册资本xxx万美元,实收资本xxx美元,账面实收股xxx无形资产出资xxx元人民币,账面实收股东xx无形资产出资xxxx元人民币,已经股东会及会计师事务所验资报告予以确认入帐;账面实收股东xx货币出资xxx元人民币,其中通过其他应收款-xx挂账xxxx元将资金转关联公司使用(应确定为注册资金不到位或抽逃注册资金)。

二、公司的组织和管理: 1、公司组织架构及部门设置:

公司按照《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和公司章程设置董事会,监事会或监事,董事会成员3名,其中中方派出2人,外方派出1人,公司管理层设董事长、总经理1人,付总经理2人。

部门设置包括董事长室、管理部、国内销售部、国际销售部、技术服务部、品保部、研发部、制造部、材料部、财务部等10个职能部分。

2、公司员工构成:

目前公司员工47人(不含高管),其中中层以上管理人员12人、员工35人。 3、公司员工报酬及保险:

(1)薪酬制度:月(5月份)工资支出总额约19万元;

(2)保险、福利计划:月社会保险支出总额2万元;其他福利支出总额0.7万元。

4、调查关注:

公司股东副总经理xx掌控公司核心技术;间接股东总经理xxx掌控公司全面经营管理。

公司与部分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交纳五险一金社会保险(5月在册47人,32人交纳社会保险,15人暂未交纳)。

公司与关联公司业务紧密,管理层、中层干部以及技术骨干等人员存在公司间共同用工现象。

三、公司财务:

1、股权结构(截至20xx年05月31日)

2、关联方

3、资产状况

4、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状况

5、经营状况

6、税务状况

四、公司业务情况:

公司主要研发生产各种LED灯具、散热器、散热设备、传热设备、导电材料、导热材料、散热材料等相关产品和设备。现市场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光控LED路灯、工矿灯、天棚灯、投光灯、日光灯管、散热块等

公司20xx年至20xx年5月31日实现主营业务收入xxxx元,主营业务成本xxx元,销售毛利率xx%。

公司路灯产品系列已取得欧盟CE安规、ROSH 环保认证;取得美国FCC、加拿

大IC、澳大利亚C-TICK电磁兼容认证、日本PSE圆形安规认证;正在申办中国CQC安全、节能认证、质量检测报告;防暴灯系列正在申办中国EX防暴认证。

4、调查关注:

目前公司正处在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及品牌创建阶段,产品属节能环保,绿色照明概念,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广阔。

五、生产过程与生产设施: 

1、生产用地及主要设施:

公司占地面积xxx平方米,厂房与关联公司xxx有限公司、xx有限公司共同使用,生产设备7台套,现年未达到预计生产能力。

2、生产过程耗用的主要原材料来源及成本构成:

公司主要材料构成为电子料、机构件、包材类 、辅料及模具,供应商主要集中在上海、江苏苏州、昆山区域。注:机构件主要由关联公司xx有限公司生产。

公司产品成本构成:材料成本约占90%;水、电人工、制造费用约占10%。

3、设备维护及使用情况:

公司设备运转正常,生产安全无事,生产厂房及设备与关联公司共同使用。 4、调查关注:

20xx年x月xx日签订土地转让合同(合同号xxx)受让土地xxxx平方米,取得x国用(20xx)第xxx4号土地使用权证;建造新厂房一栋,预算造价xxx万元,预计20xx年9月完工。

六、需要说明的情况(截至20xx年05月31日调整后) 

1、资产、负债调查情况说明 (1)固定资产、在建工程

注:新建厂房预计20xx年x月完工,预算造价xxx万元,账面暂无工程款项支付。

(2)应收账款

(3)其他应收款

(4)预付账款

注:xx市国土资源局土地款xx元款项已付清,取得x国用(20xxxxx号土地使用权证,为关联公司xxx有限公司xxx万元贷款提供抵押担保,承担连带责任。

(5)应付账款

(6)预收帐款

(7)其他应付款

(8)应付职工薪酬

(9)应交税费

(10)存货

2、关联方借款、抵押和担保

 (1)借款合同:无。

(2)公司以取得x国用(2xxx)第xx号土地使用权证的土地,为关联公司xxxx有限公司xx万元贷款提供抵押担保,承担连带责任。

(3)关联方往来余额

六、其他关注情况

或有负债:公司以土地为关联公司xxxxx有限公司xxx万元贷款提供抵押担保,可能承担连带责任。

期后负债:公司新建厂房预计9月完工,建造工程款暂未支付。 诉讼情况:根据公司的声明,目前暂无正在进行的未决诉讼。

历史税务情况:公司与关联方为了提高收入相互虚开发票事项,存在内部人员可能造成的税收处罚风险。

股东出资情况:xxx认缴货币出资xxx元人民币,通过其他应收款-xx挂账xxx元冲抵实收资本xxx元,存在工商部门年检处罚及善意债权人的诉讼可能。

环境评估情况,公司成立前已取得xx市环境保护局x环建[20xx]xx6号关于对xxx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批意见书。

七、价值判断:

其中:

1.其他应收款--xxx元,因资金未在xxx公司使用,其债权不予确认,对应的等额实收资本不予确认。

2. 存货原材料--暂估xxxx元,价值无法认定不予确认;对应的等额应付帐款不予确认。

3.固定资产原价--流水线原值xxx元,实际为xxx元,故减除xx8元;对应的应付账款xxx元不予确认。

4.无形资产股东投入摊销余额xxx元,双方同意与我公司拟投入无形资产

等额相抵,故予以调减;对应的其他应付款xxxx元,实收资本xxx元,予以调减。

本次调查,我们仅从财务环节分析,经调整相关资产,公司实际账面净资产价值调整为0.00万元,未考虑土地增值因素,未考虑固定资产等增值/减值因素。对公司的综合价值的判断,由于未对公司未来发展潜力进行分析,故无法进行判断。

财务尽职调查报告篇【二】 

 一、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战略指引下,不断加快海外并购的步伐。根据德勤的《崛起的曙光:中国海外并购新篇章》的报告。报告中称,20**年下半年至20**年上半年,中国的海外并购活动数量出现爆发式增长,中国境外并购交易总共有143宗,总金额达342亿美元。20**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投资者中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法国。

虽然,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增速极快。但中国企业还普遍缺乏海外并购的实践经验,根据历史数据统计显示,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财务尽职调查流于形式、财务尽职调查不到位。财务尽职调查审计主要对尽职调查的调查方式的规范性、调查内容的完整性、调查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审计,是完善尽职调查,防范企业并购风险的重要手段。

二、财务调查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调查报告只是对于目标企业所有的资料进行简单的罗列

目前相当一部分财务尽职报告并未深入地对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分析。这主要是由于目标企业财务及相关人员对尽职调查普遍存在抵触心理,而且目标企业大多数财务核算较为薄弱,资料管理较为混乱,财务部门迫于某种压力,存在很多隐瞒事项。因此,这种方法会削弱尽职调查业务的作用,拿不到并购方想要的真实、完整的信息资料,使得尽职报告对于减少信息不对称的作用不甚明显。

(二)对于并购方的投入产出价值调查不准确,容易落入并购陷阱

我国企业的许多海外并购案被媒体进行大肆宣传,但其结果并没有如预期的提高股东的价值。这主要是由于对并购的投入产出调查分析不准,未能判断有没有控制并购风险的能力,对并购所要付出的成本和承担的风险估计不足,未能准确评价并购投资的回报率,未能有效地回避并购陷阱,导致并购失败。

(三)财务尽职报告过于高估目标企业的发展潜力

在并购亏损企业时,许多企业对于目标企业的发展情况盲目乐观。缺乏对企业财务承担能力的分析和考察,对企业的财务调查与分析只停留在账目表面,没有结合企业的市场份额、人力资源和销售渠道等情况来综合考虑,导致过高估计目标企业的发展潜能,分散并购方的资源,甚至使并购方背上沉重的包袱。

(四)对目标企业的现金获得能力调查分析不足,导致现金流危机

目标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现金流的方向,在不同项目间进行现金流调整。经营性现金流通常被外界信息使用者关注最多,它最容易被调整,人为提高其报告值,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同时目标企业往往是出现财务困境的企业,企业不仅需要大量的现金支持市场收购活动,而且要负担起目标企业的债务、员工下岗补贴等等。这些需要支付的现金对企业的现金获得能力提出了要求,如果处理不当,会带来现金流危机,使目标企业反而成为企业的现金黑洞。

三、审计在财务调查尽职报告中的作用

(一)审计财务尽职调查报告的程序

财务尽职调查的目标是识别并量化对交易及交易定价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因此,主要的工作就是对收益质量和资产质量进行分析。在财务尽职调查报告的实施阶段应根据详细的调查计划和企业实际情况,实施规范性的调查程序,促进调查结果的有效性,为企业的并购决策提供合理的判断依据。

首先,对财务尽职调查报告的方案进行审计。审计的主要内容有整体操作思路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以及审计尽职调查设立的调查方案中有关目标企业财务状况的评估、验资等是否履行了必要调查程序,从而促进尽职调查方案的全面性[3]。

其次,对财务尽职调查报告的方法进行审计。对于财务调查报告的整体框架进行审计,是否采用多种调查方法,以便得出尽可能全部的调查报告,避免做出不正确的决策。

再次,对财务尽职调查报告的步骤进行审计。合理的调查步骤是避免并购陷阱的必要条件,审计人员应对每一阶段的调查进行审计,根据不同的并购类型、目的、内容来审查并购中财务尽职调查的处理步骤是否符合目标企业财务状况、资产价值调查业务规范、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规范等要求,确保企业并购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审计财务尽职调查报告的内容

财务尽职调查报告并不是审计目标公司的财务报表,而是了解并分析目标公司的历史财务数据。对目标公司的资产状况、销售收入、利润、现金流等财务指标进行全面调查,充分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更好地为企业的并购决策提供依据。

首先,对财务尽职调查的主体和目标进行审计。进行财务尽职调查要全面的理解企业的实施并购的目的和战略,从而把握调查的方向,确定调查的内容。为防止财务尽职调查对于调查目标和主体的不确定,审计过程中应加强对于尽职调查活动中的目标和主体的审核,以避免尽职调查的盲目性。

其次,对财务尽职调查的范围和内容的审计。合理的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做出正确的并购决策,需要全部的财务尽职调查报告作支持。因此,尽职调查如果仅对财务报告及其附注实施调查程序,可能无法全面分析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对于财务尽职调查范围和内容的审计主要包括:

对目标企业资产价值评估调查的审计,对于不同的评估项目是否确定合理的价值评估类型和评估范围,以及反映目标企业财务状况和资产价值评估相关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审计,促进企业资产价值评估调查的正确性。

对目标企业财务指标的审计,对于尽职调查是否全面了解目标企业的财务组织构建情况,以及目标企业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净资产价值等进行审计。同时,审计尽职调查是否对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调查,促进财务指标调查的全面性。

对目标企业关联公司交易的审计,关联交易的复杂性和隐蔽性使投资者对于目标企业的价值无法做出合理的判断,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对尽职调查中目标企业关联方的识别以及对目标企业关联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合规性和实质性的测试。从而促进对目标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能力的正确评价,促进投资决策的合理性。

(三)审计财务尽职调查的结果

有效的财务尽职调查结果,可以帮助企业判断投资是否符合战略目标及投资原则,合理评估和降低财务风险。对于财务尽职调查结果的审计,主要是在财务尽职调查实施程序和财务尽职调查内容审计的基础上对并购活动的调查结构的真实、有效的审计,进一步完善尽职调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财务尽职调查报告篇【三】 

 会计师事务所又一核心竞争力之财务审慎性调查

一、项目组成员介绍

项目负责人:从业10年的资深注册会计师

项目组成员1我:从业第33个月的注册会计师

项目组成员2:从业第16个月的注册会计师

项目组成员3:从业第36个月的审计员

二、项目组任务

我们此次的工作性质是财务尽职调查,目标对象是对X集团下属开采镍矿石为主的A公司和B公司及C公司组成的资产包进行初步审慎性调查。

三、项目组背景

X集团为一在全国有近40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企业,其中集中于镍、铜等金属。该公司目前战略计划为拟将其前述资产包通过买壳上市或则借壳上市的计划实现资产包流通于证券二级市场。

重组上市一般分为两种:1、买壳上市即先买壳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后,再增资配股注入优质资产。2、借壳上市则是在实施前即已拥有某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然后增资配股注入优质资产。而买壳上市的操作方式也有很多不同,有直接在二级市场通过要约收购的方式取得控制权;也有通过定向增发的形式扩股取得控制权,然后再用增发的资金购买优良资产;也有通过特殊方式在证监会豁免全面要约的形式下取得控制权等等。

根据不同的操作方式,面对的监管层也不一样。如只要是涉及增发股票筹集现金的,都要通过发审委。而除此之外的操作方式一般都是有重组委审核,所以很少会有选择两种方式都进行的运作。

四、项目实施过程

1、出师不利未获取业务约定书

在初步实施该项目的过程中,我们碰到的第一个困难是,从接到通知出差至我们到达客户现场,总共不到24小时。了解客户的环境和实体就更不用谈了,最基本的一点,我们连工作目标都不知道是什么。于是项目负责人提出了向合伙人索取业务约定书。在此,我个人的体会是,从业审计两年多,我做的业务主要集中在IPO和年审,这也是事务所的通用业务,而通用业务的业务约定书也都是大同小异。

所以,我也很少意识到业务约定书对于我们工作范围和方式的影响有多大。在此,有必要返回理论层面提起业务约定书的概念: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工作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A、委托与受托关系可以决定我们以什么样的身份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如果委托方是被审计单位,即委托方=工作对象责任方,那么我们的身份就是直接受雇者,沟通的方式可以不至于太谨慎和尴尬。假如委托方不是被审计单位,那么我们的身份就是间接受雇者,采取的沟通方式可能需要委婉和谨慎些。特别是在涉及权益性交易时的前期调查,就更应该持谨慎态度,适当的点到为止就可以了,但又必须完成委托方交给我们的任务。因为,有些适可而止的问题可以在后续的审计过程中解决。

B、工作目标和范围决定了我们实施程序的性质、范围、及工作重点。也许,业务约定书规定我们的工作任务就不是审计,甚至我们使用的指导性准则就不是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等。如笔者参与的X项目指导性文件为《证券发行上市审核工作手册重大资产重组》,在这个文件的指导下实施我们的专业程序和做出专业判断,才能制作出一个委托方需要的成果财务尽职调查报告(对于该描述,我将在下文继续)。

C、报告的格式,通常来说如果是审计业务,报告格式一般来说大家都知道,无明显差异,而且大多事务所都有自己的模版。可是,如果业务约定书约定不是事务所的通用业务,那么我们就要根据约定书中委托方的需求做出其需要的模板,披露充分的信息。

尽管项目负责人提出了向合伙人索取业务约定书的要求,但是要求未果。只获取了一个信息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于是,我们开始尝试理解在《证券发行上市审核工作手册重大资产重组》中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在前期需要执行的工作,在此我们的前期是你所能想象到的最前期的工作。

2、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业务财务尽职调查

经过了解,我们此次项目的任务是受某私募委托对某即将注入上市公司的资产进行初步调查。之后,根据实际的可行性投资情况,该私募将进行权益性投资,并在之后将其注入上市公司并获取同等对价股权。由此,我们的任务就是对该项资产包进行一个财务尽职调查(也叫财务审慎性调查),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对重组上市的实质性障碍(同业竞争、股权关系、可持续经营等)、资产的合法属性、或有债务和事项的描述及评价、财务报告的合理性、按照上市公司额定标准要求,提供管理层建议书提示公司待完善和整改的地方等等。

所谓财务尽职调查,应该是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能够给予定性。但是,不管是何种定性方式,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利用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能力为委托方针对被调查单位的财务状况做出一个合理判断和预期规划。这也是为什么财务尽职调查报告没有一个标准的模版,因为根据不同的委托方,在不同的战略阶段,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和规划,那么报告的重点和格式自然不一样。

故而,目前财务尽职调查报告的水平从绝对意义上决定了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层次,这种水平没有大所、小所之分,没有审计系统好坏之分,纯粹就是个人综合能力(包含项目管理能力)的展现。一般来讲,审计业务只会涉及如何设计程序去发现问题和规避法律责任,往往不会从实际意义角度帮助企业解绝问题(我们暂且不考虑职业道德规范),而财务尽职调查工作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独立性可以以后再考虑)。

根据个人的理解,财务尽职调查按照需求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A:权益性融资财务尽职调查

所谓权益性融资,即公司的所有者将发生适当的变更,其中包含有定向者亦有不定向者。在此,我根据预期使用者的不同将权益性融资有分为以下两种:

A1:IPO目标式权益性融资财务尽职调查:

该种类型的财务尽职调查是当下最为广泛和综合的尽职调查之一,且是最具挑战的工作。这其中要求项目工作组不单只是具备扎实的《企业会计准则》和《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而且要求其能熟练的掌握《证券发行上市审核工作手册》。而真真意义上具备这几项能力的财务工作者必定已经承接过N次IPO财务审计工作,而且在当下这种金融行业高收益的环境下,只有少数者依然坚守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岗位上。所以,这也成为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的因素之一。

这种类型的财务尽调查要求我们必须关注企业资产的合法属性、产品的盈利模式、以往一定年度的财务报表分析、企业发展战略的判断及其相应财务战略的选择、行业发展的前景、行业特殊的法律限制和或有事项、企业预期经营成果的规划、融资成本的测算(我们所能测算的一般是税务成本,这在更大程度上也涉及到了企业上市的实质性障碍)等。

A2;股权收购式权益性融资财务尽职调查:

股权收购式权益性融资财务尽职调查相对而言就没有A1复杂,所以更多是我们工作重点集中在企业的历史沿革、盈利模式、以往一定年度的财务报表分析、行业发展的前景、行业特殊的法律限制和或有事项、内部控制的了解和评价及建议、盈利预测等。由于股权收购大部分不是面向大众,而是定向性质的股权交易,所以从监管层角度上限制少了很多,为此我们的财务尽职调查的着陆点也应报告使用者的不同而不同。

B:债权性融资财务尽职调查:

债权性融资财务尽职调查一般适用于银行和担保类企业,该类调查工作相比A类权益性融资而言,工作内容相对简单。主要关注重点在于企业的经营背景和历史沿革、债务款项所投向的标的资产、针对标的的盈利及预期收益的模式和风险、企业整体的资产状况和以往年度的经营成果分析、企业未来的资本性支出和潜在债务。

C:自我完善型及税务筹划性财务尽职调查:

该大类财务尽职调查是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而专向性的寻找具备一定专业经验的会计师事务所为其解决和设计专项方案。此种财务尽职调查的报告使用者和委托方必定是同一方,为此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对于所取得的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认定都不需要考虑。而相比较A和B类的报告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消极观察和考虑起真实性和完整性,特别是在委托方与责任方及报告预期使用者不统一时,我们的工作从自身的报告持续发展上讲,是应该将其做为鉴证业务的。

PS:以我们项目组为例,虽然此次我们的工作任务不是审计,而只是做为资产重组上市前的前期调查工作。可是由于我们的报告预期使用者和报告工作对象的责任方及委托方各不一致。而又涉及权益性交易,所以我们的报告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预期使用的决策。而我们又非常希望我们能够长期将该项目持续性的经营下去,为此,我们有责任将该报告从鉴证业务角度上执行,这样也才能保证我们工作质量(其实,我们也可以完全充分信任被调查方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但这样,我们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已失去意义)。虽然,这样会增加我们的工作强度和报告格式,但是,当下会计师事务所正需要以这种责任心的态度去争取委托方的信任。最后,也并非所以的财务尽职调查报告不需要复印或则不需要底稿,随着该类业务的广泛推行,虽然在外部责任的要求下,我们不需要底稿,但是从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和员工考核而言,不需要底稿的做法不能一概而论。

C1:自我完善型财务尽职调查:

该类尽职调查集中在内部控制咨询,由于笔者对该类业务接触较少,只能分个大概,具体请参考其他文献。

C2:税务筹划性财务尽职调查:

通过以上几大类的财务尽职调查的分类和解释,笔者简单归纳了在财务尽职调查中一般共同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及注意事项有如下:

A:企业经营背景及历史沿革问题

B:公司实际控制人、关联方及其业务范围介绍

C:公司经营范围(包含与B中的同业竞争、关联交易的描述)及盈利模式(包含收入成本来源、核心竞争力、收入确认方式、业务模式与会计处理的磨合)简述。

D:公司委托会计期间的实际与表现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分析及其存在问题和整改建议、存在的特殊行业或有事项与其建议。

E:公司以往及预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分析与其规划

F:管理层建议书

第3篇:供热企业能源审计报告范文

按照通知要求,现将地热办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及下步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2017年,县地热办积极推进地热井采矿权的申办,完善地热井动态监测软硬件设施建设,强化地热资源日常监管,取得较好成效。

(一)采矿权办证取得实质进展。主要从四个方面推动采矿权的申办。一是上报基础材料。按照省国土厅文件要求,根据有关流程,组织相关人员撰写并上报了详实的地质勘查报告、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及现场调查报告等基础材料,配合省国土厅对我县77眼地热井进行了复核甄别,基本达到了国土厅的要求。二是同意分批办理。国土厅原则上同意我县67眼地热井(巨浪3眼)矿权申办,采取分批办理的形式,第一批为城区30眼地热井,该30眼地热井地质勘查报告相对完备,可短时间办理完成;第二批为长青林场21眼、永和大棚2眼、巨浪牧场3眼、单井11眼,合计37眼地热井。三是制定整体方案。立足全面掌握地热资源的底数,便于合理开发和保护,我县已经委托省二水编制开发利用方案及评审备案,基础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完成专家评审。

(二)常态化监管机制初步建立。针对过去我县地热资源存在的管理不善、盗采盗卖、影响群众用水等问题,我办加大地热市场监管力度。一是突出“地上监管”,定期巡回检查用水情况。在取暖季到来之前,我办专门下发了通知,要求各用水企业就偷水、漏水、调表、使用废表、私接管线等问题进行自查和整改,我办从去年9月1日起在不发通知、不打招呼的前提下,到各用水企业进行不定期突击检查5次,没有发现上述问题,较好维护了用水秩序。定期对企业地热水流量进行监控,从源头上深挖有无盗采问题。二是突出“地下监测”,完善升级动态监测系统。依托科研院校,完善升级动态监测系统软硬件建设,安装完成了26眼地热井的动态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无线传输技术,能够实现对各监测井出水流量、累计采水量、井口温度、动态水位、井口压力等技术指标进行长期、实时监测,并可以在互联网任意终端查看所有监测井运行状况。三是突出“常态管控”,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地热资源、资产管理制度,我办在原有基础上对《地热资源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对各项内容进行了细化和调整,使各项管理标准更为明确。又制定了《地热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对全县地热国有资产进行了摸底和确权,依法、依规管理国有地热资产。同时,我办又制定了《林甸县地热资源及地热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意见(讨论稿)》,经常委会审核通过后,出台了《林甸县地热资源及地热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意见》,确定了地热资源及地热国有资产的范围,阐述了加强地热资源及地热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明确了资源国有、有偿使用、依法管理和尊重历史等重要原则,规范了地热资源及地热国有资产的使用管理。四是突出“供暖掌控”,实时掌握各供暖企业用水量情况。在取暖季到来后,每半月实地到各地热井进行抄表,实时掌握各供暖企业在供暖期用水量情况,并形成表格上报督办室,待供暖季结束后,将各供暖企业供暖季用水量汇总形成表格,与上年度供暖季用水量进行对比,掌握各年度供暖季用水量变化情况。

(三)实质化解决疑难负责问题。一是协调央企转让资产。经县政府、地热办多次与中石化新星石油公司沟通协商,新星公司地热资产转让工作已基本完成。原旧物市场院内换热站及相关配套设施转让给了林甸泉城公司,同时,四合润琦院内换热站给了四合润琦果蔬基地。两个换热站正常运行,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保证了居民及菜农棚室供暖期正常供暖。二是协调免除国有井开采罚款。省国土厅执法局就我县违法开采下达了处罚通知,对我县47眼国有资产地热井已开发利用的地热井每眼处罚10万元,共计470万元;对27眼未开发利用的国有资产地热井每眼处罚5万元,共计135万元,以上两项处罚合计605万元,经多次与省国土厅沟通协调,同意予以免除处罚。三是协调解决群众用水困难。去年入冬以来,祥泉物业公司未按时进行地热供水,居民、商户反响很大,曾来我办信访,我办立即与其进行联系沟通,查明原因,同时要求企业必须按时进行供地热水,经与祥泉物业公司负责人多次沟通,供暖以来祥泉物业公司负责区域已正常供水。

二、存在问题

一是理论学习有所不足。由于2017年集中精力推进地热采矿权的办理,在政治学习上有所荒疏,仅阶段性开展了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精神的学习,停留在了解了、知晓了,学习还不够常态化和制度化。

二是地热资源开采使用监管难。多年来我县在较大范围内存在用水企业盗采地热资源现象,而且手段复杂多样,包括使用套管、私接管线等情况,即使安装地热表也无法进行有效监控,因为一小时内即可完成地热表的拆装,地热办仅有7人难以24小时、全天候监管全县70余口地热井。

三是违法开采罚款征收有难度。省国土厅执法局要求我县国土局就个人资产地热井违法开采问题进行处罚,并上缴县级财政。地热办并没有执法权,这笔罚款由谁来收、按什么程序收还不明确。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抓好政治学习。把学习贯彻党的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抓好抓实,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以武装头脑、强化立场,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二是加快确权办证。待省国土厅完成评审备案工作后,按照省国土资源厅办理矿权时限要求,加快办理地热井采矿权进度,推动地热资源开发、经营、保护,全面盘活地热资源,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三是加强日常监管。继续对全县地热井及地热水表定期进行实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地热井及地热水表正常运行,深挖和处理偷水、漏水、私接管线等现象;加大技术检测,逐步将全县所有开发利用地热井全部纳入动态监测系统监测范围,实现监测率达到100%。

第4篇:供热企业能源审计报告范文

关键词:政府审计;民间审计;期望差距;审计需求;审计供给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2月21日

政府审计是由政府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进行的审计。现代意义上的政府审计是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按照民主政治的原则,人民有权对国家事务和人民财产的管理进行监督。因此,各级政府机构和官员在受托管理属于全民所有的公共资金和资源的同时,还要受到严格的经济责任的约束。这种约束方式就表现为政府审计机关对受托管理者的经济责任进行监督。因此,政府审计担负的是对全民财产的审计责任。

民间审计是由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的注册会计师组成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它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由于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以及资本市场的形成应运而生的,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监督机制的主要表现形式。

从政府审计和民间审计的定义中均可看出,审计产生的前提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确立。正如美国著名会计学家查特菲尔特所认为:“17世纪公司的出现,使有利害关系者对与账簿分离的独立的财务报表的需求更为强烈,这是因为,债权人和股东均需要得到与他们的投资有关的资料。但是,由于公司管理部门与股东之间潜在的利害冲突,股东对公司管理部门提供的财务报表常常抱有怀疑,因此需要进行审查,以证实其可靠性。”

一、审计的微观需求

在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确立的基础上,目前有三种假设来描述审计的微观需求,分别是论、信息论和保险论。

在关系中,委托人面临两难选择:如果将人的报酬与其工作业绩联系起来,一方面会激励人更积极地履行管理的职责,但与此同时,也可能使人产生粉饰财务报告,虚报经营业绩的动机。如果将人的报酬固定,人履行职责的内在动力必然受到削弱,势必降低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如果用有刺激的报酬安排再配以对财务报告的独立审计,既能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又能遏制他们虚报业绩的行为,于是就产生了委托外部审计人员对人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的要求。

信息论认为,信息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投资者可利用财务信息做出适当的投资决策。不可靠或不完整的信息常常导致投资者决策的失败和损失。投资者可以通过审计判断财务报告的真伪,从而纠正会计信息中出现的错误,进而牵制企业提供虚假信息,防止财务报告的人为偏差,减少噪音,提高投资决策的精确度。

保险论认为,审计是分散风险和保险的手段。由于财务信息的非直接性、信息提供者的偏见和动机、信息量庞大以及交易复杂等原因,投资者可能得不到可靠的财务信息,或者说他们要承担很高的信息风险。为了防止信息提供者提供虚假信息而引起灾难性的损失,投资者需要审计。如果审计人员因失职而未察觉财务报表中的虚报情况,他们有责任赔偿因失职而造成的损失,从而实现分担风险的目的。

综上所述,无论是出于监督的目的,获取更多信息的目的,还是保险的目的,投资者对审计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对财务信息的高质量审计的需求。

二、审计的宏观需求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审计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市场自我控制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两个方面。

(一)市场自我控制机制的目的就是确保市场自身运行的有序性。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如果没有作为第三者的审计师为之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唯利是图的企业管理者就会在财务报表上弄虚作假,那就很有可能产生无政府状态,从而引起经济危机。市场经济需要一个畅通、可靠的信息系统,外部审计的出现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可信价值,促进市场得以有效运转。

(二)宏现调控机制主要是控制市场的发展方向,以达到供求总量平衡和产业结构优化。政府进行宏现调控的措施主要是建立能全面迅速反映市场发展变化的信息网以及能正确分析、预测市场发展趋势的管理信息系统。制定相应的调节经济发展的各类政策,并制定有利于市场朝着想要的方向运行的有关法律和制度,政府要制定出正确的政策、采取适当的措施,都必须依靠完整、真实的信息,审计正是一种可增加信息价值的活动。

我国市场经济能否运行良好,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快速、持续地发展是直接与全体社会公众利益休戚相关的。鉴于审计在市场自我控制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中所起的作用,社会公众需要高质量的审计。

三、有关审计供给理论

(一)公共资源理论。对于信息而言,公司的财务报告一经便成为一种公共信息,公司的管理者无法避免非购买者使用财务报告,未持有公司证券的投资者和其他社会公众也可以从公司的报告中获得信息而无须为信息付出任何代价。由于公司的管理者没有得到非购买者对使用信息的偿付,他们在无管制状态下提供的信息便不会考虑这些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或者,如果公司在披露信息时因为考虑了非信息购买者的需要而对公司产生消极影响时,公司就不会心甘情愿地去披露这些信息,信息必然会“生产不足”。因此,为避免披露信息不充分和不可靠,必须通过制度管制方式强制地对财务信息进行审计。

(二)沃勒斯的理论。沃勒斯认为,当财务信息不接受审计时,市场会出现逆向选择,即投资者没有可靠的信息来判断每个企业的价值,不得不使所有企业的证券价格平均化,导致高质量的企业证券退出市场。但是,如果审计能附加可靠的信息使得投资者做出应有的判断,那么高价值的企业愿意接受审计。这样市场会对接受审计的企业证券定较高的价格,对未接受审计的企业证券定较低的价格。最终未接受审计的企业也不得不接受审计,因而通过市场可以保证审计的供给。

沃勒斯的理论显然需要建立在市场有效的基础之上。当市场并不那么有效时,自然无法保证审计的“自发”供给。从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的确存在对审计供给的制度管制,比如政府审计机关必须对大型国有企业实行重点审计。有时政府出于加快市场效率化的考虑,强制要求进行审计,尤其是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培育初期,资本市场刚刚建立的时期,规定比如上市公司提供的财务报告必须经由审计师审计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也存在企业自愿聘请规模大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以向市场传递信号。

四、民间审计的期望差距

从上述的审计需求分析中可以看出,无论假设出于何种目的,都能推出公众期望的高质量的民间审计,保证的财务报告公允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

我国的资本市场属于初创时期,政府对上市额度、配股资格、保牌资格等都有很强的管制。在企业“取悦”政府管制机构的过程中,审计供给不是一种自发的来自如沃勒斯所说的市场需要,而只是满足政府管制要求的产物。企业只需要提供一份监管部门能够接受的审计师报告,审计质量不是寻求上市的企业或已经上市企业成本效益函数中的一个变量。

在企业不需要提供高质量审计报告的前提下,审计师追求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其直接后果是增加了审计成本,甚至失去市场份额。因此,审计师只能通过提供“满足”企业需求的审计服务而生存,即降低审计质量。这样就形成了巨大的民间审计期望差距。公众不能通过审计实现对企业的有效监督,从审计中得到的信息也是不可靠的。当公众希望从审计的保险功能中得到应有的保护时,发现在我国现有的市场制度下,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的法律风险,特别是民事赔偿责任风险近乎于零。进而低质量的审计不仅不能在市场自我控制机制和宏现调控机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还使得资本市场变得没有效率。这样又进一步损害了公众的利益。

五、政府审计的期望差距

政府审计担负的是对全民财产的审计责任,从审计需求分析中可以知道对政府审计的需求也应该是强烈的,尤其是我国国有资产在经济社会中的比重较大,国有资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国计民生。公众理应对政府审计有更高的期望。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公众习惯于政府的行政命令,而很少有监管政府的意识。同时,从产权理论来看,全民财产不能很清晰地划分到个人,这些财产所带来的利益相比较投资者对企业的直接投资利益要间接得多,因而公众对这部分的利益得失较少关注。所以,从实际情况来看,公众对政府审计的期望很低。

从政府审计的供o来看,前面阐述的公共资源理论应该更合适解释。但是,现行的审计体制已经暴露出许多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大量的建设项目得不到审计,大量的非法收费项目得不到检查和制止。很多种审计还开展得不够,特别是一些特别项目审计和常规审计,如预算外资金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

虽然政府审计的供给也存在着很多缺陷,但是由于公众对其期望较低,因而期望差距并不显著。当国家审计署开始将审计报告公布于众时,这一行为大大出乎公众的意料。报告中列出被媒体称之为“触目惊心”的“审计清单”更是使公众震惊。

六、研究结论

从对民间审计期望差距的分析看到,政府必须引导和激发企业和事务所出具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并在法律上保证低质量的审计报告将带来巨大的赔偿风险。政府也应该p少一些不必要的管制,让企业向市场负责,而不是一味地“取悦”于政府;让市场来区分不同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并使事务所的高质量声誉与高市场份额挂钩。

第5篇:供热企业能源审计报告范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推进全社会节约能源(以下简称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节能管理、能源使用和节能技术的开发、利用等活动。

第三条 节能工作应当遵循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科技引领、公众参与的原则;坚持节能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节能工作的领导,将节能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并组织编制和实施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年度节能计划。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是本行政区域的节能主管部门,综合负责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统计等有关部门以及负责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的机构,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并接受同级节能主管部门的指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所属的节能监察机构具体负责节能监察工作。

第六条 本省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双重控制,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年度考核评价的内容。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节能目标责任的履行情况,并按照要求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年度节能工作。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有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煤炭消费比重,鼓励支持开发和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节能宣传和教育,将节能知识、技能纳入国民教育和培训体系,增强公众节能意识,倡导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

新闻媒体应当加强对节能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节能知识的宣传,发挥社会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

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依法履行节能义务,有权举报浪费能源的行为。

第二章 管理与监督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协调机制,健全节能工作体系,对节能工作进行综合部署,研究解决节能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节能工作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用能行为。

节能监察机构对能源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和其他相关单位执行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节能标准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被监察单位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监察。

节能监察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节能监察机构不得向被监察单位收取费用。

第十二条 用能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有关节能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需要制定地方节能标准的,由省标准化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法组织制定,并适时修订。

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节能标准。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部门应当健全能源统计工作体系,完善能源统计制度,加强能源消费和利用状况的统计分析,根据工作需要向节能主管部门及时提供相关统计数据,并会同节能主管部门定期向社会能耗公报。

第十四条 本省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当编制节能报告,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出具节能审查意见。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未按规定进行节能审查或者审查未获通过的,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已经建成的,不得投入生产、使用;属于政府投资项目的,依法负责审批的机关不得批准建设。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制定煤炭消费总量削减计划,完成年度煤炭消费总量削减目标。

新增煤炭消费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当进行煤炭消费等(减)量替代,在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前编制煤炭消费等(减)量替代方案,报节能主管部门进行审查。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节能服务体系,鼓励、支持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和有条件的企业事业单位等节能服务机构,依法开展节能咨询、设计、评估、检测、认证、能源审计、成果转化、技术转移服务、节能技术培训,提供节能信息、节能示范和其他公益性节能服务。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失信不良记录制度,对用能单位和节能服务机构失信行为进行认定和记录,并纳入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当事人对被列入不良记录名单有异议的,有权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

当事人对失信行为作出实质性改正且期间未新增失信行为,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认定合格,应当将其从不良记录名单中删除。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在行业节能规划、节能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节能技术推广、能源消费统计、节能宣传培训和信息咨询等方面发挥作用。

第十九条 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推动节能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公布节能标准、节能政策,定期节能新产品、新技术等信息,为社会提供节能指导和服务。

第三章 用能与节约

第二十条 用能单位应当加强节能管理,制定并实施节能计划和节能技术措施,建立健全节能目标责任制、奖惩制度、教育和岗位培训制度,优化用能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第二十一条 用能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和计划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台账,保存原始记录,确保能源消费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定期对能源利用状况、主要用能设备能耗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推动工业节能技术改造,实施钢铁、电力、石油加工、化工、煤炭、建材、造纸等主要耗能行业的节能技术改造,限期淘汰落后的用能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

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应当按照能源高效循环利用的生产模式,编制实施用能规划或者节能方案,开展节能和循环化改造,发展集中供能和能源梯级利用。

第二十三条 对利用余热余压、城市垃圾、煤层气等发电的机组,符合并网调度条件的,电网企业应当优先并网,并在核定的上网电量内优先购买,上网电量的价格依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确定。

第二十四条 电网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节能发电调度管理的有关规定,优先安排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热电联产、资源综合利用机组发电以及其他节能环保水平先进的机组发电。

第二十五条 有条件的城镇以及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应当实行集中供热。鼓励采用热电冷联产、多能互补、能源梯级利用、分布式能源、能源互联网等技术,提高热能综合利用率。

在已经实行集中供热的区域内,不得新建分散式燃煤供热设施;对已经建成的分散式燃煤供热设施,应当依法限期拆除,并将供热系统接入集中供热管网。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措施,鼓励、支持利用工业余热向居民供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将工业余热纳入供热专项规划,制定热源热网等供热工程建设方案应当优先选用工业余热,并同步制定供热应急预案。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逐步提高建筑节能标准,鼓励采用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推行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降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能耗。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在农村推广节能建筑,引导农村个人自建自用住宅按照农村建筑节能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

第二十八条 使用财政性资金或者以财政性资金为主的机关办公建筑、公益性建筑、保障性住房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两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应当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其他新建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既有建筑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改造。

第二十九条 道路、隧道、广场、公园、公共绿地等公共场所的照明,应当严格遵循照明设计标准规范;已建设施不符合照明设计标准规范的,应当进行节能改造。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节约用电管理,推广使用节能照明产品,优化节能控制技术,严格控制公共场所以及大型建筑物的装饰性景观照明能耗。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推进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和服务体系。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行业应当优先采购、使用节能和新能源交通工具。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公交专用道和非机动车道,加强公共充电桩、公共自行车等设施建设。鼓励公众采用公共交通、非机动交通、步行等绿色低碳的方式出行。

第三十二条 鼓励港口建设和使用岸电设备,为靠港船舶和码头设施的货物装卸、航道清淤、照明厨炊等生产生活提供电力。

第三十三条 公共机构应当科学决策,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带头使用节能产品、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挥表率作用。

公共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实行能耗定额管理制度,实施能源消费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优先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对既有办公建筑进行节能改造,优先采购列入政府采购名录中的节能环保产品和设备,优先采购、使用节能和新能源交通工具,禁止采购、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和设备。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在农村推广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提高秸秆能源化利用率;提倡节约高效用能,更新和淘汰高耗能农业机械、设备设施,推动农业清洁生产。

第三十五条 本省实行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制度。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五千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为省重点用能单位。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实际确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点用能单位。

第三十六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建立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控制目标责任制,制定并实施节能计划,完成节能目标。

第三十七条 高耗能行业的重点用能单位应当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采用能量系统优化、锅炉窑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余热余压利用等节能新工艺、新技术,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降低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第三十八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设立能源管理岗位,依法配备管理人员,并报节能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九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完善能源管理体系,逐步建立能源管理中心和能耗在线监测终端系统,并与省、设区的市能源监控平台联网。

本省鼓励和支持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第四十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开展能源审计工作。能源审计至少每五年进行一次,并按照权限向节能主管部门报送能源审计报告。通过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重点用能单位可不再进行能源审计。

第四十一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定期将年度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报送节能主管部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进行审查。

第四章 保障与激励

第四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快调整产业结构,限期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大力发展低耗能、低排放、高附加值产业;鼓励支持先进高效的节能设备、节能产品产业化和推广应用,提高节能产业比重,发挥节能产业支撑作用。

第四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节能技术应用研究和重点行业共性、关键性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能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组织实施重大节能科研项目、节能示范项目和重点节能工程,促进节能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国内、国际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与信息交流,引进和开发先进节能技术。

第四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主管部门应当每年在财政预算内安排节能专项资金用于节能技术研究开发、节能技术和产品的示范与推广、重点节能工程的实施、节能管理、节能评审、能源审计、节能宣传培训、节能监察机构能力建设、信息服务和奖励等。

第四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重大节能科研项目、节能示范项目和重点节能工程,应当予以支持,优先列为重点项目,优先安排贴息和资金补助,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税收减免、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优惠政策。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应当在科技专项资金计划中,优先安排节能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开发项目,促进节能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第四十六条 鼓励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的节能技术研究开发、节能设备和产品生产、节能技术改造以及合同能源管理等项目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创新信贷产品,简化申请和审批手续,提供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节能领域的投入,多方面拓宽融资渠道,支持节能领域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挂牌融资、发行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促进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产业发展。

第四十七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节能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和培训等活动。

第四十八条 本省推行用能权、用煤权等交易制度,逐步建立健全用能权、用煤权核定和交易机制,坚持总量严控、减量出售、超量购买、企业自愿的原则,建立用能权、用煤权交易平台,组织企业依法依规开展交易,推动跨区域交易,提高有限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第四十九条 本省实行有利于节能的价格政策,引导用能单位和个人节能。实行峰谷分时电价、季节性电价、可中断负荷电价制度,提高用电效率。对能源消耗超过国家和本省能耗限额标准的用能单位,实行惩罚性电价;对主要耗能行业的用能单位,分淘汰、限制、允许和鼓励类实行差别电价。

实行居民用电阶梯电价,引导合理、节约用电。

第五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采取措施,引导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能源效率等级较高或者有节能认证标志的用能产品;鼓励企业进行节能产品认证,取得节能产品认证证书的产品、设备优先列入政府采购目录。

第五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鼓励企业利用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机构,推动节能服务机构实现规模化经营;鼓励节能服务机构通过效益分享、能源费用托管、节能量保证、融资租赁等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诊断、融资、改造等服务,并按照合同约定与用能单位分享节能效益。

第五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在节能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扬和奖励。

用能单位应当建立节能工作激励机制,根据节能效益对在节能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节能监督管理、节能监察职责的部门以及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法履行节能监督检查、节能监察职责或者未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用能行为的;

(二)提供虚假节能监察、能源消费总量数据的;

(三)违反规定向被监察单位收取费用的;

(四)对不符合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政府投资项目予以批准建设的;

(五)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单位未按规定进行节能审查或者审查未获通过,擅自开工建设或者擅自投入生产、使用的,由节能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或者停止生产、使用,限期改造;不能改造或者逾期不改造的生产性项目,由节能主管部门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按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

第五十五条 节能服务机构从事节能咨询、设计、评估、检测、审计、认证等活动提供虚假信息的,由节能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八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电网企业对符合并网调度条件的利用余热余压、城市垃圾、煤层气等发电的机组不允许并网的,由能源监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造成发电企业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重点用能单位未按照标准和程序开展能源审计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公共机构未优先采购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的节能产品、设备,或者采购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的,由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采购金额百分之一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被监察单位无正当理由拒绝节能监察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6篇:供热企业能源审计报告范文

按照省政府节能减排办通知要求,对__“十二五”节能降耗工作提出如下思路。

一、“十二五”节能潜力分析

(一)结构节能

1.产业结构。“十二五”期间,__将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将明显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着力实施“4+3”产业规划,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油气盐化工、高档家纺及服装、机械配套、绿色食品等4个传统优势产业,实现产品升级和价值链升级;电子信息业、现代物流业、文化旅游业等新兴现代产业成为支柱,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预计,到2015年工业增加值中新兴高技术产业的比重将由现在的5%上升到60%以上,工业行业的总能耗将由现在的70%下降到50%以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将下降20%。

2.能源结构。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将完成涪江梯级开发,建成柳树、打鼓滩、吴家街电站和唐家渡电航工程;全市将新建户用沼气20万口,积极推广太阳能热水器,扩大推广cng汽车替代能源,开发利用二甲醚、轻烃气等作为城市燃气的补充。这些措施,将使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3%以上。

3.淘汰落后产能。“十二五”期间,将完全淘汰3.0以下的球磨机水泥设备和年产3万吨以下的造纸企业。

(二)技术节能

1.工业方面。“十二五”将在石化行业开发依托新能源的新产品,推广应用能源的梯级使用,发展完善能量回收利用技术,提高技术装备水平,降低综合能耗;机械行业对基础加工进行专业整合,建立锻压、铸造、热处理、电镀等专业加工基地,提高集约化程度,不断优化产品设计,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倡清洁生产,降低能耗物耗;电子行业将提高设备装备水平和自动化水平,对重点耗能设备进行更新改造,提高电能利用率;电力行业将采用高效、洁净发电技术,提高机组发电效率,加强电网建设和电网、城网改造,淘汰老旧设备,增加无功补偿量,控制电网经济调度,加强电力需求预测的管理,开展有序用电,合理用电,节约用电。

2.运输行业。将合理规划城市交通运输发展模式,加快发展绿色公共交通,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效率。在本市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私人机动车为补充的城市交通模式。

3.建筑业。将全面推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材料应用标准、节能建筑设备选型标准以及管理办法,并落实到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的各个环节。

4.农业。将淘汰落后农业机械;采用先进柴油机节油技术,降低柴油机燃油消耗;在固定作业场地更多的使用电动机;开发水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通过淘汰落后渔船,提高利用效率,降低渔业油耗。

(三)管理节能

随着《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和《节约用电管理办法》的进一步落实和对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和监督,企业管理节能效益将进一步明显。同时,还将强制推行高用能设备能效标准,推动家用电器节能,引导和鼓励购买节能型产品,发展区域热电联产工程,在以热负荷为主的工业集中区,因地制宜建设以热力为主的背压机组;探讨研究以洁净能源作燃料的分布式热电联产和热电冷联供;将现有分散式供热燃煤小锅炉改造为集中供热,开展余热余压利用工程,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节能管理措施。对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重点耗能企业继续实行强有力的目标管理,逗硬实施总量目标和单位能耗目标双重管理,不断探索管理节能新机制,确保“十二五”节能降耗目标全面完成。

二、“十二五”能源需求预测

2015年,全市gdp总量将达到1000亿元。按照万元gdp能耗1.188吨标准煤折算(比“十一五”末降6%),社会能耗总量将达到1188万吨标准煤。其中:按照20__年-2015年经济增长速度每年保持13.3%,以20__年电力需求量25亿度(预计)为基数,电力需求弹性系数年均保持1—1.2测算,全市2015年电力需求量将为52.8- 64.1亿度;天然气年需求量将达到28.63亿方(其中民用1.2亿方、公用事业0.23亿方、cng汽车1.2亿方、工业燃料8亿方、化工原料18亿方)。其余为燃料油和煤等其他能源。

“十二五”投产的高耗能项目主要有__区的天赋君安化工公司的“年产9万吨1,4-丁二醇项目”、“年产9万吨甘氨酸项目”(年消耗天然气3亿立方指标已经落实),__县美青公司的“年产10万吨三聚氰胺项目二期”(年需3000万方天然气指标已经落实)。

三、“十二五”节能目标拟定

(一)gdp综合能耗目标。到2015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保持在1.188吨标准煤的水平(低于国家发改委中长期节能规划2020年达到1.54吨标准煤/万元的全国标准)。

(二)工业节能目标。工业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__年的2.70吨标准煤(预测数)下降到2.16吨标准煤,五年下降20%左右。

(三)重点耗能企

业节能目标。综合能耗10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企业主要产品能耗在20__年的基础上力争下降30%左右。

(四)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建成部级环境友好企业3家,省级环境友好企业10家,部级生态园区2家,省级生态园区5家。完成创新工业园区、__港工业园区、开发区电子工业园区、__区工业园区、__工业集中区、沱牌生态工业园区、美丰工业园区、__上游工业集聚区8个工业园区的配套生态工程建设。

四、20__年与2015年能耗指标预测

序号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20__年 2015年

1 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 吨标准煤 2.7 2.16

2 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43.71 50

3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 % 26.80 30

4 高耗能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25 10

5 地方财政支出(预计) 亿元 95 160

6 城市化率 % 40 48

7 常住人口 万人 359

(总人口387) 364.5

(总人口393)五、能耗消费总量和增量控制的措施建议

(一)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1.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支持节能降耗与高新技术项目建设,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和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投放。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部门联动机制和项目审批问责制,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六项必要条件”(必须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节能评估审查以及信贷、安全和城市规划等规定和要求)和“三同时”制度。实行新开工项目报告和公开制度。建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与节能降耗指标完成进度挂钩、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的机制。凡是新上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生产能力的项目,必须由同级政府和企业提出淘汰相应落后生产能力的具体意见和措施,作为审批项目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的各项政策。每年组织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节能降耗工作专项检查,清理和纠正各地在电价、地价、税费等方面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优惠政策,督促其加大节能降耗力度,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负荷。

2.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制定促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措施和中长期规划,大力发展太阳能、沼气、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强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的科研、开发和建设,实施示范工程。

3.加快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拓宽领域,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增强功能,提高水平。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放宽市场准入,允许各类资本进入国家法律法规禁止以外的所有服务业领域。发展一批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重点培育5—10家重点服务企业(集团),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推进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建立专业化、网络化、市场化的制造业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降低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尽快形成一批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名牌产品、产业基地和出口创汇基地。

(二)加大投入,全面实施重点工程

1.加快实施重点节能工程。着力抓好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绿色照明、建筑节能、政府机构节能、能量系统优化、节能监测和服务体系建设等重点节能工程。

2.多渠道筹措节能资金。节能资金主要依靠企业自筹、金融机构贷款和社会资金投入。建立以企业、社会等投资为主体,政府投资为辅助的多元节能降耗投资机制。整合土地出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农业等相关资金,集中财力支持节能降耗项目。

(三)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1.以点带面,搞好循环经济的试点。继续发挥全省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的示范作用,分层次建立一批循环经济的示范企业、示范园区。

2.实施水资源节约利用。加强工农业节水,加大以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和循环使用率为重点的技改力度。积极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和布局,采取综合节水措施,提倡精确灌溉,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进一步推进城市节约用水,加紧推进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加快城市污水资源化再生回用设施的建设,促进城市中水回用。

3.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大力培育发展清洁生产咨询服务机构,依托专家和专业机构,扩大清洁生产审核面,提高审核质量。积极指导企业进行自愿清洁生产审核,对没有完成节能降耗任务的企业,强制实行清洁生产审核。抓好清洁生产审核验收评估,督导企业严格按清洁生产审核报告提出的实施方案,搞好节能降耗项目建设。加快研究探索支持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的配套政策。

(四)依靠科技,加强技术开发和推广

1.加快节能降耗技术示范和推广。加快采用节能降耗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对水泥、化工、热电、化工、造纸等行业进行技术改造。落实节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降耗技术。加强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及农业节水、节肥、节药等资源节约技术推广。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探索节能降耗技术改造投入新机制,鼓励企业加大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2.加快建立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制定加快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政策措施,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培育节能服务市场,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重点支持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企业以及党政机关办公楼、公共设施和学校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

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

(五)强化责任,加强节能降耗管理

1.建立政府节能降耗工作问责制。将节能降耗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级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综合考核评价结果作为政府领导班子调整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严格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2.建立和完善节能降耗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市部门要建立健全涵盖全社会的能源生产、流通、消费、区域间流入流出及利用效率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体系,实施全市和区、县单位gdp能耗指标季度核算制度。要建立并完善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能耗统计数据网上直报系统。加强能源统计巡查和监测。市环保局制定并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统计和监测办法,完善统计和监测制度,建立环境统计系统;建立并逐步完善污染物排放数据网上直报系统,落实污染降耗定期调度制度。

3.建立健全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项目审批过程中,严格审查节能评估情况,对达不到能耗准入条件的高耗能企业一律不予审批、核准、备案。市节能办要加强对“能评”工作的监督管理。把排污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性条件。加强“三同时”管理,严把项目验收关。对建设项目未经验收擅自投运、久拖不验、超期试生产等违法行为,严格依法进行处罚,并暂停审批其新上项目的环评文件。

4.强化重点企业节能降耗管理。研究制定重点企业节能管理办法,县以上城区耗煤量较多的企业必须使用脱硫煤。加强对重点企业节能工作的检查和指导,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和节能第一责任人制度。完善节能计量、统计等基础工作。加强对企业节能管理人员和重点用能岗位操作人员的节能培训。组织开展用能设备检测,编制节能规划。总结推广一批节能降耗先进经验,开展创建节约型企业活动。

5.严格建筑节能管理。大力推广节能节地环保型建筑。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能耗限额标准全过程监督管理,实施建筑能效专项测评,严把施工图建筑节能专项设计审查关,施工图节能设计审查不合格的建筑工程不得办理施工许可手续。实施建筑节能评审认定,未经节能评审认定的工程不准通过竣工验收备案,不准销售使用。对不严格按照建筑节能有关政策法规建设、设计、审图、施工、监理的工程项目,对相关责任主题依法进行处罚,竣工验收不合格并不得办理产权证。

(六)根据全省功能区划分经济发展现状,对各市州区别下达“十二五”节能任务指标

__无高耗能重工业企业,预计“十一五”万元gdp综合能耗将下降到1.264吨标准煤,已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我市__区万元gdp综合能耗仅0.7吨标准煤);cod、氨氮的减排量也以提前两年完成了省政府“十一五”控制目标,特别是二氧化硫实际排放量只有省控制标准的二分之一。为给我市“十二五”发展精细化工等新兴产业留下空间,建议省上从“十二五”开始,在下达各市州节能减排任务指标时区别对待。

六、“十二五”节能目标预测表(见附表)

地区生产总值

(20__不变价、亿元) 能源消费量

(万吨标准煤) 单位gdp能耗

(吨/万元,20__年份) 能耗消费弹性系数() 节能量

(万吨标准煤)

201年 2015年 增速

(%) 20__年 2015年 增速

(%) 20__年 2015年 下降率(%) 计算公式:

第7篇:供热企业能源审计报告范文

中国欧盟商会近日的《中国对欧盟境外投资报告》显示,目前在欧盟经营的中国企业将加大投资力度,并将更多涉及兼并与收购业务,以求从欧洲企业获取技术、品牌及相关经验。

本刊记者从中国欧盟商会获悉,该报告由中国欧盟商会、毕马威以及罗兰贝格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撰写,调查对象为在欧盟进行投资的74家中国企业。调查结果显示,97%的企业计划在未来继续对欧盟进行投资;82%的企业计划在现有投资额基础上加大投资力度。中国企业计划扩大投资,提高本地化程度,投资技术和人力资源开发。

欧洲投资环境受青睐

近年来,中国企业投资欧洲的趋势日益明显。随着中国投资重心从获取资源向收购先进技术、专业知识和品牌转移,欧洲将备受青睐。

欧洲拥有庞大的商品和服务消费市场,以及先进的技术、高素质的劳动力和理想的品牌,中国投资者可通过收购欧洲品牌提升自己的国内和国际竞争力。此外,欧洲还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市场,市场准入壁垒较少,也很少有以国家安全为由反对中国投资的历史。另一方面,欧洲债务危机也降低了进入欧洲的成本。因此,欧洲被中企视为安全、稳定的投资目的地。

报告显示,大部分中国企业希望进入欧洲市场并出售自己的商品和服务,但也有一些中国企业希望通过兼并欧洲公司获取技术、专业知识和品牌,提升自己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这部分企业的数量虽然还很少,但呈上升趋势。

美国商业咨询机构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近日的报告称,中国正在大力推动在欧洲地区的投资,过去两年中国对欧洲投资总额已经逼近对美国投资总额的两倍。数据显示,2008年前,中国平均每年在欧洲地区投资额不足10亿美元,但是在2009年和2010年却激增到30亿美元。在2011年和2012年又激增到100亿美元。

从目的地看,中企对欧投资主要集中在西欧国家。数据显示,2000-2011年间,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目的地按投资额排名依次为法国、英国、德国和瑞典,交易数最多的国家依次为德国、英国、法国和荷兰。

从金额看,中国境外直接投资中的绿地投资略高于兼并交易,但兼并收购交易呈上升趋势。2011年,绿地投资为397亿美元,兼并收购交易为344亿美元。2000-2011年间,中国共有428笔价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绿地投资,其中145笔兼并收购交易流向欧盟。

从股权性质看,国有企业在投资额上占明显优势。2000-2011年间,国有企业的投资金额占总投资额的72%,私有企业占28%;国有企业的交易数量占63%,私有企业交易数量占37%。

虽然中国境外直接投资从本世纪初开始快速增长,但是报告指出,与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境外投资总量仍相当低。

数据显示,2011年,流向中国的来自欧盟的外商直接投资额为175亿欧元,流向欧盟的来自中国的直接投资额为32亿欧元。这意味着2011年中国大陆投资仅占流入欧盟的外国总投资的1.4%,相比之下,欧盟对华投资在中国吸收的外国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则高达20%。

面临经营困境

虽然欧洲被中企视为投资热土,但是,中国投资者在欧洲经营并非易事,且面临很多障碍,主要与官僚体制和高成本相关。

“欧洲目前已成为中国企业投资战略的完整组成部分。我们在与这些企业的合作中感到欧洲确实是他们投资的首选之地,但是他们也的确遇到了许多现实的运营层面的困难。”罗兰贝格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全球董事会成员、亚洲区总裁常博逸(Charles Edouard-Bouée)表示。

78%的受访者表示在欧盟至少遇到过一种或者几种运营性问题。中国企业提出的障碍主要涉及中国雇员的签证和工作许可证申请、欧洲劳工法限制、人力资源成本和管理方面的文化差异。中国企业要全面理解各种运营法规(比如税法)就不是件易事,因为27个欧盟成员国的立法不统一,而且有23种不同的语言。

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劳工法也是中国企业在欧盟投资的障碍之一,尤其是兼并收购交易。劳工法可能会阻碍投资者计划的重组活动,有些中国企业认为欧盟的劳工法缺乏灵活性。不止一个欧洲投资促进机构认为中国企业在与工会打交道方面缺乏经验。

某受访企业表示,“劳工法是个关键性问题,劳动力市场缺乏灵活性,工作时间配合度要求太高,在法国表现尤甚。劳工税也非常高。这可能是一个我们需适应的文化问题。”

中国欧盟商会主卫(Davide Cucino)认为,中国企业与投资地对于市场的理解不同、语言差异等都会造成经营问题,同时中国产品的质量不被信任、品牌不知名也增加了中国企业在欧盟的经营难度。中国欧盟商会秘书长丁凯则认为,中国企业应尽快熟悉当地文化氛围,工人、工会应建立磋商机制。

欧运营性问题待解

调查显示,中国企业给欧盟决策者的建议主要集中在运营性问题上,包括运营负担和成本负担。中国企业建议欧盟提供税收优惠政策,降低投资成本;加强咨询服务,提供更多与法律环境相关的支持,包括建立集中信息源,用英语提供欧盟27国的法律法规和金融信息;定期组织与税法和劳工法等问题相关的研讨会;提供某些法律和管理培训等;放松签证和工作许可证限制;放松劳工法限制;提供鼓励人力资源和研发投资的优惠政策;简化监管制度和审批程序等。

值得注意的是,建议欧盟市场放宽市场准入限制的受访者非常少,这与在中国投资的欧洲企业提出的建议迥然不同。

另一方面,受访的中国企业希望中国政府能在中国和欧洲提供更好的咨询和支持服务,相关监管机构能进一步简化对外投资审批程序,提供融资,放宽外汇管制,提供税收鼓励政策,加大鼓励私有企业到海外投资的力度。

第8篇:供热企业能源审计报告范文

一、内部控制要素的早期阶段

(一)内部控制的初始阶段

早在19世纪40年代前,人们就运用“内部牵制”这一概念。根据《柯氏会计辞典》的解释,内部牵制是指“以提供有效的组织和经营,并防止错误和其他非法业务发生的业务流程设计。”一般来说,内部牵制机能的执行大致可分为四类:实物牵制、机械牵制、体制牵制、簿记牵制。内部牵制是基于两个基本设想: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无意识地犯同样错误的机会是很小的;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有意识地合伙舞弊的可能性大大低于单独一个人或部门舞弊的可能性。内部牵制是内部控制的起始形态,确实有效地减少了错误和舞弊行为。

(二)内部控制二要素阶段

19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AmericanInstituteof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s,以下简称AICPA)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报告中对内部控制作了如下定义:“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都用于保护企业的财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企业坚持执行既定的管理政策。”1958年10月该委员会的《审计程序公告第29号——独立审计人员评价内部控制的范围》对内部控制进行了重新定义,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要素。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和程序与财产安全和财物记录可靠性有直接的联系,而内部管理控制主要与经营效率和贯彻管理方针有关,通常只与财务记录有间接关系。这种划分只是从会计角度进行的简单分类,并没有阐明其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以及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

(三)内部控制三要素阶段

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会计审计界对内部控制研究的重点逐步从一般涵义向具体内容深化。1988年AICPA了《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会计报表审计中对内部控制结构的关注》,从1990年起取代1972年的《审计准则公告第1号》。该公告首次以“内部控制结构”代替“内部控制”,指出“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提供取得企业特定目标的合理保证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并提出内部控制结构包括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等三个要素。内部控制要素的发展步入结构化、系统化的轨道,不仅将控制环境纳入内部控制的范畴,而且使会计系统较前阶段的内部会计控制更具动态性。

二、内部控制要素的框架阶段

(一)内部控制五要素阶段

1992年,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由美国会计学会等专业组织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1996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也了《审计准则公告第78号》,并从1997年1月起取代1988年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将内部控制的定义为:“由一个企业的董事长、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现的过程,旨在为下列目标提供合理保证:A.财务报告的可靠性;B.经营的效果和效率;C.符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该准则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五种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面世后,将内部控制发展为立体框架结构,为建立控制标准奠定了基础,也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方便。与早期阶段的内部控制要素及其框架比较,内部控制框架下的五要素将风险评估纳入内部控制系统,并使其由会计系统扩展为信息与沟通,同时强调了对内部控制系统的监督。

(二)本阶段要素框架分析

COSO报告强调了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监督是内部控制得到有效实施的保障。但该报告将五个要素排列在一起,缺乏明确的划分标准,而且把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三个部分分别作为与控制环境和监督同等地位的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彼此间的有机联系。我国财政部于2001年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明确了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要求。其整体框架由总则、控制目标和原则、控制内容、控制方法、监督检查等方面构成,对控制活动的规范虽然很具体,但主要是针对会计控制及与会计有关的控制进行的规范,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没有将控制环境作为一个独立的构成要素,事实上并未构成完整的内部控制框架。

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以后,我国会计理论界掀起了对内部控制研究的热潮,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内部控制框架的构想。但大多是从不同的角度或在不同的程度上理解和应用了COSO报告的内容,是对COSO报告中某些要素进行具体的细化,虽然这些研究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内部控制的理论框架应具有普遍适应性,不仅要适应于企业,而且要适应于企业以外的其他经济组织。理论框架的重点不是指导一个组织如何设计其内部控制制度,更重要的是要提高组织对内部控制理论的认识,从而能更全面和更广泛地理解和应用理论来加强组织的内部控制。

三、内部控制因素的风险管理框架阶段

(一)内部控制八要素阶段

美国COSO组织从2001年开始委托普华永道公司组织编写《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报告,并于2004年9月正式,用以指导企业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活动。该报告一出台便引起了审计职业界的广泛关注,它打破了传统内部控制的内容,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结合得更加紧密。报告要求审计人员不能仅局限于财务报表本身,应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企业出现的经营风险上,将风险管理的责任人定位在直接从事企业经营活动的第一行为人。该报告将ERM定义为一个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影响的过程,并且贯穿于整个企业,用以识别可能影响该企业的潜在事项,并将风险控制在风险偏好的范围之内,为达到企业目标提供合理保证。其核心理念是将企业的风险管理融入企业战略、组织结构、经营流程等各个环节,使之成为与企业日常经营紧密结合的连续动态的过程。ERM分为八个要素,即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八个相互关联的要素。

(二)风险管理框架与内部控制框架的比较

第9篇:供热企业能源审计报告范文

[关键词] 投资过热;可行性研究;通货膨胀

[中图分类号] F83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12-0122-03

[作者简介] 陈光梅,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与工程经济。(浙江 宁波 315175)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更为明显,投资过热是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问题。2007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笔者认为,抑制盲目过热的投资是完成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任务的关键。除实行偏紧的宏观经济政策外,完善投资可行性研究的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可行性研究是抑制投资过热、降低投资盲目性的重要措施。

一、可行性研究是理性投资决策的前提与依据

可行性研究是指运用经济学和工程技术学原理,采用系统的的观点和方法,对投资项目的技术、经济、资源、社会和环境等各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分析预测、反复对比、综合论证,从而说明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先进适用、经济上是否合理赢利、市场和社会上是否可行,为投资决策方案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的分析论证活动。可行性研究首先要进行投资机会论证,通过对市场需求及销售可能性预测,项目实现的技术可能性预测,以及社会、环境、政府政策、投资来源及通货膨胀的预测,再加上一些必要条件的调查来确定投资项目社会是否需要,有无开展的基本条件。在投资机会论证得出肯定的基础上再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研究,即根据详细准确的资料对项目各个方面的情况提出详细报告:包括项目的依据设想,投资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市场需求、建厂规模和市场需求预测;资源、原材料、燃料及公用设施情况;建厂条件和厂址;技术方案;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要求和相应措施;企业组织劳动成员和人才培训;建厂工期和实施进度安排;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经济效益评价。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最终的的结论,它提供最佳方案或几个可行方案优缺点或一个方案是否可行等结论,为决策提供依据。显然,科学全面的可行性研究是减少投资的盲目性,降低投资的风险,提高投资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1981年国务院明文规定,我国所有新建、扩建大中型项目及所有利用外资基建项目都必须有可行性研究报告,1983年2月国家计委颁发了《关于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试行办法》。可行性报告成为确定建设项目是否能够得到上级批准兴办的依据,成为项目筹措资金、申办建设执照和签订有关合同、协议的依据。

二、可行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与投资过热的关系

我国的项目投资决策无论是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还是企业自主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都做得很不够,这是我国现阶段投资过热、盲目,投资效益低下的深层次原因。

(一)无可行性研究,拍脑瓜凭直觉决策。为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近20来中央和地方制定了一批规章和规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国家和省市成立了综合性的工程咨询机构,确立了先评估后决策的前期工作程序,但在实际中,投资无可行性研究而随意决策、不遵循市场规律盲目决策、违背规定的工作程序而任意决策的现象大量存在。政府直接投资因为所有者责任和监督机制缺位,很多决策者以付学费、改革的代价来搪塞决策失误导致的损失,决策时拍脑袋,立项目时拍胸脯,砸锅了拍屁股。有的企业及领导人没有科学的决策机制和意识,不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不做可行性研究,决策者凭直觉、拍脑袋决策盲目投资拖垮了企业。民营和个体投资自主决策,虽然投资决策时会慎之又慎,但民营和个体投资者受知识能力、观念和信息的限制,无可行性研究意识,“跟风跑”,“一哄而上”凭直觉决策现象也特别严重。

(二)可行性研究过程被撰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所代替,可行性研究失去其应有的意义。有些单位为使建设项目能得到上级的批准,筹集到更多的建设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戏说可行性,力求可批性:弄虚作假,拼凑事实,有意降低建设投资额,抬高经济效益,千方百计要得出项目在技术、经济上均可行的结论,使可行性研究为“可行”而做,成为争项目的手段,可行性研究沦为可批性研究。有的可行性研究实际上等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因为国家法令制度、银行贷款、签定协议合同要求一定规模的建设项目必须向上级主管部门、银行、合作单位及工商环保等国家有关部门递交可行性报告,有的建设单位为做可行性研究报告而造可行性研究报告,没有研究的过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实际上就是文字工作的结果,是项目获得上级批准、资金筹措、申请执照、签署协议合同的文字资料,并不能为设备配备、科学实验、组织管理结构设置职工培训等后续工作提供依据,更不是投资决策的依据。许多单位的可行性研究就是建设单位组织一个写作班子,闭门造车,突击一星期之后的文字作品。

当可行性研究沦为可批性研究、沦为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时,可行性研究就成为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的幌子,成为支持长官意志、个人膨胀的工具,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这种现象在我国政府投资、地方经济发展中非常普遍,是导致投资过热,经济增长粗放和社会资源浪费的重要因素。

(三)可行性研究的深度不够,内容不完整,准确性差,质量水平不高。目前我国可行性研究是由各类设计部门(科研院所/设计院)或专业咨询机构或企业自己组织人员承担完成,可行性研究人员主要由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缺乏宏观经济、市场、财务、营销、生产等方面的经验和专家,可行性研究着重于技术方案的设计论证,市场调查预测往往闭门造车,经济分析往往跟着感觉走。如缺少科学的市场预测和经济分析,不做宏观经济环境、政策分析与预测,不考虑通货膨胀对投资项目可行性的影响。又如,缺少项目投资社会效益分析,不考虑投资对经济过热的推波助澜和高消耗高污染的影响,不做宏观经济环境和自然环境影响评估等等。这种低水平的可行性研究难以避免投资的混乱与盲目性。

投资可行性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投资过热有着必然的联系,在经济高潮期,市场繁荣,缺乏科学的可行性研究基础的投资就盲从市场,“一哄而上”,此时盲目扩张、低水平重复现象尤其严重,投资过热也就成为必然。2004年以来的钢铁热、房地产热无不是这种现象的典型。尤如过热的经济不可持续一样,狂热的市场需求终究不能持久,不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虚高价格必然回归真实,只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投资必然导致国家政策的限制、长期效益低下和社会资源的浪费。2005年的“铁本案”及其他钢铁投资项目的工程遭遇的国家调控查处、1995年后房地产工期一拖再拖乃至“马拉松工程”、“烂尾楼现象”导致的后果是经济高潮期项目投资该永远吸取的教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每次过快的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都是需求拉动,而快速的基建投资增长即过度的投资需求是过热需求的最主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经济的过快与过热问题主要原因就是2004年来的基本建设投资的过热,投资过热是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过热的投资导致相关资源的紧张及其价格的上涨,直接构成经济增长的速度过快和经济增长质量的低下。虽经国家紧缩银根、加息及行政措施抑制,过度投资仍然是经济过快增长的突出问题。要抑制经济发展由过快转向过热、缓解目前宏观经济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加强、完善投资可行性研究尤其迫切。

三、投资过热形势下加强可行性研究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重视可行性研究,实现可行性研究的真实、科学、客观、公正,充分利用可行性研究手段,控制投资的过热与盲目性,提高投资效益

1.规范并落实投资可行性研究政策制度。迄今为止,我国关于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管理办法仍然在试行阶段,没有正式规定,各行业关于可行性研究的规定也参差不齐,有的行业至今没有这方面的规定,有的行业有规定也适应不了目前形势的需要。控制过度投资、加强可行性研究应抓紧规范可行性研究政策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新的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深度规范,并做好政策制度的落实工作,为科学、公正、客观地进行可行性研究奠定基础。

2.加强可行性研究重要性教育,提高投资者决策素质。首先,普及可行性研究的基本知识,加强决策人员可行性研究理念理论培训。其次,真正落实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投资失误要追究决策者的责任,树立企业及其他投资单位(人)的可行性研究意识。第三,真正实现政府功能的转变,建立投资备案制度下的政府公共咨询服务制度,做好政府风险提示工作,督促引导企业及投资者自觉遵循投资前可行性研究程序,为科学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3.大力发展投资论证评估咨询业,实现可行性研究专业化,提高我国可行性研究整体水平。目前我国可行性研究许多是由各类设计部门(科研院所/设计院)或专业咨询机构承担编制,显然这些机构的主要业务不是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的技术力量不全(尤其缺乏市场研究、技术经济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可行性研究的专业化程度不高,而且为取得和进一步取得咨询设计业务,他们有强烈的将不可行变可行的动机,很难公正地评价项目。有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由企业自己临时设立机构组织专人编制完成,专业化程度不高、人员结构不全、素质能力有限直接影响报告的质量。没有形成完善的投资咨询劳务市场及其规范,没有规范的咨询资格准入制度和风险道德约束机制,没有稳定高水平的专业人员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等是我国可行性研究质量问题的根源。现阶段要提高我国可行性研究整体水平,首先,要催化投资咨询市场的形成,建立投资咨询工作与行业规范,整顿并大力发展工程投资咨询服务业。其次,要尽快建立从业人员资格考试认定、年检评估等从业资格制度,建立专业人员培养、选拔淘汰机制,保证专业从业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

(二)建设单位应认清经济形势对投资项目经济效益及可行性的影响,克服盲目追求投资热点和眼前利益的冲动,充分重视经济预测与分析,重视可行性研究中经济环境的研究,注重通货膨胀因素对投资效果影响的研究,研究中要坚持审慎性原则

1.要充分预测投资筹措的难度与成本,充分估算投资总额。在经济增长偏快的宏观背景下,资金需求量增大,此时为防止经济过热,国家、银行往往紧缩信贷,提高利率,资金筹集成本增加,资金筹措难度加大。可行性研究应充分考虑紧缩性货币政策对项目可行性的影响。在投资估算时,要充分估计物价上涨或经济过热可能导致的对投资总额的影响,用通货膨胀率调整流动资金估算和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值,以保证投资总额估算的准确性和投资决策的理性。如用工程概算法估算固定资产投资时,建筑工程投资套用概算指标要及时更新,要反映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对建设期造价的影响,设备投资计算也应考虑物价因素给交货价格及各类费用的影响,修正现行静态设备成交价格及各类费用。

2.市场预测要特别重视经济周期对市场需求和产品价格的影响,科学预测市场需求和价格的变化趋势。未来的市场供给与需求的缺口、未来产品价格是投资项目建设的基础,直接决定项目的经济效益。只有科学、准确地对市场需求和产品价格进行预测才能保证可行性研究的准确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的特点,有高涨期也有低谷期,即便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也无法避免经济的周期性波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周期波动的幅度会降低,跨越时期逐步拉长,但犹如我们无法避免过热的投资一样,我们无法避免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可行性研究不能以眼前的市场需求和价格为准,市场预测的时间取值要拉长,应大于或等于一个经济周期。

3.市场研究还要充分加强经济过热情况下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和研究。许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市场研究内容粗糙表现为对市场的预测只停留于对市场容量的估计,缺乏动态的对竞争对手的研究分析,对项目的效益估算粗糙,导致对投资项目的市场前景不切实际,盲目乐观。在经济高潮期,某些产品短期市场向好,价格呈上升趋势时极易引发“一哄而上”的现象,此时,新的竞争对手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急剧增加,市场研究时应充分调查分析竞争对手尤其是潜在竞争对手的数量、实力和竞争策略等,避免投资的盲目性。

4.在进行经济评价(财务评价)时,要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不夸大投资效益。投资效益的估算必须考虑价格的可比性,我国现行的投资效益评价体系是假设物价稳定没有通货膨胀的,无论是静态效益指标计算还是动态经济效益指标计算都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这样在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必然夸大投资收益。因此,在经济效益静态评价法下计算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差额投资回收期、计算费用等指标时,投资额、经营成本和收益的取值要用可比价格;动态评价法下净现值、未来值内部收益率的计算中基准收益率的取值要以实际收益率参数为基础,国民经济评价中社会折现率也应用通货膨胀率加以修正,消除通货膨胀对投资收益的夸大。值得一提的是,经营成本的估算也要有前瞻性,应充分估计经济过热或膨胀可能导致的原材料人工成本的上升,不能简单地以现实成本代替将来的成本。经营成本的估算与预测要坚持审慎原则,不能低估成本费用、夸大效益。

5.做好投资方案不确定性分析,充分估算投资风险,促进理性决策。用敏感性分析方法,计算市场需求、价格、通货膨胀率等不确定因素对投资收益的影响;用概率分析法计算投资收益期望值;用盈亏平衡分析法计算保本价格和保本销量,等等,充分预计风险,评估风险,为理性决策提供依据。

(三)严格项目投资审批,遏制套取国家资金投资的现象。在经济高潮期,有关部门应提高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标准,尤其要严格社会效益的审批标准,抑制高消耗高污染的投资,遏制投资的发热倾向。应建立项目建成投产后经济效益评估与政绩挂钩制度,建立和完善投资失误责任追究制度,从根源上遏制套取国家资金用于盲目投资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陈锡璞.工程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崔治文.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的根本性误区及纠正[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