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长白山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长白山旅游市场分析精选(九篇)

长白山旅游市场分析

第1篇:长白山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长白山旅游景区 问题 对策

一、长白山旅游景区生命周期判定方法与划分

为发现长白山现阶段和未来存在的问题。增强景区活力,现采用定性与定量双向研究,对长白山景区的各阶段做一个较为精准的判定。

(一)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主要是根据各阶段的特征对旅游地生命周期进行判定。加拿大旅游学家巴特勒(R.w.Butler)为研究旅游地演化过程,将旅游地生命周期划分探索、参与、发展、稳固、停滞、衰落(或复苏)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对应的判断标准。

结合长白山景区目前的发展状况:外来投资增加,像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长白山历史文化园等的投资建设,为长白山增设了大量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使得景区吸引力和接待能力不断增强,符合发展阶段呈现的特征。

(二)定量研究

定量分析是较定性分析更准确的一种数据分析方法。通过统计游客增长率。结合旅游地生命周期6个阶段对应的增长率。可以分析出长白山从2004年至今这一阶段。旅游接待量迅速增加。

二、长白山旅游景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旅游旺季。市场秩序混乱

景区在呈现发展态势的同时,矛盾也随之出现。每当旅游旺季来临,旅游投诉等问题也日益攀升。长白山景区各相关行业如餐馆、酒店、交通等秩序混乱,例如:部分餐馆出现AB菜单现象;宾馆、旅店趁机抬高价格,从中牟取暴利;出租车包车仅1小时的车程要一万元,等等。

2.景区内设施发展不协调

景区内部三坡发展失衡。长白山北坡最先开发,其交通便利,游客可以乘坐倒站车从山脚下到达天池,基础设施较完善。南坡和西坡开发较晚,通向景区的道路不完善.与旅游业相关的住宿、餐饮等服务设施存在问题,使得游客游览兴致大打折扣,不利于景区内部长远发展。

3.忽视自身文化特色

长期以来,长白山景区为游客提供的主要是观光度假型的旅游产品,而关于民俗风情的产品却寥寥无几。2016年,长白山池北区历史文化园与长白山池南区讷殷古城均已向游客开放,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长白山旅游文化的空白,但其人文旅游资源仍有待挖掘,例如长白山景区目前仍没有具有自身特色的纪念品、吉祥物等文化旅游产品。在对外宣传中。也不注重长白山历史文化在旅游资源中的作用,这就不能凸显长白山的独特之处。

三、解决对策

(一)整治旅游市场秩序

节假日期间,加大力度整治旅游市场秩序,联合旅游业各个部门如旅游局、交通局、经发局等形成纪律检查小组,对景区内部各行各业进行整顿治理。其一,规范餐饮、住宿、交通业的运营秩序,严格执行旅游价格的有关规定;其二,严格整治经营假冒伪劣和仿冒知名品牌、标签标志等不符合规定的旅游商品超市及土特产商店:其三,加强交通、食品安全及突发事件等方面的监管。

(二)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1.完善政府对旅游景区的监管措施

第一,制定管理政策。长白山位于我国东北部,受其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长白山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若单靠其自身发展,很难解决问题。因此,政府应该发挥监管与服务的职能,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对设施建设的数量与质量严格把关。

第二,加强政府引导。一方面,政府在景区建设中,应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如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精英管理和服务队伍、投资修建景区内部交通、增强景区通达性等。另一方面,加强对与旅游相关的住宿和餐饮的监督与管制,净化景区内餐宿“环境”。

2.合理规划与布局

因长白山地形复杂、地势陡峭,鉴于游客在游览时的人身安全,同时,为满足游客观光景区的需求,景区管理部门应合理规划好景区内部标志牌、生态停车场、厕所等基础性设施,增强旅游者对景区的信任度与重游率。

(三)开发特色旅游活动

长白山脉的萨满文化是世界萨满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长白山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其保留相对完整,内容丰富。清朝时期,玛虎戏在宫廷和民间广为流传。“玛虎”为满语,即面具舞,对此,长白山景区可为游客举办萨满文艺表演,让游客戴上绘有满族图腾的面具。穿萨满服装,在腰间系神铃,边敲神鼓,边唱神歌。除了参与面具舞之外,还可以让游客亲手学习绘制面具、神鼓图腾等纪念品,赠与前来游览观光的旅游者。这些都有助于增强游客体验,提高游客参与度,让游客亲身体验萨满文化。

(四)创新宣传方式

1.线下宣传

(1)注重形象宣传。长白山景区除了通过印制宣传手册、海报和设计明信片等进行宣传,还应该注重其形象宣传。一方面,可以请著名演员、主持人参与景区活动,以名人效应提高景区知名度。还可以定期邀请一些外国游客来景区,与中国游客进行互动,加强国内外文化交流。另一方面。将长白山自然风光与人文旅游相结合。依据长白山四季特色,设计四个吉祥物――长白四宝,并给四宝取4个活泼又富有寓意的名字。如春季吉祥物命名为珍宝,身着绿色服装与春季主色调一致。头戴灵芝帽,手拿野山参旨在向游客展示特色山珍。夏季吉祥物命名为满宝,意夏天的长白山被包围在葱郁繁茂的山林之中。将满宝的服装设计为红色。恰恰是向游客传达长白山是夏天避暑的好去处的概念。满宝左手抓神鼓,右手执神鞭,头戴神帽,与萨满形象相契合。秋季吉祥物命名为鹿宝,头戴枫叶帽,头上顶鹿茸,身着黄色衣,鹿宝的形象完全体现了长白山秋的特点。冬季吉祥物命名为雪宝,雪宝身着淡蓝色的外衣头戴雷锋帽,双臂舒展,脚踏滑雪板,一是表明冬季到长白山玩雪必将收获满满幸福,二是敞开双臂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此游玩。(2)注重服务宣传。将旅游活动过程中服务人员体贴入微、细致周到的服务为宣传的亮点。既注重导游人员幽默诙谐、生动活泼的景区讲解,也加强餐饮、宾馆、景区等服务人员细致入微的服务,满足旅游者物质与精神消费的需求以及受尊重的需要。提高游客的重游率。

2.线上宣传

第2篇:长白山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王凤仪(1987—),女,汉族,安徽阜阳人,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经济研究;鲁峰(1955—),男,汉族,山东滕州人,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系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安徽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2011YJSCX027)资助。

【摘要】 夜间旅游是相对于白天而言的休闲旅游形式,为城市旅游发展和形象改善,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使消费者体验多元化旅游产品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河湖夜游作为夜间旅游的一种类型,能够带给旅游者特殊的亲水体验。本文从夜间旅游的概念出发,以蚌埠市龙子湖为例,运用RMIP模式研究龙子湖夜游现状以及开发策略,注重龙子湖夜游开发中文化元素融入,对打造蚌埠城市名片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夜间旅游;河湖夜游;旅游开发

一、夜间旅游与RMIP分析模型

本文以城市河湖为研究对象,选取夜间这一特定时间段,研究河湖在夜态环境下旅游开发问题,运用RMIP模式对河湖夜游进行探索,首先对夜间旅游和RMIP模式进行阐释。

(一)夜间旅游

夜间旅游也就是当下的“夜旅游”,是在当代城市功能完善、人们消费水平提高和闲暇时间增多的背景下悄然而生,目前城市夜间旅游日益成为发展城市经济新动力、打造城市名片、建设休闲城市的必要因素之一。宋雪茜从旅游目的地居民、外地游客和旅游目的地三个方面对夜间旅游内涵进行阐释,这是最早对夜间旅游的概念界定。常利萍指出夜间旅游以旅游或休闲为主要目的,其中包括夜间景观、夜间娱乐、夜间休闲、夜间演艺、夜间消费等活动项目。曹新向指出夜间旅游是相对白天旅游而言的休闲旅游形式,它一般指游客从晚上19点到24点的旅游活动,不仅包括外来游客夜间旅游活动,也包括当地居民晚间休闲旅游活动[1]。目前国内对于夜间旅游概念多侧重于时间维度和旅游主体、旅游活动内容界定。夜间旅游虽然在午夜以后有所减少但在24点以后仍有夜游活动,尤其是在新年圣诞等特殊节日夜间旅游持续时间更长,因此概念界定延长夜游活动时间、凝练夜游活动项目,夜间旅游是指从日落到深夜,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进行以休闲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包括夜间观光、夜间购物、夜间娱乐、夜间餐饮等。在当代,人们多愿意在夜间闲暇时间出游,这种现象在周末更为突出(如图1),夜间旅游开发满足了旅游者夜间休闲旅游需求,实现了与白天旅游差异化竞争,不仅丰富游客行程,延长游客滞留时间,而且还丰富了当地居民夜间生活,由此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延长了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

夜间旅游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时间性,夜间旅游特指从日落开始夜幕下的旅游活动,在时间上具有严格限制性;我国大部分地区多属季风气候,季节差异大,冬冷夏热,使得夜间旅游呈现季节性特点。第二,休闲性,夜间旅游产生之初是为了缓解旅游目的地居民白天工作压力、丰富游客旅游体验,无论是外来游客还是当地居民,他们夜间出游通常以休闲活动为主。第三,地域性,地域差异塑造不同夜间景色,旅游目的地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特色,开发夜间旅游资源时,应深入挖掘当地文化特色,以文化为着眼点,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夜景氛围[2]。

夜间旅游发展之初由于城市夜间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经济不发达夜间旅游呈现规模小、发展水平有限的特点,被认为是白天旅游延伸;随着夜间需求扩大,城市建设日益完善,夜间旅游成为独立的旅游现象。根据夜游形式可将夜间旅游产品分为表演型产品、参与型产品和景观型产品,依据夜间旅游的活动内容可将夜游产品分为古镇夜游、夜游广场、河湖夜游、夜间步行街购物等。

(二)RMIP模式

针对20世纪90年代中国区域旅游开发出现旅游产品结构性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吴必虎(1999年)提出昂谱(RMP)分析理论,在对R性分析(Resource Analysis)和M性分析(Market Analysis)基础之上进行P性分析(Product Analysis),最终提出以旅游产品为中心的规划框架。昂谱(RMP)模式注重基于对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和市场需求状况科学分析下产品创新开发,结合产品创新的外部环境,遵循一定的操作性框架,即所谓有理念、有线索、有格局、有层次的四有产品开发模式,实现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成功转化[3]。

RMIP模式是昂谱(RMP)分析的延续和发展。杨新军、张祖群在《成熟型旅游地的RMIP拓展研究——西安市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思路》(《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一文中首次运用RMIP区域旅游模式,将形象(Image)正式纳入了RMP模式中。在旅游产品或旅游项目开发和研究中,资源、市场还有形象都是予以考虑和研究的重要因素,其中资源是产品开发的基础,市场是产品开发的导向,形象是产品开发的灵魂,在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三者缺一不可。根据RMIP模型,改进以旅游产品为中心的规划框架(如图2),将形象元素纳入规划框架。

二、河湖夜游

河湖夜游属夜间旅游产品类型,是依托河湖资源发展起来的。桂林以大型舞台表演为核心开发夜间旅游,突破人们对山水观光的旅游形象定式,成为河湖夜游产品开发的早期典范。城市中河湖夜游主要以打造夜间风光带为主,如南京从的十里秦淮风光带、苏州的“夜游山塘古街”、“夜游水乡古镇”;郑州的夜间旅游丰富多彩,黄河风景区从2005年夏推出“沐浴黄河风”大型消夏夜间游活动。近几年,我国城市河湖夜间旅游稳步发展,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活动内容日趋多元化,水文景观与文化紧密融合,在夜间大环境下带给游客与众不同体验。

河湖夜游除了具有夜间旅游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其独有的特点:第一,脆弱性,河湖自净能力有限,超过河湖自净能力,会出现水体污染;河湖的脆弱性还表现在一旦水体污染就很难治理,还原河湖原貌更是一项巨大工程。河湖夜游应当在对河湖环境容量和游客行为特征进行科学分析基础上,合理调节河湖夜间游客接待量。利用河湖夜游季节性特点,淡季维护河湖生态,以实现河湖旅游可持续发展。第二,连续性,河湖旅游景点大多分散在河岸,形成狭长沿湖风光带。夜间旅游较白天旅游视野受到一定限制可供观赏的景点减少。针对这一情况,河湖夜间通过光、载体有重点地打造夜间景点,通过河湖,将这些景点有机地串联起来,实现“以点连线、以线织面、整体打造”的河湖夜游开发理念[4]。第三,可进入性,较之其他生态旅游景点(森林、高山等),河湖尤其是城郊河湖可进入性较高;并且大多数河湖免费开放,河湖在市中心或城郊,交通通达性高。

三、龙子湖夜游开发现状分析

龙子湖风景区位于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区境内,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部级生态示范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有“中原西湖”之称。龙子湖三面环山,山水相依,伴随蚌埠城市化快速发展,已从“城郊湖”变成“城中湖”,龙子湖风景名胜区成为集自然、人文景观和文物古迹于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区。龙子湖自开发就注重对河湖夜景的打造,通过夜间照明技术展现夜态湖泊,丰富旅游者夜间休闲活动。龙子湖夜景打造已经成熟,但仅靠夜景不足以支撑夜游项目的运作,夜景只是景观条件,夜游开发还需要丰富内容提高产品吸引力。

(一)R性分析(Resource Analysis)

龙子湖占地约7.8平方公里,湖面南北长约8公里东西宽450~1400米,周围有曹山、雪华山、东、西芦山,形成“三山夹一湖”之势。龙子湖不仅具有优良的自然资源并且具有丰厚的人文底蕴:曹山曾是曹操屯兵之地;龙子湖曾是明太祖朱元璋撑篙之处。夜晚龙子湖被山峦包围呈现出与白天不同的景观,龙子湖风景区传说丰富多彩,引人入胜,这就构成了龙子湖吸引力的无形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龙子湖夜间旅游景点的情景式打造。龙子湖地处蚌埠高校区,人文气息浓厚,增加了河湖夜游的文化氛围。近几年,龙湖大桥、龙湖公园相继修建完善,景区亮化工程也顺利完工,龙子湖成为蚌埠市地标建筑之一。

(二)M性分析(Market Analysis)

近几年,蚌埠市区位优势日益凸显,尤其是在蚌埠高铁站建成以后,蚌埠作为独立旅游目的地的地位相对下降,而作为中转地的地位相对上升。2009年蚌埠市过夜旅游人数达531.19万人次,占旅游人数的69.42%,可见过夜游客在蚌埠旅游市场上开始占据主体地位,开发夜间旅游市场能够延长游客滞留时间、满足当地居民的夜游需要,成为拉动旅游经济的新动力。龙子湖距离市区较近,交通通达性较好,并且是到高铁站行程中的必经景点,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龙子湖知名度。多年的自然和社会的演变,景区积淀地域特色的水域景观,是旅游发展的核心资源,河湖夜游开发就是将核心资源市场化的过程。

(三)I性分析(Image Analysis)

旅游形象是游客对旅游地的认知和评价,是驱动旅游者前往某一旅游地的重要吸引因素。现阶段,各城市都在努力地构建独具特色的旅游形象,吸引更多的客源,以此获得竞争优势。龙子湖旅游开发对于塑造蚌埠山水园林城市形象,打造蚌埠“山魂水韵人文驿站”的文化旅游名片有重要意义。从独立旅游景区角度考虑,龙子湖在形象建设方面较为薄弱,未结合当地景区资源进行形象定位,没有形成运用景区形象宣传景区的意识。这一方面会使景区失去鲜明特色,减弱旅游景区吸引力,削弱旅游景区的知名度。

四、龙子湖夜间旅游开发策略

通过龙子湖现状分析,以西湖、秦淮河、京杭大运河等河湖夜游产品为借鉴,提出龙子湖夜间旅游开发的策略如下:

(一)夜间旅游资源的开发

从休闲角度来说,夜间出行环境更加特殊,夜间湖边有更为安逸舒适的旅游亲水体验;对于夜景来说,也有白日所没有的风格特色,因此夜游资源开发空间较大。

1.丰富内容,开发多样化的夜游活动

目前龙子湖基础设施已趋完善,两年一次的花鼓灯舞红会在此开幕,使龙子湖知名度得到一定提升。龙子湖景区仍存在夜间旅游活动少的现状,夜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龙子湖除了一般的夜景观赏外,还需定期开展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夜游活动,如中秋灯会、纳凉音乐会等等,通过丰富夜间旅游活动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2.合理布局,营造夜游氛围

夜间旅游产品的特色和魅力是夜间旅游市场得以健康发展和长期繁荣的最大推动力。要想突出夜间旅游的特色,必须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河湖景点主要分散在河湖沿岸,以河道为载体,将旅游产品串联起来。现阶段,龙子湖周围开发的景点较少,旅游产品的聚集性不强,这种现象在夜间更为明显。因此,在龙子湖夜景开发方面,遵循“以点连线、以线织面、整体打造”的思路,突出“山、湖、亭、树”的亮化风格,以河道为主线,向周边区域辐射延伸的高品位亮化格局;根据龙子湖传说,设计景点展示传说场景,利用照明烘托出景点神秘气氛。

3.深化文化内涵,凸显地域优势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没有文化旅游就丧失了魅力,没有旅游文化也就失去了活力。龙子湖是南北分界处,是南北文化交融的地方。挖掘地域文化,突出地域文化,打造特色鲜明、独具魅力的夜间旅游文化就成为龙子湖夜间旅游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夜间旅游产品融入文化元素对于提高夜间旅游产品质量、丰富夜游产品内涵以及延长夜游产品生命周期具有重要作用。

(二)分层次逐级开发夜间旅游市场

蚌埠市夜间旅游除了外来游客市场还有本地居民,考虑到城市交通设施已趋完善,城市经济迅速发展,自驾游不断增多,将龙子湖景区客源市场定位为三级:

一级客源市场(核心市场)为蚌埠市。受地理区位、资源类型,景区开发程度与知名度决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级客源市场将占据主导地位。

二级客源市场(发展市场)为蚌埠市周边县城。在景区夜间旅游活动达到一定规模并且逐渐成熟后,随着周边县城经济发展和人们休闲消费意识增强,二级客源将逐渐占据市场份额。

三级客源市场(机会市场)为蚌埠市相邻城市以及安徽其他城市。这需要极具影响力的大型旅游节事活动才能吸引这部分客源市场前来旅游目的地。

龙子湖应根据夜间旅游开发规模和成熟情况,结合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居民休闲消费意识,确定客源市场开发范围,并且动态开发客源市场,根据不同时间段、不同发展水平,分级开发夜间旅游客源市场。

(三)基于历史文脉的河湖夜游品牌形象开发

龙子湖作为城市名片,蚌埠地标式景点之一具有较高形象定位,在开发夜间旅游时走“精品化”道路,着力强调旅游景区品质、文化内涵及鲜明个性。

1.文脉在龙子湖夜游开发中的运用

文脉在实际旅游开发中主要用于旅游区形象策划。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旅游文化界引入文脉概念,陈传康、李蕾蕾等(1996)最早提出文脉概念及其应用意义,文脉是指旅游点所在地域的地理背景,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等人文地理特征,因而是一种综合性的、地域性的自然地理基础、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积淀的四维时空组合。文脉具有地域性和历史性,是当地历史文化精髓的提炼,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连贯性即时间上一脉相承,空间分布具有系统性。文脉能够形成低成本竞争优势,文脉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要素,可以利用天然存在进行文化产品的开发,成本低;文脉同时也能形成产品差异性竞争优势,这是由文脉地域性所决定的[5]。龙子湖夜间旅游产品在具有休闲娱乐性同时还应当深度发掘景区文脉特色,与蚌埠市其他夜游产品形成明显差异,在河湖夜游产品开发中注重与文脉有机融合,形成龙子湖夜间旅游独特优势。

2.夜间旅游品牌形象塑造

品牌形象塑造就是旅游景区通过加工提炼将信息在市场中推广使之具有一定知名度。树立品牌第一步就是形象定位,旅游景区在其市场范围内的准确定位非常重要,这是旅游景区品牌塑造关键。准确的品牌定位是旅游景区扩大市场和客源的重要保障,旅游品牌定位就是在现有形象基础上,创造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立形象的旅游卖点,最终赢得市场客源。龙子湖进行景点开发宣传时首先要准确形象定位,抓住龙子湖文脉,形成地域特有形象,运用主题开发模式深度挖掘河湖的文化价值,突出展现河湖夜游特色,丰富游客体验。

五、结语

河湖夜间旅游开发需要综合考虑环境、市场以及当地文化特征,目前河湖夜游活动日益多元化,游客体验成为夜游开发参考因素之一,通过融入当地文化创造独有河湖夜游,这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河湖夜游在开发过程中应坚持开发与保护同时进行,在环境容量范围内科学规划夜游活动,以实现河湖夜游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新向.我国城市夜间旅游的开发——以开封市为例[J].商业研究,2008(11):125-128.

[2]文彤.城市夜间旅游产品研究[J].城市问题,2007(8):42-43.

[3]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第3篇:长白山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旅游发展定位

Abstract:Snowcapped mountain cities and areas department head the snowcapped mountain intimate region,the tourist resources are extremely rich,have the good development prospect and the latent superiority.Facing the new situation,the new duty,base my city travel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reality,has to carry on to my city travel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locates and the ponder,how this article on positive should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and the challenge which faces to us,how develops the localization from following several principal aspects to the snowcapped mountain city traveling industry to propose the simple mentality.

Keywords:Traveling Development Localization

1.分析形势,明晰思路

2006年7月份,省政府成立了长白山开发与保护管理委员会,对我市的旅游资源进行了重新分割,我市的旅游产业发展总体思路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和调整,这是在新形势下,我市旅游工作面临的新课题,综合分析看,长白山管委会的成立,对我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来说,既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机遇角度看,一是长白山管委会的成立和组建,打破了多年来存在的体制障碍,由长白山开发的条块制约转变为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开发。既有利于保护资源,又有利于打造全国闻名的旅游风景区。二是长白山管委会成立之后,对长白山旅游风景区进行了统一规划,加大了统一开发力度和建设步伐。同时,管委会还将对长白山的冬季冰雪旅游作深度开发,这也将打破长白山旅游的季节性障碍,使长白山旅游逐步走向春夏秋冬四季游。这将使长白山风景区的面貌发生新的变化,长白山的旅游开发将在短时间内出现一个新的开发建设高峰。三是长白山区交通状况的改变,将进一步拉动旅游产业的发展。长白山机场已经破土动工,两条铁路、两条高速、一条环山公路已经全部立项,并将在近期内陆续开工。这将从根本上解决长白山旅游的交通瓶颈问题。四是长白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正在加紧进行,目前已排在全国第二位,在明后年有望申报成功。这将更进一步提升和扩大长白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些新的变化,使长白山的旅游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开发阶段和发展时期,对我市的旅游产业发展将起到巨大的牵动作用,这也是我市旅游产业难得的一次发展机遇。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在较快、较好发展机遇的面前,我们也面对着严峻的挑战,这个挑战就是长白山管委会成立之后,对长白山旅游进行总体开发,白山市的旅游就存在一个被边缘化的问题,特别是松江河、漫江等城区已划给管委会的部分和长白山周边管委会的开发区域,将在较短时间内有较大投入和较快发展,而留给地方的部分,如果不能在相应的时间内加快改造和建设,就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和变化在两三年内就能明显看出来,如果我们发展跟不上,这种差距就会越来越明显,从而使我们陷入一个非常窘迫的困境。在空前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如果我们抓住了机遇,应对好了挑战,原来干不了的,干不好的,现在都能够变成现实,都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如果丧失了机遇,不能很好的应对挑战,我们将走进一个新的发展困境。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白山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经面临新的课题,我们必须面对新变化、新形势,重新调整工作思路。一是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长白山的管理开发权虽然已经划归管委会,但其行政区域隶属仍在白山市。我们要按着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原则,继续发挥好长白山对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牵动作用,继续依托长白山的知名度打造白山市的旅游品牌。二是要扬长避短,发挥我们自身的资源优势,深度开发特色景区,为长白山景区的总体开发培育好辅助景区,建设好相应的功能服务区。三是统一认识,把握全局,配合好管委会,支持好县(市),发展好市区,变无能为力、无所作为为有所作为、大有作为,努力做好我们自己的各项旅游开发与管理工作。

2.科学定位,合理布局

我市距长白山天池直线距离127公里,公路里程215公里,高速公路建成之后,还将缩短公路里程和时间;同时,长白山西坡在机场、两条高速公路、两条铁路和环山公路建成之后,松江河镇将成为长白山旅游的重要交通枢纽。围绕这一枢纽,我市的靖宇县、抚松县、长白县都将直接成为长白山旅游的配套服务功能区,临江市、江源区、八道江区也将成为长白山旅游的重要交通要道,也是我们依托长白山打造辅助景区、特色景点的重要区域。由于我市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加上这些条件和变化,决定了我市旅游产业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和发展潜力。

着力打造长白山区域旅游集散中心。白山市依托居长白山腹心地带的区位优势,借长白山旅游大开发的难得机遇,针对环长白山周边地区旅游服务设施落后的客观情况,要积极发展住宿、饮食、娱乐、旅游纪念品加工与销售、交通、信息服务等旅游业配套服务,在长白山旅游的大框架内,整合开发白山市的特色旅游景点景区,使景点与配套服务形成良性互动,逐步将白山市打造成为长白山区域旅游集散中心,从而发挥旅游产业对其它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3.突出重点,抓好落实

在资源开发上,我们立足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的基本要求,对我市各类景区有步骤的进行包装、规划,使景区建设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实施,保证科学规划和建设质量相统一,避免走资源破坏与重复建设的老路。我市地处长白山区域核心位置,具有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蕴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除长白山外,我们独具特色的景区景点主要有:抚松温泉、露水河狩猎场、松花江和鸭绿江漂流、抚松白龙湾、靖宇白山湖、长白望天鹅、临江韦沙河、八道江龙山湖、太平湖、长白山迷宫等,同时我们还有全国百个红色旅游景点中的四个,对这些旅游资源,我们要全面普查和审视,重点规划和开发。对这些景区景点的规划开发,有两个方案:一个是市县分搞分抓,县里的县里搞,市里的市里抓,按所在地进行开发;二是市县合搞,对事关全局的大项目和主要的景区,由市里统一抓,小的景区由县区自己抓。(需领导确定)力争在1~2年内将我市目前已开辟的独具特色的旅游景区景点做出科学规划,为招商引资奠定项目基础。

我市旅游规划是2000年制定的,现在形势已经发生变化,需要制定新的全市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同时对重点景区景点还要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委托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市政公用设计研究所来制定我市的旅游规划,它具有乙级旅游规划资质证书(长白山管委会的总体开发规划由该单位全权负责,并已通过专家论证和评审)。规划内容是拟制定一个全市的战略性旅游规划和四个分景区的控制性详规。四个景区的确定从两方面来确定,一是市县合搞,对事关全局的大项目和主要的景区,由市里统一抓,小的景区由县区自己抓,突出对全市有拉动作用的项目,主要是长白望天鹅景区、抚松仙人桥温泉度假村、松江河城区建设,由此确定规划景区为八道江龙山湖风景区、江源干饭盆景区、临江温泉溪谷度假区、长白望天鹅风景区。二是市县分搞分抓,县里的县里搞,市里的市里抓,按所在地进行开发,由此确定的规划景区为是八道江长白山迷宫(争取含太平湖景区)、龙山湖风景区、江源干饭盆景区、临江温泉溪谷度假区。

4.加强领导,提供保障

4.1成立组织机构。为进一步强化领导,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步伐,成立推进全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4.2建立旅游发展基金。根据省政府以及旅游发达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成立旅游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每年从财政收入中列支0.1%~0.5%的资金,作为旅游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纳入财政预算,支持我市旅游产业发展。列入财政预算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旅游宣传促销、打造旅游产品、旅游发展规划编制、重点旅游项目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商品开发补贴、旅游信息化建设、旅游教育和对业绩突出的旅游服务企业实施奖励等。

第4篇:长白山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品牌定位;天山天池;新疆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1-0133-02

一、定位和品牌定位的概念

在特劳特所著的《定位》一书中,可以找到这样的定义与理解:定位是对预期客户头脑中要做的事,这件事大意是指要确保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占据一个显著的位置。所以“定位”这个概念,本身是针对所面对的对象心理层面而言的,并不是针对实施定位的主体。品牌定位是指企业的产品及其品牌基于顾客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寻求独特的个性和良好的形象,从而凝固于消费者的心目中,占据有价值的位置。品牌定位是基于消费者的需求针对产品品牌的,其核心是要打造品牌价值,其承诺最终通过产品兑现,因此它已经包含了产品定位。品牌定位和细分消费市场研究紧密联系在一起。今天,品牌定位从“产品功能诉求”、“品牌感性诉求”已经过渡到“品牌文化诉求”。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注意力”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品牌(尤其是名牌)普遍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整个社会效率,而一个准确的品牌定位是品牌成为名牌的基础。旅游业成为了世界三大产业之一,同类旅游产品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避免旅游品牌运作幼稚、景区建设雷同、服务和质量无差别,旅游品牌更需要一个准确的品牌定位。

二、新疆天山天池品牌定位现状分析

天山天池属于高山湖泊,在中国东部,像长白山天池、太白山天池、浙西千顷山天池、四川华蓥山天池等都属于典型的高山湖泊。目前天池中仅有天山天池和长白山天池运用文化营销给自己定位,天山天池用五大文化,长白山天池用《红楼梦》和萨满教文化,但都没有明确清晰地定位,使得文化营销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乘数效应。

目前,《天山天池国际度假旅游区服务接待基地市场营销策划与招商引资研究》中通过对天山天池客源市场特征、横向竞争对手市场进行分析,提出天山天池转型重塑阶段的定位目标是:新疆游客集散中心;内涵扩展阶段的定位目标是:旅游商品集散中心;品牌建设阶段定位目标是:国际休闲度假中心。

三、新疆天山天池品牌定位的对策分析

1.天山天池品牌定位与阜康城市品牌定位的互动

每个著名旅游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名片”,所谓的城市名片其实是城市品牌,城市名片的形象口号概括的是城市品牌形象,例如“浪漫之都,大连”、“帆船之都,品牌之城”、“精彩深圳,欢乐之都”、“东方古城,长城故乡”、“北国春城,世界雕塑之都”等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品牌,它们的定位精准到让游人们叹为观止,让本市市民顿生自豪感,让未见过的人们无不向往。阜康在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设县,取意“物阜民康”。乾隆年间,新疆都统明亮曾登博格达峰和天池一带,开山引水,并在天池渠口附近立石碑纪念此举,据说“天池”一词就是明亮上奏朝廷首次所用,此后200多年人们广为使用。关于天池的神话、传说不胜枚举,在此我们何不用“物阜民康,祥瑞之都”、“天镜神池,蟠桃纳福”来分别给阜康市和天山天池定位,天山天池的品牌定位能够成为阜康市城市定位之一,阜康市的城市品牌定位烘托和映衬天山天池的品牌定位。祥瑞之都说法和天山天池管理委员会即将打造的“福文化”如出一辙,天山天池若干次惊现佛光、海市蜃楼的奇景也为“福文化”的打造添了浓墨重彩一笔。

天山天池管理委员会和阜康市电视台曾经推出过一个宣传短片,主题是“有一种境界叫天池,有一种生活叫阜康”。这种主题不符合品牌定位的要求,因为太抽象,消费者很难想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什么样的生活。韩国旅游宣传原是“DynamicKorea”,2008年为KoreaSparkling“(韩国炫动之旅)。定位大师特劳特如此评价:“韩国没有鲜明的形象定位。从商业角度而言,两个创意都不太好。意思不明确。Sparkling?Dynamic?中国、日本都Dynamic(有生气),如何区别?”我们发现,天山天池的品牌由于定位不清晰不鲜明才造成了它形象宣传上的失误,这和韩国“炫动之旅”形象定位犯了同样的错。

2.天山天池品牌定位的基因是文化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业无论是其外形还是内涵,只有突出各种不同的文化特点,才能吸引广大旅游者,才会产生旅游消费和经济活动。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消费,很大程度是进行一种文化产品的消费。没有文化特点,就没有旅游业。文化必须有载体,一个景区、一座文物、一个游览点就是一个载体。

3.天山天池品牌定位的主题是福文化

围绕着“祈福、造福、享福、纳福、惜福”这样的线索连接起来的福文化,建议天池管理委员会可以开展一系列的紧密结合的商业活动和公益活动,凸显新的天山天池品牌形象――灵山圣水、自然福地。在一年四季中不断创新旅游活动:从辞旧迎新的祈福庙会、百对新人集体婚礼、元宵民俗文化节到春季的公益活动主题“造福社会,造福后代”(植树造林、认领养护树木活动),从夏季的“新疆民俗文化博览会”、“新疆美食文化节”、“西王母蟠桃盛会”、“新疆文化艺术节”、上海世博会新疆馆展览活动的举办,到对“世界小姐”、“亚洲小姐”、“中国小姐”选美大赛分赛区举办权的争取,从“天山天池征文大赛”到“新疆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艺术节”、“新疆旅游商品博览会”、“新疆旅游环保大赛”、“新疆摄影展”、“新疆书画展”、“新疆婚庆博物馆”开馆等系列活动的举办;在品牌定位的细节方面要形象设计鲜明、宣传口号统一、广告特制品实用精致、形象传播投顾客所好,做到鲜明而统一、以顾客需求为中心,这样的品牌定位一定可以成功。

4.西王母文化、武侠文化、民族民俗文化都烙“福”印

西王母文化历史久远,关于西王母和周穆王的爱情神话、西王母举办蟠桃盛会大宴群仙的神话(见《西游记》)都渗透进了福文化,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人们向往爱情、向往神仙境界的象征。武侠文化中的爱恨情仇、正邪较量等情节无不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善恶报应、《周易》的辩证思想,这和我们主题中的“造福在前,享福在后”、传统文化的“福祸相倚”是同源的。民族民俗文化无论是生产劳动民俗、日常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仪、游艺民俗、民间观念、民间文学都在向往着福禄寿。景区边缘若能建成“西北第一民俗风情园”,那么将来品牌集群效应一定会很明显地凸显出来。

三、天山天池地格分析和品牌定位

地格分析就是地脉与文脉组成区域的地方特性,地脉是指该区域的地理背景,文脉是指该区域的社会文化氛围和社会文化脉承,就是社会人文脉络和文化特质。旅游品牌定位不是简单的一句话,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仅包括整体形象概况,还涉及形象理念系统、宣传口号设计、视觉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形象传播策略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艾・里斯,特劳特.定位[M].王恩冕,等,译.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2:15.

[2] 侍晓雅,宋杨.浅议文化营销对新疆天山天池的品牌运营对策分析[J].经济视角,2010:35.

第5篇:长白山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中,旅游业以强有力的发展势头成为最有前进动力的“朝阳产业”。坐落于吉林省安图县两江镇的六人沟村,空气清新,景色优美,既是广大摄影者的爱好地,又是独特历史文化之地,目前成为吉林省旅游新热点。如何实施开发战略对六人沟村进行深入开发成为六人沟村旅游、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一、六人沟村基本情况简介

六人沟村位于吉林省安图县两江镇,长白山脚下,紧邻松花江,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矿产、生物资源,是中国松花砚主要产地之一,号称“长白山下第一村”。目前村中共有72户农家,237位人口,劳动力106人,耕地64.72公顷,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依赖农业和畜牧业。自2013年开始,开始开发旅游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当地居民的努力下,六人沟村的旅游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2014年,游客达到2.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0万元,但是该村旅游业尚未形成完备的系统和规模,仍有待进一步的开发。

二、SWOT分析

2.1发展优势

2.1.1区位优势

六人沟村坐镇长白山腹地,距离长白山景区和长白山机场较近,能够截流部分长白山游客到村一游。由于第二条高铁专线项目即将开工,预计2020年开通(长春直达二道白河),将更加方便游客的出行,带来更大的客流量。

2.1.2资源优势

六人沟村森林覆盖率90%,水源充足,青山环抱,绿水围村,峻岭蜿蜒,可看到长白上的远景以及雾雨雪叶彩霞等美景;作为丰州治所统辖的原始古村落,拥有高丽时期的古代部落遗址和1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墓遗址;用于加工松花砚的松花石最早就发掘于此地。

2.2发展劣势

2.2.1资源竞争力不足

六人沟村周边旅游资源丰富,比如人们所熟知的长白山景点,相较之下对游客的吸引力更大。与周边高端、知名的旅游资源相比,该村旅游资源竞争力明显不足。

2.2.2市场知名度不高

与临近地区的旅游环境、旅游产品相比,六人沟村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市场知名度较低,影响力较弱,缺乏开拓、占领市场的核心品牌塑造力和宣传手段。

2.2.3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目前,六人沟村的旅游事业还只是局限于解决前来采风的摄影人的食宿需要,主要依靠具备条件的村民们的分散式自家留宿接待的方式提供服务。

2.3发展机遇

2.3.1政策支持

国家在2014年提出“美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2016年提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这为六人沟村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2.3.2?济支撑

2014年,六人沟村的游客达到2.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0万元。长白山的带动和辐射为六人沟乡村旅游的开发起到了经济支撑作用。

2.3.2市场依托

目前,我国消费者已经进入“休闲消费”时代,旅游产品也开始从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和专项旅游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六人沟村由于其自身拥有优美的自然风景、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为其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市场依托。

2.4面临挑战

2.4.1区域客源市场结构单一,消费层次低

目前,六人沟村主要客源市场是周边城市、乡镇以及局限前来采风的摄影人且旅游者停留时间短,消费层次低。如何吸引周边城乡游客以及截流更多的长白山游客,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突出自身资源特色,是六人沟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一大挑战。

2.4.2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的可能破坏性

六人沟村森林覆盖率高达90%,如果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不注重环境保护,很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如野生动植物的减少、耕地减少等问题。一旦发生,难以恢复,破坏可持续发展,无法形成长期效益。

2.4.3旅游招商引资竞争

近年来,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致使国家不断出台新政策,带动乡村旅游业成为区域经济的新增长点。由于六人沟村自身资金有限,缺乏旅游开发的根本动力,可能会带来竞争激烈的旅游招商引资。

三、六人沟村旅游开发战略

3.1节庆营销战略

在不同的季节,依据游客的旅游需求及动机,在资源条件合理的情况下相应的开展不同的文化节庆活动。打造独特的文化活动,增强软实力。

3.1.1春季――希望节、农耕文化节

春天是一年的伊始,是万物复苏的时节。一些游客出于踏青放松心情的需要会想到与家人或朋友同游,为吸引这部分游客,可在该村举办希望节和农耕文化节。来到此地的游客们不仅可以观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可以在采摘园中种下属于自己的希望之果。待果实成熟时,游客可优惠购买亲自种植的蔬果。想要了解农耕文化和体验农耕的人们也可以来到该村进行农事劳作体验,了解传统的农耕文化。

3.1.2夏季――避暑节

六人沟村地处中国东北部,位于长白山脚下,并且临近水源和森林,因此夏季较为凉爽,是避暑的好去处。在夏季适合在此举办同学聚会、公司聚餐、组团旅行、素质拓展等团队项目。

3.1.3秋季――登山节、稻香节、稻草文化节

夏末秋初是长白山的旅游旺季,这会为六人沟村带来更多的客流量,除了与长白山景区合作举办登山节外,还可以举办稻香节。在稻香节中人们可以将自己亲自采摘的食物做成美食,充分体会自食其力的喜悦。将收获剩余的稻草变废为宝,制作成形态多样的稻草人形象,举办稻草文化节,不仅给游客带来视觉的享受,也传递了生态保护的低碳思想。

3.1.4冬季――养生美食节、冰雪节

冬季是养生的好时节,长白山的野山参、家养的笨鸡、纯天然的绿色蔬菜制作而成的美食,会在寒冷的冬季起到暖人心肺、滋补养生的作用。丰富多彩的冬日娱乐活动也是东北的一大特色,如打陀螺,滑冰,放爬犁等,与养生美食节一同开展的冰雪节,更能起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3.2生态优先战略

生态环境是未来六人沟村与其他旅游地进行竞争的重要资本和核心。六人沟村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生物资源,这需要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协调好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注重生态经济理念,比如在当地建设农业循环经济生态园,实现区域经济与自然生态的和谐永续发展。

第6篇:长白山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1-0156-02

湘潭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人文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与山水旅游资源交相辉映,尤以红色旅游为本市的旅游业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但是与同级别的地区和城市相比,湘潭市旅游业发展出现了“软肋”:发展旅游经济观念模糊,旅游行业管理水平不高,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弱,民俗饮食旅游缺乏深度开发,这些“软肋”使得旅游经济发展滞后,而究其根本,这些不足与旅游资源开发设计是分不开的。

一、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

湘潭市与长沙、株洲构成了湖南政治、经济、文化最发达的“金三角”地区。近年来,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目前,湘潭市旅游业发展基本上形成了三大板块:以韶山为代表,以纪念馆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红色旅游;以湖南水府旅游区为代表,以湘潭农博园和昭山风景名胜区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绿色山水旅游;以齐白石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三大板块,构筑了湘潭旅游的大框架,特别是红色旅游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

2005―2007这三年间,全市旅游总收入累计达到98.2亿元,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41 324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22 062万人次,港澳台同胞19 262万人次),年均增长78%,旅游外汇收入1 704万美元,年均增长79%。接待国内旅游者2 187.18万人次,年均增长15%。国内旅游收入97亿元,年均增长18%。仅2007年这一年,全市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2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8%。由此,旅游业以逐渐成为湘潭市发展较快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旅游经济观念模糊。湘潭市是一个具有良好的商业和工业基础的城市。旅游业在近几年虽然稳步发展,成为“后起之秀”,但是“全民办旅游”的观念仍旧不强,普通市民大众参与旅游事业的积极性不高,认为这是政府或旅游局的事。笔者两年前曾经到过安徽黄山和广西桂林,这都是典型的靠旅游业起家的城市,它们都有一个特点,城市建在风景里。得天独厚的资源我们自然是无法比拟,但另一点感触很深的就是在市区或景点停下来问路,市民都会给与你最诚挚的帮助,为你尽可能多的介绍相关情况。而在湘潭市,行色匆匆的上班族们恐怕是没有时间耐心为你导游的。任何事首先在思想上给予重视才能有好的开端。

2.旅游行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旅游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包括政府的管理和旅游企业的管理。就前者而言,现有的管理体制条块分隔,相对封闭,部门之间整体意识不强。后者则不适应产业化趋向,尚未抛弃旧的管理模式,现代企业制度有待建立。(2)缺乏科学,高水平的旅游规划各旅游景区都有自己的总体规划和发展规划,但由于旅游区分属文化,城建,旅游等部门,迄今为止,湘潭高水平的,高质量的“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仍未出台。(3)旅游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除个别企业达到了一定规模,绝大部分普遍存在小(规模小,企业集团少,单兵作战多),散(分散经营,目标市场分散,针对性不强),弱(资本不雄厚,家底薄,竞争能力弱),差(管理差,服务质量差,经济效益差)的竞争劣势,严重影响了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企业效益的提高。

3.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精品路线单调。湘潭市旅游资源具有数量多,种类齐,人文特色鲜明的特点,但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表现手法上大同小异,没有突出景点的特色,在全国叫得响的精品景点和路线尚未形成,一些原本十分著名的景点也因为没有进行包装和提升品位,缺乏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4.旅游促销宣传力度不大,整体品牌形象模糊。宣传对象没有细分,还是传统的“一揽子”宣传,旅游宣传缺乏了必要的针对性,既浪费了钱财又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湘潭虽有韶山等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景观,但从整体上看,将湘潭市众多的旅游景区作为整体进行宣传还比较薄弱,长株潭一体化在旅游宣传方面力度还不够;在宣传策略上,缺乏灵活多样,覆盖面广,辐射度大和持续时间长的促销方式;促销宣传投入不足。上述问题使得本市的整体旅游品牌形象不够清晰,从而影响到旅游市场向广度,深度的拓展。

5.民俗饮食旅游开发程度尚低。只注重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是不健全的开发,民俗饮食的深度开发也可带来更多潜在效益。目前,湘潭民俗饮食产品开发精度不够,缺少参与性,公艺性,文化性,产业性,湘潭的名优特产也很多,最有名的恐怕要数龙牌酱油和灯芯糕了,早期的名牌发展到现在,在市场上很难再看到龙牌酱油的身影,缺乏在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

三、对湘潭市今后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政府主导,强化市民意识

政府主导是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的核心。湘潭市政府和湘潭市旅游局要针对湘潭特色,制定出适合湘潭市现状的整体规划和发展计划,尽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将旅游业的发展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各级领导对外开放任期目标责任制等。号召全市人民围绕“我是主席家乡人,我做文明湘潭人”的主题,深入开展市民文明素质工程,增强全民旅游意识。在全市各行各业大力弘扬“花枝精神”,无私奉献,舍己为人,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内涵。

(二)加强旅游企业管理

旅游业是一个竞争激烈,其覆盖面广,关联度大,涉及到众多的类型的企业,如宾馆饭店、旅行社都是直接与游客打交道的窗口企业。这要求我们加强旅游企业的管理,顺应时代要求,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深化企业改革,提升服务质量,开展行业竞赛,提高企业美誉度,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三)强化旅游产品建设,发展特色精品旅游产品

1.充分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产品品位。湘潭红色旅游的品牌目前已在国内旅游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但是,隐山湖湘文化区和白石文化产品的开发仍未完善。其中,隐山湖湘文化区的深入开发可以通过纪念馆红色旅游建设项目的实施,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来带动隐山的开发,进一步挖掘湖湘文化源的文化内涵。湘潭市为白石文化的建设在前几年也付出了努力,建设齐白石纪念馆和白石文化广场,举办了两届“白石国际艺术节”。但是,这些工作并没有深入,据最近的调查显示,同类的名人纪念馆在全国有十七家,按个人历史地位和影响,齐白石当排首位,但按现状来看,该馆却排在末位,导致了宝贵的文化资源长期闲置和流失浪费,使金字招牌的“含金量”有所下降。

2.不断创新,开发新型特种旅游产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那些熟悉的线路已不能满足游客日渐增长的猎奇心理,每个地方的旅游资源开发都要充分考虑到其独特性和唯一性。湘潭目前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必须充分发挥工业,农业等资源优势,开发出一批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例如,丰富湘潭农博园的农业旅游项目,带动城郊游和乡村旅游;开发槟榔加工生产现场和反映湘潭文化的工业旅游项目等来吸引更多的游客。

(四)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培育市场

宣传促销是旅游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有重要作用。国际旅游市场促销要坚持以周边国家,地区为主体,以欧美为两翼,重点抓好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旅游市场开拓。国内要重视省内一些地区及华东、华中、华南地区的客源市场。增加市场开发的投入,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旅游博览会、展销会、洽谈会等各种促销活动。旅游、文化、外事、侨务、新闻等部门和单位要共同配合。

(五)高品位开发民俗饮食旅游资源

全方位研究客源市场的民俗饮食心态,一些游客喜欢了解民俗产品的来龙去脉,那么可以让游客边听(听故事),边看(看原料,工序),边尝(尝味道),边思(思意蕴),从而提高游客参与性,趣味性,在进行民俗饮食旅游资源开发时应合理确定民俗食品开发企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对不同类别的民俗旅游食品给予正确定位,适时举办民俗饮食文化节,保护有特色民俗食品制作工艺的传承。

(六)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走可持续开发的道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必经之路,也是湘潭市做大,做强旅游业应牢牢把握的原则。湘潭市旅游资源丰富,主要以人文资源和生态休闲资源为主,如果旅游资源开发只看到眼前利益,不顾及长远发展,湖南省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已经出现了因过度开发而被黄牌警告的反面教材。所以,笔者认为湘潭市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防微杜渐,科学,环保地利用这些珍贵的资源为我们谋福利。只有这样,我市的旅游业才能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到,湘潭市的旅游业发展还处在一个尚未成熟的阶段,换言之湘潭市旅游业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今后湘潭市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重视完善自身建设,增强市民有关旅游发展的意识,旅游产品开发注重精品路线,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美丽的城市,从而把湘潭市的旅游业发展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曹玲艺,袁亚忠.试论湘潭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R].潭社科研[2006]7号.

[2]刘双娥.试论湘潭民俗因是自愿的深度开发[J].学术纵横,2008,(5).

[3]谭业.试论湖南红色旅游的开发:第7卷[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3).

[4]中共湘潭市委党史办编.漫话湘潭[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

[5]中国宏观数据挖掘分析系统[EB/OL].省略/cyfd/.

第7篇:长白山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一、保定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

保定市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气候四季分明,温度适宜,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地形地貌特色。旅游资源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大、种类全、品位高等特点。

保定是个旅游资源大市,全市自然旅游景观共有21类、343个实体;人文景观有46类、580个实体。二者相加总计达67种、923个实体。其资源数量,超过河北省任何地级市。具体来说,自然形成的景点、景区有27处达到A级以上,白洋淀、涞水野三坡、涞源白石山 、阜平天生桥瀑布群、易县狼牙山、唐县大茂山等都名列其中。

保定是文物大市,易县清西陵就是一个现有世界文化遗产的代表,另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9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56处,不可移动的文物点1600余处,馆藏文物8万余件;保定是红色旅游的资源地。保定具有悠久革命历史和优良传统,包括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弘扬红色革命精神。它拥有全国红色旅游8大类基本类型中的5类,占62.5%,属于中上比例。在河北省红色旅游7大类基本类型中,占71.4%,属于高比例。资源总量占到河北省红色资源总量的25%。阜平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清苑冉庄地道战遗址和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等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红色旅游景点的典范。

保定旅游具有县域特色。独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也为推动保定旅游服务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比如已形成安国药业、白沟箱包、曲阳石雕、容城服装、顺平果品、定州蔬菜、徐水制酒、满城草莓等,一县一特色的产业助推保定的旅游业发展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现象。

二、保定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旅游服务贸易涉及范围广泛,牵扯到的影响因素纷繁复杂,相关资源有效应用,长期积累和整合才逐渐形成一个地区的旅游核心竞争力。保定旅游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也正是各种旅游资源相互融合,相互碰撞,沉淀积累的过程。为了保定旅游服务贸易能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对各种资源和要素的分析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旅游服务贸易的要素条件

各行各业进行各种形式的投入就是本行业发展所必须的生产要素。旅游行业也不要例外。旅游生产要素包括资源要素、人力要素、技术要素。其中,旅游资源要素多指自然存在的或经过历史的洗礼蜕化而成的自然资源及地方的人文资源,如某地自然风景、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所处位置等。他们的独特性决定了当地旅游服务贸易天然竞争力的大小;旅游人力要素是经过后天大量的培育长年累月积累而成的,从事旅游相关工作的人员的数量以及质量对旅游业的影响越来越凸显;旅游技术要素在市场积累的竞争业中表现出便捷、优质的特点,由于它很难被其它的地区快速效仿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保定旅游服务贸易中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要素,在此基础上,大量的人力、物力培育的人力资源和高科技技术要素正逐渐成为影响保定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保定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大小产生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二)旅游服务贸易的需求因素

满足市场需求,旅游业才能稳健发展。按照规模划分,旅游市场分为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国内游客的结构、数量和性质决定了国内旅游市场的需求状况,市场需求状况会影响旅游服务业的规模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速度。国内旅游市场的需求状况和旅游服务发展成熟度是影响保定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大小的重要因素。在明显的区位优势下,京津石三大城市构成了保定市旅游客源市场的“金三角”。庞大的城镇人口群成为保定旅游业无形的市场基础。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个人自由支配时间的增加,交通等条件的改善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都促使居民休闲、度假需求迅速增长。这就对保定的旅游需求市场产生了巨大的支撑。随着旅游资源日益多样化,旅游消费的逐步升级,旅游市场的转型升级必然要求产品升级、产业升级、目的地升级,旅游产业功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将为保定旅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三)旅游服务贸易的相关因素

旅游经济是集群经济,一个区域内一旦形成旅游集群,旅游经济就会释放出倍数效应。毕竟旅游业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各个方面,这就决定了它的产业链比较长,与其相关的行业较多,如林业、园艺、交通、住宿餐饮、娱乐、零售业、供电供暖系统、金融服务行业、计算机信息通讯行业等等。旅游相关及辅助产业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其发展状况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到当地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多年的建设使保定旅游业已具备了一定的发展规模,为日后发展旅游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比如“涞易涞”区域随着灾后重建,正在形成有名山(野三坡、白石山、狼牙山)、名水(拒马河、易水湖)、名文化(清西陵、明长城)的旅游集群;白洋淀、白沟新城也在形成集群发展;西南部山区县从阜平天生桥创建5A景区,到曲阜唐顺古北岳的名山名景、晋察冀司令部“华北延安”的红色摇篮等都在创建和发展中,这些区域的集群发展都离不开政策、项目、资金、交通、土地、人才、管理等方面来自各个相关产业的持续关注和大力度支持,相辅相成才能共同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四)旅游服务贸易的主体因素

旅游服务的主体是旅游企业,企业经营素质和水平影响着当地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良好的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高素质的企业队伍等都能有效的提升旅游企业的竞争能力,从而推动整个旅游行业的发展。当前,保定旅游企业在自身经营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上较发达地区的企业还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旅游产品的开发缺少创新性,廉价的、重复性的产品泛滥;企业间的无序竞争、激烈的价格战、旅行社的强买强卖等现象屡禁不止……种种现象的产生对保定市旅游企业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长期的。为了创造一个公开、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2014年相关部门加强了对旅游从业人员在《旅游法》、《旅游行政处罚办法》应用层面的培训。同时,旅游企业自身也要加强内部管理,杜绝不良竞争,从而提高自己在市场中的生存和竞争能力,提高保定市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

(五)旅游服务贸易的机遇因素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京津冀旅游一体化的格局也在逐步推进。保定的产业结构加速升级,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推进的“黄金发展期”。当机遇来临时,抓住机遇可极大地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高,没有抓住的话那就只能原地踏步。

保定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和提高需要政府的政策作为强大的后盾,需要旅游企业的审时度势,需要当地居民的配合和支持。由于旅游业涉及的产业、人员众多,在政府的引导下,各方面的力量密切合作,才能把握住当前的大好机遇。比如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已经开始着手《保定古北岳大茂山历史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总体规划》、《涞涞易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规划》、《保定市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保定市环首都休闲度假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保定市“两白一城”休闲度假旅游聚集区发展规划》等一系列的规划制定和具体的实施在逐步开展,这将对今后保定旅游服务贸易的质量提升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思路。

三、提升保定市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路径

保定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一)统筹优化提高整体服务水平

要素条件、需求条件、服务主体因素、机遇因素等都是影响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各种因素共同决定着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大小。提高保定市旅游服务贸易的水平,整合资源、统筹考虑、规划先行已形成共识,《保定市环首都休闲度假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等四部规划已于2013年6月通过评审,保定市将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契机进一步修编,使之更符合客观实际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各县(市)区域发展规划也相继完成。在资金投入方面,2013年底前整合资金300余万元,在京昆、京港澳、保阜、保津、廊涿等高速公路和107等国道认购广告塔30余座;整合资金186万元,在京昆高速公路认购跨桥12座;整合资金660万元,整体认购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三号航站楼“空港时空之旅展廊”;整合资金900万元。通过举办节庆活动,和创新媒体平台,推进网络宣传建设,扩大保定旅游的知名度。

(二)开发与保护并重确保持续发展

保定市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贯彻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影响旅游服务贸易质量提高的各种要素要协调配合,才能实现绿色开发、推广绿色产品、坚持绿色经营、绿色消费,努力促进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的和谐互动,实现旅游业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健康的发展。加强大气与水资源的环境保护,对工业企业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加强对噪声污染和旅游废弃物的处理,做好垃圾回收与处理;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尊重历史,尽量保持其原有的历史风貌; 道路在规划建设中体现“旅游”特色;改善服务设施,与快速增长的旅游市场需要相匹配;加强旅游产业信息化建设,通过高性能网络和先进网络技术,达到旅游信息化传输和高效应用,促进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 有序流通和充分共享。

(三)引导与自主发展并重提升服务质量

第8篇:长白山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生态旅游;开发;大理苍山

1 生态旅游的概念及特点

“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是指“前往相对没有扰或污染的自然区域,专门为了学习、赞美、欣赏这些地方的景色和野生动植物与存在的文化表现(现在和过去)的旅游[1]。”

之后,国内外不同学者分别从自己的研究角度对生态旅游进行了界定。2006年,卢小丽,武春友通过把近当代国内外40个生态旅游概念进行量化分析后提出,尽管关于生态旅游的概念各有侧重点,但主要还是强调以自然为基础、对保护的贡献、当地社区受益、环境教育、道德规范与责任、可持续性、旅游享受与体验和文化等作为衡量生态旅游的标准[2]。

地质公园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开发“地质公园计划”过程中创立的,以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也是地质研究与普及的基地[3]。截止到2014年,中国已有31个世界地质公园。

苍山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从北到南连绵50余公里。地跨大理市、漾濞县、洱源县3县市,属横断山云岭山脉,是一座地质构造博物馆,其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对于岩石学、沉积学、构造学、地貌学以及地球历史等地质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被誉为是一部孕育了20多亿年的“天然地质史书”。2014年9月23日,在加拿大圣约翰市举行的第六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上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是继石林之后云南省第二个世界地质公园。

作为苍山洱海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构成部分,“世界地质公园”的桂冠无疑提升了该景区的级别。当地政府和旅游企业也在酝酿着对苍山世界地质公园的进一步开发,以此来拉动当地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旅游开发是一柄双刃剑,开发得当,不仅可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促进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反之,则有可能对地质公园内部的地质构造形成难以弥补的毁坏。

因此,本文通过研究苍山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概况,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对苍山世界地质公园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力图通过生态旅游的发展来促进苍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保护。

2 苍山世界地质公园开发生态旅游的可行性分析

2.1公园内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开发生态旅游的前提

生态旅游是“回归大自然”的“绿色旅游”,其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4]。苍山世界地质公园是一个以具有世界影响的冰川遗迹、地质地貌等为主,集动植物、景观美学、民族文化多样性于一体的综合型、特大型地质公园。

2.1.1植物资源

苍山森林总覆盖率为86.3%。森林景观方面,主要有云南松林、华山松林、冷杉林、铁杉林、油杉林、柏类林、栎类林、桤木林、核桃林等森林类型。此外还有杜鹃、山玉兰、龙女花、云南野山茶、龙胆、报春花、川百合、开口箭、蕙兰等观赏植物。其中最著名的观赏植物为杜鹃,有41种,其中马缨花、似血杜鹃、乳黄杜鹃、硫磺杜鹃等最具开发价值。

药用植物也很丰富。苍山中草药有526种。常见的有苍山贝母、云木香、岩白菜、滇龙胆、川芎、白术、玄参、半夏、柴胡、五味子等。还有野生食用植物蕨菜、杨梅、川梨、大白花杜鹃、树头菜。

苍山食用菌大约有100多种,常见的有羊肝菌、牛肝菌、牛肚菌、香菇、木耳、青头菌、松茸等。这些,为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植物资源。

2.1.2动物资源

苍山森林茂密,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为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动物资源十分丰富。哺乳类动物主要有云豹、羚牛、小熊猫、岩羊、野猪、狼、麂子、黑熊、草狐、穿山甲、松鼠、巨松鼠、飞鼠、竹鼠、黄鼬等82种。

苍山地区的无脊椎动物资源尤为丰富,仅文献记载的就有数千种,实地调查到的有蝴蝶100余种、蝗虫55种、螳螂11种、蜘蛛221种,其中,不乏许多珍奇物种,如多尾凤蝶、金裳凤蝶、苍山屏顶螳等。

鸟类主要有棕胸竹鸡、雉鸡、黑颈长尾雉、黑翅鸢等128种。

其中云豹、羚牛、黑颈长尾雉三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熊、猕猴、小熊猫、岩羊、穿山甲、血雉等18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是真正的动物王国,也是生物学界开展科学研究的极好基地。

2.1.3水资源

苍山地质公园园区水系发育,东坡有以清碧溪、龙溪七龙女池为代表的十八溪,西坡以金盏河、紫阳河、雪山河、马尾水等为代表的23条溪流,每一条都具有不一样的风情,或缓,或急,对热爱大自然的生态旅游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另外,公园区年太阳总辐射为140千卡/cm2,年均温度15.1℃,极端高温34℃,极端低温-3℃,年温差11.4℃。气候较为温和,适宜开展旅游活动。

2.2良好的交通和区位条件有利于生态旅游的发展

大理是云南省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是南丝绸之路与滇藏茶马古道的交汇处,现已成为滇西交通枢纽,北联川、藏;西通腾冲、瑞丽及缅甸;南达滇西南各地并可到达东南亚;东可直达昆明。理机场和昆明、北京、上海、广州、长沙和杭州等地均有直航,铁路直通昆明和丽江,交通十分方便。内部交通系统比较发达,可达性较强。随着“桥头堡”站略和“一带一路”战略的进一步深化和实施,大理滇西中心城市的地位越发突出。良好的交通和区位条件对于吸引生态旅游者的到来有很好的作用。

2.3政府的高度重视为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政策保障

从20世纪90年代生态旅游在我国兴起,政府就十分重视这种新型的,能够给旅游目的地带来良好综合效益的旅游形式,并举办了一系列活动来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2008年,国家旅游局提出各地旅游发展要制定环境目标,“倡导绿色旅游消费”,并把2009年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主题活动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开发生态旅游的热潮。2005年,《云南省旅游发展总规》将云南省定位为生态旅游区。《大理州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联合丽江、迪庆等,共同打造“三江并流生态游线路”。这些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

2.4成熟的旅游业发展为园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作为成熟的旅游目的地,大理的餐饮、住宿、交通、娱乐、购物等各项设施都较为完善[5]。在政府的支持下,还在积极改进目前的旅游设施。这为园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基础条件。

除生态容量外,旅游业的发展还要考虑社会容量。大理地区的居民对游客比较友好,很少发生游客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冲突。在对游客的旅游感知度分析中,游客对大理旅游氛围满意度较高①。

2.5生态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为园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了较大的客源市场

近年来,生态旅游业持续发展。由于近年全球气候变暖,国内北上广等大城市环境污染所带来的“雾霾”现象比较严重,加之日常工作压力较大、传统的大众观光旅游景区过度拥挤等原因,以良好的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为主要吸引点的生态旅游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数据显示,我国客源市场的生态旅游游客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6]。这为园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大的潜在客源市场。

3 苍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策略

世界地质公园的设立初衷,就是为了保护这一大自然给人类带来的瑰宝。因此,苍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旅游的开发不应该走大众旅游的路子,应该以保护为基础,适度进行开发。

3.1目标市场

与传统的大众旅游者相比,生态旅游者文化素养比较高,环保意识比较强。在选择目标市场时,应该针对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旅游者。散客市场是未来旅游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从国内市场来看,大理传统的客源市场北京、上海和广州应该作为苍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的一级目标市场,省内的昆明、玉溪等作为二级旅游市场。应继续加大对东南亚旅游市场的开发。

3.2产品策略

旅游产品是指为满足旅游者审美和愉悦的需要而在一定地域上被生产或开发出来以供销售的物象与劳务的总和[7]。苍山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应以苍山自然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为基础,以不损害苍山自然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为前提,开发对旅游者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苍山旅游资源丰富,可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旅游项目供旅游者选择。

3.2.1特色花卉生态游

每年春夏之交,是到苍山赏花的好季节。每一个山峰都盛开有各色的花卉,以苍山西坡大花园和东坡的花甸坝为代表。可在每年的3-6月份苍山花卉盛开的期间,分东坡和西坡两条线路,推出“苍山特色花卉生态游”。西坡线路为:大理(下关)――漾濞桃树坪――苍山西坡大花园。东坡线路为:大理喜洲-大花甸坝-小花甸坝-鸡茨坝-喜洲(二日游)。

3.2.2泉潭溪瀑生态游

苍山水资源丰富。泉、潭、溪、瀑,各有千秋,美轮美奂。可开发以溪流(十八溪)、名泉(蝴蝶泉)、潭水(洗马潭、黑龙潭、黄龙潭、双龙潭)、瀑布(马尾水)为主要吸引点的生态旅游项目。为了保护周围的植被,传统的索道交通必须要放弃,而代之以徒步为主要的旅游方式。

3.2.3徒步健身生态游

对于普通的生态旅游者来说,以现有的“玉带云”游路为中心,开展苍山徒步健身生态游也应该很有吸引力。当前这一项目的开展已有一定基础,以后的开发应着重完善沿途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增加游客教育的内容,突出世界地质公园的教育功能。

3.2.4洞穴探秘生态游

对于喜欢探险旅游的生态旅游者,可开发以清源洞、凤眼洞和龙眼洞为主要吸引点的洞穴探秘生态游。

3.2.5地质遗迹生态游

苍山世界地质公园以冰蚀地貌景观、花岗质岩石景观、峡谷地貌景观为主体景观特色,有各类冰川地质遗迹点、典型的变质岩露头点、变质岩变质变形遗迹及典型的构造地貌景观等内容。同时,苍山还是大理石的故乡。可开展地质遗迹生态游,吸引对地质感兴趣的生态旅游者。

3.2.6 苍山森林生态游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多样的生态环境,苍山形成较为明显的植被垂直分布带谱。地势相差悬殊,立体气候明显,生物多样性突出,区内地貌景观的丰富多样、地质构造等共同组成区内垂直地质生态景观的多样性特征。可开展以科考、探险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生态游。

3.2.7苍山文化生态游

苍山不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人文资源也很具有吸引力。可开发以将军洞、中和寺、无为寺、天龙寺等为吸引点的宗教文化生态游,结合丰富多彩的白族、彝数、傈僳族风情,让旅游者尽享苍山人文之美。

3.3环保策略

苍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开发之后的管理,可借鉴中外比较成功的地质公园的管理方式,进行严格管理,确保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展不对园区自然和人文环境造成威胁。

3.3.1健全公园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良好的环境是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核心要素。环境一旦被破坏,生态旅游也就难以为继。当前,在苍山世界地质公园内部,还存在一些威胁园区生态环境的行为。一方面是当地居民保护意识不够,滥捕滥杀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原来在苍山上栖息过的虎、豹、马鹿等兽类已踪迹难寻,白腹锦鸡、穿山甲、小熊猫等过去遭到大量捕杀,如今数量已较少。还有部分人在偷彩、偷挖大理石资源,对大理石遗迹造成较大的破坏。

政府应在中国《旅游法》的基础上制定公园保护条例和规章制度,对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旅游者的旅游行为进行严格的管理规定,并严格执法力度。

3.3.2制定旅游发展规划,按照规划进行旅游开发

当地至今还未出台详细的苍山旅游规划,对苍山的生态环境容量没有科学的界定。一些新的旅游项目对苍山植被、动物生存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具体的生态旅游开发之前,应制定详细的旅游发展规划。在规划中应有关于园区生态环境容量的测算,并严格执行。可通过抬高门票的价格,限制游客量的进入,以确保公园的环境容量。

3.3.3加强对游客的生态教育

加强对游客的生态教育不仅是为了保护地质公园的环境,也是世界地质公园存在的使命。曾经有国内的世界地质公园因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忽略了对游客的教育而被世界地质公园组织黄牌警告。因此,苍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在开发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对游客的生态教育。通过制定多种语言的标志牌、宣传册、书籍等教育资料,加上园区工作人员的传播和介绍,使每一个游客在游览中都获得生态知识的学习机会。

3.4 资金策略

苍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旅游的开发不能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而应更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后两个目标的实现需要园区具有良好的资金来源。因此,一方面,当地政府在资金拨付方面应对地质公园有倾斜,其次,还应积极争取赞助商、研究机构的赞助和捐款,确保园区能能有足够的资金维持。而不会由于资金的缺乏而无视环境容量,以此来提高景区收入。同时,园区也应积极开发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通过设置展览馆、书店,语音导览等系统提供更好的服务,文学、视觉及表演艺术等作品的销售与经营等方式,来尽量增加公园的收入。

3.5人才策略

地质公园不仅为人们提供旅游、娱乐的场所,而且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域。因此,苍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这些人才或者具有专业的生态旅游知识,或者是地质类人才。还应该拥有丰富及良好的旅游管理方法及经验。一方面可以通过对现有人才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大专院校进行招聘,也可以直接引进。

4 结束语

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地球上珍贵稀有的地质遗迹景观。生态旅游开发是世界地质公园保护的一种较好模式,一方面可以为地质遗迹的保护提供一定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发挥地质公园的教育作用,让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更多去了解这个星球,并学着去保护她。

注释:

① 资料来源:《大理州旅游局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 Ceballos-Lascuráin H. The Future of Ecotourism [J] .Mexico Journal, 1987,(2): 13-14.

[2] 卢小丽,武春友.生态旅游概念识别及其比较研究――对中外40 个生态旅游概念的定量分析[J].旅游学刊,2006(2):56-61.

[3] 赵汀,赵逊.世界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的现状和展望[J].地质评论,2005(3):301-308.

[4] 桂华,钟林生,明庆忠.生态旅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0.

[5] 王建芹.大理州发展旅游度假酒店业的SWOT分析与对策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4(10):213-216.

[6] 叶文,蒙睿.生态旅游本土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30.

[7] 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77.

第9篇:长白山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吉林省;满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657(2016)01-0026-03

一、吉林省满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吉林省是满族文化的发祥地,从肃慎经挹娄、勿吉、靺鞨、女真直到满洲,满族三千年的历史,满族文化为吉林省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例如,现吉林市乌拉街的满族镇,我们能发现许多具备满族建筑特点的历史遗迹和带有其独特民族色彩的生活习俗。此外,吉林省独具特色的满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还包括满族民俗文化的宝贵遗产——萨满文化,集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于一体的典范——长白山文化,以及年代久远的海西女真文化。由此看来,吉林省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具有非常广阔的潜在市场。从吉林省内各满族民俗旅游景区开况的调研结果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省内满族民俗旅游资源保留得相对完整,具有可观的开发前景与应用价值。然而目前省内的满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还不够全面,资源利用率较低。因此,为丰富吉林省旅游产品的种类,满足不同类型旅游消费者的需求,推动吉林省旅游业的全面发展,满族民俗旅游资源亟待进一步开发。

二、吉林省满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一)满族民俗旅游景观缺乏文化内涵

以满族发源地的文化背景为例,长白山在我国先秦古籍《山海经》中被称为“不咸山”,几经更名,在辽金时期终被定名,女真民族以长白山地区为民族文化的发祥地。据《清实录•满洲实录》等多部历史文献记载,三位天女来到长白山一名叫布勒瑚里的湖泊沐浴,有一只神鹊叼来一颗朱果,天女佛库伦得而食之后,生下一子名叫布库里雍顺。布库里雍顺成年后沿江而下,来到长白山东北方向的地方定居。布库里雍顺被视为爱新觉罗氏先祖,满族早期的第一个政权亦由此建立,后世的满族也对长白山表现出无比的尊崇与敬仰。经考据,许多学者和专家认为布勒瑚里即现今长白山园池。然而,诸如此类的文化传说和民俗历史越来越难以被大众知晓,商家将追求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在开发的过程中注入了过多的商业色彩,削弱了其文化属性。

(二)民俗旅游尚未形成成熟的产业链

目前,满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未得到重视,不只是历史古迹景观的开发不全面,饮食游览购物娱乐方面都缺少深层次的开发。且省内缺乏代表性的满族民俗旅游产品,如拥有悠久历史的满族传统民居、凝聚满族文化的遗址遗迹以及特色饮食等都未得到合理的宣传,各种旅游产品之间的脱节现象尤为严重。

(三)服务水平和经营能力有待提高

吉林省满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和管理还不够系统化,特点不够突出。一些满族文化旅游景区景点还存在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建筑破坏较为严重、旅游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等问题。满族博物馆内的馆藏珍品还有待丰富,接待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来说还难以作为满族文化景观的精华招徕游客。

(四)缺少民俗旅游开发方面的专业人才

民俗旅游开发相对自然景观的开发难度较大。因为开发人员不仅需要了解该民族的历史,更需深入学习该民族的精神文化内涵。因此,开发人员需要具有较深的专业修养,统筹规划,设计出集物质与精神为一体的具有代表性的满族民俗文化旅游产品。

三、吉林省满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对策

(一)丰富满族民俗旅游景观的文化内涵

1.修复历史文物景观中的文化内涵。吉林省内有众多满族民俗旅游村和满族民俗旅游景点,其中翁家大院就是满族民居的代表之一。翁家大院原建筑有老院、清善堂、瓦房、福寿堂、四勿堂五处,其规模大小不一,建筑年代不尽相同。随着时代的变迁,除了福寿堂保存完好,其余部分都遭到一定程度的损毁。我们在开发过程中的首要工作就是保护这些历史文物,按时修缮历史文物能够延长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以产品的真实和年代的久远吸引更多的旅游消费者。2.弘扬历史遗迹景观中的文化内涵。依托满族的历史文化遗迹,作为满族主要的发祥地之一的叶赫满族镇开发得相对全面。八角时楼是叶赫那拉古城内的代表性建筑,具有极高的观赏及考古价值。就古城的开发现状而言,景区主要以古城的历史文化为卖点进行宣传,并且将古城景区完全划分为“文化区”和“度假区”两个部分,忽略了叶赫那拉古城的现实意义。古时满族信奉天地自然,古城外有护城河环绕,城内风光肃穆雄峻。如果能在开发的过程中,将满族先民的对自然的信仰和战时满族人民面对压迫的自强精神,融入到历史遗迹景观的文化内涵中,那么古遗迹中的文化区和风景区就能够得到整合,景区对于游客的吸引力也会增强。3.挖掘旅游体验产品中的文化内涵。在以少数民族民俗为主题的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各种体验式的旅游产品走进人们的生活。在满族悠长的发展历史中,也有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得以流传,因此吉林省的各满族文化旅游景区需要建设并大力开发民俗体验旅游产品,例如古时的满族人民在山区和雪原等地长期生活,乘坐独木舟、爬犁等传统交通工具往返于山川、平原与河流之间。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满族特有的交通工具,开展滑雪、游湖等活动,让旅游者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满族民俗文化的魅力。

(二)将民俗旅游业打造成完整的产业链

1.调整餐饮业,优化产品结构。满族饮食文化也是最具潜力的民俗内容之一。如果将饮食与观光相结合,相比能够得到更好地宣传效果。满族的饮食习俗在该民族的历史条件、生产力和经济水平的变化中形成,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被改进、创新。从人们熟知的火锅、全羊席、萨琪玛、年糕、驴打滚到哈依玛、菠萝叶饼、粘豆包、大小黄米“火勺”等,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满族传统食物,营养丰富,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此外,将独具风味的满族特色饮食作为整体的旅游产品对外宣传,即对满族饮食进行深入开发。如满族风情餐,可作为旅游行程中的一部分,让旅游者更加了解满族风味饮食的特色并大饱口福。2.革新住宿业,完善配套设施。联合当地的满族居民,复原传统民居。满族人居室的主要特征是“口袋房,万字炕”。满族人民不但利用火炕取暖,而且在此睡觉休息,进行日常饮食及休闲活动。在寒冷的冬季,温暖独特的火炕能够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来此居住。同时,在民居中摆放满族传统手工艺品,提供满族特色饮食,以软环境提升旅游者的住宿体验,从而推广满族文化。3.丰富旅游纪念品种类,提高竞争能力。从满族民俗特色旅游纪念品的开发水平来看,一些旅游纪念品已经成为能够代表满族文化的名片,如松花湖浪木根雕和奇石、满族手工剪纸、满族枕头顶绣片等等。在保证现已有旅游纪念品的品质基础上,我们还需鼓励开发新兴的旅游纪念品,开拓新的市场。例如第三届满族医药国际论坛的举行,彰显了满族医药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满族医药源自于满族的发祥地——长白山流域,长白山流域一带自古以来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而满药也可以利用其极大的地域优势和开发前景,成为吉林省满族民俗特色旅游纪念品的另一代表性产品。此外,可以将能够代表满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进行细分,在不同类别中重点推广最具代表性和品牌价值的旅游纪念品,使得旅游纪念品更加具有综合竞争力。4.建设娱乐产业平台,打造金牌娱乐项目。作为满族最盛大节日之一的颁金节以及别具风情的长白山国际萨满文化艺术节,多年来吸引了众多民俗旅游爱好者的目光。在文化节举办期间,各景区内会举行满族特色文艺表演,内容丰富的表演活动从各个角度展示了满族的文化,使满族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内涵得到广泛的传播。我们应该在节日庆典活动中能够创造更多的节目形式,借鉴其他地区节日民俗旅游的成功之处,将庆典活动与本地自然景致和人文环境相结合,以品尝满族饮食、大型满族歌舞实景表演等多种形式的娱乐项目吸引旅游者,打造精品娱乐项目,让旅游者体验原汁原味的庆典活动。

(三)提高民俗旅游接待地区的经营能力与服务水平

1.提高经营能力,优化管理方法。经开发,伊通满族自治县保留着伊通碑碣戏楼遗址、盛京围场之一的阿木巴克围场、柳条边、伊通满族博物馆和牧情谷风景区等多个满族民俗文化旅游景区。想要提高此类旅游接待地区的经营能力,就需要对该地区的营运效率进行具体分析。在进行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了解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和旅游期望,编制合理的发展战略,以确定旅游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以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制定景区管理方法。在保证盈利的基础上,传播满族民俗文化。2.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民俗旅游产品的种类日益增多,人们对文化旅游的质量要求也普遍提高。在旅游产品的内容和价格等方面相差无几的时候,旅游者往往更倾向于购买具有优质服务质量的旅游产品。因此,旅游接待地区需要提升相关行业服务人员的素质;不断建设维护服务环境;积极创新,随时更新理念和价值;同时要收集旅游者的反馈信息,完善不足,为不同层次的旅游者打造个性化服务,用良好的态度满足旅游者的各项合理需求。

(四)培养专业人才,提升经济效益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的管理人才,人才的聚拢有助于提高本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就旅游业的工作环境和产业性质而言,人力资源具有极大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国内旅游市场竞争激烈,满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尚不健全,民俗旅游市场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人进行指导。企业应培养具备专业素质的员工,以创新型培养理念、多元化培养模式提高其获取知识及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个性以适应市场需求,使其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了解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发掘民俗旅游的潜在市场,改进并完善民俗旅游产品存在的不足,为建设一流的旅游设施,向旅游者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综上所述,作为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旅游资源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就目前省内对满族文化旅游的开发程度来讲,要想使满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成为独树一帜的特色旅游资源,还需要我们对其进行长久而深入地开发。对吉林省满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不仅有利于满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发掘、保护和传承,也有利于打造吉林省特色旅游品牌,以满族民俗文化旅游为载体,突出地方特色,从而增强吉林省民俗旅游综合发展实力。

参考文献:

[1]金丽.辽宁省满族民俗资源旅游开发策略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