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扶贫工作成就范文

扶贫工作成就精选(九篇)

扶贫工作成就

第1篇:扶贫工作成就范文

【关键词】农村贫困;扶贫绩效;扶贫思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贫困问题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如区域性贫困,相对贫困,暂时性贫困等现象突出;贫困原因从结构性因素为主转变为个体性因素为主,贫困地区人群和贫困人群都出现了明显的内部分化;自然灾害的频发使得因灾致贫返贫成为贫困发生的首要原因之一。这些新的特点使得依靠整体经济增长以及开发式扶贫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增长的双重机制来缓解贫困问题的有效性日益降低,对原有扶贫战略与手段的调整已经是迫在眉睫。

一、农村贫困的新特点

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反贫困工作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贫困问题具有动态演化特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贫困问题将出现新的特点。当前贫困问题呈现出以下显著的新特点:(1)普遍贫困的状况正在转变为区域性贫困状况。经过多年的努力总体上农村贫困情况大为好转,普遍贫困的情况逐渐消失。然而西部一些局部地区贫困状况仍然较为严重,相关资料表明贫困人口62%分布在西部地区。(2)相对贫困现象凸显。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贫困线标准估计,中国绝对贫困人口规模已经很小,只占到农村人口的1.5%左右。但由于这一贫困线标准过低,造成中国的贫困状况实际上被低估了。若按照世界同等发达国家的平均贫困线水平,中国的贫困人口将成倍增加,相对贫困状况十分突出。(3)虽然长期性贫困的人数大幅减少,但是由于贫困人口生计不稳定、脆弱性强等个体性因素使得暂时性贫困人数大幅增加。根据我们的调查,农村人口的收入来自主要分为两块,一是农业收入,二是务工收入。农业收入受制于气象条件、耕地面积、技术手段等因素,收入并不稳定。而务工受制于劳动力的教育水平,劳动技能等因素,其务工范围多局限于简单体力劳动,劳务收入不高且不稳定,即便如此这部分收入仍占到农村家庭收入的50%以上。(4)贫困人口的生计特征从缺穿少吃转变为高度脆弱,严重受制于自然条件,工作机会等风险因素,特别是自然灾害可能导致致贫返贫人口规模出现大幅增长。例如阿坝州贫困人口有震灾前的22万剧增至灾后的57.7万人,使贫困人口占全州农业人口67.78万人的85.1%。(5)贫困地区家庭收入差距日益明显。由于各种原因,贫困地区内部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其贫富差距现象较其他地区显得更明显。

二、现有常见扶贫手段的缺陷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全国实施有针对性的开发式扶贫政策,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扶贫投资。这些扶贫政策通过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中国大规模减贫进程,取得了良好的减贫效果。随着扶贫工作的开展以及贫困问题的发展,已有的扶贫手段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农村反贫困手段的瞄准性不足。政府主导的扶贫战略是以扶贫项目促进贫困地区的整体发展,通过整体发展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在90年代初期以前,由于农村贫困面较大,贫困人口的均质性较强且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相对较低,贫困地区的整体经济增长必然能使大量的贫困人口受益,这种战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90年代中后期以来,贫困人口的比例大幅度降低,农村人口内部经济结构出现分化,收入的不平等程度的上升较快,加上扶贫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仅通过促进贫困地区的增长来使贫困人口受益的效果逐渐降低。农村中的贫困人口,特别是最困难的群众不能有效的从开发式扶贫中获取收益。

2.农村贫困主体和基层组织对反贫困工作参与不足。政府主导的开发式扶贫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扶贫战略,扶贫资源主要靠从上至下的行政配置,贫困主体甚至反贫困的主要实施者――基层组织都很难参与到扶贫资源的使用决策中来。这样会产生如下一些问题,一是基层的情况不容易准确迅速得到反映,扶贫项目的决策流于主观。如在实地考察中发现这样一个案例,扶贫项目为山上扶贫重点村修路,有专款专用的扶贫资金,但路必须通过山下的非扶贫重点村,而这个村却没有通路且无资金,结果所有修路材料都靠人畜力托运修建一条仅从山上村子通到半山腰上的断头路。基层组织在这一项目的决策上没有参与权,而受制于行政命令不得不如此实施。二是由于贫困主体的自身条件所限,贫困主体往往无力参与政府的扶贫开发项目,而扶贫开发项目从设计之初没有把贫困主体的参与放在首要考虑的位置。三是行政命令式的扶贫导致贫困主体被动接受扶贫,扶贫项目没有真正从贫困主体的实际需要出发,而是从项目设计者主观的想法出发设计实施扶贫项目,往往造成贫困主体在扶贫项目中情绪有抵触,缺乏主动性并助长“等、靠、要”思想。

3.现有扶贫手段缺乏应对大面积因灾致贫的持续反贫困机制。大面积的灾害贫困是现阶段贫困类型的主要组成部分。灾害一直是中国贫困人口致贫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地质与气象的变化使得灾害的损失严重程度与影响广度日益加深。现有应对灾害造成的大面积贫困问题的主要手段靠政府救助,严重依赖各级政府的投入,并且政府应对灾害贫困注重救火式扶贫,只有在大面积贫困问题出现时,灾害贫困才能引起政府足够的重视。贫困地区往往就是灾害频发的地区,原有的脱贫难度加上在突然新增的巨量贫困人口,使得贫困地区地方财政无力负担扶贫所需的投入,而且仅靠财政投入应对灾害贫困问题缺乏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面对灾害贫困要从灾害的预防,灾害发生时救助式扶贫的预案,灾后恢复性开发扶贫以及灾后持续性扶贫措施等方面入手建立灾害扶贫体系,特别是当灾害过后一段时间,灾害往往被人所淡忘,然而贫困问题仍是困扰灾区群众的重要问题,灾后持续性扶贫措施就显得极为重要。而现有扶贫手段缺乏应对大面积因灾致贫的持续反贫困机制。

4.政府主导的农村扶贫中有较高的效率逸出。在过往的扶贫工作中,政府是扶贫的主导力量。政府主导的扶贫具有很高的效率,然而,政府行为可能与实际目标相偏离,如扶贫项目过多的追求政绩上的显著性,正由于高效的政府组织可能导致扶贫工作期望的出发点与实际操作的出发点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另外由于政府牢牢掌握着财政扶贫资源,不免有部分政府部门为索取潜在利益进行寻租,在缺乏完善的监管制度的情况下,有寻租空间寻租行为就必然发生。相应地,基层组织以争取项目与资金为重点,而忽视项目的运作效率;贫困人口也会更多地把注意力由财富的创造转向扶贫资源的获取,导致对既有扶贫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福利的净损失。

三、针对农村贫困新特点的扶贫思路

农村贫困出现新的特点加之常规扶贫手段的缺陷使得既有的扶贫手段效果出现较大衰减,针对这种情况新时期的扶贫工作必须有新的工作思路。在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中必须做到针对性,参与性,持续性,高效性的高度统一,以提高扶贫工作效率,有效改善贫困人口的社会福利水平,使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1.针对贫困新特点,扶贫工作必须强调针对性。强调针对性就是要改善扶贫的瞄准机制,使真正贫困人口能在扶贫工作中受益,特别是对解决结构性贫困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弥补政府主导的整体发展解决贫困问题的手段的不足,使最困难的群众能够在扶贫工作获取收益。强调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就必须采取创新的扶贫工作机制,采用金融,财政等多种扶贫手段,针对贫困人口提供生存资本,改善发展资本。在这些手段中,针对贫困人口使用金融扶贫手段,依靠微型金融、政策性金融手段,解决仅靠经济增长不能脱贫的人口的贫困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践中应该积极探索相应的具体手段。

2.针对贫困新特点,扶贫工作必须强调参与性。强调参与性就是要使扶贫对象自身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扶贫工作不仅是决策者所作的工作,还包括贫困主体,也包括扶贫的基层工作人员。参与扶贫工作不但是参与的实施过程还包括参与决策过程,要在设计之初把贫困主体的参与放在首要考虑的位置,这将使基层的情况准确迅速得到反映,扶贫项目的决策符合实际,扶贫项目真正从贫困主体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客观实际出发设计实施扶贫项目,有效利用扶贫资源。充分的参与扶贫工作将调动贫困主体在扶贫项目中的主观能动性,使扶贫工作能够产生良好的效果并克服“等、靠、要”思想。

3.针对贫困新特点,扶贫工作必须强调持续性。强调持续性就是要使扶贫工作一次性扶贫转为持续性扶贫,针对贫困人口生计不稳定、脆弱性强等个体性因素,建立长效持续的扶贫手段克服大面积返贫显现。特别是针对灾害贫困,政府往往是救火式扶贫,一次性扶贫,应对灾害贫困问题缺乏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强调持续性就是要从灾害的预防,灾害发生时救助式扶贫的预案,灾后恢复性开发扶贫以及灾后持续性扶贫措施等方面入手建立灾害扶贫体系,特别是当灾害过后一段时间,灾害往往被人所淡忘,然而贫困问题仍是困扰灾区群众的重要问题,灾后持续性扶贫措施就显得极为重要。通过保险手段防范自然风险,防止大面积灾害致贫返贫并克服潜在的道德风险是保障扶贫工作持续性的重要手段。同时通过保险分散灾害风险,也可以减轻在大灾面前国家救灾的财政压力。而通过金融的可持续运转也是支持贫困人口脱贫的可持续且有效的手段之一。

4.针对贫困新特点,扶贫工作必须强调高效性。强调高效性就是要使扶贫工作能够高效的运转。我国扶贫工作任务重工作多,在扶贫工作中效率逸出往往造成有限的扶贫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福利的净损失。强调扶贫工作高效性可以减小政府的财政压力,同时提高政府扶贫效率,使有限的扶贫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使用,确实改善贫困人口的福利状况。为了实现扶贫工作的高效性,培养扶贫工作人员,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完善扶贫工作的监管体系都是必须优先考虑的工作。同时完善扶贫绩效的考核机制也是保障扶贫工作高效的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吴成亮,刘俊昌,包庆丰等.试论西北地区荒漠化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和相关对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2]张毅.后重建时期汶川县民生可持续改善调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6)

第2篇:扶贫工作成就范文

一、把握党建扶贫的深刻内涵

党建扶贫思想内涵丰富,意蕴深远,它不单指一种扶贫模式,更是在党的领导语境下实施大扶贫开发战略的一条现实路径,其实质是以党建为灵魂、以扶贫开发为媒介与手段,形成“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常态和生态。虽然党建、扶贫不属于同领域工作,但两者间有着相通规律和密切联系,这使得党建和扶贫工作共同部署与推进成为可能和必要。

一方面,扶贫为党建提供实践平台和检验标尺。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从中可以看出,扶贫开发是关系党长期执政和人民切身利益的事业,具有党建扶贫的特点,定位和评价扶贫开发的重要性具有战略和战术上的双重意义。实现共同富裕、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践行党的宗旨、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补齐民生短板、推动社会各阶层和各群体协调发展,都需要扶贫开发。此外,扶贫开发也是检验贫困地区党建工作成效的主战场。做好扶贫工作,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党的执政使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性任务。这是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实践和理论课题,成为扶贫工作的政策依据和逻辑起点。

另一方面,党建为扶贫提供组织保障和强大动力。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抓好党建促扶贫”是将党建思想引入扶贫开发的政治考量,构成党建扶贫思想的核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一环,推进扶贫开发、主打脱贫攻坚战,必须以党建挂帅,发挥政治引领、政策指导、资源整合功能,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摘帽”。实施党建扶贫,就是在各级党委领导下,抓好扶贫攻坚这一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通过创新党建工作思路助推扶贫工作组织化、精准化和制度化,开创扶贫、党建互动双赢局面。

二、夯实脱贫攻坚的组织基础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的扶贫开发工作部署的堡垒。一个团结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就是一面引领发展的旗帜、一个决战贫困的指挥部。如果农村基层党组织长期软弱涣散、领导乏力、职能缺位,势必影响农村的生产发展与和谐稳定。为此,强调,“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从长远来看,“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这是扶贫工作的根本。

扶贫先扶本,本固事业旺。要着力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切实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一要“配强”。抓住县乡换届契机,选优配强村领导班子及村组干部,增强贫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造血功能”,激发其凝聚力和战斗力。二要“扶弱”。除自然条件制约外,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是不少贫困地区面临的共同问题。要投入党建扶贫专项资金,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有效破解其不善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和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难题。三要“外援”。村级领导班子想要建强,除自身努力外还需借助外力。要向贫困村精准选派有拼劲、会扶贫、能吃苦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利用他们的工作把党和政府的政策、声音传达好,把各类扶贫资源整合好,帮助抓好村班子建设。四要“结对”。探索跨区跨行党组织结对共建模式,借力有关城镇居委会、企业或社会组织的基层党组织,为扶贫村工作带去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活力。

三、发掘党建扶贫的工作“交集”

开展党建扶贫,关键在于找准党建与扶贫工作的切入点、连接点。当前,有些地方的扶贫工作与基层党建工作融合程度还不够,就扶贫而抓扶贫,就党建而抓党建,存在党建与扶贫“两张皮”问题,党建扶贫仅停留在口头上。要扭转这种局面,就必须创新思路,健全机制,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将“两张皮”拧成“一股绳”。一要探索“党建+”扶贫工作模式。要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开展支部和产业对接,建立支部+公司(或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电商、基地)等基层党建助推扶贫工作“联合体”,做好“支部引路、产业铺路”。尤其要拓展支部设置渠道,探索将支部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种养基地、流动党员集中地,把党员、致富能人和群众“聚”在产业链上。二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只有每个细胞都活起来、用起来,党建扶贫才能得到落实。要突出党员主体地位,搭建党员履职平台,设立党员责任区、示范岗,引导党员“亮身份作示范”“践承诺转作风”,推动党员积极主动联系服务困难群众、示范带领精准脱贫。要立足长远开展“双向培养”活动,把村干部和先进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或村“两委”后备干部。三要增强困难群众内生动力。指出:“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扶贫先扶志、提振精气神,是制胜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内因。要凸显党建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及时准确传达中央和上级有关政策精神,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四、建立扶贫开发的责任体系

扶贫开发是一项影响全局的系统工程,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是各级党委和党员干部肩上的现实责任。指出:“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这是我们的最大政治优势。”以党建之手部署扶贫工作、落实扶贫责任,激发党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是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基础。

第3篇:扶贫工作成就范文

市政府召开这次全市扶贫工作现场会议,主要是检查总结今年以来的扶贫工作进展情况,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全年扶贫工作任务圆满完成。昨天,大家参观了平利县老县镇龙王沟村、岚皋县城关镇东风村两个特困村的扶贫工作现场,听了两个村的经验介绍,相信大家都很受启发。今天的会上,各县区就今年的扶贫工作进展情况及下半年的工作进行了交流,刚才正明同志就进一步做好下半年扶贫开发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作几点强调。

一、统一认识,坚定信心,以啃硬骨头的精神打好扶贫攻坚战

今年以来,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坚持把扶贫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领导,调整思路,突出重点,加大投入,认真落实扶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以特困村为重点的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131个特困村中90%都启动了通村道路建设,有50%的村有望在年内走上水泥路;特困村新建人饮工程193处,解决了1500余人的饮水困难。在电力部门支持下,有45个特困村启动了农网改造工程;扶贫、劳动等部门帮助特困村群众实施劳动技能培训1400多人,组织劳务输出1.5万余人;按照能改则改、能迁则迁的原则,对131个特困村中缺乏生存条件的群众积极实施住房改造或移民扶贫,截止目前,共启动危房改造97户282人,实施移民搬迁451户1730人。全市扶贫工作呈现出各级高度重视、部门真帮实扶、各个层面积极参与的良好格局。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扶贫工作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少数地方认识不到位,工作进展不平衡。目前还有28个特困村的包抓领导至今没有到村开展工作,致使这些村的扶贫工作进展不大。一些地方对扶贫工作信心不足,帮扶工作有任务、无措施,工作思路不清,群众发动不力,甚至有些领导对特困村的基本情况还没有摸清。二是有些工作还有欠帐。如:对131个特困村中缺乏生存条件、需要搬迁的4899户、18179人,每年要实施移民扶贫或生态移民不低于6000人,目前只启动了1700多人,连三分之一都不到。对131个特困村中的适合技能培训的1.4万贫困人口,由扶贫、劳动部门免费对其进行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每年不低于4600人,目前只完成了1400人,也不到三分之一。三是扶贫贷款投放到户难、贫困群众贷款难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充分说明扶贫工作任务依然艰巨。

在实施突破发展、构建和谐安康的新形势下,实施扶贫攻坚、解决好贫困人口问题是必须要做的基础性工作。当前,我市农村贫困人口集中表现为生存条件极差、文化素质低下、居住分散的特点,“一间破房、一个灶台、一张柴床”是他们大多数拥有的全部家当,生存能力脆弱,自我发展能力更低,往往一次灾、一场病就可能面临生存危机。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用真感情、下真功夫解决好这些人的问题,让贫困群众真正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目前,全市扶贫工作态势良好,机遇难得。能不能利用好机遇,实施扶贫攻坚,关键在于坚定的决心、在于工作落实。只要我们各级认识统一,决心坚定,上下结合,各方联动,我们就一定能啃下这块硬骨头,打赢这场攻坚战。

二、突出重点,再添措施,全面加快扶贫攻坚步伐

(一)坚持整村推进,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是贫困落后的重要原因。实施基础设施扶贫,改善贫困村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是扶贫的首要工作,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单靠扶贫部门不可能奏效,必须整合力量,集中各方面的资金实施整村推进。今年以来,各级、各部门在特困村帮扶工作中都非常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并取得了较好效果,群众很受鼓舞。希望继续保持目前的良好势头,不折不扣的实现年度建设目标,通过基础设施的改善,唤起和激发贫困人口的生活信心,不断增强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

抓好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一要坚持政府投入与群众自力更生相结合。通村水泥路建设,要组织群众投工投劳打底子,政府负责铺面子;饮水工程、沼气建设等等,建设主体是村民,政府资金只能是奖补。二要从实际出发。项目安排要因村制宜、因地制宜,从各村的经济实力、自然条件等实际出发,反对贪大求洋,不要强求一致。三要注重实效。贫困村大多在后高山地区,交通不便,群众承受力弱,搞基础设施建设实属不易,一旦建成必须要发挥作用。因此,各级特别是乡镇政府一定要做好指导。建设前要注意做好规划、选址,建设过程中要注重质量,建成后要加强管理。公路建成后要通车,水窖建成后要装水,沼气要常年能使用,确保建成的项目能让群众直接受益。

(二)坚持大户带动,加大对主导产业的扶持。产业是农村经济的主体,也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载体。因此,我们要把培育特色产业作为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我曾在多次会上讲到,所谓主导产业就是要在经济发展中起支撑作用。在一个地方,主导产业出现问题,经济就会滑坡,在一个家庭,主导产业出现问题,家里的人就要受穷。说到主导产业培育,大家都熟悉的要素就是产业基地建设、市场开拓、龙头企业培育等等,但究竟如何去抓,不能光有号召、有安排,关键要抓好落实。我们要立足自身优势,一旦选准一个产业,不管东西南北风,咬定产业不放松,下功夫进行培育,要改变过去家家户户三五个产业样样都有的状况,坚决实施大户带动,通过大户的典型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实施规模经营,形成村村有主导、户户有主业的产业格局,持之以恒的发展,以规模和特色增强市场竞争力,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三)坚持先难后易,落实好移民扶贫政策。对居住分散,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的贫困户,移民搬迁扶贫是治本之策。要将扶贫部门的移民扶贫和发改委部门的生态移民政策进行整合,统筹做好移民搬迁规划。在具体操作中要坚持先难后易,优先安排生存条件恶劣、最需要实行搬迁的户,要把扶贫搬迁补助资金用在最贫困的人口身上,坚决杜绝“搬富不搬穷”、“优亲厚友、乘车搭船”的现象发生。

要真正实现贫困户搬得出、住得稳、有土地、能致富的目标,需要我们从贫困户的不同情况出发,分门别类地稳妥予以安置。对贫困户家庭有适合技能培训的,可以通过免费技能培训,使其掌握一技之长,靠外出打工或就地从事二、三产业的办法实行无土有业安置。对只能靠种地为生的贫困户,要实行有土安置,可以采取投亲靠友或梯次搬迁进行分散插花安置,由接收地提供宅基地或低价购置旧房,划拨与当地村民同等数量耕地的办法予以搬迁;属于五保户的,要通过集中供养的方式予以安置。移民户建房的标准要因地因户制宜,把握经济、实用、够住的原则。

(四)坚持因人施策,加强对贫困劳动力的培训。我市地少人多,农业开发相对有限,劳务经济已成为主导产业之一。全市常年外出务工人员有40多万人,打工收入成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俗话说,“腰缠万贯,不如一技在身”。目前,我市外出务工人员大部分仍吃的是力气饭,干的是辛苦活,挣的是血汗钱,渴望通过技能培训,增强本领,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我市今年有6.5万初、高中毕业生,不能正常升入高中、大学的学生超过2万人,如果不通过培训掌握一定技能就出去打工,只能是干苦力活,不仅收入低,还容易发生工伤事故,因伤致残造成终身贫困。目前,我们的培训资源很多,劳动部门有农民工培训,农业部门有阳光工程,扶贫部门有雨露计划,教育部门有职业教育,由于没有很好的整合,宣传不够,好多群众对免费技能培训政策不了解,技能培训班经常招不满,外面的劳务市场技术工人供不应求,培训资源没有和需要培训的对象很好地对接起来。

各级、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把技能培训作为解决农村贫困人口问题的重要手段,切实抓紧抓好。要依据市场需求,积极创新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在培训时间上实行短中长结合,培训内容上实行个人自愿与用工需要结合,培训地点上实行集中与就近就地结合,把各项培训政策落到实处。

一是针对初、高中毕业未能正常升入高中、大学的农村贫困家庭后备青年劳动力,可采取个人克服困难出点钱、扶贫部门助培训、民政部门帮生活的方式,通过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一至两门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业技能,得到较为稳定的就业,获得较为可观的工资收入,实现其离土离乡、稳定就业。二是针对文化基础偏低、已成家立户、在闯荡市场中因缺技能而返乡、仍未脱贫的青壮年劳动力,在其自愿的前提下,按照市场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进行适应性技术培训,使其随机找到就业岗位,实现稳定脱贫。三是针对留守家乡的贫困农民,围绕特色产业建设,进行实用性技术培训。

各级政府要对贫困劳动力的培训实施有效的组织,派干部进村入户,调查情况、摸清底子、宣传政策,通过必要的行政推动,帮助贫困劳动力经过培训后对外转移,实现培训1人、脱贫1户的目标。今年131个特困村中未能升入高中或大学而回乡的初高中毕业生,扶贫部门要组织对其全覆盖的培训一次。根据培训对象的贫困程度,按照“择贫而扶、赤贫重扶”的原则,分别采取贴息式、补助式和救济式资助方式。民政部门要尽快出台办法,启动对参加培训的特困对象实行生活救济的政策。

三、整合资源,捆绑项目,着力破解扶贫资金难题

加快扶贫攻坚步伐,确保资金投入是关键。由于市县财政都很困难,配套能力弱,扶贫专项资金又很有限,要解决扶贫资金问题,必须以部门的支农资金为基础,以县区为平台,加强资源整合,实施项目资金捆绑。

一要解决好认识问题。实事求是地讲,近年来中省投入的支农资金不少,但这些资金多头管理、各自为战、投入分散,如果不捆绑使用,就难以形成良好的整体效益。各相关部门一定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统一认识,合拢五指,紧握拳头,既当主角,又都互为配角,整合扶贫资源,把重点贫困村既当作扶贫工作重点村,又作为各有关部门的项目建设重点村,实施项目捆绑、联合共建,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

二要以县区为主。县区是扶贫工作的前沿,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整合资源、资金捆绑能否落实,县区是关键。各县区一把手要把整合工作拿在手上,亲自研究,要坚持实行“资金捆绑、县为平台,来年项目、今年研究,县长协调、部门上报”的办法把资源整合、项目捆绑的各项任务分解到各部门,部门在规定时限内按要求予以落实,形成多方投入、联合共建的工作格局。按照省上统一要求,要通过整合扶贫资源,力争每个扶贫重点村能捆绑各类项目建设资金150万元以上。

三要提早编报计划。也就是“来年项目、今年研究”,如果明年的计划,今年不研究,等到上面计划下来了,项目就不能调整了。各县区在申报年度项目计划时,要提早研究资源整合问题,要把项目捆绑工作做在项目申报之前。现在正是编报明年项目计划的关键时期,各位回去后要迅速向一把手作好汇报,尽快研究明年项目捆绑问题。各县区扶贫部门要将明年要实施的扶贫重点村、重点帮建特困村名单送各有关部门,由县长召开扶贫领导小组会议,按照扶贫工作需要,落实各部门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计划,集中各方力量加大投入,不断提高扶贫工作成效。

另外,要努力解决扶贫贷款到户难的问题。今年,省上给我市的扶贫贷款贴息可以贷款1.28亿元,目前,只贷出了5100多万元。各位县区长对此要重点关注一下,组织扶贫、财政、信合等部门加强协作,密切配合,进一步完善扶贫贴息贷款运作机制,加大宣传,降低门槛,简化手续,努力解决好贫困户和龙头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四、坚持真扶贫,扶真贫,努力提高扶贫工作实效

扶贫工作对象是贫困人口,工作目标是减少贫困人口,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用真功、见真效”。一要充满感情。只有对贫困群众饱含感情,对他们的疾苦感同身受,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真诚而持久的动力,才能有奋发有为的工作状态。可能大家都有同感,出门去看到灯红酒绿的精彩世界,我们的工作动力就可能受到影响,但下乡后看到贫困的群众,我们的责任感就会油然而生。二要坚持不懈。做扶贫工作很苦,从事扶贫工作的同志要甘于寂寞、不怕坐冷板凳;要求真务实,不能急于求成。只有坚持不懈地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解决、逐村逐户去落实,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三要瞄准贫困群众。农村的有些工作,我们不反对适当的锦上添花,比如在培育特色产业发展上,就是要大张旗鼓地扶持大户,通过大户的典型示范,迅速带动周边群众来发展产业。但扶贫工作更多地是雪中送炭,贫困户永远是扶贫的主体。必须要把各项帮扶措施落实到户、到人头,让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直接受益,这是硬杠子。扶贫部门一定要说扶贫话、做扶贫事。移民扶贫、贴息贷款、免费培训等对象必须是贫困户,水窖、沼气等设施建设也要尽量向贫困户倾斜。如果偏离了这个方向,就违背了扶贫的本意,这一点各级各部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五、落实领导,落实干部,确保全年目标圆满完成

扶贫工作能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在于抓落实。按照年初扶贫工作会的要求,各县扶贫工作团、工作队也都成立了,关键要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一级抓一级、一层管一层,才能确保实实在在的效果。

首先,要落实各级政府的责任。各县区一把手是扶贫开发第一责任人,各位分管县区长是直接责任人。各县区今年扶贫工作成效如何,重点看一把手包联的10个最贫困的村。年底,市扶贫办要组织对去年专题片中所反映的10个村,进行回访,今年重点看基础,明年看发展,后年看变化。对重点贫困村的帮扶工作要干一批、想一批、谋划一批,今年抓好10个村,明年再换10个村,如此先难后易,滚动帮扶,我想效果会很明显的。

其次,要落实各级干部责任。今年市委、政府两办专门发文明确了131个特困村的县级帮扶部门。帮扶责任一定三年不变,各县区可以比照头年看基础、二年看发展、三年见成效的要求进行考核。各帮扶部门要选派精干力量与乡镇扶贫工作队共同驻村帮扶。驻村干部帮扶究竟做些啥,我觉得重点要做好四个工作:产业帮扶做样子,抓大户;基础设施出点子,保稳定;资金捆绑开单子,报计划;教育农民转弯子,树新风。

第三,要落实群众主体责任。扶贫不是救济,而是贫困群众在政府的支持引导下靠自身努力摆脱贫困。各项好的政策措施要靠乡村组织带领群众去落实。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扶贫工作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教育和引导,使他们在政府的扶持下,进一步振奋精神,树立信心,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依靠自身力量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第4篇:扶贫工作成就范文

这次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是在我省改革发展和扶贫开发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而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刚才,副主任传达了全国扶贫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副省长代表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作了重要讲话。副省长的讲话全面总结了年的扶贫开发工作,客观准确地分析了当前扶贫开发面临的新形势,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进一步做好今年和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我们要以更高的认识,更大的决心,更宽的思路,更新的举措,更实的作风,贯彻落实好副省长的讲话,全面推进我省扶贫开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关于年和年的扶贫开发工作,在副省长的主体报告中已作了全面总结和详细安排布署。下面。我主要从学习党的届会全会和国务院支持藏区发展的政策中提到的扶贫开发政策的理解和如何贯彻于我们的工作中谈几点认识,提几点要求。

一、把握新形势,提高新认识

(一)提高对扶贫开发工作长期性的认识

党的大和届中全会《决定》,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充分估计了扶贫开发面临的新形势和扶贫开发的艰巨性、长期性,提出了到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阶段性扶贫开发目标和“四个加大、两个提高”的扶贫开发工作新要求(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提高扶贫开发水平,提高扶贫标准),对低收入的农民全部实行扶贫政策。《意见》中提出了到年“等省藏区城乡居民收入接近或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等要求。我们既要正确认识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政策机遇,增强做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信心和坚定性,更要深刻认识扶贫开发工作的更高目标和要求,增强扶贫开发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尤其是国家实行新的扶贫政策后,我省的贫困面、贫困人数将会有所扩大,脱贫任务更加繁重。只有这样认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决定》关于“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对于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重大意义,必须作为长期历史任务持之以恒抓紧抓好”的深刻含义。

(二)提高对扶贫开发战略的认识

副总理强调,要把研究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作为当务之急。目前,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开发扶贫和救助扶贫“两轮驱动”的新阶段,呈现出专项扶贫、强农惠农政策扶贫、社会各界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新局面。完善扶贫战略,就是要根据新形势的变化,更加明确战略任务、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战略措施;完善扶贫政策体系,就是要继续坚持并不断强化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及时调整并不断完善不相适应的政策措施。在现行体制下,仅靠各方面的倾斜政策还远远不能弥补对贫困地区发展的欠账,远远不能弥补不断扩大的发展差距。以专项扶贫政策为导向,进一步完善“大扶贫”的格局,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实行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结合,不仅是被实践证明正确有效的,而且是今后一个较长时期扶贫开发基本的政策取向。

(三)提高对扶贫开发方针的认识

开发式扶贫方针,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根本保证。但是,在农村低保制度建立之后,有些同志搞不清开发扶贫与低保扶贫的关系,在方针上动摇了,认为低保扶贫取而代之开发扶贫。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低保扶贫和开发扶贫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而不是互相排斥和替代的关系。低保扶贫的对象是生活极度困难的人群,手段是给予现金补助,目的是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维持其最低生活水平,但它没有解决其发展和脱贫致富问题。开发扶贫的对象是收入低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手段是提供资金帮助和项目扶持,创造发展条件,目标是提高贫困群体全面发展的能力,脱贫致富奔小康。因此,《决定》在“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之后强调“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所以,我们要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低保扶贫与开发扶贫的关系,长期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不动摇。

(四)提高对扶贫标准的认识

《决定》提出“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我国制定扶贫标准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瞄准贫困人口;二是制定扶贫开发政策;三是安排扶贫开发资金。根据这三个目的,国家把年1067元作为新的扶贫标准,并根据年物价指数做出新的调整。这就意味着国家新的扶贫标准还没有最终确定。目前,全省上下都在高度扶贫标准问题。省扶贫办已经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多方协调、多次测算等工作,拿出了建议方案。国务院扶贫办、省政府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并给予了具体指导。确定我省扶贫标准,事关重大,意义深远。我们要根据国家的扶贫标准和要求,结合我省的实际,在实事求是、科学测算的基础上,尽快上报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

(五)提高对扶贫开发历史使命的认识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的进程中,扶贫开发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一是扶贫开发承担着建设新农村的历史使命。贫困是建设新农村的最大难题,缓解和消除贫困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急中之急,不尽快消除贫困现象,贫困地区就谈不上新农村建设,没有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全省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因此,必须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行综合扶贫,全面推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二是扶贫开发承担着促进社会和谐的历史使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是影响构建和谐新的重要因素。扶贫开发是一项综合治理贫困问题的系统工程。新时期的扶贫开发成功实践表明,它在综合的治表又治本的方面,已经起到并将越来越发挥促进贫困人口减少、缩小发展差距、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作用。因此,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增加收入,减少贫困,促进和谐,是扶贫开发的重大战略任务。三是扶贫开发承担着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使命。目前,我省贫困地区特别是三江源地区面临着生态保护和脱贫致富两大难题。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紧紧抓住生态恶化、贫困加剧这一主要矛盾和生态保护是前提、脱贫致富是根本这一主线,更新观念,创新思路,转变方式,加大异地扶贫、“雨露计划”、产业扶贫等工程实施力度,从根本上解决生态保护与脱贫致富问题。

二、拓宽新思路,构建新格局

我们要根据《决定》、《意见》和《讲话》提出的目标任务和更新更高的要求,拓宽扶贫开发新思路,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致富进程。

(一)深刻理解大扶贫的内涵

一是就扶持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而言,是针对过去专项扶贫到强农惠农政策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并举转变。二是就扶贫开发内容而言,是针对过去解决贫困人口吃穿住行问题调整为全面推进贫困地区经济、生态、政治、文化、社会“五位一体”建设。三是从扶贫开发对象和范围而言,从过去扶持绝对贫困人口向扶持低收入人口转变,提高其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和生活水平,同时高度关注集中连片的特殊类型贫困地区,实行连片开发,综合治理,整体推进。四是就扶贫开发途径而言,从过去相对单一的途径向整村推进、异地扶贫、“雨露计划”、产业扶贫、连片开发等多种途径进行,相互配套,相互促进。五是就扶贫开发方法而言,把扶贫开发重点工作与区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优势资源开发、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等有机结合,统筹协调发展,拓展扶贫开发的空间,增添扶贫开发的活力,提高扶贫开发的水平。

(二)更加拓宽扶贫开发思路

去年,我们在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中,紧密结合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以财政扶贫到户资金为引导,着力整合生产要素,实施大产业扶贫战略,建成了8个扶贫开发特色示范基地,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区域化、特色化、规模化、长效化的扶贫贫开发成功之路。国务院扶贫办对此项工作非常关注,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去年底召开的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交流了的经验。今年,我们要在认真总结特色示范基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经验,拓宽扶贫开发思路,着力实施大扶贫开发战略:即在扶贫开发指导思想上由单项工作向统揽贫困地区工作全局转变;工作动力由扶贫开发部门单一作战向全社会齐抓共管转变;资金安排由分散投资向整合多方项目资金连片开发、综合治理、整体推进转变;扶贫开发模式由各户经营、整村推进、联户经营、合作经营、入股分红、村企共建、村政共建等多种模式并举转变。从而构建“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联动、企业参与、机关帮扶、辽宁援助、各界支援”的大扶贫开发新格局。

三、抢抓新机遇,落实新政策

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政策意识、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以更加强烈的责任心,更加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更加切实可行的新举措,全面落实好扶贫开发各项新政策。

(一)继续加大争取扶贫开发项目资金的力度

我们要在积极争取落实国家对我省扶贫开发总体政策的同时,继续加大争取扶贫开发项目资金的力度。根据国务院扶贫办“优先解决贫困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直接关系民生的工程、促进贫困地区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筛选项目,兼顾扶贫开发长远战略目标,建立扶贫项目库”的总要求,加大抓紧组织编制上报《省连片扶贫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七个领域的扶贫开发项目的力度。各级扶贫部门要加强同各级发改委的衔接协调,力争全面落实《决定》、《意见》和国家扩大内需中扶贫开发政策措施。

(二)抓紧抓好开发扶贫与低保扶贫的“有效衔接”试点工作为贯彻落实《决定》,最近,国务院扶贫办和民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工作的通知》,并且黄南州泽库县被列为试点县。省、州、县扶贫、民政部门要根据《通知》的要求,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抓紧制定试点方案,落实试点资金,扎实搞好试点工作,认真总结试点经验,为做好全省扶贫开发政策与农村低保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强化新举措,创造新业绩

《决定》、《意见》和《讲话》对做好新阶段特别是今年的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为了确保今年扶贫开发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确保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加快,确保今后全省扶贫开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要突出重点工作,强化新举措,真抓实干,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创造扶贫开发新业绩。

(一)着力抓好整村推进,夯实贫困地区发展基础

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是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程,是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好形式、好抓手、好平台。为此,我们要拓宽思路,强化措施,抓好关键,努力达到户有增收项目,村有特色产业,水、电、路三通和学校、卫生、广播电视三有的“八有目标”。我们要认真总结和推广去年扶贫开发特色示范基地建设的成功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为切入点,以长期增加贫困户收入为核心,以贫困地区经济持续发展为目标,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完善和创新多种扶贫开发模式和机制,努力创出一条集中连片、产业带动、规模经营、综合开发、长期效益的扶贫开发科学发展新路。

(二)着力抓好异地扶贫,彻底改善贫困群众生存发展环境

实践证明,异地扶贫是降低扶贫开发成本的一个好模式,是彻底改善贫困群众生存发展条件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脱贫致富进程的有效途径。今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移民扶贫经验交流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异地扶贫的目标任务,切实抓好关键措施的全面落实。一要坚持基本原则。即:坚持群众自愿、就近安置、政府引导的原则;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妥推进的原则;坚持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原则。二要探索多种模式。积极探索集中安置、分散安置、产业转移安置、劳务输出安置等多种模式和途径,加快异地扶贫开发进程。三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按照异地扶贫标准要高、产业连动、功能齐全的要求,以实施异地扶贫开发项目为平台,整合项目,整合资金,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达到综合开发、全面发展、整体推进的目标。

(三)着力抓好产业扶贫,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按照“调结构、促发展、保增长”的要求,加大产业化扶贫力度,努力实现农牧业增效、贫困农牧民增收、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实力增强三大目标。一是培植产业基地,提高规模效益。我们要强化和践行大产业扶贫战略,把实施产业化扶贫与实施整村推进项目、连片开发试点项目有机结合起来,以建设扶贫开发特色产业基地为重点,突出扶持省政府确定的十大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形成产业的科学化、区域化布局,逐步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长效化发展。二要扶持龙头企业,增强直接带动能力。坚持扶大、扶强、扶优和引进与培育相结合、大中小并举的原则,多方筹措资金,重点扶持与产业基地和贫困农牧户密切挂钩、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三要完善经营机制,实现利益共享。坚持平等互利、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实行“企业+基地+贫困户、连市场”的相互对接模式,完善扶贫龙头企业与贫困户之间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使贫困群众得到实惠,企业得到发展。对挂牌的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实行年度检查考核,公示公告,动态管理,做到有进有出,建立竞争淘汰机制。四要培育经合组织,提升群众组织化程度。我们要把实施产业化扶贫工程与培育经济合作组织有机结合起来,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鼓励和支持发展各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中介组织、经纪人队伍,提升贫困农牧民群众的组织化程度,更加有序进入市场,实现广大贫困户稳定增收。

(四)着力抓好“雨露计划”,推进劳务经济发展

实施“雨露计划”,培训转移贫困劳动力,是振兴劳务经济、加快脱贫致富进程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为实现今年培训转移目标,我们要着力抓好三个重点:一是转变培训转移思路。针对经济危机导致就业岗位减少、务工人员返乡的新形势,我们要转变培训转移思路,做到“二个转变、二个提高”,即:转变短期培训为短中长期培训并举,提高贫困劳动力技能;从向省外输出为主向本省本地就业并举转变,提高服务于本省本地经济发展水平。二是加大培训转移监管力度。各地要向农牧民公布培训单位名称,培训任务,培训专业,培训时间,政府补助标准,就业走向等,并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加强对培训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与审计,对弄虚作假,虚报冒领,挤占挪用培训资金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三是完善培训转移服务保障体系。各级扶贫开发部门要积极与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共同探索创建“培训、输出、跟踪”一体化服务模式,完善劳务信息网络建设服务体系、劳务输出基地服务体系、法律维权服务体系,保障劳务经济有序、健康、持续发展。

(五)着力抓好社会扶贫,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全面贯彻落实《决定》、《意见》和《讲话》精神,坚持帮扶单位不撤,帮扶人员不散,帮扶政策不变,帮扶力度不减。突出抓好定点扶贫、辽青扶贫协作、村企共建、社会各界支援四个重点,深化帮扶内涵,拓展帮扶领域,完善帮扶机制,加大考核评比力度,表彰先进,鞭策后进,着力构建社会化扶贫的大格局,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六)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加快脱贫致富进程

为保证扶贫开发事业科学发展,加快脱贫致富进程,要继续完善和创建充满活力的扶贫开发保障体制机制。

第一,改进和完善扶贫开发保障体制。按照权责统一、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原则,继续坚持“省负总责、地区统揽、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重点强化各州、地、市级扶贫开发的职能和职责,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目标考核、责任追究的扶贫开发保障体制。

第二,完善扶贫开发资金分配激励机制。始终坚持“真扶贫、扶真贫”的扶贫开发宗旨,实行贫困人口“首扶制度”。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专项资金分配方式,在以贫困人口、贫困程度等因素对扶贫开发专项资金进行公平分配为主的同时,对于项目和资金管理严格、扶贫开发成效显著的地区适当增加投入力度。

第三,完善扶贫开发项目监管机制。进一步加强管理扶贫开发项目资金的制度建设,完善贫困群众、主管部门、新闻媒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扶贫开发项目资金监管体系。一是严格执行财政扶贫资金专户、专帐、专人管理。二是继续实行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度。三是全面落实贫困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项目实施权、监管权和收益权。四是继续实行扶贫开发项目检查制、验收制、审计制。五是全面实行扶贫开发项目验收合格后移交制,签订合同,落实责任,加强后续管理和综合服务。确保扶贫开发资金真正全部用于贫困群众,确保扶贫开发项目成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和富民工程。

第四,完善扶贫开发绩效考评和奖惩机制。坚持逐级考核、民主公开、客观公正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扶贫开发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和行政问责制。坚持把扶贫开发项目安排、资金分配与贫困群众收入增加和贫困人口减少密切挂钩,加大绩效考评力度,兑现奖惩,进一步开创贫困地区真抓实干、奋力争先、造福于民的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

(七)加强扶贫开发宣传引导,推进扶贫开发深入发展

着力搞好扶贫开发宣传工作,是反映贫困地区现状,全面落实扶贫开发政策,展示扶贫开发成就的主要载体,更是省委、省政府为民办事实的重要窗口,是动员全社会支援扶贫开发的有效手段,是交流扶贫开发经验、鼓励先进的重要平台。因此,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宣传工作的力度。为拓展扶贫开发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宣传水平,今年,我们将继续实行扶贫开发信息宣传定期通报制和奖励激励机制。计划在上半年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对扶贫开发系统宣传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以达到交流、促进、提高的目的。

五、肩负新使命,塑造新形象

全省扶贫开发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肩负着“减少贫困,增加收入,缩小差距,促进和谐”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党和人民高度关注扶贫开发干部的一言一行。为此,我们要全面加强扶贫开发队伍建设,努力塑造“为民、务实、清廉”的新形象。

第一,抢抓机遇,倍加奋进。目前,扶贫开发既面临着各种严峻的挑战,又迎来许多难得的宝贵机遇。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决定》、《意见》和《讲话》精神上来,坚定信心,应对挑战;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倍加奋进,开拓创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

第二,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继续抓好各级扶贫开发干部培训,持之以恒学习理论,学习政策,学习法规,学习业务,学习管理,并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先进学习,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做到学以致用、指导实践、促进工作。

第三,转变作风,调查研究。继续坚持把扶贫开发的着力点放到最基层,进村入户调查研究,全面体察民情,全面听取民声,全面反映民意;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树立新典型,当好各级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

第四,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牢固树立“落实就是水平,实干就是能力”的理念,切实做到心为贫困群众所系,权为贫困群众所用,利为贫困群众所谋,在真抓上下功夫,在实干上出成果,努力让各族贫困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贫困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五,廉洁从政,无私奉献。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在扶贫开发干部头脑里更加筑牢拒腐防变的坚固长城,更加夯实廉洁从政的强身之道,始终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从政,扎扎实实办事,为贫困群众造福。从而塑造好扶贫开发干部亲民、爱民、为民、富民的崭新形象。

第5篇:扶贫工作成就范文

——中国电建成都院2020年半年扶贫工作总结

十八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向贫困决战”的号角,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作出了到2020年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国家精准扶贫工作自实施以来,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在全国速度铺开,这是一次划时代的里程碑工程,各级政府、各界社会群体纷纷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以不变的决心,必胜的信心,攻坚克难的恒心,吹响了脱贫攻坚号角。

2015年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级领导同志及省直部门(单位)联系指导片区贫困县精准扶贫工作的通知》要求,成都院在四川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牵头组织下,自2016年起定点帮扶南充市高坪区万家乡邵家坪村,组织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预计帮扶至2020年。

2017年底根据中央、四川省委“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会议”要求,按照《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深度贫困县脱贫帮扶工作的意见》要求,成都院在四川省档案局牵头组织下,自2018年起新增定点帮扶阿坝州茂县,并定点帮扶茂县坪光明镇上关村,预计帮扶至2020年。2018年6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的决策部署,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选派驻村工作队扶贫干部的相关要求,成都院新增选派2名驻村工作队员进驻茂县光明镇(分别驻上关村和中心村),助力脱贫攻坚。截止当前,中电建成都院共派驻6名帮扶干部到南充、茂县、美姑、布拖等地参与脱贫攻坚工作。

一、精准扶贫规划

目前,成都院精准扶贫定点帮扶村涉及南充市高坪区万家乡邵家坪村和阿坝州茂县光明镇上关村。高坪区邵家坪村于2017年底脱贫摘帽;茂县上关村于2019年脱贫摘帽。

(一)扶贫方略及总体目标

结合国家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成都院确定了公司的扶贫工作基本方略和总体目标是:坚决响应中央号召,在省委、省政府的到统一部署下,与帮扶地各级党委、政府紧密联系,因地制宜地制定帮扶计划,竭尽所能提供各类支持,为到2020年稳定实现贫困村的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任务

成都院提出了帮扶主要任务是:结合帮扶地和帮扶贫困村的实际情况,围绕贫困村脱贫攻坚目标,通过提供资金、技术、物资、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与帮助,保障贫困村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同时尽力带动帮扶地区相关经济社会发展。

(三)保障措施

1、强有力的组织领导

成都院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党政主要负责人总体负责精准扶贫工作、党群工作部作为工作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具体扶贫工作开展,并落实专人开展和处理精准扶贫日常工作。

2、各级党组织的积极参与

成都院党委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有机结合起来,把“精准扶贫”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又一平台和抓手,大力号召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以“两学一做”的成效助力“精准扶贫”的推进、以“精准扶贫”的成果检验“两学一做”的成色,落实各项精准扶贫行动,使“两学一做”达到学与做的统一。

3、扶贫资金的有效保障

成都院每年按照集团要求,制定并上报年度对外捐赠预算、结算报告,保证脱贫攻坚帮扶款专款专用,需有所用、用有其效。

二、精准扶贫概要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成都院党委高度重视,特别是今年新增深度贫困县的脱贫攻坚任务后,成都院党委多次召开专题研究会议,并到帮扶地开展脱贫攻坚调研督导工作,并积极发挥成都院专业技术优势与地方建设发展相衔接,贡献成都院的帮扶力量。为开展好南充、茂县贫困村的帮扶工作,成都院继续开展资金、技术、人才及“3+N”帮扶,为已脱贫村和计划脱贫村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

(一)公司党委高度重视

公司党政领导高度重视,2019年上半年先后4次赶赴定点帮扶村开展实地走访调研、蹲点督导,查看贫困村产业发展情况、督查派驻扶贫干部作风和帮扶措施情况,并通过入户走访等形式了解贫困户致贫原因,听取贫困群众的扶贫诉求,与贫困群众一道引导制定帮扶措施,与驻村干部一同指导制定年度帮扶计划,与地方政府一起协助解决脱贫攻坚难题,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各方的智慧,共同解决扶贫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二)开展“3+N”体系帮扶工作

“3+N”帮扶体系是成都院探索的帮扶模式。“3”即“三帮扶三结合”,具体指:“扶志与党组织结对共建相结合”,“扶智与教育扶贫相结合”,“扶能与市场经济相结合”;“N”指:成都院根据自身优势或能力开展的“技术扶贫”、“资金扶贫”、“基础设施帮扶”及其他形式的扶贫帮扶等。

1.产业发展。成都院结合茂县工业园区移民安置和民族团结进步新村建设规划和成都院实际情况,根据《光明镇人民政府关于解决上关村发展岷江百合园建设资金的请示》,成都院于2020年5月提供4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为上关村“百合花谷”产业科技园项目修建商品处理中心和举办百合花节提供资金支持。目前“百合花谷”产业科技园项目规模已扩大至80余亩,不仅为上关村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还给周边贫困群众提供临时就业岗位55余个,提高了贫困人口经济收入。同时,7月15日在该园举办了第二届阿坝高原特色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节日当天吸引游客千余人,截止到目前,已为当地村民创收1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完成村田间道路(产业扶贫奔康路)硬化7公里(共7公里)、堡坎建设2000立方。

根据南充高坪区邵家坪村的扶贫实际,提供25万元资金用于贫困村花椒产业基地的产业路修建,方便花椒业主日常的管护及花椒成熟期的采摘、运输工作。

2.消费扶贫。成都院于2020年6月19日在成都办公区举办消费扶贫美食品鉴活动,向全公司职工推广上关村青红脆李、土鸡、鸡蛋等特色农副产品,邵家坪村土鸡、土鸭、土猪等农特产品,直接帮助村民增收5000元以上。

3.技术扶贫。5月8日,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郝元麟率队前往茂县,拜会茂县人民政府县长唐远益,并共同见证双方签订帮扶框架协议。2019年10月,上关村实现脱贫摘帽的目标。按照总书记指示,脱贫摘帽后要继续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希望双方巩固和升华脱贫攻坚“战友情”,面向未来,在城乡规划建设、企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成都院将发挥全产业链技术、管理、资源整合等优势,持续助力茂县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深化双方在更多领域合作,推进相关项目落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夯实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4.教育扶贫。成都院在高坪区邵家坪村提供帮扶资金10万元,用于贫困村“童伴计划”项目,该项目通过“一个家、一个人、一条纽带”为载体,为贫困村的留守儿童织起一张关爱、陪伴、保护之网,让贫困村的留守儿童获得城市同等的教育资源,帮助贫困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快乐成才。

5.扶贫资金帮扶。结合帮扶贫困村发展实际和需求,成都院积极筹措扶贫资金90万元,为邵家坪村的脱贫支撑产业发展、村容村貌改造、乡风文明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及“童伴计划”项目等方面提供帮扶资金50万元;为茂县上关村百合产业发展提供帮扶资金40万元。

6.派驻驻村干部。根据上级有关进一步做好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的通知精神,成都院积极开展了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在人员紧张、任务繁重的情况下,院党委认真研究,积极组织,有关单位和个人努力协调,克服困难,先后选派6名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和责任感强、工作能力突出、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党员干部到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有力的支持了地方的脱贫攻坚工作。

三、精准扶贫成效

1.茂县上关村

今年上半年,上关村为百合产业发展提供帮扶资金40万元,为上关村“百合花谷”产业科技园项目修建商品处理中心和举办百合花节提供资金支持。目前“百合花谷”产业科技园项目规模已扩大至80余亩,不仅为上关村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还给周边贫困群众提供临时就业岗位55余个,提高了贫困人口经济收入。开展转移就业19人,异地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方面均全部完成。

2.南充邵家坪村

今年邵家坪村产业发展投入25万元,用于贫困村花椒产业园产业路的硬化,便于花椒产业园的日常管护及花椒成熟期的采摘运输工作。开展转移就业52人,48户贫困户家中务工人员全部正常外出或就近安置务工。异地搬迁于2017年全部保障完成,2020年不涉及新增。教育扶贫方面,成都院提供帮扶资金10万元开展“童伴计划”项目,帮助贫困村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快乐成才,“童伴计划”项目得到四川团省委的高度评价和地方政府的一致好评。健康扶贫及贫困群众兜底方面全部得到保障。

四、后续精准扶贫计划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关于脱贫攻坚工作会议、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省定点帮扶工作会议等精神,结合公司定点帮扶村2020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充分发挥国有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管理优势,突出产业、就业、智力和党建扶贫,为全省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积极贡献。

(一)产业方面。积极推进公司消费扶贫行动,拟确定在茂县采购3万斤红脆李、3万斤青翠李、2万斤蔬菜,在邵家坪村采购紫薯2000斤进食堂,确保贫困人口切实增加收入。

(二)持续开展“两联一进”、“一对一”结对帮扶,对2020年监测户、困难户,加大帮扶力度,重点从大病医疗救助、劳动就业、产业帮扶等方面突出成效。严格按照脱贫“一超、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开展入户走访和帮扶工作,确保已脱贫户“一超、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达标。

第6篇:扶贫工作成就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扶贫工作;精准

引言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到2020年所有贫困村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个总目标,根据《中共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的部署和要求,切实组织实施好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推进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新成效。

1 精准扶贫中出现的问题

1.1 “扶持谁”的问题。怎样算贫,应该制定一个严格的标准,各级政府要掌握好标准,摸清底数,防止虚报冒领,防止个别地方、个别人员乘机钻空子、打球。有的住着楼房、开着轿车,能算贫吗?也许这些人会说自己是贷款盖的、借钱买的,但既然盖了、买了,说明你有偿还能力,这不能算贫。所以,扶贫“扶持谁”的问题,至关重要。

1.2 “如何扶”的问题。扶贫工作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因此不能“一刀切”。对于一些老弱病残、孤寡老人类别的贫困户,他们没有劳动能力,没有致富门路,只能靠政府救助和社会关爱;对于一些因自然灾害或意外灾害造成的贫困户,应结合其家庭或当地实际,帮助其找到致富门路,在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上予以帮助。

1.3 搞摊派的问题。精准扶贫是国家大事,靠政府主导,不能一味地把指标分摊给各单位,更不能把任务压在驻村第一书记身上。帮扶村贫困户数量有多有少、贫困情况复杂多样,而各单位职能不一,第一书记能力不齐,如果不切实际地把任务分解到各单位,恐怕很难完成脱贫任务。

1.4 贫困户脱贫意识不高的问题。各级政府要加强宣传力度,增强贫苦户主动脱贫的意识。有些贫困户怕自己没技术不敢上项目,怕投资了干不好再赔钱,越穷越怕,越怕越穷。因此,帮助贫困户克服等、靠、要的思想,转变他们的坐等观望心态,做好心理扶贫工作同样十分重要。

2 新形势下精准扶贫的指导思想与具体措施

2.1 指导思想

2.1.1 以“三清、四实、两个结合”为工作思路。乡干部职工、贫困村第一书记和村干部开展工作时要做到:“三清”,一是讲清政策;二是摸清家底;三是理清思路。“四实”,一是入户走访要实;二是制定帮扶措施要实;三是,效益分析要实;四是,档案规范要实。同时在开展工作中要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和腐败问题”相结合,要与县委“全面打造‘孝德’的决定”相结合。

2.1.2 以“五看三问一公示”工作法具体识别贫困户。“五看”,即: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五看生存环境良不良。“三问”,即:一问贫困户户主本人及家庭成员;二问村干部;三问隔壁邻居。“一公示”,即:各村通过“一事一议”识别建卡贫困户,并将“一事一议”评选情况在村醒目位置进行公示无异议后,由村两委干部审核,贫困村第一书记和包村干部核实签字,再报乡党委审批。同时要强化主体责任意识,驻村第一书记必须全程参与,确保精准识别不错识、不乱识、不漏识、公开透明、公平正义。在“看”和“问”的过程中对事关贫困村发展的思路、产业布局等全面问实,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理思路、找出路,做到因村施策、因户施法,把好贫困脉,切实打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基础,确保精准识别工作不流于形式。

2.1.3 以“五个坚持”为工作要求。一是坚持各村通过“一事一议”识别建卡贫困户,由包村工作组与第一书记核实签字后,报乡党委会审批;二是坚持严格按照“五个一批”,结合各村实际制定帮扶措施;三是坚持全乡的整体规划,切实做好各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四是坚持凡是在职“大三职”村干部一律脱贫;五是坚持建卡贫困户要侧重于因病、因就学、因灾和两个缺乏(严重缺乏生产资料和严重缺乏劳动力)家庭,并切实统计好非建卡贫困户,做好相关的帮扶工作。

2.2 具体措施

2.2.1 精准识别。完善系统,建档立卡。完善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资料,建立互联互通扶贫信息系统平台,做到“一户一网页、一户一对策、一户一帮扶、一年一结果、一年一核查”,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动态监测,分级管理。按照脱贫出、返贫进的原则,以年度为节点,以脱贫目标为依据,逐村逐户建立贫困帮扶档案,及时进行数据更新,做到有进有出、逐年更新、分级管理、动态监测。

建立帮扶制度。对家庭没有劳动能力的农村生活困难户,根据有关政策切实做到政策兜底或医疗救助给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扶持,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低收入户要明确具体的到户帮扶措施和年度目标,按照四个一批采取各种扶贫开发方式和方法,扎实开展针对性的帮扶。

建立帮扶台账。各村要建立驻村帮扶的结对帮扶台账,帮扶台帐要有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年度目标、帮扶投入、实施过程、实施结果和扶贫对象户收入变动等内容和指标。

2.2.2 实施能力扶贫。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扶贫对象,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采取以奖代补、提供种苗,以及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学习技术、落实就业。同时,县下达的扶贫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贫困户能直接参与、直接受益、稳定增收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服务项目和技术培训。

2.2.3 积极开展就业扶贫。实施“订单”培训。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积极与县就业局相对接,开展订单式免费技能培训。

提升就业技能。提升贫困家庭劳动力创业就业技能,对贫困户家庭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职业教育实行免费学习。

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就业方式。协调劳动就业部门加大就业推介力度,通过购买城市新增的城管、环卫、园林等政府公益性就业岗位,用于扶持贫困人口就业。

2.2.4 大力实施保障扶贫。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制度。逐步提高低保、医疗救助补助标准,扩大低保覆盖面,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贫困群众做到“应保尽保”,减少因病致贫或返贫的发生。

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积极推进“救急难”工作,对因病、因灾、因残等支出型特殊原因致贫的困难家庭实施临时特别救助,并引导社会力量加大帮扶救助力度,帮助渡过难关。加大对残疾人和无人监护儿童的救助力度。

结束语

精准扶贫思想是我国新时期贫困治理和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性思想,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具有决定性作用。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与实践,将有利于全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力以赴推进贫困地区的生产力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将有利于将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智慧、力量统一到脱贫攻坚事业上来,更加注重对目标人群直接进行“靶向性”扶贫干预的动态调整,推进贫困人口、贫困地区的整体脱贫与全面脱贫,全面提速全面建成小康社进程。

第7篇:扶贫工作成就范文

2020年精准脱贫攻坚战工作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和《x省精准脱贫攻坚战工作方案》《x市精准脱贫攻坚战工作方案》精神,为推进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确保我县贫困人口在xxxx年全部实现脱贫,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三年(xxxx—xxxx年)攻坚战,到xxxx年,按照贫困人口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标准,确保全县x.xxxx万贫困人口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x个贫困村出列,解决区域性贫困。

时序目标:xxxx年,x.xxxx万贫困人口脱贫、x个贫困村出列;xxxx—xxxx年,巩固提高脱贫攻坚成果,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确保贫困群众共奔小康不掉队。

二、重点任务

聚焦贫困户脱贫“两不愁、三保障”以及贫困村出列“九有”标准,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确保真脱贫、脱真贫。

(一)开展安全饮水攻坚行动

x.突出问题:贫困群众饮水安全未保障

x.工作目标:确保贫困人口有安全的饮用水。

x.工作措施:把保障贫困户安全饮水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对全县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全面核查,核实项目建设需求,列出项目建设清单,督促项目建设验收,确保贫困人口有安全的饮用水。

(二)开展产业扶贫攻坚行动

x.突出问题:贫困人口产业覆盖率、扶贫小额信贷覆盖率、产业奖补覆盖率不高,贫困群众缺少稳定增收渠道。

x.工作目标:引导贫困群众因地制宜发展致富产业,以“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为基本要求,确保每个镇建成x个以上适度规模的产业扶贫基地,每个贫困村培育x个以上特色扶贫产业、有x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入社比例达到xx%以上。

x.工作措施:(x)全面推进产业扶贫。按照“平原粮菜、滨湖鱼虾、丘陵油茶苗木和红薯”的布局,加快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鼓励各镇因地选准产业,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推动“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产业发展,形成村村有产业、有合作社、有公司带动,为群众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x)加快推进金融扶贫。坚持因户施策,进一步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推动扶贫小额信贷精准合规发放,灵活运用扶贫再贷款等政策,加强信贷风险防范。(x)落实到户扶贫项目资金。调整产业奖补政策,实行奖补对象、奖补范围扩面,增加到户扶贫项目的投入。(x)完善光伏扶贫收益分配。进一步推动光伏电站业务发展,加大分散式光伏项目建设。加强贫困村光伏发电项目管护和结算,增加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x)创新推进旅游扶贫。加快推出一批本土旅游商品品牌,实施旅游扶贫政策支持计划。创建特色旅游扶贫示范村,积极引导旅游资源带动创收脱贫。(x)积极推进电商扶贫。加强电商扶贫人才培训,引导贫困户参与电商扶贫。组织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开展标准化生产,推广“互联网+特色农产品”电商模式,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x)实施生态补偿扶贫。增设生态公益性岗位,促进贫困户发展生态产业增收。

(三)开展就业扶贫攻坚行动

x.突出问题:贫困群众就业能力不足,贫困群众缺少稳定增收渠道。

x.工作目标:坚持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能人创业带动就业,不断提高贫困户的就业率,确保零就业贫困户至少一人实现就业。

x.工作措施:(x)加强实用技能培训。通过“x之星”、“雨露计划”,提升群众就业技能。统筹使用各类培训资源,加大劳务输出培训力度,以就业为导向,促进转移就业,鼓励就地就近就业。(x)大力推进转移就业。举办“春风行动”、“送岗位、送政策、送技术”等就业扶贫现场招聘会,帮助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就业。依托“中国社会扶贫网”,强化县、镇、村三级就业信息共享联动,引导贫困户转移就业。(x)能人创业带动就业。将能人返乡创业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大力推广“扶贫车间”模式,鼓励返乡创业能人在村头、街道、小区和创业孵化园设置产品加工车间,开展一定规模的“种、养、贸、游(旅游)”,带动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加大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力度,发挥“扶一个、带一片”的辐射带动作用。(x)提供公益性岗位安置。围绕完善村庄治理,改善乡村环境,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重点在公路养护、农村保洁、治安巡逻、山林防护等领域开发一批公益性扶贫岗位,优先吸纳贫困户就业。

(四)实施健康扶贫提升工程

x.突出问题:因病致贫率高、贫困群众看不起病。

x.工作目标:构建健康扶贫医疗保障体系,彻底解决因病致贫、贫困群众看不起病问题。

x.工作措施:(x)夯实健康扶贫基础。构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四道防线”,将农村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个人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xx%左右,大病、特殊慢性病、长期慢性病门诊医疗费用个人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xx%左右,个人年度自负医疗费用控制在xxxx元以内。(x)落实“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实行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性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计划,增强健康扶贫的精准性,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x)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完善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机制,全面落实“一站式结算”和“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推进村级标准卫生室建设,配备完善医疗设备、医疗药品以及村医,提升农村基本医疗服务水平。简化优化县域外报销程序,实现县域外就医贫困户只需支付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

(五)实施教育扶贫提升工程

x.突出问题:贫困家庭学生因贫辍学。

x.工作目标:完善贫困学生资助政策,资助对象认定机制,确保不因贫辍学。

x.工作措施:(x)完善学生资助政策。分学前教育、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中高职生和大学生等五个档次,对贫困家庭子女予以资助。重点推动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中职教育国家奖助学金等资助政策,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全部纳入资助范围。(x)完善资助对象认定机制。加强学籍信息与建档立卡数据比对,健全以县为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信息数据库,推进分类核实认定工作。(x)继续实施“雨露计划”培训计划。全面加强控辍保学,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中、高职教育继续给予扶贫助学补贴,确保不因贫辍学。

(六)实施住房保障提升工程

x.突出问题:政策落实不严,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危房改造难度大。

x.工作目标:确保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

x.工作措施:(x)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对实行易地搬迁人口,强化后续扶持,加大技能培训与就业引导力度,实现搬迁贫困人口有项目发展、有岗位就业、有稳定收入,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目标。(x)全面夯实住房保障。开展全面核查,对全县贫困户的C、D级危房户除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外,全部实施危房改造,保障贫困户住房安全。

(七)实施兜底保障提升工程

x.突出问题: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x.工作目标:确保应保尽保,应扶尽扶。

x.工作措施:(x)坚持应保尽保。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按照“应扶尽扶,应保尽保”的要求,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对有劳动能力或劳动意愿的低保对象,必须用尽产业扶贫等政策措施,帮助其通过自身劳动实现脱贫。对于收入水平已超过扶贫标准但仍低于低保标准的,宣布脱贫后继续享受低保政策。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贫困人口,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x)坚持应扶尽扶。将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特困人员和因灾因病返贫人口全部建档立卡。凡未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农村低保家庭,不能脱贫。脱贫攻坚期内脱贫后,医疗、教育、住房等扶持政策不变。(x)实施重点救助。对纳入低保后生活仍然困难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按照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xx%增发补助金。

(八)聚焦深度贫困村建设

x.突出问题: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支柱产业等短板制约贫困村发展,贫困发生率高,脱贫难度大。

x.工作目标:集中资源,创造条件,对照贫困村出列标准,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确保xxxx年底深度贫困村如期出列。

x.工作措施:(x)全力攻坚深度贫困村。对深度贫困村高铁岭镇x村,组建强有力的攻坚队伍,创新举措推动深度贫困村顺利脱贫;加大投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百企帮百村”行动向x村倾斜发力;加大力量帮扶深度贫困对象,重点关注家有重度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病患者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以及部分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深度贫困对象,提高政策性保障兜底力度;政府购买的公益性岗位,优先聘请深度贫困对象,推动深度贫困对象稳定脱贫。(x)聚焦短板发力。一是实施道路建设行动计划。对全县行政村通村公路、通组公路进行实地踏勘,核实项目建设需求,列出项目建设清单,督促项目建设验收。做到贫困村通村公路、通组公路通畅,无“断头路”现象,做到所有村组公路路面硬化,做到行政村全部开通运营客车。二是实施数据乡村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实施宽带进村和xG网络进村,实现全县所有村光纤网络、xG网络有效覆盖和有线电视基本覆盖。加快推进农网改造工程,解决农村生活用电、生产用电的问题。三是实施公共服务完善行动计划。建设好行政村的群众服务中心,完善村图书室、阅览室,确保村村建有卫生计生室、文化服务综合中心及体育设施等,提升农村公共服务配套水平。

(九)统筹推进非贫困村建设

x.突出问题:非贫困村投入不足。

x.工作目标:做到贫困人口在哪里,措施就跟进到哪里,政策就落实到哪里,投入就落地到哪里。

x.工作措施:整合资金、落实项目、凝聚力量,既重点推进贫困村脱贫攻坚,又统筹推进非贫困村脱贫攻坚,加大对非贫困村投入力度,推进非贫困村通路、通电和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提升农村自我发展能力。

(十)大力推进乡村振兴

x.突出问题:人居环境脏、乱、差。

x.工作目标:将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培育振兴新动能,改善人居环境。

x.工作措施:(x)大力实施“三乡工程”,做到“市民下乡”与资产收益扶贫对接、“能人回乡”与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对接、“企业兴乡”与“百企帮百村”对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培育贫困村振兴新动能。(x)加强人居环境整治,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生活污水治理,开展厕所革命,整治私搭乱建,提升村容村貌,建成“通畅、方便、洁净、绿化、美化、和谐”的美丽村湾。

(十一)构建社会扶贫大格局

x.突出问题:社会参与力度不足。

x.工作目标: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关注扶贫,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x.工作措施:(x)做好“中国社会扶贫网”应用推广工作。建立完善网上网下社会广泛参与的扶贫平台,积极信息对接,为企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与贫困对象构建沟通、结对帮扶平台,推动形成“人人愿为、人人可为、人人能为”的社会扶贫大格局。(x)推进“百企帮百村”行动。引导民营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结对帮扶贫困村,到村投资兴业、吸纳就业、捐资助贫,参与扶贫开发。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x)积极开展“xx.xx扶贫日”纪念活动,广泛宣传精准扶贫政策,全力营造精准扶贫人人有责、人人参与氛围,鼓励爱心人士参与贫困对象结对帮扶,帮助贫困对象加快脱贫步伐。

(十二)完善链条紧扣式责任机制

x.突出问题:帮扶力度不足。

x.工作目标:紧扣提高群众满意度,全面压实帮扶工作责任。

x.工作措施:保持党政正职稳定,做到不脱贫不调整、不出列不调离。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带头安排部署,带头驻点联系,带头调查研究,带头检查督办。镇村两级也要层层签订责任状。县直各驻村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真正沉到基层,与所驻村加强协调与配合,相互通气,相互支持,合力攻坚,不能蜻蜓点水,不能强调帮扶对象的主体地位而把自己的责任高高挂起。

三、组织保障

(一)强化脱贫攻坚责任。

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党委和政府对脱贫攻坚履行主体责任,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攻坚期内党政正职严格保持稳定,把主要精力用在脱攻坚上。组建精准脱贫攻坚战工作专班,统筹推进精准脱贫工作。各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精准脱贫行动计划,明确x年攻坚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二)加大政策落实力度。

按脱贫不脱政策的要求,将扶持政策延续到xxxx年。统筹出台新的扶持政策,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得吊高胃口,避免产生“悬崖效应”。县直各单位要逐一落实贫困村脱贫规划中确定的各类项目,确保资金精准投入到村到户到项目。县财政局要完善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体系,按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xx%增列专项扶贫预算,当年清理回收可统筹使用的存量资金中xx%以上用于精准扶贫。县精准扶贫指挥部要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机制,结合实际采取政策叠加、差异化扶持办法,分类制定资金补助标准。加大对深度贫困村的倾斜支持力度,同时统筹解决好非贫困村的精准脱贫投入不足的问题。

(三)切实抓好干部培训。

将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作为各级干部培训的必修课。加强镇级以上领导干部培训,引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掌握精准脱贫方法论,提高研究攻坚问题、解决攻坚难题的能力。加强基层干部培训,培育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基层扶贫干部队伍,特别要加强对驻村第一书记的培训,提高精准扶贫工作能力。抓好公务员培训,开展扶贫开发理论政策、业务知识和实务技能培训,提升抓改革、促脱贫、助发展的能力。

(四)持续加强作风建设。

扎实开展xxxx年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强化扶贫领域专项巡视成果综合运用,开展扶贫领域突出问题专项集中治理,切实解决扶贫领域“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工作作风不扎实、扶贫领域的腐败等问题,下大力气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等问题,克服浮躁、厌战情绪。对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和违反“十不准”规定的,发现一起从严从快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全程加强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监管,建立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加强项目论证和储备,防止资金闲置和损失浪费,提高资金使用绩效。落实公告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

(五)健全工作运行机制。

建立会商机制,根据精准脱贫工作推进情况,开展不定期、分层次、分类别、分部门的专项会商,统筹解决各类问题。完善约谈机制,依据年度党委、政府扶贫工作成效考核评估结果,对各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开展集中约谈。对在巡视、督查、考核中发现问题较多的镇和县直相关部门,及时约谈相关负责人。健全问题督查通报机制,攻坚期内实现对全县有扶贫任务的镇暗访全覆盖;对暗访发现的问题,通报给各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抄送纪检监察机关,督促问题整改落实。

(六)抓党建促脱贫攻坚。

坚持因村选人组队,优先安排优秀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参加驻村帮扶、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严格落实驻村帮扶干部召回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作用,注重激发内生动力,将村支书培育成致富能人,将回乡能人培育成村支书,引导贫困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贫困群众致富。大力引进企业、人才到贫困村创新创业,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动贫困群体增收脱贫。宣传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完善涉贫事件处置反馈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附件:x.县精准脱贫攻坚战指挥部工作专班及工作运行机制

x.x县精准脱贫重点任务分解表

附件x

县精准脱贫攻坚战指挥部工作专班

及工作运行机制

一、指挥部工作专班

长:x

副指挥长:x

x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扶贫办,承担指挥部日常工作,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县精准脱贫攻坚战工作专班

(一)产业扶贫工作专班。

负责制定全县产业扶贫规划,指导发展扶贫主导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增收脱贫;协调组织开展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工作。(牵头单位:县委农办,责任单位:县发改局(物价局)、县经信局、县水务局、县林业局、县商务局、县旅游局、县扶贫办、县供电公司)

(二)教育扶贫工作专班。

负责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控辍保学措施,实施教育扶贫资助政策,保障贫困家庭学生受教育权利,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牵头单位:县教育局,团县委参与)

(三)健康扶贫工作专班。

负责落实健康扶贫政策,提升医疗服务保障水平。县人社局负责落实医疗保险精准扶贫政策,督促社保经办机构积极与相关部门衔接,及时掌握医疗保险精准扶贫对象变动情况,通过信息系统,实行“一站式”结算。县卫计局负责大病集中救治管理、贫困人口慢性病签约服务管理、建立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机制、应急救助、医疗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牵头单位:县人社局,责任单位:县卫计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妇联、县残联)

(四)住房安全保障工作专班。

负责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县发改局(物价局)牵头负责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做好搬迁后扶工作;县住建局牵头负责实施危房改造年度计划。(牵头单位:县发改局(物价局);县住建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林业局)

(五)生态补偿脱贫工作专班。

负责落实贫困户退耕还林生态补偿、聘用生态护林员等政策。(牵头单位:县林业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

(六)保障兜底工作专班。

负责落实贫困对象兜底保障政策,做到按标施保,应保尽保;落实特困对象救助供养政策;落实贫困人口养老保险费代缴政策;落实“三留守”人员关爱措施。(牵头单位:县民政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残联、县妇联、团县委)

(七)金融扶贫工作专班。

负责督办落实金融扶贫政策,督促金融机构加快推进扶贫小额信贷精准合规发放,加强信贷风险防范;灵活运用扶贫再贷款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织开展保险扶贫。(牵头单位:县政府金融办,责任单位:县银监局、县农商行、县邮储银行、县建行)

(八)就业扶贫工作专班。

组织开展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指导各镇开展劳务对接,帮助有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组织开展干部和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实施人才支持计划。(牵头单位:县人社局、县经信局,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残联、县农业局)

(九)驻村帮扶工作专班。

负责全县驻村工作队的选派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实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行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做好贫困村第一书记的选派和管理考核工作;培育脱贫主导产业,确保贫困村如期脱贫。(牵头单位:县委农办,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直机关工委)

(十)贫困村提升工程工作专班。

负责组织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水、电、路、气、房、网和环境改善到村到户工程,提升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乡村治理,推广实施“三乡”工程。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农村通村通组公路建设,县水务局负责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县供电公司负责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县环保局负责农村环境整治,县经信局负责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牵头单位:县精准扶贫指挥部办公室,责任单位:县发改局(物价局)、县经信局、县环保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局、县电信公司、县供电公司)

第8篇:扶贫工作成就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xujifeia”为你整理了这篇商务局2020年帮扶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在以市商务局为首的各帮扶单位的大力帮扶下,河棚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紧扣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和要求,以中央巡视问题整改、省市督查考核发现问题整改为重点,以“四季攻势”活动为抓手,紧扣“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核心标准,持续落细落实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基本情况

河棚村是河棚镇最大的行政村,由原河棚村和三湾村两村合并而成。下辖35个自然村民小组,设立25个中心小组。全村共1061户,3510人,国土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67亩,山场面积9958亩。资源丰富,主产油茶、茶叶和板栗等,其中以油茶为该村“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德昌苗木有限公司位于于该村境内。

河棚村是舒城县80个重点贫困村之一。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317户、970人,贫困发生率27.38%。历年脱贫情况:2014年户脱贫25户102人;2015年户脱贫27户99人;2016年户脱贫75户308人;2017年户脱贫46户166人。2018年年底脱贫155户370人;2019年年底脱贫6户15人。还有未脱贫户6户17人,贫困发生率控制在0.4%。

河棚村现有五保户36户36人,低保户158户179人。脱贫不稳定户1户,“边缘易致贫户”2户。

二、总体思路

以党的、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围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公共服务一体化奋斗目标,坚持做到“四个不摘、四个不减”,落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帮扶责任,紧紧围绕“四率一度”,以稳定增收村集体经济和精准落实各项扶贫政策为抓手,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目标,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三、工作成效

(一)年度脱贫任务完成情况。

截止目前,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内河棚村在册贫困户中未脱贫户为6户17人。未出现返贫户,已脱贫户持续保持稳定收入,各项扶贫政策有条不紊细化落实。2020年预脱贫户为6户17人。

(二)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突出问题工作推进情况。

严格执行“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脱贫标准,以村组为主体,对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一般户生产生活、饮水安全、生活保障等情况全面进行了大走访、大排查,逐户精准核实,确保贫困群众吃得饱、穿得暖,安全饮水、住房无忧。经过排查,河棚村未发现相关问题。对全村“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建立长效机制,实行常态跟踪监测,随时发现问题立行解决。

(三)精准识别、精准退出、精准帮扶“三精准”情况。

三年来我们严格落实精准识别、精准退出政策。按照精准扶贫“五个一”要求,河棚村自2016年以来,到村项目33个。通过对扶贫到村项目、到户资金进行“回头看”,代表评议、公示制度、系统录入及时等程序执行良好,未发现使用不够精准问题,未发现不符合规定用途资金使用问题,并长期坚持。河棚村由市商务局牵头,县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县科协、县征收服务中心、县二中等5个市直、县直单位共157名干部,帮扶联系河棚村317户贫困户,每个帮扶责任人帮扶户没有超过3户。通过举一反三、“回头看”,帮扶责任人都能按照要求做好结对贫困户帮扶措施的落实,做到 “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并取得实实在在的帮扶实效。完成一个月一次走访任务,落实微心愿和“五净一有一整齐”工作。结合脱贫攻坚“十大工程”落细落实各项政策,精准到村、到户,脱贫成效明显,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升。

(四)责任落实、帮扶责任落实、工作落实“三落实”情况。

1、村两委主体责任落实。根据县级党委和政府落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政策部署,建立脱贫攻坚工作机制,结合三年行动,专题研究完善脱贫攻坚措施情况、制定年度目标和任务情况、组织部署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等。

2、驻村帮扶责任落实。驻村扶贫工作队按照要求2月17日及时驻村,宣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各项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工作措施,指导村开展贫困人口的精准脱贫工作,参与拟定脱贫规划和年度计划,推动各项扶贫政策到村到户,监管扶贫资金项目使用、管理、公示,帮助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整顿村级软弱涣散党组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协助村建章立制,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市商务局开展“六一”看望留守儿童、“重阳节”开展慰问困难老人活动。市商务局帮助特困供养贫困户汪定稳,县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县征管中心帮助困难老人黄文芳,维修改造老旧房屋,确保老人住房安全。

3、结对帮扶责任落实。全村317户970人全部对接市直、县直单位157名干部,认真履行“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双包责任制,帮扶单位班子成员联系结对到所有村民小组,每人每月深入到联系包保村民小组开展“村村到、组组进、户户访”活动,帮助解决脱贫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

结对帮扶人对未脱贫户坚持每月一次入户走访,对已经脱贫户坚持每2个月一次入户走访,每季度与结对户开展一次“同吃、同劳动”活动。帮助贫困户制定脱贫计划、按步骤组织实施、帮助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持常态联系,进行政策宣传,保证了各项扶贫政策的细化落实,真正做到用心、用情帮扶贫困群众。

为克服疫情灾情影响,帮扶单位积极响应县委政府号召,在联系乡镇、村开展“以购促销、消费扶贫”活动,帮助河棚村叶湾组贫困户叶仁周销售白鹅、张老组贫困户张宏政销售土鸡、拐弯组贫困户杜世平销售茶叶、余塝村贫困户廖克流销售牛肉等农产品价值约7.5万元。帮扶联系人主动为因疫情影响滞留在家的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帮助联系就业岗位就近就业。

4、扶贫政策落实

一是产业项目扶持精准到户。2020年河棚村实施的产业扶贫项目主要包括光伏扶贫和特色种养业。在光伏扶贫方面,今年安排光伏受益贫困户174户,计划拨付光伏收益资金总额60.9万元,户均受益金额3500元。2020年上半年安排产业扶贫到户共计34户,产业扶贫补贴资金4.7万元全部发放到户。第二批产业扶贫到户112户,发放产业扶贫补贴资金9.2万元。

二是实施金融扶贫政策。2018年以来,河棚村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525万元,105贫困户享受贷款贴息每户3000元。今年秋季攻势期间,发放户贷户用贷款7户35万元;近期还将继续摸排贷款需求,扩大扶贫贷款发放规模。

三是就业脱贫精准到人。推荐贫困劳动力参加镇村组织的油茶、茶叶等实用技术培训350人次,帮助210户贫困人口实现了就业脱贫。2020年针对疫情影响,河棚村结合上级政策要求,安排建档立卡户参与各类扶贫就业岗位。其中,利用光伏产业收入设置公益岗93人,落实护林员岗位13人,落实扶贫车间贫困户就业10人,落实扶贫基地就业(德昌苗木)24人,落实就地就近到企业就业5人,落实护路公益岗2人,落实居家就业5人。

四是教育扶贫落到实处、精准到人。全面摸清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底数,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帮助34户中、高职贫困学生34人次申请“雨露计划”补助10.2万元;帮助92名中小学贫困寄宿生申请补助10.18万元;帮助12名贫困家庭学前儿童申请补助0.96万元。

五是危房改造项目精准施策。在前几年大力开展危房改造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又摸排并实施了4户危改项目,目前房屋均已建成或修缮完毕。

六是实施社保兜底脱贫工程。2020年,河棚村五保户36户36人,低保户158户179人,其中增加了对特殊困难户社会兜底力度,比如增加脱贫监测户程帮得户A类低保1人,增加未脱贫户毕长银户A类低保1人。贫困户包玉琪户因大病,为其申请3个B类低保。落实贫困残疾人生活补助和护理补贴58人,落实低收入老人养老服务补贴37人,切实将党和政府的扶贫兜底政策落到实处,确保扶贫不落一户一人。

七是落实健康脱贫政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医疗保险由政府代缴。大力宣传和帮助实施351、180、300健康兜底保障政策,进一步减轻贫困户看病就医的负担,最大程度上减少了贫困人口返贫的机率。积极为残疾贫困人口争取残疾人生活和护理补贴,确保每一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健康脱贫和社会保障范围内。

八是落实生态扶贫工程。村成立党员先锋队、巾帼志愿服务队、居家就业突击队三支队伍,全面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河棚村选定舒棚路一线、山河路一线周汪湾村民组作为重点治理区域,重点做好“三清四拆”工作,促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协助河棚镇党委政府实施河棚河防洪工程实施,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落实护林员和防火队员13人。

九是抓好基础设施扶贫工程。2020年,河棚村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9个,其中扶贫项目6个,项目资金总额514万元,分别是拐湾东大塘改造项目,林冲大塘改造项目、周汪湾道路塌方修复项目、东湾路续建项目、河棚水厂扩建项目、河棚水厂取水口项目。

十是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2019年,河棚村集体经济收入17.3万元。2020年,河棚村新增集体经济项目3个,一是投资50万元的大棚蔬菜项目,目前大棚已建成投入使用;二是投资80万元的油茶籽加工项目,设备已采购到位。以上2个新项目预计将增加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今年河棚村集体经济总收入有望达到25万元;三是第三批产业到村项目——特色中药材产业项目,预投入项目资金85万元。本项目拟流转100亩土地,开展中药材种植,新建500平方米中药材加工仓储用房,购置耕作和药材加工机械。目前,金银花种植项目正在积极推进。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在克服疫情影响上下功夫。要加大消费扶持力度,积极宣传国家的扶贫政策,稳定和增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自我创业的信心,利用各帮扶单位资源,进一步带动消费扶贫,力保贫困户收入。要加大就业扶贫力度,持续做好贫困劳动力到企业工作对接,稳岗拓岗,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基地发展壮大,提升带贫能力,利用公益岗位提供更多就近就地就业机会。要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支持能人大户发展特色种养殖,带动产业化发展,实现“一块土地、两份收入”,有效增加贫困户收入。要让贫困户受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实现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第9篇:扶贫工作成就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开发区党工委的悉心指导下,******乡镇积极开展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现就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脱贫攻坚工作

(一)基本情况    

******乡镇成立于2012年11月28日,前身为石桥片区办事处,总面积约25.9平方公里,辖白泥、石桥2个居委会(其中:石桥12平方公里、白泥13.9平方公里),26个居民小组(白泥社区12个,石桥社区14个);户籍人口7651人。

******乡镇共有建档立卡人员104户312人,已脱贫72户256人,其中2015年脱贫人数54户195人;2016 年度脱贫人数9户29人;2017年脱贫9户32人。现有贫困户32户56人(一般贫困户9户24人,政策兜底户23户32人),两无户23户32人,两因户1户1人,两缺户8户23人。贫困发生率为0.73%。建档立卡在校学生30户56人,享受教育扶贫资助16户23人,其中未脱贫贫困户6户9人,已经全部获得教育扶贫资金;建档立卡劳动力63户156人,实现就业63户77人。

(二)取得的成效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成立了由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及各村书记、主任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省、市、开发区关于精准扶贫各项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先后制定了《贵州钟山经济开发区******乡镇2018年度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工作实施方案》、《******乡镇2018年度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乡镇2018年度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乡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乡镇夏秋攻势行动方案》、《******乡镇关于落实省委第八巡视组反馈脱贫攻坚存在问题整改方案》、《******乡镇2018年度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和信息采集工作实施方案》。采取召开动员会、印发宣传资料、入户动员、召开院坝会等形式,广泛宣传脱贫攻坚工作相关政策,为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2、规范程序、精准识别、精准脱贫,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完成7个专项治理工作。

为确保此项工作取得实效,严格按照《六盘水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六盘水市贫困人口漏评错评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等七个方案的通知》(六盘水扶领办发〔2018〕24号)文件要求,完成7个专项治理工作,严格遵循“五定五看”统一标准、全面调查、精准识别;坚持做好“四访”,采取在农户申请的基础上,调查人员进村入户调查,全面了解掌握各户收入情况,逐户计算人均纯收入,把收入低于收入标准以下的农户拟定为贫困户。我们坚持“六个到村到户”,严格按照“两公示一公告”,完善贫困户“一户一档”建档立卡相关资料,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台帐实。

    3、打赢脱贫攻坚“四场硬仗”。

(1)产业扶贫成效明显。春风行动开展以来,******乡镇始终坚持“六个引领”,牢牢把握好产业发展“八要素”,推动产业扶贫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一是以“三变”1+N为引领,采取“合作社+农户+扶贫”模式,成立合作社5家,先后实施种植红豆杉、刺五加、白芨、草莓和培育羊肚菌、人参育苗等项目,流转土地1139亩,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04户312人,实现脱贫72户256人,脱贫率达到82.5%。二是以退耕还林、产业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完成产业结构调整1167.86亩,涉及260户,发放产业结构调整资金350358元;完成退耕还林1692.37亩,发放退耕还林资金846185元,新增退耕还林面积1100余亩。

(2)“组组通”项目稳步推进。今年以来,******乡镇始终把“组组通”项目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以建设“脱贫攻坚致富路”为目标,全力打好公路脱贫攻坚战。******乡镇涉及“组组通”公路5条约16.38公里,主要涉及辖区海坝组、罗家寨组、石桥八组、十三组、十四组,目前均已完工投入使用4条12公里,未完工的1条已经完成工程总量的90%,预计年底完工投入使用。

(3)易扶搬迁动员效果显著。******乡镇2017、2018年易扶搬迁总人口125户640人(贫困户30户118人)。其中2017年易扶搬迁总人口45户197人(贫困户30户118人、非贫困户15户79人);2018年易扶搬迁总人口80户443人(贫困户0户0人、非贫困户80户443人)。工作开展以来,组织召开易扶搬迁培训动员会、群众院坝会累计50余次,发放易地扶贫搬迁明白卡200余张,出动宣传人员120余人次,宣传覆盖群众累计1000余人次。

截至目前,2017年易扶搬迁总人口中已签订搬迁合同41户185人(贫困人口29户116人);已搬迁入住42户191人(贫困人口28户114人),完成率是91%;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拆除16户2456平方米,拆除率35%,预计12月底达60%。

(4)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全面落实。******乡镇始终按照“精准资助、应助尽助”的原则,加大对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的支持力度,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得到全面落实。一是按照应助尽助原则,争取教育帮扶贫困学生9人,获取补助资金5530元。二是减免建档立卡贫困户104户312人合作医疗参合资金37200元,申请临时救5000元帮助贫困户解决医疗救助问题。三是将住房困难群众125户640人全部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计划,通过异地扶贫搬迁解决群众住房困难问题。

    4、多措并举,建立脱贫帮扶长效机制

一是充分利用“特惠贷”优惠政策,采取“贫困户+政府公司”的运作模式,贫困户人均可贷款5万元,资金由政府开发投资公司统筹运作,贫困户不承担风险,资金收益有保障,投资收益分配暂定3年,收益为投资金额的3%,目前完成特惠贷任务28户72人,贫困户年末可分红达10.8万元。二是通过上门服务企业,向企业汇报精准扶贫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企业形成扶贫联动,计划争取企业帮助解决就业18户39人,目前已经解决就业16户30人,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三是按照“五级包保”的帮扶原则,结对帮扶104户312人。户均制定帮扶计划3个,落实帮扶措施3条,协调投入帮扶资金达50万元。四是统筹实施低保兜底政策。完成低保兜底23户32人。积极做好扶贫开发和低保扶助两项制度衔接。五是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实现生态效益、贫困户及低收入群众增收“双赢”,力争在2018年年底退耕还林3000亩。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存在问题:一是部分群众特别是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特别是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很多群众不理解、不支持,导致易扶工作推进缓慢。二是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对滞后,项目扶持、资金帮扶管理等有待加强。三是贫困户就业困难,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40岁至60岁的劳动力占比超过50%以上,就业非常困难。四是三块地盘活方面的问题。群众担心不能及时获得退耕还林补偿资金,担心得不到第九年以后的占股比分红资金。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扶贫先扶志的要求,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变“输血”为“造血”,进一步整合资源,强化帮扶措施,不断加大“三变”改革力度,集中力量搞好贫困户脱贫规划,重点完成“五个三”中的盘活“三块地”、落实“三个保”、确保“三个就”,集中火力打好退耕还林、易地扶贫搬迁工作、1户1就业工作硬仗。让贫困户逐步靠勤劳致富,最终实现全面脱贫致富。

一是进一步整合资金和项目,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进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创建工作,大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美化亮化农村环境。

二是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落实农村“三变”改革要求,同时探索发展城市“三变”,保证一村至少发展一个良好的“三变经营主体”,让产业发展真正惠及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

三是充分利用开发区吸纳就业的优势,充分挖掘对知识水平和技能要求不高的工种,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近就业,巩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成果。

四是实现脱贫攻坚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相结合,把退耕还林工作与城市近郊旅游发展相结合,形成脱贫攻坚长效发展机制。退耕还林打造万亩红豆产业园,前期推进青山红豆杉生态养生园旅游综合体农旅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进一步推进山地旅游与休闲度假、农业生态观光、民风民俗体验融合发展,形成脱贫规划长效发展机制,实现贫困户脱贫和农户持续增收。

二、省委第八巡视组反馈脱贫攻坚存在问题整改工作

根据《六盘水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落实省委第八巡视组巡视反馈脱贫攻坚存在问题的整改方案》文件要求,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整改实施方案。我社区积极对省委第八巡视组反馈的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进行逐项整改,现就整改情况分项汇报如下:

    (一)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搬迁贫困户的就业、就医、孩子读书等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1、工作开展情况。******乡镇2017年度有易地扶贫搬迁人口45户197人(贫困人口30户118人),目前已完成搬迁合同签订41户185人,参加易地扶贫搬迁户搬迁的贫困户中,已完成引导就业22户,其中有3户贫困户因年事较高无劳动力,已督促子女进行赡养,其中有1户贫困户全为在校学生,已于2016年纳入低保户进行政策兜底,现在正在落实低保兜底政策,目前剩余4户搬迁贫困户正在积极引导就业。

    2、工作存在的问题。部分搬迁的贫困户因各种原因暂未完成引导就业。

    3、整改情况。在今后的帮扶工作中,石桥社区将继续注重引导该4户贫困户进行就业,以帮助搬迁贫困户能够安居乐业。同时,2017年度参加易地扶贫搬迁户的贫困户于2018初由开发区代缴新农合医疗保险,目前,参加搬迁的贫困户的基本医疗全部保障到位。对于搬迁户孩子就学事宜,石桥社区服务中于2018年6月完成搬迁户孩子就学意愿的统计工作,并将统计结果上交开发区社事局,目前,上级部门正在对接搬迁户孩子就学事宜。

(二)贫困户脱贫存在数据脱贫、统计脱贫、平均主义脱贫等现象的整改情况

    1、工作开展情况。目前,******乡镇共有建档立卡人员104户312人,其中2015年脱贫人数54户195人;2016 年度脱贫人数9户29人;2017年脱贫9户32人。现有贫困户32户56人(一般贫困户9户24人,政策兜底户23户32人),两无户23户32人,两因户1户1人,两缺户8户23人。贫困发生率为0.73%。

石桥社区所有脱贫的贫困户均在满足“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条件以及基本生活生产条件达标时才进行脱贫,未发现数据脱贫、统计脱贫、平均主义脱贫等现象。

2、工作存在的问题。在贫困户脱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居住石桥社区山上的六个组的少量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存在困难。

3、整改情况。针对部分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存在困难的问题,******乡镇已多次向发区社事局写报告,寻求帮助,目前,正在协调处理中。接下来,我社区将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及基础生活设施改进工作,不断改善辖区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

(三)“三变”改革及产业扶贫工作抓得不够认真,抓得不实等现象的整改情况

    1、工作开展情况。石桥社区以农村经济组织推动“三变”改革工作,目前在石桥辖区两个村参与“三变”改革的经济组织共有5个,包含3家合作社和两家企业,5个经济组织共计流转农户土地约1100亩,包含贫困户土地约200亩,目前完成红豆杉种植约630亩,草莓种植约50亩,刺五加等中药材种植约340亩,独角莲等中药材种植约70亩,支付土地流转金约53万元,包含贫困户土地流转金约10万元,引导农户到“三变”改革经济组织务工约110户120人,包含贫困户约20户20人,发放工资约30万元,包含贫困户务工工资约6万元。引导参与“特惠贷”贫困户28户72人,共计贷款360万元,2017年底发放该28户贫困户“特惠贷”分红金10.8万元,人均分红1500元。辖区两村的“三资”清理工作及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工作已与2018年1月开始开展,目前完成1个村的“三资”清理并完成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约2500人。

2、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目前石桥社区参与“三变”改革的产业发展周期长,短期很难产生效益。如红豆杉种植产业前期投入大,种植周期长,需生长多年才可用于发展红豆杉附加产品。二是对“三变”改革工作宣传力度不够。很多群众对“三变”改革工作不理解,仅同意将土地流转于合作社或者企业,不愿意将土地入股承担风险,导致“三变”改革扶贫项目对群众的覆盖面不广。三是自然条件限制。石桥辖区属于开发区统一规划开发区域,大部分土地用于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剩下的土地较为贫瘠,不利于种养殖产业开发,同时,缺乏相关的技术指导,导致现有的“三变”改革产业发展不理想,目前仅有白泥村裕民农民专业合作社草莓种植销售额达到15万元左右,其余项目,暂未出产品。

    3、整改情况。加强“三变”改革工作政策宣传,让群众加深对“三变”改革工作的理解,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三变”改革工作中来。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三变”改革等扶贫项目的监管,督促辖区经济组织良性发展,同时积极向上级部门寻求技术指导,对辖区闲置土地进行同意规划使用,项目规划时进行严格技术测试,确保“三变”改革等扶贫项目的成功实施。

   (四)驻村结对帮扶不扎实、流于形式等现象的整改情况

    1、工作开展情况。******乡镇办公地点位于辖区白泥居委会及石桥居委会交界位置,同时和两个居委会联合办公,离群众较为接近,能达到驻村的效果。目前辖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4户314人,该104户贫困户共有结对帮扶责任人125人,包含开发区级结对帮扶责任人55人,涉及8家单位,在帮扶单位中仅有一家单位为学校(钟山区职业技术学校),涉及帮扶责任人7人,该7人帮扶的贫困户均已脱贫,目前正在稳固脱贫效果,未对该7名教师造成较大压力。社区在帮扶过程中力求“扶贫扶志”的效果,积极引导贫困户参加劳动改善生活,同时对于无劳动力的贫困户,积极引导参与“特惠贷”等国家优惠政策,并将上级针对贫困户的政策积极落实到位,并为贫困户进行家庭医生签约,目前已完成家庭医生签约88户245人。

    2、工作存在的问题。部分帮扶责任人思想意识不到位,对帮扶公共还在流于形式,未对贫困户采取具体帮扶措施,同时部分帮扶责任人自身业务能力不强,对精准扶贫政策学习不够,导致帮扶结果不理想。

    3、整改情况。在以后的精准扶贫工作中,我社区将会加强各帮扶责任人的思想意识教育,提高帮扶责任人对此项工作的认识,同时加强帮扶责任人的业务培训,针对不同贫困原因贫困户制定合理帮扶措施,努力提升帮扶效果。

(五)扶贫对象识别不精准现象的整改情况

    1、工作开展情况。石桥社区所有贫困对象在纳入贫困时均是按照“农户申请、入户调查、民族评议、一公告、两公示”等程序进行评定,再将结果进行上报,在评定贫困户过程中,因社区权限有限不能精确查询贫困中的“四有”人员,仅能通过走访调查的形式核查贫困生产生活状况。同时社区对贫困户的管理严格按照上级政策进行动态管理,对贫困户人口情况等信息积极按照工作程序进行动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