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范文

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精选(九篇)

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第1篇: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范文

一、“十二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我县按照“理念先进,特色鲜明,装备现代,质量一流,均衡发展”的总体要求,认真践行“学前教育抓启蒙,小学教育抓养成,初中教育抓规范,高中教育抓内涵”的教育发展理念,切实加快了学前教育普及化、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优质化、民族教育特色化进程,推动了全县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2010年,顺利通过省政府“普高”验收,县职教中心成为部级重点职业学校,县进修学校通过省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达标验收。

(一)各类教育统筹协调发展

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学前教育按照“规范·提高”要求,制定下发《县幼儿园保教工作规范》。依托幼儿园改造项目,强力推进农村幼儿园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及管理;加强学前教育研究,通过外出丰宁学习、组织对口帮扶观摩等活动,强化幼教教研机制,提高保教水平。目前全县有城市省级示范园2所,农村省级示范园5所,农村市级示范园2所,农村一类园17所、二类园64所、三类园10所。到2014年,全县共有幼儿园81所,其中民办幼儿园56所,各乡镇均办有中心幼儿园。全县学龄前三年儿童入园(班)率为77.6%,学前一年受教育率为90%。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着眼“均衡·优质”的工作目标,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工作机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小学以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为重点,加强城乡之间、学区之间联盟,扎实推进区域内教研一体化进程。通过实施全县大教研工程,促进了全县各学区教研均衡发展。实行“送教下乡”和“走教”制度,在各个学校开齐、开足、上好国家课程,全面提高了教育质量。初中以规范化管理为重点,实施强校帮弱校工程,11所学校两两结合,完善结对帮扶发展联盟,强校派优秀教师到弱校支教,弱校派教师到强校顶岗研修,建立合作互动的工作团队,提高了学校规范化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2011-2014学年度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阶段入学率达99.2%。

高中教育优质发展。高中紧紧围绕“质量·特色”的办学导向,促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一中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和名师的带动作用,主要抓好大文大理,提高二本以上上线率,高考成绩继续位于全市前列。蒙中积极构建蒙语教学网络,打造全省民族教育特色学校,民族教育影响不断扩大。同时积极发展体育、美术特色,高考成绩始终位居农村高中之首。“十二五”期间,我们按照实施品牌战略,突出办学特色的普通高中办学思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管理、开拓创新,积极创建品牌学校。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得到提高。至2013-2014学年度,全县共有普通高中在校生6957人。

职业教育统筹发展。到2014年,累计投资2508.5万元,用于学校建设与发展。新增校园面积60亩,新建实训楼、宿舍楼、餐饮中心等共计1.5万多平方米,增购仪器设备,建成各类专业实训室45个,并被相关部门认定为“电子特种行业培训基地”、“承德市建筑起重机械作业人员考核基地”、“省中小企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工作分站”、“承德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基地”、“承德市食用菌培训鉴定基地”、“县创业培训基地”等。对各类人员的职业技术培训约20万人次,多层次、多形式的成人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二)养成教育成效显著

我县始终秉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品格,良好的品格奠定学生美好幸福人生”的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尚德、包容、创新、争优”的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提高学校教育管理水平。以打造精品大课间活动为展示平台,围绕“尚德、包容、创新、争优、合作、友善、乐学、诚信、节俭、坚韧、孝敬、信心”12种核心品格,在全县各校积极推进无声走廊、无声食堂、轻声教室、轻声宿舍建设。养成教育取得显著成绩,2014年5月,全国第五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现场会在召开,我县养成教育的成功经验先后在中央广播电台、中国《德育报》、《经济日报》、《教育》、《承德日报》和国家各大网站等媒体和刊物上播放和刊载。全省已有11个县区来观摩学习。

(三)教学改革扎实推进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县出台了《构建有效课堂、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方案》,全面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一是实施全员抓教学。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一把手”工程,通过选派校长外出挂职学习、建立校长听评课制度等措施,引导校长由行政事务型向专家学者型转变。实行领导干部兼课制度。学校教导主任、副主任等中层干部一律兼课,凡不在一线任课的一律不得评职晋级。按照全员抓教学思路,考察选拔任用干部、推选骨干教师、教学标兵、师德标兵,听取教研室意见,向教学一线教师倾斜。把学校领导班子是否研究教学工作作为考核学校、评价校长的主要内容,极大地增强了全员抓教育教学的合力。二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减负增效。按照承德市“生本教育”和我县推进高效课堂改革的需要,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做到全县“五统一”搞教研,即:学管理、学计划、研活动、学安排、学考核。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深入推进名师研修工程,利用寒暑假,组织全县各学段、各学科骨干教师集体研修,变补课为补能。并将研修成果上传到学科QQ群,供学校集体备课参考使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作用,在全系统开展“精彩一课”开放课堂展示活动,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中高考成绩始终位居全市前列。

(四)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一是加快学校基础建设。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教育投入达到“三个增长”,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2010—2014年,全县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校安工程、初中工程、学前推进工程、校舍维修改造工程等学校建设项目。

总投入2.5695亿元,新增建筑面积113296平方米,改扩建面积102348平方米,购置食堂设备43755件(套)。主要工程包括:完成、卧龙镇、镇、黄土梁子镇四个中心幼儿园;完成党坝中学、杨树岭中学,北五十家子中心小学、茅兰沟中心小学、金杖子中心小学、七家岱中心小学、刘家店中心小学七所中小学的新建项目;完成农村偏远山区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12个;新建改扩建了农村中小学的学生食堂等。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全县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建立标准化理化生实验室71个,探究实验室13个,购置音体美设施12705件(套),电子白板1051套,电子白板班级普及率达91%,实现了中小学、教学点电子白板全覆盖,居全省领先水平。2013年,筹资400余万元,完成了教育城域网建设,实现了全县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联共享。

(五)师资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的学历水平明显提高。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5105人,专任教师4876人。小学专任教师2896人,学历合格率100%,专科以上学历230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9.5%;初中专任教师1181人,学历合格率99%,本科以上学历89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5.9%;普通高中专任教师601人,学历合格率91%,其中研究生5人;职业学校专任教师117人,学历合格率85%,双师型教师6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2.9%。幼儿园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专科以上学历83人,占总人数的85%。

(六)体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十二五期间,利用公益金为全县31个行政村、2个老年公寓、2个新民居配备体育健身器材。开展民心工程,为全县78个社会体育指导站配备了音响,将小学、城东小学、小学、回民小学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不断丰富群众业余文体生活。

社会体育健康发展。一是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以国家和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为依托,充分发挥体育社团和各类体育协会、社会体育辅导站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针对不同人群,长年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活动。二是加强体育健身广场建设。筹措资金110万元,加快农民体育健身广场建设,配备新民居健身工程540套。三是加强社会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了对各单项体育协会、行业体协、乡镇体协和社会体育指导站(点)的管理与指导,引领我县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每年定期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培训,目前我县已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65人,其中部级一级二级指导员共265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33人,提高了全县社会体育指导群体的专业水平和能力。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2014年10月成功承办了县第四届全民运动会。县全民健身中心坚持对外开放,全年有6万多人参加体育锻炼。2014年,举办了县“中国体育杯”毽球赛、门球赛、钓鱼赛、自行车赛和“山庄老酒杯”第二届登山大赛;承办了第四届全民运动会;举行了县第二届广场舞大赛。广场舞《之恋》和灵动之舞健身球《爱我中华》分获国家体育总局三等奖。组队参加承德市象棋公开赛、秦皇岛市门球赛、北京世界马拉松赛,均取得优异成绩。

学校体育稳步发展。一是积极开展学校体育活动。按照提高青少年学生体质、每天锻炼1小时的工作思想,认真开展体育大课间、阳光体育冬季长跑,认真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积极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从2008年开始我县举办第一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举办启动仪式,59所学校积极向相关网站报送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总结照片等,举办中长跑活动共7万5千多人参加,2012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阳光体育冬季长跑优秀组织单位。二是认真组织筹备训练与比赛工作。为加快学校重点体育项目和民族体育项目的发展,加强了散打、木球和毽球、蹴球等项目的指导和训练,积极争取蒙中训练馆建设工程项目,目前项目已争取下来,正在建设中。全县有50余人被市体育局评为业训工作先进个人、优秀教练员,优秀体育教师。

民族教育、民办教育、特殊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县教育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县城区初中、小学校舍不足,大班额、超大班额现象严重。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不足。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初中小学教师老龄化问题严重、高中阶段教师紧缺问题突出,队伍整体实力不够强。由于受全县教育布局调整及资金投入的影响,以下项目未能实施:新城区初级中学、中学科技楼、台头山中学科技楼、中心小学科技楼、新城区幼儿园、南五十家子镇中心幼儿个园、黄土梁子中学木球散打训练馆、一中400米塑胶跑道、县奥林匹克中心、黄土梁子初级中学体育馆、县城北体育休闲中心等11个建设项目。

二、“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立足于“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定位,围绕打造冀辽蒙三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以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县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优化教育结构布局、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我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进一步健康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推动全民体育蓬勃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基本思路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现代化教育强县”发展战略,以育人为本为根本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基本政策,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从本县的实际出发,做强做优基础教育、发展壮大职业教育、支持民办教育。进一步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均衡发展。以重大项目为载体,实现教育发展关键点和难点的有效突破,有效扩大教育资源;以农村教育为重点,加强教育薄弱环节,促进教育公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管理,促进教育整体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实现教育事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三)目标和主要任务

1.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全县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县。规范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打造高中教育品牌,重点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体育事业。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逐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外来务工子女就学和社会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得到有效保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广大群众健身难问题。建设与冀辽蒙三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相适应,居于全市、省乃至全省前列的一流体育事业。

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和优质教育体系。教育质量整体提升,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素质教育得到切实推进。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2.全县各类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目标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构建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规范化社会力量办园并举的多元化办园格局。到2020年,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分别达到92%、84%、79%;县镇中心园达到省定标准。

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保持小学和初中入学率100%,小学巩固率100%,初中巩固率达到98%以上。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省级验收。

优先发展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率不断提高,在校生达1.32万人,毛入学率力争达到87%以上,每万人口中有高中阶段在校生400人。普通高中在校生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基本持平。

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办好县特殊教育学校,满足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需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5%以上。

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巩固提高民族教育事业成果,加快南城区民族幼儿园的建设,不断扩大民族教育办学规模。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得到切实推行,德育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智能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全面提高。

初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各类教育要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支持和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继续教育,发展和改革教育培训,逐步建立以就业、创业和技能提升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提供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各类开放式教育培训。对在乡和返乡农民开展短期职业技术培训,每年80期以上。以村为单位积极扶持发展科技示范户、专业户,年发展1-2户。

深化体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建立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制定相关政策,加快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为促进青少年强身健体提供更好的条件和保障。实施公共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公众开放政策,建立群众需求征集和评价反馈机制,推动体育文化惠民工作与群众的需求有效对接。抓好学校体育工作,进一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加大对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创建和规范管理力度,进一步发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学校体育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中的示范作用,完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竞赛、训练、体育师资培训等体系建设。抓好群众体育工作,努力提高全民健身水平。加块边远农村体育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设施,通过举行各种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丰富广大群众的业余生活,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3.办学条件建设主要目标

提高师资专业化水平。师资学历进一步提高。到2020年,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达95%,小学教师专科率达到90%以上,初中教师本科率达到88%以上,高中教师本科率达到100%。

基础设施基本达标。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布点规划,加快对薄弱学校规模化调整步伐,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满足全县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就近入学需求。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达到有关标准要求。班额基本做到小学每个教学班的学生数控制在45人以下,中学控制在50人以下。

基本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水平有明显提高,全县中小学校逐步建立学校网站,交互式电子白板配备率达90%,教学计算机按生机30:1标准配备。

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建设,为全县中小学配备体育器材,争取达到一类配备标准。合理利用公益金推动我县体育事业发展。积极争取在南边,北边建设两个体育休闲广场,每个8000平方米,在北边建设县奥林匹克中心(180亩)建设一个篮球馆、一个训练馆,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有400米标准塑胶跑道体育场,形成一体化,向社会开放,彻底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健身难问题。

公用经费:生均公用经费达到国家制定的基准定额。

4、主要任务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巩固和提高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抓好学校常规管理,突破学校内部管理改革的主要障碍,逐步实现基础教育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服务规范化和教育管理科学化、法制化,为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教育目标打下基础。

(1)积极发展学前教育。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努力满足学前教育服务。强力推进农村幼儿园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及管理;完善全县乡镇中心幼儿园领导体系,增强其管理指导能力。实现办园条件、保教质量,幼儿入园率全面提高。加强对学前教育规律研究,认真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防止并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规范民办幼儿园管理,严格执行上级民办园准入法规,加强日常监管。

(2)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坚持“城乡一体化、同标准、齐发展”的原则,以硬件均衡为基础,以投入均衡为保障,以师资均衡为根本,以质量均衡为核心,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提高办学水平,提高普及程度,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提高教育质量。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实施学区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划片,严禁跨区域招生,严禁“择校”现象。小学以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为重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标,扎实推进区域内教研一体化进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初中完善初中学校结对帮扶发展联盟,加强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学生队伍的规范化管理,全面提高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中考保持全市领先水平。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县评估验收任务。

(3)优质发展高中教育。普通高中继续围绕“质量·特色”的办学导向,促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一中按照“严管理、强师资、厚基础、建机制,保生源、提质量、创品牌”工作思路,以精细化、立体化管理为抓手,以落实常规教学为主线,以教育科研为引擎,以教学业绩评价为杠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持高考上线率位于全市领先位次,努力打造一中的强势品牌。蒙中巩固民族教育成果,构建蒙语教学网络,打造全省民族教育特色学校,与内蒙古等省区实现蒙族交换生110人。同时要积极发展体育、美术特色,培养体育、美术人才。

(4)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教中心基础能力建设,力争完成400米跑道的风雨塑胶运动场建设。加强骨干专业建设,积极拓展新兴专业,开设对路专业,加强农口专业,巩固强势专业,打造品牌专业,提升骨干特色专业,力争打造机加工为省级骨干专业。争取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使职教中心达到占地面积150亩以上,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以上,全日制在校生4000人以上,每年进行各种短期培训10000人次以上,学校办学条件接近国家示范校的标准,建成“全国一流,省内示范,市内领先,且在冀、辽、蒙三省(区)交界区域有较大影响的中等职业学校。

(5)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小学、初中、高中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构建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德育工作成效。

加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工作。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体质,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加强体育、音乐、美术、科学等课程专业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提高术科教师专业水平。加强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建设和管理,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加强中小学生国防教育,提高全民国防意识。

牢固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强校的思想。要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审视教育教学工作,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强校思想。提高教育教学决策、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教学行为的科学化水平,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培养科研骨干,壮大科研队伍。加强课题研究,推广研究成果。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

建立健全客观、公正、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和监督机制。探索和完善对学生的考试评价制度和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健全客观、公正、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和监督机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6)推进体制创新,增强教育发展活力。

推进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终身学习观念和系统培养观念。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建立健全客观、公正、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和监督机制,开展由政府、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

推进学校人事制度的改革。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的原则,切实落实全员聘任制。强化教师考核制度,加强聘任后管理和履职考核。进一步完善重实效和、重贡献的考评和激励机制,健全以岗位为重点的绩效工资制度。建立健全学校编制动态管理制度,合理设置专任教师和非教学人员的比例。

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初中就近免试入学。不断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规范优秀特长生录取程序与办法。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制度,提高信息公开透明,保障考生权益,加强政府和社会监督。强化考试安全责任,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坚决防范和严肃查处考试招生舞弊行为。

深化办学体制的改革。坚持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大力支持民办教育,鼓励出资、捐资办学,促进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举办教育。依法管理民办教育。

(四)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项目

全面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坚持城乡统筹,促进教育公平;以标准化学校学建设为重点,加大投入,强基固本。本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原则,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整体提高我县教育发展水平,实现县域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重点抓好以下项目建设:

2015年迁址新建一中,规划占地300亩,建筑面积135320平方米,预计总投资4亿元。城东小学教学楼4000平方米,规划资金800万元。中学厕所500平方米,规划资金98万元。

2016年新建回民小学教学楼3500平方米、厕所240平方米,规划资金748万元。新建中心小学宿舍楼1200平方米、浴室150平方米,规划资金270万元。新建王土房乡中心小学教学楼1200平方米、浴室200平方米、围墙400延长米,规划资金296万元。新建中心小学科技楼1500平方米,规划资金297万元。

2017年新建南五十家子蒙古族小学教学楼2850平方米,宿舍楼2000平方米,规划资金965万元。新建中学教学楼4800平方米,规划资金950万元。

2018年新建卧龙明德小学教学楼5000平方米、宿舍楼2850平方米、锅炉房90平方米、厕所200平方米、围墙120延长米、护坡50立方米,规划资金1689万元。

2019年新建三十家子中心小学教学楼5000平方米、科技楼2850平方米、锅炉房100平方米、厕所300平方米、运动场1万平方米、围墙及大门500延长米,规划资金2130万元。

加强偏远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确保开齐开全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完善教育城域网管理和资源库建设,以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五)主要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教育经费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投入体制

建立健全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财政制度,确保教育经费持续稳定地增长。不断加大县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县财政必须优先保证教育的投入,确保教育财政性拨款达到“三个增长”。

优化教育支出结构,统筹各级各类学校的投入,提高教育经费的效益。

鼓励和支持拓宽筹资渠道。鼓励公民和社会组织、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投资和捐资办学。

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管。县教育、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必须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管理和监督制度,确保教育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到学校并按规定使用。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强化预算管理,不断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

建立健全扶贫助学制度。切实抓好义务教育免费教育和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的落实,做到应免尽免应补尽补。加大对高中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中职学生的资助力度,落实国家资助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政策。鼓励和支持个人和社会组织捐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2、加快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选树并大力宣传先进教师典型。不断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考核、奖惩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全面启动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养为核心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依托教育云平台、城域网、师范大学培训资源,以“教师成长年”、“名校名师工程”为载体,培养县级、市级名师和名校长100名,培养100名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完善校长任职资格标准,促进校长专业化,提高校长管理水平。

建立校际有序流动机制,盘活教师资源。建立企业优秀技术人才到职业学校任教制度。鼓励和选派城镇学校骨干教师和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到乡镇学校挂职、支教,适当选派乡镇学校骨干教师和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到县城学校挂职,选派部分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到先进学校挂职、跟班学习,促进教师交流、师资互补、资源共享。

加强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的建设。整合教师进修学校、县教研室、电教等资源,加强校园网和网络资源等到信息化建设,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构建优质资源共享平台,提高师资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落实教师绩效工资。改善教师的住房条件,在偏远的中小学建设一定数量的教师周转房,在县城、乡镇所在地启动园丁安居工程。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对农村教师实行交通补贴。

3、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教学装备标准化

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快农村中小学计算机室建设,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到2015年,全县中小学全面开设信息技术课,并实现全县中小学网络互联,共享教学资源。

加强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加强中小学教育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加快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建立和完善实验室投入保障机制,基本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实验教师和管理人员队伍素质、实验教学用房设置、仪器配备、教学与管理以及图书室(馆)建设等方面有显著改善的提高,各项装备技术指标达到国家新标准、新规范的要求。

4、大力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

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及时查处违反教育法律法规、侵害受教育者权益、扰乱教育秩序等行为,依法保护教育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益。强化依法治校和依法办学的自觉性。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健全符合法律规定、体现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和制度,依法办学,从严治教,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加强普法教育,提高师生法制意识。

5、完善教育督导和教育评估机制

不断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建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机制,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范化建设的督导评估。加强教育督导机构、队伍和信息网络建设。

第2篇: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范文

“十二五”期间,上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各项规划可如期完成。在养老服务格局上,年底上海养老机构将达12.5万张,占老年人口的3.3%。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等方面也将略超规划目标。在养老保障水平上,上海养老金水平逐年增加,居全国前列,同时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实现了合并。其中,原城镇职工养老金预计增幅达到80%,远超规划目标。

尽管本市老龄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下一个五年中仍应当对下列重要问题给予关注。

一、加深思考如何不断加大老龄工作力度。在思想认识上,迫切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全面践行积极老龄化理念,用先进的顶层设计和战略思考来引领和推进各项老龄工作;在工作合力上,老龄工作涉及条线多、部门多、规章制度多,在资源共享、政策衔接、工作合力等方面,要思考如何避免部门分割。在经费整合上,本市老龄事业经费主要由相关部门分别掌握、分散投入,同时也没有建立统一的统计口径,难以进行准确的评估考核和监督。

二、要认识到养老服务水平尚不能满足需求。一是机构养老床位实际完成情况与规划指标有差距。养老床位考核标准,对保障养老机构建设规划有序推进具有重要作用,床位“实际投入使用”才应当是考核标准。二是养老床位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中心城区养老机构普遍“一床难求”,郊区养老机构却有不少床位空置;有些区县人口密度大的地方反而机构数量少、规模小。三是社区养老、家庭养老服务的发展步伐相对缓慢。多年来,本市养老工作的重心偏重于机构养老,有关家庭和社区养老的政策措施少、投入也少。

三、医养结合仍要作为突出瓶颈问题来抓。一是老年护理床位供求矛盾突出。护理床位尽管在近年有较大幅度增长,但护理院及护理床位“住不进”、“出不来”始终是老大难问题。二是养老机构内设置医疗机构困难。即表现为部分机构软硬件条件较为有限,难以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还表现为养老机构内设置的医疗机构较难吸引优秀医护人员。三是医养衔接机制有待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全科医生对送医到机构的积极性有待激发;有些医养机构合作仅限于配药等简单服务,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四是老年护理保障制度尚待建立。高龄老人医疗护理保障计划试点工作开展两年多,但试点少、受益面窄、老年人自负费用比例偏高等问题仍未破除。

第3篇: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范文

一、工作任务

按照市局要求,我局“十三五”规划前期工作要以工业转型升级、信息化建设以及民营经济发展为核心,系统总结“十二五”时期工业、信息化和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取得的成绩、经验,找出制约工业、信息化和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十三五”时期工业、信息化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制定工业、信息化和民营经济发展等发展指标,确定工业总体布局、工业和信息化重点建设项目;确定需要列入市级“十三五”规划的重大事项和重大项目。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规划前期和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十三五”规划前期及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局“十三五”规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局“十三五”规划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协调工作,进行宏观决策、督查、指导和组织工作。

规划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此项工作的督导、协调、组织、汇总,办公室主任由许建军兼任,具体工作由项目和产业指导股承担。

三、工作分工

“十三五”规划工作是全局性的重点工作,各有关科室按照分工要求把此项工作纳入工作流程,保质保量完成相关工作。根据有关工作内容分工如下:

中小企业股:“十二五”阶段民营经济发展成绩、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三五”期间民营经济发展初步思路;“十三五”期间民营经济发展目标;本县区产业集群基本情况;民营经济基本情况;创业辅导基地、人才培训基地创建情况;中小微企业基本情况;需列入市级“十三五”民营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事项;需列入市级“十三五”民营经济发展规划重点项目有哪些;本县区是否获得过国家、省、市在民营经济方面的授牌、奖励、项目支持及其他荣誉;我县在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出台了哪些政策措施。

经济运行股:“十二五”阶段工业发展成绩、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三五”期间工业发展初步思路;“十三五”期间工业发展目标;重点企业及概况;需列入市级“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的重要事项;需列入市级“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重点项目有哪些;本县区是否获得过国家、省、市在工业发展的授牌、奖励、项目支持及其他荣誉;我县在工业发展方面出台了哪些政策措施。

网络和信息股:“十二五”阶段信息化发展成绩、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三五”期间信息化发展初步思路;“十三五”期间信息化经济发展目标;信息化工作现状;信息化工作发展设想;信息化工作开展较好的领域基本情况;信息技术应用较好的工业企业情况;需列入市级“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重点项目有哪些;需列入市级“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重点项目有哪些;本县区是否获得过国家、省、市在信息化方面的授牌、奖励、项目支持及其他荣誉;我县在信息化发展方面出台了哪些政策措施。

项目和产业指导股:“十二五”阶段产业发展成绩、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三五”期间产业发展初步思路;“十三五”期间产业发展目标;现有优势产业及基本情况;我县“十三五”期间的产业定位及布局;产业聚集区或工业园区发展情况,主要承载内容、投资主体和运营模式、管理机构情况;需列入市级“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重点项目有哪些;需列入市级“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重点项目有哪些;本县区是否获得过国家、省、市在产业方面的授牌、奖励、项目支持及其他荣誉;我县在产业发展方面出台了哪些政策措施。重点实施的项目。

尾矿办:“十二五”阶段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成绩、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三五”期间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初步思路;“十三五”期间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目标;我县“十三五”期间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定位及布局;需列入市级“十三五”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规划的重点项目有哪些;需列入市级“十三五”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规划重点项目有哪些;本县区是否获得过国家、省、市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授牌、奖励、项目支持及其他荣誉;我县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方面出台了哪些政策措施;重点实施的项目。

第4篇: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范文

编制xx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是全面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构建以人为本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打造健康xx发展高地,实现卫生健康管理现代化极为重要的一环。根据上级“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关精神和《关于印发xx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以往规划编制的经验和做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关于长三角一体化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发再出发,全面深化实施我市“两轮驱动”和“融衢接杭”战略,以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为根本宗旨,全面总结“十三五”时期卫生改革与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认真分析当前卫生健康领域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形势和要求,把握公益公平,优化资源整合,强化改革创新,突出能力建设,科学谋划“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领域的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任务,统筹推进医疗保健、公共卫生、健康服务、人才培养、综合监督、智慧医疗、健康大数据等综合改革,构建起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与xx大花园建设相匹配的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素质,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思路

(一)发展的基本判断。

“十四五”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刻,人民群众对卫生健康的需求将从注重公平性、可及性向不仅注重公平性、可及性,而且更加注重品质化、个性化转型;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将从碎片化、阶段化向整合型、连续性、一体化转型;医疗健康服务的链条将向前端的预防保健和后端的康复护理延伸,贯穿人的全周期。

(二)规划的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健康xx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方式,坚持全面建立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主线,立足卫生健康改革发展基础布局,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把握好行业供给侧改革“创新、整合、共享、智慧、价值”的趋势,更加有效地处理好总量与结构、存量与增量、数量与质量、事业与产业的关系,深入落实融衢接杭战略,实现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更加科学优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更加合理高效、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卫生健康事业。

(三)编制的基本原则。

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以来的重要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准确判断xx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形势,把握历史机遇,将“融入衢州”、“接轨杭州”提高到今后卫生健康改革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好“十四五”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

1.坚持因地制宜,理性发展。认真总结“十三五”期间我市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情况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分析改革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存在的问题,紧密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对标《健康中国2030》,提炼制定适合我市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目标任务,促进卫生健康事业理性发展。

2.坚持深化改革,统筹发展。深刻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乡村振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和市委“融衢接杭”、“xx大花园”建设的总体思路,准确把握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战略机遇和改革需求,坚持政府主导,市场驱动,灵活载体,显著提高卫生健康资源融合水平,切实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效率和效益,促进卫生健康事业统筹发展。

3.坚持行业初心,科学发展。坚持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紧扣谋人民健康之福、解群众疾病之苦的行业初心使命,统筹考虑省市之间、城乡之间、公立和民营之间、中医和西医之间、全科和专科之间的有效配置,构建符合时代进步要求、事业发展规律和群众健康需求的指标体系,促进卫生健康事业科学化发展。

4.坚持民生优先,持续发展。按照“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思路,将群众关注的“两体一跑”、“双体贯通”和“1+5”卫生健康改革发展工作凝练提升为“十四五”规划的总体布局、核心领域和重点方向,并以此谋划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举措,着力解决群众新时期“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和谐发展。

5.坚持需求导向,高质发展。增强规划的针对性和预见性,明确各类医疗卫生健康机构的功能定位、设置导向、数量规模、结构布局和建设要求,突出基层基础、预防为主、区域协调、全人全程、品质智慧、联动共享、整合提能等核心元素,强调卫生健康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使用和科学调控,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高效发展。

三、主要内容

由局办公室牵头,各科室、相关单位共同配合做好xx市“十四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编制背景和现状分析(局办公室负责)

(二)发展趋势和总体构想(局办公室负责)

(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局办公室负责)

(四)医疗卫生资源优化工程

1.医疗资源设置规划(局医政科负责)

2.卫生项目建设规划(局规财科负责)

3.医疗设备配置规划(局规财科负责)

4.公共卫生发展规划(局疾控科负责)

(五)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1.县域医共体发展战略(局医政科负责)

2.农村卫生发展战略(局医政科负责)

3.中医中药发展战略(局医政科负责)

4.专科和民营医院发展战略(局医政科负责)

(六)公共卫生能力提升工程

1.疾病预防控制战略(局疾控科负责)

2.妇幼卫生提升战略(局疾控科负责)

3.卫生应急保障战略(局疾控科负责)

4.精神卫生发展战略(局疾控科负责)

5.行业综合监管战略(局监督科负责)

6.健康xx发展战略(局健促科负责)

7.健康老龄化战略(局健促科负责)

8.爱国卫生发展战略(局爱卫办负责)

(七)卫生要素和平台建设工程

1.卫生人才建设战略(局人事科负责)

2.卫生科教发展战略(局医政科负责)

3.卫生法制建设战略(局监督科负责)

4.信息现代化发展战略(局信息中心负责)

(八)保障措施(局办公室负责)

四、进度安排

根据市政府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时间要求,xx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前期调研阶段

即日起至2020年5月。主要任务是制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上级规划部门沟通衔接做好申报;完成xx市“十四五”规划前期课题卫生健康子课题调研;开展“十四五”规划调查研究,针对“十三五”期间卫生健康领域的难点短板重点调研,分析现状和发展趋势,听取相关部门、科室和医疗卫生单位的意见建议;形成xx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基本思路;

(二)规划编制阶段

自2020年6月起至2020年9月。主要任务是对纳入“十四五”规划的重大项目、主要指标、重大政策、重大改革措施进行分析论证;进一步加强与省、衢州市“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和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衔接,加大卫生健康领域“融衢接杭”衔接力度;召开多种形式的座谈会,充分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撰写完成xx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草案。

(三)论证报批阶段

2020年10月至2020年12月。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完善和论证规划草案,提交局党委会研究审议;修改形成送审稿报市发改局审查;组织召开“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审查会,提出修订意见;修改完善后报市政府审批。

上述时间节点根据规划牵头部门统一部署和规划研究编制实际进展情况,适当调整。

五、工作要求

xx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意义深远,要精心组织,稳步推进,在思想上、组织上和路径上做好充分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卫生健康局成立xx市“十四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中层干部为成员,不再另行发文。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具体负责“十四五”规划研究编制工作的统筹安排与协调推进。

(二)注重规划质量。

各相关科室和单位要从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大局出发,提高认识、积极参与,明确专门同志配合xx市“十四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的研究制定。要科学调度,合理安排,保证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规划目标和重大措施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研究。加强与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沟通对接,吸纳各方专家和社会意见,为规划编制提供智力支持。可邀请第三方参与规划的前期研究、编制、咨询、论证和评估等工作。

(三)规范编制程序。

要切实加强前期研究、文本起草、征求意见、衔接论证、审查等环节的规范管理,强化课题研究过程管理,确保规划工作合规、有序开展。要坚持开门编规划,广泛听取相关部门、医疗卫生单位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吸收采纳合理建议,确保“十四五”卫生规划更加科学。

第5篇: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范文

同志们:

按照会议的安排,由我传达市政府“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精神和部署我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一、市人民政府“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会议精神

11月4日,市人民政府召开了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会议贯彻落实了全国、自治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会议精神,并全面部署了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市政府刘长林副市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上,市发改委刘雄主任传达了全国、自治区会议精神,部署了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署。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进一步强调“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我市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建设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和中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的重要时期。科学编制和组织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是推动全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建设国际区域合作新高地和中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的有效途径。

(二)准确把握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要求。

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自治区党委九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以及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为总揽,以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以及在全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主线,以加快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认真开展基础调查和前期研究,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形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紧编制全市“十二五”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

(三)强调规划编制工作的原则和工作要求(略)

二、马山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安排

我县在去年底完成“十一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后,今年初在结合“十一五”中期评估的情况下就开始着手考虑“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今年3月底,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对做好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和县区规划的编制工作做了总体部署,按照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部署,我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具体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自治区党委九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以及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围绕把马山建设成为市新兴工业基地、广西特色生态农产品基地和文化旅游美食城(‘两基一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认真开展基础调查,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形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凝聚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智慧,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实现我县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宏伟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为目标,研究制定“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

(二)编制原则

1、立足实际与面向未来相结合。编制我县“十二五”规划要以马山县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和城乡建设的实际需要为基础,结合市提出在全区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以及我县建设“两基一城”发展目标,制定既符合实际又高瞻远瞩,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发展规划。

2、实践总结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既要做到深入总结“十一五”规划实施经验,充分吸收成熟理念,承前启后,又要以调查研究为基石,进一步深入乡镇、深入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及时了解企业、基层情况,并多方面、多渠道听取社会各界对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全面了解社会各界的发展需求,扎实有效地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3、统筹兼顾与重点发展相结合。规划编制要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既要全面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又要按照实际情况确定重点发展的方向和领域,做到全面发展、重点突破。

4、宏观规划与微观可操作性相结合。“十二五”规划既要有宏观的、总体的发展规划,在规划内容、政策措施方面又要具体合理,增强规划可操作性,同时进一步明确规划实施责任主体,树立规划的权威性,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5、政府主导与 社会参与相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要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使规划充分集中全县人民群众的智慧,更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实际,体现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民主性与合理性。

(三)工作内容和要求

为了扎实完成我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将重点开展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开展规划工作调研。重点要认真学习研究国家发改委、自治区发改委和市发改委有关“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有关指示精神,探讨规划编制工作的创新,研究我县“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规划主线、发展目标、建设重点等。

第二,开展规划前期重大发展问题研究。安排对关系我县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和重大项目进行专题研究论证,凝聚社会智慧,理清发展思路,加强科学规划,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充分的支撑和指导,是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关键环节。总体规划前期研究由县发改局统筹安排。

第三,精心编制总体规划总体规划编制是“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核心。要在充分开展调查研究和深入开展重大问题研究的基础上,首先认真开展规划基本思路研究,准确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确定规划主线、发展目标及重点任务等,然后以基本思路研究报告为提纲,进一步完善规划内容,科学制定战略性、纲领性和综合性的总体规划,即:《马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简称《纲要》)。各乡镇政府按照《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和建设任务,组织编制各自的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时间安排为:

第一阶段,动员准备阶段。10月底进行全县“十二五”规划工作动员,开始组织规划编制。

第二阶段,规划编制阶段。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步骤:11月前完成提出“十二五”规划纲要思路;1—7月起草全县“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基本框架草案,并充分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9—10月修改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报县委、政府审核;各乡镇规划纲要编制步骤:11月前提出规划思路;5月底前将规划纲要初稿交县发改局平衡;7月底前将规划纲要交县发改局衔接;重点专项规划编制步骤:5月底提交初稿,在7月底将正稿给县发改局进行衔接。

第三阶段,规划报审阶段。10月—12月完成《马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修改工作,经县委、县政府审定后,底提交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第四,编制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发展专项规划。

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为纲领和依据,围绕“十二五”总体发展目标要求,编制全县重点领域(行业)建设发展的专项规划,主要包括21个专项规划:城乡建设规划(—2015年)、农业发展规划、工业发展规划、林业发展规划、畜牧水产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信息化发展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交通发展规划、水利建设规划、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招商引资发展规划、教育发展规划、人才发展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规划、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规划、卫生事业发展规划、马山县“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民政事业发展规划、青少年事业发展规划。主要由对应领域和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人员开展编制工作。

专项规划编制的时间要求为:11月底前交基本思路,5月底提交规划初稿,在全县“十二五”总体规划获县人大审议通过后,以其为依据进行衔接,修改后于20xx年5月前上报“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报县政府审定。

(四)职责分工及工作保障

1、成立领导小组。成立马山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协调和组织推进我县“十二五”经济社会总体规划纲要、专项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政府办分管副主任和县发改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县经贸局、教育局、科技局、民政局、财政局、劳动人事和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建设局、林业局、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局、水产畜牧兽医局、文化和体育局、卫生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审计局、环保局、广电局、统计局、旅游局、扶贫办、招商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单位主要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规划编制的日常协调工作。

2、编写小组。由县发改局负责组建“十二五”县级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小组,成员从县发改局有关股室以及县经贸局、规划建设局、农业局、林业局、水产畜牧兽医局等部门或单位抽调。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按县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编制的要求,要分别成立规划编写小组。

3、给予经费保障。县级“十二五”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编制经费纳入当年财政预算,各乡镇规划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规划经费落实到位。

三、“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有关部门和各乡镇政府要高度重视,领导挂帅,专人(部门)负责,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并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充分的人员、经费、设备等保障。

(二)加强衔接,协同推进。各部门要加强衔接和协调,形成下级规划服从和落实上级规划,同级规划各有分工、各有侧重、衔接协调的关系,使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规划、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融为一体。同时加强配合,认真协助责任单位开展相关规划编制工作。

第6篇: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范文

(一)准确把握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要求。

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自治区党委九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以及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为总揽,以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以及在全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主线,以加快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认真开展基础调查和前期研究,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形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紧编制全市“十二五”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

(二)进一步“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我市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建设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和中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的重要时期。科学编制和组织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是推动全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建设国际区域合作新高地和中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的有效途径。

(三)规划编制工作的原则和工作要求(略)

二、*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安排

我县在去年底完成“十一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后,今年初在结合“十一五”中期评估的情况下就开始着手考虑“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今年3月底,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对做好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和县区规划的编制工作做了总体部署,按照*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部署,我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具体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自治区党委九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以及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围绕把*建设成为*市新兴工业基地、广西特色生态农产品基地和文化旅游美食城(‘两基一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认真开展基础调查,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形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凝聚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智慧,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实现我县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宏伟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为目标,研究制定“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

(二)编制原则

1、立足实际与面向未来相结合。编制我县“十二五”规划要以*县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和城乡建设的实际需要为基础,结合*市在全区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以及我县建设“两基一城”发展目标,制定既符合实际又高瞻远瞩,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发展规划。

2、实践总结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既要做到深入总结“十一五”规划实施经验,充分吸收成熟理念,承前启后,又要以调查研究为基石,进一步深入乡镇、深入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及时了解企业、基层情况,并多方面、多渠道听取社会各界对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全面了解社会各界的发展需求,扎实有效地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3、统筹兼顾与重点发展相结合。规划编制要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既要全面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又要按照实际情况确定重点发展的方向和领域,做到全面发展、重点突破。

4、宏观规划与微观可操作性相结合。“十二五”规划既要有宏观的、总体的发展规划,在规划内容、政策措施方面又要具体合理,增强规划可操作性,同时进一步明确规划实施责任主体,树立规划的权威性,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5、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要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使规划充分集中全县人民群众的智慧,更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实际,体现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民主性与合理性。

(三)工作内容和要求

为了扎实完成我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将重点开展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开展规划工作调研。重点要认真学习研究国家发改委、自治区发改委和*市发改委有关“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有关指示精神,探讨规划编制工作的创新,研究我县“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规划主线、发展目标、建设重点等。

第二,开展规划前期重大发展问题研究。安排对关系我县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和重大项目进行专题研究论证,凝聚社会智慧,理清发展思路,加强科学规划,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充分的支撑和指导,是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关键环节。总体规划前期研究由县发改局统筹安排。

第三,精心编制总体规划总体规划编制是“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核心。要在充分开展调查研究和深入开展重大问题研究的基础上,首先认真开展规划基本思路研究,准确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确定规划主线、发展目标及重点任务等,然后以基本思路研究报告为提纲,进一步完善规划内容,科学制定战略性、纲领性和综合性的总体规划,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简称《纲要》)。各乡镇政府按照《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和建设任务,组织编制各自的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时间安排为:

第一阶段,动员准备阶段。20*年10月底进行全县“十二五”规划工作动员,开始组织规划编制。

第二阶段,规划编制阶段。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步骤:20*年11月前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思路;2010年1—7月起草全县“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基本框架草案,并充分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2010年9—10月修改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报县委、政府审核;各乡镇规划纲要编制步骤:20*年11月前规划思路;2010年5月底前将规划纲要初稿交县发改局平衡;2010年7月底前将规划纲要交县发改局衔接;重点专项规划编制步骤:2010年5月底提交初稿,在2010年7月底将正稿给县发改局进行衔接。

第三阶段,规划报审阶段。2010年10月—2010年12月完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修改工作,经县委、县政府审定后,2010年底提交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第四,编制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发展专项规划。

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为纲领和依据,围绕“十二五”总体发展目标要求,编制全县重点领域(行业)建设发展的专项规划,主要包括21个专项规划:城乡建设规划(2010—2015年)、农业发展规划、工业发展规划、林业发展规划、畜牧水产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信息化发展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交通发展规划、水利建设规划、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招商引资发展规划、教育发展规划、人才发展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规划、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规划、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县“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民政事业发展规划、青少年事业发展规划。主要由对应领域和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人员开展编制工作。

专项规划编制的时间要求为:20*年11月底前交基本思路,2010年5月底提交规划初稿,在2010年全县“十二五”总体规划获县人大审议通过后,以其为依据进行衔接,修改后于2011年5月前上报“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报县政府审定。

(四)职责分工及工作保障

1、成立领导小组。成立*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协调和组织推进我县“十二五”经济社会总体规划纲要、专项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政府办分管副主任和县发改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县经贸局、教育局、科技局、民政局、财政局、劳动人事和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建设局、林业局、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局、水产畜牧兽医局、文化和体育局、卫生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审计局、环保局、广电局、统计局、旅游局、扶贫办、招商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单位主要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规划编制的日常协调工作。

2、编写小组。由县发改局负责组建“十二五”县级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小组,成员从县发改局有关股室以及县经贸局、规划建设局、农业局、林业局、水产畜牧兽医局等部门或单位抽调。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按县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编制的要求,要分别成立规划编写小组。

3、给予经费保障。县级“十二五”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编制经费纳入当年财政预算,各乡镇规划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规划经费落实到位。

三、“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有关部门和各乡镇政府要高度重视,领导挂帅,专人(部门)负责,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并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充分的人员、经费、设备等保障。

(二)加强衔接,协同推进。各部门要加强衔接和协调,形成下级规划服从和落实上级规划,同级规划各有分工、各有侧重、衔接协调的关系,使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规划、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融为一体。同时加强配合,认真协助责任单位开展相关规划编制工作。

第7篇: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范文

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十二五”规划启动暨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今天。这是事关我市发展大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刚才,金祥同志对全市“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了安排安排。孙晓文副主任就做好我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讲了很好的指导意见,希望各级、各部门认真领会讲话精神,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充分认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大意义,认清形势。

各级党委、政府驾驭发展全局、提高执政水平、实现人民群众发展意愿的重要体现。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规划是区域发展的龙头。事关我市“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和《关中—经济区发展规划》顺利实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全市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协调快速发展。市“十一五”规划指标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大口径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民人均纯收入4项指标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其余各项指标也将于今年年底全面实现规划目标。一是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60亿元,比“十五”末增长77.8%年均增长11%人均生产总值为7585元,比“十五”末增长81%大口径财政收入35.8亿元,比“十五”末增长2.2倍,年均增长21.6%二是投资和消费拉动作用强劲。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2.89亿元,比“十五”末增长2.4倍,年均增长35.7%近四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7.7亿元,十五”期间累计总额的2.6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6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25倍,年均增长18.1%三是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城乡医疗卫生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保证体系进一步完善,近四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四是可继续发展能力不时提高。2009年,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8‰,近四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均低于7‰的规划目标。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五是人民生活继续改善。2009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932元,比“十五”末增长42.7%年均增长9.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04元,比“十五”末增长55.1%年均增长11.9%

(二)科学编规“十二五”规划。市仍然存在经济总量偏小、人均占有率低、主导产业贡献不够突出、基础条件仍需进一步改善等问题。一是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更加突出。产业结构、城乡结构、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结构不合理。从三次产业结构看,市存在一产不优、二产不强、三产发展不快的问题;从工业化进程来看,国已整体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省已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前半阶段,而我市还处在工业化初期向中期发展的阶段;从城乡结构看,市山区面积大,农村人口多,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从“三驾马车”结构看,市外贸入口总额太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微乎其微,而消费水平不高及其拓展空间有限,改变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二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较弱。从投资结构看,市国有投资比重在50%以上,比发达地区高出20多个百分点,政府投资引导社会投资的能力还较弱,社会投资能力缺乏;从市场的主体来看,市大部分企业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缺乏较强竞争力的核心技术,产品竞争能力弱,同时大企业少,还没有形成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企业自我发展能力不强。三是区域竞争面临新的压力。市虽然在加快推进“关中—经济区”次核心乡村和陇东南区域中心乡村建设步伐,但是小城市、大农村”小马拉大车”格局还难以在短期内改变,区域综合竞争力不强。四是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仍然存在近年来,尽管我市基础设施有了极大的改善,但是不通、不畅等问题依然存在仍是制约我市“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的瓶颈”问题。

(三)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随着我国国力增强,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市面临着继续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和改善民生的难得机遇。二是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的机遇。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继续实施以及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市面临着转变投资拉动型经济的难得机遇。三是国家实施产业振兴发展规划的机遇。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和省重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市的资源、环境和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得到发挥,战略性产业将面临着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四是东中部地区产业加快转移的机遇。随着东中部地区向西部地区产业梯次转移的步伐将呈加快趋势,市面临着衔接产业转移发展的难得机遇。五是建设“关中—经济区”机遇。关中—经济区”建设是建国以来我市迎来的最大战略机遇,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构筑西部大开发战略高地,形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增长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总之。对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发明性地开展工作,确保“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顺利进行。

二、明确“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主要任务,理清思路。

相对于以往规划编制,编制“十二五”规划。难度更大,主要是因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进入大调整、大动荡时期,经济发展不可预见的因素很多;同时,随着科学发展观不时深入,规划在体制、内容、方法上都将发生新的变化。因此,科学必需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重点。

(一)理清“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十二五”规划是深入推进全省“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战略和全市“1135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五大战略(工业强市、农业稳市、商贸活市、旅游富市、科教兴市),发挥七大优势(交通区位、制造加工业、特色农业、自然生态、历史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突出重点(优化经济布局,打造新的增长极;调整经济结构,加快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条件;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关注改善民生;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加快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围绕一圣地(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打造一枢纽(区域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三大基地(国家循环经济产业聚集示范基地、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航天育种示范基地)打造五大品牌(西部装备制造业聚集乡村、区域现代物流中心乡村、甘肃省优质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乡村、西北最佳宜居环境城市、国家重点旅游乡村),奋力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

(二)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是规划的灵魂。同时兼顾需要和可能两个方面。一是十二五”规划目标要与《关中—经济区发展规划》目标相衔接。关中—经济区发展规划》确定,2020年,经济区经济总量占西北地区的比重超越1/3人均生产总值翻两番。因此,全市“十二五”规划指标要与《关中—经济区发展规划》省上《实施意见》和我市《实施方案》坚持一致。二是要合理设置发展指标。要根据规划目标,合理设置发展指标,更加重视民生指标、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等,重点突出约束性指标。三是要科学测算指标参数。各职能部门尤其是发改、统计等部门要加强沟通衔接,最大限度地分析掌握全省、全市以及关中—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征的基础上,对指标参数作细致论证和测算,目标值设置既要体现一定的前瞻性,又要符合我市的发展实际。

(三)突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问题

打造新的增长极。依照《关中—经济区发展规划》省委、省政府“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战略和全市“1135区域发展战略,1优化经济区域布局。结合我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科学确定功能分区,优化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和城乡布局,培育新的增长极,重点构筑“一核、二轴、四互动”空间布局,形成以轴线为纽带、以走廊为依托、以产业为支撑的区域经济布局。

进一步加快产业升级。围绕“巩固加强农业、做强做大工业、提升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依托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技术优势,2优化调整经济结构。抓紧研究制定重点行业的专项规划,提出转方式、调结构的具体措施。要唱响“工业强市”第一战略、工业经济”第一经济主旋律。特别是要瞄准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真正谋划好、建设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拉长产业链条,集中力量在一些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上率先实现突破,建成几个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大型骨干企业和产业,力争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加快培育区域主导产业,引导产业集聚发展。依照重点产业培育方向,实行差异化政策,个性化扶持,促进重点产业快速壮大;依照“空间集聚、资源集约、产业集群”总体要求,加快产业集聚,做大经济总量。

促进可持续发展。国家和省上在编制“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中,3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的新概念,这是指导我编制“十二五”规划的新理念,必需在十二五”规划中充分体现、全面落实。要依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推进经济社会继续健康协调发展。要抓住机遇,用好政策,深入研究转变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完善清洁生产机制,积极推进构建火电减排、节能建筑、工业节能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资料等低碳产业体系,推动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通过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实现绿色发展新概念,全面提升发展的质量与效益。

努力改善发展条件。一是加快构建陇东南区域交通枢纽。进一步加快交通建设,形成公路、铁路、民航三位一体,布局合理、四通八达、内活外畅、快捷便当、功能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与周边地区的交通对接,4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城际间的快速通道,形成12小时的区域交通圈,推进与陇东南其他各市及关中地区的联结互动。二是培育陇东南煤电化工基地。依照全省陇东南煤电、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全力推进资源整合,依托平凉、庆阳、陇南丰富的煤炭、矿产资源,发挥交通区位优势,把建设成为陇东南煤电化工基地,成为西电西气东输、陇东煤炭西南输出通道。三是提高水资源保证能力。十二五”末,全市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6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0.7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0平方公里,新修梯田75万亩;解决农村平安饮水人口132.49万人,全市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要加快缩小城乡差异,5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深入研究如何通过推进城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尽快实现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格局。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新农村建设为总缆,实施好农村饮水平安、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水电代燃料、农村公路、农村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和集中供气工程,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国有林区(场)棚户区改造,支持农民建设平安节能环保型住房,搞好垃圾、污水处置,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二是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依照“小城镇、大战略”方针,以县城及中心城镇为重点,依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以乡村为依托,形成辐射联动的乡村群。三是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依照结合实际、突出特色、优化结构、释放活力的要求,加快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立足富民强县(区)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结构调整,大力培育具有县域特色的主导产业,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着力解决县域经济总量小、自主发展能力差、综合竞争力不强、特色主导产业不明显的问题。

注重改善民生。十二五”规划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大背景下编制的五年规划,6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编制中要进一步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执政理念,更加注重民生改善,更加注重和谐社会建设,促进和谐发展。要着力解决我市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问题,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搞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重视发挥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切实强化“注重民生、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加快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广播电视、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要研究建立有效协调各方利益的运行机制,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和安定有序,形成经济充溢活力、社会文明进步、生态环境友好、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发展新格局。

努力扩大对外开放。不时深化改革开放,7进一步深化改革。始终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强大活力的法宝,激活发展活力、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手段。十二五”时期,改革更具复杂性和艰巨性。要认真研究深化企业改革、完善市场体系、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保证体制改革等问题;同时,要更加关注农村综合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对如何掌握好改革的时机、力度和节奏都要在规划中予以总体设计和安排。对外开放上,要深入研究我市的优势和差距,理清思路,找出特色,创新方式,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推动我市与经济区各城市、东中部地区交流与合作。

不时夯实发展基础。经济要发展,8重视项目谋划。社会要进步,关键要有大批的项目支撑。近几年能够坚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主要得益于有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并且这些好项目、大项目挤进了国家、省规划的盘子”项目从哪里来,项目从思路中来。近几年,市高度重视项目谋划工作,每年都要召开专题会议,动员全市上下合力抓好项目谋划。项目谋划就是要积极开动脑筋,创新思路,善于“无中生有、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就是思路要与国家的宏观形势、宏观政策进行谋合、对接。因此,规划要体现思路,规划要靠项目来实现,有了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加快经济发展也就有了可靠保证。

三、确保“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完成,加强领导。

实质上就是对我市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任务进行准确定位、认真求证和科学决策,编制“十二五”规划。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市发展的大局上,高度重视,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编制任务。

精心组织。各县区、各部门要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一要加强领导。坚决克服“经济发展是硬指标,规划编制是软任务”错误思想,真正把规划编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扎扎实实抓紧抓好。一把手要亲自研究部署规划编制工作,及时了解规划编制进展情况,解决工作中遇到实际困难和矛盾。要明确责任分工,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专门工作班子研究和编制规划。

形成合力。市发改委作为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的牵头部门,二要上下联动。要切实承担起规划编制的协调、组织、督查职责,与上级部门搞好衔接的基础上,注重加强对部门、县区政策信息和发展布局的指导。各县区、各部门要根据市政府确定的规划编制工作总体布置,明确各自职责,尤其是要认真抓好28个重点专项规划和7个县区规划的落实,确保整个规划编制工作有力、有序进行。

营造氛围。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三要加强宣传。也是全市人民比较关注的事情。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类新闻媒体,集中宣传“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为“十二五”规划造势。要广开渠道,积极开展建言献策活动,通过在政府网站开辟专栏,公开在报刊征求意见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广泛征集规划的意见建议,使规划的过程既是一个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的过程,又是一个民主参与、集中民智的过程,进一步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使公众的诉求得到合理回应。

广纳谏言。一个科学的规划,四要科学民主。应当是一个以人为本、尊重民意、集思广益的规划,决不是几个工作人员加加班,少数领导拍拍板,就能完成的事情。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广泛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专家学者等一系列座谈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注重提高公众的参与度,使规划决策更科学、更民主。

第8篇: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范文

一、宏大主题下的个人角度选择

2016年,中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即将出台之际,央视财经频道推出了五集纪录片《五年规划》。这类宏大主题的创作,在答案已知,主题闭合的情况下,在价值观层面可以挖掘和探讨的空间很小,题材本身缺乏根本性的价值冲突张力,需要按照宣传主题去发现题材,组织素材。如何超越宏大主题纪录片的局限性,是纪录片人一直在不懈探索的问题,《五年规划》尝试对此作出回答。

1.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纪录片的叙事角度分析

2008年,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出现了一系列大型纪录片,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探索,如以个人视角去讲述改革开放三十年在个人身上留下的时间印记。这些纪录片包括《激荡:1978-2008》《中国故事》《我的1977》《北京记忆》等。第一财经作为专业的财经媒体,以改革开放三十年中的经济改革大事件为选题,在《激荡:1978-2008》中采访了60余位中国经济改革风口浪尖的见证者,他们的讲述让观众得以从客观的角度,冷静地分析过去三十年中国的成就与失误,激扬与反思并存的思想脉络贯穿全片。把话筒交给这些见证者而不是记者或主持人。让人民去判断,让观众去思考。《中国故事》是央视经济频道当年的压轴大作,这十集纪录片讲述改革开放中十位代表性的人物故事,包括戴洁天、郭凤莲、张希永、柳传志、龙安志、廖晓义、陈哲、康厚明、张亚勤、樊建川,以个人命运见证改革开放对于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的影响。《我的1977》和《北京记忆》通过1977年参加高考以及经历改革开放的一代北京人的讲述,以贴近民众的感性力量,唤起一群人的共同记忆。在他们的记忆中,改革开放历程是逐渐变化的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每个人都是改革开放的经历者,都在谱写着自己的三十年故事。

2.纪录片《五年规划》的叙事角度分析

如果说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突破性的大事件,并对此后的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五年规划的经济发展模式,则是中国共产党持之以恒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思路体现。在百年总目标的指引下,五年规划以系统的全局思维计划国家未来五年的经济建设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纪录片《五年规划》的宏大主题叙事并未采用传统的说教方式,也与改革开放三十年一系列纪录片中选择具体的人物、成果或事件进行以小见大、折射式的表达角度不同,而是探索出宏大主题个人化状态的表达方式。《五年规划》的个人化状态不是历时性的个人故事讲述,而是对相关人物当前生活和工作状态的真实记录。《五年规划》包括六集,分别讲述五年规划与中国经济发展、工业发展、民生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国际贸易与交往和未来展望六大主题。围绕每一集的主题,该片选择相关行业和项目中的关键人物进行跟踪采访,挖掘人物在十二五规划最后一年中的真实故事,记录真实场景。每一集都由八九个小故事组成,形成了一幅生动的五年规划全景图。五年规划不再是抽象的几纸公文或已经完成的宏伟建筑项目,而是研发过程中一次次重复的实验、大型工程中一个个技术难题的解决,是诸多普通劳动者的辛苦付出,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五年规划》宏大主题个人化状态的呈现,让国家层面的经济发展规划与普通中国人的生活状态紧密相连,具有了人性关怀温度。它扭转了观众对宏大题材纪录片的刻板印象:不再是自上而下的宣教,而是自下而上的共同认知。这种努力从纪录片宣传语可见一斑:每个人的未来,就是国家的未来。

二、宏大叙事与个人叙事的融合

《五年规划》围绕每个主题,选择相关的行业中正在进行的项目及相关人物进行故事叙述。比如,在第二集《工业强国》中,围绕五年规划与工业,选择了钢铁冶炼、轴承制造、叶片制造、民用飞机制造、拖拉机制造、超级电容器制造、曲轴制造、行星架制造、机器人制造等目前工业领域的重要制造项目进行讲述。这种散点叙事结构呈现了当前高端工业的横截面,同时,转向对个人状态的记录,让宏大叙事与个人叙事以一种奇特的方式进行了融合。

1.通过典型人物的选择,融合个人经历与国家发展

《五年规划》在每一个小主题下,展开融合个人叙事与国家叙事相结合的叙事点,这些叙事点平行呈现,彼此没有关联,跨越不同行业、领域、项目,共同拼贴成一幅全景图。

片中个人经历与国家发展的融合,主要体现在每个小叙事点中典型人物的选择。比如第一集《规划中国》的开篇,讲述东北老工业基地化学工业基地的普通劳动者贾永涛的一天工作,表现贾永涛从早到晚吃苦耐劳的中国工人精神,还引入了第一批建设者的代表于万夫老先生,通过他撰写回忆录的事件,回顾中国工业从一五计划到十二五的巨大变化。同样的叙事策略,还出现在三线建设时期的飞机生产基地生产出山鹰教练机并交付使用的过程记录中,有飞机制造工程师倪师傅的故事,也有首批三线建设者韩吉禄老人的故事,以及岗乌隧道的测量员小赖和他16岁就当上铁道兵的父亲的故事,等等。

其次是对企业管理人物的选择。纪录片着重讲述的几位管理者,都是在本领域长期历练,见证着行业一个个五年计划的发展轨迹,有资历畅谈行业发展前景的人物。如洛轴吴宗彦、比亚迪王传福、一拖赵剡水等人物,都经历了本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由一五到十二五的过程,他们也从普通的产业工人成长为企业管理者。

再次,典型人物的选择呈现出在五年规划的发展过程中,勤劳的中国人民群像无论是国家重大基建项目中的普通农民工还是大型企业的技术人员,无论是草原上的年轻导游还是央企的海外工作人员,每一个人都发挥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尽管分工不同,他们对工作的勤勉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是一样的,个人叙事与群体叙事在这里得到融合。

最后,访谈人物中还包括撰写五年规划和进行国家经济发展研究的专家和学者,他们对国家规划的宏观问题进行解释和点评。从实践到研究,《五年规划》访谈人物的设置构成一个整体的框架。

2.通过细节挖掘,融合个人故事与项目进展

个人故事的叙述由一个个情节段落推动,八九分钟讲完一个故事是一件很考验功力的事情,通常只有在解说词的帮助下才能保证情节叙述的完整。《五年规划》对个人叙事中的细节关注,给纪录片增添了更多的人文气息和人性温度。

首先,纪录片把工作细节与生活细节融合展现,把为五年规划奋斗的人们还原成家庭中的角色,展现普通人的特质,他们有对父母的孝心、对爱人和儿女的责任心和爱。在两河口水电站工地运石料的当地藏民扎西顿珠,靠工地工作改善了家里的生活,他最大的愿望是让自己的儿子能够走出大山见到更大的世界。宁波叶片制造厂的技术工作者张铁磊,在研发航空发动机的高温涡轮叶片,解说词讲到作为飞机的心脏,航空发动机的制造水平,体现着国家的综合实力、工业基础和科技水平。为航空发动机提供动力的核心部件,仍旧是中国工业制造的短板。张铁磊在艰难测试,调整实验参数,儿子在一天天长大,实验离成功也越来越近了。彰显国家综合实力的航空发动机制造的关键技术,就是由许多这样普通的科技工作者锲而不舍地努力研究达成的。

其次,运用悬念叙事,抓拍现场细节,形成影像叙事的节奏张力。悬念是叙事中最能调动观众主动性的要素,它使情节跌宕起伏,制造情绪效果,满足观众的心理期待。作为宏大主题纪录片,许多重大事件都处于答案已知的状态,《五年规划》在小故事的叙述中着力抓拍事件中的现场细节,以未知结果情境下主要人物的情绪变化紧紧抓住观众的心,形成强大的感染力。比如,讲述跨越三个五年计划的港珠澳大桥修建中的一次海底隧道沉管安装,作为22号沉管与21号沉管对接安装总指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成为现场的主角。这位精神矍铄的老工程师总是自信、稳健、侃侃而谈,带领团队以半刚性沉管结构技术实现了中国海底隧道技术的世界性创新。

然而,对接过程中,海底泥沙回淤,沉管初次对接相差10厘米,他紧锁眉头一言不发,现场空气凝滞了一般。工作人员进行海底技术清淤,22号和21号沉管对接成功,我们看到林老紧绷的脸绽放出笑容,片中节奏变得舒缓。《五年规划》对进行中的事件进行真实的记录,运用细节性的视听表达制造悬念叙事,让个人叙事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出最大的可视性,实现个人故事与项目推进的融合。

再次,注重数据细节,将个人数据与宏观数据并列呈现,实现个人叙事与宏大叙事的融合。对于财经纪录片,数据是一个很重要的表述工具,《五年规划》对数据的细节化处理,是其融合个人叙事与宏大叙事的重要方式。比如《规划中国》的第六个小故事,讲述中铁十六局高铁项目经理刘传格的妻子带着孩子去吉图珲高铁项目部探望丈夫。故事结束时,刘传格送走了妻子,他完成了珲春高铁项目也将转战成渝高铁线项目。解说词说,这是他们的第8条高铁线路,第19座高铁站。从平原到高原,从北国到南疆,国家规划的四纵四横高铁网络正在逐步形成。到2020年中国的高速铁路里程将达到三万公里,居世界第一。数据在这里诠释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3.通过诗意讲述,融合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

《五年规划》是以一个个普通劳动者的动人小故事支撑起六个叙事主题,这让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相伴相生具有了某种诗意,而每一集的片头导语叙述和寓意化的镜头语言更将这种诗意进行了升华。

与传统宏大主题纪录片气势磅礴的解说不同,《五年规划》的解说来自于主持人平和亲近的深情演绎。每一集的片头导语叙述部分,都会有一段诗意的文字,其视听表达形式也奠定了纪录片的情感基调。比如第一集《规划中国》,每一天,每一个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走什么样的路,做什么样的事,成什么样的人,我们都会规划自己的目标,或远的,或近的,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行的方向,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也是如此。每个人的未来,就是国家的未来,辩证地体现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解说词配以高速摄影下一个个唯美的镜头,让整个段落充满了诗意。

第9篇: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范文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和组织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动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为做好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国家发改委和省政府的部署,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把天门建成武汉城市圈先进制造业协作配套基地、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休闲农业度假基地、汉江下游重要的水运枢纽和城市圈西部综合性区域交通枢纽的战略目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对天门的影响,立足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和改善民生,着重解决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明确“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研究制定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使其成为指导全市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二、编制原则

(一)立足实际与面向未来相结合。“十二五”规划要以天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和城乡建设的实际需要为基础,结合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制定既符合实际又高瞻远瞩、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发展规划。

(二)实践总结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既要做到深入总结“十一五”规划实施经验,充分吸收成熟理念,承前启后,又要以调查研究为基石,采取多种方式及时了解企业和基层情况,并多方面、多渠道听取社会各界对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全面了解社会各界的发展需求,扎实有效地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三)统筹兼顾与重点发展相结合。“十二五”规划要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既要全面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又要按照实际情况确定重点发展的方向和领域,做到全面发展、重点突破。

(四)宏观规划与微观可操作性相结合。“十二五”规划既要有宏观的、总体的发展规划,又要有具体合理的规划内容和政策措施,要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明确规划实施责任主体,树立规划的权威性,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五)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要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使规划充分集中全市人民群众的智慧,更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实际,体现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民主性与合理性。

三、组织领导

(一)领导小组。成立天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由市长张爱国同志任组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小平同志任副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组织协调解决规划编制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政府研究室、市政府金融办、市发改委、市统计局、市物价局、市科技局、市人事局、市招商局、市外事侨务旅游局、市财政局、市经委、市交通局、市建委、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市环保局、市房地产管理局、市商务局、市民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文广新局、市卫生局、市人口计生委、市体育局、市农办、市水利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畜牧局、市水产局、市粮食局、天门经济开发区、仙北工业园、岳口工业园、龙尾山工业园(皂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市发改委主任廖云霞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天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日常工作。

(二)编写组。成立“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写组,由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赵水亭任组长,市发改委副主任吴慧斌任副组长,从市委研究室、市政府研究室、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农办、市教育局、市规划局、市交通局和天门经济开发区各抽调一名同志为编写组成员,负责“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材料收集和编制工作。规划编制工作经费纳入市财政预算。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开展“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重点对“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环境、基本思路、发展目标、结构调整、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社会事业、改革开放和资源环境等方面进行前瞻性研究。规划前期调研课题由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确定,由相关部门组织开展调研工作。

(二)研究起草市委关于编制“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建议。研究提出“十二五”时期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布局、重大工程建设和重点项目布局,以及实现规划目标的主要政策措施。由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起草《建议》。

(三)编制总体规划纲要。根据市委关于编制“十二五”国

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第2页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建议精神,按照天门市规划编制工作总体部署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报市人民政府审定后提交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由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起草规划纲要(草案)。

(四)编制专项规划。围绕“十二五”总体发展目标任务,组织编制全市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等专项发展规划,提供重大项目建设、政府投资和财政支出预算的基本依据。专项规划领域由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确定,专项规划由相关部门编制(专项规划目录及责任分工表附后)。

(五)推进规划体制改革。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研究制定规划管理办法,改革规划管理体制,规范规划编制程序,创新规划编制方式,不断总结规划编制中的新经验,使规划编制工作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由市发改委负责统筹推进。

五、时间安排

“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按省政府的统一安排,我市已于10月底前完成了动员、部署等相关准备工作。从11月开始进入基本思路研究阶段,20xx年初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基本思路研究阶段:20xx年11月至12月底。11月中旬完成各项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各部门于11月25日前将调研成果报市发改委汇总。12月底前形成“十二五”总体规划基本思路,征求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十二五”总体规划基本思路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后报市人民政府和省发改委;各部门研究确定需编制的专项规划,初步确定各领域“十二五”期间重大建设项目,并报市发改委汇总。

第二阶段为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建议起草阶段:20xx年1月至6月底。20xx年1月,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规划培训,4月份以前,相关部门开展各专项规划的研究起草工作,5月份研究讨论各专项规划,并进一步修改完善。6月份,市发改委根据市“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起草天门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研究起草市委关于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

第三阶段为规划纲要起草完善阶段:20xx年7月至10月底。市发改委起草完成天门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广泛征求各乡镇、市直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对纲要草案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报市人民政府审定。

第四阶段为规划纲要报批阶段:20xx年初,完成天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修改完善工作,提交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报省发改委备案。

六、工作要求

(一)统筹兼顾,突出规划重点。“十二五”规划编制要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突出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职责的基本职能。对一般的竞争领域,规划内容主要是研究制定政策导向,依靠市场调节,引导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二)加强对重大项目的研究论证。根据国家、省规划的发展方向,结合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研究确定一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辐射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特别是需要报国家和省审核批准的重大项目,要搞好与国家和省总体规划的衔接,力争纳入国家和省总体规划。

(三)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实施经验,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了解社会各界的发展需求,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增强规划编制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规划充分反映群众呼声,凝聚集体智慧。完善规划编制程序,建立健全规划的衔接、论证、和评估制度。

(四)加强规划的协调与衔接。切实搞好天门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与国家和省总体规划的衔接,力争把我市的规划内容纳入国家和省的总体规划。加强各类专业规划的相互协调与衔接,特别是要加强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使用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强部门分工协作,增加规划在解决重大问题上的合力。

(五)强化时间观念,分阶段有序推进。各部门要严格按照责任分工和规划编制的时间要求,组织强有力的队伍抓紧进行课题研究和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各时段的规划编制任务。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编制“十二五”规划的重大意义,把编制“十二五”规划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主要领导要亲自负责,研究部署本部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制定详细工作方案;要成立专班,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要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必须的智力和财力支持。

(二)落实专家咨询制度。对“十二五”总体规划基本思路、纲要草案以及相关专业规划,各有关部门要咨询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专家进行论证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