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范文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精选(九篇)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

第1篇:西方文化概论笔记范文

[关键词]《广西年鉴(2014)》;框架结构;基本属性;文献价值

《广西年鉴(2014)》(1)全面系统地记录2013年广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重大成就和深刻变化,是社会各界了解和研究广西的权威性基本信息资料。笔者读后认为,其鉴框架结构科学合理、编纂特点鲜明,基本属性突出、具有现实服务和存史价值,是一部系统记录广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年度资料性文献。

一、框架结构科学合理、编纂特点鲜明

《广西年鉴(2014)》以16开版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图开卷,以明其记载对象和范围。地图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图院编制,图面上图例、比例尺、市图号:桂S(2014)77号等齐全,以示其鉴卷前地图使用之规范。其后依次为数字广西、年度要闻和图片专辑;数字广西2版页,提供区域・区划、自然、经济、文化、社会方面数字信息76条;年度要闻2版页,提供陈武当选自治区主席等政治、经济、社会要闻6条;图片专辑50版页,由中央领导人在广西、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第十五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重点建设工程、柳州汽车城、精神文明建设、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等121帧照片构成,旨在凸显广西的时代、年度、地情特色,为读者提供关注较高的信息资料。

“《广西年鉴》自1985年创刊后,每年出版一卷。……2014年卷基本框架保持稳定。其基本内容分为综合情况、动态信息、辅助资料三大部分。”(2)

综合情况部分2万字,为全鉴150万版面文字的1.3%。设特载、概论2个专栏。特载为2014年1月16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自治区主席陈武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概论设广西概况、经济和社会发展、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5分目43条目,提供广西2013年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宏观信息。

动态信息部分113万字,为全鉴150万版面文字的75.3%。设政治、法制、军事、经济、产业、国土资源・建设・环保、教育、科学、文化、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体育、民族、社会生活、市县概况、人物等15个部类117分目,其中政治、法制、经济、产业、国土资源・建设・环保、文化、医疗卫生・计划生育8个部类设次分目141个、1581条目。按广西地情实际,其结构层次分为:部类、分目、条目3个层次;设次分目的为部类、分目、次分目、条目4个层次。条目为记载实体,系统完整地提供广西2013年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文诸方面的宏观、中观、微观方面的信息。其中政治类(含法制、军事)363条、20万字,为动态信息条目的23%、版面文字的17.6%;经济类(含产业、国土资源・建设・环保)647条、40.8万字,为动态信息条目的40.9%、版面文字的36.9%;文化人文类(含人物)230条、20.1万字,为动态信息条目的14.5%、版面文字的17.7%;社会类(含民族)141条、7.5万字,为动态信息条目的8.9%、版面文字的6.8%;市县概况200条、25万字,为动态信息条目的12.6%、版面文字的22.1%。

辅助资料部分14万字,为全鉴150万版面文字的9.3%。有大事记、统计资料和附录构成。大事记起自1月4日,止于12月30日,记2013年在广西发生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大事342条,2.48万字,为辅助资料版面文字的17.7%。大事记是动态信息部分资料的佐证。

统计资料为表体构成,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提供,设自治区土地、人口、经济与社会发展各类指标、社会消费、劳动力资源、工资总额、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展、社会保险、居民收入等反映经济、文化、社会的综合性表格50张,表栏设有指标、2009、2010、2011、2012、2013年。统计资料信息资料选择为历时性,由此体现信息连续性,6.2万字为辅助资料版面文字的44.3%,呈现其信息资料的完整、系统,正确反映其发展脉络和轨迹。

附录由自治区机关、各市县政府、外省驻广西办事处地址电话、友好城市、产业园区、2013年文件目录、地质矿山公园名录、自然保护区、名牌产品等用表体记录其静态信息,另有广西国民经济指标与全国对比(2012)、广西与沿海省、直辖市主要经济指标比较(2012)表体4张,呈现广西2012年各项经济指标与有关省、直辖市的横向比较,显现其长处与不足。5.32万字,为辅助资料版面文字的38%。其内容有实用性、参考性与便览性。

《广西年鉴(2014)》以索引收卷。索引是内容的分析索引。正文(包括条目、文献、图片、表格等)中凡具有独立检索意义的完整资料,都可以通过该索引进行检索,全文6.5万字,为全鉴150万版面文字的4.3%。卷前刊有部类,分目、次分目,条目目录,6.2万字为全鉴150万版面文字的4.1%。《广西年鉴(2014)》由卷后索引、卷前目录共12.7万字,为全鉴150万版面文字的8.5%,构成体系完备的双重检索系统,提升《广西年鉴(2014)》的学术价值,为读鉴者提供方便。

《广西年鉴(2014)》卷前有地图、数字广西、图片专辑、编辑说明;基本内容有综合情况、动态信息、辅助资料三部分组成,动态信息为全鉴之主体;卷末为索引。特载为文章报告体,大事记为编年体,统计资料为表体,余则均为条目体,是提供信息资料的主体。辅以随文图照199帧幅、随表格94张,体裁以条目体为主,辅以图照、表、述、目录、记、索引等文体,具有图文并茂、文表相辅的审美价值。基础框架保持稳定,年度特点、地方特色突出,分类科学、层次清楚、领属得当、编排有序,各层次标题简洁、清晰、规范。笔者认为是一部框架结构科学合理、编纂特色鲜明的省级年鉴。

二、基本属性突现,具有为现实服务和存史功能

(一)区域性信息资料为本、辅以适量的域外信息资料

区域性是综合年鉴的基本属性之一。综合年鉴应以本地信息资料为本。综合年鉴是对应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它的基本任务是全面收录对应地域的基本情况和重要资料。各类综合年鉴毫无疑问都应该覆盖本地域的信息资料为主要内容,其栏目设置应该覆盖本地的所有领域,内容选择也应涉及对应地域的所有基本情况和大事要闻。否则,就不能圆满地实现自己的任务。“以本地信息资料为主要内容还必须有篇幅作保障,一般说,年鉴对应地域信息资料的篇幅比例应占90%以上,才能有效地实现自己的任务。”(3)

《广西年鉴(2014)》收录信息资料基本上都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域内的地情信息,仅在辅助资料的附录中记有“广西驻外地办事处”和“广西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与全国对比(2012)”、“广西与其他民族自治区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对比(2012)”、“广西与沿海省直辖市主要经济指标比较(2012)”、“广西与西部省直辖市自治区主要经济指标比较(2012)”(4)张表格。0.6万字,为全鉴150万版面文字的0.4%记录相关域外信息资料。

笔者认为,综合年鉴在以本地域信息资料为本的同时,也应以相关地域信息资料为本区域用。现实世界和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任何地方都不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综合年鉴用适量的篇幅(以不超过总篇幅的10%为宜)反映相关地域的情况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由于年鉴相关地域的信息资料汗牛充栋,又有必要以有用性为标准,严格筛选,为我所用。

(二)年度性信息资料为主,辅以适量历时信息资料

年鉴姓“年”。年度性是年鉴的基本属性之一。年度性规定了年鉴的现实性。同时说明地方综合年鉴是本行政区的年度资料性文献。年鉴的特点是逐年编纂,连续出版,一年一刊。年鉴之所以需要逐年连续出版,主要是由其内容选择的年度性决定的。所谓年度性,就是选题选材以“年”为限,上限是年鉴标示年上年的元旦,下限为同年12月31日。以年度性资料为主要内容,是年鉴内容常编常新的需要。

《广西年鉴(2014)》数字广西、年度要闻、图片专辑、动态信息、大事记均为年度性信息资料,分目、次分目、条目之首均冠以“2013年”字样,反映年度中的特、大、新之人、事、物。年度信息资料146万字,为全鉴150万版面文字的97.4%。

综合年鉴资料以年度性为主,还需以历时性为辅。现实总是割不断历史发展的,年度性资料与历时性资料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年鉴辅以历时性资料,可使年鉴更加全面、真实、深刻地反映年度情况,并达到立体化、连续性的要求。在年鉴编纂实践中,许多年鉴都有选择地收入一些历时性(回溯性、背景性)资料,对年度性资料进行衬托;或运用历时性资料与年度性资料进行对比,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广西年鉴(2014)》在全面反映年度性资料为主的同时,在广西概貌分目的历史、地理、环境、语言等条目,动态信息中的概况条目作一些历史回溯。例【烟草专卖机构及工作概况】则上溯至1983年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司组建(4)。辅助资料中的统计资料大多有2010、2011、2012年的资料,以示其事物发展、变化。其上溯历时性信息资料为4万字,为全鉴150万版面文字的2.6%。

《广西年鉴(2014)》信息资料收录以年度性信息资料为主,辅以适量历时信息资料的选题选材原则有益于综合年鉴记录现实、服务现实、明鉴春秋、编鉴存史之价值功能的实现。

(三)连续性是年鉴的基本属性之一

年鉴的连续性是指一年一鉴,连续出版,且年鉴的框架结构、条目选题、数据资料等方面保持适当稳定,以利于年鉴的存史和为现实服务,为读者所利用。如果年鉴只出版一卷,或者中断了若干年后再出版一卷,那么,一本年鉴只有一年的资料,虽然也有一定用处,“然而其实用价值非常有限。而它连续出版后,其实用价值才能大大地提高,不仅其一年一年的年度资料有用处,且能前后实施一系列的纵向或横向比较,进而得出一地的发展轨迹、规律、趋势等一系列有价值的结论。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说年鉴的价值在于连续编纂和出版。连续编纂和出版的时问愈长,价值愈高。”(5)

《广西年鉴(2014)》自1985年创刊后,每年出版一卷,各卷的基础框架保持稳定。《广西年鉴(2012)・编辑说明》指出:“其基本内容分为综合情况、动态信息、辅助资料三大部分。综合情况部分设特载、特辑、概况3个专栏。动态信息部分设政治、法制、军事、经济、产业、人口・资源・建设・环保、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民族、社会生活、市县概况、人物等12个部类。辅助资料有大事记、调研报告、统计资料和附录。概况及动态信息各部类的内容均作条目化处理,以方便读者检索。部类和条目之间设有分目层次,政治、经济产业等部类还设有次分目层次。”《广西年鉴(2014)》与《广西年鉴(2012)》相比,其基本内容综合情况、动态信息、辅助资料保持一致。但在综合情况中删除特辑,动态信息由12部类增至15部类,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由1部类改为5部类、资源改为国土资源、卫生增计划生育,辅助资料中删除调研报告。其结构层次为部类,分目、条目3个层次。《广西年鉴(2014)》框架相对稳定,同时依据年度特点和事物变化情况作适当调整,以体现稳定和创新的有机统一,同时突现年鉴连续性的基本属性。

《广西年鉴(2014)》除框架结构上保持连续性外,还在概况中的广西概貌、市县概况、各分目之概况均保持一年一鉴的连续性,积累连续性信息资料,为以后志书编修提供基础资料,具有存史价值。

(四)合理选配一、二、三次文献,提升资料性文献的价值

资料性文献是综合年鉴的本质属性或称“第一属性”。资料性文献的内涵是:资料可靠、有存史价值,内容相对完整、形式多样。“资料可靠,有存史价值”,是指收入年鉴的资料一般都经过认真筛选、反复加工、严格审查和多方核对,因而较为可靠。具有较高的存史价值。《辞海》对“资料”一词的释义是:能够直接用做参考或依据的材料。反过来说,不能直接用做参考或依据的材料不能称为资料,而能够直接用做参考资料或依据的材料必须十分可靠。可靠性是年鉴资料区别于其他材料的显著标志。“内容相对完整,形式多样”,是指年鉴资料从内容到形式都能满足读者使用的需要。年鉴的基本寻检单元条目一般按既定的内容要素规范编写,内容较为完整,能够为读者提供较为翔实的资料。(6)

《广西年鉴(2014)》的框架结构(见上文)考察,所设综合情况、动态信息、辅助资料三大部分涵盖广西2013年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部事项,所记内容全面系统翔实。笔者认为:《广西年鉴(2014)》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年度性资料性文献。

从《《广西年鉴(2014)》信息资料类型考察:

一次文献有:特载――政府工作报告,附录中的自治区党委重要文件目录(2013)、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地方法规目录(2013)、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南宁市的清规和民族自治县自治条例目录(2012―2013),共2万字,为全鉴150万版面文字的1.4%。

二次文献有:目录,索引,辅助资料中的大事记、统计资料、附录(除上文一次文献外),随文图照、表格,共41.5万字,为全鉴150万版面文字的27.6%。

三次文献有:综合情况中的概况和动态信息之全部,即1654个条目,共106.5万字,为全鉴150万版面文字的71%。

《广西年鉴(2014)》一、二、三次文献所占全鉴版面文字分别为1.4%、27.6%、71%。其特点是:(1)特载仅有政府工作报告,文件选自为重要文件为表体,表栏仅有文件号和文件名称,有效地压缩一次文献中的无效信息。“年鉴对于一次文献,不可不收,也不可多收。不可不收是因为有的一次文献权威经典,存查价值较高;不可多收是因为一次文献不论多么重要,在年鉴中也只是附属的参考资料,而且年鉴不论部头多么大,篇幅总是有限的,年鉴要在有限的篇幅里密集足够数量的有效信息,不能不合理配置版面资源。那么,如何配置呢?据对国内外30种在版年鉴的调查统计,笔者以为,一次文献占全书的篇幅比例以10%左右为宜。”(7)按10%左右的比例,《广西年鉴(2014)》似可适当增加一次文献。(2)二次文献种类较多、面广、容量大,为全鉴版面文字的27.6%。其分布前有目录、后有索引为13万字,为二次文献的31.3%;辅助资料中的统计资料和附录为10.8万字,为二次文献的26.5%;随文图照11.5万字,为二次文献的24%;随文表体7.6万字,为二次文献的18.7%。综合年鉴应“扩大二次文献规模。二次文献又称线索性文献,通常是在对一次文献进行再加工(概括、压缩、抽象、整理、标识、绘制等)的基础上形成。年鉴中的二次文献形式主要有文摘、目录、名录、大事记、专项年表、解释性资料、统计表、示意图、照片等。其特点是简约概括,内容直观,检索方便,篇幅小信息量大。……二次文献由于经过压缩加工,在同样的篇幅里能容纳更多的有效信息,因此,努力扩大二次文献规模,不但能有效地充实年鉴内容,使年鉴在有限的篇幅里高度密集信息资料,而且能够通过二次文献提供的追踪线索,使年鉴的内容张力得到增强。这对于强化年鉴的资料性,提高编纂质量意义十分重大。从目前地方专业年鉴的编纂实践看,将二次文献的规模扩大到占总篇幅的40%左右,是必要的”(8)。按40%左右的比例,《广西年鉴(2014)》似可增加二次文献。(3)精选三次文献。《广西年鉴(2014)》以条目体式的动态信息部分作为三次文献,其文字量为全鉴150版面文字的71%,是《广西年鉴(2014)》信息资料的主体。

笔者认为,《广西年鉴(2014)》一、二、三次文献选配比较科学合理,做到控制一次文献,扩大二次文献、精选三次文献,由此广大信息量,从资料反映的层面看,既收宏观信息资料,又收中观、微观信息资料。

三、值得思考的二个问题

(一)个别数字信息有误

数字广西记载“人口自然增长率7.93%”。笔者按常识判断,7.93%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肯定不符合广西实际地情。考其鉴“【人口和计划生育概况】201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7.93‰”(9)。笔者判断7.93‰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准确无误的。7.93%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编者审核和校对不慎所产生的硬伤。应引起编鉴者关注,须知书刊中一处失误会造成全鉴之疑的负面影响。“年鉴编纂应建立健全审读、审核和校对制度,以保证质量。”(10)

(二)市县概况位置信息资料要素不全

市县概况中的14个地级市、110个县(市区)仅记录在广西的位置,未记具体方位四至八到。笔者认为,应参照概况中地理记录为广西“东连广东省,南临北部湾与海南省隔海相望,西与云南省毗邻,东北接湖南省,西北靠贵州省,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11)。按此规范记录市县之四至八到。

注释:

(1)《广西年鉴(2014)》,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西年鉴出版社2014年10月版,下称《广鉴》

(2)《广西年鉴(2014)・编辑说明》

(3)许家康:《论年鉴的资料性》,《年鉴信息与研究》2009年第3―4期

(4)《广鉴》第165页

(5)孙关龙:《年鉴的性质与特点》,《年鉴信息与研究》2007年第4―6期

(6)许家康:《论年鉴的资料性》,《年鉴信息与研究》2009年第3―4期

(7)许家康:《论年鉴的资料性》,《年鉴信息与研究》2009年第3―4期

(8)许家康:《论年鉴的资料性》,《年鉴信息与研究》2009年第3―4期

(9)《广广西年鉴(2014)》第316页

第2篇:西方文化概论笔记范文

2、随处学习每天练跑途中记忆词语。在盥洗池旁贴一张词汇表,每天刷牙时熟记一个生词;无论怎样各具特色,有一点他们是一致的:保证学习时间,坚持不懈。

3、讲究条理把常用的与学习有关的东西都放在伸手可及的位置,将重要的学习用品和资料用一个纸箱或抽屉装好,避免用时东翻西找。

4、学会阅读学会快速阅读,提高单位阅读量,学会读一本书的目录、图解和插图,为提前了解本书内容,获取更有效的信息;当积极的读者--不断的提问,直到弄懂字里行间的全部信息为止。

5、合理安排再晚也勉励自己当天完成作业。

6、善做笔记强调记笔记的功夫,尖子生往往一边听课一边记重点。有的在笔记本中间华一道线,半边摘录课文概要,另半边记下老师补充的东西。

7、书写整洁。

8、及时提问。

9、学习互助学生经常一起讨论家庭作业中的难题,使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并相互交流心得。

第3篇:西方文化概论笔记范文

①直观性。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是显而易见的,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马原理》)这门课程来说它的直观性不是其他课程可以比拟的。《马原理》概念多,原理多,抽象,难以理解,但多媒体教学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比如,在《马原理》中我们讲到物质这个概念,学生很难准确定义物质到底是什么,很多学生会想当然地把客观世界的一切东西称为物质,而忘记了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把共性和个性概念混淆。那么我们运用多媒体展现一般生活中的各种具体物质,让学生很明显地去感受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准确把握物质的定义。②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马原理》理论性太强,需要教师和学生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能力,这对教师来说有难度,对学生来说更是困难。有些专业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很强,那么对于一些概念的把握会轻松一些,但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但不会产生兴趣,反而会反感到抵触。例如,在讲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时,尤其是空间,它将运用到天文学知识、相对论的知识,那么工科生来说兴趣一定比文科生要强,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讲述完相关概念后会给学生放一些关于“宇宙的产生和发展”、“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出现”,“天气的变化”等科普视频,学生可以从视频中体会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而且有图有声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③节约了时间和空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如今有些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学时大幅度压缩,所以一堂课对教师来说要涉及的内容太多,如果只是一味地说教和写板书会浪费很多时间,可能按预定完成不了教学计划,但是多媒体的介入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它涉及的内容更多,容量大,信息广,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虽然有着传统教学无法企及的优点,但并非所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都适合用多媒体来表现,也并非每一节思想政治理论课都必须用上多媒体,多媒体教学有自身的局限性。

2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①阻碍青年教师的发展。如今的高校教师团队逐渐呈现出一个新特点,即青年教师成为教学的主体。这对于教学来说很有帮助,青年教师思维活跃,愿意主动接受新鲜事物,吃苦耐劳,但是现在的青年教师字都不好看,更不用说是板书的设计。所以很多青年教师为了避免写板书,更多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整个一节课黑板上一个字也没有,其实这是不正常的教学手段。板书虽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教师在写板书的过程中能科学地展示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也可以看出一个教师的思维变化过程。②教学信息量过大。首先,多媒体虽然信息广、容量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完成教学计划,可是学生长时间盯着多媒体看容易大脑疲劳,教师长时间对着多媒体讲课容易思维受限,整个课堂环境缺少“人情味”。其次,学生只是对多媒体呈现出的图片、视频或是声音感兴趣,每节课就等着老师放视频放图片,寻找视觉冲击感,但是一节课下来只是过眼云烟,华而不实,忽略了书本的重要性。③学生不会做笔记。做笔记是每个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而大学的笔记由于一节课内容较多,只能去记忆老师上课的重点。但多媒体的出现使学生退化到懒的做笔记,因为现代技术的发展很快,多媒体信息量的增大,使得学生一看到那么多文字就不想去写,于是在课堂上拿手机利用拍照功能拍下老师的每一张幻灯片,或是下课后拿移动硬盘考取老师的多媒体资料。

3多媒体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改进措施

多媒体教学虽然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但它只是一个授课手段,不能作为授课的主导工具。课堂上的主人还是教师和学生,多媒体只能作为“辅助”的作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学习。所以对多媒体教学要进行一些授课上的改进。

3.1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表情都对教学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且传统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亲切的话语,更加口语的形式和学生交流,容易掌握和把控学生的动态学习。同时传统教学中对教师的备课水平也是很有考验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预设一些突发状况,或是多准备一些备用资料。而多媒体它只是一个机器,没有情感,没有生命,教师如果满堂使用多媒体教学,就导致和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远,形成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效果,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课堂表现情况。其次,如果遇到突发状况如停电等问题,教师又没有纸质的教案,这就会导致教学事故。所以二者应该相互结合,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把多媒体用在真正应该用的授课内容上。

3.2多媒体教学与笔记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由于信息量过大,使学生有一种应接不暇,来不及做笔记的感觉,所以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要考虑这个问题。多媒体是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并不是所有知识概念的叠加,教师应该在授课中注意,该让学生做笔记的地方应该以板书的形式,通过思维的推倒呈现出来,尽量避免所有的东西都展现在多媒体上,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分清主次,这样一来学生会将学习回归到课本和老师的讲授上去。

3.3提高教师制作多媒体的水平

多媒体课件制作和运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的实现。教师应该多参加一些多媒体制作的培训,体会多媒体教学的真正内涵,而不是简单图片粘贴,视频播放,动画声效,更不是直接将书本知识复制粘贴到多媒体,或是教案和板书的“搬家”。其实,多媒体教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既要教师熟练掌握和运用多媒体技术,更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社会的实际,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能动作用。

4总结

第4篇:西方文化概论笔记范文

关键词票据保证 民事保证 票据行为

一、票据保证概述

我国的票据立法比较晚,《票据法》颁布于一九九五年五月十日实施的时间是在一九九六年一月一日。该法第四节规定了相关“保证”的内容。并根据第八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本票也适用保证制度。

票据保证是一种附属于出票行为的一种票据行为,它是票据债务人之外的与原票据债务没有关系的人来担保票据债务的履行的一种票据行为。①概念中的票据行为是指出票、背书、承兑以及保证等票据行为,其中出票行为是基本票据行为,票据的权利义务是由于出票而产生的,没有出票就不可能有票据的背书、承兑、保证等行为,票据的背书、承兑、保证等行为具有明显的从属性。这里票据债务包括承兑人的付款债务和发票人、背书人和参加承兑人的偿还债务(被追索债务)。②

二、我国票据保证制度与外国票据保证制度异同

我国票据保证制度与西方国家的票据保证制度拿来做比较时,可以发现虽然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但由于中西方在 政治 、 经济 、 法律 、文化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各国之间在票据立法的宗旨和侧重点的不同使票据保证制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下文将就

(二)关于保证人名称和住所是否为绝对必要记载事项改善意见

笔者认为绝对必要记载事项中将保证人的名称和住所也包括进去有待商榷。虽然保证人在票据或粘单上为票据行为时,应当记载保证人的名称和住所,以便于票据权利人能够及时了解保证人的情况,并顺利行使票据权利。但从票据保证的效力来看,在没有被保证人的名称和住所情况下可以依保证人的签章推定其名称和住所,所以即使没有记载也不会影响票据保证的效力。建议将其列为相对应记载事项。

(三)关于票据保证类型方面的改善意见

根据我国票据法的相关规定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我国不支持部分保证和略式保证。笔者认为这样的规定有不妥之处。关于部分保证笔者认为:部分保证在许多国家都已得到认可。日本的票据法有类似的规定。在国际化趋势越来越强烈的今天,我国要加快在这方面与国际接轨的步伐。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保证人的能力有强弱的差别,非要坚持票据的全部保证,必然会使一些有部分保证能力的保证人不能在票据上进行保证,不利于持票人票据权利的担保。最后,在我国当前信用欠佳的情况下,有部分保证总比没有任何保证强。⑤关于略式保证笔者认为我国《票据法》的规定也存在不妥。首先,承认略式保证有利于与国际接轨,因为国际上有许多国家承认略式保证。其次,将略式保证作为无效保证势必导致大量保证行为无效,不利于维护票据的流通。

综上所述,通过票据保证与我国民事保证制度以及国外相关票据保证制度的比较,笔者认为我国票据保证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独立性和从属性双重特点的结合,这使得它与民事保证与票据的其它行为:出票、背书、承兑等明显的区别开来。我国票据保证制度与民事保证制度在很多方面的不同,通过比较可以使读者更容易的把握两者的不同。通过与国外有关票据保证制度的比较可以使大家更容易发现我国票据保证制度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优势所在,为以后的票据保证制度的完善提供相关借鉴。

注释:

①谢怀轼.票据法概论.北京: 法律 出版社,1990.146.

②曹守晔.票据保证的概念、方式和效力.最高人民法院.

第5篇:西方文化概论笔记范文

摘要本文首先对票据保证制度概念作了简述,然后对比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票据保证制度上的差异,再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对策。 关键词票据保证 民事保证 票据行为 一、票据保证概述 我国的票据立法比较晚,《票据法》颁布于一九九五年五月十日实施的时间是在一九九六年一月一日。该法第四节规定了相关“保证”的内容。并根据第八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本票也适用保证制度。 票据保证是一种附属于出票行为的一种票据行为,它是票据债务人之外的与原票据债务没有关系的人来担保票据债务的履行的一种票据行为。①概念中的票据行为是指出票、背书、承兑以及保证等票据行为,其中出票行为是基本票据行为,票据的权利义务是由于出票而产生的,没有出票就不可能有票据的背书、承兑、保证等行为,票据的背书、承兑、保证等行为具有明显的从属性。这里票据债务包括承兑人的付款债务和发票人、背书人和参加承兑人的偿还债务(被追索债务)。② 二、我国票据保证制度与外国票据保证制度异同 我国票据保证制度与西方国家的票据保证制度拿来做比较时,可以发现虽然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但由于中西方在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各国之间在票据立法的宗旨和侧重点的不同使票据保证制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下文将就中国与西方两大法系有关票据保证制度的差异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差异: (一)票据保证立法体例的差异 西方两大法系的票据保证的立法体例与我国存在不同。在日内瓦体系中有专设章节规定票据保证。在英美法系中,英国没有相关规定,美国在融通制度上有这方面的规定。 通过上面的的比较可以看出在有关票据保证的规定方面,我国以及日内瓦统一票据法体系规定的比较详细;而英美法系对票据保证略有涉及,比较简略。 (二)票据保证适用范围的差异 我国《票据法》第2章第4节专门规定了汇票保证,并在第81条明确规定本票保证准用汇票保证的有关规定。并没有有关支票适用保证制度的规定据此可以推定票据保证在我国适用汇票和本票,不适用支票。 日内瓦体系规定支票也适用票据保证。原因在于它们的票据法所规定的有关支票提示付款期限比较长,所以支票也适用保证。在英美法系国家,作为特殊汇票的一种的支票,票据保证除适用于汇票、本票外,支票也是适用的。 (三)保证人资格的差异 中国票据法不允许票据债务人本人担当票据保证人。而日内瓦体系的票据法是允许票据债务人被人担当票据保证人的,即票据的保证既可由第三人为之,也可由已签名于票据上的债务人为之。比较而言,笔者认为前一种立法较为可采。有人认为可以对持票人而言,这对持票人而言并没有任何不利,法律没有必要加以限制。 三、我国票据保证制度的改善对策 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想适应这个变化就要不断做出改变。每一个制度都是按照当时的实际情况而建立,但是不能墨守成规,否则再好的制度也要被淘汰。票据保证制度的目的和作用在于追加有关票据的信用,促进有关票据证券的流通。③实际情况下票据保证在这些方面确实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做用,但我们不可以忽视我国现在的票据保证制度存在的不足。以下将就我国票据保证存在的不足提出一些改善意见。 (一)关于未记载保证日期时推定问题的改善意见 根据《票据法》第四十七条第2款规定,即保证人在汇票或者粘单上未记载保证日期时,票据法一律推定出票日期为保证日期。笔者认为票据法这样规定过于简单,在许多情况下与事实不符。首先,在票据保证的记载事项中有被保证人时,依常理,保证人肯定是在被保证人做出票据行为同时或之后才做出保证行为的。其次,我们可以根据《票据法》第四十七条第1款规定:在汇票或者粘单上保证人没有记载被保证人的名称时,已经被承兑了的汇票,承兑人是被保证人;没有被承兑的汇票,出票人是被保证人(出自《票据法》第四十七条第1款)。适用日期方面“已经被承兑的票据,承兑的日期就是保证日期;未被承兑的汇票,出票的日期为保证日期”。根据以上论述笔者认为可以借鉴相关学者的结论,即在未明确记载保证日期的情况下 ,将保证日期推定为被保证人做出票据行为的日期会更符合客观情况。④ (二)关于保证人名称和住所是否为绝对必要记载事项改善意见 笔者认为绝对必要记载事项中将保证人的名称和住所也包括进去有待商榷。虽然保证人在票据或粘单上为票据行为时,应当记载保证人的名称和住所,以便于票据权利人能够及时了解保证人的情况,并顺利行使票据权利。但从票据保证的效力来看,在没有被保证人的名称和住所情况下可以依保证人的签章推定其名称和住所,所以即使没有记载也不会影响票据保证的效力。建议将其列为相对应记载事项。 (三)关于票据保证类型方面的改善意见 根据我国票据法的相关规定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我国不支持部分保证和略式保证。笔者认为这样的规定有不妥之处。关于部分保证笔者认为:部分保证在许多国家都已得到认可。日本的票据法有类似的规定。在国际化趋势越来越强烈的今天,我国要加快在这方面与国际接轨的步伐。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保证人的能力有强弱的差别,非要坚持票据的全部保证,必然会使一些有部分保证能力的保证人不能在票据上进行保证,不利于持票人票据权利的担保。最后,在我国当前信用欠佳的情况下,有部分保证总比没有任何保证强。⑤关于略式保证笔者认为我国《票据法》的规定也存在不妥。首先,承认略式保证有利于与国际接轨,因为国际上有许多国家承认略式保证。其次,将略式保证作为无效保证势必导致大量保证行为无效,不利于维护票据的流通。 综上所述,通过票据保证与我国民事保证制度以及国外相关票据保证制度的比较,笔者认为我国票据保证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独立性和从属性双重特点的结合,这使得它与民事保证与票据的其它行为:出票、背书、承兑等明显的区别开来。我国票据保证制度与民事保证制度在很多方面的不同,通过比较可以使读者更容易的把握两者的不同。通过与国外有关票据保证制度的比较可以使大家更容易发现我国票据保证制度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优势所在,为以后的票据保证制度的完善提供相关借鉴。 注释: ①谢怀轼.票据法概论.北京:法律出版社,1990.146. ②曹守晔.票据保证的概念、方式和效力.最高人民法院. ③谢石松.论票据保证制度.法学评论.1996(4). ④胡德胜,李文良.中国票据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 ⑤郑孟状.票据法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61-162. 参考文献: [日]奥岛孝康,中岛史雄.商法演习Ⅱ.成文堂.1993. [日]铃木竹雄.票据.法支票法.有斐阁.1989. 王利明,崔建远.合同法新论(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时永才,冯建平.票据保证与民事保证的区别.法学天地.1997. 曾月英.票据法律规制.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 史正保.试析中外票据保证制度之差异.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

第6篇:西方文化概论笔记范文

[关键词]高中物理衔接思维方式数学工具

一、问题产生原因的初步分析

1.学生对新环境的不适应。熟悉的老师,一起学习生活的同学,了如指掌的周围环境都发生了变化。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新的周围环境……高一学生产生一些莫名的焦虑和烦恼。学生适应新的环境要有一个过程。这些对他们都会造成一些消极的影响,淡化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2.思维方式的不适应。初中生的思维与高中生的思维是不同的。初中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他们往往要借助生活中的亲身感受或习惯观念等进行思维活动。因此定性的感性知识多,定量的理性的逻辑内容少,这是符合初中生的思维规律的,这种思维是属于较低的思维,其由物理感觉引成的物理概念是直接的、经验性的、浅层的。

高中生的思维则要形成抽象思维,属于理论型的。对他们要求能够利用理论做指导来归纳综合各种事实材料,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程序,利用判断推理等手段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并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3.学习难度深度的不适应。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的、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接受。

高中物理教学则是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的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

4.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不适应。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并不突出,但到高中物理教学中却已经成为能否处理各种实际问题至关重要的手段了。对比初中物理,高中阶段很多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明显加多加深。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常用的就有10个,且公式各有其不同的适用范围,再加上运用图象分析和处理物理问题,学生解题时就往往无所适从。

5.学习方法的不适应。初中学生更多的习惯于教师传授知识。进入高中后,高中物理内容多了,难度大了,课堂密度也上来了,而且知识之间有关联,而有的同学还以老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还有的同学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听课方法,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穷于埋头做笔记,不得要领,不能很好的理解知识,因而学生就感觉到物理深奥难懂。

二、高一物理教学中应采取的对策

1.改进教法,阶梯式提高难度。改进课堂教学,设法创造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判断能力、概括能力、抽象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应使学生了解推导过程,清楚其使用前提和值得注意的问题,即清楚概念的来龙去脉和规律的适用范围。同时应该使他们知道为什么要引入?怎样进行抽象概括?

物理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从认识规律、理解规律、掌握规律,到应用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个过程梯度高、难度大,在教学中应该一步一步地走,适当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步步提高,切不可高估学生的学习能力,要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积累经验、丰富知识。同时高一物理教师必须熟悉初中物理教材,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2.明确方向,使学生尽快入门。学好物理,入门非常重要。物理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包括其内容和研究方法。比如物理概念的学习,一般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为什么要引入概念?其物理意义是什么?物理量如何定义?数学表达式如何?量的性质等等。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意识到这是物理研究概念的一般方法,那么对以后学习概念就有方向。不会误以为学习概念就是背出其内容,记住他的公式就好了,就能掌握概念的内涵。调查表明,大多数高二学生认为物理并不难学,其原因是他们已经摸出了物理学习的门路,入了门。也就是他们掌握了物理研究对象的内容、研究的方法,找到了其内在规律。

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渗透物理思想与方法教学。高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其注意事项。高一物理中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都是如此。引导学生一次又一次的从物理情景和过程之中建构物理模型的过程中,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就会逐步提高,不断强化。

3.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增强其自主意识。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学习方法,之所以有一部分高一同学跟不上,学习物理吃力,跟他们没有正确的适合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不无关系。因此,高一物理教师一开始就要指导好学生的听课、笔记、作业、复习等环节。就听课来说,要让学生知道问题是怎样引入,规律是怎样得出,例题的分析思路和解题方法。做笔记不能还是象初中一样,为了便于记忆全部都记下,而应该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下重点、难点,及一些相关说明。笔记也不要求记在笔记本上,记在书上空白处就行了,这样便于结合教材理解掌握。

高中物理内容多,信息量大,且有一定的难度和坡度。学生要听好课,就必须提前预习,特别是那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尤其如此。老师要让学生明白物理的预习不能只是一目十行,一扫而过的阅读教材,而是要有所思、有所疑、有所获。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老师在讲评试卷或作业时对由于概念混淆不清或不理解,以及对物理概念不清而造成的错误,应当场让学生查阅教材,并结合教材进行分析,使学生意识到这些知识在教材上阐述的一清二楚,应该重视教材的阅读。同时,老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选取一些难度稍低、可读性较强的章节,采取学生自学、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老师还要指导好学生对知识进行复习和总结,如我们可以在每节课新课之前让学生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小节。新课学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进行单元总结,画出知识结构图。

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是一个需要多方合作的、统筹安排的系统工作。要从教材、从学生方面想办法;也要从教法、教师方面想办法。而且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又会产生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物理老师应该时时关注和研究,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渡过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衔接关。

参考文献:

[1]梁树森.物理学习论.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

[2]王学斌等.中学物理教学.北京:北京教育出版.

第7篇:西方文化概论笔记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笔记;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185-01

整理数学笔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中学生应具备的一项基本功。笔者认为,整理笔记就是把所学知识简化、深化、系统化的学习过程,它是学生学习获得高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注意引导。

1.整理数学笔记的意义

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一个善于整理数学笔记的学生,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归纳、概括能力。坚持长期整理数学笔记,对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对清清楚楚地搞清数学知识的结构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要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高度来认识整理数学笔记的意义,使学生能主动地、积极地、认真地整理,以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在复习时,一打开笔记本,就心中有数,这样就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数学笔记的形式和种类

笔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许多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摸索、归纳,总结了形形的笔记形式达数十种。实践证明,中学生应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就应选择适合自己的整理笔记的形式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笔记形式:

2.1 提纲笔记:提纲笔记就是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内容提炼概括为有逻辑关系的纲要结构,并将所学的伪容要点提纲挈领地列举出来,从而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建立起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提纲笔记的优点是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文字精炼、重点突出。所以,中学生要想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掌握和深刻理解,就要善于整理提纲笔记,即将所学的知识内容(包括公理、定理、定义等概念及典型例题的答案要点)以纲要的形式列举出来,并尽可能地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同时也可记下老师根据实际需要补充的重要内容;新的论证、新的解题方法,并及时记下其体会,这有利于继续学习探讨。

2.2 卡片笔记:也称活页笔记,它就是将所学的知识内容(例如:整式的乘法公式、幂的运算法则、实数的分类、三角形的分类、四边形的分类等)记在卡片上。卡片笔记的优点是可分可合,也可以随时调换,重新排列。它是积累知识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

2.3 图表笔记:图表笔记就是自己将所学知识,按纵横顺序绘列成图表系统。图表笔记的优点是简明扼要,网络分明,对比性强,使人一目了然,突出内容的直观性与概括性,也便于记忆和掌握。它对于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教给学生笔记方法

3.1 记老师的思路 ,不记"教学实录".我认为,有的同学习惯于"教师讲,自己记,复习背,考试模仿",一节课中,笔记记了几页纸,成了"教学实录"。他们过分依赖笔记,忽视了老师的讲解和思考,以为没有听懂不要紧,只要课后认真看笔记就可以了。殊不知,这样做往往会增加学习负担,学习效率反而降低,易形成恶性循环。

3.2 让学生在新课中的"记录员"身份为知识的"探究员"。初中数学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因此听新课时,学生不应再当"记录员",应勇于充当知识"探究员"跟着教师的思路转,从教师分析解题思路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从概念的学习中归纳总结学习新概念的方法。学生笔记只记课中的关键、注意之处,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铺好路。

3.3 记自己的"闪光点"和疑问。虽然做题是学习数学的基本途径,但若一味做题抄录,不认真领悟其中蕴含的重要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学不好数学的。易错之处或重要的解题思想,要用简短精炼的词语作为评注,把闪光的智慧用笔记下来,这对提升数学素养大有裨益。

3.4 复习课中的"单项式"笔记为"知识块"笔记。听数学复习课,学生的笔记应重视旧知识的归纳和应用过程,以构建数学"知识块"为主。"知识块"应在教师的精心示范和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收录、整理笔记,着重引导学生分类整理。如基本方法、技巧、基本图形、典型习题等,对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初步的系统化、概括化,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为所学的新知识应用于实际形成新的技能作准备。"知识块"的收录和积累无疑对学生良好学习惯和人格品质的培养大有裨益,而"知识块"的组合补缺和化归又能充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甚至创造能力。

3.5 笔记不能"记完就扔"。笔记记完就扔就失去了意义。数学好的同学一般都要经常对笔记进行阶段性整理和补充。例如可以分类建立"错题集",整理每次练习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并作剖析;还可以将笔记整理为"妙题巧解"、"方法点评"、"易错题"等类别。只要这样坚持做下去,到了紧张的综合复习阶段,就会显得轻松、有序,还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把所学知识系统化、信息化。

3.6 问作业,有技巧。有的话天天说,却未必有效果。有些家长一回家就马上问孩子功课,这样极易引起孩子的心理反感,为什么我们不问问:"今天你什么课上得最有意思?"、"你向老师提了什么问题?"、"你借到了什么新书?"……假如我们对孩子的精神生活表示淡漠,只是想到营养与成绩,长此以往两代人感情会产生隔阂,心灵就很难沟通了。

第8篇:西方文化概论笔记范文

1.认真观察

学习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而感性认识主要靠观察来获得,所以观察方法就是首要的学习方法。观察方法主要包括顺序观察、对比观察、动态观察和边思考边观察。

(1)顺序观察。顺序观察包括两层意思。从观察方式上来说,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用显微镜观察也是先低倍,后高倍。从观察方位上来说,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

(2)对比观察。对比观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质。

(3)动态观察。对生物生活习性、生长过程、生殖发育的观察都属于动态观察。动态观察的关键是把握观察对象的发展变化。

(4)边思考边观察。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思维可促进观察的深入,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带着问题观察,边思考、边观察。

2.做好笔记

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继续收集资料,积累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可以说,做笔记是一条成才的途径。做笔记的方式很多,在生物学学习中,主要有以下三种。

(1)阅读笔记

要想使学到的东西长期储存、随时提取、应用自如,就要在读书时,随时做读书笔记。阅读笔记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抄写笔记,又分为全抄和摘抄。做这种笔记应注意抄后校对,避免漏误,然后标明出处,以备日后查考。②卡片笔记,卡片内容不限,因人而定,但一般应具有资料类别、编号、出处、著者姓名、正文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每张卡片最好写一个内容,并能及时进行分类归档或装订成册。③批语笔记,即在书页空白处随手记下对原文的个人意见和心得体会等。④符号笔记,即在原文之间标注符号以对原文加深理解。常用符号有黑点、圆圈、直线、曲线、双线、虚线、箭头、方框、三角、惊叹号、问号等。作符号笔记应注意两点:一是符号意义必须明确,并且要贯彻始终;二是符号不能过多过密,否则重点难以突出。⑤概要笔记,即对某本书或某篇文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写出其重点内容。

(2)听讲笔记

即听报告、听讲座和课堂听课的笔记,做这种笔记的突出矛盾是记的速度赶不上讲的速度,为此要做到“三记三不记”即重点问题、疑难之处、书上没有的记;次要问题、易懂之点、书上有的不记。

(3)观察笔记

即在生物课内外对生物形态和生命现象进行观察时所作的记录。做这种笔记要注意细节,注意前后比较和过程变化,并要抓住特征。

3.重视思维过程

思维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思维方法是思维的关键,所以思维方法在学习方法中占有核心的位置。在生物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如下几种。

(1)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分析是把知识的一个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是把知识的各个部分联合成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是生物学学习中经常使用的重要方法,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只分析不综合,就会见木而不见林;只综合不分析,又会只见林而不见木。在实际运用时,既可先分析后综合,也可先综合后分析,还可以边分析边综合。

(2)比较和归类的方法

比较是把有关的知识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比较一般遵循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寻找出知识之间的相同之处,即异中求同;二是在寻找出了事物之间相同之处的基础上找出不同之处,即同中求异。

归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思维方法。生物学习中常采用两种归类法:一是科学归类法,即从科学性出发,按照生物的本质特性进行归类;二是实用归类法,即从实用性出发,按生物的非本质属性进行归类。

比较和归类互为前提,一方面只有通过比较,认识生物的异同点之后,才好进行归类;另一方面,只有把生物进行归类,才好进行比较。因此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

系统化就是把各种有关知识纳入一定顺序或体系的思维方法。系统化不单纯是知识的分门别类,而且是把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使其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编写提纲、绘制图表等方式,把学过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

具体化是把理论知识用于具体、个别场合的思维方法。在生物学学习中,适用具体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分析和解释一些生命现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生物学理论知识。

(4)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抽象是抽取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法,抽象可以有两种水平层次的抽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抽象;二是本质属性的抽象。

概括是将有关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联系起来的一种思维方法,它也有两种水平层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概括,叫做感性概括;另一种是本质属性的概括,叫做理性概括。

第9篇:西方文化概论笔记范文

一、理直气壮地强调记忆和背诵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我们反复强调背诵记忆环节的重要性,不仅要求学生背诵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方法论,而且要求学生对课本上的重要知识点均能历历在目,了如指掌,能够构建“知识树”,把课本学透、学薄,并时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多动脑、动口、动笔,特别强化了学生记忆典型例题的答题方法和答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举一反三,提升效率。

二、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明确教学中的记忆目标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运用,二者不能分割开来。忽视知识片面强调能力,能力将成为一座沙丘之塔。所以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教学中认真指导学生从前言、标题、摘要到正文认真熟记教材,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逐字、逐句、逐段地反复阅读,多动脑筋,真正弄清每个知识点。重视记忆背诵环节,明确背诵的内容。比如应该记住一些哲学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的记忆要准确,有些关键词要与教材完全吻合,不能随意搞错,如物质概念中的“客观实在”就不能说成是“客观存在”。又如规律不能说成规则,意识反作用不能说成反映。这些基础知识就如同我们房子的地基,一定要打牢打稳,只有这样才能无坚不摧。

三、运用科学的方法――“典型”记忆法

1.比较记忆法

易混比较法,就是把一些看似相似,其实有着本质区别的概念,比如意识的能动作用与意识的反作用、规律与规则、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等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弄清这些概念的真正区别和联系。对照比较法,就是把要比较的几个对象在同一时间出现,使学生直接在感知过程中进行辨别分析,如意识、认识、真理、理论、科学理论等概念,从内涵上进行比较,比较它们所反映的思维过程的不同层次水平,所反映的范围、程度。意识,属于唯物论范畴的概念,而认识、理论、科学理论、真理则属于认识论范畴,它们的个性是对客观事物的不同水平的反映。

2.关键词法

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要注意发现、归纳和概括出基本概念和原理中的“关键词”,有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比如,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可以分别概括为:“调节”、“刺激”、“促进”或者“棒子作用”、“鞭子作用”和“筛子作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方法的三点可以概括为“对内”和”对外”两个大的方面。企业的兼并就是“大鱼吃小鱼”,企业的破产可以理解为企业按法定程序“安乐死”,等等。关键词的概括和总结可以自己进行,也可以上课听老师总结。

3.系统记忆法

化繁就简,使琐碎的知识系统化。整个哲学划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辩证唯物主义又分为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个部分。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明确知识范围,从宏观上把握知识。如我用六个字概括辩证法的内容,即联系发展和矛盾,要求学生一提到辩证法就想起这六个字来,就从这六个字里面找知识点、找范围。

4.趣味记忆法

哲学的一些原理枯燥、抽象,记起来比较困难,我就把他们编成顺口溜,比如在两点论和重点论的教学中,我就用了“任何事物分两点,两点之中有重点,重点并非不转变,亦可转为非重点”来概括,这样,学生就对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另外,我还采用缩句法等,如:规律就是联系,什么样的联系呢?是本质的必然的固有的联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等。

5.公式记忆法

我们把哲学的主观题归结为体现型,即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运用公式“观点+材料”;说明型即什么样的哲学道理说明材料里的现象;原理+方法论+做法(哲学侧重方法论)做法型,即用有关哲学原理说明应该怎么去做。

6.事例法

对于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尤其是比较难懂的),一定要找到一个比较典型的事例辅助理解,做到抽象理论具体化。比如: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就可以对应到课本上的图画“一哄而下”;理解商品的概念就联系“自己用的书”不是商品,而“书店出售的书”才是商品;“社会主义国家的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可以联系“神六的成功发射”、“三峡工程、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的建设”,等等。事例的寻找可上课从老师那里找,也可以自己总结,事例应该是材料、图表、漫画、数字等直观形象的东西。

7.动笔记忆法

好脑子不如烂笔头,眼过千遭,不如手过一遭,教师应要求学生动笔整理、积累、作答。

8.反复记忆法

好多学生都会说其实这些题,我们都做过,当时也明白了,就是没记住,考试时就是不会做,所以教师应注意旧题的重复和再现,好题不怕重复,重点不怕重复,重复到学生一看类似的题目,答案就能呼之欲出。

9.对比联系法

对于相近的、相反的概念和原理,把他们放到一起加以对比和联系,这比单纯一个个理解和记忆更容易。比如,学习“价值”,要对比联系“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格”等概念;学习“价值规律的作用”,要对比联系“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学习“企业”,要对比联系“市场主体”、“公司”、“企业法人”等概念。每学完一节尤其是一课的内容后,都要做这一项工作。另外,要注意老师上课在这方面的总结和参考书上面的总结。

四、多种形式检查,加强记忆效果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