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范文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精选(九篇)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第1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范文

关键词:历史教学 培养学生 人生观、价值观

人民是历史的主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历史人物对当时社会和历史的影响、甚至对历史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进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人说,“以史为鉴,可明得失”、“读史使人明智”等语,都显示出人们学习历史、研究历史的重要性。学习历史,了解历史的进化过程,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影响,有着重要作用。所以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重视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也是中学历史新课标明确规定的。

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社会的影响和受到的正确教育等有着很大的关系。历史教师必须要很好的利用好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利用好教材和课堂教学资源,对学生逐步建立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挥好引导作用。

学生的历史知识不仅来自课本和课堂,也来自家庭、影视作品和课外读物等。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歪曲史实、美化封建人物的“帝王、妃后、公主(格格)”等的影视品,这些影视品宣扬皇权天授、至高无上、臣民要盲目服从等封建思想(当然也有一些为了国家的富强和稳定而采取的一些治国治民的政策值得肯定),这与现代文明社会提倡的人人平等、废除特权等的价值观相违背,还有自改革开放以来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至上”等一些西方资本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对我们一些涉世不深、判断力、鉴别力不强的中学生来说,有着非常大的误导作用。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把历史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通过教材,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对历史的影响做出正确评价,以此影响和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下面就简单谈谈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些做法。

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乏出现一些影响历史发展的重要人物,但“人民历史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我们作为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贯切这一观点。例如,在学习到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的内容时,必须强调这些发明都是经过了无数的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和获得的成果的基础上,然后再被一些发明家、科学家创造性的发明的,比如宋代的发明家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这些发明为人类发展、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发明家、科学家等人的生平有些已无从考究,但他们的人生存在于平凡的生活中,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出伟大的事业。这个从无数人们的科学实践到伟大的发明过程,正体现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即是人民历史观的最好说明。把人民历史观扎根于学生脑海中,对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其次,通过评价历史人物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大量的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人类的正义事业而奋斗、牺牲的无数英雄人物,如我国明朝英雄戚继光,为了抵抗倭寇的侵扰、保护沿海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所做的努力被世人称颂;民族英雄郑成功克服重重困难率军远越台湾海峡驱离强盗葡萄牙人,,为捍卫国家的领土完整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抗日战争中,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不怕牺牲,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终于把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赶出中国,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和领土的完整等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再如,利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同志的感人事迹,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好总理同志等这些伟大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对西方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个人至上这些资本主义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批判,引导学生要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历史正面人物的评价,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在历史教学中除了利用历史人物实行正面教育外,也可以利用历史的反面人物的可耻行径和可悲下场来警示教育学生,对违背人类正义和危害社会的人,都逃不脱正义和法律的惩罚。比如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罪魁祸首希特勒、东条英机、墨索里尼等法西斯战争罪犯,为了想独霸世界,实行霸权主义和侵略,给世界人民造成严重的、痛苦的灾难,但这些发动法西斯战争的刽子手最终都落得害人终害己可悲下场。通过对这些历史反面人物的批判,教育学生树立热爱和平、坚持正义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有非常重要意义。

第三、要结合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造成的影响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比如,在学习到中国近代史的中日甲午海战、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等内容时,要向学生讲明由于当时统治者的闭关自守、腐败落后,加上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导致国家差点被灭亡,有着几千年辉煌历史的中华民族差点成了亡国奴。从这些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讨论,最后说明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从而激发学生要热爱科学、认真学习科学知识,要掌握科学技术并进行创新,为建设伟大富强、民主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这样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重要作用。

当然,在历史教材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题材是丰富的,只要教师善于挖掘,把正确的历史、丰富的人文知识结合起来,避免说教,能利用多媒体资源,使学生感到如身临其境,这样教学效果就会更加显著。但教师必须牢记一条:真实性是历史的生命。教师要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用精深的内涵来丰富自己的课堂,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学习中不断提高认识,达到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永远是我们历史教师的使命。

参考文献:

1、《中国历史》教材 七年级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中国历史》教材 八年级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第2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范文

论文摘要: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对学生进行马克恩主义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必须研究社会发展特别是经济活动这把双刃剑给青年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把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放在首位。坚持以科学的理念为引领,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培养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以严格的管理规范人,以高尚的精神引领人,以优秀的文化熏陶人,以丰富的活动感染人,开创生动活泼、富有实效的德育工作新局面。

人们普遍感到,当今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日益突出,很多同学缺乏理想,追求功名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非常严重;图安逸,少进取,善恶不分,美丑不分。那么如何形成他们正确的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祖国建设的合格人才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作为一所全13制的培养学前幼儿教育师资为己任的高等师范学校,坚持以科学的理念为引领,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培养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以严格的管理规范人,以高尚的精神引领人,以优秀的文化熏陶人,以丰富的活动感染人,开创了生动活泼、富有实效的德育工作新局面。

一、以严格的管理规范人,在养成教育中收获品质

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一个会学习的人,首先是一个会生活的人。学会生活的关键是良好习惯的养成,而良好习惯的养成无疑渗透于学生日常生活的细微之中:爱护学校一草一木、一架钢琴、一张桌子;生活节俭,不互相攀比,不乱花钱;按时作息,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坚持锻炼身体,有健康的兴趣爱好……革除不文明、不健康陋习,告别不文明的行为,从每一个人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做文明的使者、礼仪的先锋。组织学生围绕日常生活小事,开展“告别校园不文明现象”大讨论,开展“人人都是文明形象、事事都是文明行为”的主题班会活动,让“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观念影响学生的道德习惯。

“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明确了我国社会当前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和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现实针对性。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在今天青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向的今天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以高尚的精神引领人,在人格发展中树立标杆

有人说,在教育价值观发生深刻变化的宏观背景下,我国教师正在悄悄进行一场历史性的角色转换:由教书匠向教育家位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己,发展自己。这其中,“以身立教,树立高洁的师德垂范意识”应成为教师永无止境的目标和追求。

实践证明,教师自身的良好形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是无形的教育资源,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外因。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该注意自身的形象,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心,一身正气,用平时的一言一行去感染熏陶学生。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形象地说,学校好比一种精制的乐器,它奏出一种人的和谐旋律,使之影响到一个学生的心灵——但要奏出这样的旋律,必须把乐器的音调准,而这种乐器是靠教师、教育者的人格来调和的。”教师是直面学生的,是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主动者。正如《学会生存》一书中所阐述的那样:“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所谓品德孕育品德,人格孕育人格。教师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使自己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得到净化,使人格得到完善,成为学生最直接、最可信的榜样。

三、以优秀的文化熏陶人,在书香氛围中陶冶性情

1.把握学校文化特征,提升学校文化内涵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学校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是一种学校师生共同创造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和,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优良的校园文化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构建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追溯校园的历史,从文肇祉别墅、自居易祠堂、李鸿章祠堂……,到今天的幼师校园,一路走来,期间浸染了几多的文墨经儒,那立于土丘之上的照怀亭、那虎丘古塔倒映其中的塔影池以及池边的慈禧谕旨碑,无不让人感受到一份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然而,景是景,物是物,如何把这种“景”、“物”化为融人师生情怀的“精神”,我们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抓手,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做到充分利用学校有形的空间,从独特的建筑设计风格,精致的布局安排,体现出校园历史的时空感和新时代幼师人奋发进取的气息:修建文化碑廊;设立礼仪教育室、幼教实验室;举办书画笔会;阅览室设置儿童文学作家作品专柜、自居易图书专柜、李鸿章图书专柜;调整学校用房,重新命名学校有关建筑的名称……这一系列工程无不为了进一步营造健康优雅及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更具教育性、人文性,生态性,体现学校的文化底蕴。在主流文化建设方面,我们经过广泛的征集、讨论,共同提炼形成了以“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为校训,“追求卓越、为世之范”为校风,“以德立教,以爱树人”为教风,“品学兼修,艺文并茂”为学风的学校文化氛围,为铸造学生优秀品质,提升学生整体素养树立了精神标杆。

2.浓郁校园书香氛围.创建学校育人特色

青年学生的精神需要是丰富多彩的。如何使青年学生在人生价值目标的选择上由一味地追求时尚、追求物质享受转而为追求精神享受、丰富精神世界,关键在于是否能够为学生创造足以充实学生心灵世界的学习环境。在这方面,我们的做法是:在注重传承历史、充分挖掘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的同时,不断融入现代教育因素,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我们一方面加大图书馆的经费投入,着力做好图书馆的装备扩建工作,增加图书数量,提高图书质量,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另一方面我们着力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学校在每个班级中设立一个小书柜,里面放着学生自己捐献出来的心爱的图书。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有力的补充。为了进一步加强学前专业的大专班学生的综合素质及专业素养,每届学生都由教师在学期初开列专业方面的书籍目录及文学作品的阅读书目。

书籍,传承着人类文化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打造书香校园”是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需要,是学校升格之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是我们每一位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人们常说:“生活当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社会发展没有书籍,就好像失去阶梯”。同样,我们认为我们的青年学生若能以书为友,以读书为乐,必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底蕴,必能从根本上使学生远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矫正人生航向,找回自己。

四、以丰富的活动感染人在自我发展中升华情感

1.开展学生社团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在诸多需要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需要层次结构里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人们希望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工作,使自己的潜力、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成为自我期望的人物。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素质教育是对学生精神的唤醒与潜能的释放;从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来说,素质教育更注重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发展。社团活动是我校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全面提升学生多方面素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有力载体。近年来,我校陆续组织了30多个社团。各社团活动精彩、成果不断。社团活动中,同学们热情洋溢,积极投入,充满活力,增强了主体意识和合作能力。心理学家阿德勒强调,人都有追求卓越的本能。学生们在活动中被激发起了寻求发展、追求卓越的内在需求,形成了促发成长的强大内驱力,体验着内在素质和科学价值观生成的快乐和满足。实践表明,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使学生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更加热爱学校、热爱集体、热爱生活,更加朝气蓬勃、坚韧有力。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和意义是极为丰富而深远的。

2.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感召学生精神世界

第3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范文

我曾问过一些学生,有的说:“上学没劲。”有的说:“上大学花钱多,毕业后找工作还特难。” 有的说:“上课我就头痛。”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学生兴趣不浓,形不成积极进取的学习状态。

那么学生所追求的是什么呢?如果找不到做事的价值,体味不到收获的欣喜,那学生还有什么动力可言?难道老师们没去激发学生的动力吗?答案为否。那么问题出现在何处?我认为,老师们主要是从表面上,给学生讲了很多大道理,但口号太多,空洞无味,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久而久之便听腻了,结果老师劳力伤神,却效果不佳,而对学生心理的关注太少了,比如每一节课学生的闪光点你抓到了吗,你及时做出评价了吗。你的一个眼神,你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动力的起点,但我们没有做好。正如人们说的,细节决定成败,细微之处见精神。

因此,在教学当中,我们必须在细节方面努力,让学生感受到每一节课的价值,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的动力。每次只给出一个小目标,让他们不断地实现每个小目标,不断地享受成功的快乐,逐步树立信心, 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情境下,大目标会水到渠成。

怎样让学生体味价值,感受快乐,实现目标呢?我认为做好评价,才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首先,实行个性评价。例如,劳动好的可以总结其在历次劳动中的突出表现,并给与奖励;学习好的可以让其多参加知识竞赛,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爱好发明创造的,把实验室利用好,做学生的锻炼平台;有写作天赋的鼓励他多在图书室博览群书,争取发表自己的文章。如此,每人都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价值,自己的快乐。

其次,过程性评价。例如,在评价学生解决问题时,不以成败论英雄,更重要的是关注其考虑问题的过程,从哪些角度进行了分析,条条大路通罗马,捕捉其闪光点。学生一定有可取之处,我们要用放大镜去看孩子的优点,不要求全责备。过程性评价关注过程,适时激励有利于学生找到灵感,点石成金。

第三,正面与反面性评价相结合。以正面性评价为主,它有利于激发其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当中要把爱融于语言之间,糟糕透了也好,精彩极了也好,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体会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是有一定位置的,正是这种宽严相济的爱载着自己不断前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味价值,感受成长的快乐。

第4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范文

关键词:高等院校;就业创业教育;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属于个人价值观的一部分,是个人将价值观应用于职业中的直接表现,能够影响个人对于职业的情感态度、选择决定、工作状态及工作收益等。对于大学生而言,具备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必要的,是树立积极向上的大学生价值观的基础,是大学生未来参与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价值观之一,并且由于大学生的特殊身份与地位,其职业价值观尚有不稳定性和活跃性,因此,在高校就业创业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的培养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就业创业教育中职业价值观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系统的职业价值观培养体系。高校职业价值观培养缺乏针对性,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纵观各个高校在职业价值观课程和教育中的规划和实施,大多数学校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仅仅停留在课堂知识灌输和就业信息的阶段,未能深化职业价值观的影响[1]。缺乏职业价值观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教育课程,就业创业体系不健全以及缺少实际实践活动加强大学生正确职业价值观的树立,进而造成学生对职业价值观的误解,使大学生思想的不成熟与不理想,心态的不积极与不客观,无法达到培养职业价值观的目的。

(二)高校忽视了培养职业价值观的重要性。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尚不理想,存在众多问题与矛盾,诸如:好高骛远的职业态度与职业知识技能缺乏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倾向大城市大职业、工作耐力、拼搏精神、创新意识的匮乏;急功近利、浅尝辄止、自信缺乏、诚信丢失等缺点。深究以上大学生在求职与工作中的问题与矛盾,可以得出这些问题均是思想层面引出的问题,在高校教育中隶属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教育问题。由此可以明显看出,高校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和指导中未能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未能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养进行到位,以至于众多问题的频现。

(三)职业价值观培养师资团队不够优秀。辅导员、专业课程教师、就业指导教师和职业发展中心教师是落实职业价值观培养工作的实施者,这些教育者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并没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资质不深,教学经验不够丰富,再加上没有进行规范、合理的培训,这就使得职业价值观培养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实际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达不到职业价值观培养的效果[2]。

二、高校就业创业教育中加强职业价值观培养的措施

(一)突出职业价值观培养内容。(1)大学生时代精神的培养。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精神象征,是社会的需求与特点的产物,时代精神的核心是积极进取、改革创新。高校职业价值观的培养教育中要充分融入时代精神,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时代精神的理解认识,从而逐渐挖掘自身的创新意识、改革精神,积极进取,促进大学生自身思想的成长与成熟,为正确职业价值观的确立奠定基础。(2)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个人在追求自身价值实现过程中的精神支持,是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凝结,是个人梦想和目标的最直接表现。积极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能够引导大学生进行有效、有益的职业规划,减少大学生由于个人片面、错误主观意念,思想态度和世俗影响导致的消极、不正确的择业就业行为和结果。正确理想信念的树立与坚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个人在外界与自身的共同努力下将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内化成个人素质和气质的长期过程。由此可知,高校要做好理想信念的教育必须认识到理想信念的特征,结合大学生特点和心理,做好短期和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规划,将择业就业问题充分融入理想信念教育中,并运用深入浅出的教育方式不断刺激、巩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树立与正确职业价值观的根植。(3)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社会责任意识不仅是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更是实现个人价值和意义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只有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才能够不断进取、努力拼搏、积极为社会和家庭奉献,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因此,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必须强化社会责任感的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与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活动,最终使得大学生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中不断前进,在就业择业中以社会利益为重,完成自身义务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

(二)加强职业价值观培养的具体对策。(1)使就业创业教育体系更加系统和完善。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是指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在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和工作岗位的前期做好有关职业的规划、思想准备和积极的择业、就业观念,从而在有利的职业素养、态度和能力的支持下,顺利进入未来的工作岗位中,减少走不必要的职业弯路。总体来看,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而艰巨的任务,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高校应当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大学生人群特征制定有效的、完善的、科学的、渐进的职业价值观培养计划和实施方略。针对以往以及当下大学生择业就业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寻求症结与解决办法,并有效融入于教育中,增加实践教育的分量,加强对于大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尤其是吃苦耐劳、积极乐观、勇于创新、脚踏实地、诚信为本等基础思想教育的夯实,为培养大学生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奠定坚实基础。(2)将职业价值观培养摆在重要战略位置上。高校在落实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训工作,培养优秀人才的过程中,应将职业价值观培养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上,一方面要保证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知识,还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梳理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水平,确保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此外,高校还应加大对职业价值观培养的投资力度,深化对就业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3)打造一支优秀的职业价值观培养教师队伍。教师作为就业创业教育的主体,直接影响着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养,决定中国和教学质量。各个高校要在充分认识到职业价值观重要性的基础之上,鼓励并促进一支致力于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师资团队,所有教师应熟知并熟练掌握创业就业教育的价值观知识,同时拥有针对于各种大学生的教育技巧和方案,使这支队伍深入大学生群体内部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推广,这关系到职业价值观得以在大学生中顺利开展甚至取得巨大成效的非常关键的因素之一。高校必须要打造综合素质高、专业性强的师资队伍,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系统性、实效性的教育的培训工作,保证这支队伍的先进性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取向,有效增强职业价值观培养工作的质量。

综上所述,所谓职业价值观指的是人们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知识技能、性格特点等在职业中所表现出的态度、做出的行为以及收到的工作成果,属于信念范畴中具体应用于职业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动力性、持续的稳定性和较高的概括性。加强高校就业创业教育中的职业价值观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实际教育中价值观培养的问题,采取突出培养内容和强化培养措施,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从而对今后就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5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范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党的十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论述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着力点,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深刻把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党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的有机整合的多元价值体系。有利于我们更加坚定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利于更坚定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

当代大学生是积极进取的一代,具有鲜明的特点。但与此同时又是非常务实的一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们有生存.成才.发展的要求,而崇尚自我又是大学生价值的重要特征。他们渴望社会所承认和接受,但有时候却不能深刻认识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和保证。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他们涉世较浅,分析和判断问题多局限于个人的视角。对于世界.未来与现代化的理解比较窄。因此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关键。同时也必须根据学生的思想现状和实际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营造具有鲜明特点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氛围。运用现实生活中具特点的先进事迹启迪大学生的思想。我们在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抓住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把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当代大学生,要全面了解和学习先进、适于时代的价值观,不断使自己在实践中运用理论,改变以往不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积极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实质,是我们学校各种工作及德育的标尺,是培养学生的航标。学习优秀学校和教师的先进典型,培育自己的学术和人格,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的言行身教对学生发挥了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教师是关键。教育教师不仅要献身教育,而且必须有正确,自觉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教师还要注重渗透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育,以自身正确的价值观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塑造学生的人格。还要把人生观、价值观、为人处事的道理传授给学生,教育学生树立起做人标准。

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实质。学习优秀的先进事迹和典型,培育自己的学术和人格魅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邓小平同志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发挥了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要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教师素质是关键。教师不仅要献身教育,而且必须正确、自觉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教师还要注重渗透教育,以自身正确的价值观及良好的心里素质去塑造新一代青年的人格。教师不仅要有传授知识的能力,还要把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法、为人处事、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治学态度传授给学生,更要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只有首先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德才兼备的做人样板,才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心里磁力,才会吸引他们自觉地去接受影响。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成长,以正确的价值观影响人。

我们要树立强烈责任,自觉主动承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建设的重要性,践行校园文化的任务中,做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自觉把育人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心灵深处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从“做人、学习、生活”的基本小事做起,做到行为规范养成习惯等有较大的转变和提升,倡导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学习和生活中认同社会主义价值观并可指导自己的行为。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合作、独立思考的品格,做时代精神的践行者。如果只有思想教育而无具体措施和载体,容易形成说说重要、做做次要的局面,那么良好的文明习惯、优良传统及作风就不容易养成。在日常学习中,要强调对育人的影响,更要加强注重环境对成才的影响。社会主义价值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和参与,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基本的养成教育,教育也是逐步影响的过程,也是我们的基本任务。我们要树立一种观点:育人先立德,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是个文明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提高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始终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因时制宜、突出重点,从本职工作做起,从具体工作入手,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立足岗位,不断提升自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的修养,为社会作出一份贡献!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内容。设计、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体活动,让我们在践行活动中,深化认识,践行体会。从而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以正确的行为影响人。

第6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范文

关键词:高校语文;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一、在大学语文中进行核心价值观念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发现,现代社会存在很多价值观念扭曲,公民素质低下的现象。网络或者电视上经常出现,一些人物为了制造新闻,博眼球,经常是以丑为美,传播社会负能量。比如碰瓷、炫富、吸毒等等。由于大学生接触网络的频繁,接触到负面信息的机会较以往大大增加。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其综合素质对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加急切呼唤和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大学生能够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等问题影响下保证正确的价值观念。

另一方面,文化是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的源泉,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部分。而大学语文是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渠道。由于语文课程的特点,包含的语言习俗、民族思想、历史文化、自然科技等各个方面的文化,在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中承担重要角色。在对学生进行历史、文化等知识的讲授中,教师可以将核心价值观念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比如弘扬爱国主义的文章,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民族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比如弘扬艰苦朴素,努力奋斗的文章,教师可以进行拼搏、坚强、积极向上精神的教育。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可以将核心价值观念的教育很好的融入到高校教育中,比其他的教育形式更加充实有效而且更具有感染力。

二、大学语文教育核心价值教学面临的问题

1.不重视大学语文教学的功能价值

现阶段,很多高校对于大学语文教学并不重视。有些高校虽然开展大学语文课程,但是课程较少,教师对教学工作也不重视,教学过程存在应付的现象,对于学生的教育效果较差。教师不重视语文课程,忽视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价值观念的作用,导致语文教学达不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的作用。

2.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

由于教师对大学语文的重视度不足,很多教师只是单纯的进行文章的讲解,很少进行教学效果的研究。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对文章的学习也缺乏自主性。使语文教学不能充分发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的教育作用。

3.对于学生的培养没有缺乏标准

虽然很多高校都设定了大学语文课程。但是我国对于大学语文对学生的培养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教育界对语文教育作用有三种观点,包括工具性、人文性和工具与人文兼有的二元性。但是,由于教师的关注点不同,而且受到学校的教学计划的影响,我国大学语文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参差不齐。为了加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增强语文教学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培养。有关教育部门应该针对大学语文教学提出明确标准,规范教学理念,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三、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学生核心价值观念培养的策略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的培养,深化人文素质教育,为祖国培养更多的全方位人才。

1. 明确教育目的,改革教学内容

首先,有关教育部门应该明确大学语文的教学目的,强调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其次,现在的语文教材,大多是根据文学史的发展顺序展开,对于道德观念的培养指向性较差,目的性不强。因此,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德育效果,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分板块对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教育的教材。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合,明确培养目的,加强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念的培养。而且,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教师应该合理的运用语文教材的文章,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的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最后,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拓展,开阔学生的视野。由于国家现阶段提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加强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材内容时,应该将教材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严格规范自我行为,防止盲目跟风现象的出现。

2.教学方法上

在教学方法上,为了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教师应该注意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首先,采取多种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采用情景模拟、探究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动手动脑,提高课堂的参与度。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种新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的声音影像媒介,进行情感的传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另外,教师还应该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通过实地调查、社会热点分析,传统文化探讨等方式,加强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

3.重视大学语文中四种精神的培养

首先是爱国主义精神,热爱祖国是自古以来的优良品质,是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基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首先要强调的就是爱国精神。其次是爱岗敬业的精神。

作为大学生应该认识到自身的使命,为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不断努力,而热爱本职工作是为祖国做贡献的基础。然后是诚实守信的精神,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诚信,提倡一诺千金,作为大学生更应该秉持诚信之路。最后是团结友爱的精神,与人为善是维持社会团结稳定,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应该认识到这一品质对于自身发展乃至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结语:

大学语文教育对于学生的价值观念影响作用显著,为了促进学生的道德观念的正确发展,教师应该重视大学语文的德育作用,进行教育方法的改进,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念的正确引导。

参考文献:

第7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范文

【关键词】历史课程;核心价值观;人文精神;教学改革;实践能力

课程改革首先是针对学生情感培养以及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来展开,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内容,获得好的学科成绩,尤其在当前的世界格局下,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支柱,青少年的教育水平会影响到我国的综合实力以及社会发展等问题,所以,加强对高中生的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是至关重要的。高中历史课程的改革首先要将历史教育的核心功能和目标定位于如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要通过历史课程教育来实现。历史课程作为一门文科性质的学科,它具备更多的认知性、思辨性,并且集情感于一体,历史课程可以说是一门比较综合性的学科,既承担着传授历史知识的重任,又担负着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和政治思想塑造的责任。这些非知识领域的塑造其实就归结于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但在历史课程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些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只是把历史看作是让学生了解我国过去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一项工具,忽视了历史课程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塑造问题,没有将核心价值观涵盖在知识内容中去加以解释,增加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历史课程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情感认知能力、思想观念以及价值观的塑造。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不能局限于让学生了解历史,更重要的是要从一个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中,启发学生对事件背后的价值的探索以及反思。历史课程应该以引导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为目标,让学生不仅仅是了解一个历史事件,而是能够对这个历史事件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从而在这个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课程教学应该以课程改革为标准,以课程改革对历史课程的改革标准为目标,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完成课程改革对历史课程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思想是影响一个人价值观念的主要因素,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首先要让学生有积极的、健康的思想观念。在历史课程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表个人观点以及意见,这样才能够有机会纠正他们的错误观念。历史课程要实现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和培养,必须要调整教学结构,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二者要融合起来,并且要增加对学生的价值观的教育。历史课程的丰富资源,每一个重大事件或者人物都可以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反思和探讨,从事件中挖掘事件背后的意义,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记住这些意义和影响。

第二,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历史知识教学结构中去。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应该要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核心价值观,但由于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比较枯燥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引出核心价值观:1.在历史知识点上进行大胆的延伸或者拓展,比如可以从一个小的历史事件或者行为延伸出某个核心价值观的探讨。2.可以以历史故事为前提,从而引出一个核心价值体系的观点,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对其进行深入研究。3.或将核心价值观以一种巧妙的形式,比如将内容分模块分别安排在历史课程的章节中去,这样不仅能够完成教学目标,也能够完整地把核心价值观培养工作做的极致。4.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还可以更多地运用情感教育的方式来进行,情感态度和人文精神培养其实都可以促进高中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核心价值观的养成需要学生有相对独立的意识,要能够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些能力只靠从教师那边接受信息是不够的,教师应该是起一个思想引导作用,具体的还是要靠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来实现。

第三,核心价值观需要加强实践锻炼,从实践中收获正确的价值观。良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动手去做,要靠实践积累来实现的。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核心价值观,还要培养学生怎么将核心价值观运用到生活中去。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就可以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实践能力,比如就高中历史某个事件展开对问题的探讨,以学生自制PPT的方式或者写关于核心价值观的新的体验来展开;另外,还可以落实到社会实践行动中去,比如由教师组织一场关于核心价值观中,某一个价值观在社会中的倡导活动。实践是锻炼学生积极践行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对于一些比较抽象,高深的理论,可以通过课堂实践,或者一些案例分析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项理论知识。历史故事就是最好的案例。加强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能力,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或者为人处事中去,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牢记核心价值观。

总的来说,历史课程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并且,要实现历史课程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需要从历史教学结构以及教学方式入手,大胆改革,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质。

参考文献:

[1]赵海春.高中课改下历史课程的构建[J].学周刊,2012(24).

第8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范文

关键词:班级;价值观;嫁接;积极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个人和社会具有普遍的、显著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起促进作用,错误的价值观起阻碍作用。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价值观不同,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的指向就不同。当前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社会价值观的多元现象,严重地影响、干扰了学生的思想发展及价值取向。而初中阶段又是一个人价值观成型的时期,所以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作为班主任如何培养班级的价值观,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树立班级统一的价值观

价值观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是非及重要性的评价。人不同于动物,动物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人不仅能认识世界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而且还知道应该做什么、选择什么,发现事物对自己的意义,确定并实现奋斗目标。这些都是由每个人的价值观所支配的。树立班级的价值观就要先从确立统一的规范做起,因为只有形成统一的规范,学生才会知道自己在班级、在学校应该做什么、选择什么,走向社会后也会明白自己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该做什么、选择什么。而确立统一的规范就要培养学生守规矩的意识。这一点在班级管理中非常重要,要让学生把守规范当作一种习惯,习惯成自然后,班级的规章制度就成了一种约定俗成,只要是这个班级的一员,都会遵照执行而不会触碰;一旦有人触碰,不用教师强调,其他学生的舆论就会迫使他遵守。

当然这种守规范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而又耐心的过程。从七年级新生一入学就要做起,因为这个时期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学生在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的同时开始遵守新的规范。首先要让学生学习学校、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否则无说服力。比如,我班有一项规定是不能在学校吃零食,如果强行要求,学生未必会在心理上接受。所以我结合以往有学生为吃零食带很多零用钱,结果被社会上闲散人员盯上不但被打,而且还被敲诈勒索的案例,使学生明白了,老师不让吃零食的真正意图是为了保护他们,所以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了。除了这些,还可以在班级的管理中培养学生守规范的意识。例如,初中三年的檫黑板、擦玻璃、抬水、摆桌子等卫生工作,办墙报、兴趣小组、表演节目等班级文化活动,都有专人负责,要让这些负责的学生形成三年一贯制的习惯,教师点到谁的名字,学生们就知道教师点这名同学要去干什么,甚至不用教师点名,到了确定的时间自然有人会负责,并且很好地完成,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才算是真正培养起了学生守规范的意识。只有这样班级的价值观才会确立,学生才初步地知道了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

二、嫁接正确的价值观

初中生如果喜欢某个教师,也会喜欢其任教的学科,更会在言辞行为上模仿教师,所以对于班主任而言,这是嫁接价值观的好机会。教师遇到问题时的思考方式、解决方法,学生会模仿,而这就是一种价值观的嫁接。学会了这种方式、方法,学生才有可能在处理事情、判断对错、做选择时有自己初步的标准。这样的学生一旦走向社会,他自己内心也会有自己的准绳,在面临抉择时有自己的依据。初中阶段的男生尤其是在八年级的时候,个人意识膨胀得较厉害,一点点小事也能成为他们发生冲突的缘由,直接批评教育的效果可能并不明显,这时候就要和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沟通,对他分析事情的严重后果及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可以这么说,意外事情的发生正是老师与之进行有效沟通,嫁接价值观的重要时候。

三、培养班级积极价的值观

第9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范文

。高中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十分重要,高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现阶段出现偏差,将极大地影响高中生未来的成长,因此必须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价值观,这是每个学生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需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越来越多的积极思想,这为我们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确立提供了思想背景。此外,我们所确立的正能量人生观也顺应了时展的潮流,使接地气更加重要价值观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在市场经济发展体制下,人们对生命价值的要求越来越高,高山经济也在不断发展。因此,我们对所培养的人才有较高的标准,社会主义市场具有相对开放的优势。需要培养的人才必须明确国家的政治方向,在复杂的世界中辨别是非的能力,体现了新形势发展对人生价值的高要求。

,而没有辨别能力的学生自然会受到这些不良思想的影响,树立错误的价值观,从而影响他们的生活。现在,许多学生会崇拜外国思想,并将其视为至理名言。他们盲目崇拜他们,许多拜金主义和比较主义在学生中传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学生中也会出现严重的信仰危机。因此,在过去的经济时代,我们的思想非常简单,有明确的信念。然而,在当今社会,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我们的学生经常感到困惑,不知道什么样的信仰是正确的,我不知道我应该相信什么或不应该相信什么。这一代人的共同问题是理想和信念的崩溃。

。在许多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仍然具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意识和自我独立意识。在学习过程中,每一个问题都会过分强调自身的主体意识,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而只有少数学生重视自身价值,同时也重视社会价值。他们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式是为社会做出贡献。只注重自身价值的学生会更注重自身价值的体现,因此通常以自我为中心。

。这也会影响高中生人生价值观的确立。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更加功利,更加重视物质利益。只有少数学生会更加注重精神追求,这也反映了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人生价值问题。

。因为很多学生普遍认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是机会、社会关系等,而个人良好的素质并不能帮助他们实现人生价值,所以他们对人的道德素质重视不够。这个概念是错误和片面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应该要使学生树立更加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国外发展形势和我国社会现实,发展我们的理解和认知能力,并以此作为树立人生观的基础。这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同时,在整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共同特征,或者考虑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选择更合适的教育措施。

生活价值观。

。这个阶段是我们发展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应高度重视高中生生命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全面培养人生观,需要多管齐下,不断创新各种方法,培养为社会做出贡献的高素质人才。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