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三国演义好词好句摘抄范文

三国演义好词好句摘抄精选(九篇)

三国演义好词好句摘抄

第1篇:三国演义好词好句摘抄范文

1、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2、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3、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4、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

5、伏弩齐飞万点星,木门道上射雄兵。至今剑阁行人过,犹说军师旧日名。

6、倾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7、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8、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9、长星昨夜坠前营,讣报先生此日倾。虎帐不闻施号令,麟台惟显著勋名。

10、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11、孔明妙算胜孙庞,耿若长星照一方。进退行兵神莫测,陈仓道口斩王双。

12、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13、一身是胆(赵云):攻取汉中时,赵云偃旗息鼓大败曹操,得到刘备赞扬,称赞子龙一身都是胆。形容胆量极大。

14、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15、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16、空余门下三千客,辜负胸中十万兵。好看绿阴清昼里,于今无复雅歌声!

17、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第2篇:三国演义好词好句摘抄范文

一身是胆(赵云):攻取汉中时,赵云偃旗息鼓大败曹操,得到刘备赞扬,称赞子龙一身都是胆。形容胆量极大。

长星昨夜坠前营,讣报先生此日倾。虎帐不闻施号令,麟台惟显著勋名。

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孔明妙算胜孙庞,耿若长星照一方。进退行兵神莫测,陈仓道口斩王双。 三国演义的好词好句 ,空余门下三千客(2)

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空余门下三千客,辜负胸中十万兵。好看绿阴清昼里,于今无复雅歌声!

倾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指精通音乐戏曲的人

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第3篇:三国演义好词好句摘抄范文

一、直接法(直观法)

通过实物、图片、手势、动作或电教媒体等方式,让学生对生词的词义有感性认识,而不必用母语解释翻译生词。

直接法把词的内涵与实体直接联系起来,排除母语干扰,训练学生用英文思维。直接法的运用范围较广,可用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词,且操作起来也很方便,学习的单词若为某种物品,则可把实物或图片带到教室,如家用电器、食品、衣服等。学习表示动作的词,师生可用身体语言把单词的意思演绎出来,如jump(跳)、fly(飞)、stand up(起立)等。如果是学习形容词,不妨让学生观察、比较或感受食物的性质、特征和形象,如拿出长尺和短尺比较long和short,让学生理解词义。

二、理解法

词汇不是孤立存在的,词不离句,词义用法是通过句子体现的,通过师生间的对话,通过看、听、说训练,从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从中理解新单词的含义。

在三年级《英语》教材中,要教会学生认识读7种颜色,可以分别准备涂有7种颜色的书、椅子、书桌等的图片,一开始并不马上把颜色教给学生,而是先从学过的对话入手,让学生走进教师为其设计的语言环境。

T(teacher): What’s this?

S (students): It’s a chair.

这样,既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又为新知识做了铺垫。然后,教师拿起红色椅子图片说:This is a red chair. The chair is red.为了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red的意思,教师又拿起一支红色铅笔说:This is a red pencil. The pencil is red.这时很多学生已经理解red的词义,在指着其他物体,如学生的文具盒、钢笔说:The pencil-box is red.通过复习反复启发,学生已经能把“红色”与“red”联系在一起,为了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教师可以这样说:

T: Boys and girls. This chair is red. Understand?

S: Yes.

T: Now answer my questions, please.

Is this a red chair?

S: Yes!

T: Is this a red pencil-box?

S: Yes!

学生已经完全理解red,然后再教会他们读“red”, “It’s red……”运用类似方法,教授其他6种颜色。

三、游戏法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选用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游戏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相当大的魅力。

1.猜谜

教师用英文述说谜面,让学生把谜底说出来或写在黑板上。

2.单词接龙

教师或一个学生说出一个单词,下一个学生以所说单词的最后一个字母开头,说出另一个单词,如此类推,让全班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复习、掌握单词。例如eat、drink……

3.摘果子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棵树,再把一些单词卡做成果子的形状贴在“树”上,要求学生把相同读音音节的单词摘下来,分类放好,如树上有book、tea、good、feet等单词,学生把book、tea、good、feet分别放入不同的篮子里。

四、情景扮演法

传统的单词教学方法就是背、读、写,把学生置于客置上。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要求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情景自由发挥,运用刚学或已学过的单词去造句,并在课堂上表演。每次运用此教法,学生都争先恐后,希望老师能叫他上台表演。这时候讲台就变成了舞台,课本成了剧本,学生成了演员,他们充当不同的角色,充分显露自己的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学生在学中有乐的情境中学会知识。

五、作业游戏化

呆板的单词抄写作业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枯燥,不仅降低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且收不到多大的教学效果。假若我们把作业游戏化,让学生视作业为一种乐趣与享受,那么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会更高。例如把单词抄写这一项,改成具有谜语性质的题型,用1-26个数把字母表的序号依次排列好。如:1-16-16-12-5,让学生依字母表顺序查出代号所指的单词是apple,在画出这一个单词所表示的意思,最后抄写,这种有目的作业,比简单的抄写单词作业要有趣得多,学生愿意去完成。

当然词汇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如猜读法、空中书写法等等。只有教法的多样化,才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断提高记忆效率,学好英语单词。

参考文献:

[1] Akbari.Z and Tahririan,M.H.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 in an ESP Context:The Case of Para/medical English in Iran.[J].The Asian EFL Journal Quarterly.2009,Volume 11,Issue 1

[2] Nation,I.S.P.Learning vocabulary in another language.[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3]徐密娥,李炯英. 国内英语词汇教学研究:回顾和前瞻[J]. 外语界,2007,(3).

第4篇:三国演义好词好句摘抄范文

本文摘自《洪门真史》作者:秦宝琦 出版:福建人民出版社 我们从红门秘籍,官书及实地考察三个方面的资料,论证天地会的创始人为福建云霄高溪僧人万提喜即洪二和尚郑开。 洪门秘籍中的记载 洪门秘籍中有关天地会缘起问题有一个少林寺僧征西鲁的传说。这个传说表面上荒诞不经,大意是:康熙年间西鲁番入侵中原,清廷文臣武将俱无退敌之策,于是榜文,征集全国英雄好汉往征西鲁。榜文传至福建,少林寺僧128人连夜赶赴京城,奏请愿征西鲁。他们在神将“六丁六甲”的帮助下,一举打败西鲁,凯旋京城。康熙欲给以封赏:众僧谢绝,仍归少林寺清修。 甲寅年,有人诬陷众僧于征西鲁时通敌叛国,康熙不审真伪,便派兵以焚香为名,前往少林寺,将寺庙焚毁。僧众大多惨死,仅余18人被神将所救。 在逃亡的途中,又有13人被清兵所杀,劫余5僧逃至广东惠州,遇万云龙及幼主朱洪竹、军师陈近南,于七月二十五日丑时一同结拜,以万云龙为大哥,是为天地会之缘起。于是,洪门天地会便尊万云龙为始祖。 那么,万云龙究竟为何人呢? 从洪门秘籍中可知,万云龙仅系法号或道号而非本名。其本名在洪门秘籍的不同抄本中,尚有不同的写法。在萧一山辑录的《近代秘密社会史料》的《西鲁序》中,说“在家他称一号达宗,出家法名和满”。在罗尔纲先生辑录的《天地会文献录》中,《贵县修志局发现的天地会文件》称万云龙“号慈光,字达宗公”。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姚大羔等所立《会薄》中,称万云龙为“师尊万提起,法号曰云龙”。在广西田林县发现的洪门秘籍杨氏抄本中,则称万云龙“姓万名提喜”,“道号云龙”。 在上述四种洪门秘籍抄本中,哪一种写法更可信呢?按照历史研究的一般原则,当以较早的抄本为可信。在上述四种抄本中,《近代秘密社会史料》中的洪门秘籍抄本,据萧一山称,系“晚清粤人手抄”。《天地会文献录》中的《贵县修志局发现的天地会文件》,据罗尔纲先生考证,系咸丰初年陈开率部占领贵县时所流传。而档案中的姚大羔抄本,系清吏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所查获,其流传时间当早于嘉庆十六年。洪门秘籍杨氏抄本,系道光八年(1828年)所抄录。

据此,笔者认为上述四种洪门秘籍抄本中有关万云龙本名的写法,当以姚大羔本与杨氏抄本为可信。姚大羔本万云龙本名写作“万提起”,笔者曾推测“万提起”疑系“万提喜”之误。1985年广西田林县杨氏抄本发现后,证实了笔者的推测,万云龙本名果然是万提喜。 官书、档案中的记载 官书、档案中涉及天地会的内容,档案主要有《宫中档》(即《朱批奏折》)和《军机处录副奏折》(即前者之副本),及《外纪簿》等档案文种;官书主要有《清高宗实录》,《钦定平定台湾纪略》等。这些史料中有关天地会起源的记载,主要是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台湾林爽文起义爆发后,清廷发现了天地会之存在,在各省(福建、两广、云贵、四川)地方官员迫查其“根源”过程中所形成。官书是依据档案原件编成,仅略有删节、修改,内容大体上一致。 乾隆五十二年正月,林爽文起义军副元帅杨咏即杨振国供:“听得严烟说及起会的根源,是广东有个姓洪的和尚,叫洪二房,同一个姓朱的人起的。洪二房和尚居住后溪凤花亭,不知是何府何县地方。那姓朱的才十五六岁,不知叫什么名字,也不知住在哪里。”杨振国所供内容,不免有以讹传讹的成分,尚不准确。 不久,杨振国提到的严烟被捕,供称:“这天地会闻说是朱姓、李姓起的,传自川内,年份已远。有马九龙纠集和尚四十八人,演就驱遣阴兵法术,分投传教。后来,四十八人死亡不全,只有十三人四处起会。那在广东起会的是万和尚,俗名涂喜。如今在哪里,实不知道。”以上是《钦定平定台湾纪略》中的记载。在档案中也保存严烟一件供词,是严烟被押解到北京后,在刑部所供:“此教起自何年,我实不能知道。但听陈彪说,此教年代久远,从前有个朱姓、李姓同起的。朱姓叫朱鼎元,李姓实不知名字。后来有个马九龙,纠集和尚多人,演就驱遣阴兵法术,分投传教。近年又有个万和尚,俗名涂喜,都是传教的人。陈彪曾教我两句口语:‘三姓结万李桃红,九龙生天李朱洪。’就是天地会的根由。 上述被捕会首的供词,虽然为清政府追查天地会根由提供了重要线索,但尚难以据此确定天地会为何人所创立。乾隆五十三年,提喜弟子陈王被捕,使清政府在追查天地会根源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据《清高宗实录》记载:“图萨布奏,拿获天地会匪犯陈巫。讯供究出传会之僧人提喜,籍隶福建漳浦县,住在高溪乡观音亭。”清吏根据陈工供词,到漳浦县高溪观音亭去捉拿提喜。此时提喜早已故去,只捕到其子僧人行义。据魁伦奏:“据漳浦县报称,于该县高溪地方拿获僧人行义,供伊师父提喜即系父亲,因乳名洪,排行第二,故多称为洪二和尚,已于四十四年身故。’,

然而,根据这些史料,仍然难以确定天地会究竟由何人所创立。其一,《严烟供词》中称天地会传自四川,是朱、李二姓创立的,万和尚涂喜只是在广东起会之人。那么,朱、李二姓与万和尚涂喜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其二,万和尚涂喜与行义之父提喜是否为同一个人?其三,严烟所说天地会的根源是“三姓结万李桃红,九龙生天李朱洪”,应如何解释? 1986年,笔者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外纪簿》中,找到了闽浙总督伍拉纳与福建巡抚徐嗣曾审拟提喜之子行义、嫡传弟子陈彪的奏折,终于使上述疑问得到了解答。 伍拉纳奏折中明确写道:“查天地会节经查明起于提喜,该犯俗名郑开,僧名提喜,又名涂喜,又号洪二和尚。”又说:“万和尚即洪二和尚”。这就解决了万和尚涂喜便是洪二和尚提喜的问题,他便是洪门秘籍中提到的万提喜万云龙。 伍拉纳还写道:陈彪“传与严烟诗句,供称得自提喜口传,实只晓得结万是指结交万和尚即洪二和尚,因漳浦土话‘万’‘洪’同音的缘故。朱、李、桃实只见过李少敏一人,其朱鼎元、桃元及马九龙和尚,提喜传法时只说他们都是远省有法术的人”。这段话告诉我们,《严烟供词》中提到的李、朱、洪等人,都是曾经与提喜一同结拜过的人。这样,我们就可以破译“三姓结万李桃红,九龙生天李朱洪”这一暗示天地会“根由”的诗句了。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陈彪、行义所供漳浦土话“洪”、“万”同音一说,据笔者到该地考察时了解到,该处方言“洪”、“万”仅稍属相近,并非同音。我认为这并不妨碍我们对“根由诗”内容的理解。结合《严烟供词》可知,诗句的前半句中“李桃红”是指万提喜与马九龙、朱鼎元结拜弟兄是在李、桃红的季节,后半句则指马九龙生天(升天)即去世后,天地会曾以洪二和尚、李少敏与朱鼎元为首。 这样,当我们把官书、档案结合起来研究时,便可进一步确认天地会是福建漳浦高溪(今属云霄)僧人提喜即洪二和尚郑开所倡立。

第5篇:三国演义好词好句摘抄范文

一、结合课内教学,指引学生课外阅读

按“新课标”的要求,针对本册教材,把每个单元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达到阅读目的。因此我利用好学校统一发放的“课外阅读本”,根据每单元每课的内容,并结合课外读本的内容,进行教学。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既能使学生在课内掌握的知识得到巩固,在课内培养的能力得到锻炼,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学完《小英雄雨来》后,我让学生阅读学校统一发放的“课外阅读本”《百合花开》中的《小英雄雨来》(续),以此激发学生进行阅读的兴趣。如教学《卡罗纳》前,我推荐学生阅读《爱的教育》课外读物;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介绍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等学生喜爱的童话名著。教学王尔德的《巨人的花园》后,推荐学生去读他的《快乐王子》、《少年国王》。另外,我还注重方法的指导,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把课内学习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如:把描写精彩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划一划,圈一圈,自己对文中词语的理解、作者所运用的写作方法的领悟以及读书时的体会、疑问等等,在句子旁边批注。长期坚持,学生课外阅读也养成了边读边批划的好习惯。

二、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去推荐引读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的占多少,得之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这就是说,学生的知识习得,课内的功效占30%,课外的功效占70%。一般来说,小学生阅读的内容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来决定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从满足其喜读欲入手,向学生推荐引读。就我任教的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识字量,具备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于是我推荐与他们年龄特点相适应的书籍,如《夏洛的网》夏洛是一只蜘蛛,威尔伯则是一只小猪,他们之间奇特二温馨的友谊感染了无数的人。《爱的教育》一位四年级的学生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他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有故事都是爱。《西游记》(青少年版)、《三国演义》(青少年版)、《水浒传》(青少年版)、《希腊神话》、《时代广场的蟋蟀》和《苹果树上的外婆》等书籍。由于学生的个性、情感、生活经历、兴趣爱好、语文基础各不相同,他们选择课外阅读材料也有所不同。因此,我给学生自主选择读物的权利,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进行适合自己水平的阅读,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灵活的思想自由翱翔,这样,学生就会读有兴趣,读有目标,读有收获。

三、开展活动,落实学生阅读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语文不仅要使学生熟读课本,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在生活中扩大词汇,掌握语言的规律,增长表达的能力,从文学作品的阅读里提高思想的培养。”可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更能丰富阅读的内涵。要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真正达到“丰富语言的积累”的目的,除了结合课文学习,指导课外阅读以外,还应适当地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为此,我在班上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在活动中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如:构建班级图书角、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体会交流、诗歌背诵比赛、读书笔记展示、演讲赛、、成语接龙、建立读书兴趣小组、创办班级读书交流课等。活动中学生各显其能,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快乐,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阅读收获。从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达到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效果。

四、创设合作阅读的氛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激发他们主动去阅读,去探究。在阅读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培养阅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阅读能力。

(1)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让阅读成为像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一个共同阅读的气氛,一种共同阅读的集体舆论,胜于老师的无数教育。例如,我进行课前3~5分钟的读书活动。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去读,或朗读、小组合作读、师生合作读、好伙伴比赛读……此时,哪怕平时不大喜欢课外书的同学,也会被感染了。

(2)亲子共读,激发阅读的欲望。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鼓励家长能与孩子一起看书,而且看同样一本书,并能经常在一起讨论故事情节,评论故事中的人物,谈谈读后的感受,那么就能激起学生的读书欲望,激发阅读兴趣。让家长的读书兴趣及热情给孩子以最佳的启发和引导。

五、教给学生阅读的有效方法

第6篇:三国演义好词好句摘抄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A-0056-01

前置性学习是讲授新课内容之前,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它是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如何设计和使用好“前置性学习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笔者结合以下案例谈谈自己的实践。

【案例】《三顾茅庐》前置性学习单

(第一课时)

一、朗读:读一读课文,能读正确、读流利,争取读得有声有色。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什么。

二、书写:写一写田字格里你感觉难写的生字。

三、标注: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自主学习生字词。

四、积累:摘抄文中的四字词语,体会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五、(自选)交流:①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请教家长、上网查询,或者在小组中讨论;②回忆《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与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一、品味:①读读文后练习第四题的三个句子,想想前后两部分的关系。②品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刘备的语气、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刘备对人才的尊重和渴求。

二、说话: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练习说话。

三、(自选)查找:查找有关诸葛亮的用兵故事,感受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四、(自选)积累:联系《练习2》中的“读读背背”,积累描写诸葛亮的成语。

【思考】

一、简洁明了的学习目标

前置性学习作为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活动,首先要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和适宜的学习内容。如果教师设计前置性作业时脱离了目标定位,课堂学生的交流就只停留在泛泛而谈的浅层次上,也就不能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因此学习单的设计一定要目标明确、内容简明、操作性强、拓展适度。如案例中“听说读写”、“字词句段”的学习要求等,老师都有明确的提示。主要包括学生自学生字词,读顺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摘抄好词佳句,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再根据教材的特点拓宽学习渠道,如查找、积累资料,向别人请教,与同学交流等,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二、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

前置性学习的范畴很大,这就决定了它自身的丰富性、多样性。比如案例中提示学生阅读《三国演义》,讲三国故事;而学习《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就可以设置表演式的前置学习;学习《二泉映月》一课,可以让学生聆听二胡曲《二泉映月》,感受乐曲的情感变化;学习《春日偶成》,让学生积累描写春天的古诗和成语;学习《人类的“老师”》,可以布置学生回家做一做“捏鸡蛋”的实验;学习《詹天佑》一课,让学生在课前画一画“人字形”铁路图;等等。“前置性学习单”只有紧密结合文本,通过读、写、听、说、演、画、辨、找、做等多种形式,设计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灵活多变的学习空间

前置性学习的空间相对比较灵活,可以安排在教室内进行,可以在电脑房、阅览室、学生的家中进行,也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答案;可以个人自学,也可以请教师长,或者小组合作学习。因为一个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因此设计也要体现一定的弹性,要对各层次的学生学习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案例中“争取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的要求就是一个弹性设计。还有一些“自选”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在完成基本的学习要求基础上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

四、有的放矢的组织引导

“前置性学习单”的操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指导策略上采用先扶后放、循序渐进的原则。比如说,自学生字词要求是最基本的,但刚开始时,有的学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学习字词,就可以通过“词语盘点”卡片,帮助学生掌握自学字词的基本方法。卡片上的词语要有不同的理解要求,要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有的放矢地引导,配合案例中所提倡“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请教家长、上网查询,或者在小组中讨论”,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大大提高了。

五、积极向上的互动评价

第7篇:三国演义好词好句摘抄范文

关键词:语文 语文学习 知识积累 初中语文

我参加工作15个年头了,在初中语文教学岗位上爬摸滚打了15年。知识好像是大海,而我不过是个在海滩上捡贝壳的“渔家女”。十几年的教学和学习,我也有幸捡到了几个学习语文的几个“贝壳”——积累语文知识的几个方法,和大家分享。

一、立足教材,打好基础,多读课文、多看文章。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国语文教材的选材都使精挑万选出来的“精品”。平时教师在讲解课文之前要求学生先预习、阅读课文,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课文、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读是基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进入语文知识的“语境”,这对学生积累知识是大有好处的。

  通过课内的学习,指导学生注意积累字词句段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文体常识等基础知识,注意积累阅读方法、写作技巧、诗词感悟等方法技巧,还要从课内文章中汲取并积累情感品质、审美情趣、人生价值观等思想,以便使学生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二、课外引导,培养兴趣。

    教材只能传授基本知识,要提高语文学习的水平,还需要课外的“营养”。老师可以在完成课堂人物后,讲讲历史名著中的小说故事、名人轶事、文学笑话、经典典故等等。展示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兴趣。

课外积累包括从名家名篇、古典名著中继续积累课内需要积累的方方面面,从广阔的生活中积累知识,如观察并积累日月星辰、风霜雨雪等自然现象,观察国家领导和名人的言谈举止、声色风貌等,还可以从互联网和各类媒体中积累丰富的素材。

三、学习语文的几个“贝壳”——语文积累知识的方法

   (一)、捡哪些“贝壳”——积累哪些知识 。

  1、字词和注解积累。让学生积累每课字词。每册语文课本,包括文言单元的基本字词,要求学生反复摘抄积累,弄懂书下的注解,掌握其中重要内容。 

  2、名言警句、好词好诗的积累。 准备摘抄本,多抄名言警句,包括教材、课外书、小说、互联网和媒体杂志。老师可以举行名言警句交流活动或比赛。

为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了解诗人、词人的生平经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做到更好的积累,可以让学生扮演诗歌、文言文中的角色,吟诗作赋。

  3、积累优秀语句。 学生在平时上网阅读使,遇到好的习作、美文,在平时的练习册以及考试的试卷上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都可以积累其中好的段落。鼓励学生仿写。我经常让把学生好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这样起到榜样的作用,有利于积累。

4、积累语法知识。从基本的积累起:词类分类,短语,单句,句子的组成,句子成分,修辞手法等等。这些知识要讲细、讲透。可用口诀记,如划分句子口诀:(1)句子成分要划对,(2)纵观全局找主谓 (3)主前定状谓后补,4)谓前只有状地位(5)“的”定“地”状“得”后补,6)宾语只受谓支配。

  (二)从哪里捡到“贝壳”——积累知识的来源。

1、书本。包括教材、中外名著、诗歌散文、杂文评论、小说戏剧、优秀作文刊物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吸收“营养“的来源。

2、报刊杂志。报刊杂志紧跟时代,不断更新,有许多新的知识可以了解,把握时代脉搏。

3、互联网。网络无处不在,信息包罗万象。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吸取有用的知识学习,利用好互联网。网络收索可以帮学生解决查找资料的麻烦,扩大学生知识面。

4、生活经验和素材的积累

    文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经验中的事例,它普通但里面蕴含的道理对人的成长会有很多启示,这个生活经验对人的成长是很有作用的。多参加社会实践、体验观察生活、不断积累生活经验、丰富感情。

(三)怎样捡到“贝壳”—— 积累知识的方法。

1、勤做摘抄。做摘录笔记,专门备几笔记本,卡片等。凡读过的警句和妙语,听到的奇闻和趣事,看到的人情和乡俗,他都毫无例外地写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做摘录也是我们学生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2、精做卡片。将有用的资料摘录在卡片上。在制作卡片的时候,可将平时阅读中所看到的好的词语、句子、文章等摘录下来,在造句、作文的时候,经常翻阅,这对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都很有帮助。

 3、勤于练笔。包括写读书心得、日记或周记、随笔杂感。既可增加知识,收集资料,又可锻炼笔力,同时还能从中获得新的灵感。在生活中去学会观察和思考。在欣赏电影电视、参观、与人交谈、读报等等活动时,都会使人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感想、启发甚至新的见解,这些都不应该忽略,而应当随时把它记录下来。这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和写作能力的提高都很有必要。

4、制作剪报。我们在阅读课外读物的同时,把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剪下来,粘贴在摘抄本上,就能将积累的材料通过思考化为自己的东西,丰富了思想,提高了阅读能力。

结束语:积累和梳理是语文学习中必须要养成的习惯,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梳理的过程。让学生养成一种需要积累的习惯 ,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就可以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知识,提高语文水平。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正所谓种下思想,收获行动;种下行动,收获习惯;种下习惯,收获品格;种下品格,收获命运。因此学生一定要学会积累,善于积累。种下希望,收获成功。在日长月累的积累过程中,只要坚持,我们的语文水平肯定能够进步很快。

作者:涂孝蓉

单位:湖南省龙山县第一中学

联系电话:18374334800

第8篇:三国演义好词好句摘抄范文

关键词: 河西宝卷 音韵材料 音韵价值

“河西宝卷,就是当今流行在甘肃河西一带(包括武威、张掖和酒泉三个地区的二十多个县)的一种说唱文学,即我国历史上盛行于明清两代的民间宝卷。”[1]作为一种民间的文学形式,河西宝卷在宗教、民俗、文学、音乐等方面的价值已为人们所认可。本文从另一个角度着手,意在探讨河西宝卷在音韵学上的价值与地位。

1.河西宝卷中的音韵材料

1.1韵文

耿振生先生曾指出:“在中国古代多种多样的语音材料中,诗文用韵是最重要的种类之一。”[2]河西宝卷是一种讲唱结合的民间文学,宝卷中有大量的韵文。宣卷人在宣卷时会用到讲、念、唱等三种不同的方法。讲,是一般性的讲述,讲的内容是不押韵的;念,是快速的讲,念的内容(我们称其为“念词”)读来琅琅上口,通常是押韵的;唱的内容即唱词也是押韵的,由宣卷人按照一定的曲牌或调式唱出。河西宝卷中的韵文主要就是念词和唱词两种。下面我们对这两种不同形式的韵进一步的介绍。

1.1.1念词

念词在河西宝卷的韵文中占得比重最大,以十言为主,七言和五言也比较常见,也有少数是四言或六言,可以出现在卷首、卷中和卷尾。

出现在卷首的念词主要是为了引起听卷人的注意,往往比较简短,以四句为主。如“长城宝卷初展开,众位乡亲都听来;声声悲泣离群雁,就像孟姜哭声哀。”(《孟姜女哭长城宝卷》)还有一些宝卷卷首的念词为八句,如“自古人间祸事多,历史是条血染河:水旱风蝗能吞人,昏君贪官惯放火!痛苦之下想极乐,天上阴司公平多。岂知那里亦如是,不信请读绣红罗。”(《绣红罗宝卷》)卷首念词超过八句的较少,我们所见的宝卷中只有《黄氏女宝卷》的卷首念词为十八句。

出现在卷中和卷尾的念词,句数两句到一百多句不等,长短视其讲述的内容而定。

念词的押韵比较工整,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偶句入韵,一种是句句入韵。在河西宝卷中以偶句入韵最为常见,这也是最符合我们的语言表达习惯的。偶句入韵时,首字可以入韵,如“说完土地闹天宫,今夜念卷到此终。我念三天不怕累,只要大家高兴听。”(《土地宝卷》)也可以不入韵,如“刘婆开言道,哈哥你是听,王家提亲事,我来说分明。”(《黄马宝卷》)

相比偶句入韵而言,句句入韵的情况要少得多,仅在少数宝卷中出现过。例如:

他夫妻,进绣房,点燃灯亮,那林英,望相公,眼泪汪汪。有湘子,叫妹妹,不要胡想,你恩情,愚兄我,终生不忘;倘若是,到后来,仙家有望,我定然,来度你,同上天堂。林英女,听此言,珠泪常淌,新悲痛,扯夫手,坐到天亮。黎明起,韩湘子,返回学堂,见恩师,忙施礼,谈明家常。丢林英,坐房中,孤思寡想,但不知,到后来,怎样下场?

1.1.2唱词

唱词与念词不同,需要按照一定的曲牌或调式唱出来。河西宝卷中的唱词有两种:一种是曲词,一种是小调。

曲词是和着曲牌歌唱的。河西宝卷中有大量的曲牌,如傍妆台、耍孩儿、山坡羊、浪淘沙、西江月、炉香赞、驻云飞等等。曲牌往往会在曲词的前面标明。如:

[傍妆台]阅古书,汉武动兵事远图,将军报国心丹赤,血染征袍期献符。逞英雄,夸丈夫,一将功成万骨枯。(《仙姑宝卷・仙姑设桥渡汉兵第四品》)

[耍孩儿]丹进台吉心思想,告娘娘听心间,人心不足由天降。三番两次心不定,面是心非口又谎。从今后,再不敢欺心灭像修庙堂。(《仙姑宝卷・仙姑三次殃夷人第七品》)

这类曲词应该是受变文以及后来的宋词、元曲的共同影响而形成的。

还有一类曲词不标曲牌名,只是在上文提到“有佛曲为证”或“有首普劝词”等,进而引出曲词的内容。这类曲词的数量较少。例如:

有佛曲为证:婆婆呀,媳妇今朝来拜谢,谢你大恩与大德,剪去乌云心自喜……你老人家耳聋眼花,到底有些太昏迷。(《刘香宝卷》)

小调是河西宝卷中最具地方特色的一部分,它直接源于河西地区的民间小调。河西宝卷中的小调有“哭五更”、“莲花落”、“十月苦”等,以“哭五更”最为常见,往往由上文内容引出。例如:

坐那里,只觉得,脚麻腿疼,肚饿得,眼冒花,大哭五更:一更里呀好伤心,想起妈妈疼煞人,丢下孩儿罪孽重,继母心狠赶出门,我的娘呀,你在阴间可知闻……五更里来麻麻亮,想起妈妈心悲伤,你入阴司难回转,兄弟救我离难乡,我的娘啊,你可知我这愁肠?(《白长生逃难宝卷》)

曲词经常用在卷首起到总领全卷,引起听卷人注意,有时也会用在卷中,基本不用在卷尾。小调一般只用在卷中,用来抒发一种思想感情。

唱词的押韵格式比较灵活,往往因为曲牌或调名的不同而不同。有时,相同的曲牌或小调也会出现押韵格式不同的情况。

1.2别字

通过诗文押韵来研究语音有其局限性,“诗文韵部反映的是韵母的大类,不能完备、精确地反映韵母”。[3]因此,我们要重视对异文别字的研究,以便更精确地反映当时的语音系统。

河西宝卷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讲唱文学,相对于文字来讲更加重视语音。有些抄卷人本身的文化水平并不是很高,抄卷时会写一些同音的别字;还有一些抄卷人为了抄写方便则会使用一些同音的字来代替本字,所以,河西宝卷中存在着大量的别字(不包括异体字、古今字和形误字)。河西宝卷中的别字大体可归纳为两类:

一类是宝卷整理者在整理抄写时所写的同音误字。如“我母亲,和父亲,合葬坟营”(《天仙配宝卷》)一句中“营”当为“茔”的误字。又如,“有番将,听得说,非马进城”(《昭君和北番宝卷》)一句中“非”当为“飞”的误字。由于这类别字与本字的音韵地位相同,所以它们仅起到了记录本字字音的作用。

另一种情况是,有些别字虽然也与本字字音相同,但它们并不是抄写过程中的单纯的误字,而是起到了记录当时方音的作用,因此,这些字虽然也是别字,但与上一种情况的别字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昭君和北番宝卷》中有“气红米,摔倒在地”一句,文中把“昏迷”写作“红米”。在《广韵》中,“昏”属晓母、魂韵,“红”属匣母、东韵;“迷”属明母、齐韵,“米”属明母、荠韵。“昏”与“红”在《广韵》中声、韵都不相同,“迷”与“米”也不属同一韵,而在河西宝卷中却是同音的。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在当时的河西方音中晓母和匣母是相混的,这是声母“浊音清化”规律的具体反映;魂韵与东韵也是相混的,这反映出了当时河西方音中[-n]尾和[-?耷]尾合并的现象;齐韵和荠韵平、上相混有则助于我们对当时河西方音声调的研究。

我们所要重视的是第二种情况中的别字,这类别字是我们研究当时河西方音的声、韵、调系统,拟测音值的重要材料。

2.河西宝卷音韵研究的可行性

通过韵文、别字来研究音韵必须满足两个方面的要求:一个是对材料的“量”的需求,一个是对材料的“质”的要求。下面我们便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河西宝卷音韵研究的可行性。

2.1河西宝卷中音韵材料的数量

段平先生在《河西宝卷选》的附录[4]中列出他所搜集的宝卷共108种;方步和先生的《河西宝卷真本校注研究》一书中,共收录宝卷10种;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郭仪等人选编整理的《酒泉宝卷》共收录宝卷8种。现在,仅我们可见的宝卷就有126种之多,还有许多宝卷散落在民间,等待我们去发掘整理。

宝卷的数量很多,韵文又在河西宝卷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河西宝卷中的韵文主要是:卷首的开经偈、焚香赞(即开场的念词或唱词),卷中的念词、唱词,卷尾的收场偈(一般是念词)。这些韵文几乎占了每卷篇幅的一半,《湘子度林英宝卷》、《何仙姑宝卷》等宝卷更是通篇用韵。由此可见,河西宝卷中的韵文材料是十分丰富的。

由于河西宝卷的自身的特点,宝卷中也存在着大量的别字。方步和先生在《河西宝卷真本校注研究》一书中,对《仙姑宝卷》、《唐王游地狱》等10种宝卷进行校注,共校出别字141个,398处。其中,有127个属于我们界定的别字的范畴,有115个具有音韵研究价值。

可见,河西宝卷中的韵文、别字完全能够满足音韵研究对于材料的“量”的需求。

2.2河西宝卷中音韵材料的质量

河西宝卷中的韵文有两个方面的优点:一是押韵工整,一是口语性强。

押韵工整,我们在上面已经提过,河西宝卷中的韵文主要是以偶句入韵为主。这有利于我们离析韵脚字,归纳韵类,为我们的音韵研究提供了便利。

口语性强是河西宝卷中音韵材料的另一个优点。罗常培和周祖谟二位先生在《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一书中又指出:“我们首先要承认大部分的韵文是充分表现语音的真相的,因为韵文本身需要读得上口,如果根本读不上口,那就失去了韵文的意义。”[5]可见,韵材料越是口语化越能体现当时当地的语音面貌。河西宝卷作为一种流行于民间的讲唱文学,其韵文“大量使用方言,它似画龙点睛,形象、准确、生动,加浓了生活气息,突出了乡土特征”,并且“在各种唱调中,不断吸收河西的民歌小调”。[6]“哭五更”、“十月苦”等小调乡土气息十分鲜明,很好地反映出了当地口语的特点。这样的材料对于研究河西宝卷所代表的实际语音是很有价值的。

这些可以说是河西宝卷中音韵材料“质”上的优势。

3.河西宝卷音韵研究的必要性

3.1河西宝卷音韵研究的意义

河西宝卷音韵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从共时和历时两方面来分析。

河西宝卷中的音韵材料实际上反映了明清时期河西地区的语音面貌。我们可以通过对它的研究来揭示明清时期这一地区的语音面貌。另外,前辈时贤已经对明清时期河西周边地区的方音如晋语、官话等做了系统的研究。我们也可以在他们的研究为基础,把不同的方音做共时的比较,探讨方音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历时的层面来讲,河西宝卷又是研究西北方音演变的重要材料。河西地区本身便属于西北地区,河西宝卷所反映出的音韵面貌实际上是明清时期西北方音的面貌。并且,郑振铎先生在《中国俗文学史》中指出:“……然后来的‘宝卷’,实即‘变文’的嫡派子孙,也当即‘谈经’等的别名。”[7]段平先生则通过一个公式来概括佛经到变文的关系,即“佛经―俗讲―变文―宝卷”。[8]可见,河西宝卷是对敦煌变文的继承和发展。这更加有力的证明了河西宝卷中的音韵材料是反映当时的西北方音的。我们可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求西北方音从唐五代经宋、明清至近代的发展与演变。

3.2河西宝卷音韵研究的空间

河西宝卷的音韵研究具有广阔的空间。人们对河西宝卷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一类是对河西宝卷的收集整理,侧重于对文本的校注、校勘,如上文提到的《河西宝卷选》、《河西宝卷真本校注研究》等著作。另一类是对河西宝卷文本内容的研究,即探讨它的宗教、民俗、文学、音乐等方面的价值。目前,尚无人对河西宝卷中的韵文、别字进行系统的音韵研究。

另外,人们已经对唐五代、宋以及现代的西北方音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然而,明清时期的西北方音尚无人做系统的研究。对于明清西北方音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西北方音从唐五代到今天的发展与流变,河西宝卷便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参考文献:

[1][4][8]段平.河西宝卷选[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

[2][3]耿振生.20世纪汉语音韵学方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罗常培,周祖谟.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7.

第9篇:三国演义好词好句摘抄范文

【关键词】语文作业设计尝试

一、趣味性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要让学生有兴趣,语文作业设计既要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又要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教师要一改过去的简单重复与机械抄写,将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制作、游戏等形式巧妙结合,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

我在作业设计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如很多小学生喜欢绘画,学习了古诗《江雪》后,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幅“雪天垂钓图”,体会孤身垂钓的冷清景象;学完了《中国石》,让学生画一画酷似中国版图的中国石,并试着在上面标明祖国的名山大川。很多学生喜欢写模仿文、想象文,学完了《画杨桃》后,可引导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观察某一个人或某一件物品,然后把观察到的不同点写下来;学习了《滥竿充数》后,可让学生续写南郭先生逃走后会怎么想怎么做。再比如,学了修改病句,可设计趣味游戏题:学生扮演医生,给“病人”写诊断书,开处方,动手术;学了直述句改转述句,可设计打电话游戏题,让学生扮演打电话人、听电话人、转述电话人。练习转述别人的谈话。

二、层次性作业

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学习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作为教师,必须正视并尊重这种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分层要求,把作业设计成“套餐型”,分成ABc三种等级:A类作业相对较难,偏重于综合能力的运用;c类作业相对简单些,适合于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做;B类作业处于两类作业之间,适合于中等生做。这样的作业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的要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各自层面上有所发展。

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学习能力的先天差异并非一成不变。在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经过努力,这种差异也是可以改变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施以科学的方法,分层次设计作业,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高。

比如,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也可一改以往命令式、强制式,给学生的作业也开设一个“自助餐”,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选择范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从而得到发展。如学了《家》一课后,可以设计以下几种作业供学生选择:

①读一读,把儿歌读给父母听,让家长评一评你读得怎样。

②认一认,认读本课生字词。

③写一写,书写本课生字词。

④说一说。还有什么是谁的家?

⑤编一编,依照《家》的格式自编儿歌一首。

这样的作业,由易到难,题型多样,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作业。有效调动了各个层次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此外,年龄的差异对学生学习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进行层次化作业设计。

三、开放性作业

作为最开放的学科——语文,作业的布置也要更加开放,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如喜欢读书的同学可以读课外书,并写出读书的收获;喜欢看电视的同学,写出自己的观后感;喜欢收集名人名言的同学,可以做读书笔记;喜欢做家务的可以写出劳动的快乐。这样的作业,学生不会当着一种负担,而会越写越快乐,成为他们渴望的精神食粮。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所以开放性作业更能张扬学生个性。我教古诗《望庐山瀑布》这篇课文后,这样引导学生,可以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学习这首诗的收获:喜欢读书的同学读出庐山瀑布的气势;喜爱美术的同学把它画出来;喜好文学的同学搜集资料出一期歌颂祖国壮丽山河的知识小报,或者把它写成想象作文,学生在高涨的情绪下“各显神通”,兴趣盎然中完成了作业,个性也得到了张扬。

四、实践性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