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三国演义温酒斩华雄范文

三国演义温酒斩华雄精选(九篇)

第1篇:三国演义温酒斩华雄范文

家乡出了个大英雄——武圣关羽,家乡有全国最大的武庙——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自小就耳熟能详关羽的许多故事,少年时期即喜读《三国演义》,先是为“三国连环画”着迷,崇拜关羽、赵云、马超等英雄,稍长读罗贯中原著,更是爱不释手,为曹操、诸葛亮等人的智谋所折服,一度认为《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杰出的一部。自然,一直将《三国演义》视为三国历史,后长大经过学习,方知《三国演义》并非三国史,对《三国演义》学术界有七实三虚之说,较之《三国志》其中移花接木、无中生有、虚伪夸大者甚多,仅在《三国演义》中择其有关羽形成文章中加以辩证,文中错误不当之处,祈请读者指正。

关羽,是作为忠义的化身,被《三国演义》着力描写的人物。然而,作为一员武将,仅有忠义之心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万夫不当之勇。于是,《三国演义》又用大量笔墨将关羽刻画为一个出类拔萃神威勇武的英雄。像第五回的关羽“温酒斩华雄”,第二十五回和第二十六回的关羽“诛颜良、文丑”,第二十七回的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等,这些典故,数百年来为人津津乐道。其实,历史上的关羽并非如此神勇,向上述业绩,有的属张冠李戴,并非关羽所为;有的虚伪夸大,与事实不符;有的无中生有,乃罗贯中凭空神来之笔。

关羽温酒斩华雄即属张冠李戴。《三国志·孙坚传》载:“孙坚举兵与关东诸州郡共讨董卓,孙坚与董卓合战于阳人(今河南临汝境),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斩华雄者实为孙坚,且华雄其人亦无特殊表现,难言其武艺高强。然而到了罗贯中笔下,先表华雄威风八面,连斩关东军鲍忠、祖茂、俞涉、潘凤四员上将,使袁绍等诸侯大惊失色,后将孙坚的功劳转记到关羽头上,让华雄死于关羽刀下,且设计了“酒尚温时斩华雄”的细节。如此一来,关羽在书中的第一次表现,即树立了神勇形象。

关羽斩颜良实有其事,但《三国志》的《武帝纪》和《袁绍传》等述袁曹延津之役,并不记文丑死于何人之手,《关羽传》亦只记关羽斩颜良,不记斩文丑,可知文丑并非关羽所杀。《三国演义》写关羽诛颜良、文丑,显然属虚伪夸大。

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在小说里关羽的一生中,可说是最值得炫耀的一段经历。历史上,关羽挂印封金,弃曹操奔刘备,确有其事,但过五关斩六将就大可怀疑了。《三国志·关羽传》说:“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可见,关羽投奔刘备,为曹操所默认,而且,历史上也没有被关羽斩掉的六位守将,所以,不该有过五关斩六将之事。关羽这最辉煌的一段经历,实属小说的无中生有。

据《三国志·关羽传》,在武勇方面,关羽值得炫耀的事情有三:一是斩颜良。汉献帝建安五年,袁绍遣大将颜良攻白马,曹操派张辽与关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二是刮骨疗毒。关羽右臂曾被流矢所中,愈后每逢阴天常疼。医生说矢毒入骨。需刮骨去毒。于是关羽伸臂令医生劈肉刮骨。当时关羽正宴请诸将,一边臂血流漓,关羽一边饮酒,谈笑自若。三是降服于禁七军。特别是降服于七军后,关羽威震华夏,竟使曹操动了迁都以避其锐的念头。关羽此事,《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关云长放水淹七军”是这样记载的:关羽登高观望曹军情况,见樊城城上旗号不整,军士慌乱;城北十里山谷之内,屯着军马;又见襄江水势甚急。喜曰:“于禁必为我擒矣。”命预备船只水具。关平不解,关羽云:“方今秋雨连绵,襄江之水必然泛涨;吾已差人堰住各处水口,得水发时,乘高就船,放水一淹,曹兵皆为鱼鳖矣。”关平拜服。后曹兵七军果为关羽所放之水所淹,于禁投降,庞德战死。按历史上于禁等七军遭大水淹,致关羽擒于禁,斩庞德,确有其事,但关羽先命人堰住各处水口,后决堤放水之事却不见记载。

《三国志·于禁传》记此事曰:“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于樊,又遣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三国志·庞德传》载:“南屯樊,讨关羽……(曹)仁使德屯樊北十里,会天霖雨十余日,汉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德与诸将避水上堤。羽乘船攻之,以大船四面射堤上。”又《三国志·曹仁传》云:“关羽攻樊,时汉水暴溢,于禁等七军皆没,禁降羽。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板。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徐晃救至,水亦稍减,晃从外击羽,仁得溃围出,羽退走。”再《三国志·徐晃传》载:“复遣晃助曹仁讨关羽,屯宛。会汉水暴溢,于禁等没。”以上是曹军参加此次战役诸将之传记,记载于禁等七军遭水淹是因秋季大雨,洪水暴溢,只字未提关羽决堤放水之事。

当然,以上是站在曹魏一方来叙述此次战役,可能失于片面。那么就让我们再来看《三国志·关羽传》是怎样记叙此战经过的:“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如果刘备一方对曹兵取得如此重大胜利,是因关羽出奇谋,主动放水所致,《关羽传》中肯定会特书一笔的,可是没有,记载与《于禁传》等一致,是“大霖雨,汉水泛溢。”另外《水经注》记沔水曰:“樊周四里半沧水,建安中关羽围于禁于此城,会沔水泛溢,三丈有余,城溢遂降。”虽然郦道元记“城溢遂降”不甚准确,因为樊城并未溢,守城之曹仁亦未降,但记曹军败于沔水泛滥是客观的,并非是关羽人为因素所致。

《三国演义》凡讲到关羽,无时不用其神化之笔,“关云长放水淹七军”,系小说作者神化关羽之又一例。

第2篇:三国演义温酒斩华雄范文

什么才是真英雄?

君之英雄。

曹操,文涛武略,无不通晓。论带兵,他的兵法不在诸葛亮之下。官渡之战,他仅以几万军马大破袁绍八十万大军,攻占北方。论文章,诗词歌赋,无不精通,文采盖世,一首《观沧海》,一句“日月星辰,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流芳百世。论求贤,可谓求贤若渴,独具慧眼,无人可比。他为得关羽,费尽心思,只可惜关于忠肝义胆,未能如愿。还与刘备煮酒论英雄,话天下大势。这三样君王之必备风范,他都具备,只可惜生性多疑,使他丢了汉中,错杀杨修,斩了华佗,最终病逝。虽说多疑乃兵家之大忌,但却不影响他成为英雄。我敬佩曹操,人们说他是“乱世之英雄”,我却认为他更是治世之英雄,君王之英雄。

第3篇:三国演义温酒斩华雄范文

【关键词】《三国演义》;曹操;奸雄

毛宗岗《读三国志法》道:吾以为《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诸葛孔明一绝也,关云长一绝也,曹操亦一绝也。其中,名列“三绝”之一的“奸绝”曹操,一直是奸雄的代表,多疑、残忍、狡诈、“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些标签,也始终和曹操紧密联系,不曾分离。但这只谓其“奸”而不显其“雄”,不全然是“千古第一奸雄”的光辉形象。若论其“雄”,以我愚见,简单罗列以下几点:

一、智勇兼备,谋略过人

曹操有勇有谋。董卓当权,败坏朝纲,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文武百官处境狼狈。当满朝公卿齐聚一堂,谈及董卓“皆掩面而哭”时,座中曹操抚掌大笑:“满朝大臣,夜哭到明,明哭到夜,焉能哭死董卓耶?”于是毛遂自荐,带七星宝刀只身前往,刺杀董贼,其勇气,不下荆轲,堪比高渐离。行刺失败被怀疑时,他并没有惊慌失措阵脚大乱,随机应变说来献宝,骗过董贼,“借马”连夜逃亡。其机智,岂常人可及?

曹操的机谋,更表现在他的军事才能上。曹操的军事才能,在三国人物中是屈指可数的。平定群雄的大小战役中,他运筹帷幄,或出奇制胜,或转败为胜,或化险为夷。如官渡之战,两军对垒,战争一触即发,袁绍兵多粮足,曹军处于明显的劣势。曹操用计,率人马伪装成袁军模样,夜里偷袭袁军屯粮之地乌巢,烧光袁绍粮草,断绝其粮道后援,使得袁军军心大乱,曹操趁乱出击,击溃袁军主力,最终以3万人马战胜袁绍号称10万大军,出色地完成了这场历史上著名的出奇制胜、以少胜多的战役,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望梅止渴”是为众人熟知的故事。曹操率领部队讨伐张绣,正值夏日中午时分,骄阳似火,周围又无水源,士兵们被晒得透不过气,行军速度越来越慢。曹操担心延误战机,心生一计,策马奔至山岗,挥鞭向前,向众人喊道:“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大家再坚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士兵听后精神大振,不觉加快脚步。曹操巧妙地利用望梅止渴的暗示来鼓舞士气,表现出他才智过人。除此之外,濮阳诈死破吕布、安众设伏破张刘、抹书离间韩遂、望梅止渴、割须弃袍等许多实例,都充分展示出曹操过人的谋略和杰出的军事才能。

二、胸襟开阔,求贤若渴

曹操以知人善用著称,“用天才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为”是曹操的用人原则。三足鼎立,刘备哭出蜀国江山,孙权是子承父业,占长江天险据守一方,只有曹操不分贵贱唯才是举,聚拢了一大批谋臣、武将,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最后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步步打下半壁江山。除了唯才是举,他还胸襟开阔不计前嫌,乐于从敌营吸纳人才。“白门楼吕布殒命”一回中,曹操擒住张辽,欲杀之,听了刘、关劝谏,马上一改前态,掷剑而笑,“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还有官渡之战中献出奇计的谋士许攸,因不满袁绍而投奔曹操,“时操方解衣歇息,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对张辽的“亲释其缚”,对许攸的“跣足出迎”,足以显示他摒弃前嫌的开阔胸襟和对贤能之才的重视。而这些大将也从内心产生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愿望,终身追随曹操,毫无二心。

《三国演义》中最能体现曹操求贤若渴、爱才惜才的当属对关云长的亲厚和极力笼络。首先,曹操是关羽的伯乐。关羽威镇乾坤第一功,起于酒尚温时斩华雄。当时,十八路诸侯齐伐董卓,汜水关前,华雄连斩各路诸侯手下数员大将,危急时刻关羽主动请缨,袁术看他只是一小小马弓手而耻笑他口出狂言,曹操却知关羽是英雄,道:“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并温酒一杯与关羽壮胆,关羽提刀上马斩华雄首级回营。可见,拉开关羽一生英雄战斗史序幕的不纯粹是斩华雄一事,更与曹操的慧眼识英雄息息相关。其次,曹操极厚待关羽。刘备败走投靠袁绍,关羽不知其生死,屯土山上通过张辽与曹操约下三事,表明自己降汉不降曹,且一旦得知刘备消息,将不远万里奔刘而去离开曹操。如此,曹操还是亲自出辕门接待来降的关羽,班师回朝后引关羽朝见献帝,又大设宴席礼待关羽,以大量金银器皿、绫锦、美女相送。见其髯长而美,以纱锦作囊送给关公护髯;见其马瘦,以千里马赤兔相送。关羽本人也说“曹公待我甚厚”,可以说,曹操待关羽之厚,三国之内,无出其右者。再有,曹操对关羽的宽厚也非同一般。当关羽得了刘备消息,留书而去,曹操明知这样是放虎归山,却还是引数人相送,并赠予锦袍一领。关公骑着曹操所赠宝马,过五关斩六将奔向刘备,曹操特地派遣使者带公文为归山的猛虎开路放行。及关羽为孙权所害,曹操又“设牲醴祭祀,刻沉香木为躯,以王侯之礼,葬于洛阳南门外,令大小官员送殡,操自拜祭,赠为荆王”。

三、重视生产,体恤民情

曹操采取过一系列保护农业、发展生产的积极措施。他实行兵农合一,命令军民屯田垦荒。在征战行军过程中遇到麦熟,曹操让人告诉远近村民和守境官吏:“吾奉天子明诏,出兵讨逆,与民除害。方今麦熟之时,不得已而起兵,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于是兵马过麦田,“皆下马以手扶麦,递相传送而过”。显示出了他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发展经济的决心。再如,仓亭大胜,众将劝曹操急攻冀州,曹操体恤民情一方面体现在体恤士卒,关心兵将。曹操得东川后,司马懿建议他乘胜追击,立刻攻打益州。刘晔也说,一旦等到蜀民安定,拒守关隘,就不容易再攻打了。曹操不赞同得陇而又望蜀,说:“士卒远涉劳苦,且宜存恤。”遂按兵不动。另一方面表现在他对普通百姓的关怀。仓亭之战,曹操大败袁绍,操陈兵列于河上,百姓们都箪食壶浆,热情欢迎曹军。百姓心怀感激,都说曹丞相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把他们从袁本初的晦暗统治下解救了出来。

鲁迅先生说:曹操其实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是的,曹操确实是那个时代造就的英雄,他有勇有谋,他惜才爱才。他心怀天下,他白手起家,逐鹿中原,在乱世之中显示出自己的英雄气概。他既是雄才大略,足智多谋的军事大家,又是义薄云天,身先为国的忠勇战士,还是求贤若渴,知人善用的杰出政治家。故“奸雄”曹操,不止于“奸”,更胜于“雄”。

【参考文献】

[1]杨成进.浅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4).

[2]杨福廷.《三国演义・曹操煮酒论英雄》的艺术特色[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02).

[3]叶胥,冒.历史文学的成功典型曹操――《三国演义》散论之十[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03).

第4篇:三国演义温酒斩华雄范文

奸诈的曹操,仁义的刘备,心胸狭窄的周瑜,谨慎的孔明,勇猛的张飞,献帝的昏庸。书中有上百个人物,每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都刻画地淋漓尽致。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他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这使周瑜非常的嫉妒。于是他对诸葛亮说:“在水上打仗是最好的兵器就是弓箭,如果你不能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如果不能完成就要严惩。”但是诸葛亮并不惊慌,他凭自己的智慧和学识。在一个大雾弥漫的早上,向曹操“借”了十万余支箭,非常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还有一次,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国大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惊慌失措,面如土色。只有诸葛亮镇定自若,他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位大臣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叫司马懿退兵。”再后来,诸葛亮叫人把所有的旗子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在大街上扫地。而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慢慢弹起琴来。因为司马懿多疑的性格,导致他以为城内有埋伏,便撤军了。可见诸葛亮能利用敌军的性格特点来作战这一举动是多么的聪明呀!

其次,我喜欢的就是关羽。

关羽,字云长。他有勇有谋,武艺惊人。“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无不显出关羽的英勇。关羽的忠,惊天地,泣鬼神。“身在曹营心在汉”流芳千古。书中记载:“曹操素爱云长武艺人才,欲得以为己用,所以待之甚厚”,既如此,仍未能收得关羽之心。后有人以诗叹曰:“奸相枉将虚礼待,岂知关羽不降曹。”关羽的气,惊心动魄。“刮骨疗伤”时的非凡气概,历代传颂。书载:“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者,皆面失色,关公饮酒食肉,谈笑奕棋,全无痛苦之色。”虽然华佗医术高明,但能忍受这种痛楚而又不显形于色的实数罕见。

在三国演义里,虽有英勇的人,但也有奸诈的人。曹操就是其中一个,他虽被称为奸雄,但他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在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刘备吓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装作害怕打雷,这才蒙混过关。他在统一魏国时,可以说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他的策略,无不可以统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战中,只是因为周瑜的一个小计策,而失去了蔡瑁、张允那么好的将军,也导致了他们没有好的水军将领,也没能识破庞统为他提供的连环计,结果大败而归,全军覆没。

第5篇:三国演义温酒斩华雄范文

沽酒之“沽”

“十千沽一斗”(曹植《名都赋》),其“沽”无疑是买。而“青旗沽酒有人家”(辛弃疾《鹧鸪天》)之“沽”,是买还是卖?其实兼而有之。旗为酒家标志,诚然,是卖的。稼轩为此地有山游,有酒喝,自然是要买的。加之“山远近,路横斜”,“春在溪头荠菜花”,岂有不沽赏之理?此乃其一。其二,曹之“沽”,豪情于都市,而辛之“沽”,则忘情于乡野也!至于“意欲到那村肆中沽饮三杯”(《红楼梦》)之“沽”,看似为买,其实大有略饮或粗饮之意。这符合贾雨村当时未仕闲游之况。可见同一“沽”字,因语境、环境、心境不同,其意是有差异的。应加以辨析。

煮酒之“煮”

曹操煮酒论英雄,尽人皆知。但有谁对其“煮”字加以体味?依吾之见,此“煮”之势,不亚于战时鸣金擂鼓之威。甚至使人想到煮酒如煮刘玄德,至少是心理上的汤之,火之。不是吗?曹宴刘,但刘是在惧曹加害于己的心理中,被动地回答谁为英雄的。但被曹有理有据地一一否定了。当曹一语道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尔”时,即“破”了刘的以种菜为掩饰的韬晦之计,惊得他的双箸也掉地了。当然,他巧借当时恰有惊雷之机,真的掩饰过去了。其实曹、刘均为英雄。英雄对英雄,火苗对沸酒,相得益“涨”。而“煮”之烘托,功不可没。煮者如此,溢者如何?

温酒之“温”

“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三国演义》中的俞涉、潘凤均被华雄所斩,且轻而易举。而关云长斩华雄更是神速莫及。提着华的首级归来投掷于地,其酒还是温热的。此“温”胜过火热。与上之“煮”,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现实中的温酒或烫酒,意在祛寒暖身。与上不可同日而语。但毕竟是生活的温馨,且自斟自乐也!

把酒之“把”

“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把酒酹滔滔”(《黄鹤楼》),三者皆“把”,但把者有别。前者把天问,把明月,把团圆,把亲情;中者把“地利”,把农事、把归朴;而后者把大海,把心事,把悲壮。就“把态”而言,前者应略举过失;中者平端或平视;而后者前俯一酹也!至于“东篱把酒黄昏后”(李清照《醉花荫》)之“把”,也许有其慰藉一面,但总觉得被暗淡所罩。也许是不同的风格吧!

斟酒之“斟”

斟有气魄吗?回答是肯定的。如南宋张孝祥的《过洞庭》中的“细斟北斗”便是。你看,以七星带柄之北斗为杯,将其一一斟满,并以“万象为宾客”,是何等壮丽、高旷、坦荡!而斟之细与高之旷,在造势上不正是相辅相成吗?

斟,是敬重的,或郑重的,它比口语的“倒”或“洒”,略高一筹。吾以为是的。

劝酒之“劝”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其劝,情真意切,甚至愈劝,愈显其舍不得故人离去。而“助情谁劝我千觞”(《红楼梦》黛玉《咏菊》)之“劝”,则有企望他(她)人之意。真乃兴致难抑也!

现实中的劝酒之“劝”,不乏软磨硬泡之功,即非将你灌醉不可,就不足为取了,甚至有亵渎酒文化之嫌吧!

醉酒之“醉”

论醉之奇异,莫过于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了!这是一仙一醉态的写照图。如“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便是。可谓愈醉愈喝,愈喝愈醉,令人忍俊不禁。其实他们的醉,有超世的,有傲世的,也有厌世的。或有泄愤的,有遣愁的,也有不可名状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当时黑暗现实的异化。其中有不可否认的消极性。倒是“家家扶得醉人归”(王驾《社日》)之“醉”,醉于农家之乐,丰收之喜,颇有浓郁乡情。而“醉听清吟胜管弦”(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及本诗中的“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则醉得自在、自然而高雅。宋代刘克庄的“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更是醉出奇思幻想的“游仙”之风,浪漫情调。堪称醉之神品也!

醉于名山秀水,那是醉的引申与升华,故不赘述。

酒醒之“醒”

“今宵酒醒何处?”(柳永《雨霖铃》),醒后不知何处,可见醒前已醉多时。并非微醉,而是深度的忘却一切。知醉于何处的是晏几道的“酒醒帘幕低垂”(《临江仙》),可醒后仍有闭塞之感(帘幕)。但也有李白的“但愿长醉不复醒”(《将进酒》)的。此之“不复醒”,实乃醒而不醉,或醉而仍醒。愈是“愿长醉”,愈是不醉也。可谓正话反说。因醉是现实的醒悟。或曰醉是醒的异化。事实难道不是如此?

酒杯之“杯”

第6篇:三国演义温酒斩华雄范文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从周朝以来对于天下的定义,周末七国纷争,并入于秦。秦灭之后,楚、汉对垒,又并于汉。汉朝高祖刘邦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传至献帝,分为三国,最后三国归晋。而《三国演义》一书就呈现给我们东汉末年分三国的史诗。

东汉末年,卖草鞋为生的落魄贵族刘备,与杀人在逃犯关羽,屠户张飞结为兄弟,共创大业,三分天下时,刘备也占得一席之地,文有伏龙凤雏,武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虎将领,盘踞西蜀;宁可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的宦官之后曹操,发展地方武装,拥兵自重,割据北魏成为乱世之枭雄;孙坚之子孙权坐领父兄遗产占据东吴,威震江南,其四任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也各有千秋。

曹操以微弱之身,起兵靖难,讨董卓,伐袁术,杀吕布,降张绣,灭袁绍,攻刘表。可谓雄极一时。刘备虽然兵力最弱,可是他仁慈,所以有人缘,谁都喜欢他,他投靠的大哥最多:公孙瓒,袁绍,曹操,刘表等等。可是后来诸葛孔明投靠他后一切都改变了,他挺进了蜀域,有了根据地,开始发展兵力,扩大地盘,雄霸西蜀,可是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所杀,刘备大怒起兵,被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战败?亭,最后料得白帝托孤。

在三国中我是最欣赏关羽的,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古城相逢斩蔡阳,白马坡斩颜良诛文丑,忠勇过人最后却料得父子被俘,斩首敌营。关公的一世英名在此画上了不圆满的句号。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在这方面曹操无疑是成功的。

和曹操对应的就是袁绍,袁绍与曹操大战官渡由于谋士田丰,逢纪,许攸,郭图暗中相争,田丰进谏,袁绍不听而逢纪看出这点,打田丰的小报告,田丰落狱,最后袁本处兵败官渡,田丰自尽,而后袁绍病死,袁氏三兄弟明争暗斗为争政权。最后全被曹操所杀。

正可谓: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第7篇:三国演义温酒斩华雄范文

一、任洛阳北部尉时棒打权贵

作为宦官显族之后,曹操无疑是幸运的,年纪轻轻便获得了在东汉政坛崭露头角的机会。《三国演义》第1回载:(曹操)“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初到任,即设五色棒十余条于县之四门,有犯禁者,不避豪贵,皆责之。中常侍蹇硕之叔,提刀夜行,操巡夜拿住,就棒责之。由是内外莫敢犯者,威名颇震。”

年轻时的曹操胸怀大志,敢作作当,其所作所为为腐朽的东汉政权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政治空气。在洛阳北部尉(类似于京城郊县的一个公安局长)任上,他忠于职守,改革吏治,真正做到有令可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难能可贵的是,他在面对当权宦官蹇硕的叔叔时,能够不避权贵,一视同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充分显示出一个年轻政治家的胆识与魄力,从而为他后来迈入更大的政治舞台打下坚实的基础。

闪光指数:

二、劝何进勿召外兵

大将军何进为诛杀宦官当权,决意请西谅剌史董卓领兵进京来“清君侧”。这绝对是一条愚蠢的“馊主意”。作为何进左右手的曹操敏感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劝谏何进道:“宦官之祸,古今皆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若欲治罪,当除元恶,但付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兵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料其必败也。”这一建议,表明曹操对时局的清醒认识与勇于劝谏的胆略。可惜的是,何进不仅没有听信忠言,反倒是怒斥曹操,说他是心怀私意。其后的事态发展证明,董卓进京,是东汉大乱的开始,也直接导致何进被宦官诛杀。何进在九泉之下,当痛悔于当初没有听取曹孟德的意见。

闪光指数:

三、刺杀董卓,随机应变

董卓独断朝纲,祸乱百姓,众大臣却束手无策,此时曹操勇敢地站出来,决心刺杀董卓,为国除害。他借向董卓献刀的名义接近董卓,伺机刺杀之。无奈人算不如天算,正当曹操要刺董卓时,不料被董卓发现,大呼曰:“孟德何为?”时吕布已牵马至阁外。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尽管此次刺杀功败垂成,但却足见曹操的勇气与胆识,他超人的智慧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刺杀虽然失败了,但曹操却由此获得了反抗强权、匡扶正义的美名。

闪光指数:

四、矫诏起兵讨董卓

首举义旗,讨伐逆贼董卓,无疑为曹操赢得了足够的人气与政治资本。当董卓秽乱朝纲,把东汉政权搞得乌烟瘴气,群臣惶惶不可终日时,曹操能够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反董卓的立场,并矫诏各道,招集义兵,共同讨伐董卓。《三国演义》第5回载,曹操“先发矫诏,驰报各道,然后招集义兵,竖起招兵白旗一面,上书‘忠义’二字。不数日间,应募之士,如雨骈集”。在这一事件中,曹操面对强权,敢于反抗,敢为天下先,显示出他卓越的胆识与勇气。此外,曹操以“忠义”二字号召义兵,以朝廷的名义来讨伐董卓,名正言顺,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谋略与智慧。

闪光指数:

五、慧眼识关羽,温酒斩华雄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奉袁绍为盟主。奈何袁绍乃鼠目寸光之人,难堪大任。《三国演义》第5回,董卓部将华雄在氾水关连败盟军,正当盟军手足无措之际,关羽挺身而出,愿斩华雄头,献于帐下。当袁绍听说关羽只不过是刘备手下的一个马弓手时,面露不屑,袁术更是要将关羽“打出”。危机关头,曹操制止了袁术的鲁莽,认为关羽“仪表不俗”,“既出大言,必有勇略”,果断推荐关羽一试身手,并温酒一杯,与关公对饮。事实证明,曹操能慧眼识关羽,并能做到重才,敬才,用才,最终,关羽在温酒斩华雄一役中展露身手,睥睨群雄。

闪光指数:

六、首创义兵,迁都许昌

虽然董卓被吕布所杀,但京城却再次遭到董卓部将李傕、郭氾等的蹂躏,洛阳城一片荒凉破败。当曹操在山东听说汉献帝还京之后,听从荀彧的建议,进军洛阳,迎奉天子。其后他又听从董昭的意见,将都城安置在自己的属地许都,为他后来挟天子以令诸侯,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与政治保障。此次事件中,曹操至少捞到了三个政治资本:其一,他能因时而动,抢占了迎奉汉献帝的先进,此为天时;其二,他移驾许都,便于控制皇帝,此为地利;其三,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师出有名,可谓人和。得此天时地利人和,为后来曹操统一北方的大业及曹魏政权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闪光指数:

七、割发代首

《三国演义》第17回,曹操行军途中,使人远近遍谕村人父老及各处守境官吏曰:“吾奉天子明诏,出兵讨逆,与民除害。方今麦熟之时,不得已而起兵,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军法甚严,尔民勿得惊疑。”无奈曹操马匹受惊,踩踏良田,按律当斩。曹操曰:“吾自制法,吾自犯之,何以服众?”即掣所佩之剑欲自刎。众急救住。郭嘉曰:“古者<春秋>之义:法不加于尊。丞相总统大军,岂可自戕?”操沉吟良久,乃曰:“既<春秋>有‘法不加于尊’之义,吾姑免死。”乃以剑割自己之发掷于地曰:“割发权代首。”此次事件,后人多认为曹操有作秀之嫌,乃奸臣狡猾之处。不过,笔者认为作为三军统帅的曹操,此时根本没有作秀的必要,更多倒是体现出曹操的爱民之心、治军严明与以身作则的优秀品质。清人毛宗岗曾评价此事曰:“爱兵而不爱民,不可以为将。爱将而不爱民,不可以为君。最善将兵者,必能治兵,兼能治他人之兵,于禁是也。善将将者,必能治将,兼能治他人之将,刘备是也。曹操击绣之兵,以手扶麦而过,则知操之能为将矣。袁术攻徐之将,于路劫掠而来,则知术之不能为君矣。民为邦本,故此回之中三致意云。”此言不虚。

闪光指数:

八、官渡之战大败袁绍

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决战,袁绍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均数倍于曹操。值此生死存亡关头,曹操果断出击,火烧乌巢,断袁绍后路,最终大败袁绍,奠定统一北方的基业。官渡之战中,曹操至少表现出以下闪光点:其一,识才重才敬才用才,如当听说许攸来投时,他甚至跣足相迎;其二,他果断出击,用兵如神,火烧乌巢,断敌后路,导致袁绍集团军心大乱,最后一败涂地;其三,他以仁术御人,深得人心。当他截获手下许多人与袁绍所通之信时,他没有就此打击报复,而是将其全部烧毁,足见其驭人之术。

闪光指数:

九、青梅煮酒论英雄

青梅煮酒向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两个当世英雄,以青梅下酒,纵论天下英雄。曹操的闪光点主要表现为:其一,他对英雄的内涵有着深刻的理解。如他将龙比喻为英雄的论述非常精彩并蕴含哲理。曹操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此种语言,非大气魄大视野之人无从道出。其二,他对当时风云人物的评价非常到位。如他认为淮南霸主袁术只不过是“冢中枯骨”,袁绍更是“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其后的历史证明,曹操所言句句切中肯綮,看人如此之准,足见曹操独到的眼光。其三,英雄的豪气与惺惺相惜。两位英雄煮酒论世,曹操豪气干云,潇洒风流。相形之下刘备便显得过于谨小慎微,底气不足。虽然同为英雄,但曹操的英雄气质是刘备无法比拟的。

闪光指数:

十、厚待关羽

第8篇:三国演义温酒斩华雄范文

最贤者——刘备。三国当中,君主数不胜数,却都无一用处,大为武者,少为贤者。而贤明者却只有一个,那便是刘备。“三顾茅庐”,刘备礼贤下士,三次冒着恶劣的天气,去请一位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是否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却任劳任怨,面对诸葛亮的考验。他的做法已经十分出色,让诸葛亮却愿为他牺牲一切。“携民渡江”,他愿意自己受劳苦,也不愿老百姓受杀害,这是何等的壮举啊!为此,他被后人传颂,被罗贯中赞扬。

最大志者——曹操。三国中壮志者为数不少,而胸怀广志者,抱负最长远者,却惟有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这是曹操最远大的理想,也是最自私的想念,小时候被称为“宦官之后”的他,却能在长大后干出一番大事业,这是何等的雄心壮志!

最勇猛者——关羽。有多少热血男儿驰骋疆场,战死枪林弹雨之中,他们都是勇士,都是好男儿,然而其中最勇猛者,非关羽莫属。“温酒斩华雄”,他英勇无比:“过五关,斩六将”,他勇猛异常;“单刀赴会”,他勇气超群。他的一生被“勇”围绕,因“勇”而而生。

第9篇:三国演义温酒斩华雄范文

有一次暑假,妈妈就安排我每天看两集《三国演义》。里面有许多精彩的故事和许多有名的人物,比如说:刘备、张飞、关羽、曹操、孙权、孙策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刘备能识破许多计谋,并且对人彬彬有礼;关羽英勇无比,特别是在温酒斩华雄中,许多人出战,都被华雄一刀砍死,无一幸免,可关羽毫不畏惧华雄,出战前别人为他准备了一杯温酒,关羽还未等就冷却,就将华雄之头挂于帐下;张飞是一个既勇猛又鲁莽的人,他有勇无谋,经常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宛城之战中,因得罪了吕布,致使吕布攻打徐州,从而丢了徐州。除了这些英雄以外,我最敬佩的是赵云,因为他英勇善战,并且做事十分沉稳。

赵云身高八尺,姿颜雄伟,早年在郡衙当差。初平二年,袁绍称冀州牧后,与公孙瓒相争,常山郡人公推赵云为头目,率领大伙去投奔公孙瓒。也在这一年,刘备亦来投奔公孙瓒。刘备对赵云非常亲热,常给以帮助。赵云亦视刘备为长者,为知己,有心相依。经过几年的奔波和反复观察,赵云对公孙瓒的表现明显感到不满意,感到他胸无大志,不识大体,只顾自己,不是可以依靠的主人,便寻机离去。不久,赵云因兄丧请假回家。刘备知道他不会再回来了,依依不舍。赵云告辞时说,我终不会背叛您对我的恩德。建安五年春,刘备被曹操打败后去投袁绍。当时,刘备单身逃出,狼狈不堪。在邺城遇见赵云,与赵云同床眠卧,密派其外出招募队伍数百人,对外皆称刘左将军部曲。从此,赵云追随刘备,转战南北,终身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