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调研分析报告范文

调研分析报告精选(九篇)

调研分析报告

第1篇:调研分析报告范文

根据XX市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全市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调查研究月活动的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要求,市残联组织开展了走进社区(村),走近残疾人为主题的大ѧϰ、大调研活动。活动分成领导干部小组,各处室、中心分别为1个小组,共计7个小组,采取从主要领导到普通工作人员,每人负责1个社区(村)等方法在全市对30个社区(村)进行调查。此次调研,我结合全市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调查研究月活动和市残联开展的走进社区(村),走近残疾人为主题的大学习、大调研活动,对XX区新孔社区、浦北村和XX县瓜安村等283名残疾人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访谈、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得到如下结论:

(1)调查的283名残疾人中197名残疾人有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残疾人医疗服务与救助、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辅助器具、法律援助与服务、教育费用补助与减免、职业教育与培训、就业安置与扶持、无障碍设施与信息无障碍等需求,占调查的残疾人总数70%。

(2)选择需求的残疾人依次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残疾人医疗服务与救助、残疾人生活服务、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无障碍设施与信息无障碍等需求较大,对残疾人的需求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原因和问题。

(3)本调研提出了以需求为导向,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大政方针政策、省、市惠残政策,推动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经济支持等对策建议。

两个体系建设是中央7号文件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正在逐渐完善,而残疾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还刚刚开始。为了更好地了解残疾人的需求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合全市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调查研究月活动和市残联开展的走进社区(村),走近残疾人为主题的大学习、大调研活动,我此次主要对XX市残疾人需求问题进行调查。目前,该项调研已完成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以及调查研究报告的初稿。限于时间的要求,本报告仅围绕调查数据谈几个问题。

一、调研目的及方法

本次调研活动以XX市各类残疾人为核心,通过调研,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市残疾人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锐意进取,切实增强投身残疾人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深入了解残疾人基本状况,掌握残疾人各方面的需求,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困难;进一步宣传党和政府残疾人工作的方针政策,推动各项惠残政策的落实,促进残疾人保障体系的建立完善,为推动全面工作提供基本思路和理论依据。

本报告将回答四个问题:

(1)残疾人有哪些需求?

(2)分别选择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残疾人医疗服务与救助、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辅助器具、法律援助与服务、教育费用补助与减免、职业教育与培训、就业安置与扶持、无障碍设施与信息无障碍等需求的残疾人有哪些主要特征?

(3)选择需求存在原因,提供的保障和服务等是否已满足需要,还存在什么问题?

(4)工作思路及对策建议。

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入户访谈和召开座谈会。

二、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本次通过简单随机、等距抽样等方法共抽出283名被调查残疾人。

1、性别结构:男性150名,女性133名,男女比例大致为8:7。

2、年龄结构: 0-18岁占15.5%,18-60岁占64.4%。按60岁划分,非老年人占79.9%,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20.1%,与我市领证的残疾人年龄结构相似。

3、户口性质:农业户口占88.1%;非农业户口占11.9%;农业与非农业比例大致为7:1,与XX市人口的整体构成一致。

4、婚姻状况:初婚有配偶63.8%,未婚占23.8%,再婚有配偶占0.7%,离婚占0.8%,丧偶占10.1%。

5、文化程度:小学文化程度27. 2%,初中文化程度12.5%,高中文化程度占2.2%,大专及以上程度0.8%,未上学的占到了56.5%。

6、残疾状况:(1)残疾类型:视力残疾占25.8%,肢体残疾占35.1%,智力残疾占5.5%,精神残疾占4. 3%。(2)残疾等级:一级占19.2%,二级占31.9%,三级占29.9%,四级占18.8%,与我市领证的残疾人残疾状况大约一致。

7、生活自理状况:生活能自理63.4%,不能自理36.6%。

8、就业和社会保障情况:(1)1850岁130名残疾人中(除一级残疾人)未工作的近1/2,因丧失工作能力未工作的1/4。(2)个人生活主要来源:靠离退休金25人,靠家庭成员供养的近1/2,靠领取基本生活费的16人,靠保险收入和财产险收入的不足4人。(3)社会保险状况:城镇残疾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不足4/5,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足1/2。(4)职业技能培训状况:有就业能力残疾人,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不足1/3。(4)享受定期生活救助状况:近1/4的享受民政部门的最低生活保障或城市重残人生活补助。

9、康复服务状况: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近2/3没有得到康复服务,得到治疗与康复训练服务的残疾人1/10以上,心理疏导服务不足1/10,康复知识普及服务不足1/5,辅助器具配置不足3%,日间照料与托养不足2%

三、被调查者需求分析

本分析主要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和访谈资料。

本部分的分析集中在:通过对被调查者对需求选择分析,了解需求的原因和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存在问题。

1、需求选择分析

按照问卷调查的要求,被调查的残疾人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和意愿选择需求,对选择需求的残疾人进行具体分析:48%需求者选择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18%需求者选择残疾人医疗服务与救助, 8.3%需求者选择残疾人无障碍设施、残疾人信息无障碍,7.9%需求者选择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7.8%需求者选择残疾人辅助器具,5.9%需求者选择残疾人法律援助与服务、残疾人文化服务、残疾人生活服务,4.4%需求者选择残疾人教育费用补助与减免、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残疾人就业安置与扶持。

2、需求原因分析和存在问题

(1)残疾人社会保障观念落后,救济色彩太重。传统观念认为残疾是残疾人及其家庭的事情,与社会无关,过分强调家庭自我保障与残疾人自立,使得残疾人保障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施舍和救济的浓重色彩。在调查中,近1/2的残疾人要求政府给予经济救助,特别是农村残疾人对残疾人的服务需求很少,认为政府给点钱,家人给吃给穿就满足了。家人承担了家庭中残疾成员由生到死的无限责任以及巨大的精神负担。这种残疾观及受此影响下的社会保障观念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与整个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2)保障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在 普惠加特惠的政策环境下,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应该是特惠。而作为欠发达地区,残疾人除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以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普惠政策外,为残疾人提供的特惠保障很少,标准也较低。无固定收入的二级以上重度残疾人按月领取低保金或低保标准的生活补贴,只有市区、XX县和XX县已全部落实,其他县正在落实中;肢体三级以及三级四级的智障和精神病人等更多残疾人还享受不到这一特惠。享受这一特惠的标准也很低。现行低保标准是城区230元/月,农村155元/月,只是勉强饿不死的水平。除此以外的就业、康复等其他方面的特惠则更少,同样也是标准低,覆盖面窄。

(3)保障服务的层次低。现行的保障措施几乎只能考虑残疾人的基本生活资料方面的温、饱需求,精神层面的需求则很少顾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政府对残疾人事业投入的不断加大,残疾人的温饱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或即将解决)。起码的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后,广大残疾人要求精神层面生活享受将成为必然。目前,现行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障残疾人多种类、多层次需求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4)保障经费投入不足。近年来,用于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经费投入实现逐年增长,但由于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制约,投入的残疾人社会保障经费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由于经费不足的制约,只能是低覆盖率的、低水平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其他方面的保障多为空白,或是刚刚起步。当前,我市残疾人社会保障资金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制度化、多渠道的资金供给方式还没有建立起来,从残疾人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来看,渠道还比较狭隘,主要依靠政府投入为主,福利、福利基金会为辅,社会捐赠有限支持的模式。特别是社会捐赠方面,还没有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捐赠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来自社会的资金投入很少。

(5)服务体系不完善,不能提供多样化的保障服务。残疾人保障需求的增长和转型,增加了社会保障的难度。目前残疾人的社会保障突出生存性需求保障,重点解决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在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以及扶贫就业等方面力度不断加大,但是还没有建立起针对残疾人特殊性、多样性、类别化需求的服务体系,相关专业机构、社区之间没有形成畅通的服务网络,鼓励社会资本兴办残疾人服务机构的相关政策和行业标准、管理措施还没有出台,导致不能为残疾人提供多样化的保障服务。我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投入少,设备不上规模,人才缺乏等,不能很好发挥应有的功能作用。已建成的乡镇及部分村残疾人康复室,由于残疾人居住分散,加之缺少专业康复指导人员和合理的运行机制,普遍存在利用程度不高的问题;去年启动建设的市、县级残疾人托养中心,尚处在规划设计,建设、装修等阶段,建成后的功能定位和运作机制等的有待摸索探讨。

(6)残疾人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不健全,法制化进程缓慢。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法规的建设总体滞后,难以适应新阶段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需要。一方面,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不健全制约了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发展。目前,我国从整体上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残疾人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残疾人的社会保障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落脚点,制约和影响了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实现。另一方面,现有的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与社会保障立法比较起来,残疾人社会保障立法更为滞后。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等专门的法律法规,在《宪法》、《选举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中也都有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条款,但其内容总的来说过于笼统,许多条文还停留在原则性的规定上,缺乏可操作性,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作为保护劳动者就业权利的《劳动法》,对残疾人劳动就业的规定也显得空泛。

四、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建议

(一)大力推进残疾人就业。

一是大力弘扬三创精神和残疾人四自精神,树立先进典型,激励残疾人积极投身全面奔小康、重振连云港的伟大实践。保障残疾人平等就业、社会参与的机会和权利,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就业,努力提高残疾人就业率。二是大力发展残疾人教育。进一步健全教育培训体系,教育部门切实将残疾人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体系,维护残疾人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力争使残疾学生高中和大学入学率达到60%和40%。三是通过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小额贷款、提供就业岗位、购买公益性岗位等形式,帮助更多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就业。

(二)逐步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和保障水平。

一是建立健全保障制度。建立健全普惠政策与特惠救助相结合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做好残疾人生活救助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和有关生活救助。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高保障覆盖面和保障的标准。二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劳动保障部门要保证残疾职工能平等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保证所有农村残疾人都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证城镇无业残疾人都能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三是发展残疾人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采取多种措施,积极为贫困和低收入残疾人争取更多的福利政策,切实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确保残疾人生活改善程度与当地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幅度相适应,不断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

(三)加快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加大硬件投入和资金投入,建立规模大、服务设置齐全,档次高,内容多,为残疾人提供优质服务的机构建设。二是各职能部门,特别是残联要开展各服务机构精细化管理,其中有一项内容就是对各服务机构服务进行认定型管理,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和工作绩效的评估奖励机制。三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立一支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的高素质管理干部队伍和一批爱岗敬业、精益求精、默默无闻勤勤恳垦的专技工作者队伍。鼓励各服务机构引进、选拔、培养和使用一批一专多能的残疾人工作骨干,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爱护他们,解决好他们待遇问题,促进服务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

(四)完善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协调机制。

党委、政府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全市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并予以优先发展,纳入当地党委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和年终考核,实现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残工委协调各部门在残疾人社会保障、康复、教育、就业、维权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伸出援助之手,关爱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在残疾人机构建设上给予优惠政策。

第2篇:调研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字 食品安全 海产品 深加工

1.活动背景

“三鹿奶粉”事件再次把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推向风口浪尖。食品安全问题频频见诸于报端,这不禁使广大消费者心存疑虑,中国老百姓对于食品安全的信心急剧下降。食品安全问题首次提升到政府工作报告的高度。

南澳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和渔业县,全县海域面积达四千六百平方公里,盛产着鱼、虾、蟹、贝、藻五大类的海产品一千三百多种[1];并建成了四万多亩的近海 “蓝色牧场”,遍布三大渔乡的水产品加工网络和建成二大海产品专卖市场,使其成为海内外游客购买海货的“天堂”。近几年,南澳县从实施“海洋活县”的发展战略出发,把水产品加工业作为发展海洋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努力构建产业开发平台[2]。

2.活动概况

我们来到南澳岛调研当地的海产品加工现状。参观其加工流程,考察其加工过程是否卫生,是否符合规定的加工标准,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另一方面探讨当地是否具备发展海产品深加工业的条件,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3.调查情况与分析

3.1南澳海产品状况

南澳海域海洋生物资源,据我们从南澳县海洋与渔业局给我们参考资料《南澳县渔业资源调查与区划报告书》及《南澳县海洋与渔业发展调研报告》中,可以看出南澳海区的生物种类打7000中,其中经济鱼类70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有:

中上层鱼类:蓝园鲹(巴浪)、金色小沙丁鱼(姑鱼)、脂眼鲱(强鱼)、鲐鱼(花鲱)、颔园鲹(长腰巴浪)、竹筴鱼(阔目巴浪)、羽鳃鲐(白面)、扁舵鲣(水棍)、干金枪鱼(青甘)、鲔(阳棍)。

底层鱼类:枪乌贼(鱿鱼)、带鱼、乔氏台雅鱼、金带细鲹(白身仔)、二长棘周、长蛇鲻、星斑裸颊周、大头狗母鱼、条为鲱鲤(红鱼)、黄带付鲱鲤(大红鱼)、短尾大目周、真周(赤鯮)、细鳞三梭鲈(厚鲈)、三线矶鲈、大头白姑鱼、高体若鲹、刺鲳(肉鲫)

岛上淡水鱼、虾、蟹、贝类

岛上已知淡水鱼类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鲮鱼、鲫鱼、福寿鱼、非洲鲫、梭鱼、乌鱼、胭脂鱼、鲴鱼、鲃鱼、麦穗鱼、攀鲈鱼、斗鱼、中华鳗鱼、日本鳗鲡、黄鳝、鲶鱼、胡子鲶

淡水虾、蟹、贝类有:长臂虾、招虾、田螺、石螺、蜗牛、中华绒毛蟹、河蟹、日本沼蟹等类品种。

主要种植植物:龙须草、海带、紫菜

南澳县的海产不仅种类繁多,并且水产品的总产量很高,xx年全县的水产品总量达到了129105吨,其中海洋捕捞产量为75805吨,海水养殖产量为 52955吨,大大超出了当地的水产品需求量。因此当地拥有非常丰富的海产品加工原料,且南澳到位于南海东北部、闽粤台三省交界处,区位优势明显,因此当地发展海产品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及地理优势。

3.2南澳海产品的加工现状

在我们实地调研和对南澳县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采访中发现,岛上没有专门深加工海产品的加工厂,有的只有初加工的工厂、作坊。我们在后宅镇西山村参观了奇佳宝加工厂,该工厂收购当地从当地收晒干的紫菜,主要做为食品的添加物如饼干上的海苔,紫菜的质量只要根据厂家的要求选取,一般紫菜的质量不会很高。紫菜的加工过程很简单,用手把紫菜撕成较小的块状后,将其投入到搅拌器进行搅碎。紫菜颗粒的大小,由商家的订单决定。整个加工过程简单,没有任何化学添加物。加工成品主要销往岛外的加工厂进行进一步加工。据厂中负责人介绍,不仅是紫菜,当地的海带、龙须菜等也是直接晒干或晒干后再搅碎。

而在位于后宅镇的前江码头的南澳县水产综合加工厂则主要对海产品进行冷冻加工。该厂主要的工作为制冰。前江码头捕获的海产品除了部分留在当地销售外,大多送到该厂进行冷冻保鲜,然后销往汕头、福建等周边地区。

除了专门的加工厂外,当地的小作坊还将海产品如最常见的鱿鱼直接晒干,夏天在海边经常能看到成片的晒鱿鱼。但当地基本不将其进行包装而是散卖或运到汕头再进行包装。我们访问了多家的海产店,店长都向我们介绍了,即使一些印有南澳产的渔副产品基本都是当地的海产运到汕头或周边地区加工包装的而不是当地的最后加工成品。

根据我们的调研发现南澳加工流程简单,海产品基本无添加防腐剂之类化学物,总的来说当地对海产品进行的加工仍停留在初级阶段。

3.3现状分析

当地远离大陆,受到外源性污染较小。海岛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也为南澳筑起天然屏障,同时岛上没有工业厂,所以当地的海产品污染小,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在周边地区有良好的口碑,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南澳海产品加工处于初级阶段,某种程度上也保持了“鲜”,减少了污染,因此南澳食品相对来说是较为安全的。

但是海产品的加工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冷冻加工,保质期极其有限,使南澳海产基本只能销往周边地区,而无法销往更远的内陆,不利于打响当地海产品品牌,限制了海产品价格的上限。水产品加工落后已成为制约南澳渔业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众所周知,深加工比初级加工的利润多,商品附加值高,而且净重小于初加工成品,这也将大大减少当地运输不便带来的昂贵运输成本,总的来说,在当地建立深加工厂更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4.关于南澳发展深加工可能性的探究

4.1发展海产品的优势

4.1.1.地理优势[3]

南澳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距汕头市11.8海里,东距台湾高雄160海里,北距厦门97海里,西南距香港180海里,处在高雄、厦门、香港的中心点,濒临西太平洋国际主航线。南澳也是广东省最靠近台湾的突出部、是台胞的祖居地、南澳的地理优势显着,有利于海产品销往各地。

4.1.2.品牌优势

南澳污染小,海产品纯天然肉质鲜美,质量高,安全隐患小。可以充分发挥南澳海产的这一优势,打响品牌,有利于南澳海产的销售。

4.1.3.成品优势

南澳交通不便,渡口是目前连接南澳岛与内陆唯一通道,于是交通成本高。海产品未加工时净重大,加工后重量大为减少,有利于减低运输成本。

4.1.4.价格优势

海产品经过深加工后,利润远大于初级加工的海产品,有利于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4.1.5.解决就业问题

开办深加工必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可以为当地人增加就业机会。

4.2发展海产品深加工的带来的不利影响

4.2.1.加工业污染

进行海产品的深加工无可避免的要引入加工厂,加工厂的运行会给当地带来一定的污染,破坏了当地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给人们带来危害的同时也削弱了当地海产品的品牌优势,影响深加工成品的销售。

4.2.2.食品安全隐患

最近几年食品安全隐患突出,“三鹿奶粉”事件再次把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推向风口浪尖。要做到食品安全需要更大的投入及成熟的生产技术,对于没有办厂经验的南澳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

5.结语

通过我们的调研采访,南澳当地的海产品加工不够发达,只停留在初级加工上,海产品的加工通过冰冻保鲜、晒干、绞碎等方法、有一部分是由汕头、福建的加工厂收购后统一加工。

南澳具备海产品深加工的优势,但是海产品深加工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给当地的经济带来腾飞,人们转向加工业后也会一定程度地减少捕捞,从而有利于减轻捕捞对海洋资源的压力。但是另一方面,海产品深加工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削弱品牌优势,使销量大为减小;更可能得不偿失,南澳毕竟是个小岛,生态平衡较为脆弱,南澳和谐的生态一旦打破,必将给人们带来灭顶之灾。

我们对南澳开展海产品加工进行了探讨,借鉴一些成功的事例,对南澳海产品深加工提出以下几个建议,希望能减轻海产品深加工给当地带来的副作用。

1. 引进环保工厂,从源头遏制污染,避免办厂导致的环境污染。

2. 用严格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工厂的不法行为进行约束。

3. 对食品定期进行质检,保证食品安全。

4. 招商引资,引进其他地方先进的加工技术。

5. 在对产品结构上,要走以物理改变型为化学合成型之路。

6.致谢词

本次关于“关于南澳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得到了华南师范大学团委以及化学与环境学院的大力支持,在调研过程中也得到了南澳海洋与渔业局、人民、奇佳宝食品产、南澳县水产品综合加工厂等的大力支持,在此对所有支持和协助此次调研的单位和个人表示感谢!

7.参考文献

[1]广东省南澳县广播电视台.南澳海水养殖业为渔农村富余劳力拓宽就业渠道.水产科技情报.2018,(01)

第3篇:调研分析报告范文

民工就业形势分析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工作会议精神和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两个“着力”,建设“幸福xx”,及时分析研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农民工就业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思路,确保全市农民工就业稳定,我们于2012年8—9月在全市开展了农民工就业形势分析的专题调研。

一、全市劳务开发现状

(一)基本情况

2012年1—9月,全市共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58.11万人,同比增长2.73%,其中男94.83万人,占59.98%;女63.28万人,占40.02%。按年龄划分:16—20岁16.14万人,占10.21%;21—30岁28.29万人,占17.89%;31—40岁86.25万人,占54.55%;41—50岁23.74万人,占15.02%;50岁以上3.69万人,占2.33%。按文化程度划分:不识字或仅识字的12.99万人,占8.22%;小学38.83万人,占24.56%;初中58.23万人,占36.83%;高中及中专文化44.66万人,占28.25%;大专及以上3.4万人,占2.14%。按区域划分:省内89.14万人,占56.38%;省外68.73万人,占43.47%;外派劳务0.24万人,占0.15%。省内除就地就近转移在xx本土的外,其余主要分布在成都、德阳、绵阳等省内大中城市,省外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等经济较发达地区。按工种划分:加工制造业51.31万人,占32.45%;建筑行业55.56万人,占35.14%;服务行业25.58万人,占16.18%;其他行业25.66万人,占16.23%。

(二)农民工就业形势

从农民工就业现状和形势分析看,我市农民工就业呈现出五个特点、四个转变。

1.五个特点

(1)就业从事行业多样化。农民工就业相对集中,省内是就业重点。从事行业多样化,几乎涵盖所有行业,但主要以建筑业、服务业、商业、农业为主。从总体上看,体力劳动型输出仍占大部分,靠脑力劳动实现就业的相对较少。

(2)就业形式以血缘、地缘和业缘为主。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农民工就业以血缘、地缘和业缘关系聚集,有组织输出的不到劳务输出总数的一半,大多数农民工就业方式仍然是自找门路、投亲靠友或者通过劳务市场中介。在陌生的社会环境中,他们为了生存与发展,逐步形成了以血缘、地缘及业缘为纽带的聚集现象。

(3)劳动报酬差距大。据调查统计,我市外出农民工收入高的达到5000元/月,低的不到1000元/月,差距主要来自于青壮年劳动技能型和老年体力型之间。劳动技能型务工人员,其工作相对稳定且收入较高,而老年体力型务工人员,其工作不稳定且收入低。

(4)年龄及性别结构差异明显。从年龄上看,外出农民工中,以中青年为主,30—50岁的青壮年约占70%,是劳务输出的主要对象。从性别上看,男多女少,男女比例达到6∶4。男性农民工从事的职业主要有技术工人、生

产工人、建筑工人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女性农民工从事的职业,依次为各类服务员、生产工人、一般职员及办事员。年龄差异和男女同工不同酬,是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之一。

(5)文化素质整体较低。调查显示,约69%的农民工只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文化素质的差异,决定了这些农民工只能从事靠出卖体力的简单而繁重的脏活、累活,且工薪待遇低。另外,由于文化素质不高,行业歧视、地域歧视甚至人格歧视时有发生。

2.四个转变

(1)由低收入型向高收入型转变。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常年在外务工的农民,经过逐年技能提升培训和多年在外务工积累的实践经验,找工作相对容易且收入逐年增加,这部分农民工年均收入在3万元以上。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月收入大都在2500元以上。个别专业技术过硬的农民工月薪上万,安岳籍农民工高级服装设计制作师谢宗体年薪百万。我们在安岳县八庙乡龙井村和吉庆村走访了20位务工人员,通过调查了解,2012年1—6月份,日均收入为70—80元有12人,90元以上有8人,日均收入约为88元;2011年同期,这20位务工人员日均收入为60—70元有6人,70—80元有11人,90元以上有3人,日均收入约为80元。2012年年初以来,农民工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

(2)由季节型向常年型转变。由于新农村建设、工业开发、城市建设、退耕还林等项目的实施,加上招商引资和回引创业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落实,大批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由过去多是农闲外出务工,农忙回家种田,到现在转变为常年在外打工做生意,年底回家团聚。

(3)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大部分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农村青年特别重视实用技能的学习培训,以前依靠体力劳动干粗活的农民工,通过培训和多年的实践操作,逐步成为有一技之长的砖工、焊工、装饰装修工、电工、缝纫工、家政服务员和厨师等新型农民工,技能型农民工比例大幅度提高,有各种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型农民工越来越多。

(4)由无序型向有序型转变。过去招工要去宣传甚至做思想工作。现在外出务工已经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的理想和追求,是新兴职业。而且随着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工作,政府引导、部门组织、中介参与、职业培训、安全护送、维权服务等多措并举的劳动保障体制不断完善,农民工上规模、成建制的转移输出增多,全市劳务输转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农民工就业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二、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农民工就业形势判断

2012年,我国经济增幅放缓到6—7%之间,对我市劳务经济的影响不大。由于我省特别是我市的经济发展迅速,第三、四季度用工需求量增加。预计,到12月底,全市转移输出的总规模将达到160万人以上,比2011年同期增长1.6%以上。但,春节回乡过节的农民工中,估计将有3万人不再外出务工,其中2万人将就地就近就业,0.5万人将参加各类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之后重新就业,约0.5万人暂时失业在家。预计,2013年,全市转移输出总规模将与今年基本持平,但劳务收入将稳中有增。

因此,今、明两年,我市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农民工返乡潮,劳务经济将持续平稳发展。但,由于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也将给我市带来一些不利因素,主要体现在:一是增加了市内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二是农村矛盾、问题、不和谐因素增多,社会管理成本增高,难度加大。三是部分农民收入减少,特别是农民现金收入减少,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社会商品购买力。四是给农村社会治安带来新的压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量加大。

三、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农民工就业工作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稳定输转规模,拓宽就业渠道

一是巩固和拓展输出规模。以巩固现有规模为基础,坚持“立足西部、巩固南部、拓展东部、扩大海外”的思路,进一步畅通渠道,多管齐下,培育劳务输出新的增长点,扩大技能型农民工输出比重,实现输出劳动力由数量型向技能型转化。

二是抓好劳务市场组织建设。重点抓好龙头企业、劳务公司、劳务中介、劳务经纪人等市场组织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水平,从而提高劳务经济效益。

三是加大就地就近转移力度。以“1+4+2”主导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连片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等为载体,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继续实施“农民工人才回引工程”。在突出抓好工业开发和发展服务业的同时,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就业潜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拓展农业功能,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

(二)进一步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

一是培训项目为载体,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大力实施劳务精品培训战略,积极抓好劳务“品牌培训”、“企业在岗培训”、“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劳务扶贫培训”和“创业培训”等培训项目的实施,提高农民工就业竞争能力,促进农民工从“就业——稳定就业——选择性就业——充分就业——体面就业——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循环。

二是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劳务培训中的主力军作用,全市通过联合扩张办职教、吸引社会力量办职教等多种方式,不断扩大职教规模。进一步加强农村新成长劳动力职业教育,进一步扩大农村未升学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或劳动预备制培训的覆盖面。

三是进一步加强劳务培训基地建设。重点改善6个省级劳务培训基地的硬件及软件设施,打造高素质培训师资队伍,增加培训数量,提高培训质量。

(三)进一步鼓励和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

坚持“以创业促进就业”的思路,积极鼓励和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搭建创业平台。

一是提供创业培训。各县(市、区)依托劳务培训基地,充分利用“创业培训”和“农村青年技能培训”等项目,对有创业意愿和创业条件的回乡农民工实施创业培训。

二是搭建融资平台。大力发展会员制担保机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全市已有的3家会员制担保公司。进一步整合就业系统小额担保贷款、工会创业小额贷款、团市委小额信用贷款、妇联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等项目,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工创业的融资需求,让他们成功创业,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就业。

三是搭建创业平台。积极为回乡农民工建立创业园区,为回乡农民工提供就业、创业条件和平台。在目前已有的50个农民工创业基地基础上,再兴建一批农民工创业基地,进一步拓宽创业基地覆盖领域。

四是搭建政策平台。继续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引导和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意见》(资府办发〔2010〕14号),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回乡创业政策扶持体系、服务体系和组织保障体系,大力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

(四)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进一步抓好农民工权益维护,坚决杜绝和严厉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伤害农民工利益的事件。

一是大力推进农民工参保。推进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缴纳住房公积金(五险一金)。

二是建立和实施居住证制度。农民工持居住证和在居住地已就业相关证明,享受子女教育、住房租购、医疗卫生等多种服务,从制度上逐步让尚未落户的农民工享有城镇的基本公共服务。

三是进一步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将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确保农民工随迁子女能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四是不断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引导企业、社区积极开展面向农民工的公益性文化活动。

五是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继续开展“留守学生关爱行动”,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整合资源、增加投入,充分依托现有的公共服务设施,在农村留守儿童集中的学校、村推进建立儿童活动场所、托管机构等关爱服务阵地。加大农村文化设施投入,丰富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精神文化生活。推进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六是保障农民工依法享有民主政治权利。进一步规范职工代表大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组织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落实农民工的民主权利。加强农民工基层党、团组织建设,注重在优秀农民工中发展党、团员,积极引导农民工参加工会,提高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

(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民工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农民工工作的组织协调。进一步加强市、县(市、区)农民工工作协调机制建设,增加编制,落实人员,保障经费。进一步建立健全镇(乡)政府农民工工作常设机构和专兼职岗位,充实工作力量。加强县(市、区)与镇(乡)两级之间的沟通与配合,提高统筹协调和工作指导能力。进一步建立健全考评机制,落实相关责任。

二是加强农民工统计监测和调查研究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民工统计调查抽样方法、调查手段,充分利用联网数据,全面、系统、准确地采集农民工统计信息,掌握农民工队伍的发展变化趋势,为市、县(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基础信息依据。

三是引导农民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农民工的思想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国情省情市情的宣传教育,使农民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法纪教育,提高农民工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倡导农民工勤于学习,不断提升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养成爱护公共环境、讲究文明礼貌、崇尚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提高农民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能力。

第4篇:调研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现状调查;结果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032-03

2012年6月,我们承担了院级课题《高职院校“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的任务,并同时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组分别走访了部分高职院校主管领导及人事部门负责人,查阅了有关我国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状况的调研材料,还具体对我院师资队伍现状进行了调研。通过调查研究,对我国、我院“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研究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探索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模式,为构建一支相互衔接、补充、协同、配套的高职院校“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体系奠定理论基础,提供了客观依据。

我院作为广东省一所具有企业背景的建筑类高职高专院校,担负着为广东及珠三角区域开发建筑劳动力资源、输送实用型人才的重任,因此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有着特殊要求,尤其是“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对高职院校教育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能通过我们对“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分析与比对,能以点带面,研究分析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症结所在,为高职院校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寻找思路,总结出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规律。

以下研究数据来自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人事处2011年底对我院“双师型”素质教师统计的结果,还查阅了其他的一些调研材料报告,经过我们进一步的整理、分析,得到的基本情况如下。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现有教职工350人,专任教师187人,兼职教师42人,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79人,兼职的3人。“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的42.2%(不包括兼职)。

一、调研结果表明

(一)“双师素质”教师的数量不足(比例不达标)

“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偏低。学院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人数偏少,占专业教师人数的比例明显偏低,而且各系分布不均匀,增加“双师素质”教师人数和比例是“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只有42.2%(不包括兼职),兼职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的人数比例就更少了。

调查统计中发现专业课教师数量呈现明显不足,“双师素质”和外聘兼职教师中从事理论课教学的人数偏多,从事实习实训课教学的人数明显偏少。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讨论稿)》中提出,到2005年,高职院校的“双师素质”教师要达到专业教师总数的80%。《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提出了“双师素质”教师的数量要求,其中优秀学校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70%,合格学校应达到50%。到2010年,“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指导教师总数应为60%,这是基本要求。据山东师范大学牟燕荫[1]调查的山东烟台职业学院,其“双师素质”教师的数量为15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1.3%;据天津大学覃丽[2]对全国27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的调查结果知道,27所高职院校其“双师素质”教师的数量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8.3%;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陈文江[3]对安徽水电职业学院师资的调查,该学院“双师素质”教师的数量为17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1%;据西南大学李奇[4]对南宁市6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调查知道,南宁市各高职院校的“双师素质”教师的数量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0%;据东北师范大学柴秀智[5]对吉林交通职业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调查报告知道,该学院“双师型”教师的数量为11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7.4%。调查统计,广东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具备高素质的“双师素质”教师占的比例不足25%,离《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规定的合格标准50%或60%的目标还相距甚远。

(二)“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合理

1.年龄结构不合理。我们学院40岁以上的“双师素质”教师占49%;牟燕荫[1]调查的山东烟台职业学院40岁以上的“双师素质”教师占85.5%;覃丽[2]调查的全国27所高职院校40岁以上的“双师素质”教师占70%。

第5篇:调研分析报告范文

为了有效推动《语文学科导学案编制研究》课题的深入开展,并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客观依据,特进行本次导学案的使用情况调查问卷。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份,回收10份,其中有效问卷10份,有效率达到100%.现将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反映的问题以及以后改进的方向简单加以说明,形成调查报告,为以后工作提供详实的依据。

二、调查内容:教师问卷调查

尊敬的老师:

非常感谢你抽出宝贵的时间参与我们有关导学案编写与使用的调查。这是一份无记名调查问卷,本问卷存属调研性质,不会对你有任何影响,麻烦你配合我们完成本问卷

1.在编写与使用导学案过称中,你的观念是( )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 C师生双中心 D其它

2.请问统一的导学案对你有束缚吗?( )

A完全没有 B有一点 C有

3.年级统一导学案对你有影响,你在二次备课时会如何处理?( )

A导学案上的内容就是本节内容,不会有任何删减

B偶尔根据学生的需要增加或删减

C经常根据学生的水平增加或删减

4课堂上你是如何使用导学案的( )

A按照导学案模板的设计顺序教学

B根据学情重组导学案内容,但很少生成新的问题

C根据学情重组导学案内容,会生成新的问题

5对于导学案中训练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问题,学生是咋完成的( )

A会先独立思考,不会的会查资料或和同学讨论后在答题

B会粗略的思考,答题时一般看参看资料或同学的答案

C很少思考,资料有的照抄,资料上没有的就不做

6你的学生能否按照导学案设计的程序和步骤不用你教也能学习( )

A能 B不能 C困难

7你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导学案使用频率( )

A经常 B偶尔 C不用

8你认为什么时候使用导学案的效果最佳( )

A课前预习时 B课后作业时 C考前或课后复习

9在既想减轻学生负担又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下你认为学生完成一份导学案的最佳时间应该是( )

三、调查的对象及设计意图

对象:我校十名骨干教师。他们长期在一线任教并且都是我校的课改先锋,

在编写导学案上有一定的宝贵经验。

设计意图:我试图从教师这一特定角度,主要通过设计问卷调查等不同的调研方法从教师的角度,力图揭示根源,探索有效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通过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四、 调查的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我发现:

(1)100%老师们在编写导学案时都以学生为中心。

(2)100%老师没有被导学案束缚,在二次备课时根据学生的水平增加或删减。

(3)90%的老师对于导学案中训练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问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不会的查资料或和同学讨论后再答题。

(4)100%的老师认为学生能按时完成导学案。

(5)80%的老师认为完成一份导学案的最佳时间是30分钟。

五、今后改进措施:

通过调查,对如何编写、运用导学案,让导学案更适应教师教学、实现教学目的,有这样一些启发和问题:

1、 作为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应以学生为中心,应以学科特点,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主

2、导学案重在导学,不管是提前预习,还是课堂上的教学素材以及探究活动,都应重视新颖和质量。尤其是探究活动应体现、适合小组合作探究。

3、导学案的设计还应有相应的层次性、指导性,是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第6篇:调研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 烟草行业 国家专营体制 市场化与竞争机制

一、中国烟草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计划经济色彩浓厚,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缺乏活力

长期以来,中国烟草行业属国有计划经济,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垂直管理,计划生产和销售,缺乏足够的市场机制。中国烟草企业是国家所有制,其生产和销售长期在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生存,基本上都是封闭行业内生产与经营,普遍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理念滞后,机制僵化,缺乏先进的经营管理手段。一味地依靠国家财力支持来占领市场,缺乏主动性。在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如果市场上的不同产品和品牌缺乏竞争和主动性,不利于本企业更好的发展。

(二)区域垄断、区域间缺乏必要的合作和互利共赢

烟草行业的产品是由国家统一监管,并且国家禁止烟草行业跨区域经营,每个行政区域都有国家和政府统一分配和制定经营政策和方针,不允许跨区经营。这样每个地区的烟草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进行封锁市场,没有了其他任何企业在本地销售的竞争,从而实现区域范围内的垄断经营,抬高价格,保护地产烟,最终实现对本地区的市场垄断。这种做法既削弱了这些企业的竞争能力,又导致这些企业在长期的封闭生产经营中理念滞后,缺乏市场嗅觉和市场灵敏度,对于展开市场合作和区域经济合作都有很多不利影响。

(三)烟草行业企业的商标问题

烟草行业企业的生产、销售等环节都由国家统一规范计划和管理,那么,在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大背景下的今天,是否会有一部分人利用烟草行业的商标和借用冒用企业商标的方式来打开本产品的市场渠道、争取自己的利益?这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那么,如何在商标的注册、使用、检查、规范等方面提供有效的管理和保护?国家对烟草行业在商标的立法和行政法规等方面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保护。制烟行业的企业商标权应该是国家统一管理,国家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立法保护和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四)烟草行业的企业文化和宣传方面还不够重视

虽然烟草行业有国家的财政力量的大力支持,但是国有企业和国家计划经营模式下的企业也需要做好宣传工作。一方面,这有利于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意识形态,形成更好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塑造良好的企业氛围,使得企业工作的每个员工都能感受到企业良好的工作环境,员工自身也会投入最好的工作状态,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这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中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企业的知名度和更有效率地占领市场和开拓市场,提高经营效率和增加企业收益。此外,在企业做好对外宣传的过程中也可以向消费者介绍一些产品的知识。例如,如何预防假冒伪劣产品、如何识别产品的商标或者防伪标记等等。

二、解决现阶段中国烟草行业问题的对策探究

(一)政府要坚持利用国家财政力量,加大对烟草行业的扶持力度,特别是解决融资困难的问题

虽然烟草行业作为国家的计划运营的行业,但是国家需要转变对烟草行业的支持和管理方式。首先,国家应该对烟草行业应进一步加大创新、整合力度,形成规模化经营,产生成规模化效益。只有形成规模经济优势,才能达到运用先进科技、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中间环节的利益流失,提高产品质量、发挥品牌效应的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更有利于中国烟草企业的快速稳定持续发展。其次,政府要在烟草企业的产品创新与开发,技术创新与开发、资金筹措、金融协作、经营管理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扶持,为烟草企业拓宽其贸易渠道创造有利环境,从而帮助烟草企业扩大市场、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融资困难问题等等。

(二)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

一是科技创新能力。烟草行业要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在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等等各个环节投入创新技术应用,不断加快技术进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以研发和生产出更好的产品。还要注重吸收和引进科技人才,注重人才资源的培养和建设,以及提高人才竞争能力,提升人才使用效率。二是制度创新和管理方式创新,我们国家的烟草行业应该改变垂直管理的僵硬模式,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探索所有权实现方式的多元化,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为企业发展目标服务。

(三)要健全烟草企业发展的组织机构

烟草企业内部管理要向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逐步靠拢,要逐步真正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系统的管理制度,加以解决阻碍中国烟草企业实现国际化经营存在的“瓶颈”问题,以实现中国烟草在新形势下实现跨国经营的良好目标。烟草行业的管理系统内部要逐步削减烦琐的层次,以提高信息传递速度、提高领导决策效率,促进上下级之间的沟通;更重要的是层次减少、人员精干,迫使员工自我加压,促使人才快速成长,而人员的灵活运用又增强了企业管理的弹性,人力资源的效益潜力得到了最大限度发挥。烟草企业必须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管制度,使企业内部权力得到有效监督,避免管理者决策失误,提高管理效率。

(四)国家要加强对烟草行业的法律建设,特别是对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

一方面,国家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细化到烟草企业生产和运营的各个环节,为每个环节的质量提供严格的标准和管理规范,对假冒伪劣产品给予严厉的打击和查处力度;另一方面,对与烟草行业相关的一些领域。例如,商标、物流、对外贸易等领域,也要做好立法和行政工作。对于我国烟草的对外贸易国家也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解决国际纠纷以保护好本国烟草企业的利益等一系列问题。

(五)烟草行业的企业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文化宣传

烟草行业对内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宣传正确的企业文化和先进的企业理念,以及良好的道德风尚等等,使得企业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导向,使得企业更具有组织性和凝聚力。对外烟草行业的企业要大力向社会宣传本企业产品,通过广告等宣传方式来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从而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并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从而扩大自己企业的生产规模和销售规模,提高企业的能力。积极开拓现有市场和发展潜在市场,发现市场潜力,通过文化传播以及借助文化传媒进行宣传等方式都是很有效的方法。

(作者单位为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第7篇:调研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小组合作学习;现状;调查分析研究;报告

【调查目的】: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让教师真正走进新课程,构建新课堂,我们结合一般中学实际,为进一步了解地理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实施情况,学生对地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接受情况,特做此调查。

【调查对象】:调查的对象为一般中学(桐柏县城关一初中、平氏镇中)初中七、八两个年级学生各200份,共400份,有效答卷400份,有效率100%。

【调查方式】: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以书面问卷形式,以不记名方法进行。

一、问卷统计:

二、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研究

这份问卷主要是从一般中学初中生对合作学习方法的认识、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及使用现状、教师使用此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等,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经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初中生合作学习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对合作学习认识不足。有44%的学生能课前合作预习,有30%的学生课前偶尔合作预习,有26%的学生从来不进行课前合作预习,这说明只有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知道合作学习对于自身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堂上,有26%的学生总能积极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当中,50%的学生紧跟老师走,24%的学生跟不上老师、同学们的节奏,说明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不够,以上都说明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不足,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是非常有害的,所以提高学生对合作学习的重视迫在眉睫。

2、学生的合作学习方法欠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目标不明确。有23%的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力求掌握新知识,有58%的学生只是粗略的看一遍,19%的学生不预习。这说明有部分学生还是有为自己的学习设定目标的意识,还是对自己的学习比较有责任感的。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还不是很明确,或者有时有,有时就忘记了。

(2)学习方法不恰当。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很重要,学习方法对了,学习就会事半功倍,学习方法不适合,就会事倍功半。调查显示,只有15%的学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有32%的学生没有什么学习方法。31%的学生明白新课改提出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怎么做,49%的学生知道有这种学习方法,但不清楚是咋回事?这说明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有问题,需要老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反思。

(3)缺少合作学习的方法指导。有65%的学生喜欢并积极踊跃参与和别人讨论,57%的学生愿意在小组学习中和同学们交流并听取同学们的意见,说明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热情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只有30%的学生清楚明白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自己的分工,49%的学生不清楚自己的任务,也不知道自己干啥?由于缺少必要的方法和必要的指导,出现辨不知其理,盲目性比较大的现象,合作学习变成了合“坐”学习,看似热热闹闹的课堂,教学效果欠佳。究其原因是部分教师理解不够,认识不足,因此,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正确引导学生去讨论去合作,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的目的。

(4)学生没有成为课堂主体。有54%的学生认为教师课堂应该讲30分钟,有27%的学生认为教师课堂应该讲25分钟,与此同时,有的老师用,有的老师不用,这些说明学生没有把自己当成课堂的主体,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体。起因仍然是教师传统的教与学的观点没有改变,因此,教师也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学生缺乏自己动手、积极参与阅读和获取课外知识的习惯。调查显示:只有25%的学生有自己动手和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习惯,有54%的学生偶尔浏览课外书籍或有任务让家长帮助的习惯,有21%的学生很少参加任何课外活动,说明大部分学生仅陷于从课本获取知识,很少去遨游课外知识的海洋,这与我们合作学习的要求、与我们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教师的任务不仅是引导学生学好课本知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多读书读好书、积极参与,形成有合作意识的良好习惯。起因要与目前社会现象和考试制度有关。

三、根据上述情况,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针对我们学校学生懒惰、浮躁而不踏实、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弱点,教师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一开始就分好工,最后进行综合评定,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感悟到的合作学习的快乐和收获,达到提高对合作学习认识的目的,其前提条件是:师生共同改变观念,教师转变观念,变“主讲”为“主导”,学生转变习惯,变“被动”为“主动”。师生互换位置,当教师有意识地退出了“主讲”的位置,学生主体地位便凸现出来,那么如何让学生自觉投入到合作学习之中,并行之有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呢?我认为,诱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是相当重要的。

首先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大量事例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知识无处不在,无处不用,激发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欲望;其次,课堂中的创设情境,巧妙设疑,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探求新知的好奇心;再次,问题的复杂性让学生切实感到仅凭个人力量无法解决,唯有与同学合作发挥群体的作用才行。在这样的层层激发、诱导之下,当学生一次次地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之后,实践参与、合作交流就会成为学生自发的需要,从而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进而完成教学任务。

2、师生共同努力,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首先,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组建学习小组,应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代表等,一定时间后,互换角色,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其次,做好课前资料准备。

有不少的问题,学生和老师仅凭以往的经验是无法快速地在课堂上予以解决的,需要在课前准备充足的资料,如去图书馆看书、报纸查资料,上网查资料,学生问家长等,必须做好准备,做到心中有数。

3、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 有效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合作技巧的指导。部分学生缺乏必要的合作技巧,使得无法进行真正有效的合作学习,甚至无法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进行合作技巧的指导:指导合作小组分配学习角色;指导小组成员辅导同伴;指导小组成员学会相互共同讨论;指导小组成员学会相互交流;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二是学习困难的指导。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教师也是合作者,教师应当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平等对话。当小组的合作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当及时、适时地加以点拨、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

4、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

(1)随机评价。随机评价的内容主要是指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一般是在一次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通过有目地观察,获得各小组合作状态的信息(重点是捕捉以上不合作现象出现在哪个组),然后把这些信息进行量化,并在相应的“专栏”上进行记录或反馈。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通常教师是评价主体,如果班额过大,组数相对较多,在收集合作信息有困难时,可结合自评和他评。另外,在一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对这一节课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口头上的自评与他评,然后教师再根据课堂合作学习的实际,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提出要求和希望。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评价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和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它具有激励、诊断和发展的功效。通过评价可使学生评判自己的成绩,监控自己的发展,显露自己的特长,分享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从而促进学习。

(2)定期评价。定期评价通常采用测试的方式进行(包括口头测试和笔试)。

每周教师结合教学进度设计几道测试题,测试全班学生(或随机抽取各组相同序号的学生)。每组成员的成绩和作为该组本次的测试成绩。测试结果同课堂随机评价一样,也要及时记录和反馈在相应的“专栏”上。以此激励学生建立集体荣誉感,萌生个人责任意识。这样的测试评价,可以有效避免个体逃避学习,又不影响小组成绩的弊端。

第8篇:调研分析报告范文

近年来,湘乡市农业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土地流转也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流转形式多样、多种组织参与的特点。为了全面掌握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情况,加速推进湘乡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湘乡市统计局组织课题组深入全市各乡镇办事处及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湘乡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及成效

湘乡市位于湖南省中部,总面积20xx平方公里,人口91.5万,下辖3乡15镇4个街道办事处。共有708个行政村,8040个村民小组,农村土地承包户223547户,农村承包人口767865人,承包耕地面积为678652亩。近年来,湘乡市的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有了较好较快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近18.2万亩。其中耕地流转面积64734亩,占耕地总面积的9.54%,涉及农户5.2万户,占总农户的23.3%。承包方式以转包、租赁、转让为主。

湘乡市农村土地流转在土地的合理有效利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带来了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些新变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通过土地流转,把零星的土地从农民手中集中连片,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规模特色产业,促进了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

2、推动了农业经营机制的创新。主要是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基地”的模式,与农民签订流转合同,建立现代农业生产基地。

3、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土地利用率。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4、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通过土地流转,打破了一家一户封闭式的经营格局,使土地逐步转向种田大户,既提高了土地的集约化程度,又解放了大批农业劳动力,使许多农民可以离开土地安心外出务工经商,转向二、三产业,从而优化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促进了农民转移就业。

5、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既可以获得流转收入,还可以腾出手来从事其他工作,有的通过土地入股还能获得一定的分红收入,或通过就近在流转的生产基地务工赚取工资收入。

二、当前湘乡市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流转的行为不规范。一是土地流转存在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许多流转特别是农户之间的流转都没有建立稳定的流转关系,流转期限短。除林地流转期限较长以外,以转包为主的农户间的耕地流转,期限一般1—3年,有的更短。二是流转无合同或合同不规范。大部分地方土地流转都没有合同,特别是水田流转通常用口头协议的方式进行私下流转,即使有合同,也存在权利义务表述不清、利益分配不规范等不完善之处,这种情况极易造成土地承包关系混乱,形成土地流转纠纷隐患。

2、乡村两级中介组织和管理服务机构功能不健全。对于农村土地流转仅仅停留在一般性的引导管理上,缺乏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有效管理和服务,农户自发土地流转占相当比重。特别是在边远地区,多数农户土地流转发生在父子、叔侄、亲戚及邻居之间,有些是被动流转,因无力耕种,谈不上精耕细作,导致土地质量下降。

3、政策宣传和扶持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主要是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宣传教育没有跟上来,农民思想认识不足,心存疑虑。部分农民怕土地流转会失去承包权,影响自己的利益。因此,宁可粗放经营,甚至撂荒、弃耕,也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另外,由于湘乡市就土地流转还没有出台具体的指导意见和扶持政策,因此,乡村基层干部没有把土地流转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去正确引导农民依法有序流转。

三、当前制约湘乡市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

1、土地分散经营制约着土地流转。由于土地肥瘦不一,大块的土地被分割成条条块块。划分土地时以及后来的几次小调整留下的种种弊端,严重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产量的提高。湘乡市人均耕地仅0.85亩,而且每户的承包土地相对分散。这种土地的分散经营,要转为集中规模经营,由于涉及的农户多,农户之间的思想认识不一致,严重制约了土地的有序流转,影响了土地规模效益的发挥。

2、农民缺乏社会保障制约着土地流转。农村土地对于农民来说,普遍具有社会保障和就业两大功能。这就决定了农民把土地作为命根子来看待,不愿轻易离开土地。他们认为,有了土地,生活就有退路,即使外出打工赚不到钱还可以返乡种田,心里踏实。同时,由于目前城镇化水平较低,吸纳农民就业能力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空间有限,以及农民自身知识技能的储备不足,进城就业门路窄,无法在城市获得稳定的职业和收入,因此,农民始终把土地作为自己的最后保障。 有钱的不在乎土地流转所得的收益,没有钱的更惦恋土地。有的宁可粗放经营,甚至不惜撂荒弃耕,也不愿将土地转让出去。另外,近年来国家将各种惠农补贴直接发放给承包农户的发放方式,也挫伤了部分种粮户的积极性。

3、效益价格低廉制约着土地流转。虽然政策倡导土地要有偿流转,但是土地流转的价格极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农业比较效益低。据农业部统计,全国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的亩平均成本481.1元,以来由于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有的甚至成倍增长,亩均成本再次增加60—80元,亩利润仅为185.2元,按照复种指数2计算,平均亩利润仅为370.4元。受此影响土地流转的价格难以提高,流转农户难以获得较高的土地收益,因此选择粗放经营而不流转。二是土地流转渠道不畅。由于缺乏信息渠道,缺乏规范统一的土地流转市场,急于流转土地的农民只能低价或无偿把土地转让给别人耕种。三是农民土地经营流转价格意识淡薄。土地流转价格不像普通商品价格那样容易确定,且目前又没有完整的价格评估机制,从而导致农民价格意识淡薄。四是农业特色产业少,带动力不强,使得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而评价土地流转的成效,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看农民流转土地后,通过经营主体的集约化经营,土地的产出效益比流转前是不是提高了。有特色有优势的产业,对形成适度规模经营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但从调查的情况看,许多地方由于缺乏效益明显、可持续性强的特色农业产业的有力支撑,农用地需求相对较少,许多农户面临着土地向何处流转的困惑。

4、农业规模经营风险大制约着土地流转。农业规模化经营一般前期投入资金大,回笼周期长。加之缺乏配套的风险防范机制作保障,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经营不善等不确定因素均可导致产业效益降低甚至血本无归,一旦发生这类情况就难以保障农民的土地收益,将造成新的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另外,水田流转对于种粮大户也有些现实问题难以解决。如粮食收割后怎么晒干处理等。因此大多数流转经营主体对土地流转表现得很谨慎,不敢轻易接手。

四、推进湘乡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建议

1、加强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和典型引导。广泛深入地宣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使农民对土地流转有新的认识,改变一些农户宁可抛荒、不可失地的想法,解决农户土地流转中的思想顾虑。帮农民算好账,进行流转疏导。通过算账,使一部分农民将承包土地通过流转实现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加强典型引导。积极引导农民进行探索性示范试点,让农民看到土地流转的好处后,因势利导促进土地正常流转。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城郊地区、交通干线沿线和边远地区不同的情况,在每个乡镇办事处重点抓好1—2个村的土地流转工作,特别是在完善土地承包机制、推进土地流转上要有所突破,为逐步在面上推开探索和积累经验。

2、健全乡村两级管理服务机制,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以乡镇办事处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为依托,全面建立乡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机构,各行政村都明确村主任为土地流转信息员,有条件的村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站。积极培育规范的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网络,为农村土地流转搭建服务平台,承担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指导、业务咨询,以及土地供求登记、信息、项目推介、中介协调、合同鉴证、跟踪服务和纠纷调处仲裁等服务工作。同时各级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解决必要的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和工作经费。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或信息员,随时收集并向乡(镇)土地流转中心报送土地流转供求信息,参与流转收益评估,协助土地流转双方签订土地流转合同。通过市、乡、村三级服务网络的有效结合,为土地流转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

第9篇:调研分析报告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淘宝大学”为你整理了这篇法院近三年涉资产处置类执行案件调研分析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16年至今,全国法院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认真谋划、真抓实干、同心协力、攻坚克难,执行工作发生历史性变化,从“两到三年基本解决执行难”到“切实解决执行难”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建立执行案件流程信息系统,网络查控系统,促进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基本化解查人找物难题,建立了网络拍卖制度和网上评估、拍卖系统,基本解决资产处置变现问题,就曲阜法院近三年涉资产处置类执行案件调研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曲阜法院自2017年开始完全启用网络拍卖平台,为确保资产处置过程公平、公正、公开,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凡涉及资产处置类执行案件,全部进入网络拍卖程序,经一拍、二拍、流拍后变卖,仅有极少案件进入以物抵债程序。以网络拍卖数据对资产处置类执行案件分析具有可信度。

由此可见,我院近三年来涉及网络拍卖各项数据呈现上升趋势,标的类型也呈现逐年多样化的状态,一方面体现出执行团队能有效运用信息化技术寻找更多的被执行人财产,一方面也体现出人民群众对司法拍卖的参与度、认可度得到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资产处置类执行案件依托多方平台进行财产变现,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处置程序复杂,执行周期长。资产处置要经历信息查询、线下调查、裁定拍卖、价值评估、网上拍卖、协助过户、财产交付等流程,其中价值评估、网络拍卖及财产交付的工作量非常大。进入处置程序到拿到评估报告进行送达至少需要一个月时间,如果一次拍卖不成功,要进行二次拍卖甚至变卖,可能需要数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二)房地产类资产清场难,涉案房屋居住有被执行人亲属或房屋已出租给第三人等情形,如工业厂房常涉及较多工人、设备,极容易出现无法清场交付的现象,竞买人也往往在查看资产现场后放弃竞拍,导致网络拍卖流拍。

(三)涉及复杂的法律关系,执行异议多。房产经常出现被租赁、买卖等情形,引发大量的执行异议。善意买受人及承租人的权利必须依法保护,但有的被执行人或占用人滥用执行异议权利,恶意串通以逃避执行,尤其是被执行人与承租人故意签订长期租赁合同,以买卖不破租赁的理由提出执行异议,如被依法裁定驳回异议又进一步提出复议或者执行异议之诉,对应的资产便无法进入网络拍卖程序。

(四)产权证不齐全或者登记面积与实际面积不一。相当一部分被评估房屋未办理不动产证,有的有土地使用权证无房屋产权证,有的有房屋产权证无土地使用权证,无法对房屋进行有效的评估,给后期拍卖成交过户带来难度;有的擅自加高修建的房产,因其无法独立切割而难以处置。

(五)以物抵债难度较大。有的涉案资产涉及多个被执行案件,往往由多家法院进行查封,同一个资产存在首封和轮候,若首封法院进行以物抵债不利于轮候查封的法院实现申请执行人的债权,而多数申请执行人不同意以物抵债,因此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较少运用以物抵债的方式进行财产变现。

三、下一步的工作建议

(一)健全联动机制,畅通协助沟通渠道。尽快和当地不动产部门联网,加强资产处置前的调查核实力度,对房地产证件不齐全或实际面积与登记面积不一致问题,提前与相关部门沟通,未办理相关产权证的,由法院牵头,不动产登记部门配合,在房屋、土地的权源合法、在邻界址明确的基础上,依法进行评估拍卖;面积不相符的,先由不动产登记部门调查核实权属情况,对超面积部分的房地产依法确权或补办手续,所需费用由买受人自行负担,不在拍卖成交款项内扣除。同时,建立相应的日常工作会商机制,对处置涉房地产执行案件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高效的协商,提高执行效力。

(二)完善立审执协调配合机制,通过法律释明向当事人提示诉讼和执行风险,强化当事人的风险防范意识,引导债权人及时申请财产保全,有效防止债务人在执行程序开始前转移财产。对有金钱给付等相关内容的案件,引导债权人及时申请财产保全:法律文书生效后,进入执行程序前,债权人因对方当事人转移财产等紧急情况,及时进行执行保全。

(三)加强执行团队建设,优化执行程序。增强执行力量,在干警素质、年龄结构上进行合理布局;加强执行人员培训,认真学习执行规范性文件;以每周例会的形式,针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疑难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将涉资产处置类执行案件分配给业务能力强、信息化水平较高的执行团队进行统一办理,提高处置效率。以执行指挥中心为枢纽,员额法官为核心,法官助理、书记员、司法警察互相配合,形成“人员分类、事务集约、权责清晰”的高效运行模式。

(四)严格执行异议案件审查和办理程序。建立恶意执行异议追责机制,对于无正当理由或恶意串通的案外人提出异议的,依法追究其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为防止执行异议滥用,可考虑增加一定的异议成本。

相关热门标签